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藏戏教案
2024年小学六年级语文《藏戏》优质教案范文

2024年小学六年级语文《藏戏》优质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学习生字词,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
1.3了解藏戏的特点和表演形式。
2.过程与方法:2.2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藏戏的艺术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3.2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1.2生字词的学习。
1.3藏戏的特点和表演形式的掌握。
2.教学难点:2.1藏戏表演形式的深入了解。
2.2对生字词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藏戏表演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藏戏的魅力。
2.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
3.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跟读,然后教师解释生字词的音、形、义。
4.课堂讨论5.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藏戏的艺术魅力。
6.课堂小结7.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熟记其音、形、义。
2.课下收集有关藏戏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1.导入新课2.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
教师提问:“你们在朗读过程中遇到了哪些生字词?”学生回答,教师解释。
3.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跟读,然后教师解释生字词的音、形、义。
教师提问:“你们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些生字词的意思吗?”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4.课堂讨论5.分析课文6.课堂小结7.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熟记其音、形、义。
2.课下收集有关藏戏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等形式,使学生了解了藏戏的特点和表演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需要教师在课堂管理方面加强引导。
在作业布置方面,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可以在朗读课文前,先让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说出图中描绘的藏戏场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藏戏》(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藏戏》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读读记记“传奇咆哮、旷野、吉祥、柔顺、象征妖魔、恐怖、无所有、哄堂大笑能2.歌善舞、赞叹不已、身无分文、两面三刀、别无所求随心所欲”等词语。
3.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特色和形成过程,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4.学习文章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5.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学习重点: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藏族的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学习难点: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一、字词认读,整体感知1.藏戏简介:藏戏,是一种藏族戏曲剧种,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剧种系统,拥有众多的艺术品种和流派。
藏戏被誉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藏戏是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
演出程式分为开场戏、正戏、结尾三个部分。
开场戏又称“温巴顿”,具有净化场地、祈神赐福的意义;正戏又称“雄”,主要表演传统剧目,有时还穿插藏族歌舞及民间艺术;结尾又称为“扎西”,是演出结束后祝福吉祥的仪式。
藏戏剧种流派众多,表演形式富有民族特色,《文成公主》《诺桑王子》《卓娃桑姆》《朗萨雯蚌》《白玛文巴》《顿月顿珠》《智美更登》《苏吉尼玛》八大剧目已成经典,音乐唱腔韵味隽永,面具服饰五彩缤纷,名角新秀不断涌现,昭示着藏戏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
作者介绍:马晨明 1977年出生,女,山东菏泽人,硕士生。
早年援藏,人民日报记者。
现任教师。
马晨明同志作为首届省高等学校“育人奖”候选人的公示。
作品有《金融时报》《西藏采访笔记》《藏戏》等,写作形式新颖,引人入胜。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感受藏戏的艺术魅力。
僧人脱缰吞噬王妃敦厚演绎哄堂大笑青面獠牙随心所欲优哉游哉两面三刀钹3.段落划分:第一部分(1—3段):以三个问句开篇,点出了藏戏的主要特点。
第二部分(4—17段):详细介绍了藏戏的起源及其主要特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藏戏来历及特点。
2、过程与方法:熟读课文及补充阅读材料,从中提取相关信息,进行复述。
3、情感与态度:了解并认同各民族独特的民风民俗,尊重多元文化,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各地方戏的经典片段视频。
2、学生准备:收集自己家乡的地方戏剧情况,甚至可以学唱几句。
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1、播放地方戏经典片段。
2、板书课题《藏戏》,解题,走进藏族的传统戏剧文化,激趣阅读。
二、初读知意1、翻开课本,自由地轻声读课文。
遇见不熟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直到熟练为止。
2、分层次检查读书情况。
学习吃力一些的孩子由教师指名学生一一读一遍,注意正音,并可以带读,再由能力强的同学带读。
3、出示本课生字新词,认读过关。
4、边读边想,有感受的地方可以作上批注,了解藏戏的传说及特点。
三、细读明趣1、交流你的发现,将课文归结为两个方面:“藏戏的传说”、“藏戏的特点”。
2、重点研读其中一部分,交流其中的哪一点让你印象最深品味作者谴此用句的顺心遂意,同时感受藏戏与藏族文化的魅力。
3、提出阅读中不明白的地方,相互交流。
四、才情展示1、成语听写大比拼。
2、一起哼唱家乡戏。
五、作业扩展阅读,了解有趣的民风民俗。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目标1.学习并积累“鼻祖、吞噬、演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的语句。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特色和形成过程,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教学重难点了解藏戏的特色和形成过程,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字音方面,强调“僧、缰、噬、琼、彻”等字的读音。
词语理解方面,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鼻祖、演绎、随心所欲”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重点,让学生多读几遍,了解藏戏的形成过程,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藏戏》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藏戏》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藏戏的起源和特点。
2. 研究《藏戏》这篇课文,理解其中包含的含义和情感。
3. 能够正确运用一些关键词汇和句型,表达有关藏戏的看法和感受。
4.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藏戏》这篇课文的情感和主题。
2. 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型的正确运用。
三、教学准备1.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材。
2. 录音资料:《藏戏》课文录音。
3. 课堂文具和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语文研究的兴趣。
可以与学生分享一些关于戏曲的知识,引入今天的课题。
2. 研究《藏戏》课文(15分钟)1. 首先,播放《藏戏》课文的录音,让学生跟读。
2.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指导他们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和主题。
3. 分组讨论:请学生就课文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重点句型和词汇讲解(10分钟)1. 分析课文中出现的关键句型和词汇,并进行详细讲解。
2. 引导学生掌握这些句型和词汇的正确用法。
4. 练与巩固(15分钟)1. 示范朗读:教师示范朗读整篇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语音语调以及表达的情感。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仿课文中的人物对话。
鼓励学生使用课文中的句型和词汇。
3. 个人发言:随机挑选几位学生,让他们依据课文内容表达对藏戏的看法和感受。
5. 总结归纳(5分钟)引导学生总结今天所学内容,以及对藏戏的理解和感受。
五、课堂作业1. 完成课后练册相关练。
2. 听录音并跟读《藏戏》课文。
3. 写一篇关于藏戏的读后感。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全方位培养学生对藏戏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了语文表达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
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受到启发和帮助。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藏戏》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藏戏》教案精选3篇六年级下册《藏戏》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解决“打折”等实际问题,沟通各类百分数问题的联系。
2、体验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在交流、信息传递中的作用,树立依法纳税和科学理财的意识。
3、感受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对周围环境中与百分数有关的事物具有好奇心,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会解决有关打折、成数、税率及利率方面的问题教学难点:利息的计算课时安排:1、折扣1课时2、成数1课时3、税率1课时4、利率1课时5、学会购物1课时1 折扣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折扣(课本第8页例1)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商品打折销售的情境中理解“折扣”的意义。
2.学生在掌握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这种问题的基础上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养成独立思考、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折扣”的意义。
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理解“折扣”的意义师:利用课件或挂图出示商场店庆、商品打折的情境。
问:“打折”是什么意思?八五折、九折表示什么?生:结合实际了解到的信息进行思考和交流,再阅读课本进行对照分析。
小结:商店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折扣销售,通称“打折”。
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问:七五折表示什么?五折表示什么?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1、出示例12、让学生独立解答3、集体汇报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并且两个问题加以比较板书:(1)180N85%=壹伍3(元)(2)160N(1-90%)=16(元)师生共同总结解题方法三、实践应用及作业1、第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并说出各折扣表示的意思2、第一叁页第1、2、3四、课堂总结学生谈谈学习本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板书设计:2 成数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成数(课本第9页例2)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经历认识“成数”,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2、对“成数”问题有好奇心,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藏戏》精心教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藏戏》精心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藏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掌握故事情节,理解戏剧的基本结构。
3. 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和演绎戏剧的情节和角色。
2. 解读和理解藏戏所代表的文化特点。
三、教学准备1. 《藏戏》课文及教学录像。
2. 音响设备和音乐伴奏。
3. 学生个人化的戏服和道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藏戏的音乐或展示戏服和道具,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今天的课程内容。
2. 研究课文(15分钟)学生阅读《藏戏》课文,了解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并回答相关问题,加深理解。
3. 观看教学录像(15分钟)播放教学录像,让学生通过观看来感受藏戏的表演风格、舞台布置等细节,进一步理解和欣赏。
4. 讨论和演绎(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戏剧中的情节发展和角色关系,并设计几个小场景,让学生分组演绎。
5. 分享和总结(10分钟)请几组学生上台表演他们设计的小场景,其他学生观看并给予评价,教师点评并总结今天的研究内容。
五、教学延伸1. 请学生自行收集关于藏戏的资料,并制作小册子或展板展示。
2. 组织学生参观藏戏表演,亲身感受戏剧的魅力和文化内涵。
六、教学评估1.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演绎中的表现。
2. 学生对于藏戏文化特点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对藏戏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在戏剧表演方面的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互动,进一步促进他们对戏剧艺术的理解和热爱。
六年级下册《藏戏》教案(优秀6篇)

教学目标2.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播放戏曲音乐,欣赏不同的戏曲剧种。
2.播放藏戏视频,介绍藏戏:其实,还有一个剧种,它一直流传于我国的最高处,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它就是藏戏。
(板书课题)3.默读课前导语,看看本课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出示“旷野、布施、开山鼻祖”等词语,认读、理解词语。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2.交流收获。
(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本文主要写了藏戏的形成、特点和作用。
重点写了藏戏的特点和作用。
)四、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课文浓墨重彩地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边默读边思考藏戏有什么特点,做好批注后,在小组内合作探讨,然后在全班交流。
2.交流汇报。
(1)藏戏的面具。
①藏戏的面具有什么特点?它为什么能历经几百年仍保留到现在?②藏戏的面具到底是如何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来突出人物性格的呢?从文章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体会。
③展示藏戏面具图片,出示京剧脸谱。
你觉得藏戏的面具与京剧的脸谱有什么异同?了解了藏戏的面具,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藏民的智慧和艺术天分。
这也是藏戏千百年后仍具魅力的地方。
(2)藏戏的舞台。
与现在的流行音乐、其他地方戏的舞台相比,藏戏的舞台简单到什么程度?(藏戏的艺人们不求高档的舞台,不求华丽的服装,他们将雪山江河、草原大地当作背景,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只要有观众即可。
)(3)藏戏的演出。
①指名朗读后,问:“藏戏在演出的程序、时间、唱腔、动作上有什么特点呢?”②学生汇报。
3.多媒体展示一段藏戏《文成公主》的片段让学生欣赏。
加深学生对藏戏面具、舞台、演出特点的认识。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藏戏的独特魅力。
五、自主品读,了解形成。
1.自读课文第4~7自然段,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2.集体交流。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藏戏》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藏戏》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和背诵课文。
2.学生能够了解和认识西藏地区传统文化。
3.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1.阅读理解。
2.了解西藏传统文化。
三、教学难点1.自我体验与情感交流。
2.其他地区的传统文化的了解。
四、教学方法1.问答法。
2.多媒体展示。
3.讨论式学习。
五、教学过程及内容1. 导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西藏自然风光让学生了解西藏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引导学生对西藏地区文化的认识。
2. 阅读(30分钟)1.教师朗读《藏戏》。
2.学生自觉做好听讲准备。
3.学生跟读课文,逐段理解。
4.指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出现的生词,让学生解释含义。
3. 理解(30分钟)1.教师问答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帮助学生提取出文中的重点信息。
3.中心思想提取:通过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4. 情感交流(30分钟)1.学生发表对课文的体验和感受。
2.分享不同生活和学习中的文化体验。
3.让学生了解到,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可以在交流中产生化学反应;通过学习,在生活中更好地学会接受和理解不同文化传统。
六、课堂作业自主学习,并写一篇作文,记述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的文化体验,以及学习《藏戏》所产生的思考和感受。
七、板书设计词汇翻译藏戏藏族传统戏剧藏族西藏地区的少数民族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和认识不同地区的传统文化,增强了学生的文化素质,提升了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通过情感交流,学生更好地体验了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在交流中更好地融合。
需要注意的是,在学习中需要做到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避免产生偏见和歧视。
2024年六年级语文藏戏教案

2024年六年级语文藏戏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藏戏》的内容,感受藏戏的魅力。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识字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藏戏的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分析藏戏的形成与发展,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聊聊同学们对戏剧的了解,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戏剧种类。
2.简要介绍藏戏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兴趣。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和难以理解的地方。
2.小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三、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正确读写。
2.分析课文结构,概括课文内容。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说出自己对藏戏的认识。
2.老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的描述中,分析藏戏的特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
2.简要回顾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
二、深入分析1.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子,理解其含义。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的描述中,感受藏戏的艺术魅力。
三、实践活动1.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关于藏戏的表演。
2.各组进行表演,其他同学观看并评价。
2.布置作业:收集有关藏戏的资料,了解藏戏的发展历程。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简要回顾藏戏的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
二、课堂讲解1.讲解藏戏的形成与发展,让学生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分析藏戏的艺术价值,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藏戏的认识,分享学习心得。
2.老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的描述中,分析藏戏对社会的影响。
2.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藏戏的短文,介绍藏戏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简要回顾藏戏的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
二、实践活动1.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关于藏戏的宣传活动。
六年级下册语文《藏戏》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藏戏》教案以下是一份小学六年级语文《藏戏》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藏戏》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2. 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 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2. 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藏戏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藏戏的独特魅力。
2.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介绍藏戏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藏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三)再读课文,理解文意1. 结合注释,理解词语意思。
2. 小组讨论:藏戏是怎么形成的?3.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四)朗读课文,体会情感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藏戏的独特魅力。
2. 思考:作者是怎样把藏戏的特点写清楚的?(五)总结拓展1. 总结全文,梳理本文的写作顺序和主旨。
2. 引导学生了解其他传统戏剧艺术,拓宽视野。
(六)布置作业1. 抄写文中你喜欢的句子。
2. 了解你感兴趣的一种传统戏剧艺术,与同学分享。
五、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文意,体会情感。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对藏戏的形成和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上还需要加强引导。
六年级下册语文《藏戏》教案三篇

六年级下册语文《藏戏》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的2.默读课文,注意默读的速度。
读后划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络上下文想想意思。
3.同桌相互交流自己读懂的词语。
4.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读后交流、梳理:4-7段讲的是藏戏的形成,8-19段讲的是藏戏的艺术特色。
三、自主研读4-7段,感受藏戏形成的神奇1.自由读4-7段,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说藏戏的形成,其他同学仔细听,听后提出需要补充的内容。
3.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表达,如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妙心愿,七位姑娘的义举,……4.把你的感受带入文中,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小结: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藏民的心中,唐东杰布不愧被誉为藏戏的开山鼻祖,时至今日,在每一个藏戏剧团,都会供奉有他的画像,接受着一代代艺人的膜拜,也让我们顿生出几分神圣和庄严感。
四、自主研读8-19段,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1.出示研读主习题:①()的面具;②()的舞台;③()的演唱格调;要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读内容,重复浏览相关段落,把藏戏的主要特点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出来。
2.集体交流研读结果,说说你是从哪知道的。
①面具:多样、夸大、形象鲜明。
②舞台: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③演唱:固定的程式、唱腔及动作丰盛、不受时间限制3.补充浏览漫笔,感受藏戏的地域文化特点。
浏览材料如下:有人跟我说,一听到藏戏,尤其是身在他乡,就好像又回到在辽阔的草原上,感受着高原的蓝天白云。
这话其实不夸大。
藏戏的声音悠远而铿锵,象冰川汩汩的流水,又如高原遒劲的疾风,它是唱者全身气力的投入,它的感情充沛而丰盛,曲调跳动而激越,带点哀痛,带点忧郁,更包含沧桑;藏戏是高原的艺术,自然融入的高原的魄力与雄浑。
它那类似西洋咏叹调的唱腔能把人的心紧紧抓住,一顿一扬,忽高忽低之间,贯通消融了人生的喜怒哀乐,因此听藏戏实际也是在心得和领会,一曲一调,一章一节兴许正应和了你心灵深处的真性情,所以有人在听时便边舞边合,这即是藏戏唱功的神奇了。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藏戏》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藏戏》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藏戏的起源、特点及其在藏族文化中的地位。
掌握藏戏的基本表演形式和艺术特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藏戏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
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教学重点:1. 理解藏戏的起源和特点。
2. 掌握藏戏在藏族文化中的意义。
教学难点:1. 理解藏戏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教学准备:1. 课文《藏戏》的PPT。
2. 藏戏的相关视频资料。
3. 学生互动讨论的卡片。
4. 藏戏面具和服装(用于角色扮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藏戏吗?谁能简单介绍一下?2. 展示:播放一段藏戏的视频,让学生感受藏戏的独特魅力。
3. 引导:简单介绍藏戏的起源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10分钟)1. 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2. 提问:课文中提到了藏戏的哪些特点?(如面具、唱腔等)3. 讨论:学生互相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
三、细读课文(15分钟)1. 分段阅读: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逐段阅读并讨论。
第一部分:藏戏的起源。
第二部分:藏戏的特点。
第三部分:藏戏在藏族文化中的地位。
2. 提问:每读完一部分,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如:藏戏为什么被称为“面具戏”?如:藏戏的唱腔有什么特点?四、理解与感悟(10分钟)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藏戏的特点及其在藏族文化中的意义。
2. 展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讨论结果。
3. 教师点评:教师对各组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藏戏。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藏戏中的角色,进行简单的表演,体验藏戏的表演艺术。
2. 知识链接:介绍其他民族的戏剧形式,如京剧、川剧等,让学生比较不同戏剧的特点。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4.《藏戏》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4. 《藏戏》教案一、教学内容《藏戏》选自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主要章节为第二十三课。
本课详细介绍了藏戏的历史起源、表演形式、面具艺术及文化内涵。
内容包括:藏戏的起源传说、角色分类、表演特点、面具的分类与象征意义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藏戏的基本知识,掌握藏戏的起源、表演形式、面具艺术等;学会欣赏藏戏,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对藏戏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藏戏的起源、表演形式、面具艺术。
难点:藏戏面具的分类与象征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藏戏视频、面具模型。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藏戏面具,引导学生猜测面具的用途,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播放藏戏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藏戏,引导学生关注藏戏的表演形式和面具艺术。
3. 讲解:详细讲解藏戏的起源、表演形式、面具分类及象征意义等。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让学生佩戴藏戏面具,模仿藏戏表演,体验藏戏的魅力。
5. 例题讲解:分析藏戏面具的象征意义,让学生了解面具在藏戏中的作用。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自己喜欢的藏戏面具,并介绍其象征意义。
六、板书设计1. 藏戏的起源2. 藏戏的表演形式3. 藏戏的面具艺术面具的分类面具的象征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藏戏的短文。
藏戏是我国西藏地区的一种独特戏剧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起源于民间祭祀活动,逐渐发展成具有完整剧情和表演体系的戏剧。
藏戏的表演形式独具特色,演员们戴着各种面具,通过唱、念、做、打等表现形式,展现故事情节。
藏戏面具分为神、鬼、人三类,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例如,红色面具代表威严、正义,黄色面具代表吉祥、喜庆,黑色面具代表邪恶、神秘。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研究《藏戏》,学生能够了解藏戏的起源、特点和发展,并掌握相关的词汇和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合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藏戏》的内容和特点,培养学生对藏戏的兴趣和热爱。
2.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表达和表演。
三、教学准备1. 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箱等。
3. 教具:图片、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研究的内容,通过问题引入新课《藏戏》。
2. 研究《藏戏》(20分钟)(1)播放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藏戏》的音乐和舞蹈。
(2)展示图片,介绍《藏戏》的起源、特点和传统服饰等。
(3)带领学生分析《藏戏》中的角色和情节。
3. 研究课文(15分钟)(1)共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和情感。
(2)让学生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
4. 创作表演(30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情节,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编排和演绎。
(2)小组表演,其他同学进行观摩和评价。
5. 总结与评价(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对《藏戏》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创作表演,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发展,并培养了合作和沟通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学生表现不积极,参与性不高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能说出藏戏的主要特色,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
2.体会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能说出藏戏的主要特色,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
教学难点:体会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初步感知1. 回顾本单元已学的相关内容。
2. 借地方戏曲,引出藏戏。
3. 简介藏戏。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藏戏文化的探究愿望,引入新课。
二、任务引领感受魅力(一)明确任务出示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二)感受藏戏特色1.概括介绍特色(课文 1—3 自然段)(1)读相关段落,提炼“戴着面具”“没有舞台”“演出时间长”三个特点。
(2)有感情朗读。
2.具体介绍特色(课文 8—17 自然段)(1)聚焦特色一:戴着面具①读课文,概括面具特点。
②看图猜面具。
(2)聚焦特色二:没有舞台①借助、抓关键词,感受藏戏对舞台的要求极其简单。
②感受藏戏的文化内涵。
③有感情朗读。
(3)聚焦特色三:演出时间长①结合“艺人”和“观众”的表现,抓关键词,感受特点。
②有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借助学习提示开启自主探究,感受藏戏的魅力及其文化内涵。
(三)感受形成的神奇(课文 4—7 自然段) 1.探究藏戏的形成与特色之间的关系。
(1)探究课文讲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的意图。
(2)感受藏戏的传承方式。
(3)体会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精神。
三、整体回顾理清结构1.借助提纲,明确课文结构。
2.教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了解家乡的地方戏曲,并试着介绍它的特点【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教学设计第2篇】学习目标:1、读读记记“传奇、咆哮、旷野、吉祥、柔顺、象征、妖魔、恐怖、一无所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赞叹不已、身无分文、两面三刀、别无所求、随心所欲”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教学设计第1篇】了解艺术特色,领悟表达方法师:藏戏有什么特色呢?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生:课文一开始,就概括地写了藏戏的特点。
我给大家读一读(朗读1~3自然段)。
从这三个自然段,也就是这三个反问句中,我们知道了藏戏有“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特点。
师:你很会读书,从作者开篇的连续三个自然段,也就是连续三个反问句中,概括出了藏戏的特色。
同学们,我们一起读读这三个自然段。
生:课文还具体描写了藏戏的面具,在课文的8~16自然段。
我和同桌一起给大家读一读。
(朗读8~16自然段。
)生: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所戴的面具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
不同的颜色和形状是代表着不同的身份和意义的。
生:我来补充一下。
在16自然段,作者还写了藏戏面具得以保留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让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
师:两位同学合作学习后,分工汇报,让我们了解了藏戏里面具的特色和保留下来的原因,谢谢你们。
但是面具是怎样运用象征和夸张手法呢,谁能再具体地说说?生:我来说。
比如,面具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意义,白色代表纯洁,红色代表威严,绿色代表柔顺,黄色代表吉祥等等,就是象征手法。
我们也可以想象这些面具在色彩上,尤其在形状上肯定非常夸张,比如,“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压抑和恐怖”“村民老人的面具则用白布或黄布缝制,眼睛、嘴唇处挖一个窟窿,以示朴实敦厚”,这样就让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了。
师:补充得非常好!了解藏戏的面具,我们可以感受到藏族人民的智慧,感受到藏戏的独特魅力!除了面具,藏戏其他方面还有哪些特色呢?我们继续交流。
……师:同学们,我们回顾全文,作者开篇用反问的手法概括地写了藏戏的特色,中间写藏戏的形成,最后又对藏戏的特色做了详细生动的描写,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大家仔细想想。
生:我想这是因为藏戏的特色太鲜明了,所以作者开篇就概括写它的特色,而且用反问形式,情感非常强烈。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藏戏蕴涵的深层涵义。
教学重难点:1、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2、感受藏戏所表达的涵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上网或者去图书馆查找有关藏戏的录象、以及记载,准备一些藏戏面具。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你们的爷爷奶奶喜欢看什么类型的电视节目吗?生:粤剧!2、师:嗯,很好!你们都知道爷爷奶奶喜欢看粤剧。
那么你们又知道粤剧是怎样的一个节目吗?(学生自由发挥)3、师总结:粤剧又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是属于广东人的'一种文化节目。
其实每个民族都有他们自己特色的戏剧:安徽有黄梅戏、河南有豫剧、浙江有越剧、四川有川剧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和这些戏剧截然不同的戏剧:藏族戏剧藏戏4、板书课题:7*藏戏生齐读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解释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
2、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藏戏和其他戏剧的不同之处。
(1、戴着面具演出2、没有舞台3、一部戏演出三天五天还没有结束)3、给课文分段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3自然段):用疑问句形式引出藏戏。
第二部分(47自然段):介绍了藏戏的形成。
第三部分(819自然段):介绍了藏戏的特点。
三、品读课文,深入了解藏戏(一)学习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1、前三段用三个并列的疑问句开头,作者暗示了什么呢?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暗示了藏戏有三个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天五天还没有结束(演出时间长)这样表达给读者留下悬念,吸引读者。
2、找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朗读时的语调,体味句子的感情色彩。
(世界范围内,像藏戏这样的戏剧很稀少,中国人以拥有这样的戏剧而自豪)(二)学习第二部分,了解藏戏的形成1、学生细读第47自然段,思考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感受故事的传奇色彩。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4.《藏戏》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4. 《藏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藏戏》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19至23页,详细介绍藏戏的历史起源、表演特点、角色分类、面具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藏戏的基本知识,掌握藏戏的起源、表演特点、角色分类和面具文化;学会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藏戏的表演。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欣赏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尊重和传承民间艺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藏戏的角色分类和面具文化。
教学重点:藏戏的起源、表演特点以及如何欣赏藏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挂图。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藏戏表演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藏戏,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1)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藏戏的起源和表演特点。
(2)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藏戏的角色分类、面具文化等内容。
(3)实践情景引入:学生分组扮演藏戏中的角色,体验藏戏的表演魅力。
3.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的例题,指导学生如何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藏戏表演。
4.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教材第23页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传承和发扬藏戏文化。
六、板书设计1. 《藏戏》2. 内容:藏戏起源:民间传说、历史演变表演特点:唱、念、做、打、舞角色分类:生、旦、净、末、丑面具文化:象征意义、制作工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你最喜欢的藏戏角色。
2. 答案要求:描述要包括角色的名称、特点、面具寓意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深入了解藏戏,观看更多藏戏表演视频,提高对藏戏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藏戏的角色分类和面具文化。
2. 实践情景引入:学生分组扮演藏戏中的角色。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藏戏》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藏戏》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藏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能够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介形式感知藏戏舞台艺术;2.能够认识藏戏服饰及其特点,理解藏戏表演中服饰的作用;3.能够通过模仿演练,掌握藏戏基础舞蹈动作及演出技巧,提高动作协调性;4.能够结合学习内容创作藏戏舞蹈小品,体验藏戏文化,提高艺术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藏戏历史及文化导入(3分钟)–通过介绍藏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观看藏戏演出视频(10分钟)–观看优秀的藏戏演出视频,了解藏戏舞台艺术形式,感受藏戏的魅力,同时注意品味,在观看过程中,引导学生发表一些自己的感受。
3.认知藏戏服饰(10分钟)–介绍藏戏服饰的种类、颜色、特点和作用;–让学生了解藏戏服饰的种类和特征,感受藏戏服饰的美丽与独特,了解服饰在藏戏表演中的作用。
4.学习基础舞蹈动作(15分钟)–通过导师指导、集体演示、个人学习的方式,学习并掌握基础舞蹈动作。
5.模仿演练与小品创作(30分钟)–学生在模仿演练的基础上,自行完成简单的舞蹈小品创作,在创作过程中,加入学到的动作技巧和藏戏服饰元素,调整舞蹈队形,让学生深入了解藏戏舞蹈表演的要素和特点。
6.分享观摩与心得交流(10分钟)–学生在分小组展示小品的过程中,评述其他小组作品,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同时听取老师和同学的合理建议,使学生懂得协作与分享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藏戏服饰及其特点,了解服饰在藏戏表演中的作用;–学习藏戏基础舞蹈动作,提高动作协调性和舞蹈表演技巧;–创作简单的藏戏舞蹈小品,体验藏戏文化,提高艺术文化素养。
2.教学难点:–学生模仿藏戏表演动作时,需要透彻理解和掌握基本舞蹈技能及动作技巧;–学生在创作小品时,需要把握节奏和要点,打磨舞蹈细节和细节特效。
四、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法;2.合作学习法;3.模仿演练法;4.创作表演法;5.交流分享法。
《藏戏》教学设计(13篇)

《藏戏》教学设计(13篇)《藏戏》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配乐介绍: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
2、板书课题。
二、读文,理清思路1、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1、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⑴找读前三自然段,说说你都听出了什么:(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
)⑵练习朗读后,找学生朗读,要求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
2、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⑴默读8自然段到最后,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
(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 19~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
)⑵自由读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⑶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
⑷自由读17和18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⑸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感受藏戏的自然、古朴、神秘这些独特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中国的民族戏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
藏戏,是藏族地区普遍流行、在祖国百花艺苑中一个独具特色的剧种。
藏戏艺术有600多年的历史,比被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400多年,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课文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一分一总”的关系结构文章。
先用三个排比句概括介绍藏戏主要特点:“戴着面具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
接下来详细写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组成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紧接着介绍藏戏的重要特征——“面具”的特点及作用。
然后简略地说明其他特色:舞台简朴;剧情靠解说、说唱来描述;开场、正戏、结尾固定的程式;唱腔、动作丰富多彩;演出时间长等。
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点明藏戏这一民族戏剧艺术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
随着作者脉络清楚、有点有面、有详有略的描述,绚丽多彩的藏戏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展现在读者面前。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领学生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生动形象地表达;二是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藏族的文化。
【作者介绍】马晨明,1977年生,女,山东菏泽人,硕士生。
支援西藏,人民日报记者。
现任教师。
作品:《金融时报》《西藏采访笔记》《藏戏》。
作品《藏戏》收入小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本第七课中,写作形式新颖,在《藏戏》中用三段反问句开头,引人入胜。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是以民间歌舞形式表现故事内容的综合表演艺术。
藏戏在历史上多伴随节庆、庙会、集市、募捐等民俗活动,主要在拉萨、日喀则、山南和康区的集镇、乡村或庄园演出,其形式和风格带有强烈鲜明的藏民族特点和浓郁突出的雪域神奇色彩。
作为一种广场艺术形式,贴近观众、易于被接受,是藏戏最大的特点和优势。
演出时一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顿”,是开场白;第二部分称为“雄”,是正戏;第三部分称为“扎西”,意为祝福迎祥。
藏剧的服装,从头到尾只有一套,没有化妆,主要是面具。
藏剧传统剧目共有十三大本,著名的有《文成公主》《曲结诺桑》《朗萨姑娘》《苏格尼玛》《白玛文巴》等剧目,多含有佛教内容。
西藏民间藏戏剧团是十分普遍的,随时随地可以见到农村的广场上,或搭大帐篷,或扯大帆布,藏戏班子就地演出,周围方圆十里的群众都会来观看,常常是围得水泄不通.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野马脱缰.(jiāng) 吞噬.(shì) 琼.浆(qióng) 青面獠.牙(liáo)B.优哉.游哉. (zāi) 招徕.(lái) 随心所欲.(yù) 毫无倦.意(juàn)C.哄.堂大笑(hōng) 结束.(shù) 行善积.德(jī) 雪域.高原(yù)D.响彻.旷野(chè) 婀娜.(nuó) 赞叹不已.(yǐ) 一鼓一钹.(bá)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堂大笑能歌( )舞行( )积德赞叹不( ) 两面( )刀不( )而足三、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激流 ( )的姑娘 ( )的容貌( )的舞姿( )的手法( )的性格( )的唱腔( )的表演( )的歌声四、对号入座。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答案。
(1)“善”在字典中的解释:①善良,品质或言行好。
②交好,和好。
③熟习。
④高明的,良好的。
⑤长于,能做好。
⑥爱,容易。
能歌善.舞( ) 行善.( ) 面善.( )善.始善.终( ) 善.变( ) 善.策( )(2)“毫”在字典中的解释:①长而尖细的毛。
②秤或戥子上的提绳。
③用在否定词前,加强否定语气,表示一点儿也没有或一点儿也不。
毫.不稀奇( ) 明察秋毫.( ) 头毫.( ) 挥毫.( )五、下面句子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江南的雨是有灵性的,落在瓦砾上,像丝竹奏出的乐曲。
B.夜空中繁密的星,如同海水里漾起的小水花,闪闪烁烁的,跳动着细小的光点。
C.东方渐明,天空出现万道霞光,犹如一朵含苞待放的鲜花。
D.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什么桥梁,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
六、读句子,回答问题。
(1)于是,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为民造福。
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的只有一阵哄堂大笑。
“宏愿”的意思是:。
人们哄堂大笑是因为他不仅没钱,还。
(2)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就这样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58座”说明。
“开山鼻祖”说明。
七、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特色。
阅读能力大提升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花灯节日往往最能集中地表现一个民族的习俗和欢乐。
西方的圣诞、复活、感恩等节日,大多带有宗教色彩,有的也留着历史的遗迹。
节日在每个人的童年回忆中,必然都占有极为特殊的位置。
多么穷的家里,圣诞节也得有挂满五色小灯泡的小树。
孩子们一夜醒来,袜子里总会有慈祥的圣诞老人送的什么礼物。
圣诞凌晨,孩子们还可以到人家门前去唱歌,讨点零花钱。
我小时候,每年就一个节一个节地盼。
五月吃上樱桃和粽子了,前额还给用雄黄画个“王”字,就是为了避五毒。
纽扣上戴一串花花绿绿的玩意儿,有桑葚、有老虎什么的,都是用碎布缝的。
当时还不知道那个节日同古代诗人屈原的关系。
多么雅的一个节日呀!七月节就该放莲花灯了。
八月节怎么穷也得吃上块月饼,兴许还弄个泥捏挂彩的兔儿爷供供。
九月登高吃花糕。
这个节日对漂流在外的游子最是伤感,也说明中国人的一个突出的民族特点:不忘老根儿。
但最盼的,还是年下,就是现在的春节。
哪国的节日也没有咱们的春节热闹。
我小时候,大商家讲究“上板”(停业)一月。
平时不放假,交通没现在方便,放了假店员也回不去家。
那一个月里,家在外省的累了一年,大多回去探亲了,剩下掌柜和伙计们就关起门来使劲地敲锣打鼓。
正月里欢乐的高峰,无疑是上元佳节——也叫灯节。
从初十起就热闹,一直到十五。
花灯可是真正的艺术品。
有圆的、方的、八角的,有谁都买得起的各色纸灯笼,也有绢的、纱的和玻璃的。
有富丽堂皇的宫灯,也有仿各种动物的羊灯、狮子灯。
羊灯通身糊着细白穗子,脑袋还会摇动。
另外有一种官府使用的大型纸灯,名字取得别致,叫“气死风”。
这种灯通身涂了桐油,糊得又特别严实,风怎么也吹不灭,所以能把风气死。
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倒也是五颜六色,有各种电子机关,变幻无穷;然而那只有商业上的宣传,没什么文化内容。
北京的花灯上,就像颐和团长廊的雕梁画栋,有成套的《三国》《水浒》或《红楼梦》。
有些戏人儿还会耍刀耍枪。
我小时最喜欢看的是走马灯。
蜡烛一点,秫秸插的中轴就能转起来。
守在灯旁的一个洞口往里望,它就像座旋转舞台:一下子是孙猴,转眼又出来八戒,沙和尚也跟在后面。
至今我还记得一盏走马灯里出现的一个怕老婆的男人:他跪在地上,头顶蜡扦,旁边站着个梳了抓的小脚女人,手举木棒,一下一下地朝他头上打去。
灯,是店铺最有吸引力的广告。
所以一到灯节,哪里铺子多,哪里的花灯就更热闹。
60年代初的一次春节,厂甸又开市了。
而且正月十五,北海还举行了花灯晚会。
当时我一边儿逛灯一边儿就想:是呀,过去那些乌七八糟的要去掉,可像这样季节性的游乐恢复起来,岂不大可丰富一下市民的生活。
1.文中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在文中画出直接表达作者写作目的的句子。
3.文中第2自然段简要介绍了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读一读,填空。
五月,节日名为________,习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月,节日名为________,习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月,节日名为________,习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月,节日名为________,习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的月份指的都是________历月份。
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________,在________历________月,习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介绍中国人过春节的情况,为什么要先写西方人如何过圣诞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默写两句描写中国某一传统节日(除春节外)的古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维创新大拓展九、对对碰。
不同的地区不仅有不同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样式。
请将以下的剧种、剧目与相应的地区连线。
(1)安徽 A.豫剧a.《小拜年》(2)河南 B.越剧b.《天仙配》(3)东北 C.川剧c.《花木兰》(4)浙江 D.二人转d.《天上掉下个林妹妹》(5)四川 E.黄梅戏e.《变脸》参考答案:一、B 二、哄善善已三一三、 (野马脱缰般)的激流 (年轻)的姑娘 (美丽)的容貌(婀娜)的舞姿(夸张)的手法(鲜明)的性格(独特)的唱腔(精彩)的表演(动听)的歌声四、(1)⑤①③⑤⑥④(2)③①②①五、C 六、(1)伟大的志愿口出狂言(2)桥多唐东杰布在藏戏的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七、略八、1.哪国的节日也没有咱们的春节热闹。
2.提示:文章最后一句话。
3.端午樱桃和粽子七夕放莲花灯中秋节月饼重阳节登高4.通过对比,突出我国春节的热闹气氛和民族特色。
5.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答案不唯一)九、(1)—E—b (2)—A—c (3)—D—a (4)—B—d (5)—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