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 宏观部分 复习资料整理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习资料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习资料——重点章节名称解释和简答题第二章名称解释:国民生产总值: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全体国民生产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之和。
国内生产净值: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GDP扣去资本消耗的价值。
国民收入: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总和。
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收入除去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后的收入,是人们可以直接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名义GDP:是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折算指数:名义GDP与实际GDP之比。
第四章名称解释: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又称投资的预期利润率),这种贴现率使一项资本品的使用期内各个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正好等于该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
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已经极低,人们预期利率不会再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只会跌落,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在手中,因此即使增加货币供给量,也不会再使利率下降。
IS曲线的含义: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于在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时I=S,因此该曲线被称为IS曲线。
LM曲线: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 L=m时,总产出y与利率r之间关系的曲线。
产品市场均衡:指的是产品市场上总需求等于总供给的状态。
货币需求动机:人们的货币需求行为由三种动机决定:分别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简答题:1.资本边际效率与投资边际效率的区别是什么?答:资本的边际效率MEC与投资的边际效率MEI两个概念即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资本(K)是一个存量的概念,是指存在于某一时点的量值,投资(I)是个流量的概念,是指一定时期发生的量值。
两者的关系是。
资本和投资的不同决定了MEC和MEI的本质区别。
MEC曲线描述的是资本存量增加相应的追加的资本效率或生产效率是递减的;而MEI曲线描述的是随着净投资增加的效率是递减的。
西方经济学(宏观)复习资料
西方经济学(宏观)复习资料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基本概念: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就称为最终产品。
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指一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国内生产净值(NDP):从国内生产总值中扣除折旧即为国内生产净值。
国民收入(NI):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个人收入(PI):从国民收入中减去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费),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就得到个人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可实际使用的全部收入,指个人收入中进行各项社会性扣除之后(如税收,养老保险等)剩下的部分。
消费(C):指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的支出。
投资(I):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器设备和存货)的支出。
折旧:资本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称为折旧。
折旧不仅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物质磨损,还包括资本老化带来的精神磨损。
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以从前某一年作为基年的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折算指数:指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
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NDP=GDP-固定资产折旧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贴PI=NI-企业所得税-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费(税)+政府给个人转移支付DPI=PI-个人所得税和非税支出三、GDP核算中的注意事项:1、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价值。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习题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习题第一章导论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1、经济学的发展(1)经济学的产生:经济学以亚当·斯密1776年《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国富论》)的问世为开端“看不见的手”:实质:利益激励;经济人特性;自主、分散决策;完备的产权制度原理:当个体自私地追求个人利益时,他(她)好像为一只看不见的手所引导而去实现公众的最佳利益。
(2)古典经济学时代:以19世纪的萨伊、穆勒为代表萨伊在1803年出版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概论》;-约翰·穆勒1848年出版《政治经济学原理》萨伊定律:即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的定律。
认为物品的生产同时也提供了物品的购买手段,资本主义经济不会发生总需求不足(生产普遍过剩)的经济危机。
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当经济偏离均衡状态时,市场机制可以自动恢复到均衡,供给问题解决了,包括需求问题在内的诸多社会经济问题都能够自动地得到解决。
(3)新古典经济时代: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歇尔为代表新古典经济学的思想:供求力量决定价格的主观价值论。
认为商品和要素的价格决定于市场上的供求力量。
市场上的理性行为是,作为需求的消费者在寻求效用的最大满足,作为供给的生产者在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价格的变动则能使供求量调整到双方相等时的均衡状态,市场则因此能够得以出清,社会资源能够得到最合理的安排。
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4)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以凯恩斯1936年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通论》)为标志凯恩斯革命:凯恩斯1936年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通论》)有效需求:“看得见的手”: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干预经济生活凯恩斯时代凯恩斯革命与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凯恩斯主义学派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和完善时期(新古典综合时代):萨缪尔森、R、哈德、A汉森等人的新古典综合学派,罗宾逊夫人、希克斯为代表的新剑桥学派.萨缪尔森1948年出版《经济学》,将凯恩斯理论与新古典理论结合起来:认为现代经济是一个混合经济体系。
(完整word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重点
1.GDP: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名义: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GDP平减指数:是名义的G DP和实际的GDP的比率3,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4,乘数:投资乘数: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税收乘数: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5,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品在使用期限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
投资边际效率:由于资本品的供给价格上涨而被缩小后的资本边际效率R,被称为投资的边际效率。
(表示投资和利率间关系)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6,IS曲线: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于在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时I =S,因此该曲线被称为IS曲线。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7,流动性偏好: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8,流动偏好陷阱: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9,LM曲线:表示在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
10,挤出效应(对投资或消费的挤出):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11,财政体系: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相对完整的政策体系。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习提纲材料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习提纲一、题型1.单选(20题,共30分)2.名词解释(4题,共12分)3.判断题(10题,共10分)4.简答(4题,共20分)5.计算(2题,共16分)6.论述(1题,共12分)二、重要概念1.国内和国民生产总值:GDP 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P367)GNP 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P368)2.中间和最终产品: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P367)最终产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P367)3.名义和实际GDP :名义GDP 是用生产物品额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P376)实际GDP 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P376)4.均衡产出: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P382)5.交易和投机动机: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
(P421) 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P421)6.流动性偏好:流动性偏好是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P421)7.流动性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人们不管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
(P422)8.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P443)9.功能财政:根据权衡性财政政策,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
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总复习题与答案
选择题
• • • • • • • 1、属于内在稳定器的项目是( ) A、政府购买; B、税收; C、政府转移支付; D、政府公共工程支出。 2、如果存在通货膨胀缺口,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是 ( ) A、增加税收; B、减少税收; C、增加政府支 出; D、增加转移支付。 3、13、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会导致( ) A、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B、增加 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C、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D、增加 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选择题
•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 •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 2、实际GDP等于( ) •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 价格水平; •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 潜在GDP。 • 3、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 •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 接税。
• 4、法定准备金率越高( ) • A、银行越愿意贷款; B、货币供给量越大; • C、越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D、商业银行存款 创造越困难。 • 5、在古典区域内( ) • A、货币政策有效; B、财政政策有效; • C、货币政策无效; D、两种政策同样有 效。 • 6、松货币紧财政使利息率( ) • A、提高很多; B、提高很少; C、下降很多; D、下降很少。
• • • • •
6.法定准备率和法定准备金、高能货币 法定准备率和法定准备金、 法定准备率和法定准备金 7.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机制。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机制。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机制 8.货币乘数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 货币乘数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 货币乘数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 9.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内容及其运用。 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内容及其运用。 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内容及其运用 。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期末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1.保留自用:资源拥有者不是将所有要素都提供“要素供给”以获得收益,而是将剩下的部分留作自己使用。
2.价格扩展线:在不同要素价格下,所有满足要素在获得收益和保留自用两者间分配达到效用最大化的点的轨迹。
要素供给原则-dY/dl=MUl/MUY=W。
(PEP图)3.土地的“自然供给”:指土地面积不由人为决定,是自然固定不变的,它不会随土地价格变化而变化。
4.要素的服务价格:由于使用要素所要支付的报酬。
5.要素的源泉价格:要素本身在市场上买卖的价格。
如机器的价格。
6.租:要素报酬中,对要素供给不产生影响的部分 7.地租:专指土地供给为固定不变时,使用土地的服务价格。
8.租金:供给不变的要素(一般资源)的服务价格。
租金是一般化的地租,地租是特殊的租金。
9.准租金:对供给量暂时不变的要素的支付,即固定生产要素的收益。
准租金=固定总成本+经济利润(图)10.经济租金:要素收入与其机会成本之差。
若从要素收入中减去一部分,并不影响要素供给,这一部分就是经济租金,它等于生产者剩余(图)。
经济组经的大小取决于供给要素的形状,愈是陡峭,经济组金越大,特别当供给曲线垂直时,全部要素收入均变为经济租金,恰好等于租金或地租。
11.欧拉定理:又称分配净尽定理。
在规模收益不变和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全部产品正好足够分配给各个要素。
公式:Q=L*MPL+K*MPK 12.洛伦兹曲线:描述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关系得曲线。
从洛仑兹曲线凸向横轴的程度可以看出分配不公平的程度,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亦然。
(图) 13.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上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是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标准。
公式:G=A/(A+B)其中,A是洛仑兹曲线中的不平等面积。
A+B是完全不平等面积1.市场失灵:现实的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有效配置(帕累托最优)。
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有:垄断、外部效应、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第三版 期末复习总结
导论一、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
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是对西方传统经济学的一次革命,被称为“凯恩斯革命”。
二、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的总量行为及其规律的经济学科宏观经济总量可能是个量相加得到的总和,如总消费是每个消费者消费量的总和,总投资是每个厂商投资的总和。
总量也可能是个量的平均量,如价格水平是各种商品价格的平均数 研究宏观经济的目标是为了整体经济稳定: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周期平缓和适度的经济增长。
三、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于联系(了解) 宏观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对总体经济行为的分析离不开个体经济行为的分析。
二者相互补充。
资源合理配置和资源充分利用是经济学的两个方面。
在经济学中,二者缺一不可。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一、计入GDP 的范畴(选择)GDP 是计算期内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与GNP 不同,它是国民概念),且GDP 是流量不是存量,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存量是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二、名义GDP 和实际GDP (计算)书P377实际GDP=名义GDP / GDP 折算指数三、I=S 储蓄—投资恒等式宏观经济均衡的投资等于储蓄是指计划投资等与计划储蓄,或是事前投资等于事前储蓄 从国民收入角度看的投资等于储蓄总是相等的,是事后的。
四、国民收入核算 Y=C+I+G+(X — M)=C+S+T+Kr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成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y=c+i二、消费函数其他理论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杜森贝利(了解:受消费习惯和水平的影响)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莫迪尼安尼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弗里德曼(加权)三、均衡收入的计算 y=c+i c=α+βy 结合这两个公式算得y=(α+β)/(1—β)四、投资乘数:k=1/(1—β)Y=c+i+g=α+β(y-t )+i+g , 得到y=(α+i+g —βt))/(1—β)政府购买乘数kg=Δy / Δg= 1 / (1—β),税收乘数kt= —β/ 1—β,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又 名 个体经济学、个量经济学、价格理论 总体经济学、总量经济学、国民经济学 分析方法 个量分析法 总量分析法 分析对象 个体经济单位(家庭、企业等) 整个国民经济总体 研究中心 价格机制 国民收入 主要目标 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问题 解决如何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问题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tr=β/1—β,yd=y-t+tr ,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部分第六版高鸿业版_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部分第六版高鸿业版_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期末重点第十二章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A、价格决定理论B、工资决定理论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A、工人劳动;B、农民劳动;C、工程师劳动;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B、原材料支出;C、直接税;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应该计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A.居民用来加工面包的面粉B.农民用来自己食用的面粉C.粮店为居民加工面条的面粉应计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是:A.当年生产的拖拉机B.去年生产而今年销售出去的拖拉机C.某人去年购买而在今年转售给他人的拖拉机一、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是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核心指标GDP统计注意事项: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统计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
衡量的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GDP 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非存量。
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存量是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
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本国国民,都计入本国的GDP。
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中。
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关系同: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都是核算社会生产成果和反映宏观经济的总量指标异: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NP 以居民为统计标准,是一个国民的概念。
西方经济学宏观知识点整理全
西方经济学宏观知识点整理全WORD格式十二章1936年,凯恩斯,《就业。
利息。
货币通论》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国或地区(一个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名义GDP(或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真实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市场价值。
支出法计算的GDP组成:Y=GDP=C+I+G+NX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净出口NX消费C:家庭购买的所有商品与服务的价值.投资I:资本项目的支出(投资于生产要素)。
为了将来使用的商品购买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居民固定资产投资,存款投资)政府支出(G)包括所有政府用于商品与服务上的支出.消费品物价指数(CPI):消费者购买一篮子物品和劳务的物价指数。
.生产物价指数(PPI):生产物价指数指企业购买一篮子物品和劳务的物价指数。
通货膨胀: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是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
失业率:已经失业但正在积极找工作的人数占劳动力总人数的比例:国内生产总值的内涵:1):GDP是一个市场活动的价值。
5):GDP是一个地域概念。
2):GDP是一个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6):GDP包括物品和劳务。
3):GDP是一个生产概念。
7):GDP是一个价值增值的概念。
4):GDP是一定时期的概念。
使用GDP(或GNP)衡量国民财富有什么缺陷?1)GDP(或GN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非市场交易活动得不到反映。
2)即使GDP(或GNP)反映了所有交易活动,也不能正确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3)GDP(或GNP)难以反映那些严重影响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内容4)GDP(或GNP)难于比较两国的物质生产水平5)GDP(或GNP)难于反映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状况国民收入循环图十三章宏观均衡:社会所有企业的生产即总供给等于该社会全体购买者对这些产品的总需求均衡产出是指和总需求(即计划总支出)相等的产出。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期末复习
精选文档名词解说:1、均衡价钱:指一种商品需求价钱和供应价钱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应量相等的价钱,是由需求曲线和供应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13、总需求:指全社会在一准时间内,在一订价钱水平条件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14、钱币乘数: 又称钱币创建乘数,一般是指由基础钱币创建的钱币供应为基础钱币的倍数。
16投资乘数:指由投资改动惹起的收入改变量与投资支出改变量与政府购置支出的改变量之间的比率。
其数值等于边沿积蓄偏向的倒数。
18、构造性失业: 指因为经济构造的变化,劳动力的供应和需求任职业、技术、家产、地域散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惹起的失业。
19、挤出效应: 指增添政府投资对个人投财产生的挤占效应。
进而致使增添政府投资所增添的公民收入可能因为个人投资减少而被所有或部分地抵消。
简答题:1.从三部门经济的角度看,影响IS曲线挪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它们怎样影响IS曲线?答:(1)自觉支出改动,即自觉花费和自觉投资的改动。
自觉支出增添,致使IS曲线在纵轴上的截距变大,进而IS曲线右移。
其经济学含义是:即便利率r不变,公民收入y也会增添。
(2分)(2)政府支出改动。
政府支出增添时,IS曲线在纵轴上的截距变大,进而IS曲线右移,挪动的幅度为△y=kg·△g。
这表现了扩充性财政政策的影响。
(2分)3)税收改动。
税收增添时,IS曲线在纵轴上的截距变小,进而IS曲线左移,挪动的幅度为△y=kt·△t.这表现了收缩性财政政策的影响。
(2分)答出因素名称以及IS曲线的挪动状况即可。
2.什么是公然市场业务?经济冷清期间,中央银行怎样进行公然市场操作?答:公然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买进或许卖出政府债券,以调理钱币供应量和利率。
(2分)在经济冷清期间,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
(2分).这一方面意味着钱币投放,进而增添钱币供应,实现刺激总需求的目的。
另一方面,致使债券需求增添、债券价钱上升、利率降落,相同达到刺激总需求的目的。
西方经济学_宏观部分_复习资料整理
最终产品的概念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就称为最终产品。
国内生产总值GDP:如前所述,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在一定时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它未扣除当年的资本耗费。
国内生产净值NDP: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GDP -固定资产折旧国民收入NI: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总和。
它等于国内生产净值-(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个人收入PI: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可以支配的全部收入。
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NDP=GDP-折旧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对居民的转移支付DPI=PI-个人所得税名义GDP是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边际消费倾向MPC表示增加或减少的消费量与增加或减少的收入之比率。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消费函数为非线性状态)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
平均消费倾向:APC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APC也有递减趋势。
平均消费倾向始终大于边际消费倾向MPS有随收入递增趋势。
MPS和APS都递增,但是MPS>APS。
社会消费函数并非是居民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但基本相似。
存在很多限制条件:国民收入分配。
越富有,越有能力储蓄。
国民收入分配不平均,则消费函数会向下移动。
国家税收政策。
累进的个人所得税,使富人的一部分储蓄,以政府的名义花费,通常成为公众的收入。
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的比例。
未分配利润是一种储蓄,会致使消费减少,消费曲线向下移动。
其它。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这就是说,消费者所获得的总效用不仅取决于自己的消费支出,而且取决于其他消费者的支出。
(完整word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习资料
1.国民生产总值GNP:即国民总收入GNI,指一国国民在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的总和。
2.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国国境内在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的总和。
国家统计局定义: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GNP是个收入概念GDP是个生产概念3.最终产品: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在同期内不再加工、可供最终消费和使用的产品。
(不重复出售、转卖或进一步加工)4.支出法(最终产品法):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C+I+G+X-MC:消费,居民支出,占GDP一半以上。
购买消费品和劳务支出,不包括建造住宅。
I:投资,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社会资本的形成和增加。
G:政府购买:政府购买的产品与劳务总和(不包括政府的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
)转移性支出:政府单方面的价值让渡,不是等价交换,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体现的是再分配职能救济金,失业保障金。
X:出口M:进口X-M:净出口,出口减去进口得到的差额,表示本国的最终产品有多少通过外国人支出而实现。
是国外对本国产品与劳务消费和使用的净支出。
5.国内生产净值(NDP):从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得到NDP。
总投资:是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投资净投资:总投资中扣除了资本消耗或者说重置投资部分。
6.国民收入(NI):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
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7.个人收入(PI):从国民收入中减去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费),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大体上就得到个人收入。
8.个人可支配收入(DPI):税后的个人收入才是个人可支配收入。
*GDP的大小代表了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市场规模,人均GDP代表了国家的富裕程度与生活水平人均NI、尤其是DPI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切实的富裕程度9.两部门经济假设:I=S 三部门经济假设:I=S+(T-G) 四部门经济假设:I=S+(T-G)+(M-X+Kr)*T=政府净收入Kr=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S=居民私人储蓄(T-G)=政府储蓄(M-X+Kr)=外国对本国的储蓄10.名义GDP(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题库必考题答案在后面老师整理经典
目录习题1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1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4第三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7第四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9第五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1第六章失业与通货膨胀14第七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16答案18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18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9第三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9第四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19第五章总供给总需求理论19第六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20第七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20习题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一、选择题1、国内生产总值是下面哪一项的市场价值()A.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B.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商品和劳务;C.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D.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的所有交易。
2、通过以下哪项我们避免了重复记帐()A. 剔除金融转移;B. 计算GDP时使用增值法;C. 剔除以前生产产品的市场价值;D. 剔除那些未涉及市场交换的商品。
3、GDP帐户不反映以下哪一项交易()A. 卖掉以前拥有的住房时,付给房地产经纪商6%的佣金;B. 在游戏中赢得的100美元;C. 新建但未销售的住房;D. 向管道工维修管道支付的工资。
4、当实际GDP为175亿美元,GDP价格缩减指数为160时,名义GDP为()A.110亿美元;B. 157亿美元;C. 280亿美元;D. 175亿美元。
5、如果当期价格低于基期价格,那么()A.实际GDP等于名义GDP; B. 实际GDP小于名义GDP;C. 实际GDP和名义GDP是同一回事;D. 实际GDP大于名义GDP。
6、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 大于;B. 小于;C. 等于;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7、下列哪一项计入GDP()A.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B. 购买普通股票;C. 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D.晚上为邻居照看儿童的收入。
西方经济学(宏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西方经济学(宏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第一篇:西方经济学(宏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一、名词解释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NI: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为生产最终产品和劳务而投入的全部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收入总和。
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投资: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
充分就业:一切生产要素(包括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政府购买支出: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主要通过减税、增支进而扩大财政赤字的财政分配方式,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
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主要通过增税、减支进而压缩赤字或增加盈余的财政分配方式,减少和抑制社会总需求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所谓积极的货币政策,就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手段,增加货币供应量进而刺激经济,以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就业率。
紧缩性货币政策就是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达到紧缩经济的作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是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达到扩张经济的作用。
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资本广化:一个社会的人均储蓄s,y可以被用于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人均资本的增加*k,即为每一个人配置更多的资本设备,成为资本的深化;第二部分的储蓄一方面要用&k数量的储蓄替换折旧资本,另一方面要用n,k数量为新生的每一人口提供平均数量的资本设备;第二部分被称为资本的广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终产品的概念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就称为最终产品。
国内生产总值GDP:如前所述,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在一定时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它未扣除当年的资本耗费。
国内生产净值NDP: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GDP -固定资产折旧国民收入NI: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总和。
它等于国内生产净值-(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个人收入PI: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可以支配的全部收入。
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NDP=GDP-折旧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对居民的转移支付DPI=PI-个人所得税名义GDP是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边际消费倾向MPC表示增加或减少的消费量与增加或减少的收入之比率。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消费函数为非线性状态)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
平均消费倾向:APC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APC也有递减趋势。
平均消费倾向始终大于边际消费倾向MPS有随收入递增趋势。
MPS和APS都递增,但是MPS>APS。
社会消费函数并非是居民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但基本相似。
存在很多限制条件:国民收入分配。
越富有,越有能力储蓄。
国民收入分配不平均,则消费函数会向下移动。
国家税收政策。
累进的个人所得税,使富人的一部分储蓄,以政府的名义花费,通常成为公众的收入。
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的比例。
未分配利润是一种储蓄,会致使消费减少,消费曲线向下移动。
其它。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这就是说,消费者所获得的总效用不仅取决于自己的消费支出,而且取决于其他消费者的支出。
当期消费决定于当期收入、过去的消费水平(或“棘轮效应”)、周围人们消费水准(或“示范效应”)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人们是根据其预期寿命的长短来安排其收入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比例,以达到他们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
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决定。
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利率变动价格水平收入分配货币幻觉:如果消费者只注意到货币收入增加,而忽弱了物价的上升,则会误以为实际收入增加,从而平均消费倾向也会上升,乘数含义:某一自变量变动一个单位时引起因变量变动过程的度量,即变量的百分比税收乘数: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率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指收入变动对政府支出变动的比率。
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用Δy代表政府支出和税收各增加同一数量时国民收入的变动量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又称投资的预期利润率),这种贴现率使一项资本品的使用期内各个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正好等于该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
作为预期收益率的资本边际效率如果大于市场利率(成本),就值得投资;反之,如果资本边际效率小于市场利率,就不值得投资托宾的“q”说企业股票价格会影响企业投资的理论。
q=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新建造企业的成本当q<1时,说明买旧的企业比新建设便宜,于是就不会有投资;当q>1时,说明新建设比买旧的企业要便宜,于是就会有新投资。
IS曲线斜率d是一个绝对数;表示利率变动一定幅度时投资的变动程度。
d大⇒投资对利率变化敏感⇒国民收入对利率的变化也相应地越敏感⇒IS斜率的绝对值越小⇒ IS曲线越平缓⑵β是边际消费倾向β大⇒乘数K大⇒投资的变化量和一个较大的乘数相乘⇒△y大⇒ IS曲线平缓交易动机(主要的)即个人和企业为了正常的交易活动而需要持有部分货币(作周转金)。
此时,货币需要数量主要取决于收入。
谨慎动机谨慎动机或预防性动机是指为预防诸如事故、疾病、失业等意外开支而需要事先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此时,货币需要数量主要取决于人们对意外事件的看法,但也和收入成正比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货币的动机即期利率r↘(低于正常值)⇒预期利率↗⇒未来债券价格↘⇒即期货币需求L2 ↗流动偏好陷阱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
\名义货币量M:不问货币购买力如何而仅计算其票面值的货币量实际货币量m:具有不变购买力的货币量m=M/P(P为价格指数)均衡利率是指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的利率水平。
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根源在于三个“心理规律”:一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造成消费需求不足二是资本边际效率递减,造成投资需求不足;三是流动偏好,总要把一定量货币保持在手里。
利率不能太低,否则容易进入流动偏好陷阱。
但如果利率较高,就会导致投资需求不足。
凯恩斯认为,市场机制不能解决由这些原因引起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不能自动地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时的均衡。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作用机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
其中,财政政策的实施将使IS曲线左右平移;货币政策的实施将使LM曲线左右平移财政政策传导机制:LM曲线位置不变、IS曲线斜率变化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IS陡峭,IS移动时收入变化大,利率变化大,财政政策效果大IS平坦,IS移动时收入变化小,利率变化小,财政政策效果小IS曲线斜率不变、LM曲线斜率变化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LM越平坦,收入变动幅度越大,扩张的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LM越陡峭,收入变动幅度越小,扩张的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此时位于较高收入水平,接近充分就业。
支出乘数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所谓财政政策乘数是指实际货币供给量不变时,政府支出的变化能使国民收入变动多少。
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LM为水平、IS为垂直。
此时,货币政策完全失效,财政政策非常有效。
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引起利率上升,从而抑制私人投资(及消费)的现象。利率上升会抑制私人投资与消费,Y下降,这两种情况下的Y之差挤出效应的表现一是挤占投资。
由于政府支出增加,物价水平上涨,如果在这时货币的名义供给量不变,实际的货币供给量必然会由于价格的上涨而减少。
由于产出水平不变,用于交易需求的货币量(m1)不变,只有使用于投机需求的货币量(m2)减少。
结果,债券价格会下跌,利率上升,必然导致私人投资支出减少。
私人投资的减少。
二是挤占消费。
短期中,如果工人由于存在货币幻觉或受工资契约的约束,货币工资不能随物价上涨同步增加,企业会由于工人实际工资水平的降低而增加对劳动的需求,因此,短期内就业和产量会增加,消费不变。
但从长期来看,工人会由于物价的上涨要求增加工资,企业也将把对劳动的需求稳定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工人的收入不会相应增加,因此,政府支出的增加只能完全地挤占私人的投资和消费,“挤出效应”是完全的。
货币幻觉人们不是对收入的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表示的名义收入作出反应。
短期内,当名义工资不变、但实际工资下降时,人们感觉不到工资下降。
政府支出增加引起P上涨,短期内,wage不会同步调整,实际wage下降,企业对劳动的需求增加,就业和产量增加。
货币政策效果同样取决于IS和LM曲线的斜率。
LM曲线形状基本不变,IS曲线的斜率变化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IS曲线越平坦,LM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大, IS曲线越陡峭,LM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小。
IS曲线的位置不变,LM曲线的斜率不同对扩张性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货币供给增加LM平坦,货币政策效果越小。
LM陡峭,货币政策效果越大。
LM平坦时,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的少,对投资和国民收入造成的影响小;反之,LM陡峭时,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的多,对投资和国民收入的影响大货币政策乘数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货币政策乘数指在IS曲线不变或者说产品市场均衡状况不变时,实际货币供给量的变化能使均衡的国民收入实际变动多少。
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水平IS和垂直LM相交此情况下货币政策十分有效;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货币政策的局限性第一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第二,从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看,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进而对于经济运行产生影响的话,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
如果这一前提并不存在,货币供给变动对于经济的影响就要打折扣第三,货币政策作用的外部时滞也影响政策效果。
货币从投放到产生效果有一个时间差第四,在开放的经济中,货币政策的效果还要因为资金在国际上流动而受到影响。
充分就业一般意义上是指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凯恩斯认为:如果非自愿性失业已经消失,失业仅限于摩擦性失业与自愿失业的话,就是实现了充分就业财政政策一般定义是指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做出的决策。
财政政策工具:政府支出 (1)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交易,直接形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
如公共项目工程所需的购买性支出, 持政府系统运行的购买性支出,如机关公用品购买。
直接投资的购买性支出:军需品.⑵政府转移支付:政府单方面把一部分收入所有权无偿转移出去。
只是一种货币性支出,没有发生直接商品交易行为。
政府收入:⑴税收⑵公债是政府运用信用形式筹集财政资金的特殊形式,包括中央政府的债券和地方政府的债券。
扩张性财政政策:萧条时总需求<总供给,存在失业。
政府采取增加支出、减税、降低税率等措施,来刺激需求的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繁荣时总需求>总供给,存在通货膨胀。
政府采取减少开支、增税等措施,以刺激供给、抑制需求的政策。
货币政策通过对货币供给量的调节来调节利率,再通过利率变动来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
货币工具:公开市场业务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证券。
主要是国库券贴现政策通过增减贴现贷款数量和利率,来影响货币供给量法定准备金通过提高和降低准备金率来控制贷款量,增减货币供给量。
其他工具第一,道义上的劝告第二,垫头规定。
这种一种限制证券投机的管制办法。
规定购买有价证券必须付出的现金比例,这就是必需支付的“垫头”。
第三,控制分期付款和抵押贷款的条件扩张货币政策经济萧条总需求<总供给,放松银根,以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