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15城市化练习(含解析)
(人教版)2021年高考高二地理一轮复习(选修一)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含答案)
(人教版)2021年高考高二地理一轮复习(选修一)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一、单选题自然地理环境是经过长期的演化才形成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地理环境的正确说法有( )A.地理环境是指自然环境B.农田、牧场不是地理环境C.自然地理要素是独立存在的D.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地貌等地理因素共同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2.下列关于自然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环境的演化具有可逆性B.地貌的变化是导致自然环境演化的主要因素C.自然环境的演化是由复杂到简单D.现在的自然环境,是经过几十亿年的演化才形成的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甲、乙两个地质年代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古生代,乙是中生代B.甲是中生代,乙是古生代C.甲是古生代,乙是新生代D.甲是新生代,乙是古生代4.乙的末期A.蕨类植物明显衰退B.恐龙灭绝C.出现被子植物D.爬行动物盛行读某地地质剖面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6.根据图中化石推测,动物在这一时期经历的演化过程是()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血迹石”是三亿多年前,海水中一些具有钙质硬壳骨骼的海生生物的遗体,在沉积期间,与海水中的氧化铁和氧化锰成分发生作用,形成的一种奇特岩石。
“千人石”为距今约一亿五千万年的中生代侏罗纪喷发的岩浆凝结而成。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与“血迹石”和“千人石”成因相同的岩石分别是A.大理岩和砂岩B.砂岩和片麻岩C.花岗岩和石灰岩D.石灰岩和玄武岩8.关于“血迹石”和“千人石”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A.“千人石”中一定会有化石B.“血迹石”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C.“千人石”的形成经历了变质作用和冷却凝固作用D.“血迹石”的形成依次经历了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和地壳运动等过程根据地层中保存下来的化石,可以确定地层的时代和顺序;根据地层组成物质的性质和化石特征,可以追溯地层沉积时的环境特征。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模块检测-人文地理(含解析)
模块检测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人口重心是人口分布在地理空间上的表现,其演变反映了区域人口数量的空间变化过程,即地区人口增长和地区间的人口迁移,拉动人口数量平衡点的变化。
下图为“1984~2013年我国人口重心演变图”。
据此完成1~2题。
1.1984~2013年我国人口重心演变能反映出()A.能源资源开发导致人口重心移动加快B.户籍制度变化导致人口重心移动缓慢C.地区经济差异导致人口重心移动加快D.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人口重心移动减缓2.2010~2013年我国人口重心移动可能是因为()A.河南省人口出生率降低B.四川省务工人员回流增多C.江苏省人口老龄化加剧D.湖北省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2024·湖北武汉联考)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中的住区逐渐出现建筑设施老化、环境风貌杂乱、治理水平低下等问题,成为居住品质低下的老旧住区。
城市老旧住区的空间分布与建设时序、功能区划、土地价格等因素息息相关,且老旧住区具有“传染”性,呈集聚分布态势。
下图示意哈尔滨市区街道层面的老旧住区空间分布。
读图,完成3~4题。
3.哈尔滨老旧住区多呈现集聚分布态势,结合材料,其原因表述正确的有()①同一片住区开发时间接近,老化程度相当②生态脆弱,影响周边地区③住区老化,导致人口外迁,加速周边住区老化④住区老化传染,导致周边住区地价低迷,维护动力不足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4.甲地附近主要的城市功能区类型与该地住区老化严重的原因,匹配正确的是() A.居住区城市发展早,配套设施老化B.商业区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原有商业区活力不足,逐渐老化C.工业区早期工业发展,配套住宅随工业衰败而老化D.交通与仓储区位于郊区,土地面积较大且地租较低廉,仓储区因时间推移缺乏维护而老化果冻橙是日本杂交的早熟新品种,11月左右上市。
2020-2021年高考地理(通用版)一轮复习提升练: 十五 6.1人口的数量变化 人口的合理容量 Word版含解析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作业提升练十五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的合理容量(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深圳市统计局发布的《深圳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的人口增长率为0.9%,远低于近10多年来的平均值。
常住深圳市的人数达到1 046.74万人,其中非户籍人口778.85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74.4%,比2010年非户籍人口有所减少,这是深圳特区建市以来,首次出现非户籍人口减少。
据此回答1、2题。
1.深圳市非户籍人口减少,说明( )A.深圳市实施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B.深圳市城市化问题严重,政府采取措施限制人口迁入C.深圳市处于产业升级阶段,对廉价劳动力吸引力减弱D.深圳市历史悠久,当地居民“排外”严重2.为应对深圳市人口的变化,其产业应( )A.第三产业的比重下降B.大力发展电子装配业C.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我国中西部转移D.观光农业面积迅速增大【解析】1选C,2选C。
第1题,目前深圳市处于经济结构转型期,产业开始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方向转变,对廉价、低素质的劳动力使用量减少,导致外来人口减少。
第2题,由于深圳市对廉价劳动力的吸引力减弱,相应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应该向具有廉价劳动力优势的我国中西部转移。
(2020·石家庄模拟)读中国的人口红利图,回答3~5题。
3.我国人口红利最大的时间大致是( )A.1958年B.1994年C.2012年D.2021年4.关于人口红利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重社会负担B.促进经济增长C.加速城市化进程D.拉动消费5.1976年以后,我国的少儿抚养比逐渐降低,最主要的原因是( )A.经济迅速发展B.医疗条件改善C.计划生育实行D.人们观念更新【解析】3选C,4选A,5选C。
2021届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地貌第15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和常见地貌类型教学案
第15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和常见地貌类型(必修1+选修Ⅰ1)一、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及其影响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结果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形成绵长的山脉和巨大的褶皱山系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垂直运动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岩浆活动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变质作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1.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
2.表现形式及其作用表现因素作用结果风化作用温度、水、生物使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侵蚀作用水、冰川、空气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搬运作用风、流水、冰川等移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堆积作用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1.喀斯特地貌(1)概念:组成地壳的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在适当条件下,其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2)分布:喀斯特地貌在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3)类型: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有溶沟、洼地、峰林等,地下喀斯特地貌以溶洞为主。
2.风沙地貌: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
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
类型包括风力侵蚀形成的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地貌和风力堆积形成的沙丘等。
3.海岸地貌: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
主要类型有侵蚀形成的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和堆积作用形成的海滩、沙坝等。
四、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的分类:A是岩浆岩;B是沉积岩(或变质岩);C是变质岩(或沉积岩)。
2.地质作用:①冷却凝固;②外力作用(或变质作用);③变质作用(或外力作用);④重熔再生。
微点1 准确理解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1)同时存在,而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结果往往相互渗透、叠加在一起。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热力环流和大气环流(讲义)解析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2 热力环流和大气环流历年考情:一、热力环流(一)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分析1.受热均匀假设地表均一且受热均匀,则大气得到同等的热量,气温、气压相等,形成与地面平行的等温线和等压面。
但地面是受热不均的。
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受热不均——(导致)大气的垂直运动[热胀冷缩]——(使得)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引发)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形成)热力环流3.等压面的判断运用:(1)海拔与气压结合的等压线(面)图判读:第一类:高程剖面图由于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等压线不再保持水平状态,产生弯曲。
规律:等压面凸向高空为高压区,凸向近地面为低压区。
简记:凸低为高,凸高为低。
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等值线,注意第一个高低指的是等值线的弯曲方向,第二个高低指才是其自身的相对高低。
因此A、D(凸高)为低压区;B、C(凸低)为高压区。
第二类:等压面高程图500百帕等压面高程(单位:米)在第二类图中,没有剖面图直观,但根据数值也可以知道海拔的相对高低,中心海拔数值高的说明等值线向高空凸(凸低压),说明其为高气压区;中心海拔数值低的说明等值线向近地面凸(凸高压),说明其为低气压区。
因此图中N为(高空,因为海拔高)高压区,M为(高空)低压区。
近地面则相反。
注意高空气压和近地面气压的区别:如果没有告知等压线图是表示近地面还是高空时,可借助等压线气压值的大小确定:一般等压线气压值在1000百帕左右为近地面,低于800百帕为高空。
高空和近地面没有明确规定的高度,但是一般以1500米为参考数值。
(2)判断下垫面的性质把握原则:温高(气压低)凸高(气压变高的方向);温低(气压高)凸低(气压变高的方向)。
a. 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泊)。
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上凸者为陆地。
b. 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
c. 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上凸者为郊区。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教师备用题含答案解析
教师备用题(自然地理)一、选择题下图为山东省沂源县西南某局部区域等高线分布示意图。
图中的东周河因溯源侵蚀,袭夺了沂河上源。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2018广东佛山一模)袭夺发生后,河水流向出现倒转的河段是( )A.AB段B.BC段C.CE段D.EF段答案 C 河流袭夺前,沂河上源向东北方向流向大张庄。
袭夺发生后,东周河地势低于沂河上源(A至E段),则CE段河水流向东周河;由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可判断东周河流向西南;则出现倒转的河段是CE段。
注意AB段、BC段没有改变流向;图示EF段没有水流,成了分水岭。
2.(2018广东佛山一模)沂河上源被袭夺后,会导致( )A.BC河段水流速度变缓慢B.FG河段宽谷内水流变细小C.CD河段河流径流量减少D.大张庄夏季暴雨洪涝增多答案 B 沂河上源被袭夺后,会导致FG河段缺少水源补给,宽谷内水流变细小;因FG径流量减小,大张庄夏季暴雨洪涝减少。
因流速受地势落差影响,则BC河段水流速度不受影响;CD河段汇入了BC段水量,河流径流量增加。
下图为某区域8月16日15时和17日2时的气温(单位:℃)分布状况。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2018四川德阳二诊)图中两个时刻温差最大的地点位于( )A.东北部B.西南部C.东南部D.西北部答案 D 读图可知,16日15时图中高温中心位于西北部,局部温度高达31℃以上,17日2时图中低温中心位于西北部40°30'—40°42'之间,局部温度低至26℃以下,故图中两个时刻温差最大的地点位于西北部。
故选D。
4.(2018四川德阳二诊)图中位于甲地的地理事物可能是( )A.湖泊B.山峰C.城市D.煤矿答案 A 对照两幅图可知,图中甲地降温幅度很小,故可能为一水域,故选A。
5.(2018四川德阳二诊)16日15时,受局地环流影响,甲地东侧近地面吹( )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答案 B 在16日15时图中,根据纬度变化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甲地是低温中心,形成高压中心,受局地环流影响,甲地东侧为高压东侧,近地面吹西北风。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考点剖析-区域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含解析)
区域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高考地理考点剖析精创专题卷考点37:荒漠化(1-8题,26题)考点38:水土流失(9-16题,25题)考点39:森林和湿地的开发与保护(17-24题,27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包兰铁路从包头至兰州,全长900千米,全线有140千米在沙漠中穿行。
为防风沙采取了草方格固沙、治沙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另据调查,图中宁夏平原南端部分地区的绿洲退化严重。
图(左)示意包兰铁路腾格里沙漠段,图(右)为草方格沙障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部分地区绿洲退化的主要原因是()①大面积毁林开荒,破坏植被②过度灌溉,土壤盐碱化③紧邻沙漠,风沙侵蚀严重④降水较多,水土流失加剧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2.关于该地相关事项表述正确的是()A.利用铁路和丰富的沙源,发展建材工业B.利用黄河水源,发展特色灌溉农业C.当地草方格沙障原料多,工程难度小,成本低D.沙障与当地主导风向平行,有利于保护包兰铁路蒙古国是世界上沙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近年来,放牧强度增大,加剧了蒙古国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受我国“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启发,蒙古国提出了种植“十亿棵树计划”。
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中蒙两国联手实施这项计划,但难度较大。
图示意蒙古国土地覆盖类型。
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蒙古国生态系统最脆弱的地区是()A.河湖区B.荒漠草原区C.草原区D.森林区4.放牧强度增大对蒙古国牧区土壤的主要影响是()①土壤空隙变大,土质疏松②枯落物减少,土壤养分来源少③牲畜排泄物补充土壤养分④地表昼夜温差减小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5.在中蒙两国联手实施种植“十亿棵树计划”中,中国发挥的主要优势有()①资金充足②邻近蒙古国荒漠,水源充足,且输水便利③科技先进④乡土树种成活率高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西畴县地处云南省东南部,最南面距中越边境仅10千米,99.9%的面积属于山区,曾因75.4%的土地石漠化被评为“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累计近1/3人口外迁,连续多年是云南省劳务输出第一县。
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考法精练含解析
第十五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20湖南长沙长郡中学二测]乌鲁米耶湖(下图)位于伊朗西北部,是世界第三大咸水湖,春季湖水相对较深。
近年来,该湖面积迅速缩小,面临消失。
据此完成1—2题。
1.该湖面积迅速缩小的自然原因是()A。
全球变暖,降水变率增大B。
蒸发加剧,入湖水量减少C。
植被破坏,坡面径流增加 D.引水灌溉,水位迅速下降2.伊朗政府计划拯救乌鲁米耶湖,可行的措施有()①湖区发展渔业生产②湖区实施人工降雨③增加高山冰雪融水④发展节水农业⑤跨流域调水A。
①③④ B。
①②⑤C.②④⑤D.②③④[2019四川遂宁诊断]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1982年至2016年,全球的林木树冠覆盖增加了224万平方千米(相对于1982年,森林覆盖率上升了约7%),裸地覆盖减少了116万平方千米,这些变化集中在山区、温带以及亚热带地区.其中60%的土地变化与人类直接活动有关,40%是由气候变化等间接驱动因素造成的。
不少专家坦言,全球森林面积增加未必是好事,因为这表明受农业扩张驱动的森林砍伐会在热带地区越来越突出。
据此完成3—5题。
3.导致森林覆盖率上升的农业活动不包括()A.退耕还林B。
围栏放牧C。
弃耕D。
发展立体农业4。
下列地区中,森林覆盖率上升受气候变化因素影响最小的是()A。
半干旱气候区 B。
高纬地区C.高山地区D。
亚热带季风区5。
对“全球森林面积增加未必是好事,因为这表明受农业扩张驱动的森林砍伐会在热带地区越来越突出"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热带雨林的生态效益远优于其他森林B。
被砍伐的热带森林面积将大于其他新增林地面积C。
热带地区毁林开荒的经济效益低下D。
其他地区森林的经济价值不及热带雨林(新情境)苏达尔沟是毛布拉孔兑(黄河的支流)一条十分典型的季节性沙漠沟谷,风沙活动强烈。
根据地貌、地表沉积物、植被以及景观特征,将苏达尔沟分为上游砒砂岩沟壑区和下游沙地沙丘区。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区域能源开发利用(含解析)
2021届新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区域能源开发利用一、选择题2017年11月,中国第一块、世界单体面积最大的碲化镉“发电玻璃”在成都成功下线。
这种玻璃的光电转化率高达17.8%,被誉为“挂在墙上的油田”。
碲化镉“发电玻璃”的生产,为大规模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光伏产品最大制造国之一,但产品多停留在代加工阶段,虽然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加大推广使用,但我国仍然属于太阳能“应用小国”。
据此完成1~2题。
1.目前我国还只是太阳能“应用小国”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政策滞后 B.资金短缺C.技术不够成熟 D.市场狭小2、碲化镉“发电玻璃”的推广应用,将有利于( )A.加快进入“石油时代”B.缓解全球变暖C.消除酸雨危害D.遏制旱涝灾害答案:1.C 2.B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我国已成为全球光伏产品最大制造国之一,但产品多停留在代加工阶段,说明我国技术不够成熟,从而导致我国还只是太阳能“应用小国”。
第2题,碲化镉“发电玻璃”的推广应用,将会增加太阳能的利用,从而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但是不能消除酸雨危害,也不可能遏制旱涝灾害。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技术。
但其具有间歇性、波动性和随机性的特点,故其一度被电网“抛弃”。
为此,我国某公司提出并实施了水光互补项目。
所谓水光互补,就是当太阳光照强时,用光伏发电,水电停用或者少用;当天气变化或夜晚时,通过电网调度系统自动调节为水能发电,以减少天气变化对光伏发电的影响,从而获得稳定的电能。
据此完成3~5题。
3.下列省份中,最适合实施水光互补项目的是( )A.贵州省 B.青海省C.吉林省 D.江苏省4.大规模铺设光伏电池板会( )A.提升地表温度B.误伤途中飞鸟C.增加土壤湿度D.抑制杂草生长5.水光互补项目的实施有助于( )A.扩大水库库容B.改善当地气候C.节能减排D.减少输电损耗答案:3.B 4. C 5.C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水光互补项目需要在太阳能和水能资源都较丰富的地区实施,青海省太阳能和水能资源都较丰富。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考点剖析-区域经济发展(含解析)
区域经济发展-高考地理考点剖析精创专题卷考点43:区域农业发展(1-8题,25题)考点44: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9-16题,26题)考点45:产业转移(17-24题,27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东北平原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是中国湿润的东部季风区和内陆干旱区之间的过渡带。
东北平原四季分明,夏季温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下图示意东北平原地理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东北平原地区在温度带的划分上主要属于()A.暖温带B.中温带C.寒温带D.寒带2.与嫩江相比,松花江水文特征的差异主要表现为()A.有春汛和夏汛B.结冰期长C.河流含沙量大D.有凌汛期3.东北平原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A.水稻和冬小麦B.谷子和冬小麦C.水稻和春小麦D.甜菜和玉米东北是我国重要的玉米生产基地,土壤水分缺失、育苗期低温和成熟期极端高温易导致当地玉米减产。
为了探讨东北地区不同颜色地膜覆盖下春玉米品质和产量,我国农业科研人员在东北某实验区采用垄沟覆膜技术,设置了白色透明膜(M1)、黑膜(M2)和露地对照(M0)田间试验(三种类型试验田面积相同,试验期内自然降水、田间施肥、管理措施与当地农户种植一致)。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7月份是全年干物质累积量最大的月份,但以白色透明膜(M1)最低,其主要原因是()A.白色透明膜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高,影响了春玉米的生长及光合作用B.白色透明膜内杂草数量多,导致土壤肥力降低C.白色透明膜内水汽蒸发量过大,导致土壤缺水,影响了春玉米的生长D.白色透明膜内温度过高,春玉米生育期缩短,呼吸作用增强5.干物质累积量与春玉米产量密切相关,下列有关不同颜色地膜覆盖下春玉米产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黑膜下产量最高,因为黑膜内温度适宜,杂草少,全年干物质累积量最大B.白色透明膜下产量最高,因为白膜可以减少地面辐射的损耗,延长了玉米的生长期C.露地产量最高,因为露地环境下,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D.春玉米产量的形成与干物质累积呈正相关,全年积温越高,产量越高乡村振兴战略与规划的落地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2021【走向高考】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练习:必修1 第1章 行星地球 第4讲 Word版含答案
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讲一、单项选择题(2021·山东试验中学诊断一)下图甲、乙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一分点和一至点。
读图回答1~2题。
导学号 202400691.当地球公转到甲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为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北移动B.此时为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南移动C.此时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为90°D.此时黄赤交角变为0°答案:B解析:由图示知地球公转到乙位置时北极圈及其以内为极夜,为北半球的冬至,依据地球绕日公转方向知甲位置时,北半球为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南移动。
2.地球由甲处公转到乙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移动过的纬度数约()A.等于23.5°B.小于23.5°C.大于23.5°D.等于46.5°答案:A解析:地球由甲处公转到乙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从赤道移至南回归线,移动过的纬度数约为23.5°。
(2021·福州质检)地处深山峡谷的尤坎镇(北纬59°53′)每年9月起都会消灭整日见不到太阳的现象,于是当地人在山上架设三面巨镜把阳光反射到小镇的广场上。
据此完成3~4题。
导学号 20240070 3.当地一年中整日见不到太阳的现象持续时间约()A.1个月B.3个月C.6个月D.9个月答案:C解析:北半球9月至次年3月,太阳直射点基本上位于南半球,材料中提示每年9月起都会消灭整日见不到太阳的现象,则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该地基本上看不到太阳,则持续时间约为6个月。
4.巨镜位于广场的()A.东侧B.西侧C.南侧D.北侧答案:D解析:北纬59°53′的冬半年正午太阳位于南方,即太阳多从南方照射过来,巨镜镜面能够把南方照射来的光线反射到广场,说明巨镜位于广场的北侧。
(2021·山东青岛期中)下图是一位驴友在别德马(40°30′S,64°W)拍摄的日出景观图片,据此完成5~6题。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考点剖析-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含解析)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考地理考点剖析精创专题卷考点23: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1-8题,25题)考点24: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9-16题,26题)考点25:自然资源对人类的影响(17-24题,27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敦煌自古便是中西文明交往要地,早期为游牧民族所居,西汉时纳入中原版图后,设置郡县,修建城堡,中原农耕文明首次扎根。
图示意汉敦煌郡六个县城旧址,其距冲积扇缘直线距离1.5~15km不等。
完成下面小题.1.由汉敦煌郡县城等构成的河西地区城镇体系,地理空间特征为()A.中心-网状卫星城B.点-轴状C.放射状D.环形状2.汉敦煌郡县城选址的首要条件是周边适宜农耕,主要是为了()A.牧转农耕B.移民戍边C.增加外贸D.拓荒产粮3.汉敦煌各县城距冲积扇的扇缘直线距离较近,主要考虑()A.建筑御外凝内B.地质结构稳定C.规避风沙D.取水方便古代川盐(今四川东部和重庆所产井盐)外运主要有两种方式∶陆路运盐,主要依靠人力背运;水路运盐,通常使用小木船。
川盐的生产和外运造就了一大批盐运古镇,如兴起于唐宋时期的西沱古镇即为水路与陆路运盐的枢纽。
下图中的长江干流和清江是重要的水路运盐通道。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唐宋时期忠县井盐经西沱运往宜昌,通常选择南侧水陆联运而未选择长江干流水路运输,主要是由于南侧水陆联运()A.距离较短B.成本较低C.安全性较高D.连续性较好5.推测西沱古镇的聚落空间形态为()A.以码头为中心的半圆状B.沿长江干流呈条带状C.沿陆路古盐道呈条带状D.沿古盐道呈"T"字形某些地区的河流能够自然裁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牛轭湖。
如图示意某地区牛轭湖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地区最容易形成牛轭湖的是()A.横断山区B.呼伦贝尔草原C.黄土高原D.塔里木盆地7.促使河流自然裁弯取直形成牛轭湖的主要作用是()A.风化作用B.堆积作用C.侵蚀作用D.搬运作用8.我国南方牛轭湖发育较多的地区最易发生()A.旱灾B.洪涝灾害C.寒潮灾害D.台风灾害青藏高原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其存在对全球水热分布及变化都有着较大的影响。
1.1地图辅助三要素和区域地理要素(练习)-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
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1.1 地图辅助三要素和区域地理要素(专题训练)(2021秋·陕西渭南·高三校考阶段练习)下图反映了我国某一区域的地理事物分布状况。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涌泉镇、⊙”分别表示地图的()A.图名、图例B.图例、比例尺C.图例、注记D.注记、图例2.某考古工作队在台州市长5千米、宽3千米的长方形区域内进行作业,最适宜随身携带地图的比例尺应为()A.1:100B.1:5000C.1:100000D.1:500000【答案】1.D 2.B【解析】1.在地图上表示地理环境各要素,比如山脉、河流、城市、铁路等所用的符号叫做图例。
由图可知“⊙”是表示城镇的图例。
注记是在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名称和山高水深等的数字。
图中“涌泉镇”是名称注记,指由不同规格、颜色的字体来说明具有专有名称的各种地形、地物的注记,主要包括省市县的行政区域名称,城镇、村庄等居民地名称等。
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2.比例尺的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根据题干该地区的长宽分别为5千米和3千米。
将四个选项分别代入,比例尺1:100大致需要长度达到50米的地图,不方便携带,A错误;比例尺1:5000大致需要长度达到1米的地图,方便携带,B正确;而比例尺1:100000、1:500000所需要的图幅长度仅为5厘米和1厘米,图幅太小使用不方便,故CD错误。
故选B。
3.(2022·陕西咸阳·校考一模)下图为面积15 cm×15 cm的邹城市某楼盘平面户型图。
该图的比例尺大约为()A.1⊙10B.1⊙100C.1⊙1 000D.1⊙10 000【答案】3.B【解析】3.由图可知,该户型图面积为15 cm×15 cm,长宽均为15cm;四个选项实际和图上距离比例均为10的倍数,那么选项内房型长度为A为1.5米、B为15米、C为150米、D为1500米,根据实际情况,一套三室两厅的住房长度最可能为15米,B对,A、C、D错。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单元检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灾害(原卷版和解析版)
单元检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灾害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4·广西南宁调研)垂柳是我国广泛分布的落叶乔木,开花前需要经历一定的低温日数(指日均温低于5℃的日数)并达到一定的积温。
研究发现,垂柳开花的积温需求量与年低温日数密切相关。
下图示意年低温日数与垂柳开花始期积温需求的关系。
据此完成1~2题。
1.近几十年来,垂柳开花始期积温需求增加幅度最大的城市是()A.哈尔滨B.北京C.济南D.杭州2.气候变暖使东北地区垂柳开花始期提前最为明显,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使东北地区() A.垂柳开花始期积温需求大幅减少B.年低温(低于5℃)日数显著减少C.积温需求能更快得到满足D.垂柳开花始期积温需求明显增多(2023·山东济南模拟)英德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荒漠草原区,盛行西北风。
1950年英德海湖泊面积为2.1km2,至1990年,湖泊完全干涸,流沙侵入湖床。
为研究内陆湖盆植被(注:马蔺草地覆盖度、高度均好于赖草草地)空间分异与土壤颗粒组成的相互作用关系,在英德海湖盆东西两侧分别选取了样带(下图)。
据此完成3~4题。
3.推测湖盆西侧土壤粒径大于东侧的位置在()A.顶部B.上部C.中部D.底部4.湖盆东西两侧的植被差异受地表沉积物粒径的影响深刻,主要是因为沉积物粒径影响土壤的()A.热量B.水分C.矿物质D.有机质(2024·浙江温州联考)丹霞梧桐是多年生落叶阔叶小乔木,主要生长在海拔180米左右、坡度超过60°、土壤较贫瘠、节理较发育的广东丹霞山崖壁上。
右图为“丹霞梧桐景观图”。
据此完成5~7题。
5.丹霞山岩体的成因是()A.火山喷发B.沉积作用C.变质作用D.岩浆侵入6.丹霞山自然地带的基带是()A.热带季雨林带B.常绿阔叶林带C.落叶阔叶林带D.山地针叶林带7.丹霞梧桐落叶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低B.降水少C.光照弱D.风力强(2023·四川德阳模拟)秦岭山脉东西绵延1600km,南北跨度200km。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练习)(解析版)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基础巩固】(2020年新高考浙江卷)下图为美国本土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
完成第1题。
1.图中序号所在区域自然带相同的是()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1.A【解析】1.读图可知,①②所在的区域为美国东北部,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自然带类型相同,A正确。
③区域地处30°N-40°N之间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④区域地处美国东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CD错误。
故选A。
(2020·安徽高三月考)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
高黎贡山北段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调查发现,该地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随海拔上升表现出规律性变化(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随着海拔上升,该地()A.木本植物丰富度逐渐减少B.木本植物丰富度逐渐增多C.草本植物丰富度呈先增后减的趋势D.草本植物丰富度呈先减后增的趋势3.该地海拔3100米以下物种丰富度随海拔的变化主要取决于()A.土壤变化B.降水变化C.气温变化D.坡度变化4.海拔3100米以上草本物种丰富度增多,主要原因是木本植物的变化改变了()A.光照条件B.热量条件C.降水条件D.蒸发条件【答案】2.D 3.C 4.A【解析】2.随海拔上升,木本植物丰富度波动减少,AB不对。
随海拔上升,草本植物丰富度在2900米时最低,然后又增加,故呈先减后增的趋势,C不对,D对。
3.根据图示,该地海拔3100米以下,木本和草本植物的丰富度随海拔的升高都在降低,故影响因素是气温降低导致的热量不足,C对。
土壤、降水、坡度变化也会影响物种的丰富度,但是无法确定在该海拔范围内这些要素的变化趋势,如一般来说降水应该是先增多后减少,ABD不对。
故答案选C。
4.海拔3100米以上木本植被的丰富度较低,草本物种丰富度增多,则说明是木本植被的减少使草本植被获得了更多的光照,A对。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综合检测三(含解析)
综合检测三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4·青海西宁联考)在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大都市核心区域以外的乡村地区出现了半城市化现象,城乡人口的双向涌入加剧了该地区的用地矛盾,同时使其空间形态围绕着不同就业中心发生了空间分化,出现网络型、走廊型、跳跃型等多种不同类型的空间形态。
据此完成1~2题。
1.甲、乙、丙三种空间形态分别代表()A.网络型走廊型跳跃型B.走廊型网络型跳跃型C.走廊型跳跃型网络型D.跳跃型网络型走廊型2.大都市周边乡村大部分处于半城市化状态,为进一步促进城镇化的发展,应该() A.促进空间结构的同质化B.减少乡村内部工业用地C.推进乡村土地精明收缩D.合并乡村间的就业中心(2024·贵州铜仁模拟)在一定的地质时期内,因海面下降或陆地上升,造成海水从大陆向海洋逐渐退缩的现象称为海退,反之称为海侵。
滨岸地带垂向粒度大小是研究陆海变化的依据。
据此完成3~4题。
3.若图示海岸线由a→c变化时,滨岸地带垂向上的沉积颗粒自下而上的分布特征是() A.下部细上部粗B.由粗变细再变粗C.下部粗上部细D.由细变粗再变细4.若图示海岸线由c→a变化时,该地河流()A.径流量增加B.河流流速加快C.含沙量增加D.沉积作用增强乌鲁木齐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市内海拔落差近3000m,受不同地形的影响,雾日(能见度<1km)的时空分布差异明显。
下图示意1961~2018年乌鲁木齐四个不同海拔地形区的月平均雾日天数变化。
据此回答5~6题。
5.图中序号与其所代表的地形区相匹配的是()A.①—谷地B.②—平原C.③—中山带D.④—高山带6.③地形区全年少雾的主要原因是()A.位于气流通道,风速大B.海拔较低,冬季气温高于0℃C.大气中尘埃少,缺乏凝结核D.全球变暖,近地面相对湿度低(2023·广东佛山联考)“蒙绣”非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游牧生活中产生的刺绣,“蒙绣”产业的发展受地处偏僻、设计感不强、与现代审美脱节等影响而举步维艰。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考点剖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解析)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高考地理考点剖析精创专题卷考点20:植被与土壤(1—9题,25题)考点2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0—17题,26题)考点2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8—24题,27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达荷美景观带是西非两热带雨林间的稀树草原带,降水集中于3~10月。
研究M湖及沿海沉积物发现,距今8400~4500年间,该景观带以森林为主:距今4500~3400年间,受几内亚湾北部湿季上升补偿流增强影响,稀树草原逐渐取代了森林;如今,当地耕地和种植园广布,M湖的沉积物有机质含量极为丰富。
图示意达荷美景观带及调查地位置。
完成下面小题。
1.距今8400~4500年间,达荷美景观带森林适应干季的方式最可能是()A.季节性的落叶B.叶片退化成刺C.枝干呈匍匐状D.根系侧向伸展2.距今4500~3400年间,达荷美景观带森林退化的主要原因是()A.全年干旱少雨B.湿季出现短暂干旱C.干季干旱加重D.年内光照时间缩短3.目前该湖沉积物的有机质含量极为丰富,主要得益于()①全年热量充足②河流纵贯南北③植被演化复杂④周边植被破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林地土壤的蓄水作用主要取决于毛管孔隙的贮水能力,土壤持水量饱和后会产生地表和地下径流。
下表为四川盆地东部海拔350米~951米某山不同林地土壤孔隙度和持水量资料。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林地类型孔隙度/%有机质含量/吨公顷总孔隙毛管孔针阔叶混交林5945 4.62503常绿阔叶林6347 3.18648楠竹林5240 2.08312灌木林73567.7918334.最不适合作为该山地水土保持林的是()A.针阔混交林B.常绿阔叶林C.楠竹林D.灌木林5.不考虑其他因素,在相同降水条件和前期土壤湿度条件下,地表径流出现时间最晚的是()A.针阔混交林B.楠竹林C.常绿阔叶林D.灌木林6.当地灌木林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与其关联度最小的是()A.根系较浅B.枯枝落叶多C.地表径流少D.岩石风化速度快贺兰山位于宁夏与内蒙古交界,西坡约75%的区域坡度<15°,东城近半区域的坡度>15°,最大坡度达76°。
广东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五地表形态的塑造练习含答案
模块一自然地理专题五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点1 岩石圈物质循环(2023浙江6月选考,3—4,4分)下图为广东某丹霞地貌景观图,该地貌主要发育于白垩纪的红色地层。
该地质时期,当地主要受信风、副高控制。
完成下面两题。
1.该地貌景观的物质组成是( )A.砂砾岩B.石灰岩C.石英岩D.花岗岩答案 A2.该红色地层形成时期的气候特征为( )A.冷湿B.暖湿C.冷干D.暖干答案 D(2019海南单科,15,3分)2019年2月19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完成某钻井钻探,钻井深8 588米,创亚洲陆上钻井最深纪录。
据此完成下题。
3.该钻井深8 500多米表明当地拥有深厚的( )A.侵入岩B.喷出岩C.变质岩D.沉积岩答案 D考点2 内力作用与地貌(2023浙江1月选考,13—14,4分)下图为某地地质图。
完成下面两题。
1.图中岩浆岩( )①沿断层F侵入②切穿背斜轴部③切穿向斜轴部④早于寒武纪形成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A2.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是( )A.褶皱隆升—固结成岩—断层错位B.固结成岩—断层错位—褶皱隆升C.固结成岩—褶皱隆升—断层错位D.褶皱隆升—断层错位—固结成岩答案 C(2022北京,5,3分)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3.图中( )A.地貌符合向斜成山规律B.甲处岩脉形成年代晚于断层C.岩层①比②的沉积更早D.岩层③与④的形成环境相同答案 B(2022浙江6月选考,5—6,4分)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
完成下面两题。
4.图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 B5.图中甲处( )A.岩层受挤压形成向斜构造B.受断层影响下陷形成谷地C.因岩浆活动地表出露喷出岩D.因外力作用地下埋藏变质岩答案 A(2022浙江6月选考,11—12,4分)下图为世界局部图。
完成下面两题。
6.图中海沟的成因是( )A.欧亚板块张裂B.美洲板块抬升C.太平洋板块张裂D.太平洋板块俯冲答案 D7.与海沟相伴的宏观地形有( )①海岭②裂谷③山脉④岛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C8.(2022山东,18,15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考点剖析-产业区位因素(含解析)
产业区位因素-高考地理考点剖析精创专题卷考点31:农业区位因素(1-7题,25题)考点32:农业地域类型(8-10题)考点33:工业区位因素(11-17题,26题)考点34:服务业区位因素(18-24题,27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智慧农业是多种地理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综合全面的应用,智慧农业与现代生物技术、种植技术等高新技术融于一体。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智慧农业由概念走向实际的关键因素是()A.粮食需求B.气候变化C.技术水平D.劳动力数量2.图中温室不能改造的自然条件是()A.热量B.水分C.土壤性质D.光照3.智慧农业的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有()①对谷物生产带来较大冲击②减少病虫害,提高农产品的质量③规避灾害,有利于农产品的稳定供应④节约耕地,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A.①③B.②④C.③④D.②③1984年以来贺兰山东麓地区葡萄酒产业发展经历了萌发停滞(Ⅰ)、缓慢发展(Ⅱ)、快速发展(Ⅲ)和高速发展(Ⅳ)4个阶段,葡萄种植面积持续增加,葡萄酒生产集群规模不断扩大且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
下图反映4个阶段葡萄种植区自然要素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1984年以来,贺兰山东麓地区新增葡萄种植区趋向()A.土壤更贫瘠地区B.黄河两侧平原区C.暖湿化加剧地区D.贺兰山高海拔区5.驱动该地区葡萄酒生产集群规模不断扩大的主要因素有()①劳动力大量回流②政策支持与激励③肥沃的土地资源多④旺盛的市场需求⑤适宜的气候条件⑥企业示范效应显著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④⑥传统基塘农业水陆比例一般为6:4,基上种植蔬果。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Q村的传统基塘农业生产已严重退化。
“基”减少甚至消失,鱼塘已转为规模更大的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
为此,该村提出发展经济效益更高的“有机-双循环基塘农业模式”(下图),建设特色田园美丽水乡。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近年来,Q村基塘农业中“基”减少甚至消失的主要原因是()A.养殖空间扩大B.蔬果需求减少C.鱼塘波浪冲蚀D.绿化用地增加7.与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相比,“有机-双循环基塘农业模式”的经济效益更高主要是因为()①消费市场拓宽②产品品质更优③饲料成本降低④鱼类产量更高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甘肃省定西市是黄土高原上典型的贫瘠之地,但马铃薯产量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一,且个大质优、口感醇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15 城市化(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夯基础—确保大本营](2019·百校联盟TOP20联考)下图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2010~2014年人口数量及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考向城市化进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A.河北省 B.福建省 C.贵州省 D.北京市答案 C解析读图可知,该省级行政区城镇人口数量少于乡村人口数量;2014年人口总数约为3 300万,城市化水平约为40%,结合人口自然增长率状况可知,该省级行政区最有可能是贵州省。
2.[考向城市化进程]该省级行政区( )A.城市和乡村人口数显著减少B.乡村迁出的人口显著减少C.小城市发展快于大、中城市D.处于城市化中期加速阶段答案 D解析读图可知,该省级行政区乡村人口呈减少趋势,城市人口呈上升趋势,人口总数变化不大;根据此阶段城市人口比重变化可知,该省级行政区处于城市化中期加速阶段。
(2019·安徽合肥调研性检测)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城市“停车难”问题日益凸显。
据此完成3~4题。
3.[考向城市化带来的问题]白天,下列城市功能区停车最困难的是( )A.低级住宅区 B.高级住宅区C.远郊工业区 D.中心商务区答案 D解析白天,中心商务区人流、车流量大,是人、车出行最集中的地区,也是停车最难的地区;低级住宅区汽车少,停车问题少;高级住宅区多建有私家停车位,停车问题少;远郊工业区远离城市区,车流量少,停车问题少。
4.[考向解决城市化问题的措施]缓解“停车难”问题,下列做法可行的有( )①加强对城市公共车位的管理②住宅区建设立体车库③鼓励居民乘坐公共交通出行④将绿地改建为停车位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 A解析缓解“停车难”问题首先要加强对城市公共车位的管理,做到有序停车,①正确;住宅区建设立体车库,利于节省空间,改善“停车难”问题,②正确;鼓励居民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可减少道路拥堵,也利于缓解“停车难”问题,③正确;将绿地改建为停车位,不利于城市环境保护,④不可取。
(2019·全国高三月考)下表示意江苏省南京市1980~2012年的土地利用类型转移情况(%)(注:表中3.2表示1980~2012年有3.2%林地转变为耕地),读表完成5~7题。
5.[考向城市化的表现]1980~2012年南京市下列土地利用类型比重明显减少的有( )①耕地②林地③绿地④水面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A解析读表可知,1980年耕地所占比重为67.3%,林地为20.1%;2012年耕地所占比重为47.6%,林地为15.3%,耕地所占比重下降19.7%,林地所占比重下降4.8%;而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所占比重均增加。
故选A项。
6.[考向城市化的表现]1980~2012年南京市绿地主要转化来源为( )A.水面 B.建设用地 C.林地 D.耕地答案 D解析读表可知,2012年绿地比重为7.1%,其中有5.6%由耕地转化而来,所以南京市绿地主要转化来源是耕地,D项正确。
7.[考向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980~2012年南京市建设用地占比的变化,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①气温升高②降水减少③下渗减少④径流减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1980~2012年南京市建设用地占比由6.0%提高到21.1%,建设用地增加,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加剧,气温升高;建设用地增加,造成地面硬化面积增大,导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少,①③正确,故选B项。
[强素养—争夺分水岭](2020·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第一次考试)城市热岛强度是指市区温度与城市周边区域温度的差值,用来表明城市热岛效应的强度。
进入21世纪后,京津冀城市群进入空前快速发展阶段,部分大城市城市用地迅速扩张。
下表为2005~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部分城市热岛强度变化统计表。
据此完成8~10题。
8.[考向解决城市化问题的途径]2005~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热岛强度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工业化速度加快B.城市能源消费增加C.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增强D.城市人口数量快速增长答案 C解析读表可知,与2005~2010年相比,2010~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部分城市热岛强度数值多数减小,且负值较多,说明其热岛强度降低,这可能是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增强所致;工业化速度加快、城市能源消费增加、城市人口数量快速增长均会导致城市热岛强度升高。
9.[考向城市化发展阶段]2005~2015年,部分城市热岛强度持续降低,可能是因其处于( )A.城市化初期阶段B.郊区城市化阶段C.逆城市化阶段D.再城市化阶段答案 B解析由表可知,2005~2015年,部分城市热岛强度持续降低,表明市区温度与周边区域温度的差值缩小,这可能是因为其处于郊区城市化阶段,工业和人口向郊区迁移,使城市用地面积迅速扩张,郊区温度上升,导致城、郊温差缩小;城市化初期阶段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市中心聚集,城市热岛强度增大;逆城市化阶段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迁移,目前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再城市化是指经过逆城市化阶段后,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因发生逆城市化而衰败的城市中心区再度城市化的过程,目前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
10.[考向解决城市化问题的途径]为减轻热岛效应,京津冀城市群的城市主干道应设置为( )A.东—西走向B.南—北走向C.东北—西南走向D.东南—西北走向答案 D解析为减轻城市热岛效应,需使城市盛行风能够穿越城市街道,进而借助风力扩散城市内部的热量。
京津冀城市群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故城市主干道应设置为东南—西北走向,以便缓解热岛效应。
(2020·河南八市重点中学领军考试)下凹式绿地是一种高程低于周围路面和建筑的公共绿地,也称低势绿地。
与“花坛”相反,其理念是利用开放空间承接和贮存雨水,达到减少径流外排的作用,与植被浅沟的“线状”相比其“面”能够承接更多的雨水。
从2012年底开始,北京市规定新建住宅小区绿地中,至少要有50%比道路低5厘米的下凹式绿地。
据此完成11~13题。
11.[考向改善城市环境]北京城市用地紧张,要增加下凹式绿地面积,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将公园改为下凹式绿地B.减少商业和住宅用地C.将城市向周边郊区扩展D.将污染较重的工业迁出答案 D解析将城市公园用地改为下凹式绿地、减少商业和住宅用地、将城市向周边郊区扩展都是不可取的,排除A、B、C三项;将城市污染严重的工业迁出,可以腾出大量土地,用作城市绿地建设,同时可以减少城市污染,D项符合题意。
12.[考向改善城市环境]北京新建住宅小区增加下凹式绿地可( )A.节约城市建筑用地 B.减轻城市内涝灾害C.改善城市交通条件 D.改变土地利用性质答案 B解析下凹式绿地低于路面、居住区建筑地面,可以增加地表水的存储和下渗,具有补充地下水、调节径流和滞洪的作用,可减轻城市内涝,B项正确;城市下凹式绿地不会节约城市用地,对改善城市交通条件的意义不大,改变土地利用性质不是目的,排除A、C、D三项。
13.[考向改善城市环境]城市下凹式绿地增加,对城市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是( )A.延缓全球气候变暖B.增加区域生物新物种C.减少地面下沉D.减少城市雾霾天气答案 C解析城市下凹式绿地可以增加地表水的下渗,补充地下水,从而减少城市因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的地面沉降;城市下凹式绿地可以调节区域气候,但不可能阻止全球气候变暖,也不会增加区域的生物物种;城市下凹式绿地对减轻雾霾天气作用不大。
(2019·浙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人口半城镇化率M=(城镇常住人口-城镇户籍人口)/城乡总人口×100%,能反映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不完整程度,主要表现为没有城镇户籍,在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诸多方面未享有城镇户籍人口同等待遇。
下图表示某年我国半城镇化率(M)的省际差异。
据此完成14~15题。
14.[考向城市化进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高的省市城市化进程最快B.M高的省市就业机会较多C.M低的省市城市病最突出D.M低的省市经济发展速度慢答案 B解析从材料可知,半城镇化的表现是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不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城乡差异。
M高,说明经济发展水平高,城镇化水平高,但城镇化速度较慢;M低,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低,城镇化水平低,不能说明经济发展速度慢,城市病较少。
15.[考向解决城市化问题的措施]以下有助于解决半城镇化问题的措施是( ) A.降低城市化速度B.加速郊区城市化进程C.在农村宅基地上建商品房D.重视以人为本的城市化进程答案 D解析降低城市化速度会加剧半城市化;城市化问题不能靠加速郊区城市化进程解决;在农村宅基地上建商品房既不现实也不能解决城市化问题;重视以人为本的城市化进程既有利于经济发展,也有利于城市健康发展,有助于解决半城镇化问题。
(2019·山东省寿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通州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将打造一片9.8平方千米的城市绿心。
绿心不只是单纯的绿地,也是通州的市民活动中心。
通州将建设成为宜居宜业的城市社区。
下图示意通州地理位置。
据此回答16~18题。
16.[考向城市化的问题]北京规划城市副中心的主要原因是( )A.提高城市化水平 B.扩大城市规模C.缓解大城市问题 D.美化城市环境答案 C解析北京规划城市副中心的目的是分散城市职能、缓解城市化问题、控制城市规模,C 项正确。
17.[考向城市土地利用]城市绿心除绿地外,还可以规划( )A.图书馆B.大型医院C.商贸中心D.大学城答案 A解析结合材料可知通州区城市绿心不只是单纯的绿地,也是通州的市民活动中心。
结合选项,图书馆符合其建设目的,A项正确。
18.[考向城市功能分区]城市绿心西北侧的运河核心区是副中心的发展引擎区,适宜布局( )A.住宅区 B.工业区C.商业区 D.行政区答案 C解析虽然该地要打造为宜居的城市社区,但住宅区的布局对经济发展推动有限,A项错误;工业区将加重该地环境污染,不适宜其规划建设的目的,排除B项;图中已有行政区布局,排除D项;而商业区可以集聚人气,繁荣经济,对地区发展起到较大的带动作用,C项正确。
(2019·北京高考模拟)“城市绿心”指在城市中央或多个城市组团围合起来的绿色空间,通常兼顾有多种自然或人工绿地、水域、湿地等类型。
从2013年至今,长江中游三大城市群一直致力打造“中国绿心”(下图)。
据此完成19~20题。
19.[考向城市土地利用]打造“中国绿心”的优势条件是( )A.湘、鄂、皖之间,居全国中心位置B.位于阶梯交界处,山林茂密C.“一江、两湖”流域,水循环活跃D.城市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答案 C解析根据图示,“中国绿心”位于湘、鄂、赣之间,A项错误;“中国绿心”位于第三阶梯,并没有处于阶梯交界处,B项错误;“中国绿心”主体由长江、洞庭湖、鄱阳湖组成,形成“一江、两湖”流域,水循环活跃,C项正确;“中国绿心”所在区域的农村人口较多,城市化水平不高,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