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遗霓裳试羽衣
描写春天百花盛开的微诗
描写春天百花盛开的古诗《江南春》——许稷:江南正月春花早,梅花柳花夹长道。
江南二月春光半,杏白桃红香蕊散。
江南三月春光暮,蝴蝶闲飞绕深圃。
《春风》——白居易: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樱桃花》——元稹:樱桃花,一枝两枝千万朵。
花砖曾立摘花人,窣破罗裙红似火。
《刘侍中宅盘花紫蔷薇》——章孝标:真宰偏饶丽景家,当春盘出带根霞。
从开一朵朝衣色,免踏尘埃看杂花。
《代迎春花招刘郎中》——白居易:幸与松筠相近栽,不随桃李一时开。
杏园岂敢妨君去,未有花时且看来。
《春词二首其二》——张琰:昨日桃花飞,今朝梨花吐。
春色能几时,那堪此愁绪。
《梨花》——钱起:艳静如笼月,香寒未逐风。
桃花徒照地,终被笑妖红。
《桃花》——周朴: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
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
《东栏梨花》——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诉衷情》——晏殊:海棠珠缀一重重。
清晓近帘栊。
胭脂谁与匀淡,偏向脸边浓。
看叶嫩,惜花红。
意无穷。
如花似叶,岁岁年年,共占春风。
《李花》——汪洙: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风。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
《北陂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琼花》——刘敞:海内无双玉蕊花,异时来自八仙家。
鲁人得此天中树,乞与春风赏物华。
《山茶一树自冬至清明后著花不已》——陆游:东园三日雨兼风,桃李飘零扫地空。
惟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二》——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二十四番花信风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这些就是交节日,
1
有差不过一两天。二十四节有先后,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蛰/春分在三月,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
清明/谷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2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抓紧季节忙生产,
二十四番花信风
篇一:二十四花信
二十四番花信
花信,即以花作为标志的花期,亦称“花信风”,即风报花之消息。风应花期,我国便产生了“二十四番花信风”节令用语,它亦是我国表示气候变换的词语。《内经》:“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根据农历节气,每年从小寒到谷雨,共八气。每气15天,一气又分三候,每五天一候。八气共是二十四候,每一候应一种花信。二十四候便成了二十四种花期的代表。
七月蜀葵(花神李夫人)自惜倾城倾国身,幽姿独立汉家门。金风甫动即归去,懒共寒蝉泣晓昏。
八月桂花(花神徐惠)青岩照影夜流丹,无那清风点粟盘。自是幽香能暗度,月宫飞去不须看。
九月菊花(花神陶渊明)本无流蝶逐蜂心,自有清霜明月襟。纵使狂风直吹折,黄花休作落花吟。
十月木芙蓉(花神石曼卿)清姿直欲挽春归,自著花中三色衣。愁怅未因霜月冷,人间终是负芳菲。
腻如玉指涂朱粉,光似金刀剪彩霞。
从此时时春梦里,应添一树女儿花。(白居易)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侯柳花
桐花
樾馆春来绿万丛,三年前此种梧桐。
新荫定向墙头过,乱洒桐花隔院中。(彭孙遹)麦花
轻化细细复猗猗,何止青荧秀两枝。
万顷雪光抽夏日,一天翠浪弄秋时。
篇二:24节气诗花信风花侯
二十四节气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按照公历来推算,
浅析唐代科举文学中的《霓裳羽衣曲》
浅析唐代科举文学中的《霓裳羽衣曲》浅析唐代科举文学中得《霓裳羽衣曲》唐代中国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外关系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文化艺术领域也出现了“盛唐气象”,进入了中国艺术史上百花怒放得极盛时期.唐代是中国音乐舞蹈艺术进展得重要时期,《霓裳羽衣曲》是唐代最有代表性得乐舞作品.在唐代儒、释、道三教相互融合得时期,道教作为国教,对唐代得乐舞产生了深刻妨碍,《霓裳羽衣曲》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其历史与现实妨碍极其深远.唐代科举文学中就出现了以《霓裳羽衣曲》命题得诗赋作品,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应试作品得分析和把握,来探讨唐代社会对道家教义得同意和弘扬,从而了解唐代社会得文化背景和道教文化内涵.唐代乐舞艺术得繁盛,与统治者在文化政策上得措施与倡导是密不可分得.《霓裳羽衣舞》是盛唐时期最为闻名得乐舞,其艺术水平非同凡响,唐玄宗本人尤为喜爱.有关《霓裳羽衣曲》得创作来历,民间流传得神话以及各种记载众讲纷纭.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种讲法.(一)认为玄宗登三乡驿望女儿山归后,触发了灵感,归来后完成了《霓裳羽衣曲》.刘昌锡《三乡驿楼伏睹玄宗望女几山诗,小臣斐然有感》中写道:“开元天子万事足,唯惜当时间景促.三乡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二)有神话传奇是道士引玄宗去月宫,观赏仙女们歌曲,玄宗甚是喜爱,询咨询仙女们伴奏之曲为何?答曰:“霓裳羽衣.”通晓音乐得玄宗,默记于心,归作《霓裳羽衣曲》.(三)讲法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则是依照《唐会要》记载:天宝十三年,唐玄宗以太常刻石方式,更改了一些西域传入得乐曲,此曲确实是依照《婆罗门曲》改编而成.wWw 唐代流传着许多关于唐明皇作《霓裳羽衣曲》得神话故事,尽管荒诞无稽,固不可信,但却反映了此曲与道教得紧密关系.综合以上得讲法,认为玄宗登三乡驿望女儿山归后,只作其曲得前部,及至后来汲取了杨敬述所献“婆罗门”曲后才续其后部,使全曲完成,这应就是较为可信得讲法.唐玄宗曾下令:“道调、法曲与胡部新声合作.”这就促使了异域乐舞与道教音乐融合,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霓裳羽衣曲》是道曲融合外来音乐创制而成.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得科举考试中,试题为《琴瑟合奏赋》和《霓裳羽衣曲诗》.该科进士四十人,同榜有李肱、李商隐等.李肱丁巳科状元及第,兹录其诗《霓裳羽衣舞》如下:开元太平常,万国贺丰岁.梨园献旧曲,玉座流新制.凤管递参差,霞衣竞摇曳.宴罢水殿空,辇余春草细.蓬壶事已久,仙乐功无替.谁肯听遗音,圣明知善继.该诗在内容及语言上得宏阔气象,是与盛唐得强盛国力以及优越得民族自信心相称得.中国历史进展到盛唐达到前所未有得强盛,不管是经济实力依然军事实力,都已超越秦皇汉武,而臻至另一个伟大时代.诗篇开头就点出开元之太平盛世,高歌当时得气象.同时,在“凤管递参差,霞衣竞摇曳”两句之中同时写到了乐舞,能够见得《霓裳羽衣曲》使用了箫、笙等金石丝竹乐器,音色圆润轻柔而幽静典雅,舞者身着颜色丰富多彩得纱裙,绣上羽毛做装饰,给人一种虚无缥缈得仙境感受和舞姿婆娑得仙女形象,用如此得方式,使得舞曲在艺术方面得到升华.《文苑英华》卷七四赋部收录开成三年(838)进士试《霓裳羽衣曲赋(任用韵)》三篇,作者依次为沈郎、无名氏、陈嘏.从赋得创作目得上看,赋得创作本身虽是为应试科考,而内容上偏于颂扬圣德,这和汉大赋“劝百讽一”得创作方式是相似得.只是《霓裳羽衣曲赋》劝讽得成分更少,而完全转变为彰显玄宗圣德得溢美之辞.以《霓裳羽衣曲》作为赋题,正是为了表达当时统治者对李唐盛世得热烈赞颂和迫切向往,都想成为一代有为之君.如沈郎《霓裳羽衣曲赋》中写道:“今皇帝奕叶继代,明德是资,开元之圣运复启,羽衣之馀响宁遗.观两阶之舞干,既柔殊俗;睹三清之仙乐,复播明时.下臣就列以贡赋,喜闻韶而在兹.”如此直言赞颂即便在汉大赋中也不多见,况且这种直言赞颂得方式也与古代士人内敛含蓄得行为宗旨相违背.然而综观全文,沈郎得赞颂并不给人一种阿谀谄媚得感受.赋在唐代虽不是文学之正宗,然而在歌功颂德、彰显圣威方面依旧是比较合适得传统文体.《霓裳羽衣曲赋》运用赋得铺张得语言,再现了霓裳羽衣舞曲曼妙多姿,生动摇曳得盛大景象.如无名氏得《霓裳羽衣曲赋》开篇写道:“霓裳绰约兮,羽衣蹁跹,高舞妙曲兮,似於群仙.长袖若缓而若急,雅音或断而或连,想奏禁城之里,如闻玉皇之前.迎拍动容,缥缈而罗衣曳雾;含霜吐曲,响亮而德音彻天.止有馀态,动无遗妍.”这种描写手法虽与汉大赋铺排渲染得手法一脉相承,但在此虽渲染,却没有显得夸张,缘故在于此赋是以霓裳羽衣舞曲得实际状况作为参照基础来描写得.赋中所表现得霓裳羽衣舞曲得恢宏气概及所流露出得明君贤臣得优越感是与天朝大国得强烈民族自信心匹配.也只有在盛唐强盛得时代,才能产生如此得赋作.三篇试赋作品中,陈嘏以词赋擅时名,宣宗非常喜爱他所作《霓裳羽衣曲》,他所做得《霓裳羽衣曲赋》应该是最为精彩得一篇.作为应试赋,《霓裳羽衣曲赋》抛弃了前代赋作用字僻涩、篇幅长篇巨制得特点,形成了用字平易、篇幅短小精悍得特点.赋作得开头就热烈赞颂玄宗尊崇至道得圣德,同时在赋得末尾写道:小臣而歌曰:“圣功成兮至乐修,大道叶兮皇风流.愿揣侔于竹帛,赞玄化于鸿休.”完全是士人心声得自然流露,未见做作之态.“被以衣裳,尽法上清之物;序其行缀,乃从中禁而施”一句中,“上清”乃道家所称得三清之境.从这其中也不难看出舞者得服饰以及舞队行列基本上依据道教习俗和法度所制.此外,赋中得“蓬壶”、“清音”、“仙意”、“紫殿”等也基本上明显得道家文化现象.应试题材下得诗赋《霓裳羽衣曲》都自觉迎合了当时得时代精神,其间不仅有对霓裳羽衣舞舞姿精彩绝伦得描绘,也有对玄宗圣德得热情赞颂.《霓裳羽衣曲》在唐玄宗及其以后大为流行,不仅仅因为帝王都信奉道教,本身喜爱音乐,更重要得是道教是其维护封建统治得工具,同时渗透到了唐人得社会生活之中.道教是李唐王朝信奉得重要宗教,与唐王朝有着深厚得渊源.唐王朝崇奉道教归根结底仍以政治利用为要紧方面.道教尽管是上层建筑巩固其统治得工具,然而在唐代社会得方方面面依然产生了深刻妨碍得.道教深深妨碍了当时得艺术,也反映到了士人得文学作品当中,尤其从这些诗赋当中士人所流露得思想感情来看,统治者得功力目得显然差不多达到.由此可见,道教对唐代士人得妨碍,以及《霓裳羽衣曲》在当时和其后得巨大妨碍力.。
二十四番花信风
二十四番花信风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二十四花信二十四番花信花信,即以花作为标志的花期,亦称“花信风”,即风报花之消息。
风应花期,我国便产生了“二十四番花信风”节令用语,它亦是我国表示气候变换的词语。
《内经》:“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
”根据农历节气,每年从小寒到谷雨,共八气。
每气15天,一气又分三候,每五天一候。
八气共是二十四候,每一候应一种花信。
二十四候便成了二十四种花期的代表。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大寒:一候端香,二候菊花,三候三矾;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花,三候望春;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谷雨:一候牡丹,二候茶花,三候楝花。
经过二十四番花信之后,以“立夏”为起点的“绿肥红瘦”的夏季悄然来临。
此外,人们还编成“十二姐妹花”歌谣:正月梅花凌寒开,二月杏花满枝来。
三月桃花映绿水,四月蔷薇满篱台。
五月榴花火似红,六月荷花洒池台。
七月凤仙展奇葩,八月桂花遍地开。
九月菊花竞怒放,十月英蓉携春来。
十一月水仙凌波开,十二月腊梅报春来。
百花所展示的自然美十分诱人。
而对花的钟情,莫过于骚人墨客了。
他们玩味和吟咏百花,因而便有了十二月花神之说:一月兰花屈原,二月梅花林,三月桃花皮日休,四月牡丹欧阳修,五月芍药苏东坡,六月石榴江淹,七月荷花周濂溪,八月紫薇杨万里,九月桂花洪适,十月英蓉范成大,十一月菊花陶潜,十二月水仙高似孙。
十二花神之另说:正月梅花(花神寿阳公主)一树开来冰雪香,谁家新拭岁寒妆?时人不识恒伊曲,信指花神是寿阳。
二月杏花(花神杨贵妃)柔似浅云初照水,娇如粉蝶扑流霞。
一从雨露承恩后,管领春风独此花。
三月桃花(花神息夫人)粉面凝妆翠黛颦,无言有泪不禁春。
花开未是息亡日,偏累纤腰薄命身。
四月牡丹(花神李白)春风摇荡羽衣开,未肯瑶池一处栽。
霓裳羽衣舞 名词解释
霓裳羽衣舞名词解释霓裳羽衣舞是一种古代的舞蹈形式,源自中国唐代。
它是一种华丽、宏伟的表演艺术,通过优雅的舞姿和华丽的服饰,将观众带入一个梦幻般的世界。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解释霓裳羽衣舞的概念、背景和意义,并探讨其影响力和演变。
一、霓裳羽衣舞的定义霓裳羽衣舞是一种独特的表演形式,融合了舞蹈、音乐和戏剧元素。
霓裳指的是多彩的云彩,羽衣则是指轻盈的羽毛衣服。
霓裳羽衣舞诠释了轻盈、飘逸和多彩的意境。
它的表演者身着华丽的服饰,演绎出神秘而美丽的舞蹈,给观众带来一种令人沉醉的享受。
二、霓裳羽衣舞的历史背景霓裳羽衣舞可以追溯到唐朝,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
当时,宫廷中有一群优秀的舞者,他们被封为“乐籍”,专门负责表演和娱乐皇帝和皇室成员。
霓裳羽衣舞正是在这个特殊的舞蹈舞台上发展起来的,受到了贵族和皇宫宫廷的喜爱。
三、霓裳羽衣舞的意义和影响力1. 美学价值:霓裳羽衣舞以其优雅、华丽的形式,展现了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
它不仅是一种表演艺术,更是一种对美的追求和展现。
2. 文化传承:霓裳羽衣舞作为唐朝的遗产,对后代舞蹈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古代文人墨客也在他们的作品中描绘了霓裳羽衣舞的美丽场景,使之得以流传至今。
3. 技艺传承:霓裳羽衣舞是一种高难度的舞蹈形式,需要舞者具备出色的舞蹈技巧和身体控制能力。
通过对霓裳羽衣舞的学习和传承,可以培养和发展后代舞蹈艺术家的综合素质。
四、霓裳羽衣舞的演变和创新随着时代的变迁,霓裳羽衣舞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和创新。
它的舞蹈动作更富于技巧性和创新性,服装设计也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现代舞台技术的发展也为霓裳羽衣舞的表演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例如照明效果、影像投影等,使其更具观赏性和互动性。
个人观点和理解霓裳羽衣舞作为中国古代的舞蹈艺术形式,对我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它不仅展现了华夏文化的瑰丽与独特,也是对美的追求和表达。
在我看来,霓裳羽衣舞不仅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更是一种思想和情感的传递。
白居易《长恨歌》赏析
白居易《长恨歌》赏析白居易《长恨歌》赏析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有了解过赏析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白居易《长恨歌》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长恨歌》这首诗是作者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公元806年)。
诗人凭借着传说和历史人物创造了一个婉转动人的爱情故事。
全诗通过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的描述再现了真实的现实生活,千百年来一直感染并打动着读者。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体现在“长恨”二字上。
作者从汉皇重色思倾国的第一部分描述其,讲述了安史之乱之前的唐玄宗如何好色并求色最终得到了美娇娘杨氏。
而杨氏由于得到唐玄宗的专宠而使得全家鸡犬升天得到万千富贵。
作者反复用笔墨渲染了唐玄宗纵情声色沉迷于酒色中不能自拔甚至不理朝,因而引发了渔阳鼙鼓动地来的安史之乱。
这些前因既是后来造成悲剧的基础也是引起长恨的主要原因。
第二部分从六军不发无奈何开始写起,详细的描述了安史之乱开始后玄宗弃杨氏于不顾的仓皇出逃,引起了六军驻马并要求除去红颜祸水的杨氏造成宛转峨眉马前死的悲剧。
这部分是故事最为关键的情节。
杨氏死后唐玄宗因怀念她引发的寂寞悲哀和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
诗人以心酸恻隐悲痛的.语调细致的描绘了玄宗这一长恨的心情,让人读之揪心疼痛催人泪下。
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起为这首诗的第三部分,着重描写了唐玄宗借助道士的帮助于虚无缥渺的仙境中找寻到了杨氏的踪影。
在幻境中再次展现了杨氏梨花带雨的绝世容颜,并以含情脉脉的托物寄词再次重申了以前的誓言,表达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深情厚谊,为进一步渲染长恨这一主题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最后在全诗的结尾又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来深化了主题加重了“长恨”的份量。
全诗所写之情缠绵悱恻所书之恨杳杳无穷,诗人以哀婉动人的文字和悠扬宛转的语调娓娓叙来,令人为之动容。
通过纵观全诗我们再结合诗人本身的经历不难看出,诗人写此诗的目的并不在于对历史的记录与评价,而是,通过此诗借助前代帝王和妃子的爱情悲剧来抒发自己内心的痛苦和对所爱之人的相思意义。
关于白兰花幽香的诗句
关于白兰花幽香的诗句1. 描写白兰花的诗句一、第一首: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花药栏李德裕蕙草春已碧,兰花秋更红。
四时发英艳,三径满芳丛。
秀色濯清露,鲜辉摇惠风。
王孙未知返,幽赏竟谁同。
翻译:芳草已经生的幽绿,兰花在秋季时开的正好,花朵绽放时,满树都是芳香,白兰花的秀色滴沾雨露,在清风里摇曳,不知王孙何时归来,谁同我一道欣赏这别致美景。
翻译:二、第二首:题灵佑上人法华院木兰花(其树岭南,移植此地)刘长卿庭种南中树,年华几度新。
已依初地长,独发旧园春。
映日成华盖,摇风散锦茵。
色空荣落处,香醉往来人。
菡萏千灯遍,芳菲一雨均。
高柯倘为楫,渡海有良因。
翻译:温柔的南风在湖面上送来了波绿的水波,水波清沥透彻,风自已感动的流下了热泪,黛墨似的被水环绕的群山也陶醉了。
三、第三首:戏题木兰花白居易紫房日照胭脂拆,素艳风吹腻粉开。
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
翻译: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紫色的花苞绽开了,吐出了美艳的花瓣,其怒放之态,如同一座精巧玲珑的建筑被“拆”开了;柔嫩、洁白的花朵,如同施了脂粉的女郎细腻丰腴的肌肤,在微风吹拂下轻轻地改变着形态拓展资料:白兰花常绿乔木,高达17米,枝广展,呈阔伞形树冠;胸径30厘米;树皮灰色;揉枝叶有芳香;嫩枝及芽密被淡黄白色微柔毛,老时毛渐脱落。
叶薄革质,长椭圆形或披针状椭圆形,上面无毛,下面疏生微柔毛,干时两面网脉均很明显。
花白色,极香;花被片10片,披针形;雌蕊心皮多数,成熟时随着花托的延伸,形成蓇葖疏生的聚合果;蓇葖熟时鲜红色。
花期4-9月,夏季盛开,通常不结实。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白兰花2. 描写白兰花的诗句描写白兰花的诗句有:一,【题灵佑上人法华院木兰花(其树岭南,移植此地)】刘长卿庭种南中树,年华几度新。
已依初地长,独发旧园春。
映日成华盖,摇风散锦茵。
色空荣落处,香醉往来人。
菡萏千灯遍,芳菲一雨均。
高柯倘为楫,渡海有良因。
二,【戏题木兰花】白居易紫房日照胭脂拆,素艳风吹腻粉开。
洁白幽香的白玉兰
洁白幽香的白玉兰洁白幽香的白玉兰春风吹拂洁白如玉、清香似兰的白玉兰花开人们—见到它就知道春天已来临不会再有冰冻了。
“但有一枝堪比玉何须九畹始征兰”白玉兰的雅名由此而来。
它由于盛开于春天湖北叫白玉兰为“迎春花”江西叫“望春花”广州名叫“玉堂春”。
白玉兰是木兰科落叶乔木一般高约8米左右也有高达20多米的。
枝条稀疏而粗壮很有风致;一枝一朵花都着在枝梢芽肥大隆冬结蕾花九瓣洁白如玉仿佛枝头上竖着千百只酒杯。
花有微香宛如兰花。
花期约10-15天总是在花落以后叶才从蒂中抽出。
白玉兰以树大花繁逞奇逞胜。
据书载华容县观音寺有株玉兰高10余丈望之如玉山。
《学圃余疏》说玉兰千干万蕊不叶而花当其盛时可称玉树。
其有极大者笼盖一庭。
白玉兰孤植则亭亭玉立丛植宛如玉圃琼林雪山瑶岛。
江苏海安县韩紫石故居大院内有一株玉兰高25米根径1米早春时节“参差佩玉排空出”千花万蕊皎洁清丽缀满枝干真是“素娥千队雪成围”一树银花满园香雪。
北京颐和园乐寿堂一株巨白玉兰既幽素雅洁又壮大雄奇花开时节一树成花海。
白玉兰花开百花之先以挺立、雪白、幽香的花朵传递着春天的信息。
它原产于我国长江流域一带自唐代起就已栽培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
从华南到华北各地都有种植。
白玉兰性喜向阳、湿润而肥沃的地方忌涝、怕旱适宜于中性或偏酸土壤。
对温度特别敏感冬季气温南方比北方高花期可大大提前。
如在“春城”昆明常在12月即开花;“花城”广州花在1-2月怒放;上海一带常在3月间开花;到了北京花开在4月前后了。
白玉兰仿佛迈着“春天的脚步”在全国各地次第开花。
诗人们以秀丽的姿色和高雅的情操的佳句来赞美白玉兰:“我知姑射真仙子天遗霓裳试羽衣”;“花开不是辛夷种自得凝香绕紫苞。
昨夜月明庭下看恍疑罗袖拂琼瑶”;“霓裳片片晚妆新束素亭亭玉殿春”。
把白玉兰喻作“仙子”是给予花中最高的评价了。
白玉兰为名贵的庭园观花树种多对植堂前或点缀中庭。
在园林中孤植或丛植时配以针叶树作背景更能形成春光明媚的景色。
描写玉兰花最经典的诗句
描写玉兰花的诗词1、《咏玉兰》——明代文征明绰约新妆玉有辉,素娥千队雪成围。
我知姑射真仙子,天遗霓裳试羽衣。
译文:玉兰花洁白优雅,仿佛绰约多姿的美人刚刚妆点过雪白的面容,焕发着美玉一般的辉光。
满树的花朵仿佛无数穿着素衣的美人,聚集起来像雪花一样轻盈起舞,美不胜收。
我想玉兰花一定是来自姑射山的仙子,上天才会赐予她这样飘飘欲仙的霓裳羽衣。
2、《题玉兰》——明代沈周翠条多力引风长,点破银花玉雪香。
韵友自知人意好,隔帘轻解白霓裳。
译文:玉兰翠绿的枝条力气很大,引的风似乎也变大了,点破了银色的玉兰花,像雪花般飘落又带有迷人的香味。
玉兰花自己知道人们对她的欣赏,隔着帘子轻轻展开雪白的花瓣。
3、《古风·孤兰生幽园》——唐代李白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译文:孤独的兰生长在幽深的园子里,各种杂草一起把它掩没。
虽然春日阳光曾将它关照,可秋月旋即升上高空,使它又陷入悲伤。
4、《玉兰》——明代睦石霓裳片片晚妆新,束素亭亭玉殿春。
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
译文:玉兰花片片飘拂轻柔的花瓣,犹如晚宴新绘的妆,直挺细柔的枝干犹如女子纤细的腰肢,使得宫殿里春意盎然。
花瓣的粉晕由浅至深,清晨的露水沾湿了落地的花瓣。
5、《饮酒·幽兰生前庭》——魏晋陶渊明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译文:兰花幽幽生长在正屋前的庭院中,内蕴着芳香之气等待清风的吹拂。
轻风轻轻吹来,兰花散发阵阵芳香,立刻就可以从萧艾等杂草中分辨出来。
描写白玉兰花的诗句1、《亭下玉兰花开》年代:宋作者:陆文圭初如春笋露织妖,拆似式莲白羽摇。
亭下吟翁步明月,玉人虚度可娄膏。
2、《玉兰》年代:宋作者:陈辅内史北轩多种竹,隐居南洞少栽花。
蓝桥西路青青处,拾得璚儿似虎牙。
3、《天台李公孟长官出示桐柏观百丈坑玉兰且索赋》年代:宋作者:谢伋桐柏古福地,琼台上侵星。
仙人种玉处,瑶草犹亭亭。
羽人纫作佩,瑞露濯芳馨。
[屈原写兰花的诗句]写兰花的诗句
[屈原写兰花的诗句]写兰花的诗句写兰花的诗句篇1:描写兰花最经典诗句兰花盛开时,花瓣展向四方,花繁而大,美观典雅,清香远溢,极具诗情画意,下面一起去欣赏一些描写兰花最经典诗句吧!描写兰花最经典诗句一、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
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啼喧。
《春庄》唐·王勃二、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题画兰》清·郑燮三、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高山幽兰》清·郑板桥四、幽兰花,在空山,美人爱之不可见,裂素写之明窗间。
幽兰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资簏施,我欲纫之充佩韦,袅袅独立众所非。
幽兰花,为谁好,露冷风清香自老。
《兰花》明·刘伯温五、`潜消百草芳,清芬散逐楚风扬。
洛阳姚魏空增价,愧死勤裼泄香。
《和赵季行用兰花韵三首》之三宋·刘宰六、新妆才罢采兰时,忽见同心吐一枝。
珍重天公裁剪意,妆成敛拜喜盈眉。
《咏同心兰四绝句》清·钱谦益七、彼羡南陔子,其谁粉署郎。
渥丹承露彩,绀绿泛风光。
屡结骚人佩,时飘郑国香。
何须寻九畹,十步即芬芳。
《兰》宋·丁谓八、年来空谷半霜风,留得遗香散草丛。
只恐樵人溷兰艾,红颜收在束薪中。
《王楚玉画兰》明·陈继儒九、远与村桥接,深春积雨时。
兰芳人未捋,花发蝶先知。
草密封闲径,林疏露短篱。
别来锄久废,身老恨归迟。
《幽兰》宋·释文兆十、兰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长。
坚贞还自抱,何事斗群芳《题兰》清·郑燮十一、石言曾非石上生,名兰乃是兰之类。
疗疴炎帝与书功,纫佩楚臣空有意。
《石兰》宋·梅尧臣十二、楚泽多兰人未辩,尽以清香为比拟。
萧茅杜若亦莫分,唯取芳声袭衣美。
《兰》宋·梅尧臣十三、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
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俦。
《兰花》清·秋瑾十四、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
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李商隐与西昆体
《秋兴》其六
杜甫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墙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秋兴》其七
杜甫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义山的试贴诗没有流传下来也许是自己觉得不好没收入集义山一生为牛李党争所困但他自己客观上无党后期主观上倾向于李德裕一派陈寅恪惟有义施蛰存的唐诗百话说在唐诗中李商隐不能说是最伟大的诗人因为他的诗的社会意义远不及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
李商隐与西昆体
Hale Waihona Puke 李商隐简论李商隐,字义山。许多人不知道他名字的意思。他 的名与字,需要用看“互文”的方式,连起来看, 意思是隐于商山的义士,义士就是隐居的贞节之士, 即所谓的“商山四皓”。之所以取此名,就是因为 景仰他们,如同司马相如景仰蔺相如而改名一样。 当然“商山四皓”是否值得景仰,是另一个问题了。 李商隐曾经在玉阳山学仙,这段经历对他的诗歌有 很大影响,在他的诗里,道家的典故比比皆是。玉 阳山中有玉溪,他大约很是喜欢,所以号玉溪生, 并不是因为喜欢抽玉溪烟的缘故。清代的王士禛, 很喜欢渔洋山,自号渔洋山人,与之类似。
《秋兴》其八
杜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西昆体的名称,来源于《西昆酬唱集》。西昆, 指西方昆仑群玉之山,相传为古代帝王的藏书地。 杨亿与钱惟演、刘筠等人的唱和,是在史馆修书 时期,所以以西昆来比拟,是恰当的。西昆是仙 道的典故,也符合西昆体的美学取向。晚清的时 候,李希圣、汪荣宝他们仿照《西昆酬唱集》的 先例,结社于张鸿所居住的西砖胡同,出了一本 集子叫《西砖酬唱集》。《西砖酬唱集》我手头 无书,没看过,不知道诗的好坏。《西砖酬唱集》 的名字很雷人,远远比不上《西昆酬唱集》。李 希圣、汪荣宝的诗,相当不错。李希圣的诗更好, 并不比杨亿他们差。
霓裳羽衣舞白居易翻译
霓裳羽衣舞白居易翻译《霓裳羽衣曲》是唐代著名宫廷乐曲。
出自印度,原名《婆罗门曲》,开元中河西节度使杨敬述献呈宫廷,经唐玄宗李隆基加工润色,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年)改名为《霓裳羽衣曲》。
玄宗宠妃杨玉环就以善舞《霓裳羽衣舞》闻名于世。
安史之乱后,谱调逐渐失传。
白居易这首《霓裳羽衣舞歌》生动传神地描述了这种舞蹈的服饰、乐器伴奏和具体表演的细节。
除了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外,包括自注在内的许材料,其音乐史料价值也是极其重要的。
这首诗大致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叙述元和年间诗人曾于内宴时见过《霓裳舞》。
诗人写道:“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可见诗人不止一次参加过内宴,也观赏过不知多少歌舞节目,然而印象最深、最为喜爱者却首推这《霓裳羽衣舞》。
那么,这首舞曲为什么能在众多的朝廷乐舞中脱颖而出呢?由此,引起了读者的兴趣和注意。
“舞时寒食春风天,玉钩栏下香案前”点出了表演的时间、地点。
明媚的春天当然是表演歌舞的最佳季节,而“玉钩栏下”更非一般场所可比。
这时间、舞台,自然应有好的演员演出好的剧目。
关于演员,诗歌仅用“案前舞者颜如玉”、“娉婷似不任罗绮”两句作了交待,前者指容貌,后者形容体态,可谓惜墨如金,言简意赅。
而“不著人间俗衣服”等句,更把这容颜如玉、体态轻盈的演员妆点成了仙女。
在古代的神话传说中,仙女的美貌是不容置疑,也非人间可比的。
她身穿彩色如虹的裙子、回云流霞之披肩,钿璎纍纍,玉佩珊珊。
诗中不仅描绘出歌舞艺人穿着打扮的华贵,也隐约透露出这是一出以神仙故事为题材的剧目。
从“磬箫筝笛递相搀”以下六句是介绍和描写《霓裳舞》的乐器伴奏和舞蹈的正式表演。
磬箫筝笛,递相弹奏,击扌厌弹吹,悠扬曲折,此为序曲。
“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两句下有诗人自注说:“散序六遍无拍,故不舞也。
”这时整装已毕的神女还娇慵地伫立在舞台一角,作将要起飞状。
突然,乐曲由柔转刚,擘騞作响,直如秋竹坼裂,春冰迸碎。
再看此时的神女,舞姿轻盈,飘飘若流风雪回,疾速如游龙受惊。
玉兰花作文(15篇)
玉兰花作文(15篇)玉兰花作文(15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跟打过交道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玉兰花作文,欢送大家。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的江滨公园可谓生机勃勃,秀色满园。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最让我着迷的却是那亭亭玉立的玉兰。
春姑娘刚送来春的消息,玉兰树就尽显它的妩媚。
褐色的树干露出点点绿色,透出浓浓的春意。
树干十分粗糙,时常有小昆虫停在树上休息。
高大的树枝,笔直向上,像一把利剑,直直地插向天空。
树干上长满了花苞。
花苞毛茸茸的,摸上去十分舒服。
花苞的脑袋尖尖的,胀鼓鼓的,似乎马上就要裂开,露出娇嫩的花瓣。
有的花苞已经咧开了嘴,像一个还没长出牙齿的小娃娃,朝着你憨憨地笑呢!过了几天,花苞绽放了,满树或雪的,或粉红。
它们热情地张开花瓣,在向你招呼:“欢送,欢送!”从远处看,满树白色的玉兰花像雪似的,那么晶莹,那么美丽。
走近些,那雪白的花瓣是那么的纯洁,娇嫩。
再凑近了闻一闻,到股淡淡的清香,虽然没有腊梅那么浓烈,但也令人神清气爽。
红色的玉兰花像傲慢的公主,傲立枝头。
像火焰那么耀眼,像太阳那么热情,像仙女的霓裳那么美丽。
两种玉兰花各显婀娜,各吐芬芳。
它们美丽的姿态招引了蜜蜂来采蜜,招引了蝴蝶来翩翩起舞,连小蚂蚁也被清香吸引凑热闹来了。
树枝上这会已经爆出了点点嫩芽,小小的、尖尖的、嫩嫩的、绿绿的。
那么柔软,那么可爱,让人不由自主的想去触碰它。
我喜欢春天的江滨公园,更喜欢春天的玉兰花!我奶奶家的院子里栽种着许多花,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洁白的白玉兰。
白玉兰的树枝上长满了叶子。
好长的叶子啊,它的叶子大约有一个小孩的手那么长。
好绿的叶子啊,叶子绿的能让人几乎看不见里面的茎了。
白玉兰的花是最美的,它的花是由几十片椭圆形的花瓣组成的,而且花还是白色的,能发出一阵阵清香。
它的白不是特别的白,而是白中带着一点特别淡的黄色,看上去格外鲜艳。
描写兰花的古诗
描写兰花的古诗描写兰花的古诗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
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描写兰花的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描写兰花的古诗11、《山顶妙香》清·郑板桥身在千山顶上头,深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闲,来不相知去不留。
2、《写兰》明·景翩翩道是深林种,还怜出谷香。
不因风力紧,何以度潇湘。
3、《兰花》明·薛网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
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4、《着色兰》明·张羽芳草碧萋萋,思君漓水西。
盈盈叶上露,似欲向人啼。
5、《兰花》清·秋瑾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
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俦。
6、《高山幽兰》清·郑燮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7、《广群芳谱》清·刘灏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
欲遗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8、《兰花诗》唐·李白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9、《折枝兰》清·郑板桥多画春风不值钱,一枝青玉半枝妍。
山中旭日林中鸟,衔出相思二月天。
10、《兰花二首》明·李日华燕泥欲坠湿凝香,楚畹经过小蝶忙。
如向东家入幽梦,尽教芳意着新妆。
懊恨幽兰强主张,花开不与我商量。
鼻端触着成消受,着意寻香又不香。
11、《兰花》明·孙克弘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独。
东风时拂之,香芬远弥馥。
12、《咏兰》现代·朱德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
惟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
描写兰花的古诗21、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2、兰为王者香,芬馥清风里。
从来岩穴姿,不竞繁华美。
花韵诗词——精选推荐
花韵诗词【什么是发花韵?最好分别举⼏个古诗的例⼦.通俗易懂点啊.】作业帮诗歌是富有⾳韵的⽂学作品,诗⼈和戏剧家,从声乐⾓度考虑,根据汉字⾳节的韵母归纳为⼗三韵,称为⼗三韵辙.⼗三韵辙就是把韵母按照韵腹相同或相似(如果有韵尾,则韵尾必须相同)的基本原则归纳出来的分类,⽬的是为了演唱顺⼝、易于记忆,富有⾳乐美.分为:发花辙,梭波辙,乜斜辙,⼀七辙,姑苏辙,怀来辙,灰堆辙,遥条辙,由求辙,⾔前辙,⼈⾠辙,江阳辙,中东辙. 发花韵辙:韵母包括a、ua、ia.同⾳字如“杀、家、涯、妈”等,收声归韵都是“啊”⾳,这个⾳属于⼤⼝型,响点在上⼝盖中部,收声时“点”的⼤⼩因情绪⽽定,直到落⾳仍应保持原位置. 如:诗词《警民⼀家亲》(发花韵,韵母全部落在a啊上)常⾔说得好警民是⼀家(jiā起韵)既是⼀家⼈不说两家话(huà跟韵)百姓有难咱分忧(单句不押)⼈民警察民牵挂(guà押韵)为难之处显真情(单句不押)风⾬同⾈是⼀家(jiā押韵)⼭⾼⽔长⽐不上警民情谊长(单句不押)鱼⽔情深警察和⼈民永远是⼀家(jiā最后落韵)简单地说,“发花韵”就是以“发、花、家"的韵母为韵腹的字押韵.如:爸、怕、妈.;话、画、花.;假、吓、虾.等等.关于梅的诗词有哪些?历代梅花诗历代梅花诗赠范晔陆凯南朝宋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
江南⽆所有,聊赠⼀枝春。
⼭园⼩梅林和靖唐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园。
疏影横斜⽔清浅,暗⾹浮动⽉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樽。
梅王安⽯墙⾓数枝梅,凌寒独⾃开。
遥知不⾜雪,为有暗⾹来。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王安⽯华发寻春喜见梅,⼀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杳难随驿使来。
忆梅李商隐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中旬⾄扶风界见梅花李商隐匝路亭亭艳,⾮时袅袅⾹。
素娥惟与⽉,青⼥不饶霜。
赠远虚盈⼿,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梅花绝句(之—)陆游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中。
玉兰花 诗句
玉兰花诗句1、玉兰[明代] 王谷祥皎皎玉兰花,不受缁尘垢。
莫漫比辛夷,白贲谁能偶。
2、雨中玉兰花[明末清初] 彭孙贻庭院深沉坠海红,玉兰花下坐春风。
年年花发逢寒食,无限新愁细雨中。
3、玉兰花[唐代] 张乔莫拟轻舟去沅湘,春来殊爱雪枝香。
东阑柳絮颠狂甚,总向阶前赚谢娘。
4、含韵斋玉兰花[清代] 弘历今年花事早,春仲玉兰开。
好未曾烂漫,雅惟谢荡骀。
明当巡跸启,暂可擘笺陪。
古屋斯含韵,宁论去与来。
5、玉兰[明代] 陆树声葱茏芳树雨初乾,樽酒花前洽笑欢。
日晃帘栊晴喷雪,风回斋阁气生兰。
参差玉佩排空出,烂熳香鳞拥醉看。
自是东君苦留客,莫教弦管易吹残。
6、玉兰[清代] 安定玉佩参差夜有光,姗姗情似舞霓裳。
刻成造物玲珑手,绝胜梅花浅淡妆。
姑射仙人冰作骨,杜兰香女佩留芳。
天然素质君休问,莫遣贻羞脂粉塘。
7、题玉兰[明代] 沈周翠条多力引风长,点破银花玉雪香。
韵友自知人意好,隔帘轻解白霓裳。
8、客遗山柿绐为玉兰戏而赋此[明代] 沈周有遗玉兰栽,云花备清馥。
戒僮植深土,殷勤养根玉。
秋霜己脱叶,挺挺条肄秃。
识者曰山柿,盗名饵公欲。
举世好相欺,牖耳多涂目。
余性易信人,指马不知鹿。
凭阑祗发笑,罪遗亦何足。
谓信止豚鱼,未始及草木。
9、玉兰花开[清代] 弘历春泽春阳著意加,玉兰今岁早开花。
隃糜江砚胥供奉,风韵原来本一家。
10、玉兰花[明代] 文徵明绰约新妆玉有辉,素娥千队雪成围。
我知姑射真仙子,天遣霓裳试羽衣。
影落空阶初月冷,香生别院晚风微。
玉环飞燕元相敌,笑比江梅不恨肥。
11、咏物体六十六首其六玉兰花[明代] 王世贞结绮张星曲未阑,开帘一笑万花看。
霓裳夜色团瑶殿,露掌清辉散玉盘。
自是蓝田通别种,不同湘浦怨春寒。
扬州观里空如雪,争似侬家几树残。
12、玉兰花[明代] 卢龙云楚畹曾传擅国香,奇花如玉色偏良。
千红未羡桃林满,万绿宁夸柳径芳。
白帝初分瑶作蕊,素娥只喜淡为妆。
看来月下浑无色,却认枝头有暗香。
13、玉兰花次韵[明代] 文彭玉花千队映华筵,胜赏须知异隔年。
《琵琶行》原文
《琵琶行》原文关于《琵琶行》原文《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长篇叙事诗。
此诗通过对歌妓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不幸人生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下面本店铺给大家带来了关于《琵琶行》原文,仅供参考。
琵琶行(白居易)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描写玉兰的古诗词
描写玉兰的古诗词
1.《咏玉兰》
明·文征明
绰约新妆玉有辉,素娥千队雪成围。
我知姑射真仙子,天遗霓裳试羽衣。
影落空阶初月冷,香生别院晚风微。
玉环飞燕元相敌,笑比江梅不恨肥。
2.《和袭美扬州看辛夷花次韵》
唐·陆龟蒙
柳疏梅堕少春丛,天遣花神别致功。
高处朵稀难避日,动时枝弱易为风。
堪将乱蕊添云肆,若得千株便雪宫。
不待群芳应有意,等闲桃杏即争红。
3.《玉兰》
明·王谷祥
皎皎玉兰花,不受缁尘垢。
莫漫比辛夷,白贲谁能偶?
4.《二辛夷》
唐·李群玉
狂吟辞舞双白鹤,霜翎玉羽纷纷落。
空庭向晚春雨微,却敛寒香抱瑶萼。
5.《辛夷坞》
唐·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6. 《玉兰》
明·睦石
霓裳片片晚妆新,束素亭亭玉殿春。
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
7.《题玉兰》
明·沈周
翠条多力引风长,点破银花玉雪香。
韵友自知人意好,隔帘轻解白霓裳。
8.《宫词》
宋·王仲修
玉兰万朵牡丹开,先摘姚黄献御杯。
翠幕重重围绕定,料应蜂蝶不曾来。
9.《玉兰》
明·王世贞
结绮张星曲未阑,开帘一笑万花看。
霓裳夜色团瑶殿,露掌清辉散玉盘。
自是蓝田通别种,不同湘浦怨春寒。
扬州观里空如雪,争似侬家几树残。
唐代乐舞《霓裳羽衣》的历史概况及变迁
唐代乐舞《霓裳羽衣》的历史概况及变迁2007正殷都学刊147唐代乐舞《霓裳羽衣》的历史概况及变迁刘漫(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27)摘要:纵观乐舞《霓裳羽衣》在唐代发展的全过程,首先发现它在各阶段的差异性,从浪漫瑰丽到平实灵活,再由平实灵活到抑郁惆怅.然而这些变化又并非玄妙莫测不可捉摸,其存在都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和时代背景性.关键词:霓裳羽衣;歌舞大曲;舞容乐貌;嬗变轨迹中图分类号:J7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238(2007)01—0147.04唐代的乐舞艺术以应用于平民社会的日常生活为主题,"仙子"不再遥不可及,开始走下"瑶台",出现在人间的饮宴娱乐中.唐玄宗执政初期的"开元盛世",国势强大,政局稳定,加上唐玄宗本人对乐舞的喜爱和精通,上至宫廷下至民间,出现了许多除对中原旧乐舞继承,发展外,又容纳了域外乐舞文化因素的乐舞作品.道曲《霓裳羽衣》与杨敬述进献的西域佛舞曲结合,加上玄宗"润色",杨贵妃首演,无疑是当时最负盛名的歌舞大曲.它充分展现了舞蹈艺术的抒情特长,作为唐代着名的大曲,它不是器乐,声乐,舞蹈的简单相加,结构功能非常丰富,实际表演灵活,多变.本文力求以唐代乐舞《霓裳羽衣》为中心,梳理,分析它在盛唐和"安史之乱"后发生的重要转折性变化,以及在五代十国时期的余波.一,盛唐时期浪漫瑰丽的《霓裳羽衣》盛唐是一蓬勃向上的时代,处处洋溢着青春和活力.这些热情的血液同样流淌在乐舞艺术中,这种非凡的气度也反映在神,人的关系上.于是,《霓裳羽衣》这样以仙境为题材的乐舞,在传说中通过最高统治者唐玄宗之手,从"天上"来到了人间——皇家宫廷.神仙不再是遥不可及,凡人也开始可以与天上的"神仙们"共享仙境的美妙乐舞.道曲《霓裳羽衣》创作,产生于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宋代的谢守灏所编道教典籍《混元圣纪》卷八载:"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 二月,帝制《霓裳羽衣曲》,《紫薇八卦舞》以荐于太清宫,贵异于九庙也."这正是改名前的道调法曲《霓裳羽衣》.天宝十三载到太清宫朝拜的这一天,由政府正式颁布将本属佛教乐曲的《婆罗门》纳入道乐《霓裳羽衣》之中,形成了一部新《霓裳羽衣》,这就是后世众多文人在诗歌,小说中所附会的"杨氏创声,君造谱"的来由了.这一时期,此乐舞主要在宫中表演,用于皇家享乐或君臣同乐.据《杨太真外传》: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册立杨贵妃时,曾经演奏过其中曲的部分.杨玉环由女道士的身份册封为贵妃,进见之日所奏的曲调应是淡雅,庄重.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唐明皇宴诸王于木兰殿时,杨贵妃于醉中独舞《霓裳羽衣》,"天颜大悦,方知回雪流风,可以回天转地."uJ从中可以想见此舞非凡的气势,贵妃的醉中独舞更为此舞增添一份游移,飘忽之感.她的侍女张云容曾在绣岭宫表演此舞,"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J可见,此乐舞在表演时比较注重个人的发挥,不拘于某种模式.那是一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不可捉摸,是一种超群绝伦,高贵雅逸的贵族气派式的抒发.杨贵妃和张云容表演的为独舞或突出领舞的群舞.据记载,宫女中不止张云容会此乐舞,还有众多宫伎表演群舞《霓裳羽衣》的记载:玄宗生日时,在宫中的勤政楼下,宫伎们头梳九骑仙髻,身穿孔雀羽衣,身上饰有七宝缨络和"珠翠",装扮成想象中的仙女模样,表演大型群舞《霓裳羽衣》.独舞也好,群舞也罢,总之在此舞创作产生的[收稿日期]2007.02.14[作者简介]刘漫(198l一),女,河南安阳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舞蹈史研究.148殷都学刊2007焦初期——实力强大的盛唐,对表演此乐舞的舞者技艺,容貌的要求很高.所以,有了"伴教《霓裳》有贵妃,从初直到曲成时";有了"霓裳一曲足掩古今";有了"一时跪拜霓裳彻,立地阶前赐紫衣.旋翻新谱声初足,除却梨园未教人."J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印度佛曲《婆罗门》改名为《霓裳羽衣》曲.《婆罗门》是佛曲,《霓裳》是道曲."蕃汉合奏"后的《霓裳羽衣》,已经不是道调法曲了."改乐"后仅一年,爆发了"安史之乱",开元,天宝年间的乐舞谱也在乱中丢失.在文人的附会中,多将此次战乱归罪于这次"改乐"事件.众多开元,天宝年间的文献,诗歌对此乐舞的记录很少,大多是后世诗人怀着对开元,天宝盛世的缅怀与感叹而创作的诗歌中出现了相关记载.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一时期它的总体风格为清商乐舞的宛转,轻柔,又巧妙地加入了西域乐舞的成分,增添了一分明快和昂扬的气息.在国势强大,政局稳定的开元,天宝年间,表演时乐舞人技艺高超,服饰华丽.展现了乐曲在空际回荡,仙子在瑶台曼舞这样一种神幻的意境,表现出月中的幽静,朦胧之美.二,中唐时期平实灵活的《霓裳羽衣》随着"安史之乱"的平息,唐代社会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这也鲜明地表现在整个意识形态上,包括文艺和美的理想.此时的乐舞《霓裳羽衣》,个体人物的渲染渐渐让位于整体场景的表现.它已经有了双人舞的形式,对于舞者的要求也不再像玄宗时那么严格.我们对此乐舞在中唐时期的了解,大多是通过白居易的诗歌.据白居易《燕子楼三首并序》:德宗贞元年间,徐州张尚书家伎关眄眄会表演《霓裳羽衣》舞.虽然她是否会此舞还有待商榷,这却为我们透漏了一个信息:经历了一番战乱,此乐舞已从"除却梨园未教人"传播到普通的官宦之家,想必家伎表演的《霓裳舞》与宫中梨园弟子表演的已有很大出入.据《碧鸡漫志》和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记载,唐宪宗时此乐舞曾在宫廷的大型宴飨活动中表演:"宪宗时,每大宴,间作此舞."[](坨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曲歌》大致勾勒出元和年间(公元806年),此乐舞在昭阳殿中的实际演出情况:起先是器乐奏慢板,舞者不动,奏到中序上板时,引出舞人按着拍子起舞.舞蹈是从中序部分开始,是抒情的慢舞.随着节拍的由缓至急,舞姿呈现出各种变化:时而斜拖着裙子好像架云似的凌波微步,时而像风卷雪花般飘然转旋;有时忽然翻身回顾好似受惊的游龙,有时像张开翅膀,要乘风飞去.J在繁音急节时的一阵急速舞蹈过后,随着曲终的长引一声,舞蹈结束.这里,乐舞结尾处的"长引一声"与唐玄宗时《霓裳羽衣》结尾处的"惟霓裳羽衣曲将毕,引声亦缓"[](476)相一致,结束时还保持着缓慢的节奏."当时乍见惊心目,凝视谛听殊未足"J,可见当时此乐舞仍具有非凡的魅力.虽然此时宫中表演的《霓裳羽衣》与玄宗时所表演的已不同,但散序,中序,破这三部分都还保持着大曲形式上的完整.在节奏上,还寻求着一种起承转合,张弛有度的变化.此时的《霓裳羽衣》"已经成为中国风格的舞蹈,而且具有道教色彩,但曲调仍然有佛教梵呗的特征."J可以想见,经历了种种战乱,百年之后的这个《霓裳羽衣》与玄宗时的模样已有很大不同, 但在后世众多的诗歌,小说中,在描写盛唐《霓裳羽衣》时大多借鉴这段描绘,后人也多将其混同为玄宗时的《霓裳羽衣》.中唐时期,随着政治上中央集权的日益削弱和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乐舞文化的中心渐渐转移到民间,许多优秀的乐舞人活跃在文人雅士的家中,此时的《霓裳羽衣》表现出稍厌精华,趋于平实的趋势.着名诗人白居易极其喜爱《霓裳羽衣》,唐穆宗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白居易历任杭州,苏州刺史,唐敬宗宝历二年(公元826年)归京,洛.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的第二年,曾组织过乐伎排练《霓裳羽衣》曲,乐伎玲珑,谢好,陈宠,沈平,曾被教授过此曲.其后,在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寄给元稹的《霓裳羽衣舞歌》中写到:"今年五月至苏州,……闻君部内多乐徒,问有霓裳舞者无.答云七县十万户,无人知有霓裳舞."J可见,此时至少在南方的苏州,几乎是没有人知道此乐舞了.自居易任苏州刺史时,对此乐舞在苏州的传播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唯寄长歌与我来,题作霓裳羽衣谱.四幅花笺碧间红,霓裳实录在其中.千姿万状分明见,恰与昭阳舞者同0'9'9l8]他把将舞艺传授下去视为首要的事,并且已经在传授李娟和张态二人此乐舞.同宫廷中演出的大型套曲不同的是,乐舞《霓裳羽衣》在民间的表演形式更为灵活,多样."墙西明月水东亭,一曲霓裳按小伶."0J一名小伶便第1期刘漫:唐代乐舞《霓裳羽衣》的历史概况及变迁149 可以演奏一曲《霓裳》.在大型套曲的基础上,又可对其摘遍并稍加改编:"寂然无他念,但对一炉香.……何以送闲夜,~曲秋霓裳."IJ《霓裳羽衣》曲中的一部分——"秋霓裳",可单独演奏用来陶冶性情,这应该是据表演者的心情和表演场合而改编的小型《霓裳羽衣》曲.据白居易的《早发赴洞庭舟中作》:"出郭已行十五里,唯销~曲慢霓裳."Llj这里,则又成为演奏时间持续较长的"慢霓裳".中唐时期,像自居易这样既喜爱乐舞,对乐舞表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又具有深厚文学修养的文人,对《霓裳羽衣》的描述使后人了解到此乐舞在当时的大致情况.这一时期,在德宗和宪宗在位期间,经济还保持着向上,繁荣的趋势,还呈现出歌舞升平的繁荣景象,但对此乐舞表演者的要求不再像玄宗时那么严格,乐舞已进一步流传到文人士大夫中间,为他们的陶情冶性服务.穆宗以后,随着国力的衰退和战乱的频繁,此乐舞的风格已经开始呈现出向简朴,平实,严肃发展的趋势.三,晚唐时期抑郁惆怅的《霓裳羽衣》中唐晚期以后,此乐舞的内容已经远非开元,天宝年间的模样.它进一步发展,变化的显着特点就是被雅乐化,将此乐舞在盛唐时的那种雄豪壮伟的气势情绪纳入规范之中.文宗时儒教势力开始抬头,文宗本人就极喜爱雅乐,曾命冯定借鉴开元年间的雅乐,重新制乐舞《霓裳羽衣》.['](棚重新创作时,除了在音乐上参考了开元年间的雅乐外,还结合了"开元中霓裳羽衣舞".对此,王灼认为这里的"开元中霓裳羽衣舞"是"疑曲存而舞节非旧,故就加整顿焉"[](,舞蹈部分是重新创作的.当时所制的曲风比较接近清乐的系统,在宫廷中表演时,其舞姿"立麓间,端凝若植"[b】,比较拘谨.虽然当时此乐舞向雅乐的风格靠拢,比较庄重,肃穆,但所制《霓裳羽衣》仍属于法部,到了文宗开成三年,《霓裳羽衣》由法曲部改为仙韶部,也就是说它还是用于取悦活人,而不是娱神悦鬼的正统雅乐."是时四方大都邑及士大夫家,已多按习"1(127),此乐舞在当时较为常见.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及第状元李肱所作的《省试霓裳羽衣曲》:"开元太平时,万国贺丰岁.梨园献旧曲,玉座流新制.凤管递参差,霞衣竞摇曳.宴罢水殿空,辇馀春草细.蓬壶事已久,仙乐功无替.讵肯听遗音,圣明知善继."ulJ具有代表性地显示出后人对此乐舞继承和发展的态度.文宗开成三年的进士陈瑕所作的《霓裳羽衣曲赋》,描绘了此乐舞群舞时的舞姿,其中的"霞袂","眄盼","轻盈而欲翔"都与玄宗时版本相一致."宛似群仙之态","绛节回互",显示出此时的群舞形式更为注重队形的变化和安排,与玄宗时的独舞或突出领舞的群舞形式大不相同.宣宗是个喜爱乐舞并精通音律的皇帝,宫中曾表演过雅乐化的大型群舞《霓裳羽衣》.此时它有词,有曲,有舞:"宣宗妙于音律,每赐宴前,必制新曲,俾官婢习之.其曲有词,合舞.包括《霓裳曲》等数十曲."[15]舞蹈时,有"翔云"和"舞鹤"作为表演背景,数百名舞者皆穿羽衣,手持"节幡", "态度凝澹",飘然起舞.舞者表情庄严肃穆,动作幅度大大减小,缺少变化.其风格与文宗时的相似,都偏于庄严,肃穆,对舞者容貌,舞技的要求有所降低,转为对队形的变化,气势的渲染上多求精彩.四,五代十国时期《霓裳羽衣》的余波五代时,有《霓裳羽衣》以"执板而歌"的形式在民间表演的记载,对此,王灼认为"既得之邪疾, 使此声果传,亦未足信."[]()南唐李后主时,宫中曾得到乐舞《霓裳羽衣》的残谱,并加以修改.6j此时乐舞《霓裳羽衣》经过曹生和昭惠后的改动,已有很大变化.原本结尾处的"引声益缓",在此处则节奏加快.后人认为这种节奏的加快是不祥的预兆,果然不久,昭惠后突得暴病去世.十国时代的前蜀后主王衍曾宴百官于怡神亭,亲自执板,唱《霓裳羽衣》等曲.这里的《霓裳羽衣》只是据开元年间的一小部分改编而成,形式短小.五代时,民间也有这种执板而唱《霓裳羽衣》的记载:"齐州章丘北村任六郎……多唱异曲. 六郎执板大嘈一曲……日:'此即昔人《霓裳羽衣》者."'[](可见,五代十国时期《霓裳羽衣》已经是"执板而唱"的简单形式,在宫中和民间都有流传."制作简缪","参乱雅音","又无老师良工教习"是它在五代时的境况.晚唐时期,乐舞《霓裳羽衣》中开始出现了执道具的记载.在五代十国时期,乐曲方面是继承唐制,由于连年战乱,国力衰退等原因,其演出规模早已不能同开元,天宝年间的规模相比.很多大曲也只能摘取片断表演,或是有乐无舞,即使有150殷都学刊2(K17筵舞,其舞蹈技艺,场面等很难与前面的相比.此时没有关于此乐舞中舞蹈部分的记载,仍在流传的乐谱也很有可能不完整.自唐玄宗时《霓裳羽衣》的乐舞谱,在"安史之乱"中散乱后,出现了诸多又加以发挥,创造的"版本"①.这些诸多"版本",展出了各个时期丰富多彩的,"有意味"的,积淀了特定社会历史文化内涵的乐舞形式.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至少还可以通过这些更接近唐代乐舞的作品,寻找《霓裳羽衣》曾经辉煌的影子.唐代之后,《霓裳羽衣》还以队舞,转踏,戏曲中的舞蹈,西方器乐曲,校园歌舞剧,中国古典舞等多种面貌出现,被众多诗歌,文学或表演艺术作为重要题材所关注.时至今13,仍不断有人抱着对唐代乐舞《霓裳羽衣》的猜度和向往,创作同名乐舞作品,足见唐代乐舞《霓裳羽衣》在后人心目中的位置.对于我们今人而言,唐代乐舞《霓裳羽衣》作为一种乐舞文化典范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它在今天还有多少表面动作的留存,而应该看它对后代的乐舞艺术,社会文化心理产生了多少渗透.【参考文献][1](宋)史官乐史.杨太真外传(上)[A].鲁迅.鲁迅全集? 十[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416.[2](唐)杨贵妃.赠张云容舞[A].(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五)[C].北京:中华书局,1979.64.[3](唐)王建.霓裳辞十首[A].(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二十二)[C].北京:中华书局,1979.289.[4](宋)王溥.唐会要[M].北京:中华书局,1955.615—617.[5](宋)王灼.碧鸡漫志[A].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古典戏曲论着集成?一[C].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6]欧阳予倩.一得余抄[M].北京:作家出版社,1959:380.[7](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礼乐十二(卷二十二)[M]. 北京:中华书局,1975.[8](唐)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A].顾学颉.白居易集(卷二十一)[M].北京:中华书局,1979.458—460.[9]阴法鲁.丝绸之路上中外舞乐交流[J].舞蹈论丛,1980,(1):17.[10](唐)白居易.答苏庶子月夜闻家僮奏乐见赠[A].顾学颉.白居易集(卷二十七)[M].北京:中华书局,1979.611.[11](唐)白居易.偶作两首[A].顾学颉.白居易集(卷二十二)[M].北京:中华书局,1979.492—493.[12](唐)白居易.早发赴洞庭舟中作[G].顾学颉.白居易集(卷二十四).北京:中华书局,1979:537.[13](宋)计有功.唐诗纪事[M].贝叶山房,1936.24.[14](唐)李肱.省试霓裳羽衣曲[A].(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五百四十二)[M].北京:中华书局,1979.626o.[15](宋)王谠.唐语林(卷七)[M].北京:中华书局,1985.199.[16](宋)马令.南唐书?昭惠后传(卷六)[M].北京:中华书局,1985.39. AnalysisontheChangeoftheNishangyuyithDanceasMusic AccompanimentinTangDynastyUUMan(GraduateSchool,ChineseAcademyofArts,Beqing100027,China)Abstract:ThispapermakesacomprehensivesurveyofthedevelopmentofnishangyuyiinTan gDynasty.Thestages differfromeachotherandthesechangesaletangiblewithahistoryinheritanceandbackgroun d.Keywords:nishangyuyi;large—scalesong&dancedivertimento;dancewithmusicaccompaniment;evolutionpath①在此借用"版本"一词.并非指'霓裳羽衣》有完整的,类似如今的表演脚本,而是据零散的文献记载,在唐代不同时期此乐舞的表演情形都不同.因此,在此借用"版本"一词来表示它们间的差异性.。
描写竹林玉兰银杏的词语和句子
描写竹林玉兰银杏的词语和句子浓绿摇摆挥动挺拔舞动笔直纤细撑开矫健金灿灿高大挺拔姿态优美傲然屹立富于生机花枝招展苍翠欲滴气势雄伟伟岸挺拔雍容富态葱郁庄严遮天蔽日无穷的生机银杏为落叶大乔木,胸径可达4米,幼树树皮近平滑,浅灰色,大树之皮灰褐色,不规则纵裂,粗糙;有长枝与生长缓慢的距状短枝。
那满地金黄的银杏树叶,美好极其,如同就是给大地铺了一层坚硬的地毯,把大地打扮得格外靓丽。
树叶在空中飞过,时而飞上天,时而落地,似的在和大家捉迷藏。
又好像是一只只美丽的蝴蝶,那叶是一个个捉迷藏的孩子;那果,是一位位套着黄色大衣的姑娘。
你啊!一阵秋风吹起过,银杏叶纷纷扬扬地从树上飞舞下来,犹如无数只金色的蝴蝶在空中漫天飞舞。
银杏是木本植物,它们年复一年地生长着。
在每一个季节中,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变化。
阳春三月,是百花争相盛开,争奇斗妍的日子。
银杏虽没有花儿的芬芳与娇艳,但在春天,也丝毫不失自己的风采。
它悄悄地穿上了一层绿纱。
它那翠绿红润的叶子,就像是一柄柄进行的小扇。
柔润的春雨落到叶片上,“嘀嗒”“嘀嗒”,柔柔的春风穿行其间“沙沙”“沙沙”,就像是一曲奇妙的交响曲荡漾在蓝天。
这时,这动听的“春之曲”便告诉站在树下静静地聆听的人们:春天,来了。
1、太阳出了,竹林绿色的缝隙中智慧之门一道道金光,微风吹起去,竹叶轻轻地转动着,收到沙沙的响声,像在向我摇头微笑。
2、山上长满了竹子,每逢春天,竹子发了芽,微风吹过,发出“沙沙”的响声,远远望去,好像起伏着的大海的波涛。
3、离看看,那竹林蓝得像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将近看看,竹林又像是一道绿色的屏障。
4、到了盛夏,它舒展开长臂,抖起一片浓郁的青纱,临风起舞、婀娜多姿。
5、竹的色彩就是绿色的,但却称不上单调,散发出生机。
6、春姑娘悄悄地来了,和煦的阳光从竹林的叶片枝杆中洒下了千丝万缕的金线,为竹林增添了生机。
7、在春天,竹不引人注目,而在冰封大地的冬天,只有吉、梅与之作伴,故人们把松、竹、梅平易近人地称为“岁寒三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是,兰花并非本文“主人翁”——玉兰。兰花与玉兰,并非一种花,更非一回事。如果要用最简洁的话说清楚两者关系,即“兰是草本之兰花,玉兰是木本之兰花”。
玉兰,以其花色似玉、花香如兰而得名,是中国特有名贵花木。有关资料介绍,明代以后出现了玉兰名称。此前,玉兰一直叫做“木兰”,“木兰”是“玉兰”的曾用名。在中文语境中,如不加说明,“玉兰”专指“白玉兰”。本文所言“玉兰”,泛指各种玉兰。
玉兰,别名木兰、木笔、迎春花、应春花、望春花。
玉兰,与海棠、迎春、牡丹、桂花,合称“玉堂春富贵”。
不与牡丹争国色,清高缟素自堪夸。
若得千株便雪宫,等闲桃杏即争红。
兰、玉兰、木兰。
隋唐以后,玉兰在古典园林中常与亭、台、楼、阁相伴。玉兰花瓣中有一种油细胞,不断分泌迷人的兰花香。现代园林中,玉兰是名角大腕,超凡脱俗,令人心驰神往。
大姐白玉兰。
“玉兰四姐妹”中,白玉兰是“大姐”。因“色如白玉,香味似兰”,得名白玉兰。别名木兰、玉树、玉兰。白玉兰是早春名贵花木,得来迎春、应春、望春等雅名。白玉兰有2500年栽培史,以风姿卓越,冰清玉洁而名满天下。
关于“兰”,国人并不陌生。《孔子家语》云:“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兰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古人贵兰,养兰、咏兰、画兰,兰随成美丽象征、人格化身。兰花以特有的叶、花、香,独具“四清”,即气清、色清、神清、韵清,与品德修养融和,淡泊高雅。
《说文》:“兰,香草也。”兰花,又称中国兰,是兰科植物的总称。兰花是中国传统名花,以香著称。以“王者之香”,入列“中国十大名花”。在古代,中国兰称为“蕙”,“蕙”是中国兰的中心,“蕙心”是纯洁美好之心。中国兰的根是为白芷。蕙与白芷合名,曰“蕙芷”。蕙芷是自古以来仁义与民政的传统美德精华, 唐代大诗人李白写有“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 兰与梅、竹、菊合称“四君子”。
小妹广玉兰。
常绿乔木,树体高大,树姿雄伟,因其原产地在北美洲东南部,故称“洋玉兰”。花白色芳香,单生枝顶,花径20-30厘米,故称“大花玉兰”。因状如荷花,故称“荷花玉兰”。20世纪20年代,广州首先“抱养”,故名“广玉兰”。荷花玉兰相貌出众,观叶观花以及树冠、树荫皆俱审美功能。
在“玉兰四姐妹”中,荷花玉兰排行“老幺”,在中国“人气正旺”。在不到100年里,荷花玉兰已遍植中国大江南北。城市街道两旁,荷花玉兰亭亭玉立,生机勃勃,花枝招展,含绿芬芳,举目望去,恰似女兵仪仗,美丽动人而庄严威仪。尽显“万绿丛中点点白,动人春色不须多”的风韵。荷花玉兰是镇江、常州、无锡、铜陵、余姚、荆门、合肥等城市市花或市树。
都很美观。紫玉兰紫而不娇,美而不妖,以素艳著称。早春开花时,满树紫红色花朵,幽姿淑态,别具风情,令人心驰神往。白居易《戏题木兰花》赞道:“紫房日照胭脂拆,素艳风吹腻粉开。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白居易《题灵隐寺红辛夷花》:“紫粉笔含尖火焰,红胭脂染小莲花。芳情乡思知多少,恼得山僧悔出家。”
清代黄燮清在玉兰树下,向人们讲述一个既凄婉浪漫的爱情故事,《瑶花·玉兰花下作》:“珊然风格,蓦忆当初,怪似曾相识。珠娘庭院,携手处,正是花香时节。扶肩小语,直看遍、琼楼南北。背粉墙、偷整罗裙,斗影一般清绝。而今六度春风,叹冉冉芳华,前梦难觅,湘妃宝屧。归去也,愁弄冰弦瑶琴,旧时台榭。料深闭、半庭残月。剩几枝、冷倚阑干,开也无人怜惜。”玉兰盛开时节,词人来到树下,曾经的美好岁月,恍然又重现于眼前。当时也正是玉兰花盛开的时节,与恋人在珠娘家的庭院里携手并肩,罗裙与玉兰相映,恋人的倩影同花儿一样清绝可人。
兰花文化特具魅力,玉兰文化独具特色。中国传统玉兰文化多以白玉兰为载体。上海人对白玉兰情有独钟,张顾芳《赞上海市市花白玉兰》:“未抽绿叶已开花,洁白无瑕胜彩霞。不与牡丹争国色,清高缟素自堪夸。”
白玉兰产于中国四川、云南、广东、江西、湖南、湖北、浙江、安徽、河南、陕西等地。上海、潮州、东莞、连云港、新余、宜兰等市以玉兰为市花。
陆龟蒙《和袭美扬州看辛夷花次韵》:“柳疏梅堕少春丛,天遣花神别致功。高处朵稀难避日,动时枝弱易为风。堪将乱蕊添云肆,若得千株便雪宫。不待群芳应有意,等闲桃杏即争红。”这首诗让人费解,题目是“辛夷花”,但从“若得千株便雪宫”以及“等闲桃杏即争红”看,似乎好像这“天遣花神”当是说白玉兰。
典雅之花。
老三山玉兰。
山玉兰,别称优昙花、佛家花,又名野厚朴、山菠萝。因叶子长而大,草质厚、形如鞋底,农民叫鞋底板树。常绿绿阔乔木或小乔木,高达12米,树冠婆婆,入夏乳白而芳香的大花盛开,衬以光绿大叶,为极珍贵庭园观赏树种。
山玉兰是佛教圣花,在庄重肃穆,香火燎绕的古刹寺庙,常见树姿雄伟壮丽,枝繁叶茂,叶大浓荫,花大如荷,芳香馥郁的山玉兰。给人带来了凉爽与清香,也给寺庙增添了几分神秘。粗大的树枝向四周自然伸展,宽大浓绿的树叶缀满枝头,活像一把大雨伞,把院寺遮得严严实实。6~7月份,在绿叶丛中开出碗口大的乳白色花朵,9枚花被片平展,中间直立着园柱状的聚合果,恰似释迦牟尼佛端座在莲座上,这也是山玉兰成为佛门圣洁之树的缘由。
屈原借玉兰来喻人之品格高洁。《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菊之落英。”以此为开端,历朝历代多吟诵玉兰之淡泊高雅。早先的时候,玉兰栽植在寺院,纯净素雅的玉兰花与清静寂灭的寺院氛围浑然一体。唐代开始,玉兰、海棠、迎春、牡丹(富贵)合缀成“玉堂春富贵”。这是中国皇家园林特有的荣华富贵。
二乔玉兰。
二乔玉兰,别名苏郎木兰、朱砂玉兰、紫砂玉兰。二乔本是东汉桥公(乔公)美若天仙的两个女儿。大女儿乔莹,如花似玉,倾城佳人,嫁给了威虎将军孙策,人称大乔;小女儿乔婉,国色天香,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嫁给了盖世英雄周瑜,人称小乔。杜牧《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深宫锁二乔。”这段美女英雄共蝉娟的传奇故事激起了多少骚人墨客的想象力,成就了多少传世的诗章。
玉兰之美,全在玉兰花。玉兰树荣极之时,千蕊同放,如雪涛云海、暖玉生烟,气象万千。而花不过十日,待繁花落尽,满地枯萎败迹,又丑陋不堪。玉兰之春光,丹桂之秋色,颇似人生韶华之易逝。然而,花木进行着周而复始的生命更替,冬去春来,花开依旧。远胜血肉之躯。无生命者永恒,有生命者有死。富有智慧的生命,体验出生之悦愉,死之苦痛。
自古以来,赞颂白玉兰的诗词字画比比皆是。白玉兰易开易谢,花瓣坠落,如白蝶飞舞,恰似“微风吹万舞,好雨尽千妆”。彭年《玉兰》吟颂白玉兰:“色与玉同
洁,香将兰共芳。宁知璚树上,别有白云妆。”白居易把玉兰比作替父从军的花木兰,《题令狐家木兰花》:“腻如玉脂涂朱粉,光似金刀剪紫霞。从此时时春梦里,应添一树女郎花。”
二姐紫玉兰。
在“玉兰四姐妹”中,紫玉兰是“二姐”。其栽植史比白玉兰短,比广玉兰长,花期和果期比白玉兰略晚,但比广玉兰早许多。因“紫苞红焰,作莲及兰花香”,得名紫玉兰,别名辛夷花、木笔等,也曾用“木兰”之名。紫玉兰产于中国云南、四川、湖北、陕西等地。
在“玉兰四姐妹”中,紫玉兰身材最小,可谓“小家碧玉”,树高3-4米,常丛生。紫玉兰小巧玲珑,婀娜多姿,孤植、丛植
在文征明眼里, 白玉兰之美,远胜于杨玉环和赵飞燕,不仅美若天仙,而且冰清玉洁。文征明《咏玉兰》:“绰约新妆玉有辉,素娥千队雪成围。我知姑身真仙子,天遗霓裳试羽衣。影落空阶初月冷,香生别院晚风微。玉环飞燕元相敌,笑比江梅不恨肥。”沈周以动感姿态描绘玉兰之美,《题玉兰》:“翠条多力引风长,点破银花玉雪香。韵友自知人意好,隔帘轻解白霓裳。”
二乔玉兰,自然与众不同,她身上流淌着大姐白玉兰和二姐紫玉兰的血脉,是二者杂交后代,兼备二者之美。正应了那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老话。二乔玉兰,白紫交融,美上加美,别具一格。在洁白无暇的花瓣上,一丝丝紫线巧夺天工,如粉蝶振翅;在紫红亮丽的花丛间,镶嵌着雪白的玉带,似霞光辉映。
美丽之花。
2005年3月5日国家邮政局发行《玉兰花》特种邮票1套4枚,分别是玉兰(白玉兰)、山玉兰、紫玉兰、荷花玉兰(广玉兰)。采用中国传统工笔画的表现手法,突出四姐妹”。
兰花的种类很多,以蝴蝶兰、兰花、蕙兰最为有名。玉兰的种类也很多,以玉兰(白玉兰)、紫玉兰、山玉兰、荷花玉兰(广玉兰)名气最大。四种知名的玉兰树,同出木兰科木兰属,可谓“一家四姊妹”,也即“玉兰四姐妹”。
“昙花一现”语出《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佛告舍利佛,如是妙法,诸
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梵语全音译为“优昙钵罗花”,略译为“优昙钵花”、“优昙花”、“昙花”。其本意为“祥瑞灵异之花”,不应该具象一种花。《法华经·文句四上》说,优昙钵花“三千年一现,现则金轮王出。”似乎坐实了优昙钵花是“天花”。后来《一切经音义》又具象化:“叶似梨,果大如拳,其味甘,无花而果实。”《本草纲目》更进一步:“无花果乃映日果,即广东所谓优昙钵。”然而,比李时珍稍晚的徐霞客,在游记中写道昆明筇竹寺和安宁曹溪寺优昙花树:“有6月开花,花朵淡黄,大如莲而瓣长,香味浓郁的安宁优昙树。”有人以此为依据,认为山玉兰即是“昙花一现”的佛教圣花。
白玉兰、紫玉兰、山玉兰是中国特产,荷花玉兰(广玉兰)是“舶来品”。
玉兰得名与兰花有关,玉兰栽植历史自然也就没有兰花长。但中国玉兰栽植的历史,少说也有2500年。屈原《楚辞·九歌》多处提到“兰”和“辛夷”:“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桂棹兮兰枻(音yi),斵(音zhuo)冰兮积雪。”“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这说明,屈原时代,在楚国,兰花、玉兰已被人们所熟知。
紫玉兰是著名观赏树,也是名贵香料和药用植物。玉兰花瓣可供食用,清代《花镜》:“其(花)瓣择洗清洁,拖面麻油煎食极佳,或蜜浸亦可。”玉兰花含有挥发油,其中主要为柠檬醛、丁香油酸等,具有药用价值。玉兰花性味辛、温,具有祛风散寒通窍、宣肺通鼻的功效。可用于头痛、血瘀型痛经、鼻塞、急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症。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玉兰花对常见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