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模块一 第五章 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读书笔记
教师专业发展读书笔记教师专业发展读书笔记6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
但是读书笔记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师专业发展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专业发展读书笔记1今年寒假,我读了《教师专业发展》这本书,感触颇多。
书中描述了30位教师由普通教师转化为优秀教师的成长足迹。
这30位教师,每一位老师的成长足迹都不一样:贺杰老师从一名农村小学代课教师变为一名优秀教师,一直在网络上“行走”并取得最后的成功;朱国红老师初上讲台执教就差点被家长哄下台,到后来在网络上一炮打红;万玮老师在第一次当班主任的失败教训后深刻意识到“一个好老师除了有爱心之外更要有方法,而这个方法是不断反思之后感悟总结起来的。
于是,我下定决心,绝不犯相同的错误,绝不向困难低头,也绝不做一个平庸无能的教师。
”之后万玮老师经过努力真的成了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他们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经历失败,经历痛苦,经历迷茫……但最后都成功了。
书中的这些网络名人、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使我自惭形秽。
虽然我也满怀爱心地对待学生,耐心地辅导学生,认真研读教材,专心备课,细心地查阅资料,还不断请教其他老师,尽心尽力上好每一堂课,但这还远远不够。
因为新世纪的教师需要具备更多的知识和能力,需要更多地运用教育智慧来教孩子,只有教师成长了,学生们才会得到更大的成长。
《教师专业发展》中那30位教师成功的经历,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信息时代的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而且是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中的学习者,教育工作的研究者和自身工作的反思者。
特别是在这个“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时代,教师不仅要转变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观念,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协助者,而且其自身的学习不应该是一次性的学习,而是要持续地学习来提高自身地知识水平,学习要贯穿于自己整个教育生涯。
时代在变,人也在变,教师们必须认清终身学习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自觉地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教资国考|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精髓: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途径免费范文精选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资格证报名条件【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必然经历从教学新手到讲师型教师的专业成熟过程,这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根据教师所关注的焦点问题的差异,可以把教师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关注生存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等。
这造成有些新教师可能会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
有些新教师则可能想方设法控制学生,因为教师都想成为一个良好的课堂管理者。
2.关注情境阶段当教师感到自己完全能够适应时,便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即进入了关注情境阶段。
在此阶段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一般总是关心诸如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
传统教学评价也集中关注这一阶段。
一般来说,讲师教师比新教师更关注此阶段。
3.关注学生阶段当教师顺利地适应了前两个阶段后,成长的下一个目标便是关注学生。
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某些教学材料和方式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
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一)观摩和分析教师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观摩可分为组织化观摩和非组织化观摩。
组织化观摩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观摩,非组织化观摩则没有这些特征。
为培养、提高新教师和教学经验缺欠的年轻教师可以进行组织化观摩;非组织化观摩要求观摩者有相当完备的理论知识和洞察力。
(二)开展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
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三)进行专门训练要想促进新教师的成长,可以对其进行专门化的训练。
其中的关键程序有:(1)每天进行回顾;(2)有意义地呈现新材料;(3)有效地指导课堂作业;(4)布置家庭作业;(5)每周、每月都进行回顾。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01教育基础一、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小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古代小学教育我国小学教育始于殷周时代。
古代小学教育具有等级性,其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
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的管制和灌输来进行,具有刻板和专制的特点。
近现代的小学教育1878年,XXX所创办的XXX内附设的小班,是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
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设立初等小学堂,学制五年,人学对象为7岁儿童,同时规定XXX教育为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实行义务教育的开始。
1912年,“中华民国”XXX为小学校。
当代小学教育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志着我国的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992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使小学开始了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改革。
20xx年开始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小学教育的现状小学教育的普及率稳步上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办学体制走向多元化,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二、小学教育的特点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发展可能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
同时,小学教育也是个体发展和课程内容的基础。
小学教育的义务性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显著特征,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
小学教育的全面性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
三、小学的组织与运行学校管理的基本要素:管理者、管理手段、管理对象。
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教务行政管理、教学工作管理、总务工作管理。
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计划-实施-检查-总结。
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方向性原则、有效性原则、民主性原则、科学规范性原则、系统整体性原则、责任制原则。
学校管理方法包括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管理、经济管理、思想教育和数理统计方法。
小学老师的专业发展
(简单应用)一、小学老师的专业发展答1、涵义:教室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职业发展需要,逐步缩小与社会期望的差距,成为合格的教育专业人员的过程2、教师专业发展内容有四点:1)专业知识的发展2)专业能力的发展;3)教师职业道德;4)教师的人格修养。
3、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有1)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2)注重对教师创造性人格的培养3)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4)鼓励教师身体力行,知行统一;5)促进科研,发展教师的批判思维6、加强自我教育,形成反思意识。
4、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有:1)专业学习。
主要目标是掌握作为一名教师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并初步形成教师专业情意。
2)专家引领。
既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专业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备课、听课、评课等,对教师帮助最大。
3)同伴互助。
是教师成长的基本途径,实质是教师之间的对话,互助合作,互助形式有:帮扶式;谈话式;研讨式;理论学习式等。
4)个人反思。
教师自我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根本性动力因素,反思内容包括:教育事件反思;教学过程反思;教学风格反思;心智模式反思等。
二、小学德育的实施途径答:小学德育的实施途径有:1、政治可与其它学科教学。
这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基本途径,也是小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形式。
通过这个途径,能引导学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这对形成他们的道德观念,奠定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基础有机为重要的作用,还能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品德风尚。
但教学这个途径不是万能的,容易使学生脱离社会生活实际,必须与其他途径一同进行教育。
2、课外与校外活动。
这是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生动活泼的重要途径。
有点事:不受教学计划的束缚,可根据自己兴趣、爱好资源选择参加,并可以主动组织各种活动以调节自己的行为。
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教育,是符合学生的特点和需要的,能有助培养学生识别是非道德的能力,形成相互友爱、团结合作、纪律性等良好品德。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高频考点速记1.5教师专业发展
1.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及特点;
2.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3.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4.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
教师是履行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职业道德、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名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发展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过程,这是教师通过自身自省和反思在专业知识与技能态度上实现个人成长;另一方面是促使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这是学校或其他部门开展的各种提升专业的学习活动或培训活动,以期促使教师达到教师专业标准,促进教师得到专业成熟。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
1.漫长性
2.生长性。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01教育基础一、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小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古代小学教育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古代的小学教育的特点:1、具有鲜明的等级性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的管制、灌输来进行,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近现代的小学教育1、____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
(南洋公学外院是中国近代意义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2、____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设立初等小学堂,学制五年,人学对象为7岁儿童,同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实行义务教育的开始。
3、____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改小学堂为小学校。
当代小学教育1、____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志着我国的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____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小学开始了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改革3、20xx年开始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小学教育的现状1. 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上升2.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3. 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4. 办学体制走向多元化5. 课程改革不断深化二、小学教育的特点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小学生的发展可能性;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小学教育的基础性(1)社会发展层面的基础性①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②小学教育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2)个体发展层面的基础性(3)课程内容层面的基础性小学教育的义务性(义务教育的显著特征: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小学教育的全面性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
三、小学的组织与运行学校管理的基本要素:管理者、管理手段、管理对象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教务行政管理、教学工作管理、总务工作管理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方向性原则、有效性原则、民主性原则、科学规范性原则、系统整体性原则、责任制原则学校管理的常用方法:行政管理方法、法律法规管理方法、经济管理方法、思想教育方法、数理统计方法校长负责制成为我国现阶段中小学的管理体制。
小学教师资格证科二必备笔记每日背背第5天 学校教育制度 ;教师专业发展(一)
学校教育制度第⼆节现代学制的形成与发展⼀、欧美现代学制的类型(选择,次重点)(⼀)双轨制1、分类:⼀轨⾃上⽽下:⼤学-中学⼀轨⾃下⽽上:⼩学-职业学校平⺠:⾃下⽽上;贵族:⾃上⽽下;两轨互不相通2、代表国家:英国、法国、前⻄德贵族和贫⺠不想⼀样上学,所以两种,双轨。
⼩学、中学、职业学校,⾃下⽽上;⼤学跟不上就回头上中学,因为贵族,有钱请家教,⾃上⽽下(⼆)单轨制1、仅有⼀轨:⼩学-⼤学2、代表国家:美国(三)分⽀型学制前段:⼩学到初中是单轨制;后段:普通⾼中、职业教育双轨制⼩学初中单轨,⾼中、职业教育分⽀代表国家:苏联、中国。
我国现在的学制:分⽀型⼆、我国现代学制沿⾰(选择、重点)(⼀)旧中国的学制记忆⼝诀:壬颁布,癸实施,壬⼦癸丑,男⼥都有,⻓期戌美国,钦壬奏癸1、壬寅学制:1902(1903也可以)年,⼜称《钦定学堂章程》第⼀个颁布,但未实施⽇本为蓝本2、癸卯学制:1903(1904)年,⼜称《奏定学堂章程》第⼀个颁布并实施指导思想:中学为体,⻄学为⽤⼝诀:亲(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揍(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壬寅学制)制定,⻤(癸卯学制)实施以⽇本为蓝本3、壬⼦癸丑学制:1912年第⼀次规定男⼥同校;第⼀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诀:壬⼦癸丑,男⼥都有4、壬戌学制:1922年,⼜称新学制、六三三学制现在仍⽤第⼀次以⼉童身⼼发展规律为依据制定学制以美国为蓝本三、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简答、重点)(⼀)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学教育的衔接。
(⼆)提早⼊学年龄,延⻓义务教育年限。
(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的⽅向发展。
(四)⾼等教育的类型⽇益多样化。
(五)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六)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期教育。
(七)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第五章教师专业发展第⼀节教师的⻆⾊及其劳动特点⼀、教师职业的性质(选择、重点)《教师法》第三条:教师是履⾏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员。
2017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教师的专业发展【2】
2017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教师的专业发展【2】考点三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的劳动是一种脑力劳动,与生产劳动、其他职业的脑力劳动有所不同。
教师劳动的本质是一种精神生产劳动,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劳动。
教师劳动的具体特点表现在:1.劳动对象的复杂性教师劳动的对象有两个:一是知识和文化,其直接的载体是教材,教师要研究教材、补充材料、加工知识,通过这些过程形成自己的教案;二是学生,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进行思想教育,与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交往。
学生的情况和个性有很大的差异,教师不能采取简单的、一样的方法对待所有的学生,这决定了教师的劳动是复杂的、有创造性的。
2.劳动手段的主体性教师劳动的手段,不像生产劳动那样借助工具和机器。
教师劳动虽然也要借助于黑板、粉笔、教材、教具和多媒体设备等物质手段,但最主要的是教师自身的知识和行为。
教师通过言传身教,用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去影响学生。
“名师出高徒”,说明了教师自身的素养对教育效果的决定性作用。
3.劳动时间的延续性教师劳动的时间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由于工作量比较重,总的工作时间没有固定的时间长度,教师常常要利用晚上或休息时间来思考、备课、批改作业、写作;二是在学校的工作又有准确的作息时间,教师必须按作息时间上课、组织其他活动。
4.劳动空间的室内性教师劳动的空间主要在室内,大体是“三室”:教室、办公室、会议室。
教室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主要场所,作为学习场所,教师要与学生一起,把教室设计得丰富、美观、整洁、有文化性。
办公室通常按学科或者年级组划分,一个学科的教师或一个年级组的教师在一个办公室里,这样便于交流和研究工作。
会议室则是教师参加各种会议的地方。
5.劳动成果的精神性教师劳动的成果是学生的发展,是学生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品德的完善,总之是精神性的成果。
由于学生的素质是内在的,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学生的外在行为和外显化的行为表现来进行观察、考核,以判断学生素质的情况。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知识点归纳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小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一、小学教育概述(一)小学教育的概念现代教育学定义“小学”为学龄儿童(6-12岁)接受初等教育所设的学校,属于基础教育的一部分,现分为初级小学、高级小学、完全小学、中心小学以及实验小学五种类型。
我国传统教育阶段的划分只有小学和大学两级,小学也称蒙学。
蒙学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着重儿童认知和行为处事的训练。
(二)小学教育的任务根本任务:打好基础二、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发展据记载,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一)古代的小学教育(先秦至鸦片战争)特点:1、具有鲜明的等级性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的管制、灌输来进行,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二)近现代的小学教育(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四个标志性事件1、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
2、南洋公学外院是中国近代意义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1897年,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
)3、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癸卯学制》,该学制第一次系统构建了以小学堂、中学堂、大学堂为主干的学校教育体系。
将小学正式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
(清政府1904年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设立了初等小学堂,学制五年,人学对象为7岁儿童,同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实行义务教育的开始。
)4、到了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改小学堂为小学校。
四个学制1、壬寅学制,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2、癸卯学制,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近代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3、壬子癸丑学制,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并改学堂为学校,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4、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的六三三学制。
它是我国小学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影响一直持续到1949年。
(三)当代的小学教育1、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志着我国的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河南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笔记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块一教育基础1 教育的涵义教育:广义/狭义,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它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的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学校教育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承担。
2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3教育的起源(1)生物起源说。
代表人物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他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天生的、生物行为,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2)心理起源说。
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孟禄,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原始史实,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3)劳动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是前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
具体观点如下:人类教育起源于其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2以制造和利用工具为标志的人类劳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刀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3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4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4教育的基本形态: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5“六艺”:由礼、乐、射、御、书、数六门课程组成。
6“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7“五经” :《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8古代埃及的教育特征: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
9“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10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1120世纪以后的教育的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2017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教师的专业发展【3】
2017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教师的专业发展【3】考点五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在教育教学专业活动中不断发展的过程。
要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了解专业发展的目标、阶段、途径和策略等,使自己成长得更快更好。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具体来说,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根据专业发展的目标与规划,通过专业发展的活动和途径,提高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水平,更新教育观念,从一个成长阶段不断进入更高成长阶段的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包含以下三方面要点:首先,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自觉的、有意识的过程,是在明确发展目标、做出发展规划的情况下进行的。
教师专业发展应是一个自主的过程。
有时,学校在教师发展中起着号召、组织、指导等作用,但都必须转化为教师主动的行为才是有效的。
而教师发展的目标不是随意确定的,它是根据社会的要求、教育事业的要求、学生的要求和个人的优势与不足而确定的。
一些国家则通过制定教师的专业标准引导教师发展的目标。
教师发展规划是明确发展目标、措施的设计活动,它对教师发展具有积极的导向、督促作用。
其次,教师专业发展是通过若干活动和途径实现的。
常见的途径和活动有读书自学、参加培训、听报告讲座、观摩名师讲课、教学实践、教学研讨、教学行动研究、教学改革实验等。
这些活动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学习、输入信息;另一类是实践、输出信息。
这两类活动不可分割:学习到的理论和经验必须变成自己的实践,才能产生效果;实践又必须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
在现实中,存在着两种片面的倾向:一种是单纯地学习,不付诸实践;一种是单纯地实践,缺乏理论或专家的指导。
这都是难以实现专业发展的。
最后,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体现为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发展阶段的递进。
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有两个维度:横向的维度,即素质的项目上,包括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教育观念等;纵向的维度,即素质的水平上,表现为从一个阶段进入更高的阶段。
当然,教师专业上是否真正发展了,归根结底,还是要看教师的教育教学是否满足了学生发展的需要,是否适应了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是否使学生得到了真正的发展。
2015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即教师个体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从一个不成熟阶段到成熟阶段的过程。
(二)教师的专业发展内容及途径1.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第一,专业精神的建立。
教师的专业精神是教师对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向往与追求。
为教师提供了奋斗的目标,是推动教师发展的巨大动力。
第二,专业知识的深化和拓展。
深化是指纵向深度的加深,拓展是指专业知识面的横向拓宽。
专业知识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整个教学工作起着基础性作用,教师专业知识的深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
第三,专业能力的提高。
专业的教师必须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这种专业能力可分为教师技巧和教育教学能力两个方面。
第四.专业自我的形成。
专业自我包括自我意向、自我尊重、工作动机、工作满意度、任务知觉和未来前景。
教师的专业自我是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将显著地影响到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效果。
当然.教师专业发展还是要看教师的教育教学是否满足了学生发展的需要,是否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因此,检验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强调这种“服务性”的硬标准,即“以人为本”、“以生为本”。
2.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途径教师专业发展是通过若干活动和途径实现的。
常见的途径和活动有参加培训,包括职前培训、入职培训、在职培训;自学,包括通过专业阅读或者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型组织等活动来提高自身素质;参加各种教学活动,包括教学改革实验、学术团体与学术活动、教育考察与观摩、校本调研与培训等。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5)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5)第五节教师专业发展补充:教师的权利与义务除了我国宪法和法律所赋予公民的一般权利和义务,教师还具有其职业特有的权利和义务。
(一)教师享有的权利教师的权利是指我国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教师享有的与其职务相关的权益。
依据《教师法》的规定,我国教师享有以下权利:1.教育教学权。
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这是教师的最基本权利。
2.科学研究权。
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3.管理学生权。
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4.薪资休假权。
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5.民主管理权。
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6.进修培训权。
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二)教师承担的义务教师的义务是指法律规定的教师依法承担的与其职业职务相关联的责任。
依据《教师法》的规定,我国教师承担以下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教师由一名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发展过程。
包括两方面:一是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过程,教师通过自身反省和反思在专业知识与技能态度上实现个人成长。
二是促使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即外力促使教师提升的过程。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知识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知识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即将到来,广大考生们在看书的同时,也要多做试题,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识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资格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知识”。
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知识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1.学会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
2.勤于反思,成为反思的实践者
3.恒于研究,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重视沟通,加强交往与合作能力
5.勇于创新,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职前培训
职前培训是教师从事专业工作的重要的基础阶段,是入职前的准备阶段。
在职前培训要掌握从事教师所必需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培养专业态度,形成专业素养,为从事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2.入职培训
教师入职培训,是指经历过教师职前培训的人,在刚获得的教职岗位上,进一步了解、学习和掌握岗位知识与能力的培训。
3.在职培训
在我国,有大量的教育机构承担着教师的在职进修提高的任务,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在职学习课程。
同时,国家和地方也制定了一系列教师在职学习进修的制度,引导和鼓励教师不断地学习。
4.自我教育
教师的自我教育就是教师专业自我的主动建构过程。
在教育教学
活动中,进行教学反思,在实践中提升专业发展。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笔记重点与考点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一、新课程改革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2.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1)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2)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观(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二、后进生的教育(1)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3)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4)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5)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三、班级突发事件1.班级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1)教育性原则(2)客观性原则(3)有效性原则(4)可接受原则(5)冷处理原则2.班级突发事件处理的方法(1)沉着冷静面对(2)机智果断应对(3)公平民主处理(4)善于总结引导四、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随机应变地及时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1.道德素养教师的道德素养是从对待事业、对待学生、对待集体、对待自己的态度上体现的。
具体来说对待事业要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对待学生要热爱学生;对待集体要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对待自己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017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教师的专业发展
2017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2017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教师的专业发展”,希望考生能好好备考2017年教师资格证考试。
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教师的专业发展考点一教师的含义教师是什么?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这对我国教师的法定含义、地位和作用进行了规定。
对于法律上教师的概念,应从以下两方面来理解。
首先,教师是一类“专业人员”。
这是从教师的职业划分上来界定教师的。
“专业人员”是指具有某种专业知识、技能,经政府部门认定许可,从事某种专业活动的人员。
其次,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这是教师与其他专业人员的根本区别所在。
所谓“履行教育教学职责”,是指直接从事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教学、提高他们的素质的活动,承担着教育教学工作职责。
这是教师最本质的特征。
如果教师没有履行或者没有很好地履行其教育教学职责,就是教师作为承担专业职责的人员的失职行为。
考点二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教师职业属于一种专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根据专业的标准,教师职业的专业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专业功能与专业伦理。
教师是为社会服务的,从事培养人的事业。
中小学教育主要是一种社会公益事业,不是为了经济上的利益,因此,中小学教师这种职业的功能表现在:首先,让人人都实现其受教育的权利,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通过培养人才使社会的文化得以传承,使社会更加文明进步。
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应该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努力通过自己的实践来体现这种社会意义和价值。
要体现教师工作的社会意义,就需要教师遵守专业伦理。
许多国家都有教师职业道德规定,我国也有《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第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两个特点。
2021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2021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2021最新版)作者:______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根据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的要求,《小学综合素质》教师观这一节需要“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一、教师专业化概述在谈到教师专业发展时,有两个概念常常被交替使用:一个是“教师专业化”,一个是“教师专业发展”。
从广义上说,这两个概念是相通的,它们都指加强教师专业性的过程。
如果从狭义上看,这两个概念又是有一定区别的。
“教师专业化”更多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加以考虑的.主要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更多是从教育学的维度加以界定的,主要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
教师专业化主要强调的是教师这个职业群体获得专业性的过程。
这个过程本身是不断发展和深化的。
教师专业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建立教师专业标准。
国家对教师任职不仅有规定的学历要求,也要有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对教育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的要求.不仅包括学科专业性的内容。
也包括教育专业性的内容。
第二,国家要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形成完备的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养的体制和机制。
第三,国家还应建立较为完备的评估、认定和管理机制,用于对教师教育机构的资质评估、认定和管理,以及对教师任职资格的评估、认定和管理。
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是针对教师个体而言的。
从本质上说.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人的专业性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是教师不断地获取新知识.增强自身专业能力.完善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以适应教育工作需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过程。
要成为一名专业合格的小学教师.需要经历一个专业发展过程。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1.学会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有些教师认为学习只是学生的事.教师的任务只是“教”。
其实学习对教师来说同样重要。
当前人类逐渐进入信息化时代,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学会如何获得信息资源以及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这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第一节教师专业发展一、教师及其劳动特点(一)教师的概念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二)教师劳动的特点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与创造性2、教师劳动的连贯性和议处性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二、教师职业(一)教师职业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二)教师职业的发展历史1、非职业化阶段2、职业化阶段3、专门化阶段4、专业化阶段(三)教师职业的特点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父母与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三、教师专业发展(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作为佛给我员,在职业道德、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名新手型教师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1、漫长性2、生长性(三)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准1、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以满足学生需求和提高学生学业水平程度如何为标准2、从教师本身发展来说,视教师专业发展所需要的技能和能力发展如何为标准3、以教师为其他工作人员、团体或学校所做出的贡献为标准。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1、遵守职业道德教师必须做到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六个方面。
2、拓展专业知识3、提升专业能力4、建构专业人格5、形成专业思想6、发展专业自我(五)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1、三个阶段(1)关注生成阶段(2)关注情境阶段(3)关注学生阶段2、四个阶段(1)职前储备阶段(2)入职调整阶段(3)巩固稳定阶段(4)创新成熟阶段。
3、五个阶段(1)新手(2)进步的新手(3)胜任行(4)精通型(5)专家型(六)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组织观摩和非组织观摩)2、开展微格教学(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15~20分钟)内,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进行分析。
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
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布鲁巴奇等人在1994年提出四种反思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
四、《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一)师德为先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学生为本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三)能力为重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第二节教师科研能力一、教育科学研究的概念教育科学研究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的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资料,以发现和总结教育规律的过程。
教育研究同所有的科学研究一样,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即客观事实、科学理论和方法技术。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一)复杂性与艰巨性(二)综合性与系统性(三)创新性与探索性(四)可验证性与可控制性三、教育科学研究的分类(一)以研究内容为标准划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二)以研究资料的性质为标准划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三)以研究目的为标准划分:描述性研究与干预性研究。
四、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一)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需要(二)促进教师专业不断发展(三)不断派发教师对工作的热情五、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一)选择研究课题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必须具有以下特点:选题必须有价值;选题必须有科学的现实性;选题必须明确、具体;选题必须新颖,有独创性;选题必须有可行性。
(二)教育文献检索与综述1、教育文献的分类(1)事实性文献(2)工具性文献(3)理论性文献(4)政策性文献(5)经验性文献2、教育文献的主要分布(1)书籍(2)报刊(3)教育档案类3、教育文献检索教育研究中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包括:全面性,放宽视野,检索内容客观全面;准确性,检索过程要认真细致;勤于积累,检索方法要多样化,建立个人资料库,善于思考,用创造性思维综合分析文献内容。
(2014下半年已考简答)4、教育文献综述(1)问题的提出,说明查阅文献资料的目的及研究的问题(2)研究方法,确定文献资料的分析范围、分析维度和分析程序(3)正文部分,这是文献综述的主体部分,(4)主要文献目录,包括专著及论文文献综述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叙述性文献综述,另一种是述评性文献综述。
(三)制订研究计划(四)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资料(五)教育研究论文与报告的撰写常用的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形式如下:导言、研究对象和方法、研究结果、结果的分析和讨论、结论、附录。
六、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一)教育观察法1、教育观察法概念教育观察法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借助于感官或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感知和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使用最广泛的基本研究方法。
2、教育面容法的类型(1)根据对观察的环境条件是否进行控制和改变,可以将观察分为自然情境中的观察和实验室中的观察(2)根据观察时是否借助于仪器设备,可以将观察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3)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可以将观察分为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4)根据观察的内容是否有统一设计的,有一定结构的观察项目和要求,可以将观察分为结构性观察和非结构性观察(5)根据观察活动的进行是否有规律,可以将观察分为系统观察和非系统观察。
3、观察的具体方法(1)实况详录法(2)时间取样法(3)事件取样法(4)日记描述法(5)轶事记录法(6)频率计数图示法(7)清单法4、教育观察法的一般步骤(1)界定研究问题,明确观察目的和意义(2)编制观察提纲,进入研究情境(3)实施观察,收集、记录资料(4)分析资料,得出研究结论5教育观察法的优缺点(1)优点:可以在自然状态下获取教育事实数据;不干扰观察对象的自然表现,可以获得客观、真实的数据;可以对同一观察对象进行较长时间的跟踪研究,(2)缺点:取样小,使教育观察研究法一般限于小样本的研究;所获材料具有一定的表面性;观察缺乏控制,不能说明所观察到现象的因果关系。
(二)教育调查法1、教育调查法的概念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观察、列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及测验等方式,搜集教育问题的资料,从而对教育的现状做出科学分析,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整套实践活动。
2、教育调查法的类型(1)按调查对象的选择范围:普遍调查(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2)依据调查内容:现状调查、相关调查、发展调查和预测调查(3)依据调查的方法和手段:问卷调查(问题表格法)、访谈调查、测量调查和调查表法3、教育调查的基本方法(1)抽样调查法(2)问卷调查法(3)访谈法4、教育调查法的一般步骤(1)确定调查课题(2)选择调查对象(3)确定调查方法和手段,编制和选用调查工具(4)制订调查计划(5)实施调查(6)整理、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三)教育实验法1、教育实验法的概念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的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条件和教育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2、教育实验法的基本性质(1)教育实验必须要有一个理论假说(2)实验的根本目的在于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3)实验必须控制某些条件,真正的科学的实验室可以重复验证实验结果的。
3、教育实验法的类型根据实验进行的场所,可以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根据实验的目的,可以分为确认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根据实验控制的程度,可以分为前实验、真实验、准实验根据实验对象的分配方法,可分为单组实验、等组实验、循环实验。
4、教育实验法的基本过程(1)提出实验的假说(2)设置变量(3)选择实验被试,选择适当的实验组织形式(4)对实验组实施干预,同时严密控制无关变量(5)实验进行一个轮次或一个阶段,对因变量进行后效测试(后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6)检验课程假说能否成立。
4、教育实验法的优缺点(1)优点:能确定因果关系,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研究结果客观准确、可靠;能对变量进行控制,提高研究的可信度,能为理论的结构提供佐证和说明,能将实验变量和其他变量的影响分离开来,严密的逻辑性是其他研究方法难以避免的。
(2)缺点:应用范围有限,有些问题难以用实验的方法来解决,可能会有人为造作的痕迹、实验的结果不一定就是现实的结果、缺乏生态效应等。
(四)教育行动研究法1、教育行动研究法的概念教育行动研究法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
2、教育行动研究法的特征教育行动研究法的特点在于它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采用理论与实践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目的是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3、教育行动研究法的类型(1)按照研究的侧重点,行动研究可以分为:行动者用科学的方法对自已的行动进行的研究;行动者为解决自已实践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行动者对自已的实践进行批判性反思(2)按照参与人员的多少来分,行动研究分为个体研究、小组研究和群体研究4、教育行动研究法的基本程序和步骤(1)确定研究课题(2)拟订研究计划(3)实施行动研究(4)进行总结评价5、教育行动研究法的的优缺点优点:灵活,能适时做出反馈与调整;能将理论研究与实践问题结合起来;对解决实际问题有效缺点:研究过程松散、随意,缺乏系统性,影响研究的可靠性;研究样本受具体情境的限制,缺少控制,影响研究的代表性。
(五)教育叙事研究1、教育叙事研究的概念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