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示范文本
环氧乙烷生产中的安全管理与事故预防措施
![环氧乙烷生产中的安全管理与事故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c4a2084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22.png)
环氧乙烷生产中的安全管理与事故预防措施在环氧乙烷生产过程中,安全管理和事故预防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环氧乙烷是一种具有高度易燃、易爆特性的化学品,其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潜在的风险。
因此,必须实施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事故的发生。
本文将探讨环氧乙烷生产中的安全管理措施以及事故预防策略。
一、安全管理措施1.1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是环氧乙烷生产中的首要任务。
公司应当成立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或委派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和推广安全管理制度,并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培训。
同时,明确安全生产责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落实安全生产目标,从而形成全员参与的安全管理格局。
1.2 安全设施与装备环氧乙烷生产过程中,必须配备符合安全规范的设施和装备。
例如,应配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泄漏报警装置以及自动灭火系统等。
此外,还应该定期对设施和装备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
1.3 安全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在环氧乙烷生产前,应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安全隐患,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这些预案应明确事故发生时的处置步骤和应急措施,并应定期组织演练和训练,以保证员工对事故应急处置的熟悉和高效性。
二、事故预防措施2.1 操作规程和标准化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标准化流程,可有效预防环氧乙烷生产过程中的事故发生。
操作人员在工作时必须遵循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设备和工具,不得违规操作。
同时,通过标准化流程的执行,可减少人为因素对生产过程的干扰,提高操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2 安全监测与排查定期进行安全监测和全面排查,是预防环氧乙烷生产事故的重要措施。
通过监测和排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生产设备和环境的安全性。
例如,定期检测设备的气体浓度、温度和压力等参数,并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维修和调整。
2.3 培训与宣传加强员工培训和安全宣传,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15环氧乙烷危险特性及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
![15环氧乙烷危险特性及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fddef306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1a.png)
环氧乙烷危险特性及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那么一、危害信息极易燃,蒸气能与空气形成范围广阔的爆炸性混合物,遇高热和明火有燃烧爆炸危险。
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和爆炸。
与空气的混合物快速压缩时,易发生爆炸。
活性反响接触碱金属、氢氧化物或高活性催化剂如铁、锡和铝的无水氯化物及铁和铝的氧化物可大量放热。
健康危害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重者引起昏迷和肺水肿。
可出现心肌损害和肝损害。
可致皮肤损害和眼灼伤。
职业接触限值: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2(皮)。
IARC:确认人类致癌物。
二、安全措施(一)一般要求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严加密闭,防止泄漏,工作场所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生产、使用及贮存场所应设置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
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工作场所浓度超标的,操作人员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重点储罐需设置紧急切断装置。
防止与酸类、碱类、醇类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
禁止撞击和震荡。
运输环氧乙烷瓶时,应轻装轻卸。
严禁抛、滑、滚、碰。
严禁用电磁起重机和链绳吊装搬运。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二)特殊要求1.操作安全(1)环氧乙烷作业场所的浓度必须定期测定,并及时公布于现场。
生产区域内,严禁明火和可能产生明火、火花的作业(固定动火区必须距离生产区30m以上)。
生产需要或检修期间需动火时,必须办理动火审批手续。
(2)环氧乙烷系统运行时,不准敲击,不准带压修理和紧固,不得超压,严禁负压。
(3)环氧乙烷设备、容器及管道在动火及进行大、小修之前应作充氮吹扫。
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
![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faad25c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5b.png)
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是一种重要的化工生产装置,但由于其工艺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危险因素,需要进行全面的危险因素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本文将对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的危险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首先,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高温和高压条件下的操作:在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中,存在高温和高压的工艺操作,这增加了爆炸和火灾的风险。
高温和高压操作时,需要严格控制操作参数,确保设备和管道的安全性。
2.有毒气体的产生: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的操作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毒气体,如硫化物、一氧化碳等。
这些有毒气体对人体健康有害,容易引发中毒事故。
为了防范这些有毒气体的危害,需要在装置内设置有效的排风系统,并配备呼吸器等个人防护装备。
3.操作失误和人为疏忽:操作人员的失误和疏忽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操作过程中,应进行严格的操作规程,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确保操作规范和安全操作。
4.电器设备故障:在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中,存在大量的电器设备,如电机、仪表等。
这些设备在工作中容易出现故障,导致火灾和爆炸的危险。
为了防范这种危险,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电器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5.化学品泄漏和溢出: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中使用的化学品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和挥发性,泄漏和溢出会对设备和人员造成严重的危害。
为了防范化学品泄漏和溢出的危险,需要加强化学品管理,定期检查容器和管道的完整性,确保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和储存。
针对以上的危险因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加强管理和安全意识教育:通过制定和执行操作规程,明确安全责任,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降低人为失误和疏忽的发生概率。
2.设备检查和维护:定期检查设备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发现问题及时修复和更换,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加强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故障,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标准版本
![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标准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e0ab3241a76e58fafab003b7.png)
文件编号:RHD-QB-K4727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编辑:XXXXXX查核:XXXXXX时间:XXXXXX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标准版本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
,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乙二醇装置由于其工艺、物料的特殊性,原料乙烯为易燃易爆气体,产品环氧乙烷的爆炸范围更广更危险,虽然有联锁系统的保护,但生产过程还是极具危险性的,所要求的工艺控制非常严格。
即使这样,在世界范围内乙二醇装置还是发生了多起着火、爆炸事故。
(一)开停工时危害因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1.开工时危害因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开工时,装置从常温、常压逐渐升温升压达到各项正常操作指标。
物料、公用工程等逐步引入装置。
所以在开工时,装置的操作参数变化较大,操作步骤较多,较易产生事故。
据行业交流了解,目前各装置都具备较为完善的技术规程和操作法,操作人员也能按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因而在开工过程中还没有发生事故的报道。
用HSE管理体系中的工作危害性分析(ⅡIA)方法进行分析,在开工过程中的各项作业活动的危险性评价分数均较低,这主要得益于装置工艺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通常环氧乙烷反应系统开工步骤是较为重要的:①装置内计划接人氮气、蒸汽、水等公用工程,系统进行充压、试漏、置换等准备工作;②反应器用HS加热升温;③确认联锁试验结束;④压缩机建立干气密封;⑤压缩机启动并逐渐升到规定转速;⑥系统切大循环;⑦氧气混合站吹扫;⑧具备投料条件,待令开车。
操作法的完善和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是避免事故的最好的防范措施。
2.停工时危害因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装置停工时是装置由正常操作状态逐渐降压降温降量的过程。
其各操作参数变化较大,所以也属于不稳定操作状态,主要应注意以下问题:保证反应系统的置换吹扫时间,后系统操作在停进料后同样要进行充分置换,各塔残液按要求排空,各系统要降至常温常压,为各类检修创造条件。
2024年环氧乙烷的安全操作与危害(2篇)
![2024年环氧乙烷的安全操作与危害(2篇)](https://img.taocdn.com/s3/m/a4a9c461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8e.png)
2024年环氧乙烷的安全操作与危害一、物化特性在室温下,为无色气体;低温时,为无色易流动液体。
有醚臭,高浓度时有刺激臭。
熔点-112.65℃,沸点10.35℃,闪点低于-17.7℃,燃点429℃。
易溶于水、多数有机溶剂。
二、危险性⒈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范围广阔的爆炸性混合物。
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若遇高热可发生剧烈分解,引起容器破裂或爆炸事故。
接触碱金属、氢氧化物或高活性催化剂如铁、锡和铝的无水氯化物及铁和铝的氧化物可大量放热,并可能引起爆炸或着火。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加热到500℃该物质发生分解,引起火灾和爆炸。
与许多化合物发生剧烈反应。
⒉吸入可引起头晕、倦睡,头痛、刺激呼吸道,恶心,呕吐,高浓度吸收可能引起肺水肿,24-28小时后症状减缓;皮肤接触会引起皮肤吸收、发红、烧伤、烧灼感、起疱,与其液体接触时,该液体迅速蒸发会造成冻伤;眼睛接触会造成眼睛发红、疼痛、视力模糊,可能导致白内障的推迟生长。
反复或长期与皮肤接触水溶液可能引起皮炎、皮肤过敏。
该物质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作用,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该物质可能是人体致癌物质。
可能引起人类遗传损害,损伤男性生育力。
⒊对环境有危害,应注意对大气的污染。
三、工业产品规格行业标准《环氧乙烷》(HG2-1379-80)规定,含量≥98%。
四、主要用途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之一,主要用于制造乙二醇(涤纶纤维原料)、合成洗涤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消毒剂、谷物熏蒸剂、抗冻剂、乳化剂以及缩乙二醇类产品,也用于生产增塑剂、润滑剂、橡胶和塑料等,还可用于火箭等喷气式推进器的燃料。
五、安全操作指南⒈包装用钢质气瓶盛装,包装容器上应加贴化学品安全标签,标签的编写应符合国家标准《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GB15259-xx)。
⒉运输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
环氧乙烷的安全操作与危害范文
![环氧乙烷的安全操作与危害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347d6ef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50.png)
环氧乙烷的安全操作与危害范文环氧乙烷(EO)是一种具有极高的反应活性和强烈的毒性的化学品,其安全操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环氧乙烷的危害和安全操作措施。
环氧乙烷是一种无色、易挥发的液体,具有独特的甜味。
它可以通过酸催化剂催化乙氧基乙烷的环氧化反应得到。
环氧乙烷广泛应用于制备合成洗涤剂、增塑剂、溶剂和药物等领域。
然而,由于其高度的反应活性和剧毒性,环氧乙烷必须在正确的环境下进行安全操作。
首先,环氧乙烷具有高度易燃性,其燃烧产生的火势非常大。
因此,在操作环氧乙烷时必须遵循严格的防火措施。
操作人员必须穿着防火服,并确保操作区域通风良好。
操作过程中严禁任何明火或静电火花的存在。
其次,环氧乙烷是一种高度的毒性物质。
吸入环氧乙烷的气体会导致头晕、恶心、呕吐、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等反应。
长期接触环氧乙烷会对肝脏、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害。
因此,在操作环氧乙烷时,必须佩戴防护眼镜、防护服、手套和呼吸器等个人防护装备。
操作人员必须定期接受相关的防护培训,并了解环氧乙烷的毒性作用以及应对急救措施。
此外,环氧乙烷还具有一定的爆炸性。
其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在一定温度和浓度范围内可以形成可燃的爆炸性混合物。
因此,在操作环氧乙烷时必须注意控制操作区域的温度和湿度,确保不发生爆炸的风险。
操作人员必须定期检查和维护操作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此外,由于环氧乙烷对环境的污染性,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环境保护要求,确保环境不受污染。
废弃物应妥善处理,避免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
在操作环氧乙烷时,应注意减少其泄漏和挥发,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
总之,环氧乙烷是一种具有高度反应活性和强烈毒性的化学品,必须在正确的环境下进行安全操作。
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防火、防护、防爆和环境保护要求,佩戴相关的个人防护装备,并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
只有通过正确的操作和安全措施,才能有效降低环氧乙烷的危害,并确保操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浅谈环氧乙烷的危害及安全防护
![浅谈环氧乙烷的危害及安全防护](https://img.taocdn.com/s3/m/6bace0ebbb68a98270fefa37.png)
浅谈环氧乙烷的危害及安全防护环氧乙烷具有较强的消毒效果,通常与二氧化碳(两者之比为90:10)混合后,可表现出较强的灭菌作用。
在常温下环氧乙烷具有较强的穿透作用,因此,通常应用于医院里一些怕热、怕湿、怕压的医疗器械和医疗卫生用品的消毒。
在一些发达的国家,基本都采用环氧乙烷对医疗器械的进行灭菌消毒,而我国,将环氧乙烷应用于医疗消毒还只是近十几年的事。
因此,较多医护人员还缺乏环氧乙烷操作的相关知识和防护意识。
在洗涤、制药、印染等行业中都涉及到环氧乙烷的使用,倘若操作人员不熟悉其理化性质和危害,一旦出现环氧乙烷泄露或者中毒等突发事故就会显得束手无策,本文通过介绍环氧乙烷相应的理化性质,分别对工业生产、医疗消毒等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来探讨安全防护措施。
1 环氧乙烷的理化性质环氧乙烷又名恶烷、氧化乙烯、ETO,化学式为C2H4O,是一种最简单的环醚,属于杂环类化合物,它在低温下的性状为无色透明的液体(沸点为10.4℃),在常温下易挥发,通常带有醚刺激性气味。
它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会沉在地表面上。
当温度达到三十摄氏度时,环氧乙烷的压力可达到一百四十一千帕,这样的高蒸气压使它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当它发生泄露时,可以从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
由于环氧乙烷的化学性质相当活泼,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浓度极限为3.0%-100%),一旦遇明火就有爆炸的危险,因而它的使用范围具有强烈的地域性,不易于长途运输。
2 环氧乙烷的毒性2.1 动物毒理试验资料环氧乙烷的毒性在毒理学中属于中等毒类,以大鼠为标准,半数致死量为330mg/kg,经研究表明[2],大鼠吸入低中浓度的环氧乙烷时,就会产生显性致死,致突变作用。
当吸入较高浓度的环氧乙烷时,就会影响其精子的形成,致不育。
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大鼠的这种睾丸损伤是持续恶化性损伤,具有不可逆转性。
雌性大鼠在交配后,短时间内处于环氧乙烷的环境下,就会导致胚胎发生畸变。
在胎鼠肝微核试验中发现,环氧乙烷的水溶性化合物可以通过胎盘屏障进入到胎鼠的体内,对胎鼠的肝部造血干细胞染色体造成损伤。
环氧乙烷安全生产技术要点范文(二篇)
![环氧乙烷安全生产技术要点范文(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82acecf5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5c.png)
环氧乙烷安全生产技术要点范文环氧乙烷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农药等领域。
然而,由于环氧乙烷具有易燃、易爆、有毒、致癌等危险特性,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安全风险。
因此,环氧乙烷的安全生产技术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环氧乙烷安全生产的关键要点。
一、环氧乙烷的物性特点及安全风险1. 环氧乙烷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强烈的可燃性,其爆炸极限范围较宽。
因此,在生产现场应严格控制其浓度,避免发生爆炸事故。
2. 环氧乙烷具有较高的毒性,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在生产中,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合理设置通风系统、佩戴防护装备等,保护工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3. 环氧乙烷是一种致癌物质,长期接触可能导致职业病。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应加强职业卫生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减少职业健康风险。
二、环氧乙烷的安全生产控制措施1. 设立隔离区域:根据环氧乙烷的危险特性,在生产现场设立隔离区域,限制人员和非相关人员的进入。
同时,应对隔离区域进行标识和警示,警示人员注意安全。
2. 合理设置通风系统:在环氧乙烷的储存和使用场所,应设置良好的通风系统,及时排除有毒气体,并控制环氧乙烷的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3. 强化防火措施:环氧乙烷是一种易燃物质,因此,在生产现场应设置有效的防火设施,如火灾报警器、灭火器等,以及准备好应急处理方案,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火灾事故。
4. 加强培训和教育:针对环氧乙烷的特性和安全要求,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定期进行安全演练,检验和巩固培训成果。
5.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权限,建立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机制,保持生产设备的安全运行和安全生产环境。
三、环氧乙烷的泄漏应急处理1. 泄漏源控制:一旦发生环氧乙烷泄漏,应立即采取措施将泄漏源切断,阻止泄漏的继续扩散。
2. 疏散和封锁:确保员工的安全疏散,迅速将受影响区域封锁,防止泄漏物质向周围环境传播。
环氧乙烷的安全操作与危害示范文本
![环氧乙烷的安全操作与危害示范文本](https://img.taocdn.com/s3/m/660ea762de80d4d8d15a4fbb.png)
文件编号:RHD-QB-K6053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编辑:XXXXXX查核:XXXXXX时间:XXXXXX环氧乙烷的安全操作与危害示范文本环氧乙烷的安全操作与危害示范文本操作指导:该安全管理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
,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别名:氧化乙烯、烷分子式:C₂H₂O一、物化特性在室温下,为无色气体;低温时,为无色易流动液体。
有醚臭,高浓度时有刺激臭。
熔点-112.65℃,沸点10.35℃,闪点低于-17.7℃,燃点429℃。
易溶于水、多数有机溶剂。
二、危险性⒈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范围广阔的爆炸性混合物。
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若遇高热可发生剧烈分解,引起容器破裂或爆炸事故。
接触碱金属、氢氧化物或高活性催化剂如铁、锡和铝的无水氯化物及铁和铝的氧化物可大量放热,并可能引起爆炸或着火。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加热到500℃该物质发生分解,引起火灾和爆炸。
与许多化合物发生剧烈反应。
⒉吸入可引起头晕、倦睡,头痛、刺激呼吸道,恶心,呕吐,高浓度吸收可能引起肺水肿,24-28小时后症状减缓;皮肤接触会引起皮肤吸收、发红、烧伤、烧灼感、起疱,与其液体接触时,该液体迅速蒸发会造成冻伤;眼睛接触会造成眼睛发红、疼痛、视力模糊,可能导致白内障的推迟生长。
反复或长期与皮肤接触水溶液可能引起皮炎、皮肤过敏。
该物质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作用,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该物质可能是人体致癌物质。
可能引起人类遗传损害,损伤男性生育力。
⒊对环境有危害,应注意对大气的污染。
三、工业产品规格行业标准《环氧乙烷》(HG2-1379-80)规定,含量≥98%。
四、主要用途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之一,主要用于制造乙二醇(涤纶纤维原料)、合成洗涤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消毒剂、谷物熏蒸剂、抗冻剂、乳化剂以及缩乙二醇类产品,也用于生产增塑剂、润滑剂、橡胶和塑料等,还可用于火箭等喷气式推进器的燃料。
毕业设计-环氧乙烷生产工艺危险性分析及对策措施的研究
![毕业设计-环氧乙烷生产工艺危险性分析及对策措施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d8dfc35915f804d2b16c168.png)
摘要环氧乙烷(EO)是乙烯工业衍生物中仅次于聚乙烯的重要有机化工产品, 除主要用于生产乙二醇外, 还大量用于生产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乙二醇醚等。
环氧乙烷的工业生产方法有两种, 即氯醇法和直接氧化法。
目前我国几乎全部采用以乙烯和氧气为主要原料的直接氧化法。
环氧乙烷合成工艺流程由环氧乙烷氧化反应、环氧乙烷回收、二氧化碳脱除、环氧乙烷精制及储存等主要单元组成。
乙烯直接氧化法技术先进,适应大规模生产,生产成本低,产品质量好,因此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环氧乙烷氧化反应原料乙烯和纯氧与循环气混合后,进人固定床环氧乙烷反应器,在入口温度约220~280℃,操作压力通常为1~3 MPa的条件下,在高选择性银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乙烯氧化反应,主反应生成环氧乙烷,氧化反应包括选择氧化和深度氧化。
由于环氧乙烷生产系统中的工艺设备大部分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高温高压、深冷低温等特点,生产的安全问题尤其重要。
本文主要运用定性危险性分析中的预先危险性分析、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定量分析中的事故树分析法分别对环氧乙烷生产系统各工艺单元进行危险性分析, 通过事故树分析求环氧乙烷生产工艺发生火灾或爆炸的概率,计算结构重要度、概率重要度和临界重要度,并分析发生事故的原因,同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安全预防措施和建议减少事故的发生。
关键字:环氧乙烷;工艺流程;危险性;安全措施目录摘要 (I)绪论.......................................................... - 1 - 第一章系统安全分析概述 ......................................... - 2 -1.1 系统安全分析说明 .................................................... - 2 -1.2 项目概况分析 ........................................................ - 3 -1.2.1 自然环境....................................................... - 3 -1.2.2 基本工艺流程................................................... - 4 -1.2.3 主要生产设备................................................... - 5 -1.2.4 主要原材料和公用工程........................................... - 5 - 第二章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 - 8 -2.1固有危险性分析....................................................... - 8 -2.2 生产过程危险性分析 ................................................. - 10 -2.3 职业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 - 12 - 第三章定性定量危险性分析 ...................................... - 14 -3.1系统安全定性分析.................................................... - 14 -3.1.1 定性分析方法选择.............................................. - 14 -3.1.2 定性分析方法的应用............................................ - 16 -3.2 系统安全定量分析 ................................................... - 25 -3.2.1 定量分析方法的选择............................................ - 25 -3.2.2 定量分析方法的应用............................................ - 27 - 第四章安全对策措施 ............................................ - 35 -4.1 安全技术对策措施 ................................................... - 35 -4.1.1厂址及厂区平面布置的对策措施 .................................. - 35 -4.1.2 防火与防爆对策措施............................................ - 37 -4.1.3 电气安全对策措施.............................................. - 37 -4.1.5 有毒、有害因素控制对策措施.................................... - 39 -4.1.6 其他安全技术对策措施.......................................... - 42 -4.2 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 - 42 - 第五章结论.................................................... - 44 - 致谢........................................................... - 45 - 参考文献....................................................... - 46 - 附录........................................................... - 47 -绪论本文主要介绍对环氧乙烷生产工艺危险性分析及对策措施的研究。
环己烷、乙二醇、环氧乙烷的职业中毒防治知识
![环己烷、乙二醇、环氧乙烷的职业中毒防治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c20580c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85.png)
环己烷、乙二醇、环氧乙烷的职业中毒防治知识在某些行业,例如化工、制药、印刷等,工人和工程师经常接触到各种有害化学品,其中不乏环己烷、乙二醇、环氧乙烷等常见的有害物质。
这些化学品对人体极其危险,一旦被吸入或吞咽,可能导致严重的职业中毒。
为了预防职业中毒的发生,工人和工程师需要了解一些必要的职业中毒防治知识。
环己烷的危害环己烷是一种无色液体,被广泛用于制造溶剂和脱蜡剂等化学品。
环己烷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因此它的毒性是很难忽视的。
当工作环境中环己烷浓度过高时,工人会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眼睛和皮肤刺痛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受损,引起脑损伤、记忆力下降甚至精神失常等。
此外,环己烷还会对生殖系统和血液造成损伤,可能会导致不孕、贫血等症状。
预防职业中毒的发生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在生产过程中减少环己烷的使用量。
•配备可靠的通风系统,保证室内新鲜空气的循环。
•工人配戴防护口罩、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
乙二醇的危害乙二醇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常用于制造涂料、塑料、溶剂、防冻液等。
乙二醇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其吸入和皮肤接触方面。
一旦被吸入,乙二醇可能导致刺激性气道炎症,引起头痛、头晕、胸痛、肺炎等症状。
皮肤接触乙二醇后,会导致皮肤刺痛、发红、干燥甚至出疹子等症状。
预防职业中毒的发生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与乙二醇接触时,需保证室内通风良好,同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戴上口罩、手套等。
•在生产过程中,在合理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使用乙二醇的量。
•在工作时及时休息,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环氧乙烷的危害环氧乙烷是一种无色气体,常用于制造消毒剂和化学制品。
环氧乙烷对人体的伤害主要表现在其可吸入性和皮肤接触性方面。
吸入环氧乙烷会引起咳嗽、气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皮肤接触环氧乙烷后,会导致皮肤红肿、破溃、水疱甚至出现化学灼伤。
预防职业中毒的发生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环氧乙烷的使用量。
•工作中最好进行有气流的通风或使用专门的抽风设备。
一起环氧乙烷贮罐事故分析
![一起环氧乙烷贮罐事故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8cae015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55.png)
一起环氧乙烷贮罐事故分析环氧乙烷是一种常用的工业化学品,广泛应用于塑料、油漆、陶瓷等领域。
然而,由于其具有高度易燃、爆炸性和毒性,一旦发生泄漏或事故,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因此,对环氧乙烷贮罐事故进行分析和探讨,有助于提高安全意识和事故预防能力。
首先,环氧乙烷贮罐事故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设备失效:贮罐系统中,如果存在设备老化、损坏或安全措施缺失等问题,会增加事故发生的风险。
例如,压力控制系统故障、泄漏防护装置失效等。
2.人为操作失误:操作员的疏忽、不良操作习惯、缺乏专业知识或培训等,可能引发事故。
例如,未正确关闭阀门、误开启压力释放装置、混用不当的化学药品等。
3.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是造成环氧乙烷贮罐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自然灾害如地震、风暴等能够对贮罐产生影响,或者周围环境温度过高能够引发罐体过热而导致泄漏爆炸。
4.安全措施不足:如果贮罐系统的安全措施不够完善,例如缺乏泄漏报警系统、未设置应急处理方案等,可能加大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对于环氧乙烷贮罐事故,有以下各方面的应对措施:1.设备维护与检修:加强贮罐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监测并及时更换老化设备和防护装置,确保其正常工作。
2.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理方案,并进行定期演练和培训。
提高操作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降低操作人为失误的风险。
3.加强监测与控制:安装泄漏报警系统和气体监测仪器,实时监测环氧乙烷的浓度和泄漏情况。
并采取合适的控制措施,例如设置自动排放系统、自动泄压装置等,及时控制泄漏。
4.加强防火安全:对环氧乙烷贮罐进行分类管理,与其他易燃物分开存放,避免火源接触。
安装适当的灭火设施,例如消防水枪、灭火器等。
加强消防通道畅通,提高扑救火灾的效率。
5.加强环境保护:环氧乙烷泄漏后,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与影响也需要考虑。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环境污染,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最大程度地保护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
![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88b79af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c8.png)
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背景介绍环氧乙烷、乙二醇是工业上常用的化学原料,被广泛应用于制造树脂、塑料、纤维等材料。
然而,它们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果管理不当,容易引起生产事故。
为了保障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防范事故的发生,笔者对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危险因素分析环氧乙烷装置1. 爆炸危险环氧乙烷是一种易爆炸的化学品,它的爆炸范围在3-100%。
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发生泄漏或者混合气体浓度达到爆炸范围,就会引发爆炸事故。
2. 毒性危险环氧乙烷对人体有很强的毒性作用,其雾状或蒸气状物质吸入人体后,能够引起严重的中毒反应。
长期接触环氧乙烷还可能导致癌症等疾病。
3. 高温高压危险在环氧乙烷装置中,存在高压硫酸热裂解反应和进料液醚化反应,两者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和蒸汽,在高温高压下,给操作工和装置带来一定的安全风险。
乙二醇装置1. 燃爆危险乙二醇是一种易燃化学品,与空气形成易燃气体混合物,其燃烧极度猛烈,可能引起爆炸。
2. 毒性危险乙二醇被人体吸入后,会导致急性中毒,甚至损害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长期接触也会产生慢性中毒影响。
3. 腐蚀危险乙二醇是一种有机酸,具有一定的腐蚀性。
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与氧化链或者其他强酸物质相混淆,从而导致腐蚀性事故的发生。
防范措施环氧乙烷装置1. 加强通风设备环氧乙烷装置需要加强通风设备的建设,对封闭式操作改为局部通风操作,及时清除泄漏气体,防止因气体积聚而引发爆炸事故。
2. 建立安全管理机制公司要更加严格地执行操作规程,加强现场作业管理,注重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提升公司的安全管理水平。
3. 采用分步骤生产在环氧乙烷的生产过程中,采用分步骤生产方式来减少生产场所的高温高压,降低装置的安全风险。
乙二醇装置1. 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加强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加强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减少人为操作错误。
PHA预先危险分析示例
![PHA预先危险分析示例](https://img.taocdn.com/s3/m/dea71d563c1ec5da50e270a8.png)
预先危险分析示例
例1 对某新建化工码头项目进行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对码头装卸作业进行预先危险分析并提出了防范措施,分析结果见表1。
通过预先危险分析,可以得知,该工程存在着火灾、爆炸、中毒、窒息、淹溺、触电、噪声等危险、危害因素,引发火灾、爆炸的主要因素是故障泄漏和存在点火源。
例2 某乙烯厂环氧乙烷/乙二醇(EO/EG)按表2的形式,对EO/EG装置进行预先危险分析,分析结果见表2。
通过PHA,可以得知,该装置存在着火灾、爆炸、中毒、高温灼伤的危险、危害因素,但主要危险为火灾、爆炸,其危险等级为Ⅳ级(破坏性的)。
引发火灾爆炸的主要因素是环氧乙烷、乙二醇等物料故障泄漏。
最新整理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docx
![最新整理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docx](https://img.taocdn.com/s3/m/cd1efcc1b9d528ea81c7799f.png)
最新整理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乙二醇装置于其工艺、物料的特殊性,原料乙烯为易燃易爆气体,产品环氧乙烷的爆炸范围更广更危险,虽然有联锁系统的保护,但生产过程还是极具危险性的,所要求的工艺控制非常严格。
即使这样,在世界范围内乙二醇装置还是发生了多起着火、爆炸事故。
(一)开停工时危害因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1.开工时危害因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开工时,装置从常温、常压逐渐升温升压达到各项正常操作指标。
物料、公用工程等逐步引入装置。
所以在开工时,装置的操作参数变化较大,操作步骤较多,较易产生事故。
据行业交流了解,目前各装置都具备较为完善的技术规程和操作法,操作人员也能按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因而在开工过程中还没有发生事故的报道。
用HSE管理体系中的工作危害性分析(ⅡIA)方法进行分析,在开工过程中的各项作业活动的危险性评价分数均较低,这主要得益于装置工艺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通常环氧乙烷反应系统开工步骤是较为重要的:①装置内计划接人氮气、蒸汽、水等公用工程,系统进行充压、试漏、置换等准备工作;②反应器用HS加热升温;③确认联锁试验结束;④压缩机建立干气密封;⑤压缩机启动并逐渐升到规定转速;⑥系统切大循环;⑦氧气混合站吹扫;⑧具备投料条件,待令开车。
操作法的完善和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是避免事故的最好的防范措施。
2.停工时危害因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装置停工时是装置正常操作状态逐渐降压降温降量的过程。
其各操作参数变化较大,所以也属于不稳定操作状态,主要应注意以下问题:保证反应系统的置换吹扫时间,后系统操作在停进料后同样要进行充分置换,各塔残液按要求排空,各系统要降至常温常压,为各类检修创造条件。
按停车范围的要求加装盲板,要指定专人负责,加装盲板要有记录,现场进行标识。
(二)正常生产中危害因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正常生产时其各工艺参数是稳定的,但是在长周期运转过程中,于受工艺设备、公用工程条件、人员操作水平、仪表电气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正常生产中仍会有不少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
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说明与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标准版本
![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说明与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标准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ad97835acc175527072208c2.png)
文件编号:RHD-QB-K9125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编辑:XXXXXX查核:XXXXXX时间:XXXXXX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说明与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标准版本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说明与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
,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一、装置简介(一)EO/EG(环氧乙烷/乙二醇)行业发展史及生产现状1.EO/EG行业发展史环氧乙烷是石油化工的重要原料,广泛用作防冻液、冷却剂以及纤维和塑料生产的原料,还大量用于生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乙二醇醚、乙醇胺、防腐涂料以及其他多种化工产品。
E0、EG成为聚乙烯和聚氯乙烯之后的第三大乙烯衍生物。
世界上发现环氧乙烷这种化学物质的时间可以追溯到1859年。
当时德国化学家伍兹(Wum)用2—氯乙醇与氢氧化钾溶液进行液相反应时,首先制得了EO这种产物,20世纪60年代以前生产EO的主要方法氯乙醇法即来自于他的研究成果。
1931年,法国的勒福特(Lefort)成功完成了在银催化剂上用空气直接氧化乙烯制取EO的实验,并开发了以空气为氧化剂的直接氧化法。
1938年,美国联合炭化物公司(UCC)采用此方法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直接氧化法生产EO的工厂。
1953年,美国科学设计公司(即本装置的专利商SD公司)也开发了以空气为氧化剂的SD技术,并建成了2.7×104t/a的生产装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EO的需求量增加,原料乙烯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而廉价易得,纯氧的供应又有来源,世界上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便对直接氧化法加强了改进的研究。
1958年,美国壳牌油品开发公司(ShellOilDevelopmentC。
.)最先完成了以纯氧替代空气直接氧化乙烯制取EO的实验,开发了Shell技术。
随即建成了一座2X104t/a的工业装置。
环氧乙烷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与控制策略分析
![环氧乙烷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与控制策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6fcf7ee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7c.png)
环氧乙烷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与控制策略分析一、引言环氧乙烷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工行业的重要有机化合物,它在合成树脂、表面涂料、塑料和涂料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
然而,环氧乙烷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安全风险。
本文旨在分析环氧乙烷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以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
二、环氧乙烷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1. 爆炸和火灾风险环氧乙烷是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其生产过程中存在着爆炸和火灾的潜在风险。
例如,氧化剂和催化剂的使用可能会导致剧烈的爆炸反应,而氧气和其他可燃气体的存在也使得火灾风险增加。
2. 毒性风险环氧乙烷是一种有毒的物质,其直接接触或吸入对人体健康有害。
在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可能会暴露在高浓度的环氧乙烷中,从而引发中毒反应,并对呼吸系统、皮肤和眼睛造成损伤。
3. 环境风险环氧乙烷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和废水含有有害物质,如果排放不当,将会对周围的自然环境造成污染。
此外,由于环氧乙烷属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其未经处理的泄漏也会对大气环境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三、环氧乙烷生产过程中的控制策略1. 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是环氧乙烷生产过程中控制风险的首要措施。
包括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守、岗位责任明确以及紧急救援预案的制定等。
此外,定期的安全培训和技能提升也应该成为必要的措施,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 风险评估与控制在环氧乙烷生产过程中,风险评估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应该对每个环节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例如,在储存和运输环节,应该确保容器的密封性和防爆性,同时加强仓库和运输车辆的安全防护措施。
3. 设备和工艺安全环氧乙烷生产过程中的设备和工艺安全是有效控制风险的关键。
首先,要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及时维护,以防止设备故障引发火灾和爆炸。
其次,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排放。
同时,完善的防护装置和安全设施也应该得到配置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
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乙二醇装置由于其工艺、物料的特殊性,原料乙烯为
易燃易爆气体,产品环氧乙烷的爆炸范围更广更危险,虽
然有联锁系统的保护,但生产过程还是极具危险性的,所
要求的工艺控制非常严格。
即使这样,在世界范围内乙二
醇装置还是发生了多起着火、爆炸事故。
(一)开停工时危害因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
1.开工时危害因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
开工时,装置从常温、常压逐渐升温升压达到各项正
常操作指标。
物料、公用工程等逐步引入装置。
所以在开
工时,装置的操作参数变化较大,操作步骤较多,较易产
生事故。
据行业交流了解,目前各装置都具备较为完善的
技术规程和操作法,操作人员也能按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因而在开工过程中还没有发生事故的报道。
用HSE管理体系中的工作危害性分析(ⅡIA)方法进行分析,在开工过程中的各项作业活动的危险性评价分数均较低,这主要得益于装置工艺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通常环氧乙烷反应系统开工步骤是较为重要的:
①装置内计划接人氮气、蒸汽、水等公用工程,系统进行充压、试漏、置换等准备工作;②反应器用HS加热升温;③确认联锁试验结束;④压缩机建立干气密封;⑤压缩机启动并逐渐升到规定转速;⑥系统切大循环;⑦氧气混合站吹扫;⑧具备投料条件,待令开车。
操作法的完善和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是避免事故的最好的防范措施。
2.停工时危害因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
装置停工时是装置由正常操作状态逐渐降压降温降量
的过程。
其各操作参数变化较大,所以也属于不稳定操作状态,主要应注意以下问题:
保证反应系统的置换吹扫时间,后系统操作在停进料后同样要进行充分置换,各塔残液按要求排空,各系统要降至常温常压,为各类检修创造条件。
按停车范围的要求加装盲板,要指定专人负责,加装盲板要有记录,现场进行标识。
(二)正常生产中危害因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
正常生产时其各工艺参数是稳定的,但是在长周期运转过程中,由于受工艺设备、公用工程条件、人员操作水平、仪表电气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正常生产中仍会有不少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
表3—39为20xx年、20xx年我国乙二醇装置开工率及非计划停车统计,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造成乙二醇行业各装置非计划停车的因素依次为:仪表、设备、电气、外部原辅材料及公用工程的波动、工艺
操作。
其中仪表、电气故障为直接联锁动作停车,应定期维护更新。
设备问题,通常导致正常生产不能维持,只能紧急停工处理,目前各石化装置都在推广预知维修,最大限度的减少非计划被迫停工。
公用工程部分,不受车间控制但危险性最大,装置所做的工作就是加强对各类突发事故应急处理操作的培训,尽量将危险性降低,避免再次事故的发生。
(三)设备防腐
由于在乙二醇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乙酸、C02等酸性物质,因此装置的设备维护主要也是考虑减少酸性腐蚀,包括将部分设备更换为不锈钢材质。
系统的另一主要腐蚀为冲刷腐蚀,针对这一问题,部分设备已要求设计、制造单位加装防冲刷板。
(四)装置安全自保联锁系统及其作用
由于界外原料、动力供应的波动及装置不正常操作都
将危及装置的安全,所以EO/EC装置都设置有装置安全自保联锁系统,即在某些工艺参数达到某一数值时,装置自保联锁系统动作,以保护装置。
因EO/EG装置要求的安全系数较高,为了提高安全性,减少误动作,现各装置都采用ESD或FSC系统执行。
1.装置安全自保原则
乙烯氧化生产环氧乙烷的过程必须是在绝对安全的范围进行;
避免主要机组、设备的损坏;
不允许油、水等杂质窜人反应器,污染催化剂。
2.主要自保联锁说明
(1)循环气压力低
设置目的:防止循环气压缩机进入喘振区,造成机组及连接管线变形和损坏。
产生原因:防爆板破裂,后系统,循环气管线泄漏。
(2)气液分离罐液位高
设置目的:防止循环气带液损坏压缩机叶轮,同时防止液体进入反应器污染催化剂。
产生原因:吸收系统发泡,循环气系统切换速度过快。
(3)干气密封压差低
设置目的:防止循环气大量泄漏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
产生原因:MN总压低,过滤器堵,减压阀失灵等。
(4)压缩机润滑油压力低
设置目的:防止机组各润滑部位无润滑油,主轴与轴承磨损、温度升高而损坏设备。
产生原因:润滑油泵停车,电源故障,调节阀失灵等。
(5)压缩机高转速
设置目的:防止轴与止推轴承配合处的地方间隙变
小,油膜变薄,润滑油温度上升、黏度下降。
最终造成轴的干摩擦,对轴和轴承造成很大的损坏。
产生原因:防爆板破裂的同时,调速器失灵。
(6)压缩机轴位移
设置目的:防止轴的干摩擦损坏设备造成设备重大事故。
产生原因:交流电源故障、设备自身原因.
(7)乙烯流量低跟踪、氧气流量高跟踪联锁值
设置目的:防止乙烯流量突然下降或氧气流量突然上升时,产生局部浓氧区而发生危险。
产生原因:乙烯压力突然下降,02压力突然上升,提负荷过程中旁路按钮未锁上。
(8)反应器人出口氧浓度联锁
设置目的:防止反应器人出口氧浓度过高,到达爆炸极限。
产生原因:02流量上升,C2H4浓度、流量下降,CG 压力、流量低,HS压力波动,反应温度波动,调节阀失灵,C02浓度高,催化剂中毒。
(9)氧气压力低联锁
设置目的:防止循环气倒流至氧气管线而发生危险。
产生原因:空分装置氧压机故障,氧气过滤器堵,管线倒淋未关。
除上述联锁外,各装置因工艺路线的差异还增设了不少联锁,以保证人员、生产、设备的安全。
(五)装置发生的典型或重大事故
世界E0/EG生产装置曾多次发生各类重大事故,而最普遍的事故是发生在反应器、循环气系统和精馏系统。
1.反应器和循环气系统的事故
(1)分解(催化剂飞温)
这类事故即通常所说的催化剂飞温,它可使反应气体
温度上升到直至乙烯分解,使反应器进口生成碳黑并伴随着压力的激烈升高。
这类事故轻则造成反应器防爆膜破裂,反应管中催化剂冲失,重则使催化剂烧结,直至反应器出口系统、气—气换热器和EO洗涤塔部件爆炸毁坏。
(2)后燃(反应器尾烧)
后燃指反应后气体发生燃烧,消耗掉该气体中所有的氧而导致的事故,通常称为尾烧。
这类事故将导致出口气温度很快上升到约600℃,造成进口气体在气一气换热器内过热,继而也引发反应器内分解事故的发生。
鉴此,可以认为分解通常由不可控制的后燃造成,而后燃则由催化剂中热点的产生和下移、反应器底部摧毁粉尘积累所致,两者有紧密联系,而不是孤立的。
(3)气—气换热器爆炸
这类事故主要是换热器内引成高氧团所致,通常由循
环气压缩机故障造成。
(4)氧气混合站着火
氧气混合站着火事故列于表3—43。
(5)碳酸盐污染催化剂
由于碳酸盐溶液中杂质积累和循环气流量波动等原因,造成C02脱除系统发泡,将碳酸盐带入循环气系统,污染催化剂。
轻微污染结果使催化剂活性下降;重度污染导致催化剂报废,反应器出口后燃,直至反应器内严重分解。
这类事故列于表3—44。
(6)循环气压缩机密封油污染催化剂
循环气压缩机密封油污染催化剂事故列于表3—45。
2.EO系统事故
(1)EO精制系统着火爆炸
EO精制系统是处理高浓度凹的危险区,常因E0蒸汽泄漏着火,继而危及整个系统。
其着火爆炸事故列于表3—46。
(2)凹运输槽车爆炸
(3)其他事故
(六)装置事故及处理
对紧急事故状态的处理要求操作人员做到观察敏捷、判断准确、操作果断。
通常将装置紧急停车分为二级:一级为装置全线停车;二级为切断进料停车。
除装置联锁停车外,通常紧急停车的类型还包括:蒸汽故障、循环水泵故障、锅炉给水故障、防爆膜爆破、仪表风故障、氮气故障、冷却水故障、催化剂活性下降或中毒、电源故障等。
由于各装置工艺路线的差异,在事故处理上的操作步骤也
有所不同,因此事故处理应参照各自装置的紧急停车操作法。
1.二级紧急停车操作
2,一级紧急停车操作
3.其他紧急停车操作
以上几类紧急事故对装置影响较大,处理时要求迅速果断,要求装置内所有人员掌握处理原则,避免次生事故的发生。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