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会计发展进程综述-最新范文
试论会计的“行为化”:会计领域的新发展(一)

试论会计的“行为化”:会计领域的新发展(一)会计作为一门研究财富变化的实用性科学,从15世纪末卢卡。
帕乔利总结复式记帐的基本原理起,其发展已五百年于兹。
但真正确立逻辑精密的理论体系是19世纪以来的一百年时间。
对于会计究竟是什么性质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及职能如何认识,会计界仍存在较大争议,我国当前对于会计本质的理解有“管理活动论”和“信息系统论”之争。
然而,随着当今世界科技新成果的大量应用,新理论的不断问世,社会组织和经济结构日益复杂,会计仅作为一种提供信息的工具是不能够反映由外部环境和内在机制交互制约作用所产生的规律性和能动性的。
当今的一个普遍趋势是会计由纯技术性的“商业语言”过渡到人文性、社会性的行为科学上来。
研究领域从“物”到“人”的转变标志着对会计的认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行为会计理论的出现正是这种转变的表现。
本世纪4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梅约首创的行为科学应用于企业管理之后,行为会计的研究,至今已经历了半个世纪。
1981年美国会计学会“会计、行为与组织兴趣小组”的成立和1989年美国《行为会计研究》的创刊,标志着行为会计作为一门学科已臻成熟。
我国行为科学学会成立于1985年。
1987年中国会计学会年会上交流讨论了《论会计行为及其优化的途径》,初步奠定了我国行为会计的研究基础。
行为会计的出现必将而且正在大大地拓宽会计研究的范围,使之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相互融汇,对于理论的建设和实务的发展必然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会计行为的内涵阐释会计行为内涵的观点甚多。
有人认为,会计行为是对会计信息的生产和分配活动;有人认为,会计行为是对于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的能动的反应活动;还有人认为,会计行为是在总会计师的领导之下对经营管理活动相关经济信息的预测、决策和控制过程。
这些观点都仅从某个角度反映会计行为的内容,不能完全揭示会计行为的本质。
会计行为是在内外会计环境的作用下,通过会计目标的驱动,由会计行为主体应用现代会计理论、管理学原理及计量方法作用于会计行为客体,但同时又受客体影响和制约的具有能动性的、有目的的实践活动。
行为会计发展进程综述

行为会计发展进程综述行为会计是指研究个体或组织行为的会计学派别。
它通过评估和解释个体或组织的行为来产生会计信息,并将其纳入财务报告中。
行为会计主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行为演化、行为绩效评估和行为决策。
行为会计的发展进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初始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行为会计的研究开始兴起。
研究人员开始关注个体或组织的行为对财务报告的影响,并试图建立行为会计模型。
2.理论建构阶段: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研究人员开始系统地建立行为会计理论框架。
他们将心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理论结合起来,解释个体或组织的行为对会计信息产生的影响。
3.实证研究阶段:90年代至2000年代初,行为会计的实证研究逐渐增多。
研究人员开始运用实证方法,通过数据分析和实地观察,验证行为会计的理论模型,并提出了一些实证结果。
4.发展成熟阶段:2000年代至今,行为会计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并与其他学科(如心理学、经济学和行为科学等)形成交叉学科研究。
研究人员提出了更加复杂和全面的行为会计模型,并开始探索行为会计的应用领域,如企业绩效评估、风险管理和管理决策等。
行为会计的研究在实践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行为会计可以帮助企业评估员工的绩效,通过对员工的行为进行评估,制定激励机制和奖惩措施,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绩效。
此外,行为会计还可以帮助企业进行风险管理,通过分析个体或组织的行为,预测和避免潜在的风险。
总之,行为会计的发展经历了不断深化和拓展的过程,从初期的理论探索到实证研究,再到应用拓展,其研究内容和方法也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
行为会计对于解释和评估个体或组织行为对会计信息产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企业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决策支持。
会计学科发展趋势及前沿研究综述

会计学科发展趋势及前沿研究综述会计学科发展的趋势及前沿研究综述导言会计学作为管理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其发展能够促进企业的经济运作和社会发展。
在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中,会计学一直在积极适应和应对新时代的需求和挑战。
本文将综述会计学的发展趋势及前沿研究,包括技术驱动的会计创新、环境会计的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领域。
技术驱动的会计创新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会计学也不断迎来创新的机遇和挑战。
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已经从传统的电子表格和数据库扩展到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前沿领域。
例如,人工智能可以利用大数据进行财务分析,自动识别和解释会计报表中的模式和趋势,有效提升会计师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另一个例子是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它可以建立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增加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和透明度。
这些技术驱动的会计创新正在改变会计职业的内涵和方式。
环境会计的发展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环境会计成为会计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环境会计不仅关注企业财务表现,还关注企业的环境责任和资源利用效率。
环境会计考虑到企业生命周期中的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并将其纳入到财务报告中。
这一领域的研究促使企业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推动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
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共同关注的问题。
会计学的发展也在关注和研究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可持续会计将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企业在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维度上的表现。
可持续会计的研究重点包括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环境绩效指标和可持续价值评估等。
通过可持续会计的应用,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资源、评估风险,为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决策支持。
会计信息系统的改进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会计信息系统的改进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已经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对信息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实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一代会计信息系统将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实现企业内外信息的一体化管理。
会计专业文献综述范文

会计专业文献综述范文会计专业是一个与经济密切相关的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当今社会,会计专业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对会计专业的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首先,会计专业的文献综述应该从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入手。
会计作为一门学科,其基本概念和原理是非常重要的,包括会计的定义、会计的功能、会计的基本假设等内容。
这些内容是会计专业学习的基础,也是会计实践的基础,因此在文献综述中应该得到充分的关注。
其次,会计专业的文献综述还应该涉及到会计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会计作为一门学科,其发展历程是非常丰富多彩的,从最早的简单记账到现代的复杂财务报表,会计的发展经历了很多变革和突破。
同时,会计的现状也是非常重要的,包括会计的技术手段、会计的法律法规、会计的国际化发展等方面。
这些内容对于了解会计专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会计专业的文献综述还应该涉及到会计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会计作为一个专业,其从业人员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包括会计的专业知识、会计的专业技能、会计的专业精神等方面。
这些内容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也是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
最后,会计专业的文献综述还应该涉及到会计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会计专业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包括信息技术对会计的影响、国际化对会计的影响、全球化对会计的影响等方面。
这些内容对于了解会计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和规划个人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会计专业的文献综述涉及到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会计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会计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会计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综合分析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会计专业的特点和规律,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希望本文的综述内容能够对会计专业的发展和研究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行为财务学述评及其发展趋向

行为财务学述评及其发展趋向
行为财务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了个体和群体在投资决策中的行为特征和行为偏差,以及这些行为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本文对行为财务学的研究进行了述评,并探讨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向。
行为财务学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研究投资者的行为特征,如过度自信、损失厌恶等。
第二,研究行为偏差,如过度反应、跟风效应等。
第三,研究行为财务学的应用,如利用行为财务学理论进行投资决策、风险管理等。
行为财务学的研究成果已经在金融市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中,最为重要的贡献是对有效市场假说进行了挑战,认为市场并非完全有效,而是存在着一定的不理性因素。
此外,行为财务学的研究还为风险管理和投资决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未来,行为财务学的研究将继续深入,研究方向将更加多样化和细化。
其中,个体差异和文化差异将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
同时,行为财务学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应用也将进一步扩展。
总之,行为财务学将成为金融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对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 1 -。
实验研究下的行为财务会计综述

实验研究下的行为财务会计综述【摘要】上世纪90年代末,心理学、组织学等学科理论的成熟与完善为经典会计学衍生的一系列交叉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行为财务会计成为这一时期理论突破与学科交叉的闪亮硕果之一。
从研究问题看,行为财务会计研究突破了完美理性约束下的会计信息系统,研究了环境和认识规律对会计信息和识别的影响。
从研究方法看,行为财务会计引入情景实验手段,突破了档案研究对于研究数据的约束和研究问题的时限要求。
本文基于实验研究发展的视角,系统评述了这一学科在产生发展过程中所研究的相关问题和取得的成绩,并对该学科的研究焦点和研究局限进行了细致的讨论,最后指出行为财务会计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有待突破的约束。
【关键词】行为财务会计心理学有限理性非效率市场实验方法一、引言行为财务会计的诞生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O年代兴起的心理学对于人类判断的研究,作为现代财务会计研究的一个新兴发展方向,行为财务会计对于解读现代市场复杂的运行现状不可或缺。
不同于传统财务会计专注问题所依循的假设,行为财务会计关注的对象集中在有限理性约束下,管理者、审计师、会计师、分析师以及投资者等众多信息相关群体的决策行为及其市场影响。
如果信息是资本市场有效运行的重要纽带,那么,解读信息生成者与使用者的非理性决策对于理解市场资源配置法则的现实运行状况有着重要价值。
行为财务会计承载了大量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认同人的有限理性行为准则,并将社会学、组织行为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引入传统财务会计问题,孵化出行为财务会计这一新的会计领域。
早在20世纪60年代至7O年代之间就有大量行为财务会计的研究文献出现,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心理学基础理论发展成熟,行为财务会计研究才逐渐完整、系统。
在这一时期,行为财务会计研究取得了重大的飞跃,在理论和实践上硕果连连。
本文详细介绍了行为财务会计的研究问题、发展、研究成果和研究范式,通过对国内外行为财务会计的文献梳理,阐述了这一领域研究的焦点问题,展示了行为财务会计在会计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
会计制度文献综述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会计制度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经济活动、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制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通过对会计制度相关文献的综述,梳理我国会计制度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我国会计制度发展历程1.建国初期(1949-1978年)建国初期,我国会计制度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以计划经济为主。
这一时期的会计制度主要以反映和监督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为主要任务,会计核算方法简单,会计信息质量不高。
2.改革开放初期(1979-1992年)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会计制度开始逐步与国际接轨。
1985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标志着我国会计制度的法律地位得到确立。
此阶段,会计制度在核算方法、财务报告等方面逐步与国际接轨,会计信息质量得到提高。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时期(1993-2008年)1993年,我国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会计制度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此阶段,我国会计制度在会计准则、财务报告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1992年,我国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加快。
2006年,我国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进一步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4.深化会计制度改革时期(2009年至今)2009年,我国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会计制度改革进入深化阶段。
此阶段,我国会计制度在会计准则、审计准则等方面不断完善,会计信息质量不断提高。
三、我国会计制度现状1.会计准则体系逐步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逐步与国际接轨,形成了以《企业会计准则》为核心,包括《小企业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等在内的较为完善的会计准则体系。
2.会计信息质量不断提高随着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不断提高。
企业财务报告披露内容更加全面、真实、准确,为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了可靠的信息。
3.会计监管体系逐步健全我国会计监管体系逐步健全,包括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等多层次、多角度的监管体系。
最新-行为会计的发展与改进 精品

行为会计的发展与改进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得不仅限于依靠硬资产,企业软资产,尤其是人,对企业业绩的重要影响得到关注,企业更加注重对人的潜能开发和挖掘。
伴随着这种对企业生产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研究趋势,激发了行为科学的诞生。
行为科学重视研究人的心理、行为等对高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影响作用。
行为科学起源于以梅奥为首开展的霍桑实验。
霍桑效应引起了管理学者对人的行为的兴趣,从而促进了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
当会计理论学术界将行为科学的基本原理运用于会计学科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时,导致行为会计研究这一会计研究新领域的产生。
行为会计将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组织行为学、人类文化学等领域的相关概念、方法和原理引进到会计领域,通过考虑人的行为同会计信息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会计主体的行为特征和规律,预测、控制和引导其行为。
行为会计超越了传统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财务信息的职能范围,是将会计学、行为科学、心理学等学科相互融合的边缘产物。
本文拟通过对行为会计基本性质的重新认识、发展历程的梳理、研究主题的总结性分析和研究范围的描述性概括,促进对行为会计更加全面认识的形成,并就行为会计的发展前景作简要评述。
一、行为会计性质的理解对于行为会计概念的理解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比较典型的有著名会计学家在其《行为会计》一书中把行为会计描述为行为科学在会计中的应用,认为行为会计将自身与这样的人类行为——即与会计信息和会计问题相关的人类行为联系起来。
1970年,和在《会计评论》上发表了《行为会计研究的战略》一文,他们没有直接定义行为会计,但对行为会计研究作了简洁而具有代表性的定义,认为行为会计研究是关于会计人员、或受到会计机能和会计报告影响的非会计人员的行为的研究。
1989年在所著的《行为会计》中对行为会计作了如下描述行为会计是阐述会计系统与人类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人类行为与有效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建立和使用之间的关系。
会计行业现状及发展状况文献综述

会计行业现状及发展状况文献综述概述会计是一门关于财务信息处理和报告的学科,它在商业和金融行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会计行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不断演变和扩展。
本文对会计行业的现状及其发展情况进行了文献综述,探讨了相关研究的发现和洞见。
会计行业的现状技术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会计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技术的进步使得会计工作变得更加高效和精确。
例如,电子表格软件、财务管理软件和在线会计工具都大大简化了会计师的工作流程,减少了错误的发生,并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
法规和合规要求法规和合规要求对会计行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会计准则的不断演变和修改,要求会计师保持对最新法规的理解,并确保财务报告的合规性。
此外,随着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和复杂性增加,跨国公司面临着多个国家税收法规和会计准则的适应。
这对会计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对会计师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专业发展与多元化现代会计行业逐渐呈现出更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与传统的审计和财务报告工作相比,许多会计师开始涉足更广泛的领域,如财务规划、咨询、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等。
这种趋势推动了会计行业的专业发展和扩展了会计师的职业前景。
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数据分析和大数据的应用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数据分析在会计行业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会计师可以使用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来挖掘财务数据中隐藏的信息,为企业提供更多业务洞察,改进财务决策和策略制定。
人工智能与自动化人工智能技术对会计行业的影响逐渐显现。
自动化软件和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帮助会计师自动处理繁琐的任务,如账目分类和记录。
同时,人工智能也有潜力提高审计的效率和准确性,通过分析大量数据和模式识别来发现潜在的审计风险。
跨境会计与国际规范随着全球化的加剧,跨境会计和国际金融报告准则变得更加重要。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推广促使会计师学习和适应全球通用的会计标准。
跨境业务和国际投资的增长为会计行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机遇。
行为财务学论文

行为财务学论文摘要行为财务学是财务学领域中的一个分支,它研究人们个体和群体在进行财务决策时所展现的行为模式和特征。
通过深入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行为财务学试图解释交易者是如何进行决策、形成信念和承担风险的。
本文将对行为财务学的发展历程、主要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综述,探讨行为财务学对金融市场和投资决策的影响。
引言财务决策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人们在进行财务决策时并非总是理性的,他们的决策往往受到情绪、心理偏差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
行为财务学的研究旨在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人们在面对金融决策时的行为模式和心理机制。
行为财务学的研究对于金融市场的预测和投资组合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个人投资者提供了更好的理财指导。
行为财务学的发展历程行为财务学的概念最早由行为经济学家理查德·塞勒提出,他认为人们的决策往往是有限理性的,受到诸多心理偏差的影响。
自此以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并研究行为财务学。
最为著名的是2002年丹尼尔·卡尼曼和弗农·史密斯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们对人们的决策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为行为财务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行为财务学的发展历程中,人们对于个体如何解读和反应市场信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2002年,塞勒和卡尼曼提出了“前景理论”,它解释了人们如何评估风险和利润,并提出人们更倾向于规避损失而不是追求收益。
此后,迪伦姆和泰勒等学者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拓展,提出了更多关于反馈和风险偏好的理论。
除此之外,行为财务学还深入研究了投资者情绪对市场的影响。
香港学者徐强在2009年提出了“情绪性资产定价模型”,并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投资者情绪对市场价格的影响。
许多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市场上的投资者情绪与市场的波动和交易量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这为投资者提供了在预测市场走势、制定投资策略时更深入的思考。
行为财务学的主要理论前景理论前景理论是行为财务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它是由塞勒和卡尼曼在2002年提出的。
会计制度的发展状况(3篇)

第1篇一、引言会计制度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记录、反映、监督和评价经济活动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制度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本文将从会计制度的起源、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会计制度的起源会计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的生产力发展。
在我国,会计制度起源于夏、商、周时期。
当时,会计的主要职能是记录国家的财政收支和赋税情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职能逐渐扩展到记录企业的经济活动。
在国外,会计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商业活动较为发达,会计制度也随之产生。
到了中世纪,会计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三、会计制度的发展历程1. 传统会计阶段传统会计阶段主要指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会计制度。
这一时期,会计制度的主要特点是手工操作、会计凭证和账簿较多、会计信息质量较低。
这一阶段的会计制度主要包括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法等。
2. 现代会计阶段现代会计阶段主要指20世纪初至今的会计制度。
这一时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会计制度得到了飞速发展。
主要表现为:(1)会计电算化:20世纪50年代,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为会计电算化提供了技术基础。
我国会计电算化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已成为我国会计工作的重要手段。
(2)会计规范体系不断完善: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各国纷纷制定了一系列会计准则和规范。
我国于1985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此后,我国会计规范体系不断完善。
(3)会计国际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会计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
各国会计准则逐渐趋于一致,会计国际化已成为我国会计制度发展的重要方向。
3. 信息化会计阶段信息化会计阶段主要指21世纪初至今的会计制度。
这一时期,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会计信息化成为会计制度发展的新趋势。
主要表现为:(1)会计信息系统建设:企业纷纷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实现会计信息的实时、准确、高效处理。
行为会计发展进程综述

行为会计发展进程综述行为会计发展进程综述“二战”后,企业管理中对“物的因素”的效率挖掘已达到了极限,致使诞生了行为科学这门挖掘“人”的效率的学科,会计理论学界将行为科学应用于会计领域中,便诞生了行为会计研究领域。
一、美国行为会计发展历史及其成果20世纪50年代行为会计诞生以来,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美国的行为会计学理论已经逐步完善,其研究规模以及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行为会计理论体系已基本建立。
具体来说,在美国行为会计学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1.酝酿阶段(50年代)。
会计人员开始将行为科学的研究方法运用于会计研究领域。
2.觉醒阶段(60年代)。
其特征是会计研究人员注重用行为科学的原理和模型指导会计理论研究与实践。
3.扩展阶段(70年代)。
其表现方式是会计研究人员试图以会计研究的成果检验行为科学的原理和模型。
4.成熟阶段(80~90年代)。
标志为1981年美国会计学会下属的“会计、行为与组织兴趣组”的成立和1989年《行为会计研究》年刊的创刊。
这一阶段会计研究人员开始修正行为科学的原理与模型,以适应会计理论研究与实践的需要,并将其研究范围逐步拓展到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和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等整个会计领域。
5.继续发展阶段(90年代以后)。
主要表现为大规模地应用于实践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成果。
在以上的五个发展阶段中,美国行为会计学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应用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涌现出一大批行为会计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优秀论文,如克里斯?阿基里斯和他的《预算中的人类行为》以及霍普伍德和其著作《会计与人类行为》,都是行为会计学发展过程中的领军人物和经典之作。
第二,构建了一批学术平台,如创建了《会计、组织与行为》期刊和“会计、行为与组织兴趣组”,为行为会计理论走向系统化、规范化提供了重要基础保证。
第三,基本上界定了行为会计学的研究范围,将其界定为人类行为与会计信息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会计行为学科体系。
应用文-行为会计理论与应用研究综述

行为会计理论与应用研究综述'行为理论与研究综述一、行为会计的产生背景与定位行为会计并非是会计学的独立分支,不是门单独的学科,它最初是作为种研究范式,在会计研究范式不断演进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基于学的主流研究范式,管理会计学是围绕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框架而不断发展和演进的。
虽然新古典主义理论在市场层面预测经济行为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但在预测个人行为方面却远非如此。
行为会计只是为完成企业战略、经营、管理目标而服务于内部管理会计的种研究方法论。
由于其跨学科的综合性优势,有助于我们研究更加真实的市场及行为。
因此,行为会计作为种研究范式引入我国会计研究,将丰富国内会计研究成果,在借鉴和吸收国外优秀的基础上推动我国会计实务和理论的双丰收。
二、行为会计理论与应用的研究现状到目前为止,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行为会计的应用范围都很狭窄。
我国学者的研究也大多是概念性质的梳理,包括定义本文由联盟收集整理、性质、范围、特点、研究方法、内容与意义等,还有国外文献的综论与评述。
在实证研究和实验研究以及案例研究领域并没有取得定的成果,而这才是理论结合的研究重点,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行为会计着重于处理会计与的相互关系,并将反映这些关系的事项加以确认、计量并给有关方面。
因而,行为会计是会计信息对传统财务报告的必要补充。
尽管对行为会计概念的表述各异,但其都致认为行为会计是交叉的边缘学科,是利用行为科学、学等学科的知识来对会计行为的科学性、合理性做出指导的研究范式。
国外关于行为会计的研究内容已经形成了四大体系:管理控制、会计信息处理、、会计和会计道德。
虽然管理控制领域的研究起步最早并且研究成果较多,但其还有大量未涉足的方向有待研究。
审计方面的研究包括与客户关系的互动、审计人员的个体特征等将是行为会计研究的个重要方向。
三、行为会计学的理论源泉心尤其是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被视为行为会计学的重要理论源泉,这是行为会计研究者的广泛共识。
会计的发展历程范文

会计的发展历程范文会计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在种植农作物、养殖牲畜和进行交易的社会中,人们通过记录财务信息来管理资源和衡量财富的流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会计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会计体系也逐渐完善。
以下是会计的发展历程:1.古代会计:古代会计以美索不达米亚为中心,约公元前8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间的古代文明对会计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等文明也逐渐发展了会计技术和原则。
2. 记账方法的发展:在公元15世纪的威尼斯,出现了现代会计的一种基本形式,双式记账法(Double Entry Bookkeeping)。
该方法通过记录每一项交易的借方和贷方,实现了会计账目的平衡。
3.工业革命期间的会计: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企业规模的扩大和投资的增加,对会计师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这个时期的会计工作主要包括记录交易、计算成本和编制财务报表等。
4.会计准则的出现:20世纪初,人们开始认识到需要制定一套规范的会计准则来指导会计实践。
这导致了各国逐渐建立自己的会计准则机构,并制定了一套适用于各类企业和组织的会计准则。
5.信息技术的革新:20世纪后半叶,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会计产生了重大影响。
电子会计系统的出现使会计工作更加高效,并提供了实时的财务信息。
6.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变得越来越重要。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权威的会计准则。
7.新兴会计领域的发展:随着科技与创新的不断推进,诸如环境会计、社会会计和管理会计等新兴领域也逐渐受到关注,并成为会计研究的重要方向。
总结起来,会计的发展历程包括了古代会计、记账方法的发展、工业革命期间的会计、会计准则的出现、信息技术的革新、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以及新兴会计领域的发展。
这些进展推动了会计从简单的记录财务信息发展为涵盖更广泛领域的专业,为企业决策提供了更加科学和准确的基础。
我国会计制度的发展阶段(3篇)

第1篇一、引言会计作为一门重要的经济管理学科,在我国历史上源远流长。
从古代的“账簿”到现代的会计信息系统,我国会计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从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对我国会计制度的发展进行梳理和分析。
二、古代会计制度阶段1. 先秦时期在我国古代,会计制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当时,会计主要是以账簿的形式记录经济活动,主要目的是为了征税和征兵。
这一阶段的会计制度较为简单,主要记录土地、人口、税收等基本信息。
2.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我国会计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一时期,会计工作逐渐从行政机构中分离出来,形成了专门的会计机构。
同时,会计制度开始注重对经济活动的详细记录,如《史记》中记载的“太仓令”制度,就是一种较为完善的会计制度。
3.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我国会计制度得到了较大发展。
这一时期,会计工作开始实行“官民分治”,即由政府官员负责管理国家财政,民间会计则负责企业会计。
此外,会计制度开始注重对经济活动的监督和审计,如《唐律疏议》中关于会计的法律规定。
4. 宋元时期宋元时期,我国会计制度继续发展。
这一时期,会计工作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如《宋史·职官志》中记载的“官会”制度,就是一种较为完善的会计制度。
同时,会计工作开始注重对经济活动的预测和分析。
三、近代会计制度阶段1.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我国会计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一时期,会计工作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如《明会典》中记载的“会典”制度,就是一种较为完善的会计制度。
此外,会计工作开始注重对经济活动的监督和审计。
2. 近代会计制度改革鸦片战争后,我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会计制度开始受到西方会计制度的影响。
1912年,民国政府颁布了《会计法》,标志着我国近代会计制度的正式建立。
此后,我国会计制度逐渐向西方会计制度靠拢,如借贷记账法、成本核算等。
四、现代会计制度阶段1. 新中国成立后的会计制度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会计制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我国行为会计研究现状综述

二 、 为会计的假定前提 行
任何学科体 系的建立 , 都是 以一些假设 为前 提条件 , 合理 的假设 可以为理论提 供有力依据 , 在行 为会计 理论 中, 研究行 为会 计的 假定前提的文章并 不多 , 研究 者们多 以基础 会计 中的四个 基本假定作 为行 为会计 的假定 , 但行 为会计 的研 究毕竟 不 同于基 础会计 。 我国学者石金明认 为行为会计的基本假定包括 : 行为 主体 假定 , 计行为 主体 是企业 内部影 响整个会计管理行 为的会计群体 即会计 会 组织 , 包括会计个体 ; 以计量假 定 , 为会 计 中的行 为产生的成本 、 可 行 效益 可以计量 ; 管理影 响假定 , 正确 激发会计人 员 的动机 , 使其 产生积极 合理的行为 , 是实现会 计管理 目标的重要保证 ; 信息重要假定 , 行为会 计提供 的信息是重要 的 、 有用的 。笔者认为 , 上述 四个
关键词 : 为会计 会计 行为 行为科学 行
一
、
行 为 会 计 的 概 念 研 究 综 述
英 国著名行为会计学 家霍普伍德认 为 , 行为会计 的本质是 “ 关于会计 与人类 的行为 的科 学”; 而美 国行 为会 计学家 贝考伊则认 为 “ 行为会计则可 以描述为行为科学在会计 中的应用 ”, 行为会计将 自身与这样 的人 类行 为— —即与会计信息 和会 计问题相关 的 “ 人类行为联系起来”; 另一位行 为会计学家赛伊 基尔则 认为 “ 行为会计则是 阐述会计 系统 与人类行 为之间的关系”。 我国学者 高丹燕 ( 9 9) 为 , 行 为会计通过对会计知识 与行 为管理 知识的运用 , 18 认 “ 促使企业 经济活动 的管理人 员以最优方式从 事工作 , 以达 到共 同的既定 目标 。周 友梅 ( 9 3) 为 , 为会 计是专 门研究 会计行为 与经 济行为之 间的关 系 , 19 认 行 如何 通过优化会计行 为来促成经济行为的合理化 , 索会计领 域中行为规律 的科 学。于增彪 、 探 贺锦娜 ( 9 5) 为 , 19 认 所谓行 为会计 , 俗 的意义是说 明谁 、 通 通过何种途径使得会计 信息是这样而不是那样 , 这样或那样 的会计信息对 谁产生什 么样 的影响 ; 在严格 的学术 意义上则是指在会 但 计技术方法基础上 , 利用行 为科 学和数学 中相关的理论与方法 , 研究会 计信息生产 、 传递 和使用过程 中各 当事 人的行为 。徐 国君 、 夏 红 ( 9 5) 为 , 为会 计是将生产经 营中动态的行 为过程 和价值运 动过程与静 态的行为对 象和行 为结果结合起 来 , 19 认 行 围绕行 为—— 价值 这一 中心广泛提供各种相关信息 , 并利用信息进行管理 的一种 活动 。许 家林 ( 9 7) 19 认为 , 行为会计学是会计学 、 行为科学 、 心理 学等学科 相互 渗透和相互融合的产物 , 是经验会计学派的分支 。行 为会计采用 系统分析的方法 , 究会 计主体 的行为特征 和规律 , 研 预
行为会计理论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行为会计理论发展的回顾与展望一、行为会计的发展历程回顾及研究重心变迁行为科学起源于以Mayo为首开展的霍桑实验,最早可追溯到Arg-vris(l952)的预算研究。
当会计理论学术界将行为科学的基本原理运用于会计学科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时,导致了行为会计这一会计研究新领域的产生。
我国从80年代开始引进和介绍行为会计,目前为止还未形成一定的研究规模,尚属我国会计研究的新领域。
“行为会计”一词最早出现在1967年。
Becker在其文中虽没给出行为会计的明确定义,但指出:行为会计研究是不同于其他会计研究的一种新范式,主要运用行为科学方面的理论和方法来验证会计信息及其加工处理过程与人们行为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60年代,行为会计的初期研究以管理会计为研究重心,主要关注会计活动对行为影响的研究,这种研究一直持续到70年代早期。
在此期间,管理会计研究者主要关注控制系统的影响和员工绩效评价的预算标准。
同时,财务会计研究者注重供外部使用的会计信息的特征属性,而审计研究者则试图提高审计效率和效益。
这些研究大多是在行为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成型之前开展的。
1974年K?六4_在《会计研究杂志》上发表了《关于内部控制判断的实验研究》一文。
此后,人类决策判断理论和研究方法得到很大发展,许多研究注重线型模型的建立,其研究重心逐渐转向决策者的信息处理过程研究。
1981年,美国会计学会(AAA)成立了“会计、行为与组织分部(AIK))”。
此后该分部于***年创办了《行为会计研究》(BHIA)刊物。
这些举措无疑为行为会计研究提供了更为有利的交流平台和空间,促进了行为会计的发展。
自80年代始,受契约理论主导地位的影响,财务会计领域的行为研究发展逐渐削弱。
正如Bamh?(1993)在回顾行为会计研究中发现,财务会计领域的行为研究非常有限,1987?1991年的240篇行为会计文章中只有24篇关于财务报告的。
Mcewen等人也发现1990?1999年中只有41篇行为财务会计相关文章,更加明显表明行为财务会计的发展较为缓慢。
会计行业现状及发展状况文献综述范文

会计行业现状及发展状况文献综述引言会计是现代商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会计行业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为了了解会计行业的现状及其发展状况,本文通过综合文献研究,对会计行业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会计行业的现状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行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根据国际会计师协会(IFAC)的数据,全球会计行业在过去的十年中年复合增长率超过6%。
会计行业的壮大与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紧密相连。
在现代经济中,会计不仅仅是一项传统职业,还扮演着在全球商业环境中提供可靠财务信息的重要角色。
会计师和财务专业人员的工作范围日益扩大,不仅包括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核算和监督,还涉及企业决策、风险管理、税务筹划等关键领域。
会计行业的职能越来越多样化。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会计行业也在发生深刻的变革。
电子商务、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为会计行业带来了许多机遇。
会计行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手工记账和报表编制,而转向数字化、智能化和自动化。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会计行业的数字转型提供了巨大的助力。
会计行业的发展状况在社会经济快速变革的背景下,会计行业的发展状况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挑战1.会计行业的国际化和标准化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国企业之间的财务报告要求越来越高,会计行业需要适应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要求。
2.技术变革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传统的会计工作将被自动化和智能化取代,会计从业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和专业能力,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3.会计风险的管理。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会计风险也在不断增加,会计行业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机遇1.统计学习和数据科学的应用。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会计行业可以利用数据分析和统计学习的方法来提取有用的信息,辅助决策和风险管理。
2.人工智能在会计领域的应用。
行为会计的文献综述

行为会计的文献综述[摘要]:在我国,行为会计研究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行为会计在经济信息中的影响越加显著。
行为会计的研究具有复杂性,基于此,本文在相关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整理出对行为会计在起源和发展、理论基础和前提假设、目标、研究对象及内容、在经济管理中的运用、社会实践价值等方面的文献综述,希望有利于更多的学者进行研究。
[关键词]:行为会计理论基础目标内容运用社会实践价值1、引言行为会计是在20世纪50年代最早由美国提出的一个概念,认为行为会计是融合了行为学、心理学、会计学等的一门新兴的具有交叉性、边缘性的学科。
[1]行为会计学至发展以来,广泛受到西方各国的重视,并积极开展研究和运用,使得行为会计不断深化和拓展,已经被纳入西方管理会计研究的主流,成为西方会计中最有希望发展的一门新兴学科。
[2]我国从80年代开始引入和介绍行为会计,虽然到目前为止已有一定规模的研究,但是在我国仍处于新兴发展阶段,属于会计研究的新领域。
近年来,随着行为经济学的重大发展,行为经济学在经济发展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对行为会计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加大对行为会计的研究,使其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2、行为会计的起源和发展行为科学起源于以Mayo为首开展的霍桑实验,最早可以追溯到Argyris的预算研究。
当以行为科学和会计学的有机相结合为前提展开研究便产生了行为会计这一会计新领域。
[3]60年代,行为会计主要以管理会计为研究中心,关注会计活动对行为影响的研究;1981年,美国会计学会(AAA)成立了“会计、行为与组织分部(ABO)”。
此后该分部于1989年创办了《行为会计研究》(BRIA)刊物。
这些举措无疑为行为会计研究提供了更为有利的交流平台和空间,促进了行为会计的发展;80年代,受到契约理论指导地位的影响,财务会计领域的行为研究发展逐渐削弱,然而,对于会计信息与人类行为的相互影响的深入研究一直得以深化和推进;自90年代以来,对行为会计领域的研究得到了明显增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为会计发展进程综述
“二战”后,企业管理中对“物的因素”的效率挖掘已达到了极限,致使诞生了行为科学这门挖掘“人”的效率的学科,会计理论学界将行为科学应用于会计领域中,便诞生了行为会计研究领域。
一、美国行为会计发展历史及其成果
20世纪50年代行为会计诞生以来,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美国的行为会计学理论已经逐步完善,其研究规模以及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行为会计理论体系已基本建立。
具体来说,在美国行为会计学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
1.酝酿阶段(50年代)。
会计人员开始将行为科学的研究方法运用于会计研究领域。
2.觉醒阶段(60年代)。
其特征是会计研究人员注重用行为科学的原理和模型指导会计理论研究与实践。
3.扩展阶段(70年代)。
其表现方式是会计研究人员试图以会计研究的成果检验行为科学的原理和模型。
4.成熟阶段(80~90年代)。
标志为1981年美国会计学会下属的“会计、行为与组织兴趣组”的成立和1989年《行为会计研究》年刊的创刊。
这一阶段会计研究人员开始修正行为科学的原理与模型,以适应会计理论研究与实践的需要,并将其研究范围逐步拓展到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和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等整个会计领域。
5.继续发展阶段(90年代以后)。
主要表现为大规模地应用于实践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成果。
在以上的五个发展阶段中,美国行为会
计学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应用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涌现出一大批行为会计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优秀论文,如克里斯•阿基里斯和他的《预算中的人类行为》以及霍普伍德和其著作《会计与人类行为》,都是行为会计学发展过程中的领军人物和经典之作。
第二,构建了一批学术平台,如创建了《会计、组织与行为》期刊和“会计、行为与组织兴趣组”,为行为会计理论走向系统化、规范化提供了重要基础保证。
第三,基本上界定了行为会计学的研究范围,将其界定为人类行为与会计信息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会计行为学科体系。
第四,实践中广泛应用行为会计的研究成果。
如在准则的选择和组织监控等方面的应用等。
综上所述,行为会计在美国已经是一门比较成熟的学科,有着系统化、规范化的学科体系和深厚的理论研究及实践的“土壤”。
二、我国行为会计的发展进程
我国行为会计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
1987年,西南财经大学的毛伯林教授在“中国会计学会年会暨会计学术讨论会”上提交《论会计管理行为及其优化的途径》并发表于当年的《会计研究》第六期中,在我国会计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反响,揭开了我国“行为会计学”的研究序幕。
随后,又有一批学者陆续在《会计研究》《财会通讯》等国内较有影响的会计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行为会计的论文。
90年代,厦门大学于增彪博士的毕业论文《行为会计的基础研究———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为我国行为会计学的全方位研究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学者在行为会计的概念、构成要素、特征等
方面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但是,不可否认,我国行为会计的研究仍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
根据一项研究成果,截至2006年5月,我国学者发表在《会计研究》《财务与会计》《财会通讯》等核心期刊上的有关行为会计的论文仅有15篇。
就其文章类型来看,主要是规范型、概念型以及文献型的文章;就其内容来看,主要涉及行为会计一些基本内容的研究,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是介绍国外的研究成果,自主研究的成果较少。
三、中美两国行为会计发展的比较
1.在美国50多年的行为会计发展史上,涌现出了一大批行为会计研究学者及自主研究成果,并形成了诸多行为会计的理论。
而反观我国,自1987年毛伯林教授发表的几篇引入性质的论文后,影响了一批学者进行行为会计的研究,但其规模还非常小,远远不及美国。
从内容来看,主要是对西方行为会计学的成果的介绍以及少部分在概念等基本问题上的研究;从成果数量上看,20多年的时间里,在核心期刊上仅有15篇论文,平均一年不到一篇。
由此可见,我国行为会计学研究领域缺乏专业研究学者,自主研究成果少,且深度广度不够,缺乏系统研究。
2.美国行为会计研究学者创办了一系列的行为会计的学术平台,积极推动行为会计研究走向系统化、规范化,而实践也证明了这些学术平台在行为会计的发展过程中功不可没。
而我国并没有成立相关行为会计研究的组织,更没有创办专门或者侧重服务于行为会计的期刊,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我国行为会计学的研究。
3.经过50多年的发展,美国行为会计学界对该领域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成熟理论,界定了学科范畴,形成了学科体系。
而我国学者迄今还只是在借鉴美国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行为会计的概念、特征、假设等基本内容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成果呈现明显的零散性。
这也是我国行为会计与美国的一个最根本的差距。
4.美国行为会计在经济管理中应用非常广泛,如在准则选择会计规律性等方面都应用了行为会计的思想,而在我国,由于理论研究的零散,行为会计的实践应用很少,在将理论转化为实践中做得不够。
即便是很多文献上宣称的“邯钢成果否决制”,笔者认为其应是行为科学而不是行为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四、对我国行为会计发展的建议
综上分析显示,我国行为会计的发展较之于美国要晚,如果对照前文美国行为会计的发展阶段看,我国的行为会计还介于酝酿和觉醒两阶段中间。
由于行为会计是一门新兴学科,引入我国时间不长,没有引起相关学者足够的重视。
当前我国会计领域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太多,如会计准则的建设等,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行为会计研究的紧迫性。
但是,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企业管理中对行为科学、行为会计的重视必然与日俱增;而且行为会计是一门以人为本的学科,这与我国当前正在构建的和谐社会的内容十分吻合。
所以,行为会计在我国的兴盛为时不远。
为此,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推动我国行为会计的研究: 1.要培养一大批有志于行为会计研究的学者,并逐渐形成我国行为会计的研究规模。
通过借鉴美国行为会计研究成果和经济管理实践,进
行自主研究,构筑与我国经济管理活动紧密相连的行为会计理论体系。
并且及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转化为生产力。
2.行为会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应有其学术平台。
我国行为会计理论学界应该创建自己的学术期刊和组织等。
在目前条件还不十分成熟的情况下,应努力争取在一些核心期刊上开辟行为会计专栏,以推动我国行为会计的研究发展,并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其最终目标是形成我国行为会计的理论体系。
3.行为会计是一门研究人的会计行为的人文学科,而在我国悠久的文化发展史上有许多关于研究人的行为的优秀思想,如孔子、老子等思想家对人性的认识定位等,对研究行为会计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因此,学者在研究行为会计的过程中,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珍视并参考古人留下的文化遗产,而不是仅仅借鉴国外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