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中国的改革开放

合集下载

2019届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现代中国之改革开放时期综合训练(含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现代中国之改革开放时期综合训练(含解析)

二轮复习现代中国之改革开放时期综合训练一、选择题1、1984年,国家允许城镇居民个人出资兴办小手工作坊、小商店(不准雇工)。

劳动所得收入除向国家交纳一定的工商税外,全部归已,时称个体户。

当时的城镇个体户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民相比A.都属于私有经济 B.都获得经营自主权C.都属于商品生产 D.都获得相同的劳动所得【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及材料可知,不管是城镇的个体户还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民,他们都获得了生产或销售的自主权,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

分析选项,B项符合题意;ACD说法错误。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改革开放•农村与城镇的改革2、20世纪80年代有国企工人写段子描述到:“搞生产技术的是人参,越老越值钱,搞政治工作的是丝瓜,越老越空。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国企领导政治觉悟较低B. 国企改革简政放权打破“铁饭碗”C. 国企改革指导方针出现偏差D. “阶级斗争”为纲思想的持续影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提到“搞生产技术的是人参,越老越值钱”这说明经济建设对技术要求高。

“搞政治工作的是丝瓜,越老越空”这说明国企改革在简政放权,减轻企业发展的包袱。

因此选B。

A没有体现,材料中也没有体现C,80年代了,很显然D不当。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国企改革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经济体制改革3.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出现过两次思想解放,它们的相同点有A.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B.针对复杂动荡的国际局势而提出C.以反对个人崇拜为重点内容D.推动了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或发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依据所学,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出现过两次思想解放分别是指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和关于经济体制的问题。

分析选项,A不符合后者;B 不符合前者;C不符合后者;D符合题意,所以应选D。

高中历史2024届高考热点改革开放史讲解练习

高中历史2024届高考热点改革开放史讲解练习

高考历史改革开放史讲解练习一、热点背景习近平总书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以史为鉴、以史育人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因此,近几年高考十分重视对五史的考查。

其中,改革开放史作为伟大变革中的重要阶段,依然可能是高考考察的重头戏,如考察改革开放时期的工资制度改革、就业情况,如2023年湖南卷第10题通过一张照片考查改革开放等。

二、改革开放史答题术语01体制改革模块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的原因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②群众的主动探索③得到政府(政策)的肯定和大力支持。

2.概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意义①极大地调动了集体和劳动者的积极性②有利于改变我国农村落后的面貌③奠定了农村土地经营方式的基本格局④使农业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⑤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⑥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⑦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⑧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积累了经验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弊端及应对策略弊端:①家庭经营耕地规模小限制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的提高②以家庭为单位不利于土地向农业技术能手转移不利于鼓励农业投资者开发农业限制农业现代化的发展③农村劳动力成本上升④现代农业生产要素投入量成倍增长⑤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水平不断上涨应对措施:扩大生产规模,积极推行土地流转,转变农业经营方式4.改革开放对推进中产阶级壮大的原因①农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城市允许个体户的发展③国有企业改革④各种形式的外资企业的引入⑤乡镇企业的发展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形成⑦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⑧科教兴国战略实施5.20世纪50年代初“农业合作社”与新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不同20世纪50年代初农业合作社:①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②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③适应计划经济的需要新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社:①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②是农民互助合作的经济组织③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6.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背景和作用背景: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②改革开放的实施③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创新和指导作用:①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了其就业问题②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③促进了农村的城镇化④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借鉴⑤改变经济结构⑥推动了城镇化的进程7.乡镇企业的特点①产供销活动主要靠市场调节②实行亦工亦农的劳动制度和灵活多样的分配制度③与周围农村联系密切,便于利用本地各种资源④分布点多、面广,便于直接为各类消费者服务⑤经营范围广泛,几乎涉及各行各业⑥规模较小,能比较灵活地适应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⑦大多是劳动密集型的经济组织,技术设备比较简陋,能容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⑧具有极大的适应性和顽强的生命力⑨但也有较大的盲目性和不稳定性8.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的变化及原因变化:城市农村对立的二元结构到农村全面的现代化。

高中历史练习题中国现代史的改革与开放练习

高中历史练习题中国现代史的改革与开放练习

高中历史练习题中国现代史的改革与开放练习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针对高中历史练习题,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中国现代史的改革与开放。

1. 经济改革的初衷改革开放的初衷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978年,中国国内面临着经济问题和社会矛盾的累积,为了引导经济发展,国家开始推行一系列改革政策。

这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村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实现了农民多劳多得,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这一改革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种田积极性,激发了农村的生产力。

3. 城市工商业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城市工商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国家逐步放开对私营企业的限制,鼓励个体经济的发展,允许民营企业的出现,这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4. 开放政策的推行与中国的外交关系改革开放使中国积极参与到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合作中。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逐步打破封闭的经济格局。

这种对外开放的政策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外之间的经贸往来和多边合作。

5. 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国家的政策调整和经济发展,为中国人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转变,对改革和创新的意识逐渐增强。

6. 教育和科技改革的推进改革开放促使中国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发展。

国家加大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提高了国民教育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

这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提供了支持。

7. 扶贫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深入实施扶贫政策,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

通过此项改革,大量农村贫困人口得到帮助,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为人民的整体福祉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结:中国现代史的改革与开放是一场深刻而伟大的变革。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训练 中国的改革开放(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训练 中国的改革开放(含解析)(新人教版)

中国的改革开放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银川模拟)“全会对于中央在二中全会以来十个月的工作表示满意。

……所有这一切,都为全党把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准备了良好条件。

”这段文字摘自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的公报。

关于这次重要会议的正确说法是()①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②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③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④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任务的完成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此次会议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据此可以直接排除②;党的指导思想拨乱反正任务的完成是在1981年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据此排除④。

答案:A2.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后一个“改变组织方式”是指() A.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实现土地归农民所有解析:注意“后一个‘改变组织方式’”,特指邓小平进行的改革,联系所学知识不难判断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答案:C3.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被称为建国后中国的第二轮“土地革命”。

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B.这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C.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D.这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解析:A、B、D三项分别指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质、分配方式和作用,都是正确的。

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获得了土地的经营权,而没有获得土地的所有权,由此可以判断C是错误的,故答案为C。

答案:C4.下表反映的是1952~1984年中国部分年份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单位:百万吨)。

造成1978年后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C.经济政策的调整D.农业集体化的实行解析:1978年后中国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主要是因为中国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故选C。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九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含解析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九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含解析

专题突破练九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一、选择题1.(2021湖南永州二模)中国社会科学刊物《经济研究参考资料》从1979年创刊到当年年底,已出了200期,其中刊登了出国考察报告的就有101期。

在这101期中,又以出访日本、南斯拉夫、匈牙利、美国、西欧的见闻五分天下。

以这则材料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A.经济体制改革亟须借鉴国外发展经验B.国际关系格局剧变推动改革开放进程C.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已经成为社会共识D.我国全面融入了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2.(2021河南五县市部分学校第二次联考)1979年,邓小平提出,我们始终考虑到台湾的特殊地位,不改变那里的社会制度,不影响那里人民的生活水平,甚至作为一个地方政府可拥有广泛的自治权,拥有自卫武装力量。

当然,不能有两个中国,也不能有一个半中国。

”材料表明邓小平( )A.允许台湾拥有自治权B.坚持和平统一的方针C.维持两岸关系现状D.萌发“一国两制”构想3.(2021北京东城期末)以下是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目录和198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目录,目录的变化体现了( )1954年宪法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国家机构第三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1982年宪法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A.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备B.人民民主的法律保障进一步加强C.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完善D.“实行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4.(2021安徽黄山一模)1984年10月,邓小平在中顾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提到,解决了一个“傻子瓜子”(注:芜湖个体户年广九创办,当时雇工经营),会牵动人心不安,没有益处。

他主张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时间,认为这不会伤害到社会主义。

邓小平的说法( )A.反映了改革开放仍然停滞不前B.助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C.印证了市场经济理论已成共识D.消除了影响经济发展的束缚5.(2021云南昆明“三诊一模”)1987年8月,国家经委、中共中央组织部召开会议提出,全国所有的大中型企业在1987年内要普遍实行厂长负责制。

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检测与评估:专题五 中国现代史第二讲 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巨变

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检测与评估:专题五 中国现代史第二讲 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巨变

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巨变一、单项选择题1. (2013·茂名二模)1977年10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把“四人帮”颠倒了的干部路线是非纠正过来》一文,强调要敢于冲破阻力,推翻“四人帮”一伙对干部审查中的不实之词和所作的错误结论。

该文发表的直接目的是( )A.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B. 为平凡冤假错案作舆论准备C. 为健全民主法治建设大力疾呼D. 为改革开放造势2. (原创)“第一是停止批邓,人心大顺;第二是冤案一理,人心大喜;第三是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花。

”此“隆中三策”被提炼为党的理论的会议是( )A. 中共八大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 中共十三大D. 中共十四大3. (2013·泉州一模)香港回归后,“股照常炒,马照常跑,舞照常跳。

……”这反映了( )A. 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好B. “一国两制”得到贯彻C. 人们的社会生活停滞不前D. 沿袭了原来的政权体制4. (2013·潍坊质检)美国经济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提出了一个新概念“中美国(共同体Chinamerica )”,这个词被美国《纽约时报》评选为2009年度流行语。

他认为,现在中美已走入共生时代。

“新概念”的提出表明( )A. 世界格局多极化形成B. 中美经济联系加强C.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加快D. 双方贸易摩擦消除5. (2013·梅州二模)中国有句俗话:“远亲不如近邻。

”联系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活动,能够体现上述思想的外交事件是( )A. 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B. 发起参与亚太经合组织C.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 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6. (原创)有一浙江商人,1980到1992年间因做买卖三次入狱,又无罪释放,引起各方对其是否合法经营展开激烈争论。

此事例不能说明( )A. 民营经济发展道路坎坷B. 改革开放初期立法滞后C. 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深刻D. 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7. (2014·云南二模)1983年(中国)政府推出了“以税代利”政策。

热点练4 改革开放,强国之策 导学案-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热点练4 改革开放,强国之策 导学案-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热点4 改革开放,强国之策【热点聚焦】历史大潮,风云激荡。

如果说中国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气势恢宏的鸿篇巨制,那么对外开放就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必须坚持扩大开放,不断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

”这既是历史足音的回荡,又是新时代开放的宣言。

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显示出中国将站在新起点上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21世纪,中国提出两个经济发展的大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

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是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拓展发展空间、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举措。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边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合作、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知识整合】一、改革开放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3)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2.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原因(1)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压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农业生产发展缓慢,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内容(1)核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①发展过程②意义:是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发展了生产力,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推动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2)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实质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调整,从根本上解放农村生产力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革重心转向城市)标志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基本任务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内容(1)管理体制: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高三历史复习题: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

高三历史复习题: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

高三历史复习题: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一、社会主义建设1. 什么是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措施,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2. 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主要任务包括实现农业集体化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教育、文化建设。

3. 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施与发展有哪些特点?具体实施与发展特点包括三线建设、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

二、改革开放1. 什么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指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措施,旨在推动中国经济向市场化、开放化的方向发展。

2. 改革开放的主要目标是什么?主要目标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农村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城市改革、外商投资和对外开放等。

3. 改革开放的具体实施与发展有哪些特点?具体特点包括经济特区的建设、农村改革的试点、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民营经济的发展、外资引进和合作等。

三、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的联系与发展1. 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有什么联系?社会主义建设是为了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而改革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手段和方式。

2. 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关系发展如何?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社会主义建设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基础,改革开放又进一步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3. 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影响如何?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地位得以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稳定得以保障。

结语:历史上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

通过对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学习和复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发展历程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这也有助于我们对历史发展的认识和思考,为我们的未来提供启示与借鉴。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五)开放型大题——提取信息说明型练习-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五)开放型大题——提取信息说明型练习-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五)开放型大题——提取信息说明型(建议用时:45分钟)1.(2019·某某区期中)阅读下表,结合所学知识,划分“振泰电灯某某”企业发展的历史阶段。

并任选其中一个阶段,分析这一阶段内中国的相关状况。

(要求:材料运用充分,言之成理,符合企业自身发展规律)2.(2019·某某区二模) 下列漫画从作者的视角再现了普通百姓消费的变迁,反映了新中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任选一组图片,结合其时代背景,分析百姓消费的状况。

3.(2019·丰台区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06年黄梅戏入选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据材料,概括黄梅戏的发展趋势,任选一个阶段,分析发展原因。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西方列强在鸦片战争后对中国进行的经济渗透导致中国原有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一系列根本性变化,其中,最早受到冲击的就是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传统农村经济结构。

——依据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绘制从上图中任选两个阶段,说明土纱与机制纱比例变化及其原因。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5—18世纪,欧洲学术界对“自由”的内涵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初步发展:从文艺复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依据材料,概括15—18世纪欧洲有关“自由”学术研究的特点。

任选两个观点,分别简述其反映的社会状况。

6.全球化进程中,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资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份额不断上升,劳动所占份额不断下降,收入不平等状况急剧恶化。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收入不平等程度急剧上升,在1929年“大萧条”的前夕达到顶峰,此时超过50%的国民收入为前10%的人群占有。

美国的收入不平等在1950—1980年间达到了最低谷:收入层级中的前10%人群占到了美国国民收入的30%—35%。

然而,自1980年以来,美国的收入不平等就开始快速扩大。

到21世纪伊始,前10%人群的收入比重上涨到45%—50%。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2 第8讲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2 第8讲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查短 补短 答案
针对练2
(2017· 山东日照高三模拟 ) 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说: “大陆开放一些城市,
允许一些资本主义进入,这是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补充,有利于社
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比如外资到上海去,不是整个上海都实行资本主
(2)特点
①以产权制度改革和产权关系调整为核心和主线。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
或者是与二者相关的改革,都是以责、权、利关系及其制度的调整为核
心和主线的。
②以旧制度最薄弱或新制度需求最强烈的环节——农业制度为突破口。
③允许旧体制外产生新体制,即体制增量调整与体制存量调整并行,而
且以前者促进后者。
④包括政府在内的多元主体联合创新体制,政府扮演重要角色。即在制
解析 答案
3
高考短板突破
短板22 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不足 例题 (2010· 课标全国卷, 34)1950 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规定: “ 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 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1989
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
要基础。
2.民主制度的完善 (1)1982年,中共确立了与各民主党派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 荣辱与共 ” 的方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 完善。 (2)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定,民族 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1998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改变了上级任命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步骤二 专题融会 专题7 特色探索——现代中国的政治和外交与改革开放的成就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步骤二 专题融会 专题7 特色探索——现代中国的政治和外交与改革开放的成就

专题七特色探索——现代中国的政治和外交与改革开放的成就一、“依法治国”——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1.民主法制的确立(1949~1960年)(1)新中国的成立——前提条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

(2)三大政治制度的形成——奠基确立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第一届人大通过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立;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发展。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2.民主法制的破坏(1966~1976年)(1)原因①党内“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

②毛泽东错误地估计了国内外形势,想通过“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③林彪、江青等野心家利用毛泽东的错误,推波助澜。

(2)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得不到保障;社会秩序混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法律形同虚设,人权被严重践踏。

3.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制建设(1978年至今)(1)平反冤假错案(2)进行政治体制改革(3)建立法律体系。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9年,被正式写入宪法。

(4)基层民主选举:村委会、居委会干部由居民直接选举产生。

在农村,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核心的村民自治不断扩展。

4.祖国统一大业(20世纪70年代至今)(1)“一国两制”构想——理论提出①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政府对台湾政策发生重大转变。

②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并全面阐述“一国两制”构想。

③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提供宪法保证,“一国两制”正式成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2)香港、澳门回归——成功实践首先成功实践了“一国两制”理论,洗刷了中华民族百年国耻,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试题: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专题八 改革开放新时期——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试题: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专题八 改革开放新时期——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4年山东文综,20)如图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

它反映出当时( )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B.“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C.“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析:C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通过“光辉照耀”“飞跃发展”“高速度发展”等可以看出当时对“大跃进”运动缺乏正确认识,思想领域仍受“左”倾思想影响,故选C项。

2.(2014宁德模拟)1980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特作决议:撤销中发[68]152号文件中加给刘少奇同志的罪名和对他的处理决议,恢复刘少奇同志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

该决议( )A.标志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开始B.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C.表明政治路线拨乱反正的完成D.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析:D 拨乱反正的本质是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开始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刘少奇平反是其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的内容,不能表明政治路线拨乱反正的完成,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是1981年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排除A、B、C三项。

3.(2014广元三诊)强世功说:“基本法的制定过程……这个国家不再是单一的社会主义国家……正是由于基本法的存在,使得宪法建构起来的国家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它不再是传统的单一的国家,而变成‘多元一体’的国家。

”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最可能是( )A.“一国两制”的构想与实践B.经济特区的建立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D.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解析:A 根据材料,“传统的单一的国家”指单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多元一体’的国家”应指多元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一国两制”的构想下,我国大陆(内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变成“多元一体”的国家。

高考历史(人民版)二轮专题限时训练:专题8 改革开放新时期 Word版含解析[ 高考]

高考历史(人民版)二轮专题限时训练:专题8 改革开放新时期 Word版含解析[ 高考]

专题八改革开放新时期——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3洛阳二模)下表呈现的是20世纪的七十年关于中国政治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文献。

它们( )A.都是民主与专制斗争的成果B.都体现了人民民主的政治原则C.都体现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步D.都表明民族独立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前提解析:C 《临时约法》是民主与专制斗争的成果,新中国成立后的宪法是完善民主制度的产物,A项错误。

《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不能体现人民民主的政治原则,B项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民族独立与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D项错误。

五个宪法文件都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C项正确。

2.不同时期流行不同的话语。

请将下列政治词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照先后顺序排列( )①三大改造②改革开放③全面夺权④“一国两制”⑤乒乓外交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⑤②④C.③①②⑤④D.⑤①③④②解析:B 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

三大改造是在1953~1956年,改革开放从1978年开始,全面夺权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一国两制”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乒乓外交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初,故B正确。

3.(2013大同三模)1982年3月26日,中国外交部发表了一个只有三句话的声明:“我们注意到了3月24日苏联勃列日涅夫主席在塔什干发表的关于中苏关系的讲话。

我们坚决拒绝讲话中对中国的攻击。

在中苏两国关系和国际事务中,我们重视的是苏联的实际行动。

”由此可知( )A.苏联在改善对华关系方面缺乏诚意B.中国外交政策将进行重大的战略方向调整C.中国坚决反对苏联的攻击,中苏关系日益恶化D.中国外交重点由意识形态转向国家利益方面解析:A 从材料的信息看,苏联一方面攻击中国,另一方面又表达愿意改善对华关系,说明其对改善对华关系缺乏诚意。

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政策已经进行了重大调整,B项错误。

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考点知识针对练第44练中国的改革开放

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考点知识针对练第44练中国的改革开放

第44练中国的改革开放1.从1957年到1978年,中国农村的一个生产队未能向国家交售1斤粮食,反吃了国家25万斤返销粮;1979年以来的两年半时间中,这个队却向国家交售了10万斤粮食,等于以前全队三年的粮食总产量。

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生产自主权扩大刺激了农业生产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重大作用C.人民公社化运动激发生产积极性D.取消农业税极大地减轻农民负担2.(2018·黑龙江哈九中二模,31)1978~1980年间,我国外事活动频繁,其中国家经委代表团和工商管理考察团重点考察了日本和美国的企业管理问题,经济学家于光远等五人前往考察匈牙利经济体制;1980年国家经委代表团又访问西德、瑞士、奥地利等国。

上述活动( )A.有利于更新对现代化的认识B.标志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C.开启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D.表明外交重点转向西方国家3.(2018·广东六校第三次联考,31)改革开放初期,深圳的干部人人会背一段列宁援引的恩格斯语录,“消灭土地私有制并不要求消灭地租。

”若有人前来质问土地出租,他们就流利地背诵给那些人听。

这主要反映了改革开放( )A.深受意识形态的干扰B.以新经济政策为模板C.考验领导人的政治智慧D.遭到大多数国人反对4.1980年春节前夕,商业部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大城市敞开供应猪肉,最好是“就地收购、就地屠宰、就地销售”。

国务院又下达文件,允许“鸡蛋可以季节性差价”。

这些措施( )A.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B.改变了单一的公有制形式C.促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有利于发挥市场调节作用5.从1985年开始,国家由“以调为主”,转向“调放结合”,除了有计划地提高部分粮食收购价格外,还取消了粮食派购制度,实行合同定购,定购以外的粮食可以自由上市,即实行“死一块,活一块”的“价格双轨制”。

材料表明当时( )A.农民可以自由销售粮食B.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深入C.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D.传统经济体制有所改变6.1980年,中共中央印发75号文件指出:适当地放宽对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的限制。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改革开放新时期 改革开放后的社会沧桑巨变考向归纳(含解析)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改革开放新时期 改革开放后的社会沧桑巨变考向归纳(含解析)

【高考解码】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改革开放新时期改革开放后的社会沧桑巨变考向归纳(含解析)【典例】(2014年广东文综,39,节选)历史发展阶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述、标识或划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1978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有的学者以1992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有的学者以2001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

推断材料三中两种历史分期各自所用的角度,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首先应该明确1978年、1992年、2001年分别发生了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

1978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由此判断1992年的角度是“经济改革”,2001年的角度是“对外开放”。

“说明”指出两者的历史意义即可。

答案:以1992年为界:经济改革角度。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后,中国经济改革进入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阶段;以2001年为界:对外开放的角度。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进入全方位开放、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的阶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结构及体制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

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

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 )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 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解题思路:材料“农民远非……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说明材料反映的是农民主动实施的某种制度。

由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前安徽凤阳小岗村村民自主地闯出了一条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的路子,故本题选择D项;A、B、C三项中农民均是“制度的被动接受者”,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D。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结论:第一阶段名称:参与创建。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八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振与辉煌——改革开放新时期课件(共45张PPT)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八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振与辉煌——改革开放新时期课件(共45张PPT)

(4)1992 年,“南方谈话”解决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是邓小 平理论形成标志。 (5)1992 年,中共十四大科学概括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理论。 (6)1997年,中共十五大 将邓小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 入党章。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拓展延伸】 新中国成立以来三次经济体制转型
(1)新中国成立至1956年底 ①特点: 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到建立起公有制为绝对 主体的计划经济体制。 ②表现: 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调节,以指令性计划和行 政管理为主。 (2)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20世纪90年代初 ①特点: 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 济成分并存,属于半计划半市场的经济体制。 ②表现: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城市进行国有 企业改革;积极对外开放,逐步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三、思想科教文化上:思想理论成果与科技、教育文化 的迅猛发展
思想文化阶段特征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建设理 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南;科技、教育、文艺等全面繁荣, 生活时尚、思想开放成为新时期人们精神面貌的主要特色。
主干知识梳理
1.邓小平理论 (1)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 想路线,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 (2)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理论。 (3)1987年,中共十三大系统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初 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十四大以来 ①特点: 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系。
②表现:

2024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七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2024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七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专题强化练(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2024·广东佛山顺德区一模)如图是20世纪50年头创作的《农村远景图》,该作品( )A.再现了农村发展的真实面貌B.体现了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C.反映了人民对美妙生活的憧憬D.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基本风格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农村远景图》中,描绘了中国农村到处是一派丰收景象,农业实现了机械化,农村通了电话。

结合所学可知,这是20世纪50年头“大跃进”时期创作的宣扬画,反映了人民对美妙生活的憧憬,C项正确;当时农村没有实现机械化,也没有电话,解除A项;“大跃进”时期破坏了生态环境,解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风俗画,不是文人画,解除D项。

故选C项。

答案:C2.(2024·广东广州高三二模)1951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颁布,规定了职工在遇到生、老、病、死、伤、残等困难时,有获得各项保险待遇的权利。

为此,很多人喊出“农夫有土地,工人有劳保”的口号;有的职工还打算捐献自己的养老积蓄支援抗美援朝斗争。

这反映了( )A.劳保条例奠定全民医疗保障基础B.国民经济复原工作的完成C.民生关怀利于建构社会大众认同D.安排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解析:依据材料“农夫有土地,工人有劳保”体现了政府对农夫、工人的关怀,有的职工还打算捐献自己的养老积蓄支援抗美援朝斗争体现了民生关怀利于建构社会大众认同,C项正确;劳保条例与医疗保障没有关系,解除A项;1952年底国民经济复原工作完成,解除B 项;1956年底,安排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解除D项。

故选C项。

答案:C3.(2024·广东潮州高三二模)1952年,北京高校历史系在国家文物局和中国科学院考古探讨所的大力支持下,创立了国内第一个考古学专业,招收考古学专业本科生。

此后,其他一些高校也相继成立考古专业招收本科生。

这些学生毕业后补充到了各地各级文物考古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考古人才的培育( )A.标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化体系的完善B.适应了国家基本建设须要C.得益于“双百”方针的提出D.源于安排经济体制的建立解析:由题干材料内容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校相继设立了考古专业且毕业生毕业后补充到了各级文物考古机构,考古学是人文学科的一部分,其设置体现了国家在有针对性的培育专业技术人才,这适应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国家基本建设的须要,B项正确;仅从高校考古专业的设置,是无法看出教化体系的完善且“标记”一词也无法得到历史史实支持,解除A项;“双百”方针是在1956年提出的,晚于材料中的时间,解除C项;安排经济体制于1956年底才正式形成,且高校考古专业的设置与安排体制也没有必定关联,解除D项。

2019高三历史二轮练习:2-4-2中国的改革开放及其成就

2019高三历史二轮练习:2-4-2中国的改革开放及其成就

2019高三历史二轮练习:2-4-2中国的改革开放及其成就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一】选择题1、贴春联是我国民间过春节的一项重要内容,常用于抒发人们对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1979年安徽玉明公社社员叶旗衡写道:“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断。

”横批:“已经过去。

”这幅对联反映了()A、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旧中国农民悲惨的生活状况已成过去C、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死账”被清算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答案】D【解析】联系材料中的时间“1979年”,结合对联的内容反映的是农村的巨大变化,可知造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故答案为D 项。

2、1979年,海城市西柳镇一位农民做裤子卖,一天挣的钱比在地里刨一年还多。

远近农民纷纷仿效,这引起了轩然大波。

民兵围追堵截,工商税务补税罚款,然而,撵了集中的却撵不了分散的,裤子交易仍在进行。

到1984年,西柳裤子市场终于名正言顺。

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认识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改革开放初期,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仍然缺乏本质的认识B、改革需要经历一个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漫长过程C、人民群众的自发行动是推动改革的重要动力之一D、中央发展市场经济的政策在一些地方遭到抵制,难以实施【答案】D【解析】材料中1979年的情况说明了A项,综合材料内容可得出B项所述,由农民做裤子买卖的始终可得出C项,中央发展市场经济的政策正式确立于1992年,且D项所述明显不符合“西柳裤子市场终于名正言顺”这一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改革开放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 (2012银川模拟)“全会对于中央在二中全会以来十个月的工作表示满意。

……所有这一切,都为全党把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准备了良好条件。

”这段文字摘自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的公报。

关于这次重要会议的正确说法是()①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②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③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④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任务的完成A .①③B.①④C .②③D.②④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此次会议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据此可以直接排除②;党的指导思想拨乱反正任务的完成是在1981年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据此排除④。

答案:A2.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一一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一一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后一个“改变组织方式”是指()A•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C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实现土地归农民所有解析:注意“后一个’改变组织方式',特指邓小平进行的改革,联系所学知识不难判断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答案:C3•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被称为建国后中国的第二轮“土地革命”。

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 .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B.这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C .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D •这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解析:A、B、D三项分别指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质、分配方式和作用,都是正确的。

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获得了土地的经营权,而没有获得土地的所有权,由此可以判断C是错误的,故答案为C。

答案:C4.下表反映的是 佃52〜佃84年中国部分年份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单位:百万吨)。

造成佃78年后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佃52年佃57年 佃65年 1978 年 佃80年1984 年 粮食 163.42 195.05 194.53 304.77 320.56 407.31 棉花 1.30 1.64 2.09 2.16 2.07 6.25 油料4.194.193.625.217.6911.91A .对外开放的实行B .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 .经济政策的调整D .农业集体化的实行解析:1978年后中国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主要是因为中国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故选C 。

对外开放与此关系不大,排除 A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依然是土地公有,只是实行分户经营,农民获得土地的使用权,故排除B 、D o答案:C5.(2011山东高考)右图是1980年12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

它反映出(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 .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D •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经济发展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有关知识。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 A 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开始于1984年,故B 错误;从营业执照看,我国开始出现个体工商业,说明国家允许发展私营经济,表明我国所有制形 式出现多样化的趋势,故选 C ;沿海开放城市出现于 佃84年,故D 错误。

答案:C6. (2011沈阳模拟)右图是张德元、潘林所作《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 ——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的一份结果。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人们 ( )44%,可知农民认为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是金钱,这是A .受外来因素的影响B .生活水平的提高C .生活习惯的变化D .商品经济意识增强解析:从图表来看,金钱占了 农民的价值取向农村改革三十年,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商品经济意识增强造成的。

答案:D7.(2012苏州模拟)与近代史上江苏南京、镇江、苏州等地的开放相比,现在的对外开放主要的不同是()A •开放地区与其他地区政策不同B.主动开放C•经济特区都临海而非沿江地区D.外商来华创办的企业解析:近代史时期的开放是西方国家通过武力强迫中国对外开放的,今天的开放则是中国政府主动打开国门,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而开放。

答案:B8.北京奥运会的六个协办城市天津、秦皇岛、上海、沈阳、青岛和香港,其中哪些城市曾经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开辟为通商口岸,1984年又成为沿海开放城市的()①天津②秦皇岛③上海④沈阳⑤青岛⑥香港A .①②③B .③⑤⑥C .①③D .③④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开放的城市只有天津和上海,据此即可得知答案为C。

答案:C9•某中学高三文一班学生王林爱好收集历史图片。

下为其收集的两张能见证新中国经济发展史的图片。

从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了()图1 S 2A•新中国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创新B. “文革”时期人民币的变革C •建国初期推行的计划经济体制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本题以历史图片为切入点,考查新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国初期由于物资缺乏,许多生活必需品必须计划供应,为此政府推行计划经济体制,由此出现粮票。

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股票的出现即是这一特征的体现。

由此可知,题干主要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故答案为A。

B从两幅图片中体现不出来;C、D两项均只概括了其中一幅图的主旨。

答案:A10.(2011郑州模拟)2010年8月12日,全国首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挂牌融资项目“地票”竞拍在成都市农交所举行。

“地票”实际上就是建设用地指标的俗称,是国有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的一种“持证准入”制度。

“地票”的出现表明()A •我国的土地性质发生了本质变化B. 土地可以作为私有财产买卖C •拥有“地票”就依法拥有土地所有权D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解析:A项错在“本质变化”,我国的土地性质仍然是公有制;B项明显错误;C项错在拥有“所有权”,拥有“地票”只是依法拥有土地的使用权;D项正确,为适应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在不断地深化。

答案:D11.(2011浙江高考)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

”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A .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C .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解析:“证券”、“股市”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也是市场经济特征的具体表现。

邓小平的这段话,主要反映了我国在进行市场经济的尝试,并明确认识到市场经济并非资本主义所独有,D项正确。

这段话并未涉及改革的重心转移,防“左”和反“右”以及在经济特区进行试验,故A、B、C三项错误。

答案:D12.(2012镇江模拟)“蒜你狠” “豆你玩” “姜你军” “油你涨” “苹什么” “药你苦” “煤超疯”“盐王爷”等这些在网络上热议的词汇形象地反映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遭遇的困惑,为此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①加强经济体制中的法制建设,严厉打击市场投机行为②坚持将市场调节和国家干预相结合③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加产品的市场供给④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解析:网络词汇疯狂的市场投机行为的一再出现,说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产品还需要增大市场供给,故选A。

答案:A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与实践》材料2:材料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

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材料4: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目前仍然处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粗放型的传统发展模式。

单位产值所消耗的资金、劳力、原材料和能源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以1吨标准燃料所产生的GDP比较,我国为395.8美元,美国为2 172.8美元,日本为5 747.8 美元,德国为4 351.5美元,印度为1 430美元,世界平均为2167美元。

消耗同样的能源所30%左右。

研究表明,创造的产值,我国大大低于世界的平均数,单位能源平均利用率只有如果再不正确处理发展与人口、 资源、环境的关系,那么多年来所取得的成果很可能被日益 恶化的生态环境等问题所抵消。

材料5:上海世博会主题宣传画:城山屋A 类丈明的苗品, 二“和谐塘rtr.”和谐生活”促进丁人类杜合的址出 层锚的愆亂请回答:(1)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具体措施是什么?有何意义? (4分)(2)材料2反映了我国在工业化道路探索上的什么实践活动?结果如何? (4分)(3) 根据材料1、2、3,概述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有何变化。

根据材料 3、4、5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8分)(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对我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有哪些认识?(4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 (1 )问“措施”注意结合题中时间 “20世纪50年代初”来回答,从时间判断是“一五”计划,“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第(2)问从图片中的土炼钢炉和 “以钢为纲,全国跃进”不难回答是什么实践活动,“结果”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第(3)问“变化”注意从材料中归纳,从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的角度来 回答,“原因”从中国新时期所处的内外环境及经济发展去分析。

第 (4)问认识具有开放性,要结合我国工业化道路探索的经验教训来回答。

答案:(1)措施:实行“一五”计划。

意义:初步改变了中国工业的落后面貌,奠定了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2) 实践:发动“大跃进”运动,开展了群众性的大炼钢铁运动。

结果:浪费了大量人力和资源;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造成环境破坏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