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案:小熊猫吃竹子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小班数学教案大熊猫吃竹子

小班数学教案大熊猫吃竹子

小班数学教案大熊猫吃竹子小班数学教案:大熊猫吃竹子一、引言数学教学是小班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数学教学可以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观察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使幼儿能够与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联系,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本教案将以“大熊猫吃竹子”为主题,通过对幼儿喜爱的大熊猫的介绍,引导幼儿进行数学学习,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目标1. 认识大熊猫:通过介绍大熊猫的形象和特点,使幼儿能够认识大熊猫并感受到它们的可爱之处。

2. 认识竹子:通过介绍竹子的生长环境和用途,使幼儿能够认识竹子并感受到它的重要性。

3. 计数:通过观察大熊猫吃竹子的数量,培养幼儿的计数能力。

4. 比较:通过比较大小,培养幼儿的比较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拿着一只大熊猫的玩具和一根竹子的模型进入教室,引起幼儿们的兴趣。

教师将玩具和模型放在桌子上,与幼儿们一起讨论大熊猫和竹子。

2. 认识大熊猫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和简单的描述,向幼儿介绍大熊猫的形象和特点。

教师可以问幼儿们一些问题,如“大熊猫是什么颜色的?”、“大熊猫喜欢吃什么东西?”等,引导幼儿参与互动。

3. 认识竹子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和简单的描述,向幼儿介绍竹子的生长环境和用途。

教师可以问幼儿们一些问题,如“竹子长在哪里?”、“竹子可以用来做什么东西?”等,引导幼儿积极思考。

4. 观察大熊猫吃竹子教师播放一段大熊猫吃竹子的视频,让幼儿观看并注意观察大熊猫吃竹子的数量。

教师可以提问,让幼儿回答视频中大熊猫吃了多少根竹子。

5. 计数练习教师将一些竹子的模型放在桌子上,让幼儿自由观察和摸索。

然后,教师逐个出示一根竹子,让幼儿数出来,并通过口头回答的方式向教师报数。

6. 比较练习教师将几根竹子摆在桌子上,其中一根是特别长的竹子。

然后,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比较,看看哪根竹子比较长,哪根竹子比较短。

7. 归纳总结教师与幼儿们共同总结课堂所学内容,回顾大熊猫的形象和特点,以及竹子的生长环境和用途。

熊猫爱吃竹子教案中班

熊猫爱吃竹子教案中班

熊猫爱吃竹子教案中班教案标题:熊猫爱吃竹子教案(中班)教学目标:1. 认识熊猫,并了解它们喜欢吃竹子。

2. 培养幼儿对熊猫的兴趣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熊猫的图片、视频或玩具。

2. 竹子的图片或实物。

3. 纸张、彩色铅笔、剪刀、胶水等制作手工的材料。

4. 竹子的模板或印刷好的竹子图案。

教学活动:1. 导入(10分钟)- 展示熊猫的图片、视频或玩具,引起幼儿的兴趣。

- 提问:你们知道熊猫喜欢吃什么吗?为什么它们喜欢吃竹子?- 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对熊猫的好奇心。

2. 观察与讨论(15分钟)- 展示竹子的图片或实物,让幼儿观察、摸摸竹子。

- 引导幼儿观察竹子的形状、颜色、质地等特点,并与熊猫喜欢吃竹子的原因联系起来。

- 引导幼儿讨论竹子的用途,例如可以用来建造房屋、制作家具等。

3. 手工制作(20分钟)- 提供竹子的模板或印刷好的竹子图案。

- 引导幼儿使用彩色铅笔给竹子上色,然后剪下来。

- 引导幼儿将剪下来的竹子粘贴在纸上,可以制作成画册、贺卡或立体作品等。

4. 故事时间(15分钟)- 选择一本关于熊猫的绘本,向幼儿讲述熊猫的故事。

- 引导幼儿参与故事,例如模仿熊猫的动作、声音等。

- 通过故事,向幼儿传递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和责任。

5. 总结与延伸(10分钟)-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提问幼儿熊猫喜欢吃什么,以及竹子的用途。

- 鼓励幼儿表达对熊猫的喜爱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 鼓励幼儿在家中或幼儿园周围观察和收集关于熊猫的信息,并与家人或其他幼儿分享。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幼儿能够认识熊猫并了解它们喜欢吃竹子的原因。

同时,通过手工制作和故事时间等活动,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与幼儿的互动和引导,增强了他们对保护动物的意识和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幼儿的思考和参与,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案:小熊猫们的竹子盛宴。

教案:小熊猫们的竹子盛宴。

文章教案:小熊猫们的竹子盛宴一、教学目标1.能听懂、说出野生小熊猫的基本生态习性。

2.能正确用中、英文表达竹子的种类及其营养价值。

3.能运用中、英文介绍小熊猫最喜欢吃的竹子。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小熊猫的生态习性以及小熊猫最喜欢吃的竹子。

2.教学难点运用中、英文介绍小熊猫最喜欢吃的竹子。

三、教学准备教学PPT、洁具、手工原料、竹子、野生小熊猫相关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野生小熊猫的生活视频,让学生体验小熊猫的生态环境。

2.展示将竹子摆放在桌上,并利用PPT展示制作竹子人物的过程和效果,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竹子的用途和多样性。

3.启发介绍小熊猫的基本生态习性,并介绍小熊猫最喜欢吃的竹子种类。

引导学生尝试去了解不同种类竹子的营养价值。

4.创作分组让学生进行竹子人物的制作,学生需要根据小熊猫的喜好去制作不同的小熊猫竹子菜肴。

5.展示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小熊猫竹子菜肴和竹子人物,班级内举行竹子盛宴,学生品尝其他小组制作的美食。

6.总结总结小熊猫的生态习性和喜欢吃的竹子,在总结的同时推广竹子的多种用途,并引导学生了解绿色环保的意义。

五、教学评价1.评价指标学生是否能正确地运用中、英文表达竹子的种类及其营养价值?学生是否能通过竹子制作出具有创意和实用价值的手工作品?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展示能力是否有所提高?2.评价方法教师进行观察、点评,与学生进行交流。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小熊猫的喜好和竹子的多种用途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加珍视和保护自然环境。

同时,通过手工制作,学生在团队合作中锻炼了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合作能力,并展示了自己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竹子的种类繁多,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压缩和筛选,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熊猫啃竹子小班数学教案

熊猫啃竹子小班数学教案

熊猫啃竹子小班数学教案标题:熊猫啃竹子小班数学教案一、引言数学是一门普遍被认为枯燥难懂的学科。

然而,通过巧妙的教学方法和生动的教材,我们可以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本篇教案是为小班幼儿设计的一堂有趣的数学课,以熊猫啃竹子为主题,引导幼儿们通过参与和互动的方式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1. 认识数字:通过观察熊猫的竹子数量,幼儿能认识并说出1至10的数字。

2. 数字顺序:幼儿能在竹子数量不超过10的情况下,依次排列数字,并指着相应数字进行数数。

3. 数量对比:幼儿能观察并比较两组竹子的数量,判断哪组更多或更少。

4. 数字与数量的对应关系:幼儿能将数字与相应数量的竹子进行对应,理解数与物的关系。

三、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通过游戏“数数熊猫”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做一个小熊猫的手偶,手中拿着几根竹子。

教师与幼儿们互动,把竹子递给幼儿,同时念出相应的数字。

幼儿接过竹子后,念出数字并模仿熊猫的动作啃下竹子。

重复几次,慢慢鼓励幼儿参与到游戏中。

2. 数字认知游戏:教师在黑板或白板上画出10个熊猫的图案,每个熊猫留空一个圆圈。

幼儿们依次上来,用标志性的熊猫印(可以是印章或小纸片)填充相应的圆圈,并说出对应的数字。

教师引导幼儿们互相监督,发现错误并及时更正。

3. 数字排序:教师通过游戏“熊猫排队”帮助幼儿们学习数字的顺序。

教师手持带有数字的卡片,其中包括1至10。

幼儿们依次站在一排,教师示范将数字卡片混乱地放在地上,然后请幼儿们依次按照数字大小来拾取卡片。

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在拾取卡片的同时说出相应的数字。

通过多次练习,幼儿们能较准确地拾取卡片并说出数字。

4. 数量对比:教师用各种小动物图案纸板分成两组,每组都把竹子裁剪成不同的数量。

教师给幼儿展示两组竹子,然后让幼儿们独立观察并比较两组竹子的数量,并说出哪组竹子更多或更少。

教师鼓励幼儿们用手指指向相应的图案板,并说出相应的数量。

5. 数字与物的对应关系:教师用手偶熊猫树立不同的数字卡片,例如“3”、“5”和“8”。

可爱的熊猫喜爱竹子教案

可爱的熊猫喜爱竹子教案

拥有黑白色的身体和圆圆的耳朵,长着一副大大的黑眼圈的熊猫一直是大家心目中可爱的代表。

和其他动物不同的是,熊猫非常喜欢吃竹子。

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熊猫和竹子之间的特殊关系,我设计了一堂课,让学生们深入了解可爱的熊猫喜爱竹子的这一事实。

一、科学知识介绍在这节课中,我们将学习熊猫喜爱竹子的原因。

事实上,这个原因和熊猫的生活方式有关。

虽然熊猫是肉食性动物,但它们是栖息在竹林中的动物。

因此,它们的主要食物是竹子。

事实上,熊猫饮食中竹子的含量可以占到95%以上。

熊猫对于不同种类的竹子也有自己的偏好,例如青箭竹和慈竹。

二、学习目标根据此次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们将完成以下目标:1.了解熊猫的生活方式以及为何喜欢吃竹子。

2.了解竹子的生长环境和生长周期。

3.学习熊猫对于不同种类的竹子的偏好。

4.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习竹子对于熊猫的营养价值以及熊猫对于竹子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本次教学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小组讨论:学生将在小组中互相交流和分享他们对于熊猫和竹子之间关系的看法。

2.开放式教学:学生在观察和实验中自由探索并发现有关竹子和熊猫的知识。

3.实验探究:学生将进行竹子的营养成分检测和熊猫食物的模拟实验。

4.课堂互动:学生将有机会分享他们对于熊猫和竹子之间关系的看法,并提出问题进行探讨。

四、教学步骤教学步骤如下:1.引入学生将被要求回答以下问题:你们认为熊猫为什么喜欢吃竹子?答案:熊猫喜欢吃竹子是因为它们生活在竹林中,竹子是它们主要的食物来源。

2.探究竹子学生将了解竹子的生长环境和生长周期,并实际观察竹子不同生长阶段的状态,从而探究竹子对于熊猫的影响。

3.研究营养价值学生将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探究竹子的营养成分,并通过实验检测熊猫食物的营养价值。

4.了解熊猫喜爱竹子的原因通过学习熊猫的生活方式和竹子的营养价值,学生将了解为什么熊猫喜欢吃竹子,以及不同种类的竹子对于熊猫的影响。

5.分组讨论在学习熊猫和竹子之间的关系后,学生将根据自己的思考和熊猫所喜欢的食物种类,来完成小组讨论。

熊猫爱吃竹子舞蹈教案

熊猫爱吃竹子舞蹈教案

熊猫爱吃竹子舞蹈教案第一节,熊猫的饮食习惯。

熊猫是中国的国宝,它们以竹子为主食,每天需要消耗大量的竹子来维持生活。

在野外,熊猫会花费大部分时间在寻找和吃竹子上,因此熊猫的饮食习惯对于它们的生存至关重要。

在这一节课上,我们将了解熊猫的饮食习惯,并且通过舞蹈的形式来表现熊猫吃竹子的场景。

第二节,熊猫的舞蹈表演。

熊猫是一种可爱的动物,它们的形象深受人们喜爱。

在这一节课上,我们将学习熊猫的舞蹈表演。

熊猫的舞蹈动作通常是慢悠悠的,有时候会有一些搞笑的动作。

我们将通过模仿熊猫的动作来学习熊猫舞蹈,同时也可以了解到熊猫在野外觅食的场景。

第三节,熊猫爱吃竹子的舞蹈表演。

在这一节课上,我们将结合熊猫的饮食习惯和舞蹈表演,进行一场熊猫爱吃竹子的舞蹈表演。

在表演中,我们将通过舞蹈的形式来展现熊猫在野外觅食的场景,同时也可以通过动作来表达熊猫对竹子的喜爱和享受。

这样的表演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熊猫的了解,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舞蹈技巧和表现能力。

第四节,舞蹈教案的总结。

通过这一系列的舞蹈教案,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熊猫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性,还可以通过舞蹈的形式来表现熊猫的形象和行为。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熊猫的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舞蹈技巧和表现能力。

同时,通过舞蹈教案的学习,学生也可以培养对保护熊猫的意识和热爱动物的情感。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关注熊猫的生存状况,为保护熊猫做出自己的努力。

结语。

熊猫爱吃竹子舞蹈教案,通过对熊猫的饮食习惯和舞蹈表演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熊猫的生活习性和形象。

同时,通过舞蹈的形式来表现熊猫的行为和形象,可以提高学生的舞蹈技巧和表现能力。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关注熊猫的生存状况,为保护熊猫做出自己的努力。

小熊猫吃竹子音乐课教案

小熊猫吃竹子音乐课教案

小熊猫吃竹子音乐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能够了解小熊猫的生活习性和饮食习惯。

2. 能够感受小熊猫吃竹子的场景,并通过音乐表达出来。

3. 能够学习简单的打击乐器演奏技巧。

二、教学重点。

1. 小熊猫的生活习性和饮食习惯。

2. 通过音乐表达小熊猫吃竹子的场景。

三、教学难点。

1. 如何通过音乐表达小熊猫吃竹子的场景。

2. 学习简单的打击乐器演奏技巧。

四、教学准备。

1. 小熊猫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竹子的图片或模型。

3. 打击乐器,如小鼓、木鱼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小熊猫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了解小熊猫的生活习性和饮食习惯,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2. 学习小熊猫吃竹子的场景(10分钟)。

教师通过描述和展示竹子的图片或模型,让学生想象小熊猫吃竹子的场景,引导学生感受小熊猫吃竹子的情景。

3. 学习打击乐器演奏技巧(1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简单的打击乐器,如小鼓、木鱼等,教授学生使用这些乐器的基本演奏技巧。

4. 创作音乐(2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让他们利用打击乐器演奏小熊猫吃竹子的音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进行创作。

5. 表演与欣赏(10分钟)。

每个小组进行音乐表演,其他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演进行点评和指导。

6. 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学习内容,加深印象。

六、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小熊猫的生活习性和饮食习惯,还通过音乐表达了小熊猫吃竹子的场景,同时学习了简单的打击乐器演奏技巧。

这种将音乐与动物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还能够增加他们对动物的了解和关爱,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

同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体验。

幼儿数学熊猫吃竹子教案比长短

幼儿数学熊猫吃竹子教案比长短

幼儿数学熊猫吃竹子教案比长短教案标题:幼儿数学 - 熊猫吃竹子教案比长短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理解比较长短的概念。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分类的能力。

3. 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材料:1. 图片或卡片上有不同长度的竹子(至少4种不同长度)。

2. 熊猫玩偶或图片。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入熊猫玩偶或图片,与幼儿进行互动,引起他们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熊猫喜欢吃什么吗?(竹子)3. 展示图片或卡片上的竹子,让幼儿观察。

活动一:比较竹子的长度1. 将不同长度的竹子放在桌上,让幼儿观察。

2. 提问:你们能找到最长的竹子吗?最短的竹子呢?(引导幼儿进行比较)3. 让幼儿按照长度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的顺序排列竹子。

活动二:熊猫吃竹子游戏1. 将熊猫玩偶或图片放在桌子一端,将竹子放在另一端。

2. 提问:熊猫要吃竹子,它应该先吃哪根竹子?(最短的竹子)3. 让幼儿将最短的竹子移动到熊猫面前,表示熊猫吃掉了竹子。

4. 继续提问,让幼儿移动其他竹子,直到所有竹子都被吃掉。

活动三:自主练习1. 给每个幼儿发放一些竹子卡片。

2. 提问:请你们自己比较这些竹子的长度,找出最长的和最短的竹子。

3. 让幼儿将卡片按照长度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的顺序排列。

总结:1. 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比较长短的概念。

2. 提问:你们学到了什么?熊猫吃竹子时应该先吃哪根竹子?3.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拓展活动:1. 制作一个熊猫形状的竹子比较板,让幼儿自己进行比较和排序。

2. 制作一份竹子长度的游戏卡片,让幼儿进行配对游戏,找出相同长度的竹子。

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与幼儿进行互动,了解他们对比较长短的理解程度。

3. 检查幼儿在自主练习中的表现,是否能正确比较和排列竹子的长度。

教学延伸:1.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如水杯、铅笔等。

2. 利用游戏或其他活动,继续巩固幼儿对比较长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小班小熊吃竹子教案及反思

小班小熊吃竹子教案及反思

小班小熊吃竹子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小班小熊吃竹子教案及反思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竹子是熊的主要食物之一。

2. 培养学生对熊类的兴趣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1. 竹子的特点和熊类的饮食习惯。

2. 熊类的分类和生活习性。

3. 制作小熊手偶和竹子手工。

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展示竹子和熊类的相关信息。

2. 手偶制作所需的材料,如纸板、毛线、颜料等。

3. 竹子手工制作所需的竹子、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熊类和竹子的兴趣。

2. 讲解:简要介绍竹子的特点和熊类的饮食习惯,让学生了解竹子对于熊类的重要性。

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制作一个小熊手偶,可以使用纸板剪切出小熊的形状,并用毛线固定眼睛、鼻子等特征。

4. 展示和讨论: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小熊手偶,并讨论熊类的分类和生活习性。

5. 制作竹子手工:引导学生使用剪刀和胶水,将竹子剪成不同长度的小段,并用胶水粘贴在纸板上,制作出竹子的形状。

6. 反思:和学生一起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让他们表达对熊类和竹子的新认识和体验。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熊类和竹子的兴趣和好奇心得到了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手工制作活动。

2. 小组活动的设置使学生能够合作、交流和分享,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3. 教学内容的选择符合小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起对自然界的基本认识。

4. 在制作手工和讨论活动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通过以上教案,学生能够在兴趣中学习到关于熊类和竹子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也帮助他们建立起对自然界的基本认识,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

小学美术《熊猫吃竹子》教案

小学美术《熊猫吃竹子》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绘画技巧。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熊猫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和绘画表现方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熊猫吃竹子场景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爱护动物。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在情感态度方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熊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表达出了对熊猫的喜爱之情。但在引导他们关注环保问题时,我感觉课堂引导还不够深入,今后可以结合熊猫的生活环境,让学生了解更多保护熊猫、爱护自然的重要性。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学科核心素养:
1.观察与欣赏:通过观察熊猫的形态、动作和生活环境,提高学生பைடு நூலகம்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2.创意与表现:激发学生想象力,运用绘画技巧表现熊猫吃竹子的场景,培养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
3.技法与操作:掌握绘画基本技法,如勾线、填色等,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4.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观察熊猫的外貌特征和动态,以及绘画中的勾线和填色技巧。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示范和步骤讲解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熊猫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熊猫的生活环境、食物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绘画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勾画出熊猫的轮廓和填充颜色。
-突破方法:通过讨论熊猫的生态环境和现状,引导学生将对动物的爱护转化为创作的动力。

小熊猫吃竹子-2019最新幼儿园中班教案

小熊猫吃竹子-2019最新幼儿园中班教案

小熊猫吃竹子-2019最新幼儿园中班教案
小熊猫吃竹子
小熊猫吃竹子
活动类型美工---泡泡泥
活动名称小熊猫吃竹子
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及积极参与制作的兴趣。

2通过故事得知小熊猫的基本构造是用球形和椭圆形组成的。

3能够认识一些常用色,用名字进行在一次的颜色认知。

活动准备泡泡泥牙签黑色笔盘子小熊猫吃竹子图片
活动过程
一前准备
向家长解说程说明及本次活动有关的注意事项,通过播放图片的方式让家长对泡泡泥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故事导入
1 从前有只小熊猫,它特别喜欢吃竹子,于是,就种了一片竹子地,我们一起看一看。

(出示小熊猫吃竹子图)
2 提问谁到了竹子地?
3 教师出示小熊猫的图片进行提问,这是谁?
4 它的身体都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都是什么形状的?
三找出水滴形及球形
1 提问小熊猫的颜色有什么不同?
2 它们身上都用到了哪些形状和颜色?
3 哪些地方都用到了圆形形?(出示图)
4 球形有几个?椭圆形有几个?大小一样吗?
5 通过以上提问,让幼儿更加细致的了解到小熊猫的身体构造。

6幼儿观察竹子的颜色和形状特征。

四.操作活动。

熊猫胖胖和他的竹子兄弟教案

熊猫胖胖和他的竹子兄弟教案

熊猫胖胖和他的竹子兄弟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和学习,了解熊猫对竹子的喜爱和依赖,了解保护濒危动物的重要性。

2.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熊猫喜欢吃竹子的特点和吃竹子的好处。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能力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
1. 熊猫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2. 竹子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3. 课件或黑板笔。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
利用熊猫和竹子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们思考熊猫为什么要吃竹子,以及竹子对熊猫的重要性。

Step 2: 呈现
向学生展示一些熊猫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熊猫喜欢吃竹子的特点,例如:熊猫吃竹子时会用前爪拿着竹子,再用后爪把竹子放到嘴里。

让学生了解熊猫为什么会喜欢吃竹子,例如:熊猫消化系统不太适应肉类,在竹子中可以找到营养素,熊猫吃掉竹子也可以帮助它们保持身体温暖。

向学生展示一些竹子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竹子的特点和分类。

Step 3: 学生活动
让学生模仿熊猫吃竹子的样子,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熊猫喜欢吃竹子的特点和吃竹子的好处。

通过实地考察或研究资料,让学生了解熊猫和竹子的生活环境以及熊猫所处的生态环境。

让学生讨论如何保护熊猫和竹子,如何保护和改善它们的生态环境。

Step 4: 总结
总结熊猫和竹子的特点和重要性,并强调保护濒危动物和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Step 5: 作业
让学生写一篇短文,介绍熊猫和竹子的特点和重要性,并谈谈自己的保护环境、保护濒危动物的想法和行动。

小班数学教案熊猫吃竹子

小班数学教案熊猫吃竹子

小班数学教案熊猫吃竹子小班数学教案:熊猫吃竹子导语:小班数学教案是幼儿园教师为了提高幼儿数学思维能力而精心设计的教育教学活动。

本篇小班数学教案以熊猫吃竹子为主题,通过幼儿园教师对熊猫吃竹子的生活场景进行情境创设,并结合数学教学要求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逻辑思维等能力的目标,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数学活动和游戏,既让幼儿们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又培养了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比较大小的能力。

2. 培养幼儿的数字认知和数量概念。

3. 增强幼儿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1. 图片或玩具熊猫、竹子等教具。

2. 数字卡片和计数器等教具。

3. 范例作品和游戏道具等教具。

三、教学方法:1. 情景创设法:通过熟悉熊猫吃竹子的生活场景,引起幼儿的兴趣。

2.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和竞赛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性。

3. 实物教学法:通过实物的操作和观察,帮助幼儿理解数学概念和解决问题。

4. 情景教学法:利用日常生活情景和故事情节,增强幼儿的学习记忆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内容:1. 观察比较熊猫的大小:利用图片或玩具熊猫,让幼儿观察比较熊猫的大小,引导他们发现规律并用语言表达。

2. 数字认知和数量概念:通过数字卡片和计数器等教具,让幼儿用手指点数竹子,并与数字卡片进行对应,理解数量概念。

3. 竹子的排序和序数概念:给幼儿一些不同长度的竹子,让他们按从短到长或从长到短的顺序进行排列,并理解并运用序数概念。

4. 问题解决和逻辑思维:在游戏中设计一些问题,例如询问熊猫吃了几根竹子,让幼儿思考和计数,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

5. 动手制作竹子并绘制熊猫:引导幼儿使用纸张、剪刀和颜料等工具,动手制作竹子,并绘制自己喜欢的熊猫形象,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6. 小组活动和合作精神:将幼儿分为小组,进行团队竞赛,通过集体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幼儿园数学活动《熊猫吃竹子》大班教案--排序规律

幼儿园数学活动《熊猫吃竹子》大班教案--排序规律

幼儿园数学活动《熊猫吃竹子》大班教案--排序规律幼儿园数学活动《熊猫吃竹子》大班教案--排序规律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精心整理的幼儿园数学活动《熊猫吃竹子》大班教案--排序规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1.在自由的探索活动中,尝试设计出不同的排序方法,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2.尝试将排列规律用符号的方式进行记录。

3.通过活动,激发发散性思维。

活动准备熊猫、竹子图片若干,记录卡、笔等。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自由探索排序的方法1.师:动物园里的熊猫馆真热闹。

小朋友给熊猫送来了熊猫最爱吃的竹子,你想给熊猫吃几根竹子?来给它们排好队吧!2.交流排序结果:你是怎样给熊猫和竹子排队的?小结:排序的`方法和规律有很多。

二、探索在同一条件下创造出不同的排序方法。

1.讨论:如果是2只熊猫2根竹子4个一组,你可以设计出几种不同的排列方法?2.请幼儿自己设计,并把设计记录在记录单上。

(尝试用符号如0和/表示熊猫和竹子进行记录)。

3.教师巡回观察,鼓励幼儿用和同伴不一样的方法。

4.介绍自己设计的排序方法,老师将幼儿的方法记录在大记录卡上。

5.讨论并尝试:以“00”为例,按照这个模式,如果再来一组,应该怎样接着来排队?小结:原来同一组的物品,可以按不同的规律排出很多不同的排法。

三、分组操作。

1.吃的饱饱的熊猫可精神了,准备为大家带来有趣的表演,动物园里的其他动物也给吸引了,请大家为接下来的表演活动帮忙。

操作一:印门票。

按规律使用印章,用印的方法装饰门票。

操作二:设计队形。

4只熊猫为一组,设计多种熊猫表演队形(如熊猫头朝上或朝下),并用箭头↓↓↑↑记录。

操作三:动物排队。

动物们准备进场看表演,请根据动物的高矮、种类或其他条件设计多种排队规律。

并记录。

集中分享。

请与同伴说一说你的操作和记录,并请个别幼儿在集体前分享。

熊猫爱吃竹子教案反思

熊猫爱吃竹子教案反思

熊猫爱吃竹子教案反思教案标题:熊猫爱吃竹子教案反思一、教案背景这个教案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关于熊猫以及熊猫饮食习性的教学活动。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了解到熊猫是中国的国宝,它们爱吃竹子,并且竹子是它们的主要食物来源。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了解熊猫的分布情况以及熊猫的外貌特征。

2. 了解熊猫的饮食习性,明白它们为什么爱吃竹子以及竹子所提供的营养。

3. 培养学生对熊猫的保护意识,了解保护熊猫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熊猫的外貌特征,引导学生谈论熊猫的外观特点。

- 引发学生思考:“你认为熊猫喜欢吃什么?为什么?”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主题。

2. 学习与讨论(15分钟)- 向学生介绍熊猫的分布情况,了解它们栖息的地区和数量。

-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熊猫主要靠吃竹子为生,并引导他们讨论竹子对熊猫的重要性。

-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竹子的特点以及它所提供的营养价值。

3. 活动与实践(20分钟)- 给学生提供熊猫饲料(竹子制成的模型),让他们亲自尝试用这种饲料喂养“熊猫”。

-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熊猫饲料的特点以及尝试制作一种更适合熊猫的食物(使用良好的食物原料)。

- 每个小组呈现他们设计的熊猫食物,并讨论为什么这种食物更适合熊猫。

4. 结束与总结(10分钟)- 回顾学习的内容,学生谈论他们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到了什么。

- 强调保护熊猫的重要性,引发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熊猫的生活环境。

- 提醒学生做一个环保的人,关注并传播关于熊猫保护的知识。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践环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学生作品:评估学生小组设计的熊猫食物,并考虑他们对熊猫饮食习性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反馈:提供一个渠道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本堂课的收获和教学活动的反思。

以上是对教案《熊猫爱吃竹子教案反思》的一个建议和指导。

需要根据具体的教育阶段和学生年龄差异进行相应调整,以确保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小班爱吃竹子的大熊猫绘本教案

小班爱吃竹子的大熊猫绘本教案

小班爱吃竹子的大熊猫绘本教案
教学目标:
1、观察大熊猫的形态特征,学习绘画大熊猫。

2、进行竹子的添加,注意竹子和竹叶的形态特征。

教学课程重、难点:
1、教学课程重点:观察大熊猫的形态特征,学习绘画大熊猫,增强孩子的动手能力。

2、教学课程难点:进行竹子的添加,注意竹子和竹叶的形态特征,注意画面的整体效果。

教学教具准备:
勾线笔、卡纸、素描纸、双面胶、熊猫图片。

教学过程:
1、猜谜引入课题:
像熊比熊小,像猫比猫大。

爱吃鲜竹笋,家住竹林里。

(熊猫)2、出示图片,提问引导孩子说出熊猫的特征:小朋友们仔细瞧,看看熊猫身上藏着哪些图形,它们分别是熊猫的什么部位?(圆圆的头、圆圆的肚子、圆柱形的四肢、半圆形的耳朵……)
根据图片引导孩子说说熊猫的喜好:熊猫喜欢吃什么?喜欢玩什么?”(喜欢吃竹子、竹笋)
那竹子和竹叶是什么样子的?(竹子是一节一节的。

竹叶是尖尖长长的)
3、根据儿歌,示范画法:
我是一只大熊猫,请你先画我的头,它是一个大圆圈。

耳朵是个半圆形,长在头顶的两侧。

眼睛是个椭圆形,在我可爱的小脸上。

鼻子是个小圆圈,它在这个位置上。

请别忘了我的嘴,长在鼻子的下面,是两个美丽的小弧线。

还有我的胖身体,要和脑袋连接好。

还有我的胳膊、腿,千万不要忘记它。

4、孩子们自由画,引导孩子们进行创造,这次熊猫的头和身子是用撕纸的手法,注意沿线撕。

5、竹子和竹叶的绘画,整体画面的布局。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小熊猫和竹子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小熊猫和竹子

读了教案的人可能都会赞不绝口,认为它是个好教案,但随着实际教学的展开,却常常出现一点问题。

这是很正常的,因为教案设计的依据是理想状况、完美环境和顺畅流程,而实际教学中却常常面临复杂问题。

需要教师不断反思,及时微调,才能将教案落地实施。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份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小熊猫和竹子的情况吧。

一、教学内容本教学活动主要围绕“小熊猫和竹子”展开。

它包含了三个阶段的活动:“小熊猫来了”,“砍木头”,“吃竹子”,旨在帮助幼儿认识小熊猫、竹子,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等。

二、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教案中的学习目标十分清晰明了,但在实践中我们需要把它们转化为实际行动。

我们应该鼓励幼儿提出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创造更多的讨论和思考的机会,这样有助于孩子更深入地理解所学内容。

2.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设计方面,我们应当尽可能真实地模拟小熊猫和竹子的生存环境,让孩子们能够身临其境,真正地感受到小熊猫和竹子的生活。

还需要教师增加与家长的互动,建立良好的家园共育合作,进一步拓展孩子们的学习领域。

3.教学方法幼儿是非常好奇且主动探究的,而老师则应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主动性。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可以采取多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如引导性提问、群体讨论等,鼓励孩子们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角色教师是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更是孩子们的引路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倾听孩子们的想法和意见,提供相应的建议和引导,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同时,教师也需要保持学习状态,不断反思教学内容、活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不足,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服务和保持与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联系。

三、总结在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微调和改善,提高教学策略和方法。

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总结,教师可以及时地发现和纠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孩子们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班熊猫与小竹子教案及反思

小班熊猫与小竹子教案及反思

小班熊猫与小竹子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小班熊猫与小竹子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熊猫和竹子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对保护熊猫和竹子的意识和责任感。

3. 提高学生观察、描述和比较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和分享的精神。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幻灯片展示熊猫和竹子的图片。

2. 熊猫和竹子的相关资料。

3. 纸板、彩色纸、剪刀和胶水。

4. 熊猫和竹子的绘本或故事书。

教学过程:引入:1. 通过展示熊猫和竹子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熊猫和竹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探究:1. 分组让学生观察熊猫和竹子的图片,让他们描述熊猫和竹子的外貌特征。

2. 给学生提供熊猫和竹子的相关资料,让他们了解熊猫和竹子的生活习性和保护现状。

3.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让他们发现熊猫和竹子之间的关联和依赖关系。

实践:1. 让学生分组制作熊猫和竹子的手工模型,可以使用纸板、彩色纸、剪刀和胶水等材料。

2.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可以互相合作,分享想法和经验。

总结:1. 回顾学生所学的内容,让他们总结熊猫和竹子的特征和关系。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熊猫和竹子,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反思: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熊猫和竹子的兴趣很高,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制作手工模型。

但是,有些学生在描述和比较的过程中表达能力有限,需要更多的引导和指导。

下次教学中,我会更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例如提前准备一些描述熊猫和竹子特征的词语,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另外,我还会引导学生展开更深入的讨论,例如熊猫和竹子之间的食物链关系,以及人类对它们的影响等。

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

少儿创意美术-熊猫爱吃竹子——教案

 少儿创意美术-熊猫爱吃竹子——教案
老师引导语:除了中国的大熊猫是一级保护动物,还有哪些是呢?
师:你们除了知道大熊猫,还知道哪些动物呢?
孩子:长颈鹿。
孩子:小猴子。
孩子:……
师:那你们知道有哪些动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播放PPT,老师带领孩子认识动物)
孩子:有麋鹿。
孩子:有蟒蛇。
孩子:有金丝猴。
孩子:大熊猫喜欢爬树。
师:那右边这张图片里有几只熊猫在爬树呀?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孩子:1,2,3.。。。。。。
师:你们真棒哦。现在我来跟你们详细介绍一下大熊猫吧!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中国特有品种。据第三次全国大熊猫野外种群调查,全世界野生大熊猫不足1600只,属于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截止2011年10月,全国圈养大熊猫数量为333只。大熊猫最初是吃肉的,经过进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齿和消化道还保持原样,仍然划分为食肉目,发怒时危险性堪比其它熊种。
孩子:开心。
师:开心的时候应该是什么样的表情呀?
(让小朋友积极参加进行面部表情训练)
师:这个上面是不是有很多表情呀?哪个小朋友愿意上来给大家表演一个表情呢?
(带孩子进行表情训练,提高课堂氛围,增加师生互动)
师:那一会我们也要画自己的大熊猫哦,到时候可以把你们喜欢的表情添加到上面哦!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大熊猫有什么本领啊?
师:熊猫的五官是什么样子的呢?
师:它们最喜欢吃什么呀?
孩子:竹子
师:竹子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观察并讲解竹子的外形特点、色彩特征)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画叶子,这次我们也要画很多竹子和竹叶。让我们的大熊猫吃的饱饱的吧!
第四阶段:创作表现与点评

熊猫竹子幼儿园教案

熊猫竹子幼儿园教案

熊猫竹子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竹子和熊猫的知识,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2.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增进语言交流和社交技能。

3.利用多种方式和活动,让幼儿体验竹子和熊猫的美丽,增长知识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知识内容(1)竹子的习性1.竹子是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常见的多年生禾本植物,属于草本的茎轴植物,是高大、粗壮的草本植物。

2.竹子的种类很多,形态各异,有长竹、短竹、细竹、粗竹等类型。

3.竹子叶子长而尖,常见的有绿色和黄色等。

(2)熊猫的知识1.熊猫是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被誉为“国宝”。

2.熊猫是一种食肉动物,但主要以竹子为食。

3.熊猫的毛色通常为黑白相间。

4.熊猫是濒临灭绝的动物,需要人类保护。

2. 活动安排(1)文艺活动播放关于熊猫和竹子的动画,让幼儿更好地了解这些生物的知识,并带领幼儿模仿熊猫、插竹子等。

(2)游戏活动1.拼图游戏:让幼儿通过拼图游戏,认识不同形态的竹子和熊猫。

2.填图游戏:带领幼儿认识竹子和熊猫的各种颜色。

(3)手工活动1.竹笛制作:带领幼儿制作竹笛,加深对竹子的认识。

2.熊猫面具制作:带领幼儿制作熊猫面具,深入理解熊猫的特点。

三、教学策略1.生动有趣:通过动画、拼图等多种方式,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竹子和熊猫的知识。

2.立体感强:让幼儿亲手制作竹笛、熊猫面具等手工制品,增加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交流互动:在游戏和手工活动中,鼓励幼儿与小伙伴们积极交流,增进社交技能和语言能力。

四、教学评价1.观察法:观察儿童是否能够理解并运用竹子和熊猫的知识。

2.记录法:记录儿童在手工制作活动中的表现和成长过程。

3.反馈法:及时给予儿童反馈,鼓励积极参与活动,激发兴趣和自信心。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活动形式要多样化,不能让儿童在相同的活动中失去兴趣。

2.导师应该关注儿童的情感和表情,以及他们的发言和语调,确定他们是否掌握了知识和表现得如何。

3.儿童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有差异,应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以便让所有的儿童都能得益。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教案:小熊猫吃竹子优秀教案
小熊猫吃竹子活动类型:美工---泡泡泥
活动名称:小熊猫吃竹子
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及积极参与制作的兴趣。

2.通过故事得知小熊猫的基本构造是用球形和椭圆形组成的。

3.能够认识一些常用色,用名字进行在一次的颜色认知。

活动准备:泡泡泥牙签黑色笔盘子小熊猫吃竹子图片
活动过程:
一.课前准备
向家长解说课程说明及本次活动有关的注意事项,通过播放图片的方式让家长对泡泡泥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故事导入
1.从前有只小熊猫,它特别喜欢吃竹子,于是,就种了一片竹子地,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小熊猫吃竹子图)
2.提问:谁来到了竹子地?
3.教师出示小熊猫的图片来进行提问,这是谁?
4.它的身体都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都是什么形状的?
三.找出水滴形及球形
1.提问:小熊猫的颜色有什么不同?
2.它们身上都用到了哪些形状和颜色?
3.哪些地方都用到了圆形形?(出示图)
4.球形有几个?椭圆形有几个?大小一样吗?
5.通过以上提问,让幼儿更加细致的了解到小熊猫的身体构造。

6.幼儿观察竹子的颜色和形状特征。

四.操作活动1.教师边示范边讲述小熊猫和竹子的基本做法,制作出一只小熊猫一根竹子。

2.幼儿人手一块泡泡泥,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制作。

(1)分析图(2)根据图进行分泥(3)独立完成制作
五.亲子合作创意(大显身手)
1.在完成作品的基础上给小熊猫创意添加一些装饰品,让自己的小熊猫与众不同。

(家长幼儿共同完成)
例如:帽子围巾衣服领结头花
2.将制作好的小熊猫展示在长有竹子的作品盘里。

六.儿歌表演
幼儿跟音乐学习小熊猫的动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