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命科学论文
大学生生物科学论文3100字_大学生生物科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大学生生物科学论文3100字_大学生生物科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大学生生物科学论文3100字(一):生物科学专业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摘要:植物学(Botany)实验是生物各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植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既可对基础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又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创新能力。
通过植物学实验教学,使学生全面掌握植物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该文介绍了一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植物学实验;生物科学;创新能力植物学(Botany),是生物各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植物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为学生的后续学习、科研和工作奠定了基础。
植物学课程实践性很强,需要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因此,实验课程是植物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它既可对基础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又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创新能力。
植物学实验是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生长发育规律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及植物分类与识别的一门学科。
它以室外实践和室内实验相结合,采用验证型、综合型实验与设计型实验等多种方式,从植物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等不同层次,观察植物界各大类群的形态结构,认识植物的多样性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探索植物进化、演化的规律。
通过植物学实验教学,使学生全面掌握植物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生物科学专业侧重培养具备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生物科学高级专门人才[1]。
因此,根据创新教育的内涵特征和高校教育的发展,在植物学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增加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2,3]。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近年进行了多项改革,摸索了一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
一、采用多媒体和视频资料传统的植物学实验教学模式,大多依靠教师语言、图片描述和示范指导学生。
《生命科学导论》期末论文“ 生命有形,梦想无限”

《生命科学导论》期末论文生命有形,梦想无限——赵玉著20092609 生命虽有形,梦想实无限!梦想精彩,人生才能精彩。
一株草,一棵树,一只鸟,一条鱼,再到一个人,都是由无数的细胞组成的细胞集合体。
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却都是大自然的一个个奇迹。
然而在每一个生命诞生前,都已经被大自然赋予了特殊了形。
鸟儿在天上飞,鱼儿生活在水中,猎豹天生就拥有神速,蝙蝠天生就是昼伏夜出,狮子天生就注定是万兽之王……他们都是可贵的生命,都被打自然赋予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特性,无法改变,这就是大自然赋予每个生命的形。
每一个生命的诞生都是大自然的杰作,人类尤其如此,可人类天生就只有两只胳膊两条腿,无法用四肢行走,只有五官而不会有六官。
人类虽然会说话,会思考,懂得运用智慧去创造生活,可是人类没有腮,不可以像鱼儿一样在水中自在;没有翅膀,无法像雄鹰一般在空中翱翔;没有强健的四肢,跑起来又不堪猎豹的神速……尽管人类受到生命本身的诸多限制,可是人类依旧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最神奇的生命。
因为人类会思考,会用大脑,人类有梦想。
没有千里眼,人类发明望远镜,一样让远在千里之外的东西立刻近在眼前;没有顺风耳,人类发明电话,大洋彼岸的声音依然可以清晰可闻;没有天生神力,人类发明机械,顶上十个大力士……纪伯伦说,生命的确是黑暗的,除非是有了激励;一切的激励都是盲目的,除非是有了知识;一切的知识都是徒然的,除非是有了工作;一切的工作都是虚空的,除非是有了梦想。
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个梦想,或大或小,有了梦想,人的生命也就有了追逐的目标,人生就也就不再拘泥于昏昏噩噩的活着。
追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倘若人生少了梦想,那人类和飞禽走兽又有何分别呢?还不如做一颗小草,永远只做装点大地的那一抹绿,或是做一束花,去点缀大自然的缤纷。
有梦想的生命是多彩的,绚丽的,神奇的。
人生的旅程有限,可是人类的梦想却是无限的。
不能像鱼儿一样在水里游,可我们发明了轮船,一样可以漂洋过海;不能在天空翱翔,我们发明了飞机,照样可以直击长空;没有猎豹的神速,我们发明汽车,依旧日行千里……生命之形,在于躯壳,可生命的价值,却在于对梦想的追逐。
生命科学概论课程论文.

慎重看待转基因作物和转基因食品摘要:近几年来,转基因食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并且逐渐引起大众的关注, 同时, 由于对这种新技术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伴随着转基因食品所产生的争论也越来越多, 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从普通大众到各路学者再到某些政府机构都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其中。
随着参与面的越来越广, 争论焦点也从转基因技术本身是否安全的技术层面, 逐步发展到产业控制权问题, 最终提高到了国家粮食安全与战略的高度。
关键词 :转基因作物转基因生物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转基因大豆遗传资源基因多样性基因资源遗传多样性正文:2011年初,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在报告中提出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对立法涉及的粮食转基因管理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争取 2011年将粮食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因此, 2011年极可能成为转基因立法元年, 如此这般, 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各种讨论势必会从民间自发性研讨提升到政府工作层面,并且必将向深度发展,对各个方面、层级的问题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讨论。
也许我们不能指望在短时间内就把关于转基因技术的所有问题都探讨清楚, 但是通过立法来推动相关工作, 促进产业布局指引, 最终形成国家战略或许是可期的。
争议下的转基因作物和食品涉及以下几方面(一是否安全? 转基因技术大面积应用是最近十余年的事情,目前掌握相关技术最多, 应用面最为广泛的是美国, 但是在全世界范围来看, 由于该技术属于新技术, 并且应用时间相对而言并不算长, 对其风险评估很难说十分充分, 因此从审慎和保守的角度出发, 在全世界范围内关于应用转基因技术所生产出来的食品是否安全,依旧是一个争议性极大的话题。
2010年 4月,美国国家科学院通过网络媒体发布了名为《转基因作物对美国农业可持续性的影响》的报告。
该报告通过美国推广转基因作物 16年来的实践事实和统计数据明确说明, 长期种植转基因作物给当地环境和农业带来的积极因素较多, 并且尚未发现有特别明显的负面作用, 主要原因在于通过种植转基因作物, 减少了对于常规农药的使用, 降低了常规农药在环境中残留、沉积所形成的毒素。
浅谈现代生命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论文-V1

浅谈现代生命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论文-V1现代生命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一、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随着CRISPR-Cas9技术的问世,基因编辑技术变得更加便捷和精确。
基因工程师们可以通过修改某些基因来创建特定类型的植物和动物,以此来优化农作物和畜牧业生产。
基因编辑技术还被用于治疗癌症、基因缺陷和其他疾病。
随着该技术不断成熟,人类生活将会发生根本变化。
二、人工合成生物技术人工合成生物技术是通过逐步加入基因、酶和其他生物分子来创建新型生物学系统的过程。
这项技术在生物能源、医药和材料科学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通过将这些技术应用于研发新型材料或治疗疾病,或许将有望帮助人类解决一些重大问题。
三、基于基因组的医学基于基因组的医学是利用人类基因组内的信息来诊断、预测和治疗疾病。
利用基因组学和其他外显子数据的组合方法,医生们已经能够根据一个人的基因序列来预测他们将来可能患上的疾病。
基因组学还证明了某些普通药物在不同人群体内替换成不同剂量可能会更有效,这有利于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四、病原体控制技术病原体控制技术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在生物技术的帮助下,人们已经能够制造出更加精确的疫苗和其他针对特定病原体的治疗方法。
例如,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的靶向疗法可针对癌细胞和其他疾病。
这一技术将有望挽救和拯救更多的生命。
总之,现代生命科学领域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基因编辑技术、人工合成生物技术、基于基因组的医学、病原体控制技术等,都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命的可能性。
但是,这些技术也必须被谨慎使用,因为它们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
我们应该在利用这些技术的同时保持谨慎和伦理意识,以确保我们能够更好地控制其影响,进而实现更安全和可持续的人类生活。
初中生命科学论文

初中生命科学论文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推广塑造了现代社会人类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社会建制,作为科学技术重要组成部分的生命科学也被人们广泛用来促进人类的福祉。
店铺整理了初中生命科学论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初中生命科学论文篇一生命科学中的生命伦理问题摘要: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推广塑造了现代社会人类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社会建制,作为科学技术重要组成部分的生命科学也被人们广泛用来促进人类的福祉。
但是,生命科学的存在必须建立在社会交往范畴内,使得生命科学必须接受道德评判的价值考量。
当宗教迷信神话被科学实证性打破的时候,“科学无禁区”的神话也要接受人类伦理体系的反思,人类尤其是生命科学实验者必须在伦理反思的批判下谨慎行事。
关键词:生命伦理生命科学伦理生命伦理建设一、历史上的生命伦理问题作为一种观念和价值,人类对生命伦理的理性思考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在遥远的传统社会中,宗教一直包含在对当代生命伦理意义上的生命生成的追问,人作为一种宗教动物的存在状态本身说明了人的生命生成观对宗教的服膺,科学技术的应用只被局限在医学治病救人的领域内。
这种宗教式的人的观念被继承了下来。
基督套更为完备的关于生命伦理的观念。
“上帝造人论”和“原罪说”把人置于一种卑微于神的境地。
启蒙运动所催生的“人神之争”,第一次确立了人在神面前的主体地位,实证主义的怀疑论也将矛头指向了神性。
青霉素、阿司匹林的发现,进化论的提出,对血型的识别,以及近年来器官移植试验的成功,转基因技术的改进和克隆技术的突破,等等,我们就知道人类为什么会不自觉地崇信人的理性创造能力。
然而,随着技术理性的滥用,技术理性的弊端日益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生命药物的过度使用导致了人类免疫能力的下降,基因图谱的认识为恶意改造人的基因组成创造了可能,无性繁殖的发展使得性爱和生殖脱离了必然的联系,转基因作物的推广在增加了作物产量的同时也为人类的食品安全埋下了隐患。
生命科学实验者所面临的首要任务,不是应该如何取得生命科学技术上的进步与创新,而是应该考虑如何在科学进步与生命伦理之间取得平衡,让科学进步充分考虑到生命伦理的重要性。
结课论文 生命科学

生活方式与健康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10-2学号:1062109230姓名:李欣鹏生活方式与健康由于膳食与癌症发生关系非常密切,而食物所含成分较复杂,有些进入人体后可转变为致癌物、促癌物,或由于保存、运输、加工、制作过程不当产生致癌物,长期使用可增加患癌的危险性。
因此,合理的饮食对于维护健康、减少患癌危险十分重要。
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中心对于癌症的预防,建议采取以下措施:①减少脂肪摄入,使之低于30%总热量;②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至每天20~30克,但不超过40克;③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④避免肥胖;⑤控制饮酒;⑥少吃盐渍、盐腌和烟熏食物。
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中心为什么这样建议呢?脂肪摄入过量的危害乳腺癌、结肠癌、直肠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前列腺癌、胆囊癌发病率与脂肪摄入过多有关。
研究表明,脂肪可增强小肠细菌作用,使求偶素活性增强,而求偶素是引起乳腺癌的重要因素之一。
脂肪在通过肠道时可在细菌作用下形成二级产物,促进结肠癌变。
脂肪过量分两个方面,一个是肉食;一个是炒菜的食用油,除了橄榄油对人体没有副作用外,其他油类都含有很高的饱和脂肪酸,而我们炒菜的油放得实在是太多了一点。
健康饮食网蔬菜和水果摄入不足的危害科学家对200项膳食与肿瘤关系的流行病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发现在156项研究中有128项显示摄入蔬菜和水果不足者易患下列常见癌,且危险性高两倍:肺癌、喉癌、口腔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膀胱癌、胰腺癌、子宫颈癌、卵巢癌。
研究证明,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丰富的抗坏血酸、胡萝卜素、膳食纤维、叶酸,十字花科蔬菜亦含有较强的抑癌活性成分。
抗坏血酸为氧化剂,可抑制活性氧自由基对细胞DNA的损伤,还能阻断致癌的亚硝胺类化合物在体内合成。
膳食纤维不够导致疾病膳食纤维是指不被体内吸收、利用的多糖类,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
膳食纤维可通过增加粪便量刺激肠蠕动及稀释致癌物,减少致癌物对肠道的毒害。
据报道,给52例切除结肠腺癌患者补充麦纤维4个月,可降低粪便中促癌物总胆汁酸含量的50%。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生命科学导论论文题目: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12级中药学保健食品关钦一导言:转基因技术从它诞生之日起,对它的争议就从未停止过,但转基因技术仍然迅猛地发展起来,并成为世界上应用最快的作物新技术。
与此同时,颇有争议的转基因食品也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摆上了老百姓的餐桌,然而转基因技术所创造出巨大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已是不争的事实,对于转基因食品我们应该拒绝它呢还是要接受它?下面我来分析一下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
1、稍有点科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最基本单位,记录着生物生殖繁衍的遗传信息。
通过修改基因能改变一个有机体的部分或全部特征。
转基因食品就是移动动植物的基因并加以改变,制造出具备新特征的食品种类。
譬如利用生物技术将某些动物的基因转移到其它物种上去,通过改造生物的遗传组织,使其出现原物种原来并不具备的特征,这些转变可以按照人类所需要的目标来完成。
举这样的例子来加以说明:人们可以用鲜鱼的基因帮助西红柿、草莓等普通植物来抵御寒冷;把某些细菌的基因接入玉米、大豆的植株中,就可以更好地保护它们不受害虫的侵袭。
而以这些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2、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世界卫生组织早有认定。
2002 年10 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一份名为《关于转基因食品的20 个问题》。
但转基因食品是从实验室中走出来的,是人工制造出来的。
在讲究自然、生态、健康消费热消的今天,转基因食品被不少人视为“异类”,把它打入“冷宫”,可以说,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倍受人们的质疑。
根据国际通行的生物安全评价办法,按照转基因生物对人类、动植物、微生态和生态环境的危害程度,农业转基因生物可分为4 个等级。
即安全等级Ⅰ(尚不存在危险);安全等级Ⅱ(具有低度危险);安全等级Ⅲ(具有中度危险)安全等级Ⅳ(具有高度危险)。
我国政府对转基因食品的上市态度慎重。
2001 年6 月,国家发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专门对转基因食品的生产、销售进行了严格的规范。
生命科学概论论文(精选9篇)

生命科学概论论文(精选9篇)生命科学的论文篇一一、迷你实验,—简易探究,训练科学技能迷你实验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在中译本中均置于旁栏,每个迷你实验仅由实验过程和分析两部分组成,展现了实验的核心内容,可在实验室或者家庭中完成,简单易行,侧重于从训练学生的科学技能角度强化补充概念,贴近学生的生活。
相对导航实验而言,迷你实验的实验过程和分析更加具备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很明显,迷你实验也是作为一种科学方法的线索来体现的。
迷你实验大多以模拟动手操作的实验为主。
迷你实验在全套5本教材中共有52个,是几类实验设置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大致可分为模型建构型、技能探究型、知识运用型。
例如,在《生命科学人体》这一册中共有迷你实验14个,涵盖了上述3种不同的类型。
在模型建构型迷你实验中,有图表绘制类(如绘制激素水平图,将一段时间内的激素水平数据转变为曲线图);有模拟类(如模拟小肠内的吸收过程、模拟疤的形成、模拟肾的功能)。
在“确定繁殖速度”这一迷你实验中,利用硬币来模拟细菌的分裂,并且要求将数据绘制成图表。
这个实验基本上可以说是人教版教材高中生物“探究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这一探究实验的模拟版本,但操作更简单,结论更直观。
在技能探究型迷你实验中,通过观察、比较、感受、体验等得出有关结论,从而训练并提高学生相关的探究技能,特别是训练学生与整个探究过程相关的其中一技能,如“比较食物的脂肪含量”这一迷你实验,将3份不同的食物依次放在牛皮纸包装袋上,放置30min后移走食物,观察牛皮纸上的油腻印迹和湿的印迹来比较不同食物中脂肪的含量。
二、实验室,—完整实验,强调科学方法运用相比于导航实验设计和迷你实验而言,“实验室”在教材目录中已经呈现,这充分显示了“实验室”在美国生物教材中的重要性,同样,“实验室”在实验整个的设计流程上显得正规而完整,一般有“现实世界的问题”、“实验过程”、“结论和运用”等。
根据不同的目的,有的实验还有“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分析数据”等实验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南大学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
期末论文
论文题目:人胚胎干细胞进程探究
题目:人胚胎干细胞进程探究
专业:数学
班级:070112班
学生姓名:蒋一凡
学号:07011207
导师姓名:陆祖宏
日期:2011年11月20日
对于生命科学大家早已不陌生,在高中课本上就讲过很多关于生物制药、基因工程、蛋白质、酶、抗生素等知识。
生命科学前沿与人类健康主要研究现在比较前沿的科学,即尚处于研究阶段的科学。
现实生活中我们存在很多的无赖,比如:我们眼睁睁的看着亲人朋友的离去却没有任何办法,我们无法摆脱对抗生素的依赖,因此我们就要去寻找更加安全,更加人性化的治疗方法和关键技术的突破!这就是生命科学前沿技术研究要带给人类的。
对于这门课程我有很多感兴趣的地方,由于不能面面俱到,这次主要针对人胚胎干细胞研究发展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
定义:胚胎干细胞是指当受精卵分裂发育成囊胚时内团细胞的细胞,它具有体外培养无限增殖、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特性。
一般认为全能性干细胞所应具有的特征如下:
(1)来源于一个全能性的细胞群体;
(2)具有正常的细胞核型;
(3)具永生性,在胚胎状态下能无限制的分裂;
干细胞的神奇之处在哪里呢?我们都知道,我们100多斤的身体最初其实仅仅是父母共同制造的一个细胞——一个精子进入一个卵子结合而成的受精卵而已。
之后一个细胞变成两个细胞,两个变成4个,4个变成8个,在该长眼睛的地方分化成组成眼睛的所有细胞,在该长胳膊的地方分化成组成胳膊的所有细胞。
当一个完整的人形成后,组成他身体的绝大部分细胞不再具有分化的能力。
无论在体外还是体内环境,胚胎干细胞都能被诱导分化为机体几乎所有的细胞类型。
现在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关于白血病的治疗用到胚胎干细胞,一般白血病患者必须要找到与之相适应的骨髓才能进行移植,现在多数为独生子女,而两个不相干的人骨髓相配的概率几乎为十万分之一,所以这时就产生了麻烦。
如果当初婴儿出生时就预留脐带血,医院给每个人都建立一个胚胎干细胞库,那么今后一旦得这种病就可直接从中提取自己的干细胞,经过组织培养分化成造血干细胞,然后移植到患者体内,这样就可避免发生排斥,治疗这些并就不是什么麻烦了。
其实胚胎干细胞的应用并不只是局限在此,还有治疗帕金森病疾病,像中风、心率不齐、心肌梗塞、视网膜、糖尿病、肝功能不齐,还有关节炎等等这些疾病。
人类胚胎干细胞也可以分化为滋养层细胞、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造血细胞、心肌细胞等,所以其医学应用领域前景重大。
胚胎干细胞移植最大的好处就是避免发生排斥反应,但是成体干细胞却不如胚胎干细胞。
从骨髓中提取的干细胞能够分化成原始细胞,如骨髓组织细胞,直至生长成所需要的其他组织或器官。
结果是,骨髓干细胞起初分化顺利,但最终并没有分化成原始细胞,却产生了奇怪的类似人体肿瘤的细胞。
虽然胚胎干细胞用途很多,但它的分离,纯化却有很大难度。
我们在分离干细胞之前,也就是在这些细胞进行分化之前就把它们从内细胞团里面分离出来,然后放到培养机里面进行培养,其实这完全是一个骗局,就是我们把细胞从内细胞团习以为常的微环境里面提取出来放在培养机里,培养机里放了许多的物质,让这些细胞以为它们其实还是在它们原先的位置,还是在内细胞团里,
因此这完全是一个骗局,那些细胞它们以为它们依然在细胞团里面,因此它他们继续在等待信号让它们进行下一步的分裂,当然除了让它们分离以外,还可以运用一些技术阻止这些细胞进行分离,那么细胞就可以继续养下去,继续培养,而且这些细胞因为我们采取的技术,它不会老化,也不会死去,它们一天不停地在我们的培养机里发育。
1. 如何保持细胞全能性并控制向特别类型细胞转化?即我们如何让胚胎干细胞发育成造血干细胞而不是发育成神经细胞或一个完整的个体。
而事实上在我们人类身体里面的干细胞会进行分化,不断分化成为我们身体所有的细胞类型,大约一个干细胞倾向分化为200多种身体里面的细胞类型,我们的问题就是如何来使这一种干细胞仅仅像我们所需要的细胞类型分化,仅仅分化为我们所需要的细胞类型,像脑细胞、心肌细胞或者是组合细胞。
现在的研究结果是采用不同的培养基培养胚胎干细胞,那么他将发育成特定功能的细胞。
如:"胚胎干细胞---------胎牛血清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造血细胞"胚胎干细胞---------基因转染-------------胰岛素分泌细胞
"胚胎干细胞---------RA--------------神经细胞
虽然实现部分定向转化,但这些培养基的配置,更多关于定向分化的问题有待解决,这是我们目前正在研究的问题,需要我们这一代或下一代不断地研究下去。
2.下一个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分化后的细胞是否具有致癌性。
体外培养胚胎干细胞的培养基里面含有很多化学物质,虽然里面的环境类似人体但又不完全于人体内环境相同,因此,培养基里的物质是否会
导致胚胎干细胞癌变,激活原癌基因,发展成癌细胞。
这也是有待解决的,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3.伦理问题:用于肝细胞研究的胚胎来源困难。
胚胎是一个未来的生命,不能因为进行科学研究而扼杀生命。
再者说,对胚胎干细胞的研究现在还只是停留在最初阶段,距离临床试验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更不用说用于治疗疾病了。
“我们不能仅仅因为有的胚胎不能发育成生命就残忍地在它们上面做试验。
支持者,他们指出,根据自愿的原则,利用一些废弃的胚胎扩大干细胞研究是正确的事情。
干细胞研究被认为是找到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综合症等神经和大脑疾病新疗法的希望。
还有就是关于克隆问题,克隆羊…多利‟的诞生让更多人参与到这场争论中。
如果用人体干细胞克隆出人,到底该不该,都涉及到伦理问题和人们道德承受的底线。
υ胚胎干细胞的研究趋势:
λ改善ES细胞的体外培养条件,建立更有效更简便的获得ES细胞的方法。
λ定向诱导分化成特定类型细胞,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并解决免疫排斥和潜在的致肿瘤的问题。
λ成体干细胞的横向分化的能力以及与胚胎干细胞的比较,成体干细胞能否替代胚胎干细胞?
υ对于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前景:
⌝未来的再生医疗《科技日报》2004年12月31日讯:通过显微镜人们发现,人体内有一种神秘的东西,他们宛如银河系中闪闪浮动
的美妙“星体”,释放出神秘的光辉。
这些令人心驰神往的“星体”,就是人类胚胎干细胞。
尽管目前的医术尚无法使有些病人起死回生,但采用再生医疗的手段或许能使人的生命得以延续或再生,进而达到不使物种彻底灭绝的目的。
虽然这是一项造福生命的好事,但从人类受精卵中提取胚胎干细胞的尝试,却使科学界与宗教界和政治界卷入一场无休止的争执之中,并在全球范围掀起了轩然大波。
⌝独特的控制机制1998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Thomson等率先成功分离、克隆了人胚胎干细胞,并建立了细胞系,这一研究成果立刻在国际上引起轰动,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由于人ES细胞具有其它哺乳动物ES细胞的一般特性,能够在适宜条件下分化成构成人体的任何一种组织.因此,人ES细胞能够为组织工程研究提供可靠的细胞来源,同时能够在人早期胚胎发生、细胞组织分化以及基因调控等研究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υ对于人胚胎干细胞研究的意义:
ES细胞的应用前景十分令人鼓舞。
胚胎干细胞可以作为研究人类胚胎生育、出生缺陷及胚胎瘤等疾病的新的手段;可以用于至今为止尚未进行的关于的方法;制造人类疾病模型以利用于基础研究、药物开发和毒理学研究,如果克隆技术可以从患者自体组织中获得干细胞,则它们可解决用于治疗退行性疾病的组织短缺以及结束在移植治疗中使用免疫抑制剂;另外干细胞还可以用来作为基因治疗的一种新的基因运载系统。
总之,其前景十分广泛。
结论:由于胚胎干细胞在揭示生命的奥秘、攻克各种疑难杂症等方面具有极为诱人的前景,尽管目前还有许多困难,还存在争议,如果能够正确引导,建立相应完善的监管机制,人胚胎干细胞研究领域的每个进步都将对人类自身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我国的干细胞研究和应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骨髓干细胞方面的研究,目前研究和应用得最多的是造血干细胞。
1992年,我国内地第一个骨髓移植非亲属供者登记组在北京成立,“中华骨髓库”也正式接受捐赠。
2002年,北京建立了脐带血细胞库。
关于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我国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我国干细胞研究与国际之间还纯在一些差距,这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之奋斗。
同时国际上干细胞研究还纯在很多“黑洞”区域,如何合理应用干细胞研究成果,而不至于违背伦理也是国际上一直争论的话题。
因此,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