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观课议课案例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观课点(3篇)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观课点(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变革。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于近期开展了一次小学数学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观课、评课、研讨等方式,提升教师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二、观课点1. 教学目标明确本次教研活动观课点首先关注的是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把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观课点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能够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有机结合,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2. 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核心。

观课点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取合适的数学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具有丰富性和层次性,既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3. 教学方法多样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

观课点要求教师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教学过程生动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的关键环节。

观课点要求教师能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5. 教学评价合理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

观课点要求教师能够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如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评价内容应包括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能力发展水平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

6. 教师素养观课点还关注教师的素养。

教师应具备扎实的数学专业知识、良好的教学技能和较高的教育理念。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三、评课研讨1. 优点分析在观课后,教师们对课堂教学进行了评课研讨。

首先,大家一致认为教师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多样,教学过程生动。

教师能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案例7篇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案例7篇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案例7篇1. 教学案例一:加法概念的引入目标通过使用实物和图形,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

案例描述老师准备了一些水果图示卡片,每张卡片上都有不同数量的水果。

老师将两张卡片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卡片上的水果数量,并问学生两张卡片上的水果总数是多少。

学生通过数数和观察图示,得出正确答案。

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加法表达式,如“2个苹果+ 3个梨 = 5个水果”。

教学步骤1. 引入水果图示卡片,让学生观察卡片上的水果数量。

2. 将两张卡片放在一起,让学生计算水果的总数。

3. 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加法表达式。

4. 练习更多类似的案例,巩固加法概念。

2. 教学案例二:减法运算的实际应用目标通过实际应用场景,帮助学生理解减法运算的概念。

案例描述老师带领学生参观果园,每个学生手里拿着一个篮子。

老师告诉学生每个篮子里有一些苹果,学生需要根据老师的指示,将篮子中的苹果数量减少一定数量。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减法运算的概念。

教学步骤1. 带领学生参观果园,让他们手里拿着篮子。

2. 告诉学生每个篮子里的苹果数量。

3. 根据老师的指示,让学生将篮子中的苹果数量减少。

4. 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减法表达式。

5. 练习更多类似的案例,巩固减法概念。

3. 教学案例三:乘法表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记忆乘法表。

案例描述老师准备了一个乘法表格,将其贴在黑板上。

老师给学生一定时间记忆乘法表格中的部分结果,并进行考核。

学生通过反复练习,逐渐记住乘法表的结果。

教学步骤1. 准备乘法表格,贴在黑板上。

2. 给学生一定时间记忆乘法表格中的部分结果。

3. 进行考核,让学生说出相应的乘法结果。

4. 练习更多类似的案例,巩固乘法表的记忆。

4. 教学案例四:除法的实际应用目标通过实际应用场景,帮助学生理解除法运算的概念。

案例描述老师带领学生参观超市,每个学生手里拿着一些货币。

老师告诉学生某件商品的价格,学生需要计算自己能购买多少件商品。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除法运算的概念。

小学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观课、议课汇报

小学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观课、议课汇报
分析时间实在是太长了 • 要把周老师的课再看一遍,不操作就不知道没有学好
研讨了一节课的提问有效性后,我也想:
提出问题
我的问题
• 汇总表里的“小结” 、“形成性评价”和“评价”有什么区别?具体到 底该怎么填?
• 听课时很难把所有问题都记下来,手速跟不上。可以录像或者录音后再 去记录吗?还有没有更好的记录方式?
表四:教师理答
定性:用符号表示理答情况
定量:统计百分比
表五:问题设计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联度
定性:用符号表示体现的学习目标和目标达成情况 定量:统计百分比
表六:教师提问有效性观察总表
带着猜测、手忙脚乱的填好表格后:
尝试评课
评课
优点
• 前面表格里的都是优点
不足
• 没有学生提问
• 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发现、 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节课没有体现学生的问题意识 和提问能力。
谢谢大家!
《三位数乘两位数》 观课、议课汇报
有设计、有目的、有分工地迈出第一步:
观课记录
表一:教师提问的指向性和层次性
定性:用符号表示指向性和层次性 定量:统计百分比
表二:学生获得问题的途径
定性:用符号表示获得答案途径
定量:统计百分比
表三:学生候答时间和回答问题形式
定性:用符号表示候答时间和回答形式 定量:百分比
• 比如: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出 什么问题?
• 再比如:学了三位数乘效的观课、评课方法后:
反思感悟
反思感悟
• 要根据观课目的设计观课表格 • 观课表格可从不同角度分工完成 • 表格填写说明不能替代观课前的填表培训 • 表格设计要给“其他”留足空间,这是发现新问题的窗口 • 如果是教研,一次性观课的节数不宜太多,因为每节课所需要的统计、

小学数学观摩课程教案模板

小学数学观摩课程教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小学数学观摩课程二、课程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摩课程,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视频资料。

2. 实物教具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本次观摩课程的主题和目的。

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本次观摩课程的兴趣。

(二)展示观摩内容1. 教师播放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如购物、烹饪、旅游等。

2. 学生观看案例,思考案例中涉及的数学知识。

(三)案例分析1. 教师针对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数学知识在案例中的应用。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四)解决问题1. 教师提出与观摩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2. 学生独立思考,展示解题过程。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观摩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六、课后作业1. 学生回顾本次观摩课程的内容,完成课后作业。

2. 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本次观摩课程的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2. 教师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注:本教案模板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小学数学教研观摩课例

小学数学教研观摩课例

一、课题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组织了一次小学数学教研观摩课例活动。

本次观摩课例以“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主题,旨在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探讨如何有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课例介绍本次观摩课例由我校优秀教师张老师主讲,课题为《分数的初步认识》。

张老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课堂氛围活跃,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课例内容1.导入环节张老师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分数吗?”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数学知识,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

2.新课讲解(1)认识分数单位张老师首先向学生介绍分数单位的概念,通过直观的图形演示,让学生理解分数单位的意义。

(2)认识分数接着,张老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如“把一个苹果切成两半,每一半就是一个分数”,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分数的含义。

(3)分数的加减法在学生对分数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张老师讲解分数的加减法,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课堂练习为了巩固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张老师设计了多个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4.总结环节张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数的初步认识对于后续学习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四、课例亮点1.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注重直观教学张老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形、实物等,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易懂,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注重学生参与张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小组合作、课堂练习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注重情感教育张老师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通过赞美、鼓励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小学数学观课议课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观课议课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观课议课案例分析在新课程理念下,什么是一堂好的数学课呢?下面结合我校当前开展的观摩课活动谈几点体会:一、渗透生活,形成素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现代小学数学教学要求:让学生学习生活的数学,学习有用的数学。

从学生贴近的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真正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

如我校教师的一节公开课:“平面图形的面积”,也可以这样设计:新课导入:多媒体出示一幅工业园区的一块土地出让拍卖广告。

师:你作为一位竞拍商,最关注最想了解的是什么情况?生:(我想了解这块土地的形状、面积、地段……)师:这块土地可能是什么形状?生:(可能是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把这则广告引入新课,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而且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仅可以训练学生敏锐的洞察力,而且能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合作探究,开放课堂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大纲特别强调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倡“操作、模拟、画图、讨论”等形式,提倡“交流、讨论、合作”等形式,提倡“自己探索”,因此,数学课堂不再是简单地作为学生接受知识的地方,而成为学生探索与交流数学,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的场所。

学生应从他们的经验出发,在教师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逐步发展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如在一节公开课上讨论教室装修问题,教师提出“我们的教室在假期需要装修,请同学们帮学校策划一下,应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有一定的综合性,有一定的探索余地和思考空间。

比如:学生要思考装修时遇到哪些具体问题?解决这些具体问题应考虑哪些因素?采用怎样的策略去解决等等。

学生讨论积极性高,人人参与,设计不同的装修方案。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案例7篇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案例7篇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案例7篇1. 数字比较游戏目标通过数字比较游戏,帮助学生掌握数字大小的概念。

案例描述在课堂上,教师准备了一组数字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个数字。

教师将卡片洗混后,随机抽取两张卡片,并将它们展示给学生。

学生需要观察两张卡片上的数字,并判断哪个数字更大。

学生通过举手或口头回答的方式,向教师表达自己的选择。

教师鼓励学生解释他们的选择,并给予肯定的反馈。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

- 学生能够运用数字大小的概念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步骤1. 教师介绍数字比较游戏的目标,并让学生明确要掌握的概念。

2. 教师展示两张数字卡片,让学生比较数字大小并表达自己的选择。

3. 教师引导学生解释他们的选择,并与学生讨论正确答案。

4. 教师反复进行数字比较游戏,直到学生能够准确地比较数字大小。

2. 数字拼图游戏目标通过数字拼图游戏,帮助学生提高数字识别和空间思维能力。

案例描述教师准备了一套数字拼图,每个数字被分割成若干部分。

教师将数字拼图的各个部分混合在一起,要求学生根据数字的形状和颜色将拼图还原。

学生需要观察每个数字拼图的特征,并通过空间思维进行拼图还原。

教师可以设定不同难度的拼图,根据学生的能力调整。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识别数字的形状和颜色。

- 学生能够运用空间思维进行数字拼图还原。

教学步骤1. 教师介绍数字拼图游戏的目标,并让学生明确要发展的能力。

2. 教师展示一个简单的数字拼图,并让学生观察、思考如何还原。

3. 教师引导学生逐步进行数字拼图还原,并给予必要的提示和指导。

4. 教师逐渐增加拼图的难度,让学生挑战更复杂的数字拼图。

3. 数字排序游戏目标通过数字排序游戏,帮助学生理解数字的顺序关系。

案例描述教师准备一组无序的数字卡片,并将它们展示给学生。

学生需要观察每个数字,并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

学生可以使用手中的数字卡片自行移动数字的位置,直到达到正确的排序结果。

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观课记录】可能性_数学_小学

【观课记录】可能性_数学_小学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课堂教学观课记录执教教师:山东省肥城市桃园镇前鲁小学夏杰观察者:山东省肥城市桃园镇前鲁小学梁丽菁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重难点的处理观课记录执教教师:山东省肥城市桃园镇前鲁小学夏杰观察者:山东省肥城市桃园镇前鲁小学张书振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可能性》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观课记录执教教师:山东省肥城市桃园镇前鲁小学夏杰观察者:山东省肥城市桃园镇前鲁小学赵玉清《可能性》是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信息窗三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学习这一规律既是小数乘法算理的理论依据,又是名数改写的重要基础,在教材中地位显著。

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本节课我选择“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作为本次观课的观察主题,提问是课堂的“灵魂”。

提问的程度是否有效,直接决定着本堂课的教学效果。

1.从量上看来,教师课堂提问数量适中。

问题法是主要的教学方法之一,课堂中通过问题的反馈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而教师又要通过这些信息来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从而调整教学思路,进行新的教学设计。

课堂中通过问题来引发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问题的思考也是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方法,可以很好地反映学生学习中的主动性如何。

因此课堂中问题的设计质量好坏甚至成为一节课成败的关键。

夏老师的这节课每个问题都是字斟句酌,语言精练易懂。

这样就使整节课显得干净利索,学生也不至于思维疲惫。

2.问题的衔接度好。

上下问题都相连,让学生一步步明白。

有效的课堂提问引发了师生、生生思想碰撞的火花,引起了学生进一步深入文本的意愿。

这些问题的思考有价值,学生才愿意思考,才能有效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当然问题提出的背后教师要对课程和教材有整体把握,要熟悉学情使问题设计恰当,难易适中。

3.从提问的面上来看,学生参与率达到90%以上,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融入到课堂中来,不让一个孩子落伍,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

中小学数学评课(议课)经典模板

中小学数学评课(议课)经典模板

中小学数学评课(议课)经典模板一、教学设计背景和目的本次课堂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评课(议课)的形式,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共同研究和相互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二、教学内容和重点本课的教学内容为{具体教学内容},重点是{重点内容}。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将掌握{知识目标}。

2. 能力目标:本课将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

3. 情感目标: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研究动力和自主研究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和方法1. 预导入:通过提出一个与本课内容相关的问题或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预。

2. 概念讲解:对本课的重点概念进行讲解,通过示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

3. 练巩固:设计一系列练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并给予及时的反馈。

4. 拓展延伸:为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和延伸的问题,激发他们思考和探索更深层次的数学知识。

5.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作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五、教学评价方法1. 课堂观察: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参与程度,评价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练评价:对学生在练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答题准确率、解题思路等。

3. 课堂互动:评价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的表现,包括提问、回答问题的能力等。

4. 研究反思:要求学生进行研究反思,写下自己对本节课的收获和问题。

六、教师角色和学生角色1. 教师角色:教师应起到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激发学生研究兴趣,提供必要的知识和帮助,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

2. 学生角色: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主动思考和提问,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培养自主研究和合作研究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准备1. 教材:准备与教学内容对应的教材,作为学生研究的参考资料。

2. 教具:准备相关的教具,如白板、笔、投影仪等。

小学数学观课记录与分析报告

小学数学观课记录与分析报告
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问题情境,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新课。(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1.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用多媒体或幻灯出示教材第87页方格图:我们已经知道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到一个图形的面积。现在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和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三、缺点。
1、语言组织不够精简。
2、没能打开学生思维
3、站姿,坐姿等精神面貌猥琐。
4、课件出错误。
5、缺乏上课激情,缺乏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过程的教学。
6、数格子可以让学生用课本上例题,直接在黑板上不好操作,没有强调数格子的方法求面积不准确,才必须进行公式的推导。
7、课件制作不够精致,细节不够用心。
8、表扬不恰当,没体现表扬的作用。

2.教材处理符合科学性和合理化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容量适当,注重教学资源拓展,体现学科育人价值,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过程方法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合理设置教学情境,有效组织活动与互动,接受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交融相长。

4.教学环节有序、紧凑,过渡自然。教学方式合理、有效。多媒体和教具使用恰当。师生关系民主、和谐、融洽。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同学们,我们学数学是要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节课,同学们表现不错,现在就让老师考考你们。
1.看图计算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见课件)
2.基本练习。
课本89页练习十九的第2题。
3、见课件。
4、见课件。

数学主题教研观课议课

数学主题教研观课议课

一、引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开展数学主题教研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观课议课是数学主题教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结合一次数学主题教研活动,对观课议课进行总结和反思。

二、观课议课背景本次观课议课活动由我校数学教研组组织,邀请了区内外知名数学教师担任指导专家。

活动主题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旨在探讨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观课议课过程1. 观课本次观课活动分为两个环节:课堂观摩和课后反思。

(1)课堂观摩观摩课由我校一位青年教师执教,课题为《分数的加减法》。

课堂上,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课后反思课后,观摩教师针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反思。

他们认为,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议课议课环节由指导专家主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专家点评指导专家对观摩课进行了点评,认为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把握教学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同时,专家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如加强课堂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注重学生个性化差异,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等。

(2)教师发言观摩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享了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方面的经验。

他们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分组讨论分组讨论环节,教师们针对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了深入探讨。

他们一致认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四、观课议课总结与反思1. 总结本次观课议课活动,使教师们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55个经典案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55个经典案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55个经典案例篇一:小学数学教学10个案例分析——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案例1《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学生被分为6人一小组,每人手上有6根小棒。

A教学:师:大家手上都有6根小棒。

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呢?生动手操作。

师:好!把刚才操作的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B教学:师:大家手上都有一些小棒,试着按要求进行平均分操作。

要求是:平均分成1份,2份,3份,4份,5份,6份,并且不能损坏小棒。

看那组最迅速。

学生开始分。

有的很快地分好,有的开始小声议论。

师:有困难吗?生1:平均分成4份不好分。

生2:平均分成5份也不好分。

师:是啊!有的多,有的少,不是平均分。

最好怎么办呢?(生??)师:好!同组内的小棒可以相互借调。

再试试看。

(生活动。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的4份是怎么平均分的?分析:学生是由于需要而主动地合作交流,还是被老师安排去合作交流,两种心态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怎样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积极主动性?我感觉有两点值得我们去关注:1、让问题更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

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不能等同于日常随意性的谈话,它应具有一定的学习目标的指向性,是为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而进行的合作与交流。

因此,教学中要不断地让学生产生思维的困惑,让他们在思维的压力下,主动地想到与别人的合作与交流。

案例教学中,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只有1种分法,让他们交流什么呢?只会不断地重复。

而要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5份,却是个伤脑筋的事。

老师建议重新调剂,怎样调剂呢?小组成员之间必然要交流和合作。

特别是平均分成4份,需要另一个人全部拿出,或者有4人拿出一根,剩下一位同学拿出2根,其间的讨论一定会热烈。

“方便别人,也就方便了自己”,在这里不是很好地得到了体现吗?!2、以组间竞争促组内合作。

竞争和合作并不是一对相互排斥的概念,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观念,可以通过竞争的机制去增强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即用外部的压力去促进内部的团结。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案例7篇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案例7篇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案例7篇案例1:认识数字1-10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够识别数字1-10- 让学生能够进行数字1-10的书写- 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字1-10的大小顺序教学方法- 使用实物,如苹果、球等,让学生触摸并数数- 在黑板上写下数字1-10,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书写- 使用数字卡片,让学生分辨数字的大小顺序教学内容- 使用实物,让学生触摸并数数,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字的概念- 在黑板上写下数字1-10,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书写,巩固数字的书写- 使用数字卡片,让学生分辨数字的大小顺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案例2:加减法运算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让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让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运算的规律教学方法- 使用实物,如苹果、球等,让学生进行加减法运算- 使用数字卡片,让学生进行加减法运算- 使用教学软件,让学生在电脑上进行加减法运算教学内容- 使用实物,让学生进行加减法运算,引导学生认识到加减法的概念- 使用数字卡片,让学生进行加减法运算,巩固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使用教学软件,让学生在电脑上进行加减法运算,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案例3:认识几何图形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够识别几何图形- 让学生能够理解几何图形的特征- 让学生能够进行几何图形的绘制教学方法- 使用实物,如圆形饼干、方形积木等,让学生触摸并认识几何图形- 在黑板上画出几何图形,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绘制- 使用几何图形卡片,让学生分辨几何图形的特征教学内容- 使用实物,让学生触摸并认识几何图形,引导学生认识到几何图形的概念- 在黑板上画出几何图形,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绘制,巩固几何图形的特征- 使用几何图形卡片,让学生分辨几何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案例4:认识时间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够理解时间的概念- 让学生能够认识时钟的刻度- 让学生能够进行时间的计算教学方法- 使用实物,如时钟模型,让学生触摸并认识时钟的刻度- 在黑板上写下时间,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认识时间- 使用时间卡片,让学生进行时间的计算教学内容- 使用实物,让学生触摸并认识时钟的刻度,引导学生认识到时间的概念- 在黑板上写下时间,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认识时间,巩固时钟的认识- 使用时间卡片,让学生进行时间的计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案例5:分数的认识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 让学生能够进行分数的计算- 让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大小比较教学方法- 使用实物,如苹果、蛋糕等,让学生进行分数的分配- 使用数字卡片,让学生进行分数的计算- 使用教学软件,让学生在电脑上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内容- 使用实物,让学生进行分数的分配,引导学生认识到分数的概念- 使用数字卡片,让学生进行分数的计算,巩固分数的计算方法- 使用教学软件,让学生在电脑上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案例6:认识货币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够理解货币的概念- 让学生能够认识各种货币- 让学生能够进行货币的计算教学方法- 使用实物,如纸币、硬币等,让学生触摸并认识各种货币- 在黑板上写下货币的数值,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认识货币- 使用货币卡片,让学生进行货币的计算教学内容- 使用实物,让学生触摸并认识各种货币,引导学生认识到货币的概念- 在黑板上写下货币的数值,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认识货币,巩固货币的认识- 使用货币卡片,让学生进行货币的计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案例7: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够理解数据的概念- 让学生能够进行数据的收集- 让学生能够进行数据的处理教学方法- 使用实物,如水果、玩具等,让学生进行数据的收集- 使用调查问卷,让学生进行数据的收集- 使用统计图表,让学生进行数据的处理教学内容- 使用实物,让学生进行数据的收集,引导学生认识到数据的概念- 使用调查问卷,让学生进行数据的收集,巩固数据的收集方法- 使用统计图表,让学生进行数据的处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教研活动观课记录(3篇)

数学教研活动观课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数学教研组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数学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为主题,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周五)上午第二节课三、活动地点五年级(1)班教室四、活动内容1. 听课环节本次教研活动首先由五年级(1)班的张老师执教《分数的意义》一课。

张老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题,让学生在探究中感受分数的产生和发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分数的意义。

课堂上,张老师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中不断深化对分数的认识。

2. 评课环节课后,全体数学教师对张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评课。

首先,张老师对自己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

随后,其他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对张老师的教学进行了评价。

(1)优点:1)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张老师紧扣《分数的意义》这一课题,明确了教学目标,并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分数的意义。

2)教学过程设计合理。

张老师以探究式教学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课堂氛围活跃。

张老师在课堂上注重与学生互动,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4)教学评价到位。

张老师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针对性的评价。

(2)不足:1)课堂时间安排不够紧凑。

在课堂教学中,部分环节耗时较长,导致部分教学内容未能充分展开。

2)个别学生对分数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在课堂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对分数的计算和应用存在困难。

3)课堂评价方式单一。

在评价过程中,张老师主要关注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对学生的思维过程关注不够。

五、活动总结本次教研活动以探究式教学为主题,通过听课、评课等形式,使全体数学教师对探究式教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对本次教研活动的总结:1. 探究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观课记录-轴对称图形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观课记录-轴对称图形

课堂教学观课议课表
听课人:薛玉珍听课时间:2017年3月31日
学校:朱芦镇横沟小学班级:2.1 任课教师:毛艳利科目:数学课题:《轴对称图形》
观课记录:
一、谜语导入
来玩“猜一猜我是谁”的游戏
二、新授
小组合作、折一折,看看有什么发现?验证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认识轴对称图形、对称轴
三、动手操作
发挥想象,动手剪自己喜欢的轴对称图形
学生作品展示
四、走进对称的世界,欣赏对称美
教师展示课件,学生感受对称的美
五、谈收获
学生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观课思考:
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参与活动的方式多样
学生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或者能发表个人见解,能按要求正确操作、能够倾听、协作
议课记录:
把学生看作是课堂的主角,利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通过观察平面图形的特征,大胆地加以猜测,说出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并通过小组动手操作来验证
它们为什么是对称的,学生在整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了对称图形的形成。

五年级数学观课议课

五年级数学观课议课

携手共进,构建高效课堂。

北关镇五年级数学教研组观摩课活动纪实
2018年11月1日上午,北关镇五年级数学教研组齐聚我镇中心小学,举行了一次意义深刻的观课评课活动。

王灿老师通过学生们熟知的一年四季的交替轮回引出今天的课题《循环小数》,很好地对概念进行了阐释,同时还通过做游戏导入,在课堂上不仅解放学生的耳,还解放学生的脑手口。

学生们被王老师的精彩讲解所深深吸引,一个个都在全神贯注地听讲。

学生踊跃发言表达自己对循环小数的认识,老师给予肯定和赞美,课堂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

通过练习,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再一次得到加强。

观课结束后,教研员们给予王灿老师高度评价,刘先强老师说,课上得很成功,给人耳目一新,充分体现了新的理念,体现了数学学科的本质。

穆建国老师说,王老师能合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

教研组长朱运明说,王灿老师以新的课改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以自己的教学行为来诠释自己的教学思想。

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

此次观摩课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我镇五年级数学教学的发展,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愿我们携手共进,构建高效课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观课议课案例到这个题目,也许老师们会产生疑问:什么是观课议课?它与传统的听课评课有何不同?怎样实施观课议课?今天,我就和老师们来共同学习。

什么是观课议课?我们先从新课标对评价的定义来看,新课标对评价的定义是: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新理念下的有效评课不仅仅是对课堂过程与结果的价值判断,更重要的是通过评课促进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同时引导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深入的观察研究、分析思考,从而更好地调控课堂进程,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保证教学活动有效顺利地开展。

新课程理念下的评课必须改传统一味评论老师的教学设计、方法、教态、语言等内容,采用一种观课、议课的方式进行,由以往对一节课单纯的成功或失败的价值判断转变为效益研究,由讲听对立到讲听合作,由工作任务到研究课题,由自然听看到专业观察。

这样的评课,是保证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得以推动的有利因素之一,是能够使听课者、授课者双方获益的有效方式。

新理念下的评课最终目标是开展研究,促进发展,也是实现课堂改革、学生发展、教师自身提高的需要。

因此,听课、评课的概念已悄然演变成“观课”、“议课”。

在传统的听课中,听课者主要是跟踪信息流,捕捉知识点,因此主要手段是“听”。

而现代课堂正由“教知识”向“教学法”转变,教师的主要作用已经不是讲解知识,而是实施教学双方交往互动活动的组织,除了要“听”信息的传输外,还要“看”师生的活动,因此,“观课”的理念应运而生。

至于“评课”,我们可以从“评”字的意思来看。

什么是评?评就是评论、批评、评判。

评课,可以理解为就是对一个教师的课进行价值高低、是非、优劣的判定。

而“议”是议论、评说,含有共同协商讨论的意思。

“议课”就是对一个教师的课进行协商、讨论,发表各自的意见。

协商产生的意见不担负评判教师教学好坏的职责。

老师们可以敞开心扉,谈自己的感受,谈设计者的预设目标,谈获得的实际效果,谈事后的处理技巧。

可以谈教师课堂上的各种行为与教师的能力细节,谈他的课堂设计及其他可能存在的设计。

由“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是课堂教学变革的需要。

1、观课议课是一种平等民主的教学研究文化。

教师参与的课堂观察是一种合作行为。

课堂观察需要教师间的合作,要由既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团队来完成。

教师借助于合作共同体探究,并且开展专业对话和自我反思,促使合作共同体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有助于学校合作文化的形成。

2、观课议课是一种积极参与研究的工作方式。

教师的日常生活,是一种“专业学习”,也是“合作学习”。

观课和上课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他山之玉,可以攻石”。

课堂观察不仅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更致力于改变教师的生活态度和工作方式。

从接受到参与,从被动到主动,彼此互助,共同进步。

3、观课议课是一种探究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

教师参与的课堂观察是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活动。

教师在具体实践中经历了课前交流、课中观察、课后分析这三个环节。

课前交流,合理分工,确定观察对象,明确观察点;课中合作观察,运用观察量表记录观察情况;课后调整观察资料,处理观察数据,进行理性分析。

这种方法不是孤立地看待教学行为,而是通过现象观察、对话研讨等方式对观念、行为、效果等进行整体研究,它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基于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不断地得到改进和提高。

观课议课如何具体操作呢?我们先来探讨观课的准备。

课堂观察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数据分析、利用一定工具的观察研究过程。

课堂观察前必须进行周密的准备。

观察的准备工作包括:观察主题的确定、观课内容的确定、观察工具表的制定以及开好观前会议等事项。

观课必须有主题,主题来源于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困扰着教学目标的达成,解决这些问题,既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也是教师成长发展的需要。

叩问教学细节是发现问题的最好途径。

课堂观察应从小问题入手,越是细小的问题,越容易实施观察,容易通过观察研究解决。

另外,观察主题还应具有共享性,即反映多数老师的共性问题,可通过调查、问卷等方法,聚焦教学的热点问题,以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在研究中发挥评课合作体的作用。

观课内容应该是现场可以捕捉的表象,主要应该是行为层面的东西。

如:1、学生学习状态的观察。

学生在课堂上做些什么?从事什么学习任务,投入的程度和成功的程度如何?学生对学习投入的时间是多少?在其他方面投入的时间是多少?学习能力超常的和学习能力不适的学生的表现如何?学生怎样在小组中学习,他们从事哪种任务,谁来决定,是否相互协作?2、教师教学状态的观察。

教师是怎样创设情境的?是怎样组织教学的?是如何管理班级的?教师的评价行为怎样?结果怎样?教师组织学生探究采取了什么样的策略?教师运用了那些课程资源?3、师生交往的情况观察。

课堂上发生了哪种互动?课堂决策如何进行?是由教师决策,还是学生决策,还是由双方进行决策?在小组学习时,教师是怎样与各组保持联系的?观课主题与内容选定后,根据选定的内容制定观察工具表,并召开观前会议,对观课这进行明确、细致的分工。

观课方法有许多:1、注视。

在课堂观察过程中,注视点不用太多,防止顾此失彼。

注视的时间不宜太长,否则,会令被观察者发现而感到局促不安,产生心理压力而改变他的正常行为。

2、扫视。

这样做既可以快速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及时观察课堂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又可以让学生忽视被关注带来的心理压力。

3、定时定点观察。

如对教师课堂与学生交往行为进行观察使,就可以每隔几分钟记录一次教师的位置。

最后的观测结果可以绘制成教师在教室内的活动轨迹,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的关注范围,对那些学生的接触更为频繁。

4、换位观察。

观察者要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观察位置,不要总是站或坐在教室后面,而是要不定时地改变一下自己的位置,从不同的较多的角度进行各种观察。

5、倾听。

在观察师生交往状态时,往往要通过倾听师生对话才能真正感知。

6、询问。

观察者可以根据研究需要来询问或提问被观察对象,以此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地搜集课堂的有用资料。

7、访谈。

这是一种口头交流式的调查方法,具有独特的重要功能。

可以直接了解到受访者的思想、心理、观念等深层内容,可以直接询问受访者本人对问题的看法,而且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8、录音录像。

恰当使用录音录像技术,能把过程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可以反复播放,进行细致地分析和研究。

了解了观察的方法后,我们再来看看观课的实施。

观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认真记录教者的教学流程,记录的内容一般包括板书、教师的重点提问、学生的典型发言和质疑、师生活动的主要情况以及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等。

在记录的同时还应把自己的感悟、想法、不同意见、欣赏之处等写下来,还可以在记录本上做上学生座位的标记、发言次数、流程使用时间等记录。

课堂观察记录分为定性的记录方式和定量的记录方式。

定性的记录方式是以非数字的形式呈现观察的内容,包括描述体系、叙述体系、图式记录、技术记录等;定量的记录体系是预先对课堂中的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分解并整理分类,然后按照在特定时间段内出现的情况进行逐一记录。

无论采用那种记录方式,都必须保证记录尽可能简洁明了,能有效地记录数据并进行后续解释。

观课者可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记录课堂教学环节间的联系;观察师生双方的课堂行为,记录教者的行为意识;根据观察的类型、目的、内容适时选择记录量表。

记录量表有记录代码系统,如“师生交往观察记录代码系统”;事件取样记录表,如“学生参与情况观察记录表”;时间取样记录表,如“一次语文字词抄写作业的观察记录”;定性行为核查表,如“教学风格核查表”;定量行为核查表,如“分组类型的行为核查量表”;登记评定记录表,如“小学语文新授课课堂教学评定表”等。

进行课堂观察后,要对授课者的课堂教学优势与劣势进行分析,同时还要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可行性建议。

那么,对课堂观察的结果如何进行分析呢?绝大多数的课堂观察是分工合作完成的,因此,观察结束后,应立即召开观后会议。

会议内容包括:1、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再次沟通交流情况。

沟通时,双方应抱着“对话”的研究心态,就具体的话题开展平等、民主、专业的讨论。

被观察者要对课堂教学进行简短的反思,观察者应保证被观察者有足够的时间表达自己的感想和感觉;2、观课者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向大家报告;3、负责人汇总统计各观课者上交的观察记录资料;4、全体观察者依据观察资料的汇总数据以及全体辅助资料讨论分析,并得出结论性意见。

在讨论分析结论时,要围绕观察主题,针对所观察到的教学现象进行如实客观的分析,要讲分析的重点放在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上,提出建设性意见,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有助于对教学现象的整体把握。

“议课”的实施“议课”是对教者所提供的教学信息进行的思想、理论的探寻,是协商共同收集和感受到的课堂信息,最终目标就是观课者、教者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反思,直至改进教学,共同成长。

一堂好课的标准讲到议课,就要涉及到课的标准问题。

由于课堂教学的个案性和生成性,衡量是否是一堂好课就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是课堂教学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是有一个总体框架的,是有一个基本程序的,是有一定要求的。

针对这些基本的东西,是可以提出一定的标准的。

语文教师的名博“红袖添香”对好课的标准提出“八性”。

1、教学常规的示范性;2、课型设计的创造性;3、教学内容的准确性;4、教学方法的启发性;5、教学过程的教育性;6、辅导练习的有效性;7、能力培养的多样性;8、师生活动的多样性。

还有教育专家从课堂教学的多维度思维出发,提出课堂教学的各种维度的标准,总括起来有“十度”:1、活动度,学生自主性活动时间的比例;2、参与度,参与活动的学生的比例;3、兴趣度,学生对课堂活动情感浓厚的程度;4、生活度,是否发掘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与学生已有经验的联系;5、开放度,是否为学生的探究提供了开放的空间;6、生成度,学生掌握的知识不是老师灌输的结果,而是学生探究的结果;7、掌握度,课堂教学的知识点是否为学生所掌握;8、合作度,是否安排了一定时间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9、整合度,三维目标整体达成度、知识整合度、方法多样度;10、亲和度,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是否具有亲和力。

纵观各家观点,“实用”、“向量”、“针对”是制度和使用课堂标准的基本原则。

我们赞成把课堂要素划分为四个维度,即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课程目标的实现,课堂文化的建设。

每一个维度分别提出基本层面、标准层面和较高层面的要求。

“基本层面”的要求是课的基本标准,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底线”;“标准层面”的要求则是合格标准;“较高层面”的要求是判定好课的主要依据。

1、教师的教基本层面的要求:教学目标定位基本准确,教学过程设计基本合理,教学方法采用基本有效,教学资源利用基本合适;标准层面的要求:教学目标基本实现,教学过程灵活掌握,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资源在现量的基础上有开发和利用;较高层面的要求:在较好达到标准层面要求的基础上,还能较好地处理课堂教学的基本矛盾,实现课堂的和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