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小升初小古文总复习
小升初语文(部编版)总复习——古文名篇
![小升初语文(部编版)总复习——古文名篇](https://img.taocdn.com/s3/m/5880d257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bb.png)
小升初语文(部编版)总复习——古文名篇
一、目标
本文档旨在对小升初语文(部编版)教材中的古文名篇进行总复,帮助学生系统地回顾与掌握这些古文的内容与技巧。
二、内容
本部分将回顾以下古文名篇:
1. 《论语·学而篇》
2. 《孟子·尽心篇》
3. 《大学·格物篇》
4. 《中庸·中庸篇》
5. 《诗经·国风篇》
6. 《楚辞·离骚》
7. 《文选·六国论》
8. 《史记·太史公自序》
对于每篇古文,将逐一进行内容回顾,并重点解读其中的精妙
之处、作者的思想观点以及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三、研究方法
在复过程中,学生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文
名篇:
1. 逐句翻译:对于每个句子,逐字逐句进行翻译,并理解其中
的词义和语法结构。
2. 分析篇章结构:分析古文的篇章结构,把握整体框架和逻辑
关系。
3. 领悟作者意图: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观点,思考其与
现实生活的联系。
4. 频繁背诵:反复背诵整篇古文,熟悉其中的用词和表达方式。
5. 积累古文词汇:注意积累古文中的生字、词汇和表达方式,
扩充自己的词汇量。
四、总结
通过本次古文名篇的总复,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些经典古文的内容与技巧,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祝愿学生在小升初的语文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2023年小升初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解析)
![2023年小升初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295c114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6e.png)
2023年小升初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
一.试题(共20小题)
1.(2022•江北区)
成衣匠
今京城内外成衣者①,皆宁波人也。
昔有人持匹帛②命成衣者裁剪.遂询主人之性情、纪,状貌并何年得科第③,而独不言尺寸,其人怪之。
成衣者曰:“少年科第者,其性傲,履必挺,需前长而后短;老年科第者,其心慵④,背必伛⑤,需前短而后长,至于尺寸,成法也何必问耶!”
注释:
①成衣者:裁缝。
②匹帛:一匹丝绸。
③得科第:在科举考试中考中。
④慵(yōng):困倦,精神不振。
⑤伛(yù):曲背,驼背。
(1)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①今京城内外成衣者,皆.宁波人也。
②遂.询主人之性情、年纪、状貌并何年得科第,而独不言尺寸。
(2)解释句子的意思。
少年科第者,其性傲,胸必挺。
(3)这段文言文主要说明。
①做事情一定要问清楚。
②做事要善于观察,把握特点。
③学本领要虚心向他人学习。
④请别人做事要有礼貌。
2.(2022•浉河区)课内阅读。
学弈
弈秋,通国
..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
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
..之矣。
为是其智
第1页(共52页)。
部编版小升初复习一至六年级语文必背古诗新人教版
![部编版小升初复习一至六年级语文必背古诗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00c86e26f1aff00bed51e52.png)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上地小学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根据部编教材整理)1~2年级(25首)《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夜宿山寺》唐·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古朗月行》(节选)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悯农(其一)》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其二)》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小升初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小升初文言文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50086cb0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c8.png)
小升初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对于即将面临小升初的同学们来说,文言文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掌握好文言文的知识点,不仅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还能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归纳一下小升初文言文的常见知识点。
一、文言文实词实词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之一。
常见的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在小升初阶段,需要重点掌握一些常见实词的意思。
例如,“走”在文言文中常常表示“跑”,“尝”表示“曾经”,“去”表示“离开”,“顾”表示“回头看”,“亡”表示“逃跑”“丢失”“灭亡”等。
再如,“名”可以有“名字”“命名”“说出”等意思;“益”有“更加”“好处”的意思;“故”有“原因”“旧的”“所以”等意思。
同学们在学习文言文时,要注意积累常见实词的不同含义,并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和记忆。
二、文言文虚词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数量不多,但用法灵活,对理解文意起着重要的作用。
“之”是最常见的虚词之一,它可以作代词,代指人、事、物;也可以作助词,有“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补充音节,无实义”等用法;还可以作动词,“到……去”。
“而”可以表示并列、转折、承接、修饰等关系。
“以”有“用”“凭借”“因为”“把”等意思。
“于”常见的用法有“在”“到”“对于”等。
“其”作代词,可代指人、物、事,也可以作语气助词,加强反问语气。
掌握虚词的用法,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练习来熟悉。
三、文言文句式1、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常见的形式有“……者,……也”“……,……也”“……者,……”等。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2、省略句文言文在不影响意思表达的情况下,常常省略某些成分,如主语、宾语、谓语等。
例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3、倒装句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宾语前置,如“何陋之有?”(《陋室铭》)正常语序应为“有何陋?”定语后置,如“马之千里者。
小升初语文知识复习资料(必考古代经典文学)
![小升初语文知识复习资料(必考古代经典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b437b29c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ad.png)
小升初语文知识复习资料(必考古代经典文学)1.《红楼梦》- 作者:曹雪芹- 内容概述:《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主要描写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爱情悲喜,展现了封建贵族家庭的生活和社会风貌。
2.《西游记》- 作者:吴承恩- 内容概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称为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
讲述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师徒四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融入了文化和中国神话。
3.《水浒传》- 作者:施耐庵- 内容概述:《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描写农民起义的英雄史诗小说。
主要讲述了一百零八位落草英雄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社会不公。
4.《三国演义》- 作者:罗贯中- 内容概述:《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描写战争故事为主的历史小说。
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董卓之乱、三国鼎立的历史事件,塑造了众多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5.《论语》- 作者:孔子及其弟子- 内容概述:《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是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
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包含了丰富的道德、伦理和政治哲学。
6.《诗经》- 作者:多于一人- 内容概述:《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诗歌总集之一。
包含了诸多古代诗人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
以上是小升初语文必考的古代经典文学作品,通过复习和了解这些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并提升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升初古文专项复习讲义
![小升初古文专项复习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b3b1e2bf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b2.png)
小升初古文专项复习讲义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复1. 古文概述- 古文的定义:指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文字表达形式。
- 古文的分类:包括《诗经》、《楚辞》、《论语》等。
- 古文的特点:注重修辞、借代意义、语言简练。
2. 古文基本功- 关键词汇理解:研究并掌握古文中常用的关键词汇,如“颂扬”、“怀旧”、“嘲讽”等。
- 句子理解:重点培养对古文句子的理解能力,包括主语、谓语、宾语等的分析。
- 句式转换:通过练将句子进行简单的变换,熟悉古文中的各类句式结构。
3. 古文修辞手法- 比喻:通过类比和隐喻,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 夸张:夸大句子中的某些情节或者事物,增强表达效果。
- 反问:利用反问句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第二部分:古文阅读技巧1. 预阅读- 预材料:阅读练册、古文选读等。
- 预要点: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主题,熟悉生字词语。
- 预目的:为后续的阅读理解打下基础,提高阅读效果。
2. 精读阅读- 精读方法:通读全文,理解句子含义,重点掌握重要词语和修辞手法。
- 精读要点:注重句子的结构、修辞手法和篇章的连贯性。
- 精读效果:提高古文理解能力,辨别古文中的实义词和修辞词。
3. 复总结- 复内容:对已研究的古文进行系统的复和总结。
- 复方法:重点复常用词汇和句子结构,练阅读和理解技巧。
- 复效果:巩固古文知识,提高大面积的应用能力。
第三部分:备考注意事项1. 考试要求- 考试形式:小升初古文考试一般为笔试形式。
- 考试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阅读理解等。
- 考试时间:根据考试安排合理分配时间,注意时间的掌控。
2. 备考建议- 实战演练:模拟真实考试场景,进行真题演练和模拟测试。
- 多维度训练:加强对古文中不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训练。
- 定期反馈:寻求老师或同学的指导和反馈,及时纠正错误。
3. 注意事项- 注意词汇积累:平时要多读书,扩大词汇量,熟悉常见古文词汇。
- 注意阅读理解:通过多读古文材料,提高对古文的理解能力。
2023小升初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真题汇编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2023小升初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真题汇编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02cd415f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a8.png)
2023小升初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一、文言文阅读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文侯与虞人期猎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③猎。
是日④,饮酒乐,天雨⑤。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⑥之⑦?”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⑧乐,岂⑨可不一会期哉?”乃⑩往,身自罢之⑪。
(节选自《资治通鉴・魏文侯书》)【注】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
①虞人:管理山林的小官员。
①期:约定。
①是日:这天。
①雨:下雨。
①焉:何,哪里。
①之:到,往。
①虽:即使。
①岂:难道。
①乃:于是,就。
⑪身自罢之:亲自取消了这次活动。
1.用现代汉语写出“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原文中的六个字概括左右阻止文侯出猎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这则小故事中,你看出了魏文侯具有怎样的美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言文。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shǎo shào)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tāng shāng)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wèi wéi)世无足复为.(wèi wéi)鼓琴者。
4.请你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5.伯牙是传说中善于弹琴的人,锺子期是善于听琴的人,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_______,用成语_______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6.“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的意思是________。
7.伯牙的琴声除了表现巍巍的大山、汤汤的流水之外,还会表现什么?照样子补充。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方鼓琴而志在_________,锺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语文小升初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4课时)
![部编版语文小升初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4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8f04a864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b9.png)
必背古诗文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释: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 移:划动,移动; 泊:停船靠岸; 渚:水中间的小块 陆地; 客:指诗人自己; 旷:空阔远大; 天低 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月近人:倒映在水中 的月亮好像来亲近人
作者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人。伟大 的马克思列宁主 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 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 导人。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和《毛泽东文集》
诗意
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平平常常 的事情。武陵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 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 不过像脚下滚动的泥丸。金沙江波涛翻腾如同烧滚的开水一样,打在 高耸入云的悬崖上,把悬崖拍暖了;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 仅剩的十三跟铁索,横空高悬在湍急的河上,令人望而生畏,不寒而 栗。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 个个笑逐颜开。
古诗文的理解与背诵
理解 古诗文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粹,在中国古代灿烂 的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 在学习古诗文过程中,理解诗词大意,了解作者 及其背景,了解诗词的语言,相应的表现手法以 及与之有关的典故、成语等。
古诗文的理解与背诵
背诵 背诵古诗文是我们小学生的必修课,因此我们要 学会背诵古诗文的方法
背诵古诗文的方法
点拨
小升初文言文复习完整版
![小升初文言文复习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530c4f0f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95.png)
小升初文言文复习完整版一、了解文言文基础知识1、实词实词是文言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同学们需要掌握常见实词的意思,比如“走”在古文中是“跑”的意思,“去”是“离开”的意思。
2、虚词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数量不多,但用法灵活,常见的虚词有“之”“乎”“者”“也”“而”等。
要理解它们在不同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
3、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的现象。
例如“项为之强”中的“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4、古今异义很多字词在古代和现代的意思有所不同,比如“妻子”在古代是指妻子和儿女,现在则仅指妻子。
5、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
比如“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等。
二、掌握文言文断句方法断句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一步。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断句:1、借助名词和代词名词和代词在句中常作主语或宾语,找出它们可以帮助断句。
2、借助虚词如“夫、盖、若夫、至若”等常用于句首,“也、矣、乎、哉、焉、耳”等常用于句尾。
3、借助对话标志“曰”“云”“言”等词后通常要断开。
4、借助句式排比、对偶、反复等句式整齐,可据此断句。
三、理解文言文文意1、结合注释课本和练习中的文言文通常会有注释,要充分利用这些注释来理解文意。
2、联系上下文有些字词的意思需要根据上下文来推断。
3、了解背景知识一些文言文涉及到历史、文化等背景知识,了解这些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
四、背诵经典文言文背诵是积累文言文知识的有效方法。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言文篇目,如《论语》中的部分章节、《孟子》中的片段、《世说新语》中的小故事等。
在背诵时,要注意理解文章的意思,这样有助于记忆,而且记得更牢固。
五、多做文言文练习题通过做练习题,可以检验自己对文言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不足之处,及时进行补充和强化。
练习题可以包括字词解释、句子翻译、文意理解、断句等多种类型。
【精品】小升初语文专项总复习文言文阅读题一(5篇,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精品】小升初语文专项总复习文言文阅读题一(5篇,人教部编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fda5fb10a6f524ccbf85fe.png)
【精品】小升初专项总复习文言文阅读题一(一)鲁人徙越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注释】[①身:自己。
②屦(jugrave;):用麻、葛等制成的鞋。
③缟(gǎo):白绢,周时人用缟做帽子。
④履:鞋。
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⑤跣(xiǎn):赤脚。
⑥被:同“披”。
1.解释加点的词语。
(2分)(1)或谓之曰 ( )(2)屦为履之也( )(3)而越人被发( )(4)以子之所长( )2.下面句子中的“穷”字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A.子必穷矣B.欲使无穷,其可得乎C.穷困潦倒D.无穷无尽3.翻译句子。
(2分)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4.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鲁人不可徙越的原因。
(2分)5.简要概括这篇寓言的主要故事情节。
(2分)6.本文的主题可以有多种理解,请写出来(至少三种)。
(2分)(二)不责僮婢唐临性宽仁,多恕。
尝欲吊丧,令家僮归取白衫,僮乃误持馀衣,惧未敢进。
临察之,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
”又令煮药,不精,潜觉其故,乃谓曰:“今日阴晦,不宜服药,可弃之。
”终不扬其过也。
阳城尝绝粮,遣奴求米。
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
城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
及奴觉,谢罪。
城曰:“寒而饮,何害也!”1.解释。
(1)尝: (2)向:(3)扬: (4)过:(5)易: (6)负:2.翻译。
终不扬其过也。
3.你赞同唐临、阳城的做法吗?为什么?(三)赵人患鼠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①,中山人予之。
猫善扑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②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③在鼠,不在乎无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④,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
不病⑤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
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选自刘基(郁离子))[注释]①中山:即中山国,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
小升初语文(部编版)总复习——古诗词名句
![小升初语文(部编版)总复习——古诗词名句](https://img.taocdn.com/s3/m/eedec63e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72.png)
小升初语文(部编版)总复习——古诗词名句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唐]XXX《登鹳雀楼》2)春节到来喜洋洋,福字挂在门上扬。
——民间歌谣《春节到了》3)重阳节到登高处,遥望长安景色好。
——[唐]XXX《登高》4)元宵佳节闹花灯,团圆美满喜洋洋。
——民间歌谣《元宵节》5)中秋佳节月儿圆,家家户户赏月亮。
——民间歌谣《中秋节》1)红: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唐]XXX《登鹳雀楼》(2)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唐]XXX《登鹳雀楼》(3)绿: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唐]XXX《赋得古原草送别》(4)蓝: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唐]XXX《山居秋暝》(5)紫:XXX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唐]XXX《锦瑟》1)万里长城永不倒,千年铁树铸华章。
——[唐]XXX《登高》改写:长城永远屹立不倒,铁树经千年铸就华章。
2)此地无银三百两,咳嗽成音一片。
——[明]XXX《喻世明言》改写:这里没有三百两银子,咳嗽声响遍布整个地方。
3)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唐]XXX《春晓》改写:沉睡中的春天,鸟鸣声无处不在,不自觉地被唤醒。
4)洛阳城东桥南,有条大河名叫做黄河。
——[唐]XXX《将进酒》改写:在洛阳城的东边,桥的南面,有一条宽广的河流,它叫做黄河。
5)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网络流行语]改写: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的距离,而是我深深地爱着你,却无法让你知道。
(完整版)小升初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
![(完整版)小升初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https://img.taocdn.com/s3/m/29f5f4a6964bcf84b8d57b73.png)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在小升初语文学校的过程中,文言文是语文学校的一个难点。
下面是文言文相关的一些知识点及解题方法,希望在大家学习的过程中有所帮助。
通假字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高兴。
《论语十则》2、汝知之乎 ?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你知道怎样教导别人吗?) 。
《论语十则》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智慧。
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两小儿辩日》4、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止通“只”。
《狼》5、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坐”通“座”,座位。
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郑人买履》6、出门看火伴“火”通“伙”,伙伴。
《木兰诗》7、才美不外见“见”通“现”,出现。
《马说》8、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愚公移山》9、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偏通“遍”,遍及,普遍。
《曹刿论战》10、一切乌有。
乌通“无”,没有。
《山市》古今异义1、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 《桃花源记》)2、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
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桃花源记》 )3、穷古义:穷尽。
今义:经济贫困。
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
( 《桃花源记》 )4、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桃花源记》 )5、布衣古义:平民。
今义:棉布衣服。
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出师表》 )6、感激古义:感动振奋。
今义:感谢。
例句:由是感激。
( 《出师表》 )7、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对某事表赞同。
例句: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曹刿论战》)8、开古:大。
今:开 ( 多指商部 ) 。
例句:宜开圣听( 《出表》 )9、涕古:泪。
今:鼻涕。
例句:今当离,表涕零,不知所言。
( 《出表》 )10、兵古:兵器。
部编小升初小古文总复习1
![部编小升初小古文总复习1](https://img.taocdn.com/s3/m/3ce39258bd64783e09122bb7.png)
部编小升初小古文总复习阅读训练之文言专题(共6课时学生用)在小学阶段,我们其实已经开始接触和学习文言文了,进入初中以后,文言文占语文教材的三分之一,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近年来,名校的小升初考试都会命制文言文阅读的试题,而且难度越来越大。
打好文言文学习基础,不仅有助于我们在小升初考试中拿下高分,更为初中轻松学习文言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技巧归纳】学习文言文,主要从以下四点入手:①把握文言实词和重点虚词的意义;②理解、翻译文言语句;③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在联系、内容、写作方法、技巧;④积累、背诵文中重点语句、段落,背诵文言诗词。
【实战训练】一、朗读下列选文,读出停顿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吾后行。
1、“汝”这个字,读音是,意思是。
2、“吾”这个字,读音是,意思是。
菊梅、兰、竹、菊者,四君子也。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二、你能为下列文段画出标点吗?1. 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2. 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三、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文后问题龟兔竞走龟与兔竞走①。
兔行速,中道而眠。
龟行迟,努力不息。
及兔醒则龟已先至②矣。
注释①走:跑②及:等到。
至:到文言小练习1. 古文中的“竞走”和现代竞走运动是不同的,“竞”的意思是,“走”在古文中的意思是,合起来就是。
2. 请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只划一处。
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3.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⑴兔行速.,中道而眠。
速:⑵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
及:4.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五官争功口与鼻争高下。
口曰:“我谈古今是非,尔①何功居上我?”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辩。
”眼谓鼻曰:“我近鉴毫②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
”又谓眉曰:“尔何功居上我?”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课内文言文)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课内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df137df8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11.png)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课内文言文汇总三年级上册《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进,儿得活。
【译文】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金。
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未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文】从前宋国有个农民,田地中有一树桩。
跑得飞快的兔子撞在树桩上扭断脖子而死。
从此农民等在树桩旁希望再得只兔子。
兔子没等到,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湮于东海。
【译文】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因此化为精卫鸟。
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数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四年级下册《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译文】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香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
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
《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磨针溪是在眉州的象耳山脚下。
小升初语文(部编版)总复习——古代文学经典名篇
![小升初语文(部编版)总复习——古代文学经典名篇](https://img.taocdn.com/s3/m/0cbcbf80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89.png)
小升初语文(部编版)总复习——古代文学
经典名篇
古代文学经典名篇是小升初语文(部编版)总复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通过研究这些经典名篇,学生们可以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的风采,培养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
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古代文学经典名篇:
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包含了300多首诗篇,记录了周代以前的社会生活、人情世故和感人的故事。
2. 《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楚辞诗歌以其豪迈激昂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后世。
3.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被称为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通过描述贾宝玉和贾府众多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堕落。
4. 《西游记》:是另一部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它以独特幽默的方式描述了孙悟空等主要角色的冒险故事,展示了正义与邪恶的斗争。
5.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它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伦理道德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这些古代文学作品代表了不同的风格和时代,它们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希望同学们在小升初语文(部编版)总复习中能够通过阅读和理解这些经典名篇,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语言能力。
部编版语文1-6年级日积月累文言文小升初复习资料
![部编版语文1-6年级日积月累文言文小升初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97f29d8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b8.png)
学弈 《孟子·告子上》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 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 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 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两小儿辩日 《列子·汤问》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 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 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自相矛盾 《韩非子·难一》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 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 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 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 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பைடு நூலகம்
杨氏之子 《世说新语·言语》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 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 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 是夫子家禽。”
五年级上册
【四字词语】
太平盛世 国泰民安 政通人和 人寿年丰 多事之秋 兵荒马乱 家破人亡 哀鸿遍野
丰衣足食 夜不闭户 流离失所 民不聊生
安居乐业 路不拾遗 生灵涂炭 内忧外患
五年级下册
【文化常识】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不惑:指人四十岁。 及笄:指女子年满十五岁。 花甲:指人六十岁。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古稀:指人七十岁。 而立:指人三十岁。 期颐:指人一百岁。
四年级下册
【常用语】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 学习不怕根底浅,只要迈步总不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部编版语文小升初六年级毕业班总复习文学知识古诗文鉴赏考点归纳
![部编版语文小升初六年级毕业班总复习文学知识古诗文鉴赏考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8f77d3c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66.png)
部编版语文小升初六年级毕业班总复习文学知识古诗文鉴赏考点归纳部编版语文小升初六年级毕业班总复习文学知识古诗文鉴赏考点归纳第一部分、语文文学知识积累1、《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很多都有绰好,如“水镜先生”是(司马徽)、“卧龙”是(诸葛孔明)、“凤雏”是(庞统)、“美髯公”是(关羽)、“小霸王”是(孙策)、“常胜将军”是(赵云)。
2、被称为“神机军师”的人物是(朱武),出自名著《水浒传》。
3、“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的作者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此诗的名字是《葬花词》,此诗意在喻人,悲叹自己的命运,控诉社会的黑暗,其思想性与艺术性均达到最高境界。
4、金陵十二钗指的是(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贾巧姐、李纨、史湘云、秦可卿、妙玉)。
《红楼梦》常考知识点汇总:1、金陵十二钗指的是:(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贾巧姐、李纨、史湘云、秦可卿、妙玉)。
2、《红楼梦》中,有“小宝钗”、“小黛玉”之称的两个人分别是(袭人)、(晴雯)。
3、《红楼梦》的两条主线是(贾府由盛到衰的演变过程)、(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4、《红楼梦》中,“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时从分。
”说的是(薛宝钗)5、《红楼梦》中,“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如秋波。
虽怒时而若笑,即嗔时而有情”。
说的是(贾宝玉)。
6、《红楼梦》中,“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缝必主淫。
漫言不有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说的是(秦可卿)。
7、贾府的媳妇,稳重贤惠,本分随和,青春丧偶,统领众姐妹,曾负责海棠诗,此人便是(李纨)。
8、“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的作者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此诗的名字是《葬花词》,此诗意在喻人,悲叹自己的命运,控诉社会的黑暗,其思想性与艺术性均达到最高境界。
9、《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相传后40回是(高鄂)所作。
10、《红楼梦》中有两句诗评论王熙凤在贾府衰亡中的悲惨下场,这两句诗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小升初语文(部编版)总复习——古代文学名篇导读
![小升初语文(部编版)总复习——古代文学名篇导读](https://img.taocdn.com/s3/m/9645dd4f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d1.png)
小升初语文(部编版)总复习——古代文学名篇导读古代文学名篇是中学语文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对于小升初考试来说也有很大的分值。
下面将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些古代文学名篇,以便同学们进行总复。
一、《木兰诗》《木兰诗》是一首古代民歌,通过悲壮的歌颂木兰的英勇事迹,展示了中国古代女子的勇敢和忠诚。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塑造了木兰形象,表达了家国情怀和对传统美德的推崇。
二、《孔子家语》《孔子家语》是以孔子及其弟子为主要人物,记载了他们的言行和哲学思想的文集。
这本书内容广泛,涵盖伦理道德、政治治理、教育等方面,对于理解古代中国社会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
此书以贾、史、王、薛等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描写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性的复杂。
通过对人物的生动刻画和细腻描绘,展示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和对儿女情长的感悟。
四、《论语》《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教育思想。
这部书包括了很多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方面的论述,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具有深远的影响。
五、《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第一部诗学理论著作。
它由周代的国风、雅颂,以及《周颂》、《鲁颂》、《商颂》等组成,内容涉及政治、军事、道德等方面。
这些诗歌以简练的语言和优美的形式,反映了古代民众的思想和情感。
以上是几篇古代文学名篇的简要导读,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并理解其中的精神内涵,为语文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Word count: 203)。
【精品】小升初语文类型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三(5篇,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精品】小升初语文类型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三(5篇,人教部编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caef87d15abe23482f4dac.png)
小升初期末专项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三《曹彬仁爱》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
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
”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其仁心爱物盖如此。
( 张光祖《言行龟鉴》)[注释] 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其所居.堂屋敝()(2)吾为.将()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3.文章开头介绍曹武惠王是“国朝名将”,其作用是什么?4.文章通过、这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王“”的德行。
《猿母中箭》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①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
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鸣数声,乃拔箭堕地而死。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墨客挥犀·三》)[注释]①弋人:射鸟的人。
即下文的“射者”。
1.解释加点的词语。
付子已.()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3.用自己的话回答,射者为什么“誓不复射”?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体会?《赵人患鼠》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
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①去诸?”其父曰:“是非若②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
不病于④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注释]①盍:何不。
②若:你。
③垣墉:泛称墙。
④病于:病,有害。
于,比。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猫善.捕鼠及鸡()(2)弗食.鸡则已耳()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3.“猫善捕鼠及鸡”的特点表现在4.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赵母训子》赵武孟初以驰骋田猎为事,尝获肥鲜以遗母,母泣曰:汝不读书而田猎,如是吾无望矣!竟不食其膳。
武孟感激勤学,遂博通经史,举进士,官至右台侍御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河喝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泽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泽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文言知识
文言文中的江、河一般指长江、黄河
文言练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⑴ 夸父与日逐走走:
⑵北饮大泽 北:
⑴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⑵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 杨氏子的回答非常巧妙,妙在哪里?
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①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②,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施尾于堂③。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选自(汉)《新序》
——选自《淮南子•天文》。
注 释
共工:相传是炎帝的后裔,西北的洪水之神。颛臾:相传是黄帝的后裔。
维:绳子绝:断水潦(lǎo):江河道路上的流水。焉:文中译为“这,这里”归:汇集
文言小练习
1.根据课文填一填
和颛臾为了称霸打起来了。共工一怒之下,触动了。支撑着天的柱子折断了,拴着地的绳子也断了。结果,天向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移向西北;地向方向塌陷,所以江河流水和泥沙都向这里汇集。
2、分别指出下面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
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 )
3. 求剑的楚人为什么求不到剑?
4. 《刻舟求剑》刻画了一个、、的人物。
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①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③。”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④。人曰:“何不试之以⑤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
3.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⑴兔行速,中道而眠。速:
⑵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及: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五官争功
口与鼻争高下。
口曰:“我谈古今是非,尔①何功居上我?”
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辩。”
眼谓鼻曰:“我近鉴毫②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又谓眉曰:“尔何功居上我?”
2、“吾”这个字,读音是,意思是。
菊
梅、兰、竹、菊者,四君子也。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二、你能为下列文段画出标点吗?
1.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2.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自学练习】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选自《韩非子·五蠹》
注 释
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和树茎。 耒(lě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像木叉。
翼:希望。
译 文
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一天,一只跑的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当然,兔子是没等到,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注 释
①叶公:春秋时楚国叶县县令沈诸梁,名子高,封于叶(古时候的邑名,今河南叶县)。 ② 写:画; 凿:通“爵”,古代饮酒的器具。 ③窥(kuī):这里是探望、偷看的意思;施(yì):延伸。
译 文
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他的衣带钩、酒器上刻着龙,屋子内外雕镂装饰的也是龙。天上的真龙听说了,就从天上下来。龙头从窗户探进来,龙尾拖在厅堂里。叶公一见到真龙,转身就跑,吓得魂不附体,脸色都变了。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⑴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昔者:争:
⑵天柱折,地维绝折:绝:
【家庭作业】
1.完成“自学练习”;
2.大声朗读并熟读本课的文言文;
3.背诵
文言文系列之实战训练二
【技巧归纳】 单音词和双音词
文言文以单音词居多,一个字就相当于一个词,比如“妻子”,古义“妻”是指妻子,“子”是指儿女,合称妻子和儿女。在翻译时,可以采用组词法,将这个字组成词语来理解。
【实战训练】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①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选自《吕氏春秋》
注 释
1遽:立刻,赶紧,表示时间很紧迫;
译 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赶紧在船边掉剑的地方刻了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若无眉,成何面目?”
注 释
1尔:你; ②毫:细毛,毫毛;
文言小练习
1.五官中还有谁没有发言?请你替他说两句。下面是两位同学的代言,你认为哪一句更合文题?
耳曰:“无我,主人岂知汝等所言?竟居侧?”
耳曰:“吾将众言传与主人,自当论功行赏。”
2.你能模仿文中五官说话的语气,和同学来一场角色扮演的对话吗?
【实战训练】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①。孔君平诣②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
①甚:很。惠:同“慧”,智慧的意思。②诣:拜见。
译 文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杨氏子的父亲,可是父亲不在,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试呢?”他回答说:“我宁肯相信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文言知识
郑:春秋时代的郑国,郑国主要的版图位于今天的河南省中部。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
文言小练习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译 文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放弃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他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要做针。”李白被这位老妇人的毅力所感动,就回去完成了自己的功课。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是似龙非龙的东西。
文言小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钩以写龙 以:
2于是天龙闻而下之 闻:
3弃而还走 弃:
⑷ 叶公子高好龙 好:
2.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
⑴凿以写龙通;的意思
⑵屋室雕文以写龙通;的意思
⑶弃而还走通;的意思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技巧归纳】
学习文言文,主要从以下四点入手:①把握文言实词和重点虚词的意义;②理解、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文言语句;③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在联系、内容、写作方法、技巧;④积累、背诵文中重点语句、段落,背诵文言诗词。
【实战训练】
一、朗读下列选文,读出停顿
放风筝
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吾后行。
1、“汝”这个字,读音是,意思是。
文言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⑴ 未成,弃去弃:去:
⑵逢老媪方磨铁杵 逢:方:
⑶欲作针 欲:
⑷ 太白感其意 感: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⑴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⑵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3.想一想,太白听了老媪的话有何感想?
【家庭作业】
1.完成“自学练习”;
2.大声朗读并熟读本课的文言文;
3.背诵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走,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
文言知识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融合各家学说的名著。
文言小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于:
2是吾剑之所从坠 是:
3舟已行矣 行:
4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若此:
文言知识
本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文言小练习
1.写出下列带点汉字的读音,并完成填空。
孔君平诣其父,“诣”的意思是;为设果,是指为设果;儿应声答曰。
2. “惠”是个通假字,通,“甚聪慧”是说杨氏子,从文中这句话可以看出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3.背诵
文言系列之实战训练一
【技巧归纳】
学习文言文的方法:①多诵读,勤背诵——文言文富有韵律美,熟读背诵有利于培养语感,掌握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语速,能更好地朗读课外作品,从而形成能力。②善归纳,多积累——善于归纳总结文言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句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快速、准确地解题。③会用字典,学习写法。
⑶ 未至,道渴而死 至:
⑷弃其杖,化为邓林 弃:
2.对照译文,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⑵ 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3.填一填
夸父真能喝啊!他先喝干了,又喝干了,最后又想去北方,喝的水。可惜,还没到,就渴死了。他的手杖,化作了一片。
【家庭作业】
1.完成“自学练习”;
2.大声朗读并熟读本课的文言文;
三、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文后问题
龟兔竞走
龟与兔竞走①。兔行速,中道而眠。龟行迟,努力不息。及兔醒则龟已先至②矣。
注 释
1走:跑 ②及:等到。至:到
文言小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