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骆驼教学设计与反思_729

合集下载

《找骆驼》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找骆驼》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教案编辑专员:《找骆驼》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一、说课稿教案主题:《找骆驼》教学对象:一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幽默与智慧。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提高思维能力。

3. 学生能够培养阅读兴趣,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故事内容的学习2. 观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3. 阅读兴趣的培养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内容,引导学生的思考。

2. 问答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故事内容:详细讲解故事的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意义。

3. 观察、分析、推理:引导学生观察故事中的细节,进行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推理结果。

5. 总结:总结故事中的智慧和幽默,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案教案主题:《找骆驼》教学对象:一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幽默与智慧。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提高思维能力。

3. 学生能够培养阅读兴趣,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故事内容的学习2. 观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3. 阅读兴趣的培养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内容,引导学生的思考。

2. 问答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故事内容:详细讲解故事的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意义。

3. 观察、分析、推理:引导学生观察故事中的细节,进行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23最新-小学三年级语文《找骆驼》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9篇

2023最新-小学三年级语文《找骆驼》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9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找骆驼》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9篇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下面是的为您带来的9篇《小学三年级语文《找骆驼》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的好友哦。

《找骆驼》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围绕课题、同学的回答和课文内容的省略处提出问题,并通过反复读课文,与学习伙伴讨论,解决问题。

2、通过比较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走失”“详细”“不紧不慢”“指点”等词语的意思;学习用“是不是”提问;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根据提示语读出不同的语气。

3、读懂故事,懂得遇到问题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这样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教学重点】1、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

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2、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老人是如何知道商人走失的骆驼有这些特点的。

理解老人为什么能指点商人找回骆驼?【课前准备】1、制作幻灯片课件:(1)课题,配背景;(2)“学习提示”上的两个问题。

教学过程:一、课前背古诗两首二、情境导入师:老师这里有两团橡皮泥。

请甲同学来按左边这团橡皮泥,请你轻轻按。

请乙同学来按右边这团橡皮泥,请你用力按。

(甲、乙两名学生分别轻轻、有力地按压橡皮泥)师:请同学们猜猜,刚才他们各按了一个手指印,那么左右两团橡皮泥上的指印是不是一样深?为什么?(生答:不一样深)师:如果要让左右两边的指印一样深,该怎么做?(生回答)师:同学们都很聪明。

看来,今天的课一定能上得很好!师:同学们见过骆驼吗?骆驼长得什么样?有哪些本领?生:骆驼身体高大,背上有驼峰,蹄又扁又平,蹄底有肉垫。

有双重眼睑,不怕风沙;很耐饥渴,嗅觉灵敏,能嗅出远处的水源,也能预感大风的到来。

有“沙漠之舟”的美称。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你们说谁最需要骆驼的帮助?生:在沙漠中行走的人。

师:如果在沙漠中行走的人不小心丢失了骆驼,那该有多糟糕啊!可有个商人偏偏遇到了这事,我们就来看看他是怎么找骆驼的!三、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找骆驼》教学反思(15篇)

《找骆驼》教学反思(15篇)

《找骆驼》教学反思(15篇)《找骆驼》教学反思1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学生是对话的主体,教师不仅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还是学生阅读的促进者。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摆正自己的位置,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的个性化阅读。

实际上,精读课文是略读课文的基础,而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补充,它们都是学生在获取阅读最基本的方法方面有着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略读应该与精读一样重要。

大教育学家叶圣陶也曾就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作用做过精辟的论述,他说:“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

”其实,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略读的作用就显得更为突出,他能即迅速而又便捷地获取大量信息。

所以,就应用程度而言,略读就显得比精读更为广泛。

所以我们便不难知道编者安排略读课文教学的最大目的就是让我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更多更好地读书方法。

可是我们的老师是怎么做的?要么觉得内容超好而像精读课文那样细嚼慢咽,条分缕析,要么就是让孩子粗糙一读,匆匆一过,这样的教学效果自然难如人意。

殊不知从三年级起每册的略读课文都占到八分之一,到了四年级往上,自然数量就更多,如果按照上述几种方法进行教学的话,我们就没有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孩子的综合能力怎么得以提高?到何时才能完成九年阅读400万字的阅读量,现在想想这种现状的确令人堪忧。

至于略读课文怎么教?怎样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效果的最大化?我有了一些不成熟的阅读策略不妨拿出来以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也算是我在《找骆驼》一文的所谓亮点吧,还望各位不吝赐教,批评指正。

首先,以疑激趣,从“找”入手。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语:“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少儿心中的名探柯南就是深受孩子喜爱的人物,我以柯南为契机,说:“柯南是侦探,那你们想不想当侦探,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当一回侦探去帮一位丢失了骆驼的商人找骆驼。

《找骆驼》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

《找骆驼》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

《找骆驼》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课时篇一(一)教学准备1、揭示课题①今天我们学习13课,齐读课题《找骆驼》。

“骆驼”两个字有什什么不同和相同?②《找骆驼》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单元的重点学习目标是什么?请大家读单元提示。

2、指导读懂学习提示①这单元学习的重点目标是什么?②可以提些什么问题?③学会预习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有什么好处?3、指导预习课文要求:①读通课文不理解的词在书上做上记号,并提出不懂的问题,②检查预习情况、4、整体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将谁在找骆?找到了没有?课文主要讲什么?《找骆驼》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区别多音字;理解“走失、哄、详细、至于”等词,能区别“走失”和“丢失”的不同意思。

2、能仿造例句,把不完整的因果句补充完整,认识4种不同的对话形式。

3、初步学预习课文提出不同的问题。

4、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抓住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教学重点、难点第二段是教材的重点。

老人是根据哪些现象来判断骆驼的特点的,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读懂老人的话,学会观察——思维——判断的方法,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

三、课时安排3教时第一课时(一)教学准备1、揭示课题①今天我们学习13课,齐读课题《找骆驼》。

“骆驼”两个字有什什么不同和相同?②《找骆驼》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单元的重点学习目标是什么?请大家读单元提示。

2、指导读懂学习提示①这单元学习的重点目标是什么?②可以提些什么问题?③学会预习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有什么好处?3、指导预习课文要求:①读通课文不理解的词在书上做上记号,并提出不懂的问题,②检查预习情况、4、整体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将谁在找骆?找到了没有?课文主要讲什么?第二课时(一)教学过程1、复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2、讲读课文1——9自然段。

① 轻声读课文,思考,商人走失的骆驼有什么特点?然后完成下面填空。

找骆驼教学反思

找骆驼教学反思

找骆驼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环节,它能帮助教师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的方向。

以下是我针对“找骆驼”这一教学活动的反思。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在设计“找骆驼”的教学活动时,我首先明确了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参与寻找骆驼的游戏,锻炼其观察力、记忆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找骆驼”活动以寻找隐藏的骆驼为线索,引导学生在校园内进行探索。

我选择了校园内一些具有代表性和趣味性的地点作为藏匿点,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分组进行寻找。

每组学生需要共同讨论、制定策略,并相互协助完成任务。

此外,我还引入了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以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兴趣。

四、教学过程的实施在活动开始前,我向学生详细介绍了游戏规则和安全注意事项。

在活动中,我观察了学生的互动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但也有少数学生表现出依赖性,需要同伴的帮助才能完成任务。

五、教学效果的评估活动结束后,我通过问卷调查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收集了学生对活动的反馈。

大部分学生表示非常喜欢这次活动,认为它既有趣又具有挑战性,能够锻炼自己的能力。

但也有学生反映活动难度较大,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六、教学反思与改进通过这次教学活动,我认识到以下几点:1. 教学目标的设定需要更加具体和明确,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活动的目的。

2.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确保活动既有趣又具有挑战性。

3.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更加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4.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5. 教学效果的评估应更加全面和深入,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反馈。

针对以上反思,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出以下改进:1. 设定更加具体和明确的目标,让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活动的目的。

《找骆驼》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找骆驼》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找骆驼》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一、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学校的老师,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找骆驼》这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骆驼的有趣故事,通过故事让学生们了解到骆驼的特点以及如何正确认识事物。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这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二、教案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了解骆驼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2.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骆驼的特点。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提问的能力。

3.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骆驼,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分析课文内容,总结骆驼的特点。

(4)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骆驼的特点,并教育学生要善于观察、勇于提问。

(5)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编写一个关于骆驼的小故事。

三、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讨能力,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提问的过程中掌握课文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提问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今后需要加强训练。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我力求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活动: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骆驼,引导学生关注骆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讨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分析课文内容,总结骆驼的特点。

4. 实践活动: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骆驼的特点及其在自然环境中的应用。

《找骆驼》教学反思(精选27篇)

《找骆驼》教学反思(精选27篇)

《找骆驼》教学反思(精选27篇)《找骆驼》教学反思篇1这篇课文,我首先以“破案子”导入,充分激起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做一回警察,当一回侦查官,在破案子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对“认真观察,仔细分析”这一点有了初步的认识,随后,引出今天的课题——-“找骆驼”,和一个老人去帮一个商人寻找一只骆驼。

简单的字词教学后,进入文章的品读过程。

和学生的一段对话引出故事的起因——-商人的骆驼丢了很着急。

这段对话重点在于朗读指导。

商人的着急,老人的稳重,不紧不慢等等情感的表现。

随后,我以一个问题引出老人的发现————“老人没有见过骆驼这么会知道骆驼的去向呢?”学生思考交流。

黑板出示相关句子“老人看见什么了”“老人知道什么了”。

在熟悉老人的观察和发现后,用“因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为”两种句式进行转换,如:因为老人看见了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所以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之所以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是因为老人看见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

再进行句式的转化过程中,学生已经充分熟悉了骆驼的特点,也感受到了,老人“观察——思考——发现”的过程。

在此次教学中,我也发现了几点不足,如:导课的过程,语言过于繁琐,没能抓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指导“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转换过程中,学生在一开始没能很好的进入这个状态,难度太大,可以以简单的生活中的句子进行铺垫,从而使学生对这种句式有更清楚的认识。

《找骆驼》教学反思篇2这篇课文,我首先以“破案子”导入,充分激起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做一回警察,当一回侦查官,在破案子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对“认真观察,仔细分析”这一点有了初步的认识,随后,引出今天的课题——-“找骆驼”,和一个老人去帮一个商人寻找一只骆驼。

简单的字词教学后,进入文章的品读过程。

和学生的一段对话引出故事的起因——-商人的骆驼丢了很着急。

这段对话重点在于朗读指导。

商人的着急,老人的稳重,不紧不慢等等情感的表现。

《找骆驼》语文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教案

《找骆驼》语文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教案

江西省上饶县2016-2017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四周半月考试题一、选择题(共25题,共50分)下图中P、Q、M、N为四个不同的区域,读图回答1—2题。

1、立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最适合农牧结合发展的地区是A、PB、QC、MD、N2、下列描述符合P、Q、M、N四地实际情况的是A、P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应大力植树种草B、Q地区洪涝灾害严重,应加强水利工程建设C、M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应大水漫灌D、N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应退耕还牧读右图,回答3—4题。

3、图示河流建有众多的大坝,用于发电。

但乙图中河流大坝的发电使用年限大大低于设计年限,其原因主要是A、工程质量低B、设计不准确C、人为破坏严重D、漏水淤积严重4、目前,甲图河流不仅不再建大坝,而且开始拆除某些水坝。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A、已找到了比水电更好的资源B、水电运营成本不断增加C、水坝防洪功能丧失D、恢复原始生态环境读我国某地气温变化图,完成5—6题。

5、该地可能位于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C、长江中下游D、海南岛6、下列关于该地气温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丙三图气温变化的主导因素均为太阳辐射B、甲图7图高温主要是因为7月为伏旱季节,降水少、光照强C、乙图7日气温低主要是因为受冷空气影响D、丙图气温变化小是因为太阳高度变化小读我国局部地区河流分布图,完成7—8题。

7、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图示区域主要属于①淮河流域②长沙流域③黄河流域④珠江流域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8、造成乙河水文特征与甲河有较大差异的原因有①乙河流经非季风区,降水稀少②乙河在平原区,流速较慢③乙河流域植被覆盖率较低④乙河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流域内1月平均气温较低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读图,完成9—11题。

9、图示地区可能位于我国的A、青蔵高原B、华北地区C、西北地区D、东南丘陵10、不适合在该地区种植的农作物是A、玉米B、小麦C、棉花D、甘蔗11、不属于该地区的自然灾害是A、伏旱B、夏涝C、春季风沙D、冬季寒潮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距我国台湾基隆约102海里,距日本那霸约230海里,钓鱼岛附近海域富藏石油。

找骆驼教案(优秀11篇)

找骆驼教案(优秀11篇)

找骆驼教案(优秀11篇)找骆驼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1)先复习《蜜蜂引路》一文,预习本课,进行联系比较学习。

(2)学习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

(3)在熟读,分角色读文的基础上,学会用心观察周围事物,认真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用心观察周围事物,认真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人是怎样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发现骆驼的特征的。

三、教学难点:学会初步的分析、推理,了解故事发展的顺序,启发学生思维、想像,对学生进行观察与思维的训练。

四、课前准备师生分头搜集一些测试观察能力的图片,也可制成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观察画面,激趣导入①教师引述:老师这里有一些挺有趣的图片,它能测出一个人的观察能力强不强。

同学们想不想一比高低?②出示图片或显示课件内容,开展观察竞赛活动。

③教师导学:其实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也会有许多发现的。

《找骆驼》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这个道理。

想不想学一学?二、朗读课文,理出线索①建议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全文。

②学生根据提示思考课文内容。

A、老师出示问题。

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后,是怎么做的?老人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B、教师提出要求:看谁课文读得认真,看谁问题答案找得准确、完整。

C、学生按问题提示和要求,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让几位同学把寻找的答案写在黑板上。

D、然后在交流中,把答案逐渐补齐。

三、根据线索,比较异同①启发学生思考。

看了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以后的表现,你觉得他和老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先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换一下看法。

②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

交流要点:a、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后,可能因为心急,到处乱找,结果没找着。

B、这位老人在走路时能留心观察,所以发现了路上的骆驼脚印、脚印的深浅和方向、路边的蜜和米,以及骆驼啃过的树叶上的牙齿印等。

《找骆驼》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找骆驼》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找骆驼》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一、说课稿1.教学目标:(1)认识“骆、驼、商、贩”等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要动脑筋,不能只看表面现象。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3.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朗读课文: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3)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故事寓意。

(4)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二、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骆、驼、商、贩”等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要动脑筋,不能只看表面现象。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3.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板书课题《找骆驼》二、朗读课文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

三、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故事寓意。

四、讨论交流1.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板书课题《找骆驼》二、深入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理解故事寓意。

四、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

2.摘录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三、教学反思优点:1.学生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朗读课文时感情饱满。

2.学生在讨论交流环节,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积极参与讨论。

不足:1.个别学生对生字掌握不牢固,需要加强巩固。

2.在分析课文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引导。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二、深入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理解故事寓意。

《找骆驼》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找骆驼》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一、说课稿教案名称:《找骆驼》说课稿教学年级:一年级教学目标:1. 学生能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3. 学生能通过图片和文字,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4. 学生能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生词的正确认读和理解。

2. 课文的整体理解和故事情节的把握。

教学难点:1. 生词的运用和理解。

2. 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说课内容: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动物。

引入本课的主题《找骆驼》。

第二环节:学习课文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故事内容。

2. 教师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学生跟读课文,巩固记忆。

第三环节:学习生词1. 教师出示生词,引导学生认读和理解。

2. 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生词。

第四环节: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张骆驼的图片,根据图片内容编写故事。

2. 学生互相交流故事,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案教案名称:《找骆驼》教案教学年级:一年级教学目标:1. 学生能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3. 学生能通过图片和文字,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4. 学生能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生词的正确认读和理解。

2. 课文的整体理解和故事情节的把握。

教学难点:1. 生词的运用和理解。

2. 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骆驼的图片。

2. 课文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动物。

引入本课的主题《找骆驼》。

第二环节:学习课文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故事内容。

2. 教师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学生跟读课文,巩固记忆。

第三环节:学习生词1. 教师出示生词,引导学生认读和理解。

2. 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生词。

《找骆驼》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找骆驼》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一、说课稿教案名称:《找骆驼》说课稿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幽默与智慧。

2. 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与感受。

2. 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故事中骆驼特征的描述。

2.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或黑板。

2. 骆驼图片。

3. 学生分组。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利用图片或课件展示骆驼,引导学生关注骆驼的特征,激发学生兴趣。

Step 2:故事朗读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故事,学生认真倾听,感受故事中的幽默与智慧。

Step 3:故事理解学生分享对故事的理解,讨论故事中骆驼的特征,教师引导总结。

Step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思考如何找到骆驼,鼓励创新思维。

Step 5:表达与交流每组选代表进行口头表达,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教师点评并鼓励。

Step 6:教学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重要性。

Step 7:作业布置请学生课后复述故事,并尝试自己创作一个类似的故事。

二、教案教案名称:《找骆驼》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幽默与智慧。

2. 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与感受。

2. 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故事中骆驼特征的描述。

2.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或黑板。

2. 骆驼图片。

3. 学生分组。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课件展示骆驼,引导学生关注骆驼的特征,激发学生兴趣。

Step 2:故事朗读(5分钟)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故事,学生认真倾听,感受故事中的幽默与智慧。

Step 3:故事理解(5分钟)学生分享对故事的理解,讨论故事中骆驼的特征,教师引导总结。

找骆驼教学设计及反思

找骆驼教学设计及反思

找骆驼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智慧和观察力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准备1. 故事文本《找骆驼》。

2. 教学PPT,包含故事的关键情节和插图。

3. 角色扮演所需的道具,如头巾、拐杖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兴趣:“如果你丢失了宠物,你会怎么做?” - 简要介绍故事背景和主题。

2. 新课呈现(15分钟)- 阅读故事,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 通过PPT展示故事的关键情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3. 词汇教学(10分钟)- 教授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如“观察”、“推理”等。

4. 讨论与分析(15分钟)- 分组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如何通过观察找到骆驼的线索。

- 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智慧和观察力的应用。

5. 角色扮演(15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中的情节。

6. 总结与反思(10分钟)- 讨论故事的寓意和学生从中学到了什么。

- 教师总结故事的教育意义。

7.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写作或绘画作业,让学生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五、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讨论参与度、角色扮演的投入程度以及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几个需要改进的地方:1. 学生参与度:部分学生在讨论环节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问题设置不够开放或者学生对故事内容不够熟悉。

今后可以尝试设置更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2. 课堂管理:在角色扮演环节,部分学生过于兴奋,导致课堂纪律有些松散。

今后需要加强对课堂纪律的管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有序的环境中学习。

《找骆驼》优秀教案设计

《找骆驼》优秀教案设计

《找骆驼》优秀教案设计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收集的《找骆驼》优秀教案设计(共含14篇),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找骆驼》优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的两个生字,练习用因果句式造句。

2、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3、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勾画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学重点】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以及他为什么要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骆驼。

【教学难点】理解老人的推理过程,知道老人想出的找骆驼的方法好在哪里。

【教学准备】小组自主学习表格;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激趣实验教师首先出示半杯水,然后请学生向水中放入大量辣椒水,教师和一名学生共同品尝。

教师尝得津津有味,学生辣得苦不堪言。

问:我们同样尝了这杯辣椒水,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呢?生各抒己见。

(如有人发现其中的秘密,可让其解释。

如没有人发现课程结束前,教师揭示其中的道理。

)(这样的设计不仅调动了学生的情绪,还有意的训练了学生遇到问题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能力,与本文寻找失物紧密相连。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

遇到重要的词句勾一勾画一画,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2、说说你初读后有哪些收获和疑惑?生自由回答。

(简单回顾内容很有必要,有助于下一阶段的学习。

)三、理解课文,引导探究1、幻灯出示本节课研究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我们组最棒!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填表:骆驼的特点老人观察到的现象4、请将骆驼的特点与老人观察到的现象用因为所以连起来说一说。

因为老人看见,所以知道因为老人又看见,所以知道因为老人还看见,所以知道5、请换成之所以是因为再说一说。

老人之所以,是因为老人之所以,是因为老人之所以,是因为6、小组合作学习。

7、展示交流:⑴ 当学生每次用因果句式回答时,教师要追问学生是从哪一段知道的,并且为大家朗读那一段。

《找骆驼》教学设计及反思

《找骆驼》教学设计及反思

《找骆驼》教学设计及反思《找骆驼》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找骆驼》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五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本单元的专题是:在观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

《找骆驼》一文记叙一个商人丢失了一头骆驼很着急,一个老人凭着自己的观察,进行了合理的分析、推理,指出了商人丢失的骆驼的特征,最后在老人的指点下找到了丢失的骆驼。

文章告诉我们:遇事要仔细观察,勤于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本文情节简单,对话多。

学生对这类的文章兴趣很高,内容也较容易掌握。

教学时王丽老师先指导学生多读,运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让学生在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

并结合课文巧设悬念,引人入胜的特点,抓住课文对话背后的情感主线,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通过什么方法发现这些特点,理解老人看到的现象和他所作的判断之间的关系。

然后在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探究老人是怎样指点商人找到骆驼的。

教学重点是围绕课前的提示:1、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2、老人是又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根据课前提示进行小组学习讨论和展示,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解决疑难。

最后梳理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指导今后的自主阅读。

想尝试在教学中引入生本理念,重视课堂上信息的灵活处理和过程的及时调整。

通过展示资料,拓宽学生视野及更好地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课前提示的导读很好地引导了学生一下就能抓住文章的重点,另外一方面也在暗示学生课前提示的重要性。

课堂上老师的引导很到位很及时。

如:设计四幅图画,即骆驼正常脚印与跛了脚的脚印,骆驼正常牙印与缺了一颗牙的牙印。

创设了情境,再现了老人观察、思考、分析、推理、判断的过程,使教学难点“老人为什么会这么详细地知道商人的骆驼的情况?”迎刃而解。

当学生朗读不尽人意的时候,老师巧用几个用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掌握了人物心理和朗读语气。

老师自制的卡制表格填写这一设计很好,足见老师花了不少心思,虽然耗时但是已尝试生本,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学有所成。

《找骆驼》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找骆驼》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一、说课稿教案名称:《找骆驼》说课稿教学年级:一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掌握生词和短语,学会正确运用动词“找”、“发现”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1. 生词和短语的学习与运用。

2. 正确使用动词“找”、“发现”等。

教学难点:1. 理解故事情节,体会故事寓意。

2. 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1. 教学PPT、图片、卡片等。

2. 故事课件《找骆驼》。

二、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热身(5分钟)1. 学生自由交谈,分享自己喜欢的动物。

2.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谈论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二、课堂导入(10分钟)1. 教师播放故事课件《找骆驼》,引导学生跟随故事情节发展。

2. 教师讲解故事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寓意。

三、新课学习(15分钟)1. 教师出示生词和短语,引导学生跟读、记忆。

2.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运用生词和短语进行对话。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点评并讲解答案,引导学生纠正错误。

2. 学生自由发挥,谈谈自己对保护动物、爱护环境的看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收获。

二、课堂学习(15分钟)1. 教师出示故事课件《找骆驼》,引导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表演。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点评并讲解答案,引导学生纠正错误。

2. 学生自由发挥,谈谈自己对保护动物、爱护环境的看法。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故事《找骆驼》的内容,并谈论自己对保护动物、爱护环境的看法。

《找骆驼》教学设计及反思

《找骆驼》教学设计及反思

《找骆驼》教学设计及反思《找骆驼》教学设计及反思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反思过往之事,活在当下之时。

那么应当如何写反思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找骆驼》教学设计及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找骆驼》教学设计及反思篇1教材分析:本文是通过一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着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正确分析判断,使商人找到骆驼的事,说明了遇到问题要多观察,多分析,多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本文的寓意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课文共11自然段,运用人物对话的形式,按“丢骆驼——找骆驼——找到骆驼”的顺序,步步深入,故事富有哲理,是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和朗读训练的好教材。

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道理。

2、理解词语:商人、至于、究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实结论的正确,是观察与推断的结果。

教学难点: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课件:猜谜语引入。

师介绍:骆驼是沙漠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想要在沙漠中运货,可离不开骆驼。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骆驼的一篇课文。

二、自读自悟师:读课题,根据老师给你们提纲自渎课文,让你们带着问题进行自学,在自学的过程中解决这些问题。

出示自学提纲:(1) 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2) 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三、检查自学1、指名读词语,纠正读音2、理解词义师:通过自学,你理解了哪个词语?忿忿:很生气的样子。

不紧不慢:不急也不慢,不慌不忙的样子。

3、齐读词语4、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师:词语的意思明白了,那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一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准确判断,指点商人找到了骆驼。

)四、学习课文师: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样两个问题,可以划一划有关的句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找骆驼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一:16、《找骆驼》教学反思16、《找骆驼》教学反思《找骆驼》是一篇略读课文,情节简单,对话较多,学生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自学方法,能够运用阅读方法读通顺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同时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在初读课文之后,我让学生简单地讲述课文主要说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接着进入文章的品读过程。

和学生的一段对话引出故事的起因——-商人的骆驼丢了很着急。

这段对话重点在于朗读指导。

商人的着急,老人的稳重,不紧不慢等等情感的表现。

随后,我以一个问题引出老人的发现————“老人没有见过骆驼这么会知道骆驼的去向呢?”学生思考交流。

黑板出示相关句子“老人看见什么了”“老人知道什么了”。

在熟悉老人的观察和发现后,用“因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为”两种句式进行转换,如:因为老人看见了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所以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之所以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是因为老人看见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

再进行句式的转化过程中,学生已经充分熟悉了骆驼的特点,也感受到了,老人“观察——思考——发现”的过程。

经过老人的分析,商人果然找到了丢失的骆驼,这里穿插一个小练笔“商人找到骆驼在回来的路上又遇见了老人,他会对老人说些什么?”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总结出老人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分析的人。

结合板书和导课时的案子,使学生明白生活中要做细心的人。

此后进行角色的扮演,朗读课文,将课文的重点进一步的巩固。

在此次教学中,我也发现了几点不足,如:导课的过程,语言过于繁琐,没能抓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指导“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转换过程中,学生在一开始没能很好的进入这个状态,难度太大,可以以简单的生活中的句子进行铺垫,从而使学生对这种句式有更清楚的认识。

每一次教学的深思,都是一次改进的起点。

不断地发现和完善自己!篇二:三年级《找骆驼》教学反思1《找骆驼》教学反思及教学设计《找骆驼》是一篇传统经典的课文,主要情节是:一位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在路旁向一位老人打听,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仅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准确判断,使商人找回骆驼。

对于这篇课文的设计,我结合课文巧设悬念,引人入胜的特点,抓住课文对话背后的情感主线,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通过什么方法发现这些特点,理解老人看到的现象和他所作的判断之间的关系。

通过学习,深入学生的心灵,实现师生情感的共振。

上了一次教研课,我感受颇深:(一)整堂课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情感体验。

在朗读活动中,除了加强情感体验外,还应为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情感体验创造互动交流的机会。

这其中可以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的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代替整体划一的理解和指导,使学生求知的渴望、探索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和文本学习整合为课堂生命活动,从而产生个性化的情感体验。

在学生整体情感把握的基础上,再次将现场引入文本,提示板书:看见——判断——。

“我们读完课文,各位聪明的老人,请告诉我你究竟看见了什么,又判断了什么?用横线画出你看见的,用波浪线画出你判断的。

”学生根据自我情感体验,相继回答道:“我看见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些跛。

”“我看见路的左边有些蜜,右边有些米,可以知道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

”“我看到骆驼在树叶上留下的牙齿印,便想到骆驼缺了一颗牙齿。

”教师也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此时对学生的精彩体验给予赞赏:“你们的经验真丰富”。

而后导入下一个文本话题:“能不能用‘因为??所以??’这组关联词把刚才观察和判断连起来说?学生根据已有的观察和判断,一一回答道:“因为骆驼的脚印左边浅,右边深,所以我知道骆驼的左脚有些跛。

”“因为我看见路的左边有些蜜,右边有些米,所以知道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

”“因为我看到骆驼在树叶上留下的牙齿印,所以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齿。

”教师再次对学生的聪明和睿智给予肯定。

在文本理解整体感悟以后,再对文本进行整体的总结回顾,但应注意人文化的处理:“我现在就是商人,你们想劝告我什么呢?”学生兴趣盎然,一本正经地说:“你应该向我学习讲礼貌。

”“你要多思考,不咬胡乱责怪人。

”“你应该好好想想为什么找不到骆驼。

”“你应该向我学习,多观察。

”教师此时也应似大受启发地赞赏道:“谢谢您,提醒得真好,我以后一定要注意。

”并且进一步启发学生:“那么老人家,你们又想对自己说些什么呢?”这一问题提出后,学生有许许多多的话题,因为他们已经历了对文本的感悟和自身情感的体验,自然而然地说出了:“我以后要多动脑,多思考”“我以后还要去帮助更多的人”。

老师相机小结:“对,只要肯动脑筋,认真思考,仔细观察,我们就都是聪明的‘老人’。

”在这样的教学片断中,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三年级学生有他们观察事物的角度和方法,他们的认识或许还很稚嫩,但他们的回答中既有老人家被误解的委屈和对冒失商人的责怪,也有自己希望去帮助更多人的真诚和善良。

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独特的情感体验。

他们的独特个性也从中得到彰显。

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和理解,尊重个性就是尊重生命,体验情感就是体验生命。

(二)不足之处:《找骆驼》一课写了一位老人指点商人找骆驼的事,说明遇到问题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作出正确判断,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上过这篇课文后,再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我采用重视小组合作学习,重视学生说的训练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在此次教学中,我也发现了几点不足,如:导课的过程,语言过于繁琐,没能抓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指导“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转换过程中,学生在一开始没能很好的进入这个状态,难度太大,可以以简单的生活中的句子进行铺垫,从而使学生对这种句式有更清楚的认识。

另外,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我进一步思考并完善。

1、重视小组合作学习,但合作效果有待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

在这一课时中,我抓住问题: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再让学生进行全班反馈,从学生汇报的情况看,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能较准确地找出骆驼的特点,1、左脚有点跛。

2、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

3缺了一颗牙齿。

并找出写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句子。

但问题答案的得出并不是全体学生共同讨论的结果。

有少数中等生和差生并未参与讨论,如何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讨论中来,让合作的效果发挥到更佳是我应该思考并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

2、重视学生说的训练。

但说的不够充分、准确。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抓住老人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之间这个因果关系来进行说话训练,通过“因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为??”的形式让学生练习说话,学生练习说话:因为老人看见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所以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因为老人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

所以说骆驼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

之所以说骆驼的左脚有点跛,是因为老人看见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

之所以说骆驼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

是因为老人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

这样的训练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积累了语言。

但那些学习后进生的说话需要在老师多次帮助下才能进行,为此花费了不少时间,对于如何提高后进生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让学生说的更充分,表达更准确还需要我认真思考。

每一次教学的深思,都是一次改进的起点。

不断地发现和完善自己!篇三:找骆驼优秀教学设计(共7篇)篇一:找骆驼公开课教案《找骆驼》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多音字,理解“走失”“哄”“详细”“至于”等词语的意思。

2.练习用因果句式说话。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提出要求设疑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2.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师追问:你能按照这样的提示来说吗?(课件出示)这样我们就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了。

三、研究问题,合作探究(一)第一个问题:(教师板书:左脚跛;左蜜右米;缺一颗牙)追问:“跛”什么意思?在文中呢?做一个动作告诉我?2、你能用一句话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骆驼吗?(1)朗读课文,想一想商人和老人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情和语气等,给文中的人物语言补充恰当的提示语。

(2)小组合作讨论补充的提示语,并练习分角色朗读。

(二)第二个问题:1、这位老人把骆驼的特点知道的这么详细,是不是真的见过骆驼?还是把骆驼藏起来了?(不是)那老人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呢?答案就在文中,你看看在哪部分呢?(第十自然段)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1)读一读,议一议: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的有关情况的?(2)填一填,说一说:(出示)因为老人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老人又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老人还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条树叶图片出示让小朋友认一认。

老人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人又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人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后来,老人怎样指点商人的?5、老人为什么让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如果根据漏落在地上的米和蜜、骆驼啃过的树叶能不能找到骆驼?为什么?(虽然三个条件都可以作为找到骆驼的线索,但最可靠的条件是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真是太有意思了,我们分角色来读一读第10自然段吧!指导朗读第10自然段(理解“不紧不慢”,读出语气)(三)第三部分:那么,老人的推测是否正确呢?1、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老人的指点正确?(出示句子)从哪个词语,让我们一眼就能看出老人的推理是非常正确的?(果然)谁能用“果然”来说说话?那让我们再读一读这句话。

2、快速浏览课文,骆驼走失后,商人和老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老人:不紧不慢3、交流感受(2)如果你是旁观者,你会对商人和老人分别说什么?老人没见过那只骆驼的模样,却凭着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无误的判断,凭着骆驼留下的几处迹象,就分析得出骆驼的详细情况,四、再读课文,创新表演五、拓展运用,练习说写小练笔:经过老人的提示,商人成功找回了骆驼,同时他也明白了细心观察,认真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