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

合集下载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浅析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浅析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浅析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是指大学生对自己在职业决策中所应付的困难与挑战的能力的信心。

自我效能感是一个人针对特定任务的信心和预期成功率,其高低会对一个人的决策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一、人格特质人格特质是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开放性、外向性、稳定性、宜人性及尽责性等人格特质可以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

例如,外向性和稳定性高的个体往往更容易自我调节,进而提高个体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信心。

二、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可以促进个体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水平。

社会支持包括家庭、同伴、领导和导师等方面。

例如,家庭因素可以体现为家长对大学生的支持与鼓励。

同伴因素可以体现为同学之间的合作与支持。

领导因素可以体现为企业领导的指导和支持。

导师因素可以体现为导师的指导和鼓励。

三、学业表现学业表现也是影响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学业成绩的优异与否会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造成影响。

当大学生认为自己在学术领域有优秀的表现时,会更加自信,从而提高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四、经验与技能经验与技能是影响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当大学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能时,会更加自信,从而更加愿意并且能够去解决职业决策中的挑战和困难。

例如,一个拥有丰富实习经验的大学生,会更加熟悉实际工作环境,能够更好地应对职业决策中的挑战与困难,从而提高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总结而言,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受到人格特质、社会支持、学业表现和经验技能诸多影响因素的影响,了解这些因素对大学生的态度和行为所产生的影响,有助于有效提升大学生在职业决策中的自我有效性,从而更好地适应一个复杂的就业环境。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研究现状分析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研究现状分析

97自从我国高校扩招政策实施以来,高校毕业大学生如雨后春笋般增长,据统计2015年达到749万、2016年达到765万、2017有望突破800万,加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近些年高校毕业生深感就业压力沉重。

为了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很多就业指导专家、学者也进行相应的理论、实证研究,发现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是衡量毕业生就业压力一个重要影响变量。

本文将近二十年关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以便为就业服务工作和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概念职业决策最初源于英国经济学家凯恩的经济决策理论的生涯决策概念,他认为个体选择目标或职业时,会使用一种使个人获得最高报酬,而将损失降至最低所用的方法。

而我国《教育大辞典》将职业决策定义为,人们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需要做出合理的职业方向的抉择过程。

职业决策是个体在了解自身特点和职业环境基础上进行职业匹配的心理过程,是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环节。

自我效能感是社会认知心理学核心概念,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最先提出该概念,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将其自身作为认知对象的一种思维模式,是个体在完成某一个任务之前的信念和判断。

自我效能感是属于个体的一种能力,而不是特质,它直接影响个体任务活动顺利完成,对个体行为起到调节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Hackett 和Betz 最早把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与职业生涯辅导研究相结合,提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并编制了第一个职业自我效能感量表。

我国学者龙立荣、彭永新借鉴国外学者研究经验并结合我国特点提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概念,认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是指决策者在进行职业决策过程中对自己成功完成各项任务所必需的能力的自我评估和信心。

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结构美国心理学家Taylor 和Betz 在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基础上结合Crites 的职业成熟度理论通过因素分析的方法探索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包含:对自身完成自我评价(对自身职业兴趣、性格、价值、能力等自身属性评价)、收集信息(收集职业本身属性、环境等信息)、选择目标(根据自身特点和职业特点选择恰当职业)、制定规划(根据职业目标制定通往目标的职业规划)、解决问题(解决职业决策过程中遇到任何困难)五个因素结构。

无聊倾向性、心理资本对高职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无聊倾向性、心理资本对高职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效 能感 作 为结 果 变 量 和 中介 变 量 两 个 角 度 人 手 ,
高职生进行就业指导成为 了心理学 、 社会学等相
关 领域 学 者关 注 的焦 点 。然 而 , 目前 多数 大 学 生
口头禅却是 “ 无聊” , 无聊是人们在 日常生活 中因 为 活 动 缺 乏 和 兴 趣 丧 失 所 产 生 一 种 消 极 情 绪 体
中图分类号 : G7 1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6 7 4 —7 7 4 7 ( 2 0 1 6 ) 3 4 — 0 0 2 卜0 5
高职教 育为我 国经济 的发展提 供 了人 才保 障, 随着社会 的进步和现实需求量的不断增加 , 高
职教 育 在社 会 中 的地 位 逐 渐 提 升 ; 如 何 有 效 地 对
验 。I l l 他们 整天无所事事 , 沉迷 于上 网、 睡觉 、 逃
课、 谈恋爱 , 对专业学 习不感兴趣 ; 长期处 于无聊 状态下 , 就如同瘟疫一般 , 会在不知不觉 中吞噬着
来考察 自 变量对它 的直接影响以及 自变量是否通 过职业决策效能感来预测职业行为嗍 , 却鲜有研究 从积极 心理学 的角度 出发 , 探讨心理资本对 职业 决策效 能感 的直接影响 , 分析心理资本能否缓冲 无 聊情绪对 职业决策效 能感 的消极 影响 。基 于 此, 本研 究 以职 业决 策 自我效 能感 为 切人 点 , 分析 高职生无聊倾 向性和心理资本 的现状 、 特征等 , 并 探讨心理资本在无聊倾 向性与职业决策效能感之 间的缓冲效应 ; 以期为提升高职生职业决策效能 感和完善职业院校就业服务体系提供理论基础。 研 究 对象 与方 法

( 一) 研 究对 象
本研究被试 为贵州省 三所高职 院校 的学生 , 采用 随机抽样的方法 , 共发放 5 5 0 份, 而有效问卷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就业力的关系职业生涯规划的中介作用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就业力的关系职业生涯规划的中介作用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就业力的关系职业生涯规划的中介作用一、本文概述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的职业决策和就业力成为了广泛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就业力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职业生涯规划在其中的中介作用。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在职业选择和发展过程中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和评估,它影响着个体的职业决策过程和结果。

而就业力则是指个体在就业市场中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是衡量个体职业成功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和就业力进行了量化研究,并探讨了职业生涯规划如何在这两者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就业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职业生涯规划在这一关系中起到了显著的中介作用。

这一发现对于高校职业指导和学生个人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文首先回顾了相关理论基础和前人研究,明确了研究的理论框架和假设。

接着,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等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实践建议,旨在帮助大学生提高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从而提升其就业力,实现更好的职业发展。

二、文献综述在近年来的学术研究中,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就业力的关系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个体在职业选择和发展过程中,对自己完成相关任务、做出决策的能力的信念。

而就业力,则是指个体在就业市场上所具备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不仅影响着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也是高校教育和职业指导的重要内容。

在以往的研究中,许多学者已经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和就业力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例如,(20)在其研究中指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在面对就业市场时更有可能表现出更高的自信心和主动性,从而更容易获得就业机会。

(20)则从就业力的角度出发,认为就业力是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具体表现,是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综合素质的体现。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浅析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浅析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浅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职业选择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大学生涯中,学生们需要面对着各种各样的职业选择,而这其中的决策过程涉及到很多因素。

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自我效能感,它对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本文将从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影响因素和对大学生职业决策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浅析。

一、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自我效能感的概念。

自我效能感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德拉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它指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和信心。

在职业决策中,自我效能感体现为对自己能否胜任特定职业的信心和信念,它影响着个体对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决策。

自我效能感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庭的教育方式、家庭成员的职业背景以及家庭的经济状况等都会对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

一个家庭成员在某一职业上取得了成功,会给予个体更多的信心和勇气去选择这一职业。

2. 学习经历:个体的学习经历也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

在学习过程中,个体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增强了对特定职业的信心。

3.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社会的认可和支持会增强个体对特定职业的信心,而社会的负面评价和不利因素会降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4. 自我评价:个体自身的评价也会对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

自我评价积极的个体更容易获得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而自我评价消极的个体则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

自我效能感是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家庭、学习、社会和个体自身都会对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

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的职业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

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大学生的职业选择。

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大学生更容易选择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职业,而具有较低自我效能感的大学生则可能会因为怀疑自己的能力而做出不合理的职业选择。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研究现状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研究现状
文对大学生 职 业 决策 自我 效 能 的影 响 因素 和 干 预 措施两方 面 的研 究 成果 进行 归 纳 总 结 ,可 供 我 国
接受高 目 标不 能满足 的事实,他们对 自己的 目标 感到满 意 ,也 因此激 发 自己 的斗 志 。G nk讨 ase探
了不 同完美 主义人 格 与职业 决策 自我 效 能 的关 系 。 结果发 现适 应 性 完美 主义 人 格 特 点 的 大学 生 的职 业 决策效 能 显 著得 高于 非 适 应 性完 美 主义 及 非 完
通讯作者 :余晓波 (9 8一) 17 ,硕 士,讲师 ,研 究方向:心理 学,y.abo2 0 @16 Cr uiook 0 3 2 . o x n
第 4期
余 晓波 :大学生职业决策 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
・ 1・ 7
依次是应用技术 、数学和科 学等方 面的 自信心 。 由于这次研究 的数据不是 随机选取 ,因此 ,还 不 能说提高这些学业 的信心就能提高大学生的职业 决策 自我效能。但可 以推测如果学生有 职业未决
2 1 年第 4期 01
No 4, 201 . 1
九江 学 院 学 报 ( 自然科学版 ) Ju a o ui gU i r t (a r c ne) or l f i a n esy nt a si cs n jjn v i ul e
( 总第 9 5期 ) ( u o9 ) S m N .5
结果 也没 有发 现 职 业 决 策 自我 效 能感 存 在 性 别 差
异 。但 国内多数研究则 倾 向于大学生被试群体 的 职业决策 自我效能有性别差异 ,且男生高于女生。 在大学生职业决策 自我效 能感 的研究 中,年 级也经常被作 为研究变量 。由于职业决 策 自我效 能感源 自于生活经验 的整合 ,且个人的生活经验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

1引言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日益扩大;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就业问题也随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并且关注的目光已从单纯的就业率扩展到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发展..而了解“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如何;怎样提高职业决策能力”等问题则是有的放矢地开展这项工作的关键..本文通过调研分析发现;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个体的职业选择范围和对职业的态度;它能影响人们在职业选择行为的主动性;影响人们达到职业目标时的努力程度和坚持性;影响人们的思维和情感反应模式..研究还发现;具有高水平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个体;拥有较高的职业抱负和更多的职业探索行为;在求职中更加积极主动;较少职业犹豫性..2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概念2.1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社会认知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最先由Bandura于1977年提出;是指个体以自身为对象的一种思维方式;是个体在执行某一任务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何种水平上完成该任务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自我感受..2.2职业决策乔普森Jepson;D.认为职业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它是个人以有意识的态度、行动、思考来选择学校或职业以符合社会期望的一种反应;通过这个过程;决策者组织有关自我和职业环境的信息;仔细考虑各种可供选择职业的前景;做出有效的合适的职业决策;这个过程中又与个人的心理特征密切相关;并且个人的决策会受到父母、朋友以及职业咨询人员的影响..142.3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正式提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概念的是Taylor和Betz;这一概念是职业自我效能理论具体在职业决策阶段的运用..Taylor和Betz从社会学习和认知行为理论出发;依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结构提出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概念..他们认为个体在知觉成功执行任务能力即自我效能感上的差异可以用来解释为有的人在职业决策时比其他人有更多的困难;了解不同个体在职业决策时对自我效能的期待;即个体需要成功作出职业决策时的信念程度;可以帮助人们有效理解和解决职业决策的困难..他们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和作出的定义也是目前该领域研究者广泛接受的;即“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是决策者在进行职业决策过程中对自己完成各项任务所必需的能力的自我评估或信心”..13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结构与测量3.1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结构2001年;厦门大学的彭永新老师和华中师范大学龙立荣老师参照Betz和Taylor 编制的“职业生涯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依据对学生进行的访谈资料和学生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编制出“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该研究抽取了武汉地区14所大学30个专业1000名毕业年级的大学生作为研究样本;进行施测..该研究主要是对Taylor和Betz等人编制的CDMSE进行翻译和修订;但该测验的修订范围还不够大;还需要再扩大样本;以获得常模数职据..15在此基础上;彭永新和龙立荣两位老师又于2003年进行了高中生专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的初步编制;为高中生在选定大学专业出现困难时提供诊断工具..方法依然是参照Betz和Taylor的“职业生涯决策自我效能量表”;依据对高中生的访谈资料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抽取了湖北省8所中学高三年级的750名同学作为研究样本;进行正式施测..结果显示:1该量表的项目特性良好;2全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为0.9135;重测信度为0.834;3该量表均具有较强的辨别效度..得到的结论支持该量表可以作为高中生选定大学专业出现困难时的诊断工具试用..但该测验存在的局限是;修订范围还不够大;还需要扩大样本..162003年;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所的李莉、马剑虹进行了毕业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及其归因研究;主要是用CDMSE对当前毕业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情况进行测评;并进一步考察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自我评估之间的关系..该研究通过对420名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毕业生的问卷调查;考察了当前毕业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性别和学历差异;并进一步探讨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毕业生自我评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整体上看毕业生职业决策中问题解决部分的自我效能比较低;多因素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自我评估4个维度对职业决策困难中的五个部分分别也有不同的影响..该论文的作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建议:我们的职业指导工作应该从大学生入校就开始;树立大学生学好知识、技能;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的意识;从而提高他们毕业时职业决策的自我效能感;走好大学生生命中的重要一步———职业决策7此外;华中师范大学的郭敏也进行了女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及其相关研究..她借鉴以往国内外相关研究;编制了大学生社会支持问卷;对女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及其相关进行了实证研究..3.2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测量编制一份适合我国国情、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是测量的重点之一..整个编制过程完全遵循量表编制的原则;具体思路和步骤如下:1首先明确量表编制的一些基本问题;其次根据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证调查数据初步拟定量表的基本结构并给出操作性定义;2根据自我效能感量表测题的编制要求、大学生开放式问卷调查和部分师生的访谈结果来拟定测题;同时参考已有的相关量表组成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第一稿;3通过征求专家、各年级大学生意见;对量表测题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量表的第二稿;4对量表第二稿进行较大规模施测;运用项目鉴别力和因素分析等方法进一步调整测题;形成量表的第三稿;5对量表第三稿进行较大规模的测试和分析;使量表结构基本保持稳定;形成量表最终稿;6对最终形成的量表进行各种测量学指标分析;包括测题的平均数、标准差、鉴别力、通俗性水平以及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等;分析结果表明量表的各项指标均符合测量学的要求..4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4.1个体因素4.1.1个人的归因方式以及对自我的监控偏好为了探求毕业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其对自己及周围状况的关系;浙江大学的李莉与马剑虹老师对毕业生的自我评估各维度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各部分进行了多元回归的分析..以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5个部分即自我评价、收集信息、设定目标、制订规划和问题解决分别作为因变量;采用逐步回归法;逐步引入自变量;即学业表现、社会关系、个性特征以及环境评估..统计结果表明自我评估的4个维度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中的各个部分分别有不同的影响..其中社会关系对自我评价、收集信息、设定目标这三个部分都有较高的贡献率;而制订规划、问题解决部分则是个性特征起主导作用..其他维度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各部分的作用也各有差异..7归因与自我效能感之间是互为因果的关系..那些具有高自我效能的大学生常将失败归因于自己的努力不足等内部可控因素;因而不会损害自我效能感;而低效能水平的则倾向于将低绩效归因于个人内部不可控的因素;这样又常会进一步损害其职业自我效能感..有些大学生倾向于关注自己在活动中表现消极的一面;因而大大降低了自我效能感;有些则习惯于注意自己活动的成功方面而忽视其失败方面;结果使效能自我判断朝向夸大的方向发展..显然这两种自我监控偏好都是不可取的..4.1.2个人所持的能力观那些持能力增长取向的大学生;相信能力是一种可变的特质;可以通过学习、实践等来提高;他们将活动视为学习和提高技能的手段;失败只是意味着努力不够或策略不当;不会动摇其自我效能感;而那些持能力固定取向的则认为能力是固定的;他们将活动看做是对能力的一种检验和测量;一旦失败则会损伤他们的自我效能感..Winter的研究也证实前者往往有较高的职业自我效能感;后者则相反..4.1.3目标设置状况目标设置是自我效能和工作绩效之间重要的一个中介变量;它是衡量绩效和个人能力水平的标准..设置一个合理的目标并且通过努力达到了预期目标会使个人产生能驾驭任务的能力感;有助于高效能感的形成;而设置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对于发展职业自我效能感也有利;所谓挑战性的目标;指既非高不可及也非唾手可得;须经过一定的努力方可达到的目标;设置过高的目标则容易导致挫败感;从而会降低职业自我效能感;相反;过低的目标就是自我效能低的表现;因此对于自我效能的提高没有帮助..4.1.4性别因素的影响许多关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实证研究证明没有显着的性别差异;但是当控制变量发生变化时;性别差异就会随之出现..Hacker&Betz;1981依据传统的职业分工观念对男女进行分工;大学生被试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水平出现显着的性别差异..Nevill&Schlecker;1988男女学生各自在其传统职业领域中表现出较高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水平..郑日昌、张杉杉2002经过研究发现中国当代理工科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水平不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但表现出男生高于女生的倾向..陕西师范大学的胡艳红2003编制了“大学生择业效能感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择业效能感存在性别差异;男生的择业效能感高于女生;择业时男生比女生的自我评价水平高;收集和使用职业信息多于女生..17Stickel和Bonett1991以大学生为研究被试;将传统职业和非传统职业与家庭责任结合起来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在传统职业领域;女大学生把职业与家庭责任结合起来的自我效能比男生要高;但在非传统职业领域;则男女没有性别差异..为了更清楚地表达个体因素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我们用下和支持会对大学生的学习体验、自我效能感、对自己的期望产生直接的、显着的影响Ferry;Fouad;&Smith;2000..Holland的社会认知职业理论socialcognitivecareertheorySCCT认为;父母的支持和学生通过参加职业发展辅导所获得的信心能够通过交互作用;对学生的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这种交互作用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学习体验会对其与职业相关的自我效能感、结果预期产生影响;进而对学生兴趣的形成、职业目标的形成产生调节作用..4.2.2依恋关系已有研究发现;大学生对父母所形成的依恋类型;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在校的一些适应性行为..安全型依恋的个体往往会更主动地对周围环境加以探索;而职业决策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是否愿意对职业世界加以探索;而自我效能有助于这种职业探索行为的进行..因此;安全依恋型的大学生在进行职业决策时往往有着更高的职业自我效能..Blustein;Freidlander;和Palladino1991的研究认为;对于男性来说;对父亲的依恋要比对母亲的依恋更为重要;对父亲形成的依恋越强;以后越有可能尽早作出成熟的职业决策;Betz以大学生为被试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也发现;对于女性而言;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对父母的依恋、对同伴的依恋、以及同安全型依恋都存在正相关;对男性而言;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同不安全型依恋存在显着的负相关..5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提高策略5.1增加正面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信息在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各种信息来源上;增加正面的自我效能信息;可以提高个人的职业自我效能感..具体地说;主要的途径有:1使个体获得更多的成功经验;增加个体成功经验的直接方式是提高其工作绩效;通过提高个体的实际工作能力来达到这一目的..2树立成功的榜样;让个体了解某种职业上成功人物从平凡到成功的经历;能激发其信心和斗志..根据Rosenthal&Bandara1978的研究;特征相似性一般都会增强榜样的影响力量..因此应让个体认识到自己与特定职业上有着杰出表现的人物具有某些特征相似性;有助于其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和发展..3正面的言语劝导;给予个体正面的言语劝导尤其是在事实基础上的言语劝导;比如上级对下属、同事之间的言语鼓舞;以及自我激励都有助于激励其自信心;促进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和发展..4良好的生理、情绪状态;主要可以通过提供给员工适宜的工作环境以及通过各种措施来降低员工工作紧张度;促进其形成积极的情绪..5.2培养积极的归因方式根据weiner的理论;通常对行为结果的归因可从内部/外部;可控/不可控;稳定/不稳定三个维度来衡量;归结为能力、努力、运气和任务的难度四个有代表性的原因..有意识地通过一定的训练程序使人们掌握某种归因技能;使个人消除在归因过程中的自我轻视的偏见;将自己成功的经验归因于自己的能力或努力;避免将失败经验归结为自己能力的缺陷;有助于提高其职业自我效能感..要达到这一目的;主要训练方法有:a.说服和讨论:由培训人员向学员讲解关于归因的知识及其意义;组织学员以小团体为单位;集体讨论造成成功与失败的各种因素;促进其做出合理的归因..b.观察学习法:通过榜样的归因方式演示;使学员学会积极的归因方式..c.强化矫正:让学员对其成败体验进行归因;当其做出正确的归因后;给予强化;使之稳定..5.3关注女大学生的职业辅导在目前的就业市场中;性别限制挡住了许多优秀女大学生的职业前途;使得许多女生对未来的求职失去信心;有一种“学得好不如生得好”的悲壮和无奈..当然这一客观事实的背后有其复杂的社会、心理和生理等因素;但本研究的事实证明它已经非常明显地影响到了女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需要加以辅导;引导其扬长避短;增强竞争力..5.4设置合理的目标目标具有激励作用;它具有两个最基本的属性即明确度和难度..大量研究表明;清晰、具体且具挑战性的目标有助于提高工作绩效;;从而会进一步提高职业自我效能感..因此设置一个具体、明确、合理的目标至关重要..此外;中、短期的目标比长期目标更加有效;因为前者更有利于为个体当前的行为提供有效的刺激和向导;所以在设置目标时可以考虑将长期目标分解成若干个中、短期的分目标..评述与展望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职业决策的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订规划四个部分自我效能还是较高的;但问题是解决部分的自我效能感则较低..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自我评估的4个维度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中的各个部分分别有不同的影响..其中社会关系对自我评价、收集信息、设定目标这三个部分都有较高的贡献率;而制订规划、问题解决部分则是对个性特征起着主导作用..其他维度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各部分的作用也各有差异..因此我们的职业指导工作应该从大学生入校就开始;树立大学生学好知识、技能;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的意识;从而提高他们毕业时职业决策的自我效能;走好大学生生命中的重要一步———职业决策..目前关于影响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因素的研究已取得了许多成果;如今的研究更趋向于各种影响因素的交叉作用的研究..由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因素的研究发生了变化;研究方式也应该随之改变..如研究方法;应当由原先以调查法、自我报告法为主的传统研究方法向更趋于实证研究方向转变;更多的采用实验设计的方法..总之;国内外对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因素的研究越来越多;研究者们开始关注该领域;从而推动了这个领域更好的发展;为人们的职业抉择提供更科学合理的指导..参考文献1蔡红霞;马越;孙秀颖.J.;期:1802王金良.J.;:28–313朱华珍;樊文有;周上玖;方雅静.J.;2009年07期:84-874吴超;方孟宇.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大众商务;2009年18期2125林志红;朱锋.J.辽宁教育研究;2007年02期:103-1066刘婷婷;吴琛;褚卉.J.;2008年08期:88-907李莉;马剑虹.J.;2003年04期:3-68胡艳军.父母支持与职业归因风格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D.天津师范大学20099施兰来.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研究进展及其对高等护理教育的启示J20082410王建峰;张巧明.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3-15期刊11郭本禹;姜飞月.职业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应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3;5130-13712姜飞月.职业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在大四学生职业选择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13BandureASelfefficacy:Theexercise14俞文钊.职业心理与职业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15彭永新;龙立荣.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测评的研究.应用心理学J;2001;7:38-4316彭永新;龙立荣.高中生专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的初步编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J;2003:175-17717张杉杉;郑日昌.507名理工科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现状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1:776-778。

高校学生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发展的关系

高校学生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发展的关系

高校学生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发展的关系导言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领域内成功完成任务的信心和体验。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对于自我效能感和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关注。

本文将就高校学生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发展这一话题展开讨论,探究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高校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定义与特点自我效能感在高校学生中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首先,家庭教育对于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的教育观念、家庭环境对于高校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

其次,学校教育环境也是塑造高校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关键因素。

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的鼓励和指导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再者,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个体经历也是影响高校学生自我效能感形成的重要因素。

形成路径高校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形成:社会经验、人际互动以及个人情感体验。

这些途径共同影响着高校学生对自身能力水平和未来职业发展的认知。

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发展影响机制高校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有助于学生成长和未来职业规划。

同时,自我效能感还会影响学生在面临困难和挑战时的应对方式,进而影响其在职业道路上的表现和发展。

职业决策高校学生在面临职业选择时,其自我效能感会对其决策产生一定影响。

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更愿意主动寻求挑战,并更有可能选择与个人兴趣和价值观相匹配的职业道路。

职场表现研究表明,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员工更倾向于承担更多责任并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从而在职场上表现更为出色。

因此,培养高校学生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对于未来职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影响因素及培养策略影响因素影响高校学生自我效能感和职业发展关系的因素复杂多样,不同个体间存在差异性。

除了家庭教育、学校环境等外部因素外,个人性格特点、经历事件等内部因素同样会对个体自我效能感产生重要影响。

培养策略为提升高校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 学习环境优化* 职业规划指导* 实践锻炼机会提供结语综上所述,高校学生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发展密切相关,并相互影响。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25题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25题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25题摘要:1.引言2.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定义和重要性3.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4.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对职业决策的影响5.提高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建议6.结论正文:1.引言职业决策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它关系到一个人的职业发展、生活满意度和社会地位。

在大学阶段,学生需要进行一系列职业决策,包括确定职业目标、拟定求职计划和选定职业职位等。

在这个过程中,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定义和重要性、影响因素、对职业决策的影响以及提高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建议等方面进行阐述。

2.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定义和重要性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职业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它包括对自身职业能力的自信程度、对职业决策结果的预期以及对实现职业目标的信念。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对于个体的职业决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直接影响个体的职业选择、职业努力程度和职业成功程度。

3.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的心理特征、家庭背景、教育经历和社会环境等。

具体来说,以下几个方面是影响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1)个体的心理特征:包括个体的性格、智力水平、情绪稳定性等,这些特征直接影响个体对自身职业能力的评价和职业目标的设定。

(2)家庭背景:家庭的经济条件、父母的职业和教育水平等都会对个体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

(3)教育经历:个体在接受教育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学校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水平等都会对个体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

(4)社会环境:包括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就业形势等,这些因素都会对个体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

4.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对职业决策的影响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对个体的职业决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职业选择:个体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越高,越容易选择具有挑战性和发展潜力的职业;反之,则容易选择较为保守和稳定的职业。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与就业能力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与就业能力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与就业能力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其职业价值观、就业能力以及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等因素对于他们的职业选择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就业能力以及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并着重分析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本文旨在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和决策,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需求的有机结合。

具体而言,本文将首先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内涵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不同职业价值观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决策的影响。

接着,本文将重点研究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包括其构成要素、培养途径以及与职业选择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引入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探讨其在大学生职业决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提升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来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本文将构建理论模型,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探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和就业能力之间的中介作用。

通过数据分析,本文将揭示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影响机制,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大学生职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职业世界,做出更加明智和符合个人价值观的职业选择,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二、文献综述职业价值观是个体在职业选择和发展过程中,对于不同职业特性和结果的偏好和重视程度。

对于大学生而言,职业价值观不仅影响其职业决策,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未来的职业满意度和生涯发展。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日益多元化,对职业的选择和追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就业能力则是指个体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并保持工作的能力,它包括了专业技能、人际交往、团队协作、问题解决等多方面的能力。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汇报人:2024-01-05•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定义与重要性•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目录•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对职业发展的影响•如何提高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实际应用目录•结论与展望01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定义与重要性0102定义它是个体对自己职业规划和发展的自我评估,反映了个体对职业决策所需能力的信心程度。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做出职业决策并承担其后果的信念和信心。

提高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提高就业竞争力。

高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大学生更有可能做出明智的职业选择,降低盲目就业的风险。

重要性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能够帮助大学生克服职业决策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增强应对能力。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也有积极的影响,能够减轻焦虑和压力。

02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个人因素个人特质个人特质如自尊、自我效能感、自我概念等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有显著影响。

例如,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在面对职业决策时更有信心和决心。

职业兴趣大学生的职业兴趣直接影响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对特定领域或行业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往往更有信心和动力去做出与该领域相关的职业决策。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产生显著影响。

家庭的支持、鼓励以及提供的相关信息和建议,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学校环境学校提供的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以及校园文化、师资力量等,都会影响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来自社会、朋友、同学的支持和鼓励,能够增强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社会支持系统越强大,个体在面对职业决策时越有信心。

就业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就业机会的多少等都会影响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就业形势越好,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通常越高。

就业形势社会支持03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对职业发展的影响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的职业选择有显著影响。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职 业 决 策 自 我 效 能 感 及 其 影 响 因 素 分 析
蔡 红 霞 马 越 孙 秀颖
16 2 ) 10 9
( 宁 师 范大 学 教 育学 院 , 宁 大 连 辽 辽 摘

要 : 业 决 策 自我 效 能 是 影 响 每 个人 的职 业发 展 的 职
个重 要 因素 . 文 着 重 分析 了职 业 决 策 自我 效 能 的概 念 、 本 结
点帮 助 。 关 键 词 : 业 决 策 自我 效能 感 结 构 影 响 因 素 职

构 及 其 影 响 因 素 , 旨在 为 广 大群 众 提 高 职 业 决 策 效 能 感 提供

校 的成 年 人 与 年 轻 学 生 相 比有 更 高 的择 业 效 能感 。 国 内学 者 张杉 杉 、 日昌 (0 2 的研 究 表 明 , 国 理 工科 大 学 生 择 业 效 郑 20 ) 中 能感 存 在 着 显 著 的 年 级差 异 : 一 最 高 , 大 大二 最 低 , 三 、 四 大 大
二 、 业决 策 自我 效 能 感 的结 构 职 在 1 8 年 . a l 和 B t提 出 , 业 决 策 自我 效 能 结 构 包 9 3 T y r ez o 职 括 五 个 部 分 : 1 了解 自 己 的 能 力 、 业 兴 趣 、 职 业 有 关 ( ) 职 与 的 需 要 和 价 值观 以及 }我 概 念 等 的 自我 评 价 能 力 ;2 获 得 职 { () 业 信 息 的能 力 ; 3 将 个 人 的 属 性 与 T作 特点 进 行 匹 配 的 目标 () 筛 选 能力 ; 4 作 出 职 业决 策后 , 决 策 实 施 的 职 业 规 划 能 力 ; () 对
业 效 能感 ) c re d cso — kn e - f cc ) 念 的 是T y (ae r e i n ma igsr e a y 概 i f i a—

论文参考内容:自我效能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及其提升策略探索

论文参考内容:自我效能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及其提升策略探索

自我效能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及其提升策略探究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或活动的能力的信心和信念。

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背景下,自我效能感对于个体的职业选择、目标设定、以及最终的职业满意度和成就感具有重要影响。

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感不仅影响个体的行为选择和动机,还影响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

因此,提升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对于促进其职业生涯规划的成功至关重要。

目录:1 自我效能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2 自我效能感在不同职业领域中的作用有何差异?3 如何量化评估自我效能感对职业满意度和成就感的影响?4 哪些具体的职业实践活动最有效于提升个体的自我效能感?5 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哪些方法被证明是最有效的?6 性别和专业差异如何影响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以及如何针对这些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提升策略?7 针对性别和专业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提升策略时,可以采取的措施1自我效能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自我效能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它影响着职业目标设定、探索及发展,对个人职业成功意义重大。

1.1在职业选择和目标设定方面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就展现出明显优势。

他们勇于设定具体且具有挑战性的职业目标,这源于内心对自己能力的高度信任。

他们坚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克服实现目标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各种困难,不会因潜在的障碍而畏缩不前。

这种积极的心态促使他们朝着更高的职业成就迈进,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勾勒出宏伟的蓝图。

1.2在职业探索和决策过程中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在职业探索和决策时表现出更高的主动性。

他们积极主动地收集各类职业信息,不满足于表面的了解,而是深入挖掘不同职业的特点、要求和发展前景。

在评估不同职业选项时,他们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地分析自身优势与职业需求的匹配度,从而做出更为明智的职业决策。

他们不害怕尝试新的职业领域,敢于冒险,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应对未知的挑战。

1.3在职业满意度和成就感方面自我效能感对职业的满意度和成就感有着深远影响。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及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及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作者简介:陈晓科 ( 1 9 8 7 一) ,男 ,重庆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 心理学硕 士研 究生 ,主要研究方 向 :人格 发展 与社 会性 。
收 稿 日期 :2 O 1 3 - 0 8 . 1 2

自我 评价
3. 5 2 O . 7 O
收集 信 息
3. 4 6 O. 71
选择 目标
3 . 43 0 . 6 7
制定 规划
3 . 4 8 0 . 7 2
问题 效 能感 解决 总分
3 . 4 8 0 . 7 4 1 3 5- 3 9 2 3 . 7 O

职 业决 策 自我效 能是指 个体 对 自己完 成择 业相 关 任 务 所 需 能 力 的 信 心 程 度 ¨1 。该 理 论 最 早 由 T a y l o r 和B e t z 于上 世 纪 8 0年 代提 出 ,是 自我效 能 理论 在职 业领 域 中的 应用结 果 , 具 体包 括 自我评价 、 收集信息、选择 目标 、制定规划和问题解决五个方


采用彭永新等修订职业决策 自我效能量表 『 8 1 , 包括 自我评 价 、 收集信 息 、 选择 目标 、 制 定规划和 问 题解 决五个 维度 。量 表采用 李克特 5 点评 分 ,其 中 l 代表 “ 完全 没有信心 ” ,5 代表 “ 非常有信心 ” ,得 分 越高 表 明个体 的职业 决策 自我 效 能感越 高 。量 表 的 重测 信度在 0 . 5 1 ~0 . 6 6 之 间 ,总 量表的 内部一致性 为0 . 9 5 ,分量表 的 内部一 致性在 0 . 7 6 ~0 . 8 2 之间。 2 . 一般 自我 效 能感量 表 ( G S E S ) 选用S c h wa r z e r 等编 制 的一 般 自我 效能感量 表 。 G S E S为单 维量 表 ,共 l 0 个 项 目,各项 目按 “ 完全 不正确”到 “ 完全正确”给予 1 - 4 级评分 , 分数越 高, 表 明 自我效 能感 水 平越 高 。 量 表 的 一致 性 系数 为0 . 8 7 ,重测信度系数为 0 . 8 3 ,折半信度系数为

大学生职业决策和自尊、成就动机的关系

大学生职业决策和自尊、成就动机的关系

大学生职业决策和自尊、成就动机的关系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职业决策与其自尊、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

职业决策作为大学生涯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不仅关系到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还与其心理健康、生活满意度等方面密切相关。

自尊和成就动机作为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职业决策过程产生着深远影响。

因此,本文将从理论框架、研究方法、研究意义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深入了解大学生职业决策的心理机制,并为高校职业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梳理国内外关于大学生职业决策、自尊和成就动机的相关研究,明确各概念的定义、测量方法及相互关系。

在此基础上,构建理论框架,探讨自尊和成就动机如何影响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过程,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性别、专业、年级等群体中的差异。

本文将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收集大学生在职业决策过程中的实际数据,分析自尊和成就动机对职业决策的具体作用机制。

通过统计分析,揭示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和预测作用,为理论假设提供实证支持。

本文将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阐述自尊和成就动机在大学生职业决策中的重要性。

针对高校职业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具体建议,帮助大学生提高职业决策能力,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丰富和完善职业决策理论,还为高校教育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二、文献综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的职业决策问题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

职业决策作为大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环节,不仅关系到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还与其心理健康、生活质量等方面紧密相连。

在这一过程中,自尊和成就动机作为个体内在的心理特质,对大学生的职业决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尊是个体对自我价值的主观评价和情感体验,它与个体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行为动机等方面密切相关。

众多研究表明,自尊水平较高的大学生往往拥有更加积极的职业态度和更高的职业满意度,他们在面对职业选择时更加自信,更有可能做出明智的决策。

贫困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影响因素

贫困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影响因素

的状态中, 但读完大学却找不到工作 的现象毕竟 为数不多。因此 , 对于就业危机 , 似乎大学生们也 没 有足够 的心 理准 备 。应 运 而生 的 , 是 就业 形 就 势的紧张带来 的诸多问题 , 比如悲观与焦虑情绪 的弥漫 , 比如大范 围社会 化 时 间 的延 迟 , 以及 如考
研族 、 校漂族 的暗流涌动 。
朱华 珍
同 济 大学 毕 业 生 就 业指 导 中心 讲师 , 研究方 向: 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辅导

3 ・ 0
靖 期
而, 目开展中我们发现, 项 帮困工作没有想象中简 单 。由于对贫 困学生缺 乏整体 和全 面的了解 , 很 多活动事倍功半。因此 , 本研究 的进 行一方面依
托 了我 校 “ 牵手 ” 目的 已有 成果 , 一方 面 , 手 项 另 我 们 也期 望借 助本研 究 为 项 目的今后 走 向与深 化 提

职业决策 自 我效能 的另一源头是职业成熟理 论 。这一理论最早 由 Spr 出, ue 提 指的是与个人年 龄相应的职业行 为的发展程 度和水 准 , 可用各发
效能 的理论 , 以贫 困大 学生在 职 业决策 的 自我效 能 感上 与非 贫 困大学 生存在 差 异 等为基本假 设 , 以上 海若 干所在校 大 学生为对 象 , 通过 问卷调查 、 访谈等研 究方 法 。
得 出结论 : 在性别、 年级与专业 , 家庭情况, 我评定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影响。 自 关键词: 贫困大学生; 职业决策; 我效能 自
领域 的新对 象 。那 么 , 困大 学 生 面 临 就 业 困难 贫 的大环 境 , 们 的表 现如 何 ?本 研究 正 是 在 这 样 他 的背 景下提 出 了这个 问题 。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研究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研究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研究【摘要】择业效能感是影响本科院校大学生做出职业决策的主要因素,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做出研究具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与理论意义。

本文在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理论作出简要阐述的基础上,通过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调查与分析对大学生以及本科院校职业指导部门提出了提高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决策;理论;测量工具;建议一、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理论(一)自我效能感理论一般来说,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 theory)是一个领域特定(domain-specific)的概念,也就是说一个人在某一领域自我效能感较高,并不意味着他在另一领域也是如此。

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有四个先行条件:成功的体验、替代性经验、目标的激励、成败的归因。

(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理论各国心理学家将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应用到相关的应用性领域中,其中,Hackett和Betz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将自我效能感的理论运用到职业领域研究中(Hackett & Betz,1981)。

他们提出的大学生职业决策效能感(Occupational Choice Self-efficacy)是指个体对实现与择业相关任务所需能力的自我知觉,是自我效能感在择业中的体现(郑日昌&张彬彬,2002)。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个体的职业选择行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比实际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更为重要。

二、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测量工具在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开展调查和研究的过程中,主要使用了《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能量表》、《家庭环境量表》、以及《大学生内外控问卷》。

其中《家庭环境量表》在原有量表的基础上做出了有针对性的修改,同时进行了信度检测、效度检测以及前后测。

《大学生内外控问卷》则是在问卷编制相关要求之下做出信度检测、效度检测以及前后测的基础上完成的。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

1引言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日益扩大,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就业问题也随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并且关注的目光已从单纯的就业率扩展到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发展。

而了解“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如何,怎样提高职业决策能力”等问题则是有的放矢地开展这项工作的关键。

本文通过调研分析发现,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个体的职业选择范围和对职业的态度,它能影响人们在职业选择行为的主动性,影响人们达到职业目标时的努力程度和坚持性,影响人们的思维和情感反应模式。

研究还发现,具有高水平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个体,拥有较高的职业抱负和更多的职业探索行为,在求职中更加积极主动,较少职业犹豫性。

2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概念2.1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社会认知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最先由Bandura于1977年提出,是指个体以自身为对象的一种思维方式,是个体在执行某一任务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何种水平上完成该任务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自我感受。

2.2职业决策乔普森(Jep son, D. )认为职业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它是个人以有意识的态度、行动、思考来选择学校或职业以符合社会期望的一种反应,通过这个过程,决策者组织有关自我和职业环境的信息,仔细考虑各种可供选择职业的前景,做出有效的合适的职业决策,这个过程中又与个人的心理特征密切相关,并且个人的决策会受到父母、朋友以及职业咨询人员的影响。

【14】2.3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正式提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概念的是Taylor和Betz,这一概念是职业自我效能理论具体在职业决策阶段的运用。

Taylor和Betz从社会学习和认知行为理论出发,依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结构提出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概念。

他们认为个体在知觉成功执行任务能力即自我效能感上的差异可以用来解释为有的人在职业决策时比其他人有更多的困难,了解不同个体在职业决策时对自我效能的期待,即个体需要成功作出职业决策时的信念程度,可以帮助人们有效理解和解决职业决策的困难。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测评的研究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测评的研究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测评的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和探讨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测评问题。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即个体在进行职业选择、规划及决策过程中,对自己所具备的能力、信心和信念的自我评价。

对于大学生而言,这一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关系到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人生轨迹。

因此,研究并构建一个科学、有效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测评体系,对于提升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首先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和外延。

通过文献综述,梳理现有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测评理论和方法,分析其优缺点,为后续的测评体系构建提供理论支撑。

在此基础上,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一个包括个人特质、社会支持、职业知识与技能等多个维度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测评模型。

接着,通过实证研究方法,验证该测评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并探讨不同因素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机制。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提升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建议和措施,为高校职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认识和理解,也有助于推动相关测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对于促进大学生职业发展,实现人生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在心理学和职业发展领域,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一个核心概念,它指的是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或达到某种目标的能力的信念。

自Bandura在1977年提出自我效能理论以来,这一概念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特别是在职业发展领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CDMSE)被认为是影响个体职业选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日益突出,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研究也逐渐受到关注。

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涉及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内涵、影响因素、测评方法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引言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日益扩大,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就业问题也随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并且关注的目光已从单纯的就业率扩展到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发展。

而了解“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如何,怎样提高职业决策能力”等问题则是有的放矢地开展这项工作的关键。

本文通过调研分析发现,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个体的职业选择X围和对职业的态度,它能影响人们在职业选择行为的主动性,影响人们达到职业目标时的努力程度和坚持性,影响人们的思维和情感反应模式。

研究还发现,具有高水平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个体,拥有较高的职业抱负和更多的职业探索行为,在求职中更加积极主动,较少职业犹豫性。

2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概念2.1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社会认知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最先由Bandura于1977年提出,是指个体以自身为对象的一种思维方式,是个体在执行某一任务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何种水平上完成该任务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自我感受。

2.2职业决策乔普森(Jep son, D. )认为职业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它是个人以有意识的态度、行动、思考来选择学校或职业以符合社会期望的一种反应,通过这个过程,决策者组织有关自我和职业环境的信息,仔细考虑各种可供选择职业的前景,做出有效的合适的职业决策,这个过程中又与个人的心理特征密切相关,并且个人的决策会受到父母、朋友以及职业咨询人员的影响。

【14】2.3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正式提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概念的是Taylor和Betz,这一概念是职业自我效能理论具体在职业决策阶段的运用。

Taylor和Betz从社会学习和认知行为理论出发,依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结构提出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概念。

他们认为个体在知觉成功执行任务能力即自我效能感上的差异可以用来解释为有的人在职业决策时比其他人有更多的困难,了解不同个体在职业决策时对自我效能的期待,即个体需要成功作出职业决策时的信念程度,可以帮助人们有效理解和解决职业决策的困难。

他们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和作出的定义也是目前该领域研究者广泛接受的,即“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是决策者在进行职业决策过程中对自己完成各项任务所必需的能力的自我评估或信心”。

【1】3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结构与测量3.1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结构2001年,XX大学的彭永新老师和华中师X大学龙立荣老师参照Betz和Taylor编制的“职业生涯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依据对学生进行的访谈资料和学生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编制出“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

该研究抽取了XX地区14所大学30个专业1 000名毕业年级的大学生作为研究样本,进行施测。

该研究主要是对Taylor和Betz等人编制的CDMSE进行翻译和修订,但该测验的修订X围还不够大,还需要再扩大样本,以获得常模数职据。

【15】在此基础上, 彭永新和龙立荣两位老师又于2003年进行了高中生专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的初步编制,为高中生在选定大学专业出现困难时提供诊断工具。

方法依然是参照Betz和Taylor的“职业生涯决策自我效能量表”,依据对高中生的访谈资料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抽取了XX省8所中学高三年级的750名同学作为研究样本,进行正式施测。

结果显示: (1)该量表的项目特性良好;(2)全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为0. 9135,重测信度为0. 834;(3)该量表均具有较强的辨别效度。

得到的结论支持该量表可以作为高中生选定大学专业出现困难时的诊断工具试用。

但该测验存在的局限是,修订X围还不够大,还需要扩大样本。

【16】2003年,XX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所的李莉、马剑虹进行了毕业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及其归因研究,主要是用CDMSE对当前毕业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情况进行测评,并进一步考察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自我评估之间的关系。

该研究通过对420名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毕业生的问卷调查,考察了当前毕业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性别和学历差异,并进一步探讨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毕业生自我评估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整体上看毕业生职业决策中问题解决部分的自我效能比较低;多因素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自我评估4个维度对职业决策困难中的五个部分分别也有不同的影响。

该论文的作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建议:我们的职业指导工作应该从大学生入校就开始,树立大学生学好知识、技能,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的意识,从而提高他们毕业时职业决策的自我效能感,走好大学生生命中的重要一步———职业决策【7】此外,华中师X大学的郭敏也进行了女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及其相关研究。

她借鉴以往国内外相关研究,编制了《大学生社会支持问卷》,对女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及其相关进行了实证研究。

3.2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测量编制一份适合我国国情、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是测量的重点之一。

整个编制过程完全遵循量表编制的原则,具体思路和步骤如下: (1)首先明确量表编制的一些基本问题,其次根据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证调查数据初步拟定量表的基本结构并给出操作性定义; (2)根据自我效能感量表测题的编制要求、大学生开放式问卷调查和部分师生的访谈结果来拟定测题,同时参考已有的相关量表组成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第一稿; (3) 通过征求专家、各年级大学生意见,对量表测题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量表的第二稿; (4)对量表第二稿进行较大规模施测,运用项目鉴别力和因素分析等方法进一步调整测题,形成量表的第三稿; (5) 对量表第三稿进行较大规模的测试和分析,使量表结构基本保持稳定,形成量表最终稿; (6)对最终形成的量表进行各种测量学指标分析,包括测题的平均数、标准差、鉴别力、通俗性水平以及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等,分析结果表明量表的各项指标均符合测量学的要求。

4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4.1个体因素4.1.1个人的归因方式以及对自我的监控偏好为了探求毕业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其对自己及周围状况的关系,XX大学的李莉与马剑虹老师对毕业生的自我评估各维度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各部分进行了多元回归的分析。

以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5个部分(即自我评价、收集信息、设定目标、制订规划和问题解决) 分别作为因变量,采用逐步回归法,逐步引入自变量,即学业表现、社会关系、个性特征以及环境评估。

统计结果表明自我评估的4 个维度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中的各个部分分别有不同的影响。

其中社会关系对自我评价、收集信息、设定目标这三个部分都有较高的贡献率,而制订规划、问题解决部分则是个性特征起主导作用。

其他维度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各部分的作用也各有差异。

【7】归因与自我效能感之间是互为因果的关系。

那些具有高自我效能的大学生常将失败归因于自己的努力不足等内部可控因素,因而不会损害自我效能感;而低效能水平的则倾向于将低绩效归因于个人内部不可控的因素,这样又常会进一步损害其职业自我效能感。

有些大学生倾向于关注自己在活动中表现消极的一面,因而大大降低了自我效能感,有些则习惯于注意自己活动的成功方面而忽视其失败方面,结果使效能自我判断朝向夸大的方向发展。

显然这两种自我监控偏好都是不可取的。

4.1.2个人所持的能力观那些持能力增长取向的大学生,相信能力是一种可变的特质,可以通过学习、实践等来提高,他们将活动视为学习和提高技能的手段,失败只是意味着努力不够或策略不当,不会动摇其自我效能感;而那些持能力固定取向的则认为能力是固定的,他们将活动看做是对能力的一种检验和测量,一旦失败则会损伤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Winter的研究也证实前者往往有较高的职业自我效能感,后者则相反。

4.1.3目标设置状况目标设置是自我效能和工作绩效之间重要的一个中介变量,它是衡量绩效和个人能力水平的标准。

设置一个合理的目标并且通过努力达到了预期目标会使个人产生能驾驭任务的能力感,有助于高效能感的形成;而设置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对于发展职业自我效能感也有利,所谓挑战性的目标,指既非高不可及也非唾手可得,须经过一定的努力方可达到的目标;设置过高的目标则容易导致挫败感,从而会降低职业自我效能感;相反,过低的目标就是自我效能低的表现,因此对于自我效能的提高没有帮助。

4.1.4性别因素的影响许多关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实证研究证明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但是当控制变量发生变化时,性别差异就会随之出现。

(Hacker&Betz, 1981 )依据传统的职业分工观念对男女进行分工,大学生被试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水平出现显著的性别差异。

(Nevill&Schlecker, 1988)男女学生各自在其传统职业领域中表现出较高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水平。

X日昌、X杉杉( 2002)经过研究发现中国当代理工科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水平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表现出男生高于女生的倾向。

XX师X大学的胡艳红( 2003)编制了“大学生择业效能感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择业效能感存在性别差异,男生的择业效能感高于女生;择业时男生比女生的自我评价水平高,收集和使用职业信息多于女生。

【17】Stickel和Bonett(1991)以大学生为研究被试,将传统职业和非传统职业与家庭责任结合起来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在传统职业领域,女大学生把职业与家庭责任结合起来的自我效能比男生要高,但在非传统职业领域,则男女没有性别差异。

为了更清楚地表达个体因素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我们用4.2 家庭因素4.2.1 父母支持Eccles(1994)提出理论认为,父母是青少年的“期望社会化者”。

他们对于青少年学业能力以及职业能力自我概念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

研究表明,父母的鼓励和支持会对大学生的学习体验、自我效能感、对自己的期望产生直接的、显著的影响(Ferry, Fouad,&Smith,2000)。

Holland的社会认知职业理论(social cognitive career theory SCCT)认为,父母的支持和学生通过参加职业发展辅导所获得的信心能够通过交互作用,对学生的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这种交互作用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学习体验会对其与职业相关的自我效能感、结果预期产生影响,进而对学生兴趣的形成、职业目标的形成产生调节作用。

4.2.2依恋关系已有研究发现,大学生对父母所形成的依恋类型,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在校的一些适应性行为。

安全型依恋的个体往往会更主动地对周围环境加以探索,而职业决策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是否愿意对职业世界加以探索,而自我效能有助于这种职业探索行为的进行。

因此,安全依恋型的大学生在进行职业决策时往往有着更高的职业自我效能。

Blustein,Freidlander,和Palladino(1991)的研究认为,对于男性来说,对父亲的依恋要比对母亲的依恋更为重要,对父亲形成的依恋越强,以后越有可能尽早作出成熟的职业决策,Betz以大学生为被试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也发现,对于女性而言,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对父母的依恋、对同伴的依恋、以及同安全型依恋都存在正相关;对男性而言,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同不安全型依恋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