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第五单元:海上日出本单元的研究目标是研究生字词和词语,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领略海上日出的美妙景象,感受美的熏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海上日出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谈谈感受。

2.介绍本课的课题:著名作家XXX先生的《海上日出》。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

1.介绍作者XXX的简介,让学生了解他的作品和成就。

2.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词语,特别是“范、荷、刹”的读音。

3.指导学生写字,特别是“镶”的字形。

4.让学生动笔写一写。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想象画面。

2.让学生说说他们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

3.介绍课文的三个部分,让学生了解作者围绕海上日出所写的内容。

4.指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突出“常常”和“早起”,并总领下文。

5.出示第六自然段,让学生齐读,并引导学生感受反问句的语气,并将其转化为肯定语句。

二、改写后的文章:在本节课中,我们继续研究《海上日出》这篇文章。

首先,我们回顾了一些之前学过的词语,并指名读了课文。

然后,我们思考了为什么作者称“海上日出”是“很伟大的奇观”。

接下来,我们开始品读课文,感受这个奇观。

在默读课文的第2到5自然段时,我们找出了一些感受深刻的句子,并在旁边做了批注。

例如,“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

”我们思考了这句话中的变化,以及作者此时的心情。

我们还讨论了一些修辞手法,例如拟人,以及它们在描写中的作用。

例如,“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这句话中运用了拟人,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我们还仔细研究了“太阳好像负着XXX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这句话,思考了作者如何具体地描写太阳向上升的过程,并从中读出了太阳升起的过程是比较缓慢的。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设计(含交流平台习作例文和习作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设计(含交流平台习作例文和习作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设计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是习作单元,以“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为主题,并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2篇课文。

这2篇课文都是按一定的顺序来描写景物的。

《海上日出》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展示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

《记金华的双龙洞》按路上、洞口、外洞、内洞、出洞的顺序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所见所闻。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教学目标1.认识“扩、刹、镶”3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荷”;会写“扩、范”等9个字,正确读写“扩大、范围”等11个词语。

2.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培养美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3.学习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培养爱美的情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学习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

重点教学本课要求会认的3个生字和会写9个字,读准多音字“荷”。

教学时强调“刹、紫、范”的读音,指导“镶、紫”的书写顺序,“镶”不要多笔少画。

2.阅读理解。

本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主要采用教师展示课件、学生品读感悟、教师指导点拨、学生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学习等策略。

在策略实施过程中,关键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在品读中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

3.表达运用。

仿照作者描写海上日出的方法,按照时间顺序去描写日落的景象。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扩、刹、镶”3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荷”;会写“扩、范”等9个字,正确读写“扩大、范围”等11个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板块一引入课题,简介背景1.游戏导入。

(1)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灿烂目不转睛(2)师引导:同学们,看到这2个词语,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哪些画面?(3)生交流,师适时评价。

四年级人教部编版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五单元《交流平台》

四年级人教部编版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五单元《交流平台》

四年级人教部编版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五单元《交流平台》一. 教材分析《交流平台》是四年级人教部编版下册语文中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如何与人交流沟通,以及在不同场合下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

本课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学会倾听、理解他人,并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但对一些复杂的沟通技巧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他们在交流中往往注重自己的观点,而忽略了倾听他人。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学会在不同场合下与人沟通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与人沟通的基本技巧。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学会倾听、理解他人,并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良好的沟通习惯,学会尊重他人,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与人沟通的基本技巧。

2.难点: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沟通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案例,让学生学会倾听、理解他人,并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

2.情境教学法:创设不同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便于学生理解。

2.案例材料: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沟通案例,用于教学分析。

3.讨论话题:提前准备一些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课文封面,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教师简要介绍本课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沟通场景。

followed by a detled explanation of the text, focusing on key vocabulary and sentence structures.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与人沟通的基本技巧。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第五单元习作例文》选自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本单元的主题是“写事”,通过两个例文《记一次跳绳比赛》和《我的动物朋友》,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具体事例来写事,并注意环境的描写。

本节课将围绕这两个例文,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写事的方法,并在习作中进行实践。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但仍在写事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如事件的选择、环境的描写等。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写事的几个要素,对本节课的学习已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作品中,仍是他们需要面对的挑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写事的几个要素,学会通过具体事例来写事,并注意环境的描写。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例文,学生能领悟到写事的方法,并在习作中进行实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培养他们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写事的几个要素,学会通过具体事例来写事,并注意环境的描写。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作品中。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例文,引导学生领悟写事的方法。

2.实践指导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写作实践。

3.激励评价法:教师以鼓励性评价为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课件:例文及相关教学素材。

3.习作纸:供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以谈话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谈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有趣事情,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记一次跳绳比赛》和《我的动物朋友》两个例文,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是如何选择事例来写事的,以及如何在作品中进行环境描写。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写作要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有趣的事例,进行写作实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与习作》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与习作》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与习作》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习作例文与习作》是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课主要通过两个例文,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观察和描写,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富有时代气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能够运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思想。

但学生在观察和描写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观察不细、描写不具体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描写能力,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观察和描写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写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观察和描写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把观察到的景物写得具体、生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发现写作方法。

2.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写作任务。

3.实践性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写作素材:图片、实物等。

3.笔记本、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本课的写作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景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出示两个习作例文,让学生仔细阅读,感受作者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引导学生讨论:作者是如何观察和描写这些景物的?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写作练习,每组选择一个景物进行观察和描写。

学生可以借助图片、实物等素材,进行实地观察,然后用笔记录下来。

4.巩固(10分钟)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大家一起评析:谁的观察更仔细?谁的描写更生动?引导学生相互借鉴,提高写作水平。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运用本课所学的方法,观察和描写其他景物。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教案含课后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教案含课后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案含课后作业设计一. 教材分析《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是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主要通过一篇生动的寓言故事,让学生学会如何与人交流,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课文内容丰富,情节生动,富有教育意义,适合四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但对一些复杂的交际场景和表达方式还不够熟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在不同的场合与人交流,并能够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会课文中的一些表达方式,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懂得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流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提高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会课文中的一些表达方式,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学会在不同的场合与人交流,并能够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3.案例教学法:分析一些成功的交流案例,让学生从中学习交流技巧,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生活案例。

3.录音机、磁带或音频文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报,展示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些情境中,你会如何与人交流?通过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课堂讨论做好铺垫。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是写动物的文章,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动物的外貌、习性、动作等特点,使学生感受到动物世界的魅力。

第二部分是写植物的文章,通过对植物的观察和描述,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特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能够运用简单的句子和段落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但部分学生在观察和描述事物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对事物的细节和特点把握不够准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对动物和植物的喜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描述、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用词准确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和植物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细致观察,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

2.教学难点: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拟人手法,表达对动物和植物的喜爱之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情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提高写作水平。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观察身边的动物和植物,准备分享自己的心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动物和植物,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教材中的文章,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动物和植物的描绘方法,以及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身边的动物和植物,讨论如何用恰当的语言和修辞手法表达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生活与自然”,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自然、热爱自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本单元包括四篇课文:《三月桃花水》、《四月雪》、《草原》和《枫林》。

这些课文描绘了不同季节的自然景色,语言优美,富有诗意。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自然景色有一定的认识和感受。

但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对一些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子结构的理解仍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自然的赞美之情;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观念,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自然的赞美之情;学会生字词。

2.教学难点:对一些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子结构的理解;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实物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读写结合法: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生字词卡片。

4.学生写作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季节的自然景色,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过程中,教师适时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第五单元《生僻字》中的生字词和语音。

2.理解第五单元的课文内容,能够复述故事情节。

3.完成所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知识点。

二、教学重难点
1.生字词的掌握和模仿发音。

2.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复述。

三、教学准备
1.课本: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2.复习课文:《生僻字》
3.黑板、彩色粉笔、教学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复习生字词和语音
1.让学生通过投影仪展示生字词,并模仿发音。

2.分组进行竞赛,谁念得最标准谁获胜。

第二步:讲解课文内容
1.小组内合作讨论课文内容。

2.学生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第三步:课文复述
1.学生分组进行课文复述练习。

2.选取优秀小组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第四步:课后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作业:仿写一个类似《生僻字》的故事,要求使用生字词。

2.准备下节课分享故事。

五、教学反思
通过此次复习教案,学生在复习第五单元内容的同时,提高了生字词的记忆和语音模仿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展望
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后完成作业,并能够积极参与下节课的分享活动,进一步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七、附:课后反馈
1.请家长签字确认学生是否完成了课后作业。

2.学生可将自己的故事分享给家人或朋友听,并听取反馈意见。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案一. 教材分析《习作例文》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重要课文。

本课以生动的例文,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本文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能够运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但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存在思路不清晰、表达不准确、词汇贫乏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习作例文》,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习作例文》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突破写作中的思维局限,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案例教学法:分析《习作例文》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

3.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习作例文》文本材料,相关写作方法和技巧的资料。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例如,可以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展示一组美丽的图片,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习作例文》,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例如,可以让学生找出文中的优美句子,分析其表达方式和作用。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写作话题,引导学生进行现场写作。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习作例文的基本要求和写作步骤。

2.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4.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习作例文的写作要求和步骤。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创作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本《语文》四年级下册2.习作例文范文3.笔和纸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示范一篇习作例文,引导学生认识习作例文的特点和要求。

让学生思考:习作例文要表达什么主题?如何用文字描绘生动的情景?2. 活动一:观察、感悟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场景,选择一个有趣的故事或事件作为习作例文的题材,让学生用笔记方式记录下相关信息和感悟。

3. 活动二:策划、构思学生根据所选择的题材,展开构思并策划文中内容,包括人物、情节、环境等,要求学生尽可能丰富细致地描写。

4. 活动三:写作、修改学生按照构思好的内容,开始写作习作例文,要求语言生动、形象、规范。

完成初稿后,进行修改,提高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流畅度。

5. 活动四:分享、评议学生上台表演或诵读自己的习作例文,其他同学进行评议和点评,互相学习借鉴,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习作例文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感悟、策划、构思、写作、修改等环节完整实现一篇文章的创作。

同时,激发学生对写作的热情和探索精神。

六、作业布置1.完成所选题材的习作例文稿件,并提交给老师。

2.选择一篇同学的习作例文,进行点评和评议,写下你的建议和观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对习作例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希望学生们能在以后的写作中多多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优质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优质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优质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以“家乡的风景”为主题,通过描绘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风土人情,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本课例文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家乡风景,文字优美,情感真挚,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插图,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能够运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观点。

但在写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景物的描绘较为简单,缺乏生动性和形象性。

此外,学生对家乡的了解程度不同,对家乡风景的描绘也存在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观察和描绘家乡的风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家乡风景的喜爱之情;学会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家乡的风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会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家乡的风景。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生动的描绘手法,使文章更具生动性和形象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写作指导法:教师为学生提供写作指导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插图、写作指导等。

2.准备教材:准备四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材。

3.准备相关资料:收集家乡风景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家乡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家乡风景的认识和感受。

四年级人教部编版下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交流平台》

四年级人教部编版下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交流平台》

四年级人教部编版下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交流平台》一、教学目标1.了解交流平台的概念,明确其重要性;2.能够区分不同形式的交流平台,如口头交流和书面交流;3.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包括表达和倾听能力;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鼓励他们与同学共同学习交流。

二、教学重点1.交流平台的概念和重要性;2.口头和书面交流的区别;3.如何提高自己的表达和倾听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谈谈自己使用过的交流平台有哪些,以及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2. 学习交流平台的定义和重要性•交流平台是指人们进行信息交流和沟通的场所或工具,是人们传达思想、情感和信息的桥梁;•交流平台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联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别人,同时也让别人更好地理解我们。

3. 探讨口头和书面交流的不同之处•口头交流:是通过说话来传递信息,强调即时性和互动性,能够更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书面交流:是通过书写来传递信息,可以经过反复斟酌和修改,传达的信息更准确和规范。

4. 提高交流能力•为了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可以多读书、多练习写作,积累更多的知识和词汇;•为了提高倾听能力,要学会聆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学会理解别人的观点。

5. 合作学习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开展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对某个话题或问题的看法,并展示他们的交流成果。

四、课堂总结在今天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交流平台的概念和重要性,了解了口头和书面交流的不同之处,同时也明白了如何提高自己的表达和倾听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我们更好地体会到了交流的重要性,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交流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安排,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交流能力。

四年级人教部编版下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习作 游》

四年级人教部编版下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习作 游》

四年级人教部编版下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习作游》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正确理解文中所描述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2.能熟练运用所学到的词语,能够正确地进行组词造句;3.能够通过习作对自己的经历或故事进行描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力;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情感目标1.通过习作,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细心和耐心,让他们学会观察和感受生活中的点滴之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进行文学感悟。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习作创作。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与讲解1.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文《游》,理解文章内容,然后进行讲解;2.解释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让学生熟悉这些词语;3.分析课文结构、描写手法,引导学生学会文学鉴赏;4.设置问题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二课时:课文赏析与习作1.继续让学生阅读课文并进行赏析,引导学生进一步领会文学作品的意义;2.通过举例讲解,教导学生如何进行习作创作;3.让学生自由发挥创造能力,进行习作写作,可以关于自己的旅行经历、游玩体验等;4.同学们展示自己的习作,进行相互点评,并给予建议和改进意见。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习作游》这篇课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在习作创作方面有了更多的练习机会。

希望同学们在写作过程中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习作写作,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展示;2.阅读课外书籍,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进行背诵和感悟。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语文学习中有所收获,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习作例文》的内容,掌握文章结构和写作技巧;2.能够运用所学习的写作技巧,撰写符合要求的习作;3.通过撰写习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素养。

二、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习作例文:《秋天的一天》;3.黑板、彩色粉笔;4.学生练习本。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简单的问答或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回忆秋天的特点,为后续习作的写作做铺垫。

2. 学习《秋天的一天》习作例文(10分钟)让学生阅读《秋天的一天》习作例文,重点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3. 分析习作例文(15分钟)分组讨论习作例文的特点,包括语言运用、描写手法等,引导学生发现文章之美。

4. 写作准备(10分钟)指导学生思考自己要写的习作主题,帮助他们构思文章结构和关键内容。

5. 习作撰写(25分钟)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构思,开始撰写习作,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6. 互相检查修改(10分钟)学生互相交换习作,进行检查和修改,帮助彼此提升写作水平。

7. 展示分享(10分钟)挑选部分学生的习作进行展示分享,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让学生在展示中学习他人之长。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针对四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培养和提升,通过分析《秋天的一天》习作例文,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好作品,激发其写作兴趣。

在撰写习作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对于细节和描写的敏感度,引导他们用心感受生活,用笔表达情感。

通过互相检查修改和展示分享,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加关注学生个体的写作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让每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风格,不断提高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

同时,也希望能够引导学生将写作与生活相结合,让写作不仅仅停留在教室里,而是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能力。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用得更准确,符合日出前天空阔大的特点)
b.“一道红霞”“一条红霞”“一片红霞”哪一个词用得更好?好在哪里?(明确:
“一道红霞”用得更好,“道”字更切合日出前天空的变化)
(5)理解:“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a.“知道”是什么意思?(懂得)在文中表示什么?(表示“我”明白太阳要升起
(3)学生朗读、思考完后,教师选出这段中大家认为写得好的句子,一齐来体会一
下:
a.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
b.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c.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d.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2)重点词语释义。
[一刹那] 极短的时间。
[重荷] 过重的负荷。
[灿烂] 光彩鲜明耀眼。
[奇观] 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
4.学生练习书写、识记,教师巡视、纠正。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预设:课文是以什么为中心来写的?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征?
明确:文章围绕“日出”这个中心,突出了“海上日出”之“奇”。
阅读本单元的课文,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领略两位作家笔下不同的自然风光, 感受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颂。跟随巴金爷爷,我们将共赏海上日出,去感受旭日喷 薄而出的壮美;前往浙江金华,我们将与叶圣陶同游双龙奇洞,去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 工。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让我们和谐相处,创造美好的明天!
本单元只有两篇课文,但习作板块与其他单元不一样,有两篇习作例文。从写作方 法来看,这些文章都按一定的顺序写清了景物的特点。“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的 重点在于让学生交流,明确游览类文章的写作顺序。从表达的情感来看,本单元的课文 都以优美的文字介绍了祖国的自然奇观,让人心生向往。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含课后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含课后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含课后作业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主要选取了一些典型的习作例文,旨在让学生通过这些例文,了解和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本单元的内容丰富,包括人物描写、景物描写、事件描写等,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对于人物、景物、事件的描写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写作思路不清晰、描写不够具体生动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本单元的习作例文,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和分析习作例文,学生能够学会如何进行人物描写、景物描写、事件描写等,提高写作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写作,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习作例文的阅读和分析,让学生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进行具体生动的人物描写、景物描写、事件描写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分析习作例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2.示范法:通过教师的示范写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3.练习法:通过学生的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事先阅读和分析习作例文,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教案。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预习习作例文,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有趣的人或事?你们是如何描述它们的?”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习作例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同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游___》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游___》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游___》教案一. 教材分析《习作:游___》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作文。

这篇作文要求学生以游记的形式,写一次游玩的经历。

通过这次习作,让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和表达,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但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往往存在观察不细、思考不深、表达不清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给予他们充分的表达空间。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学会以游记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游玩经历。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深入思考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游记的基本格式,学会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景色和表达感受。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细致,思考深入,表达清晰。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欲望。

2.示范法:教师以自己的写作为例,让学生了解游记的写作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写作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游玩的图片、视频等素材,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准备游记范文,让学生了解游记的写作特点。

3.准备写作模板,帮助学生文章结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游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篇游记范文,让学生了解游记的写作特点,如:开头介绍地点,中间描述景色和感受,结尾总结。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根据自己游玩的经历,讨论并完成一篇简短的游记。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篇学生的游记,让大家一起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尝试以游记的形式,创作一篇富有创意的作品。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强调观察细致、思考深入、表达清晰的重要性。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16.海上日出一、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范围”“一刹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文中重点句的含义。

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4.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二、学习准备1、课前自己有可能观察日出景象,观察要求:(1)从日出之前到太阳完全升起来,天空和太阳有什么变化;(2)太阳升起前后周围的景物有什么不同;2、收集有关巴金的生平、文章等相关资料;3、收集有关描写日出的诗或文;三、学时安排两学时。

第一课时有感情地朗读、品评1——3自然段课文;第二课时诵读4——6自然段,质疑及交流收集的资料。

四、学习过程第一学时1、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2、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注意生字“范、刹、镶”的读音);3、反复诵读第一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能讲的讲,不能讲的可以读。

体会出“观看日出的时间、地点和次数”;以“机帆船的机器声”衬托“周围很静”;能熟知日出的整个过程及不同天气情况下的日出景象,得益于作者“常常”不懈的观察);4、诵读、品评二、三自然段,体会出:(1)作者在晴朗的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

先写出了日出前天空的变化。

从天空是一片浅蓝到出现红霞,这一变化非常迅速,只在一“转眼间”;“红霞”给蓝色的天空、大海抹上了一层瑰丽的色彩;“从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既体现了海上日出的特色,又将这幅壮观的画面无限延伸,让人感到视野开阔、心旷神怡。

“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这一句可以通过想象画面来感受:红霞慢慢布满了蓝色的天空;渐渐焕发出光彩;天空的霞光映在海水中,海天相接,绚丽壮观。

(2)能熟知日出的整个过程及不同景象,既得益于作者不懈的观察,又与其观察的认真专注分不开,文中体现为“目不转睛”。

(3)可结合两幅插图理解领会重点的句子:1)“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1.认识“扩、刹”等3个生字,会写“扩、范”等9个字,读准多音字“荷”,会写“清静、浅蓝”等11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复述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象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欣赏文中质朴而优美的语言。

-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海上日出的图片,学生欣赏谈感受。

2.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海上日出》。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代著名作家。

他是20世纪我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被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巴金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翻译了大量的外国作品。

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

2.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重点指导“范、荷、刹”的读音。

同桌互相指读词语,再齐读。

3.指导写字:指导“镶”的字形,“镶”字右边比较复杂,两个“口”下面是“”。

4.学生动笔写一写。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想象画面。

2.说一说,刚才你的脑海中都浮现出了哪些画面?3.作者围绕“海上日出”写了哪几部分内容?第一部分(1),写“我”观看日出的时间、地点和周围环境。

第二部分(2~5),写“我”所看到的天气晴朗时和天空有云时海上日出的景象。

第2自然段:写日出前天空色彩的变化。

第3自然段:写由露出小半边脸到完全跳出海面时奇妙而壮观的景象。

第4自然段:写天空有云堆时海上日出的景象。

第5自然段:写天边有黑云时海上日出的景象。

第三部分(6),赞叹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4.指名读第1自然段,你有什么体会?(突出“常常”和“早起”。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中的“常常”和“早起”说明了什么?(“早起”的目的是看“日出”。

“常常”说明“我”观察海上日出是一种经常性的行为,因此本文所写的不仅仅是一次日出的过程与感受。

)这一段与下文有什么关系?(总领下文)5.出示第6自然段,齐读。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这是个什么句子?(反问句)读出反问的语气。

换成肯定的说法,应该怎么说?(这是很伟大的奇观。

)联系上文思考,“这”指什么?(海上日出)你觉得第6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四、课堂小结。

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很伟大的奇观”呢?下节课我们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同桌互相检查。

2.指名读课文。

3.作者为什么称“海上日出”是“很伟大的奇观”呢?二、品读课文,感受奇观。

1.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找出感受深的句子,在旁边做批注。

2.交流:(1)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

①这句话中什么在变化?(红霞)②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

)③作者此时什么心情?(惊喜、盼望)④带着这种感受再读句子。

(2)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有什么作用?(描写生动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3)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①这句话写的是什么?(太阳向上升)②作者是怎样把太阳向上升的过程具体地写出来的呢?(作者将太阳在海上升起的情形比作“负着重荷”。

“一步一步”“努力上升”“冲破”“跳出”具体生动地写出了太阳由慢到快向上升的过程。

)③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太阳升起的过程是比较缓慢的。

)④想象太阳升起来时吃力的样子,读出自己的感受。

(4)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①“一刹那间”是什么意思?(时间很短)除了“一刹那间”,你还知道哪些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或短语?(转眼间、一瞬间、霎那间、顷刻间……)②“深红的圆东西”指的是什么?(太阳)③为什么把“太阳”称作“深红的圆东西”?(既写出太阳的形状和颜色,又表达出作者对太阳的喜爱之情。

)④为什么说太阳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表现出阳光的强烈。

)⑤太阳升起时是那么艰难、那么努力,现在终于升起来了,多么令人振奋呀!试着读出自己的感受。

(5)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

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①结合句子,品味“镶”字的表达效果,并想象语句描写的景象。

②这两句话中,你觉得哪几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镶”“冲”“染”等动词,既形象地写出了黑云遮不住太阳的奇特景观,也赞美了太阳奋力冲出黑云的重围、势不可挡的上升力量。

)③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三、拓展延伸。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海上日出的?(按照事物发展变化的顺序来写的,先写日出前的景象,再写日出时的景象。

)2.在文中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转眼间、过了一会儿、到了最后)3.请你按照时间顺序,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日出时的景象。

4.《海上日出》来源于巴金先生真实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体验。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也像巴金先生一样留心生活、勤于观察,那么我们也会在大自然中有惊喜的发现。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2.你注意到日落、刮风、下雨、叶落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了吗?请按照时间顺序描述一种变化中的自然现象。

海上日出日出前浅蓝红霞日出时雄伟壮丽1.这篇课文,作者主要描写了海上日出这一伟大奇观。

课堂中,以“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感悟天气晴朗时的日出景象和天空有云时的日出景象,知道作者是抓住日出时的颜色变化和太阳出来时的动态变化来写的。

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作者对日出景色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理解句子时,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日出的景色,建议从太阳、云的形状、色彩、亮度的变化等方面来想象。

1.认识“浙、簇”等7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会写“杜鹃、气势”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领悟课文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到过哪些城市?它有什么独特的风光?2.今天,我们一起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到浙江金华去看看双龙洞吧。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出示生字,注意“簇、兀、漆、蜿、蜒”的读音。

注意“臀”的写法。

2.出示词语,先指名读一遍,然后让学生齐读一遍,随机指导读音。

3.理解词语意思。

盘曲:环绕弯曲。

明艳:鲜明艳丽;明丽。

时而:重复使用,表示不同的现象或事情在一定时间内交替发生。

突兀森郁:形容山势险峻,树木繁茂。

聚集:集合;凑在一起。

孔隙:窟窿眼儿;缝儿。

登陆:渡过海洋或江河登上陆地。

蜿蜒:(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

本文指洞顶的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

进:量词,用于旧式建筑房院前后的层次。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题目是“记金华的双龙洞”,大家知道为什么这个景点叫双龙洞吗?谁能从课文中找出答案?(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2.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游览的顺序)3.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出金华城、一路迎着溪流、在洞口抬头望、这是外洞、孔隙、这就到了内洞、出了洞)4.理清顺序,填写路线图。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四、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2、3自然段,用笔圈出作者在路上看到的景物。

(映山红、油桐、沙土、溪流)2.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映山红多而茂盛,油桐花很多,沙土是粉红色的,溪流随山势不断变化。

)3.你怎样理解“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映山红生机勃勃,充满了自然美,表达了作者对映山红的喜爱之情。

)4.在学生发言基础上,着重理解以下词句。

(1)映山红:指杜鹃花。

(2)新绿: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绿色。

(3)一路迎着溪流。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①“迎”字说明什么?(表明作者是逆溪流而上。

)②“时而”是什么意思?(有时候)③“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溪流的蜿蜒曲折。

由于溪流缓急不同,听到的流水声也就各不相同。

)④为了说明溪流的形态,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两对反义词。

(宽——窄;缓——急。

)⑤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出了什么?(作者愉悦的心情。

)⑥带着感受朗读句子。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这篇文章的,通过描写作者路上所见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当时愉悦的心情,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同桌互相检查。

2.指名读课文。

3.作者边欣赏山中明艳春色,边倾听淙淙溪声,一路逆流而上,来到双龙洞洞口。

双龙洞究竟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接着学习课文。

二、品读课文,感受特点。

1.朗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画出描写双龙洞特点的句子。

2.学生交流。

(1)洞口——很宽。

①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一特点的?(打比方)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生动形象)③洞口的景色让你产生什么感觉?(高山之上,突兀森郁,很有气势,让人觉得双龙洞很神秘。

)(2)外洞——宽敞。

哪句话说明了这一特点?(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3)孔隙——狭小。

①读一读第5自然段,仔细体会作者经过孔隙时的感受。

②这么狭小的孔隙,当我们准备通过时,心情会是怎样的?(非常紧张、害怕)③作者是怎样做准备工作的?(后脑、肩背、臀部、脚跟都贴着船底。

)④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过孔隙的感觉。

假设你就是这样一个从后脑、肩背、臀部一直到脚跟都紧紧贴着船底的游客,而老师是洞中的工作人员,拉着你通过孔隙,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船开始慢慢移动了,你的眼前渐渐感觉到昏暗,你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你挤压过来。

就在这时船突然不动了,你睁开眼睛一看……这时你会看到怎样的景象?心情会如何?⑤这时假设你稍微抬头,会怎样?(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4)内洞——黑、奇、大。

①作者描写了内洞的哪些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双龙——蜿蜒;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泉水——缓缓、轻轻。

)②读句子,想象画面。

双龙:仿佛在嬉戏,张牙舞爪,瞪着灯笼般的眼睛。

(可以提示学生:眼睛、龙头、胡须、躯干、爪子等。

)石钟乳和石笋:仿佛一群仙人摆了一桌酒席,在一起开心地聚会。

③出示石钟乳、石笋的图片,试着给它们起名字。

④让我们一起再读一遍课文中描写石钟乳、石笋的句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