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
教育故事:唤醒沉睡的种子
教育故事:唤醒沉睡的种子曾经苏霍姆林斯基记录下这样一个故事:校园花房里开出了一朵硕大的玫瑰花,全校师生每天都来看。
这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四岁的女孩在花房里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里,从容的往外走。
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这个小孩为什么摘花,他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妈妈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一朵大玫瑰花,妈妈不相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后,我就把花送回来。
”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搀着小女孩,在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曾经教过一个性格叛逆的女孩子:父母从小溺爱,对孩子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教育,孩子其自主意识差,学习差,上课不听、小动作不断、违纪现象时常发生。
她的性格也特别暴躁,有时为了一件小事或者是同学不经意的的一句话,就能引发她做出令人难以想象的举动,例如:她上课不听讲时,任课老师喊她站起来,她会不屑一顾地就当没听到,当老师走到她面前她会用衣服把脸盖上谁都不理。
还有如果哪个老师批评了她,她又很不高兴时中午就不吃饭,类似的例子很多,她的表现就是无拘无束,爱做什么做什么。
曾经我试着这样去寻求解决办法:一、从点滴之处去关心她,爱她,感化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要感化她,我深知工作的艰难,如何才能融化她心中的坚冰呢?沉思许久,顿然醒悟,雨果说:“爱是情感的升华,他像阳光一样照耀大地,赋予万物生长的力量,并使之欣欣向荣。
”因此,我决定以“爱”为契机,开导她,改变她。
我首先用自己的爱心,关怀这个孩子,从生活上,思想上去教育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被人关怀的温暖。
同时我让她当了小组长,用严格的职责约束她。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她身上有了不小的变化。
虽然现在的她和其他孩子还有距离,相信经过不断努力,她的进步会更大。
用爱唤醒沉睡的心灵
用爱,唤醒沉睡的心灵——转化学困生之我见【内容摘要】“学困生”由于智商差异,学习态度、教育环境的不良等缘故,导致成绩低下,因此屡遭批评,其自尊心减退,情感淡漠,情绪低落,学习缺乏自信心,所以常常自暴自弃,甚至表现出对抗心理。
学困生是弱势群体,是需要关心、理解、帮助的学生。
转变学困生关键是教师树立正确学生观、教师观、融洽的师生关系;要尊重、关爱和宽容学生;要改变评价方式,多采用激励方式,消除学困生自卑心理,建立自信心,点燃成功的火苗;要争取班干部、家长的配合教育。
这样就能唤醒沉睡的学困生。
【关键词】唤醒、尊重、关爱、宽容、融洽、评价方式、自信心、配合教育一、学困生的表现课堂上他们习惯于保持沉默,偶尔被老师提问,也是固执的低头不出声,还有些同学甚至将自己封闭了起来,不与老师和同学交流。
他们习惯了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习惯了不做作业,破罐子破摔,在他们的意识里,反正自己是学不好的。
于是上课时他们习惯了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做小动作,说小话,搞破坏等等。
长期的压抑使他们对别人充满了抵触情绪,戒备心很强,甚至是敌意,他们用另一种方式来捍卫自己不容冒犯的尊严,自己不可忽视的存在,如:打架,骂人,指责别人等等。
尽管学困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从感情上让人难以接近,但这并不等于学困生就“没思想、没知觉、没反应”,就“无药可救”了。
“学困生”的心里也有成才的欲望,也有进步的要求,也有做人的自尊,他们的内心深处有着强烈的渴望,渴望被理解,渴望被承认,渴望被关爱,同样也幻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够成绩优秀,能够让老师和同学刮目相看。
“学困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他们是必然要发生变化的,要么越变越差,要么由“差”变好。
关键是我们的工作能否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门,激发起他们成才的欲望,从而实现由“差”向好的方面转变。
二、转化的措施1、用尊重、关爱和宽容,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是做好学困生工作的前提。
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象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那样极为小心,对他们提出的合理要求,要给予满腔热情的支持,对他们的点滴进步更应该给予肯定。
德国的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过...
德国的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过...德国的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马克思也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
因此说教育的核心所在就是唤醒。
唤醒什么?唤醒学生生命中的灵性和欲求。
我们人总是有着一种生命的创造冲动的,这说明人具有内在自我发展的动因,并外在地表现为他不满足于已有的定论,不相信唯一的答案,不屈丛于任何外在的压力而放弃自己的主张。
还表现为对自己现在时自我发展状况的不满足和否定,一致于追求更高水平、更完善的发展。
因而我们的教育应该呵护、关怀人的这种生命的冲动意识,使学生在现实中能够大胆地去追寻自我,大胆地去展现自我,在追寻和张扬中各种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唤醒,是一种教育的手段。
在教育学生时我们教师对学生要有更多的信任,要有更多的期待。
相信我们的学生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学生一旦得到信任,他们的内在动力就会被激发,他们就会显得聪明、能干、有悟性、很懂事。
那么,教师就不要总是叮咛他们,检查他们,监督他们,审查他们,甚至因为学生暂时的不好、不开窍而失去对他们应有的信。
俗语说:五个手指头伸开还不一般齐呢。
何况活泼可爱、聪慧调皮的小学生呢?在每一个班或多或少都有后进生,对待这部分学生,教师应从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入手,启发诱导,激发兴趣,去唤醒学生内在的动力,使其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这是一个极其艰苦的过程,教师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有人说“教育的全部秘诀在于爱”,那就是让我们的教师去关爱后进生,去关注他们每一点的进步。
我们要用满腔的爱去唤醒他们“沉睡的心灵”,用爱去填补他们心灵的鸿沟,用爱去消除他们情感的障碍,用爱去找回他们的自信和自尊。
只有这样,才能使后进生打开心扉,乐于接受我们的教育。
唤醒,也是一种教育的艺术。
要知道学生的灵性和欲求,总是发生在不经意之时,如果我们的教师不善与发现这种灵性和欲求,就失去了唤醒的有利时机。
教育唤醒人格心灵名言警句
教育唤醒人格心灵名言警句1. “教育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心灵的大门。
”我和老师聊天的时候,老师就说,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唤醒学生内心的力量。
就像用钥匙打开门一样,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力。
2. “好的教育是一盏明灯,照亮人格的道路。
”我邻居家的孩子以前很调皮,后来遇到一个好老师,慢慢变得懂事了。
他妈妈说,那个老师就像一盏明灯,让孩子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3. “教育如春风,唤醒沉睡的心灵。
”我表哥小时候学习不好,后来上了一个特别的培训班,整个人都变了。
他说那个培训班的老师就像春风一样,吹醒了他内心的渴望。
4. “教育是一把火,点燃人格的火焰。
”我同学的妹妹性格内向,但是在学校参加了一些活动后,变得开朗自信了。
同学说,那些活动就像一把火,点燃了妹妹的热情。
5. “好的教育像一场春雨,滋润心灵的花朵。
”我看到一个贫困地区的孩子,因为有了爱心人士的资助和教育,变得积极向上。
就像春雨滋润了花朵一样,教育让孩子绽放出美丽。
6. “教育是一座灯塔,指引人格的航向。
”我叔叔年轻的时候走了很多弯路,后来通过学习和教育,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他说教育就像灯塔,让他在迷茫中找到了方向。
7. “教育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人格的田野。
”我朋友的孩子很有创造力,朋友说这是因为学校的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个性。
就像清泉流淌在田野里,教育让孩子的心灵得到滋养。
8. “教育是一颗种子,播撒在人格的土壤里。
”我参加一个教育讲座,演讲者说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像种子一样,需要时间和耐心去培育。
只有这样,才能长出美丽的人格之花。
引用 教育不是灌输,也不是改造,而是唤醒
教育不是灌输,也不是改造,而是唤醒教育是什么?我这个从事于教育工作20多年的人,经常扣问自己。
有位教育专家说:“真正的教育不是改造而是唤醒,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
巨人一旦醒来,潜能尽情释放,一个真正的人从此诞生。
”感觉此言甚妙。
妙在它对教育的形象解说,妙在这种解说接近教育的真谛。
儿童,一片等待开发的处女地,儿童,一个蕴含丰富潜质等待发掘的小人。
儿童处于沉睡的状态,一旦苏醒,潜能得到释放,成长等于完成。
教育是唤醒,唤醒他作为“一个人”的自觉。
当然,唤醒的方式是友好,而不是生硬的逼迫,因为被唤的是一个生命,生命对于生命应该有着起码的尊重,唤醒绝对不是粗暴的吵醒打醒或吓醒,而是一个生命对于另一个生命饱含感情的呼唤。
如果你是老师,希望学生能学得快乐,那么你就应该用自己内在的教地欢乐来唤醒;如果你希望学生能体验到美感,那么你就应该用阅读美的作品来唤醒。
精神的解放用自由来唤醒,创新用求真求异来唤醒,真诚用平等来唤醒。
如果自己不是一团火就很难将另一颗心点燃,这就是唤醒的全部。
教育的使命是唤醒孩子内心的自觉,让他发出自己的声音,让他产生自己的思想,最终能区别我与他。
而不是一味的听话,顺从,附和,也不是一味的死记硬背。
听话,听父母的话,听老师的话,听权威的话,一旦听话成了习惯,人就会失去用自己的嘴说话的能力,就只能用笔来抄袭,就只会道听途说人云亦云,又何谈创新,何谈发展呢。
以前只明白道理,不知道如何来唤,看了美国老师给学生讲《灰姑娘》的故事,犹如醍醐灌顶,那是真正唤醒的进行时,是对唤醒教育不折不扣的诠释。
“你们喜欢故事里的那一个?不喜欢那一个?为什么?”回答这个题目,需要自己思索,因为故事里没有标准答案,鼓励孩子大胆的说出自己对人物的评价。
接着老师要提的问题,又是让孩子想象不守规则的后果,懂得守时的必要。
“如果辛黛瑞拉在12点不能跳上她的南瓜马车,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呢?”社会化是每个人生存所必须的,规则是作为社会人存在的必要保护。
唤醒沉睡的心灵
唤醒沉睡的心灵——《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实验二小纪碎丽偶然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个故事:据说,苏格拉底小时侯,有一次看他父亲雕刻狮子,便问道:“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雕塑师?”父亲:说:“以这只石狮子来说吧,我并不是在雕刻它,我只是在唤醒它。
”“唤醒?”小苏格垃底不解地问。
“对,狮子本来沉睡在石块中,我只是将它从石头监牢里解救出来而已。
”苏格拉底从父亲的话中得到启发,日后便成为一位唤醒人们心灵的大师。
教育就是一种心灵的唤醒。
儿童的成长是其心灵中真、善、美的种子不断生长,自主发展的过程,任何人也无法替代他们。
教师的使命就是用温柔而灵巧的“教育之手”,去触摸儿童稚嫩的心灵,以唤醒埋藏在他们心底的良知和潜能,促进其自主地成长和发展。
雷夫老师就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示范。
在56号教室里没有说教,有的是老师用自己用心良苦的创意、百折不挠的勇气、激情四溢的践行、全部身心的爱的唤醒。
这本书吸引我的第一个细节就是雷夫老师为了让丛林学校的孩子爱上阅读,而作出的努力的故事。
丛林学校的学生大多数家境贫困,家里没有可供阅读的书籍,雷夫老师告诉他们可以到图书室去借书,可是孩子们甚至没有一个人知道书店或是图书馆在哪里,更不用说拥有借书卡了。
但是雷夫老师并没有放弃,他开始自己实行借书的计划。
他以家为中心,找了十几个二十英里以内的公共图书馆的地址,他用一个晚上的时间计划路线,之后就开始一家一家的去借。
当他知道有一家图书馆有六本他想借的书时,他欣喜若狂,可是没有想到,图书馆都规定,同样的书一个人只能借一本。
虽然生气,但是正如雷夫老师自己说的“什么也阻挡不了一个有创意、有奉献精神的老师。
”他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不停地出入各个图书馆为孩子们借书看,在离开某个图书馆后的一个小时内,又改头换面地再次进去借同样的书,有时会戴上眼镜,有时会戴上帽子,有时还会戴个假胡子。
经过这许多的周折,他终于得到了所有他想要的书!在我们感慨雷夫的执着、专注、智慧、奉献的同时,他也用自己的行为唤醒了孩子内心对阅读的热爱,让孩子变成了爱学习的天使。
用爱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
班主任德育创新工作案例——用爱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背景: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恶其师,疏其到。
”爱心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教师爱学生,学生才能理解,理解才能沟通,才能接受。
密切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先关心爱护学生,平等待人。
“问题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往往非常敏感别人对自己是否尊重。
因此,消除学生情绪上的隔阂和疑惧心理,为学生创设倾诉的环境,能使学生愿意接近自己,对自己说心里话,学生就会“信其道”。
而班主任更应该是学生的知心朋友,真诚的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用心去解读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自然会明白学生有几多困惑,几多迷茫。
来自家庭的负担,社会的压力,学习的繁重,自身心理,生理上的包袱,他们多么渴望班主任能够读懂他们,理解他们,关心他们。
因此班主任应该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与学生真挚的交流,推心置腹的沟通,只有做到心与心相通,才能叩开情感的心扉,走向师生心灵的乐章。
良言温情如和煦的阳光,如甘甜的雨露,照耀着学生的心灵,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情感教育所产生的巨大动力,有时足以改变学生的一切。
典型案例:初2007级我班有个学生叫张平。
在初一上学期,他上课要么扰乱他人学习,要么情绪低落;下课胡乱打闹,同学间经常闹矛盾,同学们都嫌弃他;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
是学校有名的“捣蛋鬼”,真让我头痛。
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在学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自我调节,自我改进,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但经过几次努力,他只在口头上答应,行动上却毫无改进。
期中测试各科竟然不及格。
看到他不思进取,我的心都快凉了,算了吧,或许他就是那根“不可雕的朽木”。
不理他的那几天,他便变本加厉地闹起来!此时,我觉得逃避不了,必须正视现实!我内心一横:我不改变你,誓不罢休!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专程深入到他家去家访,进行详细了解,然后再找对策。
接待我的是其伯父,通过其伯父的介绍,我大吃一惊:原来,他的父亲前两年因病丧失劳动能力,他的母亲紧接着又病了。
轻轻敲醒沉睡的心灵
轻轻敲醒沉睡的心灵山东省巨野县万丰镇第二中学刘念福每个人的心灵中都沉睡着巨大的潜能,现代教育就是着眼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把学生潜在的天赋最充分的发掘出来。
”开卷还真是有益,偶尔翻书就看到这句话,忽然觉得豁然开朗了。
原来一直困惑于学校到底该给学生什么?该让学生获得什么?仅仅是知识与能力,方法还是正确的价值观?现在看来,这些还不够,还有最重要的发掘学生潜在的天赋!作为教育者,我们该如何轻轻敲醒学生沉睡的潜能呢?首先,尊重学生的人格,创造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情境。
只有被尊重的人才会有表达的欲望,才会有发展的可能。
尊重学生的人格,就要做到真正的平等,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平等。
老师不居高临下的俯视学生,同学之间不讽刺嘲笑,在这样平等的环境中,学生才敢真实的表达自己的见解,才能自由的碰撞思维的火花。
其次,肯定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何况是有思想的人呢!每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不可替代的个体,正是由于这种独特性和差异性,才成就了课堂的异彩纷呈。
肯定学生的差异性,不是肯定学生成绩的差异,而是肯定学生思维方式的差异。
由于每个学生生活环境、生活方式、成长经历的差异,造成了思维方式的差异,往往对同一问题产生不同的思维结果,有些甚至偏离了正常的思维方向,但这些都应得到老师的肯定,而老师要做得就是引导学生的思维朝正确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告诉正确答案。
最后,细心耐心观察学生,鼓励学生多样化发展。
课堂是不可重复的,也是无法预设的,很多精彩会在我们不经意时出现,学生的潜能,聪明智慧往往也会一闪而过,学生自己可能无意识,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细心观察学生,抓住学生灵动的瞬间,顺势而上,引导学生进行长足的发展。
学生潜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显现出来的,也不是短时间就能开掘出来的,这需要我们极大的耐心,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总觉得教育是最神圣的,因为教育者是离学生的心灵最近的人,轻轻敲醒沉睡的心灵,慢慢唤醒沉寂的潜能,看着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才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教育是一种心灵的唤醒
教育是一种心灵的唤醒——在班主任工作会上的讲话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管理工作,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水平,学校召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十分必要。
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在学生管理工作第一线辛勤工作的各位班主任老师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据说,苏格拉底小时候,有一次他看父亲雕刻狮子,便问道:“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雕刻师?”父亲说:“以这只石狮子来说吧,我并不是在雕刻他,我只是在唤醒它。
”“唤醒?”小苏格拉底不解地问。
“对,狮子本来沉睡在石块中,我只是将它从石头监牢里解救出来而已。
”苏格拉底从父亲的话中得到启发,日后便成为一位唤醒人们心灵的大师。
从这个故事可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应当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以明确自己的使命——用温柔而灵巧的“教育之手”,去触摸儿童稚嫩的心灵,以唤醒埋藏在他们心底的良知和潜能,促进其自主地成长和发展。
怎样才能完成班主任的重要使命呢?借此机会讲五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走近学生班主任要走近学生,触摸到儿童的心灵世界,必须首先了解学生,熟悉他们的心理需求,并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动态,这样,学生才会不断地走近你,响应你。
(一)了解学生:1、注意观察:是了解学生的重要手段。
每个孩子都是向善的,即使再差的学生,他们也有潜在的美的特质,需要我们去及时捕捉。
(讲一学生填选票全写自己的故事)2、加强沟通:是通向学生心灵的桥梁。
(谈理想,一学生想当建筑师的故事。
一学生喜欢老师笑,为了看齿间空隙的故事)3、耐心倾听:是深入学生内心世界的有效方法。
(讲三个学生把课桌边涂黑的故事;讲一同学丢50元钱和56个信封的故事。
)4、及时家访:是全面了解学生装的必要途径。
(讲一学生因家离校远而经常迟到的故事。
)(二)理解学生1、理解学生的心理感受:(讲让家长在单元测试卷上签字的故事)。
2、理解学生的“忘乎所以”:(讲课堂上爱吹笛的学生的故事)。
3、理解学生的“难言之隐”:(讲学生因帮忙做农活而忘做家庭作业的故事)。
描写教育教学的唯美句子(精选100句)
描写教育教学的唯美句子(精选100句)教育教学是一座迷人的艺术殿堂,恰似绚丽的画卷,展现着师创作长的美丽篇章。
下面是我为您呈现的描写教育教学的精美句子:1. 教育教学如同春风拂面,唤醒沉睡的生命之花。
2. 老师的言传身教,犹如露水滋润花朵,滋养学生心灵。
3. 教育教学如同汩汩流淌的小溪,滋润着每颗求知的心。
4. 师者,心灵的引路人,唤起潜藏的智慧光芒。
5. 学校是希望的播种机,教育教学是催芽的春雨。
6. 教学是激发学生内在潜能的火种,点燃他们的未来之路。
7. 教育是一场生命之舞,教学是引领学子投身其中的舞者。
8. 教育是生命的酒窖,教学是让学生品味人生美酒的酿造工艺。
9. 教育是点燃希望的蜡烛,教学是照亮前行的灯塔。
10. 教育教学如夜空中闪烁的繁星,点亮学生追求知识的梦想。
11. 教育是塑造未来的工匠,教学是打磨学创作才之石。
12. 学生的成长犹如茁壮的苗木,教育教学是让其繁茂成林的阳光。
13. 教育是引导学生航行的指南针,教学是航行的舵手。
14. 教育是知识的海洋,教学是指引学生驶向成功的航行图。
15. 学校是爱与智慧的温床,教育教学是培育未来的精心耕种。
16. 教育是孩子们的阶梯,教学是启迪未来的智慧之光。
17. 教育永远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教学是照亮前行的明灯。
18. 教育是沟通未来的桥梁,教学是带领学生跨越鸿沟的桥梁。
19. 教育能唤醒一个人的冬眠灵魂,教学能让渴望知识之水流淌。
20. 教育是一片肥沃的土地,教学是播撒希望的精心耕耘。
21. 教育教学是相互启迪的镜子,师生共同勾勒美好的未来。
22. 学校是智慧的摇篮,教育是助力学子破茧成蝶的翅膀。
23. 老师是种植希望的园丁,教育教学是打理成长的花坛。
24. 教育是开启心灵大门的金钥匙,教学是引导学子走向世界的导航。
25. 教育是惊喜的礼物,教学是用心打开礼物的魔术师。
26. 教育是培养未来社会的意识,教学是打开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
27. 教育教学如同早晨第一缕阳光,弥漫温暖与希望。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风不能把阳光打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出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
从中有人读出了教育的真谛,有人悟出了做事的技巧,有人学会了待人接物,有人参透了岁月人生……那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风不能把阳光打败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的”。
——泰戈尔在当今社会转型和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随着一些媒体(包括网络)对个别校长、教师被学生或家长殴打、伤害甚至杀害等恶性事件的一再披露,中小学教育界震惊了!很多有识之士已经开始对这种“师卑生尊”的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但也有一些人认为出现这些恶性事件是当前的中小学教育缺乏惩戒和所谓的“无批评教育”所造成的,矛头便直指向成为当前教育亮点和主流的“赏识教育”、“爱心教育”以及“情感教育”等等。
正视这一观点,我们不得不一起来重温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太阳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
寒冷凛冽的北风,想通过更大的风把人的衣服吹掉,结果行人把大衣裹得紧紧的。
阳光则把温暖照射在行人身上,行人因为暖意融融,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阳光获得了胜利。
“阳光法则”说明了一个道理:温暖胜于严寒,做事要遵循事物的规律,要善于诱导而不是强制,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正如大禹治水须导而非堵。
教育何尝不是如此,尤其是对具有生命的个体——学生,就更应运用“阳光法则”来实施教育,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多点人情味,使学生真正感觉到教育者给予的温暖,从而去掉包袱,促进道德健康成长。
很显然,简单说教和体罚、辱骂都是孩子们所反感的。
从学生的心理感受来说,我们的教育方式也无非有两种:“北风似”的和“阳光似”的。
“北风似”的教育是教师经常采用来帮助学生分清是非,克服缺点和改正错误一种手段。
苏格拉底:教育的智慧在于唤醒
苏格拉底:教育的智慧在于唤醒哲学教育2018-07-29 08:30:24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颗灵魂去唤醒另一颗灵魂。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苏格拉底不仅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他同时也是一名杰出的教育家,他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把人身上所具有的真善美特质召唤出来。
在向学生们传授知识时,他并非只是单向灌输,他采用相互切磋、共同探讨的教学方法,这就是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苏格拉底教学法”。
通过启发互动,让学生乐于学习。
在此分享一篇以苏格拉底教育精髓为基础的好文给各位读者,文中所传达出的“教育是一种不教育,是为了引导孩子进行自我教育“,是具有启发意义的教育箴言,值得我们细细推敲,理解其中所内蕴的意义。
01每一个心灵都是自然宇宙与人类智慧的结晶,每一个孩子都有丰富的心灵与巨大的潜能,教育只需要将其内在的良知良能唤醒。
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像一个藏满宝藏的盒子,在这个盒子里,有智慧、有理性、有意志、有品格、有美感、有直觉等生命的能量。
如果我们不能揭开人类心灵的神秘面纱,我们就无法真正理解教育的真谛;如果我们不能潜入到人类灵魂的最深处去感悟生命的神奇,我们就永远找不到教育的力量。
02苏格拉底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石雕师傅,在苏格拉底很小的时候,有一次他父亲正在雕刻一只石狮子,小苏格拉底观察了好一阵子,突然问父亲:“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雕刻师呢?”“看!”父亲说,“以这只是狮子来说吧,我并不是在雕刻这只石狮子,我是在唤醒它!”“唤醒?”“狮子本来就沉睡在石块中,我只是将他从石头监牢里解救出来而已。
”“唤醒“,多么富有启发意义的教育箴言!苏格拉底本人不也是一个伟大的心灵雕刻师吗?他经常说:“我没有智慧,我只是智慧的接生婆。
”他利用接生术将那个时代的人们的心灵一次又一次从蒙眛状态中唤醒。
我也经常说,我没有智慧,我只是借古圣先贤的智慧唤醒无数家长的智慧,引导家长找到唤醒孩子智慧的钥匙。
究竟什么是教育——我理解的教育观
究竟什么是教育——我理解的教育观扬州大学教科院1601 张煜何为教育?教育是发展人的生命、生存、生活,实现人的价值,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社会活动过程。
[1]教育的活动主体是人,出发点、过程和终极目标,都是围绕人的主体价值的实现而进行,都是为了实现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价值而展开。
我们要树立怎样的教育观?古今中外众多教育名家对此进行了诸多思考,发表了许多言论。
现结合自己的学习,把本人最欣赏的五种教育观列举出来,略加思考,与同仁共享之。
一、教育是尊重教育目的就是培养人,是立德启智,给人自信,给人希望,给人成功。
尊重是教育的真谛,有了尊重,才会有和谐,才会有发展,人生和社会不能缺少尊重。
在学校教育中,不仅要提倡学生尊重老师,同样,老师也要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自觉地尊重学生,是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而存在的,是教师应有的责任。
所以,我们要给学生多一点尊重。
教育必须以人为本,尊重人性。
我们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关心每个孩子,赏识每个孩子,尊重每个孩子,用我们一个赞赏的语言,一个欣赏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一个激励性评价,来培养每个学生,让他们在爱心、尊重、自由的氛围中个性化的成长,使他们成为真诚、善良、具有爱心,能辩美丑善恶健全的人。
儿童都是个性独特的,比如有的学生有自卑倾向,则表现为对教师的责备逆来顺受,而有些学生则比较自信,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而有的学生介于之间,凡事持观望态度,自卑情结严重的学生往往会封闭而逆反,而自信的学生则可能因此而骄傲,真正尊重学生的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长”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
其本意并不是要把教育与生长混为一物。
而实质上揭示了一种新的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
教育即生长的根本目的在于,将儿童从被动的、被压抑的状态下解放出来。
生长论要求尊重儿童,使一切教育和教学合于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要求。
如何把课讲到学生心里去
如何把课讲到学生心里去关键词:学生;课堂;主体性把课讲到学生心里去,这样才能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把课讲到学生心里去,就是要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奴隶;就是要学生自觉地“我要学”,而不是被动地“要我学”;就是要学生学得高兴忘情,而不是要学生学得愁眉苦脸;就是要学生学会学牢,而不是学的时候会考的时候啥也不会。
这些问题,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理论上简单,实践操作上难;看的人觉得简单,做的人觉得难。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一、设计最合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想学在教学中,我发现,如果这节课我寻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运用了一个最佳的教学思路设计出了一个相对完美的教学模式,那么课就会讲得精彩一些。
但是,如果这节课,我自己都觉得思路混乱或者文章内在的逻辑关系没有理顺或者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很肤浅,那么这节课就会缺点意思,学生听得也是昏昏沉沉、云里雾里。
所以,在平时的课堂上,一定要设计最合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想学。
到底设计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我想其决定因素还是比较多的。
首先是课文的课型不完全一样,有精读、略读或者是让学生自读等几种;从体裁上讲,也是多种多样,有诗歌、小说、散文等,有现代文,也有文言文等;从内容上讲,有的是思想教育比较显露的,有的是比较隐性的。
因此,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学形式也应体现多样性。
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适合自己、适合课文、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
二、抓住转瞬即逝的教学契机,让学生乐学从大处讲,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模式;从小处讲,怎样设计导入语,怎样设计主问题,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去突破重点和难点,这些都是教师在上课前备课时要做的准备。
换而言之,是预先设计好了的东西。
但是,在课堂上,常常会出现一些意外,也就是非预设性问题常常会不期而遇。
碰到这种意外,教师通常会有三种态度和做法:(1)不理它,只当没有听见。
(2)敷衍。
教师一般会这样说:“好,下课后同学们可以再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就是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
教育就是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
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善良,唤醒学生青春的激情,唤醒学生年少的斗志,唤醒学生深埋心中的正义……心醒了,他们就会看看这个美丽的世界;心醒了,他们就会审视自己的生活;心醒了,他们就会扬长避短……教育就是要唤醒,就是要唤醒学生心灵中那向善和向上的力量,使他们成长为心灵健康,人格完善的大写的人。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心灵的火焰”。
马克思也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谓之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
中国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也说:“一个不重视心灵教育的学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必是危险品。
”因此,教育应该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耕耘,心灵对心灵的塑造;真正的教育应该是用心灵唤醒心灵,用激情点燃激情,用高尚培育高尚,用渊博造就渊博。
真正成功的教育应该是唤醒学生沉睡心灵的教育,用心灵塑造心灵的教育。
心灵的健康健全与否,决定这个人是不是一个健康健全的人。
因此,真正成功的教育应该是走进学生心灵、培养学生强健的心灵肌肉、教会学生成功、成人、成材,成为一个适合在社会各种各样复杂的环境中生存的大写的人,一个心灵健康健全人格完善的人。
只有心灵健康的人,才能拥有更多的快乐,才能拥有更多的幸福,才能拥有更多的人脉,才会获得更大的成功,才会有更美好、更辉煌的未来。
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才有信心、有能力去创造出无数惊
人的奇迹。
一个心灵残缺、心理病态的人,一颗饱受摧残和打击而发生异变的心灵,他不仅学不到真正的知识,而且会让社会增加更重的负担。
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的教育必将是素质教育、赏识教育之后中国教育应该探索的更高教育模式。
中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如果一个学校不重视身体素质教育,那么这个学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必是残品;一个学校如果不重视文化教育,那么这个学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必是次品;一个学校如果不重视心灵教育,那么这个学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是危险品”。
故而,心灵教育应该是集素质教育、情商教育、心理学教育、成功学教育、学习赏识教育、身体素质教育、社会实践教育、行为习惯管理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于一体的教育体制。
而心灵教育这种新型教育模式的运作,则需要的是国家政府、整个教育系统,包括社会、学校、教师、父母亲人、以及孩子自身站到完全统一的战线上来,并对对这种教育模式下的教育要求持有高强度的执行力度。
因此,心灵教育是对中国乃至天下所有父母对自己孩子负责的教育,是让我们真正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富国强民的教育,是人类最终的教育!
老师相信你们每位同学心灵深处都有向善和向上的力量,所以本学期的一系列“班会+随笔”:什么是做人,什么是班风;记录自己一周的开支并采访父母,这钱怎么挣来的;给父母写封信;你们来学校干什么;你们的自尊心都去哪儿了……这些都是为了唤醒你们沉睡的心灵,进而塑造健康健全的心灵,培养健全的人格,并帮助你们找
到努力学习的原动力。
我不一定能唤醒你们每一位同学的心灵,但老师始终相信你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有向善和向上的力量。
教育就是要一个“人”成为更为完美、更为丰富的“人”而不是其他。
教育的重要使命,是唤醒、激发一个社会、民族的精神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