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方言

合集下载

扬州方言资料

扬州方言资料
• 声调对比:扬州方言的声调与普通话的声调基本相同,部分声调发音有所不同。 • 阴平:扬州方言的阴平调值与普通话相同,为55。 • 阳平:扬州方言的阳平调值与普通话相同,为35。 • 上声:扬州方言的上声调值与普通话相同,为214。 • 去声:扬州方言的去声调值与普通话相同,为53。 • 入声:扬州方言的入声调值与普通话不同,为5。
• 韵母特点:扬州方言的韵母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 开口韵:扬州方言的开口韵主要包括a、o、e、i、u、ü等。 • 合口韵:扬州方言的合口韵主要包括ua、uo、üe、ia、iu、ü等。 • 鼻音韵:扬州方言的鼻音韵主要包括an、en、in、un、ün等。
• 声调特点:扬州方言的声调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 阴平:扬州方言的阴平调值一般为55。 • 阳平:扬州方言的阳平调值一般为35。 • 上声:扬州方言的上声调值一般为214。 • 去声:扬州方言的去声调值一般为53。 • 入声:扬州方言的入声调值一般为5。
CREATE TOGETHER
DOCS SMART CREATE
扬州方言概述 DOCS
01
扬州方言的起源与历史背景
扬州方言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 起源:扬州方言起源于古代吴语,随着历史的发展,受到北方方言的影响,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方言特点。 • 古代吴语:扬州方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吴国的都城就在扬州地区,因此扬州方言受到了古 代吴语的影响。 • 北方方言影响:随着历代北方政权的南迁,北方方言逐渐传入扬州地区,与吴语相互交融,形成了扬州方言。 • 独特特点:扬州方言在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多种方言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体系。
02
扬州方言的语音特点
扬州方言的声母、韵母和声调特点
• 声母特点:扬州方言的声母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 清声母:扬州方言的清声母主要包括p、t、k、f、s、sh、ch、h等。 • 浊声母:扬州方言的浊声母主要包括b、d、g、v、z、c、j、q等。 • 零声母:扬州方言的零声母主要包括an、en、in、un、ün等。

扬州方言与扬州文化

扬州方言与扬州文化

扬州方言与扬州文化扬州方言是江苏省扬州市及周边地区的一种方言,属于官话的一个分支。

它是扬州地区特有的语言,反映了扬州人民的语言习惯和文化特点。

扬州方言与扬州文化密切相关,两者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扬州地区独特的语言文化风貌。

一、扬州方言特点1. 声调特点:扬州方言有八个声调,声调的变化丰富多样,给人以韵味十足的感觉。

2. 音韵特点:扬州方言中的一些音韵与普通话有所差异,例如普通话的“n”音在扬州方言中常常发作“l”音。

3. 词汇特点:扬州方言中有一些独特的词汇,例如“搅团”(指麻辣烫)、“扯蛋”(指胡说八道)等,这些词汇反映了扬州人民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特点。

二、扬州文化特点1. 历史文化:扬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扬州曾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中心之一,孕育了众多的文化名人和文化精品。

2. 园林文化:扬州以其独特的园林文化而闻名于世。

扬州的园林以小巧玲珑、布局精致而著称,如瘦西湖、个园等都是扬州园林的代表作。

3. 美食文化:扬州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的扬州菜的发源地。

扬州菜以独特的烹饪技法和口味鲜美而闻名,如扬州炒饭、扬州狮子头等都是扬州菜的代表菜肴。

4. 文人雅集:扬州曾是中国文人雅士的聚集地,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大量的文化作品和名篇佳作。

扬州文人雅集的氛围和文化底蕴深深影响了扬州的文化发展。

三、扬州方言与扬州文化的关系扬州方言是扬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扬州人民的语言习惯和文化特点。

扬州方言中的词汇和语音特点与扬州的历史、园林、美食、文人雅集等文化元素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扬州独特的语言文化风貌。

扬州方言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传递扬州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成为扬州人民的共同记忆和文化符号。

总结:扬州方言与扬州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扬州地区独特的语言文化风貌。

扬州方言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传递着扬州的历史、园林、美食、文人雅集等文化元素,成为扬州人民的共同记忆和文化符号。

论扬州方言中数量短语和“头”的三种组合

论扬州方言中数量短语和“头”的三种组合

论扬州方言中数量短语和“头”的三种组合扬州方言中数量短语和“头”有三种组合方式:“头+数量短语”、“数词+头+数词+量词”以及“数量短语+头”。

这三种组合方式在组合条件、语义功能和语法功能方面各有特点,显示出了扬州方言的语言个性。

本文分别探讨了三种组合的组合限制条件,揭示各自的语义功能及语法特点。

标签:扬州方言;数量短语;头扬州方言属于江淮官话,隶属于七大方言区中的北方方言,它既有北方方言的共性也有自身的个性。

扬州话中数量短语可以和“头”有不同位置的组合,“头”可以放在数量短语前,组成“头二十个”“头两斤”等短语,可以放在两个数词中间组成“十头八个”“十头八间”等短語,可以放在数量短语后组成“一天头”“三斤头”等短语。

下面我们逐一分析。

一、“头”在数量短语前普通话“头+数量短语”的组合中,“头”的意思是“次序在前的”意思。

比如,“头一回”表示“第一回”,“头十名”表示“从第一名到第十名”。

而扬州话“头+数量短语”则表示概数,“头”是“大约”的意思。

比如,“头二十个人”指“二十个人左右”,“头两千块”指“大约两千块”。

1.组合条件方面扬州话中能和“头”结合表示概数意义的只能是系数词为“二”或“两”的数词,如二、二十、二百、二百万、两、两千、两万、两千万、两亿等,系数词为“二”“两”以外的数词均不能和“头”结合表示概数意义。

比如:①每天上学要骑头二十分钟自行车;②吃一顿饭花掉头一百块;③班上有头二十个人报名参加志愿者活动;④去菜场买个头三斤肉。

其中例②、其中例④下划线部分如果换成“头二百块”“头两斤”,句子就成立了。

量词方面,能和系数词为“二”或“两”的数词结合的量词都可以用在这一组合中。

但需要注意的是,数词为“二”或“两”时,“头+二/两+量词”这一组合中的量词必须是有下位量词的计量量词,比如“吨”“米”“元”等。

“吨”有下位量词“千克”“克”,“米”有下位量词“厘米”“毫米”,“元”有下位量词“角”“分”。

扬州方言的故事

扬州方言的故事

扬州方言的故事
扬州方言是江苏省扬州市及周边地区使用的语言和方言。

扬州方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承,在扬州地区广泛使用。

扬州方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

在这一时期,扬州地区的语言和方言就已经开始形成,而且随着历史的演变和地域的变迁,扬州方言不断地产生了新的变化和发展。

扬州方言具有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

在语音方面,扬州方言的声调有八个,其中包括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和破声等。

在词汇方面,扬州方言的词汇丰富多样,包括许多与江苏地区特有的文化和风俗有关的词汇。

在语法结构方面,扬州方言具有独特的句型和语法规则,这些规则和结构在其他方言中很少见到。

扬州方言在扬州地区广泛使用,是当地人民日常交流的主要工具之一。

除了在家庭和社交场合中使用外,扬州方言还在文学、艺术和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扬州的诗词、曲艺、戏曲和民谣等传统文化形式中,扬州方言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总之,扬州方言是江苏地区独特的语言和方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承。

它不仅是扬州人民日常交流的主要工具之一,还在文学、艺术和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扬州宝应方言

扬州宝应方言

扬州宝应方言宝应地区有许多独特的俗语,言简意赅,丰富、生动、有趣,现例举数十条,可见一斑:老肝脾胃—(老油条)刁巴—(撒娇)抬脸得胜—(越是抬举,越是得意忘形)冷打湿凹—(食物冷)掖服如舒——(平服舒展)胡大咧嚼——(瞎说八道)傻里骨咚叽——(傻里傻气)扌窊(wā)个落邪——(固执不开窍)盐潮卤辣——(潮湿不干燥)瞎打瞎宰——(离谱、不沾边、差距太大、乱宰人)洋大二真——(漫不经心)六角真真——(摆谱、摆架子)乱漆画红——(杂乱无章)眼望视呆——(注意力不集中)神气六谷——(神气活现的样子,多用于贬义)恶声来怪——(声音刺耳、怪异、瘆人)周吴郑王——(规矩、正统)自甘翘脆——(孤傲,偏执)生自生爱——(乖僻;过于自尊,让人难接近)歪把斜溜——(形状不正)得心得意——(真心实意,专门特地为别人办事)坐家三品——(坐在家里,对人爱理不理)沤里不抠——(不爽快)气福贪生——(白胖、气色好)褦襶(nǎ di)挪踱——(笨拙、不利索)老实尴难——(老实,但易冲撞人,得罪人)不尴不尬——(不是正巧正好)烂渍氵虢(guó)笃——(稀巴烂,“氵虢笃”象声词)古里怪文——(脾气古怪)客里麻块——(不平服)稀稀攘攘——(指人或物稀少)参(cēn)前差(ci)后——(不是走在前面,就是落在后面)行 háng不郎当——(合计,总共,一股脑儿)拙头拙脑——(不灵巧,说话冲撞人)肖嘴薄唇——(能说会道)胡里麻滋——(糊涂,麻木)以下借鉴、汇总跟贴的网友的:老七空秋——(充老,吊儿郎当)攉比打险——(摆谱,死要脸)麻里木凿——(形容做事麻木,没有分寸)捣嗓子-----吃不下还吃。

贬义。

咙------语气词,太遗憾了警甘----怎么样皮脸-----玩尖心-----用功铳军,转精-----无目的地乱走来哦-----口头语,引起人注意,不是喊你过来。

瘪色-----很差的小角色活德-----丢人现眼了戏-----完了,无药可救.死形-----没治了冲冷-----打瞌睡该因-----报应抽千-----大哭差窍-----头脑不灵楞耸-----做事不计后果的人假恣-----装腔做势好佬-----某方面的好手老卵-----假充老大搭浆-----做事糊差犯嫌-----讨厌瞎虬-----乱搞,做事无章法驾事-----帮忙做拦情----劝解糊恰恰-----稀里糊涂泼策鬼-----呸.痿死了-----累极了介好呢-----怎么办.触骨牢-----人很刁六塌油-----做事糊差.涩巴子-----小气鬼大甩子-----翻脸不认人的人.趣咯咯-----自以为了不起,不想跟人合作.赫了得-----感叹词,表示惊讶.小爬爬-----小板凳多晚子了-----什么时间.六不搭对-----驴头不对马嘴缸丧吵死-----吵架.神恣武恣-----神气的样子.大仔鹅子-----大呆子.穷急吼吼-----急不可耐的样子.雅面滴个-----注意一下自己的形象鬼六三枪-----指人还有点小本事.油嘴打花-----口没遮拦,乱说撩人.稀大六缸-----做事做人不认真一股邋遢-----全部,一鼓脑.板板六十四----- 一本正经.精屁股郎当----- 一丝不挂西大陆油:做事心不在鄢黑漆吗乌:天黑,伸手不见五指走头落犟:做事和别人唱反调。

扬州方言顺口溜

扬州方言顺口溜

以下是几个扬州方言顺口溜:
1.山芋腔,山芋腔,挖山芋的老腔当当。

2.太阳下山夜里亮,半夜里来半两汤,半两汤,香又香,给那小郎喝两口,小郎
喝了要坏肠。

3.拉巴拉谷堆,屁巴屁口袋,小大姐,吃奶奶,奶奶不吃兵哥哥。

4.一脚踏上扬州城,城里吹吹箫,胜过上海大世界;一脚踏上回家程,车上唱唱
歌,胜过上海大舞台。

5.毛豆毛,开花角,锅里煮鸡冠子火;毛豆毛,开花角,锅里煮鸡冠子火。

6.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买条鱼烧烧,头不熟,尾巴焦,宝宝
吃了直哇哇。

7.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猪进猪圈,猪拱大猪槽;毛
驴驮草,草压毛驴腰。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

扬州方言大观(初稿)之十

扬州方言大观(初稿)之十

扬州方言大观(初稿)之十H哈(ha第二声):呆。

例:你哈niao?无事不干的给勒么多钱给人家,你又认不得人家。

哈(ha第一声):奉承。

例:人家哈你,我再不哈你呢,我凭本事七饭。

哈(ha第四声)巴股在:下巴。

例:哎哟,疼死了,刚才一不小心把哈巴股在搁来了,说话都不太方便了。

哈巴味:肉类变质的味道。

例:杰个肉不能七了噢,一下在哈巴味。

还(ha第二声):还。

例:你还哭niu?拐在/老拐在来喽。

还还糊:不认真,敷衍了事。

例:工作就好好工作,别一天到晚还还糊,糊哪个啊?到最后不还是糊自敢?啊?你好好想想看。

孩子:鞋子。

例:我肯定跑不过你的,今家七双孩子好像不跟脚,直接跑不起来。

害:发炎。

得。

怀孕。

例:1,某人膀在上头痒,现在抓咧害起来咧。

2,某人屁股上害疮咧。

3,看你精神不好,饭又七不下去,单怕是害匣在咧。

喊二辣在:起哄。

例:要你去做,不去,只晓得在旁边喊二辣在。

寒肉:咸肉。

例:扬州人都要在寒里家腌滴个寒肉。

憨皮臭脸的:脸厚。

例:一天到晚憨皮臭脸的,说了你,不晓得脸红。

寒里:冬天。

例:以前我就怕过寒里头,得衣ang穿,冻死咧。

寒钱:血汗钱。

例:某人勒个寒钱,他哪块舍得花呀?焊定:必须,一定。

例:杰个事不焊定要我去唉,某人去也行。

夯/伤饱实饥的:不得数。

例:每次喝酒我都夯/伤饱实饥的,死喝,喝一次醉一次。

夯不锒铛:全部、所有。

例:瓜,一起把你,反正夯不锒铛就这么些咧。

夯货:做事不考虑后果人。

例:勒个人你千万别跟他斗,听到哒?前后三庄个个都晓得他是个大夯货。

行行的:正在进行中。

例:我看电影看的行行的,被某人喊出来咧。

嚎丧:大哭。

例:别在杰块嚎丧,要嚎丧你家去嚎去。

好好教教的:正儿八经的。

例:昨个我乒乓球打输特咧,今家我好好教教的搞你打一场。

好叫:好好的,狠狠的,如:你又调皮了杀?今家好叫跟你上上规矩,家法呢?拿来!好佬:某方面的好手。

贬义:冒充高手。

例:1,单位头,论技术七一块,我就最佩服某人,绝对好佬,不得人能玩得过他。

扬州方言与扬州文化

扬州方言与扬州文化

扬州方言与扬州文化扬州方言是江苏省扬州市及周边地区的方言系统,属于官话的一种变体。

它是扬州地区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反映了扬州人民的文化特点和生活习惯。

在扬州方言中,有许多独特的词汇、发音和语法规则,与普通话有一定的差异。

首先,扬州方言的词汇丰富多样,反映了扬州人民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表达方式。

例如,在扬州方言中,人们常用“饭”来代表“吃饭”,用“瞅”来代表“看”,用“搓”来代表“洗澡”等。

这些词汇的使用,使得扬州方言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其次,扬州方言的发音与普通话也有所不同。

扬州方言中的声母、韵母和声调与普通话有一定的差异。

例如,在扬州方言中,声母“zh”常常发音为“z”,声母“sh”发音为“s”,声母“ch”发音为“c”等。

这种发音的差异,使得扬州方言具有独特的音韵体系。

此外,扬州方言的语法规则也与普通话有所区别。

在扬州方言中,人们常常使用“句末助词”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和语气。

例如,使用“啦”、“嘞”、“喽”等助词来表示肯定、疑问、感叹等情感。

这种语法规则的使用,使得扬州方言更加生动有趣。

扬州方言与扬州文化密切相关,反映了扬州人民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扬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资源。

扬州方言作为扬州地区的语言表达方式,承载了扬州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首先,扬州方言中的许多词汇与扬州的历史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扬州方言中常常使用“糕团”一词来指代元宵节,这与扬州作为中国元宵节起源地的历史地位密切相关。

扬州方言中的这些词汇,反映了扬州人民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和热爱。

其次,扬州方言中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也反映了扬州人民的文化传统。

扬州人民崇尚自由、乐观、豪放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也体现在他们的语言表达中。

扬州方言中常常使用夸张、幽默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使得语言更加生动有趣。

这种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反映了扬州人民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此外,扬州方言也在扬州的文学艺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扬州江都方言

扬州江都方言

扬州江都方言
扬州江都方言
受苦——挨稿
人来疯——先翻
晚上——雅立
橡皮——叉皮
看什么东西呀——望神尼东丝啊
很早——牢早八早
很大——无大八大
打人---偶猪你啊
嚣张---呆B差抽
十三点---二不学五的
罗嗦-----穷举
很-----咂实
坏蛋-----枪被
浇粪--阿粪
粪坑--毛港
小板凳——爬爬凳饿哉
吃饭了吗----额成吃嘎
螃蟹-----旁海
聊天——哒寡
明天见---门罗子见
吃晚饭---床呀饭吵架---刚丧
死相---缺形样仔小女孩----小啊头[小男孩:小拿宝/ft]
睡觉----挺尸
摩托车——摩耷卡
故弄玄虚——拿乔、拽
姐姐---假假
哥哥--锅锅
妹妹-----眯在
爷爷-----嗲嗲
外公----葡嗲嗲
伯父---大大
我跑啊跑啊跑还是没有追到她———恩溜啊溜啊溜蛤是不曾拴到她!
这件衣服是我自己缝的——这千衣上啊是自子饺的
你吃饭了吗?——你额成床饭啊?
我喜欢你——恩肤死你
塑料袋——油子胎。

扬州方言大观(初稿)之六

扬州方言大观(初稿)之六

扬州方言大观(初稿)之六D哒(dia第二声)哒,一哒哒:一点点,少。

例:三十晚上我就喝了哒哒白酒,就一哒哒,我就不行了,头晕脑胀的,直接不舒服。

搭尬:搭界,关联。

例:我们谈我们之间的事干,跟某人不搭尬。

搭浆:不负责任,做事糊差。

例:七个做的什么倒头防水啊?太搭浆咧,外头小下,家头大下,六处都漏雨。

搭手:开始做某事。

例:人都到齐了吧?酒都满上了吧?来哦,搭手,开船。

打摆在:得了疟疾。

例:说好咧的今家一起打牌的,你到现在还不来,在家打摆在niao?打杰头:打折。

例:老板,杰个倒最后的落脚货咧,打杰头把我咧。

打啰啰:说话含糊不清。

例:某人不能喝酒,才喝咧一杯,嘴头到打啰啰咧。

打滂滂:狗扒式游泳。

例:什么蛙泳蝶泳啊?不会,我只会打滂滂。

打屁班:打喷嚏。

例:1,大家让下在哦,鼻子有滴个痒,我要打屁班嘞。

2,又哪个想我啦?刚才我打了个大屁班。

打手:小孩子较重。

例:勒个匣在在胖呢,抱不动,打手呢。

大大:伯伯。

例:匣在,快,喊人,七个是大大大,勒个是二大大,快喊喳,喊了有红包拿。

大嘎:大家。

例:我们大嘎一定要团结一致。

大光其目的:估计。

例:这么多,我到哪块数得过来唦?大光其目的,毛估估吧。

大号:大便。

例:老板,快,纸巾有啊?我要出大号了,来不及了。

大亏:幸亏。

例:大亏我桥个晚上挠出去,才预安走,来了一个客户谈了一笔大生意。

大马斗:拇指。

例:唉!今家倒霉,不晓得在哪块括的?把大马斗上括了一个大划在。

大市人:普通人。

例:某人家对象我掸了下眼,看上去不得什么说项,大市人。

大太阳昂昂的:晴天。

例:七个倒头天哦,不得好,大早上还大太阳昂昂的呢,七贯在居然下这么大的雨。

大头六qia的:不认真。

例:工作就要像个工作的样在,别大头六qia的,容易出纰漏。

大腿阿巴:大腿根。

例:杰两天不晓得怎么回事,大腿阿巴疼的不得了。

大仙:关房或下差的人。

神气活现,办事不着边际的人。

例:1,听说前庄有个大仙呢,过一天我要去关房呢,把我家妈妈关上来问问看。

扬州方言与扬州文化

扬州方言与扬州文化

扬州方言与扬州文化扬州方言是江苏省扬州市及其周边地区的一种方言,属于江淮官话的一支。

它是扬州地区特有的语言特点,与普通话和其他方言有一定的差异。

扬州方言不仅是当地居民日常交流的工具,也是扬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

本文将从扬州方言的特点、历史渊源以及与扬州文化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扬州方言的特点1. 声调特点:扬州方言的声调相对较多,有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四个声调。

与普通话相比,扬州方言的声调变化较大,给人一种独特的韵味。

2. 音韵特点:扬州方言的音韵系统相对保守,保留了一些古代汉语的音韵特点。

例如,扬州方言中的"腮"字读作"sei",而普通话中读作"sai"。

3. 词汇特点:扬州方言的词汇丰富多样,有许多独特的方言词汇。

例如,扬州方言中的"咩咩"是指小孩子,而普通话中则是"娃娃"。

4. 语法特点:扬州方言的语法结构相对简单,有时会省略一些助词和虚词。

同时,扬州方言中的口语短语较多,给人一种亲切感。

二、扬州方言的历史渊源扬州方言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扬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曾经是唐宋时期的重要都会,吸引了大量的文化人材。

这些文化人材的涌入,使得扬州方言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

在明清时期,扬州成为商业繁荣的地区,各地人士纷纷来此餬口,进一步丰富了扬州方言的词汇和语言特点。

三、扬州方言与扬州文化的关系扬州方言与扬州文化密不可分,相互影响。

扬州方言作为扬州地区的语言工具,承载了扬州人民的情感和文化认同。

扬州方言中的一些特殊词汇和短语,反映了扬州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民俗习惯。

同时,扬州方言也成为了扬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是扬州地区独特文化的体现。

扬州文化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而闻名于世。

扬州方言作为扬州文化的一部份,为扬州文化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扬州方言中的词汇和语言特点,使得扬州文化更加丰富多样,具有地方特色。

扬州方言

扬州方言

抽千-----大哭
抠---抠东西,又作小气
关目---故弄玄虚 关目山---点 子,主意
抽千---事情难办、陷于困境
六角真真---很规矩
六角真真---很规矩
假且---趾高气扬状
六角真真---很规矩
萎死了---想睡觉
不罗了-----别说了
.糊恰恰-----稀里糊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好佬---能力强的人 麻木虫子---不知天 高地厚的人 漾人---油腻的东 西吃不下 大仙---神气活现, 办事不着边际 多玩---什么时候 贴贴北头---在很 远的北头
什溪---什么东西 点尕---一点点 夯锛锒铛---全部、 所有 三红---碗的一种 碍三绊四---碍事 作搞---小孩闹矛盾 嘎嘎的---盛气凌人 派咄拐来---怨恨时 口头语 搭浆---马马虎虎

扬州方言顺口溜

扬州方言顺口溜

扬州方言顺口溜(原创版)目录1.扬州方言顺口溜的概述2.扬州方言的特点3.扬州方言顺口溜的表现形式4.扬州方言顺口溜的文化价值5.扬州方言顺口溜的传承与保护正文1.扬州方言顺口溜的概述扬州方言顺口溜是一种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学形式,流行于江苏省扬州市及周边地区。

它以扬州方言为基础,采用口头表演的方式,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展现了扬州地区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和历史传统,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

2.扬州方言的特点扬州方言属于江淮官话,与普通话相比,具有较多的声母、韵母和声调,发音独特,富有节奏感。

扬州方言的词汇丰富,有很多地方性的词语和成语,表达方式多样。

此外,扬州方言的语法结构与普通话相近,但有一些特殊的句式和表达方式,使得扬州方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3.扬州方言顺口溜的表现形式扬州方言顺口溜的表现形式多样,可以是说唱、快板、相声等,也可以是诗歌、故事、笑话等。

顺口溜的表演形式灵活,既有单人表演,也有多人合作,还可以加入乐器伴奏。

扬州方言顺口溜的题材广泛,既有反映生活琐事的,也有讲述历史故事的,更有展现地方风土人情的,内容丰富多彩。

4.扬州方言顺口溜的文化价值扬州方言顺口溜是扬州地区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首先,扬州方言顺口溜是扬州方言艺术的表现形式,展示了扬州方言的魅力。

其次,扬州方言顺口溜反映了扬州地区的历史、文化、风俗和民生,是研究扬州地方文化的重要资料。

最后,扬州方言顺口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内容,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5.扬州方言顺口溜的传承与保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普通话的推广,扬州方言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扬州方言顺口溜的传承面临着一定的困难。

标准扬州话

标准扬州话

1.顺----享受地吃---例:这么多好吃的,大家动筷子,顺!2.踝(音huai第3声)----美美的吃。

3.嗌(音yi,入声)-----吃,带有贬义,例:你赶快嗌叻。

4.捣嗓子-----吃不下还吃。

贬义。

5.森-------滚6.袅-----还没有7.咙------语气词,太遗憾了8.警尴----怎么样9.皮脸-----玩10.尖心-----用功11.铳精,转精-----无目的地乱走12.来哦-----口头语,引起人注意,不是喊你过来。

13.瘪色-----很差的小角色14.活德-----丢人现眼15.了戏-----完了,无药可救16.死形-----没治了17.歇骚-----停止18.透神-----神气活现19.间交-----事情的分寸,关门过节20.憧冷-----打瞌睡21.该阴-----报应22.二险-----楞头星23.抽千-----大哭24.回乎-----倒霉25.唠走-----拉倒26.差窍-----头脑不灵27.楞种-----做事不计后果的人28.假恣-----装腔做势29.好佬-----某方面的好手30.老卵-----假充老大31.搭浆-----做事糊差32.搭手-----开始做33.犯嫌-----讨厌34.瞎糗-----乱搞,做事无章法35.板錾-----事物漂亮36.半视-----二百五37.扎搞-----打架38.乐膛-----快乐如意.9.驾势-----帮忙40.热当-----舒心的样子41.呱呱叫-----非常好42.二红砖-----做事不用脑子的人43.不裸了-----别说了44.不出趟-----不大方45.六蹩兽-----做事不合常理,怪怪的46.做拦停-----劝解47.埽有事-----走吧,不跟你多说48.糊恰恰-----稀里糊涂49.泼策鬼-----呸50.痿死了-----累极了51.撒脑子-----尿尿52.假好呢-----怎么办53.触刮牢-----人很刁54.六塌油-----做事糊差55.涩巴子-----小气鬼56.大甩子-----翻脸不认人的人57.趣咯咯-----自以为了不起,不想跟人合作58.一刷水-----整齐59.赫了得-----感叹词,表示惊讶60.忾摆哉-----拖延时间61.小爬爬-----小板凳62.活流尸-----瞎逛63.多晚子了-----什么时间64.不得说项-----没什么大不了的65.一铺狼烟-----乱七八糟66.波斯献宝-----把一般的东西当宝贝来炫耀67.娘娘怪怪-----扭扭捏捏68.恣戈六斗-----不整齐69.走头六怪-----不听话,不合作70.撩骚逗子-----喜欢惹是生非的人71.六不搭对-----驴头不对马嘴72.缸丧吵死-----吵架73.神恣武恣-----神气的样子74.大仔鹅子-----大呆子75.穷急吼吼-----急不可耐的样子76.雅面滴个-----注意一下自己的形象77.鬼六三枪-----指人还有点小本事78.油嘴打花-----口没遮拦,乱说撩人79.稀大六缸-----做事做人不认真80.一股邋遢-----全部,一鼓脑81.吱唔成六天-----有乱说的意思82.一说大山光-----胡说八道83.乖乖龙地咚-----感叹词,有赞叹的意思84.板板六十四----- 一本正经85.精屁股郎当----- 一丝不挂86。

扬州话大全

扬州话大全

.
在扬州,有种潮湿叫湿侉侉的
有种黑色叫黑鼓六毒的
有种姿态叫神支舞支的
有种天气叫雷打霍闪的
有种遗憾叫咙,有种不屑叫井干
有种报应叫该阴,有种累叫痿死了有种板凳叫爬爬,有种走路叫充军
有种生气叫起毛,有种哭泣叫抽千有种表扬叫呱呱叫
有种惊讶叫乖乖隆地咚
有种不负责任叫搭浆
有种很不负责任叫瞎糗
有种问时间叫多晚子哪
有种问题的出现叫糗糟了
有种喝汤叫灌鼓,有种观牌叫看斜(qia)头
有种内向叫锅边秀,还有种内向叫不出跳
有种感叹叫六鬼,有种睡觉叫挺尸
有种变态叫走头六怪
有种什么情况叫抓
有种吃叫顺,有种骂法叫活德
有种开始叫搭手
有种假象叫龙大虎大
有种精神状态叫神气大六国
有种模糊叫哇唔七空
有种思维叫糊里不涂
有种偷窥叫张头六虾
有种神态叫人鼻竖眼
有种着急叫得手扒脚
有种顺利叫焐心
有种动作叫唰刮
有种乱说话叫活嚼蛆
有种态度叫阴司不阳
有种天气叫阴黢(qu)鬼冷
有种人物叫夯货
有种关系叫鬼六三呛
有种胆量叫麻里木足
有种互相拆台叫抄蹩脚
有种闲不住叫丢了叉耙玩扫帚
有种得意叫螃蟹欢狠了掉爪子
;.。

扬州方言的故事作文初中

扬州方言的故事作文初中

扬州方言的故事作文初中扬州,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是我成长的地方。

在这里,有一种独特的语言,那就是扬州方言。

它如同城市的血脉,流淌在每一个扬州人的生活中,充满了烟火气和浓浓的人情味。

记得小时候,住在老城区的一个小巷子里。

邻里之间的交流,全靠这地道的扬州方言。

每天清晨,总是被卖早点的吆喝声唤醒。

“五香茶干子,呱呱叫的油条哎——”那拉长的尾音,带着独特的韵味,仿佛是一首动听的晨曲。

我揉着惺忪的睡眼,穿着拖鞋就跑出去,买上一份热气腾腾的早点。

卖早点的阿姨总是笑眯眯地用扬州话问我:“乖乖,今儿个想吃嗲?”夏日的夜晚,是最热闹的时候。

大人们搬着小板凳,坐在门口乘凉,手里拿着蒲扇,一边驱赶着蚊子,一边唠着家常。

我和小伙伴们在一旁嬉戏玩耍,时不时能听到大人们的笑声和方言里的俏皮话。

“你这个小炮子仔,一天到晚疯得没魂。

”“他啊,就是个活狲精,一刻不得闲。

”这些话语,虽然听起来有些嗔怪,但满满的都是关爱。

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

爸爸妈妈忙着招呼,我在一旁好奇地听着他们用扬州方言交谈。

客人夸我:“这小丫头长得不丑,蛮讨喜的。

”我当时不太明白“讨喜”是什么意思,还以为是说我调皮呢,心里还有点不高兴。

后来妈妈跟我解释,说“讨喜”是招人喜欢的意思,我这才恍然大悟,也跟着傻笑起来。

扬州方言里,有很多有趣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比如说“杲昃”,这个词一般人还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它就是指东西。

“乖乖隆地咚”,表示惊讶或者赞叹。

还有“皮五辣子”,不是真的指辣椒,而是形容一个人调皮捣蛋。

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语文老师让我们用“一塌糊涂”造句。

我站起来就说:“我家昨晚被我弄得一塌糊涂。

”同学们都笑了,老师也忍不住笑了,说:“你这个句子造得倒是挺实在,不过咱扬州方言在课堂上还是要收一收哦。

”从那以后,我知道了在正式的场合还是要说普通话,但回到家里,和家人朋友在一起,那扬州方言就像一股清泉,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

有一年过年,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

扬州方言顺口溜

扬州方言顺口溜

扬州方言顺口溜摘要:1.扬州方言简介2.扬州方言顺口溜的起源和发展3.扬州方言顺口溜的特点和价值4.扬州方言顺口溜对社会的影响和传承正文:扬州,位于我国江苏省中部,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扬州方言作为江淮官话的重要一支,具有独特的韵味和魅力。

在这片土地上,扬州方言顺口溜作为一种民间文学形式,传承着扬州人的智慧和幽默。

扬州方言顺口溜起源于唐宋时期,当时的扬州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许多文人墨客聚集于此。

他们用扬州方言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和故事,为扬州方言顺口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明清两代,扬州方言顺口溜进入繁荣时期,涌现出大量优秀的作品和流派。

这些顺口溜内容丰富,既有表现劳动人民生活的,也有反映社会矛盾和讽刺时弊的,充分展示了扬州方言的独特魅力。

扬州方言顺口溜的特点在于其押韵、诙谐、形象、生动。

扬州方言的音韵特点使得顺口溜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听起来韵味十足。

同时,扬州方言顺口溜运用了大量的生活化语言和生动的描绘手法,使作品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此外,扬州方言顺口溜还善于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扬州方言顺口溜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既能教育人,又能娱乐人。

扬州方言顺口溜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对于了解扬州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同时,扬州方言顺口溜以其幽默风趣的表现方式,给人带来欢乐,对于缓解生活压力、增进人际交往具有积极作用。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扬州方言顺口溜面临着传承困境。

一方面,年轻人对扬州方言顺口溜的了解越来越少;另一方面,许多优秀的作品和传统技艺未能得到有效传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州方言扬州话人的习性中,最顽固莫过于方言,哪怕你平常说普通话,可能在梦中都说方言,网上看到不少关于扬州话的帖子,今天也来续一点。

1.八怪:“八怪”这个词广为人知,是由于有八个扬州人合称“扬州八怪”;但“八怪”最初在扬州话里并不是指八个人,而是说一个人不遵守“八戒”,便称这个人为“八怪”,后慢慢演变成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不合规范,便称这个人或这种行为为“八怪”。

而“扬州八怪”们贬为褒用,意指自己不合俗流,但细究起来我们应该称他们为“扬州的八个八怪”。

2. 辣子:《红楼梦》里林妹妹初进贾府时,贾母拿凤姐打趣,对林妹妹说,这(凤姐)是我们南边俗称的“辣子”。

“辣子”并不是说凤姐“泼辣”,扬州姑娘林妹妹心里明白,贾母是说凤姐是个“无赖”。

扬州人素称泼皮无赖为“辣子”,扬州评话里最著名的一出《皮五辣子》,讲的就是皮五这个“无赖”。

3.乖乖隆地冬,韭菜炒大葱:这是扬州另一个著名的“辣子”——金庸笔下的韦小宝(《鹿鼎记》的主人公)的口头禅。

“乖乖隆地冬”相当于“妈呀”,时髦一点讲是和“MY GOD”一个意思,是一句没什么意思的表示惊叹的感叹句,与“韭菜”的“大葱”扯上关系,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讲的是古时有个好揩油的私塾先生,到某学生家里去就赖着不走,想蹭顿饭吃,但是这个学生家里很穷,没办法,只好不断地爆炒韭菜和大葱,发出阵阵香气,引的这位先生谗虫饶心,始终不见菜上来,饿得慌的先生只好偷吃了一碗冷饭,学生惊呼那是老鼠药,先生这一惊可了得,边顾不上吃饭了。

当然这是学生的一计,从这个故事里亦可见扬州人真是有点“辣子”的本领的,只是本领高下不同罢了。

这个故事流传开来这真是“辣子”遇“辣子”,“乖乖隆地冬,韭菜炒大葱”,真个了得!4.现在多晚子啦:有个扬州人去北京,发现北京话没什么了不得的,只是卷着舌头说罢了,于是他卷着舌头凑上去问人家:“现在多晚子啦?”“现在多晚子啦”是句典型的扬州话,意思是现在几点啦,现在什么时间啦。

那位仁兄真是“辣”的可爱,以为卷着舌头就是北京话了,我们不能犯他的错误,直着舌头就充扬州话啦!5.登:系扬州口语,现在更多的时候写成"蹲"。

如扬州评话《武松·陈洪拟状》:"我不客气,我蹲在家里,我陪着你!"普通话一般作"呆",如"我在南京呆了十六年"。

6.毛雨:在普通话里作"毛毛雨",指极细微的雨。

"毛"含有细小的意思。

扬州话中除了"毛雨"以外。

还有"毛伢"(小孩子)、"毛衫"(小孩的衣服)等说法。

《金瓶梅》里保存着一些扬州方言,三十四回曾写"西门庆拿出两疋尺头来,一疋鹦哥绿潞紬,教李瓶儿替官哥裁毛衫儿、披袄、背心儿、护项之类。

"在"毛雨"等词的后面亦可缀"子"字,作"毛雨子"、"毛伢子"、"毛衫子"等。

7.呆瓜:是纯粹的扬州土话,在普通话里应该是"傻子"或"呆子"。

但是普通话里的"傻子"也可以说成"傻瓜",所以扬州话把"呆子"说成"呆瓜",是能够理解的。

除了"呆瓜",扬州话中尚有"木瓜"、"笨瓜",都是差不多的意思。

扬州清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送祝》中又有"呆头鹅"之说:"看那雄鹅与雌鹅,好比梁兄你与我;雌鹅调情雄鹅它不解,梁哥哥你好比八斤半的呆头鹅。

"8.扬盘:一作"洋盘"。

它的确切涵意有时不大容易捉摸。

好作非分之想的人,可谓之"洋盘"。

穷酸而又爱摆阔气的人,也谓之"洋盘"。

容易吃亏上当的人,又谓之"洋盘"。

陆澹安先生在《小说词语汇释》里说,"洋盘"就是指"不精明不内行而易受愚弄的人。

"虽然不错,但仍然不太全面。

"洋盘"这个词的产生,已经很久了。

清末蘧园《负曝闲谈》中说:"且说京城里有个阔公子,姓孙,排行老六,正是北边人所谓"冤桶",南边人所谓"洋盘"。

"民初王梨生《梨园佳话》中说:"京师专重徽班,而其人亦兼善昆曲,故徽班中专门名词亦往往杂以吴语,如呼喊短速唱曰"马前",呼纨袴学唱曰"洋盘"之类,至今剧界犹沿其称。

"由此可见,至迟在清末民初,"洋盘"一词已很流行。

这个词的写法,通常都作"洋盘"。

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袁雪芬的艺术道路》一书中,就有"自己送上来的东西,不收是"洋盘""的句子。

但若究其源头,它其实应是"扬盘",说起来是与扬州有密切关系的。

9.咬嚼:“咬”读作“袄”“咬嚼”一词在扬州话中有两种用法。

一是作动词用,"咀嚼"的意思,这是较常见的用法;一是作名词用,意为"有韧性"、"耐咀嚼"的意思,这是较特殊的用法。

朱自清先生在《说话》中写道:近年来的新文学,将白话文欧化,从外国文中借用了许多活泼的、精细的表现,同时暗示我们将旧来有些表现重新咬嚼一番。

这里的"咬嚼",犹言"咀嚼"。

但朱自清先生在《回来杂记》中又写道:这马蹄儿烧饼用硬面做,用吊炉烤,薄薄的,却有点儿韧,夹果子(就是脆而细的油条)最是相得益彰,也脆,也有咬嚼……这里的"咬嚼"显然作名词用,是扬州方言"有韧性"、"耐咀嚼"的意思。

10.装佯:扬州话"装佯"犹如四川话的"装疯迷窍",北京话的"装蒜"、"装孙子"。

"因"佯"与"羊"谐音,故又产生了一句歇后语,即扬州评话《皮五辣子·骗吃粉团》中所说的:"狗头上套角--装(羊)佯"。

11."甩子":是扬州方言,有时候指那些"怯"的人,有时候指那些满不在乎的人。

"甩子团"不用说是后一类,他们多数是绅宦家子弟,仗着家里或者"帮"里的势力,在各公共场所闹标劲,如看戏不买票,起哄等等,也有包揽词讼,调戏妇女的。

12.虚子:扬州人之被称为"虚子",恰如苏州人之被称为"空头"一样,都是色厉内荏的意思。

13.侉子·蛮子:扬州人把扬州以外的人看成不是"侉子",便是"蛮子",这同阿Q一切以"未庄"为标准没有什么两样。

在扬州话中,"侉子"指北方人,"蛮子"指南方人,两者均含讥讽之意。

"侉子"总是和粗鲁、野蛮相联系。

如扬州评话《宋江·推枣包刘唐混西城》中,写"侉子有意和少年人瞎扯蛮,拿他作作耍";又写侉子在人群中乱挤,"是人都怕侉子,他就沾光是侉子,人吃了苦,反而不和他噜嗦,让他走"。

这个"侉子",据说是一个"蓝脸红胡子山西侉子",也即赤发鬼刘唐。

"蛮子"除了野蛮,更带些诡秘。

如扬州评话《皮五辣子·亲友临门》中,写"一位老先生,约有五十来岁,稀稀的老鼠胡子","南方口音,是个蛮子"。

他的名字叫野飞熊,职业是相命。

他曾对人说"要谨防毒手",结果此人"果然在当夜三更天发疯,跳下清风闸淹死了"。

14.八折:也叫八成货,就是不够数。

就是很傻的意思,直译为人造得不完全,只有八成。

因扬州话中“折”“戒”发音不分,也有许多年轻人理解为“八戒”15.茨菰愣:发呆,形容发呆时眼睛睁得大大的,见到白色较多时候,象个茨菰。

16.促狭:扬州话读做“触刮”,说人坏,或是方法不地道,下三烂。

17.吾儿不跪和吾儿禄山:扬州流传着这么个故事:传说杨玉环和安禄山之间有着不正当的关系,有一天两人又在一起厮混,适逢唐明皇驾到。

当时安禄山背对唐明皇,没有发现皇帝到来,杨玉环只好喊到“吾(我)儿禄山见驾”以提醒安禄山,掩饰丑事。

安禄山随即转身下跪,唐明皇说:“吾儿不跪”。

后来人们就把“吾(我)儿禄山”说成“五(讹)二六三”;把“吾儿不跪”说成“无而不轨”。

这个故事的可靠程度本身就值得怀疑,说这两个词源于这个故事就更不可信,但就语言事实而言,扬州话里没有儿化韵,有入声,不分平舌音和翘舌音,“二、而、儿”都读成(a)“六、禄”、“山、三”同音,“吾、五、无”、“我、讹”、“轨、跪”仅是声调上的差异,它们之间由于轻声或是连续变调,或是讹音的关系,在扬州话里就成了“五(讹)二六三”和“无而不轨”了。

当然,编这个故事的人未必清楚语言学的理论,仅是按语言事实进行杜撰。

这样,加上这个故事本身所说的杨玉环和安禄山之间,关系就是不正经、不正派,使人听起来便有几分真实感。

以下这段现在的扬州话中有些已经不多见的,见于《扬州方言韵语长短句》,署名“梦雨老人编纂”。

南蛮北侉,封车打马。

笑骂由他笑骂。

盐船上,米船下。

宁倒酱缸,不倒酱架。

山顶上滚到山底下。

谁信你鬼胡话。

七上八下。

瞎打西瓜岔。

千人头上撂片瓦。

对景不挂画。

蛇咬一口,梦见井索子也怕。

任你山王大驾,空口说白话。

文打官司武打架。

家私多大祸多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