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设计导则

合集下载

2020成都市街道设计导则

2020成都市街道设计导则
目前,成都市正处于城市空间结构转型和轨道加速成网的阶段,市民出行方 式正在由机动车交通向绿色交通转变,街道将回归市民的慢行空间、活动空 间、交往空间和休闲空间。
《成都市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是成都市首 部街道一体化设计导则,充分贯彻了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 展思想,落实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工作要求,以“公园城市街区场景理论” 和“街道一体化”理念为指导,是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理念在街道层面的具体落 地。
城市交通方式转型
成都市处于轨道加速成网阶段, 交通出行方式由机动车交通向 绿色交通转变:
规 划2 0 2 2年 城 市 轨 道 交 通 运 营 里 程 达 到6 0 0公 里 以 上 ,2 0 3 5年 规 划 线 网 规 模 达1 6 9 9公 里 , 加 上 大 铁 公 交 化8 6 0公 里 , 共 计2 5 5 9公 里 。 城市中心城区外围主要区(市)县利用轨道交通完成进出城出行将成 为常态化选择。
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要坚持集约发展,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 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立足国情,尊重 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改善城市生态环 境,在统筹上下功夫,在重点上求突破,着力 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
坚持适用、经济、绿色、美观方针,提升规划水 平,增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促进“多 规合--”,全面开 展城市设计,加快建设绿色城 市、 智慧城市、人文城市等新型城市,全面提升 城市内在品质。
Design guidelines
③ 路口开放空间节点的设置
更加注重文化特色彰显
支矶石街 ①彰显人文特质的建筑立面 ②展现街道特色的地面铺装 ③融入地域文化的街道家具

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

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

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在繁华的上海市,街道不仅仅是交通的通道,更是城市生活的舞台,承载着市民的日常出行、社交互动和文化传承。

为了打造更具品质、更人性化的街道空间,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应运而生。

街道设计导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是对城市街道规划和设计的指引,旨在塑造一个安全、舒适、活力且可持续的街道环境。

过去,一些街道设计可能过于侧重车辆通行效率,而忽视了行人的需求和街道的多元功能。

如今,随着城市发展理念的转变,以人为本、注重生态、强调文化传承等理念逐渐融入到街道设计之中。

首先,安全是街道设计的首要考量。

这包括合理设置交通信号和标识,确保行人和车辆的通行安全。

比如,在行人流量大的区域,设置足够宽的人行道,并采用防滑材料;在路口设置清晰的斑马线和减速带,保障行人过街的安全。

同时,对于非机动车道的规划也不能忽视,要确保其与机动车道有明确的分隔,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舒适性也是街道设计的关键因素。

街道的绿化景观在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种植多样化的树木和花卉,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提供遮荫,调节局部气候。

此外,合理设置街道家具,如座椅、垃圾桶、路灯等,能为市民提供便利。

座椅的布局要考虑到人们休息的需求,垃圾桶的设置要方便使用且不影响美观,路灯的亮度和分布要保障夜间行走的安全和舒适。

在打造活力街道方面,导则强调了功能的多样性。

街道不仅仅是通行的空间,还可以成为商业活动、文化展示和社交交流的场所。

例如,设置街边的小广场或休闲区域,供人们驻足交流;规划一些临时的摊位区域,支持小型商业和创意产业的发展。

这样的设计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来到街道,增加街道的人气和活力。

可持续性也是设计导则中的重要一环。

倡导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设施,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例如,利用雨水收集系统用于街道的灌溉,安装太阳能路灯等。

同时,街道的设计要考虑到未来的发展需求,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随着城市的变化进行调整和改进。

从具体的街道类型来看,商业区街道注重营造繁华热闹的氛围,通过精心设计的店面招牌、灯光照明和户外展示空间,吸引消费者。

《2023年沈阳市街路更新设计导则》范围

《2023年沈阳市街路更新设计导则》范围

一、总则1.1 背景介绍沈阳市作为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其城市发展与城市街路的更新设计密不可分。

为了适应城市发展和市民出行需求的提高,沈阳市制定了《2023年沈阳市街路更新设计导则》,以规范街路更新设计工作,提高城市道路的品质和效益。

1.2 目的和意义本导则的制定旨在规范沈阳市街路更新设计的标准和要求,促进城市街道的功能优化和整体提升,提高市民的出行体验,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推动沈阳市街道更新工作向规范、科学、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二、更新设计原则2.1 安全性原则新设计街路需要符合相应的安全标准,包括道路宽度、路面平整度、交通标识、交通设施等方面,确保市民出行的安全性。

2.2 环保性原则在街路更新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环境保护的原则,包括引入绿化带、废水处理设施、降低碳排放等举措,促进城市环境的改善。

2.3 便捷性原则街路更新设计应考虑到市民的出行便利性,包括合理设置公交站点、人行道、自行车道等,提高市民的出行效率。

2.4 美观性原则街路更新设计要注重美观性,包括道路整体布局、建筑风格、照明设计等,营造出具有城市特色的美化环境。

三、设计规范3.1 道路宽度规范新设计的主干道路宽度不得低于12米,次干道路宽度不得低于8米,保证车辆和行人的通行需求。

3.2 路面材料规范新设计的街路路面材料应考虑到路面耐磨、防滑、隔音等特性,采用环保材料,确保路面质量。

3.3 交通标识规范新设计的街路应设置清晰、合理的交通标识,包括红绿灯、交通指示牌、马路标线等,便于市民和车辆的行车指引。

3.4 绿化规范新设计的街路应合理设置绿化带、花坛等绿化设施,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提升城市环境质量。

3.5 照明规范新设计的街路应合理设置照明设施,保证夜间照明质量,提高市民出行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四、设计流程4.1 前期调研街路更新设计工作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前期调研,包括地形地貌、市民出行需求、环境状况等方面,为设计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全球街道设计导则》简介

《全球街道设计导则》简介

《全球街道设计导则》简介1背景关⼼街道设计的同⾏们已经熟悉美国NACTO于2013年发布的《Urban Street Design Guide》(美国街道设计指南)、上海在2016年10⽉发布的《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本⼈在早些时候曾推荐《Street Fight: Handbook For An UrbanRevolution》(街道抗争:城市⾰命⼿册)⼀书,其作者Janette Sadik-Kha恰是NACTO的主席。

今年5⽉21⽇,由Janette Sadik-Khan领导的Globe Designing Cities Initiative(GDCI,与NACTO⼀样受纽约前市长布隆伯格的慈善资助)与NACTO共同发布了《GlobeStreet Design Guide》(全球街道设计导则),⽬前已经能够在⽹上阅览全⽂,并可以申请免费下载。

2 内容概述本书正⽂近360页,分为3篇共11章,⾮常详尽的介绍了街道的整体设计⽅法,包括价值导向、调查评估、规划原则、设计要素、运营管理等全过程⾮常详尽的内容,对规划师、设计师、政府管理⼈员、建设与维护⼈员都有⾮常实际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篇章A街道概述1定义街道2塑造街道3测量与评估街道B街道设计导则4⼤城市街道设计原则5街道场所设计6⼈性化街道设计7市政与绿化设施设计8交通管控措施9设计要素控制C街道改造⽰例10路段改造⽰例11交叉⼝改造⽰例3 亮点介绍本导则的核⼼原则在于“在街道设计中优先考虑⾏⼈”,在内容中强调了⾏⼈、⾃⾏车、公交系统的设计要素,即使我们在之前的各种街道⼿册中已经了解到有很多理念和⼿法,这⾥仍有很多不同的阐述⾓度和表现形式让⼈⽿⽬⼀新,这⾥介绍⼀些供⼤家先睹为快。

1)街道是市民体验城市的基础空间,街道设计应该从建筑到建筑。

完整街道空间这⼀理念已经越来越成熟与详细,⽂中更加详尽的⽤Setback(建筑退线)来准确定义。

2)多模式的街道,⽐⼩汽车导向的街道能够服务更多的⼈3)导则中考虑了货车服务、街头商业设施的设计要素4)交通模型必须仔细测算各种交通⽅式的能⼒并反映到街道上,⽽不是仅仅测算⼩汽车的服务⽔平;⽤Traffic Evaporation这个概念来描述⼩汽车⽅式向多模式⽅式的转变。

国际城市街道设计导则综述

国际城市街道设计导则综述

I 証交流国际城市街道设计导则综述交通系统的支撑深刻影响着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活动, 道路交通规划正在积极应对城乡布局的扩展及机动彳匕水平的提高所提出的新要求,城市道路不断拓宽,汽车出行逐步取代步行。

但是,街道承担交通职能之余,也是承载城市居民交往与生活最为密切的公共活动场所与共享空间,很大程度决定了城市形象特色与市民出行文化。

占据城市用地的25%的街道已成为城市最基本的公共产品。

而今尺度不宜、街景无趣、充满安全隐患的街道正退化成为纯粹的交通空间,难以满足市民对于街道生活和社区归属感的向往。

一、街道设计理念的转变国际先进城区也曾经历过快速建设的时期,但随着城市 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意识到粗犷建设带来的诸多城市问题后,规划理念从最初的物质规划、技术规划转向人本主义规划。

就城市道路而言,上世纪90年代以后,生态街道设计、绿色街道设计、共享空间、完整街道、慢生活街区等街道理论不断更新涌现,意味着街道的设计理念正发生着深刻的变rwMttWR :■wm«oraviSflMttiE. ew vur入口革,街道逐步回归成为城市最具潜力的共享空间。

(-)从交通属性回归场所属性虽然过去几十年机动化交通的普及打破了步行尺度的限 制,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但负面影响越来越明显。

城市规划师和政策的制定者,正在逐步转变对于街道的认识,首 先倡导从强调交通功能的“道路”向注重承载各种城市活动功能的“街道”转型,街道设计将关注的目光重新回到步行的人们。

优秀的城市街道通常是既能沿途驱车又能步行其中的场所,且步行是街道的主流,能让行人步行愉悦。

街道设计导则的制定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包括提出增加慢行网络密度、保障行人在友好的街道环境中安全地行走以及沿着受保护的自行车道骑行等一系列措施,以满足行入的安全、舒适、可达性的基本需求。

此外,如马歇尔•伯曼所言,街道的主要目的是社交性。

街道作为容纳市民公共生活的重要空间形态,是“城市的前院”,亦是公共广场,是推车小贩、临街店铺、户外市场、儿童游戏、邻里社交的共享空间,人们来到这里的最终目标在于活动本身,重新回归街道的社交场所的属性,将赋予街道不同的特色。

佛山市街道设计导则20190103

佛山市街道设计导则20190103
本导则的使用对象包括管理者、设计师、沿线业主和市民等所有与街道相关的人员。管理者主要包括规划、 住建、交通、市政、城管、绿化、基层组织等相关政府部门的管理人员;设计师主要包括规划师、城市设计师、 建筑师、道路工程设计师、景观设计师等。
2 佛山市街道设计导则
3. 用词说明
1、为便于在执行本导则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提升佛山城市品质竞争力,佛山市国土资源与城乡规
划局组织开展了《佛山市街道设计导则》(下简称“导则”)的编制工作。希望导则能够成为佛山市街道设
计的纲领性指引文件,高标准新建和整治提升既有街道,为佛山市街道实现“畅通安全、平等共享、功能完善、
绿色生态、文脉延续”的目标提供支持。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为本”的设计思想占据着主导地位,导致街道空间逐渐退化为交通空间,行人、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空间受到
挤压。随着时间推移,这种设计思想所带来的弊端逐渐显现,全球的城市设计师和政策制定者转变设计思维,
“街道设计导则”的热潮开始出现。

相比国外,我国关于街道的相关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2013 年,住建部发布了《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
和尺度,对历史保护街道的要素进行保护;其他街道在兼顾经济实用的前提下,

应考虑地面铺装、植物配植、照明、标识及城市家具的美观性,力求体现当地

2020南京街道设计导则

2020南京街道设计导则

导转向文化与功能并举,街道设计从工程主导转向综合性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1.2 应用指南
加强街道设计、建设是一项从观念到实践的系统性工作。《南京市街道设计导则》旨在 明确街道的概念、设计理念和基本设计要求,形成全社会对街道的理解与共识,统筹协调 各类相关要素,促进各相关部门和团体的通力合作,对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进行引导, 推动街道的人性化转型。
表 2-2 街道功能类型
13 南京市街道设计导则
街道类型和构成
第 二 章
案例:南京中山路、长江路地段街道的交通等级 和功能类型
主干路 次干路 城市支路 步行道路
主主干路路 次次干路路 支城市支路路
步步行道街路
综综合合性性街道

生生活活性性街道

服服务务性性街道

交交通通性性街干道路

交通性街道 太平北路
景观街道:是指具有突出的景观风貌特色的街道。主要包括景观休闲道、林荫大道、滨 水街道等。景观休闲街道是景观良好,沿线设置集中,且具备成规模休闲活动设施的街道; 林荫大道是沿街行道树形成连续的树冠覆盖,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绿化覆盖率达到 90% 的街道历史风貌的街道,包括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 貌区和各类历史地段周边的街道。
取决于其在交通网络中的地位,街道的功能特征与沿街建筑及底层的使用功能有较高的相
关性,也与街区的空间与功能结构有关。街道设计需要综合考虑行人和车辆的通行以及沿
街建筑的使用功能与活动特征,因此同一条街道在经过不同功能的城市片区时,其断面设
计也会有所不同。
交通等级
城市道路按照其在道路网络中的地位及其所承担的交通功能,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 干路和支路四个等级。这种分类主要考虑的是机动车交通特征的差异,每种类型对应于不 同的设计车速、道路红线宽度、车道数量,并形成相应的设计标准和规范。

上海街道设计导则

上海街道设计导则

上海街道设计导则
上海街道设计导则主要以城市景观形态及视觉效果改善为重点,强调
街道的整体布局要具有良好的可辨识性,满足人们出行安全及便捷的要求。

一、街道宽度及形状规划:
1.街道设计应考虑楼宇密度和活动流量,宽度依据条件有所不同:
2.景观街道、商业街设计宽度要求较宽,但不得大于30米;
3.主要街道的设计宽度一般在15-20米;
4.次要街道(含人行道)的设计宽度一般在7~15米,常用宽度为10米。

二、车道规划:
1.车道设计需紧凑,尽量不要显得太宽敞,以减少路面占用空间,降
低停车污染及空气污染;
2.主要街道宜采取一条双向3车道,出现三线街时按照2车道一路可行;
3.次要街道宜采取一条双向2车道,出现三线街时按照一路可行;
4.车道宽度一般为3.75米(宽容值);
5.车道应设置以及折返车道,不宜出现右转弯来示车辆;
6.设置停车场应当满足客流及自行车停放需求。

三、人行道及风貌规划:
1.人行道设计应考虑行人安全及便利,宽度一般为
2.5米(宽容值),过街天桥按照4米宽度规划;
2.环境景观应当突出绿化及植物设计,道路线条简洁、贴合环境,交通指示及临街。

上海街道设计导则

上海街道设计导则

上海街道设计导则
作为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国际性大都市,上海的街道设计具有独特的价值。

上海政府一直致力于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实施街道设计有效的措施,确保上海的街道可以得到有效的管理和保护。

为此,上海政府推出了《上海街道设计导则》(下称导则),旨在改善街道设计质量,提升街道设计社会效益,促进全面振兴上海中心城区。

导则以“建立街道文化,实施统一设计,尊重多元美学,倡导文明行为”为宗旨,通过制定《上海街道设计规范》《上海街道建设标准》和《上海街道运营管理规定》等制度体系,确立了街道设计制定、实施、监督、和维护的全面机制,有效提升了街道的审美质量和管理水平。

导则将街道设计分类按建筑态、功能、文化、艺术等,以满足不同文化和时代要求,在遵循城市街道整体布局的条件下,重视对街道特色和地方文化的体现,在规划建设中把景观植物、绿地、街道照明等新技术的运用融入街道设计,实现智慧街道建设。

导则还提出了加强街道安全管理和营造安全友好的街道环境的措施,注重城市安全系统的整体性,强化街道照明、步行道施工、安全疏散等安全技术建设,充分利用绿化设计、控制自行车和小型汽车出行等,有效改善街道环境,促进旅游经济发展。

此外,导则强调了文明行为的重要性,强调街道行为对于提高街道安全性和审美质量的重要性,要求所有街道行为主体要求遵守法律法规,以身作则,提高街道尊重他人的意识,营造和谐文明的街道环
境。

总之,《上海街道设计导则》旨在提升街道设计的社会效益,树立文化的指导方针,改善街道安全和审美环境,推动上海中心城区的综合振兴。

这不仅为更多公民营造舒适安全的街道环境,也为建设友好 civility上海贡献力量。

街道_设计导则_招标(3篇)

街道_设计导则_招标(3篇)

第1篇一、招标公告为提升城市街道设计水平,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现面向全国公开招标,邀请具有丰富经验和良好信誉的设计单位参与本次街道设计导则编制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二、项目名称街道设计导则编制三、项目地点(具体地点根据招标文件要求确定)四、项目规模(具体规模根据招标文件要求确定)五、招标内容1. 对街道设计导则的编制进行总体策划;2. 对街道设计导则的编制进行技术指导;3. 对街道设计导则的编制进行质量控制;4. 提供必要的现场咨询服务;5. 完成招标文件要求的其他相关工作。

六、招标文件要求1. 设计单位应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具备城市规划设计乙级及以上资质;2. 设计单位应具有3年以上城市街道设计经验,近三年内至少完成2个类似项目;3. 设计单位应具备良好的信誉和业绩,无不良记录;4. 设计单位应具备专业的技术团队,团队成员应具备丰富的街道设计经验;5. 设计单位应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够与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有效沟通。

七、招标文件提交时间及地点1. 招标文件提交时间:自公告发布之日起至(具体日期)止,逾期不再受理;2. 招标文件提交地点:(具体地点)八、招标文件费用1. 招标文件费用:人民币(具体金额)元;2. 招标文件费用支付方式:现金或银行转账;3. 招标文件费用收取单位:(具体单位)九、评标办法1. 评标委员会将根据招标文件要求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2. 评标委员会将综合考虑投标单位的技术实力、项目经验、团队素质、信誉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分;3. 评标委员会将根据综合评分结果确定中标单位。

十、中标单位确定及合同签订1. 评标委员会将根据评标结果确定中标单位;2. 中标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内与招标单位签订合同;3. 合同签订后,中标单位应按照合同约定完成相关工作。

十一、其他事项1. 招标单位有权对投标文件进行必要的审查和核实;2. 招标单位有权对投标单位的资质、业绩、信誉等进行调查;3. 投标单位应保证所提交的投标文件真实、准确、完整;4. 投标单位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不得有违法行为;5. 本公告未尽事宜,由招标单位解释。

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

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

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
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是上海市城市规划局制定的指导城市街道设计
的规范性文件,旨在引导城市街道发展从功能、美观、环保、安全等
方面出发,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公共空间。

以下为本导则的主要内容:一、街道的功能性设计
街道应当按照功能分区进行设计,包括行车路段、行人路段、绿化带、停车区、广场等。

同时,设计应该满足适度宽敞、通畅、宜人、舒适
等要求,以方便行人和车辆通行,确保城市道路的运行效率。

二、街道的美观设计
城市设计应该注重美学价值的体现,包括建筑物、道路、广场等的外
观设计、细节处理和色彩搭配等,以使城市更有吸引力,在美学层面
增强居民的幸福感。

三、街道的环保设计
在城市规划中,环保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作为大都市,上海
市应该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应该增加城市绿化空间,减少污染,
优化延伸纵深和水平层面的环保措施等。

四、街道的安全设计
在城市道路、广场等的设计及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压缩安全隐患,防止各种人身及财产损失。

城市规划应该基于安全地图,考虑各类道路具体情况,在细节设计上加强安全控制措施。

五、可达性的设计
可达性是街道设计的重要因素,包括交通、通行条件和设施等。

作为城市核心区,上海市应该特别考虑乘客,残疾人、老人孩子的出行需要,设计运输系统及为其提供便利设施。

2020成都市街道设计导则

2020成都市街道设计导则

城市发展新理念
New concepts of urban development
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的新要求
New requirements for building a park city in Chengdu
成都城市发展转型的新需要
New Needs in Chengdu Urban Development Transformation
58
2.4 多元复合的活力街道
64
2.5 低碳健康的绿色街道
70
2.6 集约高效的智慧街道
84
三、街道场景分类设计引导
3.1 街道分类
94
Hale Waihona Puke 3.2 街道场景设计引导95
四、设计实施建议
124
4.1 设计工作模式
125
4.2 实施策略建议
126
相关研究
Correlative research
研究背景
Research background
目录
CONTENTS
相关研究
研究背景
01
国内外街道营造趋势
12
成都街道现状特征及问题
21
导则作用及思路
28
一、总则
1.1 目标与原则
33
1.2 设计范围
34
1.3 设计理念
35
1.4 规划衔接
36
二、公园城市街道目标引导
2.1 慢行优先的安全街道
40
2.2 界面优美的美丽街道
52
2.3 特色鲜明的人文街道
公园城市对成都街道设计提出新的理念要求:
突出以人民为中心,为人设计街道,满足不同人群的 使用需求。
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一尊重、五统筹”的城市工作新要求。

《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全文

《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全文

《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全文关于印发并实施《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的通知沪规土资政〔2016〕815号各区规土局、各区建交委、各相关单位:为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更好地落实以人为本,加强街道设计,促进交通有序,提升城市品质,根据《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本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现予印发,并就实施《导则》提出以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强街道设计的重要意义(一)保障交通有序。

街道为人的步行、自行车的骑行、各种车辆的通行提供了基本空间。

加强街道的交通设计和运行管理,协调人、车、路的时空关系,有利于营造和谐的交通环境,保障交通规范有序运行。

(二)促进绿色出行。

街道网络和设施对于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通过设计更加便利、舒适、安全的街道,特别是重点提升轨道站点周边的“宜步性”,可以促进市民选择步行、公交与骑行等绿色交通方式出行。

(三)增强街区活力。

街道连接了工作、居住、学习、休闲等各类城市生活目的地,并串联广场、绿地、水岸等公共活动空间,为市民提供了生活与休闲场所。

安全、宜人和富有吸引力的空间能够鼓励市民积极参与社区生活,构建和谐的邻里关系,并带动沿线商业价值,激发城市活力。

(四)提升文化品质。

街道既是城市的记忆载体,也是体现城市文化的场所。

街道上传达的建筑风采和人文风情不仅延展着城市空间,也映射着城市的文化视野与内涵。

在未来全球城市竞争中,城市风貌与街道形象将成为提升上海城市竞争力与吸引力的重要因素。

二、促进多方协同和公众参与(一)建立多方协调机制。

进一步总结和提炼上海在街道建设、更新和历史风貌道路保护工作中的优秀经验,加强规划、交通、交警、绿化市容等管理部门在规划、工程设计环节的协调沟通,加强城市设计与交通设计的融合,合理确定街道的功能和分类,保障街道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促进街道各功能协调均衡发展。

街道设计导则

街道设计导则

构建“北京市街道设计导则”的编制体系,是以北京市中心城六区中重点或富有特色的街区为调研研究对象,设计形成一套能够普遍运用在北京市街道景观设计中的技术方法和研究思路,其对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营造起着指引战略方向和明确技术思路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的形象特色和市民出行文化。

导则的推出填补了北京市街道设计导则这一技术空白,希望能为后人相应的实践工作提供借鉴指导作用。

城市街道设计导则是将设计的意图和构想用文字条款和图解的形式构成的一种技术性文件。

通过分析城市街道公共环境的现状,总结概括出其在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从而提出制定街道设计导则的必要性,以控制城市街道公共环境的建设行为。

现阶段,一方面导则的编织应当充分借鉴国内外城市在编制街道设计导则中好的思路和经验,另一方面必须立足本市的特点,如机动化水平、行人和自行车流量、交通文明程度、街道管理体制、公共自行车租赁、电动自行车使用等情况,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探索并制定新时期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北京市街道设计导则。

编制的工作程序约分为前期准备、现场调研、确定目标、编制大纲、编制成果、实施操作等阶段。

编制前期从策划到立项需要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了解城市街道公共环境的现状情况,并针对现状问题,突出控制的设计要点。

设计师利用技术型的转译,提出城市街道公共环境设施设计导则的目标轮廓,形成初步的导则大纲,根据评议、批准后的大纲编制导则成果。

导则预构想为12 章,包含政策愿景、技术导则、运营维护三大主题。

第1 章“简介”,介绍导则的目的、框架和执行机构。

第2 章“政策及愿景”,主要阐明基本理念和部门责任分工。

第3、4 章分别是“设计流程”和“核心设计原则”。

第5 章“材料选型”,规定街道典型元素的型制和材料。

第6 章“街道环境特征”,对北京街道按区位和用地属性划分类型,指出各自设计策略。

第7、8、9 章分别对属于交警管辖的路面设施、属于市政管辖的街道家具以及属于第三方管辖的街道家具提出设计参数、选址要求、最佳实践和参考材料。

街道设计导则汇总报告

街道设计导则汇总报告

街道设计导则汇总报告1. 引言街道设计是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形象和居民的出行质量有重要影响。

本报告旨在总结街道设计的导则,为城市规划师和交通规划者提供参考,以促进街道设计的优化和改进。

2. 步行环境2.1 人行道设计- 保证人行道宽度不小于1.8米,以容纳步行者的正常需求。

- 人行道应平整、无障碍,并设有必要的无障碍设施,如坡道、扶手等。

- 人行道两侧应设立绿化带或树木,提供良好的视觉环境和防暑降温的功能。

2.2 交通安全设施- 在行人过街区域设置斑马线,提高行人的交通安全性。

- 根据交通流量和车速设立交通岛,使行人可以分段过马路,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 在人行道与机动车道的交叉口设置行人闪光灯,用于提醒驾驶员注意行人优先通行。

3. 自行车通行3.1 自行车道设计- 自行车道应与人行道相分离,宽度不小于1.5米,可以满足自行车安全通行的要求。

- 在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交叉口设置提示标志和交通信号灯,提醒驾驶员注意自行车优先通行。

3.2 停车设施- 在街道沿线设置自行车停车点,为骑行者提供方便的停车服务。

- 自行车停车点应提供安全的停放环境,可以使用锁桩或固定的停车架。

4. 公交线路布局4.1 车站设置- 公交车站应具备无障碍设施,为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提供便捷的上下车条件。

- 车站位置应合理布局,方便居民出行,减少换乘次数和行走距离。

4.2 路线规划- 公交线路应覆盖主要居民区和工业区,满足居民和工人的出行需求。

- 根据客流量和需求,合理安排车辆的运行间隔,提高公交线路的运行效率。

5. 绿化景观5.1 路灯和景观灯- 在街道两侧设置路灯,保证夜间行走的安全性和可见性。

- 通过景观灯的布置,增加街道的美观性和艺术氛围。

5.2 绿化带和树木- 在街道两侧设置绿化带,为居民提供良好的视觉环境和空气质量。

-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树种进行种植,增加街道的绿色覆盖率。

6. 道路交通管理6.1 交通标志和标线- 根据规划要求,在道路上设置必要的交通标志和标线,保证交通秩序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2020南京街道设计导则

2020南京街道设计导则
决策者和管理者:决策者和管理者主要包括城市规划、建设、市政、交管、园林、城管、 基层政府组织等相关政府部门的管理人员和部门领导,本导则为街道相关的设计、建设决 策和管理维护工作提供了理念指引。
沿线业主和市民:沿线业主和市民是街道的使用主体和利益相关者,本导则为街道的使 用和沿线物业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了规范性的引导。
导转向文化与功能并举,街道设计从工程主导转向综合性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1.2 应用指南
加强街道设计、建设是一项从观念到实践的系统性工作。《南京市街道设计导则》旨在 明确街道的概念、设计理念和基本设计要求,形成全社会对街道的理解与共识,统筹协调 各类相关要素,促进各相关部门和团体的通力合作,对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进行引导, 推动街道的人性化转型。
面向不同对象,导则的编制采用了条文、条文说明、案例解释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不同 颜色、大小和字体的文字进行区分。设计师和管理者应以条文和条文说明作为开展相关工 作的依据。
南京市街道设计导则
8
引言
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南京市新建城市街道的规划设计和既有城市街道的改造和整治设计。新建
城市街道和既有街道改造整治工程应进行方案设计,并纳入规划审批程序。
读者对象
本导则的读者对象包括所有与街道相关的设计师、决策者、管理者、沿线业主和市民。 设计师:设计师是街道设计工作的主体,街道设计需要包括规划师、城市设计师、建筑师、 道路工程设计师、景观设计师等在内的设计师的共同参与,本导则为街道相关设计工作的 开展提供了从规划到具体物质空间要素的不同层面的指引。

以质量提升为引擎的新一轮发展。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突出强调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
共享”的发展理念,要求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

上海街道设计导则-公示版

上海街道设计导则-公示版

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SHANGHAI STREET DESIGN GUIDELINES公示稿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2016年7月序言FOREWORD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对新时期的城市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了着力提高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宜居性的战略方向。

上海正在为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推动城市转型发展付诸努力。

《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提出了“繁荣创新、健康生态、幸福人文”的城市发展目标,《上海街道设计导则》即是为推动实现上述宏伟愿景的而制定的政策性文件之一。

街道,是城市最基本的公共产品,是城市居民关系最为密切的公共活动场所,也是城市历史、文化重要的空间载体。

城市道路、附属设施和沿线建筑等诸多元素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街道空间。

活动的行人、运动的车辆、流动的空间共同构成了各具特色的街道生活。

过去几十年,上海城市道路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解决了当时交通能力不足制约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积极应对了城乡布局的扩展和机动化水平的提高所提出的新要求,但同时也给城市街区活力、历史人文传承、城市安全出行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片面注重机动车通行的道路也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市民对于街道生活和社区归属感的向往,迫切需要推动道路向街道进行“人性化”的转变。

在现代城市生活中,街道日益被赋予多重角色。

一条理想的街道,不仅仅是允许车辆、行人通过的基础设施,还应该有助于促进人们的交谊与互动,能够寄托人们对城市的情感和印象,有助于推动环保、智慧的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增强城市魅力和激发经济活力。

上海是一座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的国际化大都市,在传统街道的历史留存和特色街道的创新实践方面都有许多宝贵的资源。

导则从上海的优秀实践案例中提炼萃取了街道设计的关键要素,形成了设计策略和导引,有助于设计者、建设者、管理者和使用者从更广的视角来认识街道,用更多元的手段来塑造街道,使街道成为具有“场所精神”的魅力空间。

街道属于公众,本次导则的编制非常注重公众的参与,是多个管理部门、多个设计团队、多领域学者专家和广大市民历时一年多共同参与完成的成果。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街道设计导则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构建“北京市街道设计导则”的编制体系,是以北京市中心城六区中重点或富有特色的街区为调研研究对象,设计形成一套能够普遍运用在北京市街道景观设计中的技术方法和研究思路,其对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营造起着指引战略方向和明确技术思路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的形象特色和市民出行文化。

导则的推出填补了北京市街道设计导则这一技术空白,希望能为后人相应的实践工作提供借鉴指导作用。

城市街道设计导则是将设计的意图和构想用文字条款和图解的形式构成的一种技术性文件。

通过分析城市街道公共环境的现状,总结概括出其在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从而提出制定街道设计导则的必要性,以控制城市街道公共环境的建设行为。

现阶段,一方面导则的编织应当充分借鉴国内外城市在编制街道设计导则中好的思路和经验,另一方面必须立足本市的特点,如机动化水平、行人和自行车流量、交通文明程度、街道管理体制、公共自行车租赁、电动自行车使用等情况,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探索并制定新时期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北京市街道设计导则。

编制的工作程序约分为前期准备、现场调研、确定目标、编制大纲、编制成果、实施操作等阶段。

编制前期从策划到立项需要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了解城市街道公共环境的现状情况,并针对现状问题,突出控制的设计要点。

设计师利用技术型的转译,提出城市街道公共环境设施设计导则的目标轮廓,形成初步的导则大纲,根据评议、批准后的大纲编制导则成果。

导则预构想为12 章,包含政策愿景、技术导则、运营维护三大主题。

第1 章“简介”,介绍导则的目的、框架和执行机构。

第 2 章“政策及愿景”,主要阐明基本理念和部门责任分工。

第 3、4 章分别是“设计流程”和“核心设计原则”。

第 5 章“材料选型”,规定街道典型元素的型制和材料。

第 6 章“街道环境特征”,对北京街道按区位和用地属性划分类型,指出各自设计策略。

第 7、8、9 章分别对属于交警管辖的路面设施、属于市政管辖的街道家具以及属于第三方管辖的街道家具提出设计参数、选址要求、最佳实践和参考材料。

第10 章“运营维护”,明确相关技术要点和管理实施机构。

第11、12 章分别是“街道细部做法”和“附录”。

其中,导则的3至9章可总结为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