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6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重点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状况通报

合集下载

太湖流域水利形势

太湖流域水利形势

太湖流域水利形势太湖流域水利形势一、流域概况太湖流域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行政区划分属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和安徽省,总面积36895km2,占全国面积的0.4%。

其中,西部山丘区、中部平原区分别占流域面积的20%、80%。

2007 年流域人口4917 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7%,国内生产总值(GDP)达28648 亿元,占全国GDP 的11.6%。

太湖流域河网如织,湖泊棋布,水面面积达5551km2,水面率为15%。

流域河道总长约12 万km,河道密度达3.3km/km2,河道平均坡降约为十万分之一,汛期水流流速仅为0.3~0.5m/s,受潮汐顶托影响,排水困难。

流域湖泊面积3159km2 ,其中太湖湖区水面积2338km2。

流域以太湖为中心,呈周边高、中间低的碟状地形,主要有苕溪、南河、洮滆、黄浦江、通长江与杭州湾等水系。

京杭运河穿越流域腹地及下游诸水系,起水量调节和承转作用。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典型灾害2.1流域水资源与开发利用太湖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176.0 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60.1 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53.1 亿m3,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重1 复计算量为 37.2 亿m 3。

本地水资源量短缺,远小于现状实际总用水量,主要依靠调引长江水和上下游重复利用弥补。

流域本地供水主要以地表水源为主,除取用本地河网水量外,也直接取用长江和钱塘江水量。

现状本地河网供水221.7 亿m 3(含沿长江口门引水补充量,多年平均引水量62.6亿m 流域地表水资源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现状 2508.6km 评价河长中,全年期水质劣于Ⅲ类的占85.7%,劣于Ⅴ类的达64.2%。

重点水功能区达标率仅为10.8%,省界河流监测断面75.0%劣于Ⅲ类。

太湖流域主要湖泊水体呈富营养化水平,太湖全湖平均水质劣于Ⅴ类,呈中度富营养化水平。

2.2典型灾害特殊的气候及地形地貌使得太湖流域洪涝灾害频繁,灾害损失严重。

2010年苏州水资源公报

2010年苏州水资源公报

编制说明主要内容:报告2010年全市降水量、蒸发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过境水量、水资源总量、供水量、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地下水开采量、耗水量、水质评价、水资源管理及重要水事等。

统计分类:以行政区划和水资源分区为单元,太湖水面单独计算。

行政区划分:苏州市区(包括吴中区、相城区)、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和吴江市;水资源区划分:新沙区、虞西区、阳澄区、淀泖区、滨湖区和浦南区。

统计方法:多年平均值采用1956-2010年资料系列,社会经济指标采用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工业取水量和生活用水量采用市区和各市(县)上报数据,农业用水量按照2010年丰枯等级及农作物各生长阶段需水量所确定的灌溉定额计算。

苏州市地处长江三角洲中部,东临上海,南连浙江省嘉兴、湖州两市,西傍太湖、与无锡市相接,北枕长江。

全市总面积为8488.42km2,其中水面积为3609.40km2,占总面积的42.5%。

苏州市属北亚热带湿润区,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一、降水量2010年全市面平均降水量为1068.5mm,折合降水总量为90.70亿m3,与多年平均1091.3mm相比偏小了2.09%,与2009年相比偏小了16.9%。

(图1-1)图1-1 2010年行政分区降水量与2009年及多年平均比较图【时空分布】2010年苏州市各雨量站降水量的变化范围在848.7~1335.0mm之间,最大与最小的倍比为1.57。

从空间分布来看,2010年降水量面上分布较均匀,沿江地区降水量略大于沿太湖地区,由于受局部暴雨的影响,浦南区铜罗站降水量最大;从时间分布看:汛期降水量较大,非汛期降水量较小,时间分布不均匀。

(见图1-2)图1-2 2010年降水量年内分配示意图【梅雨】2010年,苏州地区于6月17日入梅,7月17日出梅,梅雨期31天。

入梅时间正常,但出梅较常年偏晚,梅期偏长。

入梅后出现了强降雨过程,沿江十一圩闸站与张家港闸站一日雨量分别达到137.0mm与138.6mm,多处水文监测站点水位超出警戒水位。

国务院:重点湖泊水质2010年须改善

国务院:重点湖泊水质2010年须改善

国务院:重点湖泊水质2010年须改善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建设信息》
【年(卷),期】2008(000)001
【摘要】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出通知,转发环保总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建设部、水利部《关于加强重点湖泊水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为我国重点湖泊水环境治理划定目标和时限。

通知要求,继续以太湖、巢湖、滇池以及三峡库区、小浪底库区、丹江口库区为保护重点,并加强洪泽湖、鄱阳湖、
【总页数】1页(P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
【相关文献】
1.湖泊的水质改善--国外湖泊富营养化水质改善工程介绍 [J], 姚运先
2.湖泊污染状况分析及水质改善对策——以城市远城区湖泊为例 [J], 张晓茜;王训;吴时雨
3.生态修复改善城市湖泊水环境质量以常德滨湖公园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工程为例 [J], 李小平;黄小龙;刘剑彤
4.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确保实现重点流域总量削减与水质改善目标——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解读 [J], 李云生;王东
5.《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2013—2020年)》通过国务院常务会议[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状况

201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状况

2011-06-03状况全国地表水污染依然较重。

七大水系总体为轻度污染,浙闽区河流和西南诸河水质良好,西北诸河水质为优,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

河流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七大水系总体为轻度污染。

204条河流409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59.9%、23.7%和16.4%。

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

其中,长江、珠江水质良好,松花江、淮河为轻度污染,黄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

2010年七大水系水质类别比例长江水系水质总体良好。

105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88.6%、6.6%、1.0%和3.8%。

长江干流水质总体为优。

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长江支流水质总体良好。

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十大支流中,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沅江和汉江水质为优;大渡河、沱江、湘江和赣江水质良好。

但岷江眉山段、湘江衡阳段和赣江南昌段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均为氨氮。

省界河段水质为优。

20个断面中,Ⅰ~Ⅲ类和Ⅳ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95.0%和5.0%,无Ⅴ类和劣Ⅴ类水质。

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2010年长江水系水质状况黄河水系总体为中度污染。

44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68.2%、4.5%、6.8%和20.5%。

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石油类和氨氮。

黄河干流水质总体为优。

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黄河支流总体为重度污染。

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石油类和氨氮。

伊河、洛河和沁河水质为优,伊洛河为轻度污染,湟水河、大黑河、北洛河为中度污染,其余支流为重度污染。

渭河西安段和渭南段,湟水河西宁下游段,汾河太原段、临汾段和运城段,涑水河运城段污染严重。

省界河段为中度污染。

11个断面中,Ⅰ~Ⅲ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63.6%、9.1%和27.3%。

江苏省水利厅关于开展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绩效评估工作的通知-苏水资[2010]37号

江苏省水利厅关于开展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绩效评估工作的通知-苏水资[2010]37号

江苏省水利厅关于开展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绩效评估工作的通知正文:---------------------------------------------------------------------------------------------------------------------------------------------------- 江苏省水利厅关于开展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绩效评估工作的通知(苏水资〔2010〕37号)各有关单位: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近期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太湖办将对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开展绩效评估工作,现就做好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列入绩效评估的项目范围本次列入绩效评估的对象为国家《总体方案》和省《实施方案》的重点治理项目,具体为“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一、二期省级专项资金”支持的全部项目,涉及水利部门的有8项、106个项目。

二、绩效评估的程序及时间要求本次绩效评估分自我评估、分类评估和综合评估3个阶段进行。

其中:自我评估阶段,由获得专项资金的项目实施主体根据规定格式和要求,对其承担的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进行评估,填写项目绩效自我评估表。

三、绩效评估工作的质量要求本次项目绩效评估主要包括资金来源与使用、项目建设管理、项目运行管理、项目目标实现情况、项目可持续性等5个方面的内容。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尽快与地方发改、财政部门衔接,高质量完成相关表格的填写工作。

对逾期不能提供自评材料的地区,在后期资金安排中将暂停项目申报;对提交材料不合格或不完整的项目类别,将作为重点进行实地核查。

项目绩效评估表上报截止日期为2010年8月20日,相关表格取得请各单位及时与项目联系人沟通,名单见附表:二○一○年八月十一日附表:项目名单(略)——结束——。

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地区重点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状况通报

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地区重点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状况通报

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地区重点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状况通报第35期(2005年4月)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审核单位: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编制单位:太湖流域管理局水文水资源监测局参加单位: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浙江省水文局上海市水文总站福建省水文局安徽省水文局2005年4月5日~22日,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组织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和安徽四省一市水文水资源监测部门,在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地区对105个重点水功能区进行了水资源质量监测,其中,太湖流域85个,东南诸河20个。

水质监测项目为:pH、溶解氧、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挥发酚、砷、总磷、总氮,其中总磷、总氮未参加评价。

一、太湖流域太湖流域参加评价的一级水功能区85个,其中保护区11个,缓冲区36个,开发利用区38个。

二级水功能区38个,其中饮用水源区8个,工业用水区14个,农业用水区6个,景观娱乐用水区9个,过渡区1个。

(一)水功能区水质达标分析1、一级水功能区水质达标分析太湖流域一级水功能区85个,达标率20.0%;评价河长893.4km,河长达标率11.0%;评价湖泊面积2401.7km2,面积达标率89.6%;评价水库库容10.57亿m3,水质全部达标。

详见表1-1。

表1-1 太湖流域一级水功能区水质达标分析统计表一级水功能区河流湖泊水库水功能区类别评价数(个)达标率(%)评价河长(km)达标率(%)评价面积(km2)达标率(%)评价库容(亿m3)达标率(%)保护区11 72.7 170.7 33.7 1577.296.4 8.42 100 缓冲区36 5.6 261.8 1.1 426.7 85.1开发利用区38 18.4 460.9 8.1 397.8 67.4 2.15 100 合计85 20.0 893.4 11.0 2401.789.6 10.57 100保护区 主要为太湖及上游水库,太浦河、望虞河调水保护区以及黄浦江上游水源地保护区。

2004年度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水资源公报

2004年度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水资源公报

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水资源公报2004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二○○五年九月前言《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是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发布的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以下简称“流域片”)水资源状况的综合性年报。

《公报》向社会通报流域片年度来水、用水和水质状况,反映流域片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重要水事活动,为政府宏观调控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开发利用水资源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水资源提供指导,同时促进全社会都来关心水、节约水和保护水。

《公报》按照水利部《中国水资源公报编制技术大纲(修改试行稿)》要求编制,内容包括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水资源质量、蓄水动态、供水量、用水量、耗水量及重要水事等,反映流域片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情况。

太湖流域与东南诸河水系相对独立,因此《公报》在内容编排上分别予以描述。

《公报》分区体系统一采用“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规定的分区体系,用水量按用水特性分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

《公报》成果是在流域片范围内各省(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资料的基础上,经过汇总、综合分析及调整编制而成。

《公报》编制工作得到了流域片内各省(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与协作,谨此表示感谢。

目录前言 (1)综述 (3)一、水资源 (4)(一)水资源总量 (4)(二)水资源质量 (6)二、蓄水动态 (8)(一)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 (8)(二)太湖蓄水动态 (8)(三)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 (9)(四)平原区深层地下水位降落漏斗 (9)三、供用水量 (9)(一)供水量 (9)(二)用水量 (9)(三)用水消耗量 (10)(四)废污水排放量 (11)四、水资源利用简析 (11)(一)流域水量估算 (11)(二)用水指标 (11)五、重要水事 (12)第二部分东南诸河 (14)一、水资源 (14)(一)水资源总量 (14)(二)水资源质量 (16)二、蓄水动态 (17)三、供用水量 (18)(一)供水量 (18)(二)用水量 (18)(三)用水消耗量 (18)(四)废污水排放量 (19)四、用水指标 (19)五、重要水事 (20)综述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包括江苏省苏南的大部分地区、上海市大陆部分、浙江省绝大部分、福建省(除韩江流域外)、安徽省黄山、宣城的部分地区,总面积24.5万平方公里。

太湖流域水环境状况

太湖流域水环境状况

太湖流域水环境状况
1. 太湖湖体水质
2012 年,太湖湖体水质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为II 类、总磷为Ⅳ类、总氮为劣Ⅴ类,浓度较2005 年分别下降了18%、71%、9% 和17%。

除总氮外,其它
三项指标均达到《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表1-4太湖主要水质指标年均浓度单位:毫克/升
2、太湖水体营养状态
2012 年太湖已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平均营养指数为56.5,较2007 年下降5.8,富营养化程度明显好转,中、重度富营养发生频次减少22.7%。

近五年湖体单位藻类密度下降了26%,竺山湖、西部沿岸区蓝藻密度相对较高,东部沿岸
区、东太湖较藻类种群组成主要为蓝藻、绿藻、硅藻和隐藻,全年蓝藻均为优势种。

2012 年太湖蓝藻水华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多发区域仍为梅梁湖、竺山
湖、湖心区、西部沿岸区和贡湖。

太湖大部分湖区蓝藻水华以颗粒状为主,夏秋
季节部分湖区出现带状蓝藻水华。

表1-52007~2012 年太湖富营养化指数变化情况统计
3、河网水质





表1-6 环湖河流主要水质指标平均入湖浓度
质。

浙江省重点功能区水资源质量通报

浙江省重点功能区水资源质量通报

浙江省重点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通报2010年第1期(总第41期)(2010年1-2月)浙江省水利厅发布单位:浙江省水利厅编制单位:浙江省水文局监测单位:浙江省水资源监测中心浙江省水资源监测中心杭州分中心浙江省水资源监测中心嘉兴分中心浙江省水资源监测中心湖州分中心浙江省水资源监测中心金华分中心浙江省水资源监测中心台州分中心浙江省水资源监测中心温州分中心浙江省水资源监测中心宁波分中心绍兴市水利局衢州市水利局丽水市水利局舟山市水利局目录一、概述二、重点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质状况三、省市界水体水质状况四、重点水功能区水质状况1、钱塘江水系2、甬江水系3、椒江水系4、瓯江水系5、飞云江水系6、鳌江水系7、运河水系8、苕溪水系五、来水量状况1、降水量2、水位3、大型水库蓄水动态附表·重点水功能区水量水质状况表附图·浙江省2010年1~2月累计降雨等值线·浙江省重点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通报评价断面分布图前言为进一步加强我省水资源保护和监督管理,及时反映全省重点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状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浙江省水资源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按照《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浙政办发[2005]109号)要求,我厅组织开展了《浙江省重点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通报》(以下简称《通报》)的编制工作。

《通报》内容主要为全省八大水系重点水功能区以及重点城市供水水源地、部分省市界水体的水质水量状况。

《通报》每两月发布一次。

本期《通报》根据我省现有主要监测断面2010年1月、2月的水质水量同步监测成果编制而成。

全省共划定水功能区1133个,本期参加水质评价的重点水功能区共146个,其中重点城市供水水源地水功能区21个、省市界水功能区20个。

来水量评价包括11个市降水量、主要水域18个代表站水位、31座大型水库蓄水变量。

《通报》中水功能区划按照《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水质达标是指本期监测水质已达到水功能区目标水质要求;水质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评价法,评价标准采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湖泊的富营养化评价采用《中国地表水资源质量年报编制技术大纲》中的《湖泊(水库)营养状态评价标准》;地表水水质评价项目为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铜、锌、氟化物、总磷、硒、砷、汞、镉、铅、氰化物、挥发酚、铬(六价)等;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质评价除上述项目外,还增加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铁、锰。

高中毕业班地理调研测试试题

高中毕业班地理调研测试试题

高中毕业班地理调研测试试题地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共10页,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下面材料,完成1~2 题。

材料一: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xx年9月23日这一天,对该校附近的10.0m高的旗杆的影子进行测量,其结果知下表:北京时间11:00 11:20 11:40 12:00 12:20 12:40 13:00影长/m 11.20 10.90 10.6 10.3 10.0 10.3 10.6 材料二:图1是太阳每年巡天一周的运动路径图,E 为地球。

1.该校的地理坐标为A、115°E,45°NB、125°E,45°NC、115°E、60°ND、l25°E,30°N2.这一天,太阳位于图1中的A、A 点附近B、B 点附近C、C 点附近D、D 点附近图1图2读图2“榆树、云杉、桃金娘、赤杨4 种植物生长地1 月、7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3~4题。

3.“1 月份4 种植物生长地温差最小的”和“4 种植物生长地气温年较差最大的”分别是 A 、赤杨生长地 愉树 B 、榆树生长地 桃金娘 C 、云杉生长地 赤杨 D 、桃金娘生长地 云杉4.图2中4 种植物若生长在同一海拔地区,其分布纬度较高的两种植物有可能是A 、榆树、桃金娘B 、桃金娘、赤杨C 、云杉、赤杨D 、赤杨、榆树 读图3,结合有关材料,完成5~6题。

5.长江素有“黄金水道”之称,在长江两岸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逆水行船,船靠岸边走;顺水行船,船在中央行”,下图为河流剖面等流速分布图,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河底和河岸附近的流速最大B 、水面流速,在岸边最小,向着最大水深方向增加C 、流速从河底向水面减少D 、水面流速,在岸边最大,向着最大水深方向递减6.若图4中A 、B 与图3中A 、B 表示的河岸相同,那么这段长江的流向是 A .向东 B .向南 C .向西 D .向北图5为某区域的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地图,每个小方格表示实际长宽各10米,图中r 表示河流,s 表示林木,h 表示住房,f 表示耕地,图6中数据表示相应区域内各方格的平均海拔高度(单位:米),回答7~8题。

太湖流域水资源现状

太湖流域水资源现状

目前,太湖流域年产约50亿立方米废 水,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湖,致使 80%的河网水体严重污染,70%的太湖水 体处于富营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状态。但是,严重的水污 染并没有遏制对有限水资源的掠夺性利用 和开采。 太湖富营养化问题十分严重,从2000 年度监测资料来看,水域面积中有71%已 达到富营养水平,29%为中~富营养水平。
由于流域水环境恶化和水质型缺水,提出在 流域开展“引江济太”调水试验。通过现有工程 体系调引长江水入太湖和流域河网,增加流域水 资源量,加快流域水体流动,缩短换水周期,提 高水体自净能力,以缓解流域水恶化的趋势,改 善流域水环境。 初步考虑“引江济太”调水试验的规模是: 通过全年调度从常熟枢纽引长江水25亿立方米, 由望亭水利枢纽入太湖10亿立方米,增加向太湖 周边地区供水,同时由太浦闸向上海、浙江等下 游地区增加供水5~7亿立方米,以改善太湖及下 游地区水环境(见图)。
专题之-----引江济太工程
太湖流域水资源现状
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缘,北抵长 江,南濒钱塘江,东临大海,西以天目山、 茅山为界,地跨江苏、浙江、上海三省市。 是一个典型的平原浅水型湖泊。太湖换水 周期约310天。 多年来,在沿长江一线兴建了许多引 排工程,以使大水时向长江排泄洪涝水, 水少时则从长江引水。由于流域水污染严 重,引水条件受到限制。
据测算,引江济太调水试验每立方米 水量运行成本约人民币1分钱。 2003年3月22日,40多位水利、环保、 生态工程专家在对“引江济太”作实地考 察后进行了专题研讨。在目前水污染治理 进展不快的情况下,引长江改善太湖水质 是个积极、有效的做法。
(1) 太湖水危机(2007-5东方时空) (2)引江济太(2007-6CCTV) (3) 太湖蓝藻(2008-4CCTV) (4)无锡封堵太湖污染入口(2008-4CCTV)

关于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水资源公报编制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水资源公报编制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水资源公报编制工作的几点思考袁柳;莫李娟【摘要】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main content,practic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aihu Basin & Southeast Rivers water resources bulletin,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the bulletin,and proposes the suggestion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bulletin.%文章介绍了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水资源公报编制的主要内容、做法及特色,分析了水资源公报编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公报编制质量的对策建议。

【期刊名称】《江苏科技信息》【年(卷),期】2015(000)015【总页数】3页(P17-19)【关键词】水资源;公报;太湖流域;东南诸河【作者】袁柳;莫李娟【作者单位】太湖流域管理局太湖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上海 200434;太湖流域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江苏无锡 214024【正文语种】中文关于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水资源公报编制工作的几点思考袁柳1,莫李娟2(1.太湖流域管理局太湖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上海200434;2.太湖流域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江苏无锡214024)摘要:文章介绍了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水资源公报编制的主要内容、做法及特色,分析了水资源公报编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公报编制质量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水资源;公报;太湖流域;东南诸河作者简介:袁柳(1977-),女,福建武夷山,工程师;研究方向:水资源管理。

1 概述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以下简称“流域片”)包括江苏省苏南大部分地区、上海市大陆部分、浙江省(除鄱阳湖水系外)、福建省(除韩江流域外)、安徽省黄山及宣城的部分地区,总面积24.5万平方公里。

2010年十大水域水资源情况

2010年十大水域水资源情况

10年各水资源Leabharlann 级区供用水量 单位:亿m3水资源 供 水 量 总供水 生活 量 6022 765.8 2704.9 274.5 3317.1 491.3 456.6 34.4 208.9 33.3 368.3 59 392.3 44 639.3 85.9 1983.1 355.3 342.5 883.5 108 639.5 268.5 48.5 53.1 157.4 12.3 18 工业 1447.3 346.7 1100.6 82.5 34.8 50.8 61.5 98.8 746.6 212.5 121.8 222.6 9.7 18.4 用 水 量 农业 3689.1 2008.2 1680.9 331.4 136.7 247.6 277.6 445.5 948.2 91.3 157.8 489.2 85.7 569.4 生态 119.8 75.5 44.3 8.3 4.1 10.9 9.1 9.2 19.9 3.1 9.8 14.2 0.4 33.7
表1 2010年各水资源一级区水资源量 单位:亿m3
水资源 降水总 量 一级区 全 国 北方6 区 南方4 区 松花江 辽 河 海 河 黄 河 淮 河 长 江 其中: 太湖 东南诸 河 珠 江 西南诸 河 西北诸 河 65849.6 22155.1 43694.5 4946 2260.2 1705.6 3571.3 2756.8 20686.4 451 4368.3 9377 9262.7 6915.2 资源量 资源量 29797.6 5084.3 24713.3 1433.2 702.3 149 568.9 709.8 11146.1 187.2 2858.2 4921.3 5787.7 1521 8417 2699.5 5717.5 476.4 235.1 224.4 385.2 412.2 2619.1 46.7 559.9 1115.9 1422.7 966.1 地表水 地下水 地下水 水资源 与地表水 资源不 总 量 重复量 1108.8 30906.4 965.2 6049.5 143.6 24856.9 206.8 1640 110.5 812.8 158.2 307.2 111 679.8 253.1 962.9 118 11264.1 22.7 10.8 14.8 0 125.7 209.8 2869 4936.1 5787.7 1646.7

2010年江苏省环境质量公报

2010年江苏省环境质量公报

江苏省环境状况公报(2010)【字体:大中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的规定,现发布2010年度江苏省环境状况公报。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厅长:2011年5月30日综述2010年,全省上下紧紧围绕“稳增长、调结构、抓创新、惠民生”的大局,认真落实环保优先方针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生态省的各项决策部署,大力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全力推进重点流域治理,加快实施蓝天工程,不断强化环境执法监管,深入开展良好生态创建,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在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下降,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环境安全得到有力保障,为又好又快地推进“两个率先”奠定了坚实环境基础。

一、环境质量(一)水环境2010年全省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仍处于轻度污染。

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评价,124个国控断面中,水质较好的Ⅰ~Ⅲ类水质断面占36.4%,较2009年提高3.9个百分点;劣于Ⅴ类水质断面占24.0%,较2009年下降4.5个百分点。

全省地表水国控断面主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年均浓度为4.8毫克/升,较2009年下降2.0%;氨氮年均浓度为0.95毫克/升,较2009年下降13.6%。

“十一五”期间,江苏省扎实推进太湖、淮河、长江等重点流域的水环境综合整治,水环境质量较“十五”末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全省符合Ⅲ类水质的断面占比上升,劣于Ⅴ类水质断面占比下降;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稳步提高;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基本保持良好。

1.主要饮用水源江苏省饮用水以集中式供水为主,取水总量约为43.1亿吨,其中91个地表水源地和5个地下水源地取水量分别占98.4%和1.6%。

全省91个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8.9%,5个集中式地下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

2.太湖流域太湖湖体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分别达到Ⅲ类、Ⅳ类标准限值要求,受总氮指标影响全湖总体水质仍劣于Ⅴ类标准。

全国主要流域重点断面2010年第28周水质状况表

全国主要流域重点断面2010年第28周水质状况表

/getCountGraph.do?type=runQianWater 水系点位名称断面情况pH DO(mg/l)COD(mg/l )黑龙江肇源干流7.567.33 5.5黑龙江同江干流(入黑龙江前)6.487.81 5.6吉林长春松花江村干流7.27.14 3.7吉林白城白沙滩嫩江(入松花江前)6.810.8 3.7黑龙江黑河黑龙江干流7.318.039.3内蒙古呼伦贝尔黑山头额尔古纳河(国界)7.28 6.8211.6黑龙江抚远乌苏镇乌苏里江(国界)7.02 5.845吉林延边圈河图们江(国界)7.759.159.1辽宁铁岭朱尔山干流7.687.08 2.5辽宁盘锦兴安干流(入海口)7.66 3.29 5.8辽宁营口辽河公园大辽河(入海口)7.081.89.5全 国 主 要 流 域 重 点 断 面 水 质 自 动 监 测 周 报2010年 第28周(2010-07-12发布)2010年第28周(7月5日~7月11日),全国主要水系100个重点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八项指标氧、电导率、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有机碳)的监测结果表明:Ⅰ~Ⅲ类水质的断面为71个,占73%;Ⅳ类水质的断面为15个,占15%;Ⅴ4%;劣Ⅴ类水质的断面为8个,占8%。

卫河聊城秤 具体监测数据参见全国主要流域重点断面2010年第28周水质状况表。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全 国 主 要 流 域 重 点 断 面 2010 年 第 28 周 水 质 状 况 表钩湾、汾河运城河津大桥断面因断流未监测。

本周淮河流域新濉河泗洪大屈断面,西南诸河流域红河红河州河口断面,太湖流域急水港河质状况有所好转;松花江流域黑龙江黑河断面,淮河流域淮河淮南石头埠断面、洪汝河驻马店班台断面、白马河临沂涝沟桥断面,黄河流域黄河济源关吊桥断面,水质状况有所下降。

水质状况的改变主要是由于水体中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溶解氧浓度变化造成的。

序号1松花江23456789辽河1011辽宁抚顺大伙房水库库体7.367.99 1.8辽宁辽阳汤河水库库体 6.79 6.032辽宁丹东江桥鸭绿江(国界)7.059.52 1.5北京密云古北口潮河(密云水库入口)7.456.622.1北京门头沟沿河城永定河(官厅水库出口)8.428.63 3.9天津三岔口海河(入海口)8.279.29 5.2天津果河桥黎河(于桥水库入口)8.587.892.4河北张家口八号桥洋河(官厅水库入口)8.589.14 5.8河北石家庄岗南水库库体7.618.05 1.6山东聊城秤钩湾卫河(豫冀鲁三省交界)------河南信阳淮滨水文站干流(豫-皖省界)7.998.34安徽阜南王家坝干流(豫-皖省界)7.46 6.22 5.8安徽淮南石头埠干流7.79 4.46 4.2安徽蚌埠蚌埠闸干流(闸上)7.18 5.09 3.3安徽滁州小柳巷干流(皖-苏省界)7.955.23.2江苏盱眙淮河大桥干流(皖-苏省界)7.6 4.86 4.1辽河12131415海河1617181920212222.5河北沧州东宋门岔河(鲁-冀省界)7.68 3.2232425262728河南驻马店班台洪汝河(豫-皖省界)7 5.87.2河南信阳徐桥史灌河(豫-皖省界)7.948.07 2.8安徽界首七渡口颖河(豫-皖省界)7.52 4.01 3.6河南周口沈丘闸沙河(闸上)7.71 1.19 6.4安徽阜阳徐庄泉河(豫-皖省界)8.054.9611.9安徽阜阳张大桥黑茨河(豫-皖省界)8.94 5.8711.7河南周口鹿邑付桥闸涡河(豫-皖省界)8.84 6.37 3.6河南永城黄口浍河(豫-皖省界)8.29 5.14 6.9安徽淮北小王桥沱河(豫-皖省界)8.148.64 4.7安徽宿州泗县公路桥新汴河(皖-苏省界)8.52 6.49 3.6江苏泗洪大屈新濉河(皖-苏省界)7.97 5.51 5.8江苏徐州李集桥沿河(苏-鲁省界)8.66 5.055山东枣庄台儿庄大桥京杭大运河(鲁-苏省界)7.78 5.434淮河2930313637安徽亳州颜集3233343538包河(豫-皖省界)7.77 3.0418.539404123.3安徽宿州杨庄奎河(苏-皖省界)8.38 1.374243江苏邳州邳苍艾山西大桥邳苍分洪道西偏泓(鲁-苏省界)8.09 6.89 4.3江苏徐州小红圈武河(鲁-苏省界)7.216 6.8山东临沂重坊桥沂河(鲁-苏省界)7.78 6.52 2.3山东临沂涝沟桥白马河(鲁-苏省界)8.0612.2 6.2山东临沂清泉寺沭河(鲁-苏省界)7.97.638.9江苏连云港大兴桥新沭河(鲁-苏省界)7.85 6.07 3.4甘肃兰州新城桥干流8.597.573宁夏中卫新墩干流(甘-宁省界)7.77.062.6内蒙乌海海勃湾干流(宁-蒙省界)7.84 5.72 3.9内蒙包头画匠营子干流7.68.26 2.1山西忻州万家寨水库库体 6.8612.9 4.9河南济源小浪底干流(水库出口)7.6 1.59 3.3山东济南泺口干流(入海口)8.325.862.6山西运城河津大桥汾河(入黄河前)------陕西渭南潼关吊桥渭河(入黄河前)7.8 3.313.6四川攀枝花龙洞干流8.388.18 3.4重庆朱沱干流(川-渝省界)7.816.943.746474849444550黄河51525354555657585960湖北宜昌南津关干流(三峡水库出口)8.117.39 3.3湖南岳阳城陵矶干流7.547.08 2.5江西九江河西水厂干流(鄂-赣省界)7.347.682.3安徽安庆皖河口干流7.627 2.3江苏南京林山干流(皖-苏省界)7.587.090.9四川乐山岷江大桥岷江(与大渡河汇合前)7.61 5.32 2.5四川宜宾凉姜沟岷江(入长江前)7.868.73 2.3四川泸州沱江二桥沱江(入长江前)7.477.52 4.2四川广元清风峡嘉陵江(陕-川省界)7.967.311.2河南南阳陶岔南水北调中线取水口6.61 5.84 1.8湖北丹江口胡家岭丹江口水库(库体)8.2510.1 1.8湖南长沙新港湘江(洞庭湖入口)7.29 5.12 1.6湖南岳阳岳阳楼洞庭湖出口6.998.22 1.5湖北武汉宗关汉江(入长江前)8.06 5.082江西南昌滁槎赣江(鄱阳湖入口)7.467.17 1.6江西九江蛤蟆石鄱阳湖出口7.577.492江苏扬州三江营夹江(南水北调取水口)7.417.052.1广西凭祥平而关平而河(入国境)8.55 6.65 2.1长江616263646566677273747568697071767778广西南宁老口邕江7.797.29 1.3广西桂林阳朔漓江7.487.65 1.5广西贵港石嘴浔江8.04 6.46 1.5广西梧州界首浔江(桂-粤省界)7.79 6.48 1.9广东清远七星岗北江7.9 6.161广东广州长洲珠江7.37 3.56 1.7广东中山横栏西江(入海口)7.04 6.570.8钱塘江浙江杭州鸠坑口新安江(皖-浙省界)7.547.17 1.9闽江福建福州白岩潭闽江(入海口) 6.827.85 1.7西南云南西双版纳橄榄坝澜沧江(出国境)7.739.01 1.2诸河云南红河州河口红河(出国境) 6.79 6.8 3.7江苏无锡沙渚湖体7.95 6.8 2.6江苏宜兴兰山嘴湖体7.42 6.84 3.9江苏苏州西山湖体7.46 6.86 1.1浙江湖州新塘港新塘港(浙-苏省界)8.066.393.5上海青浦急水港急水港(苏-沪省界) 6.97 5.36 3.6浙江嘉兴王江泾京杭大运河(苏-浙省界) 6.87 3.77 4.8浙江嘉兴斜路港斜路港河(苏-浙省界)6.84 2.97.5安徽合肥湖滨湖体(西半湖)8.7210.2 2.8安徽巢湖裕溪口湖体(东半湖)8.446.785.3珠江798081828384858687888990太湖91929394959697巢湖98云南昆明观音山湖体(外海)9.4 6.228.4云南昆明西苑隧道湖体(草海)8.615.859.86~9≥5≤6≤1.0《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99滇池100NH 3-N(mg/l)本周水质上周水质主要污染指数1.08ⅣⅣ氨氮0.08ⅢⅢ0.46ⅡⅢ0.92ⅢⅢ0.61ⅣⅢ高锰酸盐指数0.27ⅤⅣ高锰酸盐指数0.27ⅢⅢ0.36ⅣⅣ高锰酸盐指数0.12ⅡⅢ0.25ⅣⅣ溶解氧0.62劣Ⅴ劣Ⅴ溶解氧项指标(水温、pH、浊度、溶解5%;Ⅴ类水质的断面为4个,占水港河上海青浦急水港断面,水河济源小浪底断面、渭河渭南潼0.08ⅠⅠ0.09ⅡⅡ0.02ⅠⅠ0.09ⅡⅡ0.15ⅡⅡ0.2ⅢⅡ0.06ⅡⅡ0.66ⅢⅢ氨氮,高8.71劣Ⅴ劣Ⅴ锰酸盐指数0.07ⅠⅡ--★★0.48ⅡⅡ0.61ⅢⅢ0.71ⅣⅢ溶解氧0.17ⅢⅡ0.14ⅢⅢ0.15ⅣⅣ溶解氧0.36ⅣⅢ高锰酸盐指数0.2ⅡⅡ0.17ⅣⅣ溶解氧0.46劣Ⅴ劣Ⅴ溶解氧1.11ⅤⅤ高锰酸盐指数1.01ⅤⅣ高锰酸盐指数0.08ⅡⅡ0.44ⅣⅣ高锰酸盐指数氨氮,高锰酸盐指数0.39ⅢⅢ0.25ⅡⅢ0.45ⅢⅣ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0.83ⅢⅢ0.56ⅢⅢ劣Ⅴ10.2劣Ⅴ9.87劣Ⅴ劣Ⅴ0.3ⅢⅡ0.32ⅣⅣ高锰酸盐指数0.15ⅡⅡ0.14ⅣⅢ高锰酸盐指数0.54ⅣⅣ高锰酸盐指数0.49ⅡⅢ0.1ⅡⅡ0.26ⅡⅡ0.36ⅢⅡ0.13ⅡⅡ0.41ⅢⅢ0.22劣ⅤⅣ溶解氧0.13ⅢⅡ--★★2.09劣ⅤⅤ氨氮0.09ⅡⅡ0.17ⅡⅡ0.18ⅡⅡ0.29ⅡⅡ0.14ⅡⅡ0.16ⅡⅡ0.14ⅡⅡ0.2ⅢⅢ0.14ⅡⅡ0.3ⅢⅡ0.07ⅡⅡ0.12ⅢⅢ0.12ⅠⅠ0.3ⅢⅢ0.37ⅡⅡ0.12ⅢⅡ0.15ⅡⅡ0.13ⅡⅡ0.15ⅡⅡ0.46ⅡⅡ0.12ⅡⅡ0.13ⅠⅡ0.55ⅢⅡ0.09ⅡⅡ0.44ⅡⅡ0.71ⅣⅣ溶解氧0.12ⅡⅡ0.07ⅡⅠ0.59ⅢⅢ0.18ⅡⅡ0.45ⅡⅣ0.14ⅡⅡ0.25ⅡⅢ0.14ⅡⅠ0.26ⅡⅡ0.88ⅢⅣ1.36ⅣⅣ氨氮,溶解氧1.77ⅤⅣ氨氮,溶解氧0.25ⅡⅢ0.26ⅢⅢ0.27劣Ⅴ劣ⅤpH0.26ⅣⅣ高锰酸盐指数----。

太湖各功能分区水质及营养状态变化分析

太湖各功能分区水质及营养状态变化分析

收稿日期:2019-11-17基金项目:苏州市水利水务科技项目(2018001)资助。

作者简介:孙瑞瑞(1985-),女,山西太原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水环境监测与分析工作。

`太湖各功能分区水质及营养状态变化分析孙瑞瑞1,李 恺2,吕 文1(1 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苏州分局,江苏苏州215000;2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南京210098)摘 要:分析了现状2017年及近10年来太湖各功能分区水质及营养状态方面的年内及年际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年内全湖区及各功能分区的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和总氮,总磷浓度以及营养化指数大多在第三季度达到峰值,第四季度有明显下降,总氮大多在第二季度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近年来太湖全湖区及各功能分区的总磷浓度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水质类别基本为Ⅳ类,总氮浓度则在一个较稳定的水平附近波动,水质类别以Ⅴ类为主,营养化指数较为稳定,整体呈轻度富营养状态。

关键词:水质监测;营养状态;水质评价;功能分区;太湖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655(2020)03-0006-05 太湖作为中国第三大淡水湖,是面积排名前列的几大淡水湖中环境、水质问题最突出的一个,历年来因蓝藻、水质等问题备受关注[1]。

太湖的治理问题在近代以来一直是水利行业的难题之一[2]。

为了监测太湖水质,数年来太湖上建立了多个水质监测站点,为太湖的治理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料。

1 材料与方法1 1 监测布点及频次太湖水域水质监测站点共23个,其中核心区站点11个,缓冲区站点10个,开发控制利用区2个。

核心区站点包括原小湾里水厂、南泉水源厂、锡东水厂、千波桥(原马山水厂)、月亮湾、太湖大桥(中桥)、七都外生物多样性保护区、胥湖中、园区水厂、渔洋山水厂、白洋湾水厂;缓冲区站点包括拖山、泵站进水口、竺山湖中、镇湖水厂、大浦口、太湖大桥(北桥)、金墅水源地节点1、庙港外生态恢复区、衙里、漫山岛;开发控制利用区站点包括戗港外、水星俱乐部外站点。

太湖流域重要河湖年度分配水量模拟评估分析

太湖流域重要河湖年度分配水量模拟评估分析

太湖流域重要河湖年度分配水量模拟评估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太湖流域是中国长江流域的重要支流之一,其水资源在长江流域水资源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太湖流域面临着日益加剧的水资源紧缺和污染问题。

在当前严峻的形势下,科学合理地分配太湖流域内各河湖的年度水量显得尤为重要。

过去的水资源管理主要依靠经验和规划来确定水量分配方案,存在着许多不足和局限性。

通过水量模拟评估分析,可以更精确地了解太湖流域内各河湖的水资源状况,为实现合理水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结合评估方法和模拟结果分析,可以深入探讨影响水资源分配的因素,从而为完善水资源管理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

本研究旨在利用水量模拟评估技术,对太湖流域内重要河湖的年度水量进行分析和评估,探讨影响水资源分配的关键因素,为太湖流域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支撑和决策参考。

【2000字】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太湖流域重要河湖的年度分配水量进行模拟评估分析,探讨水资源分配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具体目的包括:1.了解太湖流域的水资源整体情况,包括水资源的总量、分布以及利用状况;2.模拟不同年份不同季节的水量分配情况,分析各河湖的水资源利用情况;3.评估目前水资源利用方式的合理性,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4.研究不同因素对水资源分配的影响,探索未来水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太湖流域重要河湖年度分配水量的模拟评估分析,旨在为太湖流域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保障太湖流域水生态环境的持续健康发展。

1.3 研究意义太湖流域是中国最重要的淡水资源区之一,面积广阔,水域丰富。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太湖流域的水资源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为了更好地保护太湖流域的水资源,合理分配河湖年度水量至关重要。

本研究旨在通过模拟评估分析,探讨太湖流域河湖年度水量的合理分配方案,为该地区的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将通过对太湖流域的概况进行了解,开展河湖年度水量模拟及评估方法研究,分析模拟结果及影响因素,深入挖掘水资源管理中的问题与展望,为太湖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和支持。

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 省界水体水资源质量状况通报

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 省界水体水资源质量状况通报

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省界水体水资源质量状况通报第167期(2011年4月)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发布单位: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审核单位: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编制单位:太湖流域管理局水文水资源监测局发送范围:水利部环境保护部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福建省、安徽省人民政府 流域内有关地市人民政府流域片各省(市)水利(水务)厅(局)流域片各省(市)水文(水资源)局流域片各省(市)环保厅(局)七大流域水资源保护局为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三十二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六条要求,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每月组织对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地区省界水体进行水资源质量监测,并发布通报。

太湖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于2011年4月6~22日对太湖流域和东南诸河省界水体进行了水资源质量监测。

其中太湖流域省界水体包括江苏、浙江、上海和安徽四省(市)的省界河流35个监测断面,省界湖泊(太湖33个监测点、淀山湖3个监测点、元荡1个监测点)37个监测点位;东南诸河省界水体包括浙江、福建、安徽省界河流12个监测断面。

水质评价标准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评价项目为水温、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铬(六价)、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和硫化物共23项。

湖泊营养状况评价采用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评价指标为总磷、总氮、叶绿素a、高锰酸盐指数和透明度共5项。

省界缓冲区水质达标情况按照水功能区水质目标进行达标评价。

一、太湖流域本月太湖流域省界河流35个监测断面,11.4%的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标准,其余断面水质都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其中Ⅳ类占28.6%,Ⅴ类占5.7%,劣于Ⅴ类占54.3%。

与2010年同期相比,省界河流断面水质达到Ⅲ类的比例减少了20.0%;与2011年3月相比,省界河流断面水质达到Ⅲ类的比例基本持平。

太湖流域2004年6月水质状况

太湖流域2004年6月水质状况

太湖流域2004年6月水质状况
佚名
【期刊名称】《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年(卷),期】2004(16)4
【总页数】1页(P40-40)
【关键词】太湖流域;2004年6月;水质评价;富营养化;环境质量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824
【相关文献】
1.太湖流域土地利用与河流水质污染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J], 刘倩;刘永杰;余辉;杨超;牛勇;牛远
2.太湖流域宜溧河地区水体水质状况及营养状态评价 [J], 许朋柱;秦伯强;黄文钰;范成新;谢悦波
3.太湖流域河流水质状况对景观背景的响应 [J], 周文;刘茂松;徐驰;何舸;王磊;杨雪姣
4.太湖流域水质空间分布状况与污染源识别 [J], 张家欣
5.太湖流域2005年10月水质状况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地区重点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状况通报第97期(2010年6月)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审核单位: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编制单位:太湖流域管理局水文水资源监测局参加单位: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浙江省水文局上海市水文总站福建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安徽省水文局2010年6月1日~17日,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组织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和安徽四省一市水文部门和太湖局水文水资源监测局,在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地区对132个重点水功能区进行了水资源质量监测,其中,太湖流域102个,东南诸河30个。

水质评价采用单因子评价法,评价项目为水温、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氟化物、氰化物、硫化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铜、镉、锌、铅、硒、砷、汞、六价铬、氨氮、石油类、挥发酚等共23项。

另外,总磷和总氮不参评结果在附表中单列。

一、太湖流域太湖流域参加评价的一级水功能区102个,其中保护区13个,缓冲区59个,开发利用区30个。

二级水功能区中饮用水源区7个,工业用水区9个,农业用水区5个,景观娱乐用水区8个,过渡区1个。

(一)水功能区水质达标分析1、一级水功能区水质达标分析太湖流域一级水功能区102个,水质达标个数22个,达标率21.6%;其中保护区达标率15.4%,缓冲区达标率16.9%,开发利用区达标率33.3%。

详见表1-1。

保护区13个,主要为太湖及上游水库、太浦河、望虞河调水保护区以及黄浦江上游水源地保护区。

其中2个水质达标,达标率15.4%。

表1-1 太湖流域一级水功能区水质达标分析统计表一级水功能区 河流 湖泊 水库 水功能区类别 评价数(个) 达标率(%)评价河长(km)河长达标率(%)评价面积(km2)面积达标率(%)评价库容(亿m3)库容达标率(%)保护区 13 15.4 178.3 66.4 1577.2 0 8.42 0缓冲区 59 16.9 389.3815.2 445.62 0开发利用区30 33.3 352.6 41.9 397.8 0 2.15 0合计 102 21.6 920.2835.4 2420.620 10.57 0 太湖竺山湖保护区、太湖贡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太湖湖体江苏水源地保护区等3个功能区均未达标;6个水库型水功能区,位于太湖流域上游,水质均未达标;4个河流型水功能区中,太浦河苏浙沪调水保护区和望虞河江苏调水保护区达标。

详见表1-2。

缓冲区59个,主要为省界缓冲区和入太湖河流缓冲区。

其中10个水质达标,达标率为16.9%。

省界缓冲区44个,10个水质达标,达标率为22.7%。

入太湖缓冲区9个,水质均未达标;入望虞河缓冲区3个、入太浦河缓冲区1个,黄浦江上游缓冲区2个,水质均未达标。

开发利用区30个,10个水质达标,达标率为33.3%,具体情况在二级水功能区中进行分析。

表1-2 太湖流域保护区水质达标状况表序号 水功能区河长、面积、库容(km/km2/亿m3)水质目标水质评价类别水质类别是否达标1 太湖竺山湖保护区竺山湖 68.3 Ⅲ 劣于Ⅴ 未达标2 太湖贡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贡湖 163.8 Ⅲ 劣于Ⅴ未达标东太湖 172.4 劣于Ⅴ 未达标湖心区 972.9 劣于Ⅴ 未达标3 太湖湖体江苏水源地保护区西部沿岸区 199.8Ⅱ-Ⅲ劣于Ⅴ 未达标4 大溪水库及其上游常州水源地保护区1.71 Ⅱ Ⅳ 未达标5 沙河水库及其上游常州水源地保护区1.09 Ⅱ Ⅴ 未达标6 横山水库及其上游宜兴水源地保护区1.13 Ⅱ 劣于Ⅴ 未达标7 西苕溪安吉源头水和大型水库水源保护区2.18 Ⅰ~Ⅱ 劣于Ⅴ 未达标8 南溪安吉龙王山自然保护区 1.15 Ⅰ~Ⅱ 劣于Ⅴ 未达标9 余英溪德清源头水保护区 1.16 Ⅱ 劣于Ⅴ 未达标10 太浦河苏浙沪调水保护区 57.6 Ⅱ~Ⅲ Ⅱ达标11 望虞河江苏调水保护区 60.8 Ⅲ Ⅲ达标12 黄浦江上海水源地保护区 34.5 Ⅱ~Ⅲ Ⅳ 未达标13 拦路港-斜塘-泖河上海水源地保护区17.8 Ⅱ~Ⅲ Ⅳ未达标2、二级水功能区水质达标分析太湖流域二级水功能区30个,10个水质达标,达标率33.3%。

其中景观娱乐用水区8个,达标率为50.0%;饮用水源区7个,达标率42.9%;工业用水区9个,达标率均为22.2%;农业用水区5个,达标率20.0%;过渡区1个,水质未达标。

详见表1-3。

在饮用水源区中,河流型水功能区5个,3个水质达标,达标率60.0%;湖泊型水功能区2个,分别位于太湖的梅梁湖和胥湖,水质均未达标。

详见表1-4。

表1-3 太湖流域二级水功能区水质达标分析统计表二级水功能区 河流 湖泊 水库 水功能区类别 评价数(个) 达标率(%)评价河长(km)河长达标率(%)评价面积(km2)面积达标率(%)评价库容(亿m3)库容达标率(%)饮用水源区 7 42.9 56.7 81.5 392 0工业用水区 9 22.2 116 27.1农业用水区 5 20.0 68 16.6景观娱乐用水区8 50.0 110.453.4 5.8 0 2.15 0 过渡区 1 0 1.5 0合计 30 33.3 352.641.9 397.80 2.15 0 表1-4 太湖流域饮用水源区水质达标状况表序号 水功能区 河长、面积、库容(km/km2/亿m3)水质目标水质评价类别水质类别是否达标1 太湖梅梁湖无锡饮用水水源、景观娱乐用水区124 Ⅲ 劣于Ⅴ 未达标2 太湖胥湖苏州饮用水水源、景观娱乐用水区268 Ⅲ 劣于Ⅴ 未达标3 西苕溪湖州饮用水源、农业用水区9.7 Ⅲ Ⅲ达标4 西苕溪湖州饮用水源、工业用水区 6.7 Ⅱ-ⅢⅣ未达标5 长兜港湖州饮用水源区 6.5 Ⅱ-ⅢⅡ 达标6 东苕溪余杭瓶窑镇饮用水源区 30 Ⅱ-ⅢⅢ达标7 江南运河(京杭古运河)嘉兴饮用水源区3.8 Ⅱ-ⅢⅤ 未达标 3、太湖流域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状况比较太湖流域水功能区水质总体达标率为21.6%,比上月(19.8%)和去年同期(11.9%)均上升。

一级水功能区中,开发利用区达标率最高,为33.3%,比上月(34.4%)略有下降,比去年同期(28.1%)上升;保护区达标率最低,为15.4%,比上月(9.1%)和去年同期(0%)均上升;缓冲区达标率为16.9%,比上月(13.8%)和去年同期(5.2%)均上升。

详见图1。

对开发利用区进行二级功能区划分后,景观娱乐用水区水质达标率为50.0%,饮用水源区水质达标率为42.9%,工业用水区水质达标率为22.2%,农业用水区水质达标率为20.0%,过渡区水质未达标。

与上月及去年同期相比,变化趋势见图1。

图1 太湖流域各类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比较(二)各省(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分析太湖流域102个重点水功能区中,位于江苏省内38个,浙江省内14个,上海市内5个,三省(市)边界上45个,各省(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情况详见表1-5。

表1-5 太湖流域各省(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分析一级水功能区 河流 湖泊 水库区域评价数(个) 达标率(%)评价河长(km)河长达标率(%)评价面积(km2)面积达标率(%)评价库容(亿m3)库容达标率(%)江苏省 38 13.2 390.6829.7 1979.520 3.93 0 浙江省 14 35.7 114.558.1 6.64 0 上海市 5 20.0 98.5 26.6省(市)边界 45 24.4 316.636.9 441.1 0江苏省38个水功能区,5个水质达标,达标率13.2%。

其中河流型水功能区28个,河长达标率29.7%;湖泊型水功能区7个,水质均未达标;水库型水功能区3个,水质均未达标。

浙江省14个水功能区,5个水质达标,达标率35.7%。

其中河流型水功能区10个,河长达标率58.1%;水库型水功能区4个,水质均未达标。

上海市5个水功能区,均为河流型水功能区,其中1个水质达标,达标率20.0%,河长达标率为26.6%。

省(市)边界45个水功能区,11个水质达标,达标率24.4%。

其中河流型水功能区42个,河长达标率36.9%;湖泊型水功能区3个,水质均未达标。

二、东南诸河东南诸河参加评价的一级水功能区30个,其中保护区1个,缓冲区11个,开发利用区18个。

二级水功能区中饮用水源区6个,工业用水区1个,农业用水区5个,景观娱乐用水区5个,过渡区1个。

(一)水功能区水质达标分析1、一级水功能区水质达标分析东南诸河一级水功能区30个,水质达标个数22个,达标率为73.3%;其中,保护区水质达标,缓冲区达标率81.8%,开发利用区达标率66.7%。

详见表2-1。

保护区1个,为飞云江源头水和大型水库水源地保护区,评价河长127.4km,水质达标。

缓冲区11个,9个水质达标,达标率81.8%。

开发利用区18个,12个水质达标,达标率66.7%。

具体情况在二级水功能区中进行分析。

表2-1 东南诸河一级水功能区水质达标分析统计表一级水功能区 河流 水库区域评价数(个) 达标率(%)评价河长(km)河长达标率(%)评价库容(亿m3)库容达标率(%)保护区 1 100 127.4 100缓冲区 11 81.8 55.6 92.8 2.0 0开发利用区 18 66.7 274.2 65.5合计 30 73.3 457.2 78.4 2.0 02、二级水功能区水质达标分析二级水功能区18个,12个水质达标,达标率66.7%;评价河长274.2km,河长达标率65.5%。

详见表2-2。

表2-2 东南诸河二级水功能区水质达标分析统计表 二级水功能区 河流水功能区类别评价数(个) 达标数(个)达标率(%)评价河长(km)达标河长(km)河长达标率(%)饮用水源区 6 4 66.7 103.9 88.9 85.6 工业用水区 1 1 100 9.5 9.5 100 农业用水区 5 2 40.0 110.7 37.0 33.4景观娱乐用水区 5 4 80.0 44.2 38.2 86.4 过渡区 1 1 100 5.9 5.9 100合计 18 12 66.7 274.2 179.5 65.5饮用水源区6个,4个水质达标,达标率66.7%。

详见表2-3。

工业用水区1个,水质达标。

农业用水区5个,2个水质达标,达标率40.0%。

景观娱乐用水区5个,4个水质达标,达标率80.0%。

过渡区1个,水质达标。

表2-3 东南诸河饮用水源区水质达标状况序号 水功能区河长(km)水质目标水质评价类别水质类别是否达标1 率水屯溪饮用水源区 2.5 Ⅱ Ⅱ达标2 横江屯溪饮用水源区 2 Ⅱ-Ⅲ Ⅱ达标3 钱塘江杭州饮用、城市景观娱乐用水区 8 Ⅱ Ⅲ 未达标4 剡江奉化饮用水源区、景观娱乐用水区 14.4 Ⅱ Ⅱ达标5 晋江泉州饮用水源区 7 Ⅱ Ⅲ 未达标6 北溪漳州、厦门饮用水源区 70 Ⅲ Ⅱ 达标3、东南诸河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状况比较东南诸河水功能区水质总体达标率为73.3%,比上月(75.9%)略有下降,比去年同期(66.7%)上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