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与荒诞的再现

合集下载

荒诞的世界与反抗的精神_试析加缪的存在主义作品_冯克红

荒诞的世界与反抗的精神_试析加缪的存在主义作品_冯克红

既然人在荒诞中无可逃遁,那么,人该如何面对荒 诞呢 ! 加缪认为,任何人都以某种既有态度面对荒诞, 即: 生理上的自杀、 哲学上的自杀和反抗。既然人生始终 摆脱不了荒诞的处境,有人就认为,自杀是最简单的摆 脱荒诞的方法。哲学上的自杀寄希望于来世和天堂,是 《局外人 》 一种自我理性的窒息与自戕。前两种态度在 中 通过默尔索和他妈妈的死有所预示,而反抗荒谬,就是 《西西弗的神话》 《鼠疫》 加缪在 和 中所提倡的主张。 “局外人” 在《局外人》 中, 是默尔索最突出的特征, “怎么样 他冷漠、 对一切都无所谓, 表现出漠然和超脱。 都行”是他遇事表态的口头禅。他以消极的态度来反抗 《鼠疫》 《局外人》 着荒诞。在 中, 加缪继续了 对世界荒诞 《西西弗的神话》 的一贯看法, 又进一步阐释了 中的哲学 思想。作品用鼠疫的泛滥象征了法西斯的侵略,它不但 揭示了人类处境的荒诞,更重要的是指明了抗争是唯一 的出路,在此默尔索冷漠消极的态度被里厄积极的反抗 意志所代替。 在《西西弗的神话》 中, 巨石不断地滚下山, 西西弗 又不断地将巨石推回山顶。他永无止境地重复着没有意 义的事情。加缪认为人生就是处于这种荒诞的绝境。人 的推石上山是一种对抗力量,这种力量虽然永远无法使 世界达到任何质的改变,但是正因为这种看似徒劳的抗 “登上顶峰的斗争本身足以充 争, 使人的内心有所充实,
"# $ % &’() * 实人的心灵” 。一旦选择了这种反抗, 人就显示了 " # $ % &’() * “西西弗是一个荒谬的英雄” “他以 他是自由的。 ,
《鼠疫 》 抗争。 中的里厄就是一个西西弗式的英雄。里厄 作为一名医生, 当瘟疫蔓延时, 他深知医学力量的有限, 但他选择了自己应尽的职责,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挽救 病人。正如西西弗的不断推石上山表示了对上帝的蔑 视,里厄医生以自己的行动表示了对荒诞处境的反抗, 从而使人在绝境中赢得了自由。加缪的一生也可以这么 看, 在悲观中乐观地生活, 与命运抗争, 与一切不正义的 现象抗争;他热爱生命、热爱艺术,他承认生命的荒诞, 但是他绝不是一个单纯的虚无主义者。面对荒诞的生 活, 尽管反抗无法解决一切问题, 但至少能面对现实。 综上所述,加缪所代表的存在主义及其作品产生于 充满了荒诞和人性沉沦的二战期间和战后。独特的背景 使得存在主义思潮本身就糟粕与精华互现。比如存在主 义鼓吹人生虚无,活着没有目的,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徒 劳的。 对于这些消极的思想, 要有理性的认识。 而加缪在 其作品中所提倡的反抗荒诞的精神,直面人生的态度, 对于我们今天正视社会中遇到的困难和迷茫具有积极 意义的。 " 参考文献 $

219339645_荒诞与现实——浅谈余华《第七天》先锋叙事的重现

219339645_荒诞与现实——浅谈余华《第七天》先锋叙事的重现

001[摘 要] 余华的长篇小说《第七天》在观照现实的同时,延续了余华早期的先锋叙事风格,重现了先锋叙事的特征,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余华回归传统写作后作品中先锋叙事的新突破。

试图从《第七天》的叙事入手,分析《第七天》中重现的先锋叙事元素,探讨余华在回归传统之后,在先锋与现实纠缠之间对先锋精神的捍卫与坚守。

[关 键 词] 余华;《第七天》;荒诞;先锋叙事荒诞与现实——浅谈余华《第七天》先锋叙事的重现王 妃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先锋文学在中国文坛崛起。

马原、洪峰、苏童、余华等青年作家登上文坛,他们对现有的社会秩序、理性逻辑、创作原则和欣赏习惯报以怀疑的态度,在创作中追求风格形式、叙事结构、语言经验上的新奇。

余华早期创作的小说《死亡叙述》《十八岁出门远行》《一九八六年》《四月三日事件》等,以异乎寻常的先锋叙事颠覆了传统小说模式,具有很强的实验性,也由此引发了一次先锋实验创作高潮。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给文学生态环境带来影响,市场化的冲击导致文学丧失了其原有的社会效应。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意识形态的变化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先锋文学的生存发展环境。

先锋文学特有的前卫性、创新性以及新奇的形式实验等,都在90年代初期多元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冲击下,难以继续发展。

众多先锋小说家的创作进入“瓶颈期”,开始回归现实主义,集体转型。

余华的创作在20世纪90年代也开始逐渐转型,与80年代冷漠、暴力的叙述风格不同,开始有意识向传统回归,故事中展现出生活的本来面目和人生的自然状态,充满温情的叙述话语,弥漫着悲悯和温情的气息。

余华在作品中开始倾注人文关怀,关注人物命运,塑造有血肉的人物。

《在细雨中呼喊》是余华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余华由先锋小说回归传统讲述故事的过渡作品。

之后创作的《活着》是余华在回归传统写作方式上踏出的最坚实一步,而在其后的《许三观卖血记》则标志着余华逐渐完成了回归传统小说叙述模式的转型。

本文要讨论的作品是余华继《兄弟》之后的长篇小说《第七天》。

荒诞现实主义风格的多种呈现方式

荒诞现实主义风格的多种呈现方式

荒诞现实主义风格的多种呈现方式【摘要】经济发展,社会转轨,在九零年代初的第一波下岗工人,体验到的,既有前期经济突变、国企改革的阵痛,又有后面个体经济兴起、贫富差距拉开的冲击。

于是,原本当年在一个屋檐下,并肩干“四化”的工人兄弟们,在巨变浪潮的推动下,只能雨打风吹去,被冲上了各自的滩头。

【关键词】《钢的琴》;荒诞现实主义;镜语风格在《钢的琴》里,张猛以荒诞的镜语风格表现出社会变迁的现实生活中小人物的辛酸与迷茫,在极具形式化的构图中,它的荒诞不经、冷嘲热讽、玩世不恭之中包含了沉重和苦闷、眼泪和痛苦、忧郁和残酷,因此,在它的苦涩的笑声中包含着泪水,甚至愤怒。

艺术世界中的人物形象和诗情画意,都是艺术家人生阅历和生活实践经验的结晶。

艺术既是再现,又是表现。

所以,张猛导演的《钢的琴》这部影视艺术作品并不是社会生活的简单再现,导演将自己的情感、思想、愿望、理想熔铸到艺术形象中,化景物为情思。

但是,导演的这种主观表现,同样是以其所处的社会生活实践为依据的。

并且对社会生活作出判断和评价,从主观方面折射和体现出社会生活的影响来。

在《钢的琴》中,导演所要表达的不仅是主人公为了做一架钢琴来挽留住女儿,而是透过这群人的纠纷来表现出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社会下层人们的辛酸与无助。

《钢的琴》中这荒诞的图景,愈是荒诞绝伦愈是蕴含着一种理想主义的痛心疾首,一种天真而锐利的失望。

一、荒诞现实主义形式下的悲剧主题挖掘尼采的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的论断中提到,日神精神致力于以美的面纱遮盖人生的悲剧面目,而酒神精神直接与生命力等同起来,他把这种本能和情欲、创造与破坏的生命意志看作世界的本质,这也成为悲剧电影的创作的动力。

悲剧电影则往往以酒神精神揭开生活的面纱,直视人生困境,相比之下,酒神精神更加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

同张猛第一部影片《耳朵大有福》一样,影片《钢的琴》同样是一部现实主义影片,它通过简约的单线索的叙事结构讲述了一位父亲为了女儿打造一架钢琴的简单故事,生成一个个诙谐幽默的情节点,表露出小人物的生存智慧和达观态度,进而反映出了社会下层小人物的辛酸与无奈。

爱伦·坡恐怖小说的空间再现

爱伦·坡恐怖小说的空间再现
空 间探 索 的大 门 。 另一位 值得 一提 的学 者是 西摩 ・ 查 特曼 ( S e y mo u r
种 抽象 概 念 , 即视 域 ( f i e l d o f v i s i o n )概 念 。因 此 ,
代小 说 的空 间形 式 》 中 首次 提 到 “ 空 间形 式 ” 概念 ,
指 出现代 主 义作 家 可 以通 过 空 间描 写 与 “ 并置” ( j NhomakorabeaU X —
论 。他 在《 建构 叙 事 空 间理 论 》 一 文 中提 出 了叙 事 空 间结 构在 垂直 维度 和水平 维度 上 的三个 层次 。从垂
叙事 学 : 叙事学研究的新领域》 J 一 文 中所 全 面 介 绍 的那 样 , 国外学 者率 先在 空 间叙 事学 研究 中崭 露头 角 , 他们 的观 点 和论著 推动 着空 间叙事 学 的不断 发展 。
约瑟 夫 ・ 弗 兰克 ( J o s e p h F r a n k ) 于 1 9 5 4年在 《 现
从 一个全新 的视角展现“ 空间” 在叙事 中的功能作用。
关键词 : 空 间叙事研究 ; 恐 怖小 说 ; 埃德加 ・ 爱伦 ・ 坡
中图分类号 : I 1 0 6 . 4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8 43 3 9 ( 2 0 1 3 ) 0 5 47 6 - 0 5
件 的场所 或地 点 。他 认 为 “ 故事事件 ( s t o r y — e v e n t s ) 的
维度 是 时间性 的 , 而 故 事 空 间 中 的存 在 物 ( s t o y— r e x i s t —
e n t s , 指人 物和环 境 ) 的维度 则是 空 间性 的 ” l 3 。 。与 电

恐怖与荒诞的再现——斯蒂芬·金短篇小说读后评

恐怖与荒诞的再现——斯蒂芬·金短篇小说读后评
的时 刻 , 杰 娜 出现 了 ; 杰 娜 救 出 了 罗兰 , 但 是 自己 永远
斯 蒂芬 ・ 金故 事 集 《 世事无常》 里 的短 篇 故 事 《 四 号 验 尸 间》 主要 讲 述 我 认 为 自己一 直处 在 昏迷 之 中 , 备解剖我 : 关键时刻 , 有人进来尖叫着 : “ 别动 刀 , 他 的
常生 活 。维 拉 有 时 在 床上 发 出惊 叫 , 她说她看见房 间 角 落 的尘 土 像 她 已故 丈 夫 的鬼 魂 , 样 子很 可 怕 。 于是 ,
须 的人 床 前 , 吮 吸 着 什 么— — 她 们 是 吸 血 鬼 。 床 上 躺
维 拉 多诺 万 被 “ 鬼魂 ” 吓着 , 出 意 外 而死 亡 。 这部 小 说 着 一 个 男 孩 , 名字叫约翰 ・ 诺曼。 罗 兰 和诺 曼 身 上 都 带
在短篇故事《 伊 鲁 利 亚 的小 修 女 》 里, 枪 手 罗 兰 在 的妖人 ; 他 与妖人交战 , 然 而 被 群 妖 雨 点 般 的 棍 棒 打 晕 过 去 了 。 当他 苏 醒 时 . 罗 兰 觉 得 自己在 一 个 大 帐 篷
里, 被悬挂在半空中 , 这 里有 五个 老 修 女 , 还 有 一 个 年
要: 美 国作 家斯 蒂 芬 ・ 金 短 篇 小说 颇 多 , 故 事 情 节
丰 富 多彩 , 扣人心弦 , 引人 入 胜 ; 许 多故 事 给 读 者 一 种
刻印象, 这 恰恰 是 斯 蒂芬 ・ 金 作 品 的特 点 和 表现 之 处 。
恐怖的氛 围, 这 些 故 事 情 节 离奇 怪 诞 , 给 读 者 留 下 深 睛 , 在 混 乱 中夺 取 了警 卫 拉 蒙 的手 枪 : 弗 雷 彻 开 枪 打
围 绕 我 丈 夫 的死 亡 过 程 和 维 拉 多 诺 万 的 生 活 来 营造 着 金链 牌 , 这 金链 牌 能 够 保 护 他 们 . 这 些 吸血 鬼 不 敢 恐 怖气 氛 。

“存在”与“荒诞”的双重变奏——读北村长篇小说《发烧》

“存在”与“荒诞”的双重变奏——读北村长篇小说《发烧》

公 以游 戏 生 命 的态 度 来 体 验 自己 的 “ 在 ” 与 其 交 织 在 一 起 的是 种 种 “ 诞 ” 成 的 悖 论 , 同完 成 了 北 村 的救 赎 母 存 , 荒 构 共
题。
关键 词 :“ 在 ” 荒 诞 ” 存 ;“ ;悖 论 ;救 赎
中 图分 类 号 :I0 26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1 0 —9 4 ( 0 6 0 —0 0 0 0 4 4 4 2 0 ) 4 0 7— 3
维普资讯
第 2 2卷第 4期
20 0 6年 8月
德 州 学 院 学 报
J u n lo z o ie iy o r a fDe h u Un v  ̄ t
VO . 2, . 1 2 NO 4 Au ., 0 6 g 2 0
“ 在’ 荒诞’ 存 ’ 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双 重 变 奏
— —
读 北 村 长 篇 小说 《 烧 》 发
戴 勇
( 侨大学文学院 , 建泉 州 322) 华 福 60 1

要 :北 村 大 部 分 小 说 , 是 在 回忆 。在 《 烧 》 , 村却 以 当 下“ 典 ” 都 发 中 北 非 为背 景 , 现 人 们 的 生 存 危 机 。主 人 展
不 断成 长的另 类少 年 , 同北 村 以往小 说 一样 , 子具 矮 备 了其 作 为 诗 性 主人 公 的必 备 条 件 。虽 然 年 纪 轻
谢有顺 曾在《 玛卓 的爱情 》 中谈到 ,北村 和 他 同时 跋 “
代 的先锋 作家一 样 , 看到 了存 在 的无 意 义 , 夫卡 笔 卡 下 的绝 望 事实令 他 感 到震 惊 , 他 又不 想 认 同 这种 而 无意 义 , 他就必 须为 痛苦 找到 一个转 换机 制 , 为寻 找

由荒诞与虚无的隐喻直达人生的迷宫——《小径分岔的花园》解读

由荒诞与虚无的隐喻直达人生的迷宫——《小径分岔的花园》解读

由荒诞与虚无的隐喻直达人生的迷宫——《小径分岔的花园》解读作者:张芮,倪思然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9年第10期张芮倪思然[华侨大学文学院,福建泉州362021]摘要:博尔赫斯的《小径分岔的花园》揭开了“时间”的谜底,但关于时间,这个永恒的人生、哲学乃至宗教命题却永远地在人类面前保持高度的神秘性和距离感。

人生由时间片段流动拼凑而成,与时间相比,人类对自身的生命更具可感性。

因此,本文试图从“人生”出发,去找寻和探索《小径分岔的花园》所包含的单向流动的人生荒诞与虚无的隐晦意涵,进而从“二度创造”的读者本体论的角度阐述其在文学史上对表达和形式的革新以及对东西方文坛的巨大影响和交叉学科的启迪。

关键词:人生荒诞虚无单向流动文学史读者本体一、人生荒诞与虚无的根源和动力——文学史上的表达和形式创新博尔赫斯将“小径”“花园”作为暗示人生的意象,是相当高明的选择。

人生是一个不断选择、不断得到、不断失去的过程,就如分岔的小径。

当你选择其中一种可能性的时候,随之而来的,是另一种可能性的死亡。

而花园则暗示了人生的繁复与不可捉摸。

它可以在某一个时刻美好而宁静,就如文中余准初次沉浸在对迷宫的虚幻想象中时“模糊而生机勃勃的田野、月亮、傍晚的时光,以及轻松的下坡路,这一切使我百感丛生。

傍晚显得亲切、无限。

道路继续下倾,在模糊的草地里岔开两支。

一阵清悦的乐声抑扬顿挫,随风飘荡,或近或远,穿透叶丛和距离”a。

但是,这种感觉却不能持续下去,会随着外界的复杂情况和人的思想、遭遇而发生变化,他会受到即将出现的花园中潮湿泥泞的青苔、茂盛神秘的荆棘、血红色的玫瑰、昼夜不息的微生物、凭空出现的守园人等等之类的威胁,除却这些人生中潜伏的危险、命运的巧合、时间的交叉,甚至带上了几分宗教信仰的神秘感和宇宙无垠的荒原感。

跳出“花园”,俯身看向“迷宫”,不过人生“万象”而已;但置身花园,在“迷宫”中四处游走,在人生的起落沉浮和巧合注定中奋力挣扎,所有的感官和意识都被放大,外界作用于内心的危机感、压迫感、震慑力与庄重的神秘性杂糅在一起,带给人复杂混乱的生命体验。

论电影中荒诞的表现

论电影中荒诞的表现

论电影中荒诞的表现首先要提到的是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致命魔术》。

该片以19世纪末的伦敦为背景,讲述了两个魔术师之间的竞争与复仇,以及其中涉及到的人性黑暗面。

影片采用非线性的叙述手法,将观众引入了一个扑朔迷离的故事中。

而其中的荒诞表现主要体现在对人性的超现实解构上。

主人公们为了追求魔术的完美,不惜一切代价,甚至包括对他人生命的藐视。

而这种对完美的追求在电影中被放大,变得荒诞荒唐。

通过荒诞的手法,影片极具震撼力地呈现了人性的扭曲和黑暗,让观众对于人性的可怕一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是伍迪·艾伦的《安妮·霍尔》。

这部电影以黑白片的形式呈现,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

伍迪·艾伦在描绘这个普通家庭的过程中却运用了大量的荒诞元素。

片中的女主角安妮·霍尔总是出现在不同的家庭中,她的存在和其它角色的互动总是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通过这种荒诞的方式,伍迪·艾伦对当代社会中的家庭问题、伦理道德等进行了深刻的讽刺和批判。

这种对常态的扭曲和夸张,恰恰是为了让观众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有更深刻的反思和震撼。

再者是昆汀·塔伦蒂诺的《无耻混蛋》。

这部电影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讲述了一群犹太人猎杀纳粹的故事。

昆汀·塔伦蒂诺在这部电影中大量使用荒诞的对话和情节,将二战的历史和纳粹的暴行与现代流行文化进行了混搭,创造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反讽和冲击。

通过荒诞的方式表现出对历史的另类解读和对纳粹的另类抨击,使得影片具有了极高的话题性和观赏性。

这种荒诞还让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对现代社会对于历史和文化的忽视和扭曲有了更多的深思。

通过以上几部典型的电影作品,我们可以看到电影中荒诞的表现方式和其所呈现的社会意义。

电影中荒诞的表现并非无序无章,而是通过对现实的夸张和对常态的扭曲,来表达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和批判。

荒诞的方式往往具有一种反讽和讽刺的意味,这种反讽和讽刺往往能够触及到观众的内心,让人产生更深刻的共鸣。

荒诞派戏剧

荒诞派戏剧

《等待戈多》有何深刻的哲理性?
它表面上荒诞不经,实际上具有 深刻的哲理性。剧中的人物都是 寓意性的形象:两个流浪汉是处 于尴尬处境中的人类的象征,戈 多则是一种无望之中的希望象征。 一方面戈多是两个流浪汉生存下 去的唯一精神支柱,
戈多来了,他们就得救了, 因而他们日复一日地期待戈 多的到来;
另一方面,戈多又迟迟不见 踪影,使他们的期待成为泡 影。这个剧本揭示了“人类在 一个荒诞的宇宙中的尴尬处 境”
在创作方法上摒弃传统的戏 剧程式,没有完整的故事情 节和集中的矛盾冲突,人物 形象支离破碎,缺乏鲜明的 个性,对话也语无伦次,但 很重视道具的作用。代表作 家是法国的尤奈斯库和贝克 特。
四、贝克特与《等待戈多》
• (一)生平(19061989)
• 1969年获诺贝尔奖— —“他那具有新奇形 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 使现代人从精神贫困 中得到振奋。”
《最后一局》(又译《剧终》) ( 1957 )、《哑剧》( 1957 )、《尸 骸》( 1959 )、《美好的日子》 ( 1961 )等 10 多个剧本。
贝克特获得 1969 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金, 获奖的原因是“他那具新奇形式的小说和 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贫困中得到振 奋”。瑞典皇家学院的代表在授奖仪式上 称赞贝克特的戏剧“具有古希腊戏剧的进 化作用。”
• 《美好的日子》
• 3、让·冉 (1910—— 1986)
• 《女仆》

女仆在侍候女主人穿戴装扮。女主人百般挑剔、恣
意辱骂;女仆则奴颜婢膝,终因忍无可忍,怒不可遏
地打了女主人一记耳光……突然闹钟响了,主仆相互
攻讦蓦地中断。整个情景继续不下去了。原来,这是
两个女仆的一场扮演。
扮演女主人的女仆叫克莱尔,而扮演克莱尔的叫索朗

现代主义文学反传统荒诞性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现代主义文学反传统荒诞性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现代主义文学反传统荒诞性的代表人物和作品现代主义文学反传统荒诞性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1现代主义文学属于20世纪资本主义文化的一部分。

这种文学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生活,而是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

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人物往往是变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诞的,主题往往是绝望的。

现代主义文学公认的开山鼻祖是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和福楼拜的《情感教育》。

而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则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代表作品1、在诗歌上:奥地利的特拉克尔和韦尔弗(《世界之友》、《彼此》),德国的海姆、贝恩2、在戏剧上:美国的奥尼尔:《琼斯皇》(1920)将表现主义艺术手法融于自己的创造,形成独具特色的“奥尼尔派”表现主义剧作的典范作品。

《毛猿》(1921),副标题是“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八场喜剧”。

主人公:扬克瑞典的斯特林堡:《到大马士革去》、《鬼魂奏鸣曲》3、在小说上:奥地利的卡夫卡: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

《城堡》(1915)、《变形记》(1915)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保罗·萨特。

长篇小说《恶心》阿尔贝·加缪《局外人》,西蒙娜·德·波伏瓦《女客人》塞缪尔·贝克特(1906——1989)代表作品《等待戈多》“黑色幽默”文学法国作家:赛利纳美国作家:托马斯·品钦,约瑟夫·海勒,约翰·巴思,库特·冯纳古特和唐纳德·巴塞尔姆等。

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唐纳德·巴塞尔姆Donald Barthelme(1931年4月7日—1989年7月23日)代表作是《白雪公主》。

《死去的父亲》(The Dead Father),《天堂》(Paradise)以及 The King。

博尔赫斯(Je Luis Bes)(1899~1986)阿根廷诗人、小说家兼翻译家。

荒诞美学在中国当代绘画中的价值体现

荒诞美学在中国当代绘画中的价值体现

2016/02荒诞美学在中国当代绘画中的价值体现文/樊晓然【摘要】“荒诞”美学是贯穿于现代和后现代时期的一种重要的美学形态。

“荒诞”作为一种美学范畴在西方艺术和文学领域内获得人们的热烈关注。

美术作品中表现“荒诞”的题材和内容也是特定时期的一种艺术现象,具有“荒诞性”的中国当代绘画作品记录了中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世纪90年代末的一种艺术现象。

本文重点以具有“荒诞性”的中国当代绘画作品为例,对中国当代绘画中“荒诞”的美学价值作尝试性研究和论述。

【关键词】荒诞美学;审美特征;中国当代绘画;价值形态一、“荒诞”的渊源“荒诞”一词,源于拉丁文的“悖理”,本义为不和谐的,一般解释为不合逻辑、不合情理、无意义等。

“荒诞”的美学命名源于西方的现代艺术流派——荒诞派戏剧。

荒诞作为人类生活的一种生存境遇和心理感受,一直以来就植深于人类的生存处境之中,直到荒诞派艺术的出现它才被提升到哲学和美学的高度。

二、“荒诞”的审美特征“荒诞”的审美特征表现为:第一,奇异夸张的艺术造型。

为了能够充分地表达自我,艺术家们改变了以往崇高、唯美的艺术形象,通过对绘画形象的夸张和变形产生视觉上的荒诞感;第二,传统和经典的荒诞借用。

艺术家借用传统或经典的绘画作品,对其进行戏拟化方式表现,传统作品以往崇高、理想化的形态瞬间被混合了非理性的放纵之态,从而产生荒诞感;第三,具体事物的荒诞混合。

艺术家重新审视生活中具体的事物,将互不相干、矛盾的事物混合在一起,对其进行荒诞重构;第四,矛盾空间的荒诞再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幻觉、梦境,艺术家将梦境中的空间和事物糅合在一起,使似真非真、似有非有的空间和事物以具体的形象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三、“荒诞艺术”在中国当代绘画中的价值形态具有“荒诞性”的中国当代绘画以鲜明的人物形象、夸张的表现形式,反映了荒诞、无意义的生存境遇。

这些艺术作品揭示了荒诞的内容,帮助现代人勇敢地面对自身存在的荒诞感。

这些伟大的艺术创作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力量和勇气让我们去正视自己的内心世界,这也正是“荒诞”具有审美价值的人类学和社会学的根源。

南方车站的聚会荒诞与黑暗的交织

南方车站的聚会荒诞与黑暗的交织

南方车站的聚会荒诞与黑暗的交织南方车站的聚会,是一个充满荒诞和黑暗元素的故事,这个故事深入人心,让人无法忘怀。

它以独特的叙述方式,展现了人性的扭曲和社会的黑暗面。

本文将探讨这个故事中荒诞与黑暗的交织。

在故事中,主人公小兰和她的父亲生活在一个破败的火车站,他们为了生活艰难地谋生。

小兰的父亲是一个怪异的角色,经常与火车站的警察斗智斗勇,并时常找来年轻女孩与他发生关系。

这种聚会的规模虽小,但荒诞的元素渗透其中。

小兰观察着这一切,她既心生厌恶又无能为力。

荒诞在这个故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出车站的破败景象和人们的愚昧行为,让读者进一步认识到社会的荒谬和黑暗。

小兰所处的环境不仅贫苦,而且腐败,这使得她对生活充满了绝望和厌恶。

她看到的聚会是荒谬的,充满了虚假和欲望的味道。

这种荒谬的聚会并不仅仅是小说中的元素,而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讽刺。

然而,荒诞并非唯一的元素,黑暗也是故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在这个故事里,黑暗与荒诞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扭曲的人性。

小兰的父亲与年轻女孩的关系是故事中最明显的黑暗元素之一。

他利用自己的权威地位,侵犯无辜少女的身体和尊严。

这种行为的黑暗性质非常明显,令人愤慨。

此外,人们对小兰的歧视和虐待也是黑暗的表现。

火车站成为黑暗和邪恶力量的滋生地。

通过对荒诞和黑暗元素的交织描写,这个故事深刻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关切和对人性的探讨。

它不仅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残酷的现实世界,而且引发了人们思考社会问题的深层意义。

荒诞和黑暗的交织将读者带入一个真实而残酷的世界,令人迷惘和心痛。

南方车站的聚会荒诞与黑暗的交织,引发了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深入思考。

它通过独特的叙述方式揭露了社会的荒谬和黑暗面,引起了人们对这个世界的关注和反思。

这个故事对于现实社会而言,具有重要的警示和启示意义。

我们应该正视社会问题,努力追求荒诞与黑暗的消解,为一个更美好和谐的社会而努力。

置身荒诞之中,你无法理解荒诞 ——解读卡夫卡的《骑桶者》

置身荒诞之中,你无法理解荒诞 ——解读卡夫卡的《骑桶者》

置身荒诞之中,你无法理解荒诞——解读卡夫卡的《骑桶者》骑桶者①卡夫卡煤全部烧光了,煤桶空了,铲子没有用了,火炉里透出寒气,灌得满屋冰凉。

窗外的树呆立在严霜中,天空成了一块银灰色的盾牌,挡住向苍天求助的人。

我得弄些煤来烧,我可不能活活冻死,我的背后是冷酷的火炉,我的面前是同样冷酷的天空,因此我必须快马加鞭,在它们之间奔驰,在它们之间向煤店老板要求帮助。

可是煤店老板对于我的通常的请求已经麻木不仁,我必须向他清楚地证明,我连一星半点煤屑都没有了,而煤店老板对我来说不啻是天空中的太阳。

我这回前去,必须像一个乞丐,由于饥饿难当,奄奄一息,快要倒毙在门槛上,女主人因此赶忙决定,把最后残剩的咖啡倒给我,同样,煤店老板虽说非常生气,但在十诫之一“不可杀人”的光辉照耀下,也将不得不把一铲煤投进我的煤桶。

我怎么去法,必将决定此行的结果,因此我骑着煤桶前去。

骑桶者的我,两手握着桶把——最简单的挽具,费劲地从楼梯上滚下去,但是到了楼下,我的煤桶就向上升起来,妙哉,妙哉,那些平趴在地下的骆驼,在赶骆驼的人的棍下摇晃着身体站立起来时,也不过尔尔。

它以均匀的速度穿过冰凉的街道,我时常被升到二楼那么高,但是我从未下降到齐房屋大门那么低。

我极不寻常地高高飘浮在煤店老板的地窖穹顶前,而煤店老板正在这地窖里伏在小桌上写字,为了把多余的热气排出去,地窖的门是开着的。

“煤店老板!”我喊道,那急切的声音裹在呼出的热气里,在严寒中显得格外沉浊。

“煤店老板,求你给我一点煤吧,我的煤桶已经空了,因此我可以骑着它来到这里。

行行好吧,我有了钱,就会给你的。

”煤店老板把一只手放在耳朵边上。

“我没有听错吧?”他转过头去问他坐在火炉旁边的长凳上织毛衣的妻子,“我没有听错吧?是一个顾客。

”“我什么也没有听见,”妻子说,她平静地呼吸着,一面织毛衣,一面舒服地背靠着火炉取暖。

“噢,是的,”我喊道,“是我啊,一个老主顾,向来守信用,只是眼下没钱了。

”“我的老伴,”煤店老板说,“是的,是有一个人,我不会弄错的,一定是一个老主顾,一个有年头的老主顾,他知道怎么来打动我的心。

荒诞与真实的融汇——重读余华小说

荒诞与真实的融汇——重读余华小说

2022年6月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Jun.2022 第39卷 第2期(总第120期) JournalofLvliangEducationInstituteVol.39 No.2(Sum.No.120)【文化研究】收稿日期:2022-03-19作者简介:余燕萍(1982-),女,山西阳泉人,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文艺学。

① 余华.兄弟[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04.② 刘小枫.拯救与逍遥[M].上海:三联书店,2001:356.荒诞与真实的融汇———重读余华小说《兄弟》余燕萍(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山西阳泉045200)摘 要:余华的小说《兄弟》对人的生存状况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小说沿袭着作者前期作品中对苦难的叙述及悲剧内涵的揭示,小说内容展示了人类生存的困境和命运的不可抗拒性,其中人的生存状况有着不确定性及荒诞意味,作品从另一层面体现了生活真实的存在,是一种艺术真实的升华,《兄弟》中余华对人生及现实的叙述,显示了荒诞与真实的融汇。

关键词:荒诞;真实;余华《兄弟》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086(2022)02-0171-03 余华是一位杰出的先锋小说家,其小说思想深刻语言叙述独具风格,他的作品中对人的生存状况作了超越现实的处理,体现了强烈的苦难意识和悲剧内涵,而他在长篇力作《兄弟》中也有这样的叙述姿态,向读者展示了与秩序和规范相去甚远的有悖于常理的生活画面,很具体地表现出人与世界的紧张关系,揭示了人的生存状况的荒诞和真实,而且艺术地展示了两者的融汇。

余华在创作思想上深受西方现代派作家的影响,西方现代派作家非常关注人类的苦难和生存状况,他们对人类生活的非理性及悲剧内涵也进行了深刻的抒写,例如萨特的观点“人的存在先于人的本质,”“世界是荒诞的,”表现出人对困境的难以摆脱,卡夫卡的《审判》《城堡》写出了鬼蜮般的异化世界,艾略特的《荒原》揭示了人类生存苦难和人类精神上的危机,作为一名具有先锋精神的小说家,余华在叙述现代人类生存苦难境遇的时候也带上了后现代性,对人类的生存状态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变形记的荒诞和真实

变形记的荒诞和真实

变形记的荒诞和真实卡夫卡《变形记》讲述的是主人公格里高尔一天清晨起来发现自己变成一只大甲虫,遭到家人的厌弃,最后孤独寂寞的死去的故事。

看这部小说的时候会觉得压抑、窒息和绝望,卡夫卡在平淡的叙述中表现了现代人丧失自我,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内心恐惧。

同时也展现了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不能理解、沟通的内心孤独。

在《变形记》中,卡夫卡成功地表现了一个既荒诞而又真实的世界。

这里的“荒诞”,就在于人变成甲虫是不可能的,而甲虫具有人的思想感情更是不可思议的。

它并不是对人的外部生活的真实模仿,而是一种具有寓言色彩的艺术夸张。

然而,就小说主人公所生活的具体环境和他周围的社会关系而言,许多描写则又都是现实的,是一定社会生活的真实再现。

格里高尔一早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大甲虫,“和它身体的其它部位相比,他的许多腿显得可怜的单薄、细小,这些细小的腿在他跟前,在他眼皮下无依无靠地发出闪烁的微光。

”这是一件多么惊悚的事啊,如果我们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虫,我们的第一反应应该是尖叫,会惶恐,会发狂,而格力高没有任何对自身身体变化产生的过激行为。

“‘我怎么啦!’格里高尔心里想道,那不是一个梦。

”“‘如果我现在睡一会,忘记所有的傻事,那会怎么样呢?’他心里想。

”接着他仿佛接受现实了般,在那慢慢适应他的虫身体,“他试了上百次,闭着眼睛,免得看见那些活蹦乱跳的小腿。

当他开始感到一侧有些从未有过的轻微的钝痛时,才停止了翻身的努力。

”在写格里高的这些动作时,卡夫卡描写得很具体,仿佛这是一件真实存在的事一样,我们从格力高的无用的挣扎中感受到他的无奈与痛苦。

“他那一团小腿带有些微的粘性——略事休息。

然后他开始用嘴转动着锁孔里的钥匙。

可惜他根本没有牙齿——他用什么把握住钥匙呢?——当然,他的下颔是强有力的,用下颔可以真正地转动钥匙,格里高不顾一切地这样做了,毫无疑问他付出了代价,因为棕色的液体从嘴里流出来了,流到钥匙上,滴到地板上了。

”他一听到父亲说“公司来人了”马上就紧张起来,完全不顾他那个虫的身体,“他感到自己又进入到人类的圈子里了”“代表先生!请不要为难我的父母!您对我的一切指责都是没有道理的,没有人指责过我。

荒诞何以成奇观——读余华小说《第七天》

荒诞何以成奇观——读余华小说《第七天》

荒诞何以成奇观——读余华小说《第七天》陈俊萍【摘要】《第七天》运用“以死写生”的荒诞方式,串联起一系列的荒诞事件,呈现两个截然相反的世界——出生者世界和死者世界,表层的荒诞叙事下是深层的荒诞意义.小说通过对生者世界、死者世界里的“死无葬身之地”和“安息之地”的矛盾化叙事,呈现了余华对社会荒诞的绝望以及对普通大众的同情与悲悯,以此构成荒诞化的奇观.但作者结构“荒诞奇观”的内在逻辑——简单的二分对立,使得“荒诞”缺乏力量.【期刊名称】《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23)003【总页数】5页(P81-85)【关键词】荒诞;绝望;生者世界;死者世界;简单的二分对立【作者】陈俊萍【作者单位】安徽大学文学院,安徽合肥23003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0 引言如今在中国,很多小说家对中国现实生活似乎存在着这样一个认识:社会是荒诞的,现实是荒诞的。

余华谈到自己创作《第七天》的原因时曾表示:“中国的现实太荒唐,你永远赶不上它,我嫉妒现实!我们老说文学高于现实,那是骗人的,根本不可能的。

”[1]在这种“现实荒诞”意识的导引之下,“荒诞”成了解读《第七天》的关键词。

《第七天》封面如此写道:比《兄弟》更荒诞,比《活着》更绝望。

确如小说封面给我们的提示一样,《第七天》里充斥着各种荒诞事件以及作者刻意的荒诞化叙事。

小说以一个逝去者杨飞的视角反观现实社会的荒诞,利用杨飞灵魂游走的方式串联起一系列荒诞的社会事件。

这种运用“以死写生”的叙述方式,让冤屈的亡灵们“穿越”生死界限,一会儿回溯生前往事,一会儿展现死后的情景,不仅“串烧”了各种新闻事件,又从逝去者的角度反观社会现实,形成一种对社会现实的解释和批判,确实给《第七天》增加了不少荒诞化的色彩。

1 荒诞背后是绝望读《第七天》,很多人被小说中充斥的大量新闻事件所吸引,也不断有人诟病余华对新闻时间的串烧,批评小说因新闻堆砌而缺乏更深层次意义的探索。

从《变形记》看卡夫卡小说荒诞背后的现实

从《变形记》看卡夫卡小说荒诞背后的现实

摘要:作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宗师和探险者,卡夫卡用象征、隐喻等手法为我们构建了一个荒诞与现实并存的艺术世界。

以《变形记》为代表的作品,很好地体现了卡夫卡的小说荒诞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现实,透过小说“人变甲虫”的荒诞情节表面,我们可以发现比“人的异化”等一般结论更为深刻和本质的东西。

我们在作者创造的“假定的现实”之中,看到了人与人之间冷漠的、纯粹利益的关系,以及人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困境和痛苦的精神境遇。

卡夫卡的小说在荒诞的象征性图像里,真正地反映了广泛的人间的普遍现实。

关键词:卡夫卡;变形记;荒诞;现实一、“假定之中的现实”作为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卡夫卡不同于传统文学,他对现实的关照不是客观地摹写、再现现实,而是借助象征、譬喻、变形等手段为我们创造出一个荒诞不经的情节故事和变形扭曲的人物,在这个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里,卡夫卡用写实的手法来描述违反客观规律的事件,在荒诞的情节构架里,遵循已经设定的那种逻辑前提,用写实的手法来描绘细节和环境,最终创造出一种“假定之中的现实”。

在《变形记》中,卡夫卡用写实的手法描写格里高尔变为甲虫这一违反客观规律的事件,全篇小说,除了人变甲虫这一情节具有荒诞性以外,作者几乎是用近似于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来描写主人公变形之后的各种遭遇和内心活动,这使得小说的细节呈现出一种真实可信的状态。

这就是余匡复曾指出的卡夫卡小说创作的一大特点,即“总体情节构建上的荒诞和象征,具体细节上的极为现实主义的真实细腻”,正是运用这样的方法,作者在《变形记》中为我们创造了一种假定的现实。

首先,小说一开始就将主人公置于“人变甲虫”这样的无妄之灾的困境之中,相对整个故事而言,这一荒诞的情节只是一个逻辑前提和背景。

格里高尔突然变成了甲虫,除了形体变异,他还是格里高尔,他的思想感情、思维方式还是从前那样。

遵循这样的逻辑前提,作者完全用写实的手法来描绘细节,这些真实的细节渗透到小说的始终。

从一开始,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成了甲虫,作者便用极其精确的细节描绘了他的外形和状态:“他仰卧着,那坚硬得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

【20世纪外国现代主义文学中的荒诞意识浅析】荒诞意识

【20世纪外国现代主义文学中的荒诞意识浅析】荒诞意识

【20世纪外国现代主义文学中的荒诞意识浅析】荒诞意识一“荒诞”这一概念的提出在文学史上,把荒诞作为一种文学现象来专门加以研究的,最早的是18世纪弗莱格尔的《怪诞――滑稽的历史》(1788),此后有19世纪的托马斯・赖信的《文学和艺术中的漫画和怪诞史》(1865)。

他们认为“荒诞”(即“怪诞”)等同于滑稽、漫画。

但是,在20世纪,“荒诞”这一概念的涵义得以延伸,它不再是一种滑稽的漫画式的文学现象,而是运用荒谬的、怪诞的、非逻辑的内容与形式来深刻地反映现实,在它的背后是一种震惊的恐惧,是混乱和无秩序。

“荒诞产生于人类的呼唤和世界无理的沉默之间的对立。

”西德的沃尔夫冈・凯泽尔于1957年发表的《美人和野兽――文学艺术中的怪诞》,比较系统地研究了从15世纪到20世纪的“怪诞”这一文学历史现象。

在20世纪外国现代主义文学中,荒诞波及到了文学的各个流派、各个领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首先,文学是人学,在对于人的认识上,20世纪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以前,“无论是古典的形而上学,还是中世纪的宗教和神学……都把宇宙的秩序看成是有等级的,而人在这种秩序中站了最高位置。

在斯多噶哲学和基督教神学中,人都被看成宇宙的目的”。

而后,到了20世纪,人的异化已经成了继西方社会的一个普遍的特征,反映在文学上,则表现为描写人伦的丧失、人格的毁灭、自我的失落,从而形成20世纪“荒诞”这一独特的文学现象与美学范畴。

其次,取决于人们对现实的认识与理解。

两次世界大战,使人们的精神遭受了空前的震荡。

人们失去了生活的支柱,现实在人们的眼里变得混乱、丑恶。

因此,作家们就采用了与现实同样混乱的文学来更真实地、更深刻地反映现实。

仅从外表来看,这种真实是变形了的真实。

但事实上,它是借用一种荒谬的、混乱的、无规则的形式,真实地再现了历史。

二内容与形式的荒诞(一)人的荒诞意识以表现人的异化主题见长的现代派文学大师卡夫卡在其《变形记》里,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早晨,一家公司的职员格里高里醒来时变成了一只甲虫。

《荒蛮故事》:荒诞照进现实

《荒蛮故事》:荒诞照进现实

《荒蛮故事》:荒诞照进现实
王伟
【期刊名称】《电影文学》
【年(卷),期】2017(000)002
【摘要】《荒蛮故事》是一部由阿根廷导演达米安·斯兹弗隆执导的剧情片.该片由六个独立短片构成,题材和内容不尽相同,但荒诞的叙事手法、复仇的快感和紧凑的视觉风格贯穿始终.《荒蛮故事》的六个故事分别为《帕斯特纳克》《老鼠》《归西路》《小炸弹》《账单》和《直至死亡将我们分开》.它看似是一部喜剧片,以荒诞的、冷幽默的方式引发观众共鸣,但深入影片内核,每个故事都是对现实世界的鞭挞,是对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政府乃至每个处在大集体中的个体的审视与批判.【总页数】3页(P143-145)
【作者】王伟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荆州434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把日子提前过——荒诞照进现实,日子过成段子 [J], 张积强;魏新;
2.电影《荒蛮故事》之荒诞美学 [J], 王伟;
3.动物世界\r——浅析《荒蛮故事》中人物的动物性 [J], 李弋
4.解读电影《荒蛮故事》的镜头语言——以“一场婚姻的疯狂闹剧”为例 [J], 郝胜;来思渊
5.从《荒蛮故事》谈社会现实 [J], 郭贞娴;缪军荣(指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恐怖与荒诞的再现
摘要:美国作家斯蒂芬·金短篇小说颇多,故事情节丰富多彩,扣人心弦,引人入胜;许多故事给读者一种恐怖的氛围,这些故事情节离奇怪诞,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这恰恰是斯蒂芬·金作品的特点和表现之处。

关键词:恐怖荒诞气氛夸张
在斯蒂芬·金小说《惊鸟》里,我作为乔的妻子,我们有三个孩子:大女儿塞伦娜,两个儿子小乔和小皮特。

本来生活应该是美好的,但是,因为我丈夫不诚实,经常酗酒,虐待我,而且他还有不道德行为。

久而久之,我的积怨终于爆发,由于我的原因,使他丧命。

之后,我女儿总是以怀疑的目光看着我。

不久,我的儿子小乔死于越南战争;小皮特长大成为一地区议员。

我通过向安迪比塞特讲故事的方式写出这部小说。

最后,我做了维拉多诺万的保姆,因为她已是老太婆了,而且是中风后遗症,需要别人照料她的饮食起居,日常生活。

维拉有时在床上发出惊叫,她说她看见房间角落的尘土像她已故丈夫的鬼魂,样子很可怕。

于是,维拉多诺万被“鬼魂”吓着,出意外而死亡。

这部小说围绕我丈夫的死亡过程和维拉多诺万的生活来营造恐怖气氛。

斯蒂芬·金故事集《世事无常》里的短篇故事《四号验尸间》主要讲述我认为自己一直处在昏迷之中,但我没有失去知觉。

我发现自己躺在尸袋里,医生准备解剖我;关键时刻,有人进来尖叫着:“别动刀,他的高尔夫球袋里有条蛇。

”我因此捡了一条命。

这个
短篇故事具有恐怖气氛,情节离奇荒诞。

在短篇故事《黑衣人》中,我在1914年夏日的一个下午,我拿着新竹竿和粗糙破旧的鱼篓去钓鱼,我钓到了一条大鳟鱼;我来到卡斯特尔溪流的分叉处,遇到了一个穿黑色西服的男人,准确地说他不是人,因为他脸色灰白,眼睛是橙红色的,就像火炉里的火焰。

他走到我面前,从他的西装里散发出焦味,他是魔鬼;他要吃我,我拼命逃跑,最后我死里逃生。

在短篇故事《死亡之屋》中,弗雷彻被带到房间里审问,桌子边上坐着三个人,审问者埃斯科巴让警卫拉蒙摘掉了弗雷彻的手铐;审问者认为弗雷彻回答问题时说谎,海因斯开始对弗雷彻使用电刑,弗雷彻感觉像死了一般。

弗雷彻向埃斯科巴要了一支万宝路香烟,然后抓住机会,把点燃的香烟插进警卫拉蒙的眼睛,在混乱中夺取了警卫拉蒙的手枪;弗雷彻开枪打死了朝他冲过来的埃斯科巴,然后开枪击倒了警卫;弗雷彻开枪击毙了企图开门逃跑的女审官,然后用电刑电死了海因斯,最后弗雷彻得以逃生。

这个故事的写作手法很夸张,情节扣人心弦,电刑令人恐惧。

在短篇故事《伊鲁利亚的小修女》里,枪手罗兰在追寻沃尔特途中,来到一个废弃的小镇,遇到了绿色的妖人;他与妖人交战,然而被群妖雨点般的棍棒打晕过去了。

当他苏醒时,罗兰觉得自己在一个大帐篷里,被悬挂在半空中,这里有五个老修女,还有一个年轻美丽的修女杰娜;罗兰觉得背疼,背部爬满了黑色的小虫子,杰娜对罗兰说,这些虫子是用来治疗伤痛的。

修女给罗兰端来一碗
汤,喝过之后,罗兰控制不住,就想睡觉,因为这汤里有催眠药和麻醉药。

罗兰在夜里发现那五个老修女围在一个也被吊起来的长胡须的人床前,吮吸着什么——她们是吸血鬼。

床上躺着一个男孩,名字叫约翰·诺曼。

罗兰和诺曼身上都带着金链牌,这金链牌能够保护他们,这些吸血鬼不敢靠近。

吸血鬼头目玛丽命令戴圆帽的绿妖人扯掉了男孩身上的金链牌,然后绿妖人撕开了诺曼的喉咙,这时众修女一拥而上,吃掉了可怜的男孩;下一个就轮到罗兰,这段时间罗兰在偷偷地吃杰娜暗中给他的草药,这草药能使罗兰恢复精神和体力,当时机成熟时,罗兰在杰娜的帮助下可从魔窟里逃出去。

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杰娜出现了;杰娜救出了罗兰,但是自己永远消亡了。

最后,罗兰孤独一人,在阳光下行进在伊鲁利亚西部的丘陵中。

这个故事气氛恐怖,情节荒诞。

在短篇故事《世事无常》中,主人公丁奇牧师有特异功能。

丁奇少时,一次在家里,望着窗外;几只苍蝇在窗户顶端嗡嗡地飞来飞去;他够不到那些苍蝇,于是他在窗户玻璃的灰尘上画了两个三角形,再画一个圆形,把两个三角形圈在里面;他一画完圆形,那些苍蝇就落在窗台上死了。

这样的事不时地发生,但丁奇从未特意去干;他第一次特意去干的事情就是对付布考斯基夫人的狗。

布考斯基夫人住在他们那条街上,她的狗阴险、凶暴,它对每个路过的人咆哮。

丁奇恨那只狗;一天,他走到狗的附近,没有理会狗对他的狂吠;丁奇全神贯注地在人行道上写出了自己从未听过的字句,画出了从未见过的图形。

所有图形对准那只狗;三天后,那只狗
窒息而死,原因是它绕着栓它的树跑,把绳子缠到尽头,无法绕回去松开。

夏普顿先生找到我(丁奇),他对我说他在传灵公司工作;他认为我是世界上罕见的为数不多的传灵者之一,因为我有天赋。

夏普顿先生说服我加入传灵公司;在那里,我受训的项目几乎就是杀人,我必须记住的行动目标是坏人、独裁者、间谍等等。

我的周薪是七十美元,如果我没花完,按照传灵公司的规定,我必须把余下的钱用碎纸机搅碎,把硬币倒进水沟里。

在房子里,我为传灵公司做的事就是打字,运用在我电脑里的程序——成千上万的符号,包括圆、三角、黑块、白块、菱形、密符等等,完成信件,利用互联网,寻找对象,然后发送电子邮件。

有时我的对象不使用互联网,我不得不把我在电脑上写好的信打印出来,装入信封,寄往对象的地址,比如安娜·特维奇教授、安德鲁·纳弗先生等等。

但是后来我发现,这些对象以不可思议的方式死去;最重要的是,他们并不是坏人。

从此,我明白了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大错,我变成了凶手,用我的特异功能杀死了二百多人,我深悔不已。

最后,我决定以我的方式给夏普顿先生发一个电子邮件,除掉这个伪君子,为民除害。

本故事情节荒诞,作者使用了一些诙谐语言,使故事具有趣味性。

短篇故事《午餐惊魂》主要讲述我跟妻子戴安娜之间的离婚诉讼,妻子的辩护律师汉姆伯特要求我到五十三大街的哥谭餐馆会面,共进午餐。

我们在餐馆会面时,一个中年领班上前招待,他说话我听不明白,也许他说方言;几分钟之后这个领班突然发火,他嫌我在不可能下雨的天气里带着一把伞。

正当我跟我妻子以及律师
汉姆伯特辩论时,这个领班背着手嚷嚷着冲我过来,汉姆伯特看到这个发疯的领班,呵斥他是个白痴。

这个领班从背后拿出约六十厘米长的屠刀挥刀砍进汉姆伯特的右颊,然后砍入他的脑袋中部,汉姆伯特被砍死了。

当领班挥刀向我砍来时,我用手中的伞与他打斗,然后拽着戴安娜跑进餐馆的操作间。

发疯的领班拿着刀冲了进来;我们夺路逃命;一个身材高大的厨师想阻止他,然而也被这疯子砍倒了。

我们准备打开后门逃命,但这疯子紧追不舍,想砍死我们。

我掀翻操作间里的一口锅,烫得他嗷嗷叫;我就地拿起拖把,带着钢桶与这疯子搏斗;最后,我用拖把弄倒了他,然后抓起炉子上的平底煎锅,狠狠地砸他的面部,我们终于打开后门逃脱了。

警察来了,救护车赶到,那个厨师被抬进救护车,昏迷了,但他没有生命危险。

汉姆伯特被装进尸袋,放在担架上;疯子领班被捆在担架上,抬进救护车。

这个故事情节离奇、怪诞,给人恐怖感。

短篇故事《1408》主要讲述作家迈克·恩斯林入住海豚宾馆1408房间的恐怖经历。

起先,迈克在与海豚宾馆经理欧林先生交谈中,欧林想阻止迈克入住1408房间,理由是电子表在1408房有时会倒退,有时会停,计算器和手机也会发生异常。

曾经有女服务员在擦拭房间里电视机上的灰尘时,眼睛瞎了;但是,走出这个房间后,她的视力又恢复了。

还有,曾经入住这个房间的客人,五男一女从窗户跳楼自杀;还有三女一男服毒死在房间里;还有一男子在衣橱里上吊身亡。

迈克进入1408房后,身体感觉不适;他决定离开这个房间。

他看客厅墙上的画,跟他刚进房间时的内容不相同了,一
个原先穿着晚礼服的女子此刻变成了一个露出野兽般尖牙,盯着迈克,凶残笑着的女人。

画中轮船护栏上的水手变成了脸色惨白的男男女女;他们全是曾经死在1408房的人。

那副原来是水果的画上,现在出现了一颗人头,是迈克的尸首。

迈克想逃出1408房,可是打不开房门;他赶快拨房间电话求助,但电话里传来的不是铃声,而是古怪的声音,电话内容充满恐吓;为了从恐惧中保持镇静,迈克划火柴准备抽烟,不料火柴引着了他的衬衫,惊慌的迈克终于打开了房门,逃了出去。

碰巧,星格缝纫机公司推销员拉夫斯·迪尔博看到迈克像火人,从1408房扑出来;迪尔博赶快提了满满一桶冰,全倒在迈克身上。

迈克得救了,但他一提笔写字就浑身难受,他血压不正常,眼睛也有问题,常年背疼……他经常做噩梦。

因为他心有余悸,所以从那以后他都开着灯睡觉,并撤掉了自己住房里所有的固话。

这个故事也显示出荒诞、离奇,并带来恐怖气息。

★基金项目:校级科研项目名称:美国作家斯蒂芬·金的哥特小说研究,校级科研项目编号10xsyk327
参考文献
[1] 斯蒂芬·金.惊鸟[m].珠海出版社,2005.
[2] 斯蒂芬·金.世事无常[m].珠海出版社,2005.
[3] 龚翰熊.20世纪西方文学思潮[m].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
[4] 曾艳兵.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 曾艳兵.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2006.(作者单位:咸阳师范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