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
善待人,要使人自觉应得;帮助人,要适人自身所能。
——歌德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成功的第十一个关键因素,也是本书讨论的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如果你想像成功者那样,你必须考虑人际关系!任何人如果想成为一个成功者,就必须学会能够用积极有效的方式去善待人,去影响人,去激励人们发挥出他们的聪明才智。无论在个人生活上还是在事业上,要做到你想做的事,就不能不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合作,这是最重要的核心信念之一。事实上,完全由自己独立完成的事是很少的,所以,对成功者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行为方程式中一个最基本的要素。
在本章中,我们将进一步明确和强调这样一个问题:你要去影响他人,激励他人,调动他人与你合作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人的各种欲望和需求。在日常生活中,只要你注意,你就会发现:你所拥有的十分宝贵的东西也是其他人所渴求的;你还会发现,你慷慨满足他人之所需,你也会得到同样慷慨的回报。这些都是人际关系的精髓。
首先,你要通过努力使他人能够认识到,同意与你以任何一种方式合作是有益的,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你不可能从无所期待中获得什么。如果你脚踏实地去做,你就会赢得人们的支持;如果你赢得了人们的支持,你们就能够在共同的发展中一起受益。
1.做出最佳选择
最聪明的选择就是要适合自己,并能够保持并发挥出自己的个性,成熟的选择也就是恰如其分的选择。
三种与他人相处并向他人施加影响的方式供你选择。第一种是不去注意和关心与你一道工作的人,单纯地希望他们能按照你的愿望去工作。你大概不会否认:这是一个不现实的选择,因为其结果即不可靠也无法预测。忽视他人的存在,就会放弃影响他人的任何可能,也就使自己放弃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对未来结局的想象,实际上等于你在向这个世界说:“你们的事我不管,但是反过来,你们要按我的愿望去做。”这是一种幼稚的,不切实际的幻想。
第二种选择是用强制的和以武力相威胁的手段使别人屈服,来按照你的愿望和方式行事。使用恐吓和威胁的办法可以产生效果,至少可以产生短期效果。但是恐吓和威胁,从来不是对待人的最好方法,因为人的真正的驱动力,必须来自他们的内心深处,由愿望形成动机,这是任何强制手段做不到的。被胁迫的人只能以不得以而为之的态度去工作。他们可以服从你的指示和命令,但极少会有人拿出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热情去努力工作。
第三种选择是通过说服使人们真心诚意地愿意去做你所希望做的事情。人们在做

你希望他们做的事情时,他们的自愿程度与他们自身所能获得的利益成正比。换句话说,你要人们按照你的意愿工作,就必须首先使他们相信:如果按照你所说的去做了,他们就能真正获得利益和报酬。这些利益和报酬必须为他们所了解,并且是他们本能地想得到的。事实上你所提供的报酬能够被别人重视,也就是你换来的回报。最丰厚的回报是你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机会,这种机会可以使人们发挥出他们的全部潜力。
这个世界变得越文明,人们就越倾向于用说服的方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强制手段运用得越来越少。当然仍有少数人接受这一手段,并成功地加以运用。由于知识的匮乏而不懂得如何利用新方法的人,自然会继续走老路,延用过去曾一度取得成功的强制手段。
运用强制手段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一种原始的本能。例如,对正在发育过程中的儿童,当对他们的说服失败时,我们常常以某种强制的方法使他们就范。你曾经把强制作为一种最终手段让孩子们做家庭作业或打扫卧室吗?你认为这种做法是否合适?你可以看到,孩子们随后也会以同样的方式达到他们的目的。
现实世界中,在有些情况下也需要考虑运用强制力量。例如,当你受到恶意的攻击,有人妄图对你抢劫或者强行闯入你的家,这时你就会感到友好的说服绝对不是保卫自己的最好方式。或者在外国武装力量入侵你的国家或推翻你的政府的时候,你能只靠劝阻的言辞就解决危机吗?显然在这种情况下,你不能选择退缩和投降,而要全力奋起保卫自己的家园。
但是与人相处则是另一回事。然而我们往往在许多不应当采用强制手段的事情上,没有使用说服的方法与人合作,而是让感情代替了理智,一意孤行,结果使情况失去了控制。
2.没有人能独自成功
《诗经》上有这样著名的诗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是说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批评,乃共同进步。
良好人际关系的主要目标是以积极的有预见性的方法,有效地激励和影响他人,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潜能,使每个人都能做出最适宜的行为表现,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体验到积极的情感,从而使他们在自尊自信的心情下实现各自的理想。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独自成功,你或多或少地都需要他人的帮助。而自珍自重感情的需要是每个人居于核心地位的驱动力。聪明机智的父母、教师和经理们都懂得如何使人建立起自珍自重的情感,以使他们能够成功地达到预期的目的,所以在与他人相处的时候,尊重他人,有助于你取得成功。
我们必须懂得和承认这一事实,他人是非常重要的。所有的人在某件事

情上都有求于他人。在家庭成员中,我们需要亲情和支持;在雇员中,我们需要合作和忠诚的劳动;从雇主那里,我们需要得到鼓励、理解和公平的劳动报酬。有些观察力强、经验丰富的从业者会告诉你,在任何工作中要想成功,你必须具备三项主要的品质。第一,你必须愿意干这项工作;第二,你必须具备干这项工作的知识和能力;第三,你必须能和他人和睦相处。在各项品质中,多数人认为,具备能和他人和睦相处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大量事例也证明了这一点。有不少人之所以能够居于大公司里的监督人、经理等领导职位,并不是因为他们强烈希望得到这个职务或者在工作上有什么特殊的才能,而是因为他们有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美国富翁、大慈善家洛克菲勒在评论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时说:“管理他人的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所以我愿意给管理者支付更高的工资。”
研究表明,事业上的成功,85%归功于待人的技巧,只有15%归功于技术知识。令人遗憾的是,在各种培训课程的计划安排中,这个数字正好颠倒过来了。这是由于人们总是认为如何开创和保持有效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你只要看到今天81%的新工作岗位是服务性岗位,你就会认识到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是多么重要。
现在让我们仔细考察一下人际关系在各种组织中所起的作用。
一个人在原来岗位上是胜任的,而被提升到更高的职位以后却不能胜任了,对于这种现象,人们常常用彼得原则加以解释。这就是说,负有更高水平的责任主要是要求有更高的技能。根据彼得的说法,前述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提拔了技能上不称职的人。
这是对这种现象可以做出的一种解释,即一个人被提升后,他的责任首先是对别人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别人对实现组织目标做出的贡献。但是你不能够假设,一个售货员被提升为商店经理后,由于他有熟练的售货技能,就能自动地懂得如何管理和调动全体店员的积极性。由此我们不难推知,一个人被一步步提升之后,他所具有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他对别人以及整个组织的影响作用随着他的提升变得越来越大。
仅仅运用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这一关键性技巧所形成的结果就可以否定彼得原理的效用。我们发现了这样一种新的现象,这对专业经理人员会有启发:那些始终一贯地表现出能与他人合作共事并通过他人的努力共同达到目标的人,最容易得到提升的机会,而且实践证明,他们的才能完全适应他们所任职务的要求。这显然是与彼得原理对立的。现在让我们再回到前

面讨论的问题上来。一个人自尊感的水平同这个人与他人相处的能力成正比。一个人喜欢自己的程度,决定这个人全部人际关系的质量,决定这个人喜欢和他人在工作中有效合作的能力。反之,一个人一旦建立和发展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别人也会十分喜欢和尊重他。这是一种十分有益的互动:你成全了别人,别人也会成全你。
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一般来说,正确的方法有三条:第一,要通过赏识重视他人的价值;第二,要从他人的角度观察问题;第三,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
3.通过赏识重视他人的价值
你的付出总与你的所得成正比。换句话说,你把别人希望得到的东西给了他们,别人也会把你希望的东西回报给你。
良好人际关系的精髓是重视他人的价值,因为任何一个人都像你一样值得别人尊重。你给他人以他们所需要的褒奖,他们就会给你以你所需要的合作。当你提高了他人的自尊时,也就显示出了你对他们的尊重,你的尊重又会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施展其才华,从而做出你所期望的最佳成绩来。
认识到这一点是十分有趣的,因为它使我们认识到,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希望成为百万富翁,至少我们可以帮助别人获得这种机会。我们每个人都拥有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数量无限的承认、赞许、赏识、尊重和鼓励去给予他人,我们也都知道这对他人是多么重要,而这些不但不需要任何成本,而且又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很好地享用它们。
遗憾的是,只有很少的人认识到这一真理:想得到必须先付出。我们总是倾向于把我们的追求隐藏起来。虽然前述的无形资产是无限的,但是我们却常常抓在手中不用。与此同时,我们却总是希望从别人那里尽可能多地收集和积累这种“财产”,来满足我们自己贪得无厌的欲望。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赏识。
下面是我们在给予他人赏识时要了解和注意的几个问题:·获取的渴望是一种本能,而给予的渴望必须后天习得;·做一个“给予者”是好事;做一个“索取者”则是坏事,并且可以预期其结果。
·真诚的给予者,不以得到回报为目的,但是所得到的回报却十分丰厚。
许多人怀疑这种给予的思想的正确性,他们认为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利他主义的想法。其实不然,事实是:你的付出总与你的所得成正比。换句话说,你把别人希望得到的东西给了他们,别人也会把你希望的东西回报给你。如果你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并承认他们的重要性,他们通常也会同样对待你。要他人与你合作,必须首先尊重他人,这与利他主义毫不

相干。
在这个世界上,给予者的类型基本上有三种:
·第一种是有条件的给予,他们要求每次给予都要得到相同质量的回报,这种人根本不是给予者,而是一个商人;·第二种是偶尔的给予,他们要求每次的给予都会在将来的某一天得到回报,这种人正像一名投资者,随时保存和积累着所有借据;
·第三种是无条件的给予者,他们在各种情况下都无偿的给予,并且从来也不想得到任何回报!“好吧,就当什么事儿也没发生!”
美国基督教作家保罗·邓恩说:“许多年前苏格拉底说过:‘了解你自己’,西赛罗说:‘控制你自己’。”
渴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和赏识,就是渴望他人承认你存在的重要性,这是人的天性中最深层的渴望。不错,你想你是谁,你就是谁;但是他人对你的看法也同样对你起作用。如果你周围的人对待你,就像完全没有你似的,即完全忽视你的存在,那么你就会开始怀疑你到底是谁,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而另一方面,如果人们十分重视你,把你看成是个重要人物,喜欢围绕在你身旁,那就必然坚定你已有的信念并使你自我赏识。
4.良好开端的十把钥匙
一般人在晚年所收到的美满果实,大都是由于他们在年轻时撒下了好的种子。当你做成功一件事时,千万不要等待享受荣誉,而再要去做那些需要做的事。
有许多方法可以帮助他人,使他们感到你的重要。保持谦虚的、有礼貌的、乐于助人的态度是良好的开端。下面是一些补充的建议。
1.机敏,时刻抓住机会对他人的行为或成果加以称赞或表扬。如果你始终敏锐地观察和了解他人,总能找到赞美和恭维他的理由。《一分钟的管理者》一书的作者建议抓住正确时机去叫某人干某事。
2.活跃,永远表现出与他人和睦相处的热情。与他人握手时要用微笑和恰当的言语表现出你非常高兴与他会面。这是一个关于砌砖工人的真实故事。有人问道:“你们的职业是什么?”第一个砌砖工人回答说:“砌砖头。”第二个回答说:“我每小时的工资12.5加元。”而第三个则回答道:“噢,在这个世界上我盖了许多富丽堂皇的大教堂!”从这里可以看出,如果一个人能为这些简单的砖头而感到心情激动,那么他在与他人相处的时候就一定会热情洋溢。
3.助人,要始终表现出对别人做的事的关注和兴趣,如果可能就给予某种帮助。对他们的追求要给予鼓励,有时一句鼓励的话会使他的一生变个模样。
4.关心,关心他人的家庭情况和他们的爱好,发现他人对社区的贡献并向他们表示祝贺;也要注意他们受到了什么伤害,需要哪些帮助。
5.欣赏,英文中“appre

ciative”(欣赏的)一词的字面意义是“提升价值”,而“depreciate”恰恰是“降低价值”。人们都渴望别人欣赏自己的外貌和谈吐。提升他人的价值,你就为这个世界增添了价值。福布斯曾经在《福布斯》杂志上写道:“一个人只有得到周围人的尊重,才能真正感到幸福。而无论谁要顺利地与我们相处,就永远也不要忘记,我们都有自尊心,而自尊心也在支配着我们每一个人。一句欣赏、赞美的言词,常常可以完成看来并不能完成的事。”
6.赞美,每个人都希望在他们付出艰苦努力的时候听到别人支持赞美的声音,尤其是在面临逆境的时候。赞美他所做的事,就是赞美他的为人和支持他的事业。任何一个人的身上总会有积极的方面值得你去赞美和支持。正如林肯在一次评论中所说的那样:“每个人都喜欢赞美。”
7.爱心,对别人表示出真诚的友情与爱心,别人也会回报以同样的情感。友爱之情能使人们紧密团结,又能使人们轻松自在,心情愉悦。友爱之情在人际间传播能产生强大的力量。
8.宽容,要像人们容纳你一样去容纳别人。要让他人感到自在,就要使人们能够自由地公开地表达他们的思想和意见。只有待人宽容,才能给他人以力量,才能鼓励他人变得更好。
9.肯定,表扬他人时,要大张旗鼓;批评他人时,要平心静气。积极肯定的语言可以增强他人的信心和勇气,并帮助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奋进。值得赞扬的事就要去赞扬。
10.交友,爱默生说:“要交朋友,你必须首先是一个朋友。”没有人会一个朋友也没有。
下面是一首题为“给予和接受”的诗,它极好地表达了自尊和自爱的情感。
我让微笑扬帆远航,驶向那无际的烦恼海洋。
载回来的是——
满船的欢乐与舒畅。
我握紧拳头低声呼喊:
“愁云散,天晴爽,让大地洒满阳光!”终于感到了啊,生活是那么充实,
欢乐在我心中荡漾。
我让幸福的思想播向远方,
播向那需要摆脱苦难的城市村庄。终于看到了啊,欢乐降临那一方,
喜悦充满我心房。
我愿把微薄的所有与他人分享,其中有我辛勤的汗水和无尽的希望。想不到流水般的回报啊相继而来,
竟使我的财富百倍增涨。
慷慨相助、解人危难,人生本该这样,
一件件只不过都是小事一桩。
不求感激,不求回报,只愿友谊地久天长。
每日清晨,我的思绪如潮,新思想、新目标,总不能忘。我懂得,服务于人要事事争先,
奉献能使我身心永康。
——托马斯·盖尼斯
5.从他人的角度观察问题
别人希望你承认他们的存在是重要的,他们的观点是值得考虑的,这毫不足怪,因为

你也同样需要别人这样做。
英文中的“移情”作用曾被解释为:“穿别人的鞋步行几百英里”。这就是说,要站在他人的角度来理解问题。设身处地来理解他人,是人际关系技巧中最重要的一点。做不到这一点,就很难与人相处。
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许多人认为,为了说服别人同意和采纳他们的观点,只要两个简单的步骤就足够了:
1.要使别人相信你提出的看法和方案是“正确的”;
2.要向不同意你意见的人摆出一长串“事实”依据,并且不厌其烦地进行说教,竭尽全力支持自己的立场。
如果运用这种“封闭而僵化”的思想方法来指导人际关系,只能导致人们思想上的冲突,导致无休止的争论,使各方的态度更加僵硬,因为在每个人的头脑里都认为自己的看法才是正确的。这都是由于每个人都从各自的视角来观察问题,自然总是觉得自己才是正确的,于是留给别人的,便只剩下两种选择——屈服于你,或者以同样的方式回敬你,自然永远不可能“双赢”。
运用这种方法处理人际关系自然极少成功,这是毫不足怪的,因为“一个违心地屈服于你的人,其内心的看法依然固我”,所以,如果别人有自己成熟的看法和坚定的信念,而你不愿加以考虑,那么,不管你的意见多么正确,也不管你有多少资料证明你有理,别人也不会立即跑过来拥抱你向你表示赞成。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至少认为自己所相信的东西是正确的。人们都希望自己的才智、意见、看法能得到他人的承认和赞赏。然而,极少有这种情况:某个人的看法和意见全都正确,而其他人的看法和意见完全错误。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不难认识到,你如果总是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就永远不会承认别人是正确的,除非你发现别人的观点中有某些正确的成分。换句话说,除非人们主动地去理解别人的立场和观点,否则,人们便总是使自己的思想处于一种封闭状态。与此相反,当你在某个问题的某些方面帮助别人把他们的看法和意见表达出来的时候,你也就是在某种程度上向别人敞开了你的心扉;而当你这样做,并表现出真诚的态度时,别人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敞开他们的思想,也会去考虑你的主张中的可取之处。在这一过程中,双方都可以从对方学到某些东西,做到相互理解和相互配合。遗憾的是,大多数人之间都不能顺利的进行这样的思想沟通。这正是我们下面要讨论的问题。
1999年我在多伦多大学读心理学时,首次接触下面这个经典实验。当艾理克教授借此说明,不同的人对同样一件事会有不同的看法,并且都能成立。这无关乎逻辑,而

是心理因素使然。

图9.a


起先,教授把两叠卡片分发给教室两边的同学,其中一叠是图9.a的少妇像,另一叠是图9.b的老妇像。他给我们十秒钟观看这些卡片,然后收回。接着在银幕上打出两者重叠后的画面,也就是图9.c,并要全班描述这位女子。结果,事先看过少妇像的,几乎一致认定这就是那位少妇;而先前看老妇像的同学,也都认为图9.c是位老妇人。

图9.b


接着教授请同学说明理由,双方各执一辞:
“别开玩笑了,我看她绝对不超过二十几岁,怎可能是个老太婆?”
“你才开玩笑,她少说也有七十。”
当时我们都心知肚明自己的观点不一定正确,对方的看法也可能成立,只是口头上谁也不肯认输,惟有少数同学试着从另一种角度来看这幅画像。
经过一番争辩,双方僵持不下。终于有位同学走上前去,指着一条线条说:“这少妇带了一串项链。”另一位马上反驳:“不,这是老妇的嘴角。”于是大家你来我往,开始一一讨论画
中每个细节,并逐渐接受对方的观点。但基本上,我们所接收的仍是事先观看卡片所得到的印象。
图9.c
后来我工作的公司中的培训部也经常借用这个试验,因为它能够使我们对人以及人际关系的本质,有更透彻的认识。最要紧的是,它充分显现出制约作用对我们的观察有多大的影响力。仅仅十秒钟就能产生如此这般的影响,持续终身的制约作用可想而知。人的一生中,来自家庭、学校、工作、亲友同事、宗教以及流行思潮(如个人魅力说)的影响力,均在不知不觉中制约着我们,左右着我们的观念。这个试验也说明,观念是行为与态度的根本,我们的一言一行均脱离了观念的影响。就以图9.c为例,你若认为那是一位少妇,就自然不会想到要搀扶她过街。
由此正可突显个人魅力说的基本缺陷之一,也就是仅仅强调行为与态度的皮毛,却忽略了根源。
从这个实验中,我们还可以体会到观点对人际关系的作用。一般人总认为自己的观念正确且立场客观,但试验却证明,虽然别人的结论不同,并不代表他们是主观的、错误的。
事实上,我们高估了自己,因为我们是透过有色的眼睛去看外在的世界,也就是用本身的观点去看。因此当有人跟我们意见不一致时,我们便直觉认为别人有问题。其实观点不同以致看法有异,是完全正常的现象。
不过这并不表示没有客观的事实存在。譬如在图9.c中,双方都看到了白底黑线条,也都承认它的存在,只是每个人根据以往的经验而有不同的诠释。若不经过诠释,这些事实便不具任何意义。
一旦我们对本身的基本观念以及观念加

诸我们的影响力,有更深一层的认识,就愈能为自己的观念负责,并加以检讨。同时也愿接纳别人的看法与观念,如此才是真正的客观。
由这个试验所得到的种种启发当中,最重要的莫过于突然了悟的经验,也就是忽然领悟对方原来是如此看这幅画的。这种现象我们称为观念转移。第一印象对你的影响愈大,顿悟的刺激也愈大。
当双方都敞开他们的心扉,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的时候,就有如双方达成了某种协议;如果双方始终将自己的思想封闭起来,那就好像争论一直在继续,永远也达不成任何协议。
任何优秀的销售员都懂得,如果他们100%正确,顾客100%错误,那么他们就无法做成一笔交易;如果他们在争论中获胜,准会失掉一桩生意!交易成功的机会都来自从顾客的角度思考问题,帮助顾客证明他们是正确的。如果说有一把能使别人赞同你的钥匙的话,这把钥匙就是,你要善于对别人说:你发现了他们的意见中积极的方面;如果你愿意,你最好穿上别人的鞋,去走你想走的路。这把钥匙可以使人们感到他们的重要性。如果你肯花时间去对他人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你永远都能在任何人身上发现值得赞赏的优点。
随着时光一天天地流逝,你会看到,一些人总是用封闭的思想去看周围的人,去发现别人的消极方面,并把这些向他人述说,力图表现只有他自己100%的正确,别人总是100%的错误;而另外一些人则开放他们的思想,去发现每个人身上积极的方面。这种对立思想互动的结果,不可避免地使这个世界矛盾百出。然而,封闭自己的思想并很少尊重他人的人,很难有成功和幸福的前程,这是不言而喻的。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正如罗伯特·韦斯特所说:“没有什么比挑毛病更容易的了,因为开办这种‘发牢骚公司’不需要天才,不需要自我否定,不需要智慧,也不需要良好的品德。”如果你需要一个保持积极人生观的格言的话,请读读下面的话:
赞美的言词在人们中间总是受到欢迎,批评的言词最好总是呆在家里。只有真诚的理解和合作,能带领我们踏上成功的坦程。
最后我们来分析这种爱挑别人毛病的人的个性。这种人,如果抛开他们爱抱怨、多烦恼、偏爱嫉妒、牢骚满腹这些缺点,就很难再找到他们还有什么个性特点了。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事是表现他们自己是正确的,而他们最擅长的则是贬低别人。不幸的是,他们错了,因为这些恰恰是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合作的最大障碍。
亨利·福特曾对成功的人际关系说过如下的话:“如果说有什么成功秘诀的话,那就是要具备这样一种能力:善于

了解他人的观点,从他人的角度同时也从你自己角度两个方面观察问题。”
你能设身处地地“从他人的角度同时也从自己的角度两个方面观察问题”,你就创造了一种相互尊重的气氛;你表现出用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诚意,也就创造出一个“双赢”的局面。
你要想影响别人使之采取你的态度和行为,你就必须先承认和赞美别人的态度和行为。简单地说,别人希望你承认他们的存在是重要的、他们的观点是值得考虑的,这毫不足怪,因为你也同样需要别人这样做。
6.让别人的自我感觉良好
困境中的人,伤心的人,拥有一朵花,感觉也是拥有了整个春天。只要你向他献出一片暖暖的关爱,那么你的心就给了另一颗心一座真正的天堂。
成功的人际关系作为一门真正的艺术是使别人的自我感觉良好。这涉及与自我有关的愿望和需要的分享原理:当人们从你那里感觉到他们的重要性时,他们才会更加喜爱他们自己;而只有当人们真正喜欢他们自己的时候,才会与你真诚地合作。
无论谁在设计与他人相处的方法时,都明确知道自己过去是怎样做的。但是一定要记住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的话:一个人在成全他人的同时,某种程度上也成全了自己。爱默生对此评论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最美好的补偿之一,就是真诚地帮助别人,因为这样做的同时也就是帮助了自己。”
一位记者到一所很闭塞与落后的山村小学采访,她在钦佩那位40出头的学校惟一的女教师所取得的感人业绩之外,更惊讶的是——繁重得令人难以想象的超负荷的工作,连医生都束手无策的痼疾,在加上接二连三的家庭变故,都没有褶皱她的肌肤,没有留下点滴憔悴的影子。她那红润的、泛着青春光泽的容颜,实在令人惊讶不已。
女记者不由得脱口问道:“你有什么养颜秘方吧?”
她莞尔一笑:“有啊,就是让人心中时时充满爱意。”
因为心存爱意,意外的风雨中,有了陌生人伸来的一柄雨伞;泥泞的路上有了一双搀扶的胳臂;苍茫的夜色里,多了一盏驱散寒意的明灯;独行的背后,多了一道关注的目光;匆匆的行旅中,多了一声善意的提醒;漫漫的征途上,多了一份诚挚的祝福……
在这个世界上,在有他人存在的情况下,你能设想用抵毁他人的方式来成全自己吗?所幸的是,那些对别人说不出好话的人,通常对自己也无好话可说。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只能成为一个对别人吹毛求疵的人。
富兰克林年轻的时候就发现,他如果想与人们相处融洽,就必须改变待人的方式,他的秘诀是:“我从不说任何人的坏话,对每个我所认识的人都只说好话。”
7.善于听取他人

的意见
当你专心倾听别人的意见时,你的态度会使对方感到你认为他们的意见是重要的、有价值的,这就等于给他们以尊敬和赞许。
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是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技巧,它要求我们集中精神注意听别人说些什么。
当你专心倾听别人的意见时,你的态度会使对方感到你认为他们的意见是重要的、有价值的,这就等于给他们以尊敬和赞许。有效地倾听是提高他人的价值和自尊心的有效方法。
以积极的态度倾听他人的意见,这对有些人来说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非努力自律而不能成就。因为听者思考的速度往往成倍地高于说者谈话的速度。大多数人可用每分钟125个单词的速度讲话,而大脑接受语言的速度可达每分钟450到500个单词。所以听者可以在对方谈话的同时,拿出三分之二的时间进行思考。当人的大脑未达到满负荷运转时,这种一边听一边思考的方式,往往会使人走神,其结果是两方面都没完全做好。解决这一问题的诀窍是把大脑中三分之二的空余能力全用于集中听对方讲话。
明尼苏达大学修辞学系教授拉尔夫·尼科尔斯对“有效地倾听”这一课题进行过专门研究,做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成就。他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凡是学生在听力测试中成绩好的,都是那些在倾听时很好的利用了这三分之二空余时间的学生。他发现有效倾听者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
1.听者要想在说者的前面,听者要猜想说者下面要讲些什么并要从他所说的内容中得出某种结论;
2.听者要边听边在内心中评价说者的论点和论据,思考和确定这些论据是否支持它的论点;
3.在适当的间隔时间,听者要在脑子里总结所听到的一切;
4.听者要在倾听的过程中从字里行间探寻被说者忽略或者漏掉的隐含的或附加的重要意义和信息。
拉夫尔·尼科尔斯博士指出,大脑的反应速度,可以使我们有充分的时间轻松地进行上述四项活动。
语言的交流是人们互相学习的主要途径。小学和中学的教师要用去他们生活中一半以上的时间向学生讲话。大学的学生要用去80%的时间在课堂上听讲或参加集体讨论。但是关于记忆保留时间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对听讲的内容十分钟后只能回忆起50%,两周之后能够记住的不超过25%。
学生、学生的父母以及各类专业人员在高效率的倾听方面都同样存在一定的困难。一项研究发现,经理层次的人士,至少要用去他们40%的时间去倾听,然而大多数人集中精力倾听的有效率只有25%。
8.如何做到有效的倾听
撇开偏见,敞开思想,真诚地关心他人,只

有这样,每个人才能从别人那里获得学习的机会。
下面是如何做到有效倾听的几点补充意见。
1.要有强烈的兴趣。倾听他人的谈话之前,你可能对谈话的主题和内容有所了解,但这种情况是不多的。如果一开始你便对整个题目感到乏味,没有兴趣,那么,你要装作感兴趣;几分钟之后,你会发现你开始感到有兴趣了。如果说者缺乏谈话的技巧,吐字含糊,甚至用词不当,这些缺点你都不必去注意,要把注意力集中到他所说的主要内容上。
2.要有耐心。不要急于对谈话的主题形成固定的看法。我们常常在对方尚未充分表达他的意见时,就过早地下结论。如果在你的头脑中对一个人所说的事情有了先入为主的成见,并很快开始在自己头脑里反驳对方的意见,那你就注定要使双方为实现有效沟通所做的一切努力付之流水。
3.回答前要稍作停顿。要集中你的思想,切实让说者把他要说的话都说完。人们都希望自己提出的问题得到答案,发表的意见得到回应,在自己的观点遭到批评之前,能有充分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
4.敞开思想并移情于说者的观点。每个人都有资格说出他们想说的话,你也可能不喜欢某个人或者他所代表的人。但是如果因此切断了与双方思想上的交流,你就将一无所获。一个人的外表,着装或者某些言辞可能冒犯了你,同样的原因,你也可能因此冒犯了别人。撇开这些,敞开思想,真诚地关心他人,只有这样,每个人才能从别人那里获得学习的机会。
现在你已经学到了如何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方法。那么,从今天开始你就从我们讨论过的三种方法着手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吧,你周围的人足够你用来进行实践了。凡是能听到你的声音的地方,凡是你能接触到的地方,所有的研究材料都是你所需要的。你已经掌握了许多工具,你已经具备了足够的内心力量,以积极的可以预见结果的方法有效地去激励和影响他人吧。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你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