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区域发展规划数字地图

七大区域发展规划数字地图
七大区域发展规划数字地图

七大区域发展规划数字地图

关中-天水经济区

区域概况:陕西省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杨凌、商洛部分县(商州、洛南、凤武、柞水)和甘肃省天水所辖行政区域,面积7.98万公里。2007年末总人口为2842万人,GDP 占西北地区的28.6%,规划期为2009~2020年。

空间布局:构建“一核(经济区核心西安)、一轴(宝鸡、铜川、渭南、商洛、杨凌、天水等次核心城市为节点,形成西部发达的城市群和产业聚集带)、三辐射(核心和次核心城市依托向外放射的交通干线,带动经济区南北两翼发展)”的空间发展框架体系。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区域概况: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所辖行政区域组成,陆地国土面积4.25万平方公里,2006年末总人口1255万人,规划期为2006-2020年。

空间布局:依据区域总体功能定位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将北部湾经济区划分为城市、农村和生态三类地区。

辽宁沿海经济带

区域概况:包括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6个沿海市所辖的21个市区和12个沿海县市,土地面积为3.63万平方公里,占辽宁省的24.5%。2009年7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规划期为2009-2020年。

空间布局:从“五点一线”变为“一核、一轴、两翼”,强化大连-营口-盘锦主轴,壮大渤海翼(盘锦-锦州-葫芦岛渤海沿岸)和黄海翼(大连-丹东黄海沿岸及岛屿),形成“一核、一轴、两翼”的总体布局框架。

江苏沿海地区

区域概况:包括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市市区以及赣榆、东海等14个县(市)。沿海开发影响范围包括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市的全部区域。2005年,本区人口1712.74万,面积2.84万平方公里。6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讨论并原则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规划期为2009—2020年。

空间布局:形成“三极(加快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个中心城市建设)、一带(托沿海高速公路、沿海铁路、通榆河等主要通道)、多节点(可建深水海港的区域)”的空间开发格局。

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

区域概况:包括东营和滨州两市全部,以及与其相毗邻,自然环境条件相似的潍坊北部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乐陵市、庆云县,淄博高青县和烟台莱州市。共涉及6个设区市的19个县(市、区),总面积占全省的六分之一。

空间布局:突出区域特色,按照“四点、四区、一带”布局。到2010年,开发建设优质粮田100万亩;集约建设一批重点物流及工业园区;新增养殖水面90万亩,总量达到150万亩;新增自然保护区面积60万亩,总量达到560万亩。

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

区域概况:以福建福州、厦门、泉州、漳州、龙岩、莆田、三明、南平、宁德9市为主体,涵盖周边的浙江温州等5市、江西上饶等4市和广东梅州等5市,共计23市。2009年5月14日正式发布《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

空间布局:形成“一带、四轴、双极、多核”的海西城市群空间结构。

发展目标:通过10~15年的努力,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成为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

横琴

区域概况:珠海市第一大岛,全岛南北长8.6公里,东西宽约7公里。2008年末,岛内人口7585人。2009年6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横琴总体发展规划》,决定将横琴岛纳入珠海经济特区范围,对口岸设置和通关制度实行分线管理。

发展目标:把横琴建设成为“一国两制”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促进珠江口西岸地区产业升级的新平台。

世界地图区域分布划分

亚洲有(48个国家) 东亚(5):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 东南亚(11):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东帝汶 南亚(7):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中亚(5):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 西亚(20):阿富汗、伊拉克、伊朗、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联酋)、阿曼、也门、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土耳其、塞浦路斯 欧洲国家 北欧国家(5):冰岛、挪威、丹麦、瑞典、芬兰。 西欧国家(6):英国、法国、爱尔兰、比利时、荷兰、卢森堡。 中欧国家(7):瑞士、德国、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列支敦士登。 南欧国家(18):西班牙、葡萄牙、安道尔、意大利、梵蒂冈、圣马利诺、马耳他、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黑)、斯洛文尼亚、马其顿、塞尔维亚、黑山(门特内哥罗)、阿

尔巴尼亚、罗马尼亚、希腊、保加利亚、匈牙利。 东欧国家(10):前苏联独立的欧洲国家: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摩尔多瓦、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后三者在地理位置上应该在亚洲,但和在经济、文化、政治上亚洲关系不密切,所以往往还算在欧洲)。 非洲国家 北非(8):埃及、苏丹、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亚速尔群岛、马德拉群岛。 东非(10):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索马里、吉布提、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和塞舌尔。 西非(18):毛里塔尼亚、西撒哈拉、塞内加尔、冈比亚、马里、布基纳法索、几内亚、几内亚比绍、佛得角、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科特迪瓦、加纳、多哥、贝宁、尼日尔、尼日利亚和加那利群岛。 中非(8):乍得、中非、喀麦隆、赤道几内亚、加蓬、刚果、刚果民主共和国、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南非(15):赞比亚、安哥拉、津巴布韦、马拉维、莫桑比克、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南非、斯威士兰、莱索托、马达加斯加、科摩罗、毛里求斯、留尼汪、圣赫勒拿等。 北美洲

中国目前已公布区域经济发展规划

中国目前已公布区域经济发展规划 中国"十一五"(2006-2010年)规划对于区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东中西良性互动,公共服 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规划指出,要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并提出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以下为2009年中国国务院已批准的区域经济规划时间及主要内容:1、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时间:2009年12月地域范围:山东省东营和滨州两市全部以及与其相毗邻主要内容:将依托东营、滨州、潍坊、莱州四个港口,重点规划建设四大临港产业区.同时,将在区域内加快港口、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发展循环经济,发展适宜盐堿地区的养殖业、原盐业、滩海油田、风能和海水淡化.2、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时间:2009年11月地域范围: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市部分区域和延边州为核心地区主要内容:提出四大战略定位,即图们江区域成为中国沿边开放开发的重要区域,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东北亚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平台,东北地区新的重要增长极.3、关于调整天津市部分行政区划的请示--时间:2009年11月地域范围:天津市主要内容:调整部分行政区划,撤销天津市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设立天津市滨海新区,标志着滨海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启动.早在200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批准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是,依托(北)京(天)津冀(河北)、服务环渤海、面向东北亚.4、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意见--时间:2009年9月地域范围: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10个省、自治区主要内容:扩大铁路网规模,加快干线公路网和水运、枢纽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大力推进实施重点水利工程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工业优化升级,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力争用2-3年时间,基本解决西部地区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继续增加扶贫资金投入.5、进一步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战略--时间:2009年9月地域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主要内容:优化经济结构,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加快企业技 术进步,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着力解决民生问题等.6、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时 间:2009年6月地域范围:陜西省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杨凌、商洛部分县和甘肃省天水所辖行政区域主要内容:关中-天水经济区与成渝经济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并列成为中国西部大开发的三大重点区域,成为西部经济新增长极.关中—天水经济区将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大学科技园区等,大力扶持科技创新型企业,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把西安建设成为科技、资源统筹的示范基地.7、横琴总体发展规划--时间:2009年6月地域范围:广东珠海市横琴岛主要内容:将横琴岛纳入珠海经济特区范围,对口岸设置和通关制度实行分线管理.要通过重点发展商务服务、休闲旅游、科教研发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鼓励金融创新,实行更加开放的产业和信息化政策等.8、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时间:2009年5月地域范围: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主要内容:要求福建省发挥其独特的对台优势,加强两岸产业合作和文化交流,努力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发挥 独特的对台优势,加强两岸产业合作和文化交流,努力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加快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适应两岸直接"三通"的需要,提高发展保障能力等.9、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时间:2009年4月地域范围:上海主要内容: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中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基本形成国内外投资者共同参与、国际化程度较高,交易、定价和信息功能齐备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基本建成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现代物流服务高效,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10、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时间:2009年1月地域范围: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等九个城市主要内容:赋予珠三角发展更大的自主权,支持率先探索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继续承担全国改革"试验田"的历史使命,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在重大基础设施对接方面,港珠澳大桥有望年内开工,明确对大桥 主体工程出资50亿元;产业对接方面,不仅局限于制造业,还包括金融、贸易、会展等服务业对接;改进创新合作方式方面,赋予广东在推进CEPA上再先行一步之权.

世界政治地图和分区

世界政治地图和分区 ------------------------------------------- 精品范文 世界政治地图和分区 教学目标 1(通过读世界政区图和世界面积位于前列的国家示意图,使学生能够在世界政区图上查阅出世界的主要国家,明确世界上的面积大国和人口大国,通过阅读“世界地理区域的划分”明确区域划分的十三个分区的名称和分布。 2(通过阅读“世界地理区域的划分”、“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国界线”、“阿根廷和智利之间的国界线”,明确国界线的划分依据和领土的含义,识别国家之间的国境线,并学习运用图表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观察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别方位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使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国际常识,懂得正确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明确一个国家的主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国家无论大小都一律平等,树立世界各国平等相处,求得共同进步与发展的观念。 4( 通过对世界组织的介绍和阅读各国的有关数据,培养学生树立全球意识,激发学生的的竞争意识、进取心和爱国热情。 教学建议 的教材分析 “世界的国家”和“国界和领土”,教材分设了两个标题。实际上,“国家”和“国界和领土”是不可分的,把它们分开叙述的目的

-------------------------------------------- 精品范文 是为了强调重点不同。世界的国家,着重国家的特征,强调国与国之间在领土大小、国家性质、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方面的差别。这部分的重点落实到如何看待一个国家: 国家不论面积大小、人口多少、经济发达与否,地位应该是平等的。教材中“读一读”的两个标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特别强调了国家之间的经济差异。 “国界和领土”则强调国家的主权。如何划分国界或领土的争端在国际关系上是一个重大的问题。教材用三幅图“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国界线”、“阿根廷和智利之间的国界线”和“中国与巴基斯坦国境线上的界碑”来说明: 第一,国界线在地图上用什么符号表示 (包括未定国界线); 第二,国界在地表上用什么标记来表示。 为了更深入的认识世界各地,便于分析和比较,按地理位置、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把世界划分为13 个地区。教材给出了世界地理区域的划分图,上面有13个地区的位置和范围。13 个地区的名称、位置、范围必须熟记,并在图上落实,因为它是今后要讲的分区地理的基础。 世界国际组织,重点介绍了两个重要的国际组织: 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教材在编排上,各标题各有分工,又互为联系,从分到合。这种编排体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 教法建议 2 / 9 -------------------------------------------- 精品范文 建议将讨论法、学习指导法和讲授法等结合起来进行授课。 对于世界的国家,由于学生比较熟悉,可以让学生说出知道的国家。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实例,引导学生读图,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到六个国家的位置,以及小国摩纳哥和地区格陵兰。对于各国的政治制度,不必展开。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可以通过教师提供的反映各国

地理教案:世界政区地图和分区

地理教案:世界政区地图和分区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现代世界政区的划分及历史上政区地图的变化,了解国家、地区的总数和分布;掌握主要国家的分布、面积及人口状况。 了解国界、领土的含义及划分依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及差异,了解世界区域的划分依据,掌握本书世界区划的名称和分布。 2.通过识读《世界政区分布图》,提高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学会使用柱状图及扇形统计图,从而提高分析统计图表的能力。 3.通过学习国界、领土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了解我国处理国际事务的基本政策,对学生进行热爱和平的教育。 教学重点世界政区的划分及国家一律平等的思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世界的13个分区。 教学方法讲述法和谈话法相互配合。 教学用具《世界政区地图》、《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人口、工业总产值对比的扇形统计图》(挂图)

《人口在1亿以上的国家柱状图》(挂图)。 教学提纲 一、世界政区地图 1.世界的国家和地区 2.国家及其划分 ①国界 ②未定国界 ③国界的划分依据 3.世界政区地图的变化 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1.分布 2.差异 3.“南北对话”与“南南合作” 三、世界上的区域划分 1.划分依据 2.13个地区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世界划分为哪几大洲?每一洲说出一个代表性国家的名称?南极洲为什么没有国家?(学生答: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中国、埃及、美国、巴西、英国、澳大利亚。南极洲气候严寒,年平均气温0℃以下。)

区域经济与区域规划

《区域经济与区域规划》复习提纲 一、区域规划的理论体系名词解释 1、增长极理论 概念:增长极理论就是研究通过对特定地理中心的刺激,促进其极化效应,以推动不发达地区通过不平衡——平衡发展,实现经济整体进步的理论。 一个国家要实现平衡发展只是一种理想,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经济增长通常是从一个“增长中心”逐渐向其他部门或地区传导的。因此,应选择特定地理空间或产业类型作为增长极,以带动经济发展。增长极概念有两个含义:一是在经济意义上特指推进型主导部门;二是地理意义上特指区位条件优越的地区。 2、点轴开发理论 点轴开发模式是增长极理论的延伸,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看,经济中心总是首先集中在少数条件较好的区位,成斑点状分布。这种经济中心既可称为区域增长极,也是点轴开发模式的点。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中心逐渐增加,点与点之间,由于生产要素交换需要交通线路以及动力供应线、水源供应线等,相互连接起来这就是轴线。这种轴线首先是为区域增长极服务的,但轴线一经形成,对人口、产业也具有吸引力,吸引人口、产业向轴线两侧集聚,并产生新的增长点。点轴贯通,就形成点轴系统。因此,点轴开发可以理解为从发达区域大大小小的经济中心(点)沿交通线路向不发达区域纵深地发展推移。 3、梯度推移理论 梯度推移理论源于费农提出的工业生产的产品周期理论。梯度推移理论根据区域是否具有发展潜力将区域分为高梯度区域和低梯度区域,该理论认为,创新活动是决定区域发展梯度层次的决定性因素,而创新活动逐渐从高梯度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及生命周期阶段的变化,生产活动逐渐从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而这种梯度转移过程主要是通过多层次的城市系统扩展开来的。梯度转移理论主张发达地区应首先加快发展,然后通过产业和要素向较发达和欠发达地区转移,以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4、核心-边缘理论 核心边缘理论是解释经济空间结构演变模式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试图解释一个区域如何由互不关联、孤立发展,变成彼此联系、发展不平衡,又由极不平衡发展变为相互关联的平衡发展的区域系统。 5、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罗斯托通过对工业化国家的增长过程的考察,归纳出国家或区域的经济增长大体上要经过六个阶段。 (1)、传统社会阶段(2)起飞准备阶段(3)起飞阶段(4)成熟阶段(5)高额群众消费 阶段(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1)传统社会阶段,主要特征是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产业结构单一,主要的经济活动都局限于原始的农业活动。 (2)起飞准备阶段,是由农业为主的社会逐渐向工业、交通、商业及服务业为主的社会转变,积累率达5%,主导产业是饮食、烟草、水泥、砖瓦等产业部门。起飞条件:

七年级地理世界政治地图和分区

世界政治地图和分区 教学目标 1.通过读世界政区图和世界面积位于前列的国家示意图,使学生能够在世界政区图上查阅出世界的主要国家,明确世界上的面积大国和人口大国,通过阅读“世界地理区域的划分”明确区域划分的十三个分区的名称和分布。 2.通过阅读“世界地理区域的划分”、“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国界线”、“阿根廷和智利之间的国界线”,明确国界线的划分依据和领土的含义,识别国家之间的国境线,并学习运用图表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观察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别方位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使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国际常识,懂得正确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明确一个国家的主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国家无论大小都一律平等,树立世界各国平等相处,求得共同进步与发展的观念。 4.通过对世界组织的介绍和阅读各国的有关数据,培养学生树立全球意识,激发学生的的竞争意识、进取心和爱国热情。 教学建议 的教材分析 “世界的国家”和“国界和领土”,教材分设了两个标题。实际上,“国家”和“国界和领土”是不可分的,把它们分开叙述的目的是为了强调重点不同。 世界的国家,着重国家的特征,强调国与国之间在领土大小、国家性质、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方面的差别。这部分的重点落实到如何看待一个国家:国家不论面积大小、人口多少、经济发达与否,地位应该是平等的。教材中“读一读”的两个标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特别强调了国家之间的经济差异。

“国界和领土”则强调国家的主权。如何划分国界或领土的争端在国际关系上是一个重大的问题。教材用三幅图“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国界线”、“阿根廷和智利之间的国界线”和“中国与巴基斯坦国境线上的界碑”来说明:第一,国界线在地图上用什么符号表示(包括未定国界线);第二,国界在地表上用什么标记来表示。 为了更深入的认识世界各地,便于分析和比较,按地理位置、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把世界划分为13个地区。教材给出了世界地理区域的划分图,上面有13个地区的位置和范围。13个地区的名称、位置、范围必须熟记,并在图上落实,因为它是今后要讲的分区地理的基础。 世界国际组织,重点介绍了两个重要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 教材在编排上,各标题各有分工,又互为联系,从分到合。这种编排体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 教法建议 建议将讨论法、学习指导法和讲授法等结合起来进行授课。 对于世界的国家,由于学生比较熟悉,可以让学生说出知道的国家。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实例,引导学生读图,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到六个国家的位置,以及小国摩纳哥和地区格陵兰。对于各国的政治制度,不必展开。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可以通过教师提供的反映各国经济状况的图表和数据,了解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主要差异。讲清“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中“南、北”特指的地理位置的意义和所代表的经济地位上的含义。强调我国在国际交往所持的态度: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对于“国界”和“领土”这两个概念较为复杂,但又是本节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基本概念,最好用边指图边看书边总结的方法。充分利用三幅图“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国界线”、“阿根廷和智利之间的国界线”和“中国与巴基斯坦国境线上的界碑”明确:第一,国界线在地图上用什么符号表示(包括未定国界线);第二,国界在地表上用什么标记来表示。巩固所学的国界和领土的概念,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分析实际问题中去。

国内各类国家级经济区域梳理2018-10-17

国内各类国家级经济区域梳理 自我国批准设立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四大经济特区以来,国内陆续出现了众多享受各种优惠政策的国家级经济区域,这些国家级经济区域在不同的时间点成立,具有不同的名称、级别和规模,同时享受不同的优惠政策。 国家级经济区域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地,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基于不同的定位和目标,创建了国家级经济特区、国家级新区、自贸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级开发区等多种经济区域,下面对上述经济区域进行分类梳理。 一、国家级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是实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和特殊政策,用减免税收等优惠办法和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吸引外商投资和促进出口的特定地区,其实质也是世界自由港区的主要形式之一。1979年4月邓小平首次提出要开办“出口特区”,后于1980年3月,“出口特区”改名为“经济特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窗口、排头兵和试验场,经济特区以减免关税等优惠措施为手段,通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以达促进特区所在国经济技术发展的目的。

当前,国内有7大经济特区,具体名单如下: 二、国家级新区 国家级新区属于副省级行政单位,是指新区的成立乃至于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总体发展目标、发展定位等由国务院统一进行规划和审批,相关特殊优惠政策和权限由国务院直接批复,在辖区内实行更加开放和优惠的特殊政策,鼓励新区进行各项制度改革与创新的探索工作,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在各地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风向标作用。 1992年中国加快改革开放,经济特区模式移到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等国家级新区依据各自明确的发展定位,设立各自目标并逐步

世界地图区域分布划分

世界地图划分 亚洲有(48个国家) 东亚(5):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 东南亚(11):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东帝汶 南亚(7):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中亚(5):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 西亚(20):阿富汗、伊拉克、伊朗、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联酋)、阿曼、也门、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土耳其、塞浦路斯 欧洲国家 北欧国家(5):冰岛、挪威、丹麦、瑞典、芬兰。 西欧国家(6):英国、法国、爱尔兰、比利时、荷兰、卢森堡。 中欧国家(7):瑞士、德国、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列支敦士登。 南欧国家(18):西班牙、葡萄牙、安道尔、意大利、梵蒂冈、圣马利诺、马耳他、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

黑)、斯洛文尼亚、马其顿、塞尔维亚、黑山(门特内哥罗)、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希腊、保加利亚、匈牙利。 东欧国家(10):前苏联独立的欧洲国家: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摩尔多瓦、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后三者在地理位置上应该在亚洲,但和在经济、文化、政治上亚洲关系不密切,所以往往还算在欧洲)。 非洲国家 北非(8):埃及、苏丹、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亚速尔群岛、马德拉群岛。 东非(10):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索马里、吉布提、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和塞舌尔。 西非(18):毛里塔尼亚、西撒哈拉、塞内加尔、冈比亚、马里、布基纳法索、几内亚、几内亚比绍、佛得角、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科特迪瓦、加纳、多哥、贝宁、尼日尔、尼日利亚和加那利群岛。 中非(8):乍得、中非、喀麦隆、赤道几内亚、加蓬、刚果、刚果民主共和国、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南非(15):赞比亚、安哥拉、津巴布韦、马拉维、莫桑比克、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南非、斯威士兰、莱索托、马达加斯加、科摩罗、毛里求斯、留尼汪、圣赫勒拿等。 北美洲 美国、加拿大

地理教案世界政区地图和分区

地理教案世界政区地图和分区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世界政区地图和分区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现代世界政区的划分及历史上政区地图的变化,了解国家、地区的总数和分布;掌握主要国家的分布、面积及人口状况。 了解国界、领土的含义及划分依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及差异,了解世界区域的划分依据,掌握本书世界区划的名称和分布。 2.通过识读《世界政区分布图》,提高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学会使用柱状图及扇形统计图,从而提高分析统计图表的能力。 3.通过学习国界、领土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了解我国处理国际事务的基本政策,对学生进行热爱和平的教育。 教学重点世界政区的划分及国家一律平等的思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世界的13个分区。 教学方法讲述法和谈话法相互配合。 教学用具《世界政区地图》、《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人口、工业总产值对比的扇形统计图》(挂图)

《人口在1亿以上的国家柱状图》(挂图)。 教学提纲 一、世界政区地图 1.世界的国家和地区 2.国家及其划分 ①国界 ②未定国界 ③国界的划分依据 3.世界政区地图的变化 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1.分布 2.差异 3.“南北对话”与“南南合作” 三、世界上的区域划分 1.划分依据 2.13个地区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世界划分为哪几大洲?每一洲说出一个代表性国家的名称?南极洲为什么没有国家?(学生答: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中国、埃及、美国、巴西、英国、澳大利亚。南极洲气候严寒,年平均气温0℃以下。)

第七章世界政区地图和分区

第七章世界地图和分区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认识世界的国家及其特点,理解世界地理区域划分的意义,并能够在世界政区空白图上填注出13个分区的名称。 2.使学生能够科学地表述正确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树立世界各国平等相处,求得共同进步与发展的观念。 3.使学生能够在世界政区图上查阅出世界的主要国家,并学习运用图表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世界各国一律平等,在国家交往中应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2.地图上国界的表示方法。 3.学习阅读世界政区图、人口柱状图及其经济扇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 教学媒体 世界政区挂图,世界政区投影片,世界区域划分投影片,世界人口和工农业总产值比较投影片,世界政区地图的变化,主要发达国家的主要资源对外依存率表,主要资源在世界输入中的比重表,练习题。 教学方法 谈话法与讲授法。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通过前面几章的学习,我们对世界自然地理环境、世界的人口和居民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进一步探讨世界政区的划分。 【板书】第七章世界政区地图和分区 【读图】学生读图册中的“世界政区图”。 教师请一组学生依次(不重复)读出10个国家的名称。 【总结】目前全球共有18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地区。 【板书】世界上的国家 180多个 【分组讨论】世界各国之间有什么不同?教师肯定学生的讨论结果,并进一步讲解。 【投影】世界政区投影片 【提问】你能按面积大小排列这几个国家吗?以上几个国家各属于哪个洲?你知道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国家吗? 【讲述】利用世界政区挂图讲述,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国家是梵蒂冈,面积仅有0.44平方千米,不足北京故宫面积的 2/3;而位于地中海沿岸的摩

世界区域地理地图填充图

亚洲填图(一) 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南海、安达曼海、阿拉伯海、孟加拉湾、波斯湾 日本群岛、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的群岛)、堪察加半岛、朝鲜半岛、中南半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的半岛)、萨哈林岛(又称库叶岛)、加里曼丹岛(亚洲最大、世界第三大岛)、苏门答腊岛、斯里兰卡岛 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黑龙江、黄河、长江(世界第三、亚洲第一长河)、湄公河、恒河、印度河、乌拉尔河 贝加尔湖(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咸海、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死海(世界陆地最低点) 亚洲填图(二) 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大的山脉)、昆仑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天山山脉、阿尔泰山、乌拉尔山、大高加索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秦岭

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阿拉伯高原、德干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蒙古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 西西伯利亚平原(亚洲最大、世界第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鲁卜哈利沙漠(亚洲最大、世界第三大沙漠) 日本填图 日本海、太平洋、朝鲜海峡、津轻海峡、濑户内海、东京湾 本州岛、九州岛、四国岛、北海道岛、关东平原(日本最大的平原)、富士山(日本最高峰) 东京、横滨(著名海港)、名古屋、大阪、神户(著名海港)、北九州、筑波(科学城) 东南亚填图(一)

太平洋、印度洋、马六甲海峡 老挝(万象)、越南(河内)、泰国(曼谷)、柬埔寨(金边)、缅甸(仰光)、马来西亚(吉隆坡)、新加坡(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菲律宾(马尼拉)、文莱(斯里巴加湾)、 东帝汶(帝力) 东南亚填图(二) 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来群岛、克拉地峡、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加里曼丹岛、吕宋岛 长山山脉、若开山脉、禅邦高原 元江-红河、澜沧江-湄公河、怒江-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 南亚和印度填图 印度洋、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印度半岛 印度(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孟加拉国(达卡)、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尼泊尔(加德满都)、锡金(甘托克)、不丹(廷布)、斯里兰卡(科伦坡)、马尔代夫(马累)、克什米尔地区 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德干高原、塔尔沙漠

高三地理世界地理重要区域地图

世界地理重要区域地图整理 1、重要海峡(13个) 2、重要运河(3个) 3、重要海湾(6个) 4、重要的边缘海(10个) 5、重要的地中“海”(6 个) 6、世界地形之最(8个) 7、中国地形之最(10个) 8、根据特殊定位点经纬度,确定世界重要国家和地区(9个国家): 3.各大洲地理特征 范围主要地形气候类型河湖居民主要物产重要 国家 洲介于北冰洋、 太平洋、印度 洋、欧洲和非 洲之间喜马拉雅山、昆仑 山、天山;青藏高 原、帕米尔高原、 伊朗高原;西西伯 利亚平原、中国三 大平原、恒河平 原、美索布达米亚 平原等 有热带、亚热 带、温带季风气 候、温带大陆性 气候、热带雨林 气候、高山气 候、极地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等 勒拿河、叶尼塞河、 鄂毕河注入北冰洋, 长江、黄河、珠江注 入太平洋,恒河、印 度河、西亚的两河注 入印度洋。湖泊有里 海、贝加尔湖等 亚洲以黄色人 种为主,西亚分 布着阿拉伯人, 属白色人种。宗 教有佛教、伊斯 兰教和基督教 东亚、东南亚、南亚的 水稻、小麦、茶叶,东 南亚的热带经济作物 (天然橡胶、油棕、椰 子等)、锡矿、西亚的 石油,中亚和中国的棉 花等 中国、 日本、 印度 等 洲介于大西洋、 印度洋、南极 洲和欧洲之 间高原大陆。主要地 形区由东非高原、 南非高原、撒哈拉 沙漠、刚果盆地、 东非大裂谷、阿特 拉斯山、乞力马扎 罗山、肯尼亚山等 以赤道为轴南 北对称分布。主 要有:热带雨林 气候、热带草原 气候、热带沙漠 气候和地中海 气候等 有世界最长的尼罗 河、水能最丰富的扎 伊尔河、还有赞比西 河、尼日尔河等。湖 泊有维多利亚湖、坦 噶尼喀湖等 撒哈拉沙漠以 南为黑色人种, 以北为阿拉伯 人 热带经济作物有可可、 天然橡胶、油棕、丁香、 剑麻等。矿产有北非和 尼日利亚的石油、南非的黄 金、刚果民主共和国的金刚 石、赞比亚和刚果民主共和 国的铜、摩洛哥的磷酸盐等 埃及、 南非、 尼日 利亚 等 洲介于大西洋、 北冰洋,亚洲 和非洲之间地形以平原为主, 是海拔最低的一 洲,平原有东欧平 原、中欧平原和西 欧平原。山地有阿 尔卑斯山系和斯 堪的纳维亚山脉 温带海洋性气 候和地中海气 候最典型,另外 还有温带大陆 性气候、极地气 候等 河流有多瑙河、莱茵 河、伏尔加河,湖泊 有日内瓦湖等 白色人种,多信 仰基督教。语言 有英语、法语、 拉丁语、斯拉夫 语 俄罗斯的石油,德国的 美,法国和俄罗斯的 铁,法国的葡萄酒等 俄罗 斯、德 国、法 国、英 国、意 大利 美介于太平洋、 大西洋、北冰 洋和巴拿马 运河之间南北纵列的三大 地形区:西部是科 迪勒拉山系,中部 是中央大平原,东 部是拉布拉多高 原和阿巴拉契亚 山 温带大陆性气 候,亚热带季风 性湿润性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地中海气候、温 带海洋性气候、 极地气候、高山 气候等 河流有密西西比河 和圣劳伦斯河。湖泊 有苏必利尔湖等北 美五大湖 多白色人种,信 奉基督教。美国 东南部和西印 度群岛有黑人 分布,土著居民 是印第安人和 因纽特人 美国、加拿大的煤、铁、 石油和有色金属矿及 小麦;墨西哥的石油、 白银和玉米;中美诸国 的香蕉;古巴的甘蔗等 美国、 加拿 大、墨 西哥、 古巴

世界政治地图和分区

世界政治地图和分区 1.通过读世界政区图和世界面积位于前列的国家示意图,使学生能够在世界政区图上查阅出世界的主要国家,明确世界上的面积大国和人口大国,通过阅读“世界地理区域的划分”明确区域划分的十三个分区的名称和分布。 2.通过阅读“世界地理区域的划分”、“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国界线”、“阿根廷和智利之间的国界线”,明确国界线的划分依据和领土的含义,识别国家之间的国境线,并学习运用图表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观察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别方位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使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国际常识,懂得正确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明确一个国家的主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国家无论大小都一律平等,树立世界各国平等相处,求得共同进步与发展的观念。 4.通过对世界组织的介绍和阅读各国的有关数据,培养学生树立全球意识,激发学生的的竞争意识、进取心和爱国热情。 的教材分析“世界的国家”和“国界和领土”,教材分设了两个标题。实际上,“国家”和“国界和领土”是不可分的,把它们分开叙述的目的是为了强调重点不同。 世界的国家,着重国家的特征,强调国与国之间在领土大小、国家性质、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方面的差别。这部分的重点落实到如何看待一个国家:国家不论面积大小、人口多少、经济发达与否,地位应该是平等的。教材中“读一读”的两个标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特别强调了国家之间的经济差异。 “国界和领土”则强调国家的主权。如何划分国界或领土的争端在国际关系上是一个重大的问题。教材用三幅图“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国界线”、“阿根廷和

智利之间的国界线”和“中国与巴基斯坦国境线上的界碑”来说明:第一,国界线在地图上用什么符号表示(包括未定国界线);第二,国界在地表上用什么标记来表示。 为了更深入的认识世界各地,便于分析和比较,按地理位置、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把世界划分为13个地区。教材给出了世界地理区域的划分图,上面有13个地区的位置和范围。13个地区的名称、位置、范围必须熟记,并在图上落实,因为它是今后要讲的分区地理的基础。 教材在编排上,各标题各有分工,又互为联系,从分到合。这种编排体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 对于世界的国家,由于学生比较熟悉,可以让学生说出知道的国家。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实例,引导学生读图,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到六个国家的位置,以及小国摩纳哥和地区格陵兰。对于各国的政治制度,不必展开。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可以通过教师提供的反映各国经济状况的图表和数据,了解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主要差异。讲清“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中“南、北”特指的地理位置的意义和所代表的经济地位上的含义。强调我国在国际交往所持的态度: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对于“国界”和“领土”这两个概念较为复杂,但又是本节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基本概念,最好用边指图边看书边总结的方法。充分利用三幅图“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国界线”、“阿根廷和智利之间的国界线”和“中国与巴基斯坦国境线上的界碑”明确:第一,国界线在地图上用什么符号表示(包括未定国界线);第二,国界在地表上用什么标记来表示。巩固所学的国界和领土的概念,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分析实际问题中去。 对于“世界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师可充分利用世界地理区域的划分图。由于有13个分区较为繁琐,又需要落实在图上,教师可以设计游戏式的指图快速抢答

最新 中国新经济区域划分-精品

中国新经济区域划分 在新的区域划分设想中,中部被一分为二,这是否会影响刚刚聚拢的中部的合力?新NEWSZW_HZH_BEGIN 画中画广告开始财经新闻内页画中画开始财经新闻内页画中画结束画中画广告结束画中画下文字链广告(从上至下顺序为01,02,03,04文字,需加class=a01)NEWSZW_HZH_END的区域划分设想出台的背景是什么?将会为重新洗牌的区域带来哪些影响? 为此,《经济视点报》记者独家专访了制订该区域划分方案的主要参与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刘锋博士。 经济视点报:新的区域划分设想将内地划分为“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并细分为八大综合经济区,这与以往的“东、中、西”划分方法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这次提出综合经济区域重新划分的背景是什么? 刘锋:区域划分是制定区域政策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但由于历史和现实诸多方面的原因,中国各地区之间存在着发展条件和水平的巨大差异。迄今为止,就区域划分而言,官方和学者提出了不下几十种的方案,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使用较多的还是“七五”计划时划分的“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的提法。目前,这种划分方法显得过于粗略,不便于深入分析区域差别和制定区域政策,难免产生政策上的“大而统”和“一刀切”。 “十一五”期间,为配合我国实行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区域划分需要建立相应的多层级体系和框架,以便于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区域政策。 经济视点报:在旧有的划分中,国家实行了非均衡发展战略,东部优先,带动中、西部发展的战略。重新划分后的区域内的经济合作,同以往区域间的合作有什么不同? 刘锋:总体上来说,有了大的经济区以后,在经济区内部,可以对经济区内的经济联合起到比较强的推进。 传统的三大地带差异比较大,现在就是考虑能不能有更具有分类指导意义的划分,更具有可操作性,像东北三省,东南沿海的上海、浙江、江苏等区域,要对整个区域的区域定位、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等方面作出具有综合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规划。 经济视点报:八大综合经济区域的划分依据是什么? 刘锋:考虑到中国的国土面积广阔,地区差异性大,区域划分需要建立相应的多级多类型的体系和框架,既有一级的经济区划,还有层次分明的次级区域,这将有利于政府统筹安排,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区域政策。

我国区域规划发展与现状分析报告

我国区域规划的发展及现状分析 摘要: 区域规划是协调人口、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地区关系的区域开发与国土整治方案,对明确区域开发战略、认清其发展方向、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协调区域矛盾等具有重要作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区域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区域规划在经济发达国家开展较早,包括德国、法国、荷兰等,成效显著。日本、韩国等一些后发展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也通过区域规划工作,有效解决了影响经济发展的许多国土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等问题。区域规划作为一种重要的政府干预手段,是同发展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为解决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矛盾以及协调区际关系应运而生的。我国发展市场经济,须要重视区域规划工作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区域规划,具有长期性和战略性等特点,对发挥地区优势、合理配置资源、改善区域关系有着重要的宏观调控作用:首先能够有效地处理“外部不经济”事件,协调经济发展、国土保护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其次能够协调效率与公平的问题,推动共同富裕等社会目标的实现;第三能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加强区域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市场终究要落实到区域,形成若干区域化的市场。区域规划能够根据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和问题,通过生产力布局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结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进行宏观调控,协调各部门和各地区利益,协调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区域规划是高层次、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工作,因而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社会、经济、环境持续发展等各方面看,区域规划工作仍需要大力加强。 一、区域规划的概念及其内涵 什么是区域规划?目前还很难下确切的定义。这种不确定性主要是由于区域规划这一具有很强实践性的概念,其外延与内涵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规划实践不断发生着变化。 (一)区域规划的传统定义 区域规划是对某一特定区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所作的总体部署。区域的范围有大有小,在我国,可以是跨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如上海经济区区域,包括上海市和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城市;也可以是一个省范围内的区域,如少‘广东省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区域。’一个地区工农业生产布局和城市发展规划有各种不同的方案可供选择,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方案,可以出现许许多多的状态和空间景象。区域规划就是要在多种方案的比较和选择中确定适合规划区域未来的发展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总体蓝图。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国民经济建设的物质载体。地区的国民经济建设与土地利用密切相关。国民经济建设的空间布局与土地利用的安排不能分割。因此,从规划工作的实施而言,区域规划实际上就是对区域国民经济建设和土地利用进行全面的、轮廓性的部署。正是由于经济建设布局与土地利用紧密相关的缘故,所以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区域规划与地区性的国土规划两个概念互相通用。例如,在德国、英国、俄罗斯等国称为区域规划的工作,在日本、朝鲜等国却称为国土规划。 从上述不难发现,区域规划就是地区性的国土规划。比较区域规划和国土规划,两者在性质和内容上基本相似,都是属于以国土开发利用和建设布局为中心的地域性综合规划。国土规划与区域规划的关系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区域规划是国土规划的组成部分。 (二)现代关于区域规划的定义 区域规划是根据规划区域的发展条件,从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明确规划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2020年(发展战略)年区域经济发展规划频出

(发展战略)年区域经济发展规划频出

2010年区域经济发展规划频出 毫无疑问的是,区域发展规划如今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于每壹份包含着管理层和地方经验、心血的“发展规划”获得批复后,上到政府、资本,下到企业、民众无不例外地迸发出大干壹场的强烈热情。 更加不可否认的是,面对长期以来我国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尴尬现状,系列区域发展规划的出台,实质是引导地方因地制宜的发展经济,各取所长亦或是协同配合,极具针对性地医治了我国经济的“不平衡症”。 时至2010年,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关头,不论是东部的长江三角洲、海西、江苏沿海,西部的成渝、关中—天水、重庆俩江新区、青海省柴达木、西藏、新疆,南部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广西北部湾、珠三角;又或是北部的京津冀、辽宁沿海、图们江,中部的如皖江城市带、鄱阳湖、黄河三角洲等。已于祖国各地处处开花的区域发展规划,为传统产业的转移提供通道同时,更通过对各方积极性的充分调动,将淘汰落后产能等经济发展转型中所不得不承担的代价降到了最低。 今年上半年,俩江新区、长三角、青海,甚至包括深圳、厦门经济特区扩容等陆续获得批复,我国迎来了区域发展规划的密集发布期。不但区域发展规划对实体经济的拉动效应得以凸显,其更已成为资本市场中最为热门的投资话题之壹。《证券日报》意通过对2010年上半年已批区域发展规划的梳理,探求未来区域发展规划中的投资路线。

西部大开发战略 1999年9月,被誉为我国区域发展规划的鼻祖——西部大开发战略首次登上历史舞台。 十年后,壹组数据充分展现了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卓有成效:2008年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达1068亿美元,是1999年的近8倍,年均增长23.2%;进出口总值占全国比重由1999年的3.8%,上升至2008年的4.2%。10年来,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由1998年的23.51亿美元增至2008年的66.19亿美元,增长181.54%。事实证明,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十年里,西部地区经历了经济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十年。然而,这只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取得良好开局、打下坚实基础的十年,随后,它将迎来承前启后、深入推进,更为关键的第二个十年。 西部地区特指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广西、内蒙古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内陆唯壹国家级新区——重庆俩江。作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具体落实,今年6月18日,重庆“俩江新区”挂牌成立。“俩江新区”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我国第三个国家级新区、内陆唯壹国家级新区。“俩江新区”位于重庆市主城区长江以北、嘉陵江以东,包括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三个行政区部分区域,规划面积1200平方km,其中可开发建设面积550平方km。重庆对“俩江新区”的战略定位是:立足重庆市、服务大西南、依托长江经济带、面向国内外,形成“壹门户俩中心三基地”,即:西部内陆地区对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