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国学唤醒师生幸福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国学唤醒师生幸福感

作者:廖家贵

来源:《师资建设》 2014年第1期

文/重庆市江津区珞璜小学校廖家贵

2011年9月1日,由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大型公益行动《开学第一课》,主题聚焦孩子们的“幸福”,

全国的中小学生共同上了一堂“幸福”课。

“幸福”是当今中国教育的关键词。教育之所以如此关注“幸福”,源于中国人幸福指数在低位徘徊。

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压得师生喘不过气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

攘皆为利往”的社会现实让师生迷惘……我们不禁要问,我们学校,有哪些方法可以增强师生的幸福感?怎样的教育才

能让我们的师生成为幸福的人?

近年来,我们选用《论语》《孟子》《三字经》《弟子规》以及唐宋诗词等为主要读物,每天让学生晨诵20分钟;语文课前诵读3分钟;回家与家长一起阅读30分钟。并通过氛围引读、亲子阅读、活动促读等,让孩子们谈笑之际、

俯仰之间,品味经典中的仁、义、礼、智、信。在多年的国学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国学能唤醒师生的幸福感。

国学开垦心灵的乐土

人人都希望幸福,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在国学中,传递着这种朴实的、温暖的

生活态度,让师生获取心灵快乐智慧的优秀传统文化,俯拾皆是。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颜回真正令人敬佩的,还不是他能够忍受这么艰苦的生活境遇,而是他的生活态度。在所有人都以这种生活为苦,哀叹抱怨的时候,颜回却不改变他乐观的态度。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境界。

生活中不缺少苦恼,但是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教会师生选择是积极行动还是沉湎悲伤。如果多做几件快乐的事,哪

还有时间悲伤?读国学,培养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才是我们获得幸福与解脱的大智慧。正如孔子,他一生并不得志,经常陷入生活与事业窘境,但他依然保持一种乐观、幸福的心态,“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还有庄子“乘物以游心”,“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诸葛亮“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

无以致远。”

我们让师生读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要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融入他们的内心,在他们的内心开垦出一片乐土;

就是要让他们拥有先贤那样的情怀,同大地上的万物自然、和谐而幸福地共同成长。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国学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大智慧者,永远不会交给我们浅显的知识。站在圣贤先哲的境界上做学问,我们才

能获得大幸福。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在万世师表孔子看来,学习的宗旨就是快乐、幸福。

为什么学习是快乐、幸福的呢?

因为在先贤们看来,做学问不仅仅是文学、数学、物理、化学等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做人做事合乎自然。一个

真正有学问的人,也许他没有多少文化知识,但内心富足,对人、对事、对物有一种敬畏,有一种顺应、有一种默契。这与当今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思想一脉相承。这也是我们学校为什么要“减负提质”的道理。

我们通过《论语》中的经典名句来看看先贤们眼中的学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