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大齐牡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中政府作用探析
“双自联动”推进哈大齐协同发展研究

“双自联动”推进哈大齐协同发展研究作者:***来源:《学理论·下》2023年第05期摘要:哈大齐在经济实力、工业化水平、经济辐射力、科技人才、可供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等多个方面,都占据着黑龙江省最大的优势。
2022年5月,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倒逼哈大齐加速协同发展。
哈尔滨作为哈大齐协同发展的龙头,同时也是黑龙江自贸试验区的核心片区,形成了“双自联动”的战略发展模式。
在研究了哈大齐从提出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哈大齐纳入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自贸试验区与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三个阶段发展进程的基础上,科学分析了目前哈大齐协同发展存在的区域经济不协调、体制机制不够完善、高端人才缺口偏大等问题,学习借鉴上海、深圳、天津等发达地区“双自联动”先进经验,通过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增加人才“虹吸效应”等路径,推动哈大齐协同发展进入质的飞跃。
关键词:哈大齐;“双自联动”;协同发展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3)05-0094-032022年4月,黑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打造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哈大齐协同一体的科创走廊和工业走廊。
2022年5月,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自此,哈大齐工业走廊的龙头城市——哈尔滨,在哈尔滨高新技术开发区区域内形成了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自创区”)“双自联动”的战略发展模式。
一、哈大齐协同发展的进程(一)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2004年11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黑龙江省提出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
以哈尔滨为龙头,将大庆和齐齐哈尔作为区域骨干,涵盖沿线肇东、安达、杜尔伯特等市县在内的经济区域,总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
这一区域在经济实力、工业化水平、经济辐射力、科技人才、可供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等多个方面,都占据着全省最大的优势。
对哈尔滨市在开发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中发挥龙头作用的思考

三产 占4 . 虽高于全国和副省级城市的平均水 8 %, 7 体化潮流 , 依托 比较优势 , 培育新的增长点 , 实现可持 位 ; 续 发展 的重 大 战略决 策 。这 一 战略决 策 的启 动 实施 和 平 , 但传统 服务业所 占比重过大 。这种产 业结构 上 的不 合理 、 不协 调 , 已经成 为 哈尔 滨市 经 济又好 又 快发 展 的 深入 推 进 ,为促 进 哈尔滨 又好 又 快发 展创 造 了极 为有 迫切 需要通过 转变发 展方式 、 调整优 化产业 结构 , 利的机遇和条件 。 通过两年多的开发建设 , 哈尔滨市 自 羁 绊 , 生活力 。 开发建设 哈大 齐工业走 主创 新 能力得 到进一 步增 强 ,产业 结 构得 到 进一 步优 激 发 出经济 发展 的 内生 l
就会不断加快发展的步伐 ,进一步开创建设 “ 三个适 现有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步伐 ,不断增强工业实力 , 宜” 现代 文 明城 市 的新 局 面 。 是 哈尔 滨市 实现经济 社会又 好又快 发展 的必 然选择 。 第 二 , 利 于争取 国家支 持 、 有 放大 政策 效 应 。应该 开发 建设 哈大 齐工 业走 廊对 实 现 哈尔 滨全 面振 兴 看 到 , 管经 过几 十年 的辛勤建 设 , 尽 哈尔滨 市形 成 了门 的重 大意 义
攻坚任务繁重 , 使我们错失 了一些发展机遇 , 经济总量 和发 展速 度在 全 国 1 副省级 城 市 中逐 渐落 在后 面 。 5个 开发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 ,为我们充分整合利用省内 其 他 城市 比较 优势 , 同打 造 区域 经济 强势 版 块 , 强 共 增 综合竞争实力 , 提供 了广阔的舞台和有效的载体 , 对于 重 振 哈 尔滨 雄 风 、 创 哈 尔 滨 辉煌 、 现 哈尔 滨 振 兴 , 再 实 具 有 十分 重要 的意 义 和作用 。 第 一 , 于优 化产业结 构 、 变发展 方式 。 有利 转 现代经 济 发展 过程 ,就是一 个 产业 结构 不 断调 整 和优 化 的过 程。党的十七大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推动产业结
哈大齐工业走廊一体化理论新视角

体 化 问题 具有 重 大 的 实 际意 义 。本 文 以 区域 经 济 一 体化 思 想
各 市政府具有强 烈的属地 经济观念 。在竞 争中 , 市政府 各
为 了发 展本 市经 济 , 解决 自己的劳动就业 , 往往把行政 边界作
为主 线, 以哈 大 齐工 业 走 廊 建 设 为 对 象 , 析 区 划 经 济 和 区域 分
配置 、 目选 择 、 项 资源整合 、 产业链形成 等方面缺 乏统 一的哈大 齐工业走廊整体发展战略规划 , 以区域 内缺 乏一个 跨市 的组 所
织机构。 4 体 制扭 曲 , 场 发 育 不 完善 , 济 活 力 不 足 、 市 经
行政 区公 共服 务的回应性和效率 , 发挥 中央政 府 、 地方 政府 、 非 政府组织等不 同主体的积极性 。
统治转向治理 的探索。在充分分析“ 复合行政 ” 观点的基础上引
发 的思想 。它在着 眼于进一步加强政府 与民众 的沟通联 系 、 推 动政 府职能转 变 、 现政府管 理体制 创新 , 实 为解 决我们 目前遇 到的“ 行政区经济 ” 提供 了一个新 的解决方法 。 () 2 哈大齐 工业走廊开发管理机 构 的组成及 其意 义。哈大 齐工业走廊开发管理机构 由集群代表组成 , 同时 也有经 济投入
业带 , 同做长产 业链 , 共 形成产 业集群 , 通过 区域互动 , 动黑 拉
龙江经 济的整 体发 展 , 兴黑龙 江老工业基地 。本 文所述命题 振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 出的。
一
、
哈大齐工业走廊区域经济发展 中存在 的问题
竞争 , 乏产业特 点 , 缺 造成产业 系数 高度相关 , 严重影响经济资
2 区域 内产 业 结 构 同化 严 重 、
哈大齐工业走廊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探析

有效的经济合作机制 。虽然走廊上 的各地方政府就走廊发展 的重大事项进行 了多次 协商 , 也建 立 了相应 的规 章制度等 , 但 是由于利益之争 ,走 廊上 的各地方政府 或多或少地存在着
一
廊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受挫 。目前限制走廊 区域经济一体化 的
收 稿 日期 :0 0 0 — 0 2 1— 7 1
哈大齐工业走廊是一个整体 ,但是这个整体由多个利益 群体所组成 ,每一个利益群体都希望借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 来实现 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 却很少考虑到走廊 的整体利益 , 为 了自身利益的实现不仅和走廊外 面的利益群体竞争 ,而且还 和走廊内部的群体竞争 ,在竞争 的过程 中有时所采取 的手段
摘
要: 经济一体化是 区域经济发展 的 目标。近几年哈 大齐工业走廊的经济发展迅速 , 令世人 瞩 目。但是 , 大 哈
齐工业走廊在 经济一体化进程 中也存在着许 多障碍 , 消除这些 障碍 , 要 加快走廊 的一体化进程 , 关键在 于建立行之
有效的激励机制 , 加快实施走廊产业布局整体规 划, 快建 立布局合理的产业集群 , 加 建立有序统一的共 同市场等 。
又是市场经济不允许 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走廊一体化
基金项 目:0 8年黑龙 江省教育厅人 文社会科 学研 究项 目( 13 17 20 15 2 9 )
作者简介 : 王晓梅 (9 4 )女 , 1 6一 , 黑龙 江讷河人 , 教授 , 士研 究生导师 , 硕 从事黑龙 江省 区域经济研 究。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取一些行政手段 , 阻止外部商 品的流人 , 阻止市场经济条件下 商 品的 自由竞争 , 地方保护主义盛行 。 地方保护主义在一定程 度上阻隔 了各个 区域之 间的经济联系 ,使各 区域之间的经济 合作陷于停顿 , 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更无从谈起 。
加快推进东北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对策研究

加快推进东北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对策研究作者:赵球张文烨朱学莉程苗松来源:《辽宁经济》2022年第01期〔内容提要〕加快推进东北经济一体化有助于补齐长期拖累东北发展的短板,实现区域经济的统一布局和生产配置。
东北地区雄厚的基础设施优势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为东北地区区域协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本文从产业一体化、城市群间的分工协作、面向东北亚开放和区域协调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推进东北经济一体化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一体化东北振兴区域协调机制对外开放当前,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的特定背景下,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中,东北需要通过进一步整合资源实现比较优势的高质量互补,在深度分工协作中推动产业的高标准升级和经济结构的全面转型,实现区域经济的高度一体化,进而为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一、加快推进东北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意义(一)东北经济一体化有利于“补短板”“强弱项”长期以来,东北存在一定程度“条块分割”的现象,加之计划经济体制的诸多“遗痕”,决定了这里“被动等靠”“封闭发展”“小富即安”的保守思想还有相当市场,潜移默化地影响到这里某些地方的发展视野、发展思路、发展战略;东北区域层面规划及其实施机制尚不健全,使得东北区域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成为若干空间狭小、资源受限的行政板块结构调整的机械汇总,以致东北全局的经济转型升级长期不见根本性起色;东北区域层面组织协调机制缺失,使得地方的诸多改革事项不得不以现行的“体制划分”“板块边界”为限,以致东北的体制机制创新“热度”总是比国内东部板块差一截。
而新时代的东北经济一体化,将有助于补齐、强化这些长期拖累东北发展的短板、弱项,使东北“轻装上阵”,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二)东北经济一体化有利于“锻长板”“增优势”在市场化改革大潮的洗礼下,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国内的相对实力持续滑落,突出表现为,一批原有的国内“排头兵”企业因缺少跨行政区、跨体制乃至跨国的“脱胎换骨”式改革重组,开始持续淡出国内“领军”行列,个别企业甚至滑向破产倒闭;一批具有明显比较优势产业的龙头企业又表现为“各自为战”。
龙江金秋喜丰收保障发展谋新篇——孙纲厅长哈大齐绥地区调研纪行

中东 、 东亚 、 非洲等油气田。 该项 目达产后 , 年可 国土资源部门将继续坚定不移 、 以贯之地支持齐齐哈 的北美 、 一 生 产油 气 田专用 设备 系列产 品 3 0 台套 ,年 产 值可 2 0余 尔 的大发 展 、 快发展 。 纲 同时建议 , 当前 用 地指标 不 孙 在 0 利税 1 亿元 , 安置就业 50 以上。孙纲走 0人 足 的现 实 情 况 下 , 保证 重 点 项 目用地 的 同时 , 眼 睛 达 1 亿元 , 在 要 充 向内 , 注重 挖 潜 , 效 开 发 , 约 空 间 , 分 利 用 国家 相 进 厂房 车 间参 观 了生 产 流程 , 分肯 定 了项 目的发 展前 有 节 充
调控 手段 , 免浪 费土 地 。 避
平 方米 , 投资 3.4 元 。项 目达产 后 , 总 1 亿 8 预计 供热 面积
2 0万 热 9 MW , 可 实 现 销 售 收 入 2 年 0 黑 龙 江龙 华 汽 车有 限公 司新 能 源 汽 车项 目是 落 实 i0 平 方 米 , 负荷 70 利润 1 亿元 、 . 1 税金 90 万元。企业负责 同志介 00 省 委 “ 大经 济 区” “ 大工 程 ” 略部署 , 八 和 十 战 由龙 沙 区依 亿元 、 这个 项 目对 于促 进 大 庆 经 济转 型 , 快 可 持 续 发展 加 托 产改 企 业 黑 龙 江汽 车 改 装 有 限公 司引 进 上海 联 孚 集 绍 , 团投 资建 设 。按 照项 目可 研 , 该项 目将成 为 优化 产业 结 有 着 十分重 要 的作用 ;既可 以满足 西城 区 的用 热需 求 ,
总投资 3 亿元 的大庆惠博普油气 田专用高效分 . 5 . 在 与齐 齐 哈 尔 市政 府 及 所 辖 县 ( ) 责 同志 座 谈 离 器项 目占地 约 7万平 方 米 ,建 筑 面积 53万平 方 米 。 市 负 公 开 时 , 纲指 出 , 孙 通过 看 现 场 、 听汇 报 , 总体 感 到 齐 齐 哈尔 企 业 负 责 同志 介 绍 , 司长 期致 力 于 研 究 、 发 油水 分 污泥处理 、 大罐清洗 、 三次装备等六大类产品 , 近年来 上 升很 快 , 展 很好 。大项 目、 发 新项 目有 突破 , 园 离装备 、 拥 有 1 国家 专利 技术 ,市场 覆 盖 国内油 气 田和 国外 5项 区基 础设施 建 设有 新进 展 ,用 地 管理 走在 了全 省前 面 。
论哈大齐工业走廊发展中政府职能的转换

、
同行 业 的 专业 人 才 的参 与 ,是 一 个 长期 的工程 , 政 府应 该 在人 才 储 备 方 面做好 后 备 工作 , 做好 人 才 积 累 , 快教育事业的发展 , 加 为走 廊 的建 设 提供 智 力 和技术 的支持 。 政 府在 哈 大齐 工 业走 廊 建 设 中 , 在基 础 设施 方 面给 与 指导 和 技术 支 持 具有 重 要作 用 , 由于政 府 但 的宏 观 职 能特 点 ,应 该 意识 到 自 己的指 导作 用 , 对 于具 体 的业 务 不应 该 参 与过 多 , 就 是在 职 能方 面 也 转变。 二、 哈大 齐 工业 走 廊 建设 过 程 中地 方 政府 职 能 转 变 ( ) 一 竞争秩 序 的 引导者 东 北地 区经 济较 落 后 , 自 2 0 0 5年 运作 的哈 大 齐工 业 走 廊项 目起 步较 晚 ,项 目涉及 领 域 极广 , 相 对 于江 南 沿海 和 华 东地 区没有 成 熟 的竞 争 经验 , 在 项 目的实施 中 , 然 会有 少 数 的企 业 为 了 实现 自己 必 的短期利益而进行不正 当的竞争 , 破坏了整体的利 益 ,政 府应 当积 极地 向经济 发 达 的省 份 进行 学 习 , 同 时制 定 、 订 相关 的竞 争 方 面 的 法 规 , 修 以保 证 企 业 的合法 竞 争 , 而实 现 “ 从 哈大 齐工 业 走 廊 ” 目的 项 总 体 目标
一
产业结构是指 国民经济 中各物质资料生产部 门( 包括部 门内的分部门 ) 之间的组合 与构成的情 况, 以及 它 们 在社 会 总 生产 中所 占的 比重 。实 质上 是生 产 资 料 和劳 动 力 在 各 产 业 部 门之 间 的按 比例 分 配 。任何 地 区 的产 业结 构 都是 在各 地方 政府 制定 的产业 政策 引 导下 逐步 形成 的。而各 地方政 府 在制 定 本 地 区产 业 政 策 时 往 往 根 据 的是 本 地 区 自然 资 源 、 济制 度 、 技 发 展 水 平 等 多 种 因素 的实 际 情 经 科 况 而 制定 的 。可见 , 哈大 齐 工业 走 廊 的产 业 结构 和 走 廊上 的各 地方 政府 关 系密 切 。 ( ) 快教 育事 业发 展 , 三 加 为走 廊 建设 提供 智力
论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中地方政府的作用

政府制定的产业政策引导下逐步形成的。而各地方政府在制 定本地 区产业政策 时往往 根据的是本地 区 自然 资源 、 经济 制 度、 科技 发展水平等多种 因素的实际情况而制定 的。很难 设 想 , 开地方政府 的引导 、 离 扶持和限制 , 优化产业结构能否 取 得 成效。可见 , 哈大齐工业走廊 的产业 结构和走廊上 的各地 方政府关系密切。因此 , 各地 方政府必须根据 比较优势理论 , 找 准本地 区资源优 势 , 结合本 地 区已有 的产业 优势 , 制定 出
宏观调控来解决 。
定 。 要强调的是 , 需 在制定本地 区发展战略的时 , 各地方政府
应对本地 区所 拥有的 自然资源 、 自身的基础条件 和现 有的人
文环境等 有一 个科学 的把握 , 对本地区在全省乃 至全国的经 济体 系 中的地 位和 功能及其 资源竞争 力和产业 竞争力有 一
个准确的定位 。 2合理调整地方产业 结构 .
2实现经济与社会发 展的多重性 目标 . 目前 ,我 国经 济与社会 发展 的 目标 已越来越 不是 单一 的, 而是多重的。不仅要经济增 长 , 还要充分就业 、 物价稳定 、
国际收支平衡等等 。由于市场机制为单一 的经济 目标服务 的
产业结构是指 国民经济 中各物质资料生产 部门( 包括 部 门内的分部 门 ) 之间 的组 合与构成 的情况 , 以及它们在社 会 总生产 中所 占的 比重。实质上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产业
符合本地 区发展 的产业 政策 , 形成合 理的产业 结构 , 从而 推
动走廊 经济快速 发展 。
二、 哈大 齐工业走廊 建设过程 中地方政 府的作用
1 . 制定本地 区的经济发展战略 科学
收稿 日期 :0 — 5 1 200— 7
以齐齐哈尔市为例探讨城市规划手段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

以齐齐哈尔市为例探讨城市规划手段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关键词]城市规划区域经济齐齐哈尔市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3-0187-01一、前言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的空间和实体发展进行的预先考虑。
其对象偏重于城市的物质形态部分,涉及城市中产业的区域布局、建筑物的区域布局、道路及运输设施的设置、城市工程的安排等。
而区域经济是以不同的地域单元为基础,依照社会劳动的地域分工原则,在充分发挥本区域优势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具有区域特色的地域性经济。
区域经济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基础,城市规划建设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由于同一区域的城市在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物流,交通,人才和科研等领域有着许多共同特点并相互依赖,所以区域经济的发展对该区域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作用机制的探讨总理温家宝于2003年8月初考察了黑龙江、吉林两省,并在长春主持召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座谈会。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为国策,是涉及全国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系统工程,振兴东北已提升到和西部大开发一样的战略高度。
齐齐哈尔位于“哈大齐工业走廊”的西北角。
这里有着共和国深厚的工业底蕴。
振兴战略使大型企业和地方工业的活力开始显现。
每年一届的绿博会影响不断扩大。
在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中,齐齐哈尔是一颗举足轻重的砝码。
结合自身的区域优势,齐齐哈尔在产业布局上重点做大做强装备工业,壮大绿色食品产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环保、能源、造纸、冶金、建材等产业。
建设南苑、北苑、富拉尔基3个工业园区及物流产业项目区。
其中南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中心城区以南,重点发展装备工业和绿色食品产业。
北苑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中心城区以东,重点发展有机农业生产资料、电力电子、新型节能环保建材产业和能源产业。
富拉尔基经济开发区,主要发展机械制造、新型节能环保建材、煤化工精深加工等产业。
哈大齐工业走廊齐齐哈尔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对策研究

哈大齐工业走廊齐齐哈尔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对策研究[摘要]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是省委省政府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入手,用区域发展带动全面经济发展的明智之举。
哈大齐工业走廊齐齐哈尔区域作为“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以“ 走廊”建设为动力,抢抓机遇,充分利用本区域各种优势,准确定位发展方向,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进而全面推动齐齐哈尔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关键词]哈大齐工业走廊;齐齐哈尔区域经济;优势;对策2005年3月,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的战略决策,这一战略决策是省委省政府适应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新变化的必然选择,是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又一战略举措,是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入手,用区域发展带动全面经济发展的明智之举。
哈大齐工业走廊是以哈尔滨为龙头,以大庆为核心和以齐齐哈尔为骨干,包括沿线肇东、安达等市的经济区域。
哈大齐工业走廊辖区面积总和为116756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5.4% ,总人口1758.4万,占全省人口的46.1%,而哈、大、齐三市的生产总值却占全省的六成以上,可见哈大齐工业走廊是我省可供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最丰富、经济实力最强、工业化水平最高、经济辐射力最大的地区。
哈大齐工业走廊齐齐哈尔区域作为工业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以“走廊”建设为动力,抢抓机遇,充分利用本区域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准确定位发展方向,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一系列对策,进而全面推动齐齐哈尔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一、哈大齐工业走廊齐齐哈尔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一)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设施完善作为哈大齐工业走廊重要组成部分的齐齐哈尔,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商贸中心,是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区域的交通枢纽、经贸中心。
本区域交通设施完善,铁路、公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俱全,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体系。
其中,滨州铁路与俄罗斯铁路相接,可直通东欧和独联体各国;在公路方面,哈大齐三市之间高速公路基本贯通,基本上形成了以大庆为中转的两小时交通圈;2005年7 月5日,齐齐哈尔对俄罗斯航线正式开通,形成对俄罗斯经贸和文化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深化区域经济协作是发挥齐齐哈尔中心城市作用的必然选择——兼论

因
尽 快 摆脱
,
困境
及早步
”
。
这 是 一 种 不 容 忽视 的
人 良性 循 环 是 我 们 巫待 解 决 的大 问题
, 。
内耗 现 象 其危 害性 是严 重 的 导 致 齐 齐哈 尔 中心 城市
,
功 能 与 作 用 难 以 发 挥 的 因 素是 很 多 的 在 与 区 域 内 其 它 地 区 经济 关 系 问 题 上 的 表现 至 少 有 以 下两 点
, 。 ,
,
。
由于 它 在
,
市 大庆市 首位城市
。
呼伦 贝尔 盟 兴安 盟 和 白城地 区 七 地 市 盟 ) 的
、
白然地 理 上 处 于这 一 区 域 的 中心 位置 区 位 条件较 好 因
此 为商 品 的交 换 活 动提 供 了 便利 条 件 第 四 它 是 这 一 区 域 的 科技 文 化 中心 齐齐 哈尔 有 较 为雄厚 的 技 术资 源 有
1
、 、 . , :
笔
者认 为 我们 既要 从 解 决 内 部经 济 运 行 中 滋 提 撼 砚 谁
劣 ō 形 资 协 琳 确 谁
产 业结 构 趋 同 长期 以 来 区 域 内各地 区 受 自成体
, “ ’ ,“
系 自我服 务 观 念 的 影响 追 求 大 而 全
,
小 而全 的 经 济
;
,
”
格 局 相继 形 成 了 门类 趋 于 齐全 的经 济体 系 财 政 包 干 体 制 又 使得 各地 区不 得 不 上一 些 盈 利 大 见 效 快 的项 目 由 于 同 属一 个 区 域
。
;
;
注重 了建 立 松 散型 的经 济 网络
哈长城市群区域一体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哈长城市群区域一体化现状及开展趋势【题目】哈尔滨长春城市群一体化开展困境探析【第一章】哈长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建设研究绪论【第二章】城市群根本理论及国内外城市群开展经验【第三章】哈尔滨长春城市群范围界定【第四章】哈长城市群区域一体化现状及开展趋势【第五章】哈长城市群区域一体化构建对策【参考文献】哈长城市群一体化体系创立研究参考文献第4章哈长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开展现状及开展趋势 4.1哈长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开展现状4.1.1哈长城市群处于初级开展阶段哈长城市群跨越黑龙江、吉林两省,是以哈尔滨、长春为中心城市,辐射周边齐齐哈尔市、大庆市、绥化市、牡丹江市以及吉林市、松原市、四平市、延边州等八个城市组成的东北地区重要的城市群。
随着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建设、吉林中部城市群、延吉图一体化等区域经济开展,已经初步呈现出了城市群的等级体系,即是以哈尔滨、长春为核心,其他城市为次级核心,并同时辐射影响周边市镇等,这也与国际国内各大城市群的开展轨迹根本吻合。
关于城市群开展阶段的划分,国内外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和总结,虽然诸多学者对开展阶段的划分有着不同的解释,但总结来说均包含以下的共同之处:城市群的开展由低级到高级、城市群内部城市之间的关系由疏松到紧密、城市群内局部工合作逐渐增强、城市群结构不断的开展和完善。
总结国内外学者对城市群开展阶段的划分方法,借鉴生命成长规律,本文把城市群开展分为四个阶段:雏形发育阶段、快速发育阶段、趋于成熟阶段和成熟开展阶段〔见表5〕。
在黑龙江省以及吉林省两省的城镇体系规划中,都各自提出了与对方省份开展相联系、对接,目前正在编制的哈长城市群开展规划也必将对未来城市群的开展起到良好的高端指引的作用。
由于地理位置的接近,使得两省在开展过程中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都具有协调的良好根底,而随着规划的编制及实施,在省域间的分工合作也必将得到加强,变的更加合理。
这也将对跨越黑龙江、吉林两省的哈长城市群的区域一体化的共同开展奠定良好的根底。
哈大齐城市群经济联系强度分析

哈大齐城市群经济联系强度分析【摘要】哈大齐工业走廊是黑龙江省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大战略决策,本文对哈大齐城市群经济强度进行分析,并计算出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
研究表明尽管在空间距离上哈大齐城市群较近,但由于产业间的分工不强,联系并不强。
最后,提出只有将哈大齐城市群整体考虑,全盘发展,深化城市群产业间的分工,才能有效地提升区域内的经济综合实力。
【关键词】哈大齐城市群;经济联系;强度分析一.研究方法与模型建立城市群经济空间区域范围是随着城市经济总量、人口规模、城市空间布局等因素在逐步动态变化的过程。
为了研究的方便,本文确定以下原则与方法:首先,中国各类统计数据是以各级行政区为框架提供的,因此尽量保持完整的城市行政区。
其次,哈大齐城市群经济空间是以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为核心而形成的,故利用空间交互理论的相关模型对哈、大、齐的吸引范围进行计算。
1、引力模型及改进引力模型源自物理学中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之后有学者发现地理位置上越相近的国家之间贸易流动规模越大的规律。
测度任意两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最常用的方法是引力模型。
本研究对该模型进行了改进,引进反映两城市产业构成差异的EG指数中的产业集聚指标指数(Sr)和表征一个城市行政区划内经济规模的GDP(G)。
由于哈大齐城市群尚处于初期的发育阶段,各城市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因此本研究在哈大齐城市群中,两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与产业集聚指标指数成正比。
这样,本文修正引力模型如下:(1-1)在公式(1-1)中,各变量描述如下:为两城市经济联系强度;Pi为i城市人口规模,Pj为j城市人口规模;Gi为i城市经济规模,Gj为j城市经济规模;Dij为ij城市之间的距离;b为城市距离指数,是一个常量。
本文主要研究哈大齐城市群内任意两城市之间的经济关系,因此,确定本文中b=2。
Sr为产业集聚指标指数,其计算公式为:(1-2)公式(1-2)中,各变量描述如下:Iit为i城市t产业的就业规模,Ijt为j 城市t产业的就业规模,n为城市规模产业总数2、经济联系强度模型根据公式(1-1)、(1-2),确定本项目计算城市经济联系引力模型如下:(1-3)根据本文最终确定的经济强度模型,对模型内各项研究指标进行选取,根据模型,确定本文研究指标如下:P指标:本文确定为城市非农业人口规模;G指标:本文确定为城市市区国内生产总值;D指标:本文确定为城市之间的最短实际里程;B指标:本文计算任意2城市联系,故确定为2;I指标:本文确定为产业就业人数。
基于产业集群视角下哈长城市群协同发展路径研究

基于产业集群视角下哈长城市群协同发展路径研究哈长城市群是指由哈尔滨、长春、齐齐哈尔和牡丹江四个城市组成的区域经济合作体,位于中国东北地区。
该城市群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优势产业,具备发展成为区域经济中心的潜力。
本文将从产业集群的视角出发,探讨哈长城市群的协同发展路径。
产业集群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方式。
通过将相关产业集聚在一起,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技术创新和市场凝聚的效果。
哈长城市群可以通过产业集聚来增强合作效应,提高综合竞争力。
为了实现协同发展,哈长城市群可以发展重点产业。
该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产品、矿产资源和优势制造业,可以发展农业、能源、装备制造等产业。
通过产业发展,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哈长城市群可以建立良好的产业链和服务体系。
通过建立产业链,不仅可以提高产业的附加值,还可以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
还需要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第四,哈长城市群可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在区域协同发展过程中,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加强交通联通,可以缩短距离、降低交通成本,促进资源和市场的流动。
哈长城市群可以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
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吸引人才来到哈长城市群工作,提高人才的水平和素质。
还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
基于产业集群的视角下,哈长城市群的协同发展路径包括:发展重点产业、建立产业链和服务体系、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实现哈长城市群的协同发展,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
关于新型城镇化工作的调查研究

关于新型城镇化工作的调查研究作者:王嘉祺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4期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探寻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瓶颈问题,奋力走出一条既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也不同于传统发展老路的城镇协调发展、城乡共同繁荣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我们选择确定了“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新格局进程的调查研究。
”为调研方向,开展了牡丹江市新型城镇化工作的调查研究。
一、牡丹江市新型城镇化工作发展现状牡丹江市城乡统筹工作正式启动于2010年8月,2011年4月牡丹江市被确定为全省3个城乡一体化试点市之一,2014年12月被确定为首批国家62个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之一。
近年来,按照国家、省、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和部署,牡丹江市全力抢抓国家和省试点机遇,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决策部署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龙江发展两次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钱从哪里来、地从哪里出、人往哪里去、业往哪里就”四个关键问题,把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创新体制机制,作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两条主线,初步走出了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2015年,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2%,年均提高1.08个百分点,是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最快的地区之一。
(一)突出新型城镇化规划引领,顶层设计更加完善。
从市级层面制定新型城镇化重要文件十多个,较好引领了全市新型城镇化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制定出台了《统筹城乡改革发展规划(2013—2015年)》,构建了以“1核、5城、18镇、100区”为主体的新型城镇化体系,形成了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框架。
确定了“聚集龙江丝路带,加快发展牡丹江”发展战略,积极建设“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使牡丹江市成为哈大齐牡城市群及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带的先导区和重要节点,牡丹江开放型城市建设起步良好。
哈尔滨长春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困境探析-区域经济学论文-经济学论文

哈尔滨长春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困境探析-区域经济学论文-经济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题目】哈尔滨长春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困境探析【第一章】哈长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建设研究绪论【第二章】城市群基本理论及国内外城市群发展经验【第三章】哈尔滨长春城市群范围界定【第四章】哈长城市群区域一体化现状及发展趋势【第五章】哈长城市群区域一体化构建对策【参考文献】哈长城市群一体化体系创建研究参考文献目录摘要Abstract第1 章绪论1.1 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1.1.1 选题背景1.1.2 研究目的1.1.3 研究意义1.2 研究思路、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1.2.1 研究思路1.2.2 研究内容1.2.3 研究方法1.2.4 技术路线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1.3.1 国外文献综述及研究现状1.3.2 国内文献综述及研究现状第2 章城市群基本理论及国内外城市群发展经验2.1 城市群概念及发展历程阶段2.1.1 城市群基本概念2.1.2 城市群发展历程2.2 城市群研究的基本理论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2.2.2 点轴理论2.2.3 中心地学说理论2.2.4 增长极理论2.2.5 城市空间理论2.3 国内外主要城市群发展经验2.3.1 国外主要城市群发展经验2.3.2 国内主要城市群发展经验第3 章哈长城市群范围界定3.1 城市群范围界定3.1.1 基于引力模型的城市群边界界定3.1.2 基于交通量、客流量的综合分析3.2 哈长城市群范围界定第4 章哈长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4.1 哈长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发展现状4.1.1 哈长城市群处于初级发展阶段4.1.2 哈长城市群功能结构逐步合理4.2 哈长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发展面临的问题4.2.1 人才流失,阻碍城市群一体化发展4.2.2 经济总量偏小,城市群一体化基础薄弱4.2.3 城镇等级结构不合理,不利于一体化发展4.2.4 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较慢,延缓了一体化发展4.3 哈长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4.3.1 经济稳步增长,一体化发展动力增强4.3.2 空间结构优化,城市间联系紧密4.3.3 经济协作呈现,一体化发展势头强劲第5 章哈长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发展对策5.1 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先行5.2 产业协作,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5.3 增进城市间联系,推动一体化发展5.4 转变政府职能,引导一体化发展5.5 建立一体化发展的多种沟通协调机制5.6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密切地区联系5.7 引进人才,奠定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总结参考文献摘要进入21 世纪以来,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市群逐步成为区域地区城市发展的主导方式。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法规类别】牧业管理【发文字号】哈政综[2010]47号【发布部门】哈尔滨市政府【发布日期】2010.08.18【实施日期】2010.08.18【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失效依据】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畜牧产业发展财政金融扶持政策的通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哈政综〔2010〕47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委、办、局:为加快现代畜牧产业强市建设步伐,提升畜牧业综合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大意义现代畜牧业是以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为特征的,优质、高产、生态、安全的产业。
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对于提高畜牧产业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新农村建设,消灭人畜混居、根治养殖污染及控制人畜疫病等具有重要意义。
我市虽是畜牧业大市,但大而不强。
主要表现为:生产方式落后,庭院养殖为主,人畜混居、污染重、疫病多。
要实现畜牧业质量、效益与速度同步增长,迫切需要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规模牧场和养殖小区,尽快提升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生态安全水平。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提高畜牧业发展对实现“强县”战略重要作用的认识,大力支持畜牧产业发展。
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现代畜牧产业强市的要求,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实现“四项战略工程”(300万吨奶、200万头肉牛、1000万头生猪、1亿只肉蛋鸡)建设为主要内容,大力发展规模标准化养殖,强力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步伐。
二、发展现代畜牧业的主要任务以建设现代畜牧产业强市为目标,重点发展奶牛、生猪、肉牛和家禽产业,稳步发展山绵羊和特色养殖,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畜牧业。
力争到2015年,全市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牧业强县”达到60%以上,畜牧产业基本实现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建设初具规模。
哈大一体化发展策略研究

哈大一体化发展策略研究
高飞;陈丽
【期刊名称】《大庆社会科学》
【年(卷),期】2022()3
【摘要】哈尔滨和大庆是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动哈大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对黑龙江省贯彻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哈大一体化发展还存在产业同质化程度过高、行政壁垒明显和合作机制缺乏等问题。
破解上述困境,需要充分发挥黑龙江省政府的顶层设计作用,推进产业格局互补互利、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科技创新协同融合、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借助黑龙江自贸区窗口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从而实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总页数】5页(P89-93)
【作者】高飞;陈丽
【作者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人文学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一体化策略研究——基于边界效应视角
2.大捆绑大评价大发展——东安县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纪实
3.吉林西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区域发展与全省统筹发展的创新策略研究
4.企业如何应对"三大体系"整合及一体化的策略研究
5.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推进策略研究——基于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的视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大齐牡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中政府作用探析作者:王华来源:《学理论·下》2017年第10期摘要:哈大齐牡城市群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政府在哈大齐牡城市群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发挥问题至关重要。
鉴于哈大齐牡地区的历史传统和体制特点,政府应在城市群建设中起主导作用。
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中政府作用主要体现在:制定与实施发展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培育共同市场、优化产业布局和管治生态环境等方面。
从目前情况看,哈大齐牡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中政府作用的发挥应从机构组建、设施建设与服务提供、市场培育、产业合作、利益分配等方面着手推进。
关键词:城市群;一体化;政府作用中图分类号:D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10-0076-02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的影响下,我国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向纵深推进,国内城市群规划和建设工作也逐步展开。
在此背景下,《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于2016年2月23日得到国务院批复,哈长城市群成为国家二级城市群之首。
《规划》明确提出以哈长为核心城市,作为发展主轴,以哈大(庆)齐(齐哈尔)牡(丹江)和长吉(林)图(们江)作为发展的两带,构建“双核一轴两带”的城市群空间格局。
哈大齐牡作为哈长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借此机遇推动城市转型发展和现代化水平升级,充分发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增长极作用,成长为老工业基地改革创新的先行区,尽快建成北方重要开放门户和绿色生态城市群,这都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努力破解和加快落实的重大问题。
由于哈大齐牡地区的历史传统和体制特点,在推动该城市群发展的进程中,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
因此,研究政府在哈大齐牡城市群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发挥问题,就成为目前阶段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哈大齐牡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现状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就是要消除城市之间发展壁垒,实现城市群内各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合理配置,进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衡量一体化的发展情况,主要应考虑该区域的市场和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程度、区域发展的平衡程度、区域共同行动的统筹协调能力等几方面因素。
目前,从哈大齐牡城市群发展情况看,还处于城市群建设的起步阶段。
根据《规划》需将“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向牡丹江延伸,形成“哈-大-齐-牡”城市群,将哈尔滨和牡丹江拉近。
从城市功能定位上看,《规划》对城市群的重点城市功能做了明确定位。
大庆定位为石油化工产业基地、装备制造基地、新材料产业基地,并提出要把大庆建成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齐齐哈尔定位为重型装备制造基地、绿色食品基地、生态旅游基地,把齐齐哈尔建成城市群西北部重要开放城市;绥化定位为绿色农产品加工与物流集散基地、寒地黑土生态宜居城市,把绥化建成城市群北部重要节点城市;牡丹江定位为黑龙江对俄合作桥头堡、国际休闲与北国风光山水旅游名城,绥芬河定位为区域商贸物流中心,把牡丹江和绥芬河建成对俄合作开放示范城市[1]。
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看,各地之间还不平衡。
各城市之间人均国民收入、财政收入、公共服务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带动辐射作用还不充分。
以2015年各城市的人均GDP为例:哈尔滨为53 925.93元,大庆为101 707.92元,齐齐哈尔为23 667.17元,牡丹江为42 626.66元[2]。
城市之间发展的平衡度还有待提高。
从城市群协同发展情况看,统筹协调能力有待提高。
以大庆为例,目前与哈尔滨市签署了《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和大庆市人民政府加快两市合作发展的框架协议》,同绥化市就联手推进产业发展规划、公共事业发展、交通路网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事宜深入交换意见并达成高度共识。
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具体推进工作才刚刚着手,如松肇铁路、哈肇高速、大绥高速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还处于谋划阶段,大齐绥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都处于创建阶段。
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决策机制、制度支撑、市场体系和法制保障都还需要进一步构建,统筹协调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中政府的主要作用一国内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是市场机制、政府机制和组织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需要市场、政府和各类组织有效配合。
但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一体化发展模式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通常是自下而上的市场主导型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比如我国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区就是这种模式的代表。
在不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通常是选择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型,比如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就多数是政府主导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
哈大齐牡城市群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市场经济发育较晚,市场化程度不高,在起步阶段城市群一体化建设应主要靠政府来推动。
因此,必须要正确认识和梳理政府在一体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明确政府应该做好什么事情。
政府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制定与实施城市群发展规划。
需要根据本区域实际发展状况,打破行政区划限制,着眼未来、综观全局来制定适合本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规划。
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规划涉及领导机构成员与工作机制、城市功能定位、产业布局优化、基础设施建设、营造市场环境、公共服务提供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
规划的具体实施更为关键,需要从实际出发制订方案、适时调整、抓好落实。
二是建设城市群共享的基础设施。
包括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供水、供电、能源等基础设施,还有现代化的公共信息网络设施。
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畅通城市群的人流、物流、资金流、能源流、信息流与产业链,为城市群经济活动的合理集聚与扩散提供发达的物质通道,为各类主体的决策与政务商务活动提供信息资源和互换平台。
三是培育城市群发展需要的共同市场。
各地政府要摒弃地方保护主义,清除垄断,营造一个自由竞争和公平的市场环境。
同时,政府还需要清理各类法规文件,取消阻碍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制度规定,制定和实施一体化的市场规则,推进城市群金融市场、劳动市场、服务市场等生产要素一体化建设,培育一个开放、成熟的共同市场。
四是优化城市群的产业布局。
政府应在考虑各地历史传统、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等比较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协商制定区域内各城市产业发展的科学规划,形成区域内合理、互补的产业分工格局,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极大浪费。
五是管治城市群区域内的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保证,对生态环境的管治也是政府的重要责任,尤其是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对区域生态环境实行一体化的管治,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都是非常必要的。
三、哈大齐牡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中政府作用的发挥途径鉴于哈大齐牡城市群建设刚刚起步,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就应该从基础做起,尤其需要理顺政府作用发挥的途径。
政府作用的发挥应主要从机构组建、设施建设、服务提供、市场培育、产业合作、利益分配等方面着手进行。
1.组建一体化发展的组织机构,统领哈大齐牡城市群发展的整体工作。
首先,成立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
由哈大齐牡各市政府出人组成,负责制定城市群发展规划和支持政策,商议区域内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环境治理等重大事项。
其次,建立城市群交流合作平台。
通过高层联席会议、情况通报会、经济协调会、发展座谈会等方式,搭建区域内交流平台,共同商议城市群发展问题。
最后,组建城市群发展协调机构。
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实践中,会涉及许多具体工作,比如多层次的政务商务活动、重大事项的商议、责任分担和利益分配等等,都需要协调机构负责组织各城市相关领域专家和相关部门同志进行商讨和决策。
2.建立哈大齐牡城市群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机制,提供优质公共服务。
城市群基础设施建设应根据各地方受益大小合理分摊建设成本。
首先,要加快构建哈大齐牡城市群之间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进一步改善升级覆盖全域的公路网络,加强水运网络建设,构建便捷高效的区域空运网络。
其次,要构建统一互联的信息网络体系,建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提高各城市间信息传递效率,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再次,要加强对供水、供电、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增强哈大齐牡城市群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
最后,要进一步推进城市群公共服务共享机制的建立和公共服务的均衡发展,尤其是推动哈尔滨的优势教育和医疗资源向区域内其他城市辐射,通过办分校或分院的方式来发挥优势资源的作用。
3.构建一体化的共同市场,实现哈大齐牡城市群资源优化配置。
首先,在区域内建立统一的就业服务平台,建立城市群发展的人才市场,规范就业指导,统一技能培训,开放人才优惠政策,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其次,继续推进社会保障一体化工作,推进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工伤认定等政策一体化进程,切实方便劳动力转移。
最后,推动技术市场、金融市场、产品交易市场的一体化进程,打破市场壁垒,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4.加大产业合作力度,促进哈大齐牡城市群产业升级。
首先,各地政府应树立整体意识,从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要求出发,加大对产业规划力度,按照《规划》要求布局产业,避免区域内产业同构。
其次,制定区域内统一的产业发展政策并贯彻执行,让各类市场主体享受同等国民待遇,避免恶性竞争。
最后,政府应通过城市间的协商,重点解决产业适度集中与扩散问题,促进城市群区域内产业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转化升级。
5.建立利益协调、平衡与补偿机制,推动哈大齐牡城市群的协同发展。
首先,要建立城市群的利益表达机制,保证各利益主体都有平等的表达机会,建立起制度化的利益表达、磋商、化解机制。
其次,要建立城市群利益共享的分配机制,可通过财税政策、社保政策等途径调节利益分配,保证区域利益分配的公正性。
最后,要建立城市群的利益补偿机制,尤其要重视生态补偿。
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进行,可通过财政补贴、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优惠、资源人才共享等方式,对为城市群整体发展而牺牲自身利益的地方和处于弱势地位并且利益受到损害的地方给予适当补偿。
参考文献:[1]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DB/OL].[2017-05-17].http:///gzdt/201603/W020160311501044603209.pdf.[2]2015年黑龙江各市GDP和人均GDP排名[DB/OL].[2017-05-17].http:///finance/data/152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