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性能测试报告
软件测试报告范例3篇
![软件测试报告范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4dcb546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f5.png)
软件测试报告范例第一篇:软件测试报告范例一、背景我所在的公司开发了一款名为“XX路游”的APP,这是一款提供旅游路线推荐和酒店预订服务的应用。
本次测试的目的是针对APP软件功能进行测试,并发现其中的缺陷与需要的改进。
二、测试范围本次测试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1. 注册和登录功能的可用性和稳定性;2. 路线推荐功能的准确度和及时性;3. 酒店预订功能的流畅性和稳定性。
三、测试结果经过一周的测试,我们共发现了10个缺陷,其中有5个是严重问题,需要尽快解决。
以下是其中几个缺陷的详细描述:1. 注册时,系统未按照要求提示输入信息,导致用户不能成功注册;2. 部分用户在使用路线推荐功能时,出现了系统卡顿现象;3. 预订酒店时,系统提示错误信息,导致用户无法完成支付。
四、改进建议1. 在注册和登录功能上,建议增加错误信息提示的功能;2. 针对路线推荐功能,需要进一步优化系统性能,提升用户体验;3. 酒店预订功能需要加强支付流程的错误判断,避免用户支付失败的情况。
五、结论经过此次测试,我们认为该软件还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需不断努力提升用户体验,提高软件稳定性和可用性。
第二篇:软件测试报告范例一、背景本次测试针对一款名为“XX地图”的软件进行,该软件是一款提供导航和地图查询服务的APP。
测试主要的目的是发现其中的缺陷与需要的改进。
二、测试范围本次测试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1. 地图查询功能的准确度和及时性;2. 导航功能的流畅性和稳定性;3. 软件性能和稳定性。
三、测试结果经过一周的测试,我们共发现了15个缺陷,其中有7个是严重问题,需要尽快解决。
以下是其中几个缺陷的详细描述:1. 用户在使用地图查询功能时,出现了系统卡顿现象;2. 部分用户在导航过程中,系统自动关闭;3. 软件启动速度较慢,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四、改进建议1. 针对地图查询功能,需要进一步优化系统性能,提升用户体验;2. 针对导航功能,需要加强系统稳定性和流畅性,降低用户的使用门槛;3. 针对软件性能和稳定性,需要进一步优化软件开发过程和测试体系,确保软件的质量。
软件开发项目性能测试报告
![软件开发项目性能测试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2a6e637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c8.png)
软件开发项目性能测试报告1.测试概述1.1 测试目标2.本性能测试报告的目的是对软件开发项目进行全面的性能评估,以确认软件系统在各种负载条件下的响应能力和稳定性。
1.2 测试范围本次性能测试的范围包括软件系统的核心功能,例如用户登录、浏览、搜索、添加/修改数据等。
同时,也将测试系统的边界条件和异常情况处理能力。
1.3 测试策略本次性能测试采用了负载测试、稳定性测试和异常测试三种策略。
通过逐步增加负载,观察系统性能指标的变化,以确保系统在高负载情况下仍能稳定运行。
同时,对系统进行长时间、大量数据的测试,以验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4 测试周期本次性能测试从2023年5月1日至2023年5月5日,历时5天。
3.测试环境2.1 硬件环境4.服务器配置:Intel Xeon Silver 4216,256GB RAM,1TB SSD5.网络设备:Cisco Nexus 3000系列交换机6.负载生成器:LoadRunner 11.02.2 软件环境操作系统:CentOS 7.4数据库:MySQL 5.7.20Web服务器:Nginx 1.13.8应用程序服务器:Tomcat 8.5.34性能监控工具:Prometheus 2.6.02.3 网络环境网络带宽:100Mbps网络延迟:10ms7.测试数据3.1 请求数据8.在本次性能测试中,共生成了5000个用户请求,其中包括正常请求和异常请求各2500个。
3.2 响应数据在正常请求的测试中,系统的平均响应时间为1秒,而在异常请求的测试中,系统的平均响应时间为3秒。
3.3 错误数据在异常请求的测试中,共产生了500个错误数据,其中400个为502错误,100个为504错误。
9.测试结果4.1 性能指标10.在本次性能测试中,系统的平均响应时间为1秒,系统的并发用户数为200个,系统的吞吐量为2000tps。
4.2 响应时间在正常请求的测试中,系统的平均响应时间为1秒,而在异常请求的测试中,系统的平均响应时间为3秒。
软件系统性能测试分析报告模板
![软件系统性能测试分析报告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27df561e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68.png)
软件系统性能测试分析报告模板一、引言在本报告中,对软件系统进行了性能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本报告旨在提供有关软件系统性能的详细信息,以帮助项目团队和相关利益相关者了解系统的性能表现。
二、测试概述2.1 测试目的本次性能测试的主要目的是评估软件系统在各种负载条件下的性能表现,以确认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稳定性。
2.2 测试范围本次性能测试涵盖了整个软件系统的各个模块和功能。
测试重点放在核心功能和关键流程上,以确保系统的核心部分能够在压力下正常运行。
2.3 测试环境- 操作系统:(填写测试所用的操作系统及版本)- 测试工具:(填写使用的性能测试工具及版本)- 硬件配置:(填写测试所用的硬件配置信息,如CPU、内存、磁盘等)2.4 测试方法本次性能测试采用了负载测试和压力测试相结合的方法。
负载测试用于模拟实际用户在系统中的并发访问情况,压力测试则用于测试系统在极限负载情况下的稳定性。
三、性能测试结果3.1 测试场景一:(填写测试场景一的描述,包括负载配置、用户行为等)- 平均响应时间:(填写平均响应时间)- 最大响应时间:(填写最大响应时间)- 吞吐量:(填写吞吐量)3.2 测试场景二:(填写测试场景二的描述,包括负载配置、用户行为等)- 平均响应时间:(填写平均响应时间)- 最大响应时间:(填写最大响应时间)- 吞吐量:(填写吞吐量)(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列出更多的测试场景和相应的测试结果)四、测试结果分析4.1 系统性能评价根据性能测试结果,软件系统表现出较好的性能。
平均响应时间在可接受范围内,最大响应时间也在可容忍的范围内。
吞吐量较高,系统能够处理大量用户并发请求。
4.2 性能瓶颈分析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发现系统的性能瓶颈主要集中在某些关键功能上。
对于这些功能,建议进行性能优化和调整,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4.3 性能优化建议针对性能瓶颈,对系统进行以下优化:- (列出具体的性能优化建议)五、结论本性能测试分析报告提供了对软件系统性能的全面评估和分析。
软件系统性能测试分析报告模板
![软件系统性能测试分析报告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f5410440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46.png)
修订历史记录目录1概述 (3)1.1编写目的 (3)1.2项目背景 (3)1.3术语、缩略词 (3)1.4测试目的 (3)1.5测试方法 (3)1.6测试范围 (3)2参考文档 (3)3测试执行情况 (4)3.1人力资源 (4)3.2测试时间 (4)3.3测试环境 (4)3.4测试过程安排及描述 (4)4测试总结分析 (5)4.1并发测试 (5)4.2稳定性测试 (5)5结论 (5)1概述1.1编写目的1.2说明这份测试分析报告的具体编写目的, 指出预期的读者范围。
1.3项目背景说明项目测试背景1.4术语、缩略词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缩写词的原词组。
1.5测试目的1)说明本测试分析报告所要达到的测试目的, 例如:2)验证系统的事务处理速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3)初步确定系统的最大在线用户数及事务并发数;4)发现可能的性能瓶颈并进行性能调优;5)测试系统在合理压力下稳定性运行情况。
1.6测试方法说明本测试所采用的测试方法(采用何种测试工具和方法)1.7测试范围2对测试范围进行说明, 测试主要针对哪些事项。
3参考文档列出要用到的参考资料, 如:a. 本项目的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上级机关的批文;b. 属于本项目的其他已发表的文件;4c.本文件中各处引用的文件、资料, 包括所要用到的软件开发标准。
5列出这些文件的标题、文件编号、发表日期和出版单位, 说明能够得到这些文件资料的来源。
6测试执行情况6.1人力资源6.2测试时间6.3测试环境6.4对测试环境进行说明, 包括硬件、软件和网络等环境。
6.5测试过程安排及描述对测试过程安排及采用的测试策略等情况进行描述, 重点对一些关键业务的测试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3.4.1登录系统1)业务描述登录系统即指登录到X系统。
2)测试策略3)主要是指对场景设计进行描述, 采用什么样的加压方式, 下面举例说明: 策略: 在LoadRunner里设计一组场景, 按每20个递增的方式不断增大并发数, 最终达到400个并发。
软件测试报告性能测试结果与建议
![软件测试报告性能测试结果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70be0fbd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e0.png)
软件测试报告性能测试结果与建议软件测试报告性能测试结果与建议一、测试概述在本次软件测试中,我们对XXX软件进行了性能测试,以评估其在负载压力下的表现。
本文将介绍测试过程、得到的结果以及基于结果所提出的建议。
二、测试环境与工具1. 测试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10- 处理器:Intel Core i7- 内存:8GB- 网络:1Gbps以太网2. 测试工具- JMeter:用于模拟多用户并发请求- Performance Monitor:用于监控系统资源利用率- LoadRunner:用于生成和管理测试脚本三、测试目标本次性能测试的主要目标如下:1. 评估软件在正常使用负载下的响应时间;2. 确定软件在高负载情况下的稳定性;3. 识别软件在负载峰值时的性能瓶颈;4. 提供性能改进的建议。
四、测试方案1. 测试场景设计在本次性能测试中,我们设计了以下两个测试场景:- 场景一:100个用户同时登录软件并进行基本操作,如浏览页面、搜索功能等;- 场景二:200个用户同时使用软件进行复杂操作,如上传大文件、处理复杂计算等。
2. 测试步骤- 步骤一:配置并启动测试环境- 步骤二:根据测试场景,使用JMeter和LoadRunner创建并运行相应的测试脚本- 步骤三:使用Performance Monitor监控系统资源利用率- 步骤四:记录测试运行时间、响应时间等关键指标- 步骤五:分析测试结果,确定性能瓶颈和改进方向五、测试结果与分析1. 性能指标在本次测试中,我们关注了以下几个重要的性能指标:- 页面响应时间:用户发送请求到页面显示完整的时间;-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系统处理的请求数量;- 并发用户数:同时操作软件的用户数量;- 错误率:系统处理请求时发生错误的比例。
2. 测试结果根据测试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果:- 场景一:- 页面响应时间平均为2秒,在用户可接受范围内;- 系统吞吐量在100个用户时稳定,并发用户数较低;- 错误率为0%,系统稳定性较高。
软件功能性和性能测试报告
![软件功能性和性能测试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8a3abbf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84.png)
软件功能性和性能测试报告一、测试概述软件名称:xxxxxxxx版本号:x.x测试时间:xxxx年xx月xx日二、功能性测试报告功能性测试是对软件系统功能进行验证和检查的过程,主要针对软件功能的正确性、完整性、可靠性、兼容性等方面进行测试。
1. 测试环境测试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确保测试过程在稳定、统一的环境下进行。
本次功能性测试的环境如下:- 硬件环境:xxx CPU,xxx 内存,xxx 显卡,xxx 硬盘- 软件环境:操作系统 xxx,浏览器 xxx,数据库 xxx2. 测试方法功能性测试主要采用黑盒测试方法,着重对软件的功能点进行验证。
测试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边界值测试:测试边界输入条件下的程序响应情况- 异常值测试:验证软件在输入异常值时的处理能力- 功能性需求测试:根据需求规格说明书,逐项测试功能是否按照要求实现3. 测试结果根据功能性测试的实际执行和测试用例的结果,软件的功能性测试结果总结如下:- 功能一: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要求,功能一通过了测试。
测试用例覆盖率为100%。
- 功能二:由于某些输入条件的缺失,功能二未通过测试。
详细问题已经记录并提交给开发团队。
- 功能三:在特定场景下,功能三出现了性能瓶颈,待进一步优化。
4. 问题和建议根据功能性测试的结果,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问题一:某些功能在特定环境下未能正常工作,建议增加更多的兼容性测试。
- 问题二:性能表现不佳的功能需要进一步优化,以提高用户体验。
- 建议一:增加更详细的错误提示,方便用户快速定位问题所在。
- 建议二:完善用户文档,提供更清晰的操作指引。
三、性能测试报告性能测试是评估软件系统性能和响应能力的过程,通过模拟用户负载压力来测试软件在不同负荷下的表现。
1. 测试目标本次性能测试的目标是评估软件在正常使用负载下的性能表现,包括响应时间、吞吐量、并发用户数等指标。
2. 测试环境- 硬件环境:服务器配置为 xxx,内存 xxx,磁盘 xxx- 软件环境:操作系统 xxx,数据库 xxx,应用服务器 xxx3. 测试方法性能测试主要采用负载测试方法,通过模拟用户访问和操作的场景,评估软件在不同负载下的性能表现。
软件性能测试报告
![软件性能测试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73d3644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42.png)
软件性能测试报告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类软件层出不穷,而这些软件的性能测试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那么什么是软件性能测试呢?软件性能测试,是指在特定环境下,通过一系列测试手段和工具,对软件的性能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软件的性能包括响应时间、吞吐量、并发性能、稳定性、负载能力等方面,是衡量软件优劣的重要指标。
在进行软件性能测试之前,需要确定测试的目的及测试范围。
测试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软件运行时的性能及异常情况,为开发人员提供参考,以便改进和完善软件的性能。
测试的范围包括测试的阶段、测试的对象、测试的数据以及测试的环境等,需要在测试计划中明确规划。
在进行软件性能测试时,需要运用一些测试工具和方法。
测试工具包括性能测试工具、测试框架以及性能分析工具等。
测试方法通常包括负载测试、压力测试、混合负载测试等方式,以模拟真实环境下的运行情况,评估软件的性能。
完成软件性能测试后,需要生成测试报告。
这份报告是对软件性能测试的全面总结,包括测试目的、测试过程、测试结果、问题分析及建议等内容。
其中,测试结果是重中之重,必须准确简洁,直观地展示软件的性能表现,以供开发人员参考。
软件性能测试报告中,需要详细记录测试项目的基本信息及测试结果。
测试项目的基本信息包括测试人员、测试日期、测试环境等,以便于跟踪和排查问题;测试结果应该包括各项指标的数据及对应的分析和评价,要清晰明了地反映软件的性能表现。
除此之外,软件性能测试报告还需要包括问题分析和建议。
问题分析是对测试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进行解读和分析,帮助开发人员找到出现异常的原因及根本问题;建议则是为开发人员提供改进方法和建议,以更好地提升软件的性能。
还有,软件性能测试报告不仅要能够准确反映软件的性能情况,还必须简明扼要、具有可读性。
这样,在开发人员查看测试报告时,才能更快地获取状况,采取相应措施。
综上所述,软件性能测试报告对于确保软件质量和提高竞争力至关重要。
只有全面准确地评估软件的性能,为软件开发提供有力的支持,才能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实现软件产业可持续发展。
软件测试报告性能测试数据分析与建议
![软件测试报告性能测试数据分析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65cbb29b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42.png)
软件测试报告性能测试数据分析与建议软件测试报告:性能测试数据分析与建议一、测试背景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性能测试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篇测试报告将对于某款软件的性能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建议,旨在提供有益的信息和指导,以便在软件的优化和改进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好的效果。
二、测试方法在本次性能测试中,采用了以下的测试方法:1. 负载测试:通过模拟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对软件在不同负载下的性能进行评估和测试。
2. 压力测试:通过逐渐增加用户数量或者对系统进行异常操作的方式,对软件在极端负载情况下的表现进行测试和分析。
三、测试环境和工具在本次性能测试中,使用了以下的测试环境和工具:1. 硬件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16- 处理器:************************- 内存:16GB2. 软件环境:- 软件版本:软件版本号- 数据库:MySQL 8.0- Web服务器:Apache Tomcat 9.0- 浏览器:Google Chrome3. 测试工具:- 性能测试工具:Apache JMeter四、测试结果分析基于以上的测试方法和测试环境,我们得到了如下的性能测试结果。
1. 负载测试结果:在不同负载下的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 负载 | 平均响应时间(ms) | 通过率(%) ||------|----------------|------------|| 100 | 500 | 99.5 || 200 | 800 | 98.2 || 300 | 1200 | 95.6 || 400 | 1500 | 93.2 |根据上表可见,在不同负载下的平均响应时间逐渐增加,通过率逐渐下降。
这表明在高负载情况下,软件的性能表现较差,用户可能会遇到较长的等待时间和一定的操作延迟。
2. 压力测试结果:在极端负载情况下的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压力测试结果图示]从上图可以看出,在压力测试阶段出现了一些错误响应,并且在负载达到峰值时发生了系统崩溃的情况。
软件性能测试报告
![软件性能测试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4cd8f3a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49.png)
软件性能测试报告一、引言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性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软件的高性能能够影响用户体验、系统可靠性以及企业的竞争力。
为确保软件的性能优秀,软件性能测试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本篇报告将会针对某款软件进行性能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提供有益的信息和建议。
二、测试目的1.验证软件在设计规模下的性能指标2.检测软件在极限负载下的性能表现3.识别软件在高并发环境下的容量极限4.分析软件的系统资源消耗情况5.评估软件对于用户请求的响应时间三、测试环境1.硬件环境:CPU:Intel Core i7-8700内存:16GB DDR4存储:256GB SSD2.软件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10软件版本:1.0四、测试方法1.负载测试:通过增加并发用户数量,模拟真实世界中的高负载情形,以测试软件的容量极限和性能表现。
2.压力测试:将负载逐步增加至软件所能承受的上限,观察软件的响应时间和系统资源消耗情况。
3.稳定性测试:在长时间运行软件的基础上,观察软件的运行情况,检测是否存在内存泄漏或其他稳定性问题。
五、测试结果1.负载测试结果:在并发用户数量达到500时,软件的响应时间开始出现明显的延迟。
随着并发用户数量的增加,软件的响应时间持续增长,直至无法正常响应用户请求。
2.压力测试结果:当并发用户数量超过软件的容量极限时,软件的响应时间急剧上升,并且系统资源(CPU、内存)消耗迅速增加。
在超过容量极限的情况下,软件表现出不稳定的运行状态,部分请求无法得到响应。
3.稳定性测试结果:经过长时间运行测试,软件未出现明显的稳定性问题和内存泄漏情况,系统资源消耗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六、测试分析根据测试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分析:1.软件在设计规模下的性能指标良好,能够满足正常使用环境下的性能需求。
2.软件在高负载情况下性能明显下降,响应时间增长明显,可能需要优化相关代码和算法,以提升软件性能。
3.软件在超过容量极限的情况下表现不稳定,用户请求难以得到满足,需要重新评估软件的设计容量和架构,进行系统升级或优化。
软件性能测试报告
![软件性能测试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b93b895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84.png)
软件性能测试报告1.引言2.测试环境2.1硬件环境-内存:16GB-存储:SSD500GB2.2软件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10- 测试工具:JMeter-目标软件:XXX软件版本X.X.X3.测试目标和方法3.1测试目标-测试软件系统的响应时间-测试软件系统的并发用户数-测试软件系统的吞吐量3.2测试方法- 使用JMeter工具对软件系统进行压力测试-获取软件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响应时间-使用不同数量的虚拟用户模拟并发用户数-计算软件系统的吞吐量4.测试结果分析4.1响应时间-负载为10并发用户时,平均响应时间为1.5秒-负载为50并发用户时,平均响应时间为2.5秒-负载为100并发用户时,平均响应时间为4秒4.2并发用户数-在负载为10并发用户时,软件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并且响应时间在可接受范围内-在负载为50并发用户时,软件系统开始出现性能问题,响应时间明显延长-在负载为100并发用户时,软件系统出现严重的性能问题,响应时间大幅增加,且出现错误和崩溃的情况4.3吞吐量-在负载为10并发用户时,软件系统的吞吐量为100次/秒-在负载为50并发用户时-在负载为100并发用户时,软件系统的吞吐量为50次/秒5.结论和建议根据以上测试结果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软件系统在负载为10并发用户时能够正常运行,并且响应时间在可接受范围内,满足正常使用的需求。
-软件系统在负载为50并发用户时出现性能问题,响应时间延长,需要进行优化以提升性能。
-软件系统在负载为100并发用户时出现严重的性能问题,响应时间增加,出现错误和崩溃,需要进行系统级的性能优化和容量扩展。
-建议开发团队对软件系统进行性能优化,包括代码优化、数据库优化等,以提升软件系统的性能和承载能力。
-建议进行容量规划,根据用户规模和负载情况进行服务器和网络的升级,以满足未来的扩展需求。
-建议定期进行性能测试,以持续监控和优化软件系统的性能。
软件测试报告性能测试评估
![软件测试报告性能测试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d104d16f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7a.png)
软件测试报告性能测试评估一、背景介绍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性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
为了确保软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性能测试评估。
本文将对软件的性能测试结果进行报告,并对性能测试评估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测试环境1. 软件版本:XXX软件 V1.02. 操作系统:Windows 103. 处理器:Intel Core i7-87004. 内存:16GB DDR45. 硬盘:256GB SSD6. 浏览器:Google Chrome 92.0.4515.159三、测试方法我们采用了以下的测试方法来评估软件的性能:1. 负载测试:通过给软件施加不同负载,观察其在高负载下的表现。
2. 压力测试:通过给软件施加高并发请求,观察其在并发情况下的响应时间和资源利用率。
3. 容量测试:通过逐渐增加数据量,观察软件在不同数据量下的性能表现。
4. 稳定性测试:通过长时间运行软件,观察其在连续运行时的稳定性和资源消耗情况。
四、测试结果经过以上测试方法的评估,我们得到了以下的测试结果:1. 负载测试结果:在负载测试中,软件在正常负载下的表现良好,平均响应时间为X毫秒。
在高负载情况下,平均响应时间略有增加,为X毫秒。
整体来说,软件的性能在负载测试中表现稳定。
2. 压力测试结果:在压力测试中,软件在并发请求数量为X时,平均响应时间为X毫秒,资源利用率为X%。
随着并发请求数量的增加,平均响应时间逐渐增加,资源利用率也有所增加。
我们推测软件在极限并发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性能瓶颈,建议在实际应用部署时进行进一步优化。
3. 容量测试结果:在容量测试中,我们逐渐增加数据量,观察软件的性能表现。
结果显示,软件在处理小规模数据时表现良好,平均响应时间为X毫秒。
随着数据量的增加,平均响应时间逐渐增加。
对于大规模数据,软件的性能有所下降。
建议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优化算法和资源配置,以提高性能。
4. 稳定性测试结果:在连续运行测试中,我们发现软件在长时间运行时表现非常稳定,没有出现明显的崩溃和性能下降情况。
软件测试报告性能测试总结与修复方案
![软件测试报告性能测试总结与修复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05f4ca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82.png)
软件测试报告性能测试总结与修复方案软件测试报告性能测试总结与修复方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软件开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软件需要在大规模用户的情况下运行。
为了确保软件的高性能和稳定性,性能测试成为一项关键的测试工作。
本报告旨在总结本次软件性能测试的结果,并提出相应的修复方案,以保证软件在各种不同负载情况下的正常运行。
二、测试概述1. 测试目标本次性能测试的主要目标是评估软件在高负载和大并发用户情况下的性能表现。
同时,也需要测试软件在不同硬件配置和网络环境下的可扩展性。
2. 测试内容本次性能测试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测试内容:- 响应时间:测试软件在各个功能模块下的响应时间,以评估其在用户操作时的实时性。
- 吞吐量:测试软件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处理的请求数量,以评估其对并发用户的支持能力。
- 并发用户数:测试软件在负载较高情况下能够同时支持的用户数量,以评估其在高并发环境下的稳定性。
- 资源利用率:测试软件在运行过程中所占用的系统资源情况,以评估其对硬件资源的消耗情况。
三、测试结果经过一系列测试,我们获得了以下性能测试结果:1. 响应时间不同功能模块的平均响应时间如下:- 模块A:平均响应时间为X毫秒- 模块B:平均响应时间为X毫秒- 模块C:平均响应时间为X毫秒2. 吞吐量在不同负载下,软件的吞吐量如下:- 负载1:吞吐量为X请求数/秒- 负载2:吞吐量为X请求数/秒- 负载3:吞吐量为X请求数/秒3. 并发用户数在高并发情况下,软件能够支持的最大并发用户数为X个。
4. 资源利用率在运行过程中,软件对系统资源的平均占用情况如下:- CPU利用率:平均占用X%- 内存利用率:平均占用X%- 网络带宽:平均占用X Mbps四、问题分析根据以上测试结果,我们发现软件在一些方面存在性能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响应时间过长:部分功能模块的平均响应时间超过了预期要求,用户体验受到了影响。
2. 吞吐量下降:在高负载情况下,软件的吞吐量明显下降,不能满足大量同时请求的需求。
软件性能测试报告
![软件性能测试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401a50e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31.png)
软件性能测试报告软件性能测试报告一、简介本次软件性能测试旨在测试软件在不同工作负载下的性能表现,包括响应时间、负载能力和稳定性等方面的指标。
测试软件为XXX软件,测试环境为XXX环境,测试工具为XXX工具。
二、测试目标本次测试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 响应时间:测试软件在不同负载下的响应时间,包括启动时间、操作响应时间和页面加载时间等指标。
2. 负载能力:测试软件在高并发情况下的负载能力,包括并发用户数、事务处理量和吞吐量等指标。
3. 稳定性:测试软件在长时间运行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包括内存占用、CPU占用和崩溃率等指标。
三、测试方案1. 硬件环境:测试服务器配置为XXX,客户端配置为XXX。
2. 软件环境:操作系统为XXX,数据库为XXX。
3. 测试工具:使用XXX工具进行性能测试,包括模拟用户、监控系统资源和生成报告等功能。
4. 测试用例:根据实际使用场景和用户行为设计测试用例,包括正常情况和异常情况下的操作。
四、测试结果1. 响应时间:在不同负载下,软件的响应时间表现如下:负载情况启动时间(ms) 操作响应时间(ms) 页面加载时间(ms)低负载 100 200 300中负载 200 300 400高负载 300 400 5002. 负载能力:在高并发情况下,软件的负载能力表现如下:并发用户数事务处理量吞吐量100 1000 500200 2000 1000300 3000 15003. 稳定性:在长时间运行时,软件的稳定性表现如下:内存占用(MB) CPU占用(%)崩溃率100 20 0.5%五、问题分析1. 响应时间:根据测试结果,软件在低负载情况下的响应时间较短,但在高负载情况下响应时间较长,可能存在性能瓶颈。
2. 负载能力:软件在高并发情况下的负载能力较弱,可能需要进行性能优化来提高负载能力。
3. 稳定性:软件在长时间运行时,内存占用和CPU占用较高,可能存在内存泄漏或性能优化问题。
软件测试报告三篇
![软件测试报告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5fd07e5fb90d6c85ed3ac635.png)
软件测试报告三篇篇一:软件测试报告1.1 项目背景1.2测试目的1.功能测试(包含界面测试):保证系统主要功能工作正常,满足功能需求;2.兼容性测试:保证系统在主流浏览器、数据库和操作系统中可以正常工作;3.故障恢复测试:保证系统异常环境下系统数据完整;4.性能测试:保证系统在资源有限、数据量多的情况下仍能正常响应;5.安全性测试:保证系统的权限分配安全有效;6.文档测试:保证操作文档内容正确无误;本次测试的系统模块主要有:1.总部设置系统;2.总部查询报表系统;3.数据传输服务端、客户端程序;4.系统升级程序5.多服务器数据同步设置1.3测试环境与配置测试环境及其配置:1.操作系统:客户端:windows xp sp3 ;服务端:windows server 2008 数据库: Sql Server 2008 R2浏览器:IE7+网络环境:局域网组件环境:.net framework4.01.4测试用例功能、模块名称用例数已通过用例数未通过用例数备注1.5缺陷的统计与分析1.5.1缺陷汇总系统模块总部设置、总部查询系统按严重程度已修复bug数未修复/暂缓bug明细各级bug总数22 严重、高16个总部查询系统——套餐销售统计表,应计金额和实收金额和门店统计不一致!(#284)总部查询系统——营业分析报表-外送服务员业绩统计表,查询不到数据!(#272)会员卡系统——离线模式下,门店卡升级信息,总部查询不到!(#342)总部设置系统——客户管理系统,维护人员设置,无法下载到门店!(#283)总部设置系统——雅座卡客户信息导入功能,按照生成的模版,将客户信息导入成功后,在客户资料里看不到导入的客户信息!(#320)总部设置系统——数据服务,其他——按门店分发和按项目分发里,每单消费区间段没有下发项目!(#264)一般0个0 0低0个0 0汇总 16 6 22 系统模块会员卡系统按严重程度已验证bug数未修复/暂缓bug明细各级bug总数严重、高24个会员卡连锁实时在线方式,门店制卡提示失败,验证卡密码出错,但是在总部却可以查询到此卡号已制卡!(#192)26会员卡系统——卡优惠-充值返券、返积分、消费折扣、消费返积分设置有效期为客户生日,无效果,用另外两种日期方式正常!(#336)一般0个0 0低0个 0bug汇总 24 226系统模块划菜系统按严重程度已验证的bug数待验证的bug和未修复的bug各级bug总数严重、高 2个0 2 一般 1 0 1个低 10 1个4 0 4bug汇总测试分析总结:本次测试功能覆盖率为100%;提交总的缺陷数1300个,严重级别高,其中严重、高级别为缺陷数有800个;一般的等级的缺陷数为200个;已修复缺陷数995个;未修复缺陷数5个本次测试的功能模块数量为:550个,每模块的缺陷数为:550/1300=0.423 1.测试缺陷趋势图:第四周汇总时间(201210)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发现缺陷数 50 60 55 20 185关闭缺陷数 20 70 80 10 180 遗留缺陷数 2 1 2 1 62.缺陷类型分析图:本阶段测试缺陷类型有接口、功能、业务逻辑、界面UI、架构、客户反馈、其他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第四周汇总类型时间(201210)接口 8 6 5 3 22功能 20 70 80 10 180 业务逻辑 15 10 8 9 42界面UI 20 15 16 10 61架构 2 1 2 1 6客户反馈 2 5 6 3 16性能 3 2 1 1 7其他(系统异常)缺陷严重等级分析图模块缺陷数分析图总结本次测试基本上达到了预期测试目标,本阶段每模块功能覆盖率达到100%,每模块缺陷密度为:每模块bug数/每模块功能点数,测试缺陷曲线图已处于下降收敛状态,达到预期测试目标,测试的严重bug已修复并验证完毕,较严重的bug 也已修复并验证,一般和低等级的缺陷数为8个不影响软件功能使用,可以进入UAT验收测试。
软件测试结果报告
![软件测试结果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7dda55d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cd.png)
软件测试结果报告一、测试概述本次测试针对的是XXX软件的XXX版本,测试团队按照预定的测试计划,完成了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兼容性测试等多个方面的测试工作。
以下是详细的测试结果报告。
二、测试结果1. 功能测试功能测试方面,我们共执行了200个测试用例,其中190个用例通过,10个用例失败。
失败的用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登录模块:3个用例失败,主要是用户名和密码输入框在输入特殊字符时未能正确处理;- 数据展示模块:4个用例失败,主要是数据加载速度较慢,影响用户体验;- 文件上传模块:3个用例失败,主要是文件大小限制和文件类型限制未能正确执行;- 其他:10个用例失败,主要是一些边缘场景未能考虑到。
2. 性能测试性能测试方面,我们对软件的响应时间、并发用户数、服务器资源占用等方面进行了测试。
测试结果如下:- 响应时间:在正常使用场景下,软件的响应时间均在可接受范围内;- 并发用户数:软件在支持1000并发用户数时,仍能保持良好的性能;- 服务器资源占用:软件在运行过程中,服务器资源占用处于正常水平。
3. 兼容性测试兼容性测试方面,我们针对主流的操作系统、浏览器、手机型号进行了测试。
测试结果显示:- 操作系统:软件在Windows、macOS、Linux等操作系统上均能正常运行;- 浏览器:软件在Chrome、Firefox、Safari等主流浏览器上均能正常打开和运行;- 手机型号:软件在Android和iOS主流手机型号上均能正常运行。
三、问题及优化建议针对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优化建议:1. 登录模块:- 增加输入框特殊字符的处理逻辑,避免用户因输入特殊字符导致登录失败;- 优化用户密码加密方式,提高密码安全性。
2. 数据展示模块:- 优化数据加载算法,提高数据加载速度;- 增加数据加载提示,提高用户体验。
3. 文件上传模块:- 调整文件大小限制和文件类型限制,确保合法用户可以正常上传文件;- 增加文件上传进度提示,提高用户体验。
软件性能测试报告范本
![软件性能测试报告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6a44dbd6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85.png)
软件性能测试报告范本软件性能测试报告项目名称:XXX软件测试日期:XXXX年XX月XX日1. 测试背景为了评估软件的性能表现和性能问题,并提供优化建议,我们进行了软件性能测试。
本报告详细描述了测试方法、测试环境、测试结果与分析,以及可能的优化方案。
2. 测试方法2.1 测试目标本次测试的目标是评估XXX软件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性能表现,检测潜在的性能问题,并找出改进的空间。
2.2 测试环境测试使用了以下环境配置:- 操作系统:XXXX- 处理器:XXXX- 内存:XXXX- 软件版本:XXXX2.3 测试工具为了完成性能测试,我们使用了以下工具:- 性能测试工具:XXXX- 监控工具:XXXX2.4 测试场景我们设计了一系列测试场景来模拟真实世界中软件的使用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场景:- 场景1:模拟XX用户同时使用软件- 场景2:模拟XX用户同时进行XX操作- 场景3:模拟XX用户同时访问XX资源3. 测试结果与分析3.1 性能指标通过测试,我们获得了以下性能指标:- 响应时间:记录用户请求到达系统到系统响应完成的时间。
-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系统能处理的请求数量。
- 并发用户数:系统能够同时处理的并发用户数量。
3.2 测试结果在不同负载情况下,我们收集到了以下测试结果:- 负载测试1:- 响应时间:平均响应时间为XX毫秒- 吞吐量:平均每秒处理XX个请求- 并发用户数:系统能够同时处理XX个用户- 负载测试2:- 响应时间:平均响应时间为XX毫秒- 吞吐量:平均每秒处理XX个请求- 并发用户数:系统能够同时处理XX个用户3.3 性能问题分析基于收集到的测试结果,我们发现了以下性能问题:- 性能问题1:在高负载情况下,响应时间显著增加,影响用户体验。
- 性能问题2:系统吞吐量在达到一定并发用户数后出现饱和,无法在短时间内处理更多请求。
4. 优化方案为了改进软件的性能表现,我们提出以下优化方案:- 优化方案1:对关键业务逻辑进行代码优化,提升响应速度。
软件性能测试报告
![软件性能测试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1e96b47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ae.png)
软件性能测试报告一、引言。
软件性能测试是指对软件系统在不同工作负载下的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估,以确保软件系统在各种条件下都能够稳定运行。
本报告旨在对软件性能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为软件开发和运维人员提供参考。
二、测试环境。
1. 测试软件,XXX软件。
2. 测试环境,Windows 10操作系统,Intel Core i7处理器,8GB内存。
3. 测试工具,JMeter。
三、测试内容。
本次性能测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并发用户数测试,通过逐步增加并发用户数,测试软件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性能表现。
2. 响应时间测试,测试软件系统对用户请求的响应时间,包括页面加载时间、数据查询时间等。
3. 吞吐量测试,测试软件系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处理的请求数量。
4. 资源利用率测试,测试软件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CPU、内存、网络等资源的利用率情况。
四、测试结果。
1. 并发用户数测试结果:在逐步增加并发用户数的情况下,软件系统的响应时间逐渐增加,同时吞吐量也有所下降。
在达到一定并发用户数后,软件系统开始出现响应缓慢甚至崩溃的情况。
2. 响应时间测试结果:根据测试结果显示,软件系统在低负载情况下响应时间较短,但随着负载的增加,响应时间明显增加,甚至出现超时的情况。
3. 吞吐量测试结果:随着并发用户数的增加,软件系统的吞吐量呈现下降趋势,说明系统在高负载情况下处理能力有限。
4. 资源利用率测试结果:在高负载情况下,软件系统的CPU利用率明显增加,内存和网络资源利用率也有所上升,说明系统在高负载情况下资源消耗较大。
五、分析与建议。
根据测试结果分析,软件系统在高负载情况下存在性能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响应时间长、吞吐量低、资源利用率高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对系统进行性能优化,包括代码优化、数据库优化、缓存优化等,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吞吐量。
2. 加强系统的负载测试,及时发现系统在高负载情况下的性能瓶颈,并进行相应的优化和调整。
软件系统性能测试报告(通用模板)
![软件系统性能测试报告(通用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8b3c4149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64.png)
软件系统性能测试报告(通用模板)
1. 测试目的
该文档的目的是记录软件系统的性能测试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为软件系统的性能优化提供参考和指导。
2. 测试环境
- 软件系统版本:v1.0.0
- 操作系统版本:Windows 10
- CPU:Intel Core i7-8700 3.20GHz
- 内存:16GB
3. 测试内容
本次性能测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资源占用情况测试
2. 响应时间测试
3. 并发性测试
4. 吞吐量测试
4. 测试结果
4.1 资源占用情况测试
在运行软件系统时,其资源占用情况如下所示:
4.2 响应时间测试
对于用户请求的响应时间测试,测试结果如下所示:
4.3 并发性测试
在模拟100个用户同时访问软件系统时,测试结果如下所示:
4.4 吞吐量测试
在60秒内模拟100个用户对系统进行请求时,测试结果如下所示:
5. 测试结论
根据以上测试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在运行软件系统时,其资源占用情况较为稳定,未出现占用率过高的情况。
2. 对于用户请求的响应时间较长,需要进一步优化。
3. 在并发情况下,系统响应较慢,需要进一步优化。
4. 吞吐量测试结果较为理想。
6. 总结
通过本次性能测试,我们发现软件系统在资源占用情况和吞吐量方面表现良好,但在响应时间和并发情况下存在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优化。
希望本次测试结果可以为系统性能优化提供参考和指导。
软件测试报告性能测试总结与改进建议
![软件测试报告性能测试总结与改进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6ee240a8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b9.png)
软件测试报告性能测试总结与改进建议软件测试报告性能测试总结与改进建议一、背景介绍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为了保证软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性能测试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报告对软件性能测试的结果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提升软件系统的性能。
二、测试目的本次性能测试的目的在于评估软件系统在正常工作负载下的性能表现,包括响应时间、并发用户数、资源利用率等指标,以便发现系统中的性能瓶颈,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三、测试环境1. 软件版本:- 被测试软件版本号:X.X.X- 操作系统版本:Windows 10- 浏览器版本:Chrome 80.0.3987.1322. 硬件配置:- CPU:Intel i7-8700K- 内存:16GB- 存储:SSD四、测试内容1. 测试用例设计本次性能测试依据实际业务场景设计了一系列测试用例,包括:- 注册用户并登录- 浏览商品列表- 添加商品到购物车- 下单付款- 订单查询2. 测试指标本次性能测试以以下指标为主要评估对象:- 平均响应时间- 最大并发用户数- CPU资源利用率- 内存资源利用率- 磁盘IO等待时间五、测试结果与分析根据测试用例的执行情况和各项指标的监测数据,得出以下测试结果与分析:1. 平均响应时间根据测试结果统计,系统在正常工作负载下的平均响应时间为X毫秒。
该数值可以被视为参考标准,超过该数值意味着系统的响应时间已超过用户的预期,需要进行相应的性能优化。
2. 最大并发用户数根据测试结果统计,系统在当前环境下能够支持的最大并发用户数为X个。
该数值反映了系统在正常负载下所能承受的最大用户压力,超过该数值可能导致系统的性能下降,甚至崩溃。
3. 资源利用率根据测试结果统计,系统在测试过程中的CPU平均利用率为X%,内存利用率为X%。
该数值反映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对硬件资源的占用情况。
如果资源利用率过高,则意味着系统在负载过大时可能会出现性能问题。
4. 磁盘IO等待时间根据测试结果统计,系统在测试过程中的磁盘IO等待时间为X毫秒。
软件测试报告性能测试报告
![软件测试报告性能测试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2492b90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5b.png)
软件测试报告性能测试报告软件测试报告一、引言本文是针对软件性能测试进行的报告,旨在评估系统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测试目的、测试环境、测试方法、测试结果和结论等方面的内容,为软件产品的性能优化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测试目的通过性能测试,旨在评估软件系统在实际使用中的性能表现,并寻找潜在的性能瓶颈,以及提供改进和优化的建议。
三、测试环境1. 硬件环境:- 服务器:Intel Xeon 2.2 GHz,16 GB RAM- 客户端:Intel Core i7 3.0 GHz,8 GB RAM2. 软件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16- 数据库:Microsoft SQL Server 2017- 软件版本:软件版本号X.X.X四、测试方法1. 压力测试:在模拟实际用户访问情况下,逐步增加并维持负载压力,以测试系统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2. 负载测试:在预设的负载条件下测试系统性能,并评估系统在高负载情况下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3. 并发测试:通过模拟多个用户同时操作系统,测试系统在并发情况下的性能表现。
五、测试结果1. 压力测试结果:在持续增加负载的过程中,系统响应时间逐渐增加,直至达到临界点。
在临界点之后,系统响应时间骤增,性能急剧下降。
2. 负载测试结果:在高负载情况下,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存在一定问题。
部分请求可能会失败或出现延迟,影响用户体验。
3. 并发测试结果:系统在并发情况下的性能表现较好,响应时间平稳且可接受。
六、结论1. 系统在低负载条件下性能表现良好,响应时间快,用户体验较好。
2. 在高负载情况下,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存在一定问题,可能会导致请求失败或延迟,需要进一步优化。
3. 建议对系统进行性能优化,包括但不限于:- 优化数据库查询语句,提高数据库操作效率;- 针对性能瓶颈进行代码优化;- 增加服务器硬件配置,提高系统的承载能力等。
七、附录1. 测试用例和测试数据;2. 性能测试工具及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件性能测试报告2014年12 月
目录
1.测试目的 (1)
2.测试时间及地点 (1)
3.测试要点及测试方法 (1)
4.测试环境及测试工具 (1)
5. 功能测试 (2)
6.性能测试 (3)
6.1可操作性测试结果 (3)
6.2 安全性测试结果 (3)
6.3 兼容性测试结果 (3)
6.4 稳定性测试 (3)
6.5 压力测试 (4)
7.测试小结 (4)
1.测试目的
本测试报告为Sphinx全文检索,可以结合MySQL,PostgreSQL做全文搜索,它可以提供比数据库本身更专业的搜索功能,使得应用程序更容易实现专业化的全文检索,进行大日志数据查询。
2.测试时间及地点
测试时间:2014年12月
测试地点:办公区
3.测试要点及测试方法
(1)测试要点
⏹软件的基本配置;
⏹软件实现的功能;
⏹软件检索的方式;
(2)测试方法
黑盒测试,手工测试
4.测试环境及测试工具
(1)测试环境
✧网网络环境:局域网
✧硬件环境
软件环境
操作系统:centos6.5
数据库:MySql数据库
WEB环境:Nginx、php
(2)测试工具:Sphinx
(3)依赖工具:c++编译器、make程序、coreseek 5.功能性测试步骤
6.性能测试
6.1可操作性测试结果
6.2 安全性测试结果
6.3 兼容性测试结果
6.4 稳定性测试
6.5 压力测试
测试方法:通过sphinx工具可进行大数据全文检索,利用coreseek可对中文进行分词查询。
查询测试:
测试结果:
Api调用测试成功
属性值输入测试成
英文查询测试成功
中文查询测试成功
7.测试小结
通过对Sphinx的功能和性能进行测试得出如下结论:
一、支持多种数据来源
1.Mysql数据库
2.支持多种MySQL文本数据的中文编码格式,目前支持的有UTF-8、
GB18030;
3.PostgreSQL数据库
4.xmlpipe2 数据管道
5.允许用户通过xmlpip2向全文搜索服务器导入自定义格式的数据。
6.Python 可编程数据源
二、高性能
1.高速索引
2.在现代CPU上可达10 MB/秒(英文),在启用了中文分词后,建立
索引的速度可达300K/s;
3.高速搜索
4.在2-4 GB的文本建立的索引上搜索,平均0.1秒内获得结果;
5.可处理大数据量
6.在单一CPU上,实测最高可对100GB的文本建立索引,单一索引
可包括100M文件
7.支持主从式的分布式搜索,支持单一节点失效不影响整个搜索系
统
三、支持复杂的查询
1.支持基于短语和基于统计的复合结果排序机制
2.支持任意数量的文件字段(数值或全文文本)
3.支持不同的搜索模式(“完全匹配”,“短语匹配”和“任
一匹配”)
四、为中文优化
1.基于最大匹配算法的中文分词模块
2.支持GB18030、UTF-8等多种编码的数据源
3.针对中文的具体特点,对结果的排序进行了优化
4.支持作为MySQL的存储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