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大气练习题及答案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评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第1~3题。
1.下列关于对B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气温随着海拔的增加而上升B.大气运动以平流运动为主C.靠臭氧吸取紫外线而增温D.能反射无线电波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中,反射作用最强,这种作用主要发生在( )A.A层B.B层C.C层D.B和C层3.图中A层主要的干脆热源是( )A.太阳辐射B.大气逆辐射C.地面辐射D.大气反射1题,B层温度随着海拔的增加而上升;大气运动以平流运动为主;靠臭氧吸取紫外线而增温;能反射无线电波的是C层中的电离层。
第2题,对太阳辐射起反射作用的主要是大气中的云层和较大颗粒的尘埃,而云层和尘埃主要集中在对流层中,所以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主要发生在对流层,对应图中A层。
第3题,图中A层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干脆热源是地面辐射,干脆吸取的太阳辐射很少。
2.A3.C读北半球1月份和7月份气温(单位:℃)随纬度和高度的变更图,完成第4~6题。
4.关于对流层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随纬度的增加而上升B.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C.顶部极地气温比热带地区低D.南北温差冬季大于夏季5.在平流层底部,冬季最高气温出现的区域为( )A.10°~20°B.40°~60°C.30°~40°D.70°~90°6.对流层上部气温的垂直递减率远比下部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条件C.下垫面性质D.热量来源和空气密度4题,图中横坐标表示纬度和月份,左侧纵坐标表示高度,右侧纵坐标表示气压,从图中可看出对流层气温随纬度的增加而降低;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顶部极地气温比热带地区高;南北温差冬季大于夏季,D项正确。
第5题,北半球1月表示冬季,从图中可以看出平流层底部40°~60°处冬季气温最高,B项正确。
地球上的大气 高中地理-参考答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C【解析】第1题,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不同大气层温度的变化不同,距地面20 km 处气压不到地面的1/10。
第2题,对流层厚度与纬度呈负相关,冬季易出现辐射逆温;平流层升温是因为臭氧吸收紫外线;平流层天气晴朗,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有利于飞行。
3.D4.A【解析】第3题,云雨现象主要分布在对流层,原因包括上冷下热,易发生对流现象,A包括。
水汽、杂质含量多,凝结核多,B包括。
对流旺盛,水汽上升过程中易凝结成雨,C包括。
与二氧化碳含量多无关,D不包括。
第4题,“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对流层气温分布特点是随高度上升,气温降低,A对,B错。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辐射,C错。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对地面辐射的吸收,D错。
5.C6.D【解析】第5题,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故C对。
第6题,与诗句中“秋阴不散”导致“霜飞晚”密切相关的是大气逆辐射,故D正确。
7.A8.A【解析】第7题,飘浮在大气中的火山灰能使①增强,即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
第8题,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原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云贵高原大,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数值大小有关。
9.A10.B【解析】第9题,机动车尾气排放到大气中,会增加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含量,会改变大气的组成成分,A正确。
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M 方向的辐射由大气指向地面,为大气逆辐射,汽车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下降,大气逆辐射减弱,故选B。
11.D12.A【解析】第11题,从表中可知,干洁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和质量所占比例均>70%,故选D。
第12题,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会导致二氧化碳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形成温室效应。
13.C14.B【解析】第13题,图中显示,地球辐射的纬度变化比太阳辐射小,A错误。
图中显示,高纬度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比损失能量少,B错误。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十六)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十六)综合题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每年的4-5月份,白天9时至午后14时之间,在晴朗和风速不大的条件下,观察呼伦贝尔草原开垦地目标物时,往往出现强烈的颤动现象,近地层犹如受着火炉的烘烤一样,热气腾腾,当地群众把开垦地上这种光学现象称为“地气上升”。
春季呼伦贝尔草原开垦地出现地气上升现象时,能把开垦地土壤中的细小颗粒物带出并形成扬尘,严重时扬尘可发展到数十米以上,使大气浑浊度升高,气温日较差较小。
下图为白天(1)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③____④____。
(2)推测白天开垦地和草地近地面空气平均温度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答案:(1) 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2)白天近地面空气平均温度开垦地高于草地。
白天地面温度开垦地高于草地;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所以开垦地近地面空气平均温度高。
解析:本题以呼伦贝尔草原地气上升现象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大气的受热过程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力,提高地理综合素养。
(1)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
③箭头来自于地面,表示地面辐射;④箭头来自于大气,且箭头射向地面,因此可判断是大气逆辐射。
(2)结合图示信息可看出白天地面温度开垦地高于草地。
原因:开垦地区多为裸地,土壤中和空气中水气含量少,比热容小,升温快,草地地表植被覆盖率高,近地面空气和地层中水汽含量多,比热容大,升温慢。
同时开垦地地表裸露,对于太阳辐射的反射率较低,吸收较多,温度较高。
由于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所以开垦地近地面空气平均温度高于草地近地面空气平均温度。
小提示:2、“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指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
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
下图为我国西南山区传统民居的穿堂风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穿堂风”是一种大气的________(水平、垂直)运动,其产生的直接动力是________力。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 练习三 地球上的大气(含解析)
练习三地球上的大气一、判断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1.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2.低层大气的组成包括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其中干洁空气只包含氮气和氧气。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4.高处不胜寒因为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
()5.大气水平运动是大气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9月19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采用“一箭五星”的方式成功发射“珠海一号”卫星组。
该卫星运运轨道高度距地面500千米,将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行业提供服务。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火箭升空过程中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A.递减→递增→递减B.递增→递减→递增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火箭依次穿越了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B.火箭穿越的大气层密度持续升高C.卫星信号的回传会受到磁暴的影响,不稳定D.卫星始终运行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天体系统中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空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数值。
读某地春季某日气温垂直递减率(℃/100米)时空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8.当天该地几乎没有对流运动发生的时段是()A.9时-17时B.18时-次日8时C.17时-次日9时D.19时-次日6时9.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A.100米B.200米C.400米D.500米下表为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表(25km以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干洁空气中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是()A.氮(N2)B.氧(O2)C.氩(Ar)D.二氧化碳(CO2)11.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是()A.氮(N2)B.氧(O2)C.氩(Ar)D.二氧化碳(CO2)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地球上的大气训练题
选择题:
地球大气层中,哪一层对人类生活影响最大?
A. 外大气层
B. 热层
C. 对流层(正确答案)
D. 平流层
下列哪项不是大气层对地球的重要作用?
A. 保护地球免受宇宙辐射
B. 维持地球温度稳定
C. 提供人类呼吸所需氧气
D. 增加地球自转速度(正确答案)
大气中的臭氧层主要位于哪一层?
A. 对流层
B. 平流层(正确答案)
C. 中间层
D. 外大气层
下列哪项是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可能导致的后果?
A. 地球温度下降
B. 地球温度上升(正确答案)
C. 地球自转速度加快
D. 地球磁场减弱
大气中的水蒸气主要来自哪个过程?
A. 地球内部释放
B. 宇宙射线作用
C. 地表水体蒸发(正确答案)
D. 火山喷发
下列哪项不是对流层的特点?
A. 天气现象多发
B. 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正确答案)
C. 包含人类生活的大部分天气系统
D. 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平流层中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如何变化?
A. 持续下降
B. 先降后升
C. 保持不变
D. 升高(正确答案)
下列哪项是大气层中氮气的主要来源?
A. 生物体分解
B. 火山活动
C. 地球原始大气(正确答案)
D. 人类工业排放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可能对气候产生什么影响?
A. 使气候变得更加湿润
B.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正确答案)
C. 使地球磁场增强
D. 减少紫外线辐射到达地球表面。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练习(含答案)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练习(含答案)1.下图为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图(部分).读图回答下题.(1)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正确表示图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 )A.①B.②C.③D.④(2)影响该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面辐射B.二氧化碳C.臭氧D.人类活动(3)下列关于该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B.天气晴朗,对流旺盛,有利于高空飞行C.上部冷、下部热,空气以对流运动为主D.顶部与底部的气温相差约50℃2.在平静无风的海面、大江江面、湖面、雪原、沙漠(或戈壁)等处偶尔会在空中或“地下”出现高大楼台、城郭、树木等幻景,这种现象被称为海市蜃楼.当底层空气密度高、上层密度低时,在实际景物上方的远处出现它的影像,即“上现蜃景”;当底层空气密度低、上层密度高时,在实际景物下方的远处出现它的倒影,即“下现蜃景”.据此完成下题.(1).下列关于蜃景的说法,合理的是( )A.夏季的湖面可能出现"下现蜃景"B.夏季的沙漠可能出现"上现蜃景"C.冬季的暖流上空可能出现"下现蜃景"D.夏季的柏油路面可能出现"上现蜃景"(2).当“上现蜃景”出现时,底层空气( )A.对流运动强盛B.易出现逆温层C.等压面下凹D.水平气压梯度力大3.2013年11月18日,印度尼西亚的两座火山先后爆发,其中一座喷出的火山灰高达8000米.据已学知识完成下列两题.(1)依据材料可知,这次火山灰物质飘浮在大气的垂直分层中的( )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电离层(2)该层的主要特征有(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②天气复杂多变③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④厚度基本相同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4.2014年7月17日23时左右,马来西亚MH17航班,在乌克兰靠近俄罗斯边界坠毁.机上载有283名乘客与15名机组人员,298人全部遇难.据此完成下列两题.(1)一般认为飞机在平流层中飞行是较为安全的,那么该客机在飞行中的安全高度为( ) A.10千米以内 B.13千米以上 C.50千米以上 D.3000千米以上(2)据统计,多数失事飞机基本上发生在对流层,以下解释最可能正确的是( )A.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B.这一层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3/4,空气密度最大C.该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导致飞行环境不稳定D.该层大气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5.飞行航向是指飞机在空中所在位置的经线由北端顺时针测量至飞机纵轴前方延长线之间的夹角.下图为北京时间2020年2月5日22时43分某国际航班从我国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飞往该国首都的飞行信息实况记录图(空中飞行航向总体在180°-220°之间).据此完成下题.(1).推测该国的首都国际机场可能是( )A.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机场B.加拿大渥太华国际机场C.澳大利亚堪培拉国际机场D.俄罗斯莫斯科国际机场(2).该国际航班飞行到甲地上空后迅速上升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改变飞行航线B.提高机舱温度C.遭遇云雨天气D.防止飞机失重6.“冷岛效应”指地球上干旱地区的绿洲、湖泊,其夏季昼夜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温差最大可达30℃左右,这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形成一种温润凉爽的小气候.读图,据此完成下题.(1).“冷岛效应”会使绿洲地区( )A.空气对流增强B.热量交换变缓C.水汽蒸发加快D.地面风速增强(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冷岛效应”最显著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7.近年来,滑翔伞运动成为国内年轻人追捧的极限运动之一.滑翔伞需要借助自然上升气流达到滑翔与滞空目的,下左图示意了滑翔伞运动的部分自然动力原理,右图是我国某大型滑翔伞训练基地(30°N,120°E附近)地形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如左图所示,在右图中甲、乙两地驾滑翔伞滑翔和滞空需要借助不同的上升气流,其中( )A.乙地上升气流白天比夜晚强烈B.甲地气流不会受人类活动影响C.在乙地主要借助热气流上升D.在甲地主要借助山脊气流上升(2).图中滑翔伞训练基地的自然条件特别适合这项运动,因其( )①起飞场位于山谷,地形较低平开阔②三面环山,风向较稳定③起飞场高度适中,与山麓落差约370米④全年气候暖湿适合训练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8.读“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回答下列问题.(1)①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__,其方向是________.(2)若无④,只受①③影响,则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__,①与③的关系是________.(3)实际大气中的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__.此图表示的地区在________半球.(4)图中M、N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1)A;(2)C;(3)D.解析:(1)图中大气层高度位于12km—50km之间,可知该大气层为平流层,该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该层大气的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小,但在30km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只有①曲线符合.故选A.(2)结合上题及所学知识可知,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是因为臭氧吸收紫外线.故选C.(3)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平流层上部热、下部冷,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无对流运动.排除A、B、C项.读图分析①曲线可知其顶部与底部的气温相差约50℃.故选D.2.答案:(1).C;(2).B解析:(1).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的相关知识.C项,冬季暖流底层气温高,密度低,上层气温低,密度高,可能出现“下现蜃景”.A项,夏季白天湖面气温较低,密度高,上层气温略高,密度低,可能出现“上现蜃景”.故A项错误.B项,夏季的沙漠底层气温高,密度低,上层气温低,密度高,可能出现“下现蜃景”.故B项错误. D项,夏季的柏油路面底层气温高,密度低,上层气温低,密度高,可能出现“下现蜃景”.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故选C.(2).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的相关知识.当“上现蜃景”出现时,底层空气密度高、上层密度低.B项,此时上层空气可能气温高于底层空气,形成逆温层.故B项正确.A项,此时底层空气密度高,对流运动弱.故A项错误.C项,底层空气密度高,气温低,等压面上凸.故C项错误.D项,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同一水平面气压差.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故选B.3.答案:(1)A;(2)A解析:(1)对流层的平均厚度为12千米,在低纬度对流层的厚度为17~18千米,中纬厚度为10~12千米,高纬厚度8~9千米.由材料分析可知,喷出的火山灰高达8000米,由此判断火山灰主要分布在对流层,故选A.(2)在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这主要是因为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对流层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该层的对流运动显著.近地面的水汽和固体杂质通过对流运动向上空输送,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降低,容易成云致雨,因此对流层天气复杂多变.对流层的厚度与纬度有关,不同纬度,对流层的厚度不同.因此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故选A.4.答案:(1)B;(2)C解析:(1)平流层大气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天气晴朗,利于飞机飞行,中纬度地区对流层的高度范围为10~12千米.故选B.(2)对流层因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因此不利于飞机飞行,故选C.5.答案:(1).A;(2).C解析:(1).本题考查对飞机飞行航向的判断,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通常飞机起飞后多在平流层飞行,飞机到达平流层前需要穿越对流层.由于对流层在不同的纬度带高度不同,一般而言,低纬度地区对流层平均高度最高,中纬度地区次之,高纬度地区最低,并且夏季高于冬季.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位于中纬度地区,对流层厚度在10-12km,在飞行的后半程飞行高度不断升高,且超过12km,说明这架航班的目的地应位于低纬度地区,再结合该航班空中飞行航向总体在180°-220°之间,飞机向西南方向飞行,所以可推测该国首都国际机场最可能是马来西亚吉隆坡囯际机场.故选A.(2).本题考查大气运动对飞机飞行产生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读图可知,该国际航班在到达甲地上空后飞行高度迅速上升主要是由于甲地区上空的前方对流云团厚,为避免遭到云雨天气的干扰,给飞机造成安全隐患,飞机被迫爬升到云层上部.故选C.6.答案:(1).B;(2).B解析:(1).“冷岛效应”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大气结构稳定,会使绿洲地区热量交换变缓,B对. 气流稳定,年降水量减少,地面风速减弱, A、D错.下面温度低,水汽蒸发减慢,C错.故选B.(2).读图,图中甲、丁、丙三地的绿洲面积小,“冷岛效应”不明显,A、C、D错.乙地位于图示西部地区,绿洲面积大,“冷岛效应”最显著, B对.故选B.7.答案:(1).A;(2).C解析:(1).从图示可知,甲地为平地,只能借助热气流上升,乙地可以借助山脊气流上升.甲地为平地多为耕地,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乙地为山地,白天吹山风,上升气流比夜晚强.故A 正确, BCD错误.故选A.(2).滑翔运动要求大气稳定,起飞高度要适中.练基地的自然条件应该在大气稳定地区安全,高度适中,不一定全年适合,起飞点应位于高处.由图可知,图中滑翔伞起飞点海拔高度是410米,山麓地带的海拔高度是50米左右,其落差大约是370米.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8.答案:(1)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2)平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成一夹角;北(4)N;N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与风向、风速之间的关系.图中①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应为水平气压梯度力;②与等压线成一夹角,从高压指向低压,应是风向;③与风向垂直,应为地转偏向力;④与风向方向相反,应是使风速减小的摩擦力.。
人教版高一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检测题及答案
…○………………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教版高一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检测题及答案(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题号 一 二 总分 分数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在大气成分中,既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又能使气温升高的是( )。
A .氮气B .氧气C .二氧化碳D .臭氧 2.臭氧层对地球生命起到保护作用,这是因为臭氧层能够( ) A .降低大气温度 B .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 C .促发光化学反应 D ,分解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3.北京飞往纽约的飞机,升空一个小时后遇到雷雨天气,此时飞机应该( )。
A .迅速着陆B .降低飞行速度C .保持原高度D .抬升飞行的高度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图”。
据此完成4~5题。
4.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B .随高度增加气温渐高,气压渐低C .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范围是20 ℃~-60 ℃D .距地面20 km 处气压降为地面的一半 5.关于图中①②层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厚 B .②层因氧原子吸收紫外线而增温 C .②层复杂的天气现象不利于航空飞行 D .①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密切新研究发现,鸟粪可以降低北极的气温。
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类产生的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约4万公吨的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
高中地理学考复习5地球上的大气练习含答案
训练5地球上的大气一、单项选择题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我国承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碳排放的最高点),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CO2“零排放”),图1为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2为1960—2021年全球大气CO2浓度变化图。
据此完成1~2题。
图1图21.图中属于长波辐射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大气的直接热源是①B.深秋时节北方经常出现霜冻的主要原因是③强C.地面的直接热源是②D.新疆瓜果颜色特别鲜艳的主要原因是④相对较强(2023·浙江嘉兴期末)冬季,东北的商场、菜场等门口总会挂着厚重的帘子,厚重的门帘总会大幅度飘向一侧。
下图为门帘飘动的照片。
据此完成3~4题。
3.此生活现象所体现的地理原理是()A.逆温现象B.阳伞效应C.热力环流D.保温作用4.下列表示门两侧气压与气流,正确的是()有人在朋友圈晒了一张客机飞行时的照片,深色为蓝天,白色为云。
据此完成5~6题。
5.飞机大部分时间飞行在大气层中的某一层,对该层的描述,正确的是()A.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B.大气以对流运动为主C.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D.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6.飞机尾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气体,该气体()A.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B.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C.是成云致雨的必要物质D.是大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2022·浙江嘉兴期末)甲、乙分别位于高原和平原,丙位于乙上空,甲与丙同高度、同纬度。
据此完成7~8题。
7.丙地气温低于乙地的主要原因是()A.吸收太阳辐射少B.吸收大气逆辐射少C.吸收地面辐射少D.大气削弱作用弱8.甲地出产的蔬菜品质较好,是因为()①光照充足②土壤肥沃③热量丰富④日温差大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读某区域海陆分布示意图、陆地某观察点气温变化图、海洋某观察点气温变化图,完成9~10题。
9.关于图中M地风向及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1时海洋气温高于陆地,M地吹陆风B.12时海洋气温高于陆地,M地吹陆风C.1时海洋气温低于陆地,M地吹陆风D.12时海洋气温低于陆地,M地吹陆风10.海水温度有时间和空间变化,一般情况下()A.南部温度高于北部B.正午温度高于夜晚C.1月温度高于7月D.海洋边缘高于中部在距离地面400千米左右的轨道上绕地飞行183天后,神舟十四号飞船返回舱于2022年12月4日20时09分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3名宇航员平安回到地球家园。
高考地理专题《地球上的大气》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地球上的大气》真题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2024·湖北卷]某科研小组利用多套测风系统,观测记录了敦煌绿洲边缘某年沙漠风和绿洲风的风速、风向与频次,并对表层沙粒采样分析。
结果发现,当地冬季白天以沙漠风为主,晚上沙漠风和绿洲风频次相当;自沙漠向绿洲方向风速呈减小趋势,绿洲风风速衰减幅度比沙漠风小。
如图示意采样点及其沙粒分选系数。
据此完成1~3题。
1.沿采样点1至9方向,沙粒()A.分选性由好变差B.平均粒径由细到粗C.分选性由差变好D.平均粒径由粗到细答案:D解析:结合图例可知,沙粒分选系数反映了沙粒的粒径差异程度,分选系数数值越小,沙粒粒径差异越小,分选性越好。
图中采样点1到9沙粒分选系数先增大后减小,说明沙粒的分选性先变差再变好,A、C错误;从沙漠到绿洲,主导风风力逐渐减弱,风速逐渐减小,风力搬运能力减弱,大颗粒的沙粒先沉积,小颗粒的沙粒后沉积,因此沿采样点1至9方向,沙粒的平均粒径逐渐减小,整体上由粗到细,B错误,D正确。
2.关于当地冬季昼夜主要风向成因的说法,合理的是()A.冬季白天,绿洲“冷岛效应”显著B.冬季白天,绿洲“热岛效应”显著C.冬季夜晚,绿洲“冷岛效应”显著D.冬季夜晚,绿洲“热岛效应”显著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当地冬季白天以沙漠风为主,说明白天沙漠温度低于绿洲,绿洲温度较高,不会出现“冷岛效应”,A错误;绿洲温度高于沙漠,绿洲“热岛效应”显著,B正确;引起沙漠和绿洲小区域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沙漠温度高和绿洲温度低,晚上沙漠风和绿洲风频次相当,说明夜晚沙漠和绿洲的温度差异较小,绿洲“热岛效应”和“冷岛效应”均不显著,C、D错误。
3.绿洲风对当地绿洲生态环境改善明显,是因为绿洲风有利于()A.降低绿洲居住区噪音污染B.给绿洲地区带来丰富的降水C.沙物质从绿洲运移回沙漠D.增加绿洲地区阳光照射强度答案:C解析:绿洲风是从绿洲吹向沙漠的风。
绿洲风与降低绿洲居住区噪声污染无关,A错误;绿洲风是从绿洲吹向沙漠,不会给绿洲带来丰富的降水,B错误;绿洲风从绿洲吹向沙漠,且绿洲风风速衰减幅度比沙漠风小,绿洲风可挟带绿洲区沙物质向绿洲外输送,有利于沙物质从绿洲运移回沙漠,从而改善绿洲的生态环境,C正确;绿洲风主要影响物质迁移,与阳光照射强度无关,D错误。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二十二)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二十二)综合题1、读“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图N)”和“某地的气压状况图(图P)”,图P是图N中A层某地的气压状况图,该地位于北半球。
回答下列问题。
(1)图N中A为____层,该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____(升高或降低);B为____层,该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____(升高或降低)。
(2)图P中①②③④⑤中气压最高的是____。
(3)一般情况下,甲、乙两地对应的天气状况分别为:甲地____,乙地____。
(4)若图P表示海滨地区白天的热力环流图,则甲地为____(海洋或陆地);若表示夜间山谷之间的热力环流,则乙地为____(山地或谷地)。
答案:(1) 对流降低平流升高(2)④(3) 晴天阴雨(4) 海洋谷地解析:本题以“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和“某地的气压状况图”为材料,涉及大气的垂直分层、等压面的判读等相关内容,考查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从图N中看,A距地面最近,为对流层;对流层的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因此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B为平流层,该层有臭氧层分布,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所以平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
(2)位于同一等压面的点气压相等。
据图可知,①②③气压相等。
根据海拔越高,气压越低,①处海拔比⑤低,所以①处气压高于⑤,④处海拔低于③,④处气压高于③,所以气压最高的点为④,中间的是①②③,最低的是⑤。
(3)据图可知,在甲地的高空,等压面下凹,为低气压,由于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性质相反,所以甲地近地面为气压高、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乙地近地面气压低,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4)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若图P表示海滨地区晴白天的热力环流图,由于白天陆地气温高形成低压,海洋气温低形成高压,所以,甲为海洋,乙为陆地。
若表示夜间山谷之间的热力环流,夜间乙地为低压高温,应为谷地。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试卷及答案_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_人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阅读以下地理现象,判断哪一个属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A、阳光透过云层照耀在大地上B、雨滴反射太阳光线C、粉尘落在灰尘上使土壤变得暗淡D、海面上的波光粼粼2、以下哪个现象属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工具和周期作用?A、昼夜交替B、四季更替C、昼夜长短变化D、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3、大气对地球有以下哪些作用?()A、调节地球表面温度B、提供生物呼吸的氧气C、产生地磁场D、直接为人类提供食物4、以下哪种现象与大气垂直运动无关?()A、对流雨B、地形雨C、锋面雨D、蒸发5、在短期内,决定风向的主要因素是()。
A、地面摩擦力B、地转偏向力C、水平气压梯度力D、重力6、科里奥利力使得南半球的气流偏向()。
A、东方B、西方C、南方D、北方7、关于大气的组成,以下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 大气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氮气占比约为78%,氧气占比约为21%B. 大气主要由氮气和二氧化碳组成,氮气占比约为78%,二氧化碳占比约为21%C. 大气主要由氧气和氩气组成,氧气占比约为78%,氩气占比约为21%D. 大气主要由水蒸气和氩气组成,水蒸气占比约为78%,氩气占比约为21%8、以下哪个因素是不直接影响大气垂直分层的?A. 温度梯度的变化B. 水汽含量的变化C. 氧气含量的变化D. 辐射能量的变化9、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以下哪项活动?A. 植物的光合作用B. 化石燃料的燃烧C. 海洋的溶解作用D. 地球的火山活动 10、以下哪项因素不是影响大气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A. 大气压力B. 地球自转C. 大气温度D. 地表辐射11、全球气温分布的大致规律是()A. 随纬度升高,气温逐渐下降B. 随纬度升高,气温逐渐升高C. 高温区主要集中在中低纬度D. 两极地区气温最高12、下列关于气团的描述,正确的是()A. 气团仅含有单一的温度和湿度特征B. 气团是在广阔的地理区域内,垂直方向上具备较为均匀的温度和湿度的大型空气块C. 气团的水平范围通常不大D. 气团不会随天气系统的移动而改变其性质1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以下几个过程,但不包括()A、反射B、散射C、吸收D、沉降14、以下哪项说明大气对地表温度的影响?A、实际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为总辐射的1/3B、云层厚度对地表温度的影响较大C、平流层大气温度随海拔升高而下降D、大气吸收紫外线,使地表温度升高15、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 植被破坏B. 工业生产C. 水体蒸发D. 人类呼吸16、下列关于大气垂直分层的描述,正确的是:A. 对流层:大气最密集的层,厚度约为10-15千米B. 平流层:大气最稀薄的层,厚度约为50-60千米C. 热层:大气最稳定的层,厚度约为80-120千米D. 逸散层:大气最活跃的层,厚度约为200-500千米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会对气候和天气产生怎样的影响?请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读“我国某地某时段气温变化示意图”,回答下题。
经过该地该时段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A.冷锋B.暖锋C.台风D.寒潮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B.随高度增加气温渐高,气压渐低C.距地面20千米处气压降为地面的一半D.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范围是-60~20℃3.关于图中①②层大气的正确叙述是()A.①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厚B.②层因氧原子吸收紫外线而增温C.①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密切D.②层复杂的天气现象不利于飞行4.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A.太阳辐射B.大气辐射C.地面辐射D.大气逆辐射下图是某区域形成风的各种力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关于图中四个箭头代表含义正确的是A.a-风向B.b-摩擦力C.c-地转偏向力D.d-水平气压梯度力6.关于影响风的几个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B.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且大小与地转偏向力相等C.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D.在三个力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7.某同学在图示区域背风而立,高压区域在他的A.右前方B.左前方C.右后方D.左后方8.有关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气的运动即是风B.地面的冷热不均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C.风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D.风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下图为俄罗斯年均气温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与圣彼得堡相比,奥伊米亚康年均温明显偏低的原因是()①盆地地形,冷空气易聚集②深居内陆,冬季低温时间长③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小④受千岛寒流影响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作为人类最冷的永久定居点,下列对奥伊米亚康的描述不可信的是()A.由于纬度较高,夏季的夜晚非常短B.气温年较差非常大,气温日较差却很小C.为防止室内热气融解冻土地基,该地民居多建在深埋于地下的木桩上D.由于气温低,全年降水中的大部分是固态降水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验证二氧化碳对温室效应的增强作用,用玻璃瓶设计了以下实验(图a)并获了相关数据(图b)。
(完整版)地球上的大气练习题及答案
单元闯关检测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太阳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的,称为太阳直接辐射;另一部分是经大气中的小水滴、尘埃等质点散射后,自天空投射到地面上的,称为散射辐射。
两者之和称为总辐射。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北京直接辐射的年变化重庆散射辐射的日变化1.(2017广东江门12月调研)以下对北京市直接辐射不产生作用的因素是( )A.降水变化B.太阳高度C.大气洁净度D.气温变化2.(2017广东江门12月调研)由图可知( )A.阴天时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大,所以散射辐射的日变化也大B.晴天时参与散射作用的质点少,散射辐射较弱C.阴天时云层对太阳散射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散射辐射日变化大于晴天D.散射辐射的变化,只取决于天气的变化抬升指数是一种表示大气对流性不稳定的指数,指一个气块从地面出发,上升到500百帕(海拔5 500米左右)处所具有的温度被该处实际大气温度所减得到的差值。
读某区域某时刻抬升指数等值线分布图,完成下面两题。
3.(2017河北保定一模)图中四地大气最稳定的是( )A.甲B.乙C.丙D.丁4.(2017河北保定一模)图中四地近地面风力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D.丁季风指数是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其大小反映一个地区季风环流的强弱程度。
下图示意我国东部地区1880—2000年的夏季风指数(a)和冬季风指数(b)距平(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值曲线。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2017山东潍坊一模)1960—1970年期间,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 )A.东北地区冻土厚度偏薄B.华北地区植物发芽较晚C.西北地区天山雪线偏高D.南方冻雨频次偏低6.(2017山东潍坊一模)下列年份,我国江淮地区伏旱期不明显的是( )A.1890年B.1920年C.1940年D.1960年读“我国北方某地4月份某时刻天气系统示意图”,图中①~④为海平面等压线,丙处有一锋线,a、b、c为等温面,x、y为等高面,完成下面三题。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 练习(含答案)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练习(含答案)1.“东北雾霾,孩子问是世界末日吗;长沙雾霾呛得辣眼睛;天津雾霾袭城……”成为热门词汇.据此回答下题.(1)雾霾天气发生时,当地大气中物质含量大幅度增加的是( )A.二氧化碳B.固体杂质C.氧气D.氮气(2)下列行为不易使雾霾天气加重的是( )A.北方大面积燃烧秸秆B.北方冬季燃煤供暖C.汽车尾气大量排放D.农村兴建沼气池2.气球作为探空的工具已被广泛使用.下图示意一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100km高空处.据此回答下题.(1)该探空气球记录的随高度升高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A.递减→递增B.递增→递减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2)该探空气球探测到水汽集中分布的层应是( )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电离层(3)该探空气球上升至某一高度时,与基站的通信发生异常,该高度可能处于( )A.臭氧层B.电离层C.对流层D.平流层3.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下题.(1)图中适宜飞机飞行的是( )A.甲层B.乙层C.丙层D.甲层和乙层(2)下列关于乙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气温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升高B.大气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C.臭氧吸收紫外线而使大气增温D.能反射无线电波4.在低层大气中,大气成分所占的比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据此回答下题.(1)在大气中含量虽然很少,但在天气变化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物质是( )A.二氧化碳和臭氧B.氩和氖C.水汽和杂质D.氮和氧(2)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已导致大气中一些成分比例发生明显变化,主要表现在( )A.臭氧增多B.氧气增多C.水汽增多D.二氧化碳增多5.下图是干洁空气成分的体积分数(25千米以下)图.读图回答下题.(1)干洁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干洁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A.二氧化碳B.氮气C.氧气D.稀有气体(3)干洁空气中有极少的二氧化碳和臭氧,下列关于两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B.二氧化碳吸收太阳辐射,使气温升高C.臭氧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D.近些年来,高纬地区易出现“臭氧空洞”现象6.下图为某地近地面垂直方向气温、气压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为等温面、实线为等压面).完成下列问题.(1).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则其成因和空气垂直运动正确的是( )A.动力辐合上升B.热力辐合上升C.动力下沉辐散D.热力下沉辐散(2).易形成这种大气物理状况的是( )A.夏季白天的内陆湖面B.冬季晴朗夜晚的谷底C.夏季晴朗白天的郊区D.冬季暖流流经的海面7.如图为近地面等压面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若该地等压面弯曲是由近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的,则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A地温度高,气压低 B.垂直方向气流:A处上升,B处下沉C.B地温度低,气压高D.水平方向气流:由A流向B(2).若A位于海洋,B位于陆地,则此时( )A.为白天,吹海风B.为白天,吹陆风C.为夜晚,吹海风D.为夜晚,吹陆风8.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该图反映的是_____纬度大气的垂直分层,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A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C层中有_______________层._______________爆发时,会引起该层的扰动,此时传播的_______________信号会被部分或全部吸收.(4)人类活动目前主要使__________层、__________层的大气成分比例发生变化.(5)A→B→C大气密度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__.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1)B;(2)D.解析:(1)雾霾是指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颗粒物而形成的混浊天气现象.雾霾天气发生时,当地大气中固体杂质大幅度增加.二氧化碳、氧气、氮气是气体,与雾霾天气的发生关系不大.故选B.(2)农村兴建沼气池,有利于减少污染气体排放,不易使雾霾天气加重,D项正确.北方大面积燃烧秸秆、北方冬季燃煤供暖、汽车尾气大量排放会增加固体颗粒物的排放量,加重雾霾天气,A、B、C项错误.故选D.2.答案:(1)D;(2)A;(3)B.解析:(1)气球上升至100km高空处,说明其从地面往上依次经过了对流层、平流层,到达高层大气.对流层的气温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平流层的气温随着高度增加而上升,高层大气的气温会随着高度增加先递减再递增.故选D.(2)水汽主要集中在对流层,该探空气球探测到水汽集中的层应是对流层,故选A.(3)电离层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故该高度可能处于电离层,故选B.3.答案:(1)B;(2)D.解析:(1)根据大气垂直分层,适宜飞机飞行的是平流层,平流层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分布高度约12—50千米,对应图中乙层,B项正确.甲层是对流层,空气以对流运动为主,A、D项错误.丙层是高层大气,空气稀薄,不适宜飞行,C项错误.故选B.(2)乙层的气温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升高,大气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臭氧吸收紫外线而使大气增温.能反射无线电波的是丙层,即高层大气中的电离层.故选D.4.答案:(1)C;(2)D.解析:(1)水的相变能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大气中的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故选C.(2)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化石燃料的使用以及森林的破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明显增加.人类使用氯氟烃化合物会消耗臭氧.氧气含量相对稳定,水汽也处于平衡状态.故选D.5.答案:(1)A;(2)C;(3)B.解析:(1)干洁空气中,氮气约占总体积的78%.故选A.(2)干洁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21%.故选C.(3)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吸收地面辐射,使气温升高,故B项叙述错误.臭氧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近些年来,南极地区出现“臭氧空洞”现象.故选B.6.答案:(1).B; (2).D解析:(1).由图中近地面垂直方向气温、气压分布情况可知,气温中间高,四周低,气压中间低,四周高,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则其是受热力作用,空气辐合上升,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由图中近地面垂直方向气温、气压分布情况可知,气温中间高,四周低,气压中间低,四周高.冬季,暖流流经的海域,对沿岸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易形成这种大气物理状况.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7.答案:(1).D; (2).A解析:(1).等压面分布的一般规律:高压处等压面向上凸,低压处等压面向下凹;故判断A处气压较B处高,判断A处盛行下沉气流,B处盛行上升气流,故判断A处气温较B处低.故水平方向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即由A流向B.故选D.(2).结合上题分析,A为海洋,气压高,气温较低,B位于陆地,气压较低,气温较高,故判断为白天,风由高压指向低压,为海风.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等压面的分布规律,进一步判断热力环流和海陆风.故选A.8.答案:(1)中;该地对流层的高度为12千米,而对流层在低纬为17~18千米,在高纬为8~9千米(2)该层集中了大气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空气对流显著(3)电离;太阳活动(耀斑);无线电波(4)对流;平流(5)随着高度的上升,大气的密度逐渐变小解析: (1)对流层的厚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为17~18千米,高纬度为8~9千米,图示高度为12千米,可以判定该图反映的是中纬度大气的垂直分层.(2)对流层天气复杂多变的原因有二:一是该层集中了大气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二是空气的对流运动显著,气流上升时,气温下降,容易成云致雨.(3)太阳活动时,会对电离层产生扰动,导致无线电波被部分或全部吸收.(4)人类活动目前主要是改变了CO2和O3这两种大气成分的比例,其中CO2集中在对流层,O3集中在平流层.(5)由于大气层越高,地球引力越小,大气密度也越小.。
高一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练习题含答案
高一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练习题含答案下图是“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图(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1.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正确表示图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A.①B.②C.③D.④2.影响该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地面辐射B.气体C.臭氧气体D.人类活动3.有关该大气层的正确叙述有()A.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B.天气晴朗,对流旺盛,有利于高空飞行C.上部冷下部热,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D.顶部与底部的气温相差约50℃左右乘坐飞机出行是人们常见的行为方式(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人们出行坐飞机时,飞机最可能在()A.平流层顶部飞行B.平流层中部飞行C.平流层底部飞行D.平流层任意高度飞行5.平流层适合飞机飞行的主要原因是()①平流层大气气温上热下冷,以平流运动为主②平流层大气气温下热上冷,以平流运动为主③水汽和杂质含量少,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④水汽和杂质含量少,少云雨现象,能见度好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018年12月22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虹云工程”首颗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低轨宽带通信卫星系统建设迈出实质性一步。
“虹云工程”计划发射156颗卫星,这些卫星将充当“太空路由器”角色,在距离地面1 000千米的低空轨道上组网围绕地球运行。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6.“虹云工程”首颗卫星从发射到进入预定轨道,依次经过的是()A.对流层中间层高层大气B.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C.平流层高层大气对流层D.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7.“虹云工程”首颗卫星从发射到进入预定轨道,气温的垂直变化规律是()A.降低—升高—降低—升高B.升高—降低—升高—降低C.降低—升高—降低D.升高—降低—升高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8.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A.减弱了地面辐射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9.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电视剧《闯关东》中有这样的场景:“主人公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答案版)
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答案大气的受热过程【解析】5.阳棚铺设双层棚膜以及防寒棉被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保温,减少大棚内地面辐射的热量损失,因此D正确;这种温室与传统温室相比,地面没有因此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而根据所学,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因此不能增加大气辐射,A错误;白天双层棚膜可以让太阳短波辐射(主要是可见光)进入,加热棚内地面,而日落后防寒棉被的使用,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棚内热量损失,与传统日光温室相比更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因此B错误;这样做不能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吸收,C错误;故选D。
6.由材料知,阴棚位于阳棚北面,中间共用一堵墙,组成阴阳型双层日光温室。
这样就能更好地阻挡来自北面冷空气的影响,最大限度减少阳棚内热量散失,A正确;阴阳型双层日光温室和传统日光温室都是封闭空间,棚内水汽不能散失,与外界空气很少交换,因此B、D错误;阴阳型双层日光温室不能起到增大昼夜温差的作用,C错误。
故选A。
7.由材料“阴阳型双层日光温室,采光面向阳的温室铺设双层棚膜,内层膜铺防寒棉被。
”可知,这样做是为了更好起到保温的作用,说明该地气温低,热量少。
因此推断应该是纬度最高的东北地区,B正确,排除ACD。
故选B。
【点睛】大气的热力作用包括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以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削弱作用降低了白天的最高气温,保温作用又提高了夜间的最低气温,从而减小了地球表面的气温日较差。
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受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从而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受到削弱。
大气主要依靠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温,大气增温后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一部分能量返还给地面,从而实现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8.A 9.D【解析】8.由材料可知,甲曲线白天数值高,夜晚数值低,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应为气温曲线;乙曲线白天数值高,夜晚数值低,最高值出现在13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应为地面温度曲线;丙曲线白天有,夜晚没有,最高值出现在正午前后,应为太阳辐射曲线。
2024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
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2024·广东)下图为珠穆朗玛峰南坡某冰川区暖季上、下气流运动状况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热力环流及的应用)若暖季上、下行气流常在图中P地附近交汇,则该地()A.大气下沉气流增强B.冰面的流水作用减弱C.局地降水概率增加D.下行风焚风效应减弱2.(影响降水和气温的因素)近30年来,该地区暖季午间下行气流势力呈现增强趋势,由此可引起P地附近()A.年均气温趋于降低B.冰川消融加快C.年降水量趋于增加D.湖泊效应增强【答案】1.C 2.A【解析】1.由材料“若暖季上、下行气流常在图中P地附近交汇”可知,暖季时高海拔地区的冷空气吹向下方,与低海拔地区暖湿气流在图中P地附近交汇,冷暖气流交汇,暖气流上升,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致使局地降水概率增加,C正确;由题干关键词“若暖季”可知,暖季时气温相对较高,大气下沉气流减弱,上升气流增强,A错误;该地位于珠穆朗玛峰南坡,是阳坡,暖季时气温较高,冰川融化导致冰面的流水作用增强,B错误;下行风指空气从上向下流动,焚风效应是气流在背风坡下沉过程中温度升高,湿度降低形成的干热风,综上,下行风会导致焚风效应增强,D错误。
故选C。
2.由题干“近30年来,该地区暖季午间下行气流势力呈现增强趋势”可知,更强的下降风将高海拔地区的冷空气吹向下方,由此可能引起P地附近年均气温趋于降低,这种区域降温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冰川的融化,导致冰川消融减慢,A正确,B错误;更强的下降风也降低了区域风辐合的高度,从而减少了P地附近的降水量,导致P地附近年降水量趋于减少,C错误;湖泊效应指水库(人造湖泊)对气候的作用,由于水体巨大的热容量和水分供应,可使水库附近的平均气温升高,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变小,更强的下降风引起的区域降温会导致湖泊效应减弱,D错误。
故选A。
(2024·广东)有效辐射为下垫面向上长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的差值。
专题02 地球上的大气(解析版)-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
专题二地球上的大气目录:2023年真题展现真题呈现真题解密近年真题对比典型真题回顾三年考情分析名校模拟探源核心考点速记1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北京卷5-6题、8-9题)暴雨引发的洪水携带泥沙进入湖泊后,沉积形成砂质纹层。
某地湖泊中砂质纹层出现频次与厄尔尼诺事件频次正相关。
推算的厄尔尼诺事件频次如图所示。
读图完成下面1-2小题。
1.由图可知()A.距今1200年左右该地气候较稳定B.距今3500年该地河流侵蚀作用强C.厄尔尼诺事件导致该地暴雨频发D.全球气温下降引发厄尔尼诺现象2.该地最可能位于()A.印度洋沿岸B.大西洋西岸C.亚欧大陆东部D.南美洲西部图为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图中为北京时间),读图完成下面3-4小题。
3.最可能在钓鱼岛见到日出的是()A.①B.②C.③D.④4.①中的洋流()A.使所经海面及附近地区气温偏高B.扰动海水导致渔业资源种类少C.促使厦门至高雄的轮船航速加快D.降低台湾岛西侧沿海空气湿度【答案】1.C 2.D 3.B 4.A【解析】1.根据图上信息分析可知,距今1200年左右厄尔尼诺事件频次高,气象灾害较多,气候不稳定,A错误。
根据图上信息分析可知,距今3500年厄尔尼诺事件频次低,所以暴雨出现频率低,河流流量较少,河流侵蚀作用弱,B错误。
根据材料“暴雨引发的洪水携带泥沙进入湖泊后,沉积形成砂质纹层。
某地湖泊中砂质纹层出现频次与厄尔尼诺事件频次正相关”分析可知,厄尔尼诺与砂质纹层出现呈正相关,因为砂质纹层是暴雨引发的洪水沉积形成的,所以厄尔尼诺事件导致该地暴雨频发,C正确。
全球气温下降与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无法判断具有相关性,D错误。
故选:C。
2.厄尔尼诺现象是发生在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的一种气候现象,赤道地区东部大范围热带太平洋增暖,会造成全球气候的变化。
厄尔尼诺事件导致全球降水量比正常年份明显增多,这导致太平洋中东部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洪涝灾害频繁,同时印度、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一带则严重干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闯关检测
病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太阳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的,称为太阳直接辐射;另一部分是经大气中的小水滴、尘埃等质点散射后,自天空投射到地面上的,称为散射辐射。
两者
重庆散射辐射的日变化
1.(2017广东江门12月调研)以下对北京市直接辐射不产生作用的因素是()
A.降水变化B太阳高度
C.大气洁净度
D.气温变化
2.(2017广东江门12月调研)由图可知()
A.阴天时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大,所以散射辐射的日变化也大
B.晴天时参与散射作用的质点少,散射辐射较弱
C.阴天时云层对太阳散射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散射辐射日变化大于晴天
D.散射辐射的变化,只取决于天气的变化
抬升指数是一种表示大气对流性不稳定的指数,指一个气块从地面出发,上升到500百帕(海拔5 500 米左右)处所具有的温度被该处实际大气温度所减得到的差值。
读某区域某时刻抬升指数等值线分布图完成下面两题。
之和称为总辐射。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 1 3 * 5*7 « 9 10 tl L3UJJ
北京直接辐射的年变化
3.(2017河北保定一模)图中四地大气最稳定的是()
A.甲
B.乙 C 丙 D. 丁
4.(2017河北保定一模)图中四地近地面风力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 丙 D. 丁
季风指数是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其大小反映一个地区季风环流的强弱程度。
地区1880—2000年的夏季风指数(a)和冬季风指数(b)距平(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
差)值曲线。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ft- 4- 2 o 4
o.no.o-0.-O
-0.6
= I I | i | | I
1880 ruoo 1930 】商0 I960 1WI 2000
5.(2017山东潍坊一模)1960 —1970年期间,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
A.东北地区冻土厚度偏薄
B.华北地区植物发芽较晚
C.西北地区天山雪线偏高
D.南方冻雨频次偏低
6.(2017山东潍坊一模)下列年份,我国江淮地区伏旱期不明显的是()
年年年年
读我国北方某地4月份某时刻天气系统示意图”图中①姬为海平面等压线,丙处有一锋线,a、b、c
为等温面,x、y为等高面,完成下面三题。
7. (2017湖南新考纲摸底考试)若①〜④ 等压线之间等压距为 10 hPa,则关于甲、乙两地气压关系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甲 >乙,气压差为20 hPa B •甲〉乙,气压差为40 hPa C. 甲 <乙,气压差为40 hPa D. 甲 <乙,气压差为60 hPa
8. (2017湖南新考纲摸底考试)下列能表示此刻 MN 之间气象要素空间变化的是
( )
—
M N A
B
M
N
e
D
9.
(2017湖南新考纲摸底考试)此时关于丙天气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丙为冷锋,风力大,空气干燥,沙尘漫天
B. 丙为暖锋,风力小,空气湿润,春雨绵绵 C 丙为冷锋,风力大,空气干燥,鹅毛大雪 D.丙为准静止锋,风力小,空气湿润,冬无三日晴
F 图示意四个不同地点受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时长。
读图
10.
(2017江西赣州上学期期末)图中纬度最低的是(
11.
(2017江西赣州上学期期末)最有可能为旧
,完成下面两题。
A.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金山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二、综合题(共56分)
12.读全球某月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问题。
(28分)
(1)指出该图表示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6分)
(2)说出此时控制冰岛的大气活动中心名称,并判断冰岛的风向。
(6分)
(3)某月份干燥的东北风与潮湿的西南风相会于甲地,试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的角度分析其形成过程。
(8分)
(4)简述亚欧大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对东亚农业生产的影响。
(8分)
13.(2017山东烟台期中)阅读下列关于非洲及其周围
7月份气压及盛行风分布图,回答问题。
(28分)
注:热带辐合带是指南北两半球信风气流形成的辐合地带的总称。
(1)分析图I中,南半球等压线比北半球等压线平直的原因。
(8分)
⑵比较图I中甲、乙两地的气压差异,并分析其成因。
(10分)
⑶比较图n中M、N两处盛行风的风向及性质差异,说明N处盛行风的成因。
(10分)
答案精解精析
一、选择题
结合影响太阳直接辐射的因素知 ,降水变化和大气洁净度直接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太阳高度影响单位面积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量。
而气温变化对太阳直接辐射不产生作用。
太阳高度的日变化与天气无关。
晴天时大气中水汽含量少,大气中参与散射作用的质点少 ,散射辐射较弱。
云层削弱的是穿透大气层时的太阳辐射,无法对太阳散射辐射起到削弱作用。
天气是影响散射辐射的
因素之一 ,而非唯一因素。
根据材料中抬升指数的含义可知 ,图中等值线数值越大 ,说明该高度的温度比当地(或近地面)温度越高 , 空气越稳定。
根据等值线的疏密程度分析 ,高空与近地面的等值线疏密特征一致。
等值线越密集,温差越大 ,气压差也越大 ,风力越大。
图中等值线最密集的是丁地,故四地中近地面风力最大的是丁地。
图示 1960—1970 年期间 ,冬季风指数距平值为正值 ,说明冬季风势力较强 ,则受其影响 ,我国华北地区春季气温低于平均值 ,故植物发芽较晚。
同理 ,受冬季风影响较大的东北地区气温也较低,因而冻土厚度偏厚
南方冻雨频次偏高 ;天山雪线因气温较低而偏低。
正常年份 ,副高北移推动雨带北移 ,使 7 月份江淮地区受副高控制而出现伏旱天气。
1890 年夏季风指数
距平值为负值 ,说明夏季风势力较弱 ,雨带长期滞留在南方 ,受其影响江淮地区夏季降水较多 ,伏旱不明显。
甲地上空等温面向下凹,说明比同海拔地区气温低,则近地面甲处为冷高压,故气压甲>乙;由① 到④ 气压值递减,甲、乙两地的气压差值在 30~50 hPa之间。
从M到N,气压递减;气温递增;4月份,北方地区气温回升、蒸发旺盛、天气干燥,难以形成降水;M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大,N地相反,风速小。
气压甲>乙,则水平气压梯度力由甲指向乙,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移动,故丙处为冷锋。
冷锋过境,带来大风、雨雪天气,但 4月份北方地区气温回升、空气干燥,难以降雪 ;加上地表植被覆盖差,风力强,易形成沙尘漫天的天气。
结合图示信息知,① 地受信风带控制时间最长。
结合气压带和风带分布规律可知其纬度最低。
旧金山位于40°N 附近的大陆西岸,受西风带控制时间较长。
结合图示信息判断,最有可能为旧金山的是② 地。
二、综合题
12. 答案 (1)北半球冬季 (南半球夏季 ) 。
北半球陆地出现高压中心 ,南半球陆地出现低压中心 (或赤道低气压带南移 )。
(2)(冰岛 )低压。
偏南风。
(3)夏季 ,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 ,赤道低气压带北移至甲地附近 ,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右偏为西南季风 ,从而与东北信风在此会合。
(4)夏季亚欧大陆被低压控制 ,冬季被高压控制。
由于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东亚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
候 ;该气候雨热同期 ,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解析第 (1)题,从图中数据可以判断 ,此时亚欧大陆受高压控制 ,风由大陆吹向海洋 ,为北半球冬季。
第 (2) 题,在北半球冬季 ,冰岛受低压控制 ,刮偏南风。
第 (3)题 ,甲地为非洲赤道以北地区 ,北半球夏季时 ,受太阳直射点北移的影响 ,两支气流在此相会。
第 (4)题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着 ,亚欧大陆在冬、夏季节气压中心变化明
显 ,使得东亚地区形成全球最典型的季风气候。
13. 答案 (1)由于南半球大陆面积较小 ,而海域面积较大 ,(4 分)海陆热力差异相对较小 ,所以等压线较平直。
(4 分 )
(2)气压差异 :甲地受低压控制 ,而乙地受高压控制。
(4 分)这是由于此时甲地正值夏季 ,大陆比同纬度海洋升温快 ,气温高 ,近地面形成低气压 ,(4 分)而乙地则相反。
(2 分)
(3)M 处盛行风的风向为东北风 ,该处的盛行风较为干燥 ;(3 分)而 N 处盛行风的风向为西南风 ,该处的盛行风较为湿润。
(3 分 )
成因 :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
(4 分 )
解析第 (1)题,结合南北半球陆地面积差异造成的海陆热力差异,分析南半球等压线比较平直的原因。
第(2) 题,结合上题分析 ,根据海陆热力差异造成的温度差异 ,及其对气压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第(3)题,结合 M 、N 两地所在气压场的位置 ,根据二者受力状况判断风向。
然后结合风向判断其性质及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