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城关区课程改革实验调研报告标准范本

合集下载

老师课程调研方案模板范文

老师课程调研方案模板范文

一、调研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建设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为了解教师课程实施情况,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课程质量,特制定本调研方案。

二、调研目的1. 了解教师对现行课程设置的看法和建议。

2. 探究教师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需求。

3. 分析课程教学效果,为课程改革提供依据。

三、调研对象我校全体教师四、调研内容1. 课程设置满意度调查- 对现行课程设置的整体满意度。

- 对各学科课程设置的评价。

- 对课程设置调整的建议。

2. 课程实施情况调查- 教师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 教学方法的运用情况。

- 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

3. 课程教学效果调查- 学生课程学习成果的评价。

- 教师课程教学反思。

五、调研方法1. 问卷调查法- 设计调查问卷,全面了解教师对课程设置、实施和教学效果的看法。

2. 访谈法- 对部分教师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他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需求。

3. 观察法- 对课堂教学进行观察,了解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调研步骤1. 准备阶段- 制定调研方案,确定调研内容和方法。

- 设计调查问卷,准备访谈提纲。

2. 实施阶段- 开展问卷调查,收集教师反馈意见。

- 进行访谈,深入了解教师需求。

- 观察课堂教学,记录教学情况。

3. 分析阶段-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 整理访谈和观察记录,归纳总结问题。

4. 总结阶段- 撰写调研报告,提出改进建议。

- 组织研讨会,与教师共同探讨课程改革方案。

七、预期成果1. 形成一份关于课程设置、实施和教学效果的调研报告。

2. 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为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3. 提升教师对课程建设的认识,促进课程质量的提高。

八、时间安排1. 调研方案制定:1周2. 问卷调查和访谈:2周3. 数据分析和总结:1周4. 撰写调研报告:1周5. 研讨会和课程改革方案制定:1周九、注意事项1. 确保调研过程的客观、公正、真实。

2. 注意保护教师的隐私,尊重教师的意见。

调研课程标准情况汇报

调研课程标准情况汇报

调研课程标准情况汇报近年来,我校对课程标准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工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和汇总,现将调研情况进行汇报如下:一、调研的目的和意义。

课程标准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教师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文件。

因此,对课程标准的调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教学内容和要求,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调研的内容和方法。

我们主要对各个年级、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进行了系统的调研和分析。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实地观察、专家访谈等多种方法,以确保调研结果的客观真实性和科学性。

三、调研的结果和发现。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和特点。

首先,部分课程标准内容较为陈旧,需要及时更新和调整。

其次,部分课程标准的实施情况存在一定的偏差,需要教师进一步理解和把握。

最后,部分课程标准的衔接和贯通性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调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和特点,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改进措施。

首先,建议相关部门及时更新和完善课程标准,使其与时俱进。

其次,建议学校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最后,建议学校加强跨学科的协同合作,促进课程标准的衔接和贯通。

五、调研的总结和展望。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课程标准的情况,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希望学校能够重视课程标准的研究和实施,不断完善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综上所述,这次调研对我校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经验。

我们将进一步深化课程标准的研究和实施,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贡献力量。

实践教学改革调研报告(3篇)

实践教学改革调研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全面了解我国实践教学改革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本报告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对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探讨。

二、实践教学改革现状1.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为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政策保障。

2. 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完善:各高校根据自身特点,构建了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

3. 实践教学资源不断丰富:随着教育投入的加大,实践教学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和优化,实验室、实习基地、实训中心等实践教学设施得到不断完善。

4. 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取得进展:各高校重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培养等方式,提高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实践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1. 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部分高校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与理论课程脱节,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2. 实践教学资源不足:部分高校实践教学资源匮乏,实验室、实习基地等设施无法满足学生实践需求,影响实践教学效果。

3.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尚不完善,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4. 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部分高校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难以满足实践教学需求。

四、实践教学改革发展趋势1.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更加完善:未来,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将更加注重与理论课程的衔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2. 实践教学资源更加丰富:随着教育投入的加大,实践教学资源将得到进一步优化和整合,为实践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3.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将更加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调研报告

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调研报告

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调研报告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调研报告(通用5篇)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调研报告1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去完成,因此抓教学改革首先就要抓课堂教学的改革。

我联校把“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作为工作重点,把形成适合学校教学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为工作重点,把形成适合学校教学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为教改的重心,从学情、校情出发,提出“三阶段八步骤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并于20xx年9月新学年开始时,在瓜园中学先行先试,现已取得良好的效果,预计2013年,此课堂教学模式在全联校全面推行。

现就这一课堂教学模式试行情况作简要的介绍。

一、成立了以联校长为组长的课堂教学改革领导组。

联校定时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活动,不定期对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研讨工作,分析课堂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解决改革中带来的困惑,探索适合学校教学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课堂教学的现状与问题1、只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

主要表现有教师独霸课堂,以“灌输”为主。

教师对学生一百个不放心,对自己所教的内容一百个放心,不能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

教师以教定学,学生围着教师转,顺着教师的思路、教师的设计被动学习,教师思考最多的是我讲什么?很少指导学生应该怎样学?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主体性逐渐丧失,学生能力、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2、只注重知识传授,忽视情感激发。

教师的教学目标没有体现三维性,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堂教学仅定位在知识与技能上,忽视了过程与方法的探究,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生的学习过程考虑很少,教师只注重课本知识内容,忽视了教学的生成性和学生的差异,只关注书而不关注人,普遍缺乏对学生的情感激发。

教学实践课程调研报告(3篇)

教学实践课程调研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为了全面了解我国教学实践课程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本报告通过对教学实践课程相关政策的分析、实地调研、专家访谈等方式,对教学实践课程进行深入研究。

本报告旨在为教学实践课程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调研背景1. 政策背景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等,明确提出要加强教学实践课程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社会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教学实践课程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当前教学实践课程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不足、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亟待改进。

三、调研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教学实践课程的发展现状、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

2. 实地调研法:走访学校、企业、教育机构等,了解教学实践课程的实施情况。

3. 专家访谈法:邀请教育专家、企业代表等,对教学实践课程进行深入探讨。

四、调研结果与分析1. 教学实践课程的发展现状(1)政策支持: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学实践课程,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为教学实践课程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课程设置:各高校根据自身特点,开设了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课程,如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

(3)师资力量:部分高校重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了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

2. 教学实践课程存在的问题(1)课程设置不合理:部分高校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与专业培养目标脱节,课程内容陈旧,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2)师资力量不足: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缺乏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

(3)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践教学环节时间短、内容少,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3. 教学实践课程的发展趋势(1)政策支持将进一步加强:政府将继续加大对教学实践课程的投入,推动教学实践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调研报告范文(精选5篇)

课堂教学调研报告范文(精选5篇)

课堂教学调研报告范⽂(精选5篇)课堂教学调研报告范⽂(精选5篇) 在现在社会,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其在写作上有⼀定的技巧。

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是⼩编收集整理的课堂教学调研报告范⽂(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课堂教学调研报告1 课程改⾰在我区已经进⾏五年了,有⼒地促进了我区课堂教学。

现将本学期调研我区⼩学数学学科新课程实施—课堂教学情况中发现的优点与不⾜进⾏总结和提升,通过总结与提升以期待着能够找到推动并促进我区⼩学数学学科进⼀步发展的策略与办法。

根据我校整体⼯作安排,历经近⼀个⽉的时间我们对全区⼗三所⼩学进⾏了全⾯、深⼊的调研。

本次调研我们数学教研室三位研训员主要任务是分年段深⼊课堂听课。

共听课121节。

从总体上看,各学校的领导和⽼师们很重视本次调研。

⽼师们的教学研究意识浓厚。

教学的独特风格有所显⽰。

新的课程理念正在逐步转化为教师们⽇常教育教学⼯作的⾏为,⼩学数学课堂教学正朝着课改的⽅向稳步地发展。

具体情况陈述如下: ⼀、课堂教学中的欣喜 (⼀)教学⽬标体现了全⾯性。

教学⽬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达标才是课堂教学的成功所在。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许多教师的课堂改变了过分注重知识与技能⽬标,忽视过程与⽅法、淡化情感态度价值观⽬标的现象,课堂教学努⼒体现了三维⽬标全⾯有机结合,具体表现在: (1)课堂上教师能把知识与技能⽬标作为基础⽽重要的⽬标努⼒地凸现它的地位,很多教师的课上,学⽣数学知识的学习全⾯扎实,并能够适时作相关知识的延伸与拓展。

教师注意培养学⽣基本技能。

从学⽣知识的掌握与学习技能培养的⾓度看多数课堂体现了平实、扎实、有效的特点。

(2)关注过程与⽅法⽬标,构建有效的学习活动,让学⽣在活动中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体现了数学学习的过程是数学有效活动的过程。

学⽣主体性的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的,学⽣只有投⾝于各种活动之中,其主体性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法必须由学⽣在现实的数学活动中理解和发展,⽽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

一份调研报告(共5篇)

一份调研报告(共5篇)

一份调研报告(共5篇)第1篇:课程与教学实践调研报告一份课程与教学实践调研报告沈生鹏(****)新课程改革开始后,由于基础教育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重建,要求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学校文化建设呈现新的面貌,教育科研出现新的形势。

认清新形势,驾驭新局面,对推进新课程实验,提高新课程教育质量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而物理教育适应于人们延续科技文化,传播社会知识,表达现象与本质,满足是什么为什么需求的愿望而产生。

中学物理课程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以及专业的重要途径,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认为我校的物理教育教学的发展还是落在了其他相关学科的后面。

对此,我针对我们学校物理课程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如下:一、教育管理机关对物理教育的支持程度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我校教师在海北州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及青海省物理教研室的关怀下,结合各学校各教师的实际情况,带领全体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通过聘请专家到我校进行“新课程专题讲座”、以及多次的“物理课程研讨会”“物理课堂教学大赛”,每学年组织进行的“物理教师新课程培训”等丰富多样,行之有效的活动,使我校物理教师从观念意识上有了极大的提高、涌现出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

二、校长与学校的管理层是否重视物理教育学校加强对在职教师培养和培训。

专业教师每学年必须有自己的师父与徒弟,增强教师的专业技术。

对于物理专业课教师,在不断提高他们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的同时,还要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使他们逐步成为“双师型”物理教师。

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问题渗透在学校的每个课程决策中。

物理课程是集中体现学校对自身课程使命的价值判断。

在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的当代社会,对课程价值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是制订课程规划的基础。

当前学校已经开始思考价值问题,并试图给出自己的答案。

各校不约而同地将“以学生为中心”作为共同且唯一的目标。

对此,学校需要进一步思考:学校的物理课程目标是什么,是要给学生更幸福的生活还是传授更多物理知识;是要迎合每个家庭的志向和信念还是培养学生意志和责任。

课程实施调研报告

课程实施调研报告

课程实施调研报告课程实施调研报告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实施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

本调研报告旨在对学校课程实施现状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课程改革工作的开展。

一、调研目的1. 了解学校课程设置的情况。

2. 考察课程实施的效果和问题。

3. 分析课程实施的成因和影响因素。

4. 提出改善课程实施的建议。

二、调研方法1. 问卷调查:设计面向教师、学生和家长的问卷,包括评价课程质量、了解教学方法等内容。

2. 实地观察:参观课堂实际教学情况,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状态。

3. 个别访谈:与校领导和教师代表进行深入交谈,探讨他们对课程实施的看法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1. 课程设置通过问卷调查得知,学校课程种类较为丰富,但科学和艺术类课程设置相对较少。

这导致学生在培养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

2. 教学方法教师普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缺乏与学生互动和合作的教学方式。

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度较低,教学效果有待提高。

3. 学生评价学生普遍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得清晰、易理解,但缺乏足够的激励和关注个体差异的教学方式。

学生迫切希望能够参与更多的实践活动和课外拓展,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4. 教师评价教师对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普遍表示满意,但在评价学生的时候更倾向于注重成绩而非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部分教师缺乏对新教育理念的认知和应用。

四、调研分析1. 课程设置问题学校课程设置比较传统,缺乏针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考虑。

学校应加强科学和艺术类课程的设置,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2. 教学方法问题教师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

学校应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式,鼓励教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更多的参与和合作机会。

3. 学生评价问题学生对课程实施存在一定的不满意,希望能够更多地参与实践活动和课外拓展。

学校应加强与社会资源的合作,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拓展课程,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落实;调研报告

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落实;调研报告

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落实的调研报告 以下是一篇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落实的调研报告的范文:一、背景与意义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其落实情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数据资料等多种方法。

1.问卷调查主要针对教师和学生,通过问卷收集他们对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的看法和建议;2.主要是对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等不同群体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情况和存在问题;3.数据资料主要包括相关政策文件、课程教材、教学案例等,分析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落实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三、调研结果1.新课程方案的落实情况新课程方案在很多地区和学校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例如,一些学校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也有一些学校存在对新旧课程的衔接不够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2.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与落实情况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实践能力,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一些地区和学校,教师已经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并在教学中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创新。

但也有一些教师对新旧课程标准的差异认识不足,需要加强培训和提高。

3.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分析和梳理,我们发现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在落实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部分教师对新旧课程标准的差异认识不足,难以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2.部分学校对新旧课程的衔接不够重视,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3.部分地区教育部门对新课程方案的执行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

四、结论与建议综上所述,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在落实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课堂教学调研报告范本(三篇)

课堂教学调研报告范本(三篇)

课堂教学调研报告范本xx年5月份我参加了市及中心校组织的培训,通过听专家的讲座,观摩名师及中心校教师的示范课收获颇多,也认识到只有切实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用新课程新理念指导新的教学行为,课堂才能真正取得实效性。

回眸走过的路程,再看看目前的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教学手段的应用等方面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为更好地提升教学的质量,在充分回顾、调研的基础上,现对我校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总结如下。

一、我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是:由以讲为主转向合作探究为主、由接受学习转向发现学习、由黑板粉笔的单一手段转向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引导学校和老师改变评课方法,从而改变教学方法。

总体来看教学成绩是显著的。

二、我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1、课堂教学目标把握不到位。

在课堂上,老师过分关注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例如:三年级“多位数的读写法”一课,有的老师这样设计的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数单位、数位和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2)、会正确读出和写出亿以内的数。

2、理解教材不深入,把握教材不准确,驾驭教材能力有待提高。

3、自主学习流于形式,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新的教学方法,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被广泛采用,但是实效性较差。

4、教学设计重教法,轻学法,表现在课堂上,重教案,缺乏随学生学习应变的机智。

5、中老年教师课堂教学方法陈旧,对推进新的教学方法不热情,年轻教师积极吸纳新的教学理念,乐意实践,但是不重视深入反思,不善于深入研究。

三、问题成因分析1、教学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其表现为:(1)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的次数偏少,没有及时了解本校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指导力度不大。

(2)教案检查只重视数量而忽视质量,没有对教师教学方案的可操性和实用性等方面进行检查和评价。

(3)没有为教师提供“送出去,请进来”的学习平台和教研空间。

2、《课标》、教材、教学用书的解读肤浅。

学校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自查报告5篇

学校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自查报告5篇

学校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自查报告5篇课程改革自查报告1课改,是一个充满探索创新的过程。

我校自今年以来,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解实施课改的指导思想,任务,目标。

自五月份以来,我校积极开展课改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现就我们所做的工作,做一如下小结:1、师生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教学的绝对权威,教师在课改工作中,只是组织者,参与者,与朋友是伙伴及朋友的关系。

学生在课堂上是主体,是问题的探究者,是解决问题的构建者和实施者。

对于初一的学生,过去的一个月中进行了军训,适应学校新环境,真正上的课屈指可数,所以,我还在教学的过程中慢慢的向学生渗透课改。

并没有完全变成课改课,具体的说现在这个阶段应该是传统课向课改课的过渡中。

初一三班的学生上课气氛要更活跃一些,举手发言的学生数量多,自我表现欲强,初一四班的学生相对要沉闷一些,上课的时候有点畏惧情绪,有点放不开。

在后期,我会根据两个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进一步的调整。

2、教学方法有所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正在逐步更新,同科目的老师围绕着教学方法的转变开展一系列的讨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等成为校园的热点话题。

教学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

刚开始学生对这个新事物感到很新鲜,很好奇,以前没有接触过导学案,但是在具体预习的过程中还遇到许多的问题,他们手头的可利用资源少,遇到问题不知道怎么样解决,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讨论,探讨的习惯,总是依赖老师,每天无法保证足够的预习时间,(每周每个班的自主学习时间太有限)以至于预习还远远达不到预期效果。

3、学校组织学生成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学校从每个班选择几个学生,成立了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卫生部,纪检部,文体部,学习部等。

让学生养成主人意识,逐渐形成自主管理的风气。

课程改革调研报告范文精选

课程改革调研报告范文精选

课程改革调研报告范文一、概述城关区位于兰州市中心,人口约为100万人。

它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38个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

该区自20xx年9月开始整体进入实验,至今已有两个月的时间。

为了了解实验工作的进行状况,同时能予实验工作以一定的学术指导,我们在城关区开展了相关的调研工作。

城关区是教育基础比较厚实的地区,各方面条件优越。

经过上上下下多年来的不懈努力,该区的教育发展水平在兰州属于上乘。

在这,不仅有一流的教学设施,一流的师资队伍,同时,教学质量也是一流的。

在这里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作为西北地区一个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的中心城市的实验区,与其它地方的实验区一样,担负着验证新课程标准及教材的适应性,同时作为基地向其他地区推进新课程的双重任务。

教育部西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是教育部在全国11所师范大学设立的中心之一,其基本职能是为贯彻新课程理念,推动当地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提高中小学办学质量服务。

我“中心”承担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西北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实验研究”的任务是在充分了解西北地区基础教育课程的实施现状的前提下,以项目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帮助各地解决其在实验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课程改革提供咨询和学术支持。

基于“中心”的职能和项目的要求,我们在西北地区分别选择了一些联系学校作为我们的实验基地和重点予以学术指导的点,以求以点代面,推进实验工作。

城关区宁卧庄小学和兰州第43中学就是我们与城关教育局协商后共同在城关区选定的实验基地。

根据项目任务的要求,相关研究工作已在这两所学校启动。

本次调研所运用的方法是访谈、搜集有关材料,调查对象是城关区参加新课程实验的任课教师代表和各校校长。

我们以座谈会的形式请教师代表和校长们畅谈新课程进学校后的感受,介绍自己的做法,诉说自己目前遇到的困难和苦恼。

在座谈会上,我们也对有关问题做了解答。

本次调研是在较短时间内进行的,其间得到了甘肃省教育厅基教处、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兰州市城关区教育局、城关区教研室及耿家庄小学、宁卧庄小学的合作与支持。

课程调研报告4篇

课程调研报告4篇

课程调研报告4篇关于《课程调研报告4篇》,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情况调研报告本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是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大的戏头是有效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定位于国家课程、地方管理、学校开发,其功能在于: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研究态度和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然而,通过本次对12所中小学调研发现,综合实践活动在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存在极大盲区和偏颇,实施现状令人堪忧,部分学校形同虚设、名存实亡,课程推进举步维艰。

初中尤为突出,村小更加严峻。

公立学校尚且如此,民办教育可想而知。

一、主要问题“难”,一是难度大,二是困难多。

领导认识难,教师认同难,实施过程难,评价方式难,课题开发难,课程管理更难,最终是推进“难上难”,效果“零归零”。

体现在:一差认识:课程认识错位,导致定位不明,课程计划落实不力国家课程计划明确规定:综合实践活动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每周3课时,课时安排遵从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

但我县目前实际是小学常1~2课时/周,初中0~1课时/周。

同时,绝大多数学校和教师仍被以往的课程思维定势所束缚,还未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将其视为单纯的活动课程,或等同于学科课程。

1、课程内涵理解偏失几乎所有学校至今搞不懂啥叫综合实践活动,弄不清综合实践活动包括指定领域(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非指定领域(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等),把综合实践活动包含的四大指定领域截然分割,上综合实践活动课只上劳技课或信息技术课。

更没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的优点在于“无本”,亮点在于“开发”。

2、劳技课等同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经验性的课程,它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来组织学习活动的,是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条主线帮助学生选题展开的。

课程改革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调研报告

课程改革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调研报告

课程改革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调研报告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的更新换代,教育改革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课程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备受关注。

本调研报告旨在探讨课程改革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法,共向100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三、调研结果1. 学生对传统课程的看法在调查中,有70%的学生表示对传统课程缺乏兴趣,他们认为传统课程内容过于枯燥、重复性强,严重削弱了他们的学习动力。

2. 学生对新型课程的看法相比之下,当被问及对新型课程(如STEM课程、创新设计课程等)的看法时,有80%的学生表示对其感兴趣。

他们认为新型课程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具有实践性和探究性,能够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3. 学生学习兴趣的变化调查结果显示,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新课程学习后,近60%的学生表示自己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升。

新型课程的引入让学生更有参与感和创造性思维,促使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

4. 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调查中,有90%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优秀的教师能够通过创意教学方法和激励性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其中。

四、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因分析1. 选修课程多样性:学生认为多样性的选修课程能够满足不同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 实践性的学习方式:学生表示更喜欢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探索的方式学习,这种方式能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 个性化学习需求:学生强调个性化课程设置的重要性,他们认为个性化的学习可以更好地满足自身发展需求,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五、改进措施建议1. 优化课程设计:注重将实际应用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增加实践性学习内容,提升课程的吸引力和学习兴趣。

2. 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需求,设置更多样的选修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上课需求调研报告模板(3篇)

上课需求调研报告模板(3篇)

第1篇一、调研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成为教育工作的重点。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上课需求,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高教学效果,我校开展了本次上课需求调研。

本报告将详细分析调研结果,为后续教学工作的改进提供依据。

二、调研目的1. 了解学生对当前上课形式的满意度;2. 分析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3. 探索学生个性化上课需求;4. 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对全校学生进行抽样调查。

问卷内容包括上课时间、上课地点、课程设置、教师授课方式、课堂互动、教学资源等方面。

四、调研对象全校本科生、研究生及部分教职工。

五、调研结果分析(一)上课时间满意度1. 非常满意:35%2. 满意:50%3. 一般:12%4. 不满意:3%5. 非常不满意:0%(二)上课地点满意度1. 非常满意:40%2. 满意:55%3. 一般:5%4. 不满意:0%5. 非常不满意:0%(三)课程设置满意度1. 非常满意:30%2. 满意:60%3. 一般:8%4. 不满意:2%5. 非常不满意:0%(四)教师授课方式满意度1. 非常满意:25%2. 满意:60%3. 一般:13%4. 不满意:2%5. 非常不满意:0%(五)课堂互动满意度1. 非常满意:20%2. 满意:65%3. 一般:13%4. 不满意:2%5. 非常不满意:0%(六)教学资源满意度1. 非常满意:30%2. 满意:60%3. 一般:9%4. 不满意:1%5. 非常不满意:0%六、问题及建议(一)问题1. 部分学生反映上课时间安排不合理,与个人作息时间冲突;2. 部分学生认为课程设置过于单一,缺乏选择性;3. 部分教师授课方式较为传统,课堂互动不足;4. 部分教学资源利用率不高,更新速度较慢。

(二)建议1. 优化上课时间安排,充分考虑学生作息时间;2. 丰富课程设置,提供更多选择性,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3. 改进教师授课方式,加强课堂互动,提高教学效果;4.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快更新速度。

甘肃省2013年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调研报告(上)

甘肃省2013年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调研报告(上)

甘肃省2013年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调研报告(上)作者: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领导小组办公室来源:《甘肃教育》2014年第06期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0]3号)的精神,全面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甘政办发[2012]45号)要求,进一步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全面提升普通高中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根据《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跟踪研究及专业指导工作方案(试行)》(甘课改办[2011]1号)和《关于开展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阶段性全面调研工作的函》(甘课改办函[2013]1号)精神,省教育厅、省课改办组织专家团队,于2013年4月20日—5月10日,对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调研。

一、调研概况1.调研内容。

(1)三年来各市(州)、县(市、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在执行国家课程方案、省政府课改工作方案,以及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组织管理、配套政策、经费保障、办学条件、师资配置、专业支持、跟进培训和区域交流等方面的实施情况,各地在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过程中的有效做法、特色、亮点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等。

(2)各普通高中学校在课程制度建设、课程方案落实(特别是通用技术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开设)、课堂教学、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学分管理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的具体实施情况,学校总结和推广的较为突出的课堂教学模式及典型经验。

(3)各普通高中学校教师和学生在新课程实验中教与学的现状。

2.调研方式。

本次调研的专家团队由省教育厅相关处室、厅直单位、各市(州)课改办负责人、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专家指导组成员等组成,共分为12个调研组,对全省14个市(州)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进行全面跟进调研。

调研报告 教改实验报告

调研报告 教改实验报告

调研报告教改实验报告教改实验调研报告一、引言教育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需要不断转型和创新。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并分析教改实验在学生学习效果、教师教学效果以及教育资源分配等方面的影响,以期为今后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针对教育机构和相关教育实验课程的开展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观察教育实验课程的实际情况,以获取客观的数据和真实的反馈意见。

三、调研结果分析1. 学生学习效果通过调查发现,教改实验课程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积极的影响。

与传统教学相比,教改实验课程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教改实验课程的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更能符合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

2. 教师教学效果教改实验课程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教改实验课程要求教师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创设情境、启发思维等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的学习。

这要求教师有更高的教学技能和更广泛的知识面。

调查结果显示,教改实验课程会促使教师加强自我学习和专业发展,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

3. 教育资源分配教改实验也带来了教育资源分配的调整。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一些名校和重点学科中,而教改实验则强调均衡资源分配,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差异化需求。

因此,教改实验课程的开展往往需要更多的教育资源的支持,包括优秀的教师、教学设备和教材等。

四、结论教改实验是一种有益的教育创新,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优化教育资源的分配。

然而,教改实验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实践。

今后的教育改革应继续探索教改实验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同时加强对教改实验的评估和监测,以确保教育改革的顺利推进和取得实效。

五、参考文献1. 张三、李四:《教育改革与实验课程》,教育出版社,2020年。

校本课程区域联动开发与实施的实践探索

校本课程区域联动开发与实施的实践探索

校本课程区域联动开发与实施的实践探索作者:石英来源:《甘肃教育》2013年第04期2001年,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肩负着时代的使命踏上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之路。

作为国家首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多年来,兰州市城关区不断践行课改理念,探索课程三级管理,在全面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又在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勇于创新与实践,校本课程开发走进了城关教育人的视野和7万多小学生的成长历程中。

在课程实施水平不断提高之时,新的问题也就接踵而来。

如何使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够在保持原有优势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克服我区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只关注到任务、教材、学科、教师、活动等个别因素,缺乏一种系统的、整体的课程意识。

因此,如何让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构成我区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让校本课程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载体之一,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一、明确思路、准确定位由于各校的教育资源有差异,教师和校长的课程开发能力有差异,如果仍由学校各自开发高质量的跨学科、跨时空的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旨的校本课程还存在困难,于是经多方论证,确立“区域联动、多元介入、系统开发”的思路,开发基于学生终身需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其能关注生命,热爱生活,认知社会的校本课程资源,供学校校本化实施,以其系统性、丰富性、趣味性、实践性来弥补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空缺和不足。

二、建构开发共同体,分阶段稳步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研究与开发相结合的过程,是一个课程不断改进与提升的过程。

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经验证明,在开发课程过程中发展课程能力是一种重要的策略,推进课程建设过程要经历建构开发共同体和开发与实施阶段。

我区同样经历了这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全区选拔有课程开发经验的教研员、校长、教师、教育行政领导等组成课程资源研发小组,共同设计既符合区情和教育培养目标,又是学生终身需要的有利于提高综合素质的校本课程资源内容与形式,力图把校本课程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载体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告编号:LX-FS-A89624兰州市城关区课程改革实验调研报告标准范本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兰州市城关区课程改革实验调研报告标准范本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概述城关区位于兰州市中心,人口约为100万人。

它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38个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

该区自XX年9月开始整体进入实验,至今已有两个月的时间。

为了了解实验工作的进行状况,同时能予实验工作以一定的学术指导,我们在城关区开展了相关的调研工作。

城关区是教育基础比较厚实的地区,各方面条件优越。

经过上上下下多年来的不懈努力,该区的教育发展水平在兰州属于上乘。

在这,不仅有一流的教学设施,一流的师资队伍,同时,教学质量也是一流的。

在这里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作为西北地区一个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的中心城市的实验区,与其它地方的实验区一样,担负着验证新课程标准及教材的适应性,同时作为基地向其他地区推进新课程的双重任务。

教育部西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是教育部在全国11所师范大学设立的中心之一,其基本职能是为贯彻新课程理念,推动当地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提高中小学办学质量服务。

我“中心”承担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西北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实验研究”的任务是在充分了解西北地区基础教育课程的实施现状的前提下,以项目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帮助各地解决其在实验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课程改革提供咨询和学术支持。

基于“中心”的职能和项目的要求,我们在西北地区分别选择了一些联系学校作为我们的实验基地和重点予以学术指导的点,以求以点代面,推进实验工作。

城关区宁卧庄小学和兰州第43中学就是我们与城关教育局协商后共同在城关区选定的实验基地。

根据项目任务的要求,相关研究工作已在这两所学校启动。

本次调研所运用的方法是访谈、搜集有关材料,调查对象是城关区参加新课程实验的任课教师代表和各校校长。

我们以座谈会的形式请教师代表和校长们畅谈新课程进学校后的感受,介绍自己的做法,诉说自己目前遇到的困难和苦恼。

在座谈会上,我们也对有关问题做了解答。

本次调研是在较短时间内进行的,其间得到了甘肃省教育厅基教处、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兰州市城关区教育局、城关区教研室及耿家庄小学、宁卧庄小学的合作与支持。

二、变化通过与近50位参加新课程实验的教师和20余位小学校长的座谈,我们深刻地感受到随着新课程进入学校,学校生活正在发生可喜的变化,它所带来的冲击使人们感受到了希望。

这些变化和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始发生令人欣喜的变化。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观念、教学体制以及课程自身的原因,教师往往把自己的活动范围圈定在讲台上,三尺讲台就是教师的活动空间。

受制于此,教师自身也就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置于“独尊”的位置上,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都是以此为基本准则展开的。

于是,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被严重地模式化,一切都变的“有板有眼”,课堂生活是千人一面。

这样一来,教师无法把自己内心中的真情实感充分和自如地表现出来,教学中“表演”的色彩很浓,教师也无法充分顾及到每一位学生,更无法与学生实现平等的交流。

而就学生来说,教师行为的模式化也致使他们的学习行为模式化,一切听命于教师的设计和规范,充满生气的教学活动被沦变为“套路化”般的机械性活动。

多年来,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做出过许多努力,但多是浅尝辄止,无法触及到问题的本质。

新课程进学校后,新的迹象开始出现,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逐步地开始发生变化。

在座谈中,教师和校长普遍反映,在新课程实验开始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再是隔绝的,他们之间也不象以往那样是为“表演”而捏在一起的。

相反,现在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是自发和自主的,是在真实的教育情景中建构的。

有教师说,现在上课如果还象以前一样教的话,课就没法教。

这种不一样的重要表现就是教师为了能上好课而想了很多办法。

中山路小学的一位数学教师为了能够活泼课堂气氛,创设探究式的学习氛围,想方设法设计出了一些师生互动的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来实现合作学习。

红山根小学的一位教师,从改变学生的座位编排顺序入手,将以往“按部就班”的座位编排方式改为马鞍型,使师生间、生生间能够实现参与和分享,她也能够切实走到每一位学生面前进行有价值的指导。

她说,在刚开始这样做时,学生们还不太适应,相互间常常会出现一些纠纷,因此,他们往往会因为一些小事向老师告左右邻座同学的状。

但一段时间后,学生们告状的内容不再是相互间的纠纷,而是“老师,他刚才没发言”、“老师,他说的不对”。

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悄悄的、令人欣喜的变化。

有一位教师说,由于班额大,无法把座位编排成马鞍型,她就因地制宜,把前后学生每四人分成一个小组进行参与式教学等等。

通过这样一些努力,教师们普遍感到,现在的学生比以前学的活了,一个问题往往会涌出几种答案,学生的发展空间被大大拓展。

2.教师对自身职业角色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教师对自身职业角色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与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密切相关的,在新课程中,实现教师职业角色由“我教课”转向“课由我来教”的转变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长期以来,由于教育理念和课程观念的落后,加之历史的原因,教师多把自己的职业角色定位在努力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百科全书式”的理想模型上,总是期望自己能成为博学者。

如果一位教师在某个知识点上被学生问住了,他会感到十分难堪和内疚,以致把此上升到师德的高度去责问自己。

教师在知识上自我高标准、严要求是值得尊重的。

但是,也应当看到随着时代的发展,由于知识信息的飞速增长,教师还以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作为职业目标的话,他将无法适应多变的时代和满足学生多方面需要。

因此,在旧课程模式中,教师们普遍以无耐的心态来从事越来越难的教学工作,其创造性亦受到相当大的桎梏。

有研究表明,在这种体制下,教师们在教研活动中,大部分时间关注的是解题技巧和策略,而对学生个性、情感、态度、价值观、审美能力的发展的关注则很少。

新课程进学校后,教师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通过近三个月以来的实验工作,他们感到新课程的教学压力比以前大了。

不过,这种压力并不是知识本身的,不同于过去的无耐,它更多地表露的是教师对挑战的态度,是涉及到教师专业能力方面的,要求教师从观念、策略到具体的方式、方法都要发生变化。

因此,有位教师说:“现在真知道什么叫教育了。

”以往,教师对压力的感受总是来自于外力,它多是以规章制度、守则之类反映出来的,带有强制性。

而现在的压力则更多地是源发于教师内在的专业成长需要,更多体现在教师本人已经意识到自身的职业角色正在发生变化,正由“教”转向“导”。

教师们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验更加清晰地感受到新课程对教师产生的压力与其是说在知识或学历达标与否上,不如说是在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上。

在座谈中,有教师说,新课程更强调教师去指导学生,但由于以往的定势,有时候觉得无所适从。

新课程刚开始实验,有这样的感受是正常的,或许还是值得首肯的,它表明教师的观念正在发生转变,正在发生我们所期望的变化,这是多年来我们试想学校中看到但又未能看到的。

3.教师的教学研究活动从形式到内容都开始发生变化。

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面,历来都受到重视。

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以往的教师教研活动从形式到内容上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从形式上看,以往的教学研究活动除了教师个人带有强烈的“师德”色彩的活动外,主要的活动形式就是各校自己组织的教研组活动,制度化色彩浓重。

就内容而言,教研活动要么被理解是撰写与教师本人评聘职称、职务升迁有关的“理论文章”;要么就是探讨解题技巧与方法。

这样一些做法固然发挥过一定作用,但在实践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是形式化色彩浓重。

在以往的教学制度作用下,有些教研活动是按照某种既定工作计划“预定”好的,而这种“计划”往往被认为是值得首肯的,计划一旦制定好,就必须按部就班地实施。

这在表面上看是有序和有步聚的,无可挑剔。

但是,其中隐藏着很大的误区。

学校中所发生的事件都能被纳入到计划中吗?学校中所发生的事件都是有“序”,有因果关系且能够被我按“序”来研究吗?显然,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以往的教学研究因此而多流于形式,不能完美地与实际的教学活动结合在一起,形式与内容脱节。

二是问题意识不强。

有些教学研究活动虽然也能有声有势地开展起来,但所研讨的课题与真实情景中进行的教学活动间联系不紧密,“两张皮”现象严重。

例如,选择一大家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请专家学者做报告。

报告本身也很精彩,但结果往往是听的时候热血沸腾,下来以后依旧如故。

究其缘由,多是由于报告内容和实际问题的解决间存在着相当的距离,可操作性低。

三是功利目的过强。

在现行的教师管理体制下,为了职称的评聘、职务的晋升等,所谓的教研活动被理解为就是写文章。

于是,与本人实际的教学活动无关的“成果”便孕育而生。

上述问题多年来一直是教师教研活动中存在的积弊。

然而,在调研中我们感到,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推进,新的迹象开始教师教研活动中发生。

首先,教研活动不再是象以前那样严格按某种“计划”亦步亦趋地展开,而是完全出自于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需要、自发地、有针对性地展开的。

参加座谈会的教师和校长们普遍反映,新课程的综合性很强,如果象以前那样按某种“套路”、“样板”进行教学几乎是不可能的。

为了能够适应教学需要,教师们在进行新课程教学时常常自发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而不是等着上面来安排。

耿家庄小学一位数学教师讲,为了上好课,她们三位一年级实验班教师几乎在每讲新课前都要进行研讨,课后进行反思和总结,感到颇有收效。

中山路小学则很重视参加实验班教学工作的教师的集体备课,把教研作为自发和经常性的活动。

其次,教学研究活动的内容不再是简单地学习某种理论或阅读书刊,而是紧密地与新课程实验中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相结合,教师们以“自己的问题自己的解决”的心态积极参与教研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