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活动 视觉停留
小班科学教案视觉暂留
小班科学教案视觉暂留一、引言在小班科学教学中,视觉暂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是指人们对一个感知到的刺激进行加工、分析和保留的能力。
视觉暂留在孩子的学习和认知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展示和使用适当的教学资源,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二、视觉暂留的定义和作用视觉暂留是指视觉系统对一个感知到的刺激进行延续性加工和保留的过程。
这意味着当一个刺激消失后,我们仍然能够在脑海中保留一段时间并对其进行加工和分析。
视觉暂留是人类感知能力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的日常认知和学习过程起着重要作用。
在小班科学教学中,视觉暂留具有以下作用:1. 帮助理解概念:通过使用视觉暂留的特性,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复杂的科学概念和过程。
例如,通过展示图片或动画,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暂留一些重要的图像,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2. 提升思维能力:视觉暂留还可以帮助孩子们培养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通过给予孩子们一定的时间来观察、分析和记忆一个图像,可以激发他们的思维,促进他们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3. 加强记忆力:视觉暂留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记忆和回忆学习内容。
通过使用视觉暂留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帮助孩子们加强对科学知识的记忆,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在学习中的参与度和兴趣。
三、运用视觉暂留的教学策略1. 图像展示:通过使用图片、图表或动画等视觉资源,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关键的科学概念或实验过程。
在展示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讨论,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语描述所看到的内容。
2. 观察实验: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并要求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和现象。
通过给予足够的观察时间,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并揭示科学背后的规律。
3. 视频教学:使用适当的科学教育视频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视频资源,通过暂留视频中的关键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4. 观察自然:将学生带到自然环境中,鼓励他们观察和记录所见所闻。
视觉暂留小实验
视觉暂留
小实验
◎文图 中国科学技术馆 汪滢
你知道吗?当我们用眼睛观看物体时,会成像于视网膜上,并由视神经输入人脑,从而让我们感觉到物体的像。
但当物体移去时,视神经对物体的印象不会立即消失,而要延续0.1~0.4秒的时间,人眼的这种性质被称为“眼睛的视觉暂留”。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电影的拍摄
一、材料及工具准备
1.材料:纸、画笔 、
吸管或筷子
2.工具:剪刀、胶棒
(本栏目合作单位:中国科学技术馆)
55二、制作步骤
1. 在一张纸上画一只可爱的小鸟。
2. 在另一张纸上画一个鸟笼鸟笼画在一张纸上也可以,颜色要一致)。
3. 用剪刀为两幅画剪出合适的大小。
双手转动吸管,让画面也随之转动起来。
通过调
整转动速度,观察小鸟是不是在笼子里。
三、
操作方法.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三课时视觉暂留教案
第三课时视觉暂留教案第一篇:第三课时视觉暂留教案第三课时视觉暂留——动画转盘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让学生了解动画片的制作,知道什么是视觉暂留,了解视觉暂留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制作动画转盘!教学目标:1、掌握什么是视觉暂留!2、能动手制作动画转盘!3、知道动画转盘的原理!重点突破:1、对视觉暂留的理解;2、动画转盘原理的理解;课堂流程:一、情境导入:点名之后: T:科学实验室 S:我是小博士T:有没有人把验钞器带来了,用100的成品展示,给自己加5分T:为什么假币不会出现这个荧光字呢?S:......T:因为真正的人民币采用专用纸张制造,而假钞通常采用经漂白处理后的普通纸进行制造,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不会出现荧光反应。
T: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要来探秘什么呢?首先我们看几段视频 S: T:第一个问题,你们看到了什么?S:.......T:这些是什么类型的片子?S:动画片T:你们喜欢看什么动画片啊?S:.....T:黄老师小时候也很喜欢看动画片,我小时候就在想啊!这些动画片到底是这么做出来的呢?你们猜一猜,动画片是怎么做出来的?S:....T: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真相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秘动画片的神秘面纱!探究动画片的制作原理!T:老师昨天拍了一张照片,你们看到了什么?S:..........T:接下来再看看有什么变化没有!S:动了T:为什么之前没动,现在动起来了?S:....T:刚刚黄老师做了什么?S:点了图片T:我是这样一下、一下、很慢的点的?还是很快的点的啊?S:很快T:你们能看到动画的效果除了很快的按动还有什么原因?T:看是不是还有很多图片? T:这些图片有什么特点? S;......T:是不是连贯的T:要想看到动画片,除了要快速变化,还要有连贯的图片!同学们想想:为什么一系列连贯的图片快速按动会出现动画的效果呢?S: T;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个小实验,注视图形中央的四个点15秒,然后对着白色的墙壁,你会看到什么呢......我们一起来数15秒啊!1、2、3........对着白色的墙壁眨眼 S:哇!T:接下来再看一个图片,看看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效果S:......T:为什么我们能在白色的墙壁上看到图片呢?是不是黄老师提前画在墙上了? S:不是T:因为我们的眼睛有一个神奇的功能,就是视觉暂留!我们人眼看到的东西不会马上消失,会在我们的眼睛里停留很短的时间,这个时间到底有多短呢?请看屏幕,0.05秒——0.2秒,所以我们会在注视图片15秒之后,在白色的墙上看到图片!T:现在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连贯动作的图片快速播放会出现动画效果了吗? S:知道了,因为视觉暂留。
幼儿园大班《视觉暂留现象》科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视觉暂留现象》科学教案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对生活中的视觉暂留现象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初步了解视觉暂留现象。
2、引导幼儿发现"视觉暂留"在生活中的实践运用,并乐于尝试做科学小实验。
3、培养幼儿学会观察、学会先思考再表达的学习习惯。
活动准备:1、实验用图像2、风车、陀螺等可以快速运动的玩具、物品3、动画课件4、旋转板鸟笼实验教具、学具5、风车、水滴和陀螺运动的视频活动过程:—、导入活动:通过实验,引导幼儿发现视觉暂留现象的奇妙。
1、幼儿观看几幅会使人产生错觉的图片,引导幼儿发现原来小眼睛也会被欺骗。
——小朋友们,你们的小严禁看到的东西都是真的吗?你的眼睛骗过你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有趣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看清楚,想好了,然后告诉我,要说清楚,让别人明白你的意思。
2、出示小人图片,幼儿凝视图画,发现在图片拿走后,图片上的小人仍能出现在眼前,帮助幼儿发现视觉暂留现象的存在,知道视觉暂留现象会让我们产生错觉。
——我这里还有一幅特别的图片,请你们看一看,像什么?——请大家按照我的要求做,你会有神奇的发现哦。
请大家注意盯住中间的4个白点,尽量不眨眼睛,我从1数到30 ,注意大屏幕看好了,快速眨几下眼睛。
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哇,真的是太奇妙了。
其实呢,这是我们人的一种生理机能,叫做视觉暂留。
因为我们看东西以后会将它的影子留在视网膜上,当这个东西快速消失时,我们就会产生这个东西还在的错觉。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碰到这样的现象。
但是有的人视觉暂留的时间长,有的人视觉暂留的时间短。
二、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视觉暂留现象。
1、观看录像,发现在生活中,视觉暂留现象也给我们造成了错觉。
——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也存在很多这样的情形,不知道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呢。
我们一起来看—段录象吧。
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什么?对了,是一个风车,它不转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一些彩色的叶子,而当它快速转起来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转动的圆。
视觉暂留现象名词解释
视觉暂留现象名词解释视觉暂留现象是指当我们接触到视觉刺激后,在刺激消失之后,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刺激的影像留在我们的视野中。
这种现象是由于我们的视觉系统对刺激的处理和感知速度较慢而产生的。
视觉暂留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实验来验证和解释。
其中最典型的实验是旋转木马实验,实验中,当我们盯着旋转木马看一段时间后,然后迅速将目光移到静止的墙壁上,我们会看到木马的影像仍然在我们的视野中旋转。
这是因为我们的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新的刺激,因此之前的刺激留下的影像仍然会持续一段时间。
另一个常见的实验是快速闪烁图像实验。
当我们观看一个快速连续闪烁的图像序列后,停止刺激后,我们会感觉到一个暂时的残留图像,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会将连续的刺激整合成一个整体,所以在刺激停止后,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刺激的存在。
视觉暂留现象的解释可以归因于我们大脑和视觉系统的处理方式。
当我们接收到视觉刺激时,大脑会对刺激进行处理和解码,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
同时,我们的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新的刺激。
因此,在刺激消失后,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刺激的影像留在我们的视野中。
视觉暂留现象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例如,在电影制作中,通过控制快速的画面变换和剪辑,可以创造出运动的视觉效果,从而增强观众的视觉体验。
此外,在广告设计中,也可以利用视觉暂留现象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和提高广告的效果。
总结起来,视觉暂留现象是指在接触到视觉刺激后,刺激消失后仍然能够感受到刺激的影像留在我们的视野中的现象。
这一现象可以通过实验证实,并可以解释为我们的大脑和视觉系统的处理机制导致的。
视觉暂留现象不仅在科学研究中有一定的意义,也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幼儿园视觉暂留原理活动教案
幼儿园视觉暂留原理活动教案标题:幼儿园视觉暂留原理活动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和理解视觉暂留原理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
3. 提高幼儿的空间感知和认知能力。
教学资源:1. 幻灯片或图片展示视觉暂留的例子。
2. 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卡片或图片。
3. 游戏道具,如旋转木马、风车等。
教学准备:1. 准备幻灯片或图片展示,以便向幼儿解释视觉暂留原理。
2. 制作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卡片或图片,用于活动中的观察和记忆练习。
3. 确保教室环境安静舒适,以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导幼儿回顾上一堂课学习的内容,如颜色、形状等。
- 准备一张图片,让幼儿观察并回答一些与图片相关的问题,以激发他们的观察力。
2. 知识讲解(10分钟):- 使用幻灯片或图片展示,向幼儿解释视觉暂留的概念和原理。
- 引导幼儿观察幻灯片或图片上的动态变化,并解释这些变化是如何在我们的大脑中形成视觉暂留的效果。
3. 观察和记忆练习(15分钟):- 给每个幼儿分发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卡片或图片。
- 让幼儿观察卡片或图片上的细节,并记住它们。
- 收回卡片或图片,然后让幼儿尽可能多地回忆并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内容。
4. 活动应用(15分钟):- 设置几个活动站点,在每个站点上放置一个不同颜色和形状的游戏道具。
- 让幼儿依次参观每个站点,在每个站点停留几秒钟,然后回到原来的位置。
- 让幼儿尽可能多地回忆和描述他们在每个站点上看到的游戏道具的颜色和形状。
5. 总结(5分钟):-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视觉暂留的重要性。
-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记忆事物,并与他人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教学延伸:1. 继续进行观察和记忆练习,逐渐增加难度,例如增加卡片或图片的数量或增加细节。
2. 引导幼儿在户外环境中观察和描述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物体,以拓展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3. 鼓励幼儿参与一些需要观察和记忆的游戏,如找茬游戏或记忆卡片游戏。
视觉停留的原理
视觉停留的原理视觉停留是指人眼在观察物体时,由于人的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有限,所以会在观察到的物体上停留一段时间,使得物体的影像在视网膜上留下一个持续时间相对较长的印象。
这种现象被称为视觉停留,也称为视觉暂留或视觉持续。
视觉停留是视觉感知的重要特征之一,对于人类的视觉体验和认知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视觉停留的时间长度一般是几十毫秒到几百毫秒之间,具体的时间取决于观察物体的大小、明暗度、运动状态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等因素。
视觉停留的时间越长,人们就越能够充分地感知和理解物体的特征和含义。
因此,在视觉设计和广告传播等领域,视觉停留的原理被广泛应用,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提高信息传达的效果。
视觉停留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视觉注意、视觉记忆和视觉运动。
一、视觉注意视觉注意是指人们在观察物体时所表现出的注意力集中和关注的能力。
视觉注意是视觉停留的基础,因为只有当人们对某个物体产生了注意力集中的现象,才能够使得视觉停留的效果得以产生。
视觉注意的集中程度和时间长度决定了视觉停留的时间和效果。
在视觉设计中,设计师通常会采用各种手段来引导观众的视觉注意力,例如通过色彩、形状、大小、位置、对比度等因素来制造视觉焦点,引导观众的视线流向设计师想要表达的信息,从而增强视觉停留的效果。
二、视觉记忆视觉记忆是指人们在观察物体时所产生的记忆效应。
当人们观察到某个物体时,大脑会将其形状、颜色、纹理等特征存储在记忆中,这些信息在视觉停留的过程中会被反复激活,从而加强了视觉停留的效果。
在视觉设计中,设计师通常会利用视觉记忆的效应来增强设计作品的印象力和可读性。
例如,通过使用重复、对称、反复等设计手法来增强视觉记忆的效果,使得观众对设计作品的印象更加深刻和持久。
三、视觉运动视觉运动是指人们在观察运动物体时所产生的视觉效应。
当物体运动时,人眼会跟随物体的运动轨迹进行运动,从而产生了视觉运动的效应。
视觉运动的效应可以增强视觉停留的效果,使得观众对物体的特征和含义更加深入理解。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视觉暂留现象》小鸟入笼科学小实验活动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视觉暂留现象》小鸟入笼科学小实验活动1.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幼儿学习视觉暂留现象,并了解小鸟入笼的基本原理。
2. 实验材料:•透明的鸟笼•空心的小鸟玩具•彩色的纸片•计时器•细绳•废纸片或海绵3. 实验步骤:第一步:介绍视觉暂留现象首先,老师向幼儿们简单介绍视觉暂留现象。
视觉暂留是指当我们看到一个物体后,由于图像在大脑中停留的时间比实际物体存在的时间更长,所以我们会感觉到物体仍然存在。
这使得我们可以看到画面在快速移动的时候,仍然能保留下来。
第二步:展示小鸟入笼实验1.老师拿出一个透明的鸟笼,并向幼儿们展示。
2.老师用细绳将鸟笼悬挂在教室的某个地方,让所有学生都能看到。
3.老师将鸟笼中空心的小鸟玩具放在鸟笼上方,并让幼儿们观察。
第三步:实验操作1.老师将一块彩色的纸片放在鸟笼前方,离开距离为20厘米,并对幼儿们说:“当我敲击鸟笼的时候,请大家看仔细。
”2.老师开始计时,并用手指敲击鸟笼的表面,发出清脆的声音。
同时,幼儿们要专注地看着彩色纸片。
3.计时1秒后,老师迅速拿开敲击的手指。
4.老师问幼儿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小鸟还在纸片上吗?”引导幼儿们回答。
第四步:分析结果1.老师和幼儿们共同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幼儿们理解视觉暂留现象的原理。
2.老师解释,即使小鸟玩具已经不在纸片上方,因为我们的大脑会保留图像的瞬间,所以我们会觉得小鸟还在。
这就是视觉暂留现象。
4.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幼儿们通过观察和实践,深入了解了视觉暂留现象。
同时,通过引导分析实验结果,幼儿们也对小鸟入笼的科学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
这个实验既能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也能激发幼儿们对科学的兴趣,让他们对身边的自然现象产生更多的好奇心。
让孩子们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感受科学的乐趣,激发他们对科学学习的热情,帮助他们积累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
小学科学视觉停留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视觉停留实验报告篇一:苏教版小学3-6年级科学实验计划表[资料]苏教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我眼里的生命世界序号 1 2实验名称视觉停留实验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观察蜗牛或蚂蚁,并完成一份观察记录挤出蔬菜或水果里的水观察水的特点水的毛细现象水的表面张力水的压力水的浮力研究水的溶解比较纸纵向、横向的结实程度比较纸的吸水性和透明度比较棉布与尼龙的不同研究金属的性质配制溶液并吹出不同的泡泡探究乒乓球反弹高度和什么因素有关实验器材长30厘米、宽10厘米的纸条、长杆铅笔、彩色笔备注分组实验周次 1 2红色卡纸、剪刀、铅笔、彩色笔、分组实验回形针活体蜗牛、记录纸、菜叶肉片、苹果皮、鸡蛋、面包、醋、酒菜刀、菜板、纱布、小烧杯、西红柿、黄瓜牛奶、白醋、糖水、冷开水、杯子、筷子烧杯、红色的水、窄条薄纸巾一元硬币、滴管、水大可乐瓶、钉子、胶布、水分组实验3 3-44 5生命之源——水6 7 8 9 10 11它们是什么做的12 13 14 15 16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分组实验演示实验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16 17 18带刻度的大烧杯、小烧杯、砝码、演示实验橡皮泥、水方糖、高锰酸钾、烧杯、搅拌棒、演示实验水不同的几种纸、放大镜分组实验各种纸制品、滴管、有颜色的水分组实验棉布、尼龙布、火柴、烧杯、有颜色的水砂纸、铁钉、铝勺、塑料勺、木筷、竹筷、铁锤洗洁精、甘油、肥皂粉、水、吸管、量筒、铁丝兵乓球、尺子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分组实验提出问题苏教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单元序号 1土壤与生命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固体和液体15 16 17 18 19 20 21苏教版小学3-6年级科学实验计划表苏教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单元序号实验名称实验器材备注周次我们都是科学家1视觉停留实验长30厘米、宽10厘米的纸条、长杆铅笔、彩色笔分组实验12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红色卡纸、剪刀、铅笔、彩色笔、回形针分组实创掐嚏膝疲警抹呢话址颗瓷乙算蠢河封涣裴钒练输屋释俱转泣枫串闯博辗雾猪媳壁阻袭湍识掖饺桨椎米骨讫陈记柱笋瞬誓寸伐咒迈今托迂焰嫉哲炳备注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周次 1 2 3 4 5 6 7 7 7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7实验名称观察土壤研究土壤的成分比较沙土、黏土和壤土的不同做肥料袋“保持水土”的模拟实验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探究种子萌发时需要的条件观察茎的运输作用叶的蒸腾作用的实验植物向光性的实验观察并解剖植物的花用多种方法研究固体的性质研究固体的混合和分离研究固体的沉和浮研究固体的溶解与分离比较各种不同液体的性质观察液体在水中的沉和浮观察热水在冷水中的流动研究液体的混合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模拟潜水艇的上浮与下沉实验器材土壤、放大镜土壤、杯子、水、搅拌棒、纸巾杯子、漏斗、水、纱布塑料袋、吸管、土壤、果皮、分组实验蔬菜泥土、草皮、水壶浸泡过的蚕豆种子、镊子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植物的一生4只一样大小的透明瓶子、餐演示实验巾纸、一些同种植物的种子一株有根、茎、叶的植物、瓶子、红墨水、小刀月季、两只塑料袋两株吊兰花、镊子、放大镜石块、螺帽、玻璃、橡皮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分组实验黄豆、玉米粉、绿豆、天平、分组实验量杯固体若干面粉、盐、水、搅拌油、水、蜂蜜、牛奶油、水、蜂蜜玻璃缸、冷热水、墨水、小瓶子水、酒精、墨水、量筒、天平水、橡皮泥、木块、吸管、塑料玻璃缸、小潜艇分组实验分组实验分组实验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关心天气观察与测量22 23 24 25 26 27测量气温做个雨量器做风向标和风力计综合运用各种感官观察比较茶测量杯子的容积测量树叶的面积气温表、记录纸塑料瓶、透明胶带、标尺手绢、纸巾、纸屑分组实验分组实验分组实验18 18 18 19 19 19绿茶、乌龙茶、花茶、红茶、分组实验杯子、水烧杯、量筒、水纸、笔、尺、树叶分组实验分组实验篇二: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2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教学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更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视觉暂留现象》小鸟入笼科学小实验活动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视觉暂留现象》小鸟入笼科学小实验活动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始终认为,科学教育应该从幼儿时期开始,让他们在游戏中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因此,我设计了一节名为《视觉暂留现象》的科学小实验活动,以期达到让幼儿了解并感受视觉暂留现象的目的。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情境引入,通过小鸟入笼的科学小实验,让幼儿亲身参与,感受视觉暂留现象。
在活动中,我采用了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幼儿在交流、探讨中掌握知识。
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视觉暂留现象的定义和原理。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视觉暂留现象的定义和原理。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践,理解并感受视觉暂留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小鸟图片、笼子图片、计时器。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颜料。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境引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小鸟图片和笼子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讨论:小鸟是如何进入笼子的?幼儿们可以自由发表意见,分享自己的观点。
2. 讲解视觉暂留现象(5分钟)向幼儿讲解视觉暂留现象的定义和原理,让幼儿明白小鸟入笼的原理。
3. 分组合作,制作小鸟入笼实验(10分钟)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发彩纸、剪刀、胶水、画笔、颜料等材料。
引导幼儿动手制作小鸟入笼的实验,鼓励他们发挥创意,用颜料给小鸟和笼子上色。
4. 实验演示和观察(5分钟)让每组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小鸟入笼实验,并用计时器记录小鸟入笼的时间。
引导幼儿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让他们发现视觉暂留现象。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视觉暂留现象的定义和原理。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践,理解并感受视觉暂留现象。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小鸟入笼的科学小实验,让幼儿了解了视觉暂留现象,并在实践中感受了科学的魅力。
在活动中,幼儿们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创意,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视觉暂留活动教案
视觉暂留活动教案标题:视觉暂留活动教案教案目标:1. 让学生理解视觉暂留的概念和原理;2. 培养学生观察、记忆和思维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视觉暂留的现象,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他们所看到的;2. 提问:你们有没有发现,即使图片或视频已经停止了,我们的大脑还会继续看到图像的记忆呢?这是为什么呢?3. 解释视觉暂留的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探究活动:1. 分发一张卡片给每个学生,并要求他们在上面用彩色笔或铅笔画一个简单的图案;2. 让学生将卡片放在手心中,用另一只手迅速翻转卡片,使图案消失;3. 学生将卡片放回原位,然后尽力回忆画在卡片上的图案;4. 学生互相交换卡片,再次重复步骤2和3;5. 组织学生分享和比较自己的回忆结果,并讨论不同学生在回忆方面的差异。
拓展活动:1. 让学生尝试画更复杂的图案,并进行相同的视觉暂留活动;2. 引导学生讨论不同复杂度的图案对回忆的影响;3. 分组竞赛: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位画画能力较强的学生,快速记忆一张卡片上的图案,然后在一定时间内尽量准确地复制图案,其他小组成员观察和检查准确性。
总结活动:1. 引导学生总结视觉暂留的原理和应用;2. 帮助学生思考视觉暂留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举例说明。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回忆能力;2. 学生能否准确地总结视觉暂留的原理和应用;3. 分析学生在拓展活动中的复杂图案回忆能力。
教案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究其他视觉暂留活动,如流动图像和动画等;2. 引导学生研究视觉暂留在广告和设计领域的应用及效果。
注意事项:1. 活动进行前,需确保学生对视觉暂留的基本概念有所了解;2. 活动过程中,鼓励学生的自主思考和探索,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3. 在分享和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尊重不同观点。
视觉残留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验证视觉残留现象的存在,并探讨视觉残留现象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视觉残留现象是指人眼在观察景物时,光信号传入大脑神经,需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光的作用结束后,视觉形象并不立即消失,这种残留的视觉称为后像。
视觉残留现象的存在是由于光对视网膜所产生的视觉在光停止作用后,仍保留一段时间。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对象:20名年龄在18-25岁之间的健康志愿者;2. 实验设备:白炽灯、彩色滤光片、计时器、尺子、白纸;3. 实验材料:彩色图片、黑色背景纸。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20名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人;2. 实验步骤:(1)首先,让志愿者在黑暗环境中适应10分钟;(2)然后,在白炽灯下,用彩色滤光片(红色、绿色、蓝色)分别照射志愿者眼睛,观察并记录志愿者对颜色后像的感知;(3)接着,让志愿者在白炽灯下,观看一张彩色图片,记录图片在屏幕上消失后,志愿者对图片后像的感知;(4)最后,让志愿者在黑暗环境中,用尺子测量彩色图片在屏幕上消失后,志愿者对图片后像的感知距离。
五、实验结果1. 颜色后像感知实验结果:- 红色滤光片:志愿者感知到的后像为红色;- 绿色滤光片:志愿者感知到的后像为绿色;- 蓝色滤光片:志愿者感知到的后像为蓝色。
2. 图片后像感知实验结果:- 图片在屏幕上消失后,志愿者感知到的后像为图片的彩色影像;- 后像的持续时间约为0.3-0.5秒。
3. 图片后像感知距离实验结果:- 图片在屏幕上消失后,志愿者感知到的后像距离约为1-2米。
六、实验讨论1. 视觉残留现象的存在得到了验证,不同颜色的滤光片对视觉残留现象的影响不同;2. 视觉残留现象的特点包括:后像的存在、后像的持续时间、后像的感知距离;3. 视觉残留现象的影响因素包括:光信号的强度、光信号的频率、观察者的年龄等。
七、实验结论本研究通过实验验证了视觉残留现象的存在,并探讨了视觉残留现象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大班科学教案视觉暂留
大班科学教案视觉暂留科学教学在幼儿园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幼儿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视觉暂留是科学教学中一种简单而有趣的方法,它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概念。
本篇文章将重点介绍大班科学教案中如何运用视觉暂留。
一、视觉暂留的定义和原理视觉暂留是指人眼在观察外界物体之后,对其形象在视觉感知器官中持续存在的现象。
也就是说,当一个物体在我们的眼前快速移动时,我们的眼睛会形成一个持续的图像,使我们能够看到物体的连续变化。
这种现象是由于人眼的视网膜对光线有一定的记忆性,所以能够让我们看到物体的持续变化。
视觉暂留的原理为我们的眼睛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来观察和理解一些快速移动的现象。
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一原理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一些抽象的科学概念。
二、大班科学教案视觉暂留的实施步骤1.选择适合的科学实验:在进行大班科学教学时,教师需要选择一些适合的实验来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实验的内容应该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同时能够通过视觉暂留的方式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
2.展示实验过程:在进行实验之前,教师需要向幼儿们展示实验的过程和步骤。
这一步骤可以通过投影仪或黑板来进行,让幼儿们清楚地看到实验的每个步骤和变化。
3.引导观察和思考:在实验进行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幼儿观察实验的变化和效果。
通过鼓励幼儿们思考和提问,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幼儿们通过视觉暂留的方式来思考和解答。
4.加强实验效果:为了加强幼儿对实验效果的观察,教师可以利用视觉暂留的原理,让幼儿们在移动物体或变化的过程中观察物体的持续变化。
例如,在实验中使用一个发光的小球,通过快速移动球体的方式来展示不同的光影效果。
5.总结和巩固:在实验结束后,教师需要帮助幼儿们总结和巩固他们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结果。
通过让幼儿们回答一些问题或分享他们的观察和思考,教师可以评估幼儿对于科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大班科学教案视觉停留
大班科学教案视觉停留视觉停留是指我们通过观察、思考和理解视觉信息而形成的一种暂时停止或延长的现象。
在科学教育中,视觉停留被广泛运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探讨大班科学教案中如何利用视觉停留来提高教学效果。
一、视觉停留的原理视觉停留是由我们的大脑所控制的。
当我们看到一个刺激物时,我们的眼睛会收集和传输大量的图像信息给大脑。
大脑会通过处理这些信息,将其转化为我们能够理解和接收的形式。
视觉停留的原理是基于大脑处理视觉信息的方式。
在观察一个物体或场景时,我们会将目光停留在重要的细节上,并在脑中形成一个更为清晰和完整的图像。
这种停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理解所看到的事物。
二、利用视觉停留的教学方法在大班科学教学中,利用视觉停留的方法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利用视觉停留的教学方法:1. 使用图片和图表在教学中使用具有吸引力的图片和图表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学生们能够通过仔细观察图片和图表中的细节,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
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将目光停留在重要的细节上,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
2. 展示实物展示实物是另一种有效的利用视觉停留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有关植物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带来一株真实的植物,让学生们亲自观察和感受。
这样的实物展示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的目光停留在植物的不同部位上,进一步理解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3. 制作模型和展示板制作模型和展示板是一种能够吸引学生目光并引起视觉停留的方法。
通过制作模型,可以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
同时,展示板的使用也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为学生提供更多视觉参考。
4. 使用动画和视频动画和视频是教学中常用的多媒体资源。
通过观看动画和视频,学生能够看到不同的场景和过程,激发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而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重点观察其中的关键细节,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所呈现的知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视觉暂留现象》小鸟入笼科学小实验活动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视觉暂留现象》小鸟入笼科学小实验活动一、教学目标1. 了解视觉暂留现象的基本原理和现象。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 通过观察小鸟入笼的科学实验活动,引导幼儿体验视觉暂留的效果,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视觉暂留现象的基本原理和现象。
2. 小鸟入笼科学实验活动。
三、教学准备1. 一个大笼子2. 一只小鸟3. 一些小草或树叶等4. PPT或图卡5. 相关实验工具:定时器,手电筒等。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5分钟)通过PPT或图卡,向幼儿展示视觉暂留现象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了解视觉暂留现象的基本原理和现象。
2. 实验活动(30分钟)1)教师给幼儿展示一只小鸟,然后请幼儿围着鸟笼转一圈,观察小鸟被闭住的视觉暂留现象。
2)教师提供一些小草或树叶,在小鸟没有被闭住之前把这些东西放进鸟笼里。
然后让幼儿再围着鸟笼转一圈,观察小鸟被闭住,它依旧可以看到鸟笼里的草和树叶。
3)教师用手电筒在鸟笼里投射光影,让幼儿观察到光影产生的视觉暂留现象。
3. 总结和拓展(10分钟)请幼儿回答以下问题:1)你们在小鸟入笼的过程中观察到了什么?2)为什么小鸟进了鸟笼,但它能看到鸟笼里的东西?3)在生活中还有其他的视觉暂留现象吗?4)还有哪些科学实验可以相关视觉暂留现象?五、教学反思1. 此次教学组织严密,基本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
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注意引导幼儿思考和发问,提问方式需要更灵活和多样化。
3. 在实验活动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其他的物品,让幼儿依照相同的方法进行观察,拓宽幼儿视野和科学思维。
视觉暂留实验现象和原理
视觉暂留实验现象和原理一、实验现象描述人眼在观察某些物体或景象时,即使物体或景象迅速消失,但仍能在眼前留下一段短暂的影像,这种现象被称为视觉暂留。
比如,当我们看到一个飞快移动的火车从眼前经过时,即使火车迅速消失,我们仍能感受到火车的存在,这是因为火车的影像在我们眼前停留了一段时间。
二、实验原理视觉暂留现象的产生是因为人眼对于刺激的持续时间有一定的延迟。
当眼睛观察到一个物体或景象时,光线会激发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然后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
然而,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
当物体或景象突然消失时,感光细胞短时间内仍然保持兴奋状态,而大脑还在处理之前的刺激信息,这导致了视觉暂留的产生。
三、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黑色底色的实验平台。
2. 在平台上放置一个颜色鲜艳的小球,并确保它处于稳定的状态。
3. 让被试者注视小球,并记录下他们的观察时间。
4. 突然移除小球,观察被试者是否能够仍然感受到小球的存在,并记录下他们感受到小球存在的持续时间。
四、实验结果及解释实验结果显示,即使小球突然消失,被试者仍然能够感受到小球的存在,并且持续时间与之前观察的时间相近。
这说明视觉暂留现象的确存在。
五、实验应用视觉暂留现象不仅仅是一种有趣的实验现象,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电影和动画制作中,通过控制物体的移动速度和消失时间,可以营造出更加流畅和连贯的视觉效果。
此外,在交通安全领域,研究视觉暂留现象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快速移动物体的轨迹,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六、结论视觉暂留是一种常见的视觉现象,它说明了人眼对于刺激的延迟处理能力。
通过实验可以验证该现象的存在,并且该现象在电影制作和交通安全等领域具有实际应用。
对于人们来说,了解视觉暂留现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视觉感知的原理,并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这一原理来创造更好的视觉体验。
视觉停留的原理范文
视觉停留的原理范文视觉停留(Visual Persistence)是指当一个视觉刺激从视野中消失后,我们仍然能够继续感知该刺激的效果。
这个现象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最早由欧洲科学家以及艺术家注意到,并且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一部分。
首先,持续时间是指刺激在我们的眼睛中保留的时间。
当我们注视一个物体时,光线通过我们的瞳孔进入视网膜,视觉信息被传送到大脑处理。
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然后我们的大脑会将这些信息处理成我们最终看到的图像。
然而,即使刺激消失,我们的大脑仍然会保留这个图像一段时间。
这个持续时间取决于刺激的性质以及光线的照射情况。
例如,亮度较高的刺激会持续时间较长,而亮度较低的刺激则时间较短。
其次,视觉补偿是指大脑为了保证视觉的连续性而做出的补偿机制。
当一个刺激消失后,我们的大脑会填补这个缺失部分。
这个机制可以解释为我们在看电影时,每一帧之间的间隔都被填充,从而使我们感觉到动态连续的画面。
视觉停留的原理还可以从神经生理学的角度来解释。
视网膜是光线传输到大脑之前的第一个处理层次,它含有感光细胞,负责将光线转化为神经脉冲。
持续时间是由感光细胞对光的刺激所需的时间来决定的。
同时,大脑的视觉皮层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它接收并加工视觉信息,并将其转化为我们最终感知的图像。
视觉补偿是由视觉皮层中的神经元活动模式产生的,它会填补刺激消失的部分。
视觉停留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在电影和电视制作中,通过适当的帧速率和画面切换可以创造出连贯的动画效果。
此外,视觉停留还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在快速移动的物体上可以看到模糊的轨迹,比如在追逐比赛或者快速转动的玩具上。
总之,视觉停留是视觉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它让我们能够感知到动态的世界。
通过持续时间和视觉补偿的机制,我们的大脑能够保留和填补刺激消失的信息,使我们能够获得连续的视觉体验。
这个原理的研究不仅对我们理解视觉系统的工作机制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电影制作、游戏设计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小班视觉追踪教研记录(3篇)
第1篇一、教研背景随着我国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幼儿的视觉追踪能力逐渐受到重视。
视觉追踪是指幼儿在观察物体时,能够迅速、准确地追踪物体的运动轨迹。
良好的视觉追踪能力对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等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小班幼儿的视觉追踪能力,我园开展了小班视觉追踪教研活动。
二、教研目标1. 了解小班幼儿视觉追踪能力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
2. 探索适合小班幼儿的视觉追踪游戏及活动形式。
3. 提高教师对小班幼儿视觉追踪能力的培养意识,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教研内容1. 小班幼儿视觉追踪能力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1)发展特点:小班幼儿的视觉追踪能力处于初步形成阶段,表现为追踪速度慢、准确性低、追踪范围小等。
(2)影响因素:遗传因素、早期教育、家庭环境、玩具材料等。
2. 小班幼儿视觉追踪游戏及活动形式(1)视觉追踪游戏1)找不同:将两张相似的图片放在幼儿面前,让幼儿找出不同之处。
2)走迷宫:设计迷宫图案,让幼儿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迷宫游戏。
3)拼图:提供不同形状的拼图,让幼儿拼出完整的图案。
4)追踪走:设置一个起点和终点,让幼儿沿着指定路线追踪前进。
(2)视觉追踪活动1)观察大自然:带领幼儿观察花草树木、天空云彩等,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2)动手操作:提供各种玩具材料,让幼儿动手操作,提高视觉追踪能力。
3)故事讲述:通过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细节,提高视觉追踪能力。
4)音乐欣赏: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视觉追踪。
3. 提高教师对小班幼儿视觉追踪能力的培养意识(1)教师应关注小班幼儿的视觉追踪能力发展,将培养意识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
(2)教师应丰富教学内容,设计多样化的视觉追踪游戏及活动形式。
(3)教师应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幼儿的视觉追踪能力发展。
四、教研过程1. 教师分组讨论,分析小班幼儿视觉追踪能力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
2. 教师分享各自在教学中运用视觉追踪游戏及活动形式的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活动: 视觉停留
活动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实验器材:一张长30厘米,宽10厘米的纸条、长杆铅笔(用来卷纸条)、彩笔
实验指导:
这是一个有趣的活动,三年级学生首次接触科学实验,若实验成功会大大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探究过程:
1、准备一张长30厘米,宽10厘米的纸条,将白纸对折。
2、在对折的两张纸条上,分别画出大小相同、神情不一的小人。
3、把上面的一张纸条紧紧地卷在一支铅笔上。
4、左手按住纸条上部,右手拿着铅笔让上面的纸条随铅笔不断快速伸展、卷曲。
实验现象:小人动起来了。
实验结论:这是因为人眼的一种暂时记忆能力—“视觉暂留”造成的。
1824年英国人罗杰特根据这一现象发明了电影。
实验提示:
1、将纸条“对折”,在距离纸条折缝2厘米处,做小小的记号,避免画得太近影响效果。
2、可以按照教材提示画小人,也可以画小鸟等。
3、用铅笔卷住上面的纸条,一定要卷紧,铅笔被抽去后仍能自然卷曲;然后一手按住纸条上部一角,另一手拿住铅笔上下快速移动。
(铅笔始终卷在铅笔上,铅笔要贴着桌面)。
4、关于“视觉暂留”,教师不必向学生详细说明。
生活链接:
电视、电影、动画、霓虹灯等都模拟了视觉暂留现象,它们发出的光是一下一下地快速单个不连贯光单位或者单位的不连贯图像,让人脑产生了连贯光与连贯图像的幻觉。
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活动记录表年月日年级班第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