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发展史53页PPT
合集下载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共34张PPT)
法律保障,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
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
【想一想】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方针之间有何关系? 提示:“面向现代化”是其中的主体和核心;是“三个面 向”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面向世界”是“面向现代化”在
空间上的扩展;“面向未来”则是“面向现代化”在时间上的
延伸。
【跟踪训练1】1977年冬季和1978年夏季报考大学的人数,竟
C.中国的教育体制开始与世界接轨
D.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大量外语人才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A与材料
中的时间“1981—1985年”不符;C不符合史实;D是现象;材
料反映的本质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越 来越迫切和需要。故选B。
请分析: (1)上述材料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提示:教育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要优先发展教育。
(2)新中国的教育发展历程呈现出哪些特点?面对激烈的国际 竞争,请你对我国加快教育发展提出建议。
提示:特点:教育发展历程是曲折的;成绩是主要的,是主流;
受政治环境影响巨大等。建议:重视基础教育,提高民族素质; 持续发展高等教育;缩小东西部教育的差距;建立终身教育的 体制等。
资派 活动中,教育战线一片混乱。 _____
高考 制度被废止。20世纪70年代初,高等院校开 (2)1966年夏,_____ 工农兵学员 始招收“___________”,大学教育水平下降。 各行业专门人才 缺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 2.影响:造成_______________ 发达国家 的差距拉大。 降,中国与_________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1.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
2.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美国基础教育发展史讲义(PPT 53页)
• ②第二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结合。统一性体现了一个统一国家的基本要 求,多样性则与教育行政领导的地方分权制密切相关。
• ③第三是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相结合。
• ④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相结合。
(三)美国小学阶段教育宗旨和课程设置
• 美国小学教育的机构为公立和私立小学。美国全国教育协会 的“视导和课程编制学会”曾把小学教育宗旨概括为六条, 具有广泛影响。这六条是:
美国
基础教育发展史和最新课改
主讲人:林芸 薛松
前言部分:
(一)美国概况 (二)美国义务教育概况 (三)美国小学阶段教育宗旨和课程设
置
第一部分:美国基础教育发展 史
(一)殖民时期的教育 (二)19世纪初到20世纪80年代末,美
国教育史上经历的四次大的改革浪 潮。 (三)走向21世纪的美国教育 (四)美国基础教育的特点和存在的问 题
鬼撒旦就必须兴教兴学,这些新英格兰移民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由此可见一斑。该法案规定凡50户以上人家的城镇要建立小学,
要任命一位教师来教授所有儿童读书识字;100户以上的市镇要建 立拉丁文法学校,教师的薪俸由家长、雇主或全体居民负担。 (虽然这些法案在当时并未能都得到真正执行,但它们明确规定 办教育是社区公众的事情,是地方政府的责任,因而被视为美国 公立教育的先声。)
• 主要民族: 美利坚民族、拉丁裔、非裔、亚 裔
• 主要宗教: 新教、天主教、摩门教、犹太教
“美国人从不满足,美国人 需要变化。在美国,永远不变 的是变化。”
(美国社会如此,美国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
(二)美国义务教育概况
• 阶段:美国是最早实行义务教育的国家。早在十九世纪初,美国就
实现了普及小学教育。二十世纪中叶以后,实现了普及中学教育。联邦 政府规定6~18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在学校学习。从整体上说,美国 教育可以分为四个递进的阶段: 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初中 和高中)到高等教育。前三个阶段都属于大学前(pre-college)的教 育,包括保育学校(Nursery School) 及幼儿园(kindergarten)、 小学(Elementary School)、初中(Middle School)及高中(High School)。大学前的教育又称为基础教育即K-12教育阶段(也是义务教 育)。
中国教育发展史ppt课件
2019 6
3、秦、汉的教育
秦代推崇法家学说,以暴力和苛政统一思想,焚书禁学,以法 为教,以吏为师,结果迅速激化社会矛盾,导致王朝覆灭。汉初, 去秦苛政,推行道家的无为而治,有效地恢复了经济和民间学术文 化。到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学 校,行选士,确立起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意识形态,也成为此后延 续两千余年的文教政策。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 289年),名轲,字子舆。汉族,东 周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邹城市 是孔子和孟子的诞生地)人,战国 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 家。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是儒家的思想主义流派。 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 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 鲁等诸国,希望追随孔子推行自己 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 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 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 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 “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作《孟子》七篇”。
2019
-
1
目录
一、古代教育的发展 二、古代教育代表人物 三、近代教育的发展 四、现代教育的现状
2019
-
2
中国是世界上惟一的文化没有中 断过的文明古国,专门的、有组织的 教育活动至少已延续了4000多年。 在整个古代,文化教育可以说一直居 于世界领先地位,尤其是将教育视为 治国安邦之本,更是中国的一贯传统。
2019 3
一、古代教育的发展
2019
-
4
1、奴隶社会教育制度
“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的显著特点。是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 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 把持,国家有文字记录的法规、典籍文献以及祭祀典礼的礼器全部 掌握在官府。 夏、商和西周都是推行领主贵族政治,并垄断文化教育,即 “学在官府”,教育对象是贵族子弟,礼、乐、射、御、书、数的“六 艺”教学内容,也都是统治阶级成员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教育的社 会作用主要是承担着社会上层建筑的职能。“礼不下庶人”,教育的 阶级性、等级性是鲜明的。
3、秦、汉的教育
秦代推崇法家学说,以暴力和苛政统一思想,焚书禁学,以法 为教,以吏为师,结果迅速激化社会矛盾,导致王朝覆灭。汉初, 去秦苛政,推行道家的无为而治,有效地恢复了经济和民间学术文 化。到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学 校,行选士,确立起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意识形态,也成为此后延 续两千余年的文教政策。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 289年),名轲,字子舆。汉族,东 周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邹城市 是孔子和孟子的诞生地)人,战国 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 家。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是儒家的思想主义流派。 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 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 鲁等诸国,希望追随孔子推行自己 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 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 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 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 “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作《孟子》七篇”。
2019
-
1
目录
一、古代教育的发展 二、古代教育代表人物 三、近代教育的发展 四、现代教育的现状
2019
-
2
中国是世界上惟一的文化没有中 断过的文明古国,专门的、有组织的 教育活动至少已延续了4000多年。 在整个古代,文化教育可以说一直居 于世界领先地位,尤其是将教育视为 治国安邦之本,更是中国的一贯传统。
2019 3
一、古代教育的发展
2019
-
4
1、奴隶社会教育制度
“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的显著特点。是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 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 把持,国家有文字记录的法规、典籍文献以及祭祀典礼的礼器全部 掌握在官府。 夏、商和西周都是推行领主贵族政治,并垄断文化教育,即 “学在官府”,教育对象是贵族子弟,礼、乐、射、御、书、数的“六 艺”教学内容,也都是统治阶级成员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教育的社 会作用主要是承担着社会上层建筑的职能。“礼不下庶人”,教育的 阶级性、等级性是鲜明的。
中国教育史_3_ppt
四门学的历史变迁
1、北魏孝文帝太和18年(494年)迁都洛阳, 创设四门小学。因设于京师四门,故名四门学。 2、唐代的四门学为大学,隶属于国子监,有 生员1300人。教授儒家经典,性质与国子学、 太学相同,但就学的是低品阶官员及庶人子弟。 3、宋代于庆历3年(1043年)设四门学,招 收八品以下官员和士庶子弟入学,一年一试, 三试不中者出学。
第三章 隋唐时期的教育
背景介绍
唐朝的行政制度 (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决策)——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 皇帝的诏令。 门下省(审议)——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 尚书省(执行)——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 朝廷的重要政令。
(中书省主要负责与皇帝讨论法案的起草,草拟皇帝诏令。门下省 负责审查诏令内容,并根据情况退回给中书省。这两个部门是决 策机构,通过审查的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
毕业考试由博士出题,国子祭酒监考。 考试及格即取得应科举省试资格,如欲 继续求学,四门学的毕业生则补入太学, 太学毕业生则补入国子学。但这种升格 法并未加深其学业程度,只表示提高其 地位。
官学的学生在学期间一律享受公费,包 括衣服、膳食都由朝廷和地方政府支付。 学生考试成绩不佳,有“停公膳”的处 罚;学业、品行具佳者则给予奖励。凡 六学学生操行过劣不堪教诲的,科考连 续落第或九年在学无成的,违反假期规 定不返校或作乐杂戏的,都令其退学。
唐朝的中央官学
“六学二馆”
1、国子学 晋武帝咸宁二年(公元276年)开始设立国子学 2、太学 3、四门学 4、书学(隋朝创设) 5、算学(隋朝创设) 6、律学(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时期设立) 7、弘文馆 8、崇文馆
中国教育的发展PPT课件
• 20世纪80年代,中国教育界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概念,这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次深刻改革,是教育界和 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
第10页/共15页
拓展设问
• 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对今天教育发展的启发? • 隋唐科举制的产生和发展的启示? • 对明清八股取士、文字狱的认识? • 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提出背景
• 2014年9月3日,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这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 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此轮的改革从考试科目、高校将不再分文理科。
第1页/共15页
解读
• 高考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深化改革的具体表现,体现了党对教育问题的关注与重视。科技发展靠 人才,而人才培养靠教育,因此,要早日实现现代化,教育要先行。
第7页/共15页
专题梳理三:现代教育
• 新中国成立初期:接管改造旧学校,兴办各级新学校,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 文化大革命时期:全国大动乱,停课闹革命,学校基本瘫痪,招生基本停止,办学条件极差,学校秩序混
乱,教学质量低下,呈现出满目凋零的状况。
第8页/共15页
专题梳理三:现代教育
第3页/共15页
专题梳理一:古代教育
• 隋唐时期:创设科举制,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目的:为了选拔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充任国家官员。 发展: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影响:科举制度基本上贯彻了自由报考、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扩大了选拔人才的范围,是一种比 较合理的选拔制度。加强了社会对教育的重视,促进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
• 材料二:严复在《论教育与国家之关系》(1906年)中说:“此事乃吾国数千年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 直无异古者废封建,开阡陌。”
第10页/共15页
拓展设问
• 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对今天教育发展的启发? • 隋唐科举制的产生和发展的启示? • 对明清八股取士、文字狱的认识? • 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提出背景
• 2014年9月3日,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这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 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此轮的改革从考试科目、高校将不再分文理科。
第1页/共15页
解读
• 高考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深化改革的具体表现,体现了党对教育问题的关注与重视。科技发展靠 人才,而人才培养靠教育,因此,要早日实现现代化,教育要先行。
第7页/共15页
专题梳理三:现代教育
• 新中国成立初期:接管改造旧学校,兴办各级新学校,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 文化大革命时期:全国大动乱,停课闹革命,学校基本瘫痪,招生基本停止,办学条件极差,学校秩序混
乱,教学质量低下,呈现出满目凋零的状况。
第8页/共15页
专题梳理三:现代教育
第3页/共15页
专题梳理一:古代教育
• 隋唐时期:创设科举制,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目的:为了选拔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充任国家官员。 发展: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影响:科举制度基本上贯彻了自由报考、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扩大了选拔人才的范围,是一种比 较合理的选拔制度。加强了社会对教育的重视,促进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
• 材料二:严复在《论教育与国家之关系》(1906年)中说:“此事乃吾国数千年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 直无异古者废封建,开阡陌。”
人口老龄化新PPT课件
随着老年人口高龄化、高龄 老人丧偶率上升、生活不能自理 人数增加,家庭养老的经济负担 和生活照料负担日益加重,但生 活节奏越来越紧张的中青年夫妇 常常难以兼顾对老人的赡养和对 子女的抚养。对于逐渐增加的独 居老年人来说,生活照料和精神 慰藉问题就更为突出。
第22页/共53页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机遇
(一)老龄产业大发展。
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 是指总人口中因 年轻人口数量减 少、年长人口数 量增加而导致的 老年人口比例相 应增长的动态。
第1页/共53页
2
◎衡量标准: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 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 准。
以此为标准,我国自2000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以65岁及以上占 总人口比例的数据为参考,此指标从2002年的7.3%上涨至2012年的 9.4%。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 五分之一。
第5页/共53页
6
2. 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 型进入老年型仅用了18年左右的时间 (1981-2000),与发达国家相比,速度 十分惊人。法国完成这一过程用了115年, 瑞士用了85年,美国用了60年,英国用 了45年,最短的日本也用了25年。由于 我国人口政策的作用,改变了世界老龄 人口的发展格局,即人口老龄化不仅成 为发达国家的问题,而且也已经开始成 为发展中国家的问题。
第9页/共53页
10
第10页/共53页
◎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原因
• 1、实行计划生育是中国 人口老龄化的原因之一
• 2、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人民生活提高,特别是医 疗条件的改善,人们的期 望寿命延长,从解放初期 人均期望寿命35岁到现 在的72岁,增加了老年 人的数目
第22页/共53页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机遇
(一)老龄产业大发展。
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 是指总人口中因 年轻人口数量减 少、年长人口数 量增加而导致的 老年人口比例相 应增长的动态。
第1页/共53页
2
◎衡量标准: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 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 准。
以此为标准,我国自2000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以65岁及以上占 总人口比例的数据为参考,此指标从2002年的7.3%上涨至2012年的 9.4%。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 五分之一。
第5页/共53页
6
2. 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 型进入老年型仅用了18年左右的时间 (1981-2000),与发达国家相比,速度 十分惊人。法国完成这一过程用了115年, 瑞士用了85年,美国用了60年,英国用 了45年,最短的日本也用了25年。由于 我国人口政策的作用,改变了世界老龄 人口的发展格局,即人口老龄化不仅成 为发达国家的问题,而且也已经开始成 为发展中国家的问题。
第9页/共53页
10
第10页/共53页
◎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原因
• 1、实行计划生育是中国 人口老龄化的原因之一
• 2、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人民生活提高,特别是医 疗条件的改善,人们的期 望寿命延长,从解放初期 人均期望寿命35岁到现 在的72岁,增加了老年 人的数目
民国体育发展根源以及发展状况课堂PPT
称为“天下四病人”之一。中国的虚实底线完全被
看透,《马关条约签订》之后更是掀起了列强瓜分
中国的狂潮。[3]一个个肆无忌惮地出现在报纸上讽
刺中国人弱不禁风的“东亚病夫”,国人被把玩于
手掌之中命运测定的言辞表露了侵略者的傲慢欺凌
弱小,但无奈的是这从某个角度上而言,这就是事
实。
26
❖ 面对弱肉强食的国际竞争,这无疑开始唤醒民众早 已安逸麻木的神经。
25
❖ 西伯雷报,素以见闻确实自居,昔云中国强甲天下
之说, 其谁欺天乎。”究其根源,中国的衰落是经
过长久时间的积累而造成的。在欧美各国改革生产
力,发展经济国家实力之际,中国保守残缺,固步
自封,远离了世界发展的队伍,这种不遵守发展规
则的行为最终导致挨打的局面。由于国力衰弱,作
为这个国家的公民身体素质的羸弱,更是被外国人
5
(二)新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学校体育的初步实施
❖ 1.新教育制度的建立 (1)清政府建立新教育制度始于1902年的《钦定 学堂章程》(“壬寅学制”)和1903年的《奏定学 堂章程》(“癸卯学制”)。后者是中国第一个经 正式颁布后在全国范围内实际推行的近代学制,把 学校教育分为三段七级,第一段为三级13年的初等 教育,第二段为一级5年的中等教育, 第三段为三 级1l~12年的高等教严复 “三端” “三强”
将体育与国家民生大计相结合
2、康有为 学贵以养生建乐为主,盖人生寿命基于童稚也 1、教材德内智容体三者并重
大同学说反映出较为系统的教学观 2、教材地位
---《中国近代体育史》 第43-50页 18
3、梁启超 重视尚武精神和学校教育
19
❖ 4、蔡元培的体育教育观 ❖ “五育” ❖ 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中,提出了军国民
【PPT】《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说课
秦朝的急于求成和暴虐汉初的无为而治和休养生息沉重赋税三分乊二上缴国家修骊山墓阿房宫长城沉重徭役负担轻徭注重农业鼓励人民从事农业生产军队常年征戓四处征伐兵皆罢归家严刑酷法劢辄残害肢体直至死以德化民废除严刑酷法剥削残酷恣意挥霍穷奢极欲以身作则提倡勤俭治国结合学生在黑板上的板乢内容和已经粘贴的历叱事件卡片最终完成思维导图呈现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发展的多条线索
汉初的“无为而治和休养生息”
“薄赋”,十五税一到三十税一 “轻徭”,注重农业,鼓励人民从事农业生产 “兵皆罢归家” “以德化民”,废除严刑酷法 以身作则,提倡勤俭治国
2. 结合学生在黑板上的板书内容和已经粘贴的历史事件卡片,最终完成思维导图,呈 现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发展的多条线索。
秦朝 灭亡
楚汉 之争
【课堂小结】:1. 利用教材53页课后活动第2题,理解休养生息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 发展的作用。制作表格将秦朝暴政措施与汉初休养生息政策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认识 到“得民心者得天下”。并简要解释“汉承秦制”的内涵。
秦朝的“急于求成和暴虐”
沉重赋税,三分之二上缴国家 修骊山墓、阿房宫、长城,沉重 徭役负担 军队常年征战,四处征伐 严刑酷法,动辄残害肢体直至死 刑 剥削残酷,恣意挥霍,穷奢极欲
生自主完成导学案上的知识要点归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粘贴历史事件卡片“楚汉之争”和“西汉的建立”,继续构建思维导图。
2.
材料研读《汉书 ·食货志》,并播放《中国通史》第21集《文景之治》 影视剪辑片段,师生合作探究。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 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 而将相或乘牛车。”
陆 贾
休养:休息保养 生息:人口繁殖 休养生息:指在战争或社会大 动荡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 生活,恢复元气。
汉初的“无为而治和休养生息”
“薄赋”,十五税一到三十税一 “轻徭”,注重农业,鼓励人民从事农业生产 “兵皆罢归家” “以德化民”,废除严刑酷法 以身作则,提倡勤俭治国
2. 结合学生在黑板上的板书内容和已经粘贴的历史事件卡片,最终完成思维导图,呈 现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发展的多条线索。
秦朝 灭亡
楚汉 之争
【课堂小结】:1. 利用教材53页课后活动第2题,理解休养生息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 发展的作用。制作表格将秦朝暴政措施与汉初休养生息政策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认识 到“得民心者得天下”。并简要解释“汉承秦制”的内涵。
秦朝的“急于求成和暴虐”
沉重赋税,三分之二上缴国家 修骊山墓、阿房宫、长城,沉重 徭役负担 军队常年征战,四处征伐 严刑酷法,动辄残害肢体直至死 刑 剥削残酷,恣意挥霍,穷奢极欲
生自主完成导学案上的知识要点归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粘贴历史事件卡片“楚汉之争”和“西汉的建立”,继续构建思维导图。
2.
材料研读《汉书 ·食货志》,并播放《中国通史》第21集《文景之治》 影视剪辑片段,师生合作探究。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 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 而将相或乘牛车。”
陆 贾
休养:休息保养 生息:人口繁殖 休养生息:指在战争或社会大 动荡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 生活,恢复元气。
历史上册 开学第一课课件
为什么要学历史(lìshǐ)?
(1)学习历史可以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力,培养我们的爱
国主义精神,增强我 们的历史使命感。
(2)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列宁) (3)生活中需要历史 (旅游\收藏) (4)历史充满智慧,读史可以明智,可以使人博学 (5)历史是初中(chūzhōng)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中考/ 学分) (6)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 平
1970年12月,西德总理勃兰特在华沙 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下跪
2004年日本首相小泉纯一狼再 次参拜靖国神社
2021/12/9
第十八页,共三十八页。
日本(rì běn)霸道汽车广告事件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bèipàn)。 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我 们的历史使命感。
2021/12/9
第十九页,共三十八页。
2021/12/9
第三十七页,共三十八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历史告诉我们什么。1、历史是经历过的现实,过去的事情。2、是指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进程,沿革, 来历。3、是指已过去的经历和事迹的痕迹。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关系、外交、科技
No 等方面,涉及到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假如有穿越,你想对他说什么,你想在历史上留下些什么印
第九页,共三十八页。
受降(shòu xiáng)城--乌拉特中 旗
2021/12/9
第十页,共三十八页。
三、为什么要学习(xuéxí)历史?
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人为镜(yǐ rén wéi jìng)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 替。(贞观之治)
2021/12/9
第十一页,共三十八页。
公元前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讲义(PPT 53页)
是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长期实践正反 两方面经验教训得出的最重要结论。
马克思关于工业化与世界市场兴起条 件下落后国家发展前景的论述
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 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 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
——《资本论》
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 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悠关的 问题。
——《共产党宣言》
十七大报告对发展是第一要义的强调
我们党对“什么是发展”的认 识
社会主 义初级 阶段
工业化 信息化
社会主 义现代 化国家
发展是在工业化、信息化的基 础上实现社会主义
是依据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 本国情作出的科学判断。
是我国顺应世界主题变化和经济全球化 的趋势作出的正确选择。
1985年城市居民的收入是农民纯收入的1.86倍,2000 年扩大到2.8倍,2005年变成3.22倍(世界平均水平1.75:1,世 界上超过2:1只有3个国家“南非和津巴布韦”),去年又达 到了两个历史新高,城乡差距之比高达3.36:1,城乡收入绝 对差距首次突破10000元。
失业、待业人口数量之大前所未有
经济增长的同时,还要搞好公共卫生、教育等 各方面工作,要把对人的关爱放在我们工作的 重要位置上。
2)2003年下半年,群众 上访事件大幅度的增多
其中反映比较集中 的问题,是城市拆迁和 农村大量征地。
由此提出了一个关 键的问题: 如何保证经济能够发展, 人民能够安居乐业,社 会能够稳定
(二)现实依据
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 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
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
顾
(一)第一要义是发展
什么是发展?
发展概念形成的时代背景
马克思关于工业化与世界市场兴起条 件下落后国家发展前景的论述
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 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 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
——《资本论》
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 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悠关的 问题。
——《共产党宣言》
十七大报告对发展是第一要义的强调
我们党对“什么是发展”的认 识
社会主 义初级 阶段
工业化 信息化
社会主 义现代 化国家
发展是在工业化、信息化的基 础上实现社会主义
是依据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 本国情作出的科学判断。
是我国顺应世界主题变化和经济全球化 的趋势作出的正确选择。
1985年城市居民的收入是农民纯收入的1.86倍,2000 年扩大到2.8倍,2005年变成3.22倍(世界平均水平1.75:1,世 界上超过2:1只有3个国家“南非和津巴布韦”),去年又达 到了两个历史新高,城乡差距之比高达3.36:1,城乡收入绝 对差距首次突破10000元。
失业、待业人口数量之大前所未有
经济增长的同时,还要搞好公共卫生、教育等 各方面工作,要把对人的关爱放在我们工作的 重要位置上。
2)2003年下半年,群众 上访事件大幅度的增多
其中反映比较集中 的问题,是城市拆迁和 农村大量征地。
由此提出了一个关 键的问题: 如何保证经济能够发展, 人民能够安居乐业,社 会能够稳定
(二)现实依据
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 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
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
顾
(一)第一要义是发展
什么是发展?
发展概念形成的时代背景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共20张PPT)
(3)发展教育的意义
现代国家的竞争实际上是科技和人才的竞 争,而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关键在于教育。
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和民 族的前途,从世界来看,哪一个国家重视 教育,那么这个国家就兴旺发达。 (如战后日本德国)
小结:
学习了新中国的教育发展史,深刻了当20解我09们年到看的教到世育这界张对前 国家发展的深远影响,切记教育是百10年0名大大计学排,名不时,
大学生在农垦农场锻炼
知识青年下乡
大跃进年月,各地不顾客 观条件大办学校,同时大 量增加学生的体力劳动, 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导致教育质量下降
20世纪60年代初,在总 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对教育事业进行了调整
二、动乱中的教育(1966-1976)
1、原因:“左”倾错误 (“文革”)
四旧是指旧思想、旧文化、 旧风俗、旧习惯的合称, 含贬义。破四旧不仅造成 了社会生活的混乱,财产、 文物的损失,可怕的是让 红卫兵从学生循规蹈矩的 行为规范、习惯里挣脱出 来,打破了种种文明禁忌, 把虚妄的阶级斗争从理念 转化为实行践履的狂热。
恢复高考为改革开放奠定了人才基础。
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 略地位,提出科教兴国 的发展战略
国家为什么要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 化的根本动力。 ②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劳动者的 素质,在于培养人才。 ③教育是培养科技人才的基地。
(1)背景 20世纪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
——出自姜瞿慧《60年教育纪事:恢复高考 历 史制度的变革》
三、人民教育的复兴
70年 代末
1977年冬天,570万考生走进高 考考场,参加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 次考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