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部分高鸿业版_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宏观
经济
复习
习题
经济学
真题
宏观经济
第版
经济学
名校 名校
模型

笔记
凯恩斯主义
内容摘要
21.1复习笔记
21.3名校考研真题 详解
作者介绍
读书笔记
这是《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 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谢谢观看
精彩摘录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 (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①不能反映社会成本。②不能反映经济增长方式付出的代价。③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效益。④不能反 映人们的生活质量。⑤不能反映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状况。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相同之处就在于它们有着相同的供求曲线形状,它们的交点决定着价格和产 量。
国民总收入=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
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投资等于储蓄,是指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与前面的储蓄-投 资恒等式是两回事。
目录分析
12.2课后习题详解
12.1复习笔记
12.3名校考研真题 详解
13.2课后习题详解
13.1复习笔记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必考名词解释背诵版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必考名词解释背诵版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必考名词解释背诵版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答:相对“微观经济学”而言,宏观经济学是一种现代的经济分析方法。

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和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理论、开放经济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2.国内生产总值答:国内生产总值(G D 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 D 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 N 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 D P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

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

3.储蓄—投资恒等式答:储蓄—投资恒等式是分析宏观经济行为十分重要的一个命题。

根据国民收入构成的基本公式可得出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分别为I S =、()I S T G =+-和()()r I S T G M X K =+-+-+。

需要注重的是,储蓄—投资恒等式是定义恒等,没有实际意义。

这里的恒等是从国民收入会计的角度,就整个经济而言,事后的储蓄(私人储蓄、政府储蓄以及外国对本国的储蓄)和事后的投资总量相等,而后面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投资等于储蓄,是指计划投资(事前投资)等于计划储蓄(事前储蓄)所形成的经济均衡状态。

4.G D P 折算(平减)指数答:G D P 折算(平减)指数是名义G D P 和实际G D P 的比率。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整理高鸿业版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整理高鸿业版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各章复习大纲: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GDP概念、核算方法、其他国民经济各相关概念及计算、名义GDP 和实际GDP、投资—储蓄恒等;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均衡产出、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两(三)部门经济收入的决定、各部门的乘数计算;第三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推导、斜率、移动、计算等)、投资函数、利率的决定、货币需求动机;第四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财政政策效果、货币政策效果、挤出效应、政策的混合使用;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失业的相关概念、奥肯定律、财政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货币与存款创造乘数;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及计算;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第七章失业与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原因、经济效应、菲利普斯曲线及其应用;第八章开放经济:汇率、对外贸易第九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周期第十章宏观经济学理论演变:凯恩斯学派与货币主义学派的假设、主要观点(其中第八-十章内容约占3-4%,以选择和判断为主)第12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国内生产总值1、测量一个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有国民收入以及增长、失业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

2、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GDP的计算遵循国土原则。

你3、名义GDP与实际GDP(1)名义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市场价值。

(3)GDP折算指数=————,用来反映物价变动程度4、国民生产总值(GNP):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NP的计算遵循国民原则。

GNP=GDP+来自国外的要素净支付二、国民收入核算方法1、生产法:又叫增值法,采用对每个生产过程新增价值加总的方法计算GDP。

西方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宏观部分)

西方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宏观部分)

第十章⏹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目标有哪些?答:(1)、经济增长。

(2)、充分就业。

(3)、物价稳定。

(4)、国际收支平衡。

2、宏观经济以下各目标是怎样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1)实现充分就业。

⏹(2)保持物价稳定。

⏹(3)经济增长答:(1)实现充分就业:经济增长但物价不稳定。

(2)保持物价稳定:经济增长缓慢、就业不充分。

(3)经济增长:有利于充分就业不利于物价稳定。

(4)国际收支平衡:对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也有影响。

十一章1,理解概念:●最终产品:是指在全社会范围内不再加工和转售,最后直接供消费和使用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是指在全社会范围内需要再加工和转售才能供消费和使用的产品和劳务。

●国民生产总值(GNP):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国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出来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GDP):在一个国家领土上某一时期(一般为一季度或一年)内生产出来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国民生产净值(NNP):亦称国民净产值,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新增加的价值,等于国民生产总值中扣除当年消耗掉的资本(折旧)后的价值余额。

NNP=GNP-折旧。

●国内生产净值(NDP):NDP=GDP-折旧。

2,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答:国内生产总值(GDP ):在一个国家领土上某一时期(一般为一季度或一年)内生产出来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国民生产总值(GNP ):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国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出来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联系: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外国居民在国内的产值+本国在国外的居民的产值。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本国在国外的居民的产值+外国居民在国内的产值。

区别:GDP国土原则:凡在本国领土上所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本国国民创造。

GNP国民原则:凡是本国国民(指常住居民、包括本国公民以及常住外国但未加入外国国籍的居民)所创造的收入,不管生产是否在国内。

西方经济学(宏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西方经济学(宏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西方经济学(宏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第一篇:西方经济学(宏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一、名词解释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NI: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为生产最终产品和劳务而投入的全部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收入总和。

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投资: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

充分就业:一切生产要素(包括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政府购买支出: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主要通过减税、增支进而扩大财政赤字的财政分配方式,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

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主要通过增税、减支进而压缩赤字或增加盈余的财政分配方式,减少和抑制社会总需求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所谓积极的货币政策,就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手段,增加货币供应量进而刺激经济,以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就业率。

紧缩性货币政策就是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达到紧缩经济的作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是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达到扩张经济的作用。

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资本广化:一个社会的人均储蓄s,y可以被用于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人均资本的增加*k,即为每一个人配置更多的资本设备,成为资本的深化;第二部分的储蓄一方面要用&k数量的储蓄替换折旧资本,另一方面要用n,k数量为新生的每一人口提供平均数量的资本设备;第二部分被称为资本的广化。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目录第12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4)12.1复习笔记 (4)12.2课后习题详解 (9)12.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3)第13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19)13.1复习笔记 (19)13.2课后习题详解 (24)13.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29)第14章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 (35)14.1复习笔记 (35)14.2课后习题详解 (42)14.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49)第15章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 (56)15.1复习笔记 (56)15.2课后习题详解 (65)15.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70)第16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78)16.1复习笔记 (78)16.2课后习题详解 (85)16.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91)第17章宏观经济政策 (103)17.1复习笔记 (103)17.2课后习题详解 (110)17.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17)第18章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127)18.1复习笔记 (127)18.2课后习题详解 (133)18.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37)第19章经济增长 (144)19.1复习笔记 (144)19.2课后习题详解 (150)19.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56)第20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167)20.1复习笔记 (167)20.2课后习题详解 (172)20.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81)第21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187)21.1复习笔记 (187)21.2课后习题详解 (191)21.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200)第22章西方经济学与中国 (207)第12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2.1复习笔记一、宏观经济学的特点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

测量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最重要指标有国民收入及其增长率、失业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即通货膨胀率。

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高鸿业12章

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高鸿业12章

中国队金牌为什么这么多?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12章 30
一美元自助餐有感---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 之欢心
奥运期间数万中外记者吃什么?这个答案现在得到揭 晓。在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2008 Beijing International Media Center,简称BJMC)主餐厅, 记者只需花1美元或7元人民币,就可以享受到中、西 风味的餐饮服务。 在餐厅入口处,设有数台刷卡机,用餐记者只需将特 制的用餐卡在该刷卡机上轻轻一刷,便完成了用餐付 费,十分便捷。上面的公告显示,每次用餐只需1美 元或7元人民币。 餐厅不仅无限量提供有意大利面饼、肉串、蛋挞、鸡 翅、蔬菜、玉米、蛋炒饭等食品,还无限量提供有新 鲜水果、汤和冷饮,食品种类十分丰富、营养搭配也 很科学合理。
GNP与GDP的联系
GNP+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封闭条件下,GNP=GDP。 如果GNP>GDP,说明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 的市场价值>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如果GNP<GDP,说明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 市场价值>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12章 20
看来GDP 只是一个“营业额”,不能反映环境污 染的程度,不能反映资源的浪费程度,看不出支 撑GDP 的“物质”内容。在当今中国,资源浪费 的亮点工程,半截子工程,都可以算在GDP 中, 都可以增加GDP。尽管GDP 存在着种种缺陷, 但这个世界上本来就不存在一种包罗万象、反映 一切的经济指标,在我们现在使用的所有描述和 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中,GDP 无疑 是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12章 19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八版)高鸿业-2024鲜版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八版)高鸿业-2024鲜版
开放经济条件对内外均衡的影响
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内经济受到国际经济的影响加大,国际收支状 况直接影响国内经济的均衡。
实现内外均衡的政策措施
政府可以采取多种政策措施实现内外均衡,如实施适当的财政政策 和货币政策、调整汇率制度、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等。
22
06
CATALOGUE
经济增长、发展与创新
2024/3/28
23
经济增长要素分析
劳动力
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是经济增 长的重要因素,包括劳动力的 教育水平、技能水平和健康状
况等。
2024/3/28
资本
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 件,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 和金融资本等。
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是提高生产率和经济 增长的关键因素,包括科技创 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等。
自然资源
6
2024/3/28
02
CATALOGUE
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
7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
1 2
生产法
通过核算一定时期内各生产单位所生产的全部最 终产品的价值总量来计算GDP。
支出法
通过核算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 支出来计算GDP。
3
收入法
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收入总量 来计算GDP。
4
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与特点
2024/3/28
研究方法
宏观经济学采用总量分析方法,通过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总量 及其变化进行研究,揭示经济运行的总体特征和规律。同时 ,也运用个量分析方法,对经济中的个体行为进行研究,以 更好地理解宏观经济现象。
特点
宏观经济学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它关注整 个经济体系的运行状况,研究各种经济总量的决定和变化, 以及这些变化对整体经济的影响。此外,宏观经济学还关注 长期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问题。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期末复习重点.doc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期末复习重点.doc

名词解释1.保留自用:资源拥有者不是将所有耍素都提供“耍素供给”以获得收益,而是将剩下的部分留作口己使用。

2.价格扩展线:在不同要素价格下,所有满足要素在获得收益和保留白用两者间分配达到效用最人化的点的轨迹。

要索供给原则-dY/dl=MUI/MUY=W0(PEP 图)3.土地的“自然供给”:指土地而积不由人为决定,是口然固定不变的,它不会随土地价格变化而变化。

4.要素的服务价格:由于使用要索所要支付的报酬。

5.要索的源泉价格:要索木身在市场上买卖的价格。

如机器的价格。

6.租:要索报酬屮,对要素供给不产牛影响的部分7.地租:专指土地供给为固定不变时,使用土地的服务价格。

&租金:供给不变的要素(一•般资源)的服务价格。

租金是一般化的地租,地租是特殊的租金。

9.准租金:对供给量暂时不变的要素的支付,即固定生产要素的收益。

准租金二固定总成本+经济利润(图)10.经济租金:要素收入与其机会成木之差。

若从要素收入屮减去一部分,并不彫响要素供给,这一部分就是经济租金,它等于牛产者剩余(图)。

经济组经的大小取决于供给要素的形状,愈是陡峭,经济组金越大,特别当供给曲线乖直吋,全部要素收入均变为经济租金,恰好等于租金或地租。

11.欧拉定理:又称分配净尽定理。

在规模收益不变和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全部产品正好足够分配给各个要素。

公式:Q=L*MPL+K*MPK12.洛伦兹曲线:描述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关系得曲线。

从洛仑兹曲线凸向横轴的程度可以看出分配不公平的程度,弯曲程度越人,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亦然。

(图)13.基尼系数:洛伦兹1111线上不平等而积与完全不平等而积之比,是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标准。

公式:G二A/ (A+B)其中,A是洛仑兹曲线中的不平等而积。

A+B是完全不平等面积I.市场失灵:现实的资木主义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侑效配置(帕累托最优)。

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有:垄断、外部效应、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

西方经济学(宏观)高鸿业计算题齐全复习资料

西方经济学(宏观)高鸿业计算题齐全复习资料

西方经济学(宏观)计算题整理(1课外习题 2课内课后计算题整理) —课外部分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1、假设某国有如下的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10亿美元 试计算: 1)国内生产净值 2)净出口 3)净税收 4)总税收 5)个人可支配收入 6)个人储蓄解:1)国内生产净值=5600-(1000-400)=5000 2)净出口=5600-3200-1000-1080=320 3)净税收=1080+40=1120 4)总税收1120+180=13005)个人可支配收入=5000-1120=3880 6)个人储蓄=3880-3200=680第十三章 国民收入决定1. 某家庭的有关经济情况如下表所示。

请完成下表,并计算该家庭MPC 和 MPS 。

解:MPC=MPS=0.52、已知:消费函数C=40+ 0.75 Y;投资I=50。

试求均衡时国民收入、消费储蓄。

解:Y=360 C=310 S=503.在一个两部门经济中,已知消费函数C=600+0.8Y。

当投资从200增至300时,试求:(l)均衡收入变化多少。

(2)如引入时间因素,当投资作同样变动时,第1期至第5期的收入各为多少?(假定本期消费是上期收入的函数。

解:(1)ΔY=500(2)Y1=4100 Y2=4180 Y3=4244 Y4=4295.2 Y5=4336.164、已知消费函数为C=200+0.8Y,投资为自主投资,I=50。

试求:(1)、均衡的国民收入(Y)为多少?(2)、均衡的储蓄量(S)为多少?(3)、如果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为Y f=2000,那么,为什么该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投资量应如何变化?(4)、本题中投资乘数(k)为多少?解:①根据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可以得到Y=C+I 从而Y=200+0.8Y+50解得 Y=1250②S=I时市场处于均衡,因而均衡储蓄量为S=50。

③如果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为Yf=2000,则投资量应该达到下列条件所满足的数量,即Y f=200+0.8Y f+I从而 I=200④投资乘数:k=1/(1-β)=1/(1-0.8)=5第十四章货币市场1、已知消费函数为C=200+0.5Y(或储蓄函数),投资函数为I=800-5000 r,货币需求函数为L=0.2Y-4000r,货币的供给为本m=100.请写出:(1)、IS曲线方程;(2)、IS—LM模型的具体方程,并求解均衡的国民收入(Y)和均衡的利息率(r)各为多少。

西经期末复习(高鸿业版)

西经期末复习(高鸿业版)

1.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理解时应注意?答: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这一定义有以下几方面的意思:1)GDP 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

3)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是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生产价值。

4)GDP 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5)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

6)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2.五个基本的国民收入总量并说明关系?答:衡量国民收入的基本总量指标分别是:GDP NDP NI PI DPI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NDP=GDP—折旧。

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

DPI=PI—个人所得税。

3.写出两部门的投资储蓄恒等式并说明其含义。

答:(1)从支出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投资,即y=c+i。

从收入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储蓄,即y=c+s,由于c+i=y=c+s得到i=s,这就是投资储蓄恒等式。

(2)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储蓄投资恒等式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而得。

只要遵循这一定义,储蓄和投入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均衡,是否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3)分析经济均衡所讲的储蓄等于投资,是指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4)实际上,储蓄和投资并不一定相等。

因为,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和动机都不一样,而引起的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也不一样。

4.为什么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的绝对值大于政府税收乘数和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的绝对值?(1)政府购买支出乘数Kg=1/(1—β);政府税收乘数Kt=—β/(1—β);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tr=β/(1—β)。

由于0<β<1,由此可知1/(1—β)>β/(1—β)。

(2)政府购买性支出直接构成总需求的一部分,而政府税收和政府转移支付通过影响人们的可支配收入间接影响消费和投资,从而会受到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最终使得乘数效应变小。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梳理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梳理

考试点( w w w k a o s h i d i a n c o m ) 名师精品课程 电话: 4 0 0- 6 8 8 5- 3 6 5
重点章节与重要考点
从大的结构上说, 重点章节一般分布在前述中的第二与第三部分, 即宏观分析的短期与长期 模型。 从历年相关院校的试题中, 我们发现具体的考点主要分布如下:I S - L M 模型、 蒙代尔 - 弗莱明模 型、 总供给理论、 失业与通货膨胀、 经济增长模型、 宏观政策效应与政策争论。
第十节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 9 3 ) 第二十一章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 9 5 ) 第一节 消费 ( 9 5 ) 第二节 投资 ( 9 8 ) 第三节 货币需求 ( 1 0 0 ) 第二十二章 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 ( 1 0 4 ) 第一节 从菲利普斯曲线到总供给曲线 ( 1 0 4 ) 第二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 ( 1 0 4 ) 第三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 1 0 7 ) 第四节 一个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 A D- A S 模型 ( 1 0 7 ) 第五节 新凯恩斯主义形成的理论背景和特征 ( 1 1 0 ) 第六节 名义粘性 ( 1 1 1 ) 第七节 一个新凯恩斯主义的 A D- A S 模型 ( 1 1 2 ) 第八节 目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 ( 1 1 4 ) 第九节 博弈论在宏观经济政策中的应用 ( 1 1 4 ) 第二十三章 西方经济学与中国 ( 1 1 7 ) 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是科学吗? ( 1 1 7 )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对我国的有用之处 ( 1 1 7 ) 第三节 在应用时应考虑的我国国情的特殊性 ( 1 1 8 ) 第四节 科学主义 ( 1 1 8 ) 第五节 对意识形态问题的隐讳 ( 1 1 9 ) 第六节 当前金融危机对现行西方经济理论的挑战 ( 1 1 9 )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题答案全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题答案全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题答案全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题答案全套!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题答案全套部分题目之一: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题答案全套答:(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联系和区别参见本章“复习笔记“相关内容。

(2)总体经济行为并不是个体经济行为的简单加总,所以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举例来说,对于单个厂商来说,降低工资可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从而可以增加生产并增雇工人。

但是,如果每个厂商都降低工资则工人们的消费支出会下降并使总需求下降,从而会导致整个社会的生产和就业下降。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题答案全套部分题目之二: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题答案全套答: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时必须区分产品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

其中,最终产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所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加以区别。

例如,不能根据产品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

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

其实不然。

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那么这包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这包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此时面粉则是最终产品。

同样,如果面包是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面包在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时,它还属中间产品。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题答案全套部分题目之三: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GDP?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题答案全套答:人们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从人们手中借到了钱作生产用,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就是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当然要计入GDP。

(完整word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习资料

1.国民生产总值GNP:即国民总收入GNI,指一国国民在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的总和。

2.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国国境内在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的总和。

国家统计局定义: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GNP是个收入概念GDP是个生产概念3.最终产品: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在同期内不再加工、可供最终消费和使用的产品。

(不重复出售、转卖或进一步加工)4.支出法(最终产品法):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C+I+G+X-MC:消费,居民支出,占GDP一半以上。

购买消费品和劳务支出,不包括建造住宅。

I:投资,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社会资本的形成和增加。

G:政府购买:政府购买的产品与劳务总和(不包括政府的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

)转移性支出:政府单方面的价值让渡,不是等价交换,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体现的是再分配职能救济金,失业保障金。

X:出口M:进口X-M:净出口,出口减去进口得到的差额,表示本国的最终产品有多少通过外国人支出而实现。

是国外对本国产品与劳务消费和使用的净支出。

5.国内生产净值(NDP):从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得到NDP。

总投资:是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投资净投资:总投资中扣除了资本消耗或者说重置投资部分。

6.国民收入(NI):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

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7.个人收入(PI):从国民收入中减去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费),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大体上就得到个人收入。

8.个人可支配收入(DPI):税后的个人收入才是个人可支配收入。

*GDP的大小代表了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市场规模,人均GDP代表了国家的富裕程度与生活水平人均NI、尤其是DPI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切实的富裕程度9.两部门经济假设:I=S 三部门经济假设:I=S+(T-G) 四部门经济假设:I=S+(T-G)+(M-X+Kr)*T=政府净收入Kr=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S=居民私人储蓄(T-G)=政府储蓄(M-X+Kr)=外国对本国的储蓄10.名义GDP(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国内生产总值A. 国内生产总值GDP ——名词解释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在其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是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核心指标B.GDP 统计注意事项:第一,GDP 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第二,GDP 统计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

第三、GDP 衡量的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GDP 是由本期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构成,不包括过去生产的,当前重复交易的产品。

GDP 是由本期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构成,不是指售卖的最终产品价值。

第四、GDP是流量而非存量。

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或产生的变量。

存量是指某一特定时点上观测或测量到的变量。

存量是流量的积累;流量则是存量的改变量。

GDP度量的是一定时期内的产出价值量,所以是一个流量指标。

第五、GDP按国土原则计算,是一个地域概念。

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本国国民,都计入本国的GDP。

第六、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中。

二.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1.支出法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C+I+G+X-M 其中:(C)消费(I)投资(G)政府购买(X-M)净出口 X=出口 M=进口2.收入法——把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各种收入加总起来;收入代表供给,收入法也就是供给法,又称要素支付法收入法计算公式 GDP=工资+利息+租金+税前利润+折旧+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三.其他宏观经济指标1.国内生产净值:NDP 公式: NDP=GDP-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不是新创造价值,是以前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价值转移。

NDP反映一定时期生产活动的最终净成果。

折旧占GDP的比例一般相对稳定,用GDP,还是NDP,表示经济总量变动,没有本质差别。

国内外,一般都更习惯采用GDP。

2.国民收入:NI 广义:泛指GDP、NDP等经济总量。

或宏观经济学中“国民收入核算”。

狭义:指一国一年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的总和。

公式: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贴国民收入要加上折旧、间接税等才形成GDP。

政府给予企业的补贴,虽然不记入产品价格,但是成为企业收入,然后成为要素收入。

3.个人收入:PI 个人从各种来源得到的收入总和。

PI=NI-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公司未分配利润+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4.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DPI:个人可实际使用的全部收入。

指个人收入中进行各项社会性扣除之后(如税收、养老保险等)剩下的部分。

个人收入DPI用来消费C和储蓄S。

从长期看 DPI= GDP-Z-T,Z代表折旧基金收入,T代表政府税收收入。

DPI=PI-个人所得税-非税社会支出5.综合 GDP-固定资产折旧=NDP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均衡产出的概念均衡产出: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社会收入正好等于居民和厂商想要有的支出。

均衡,不再变动。

总产出=总需求,厂商生产稳定:产出>需求,厂商非意愿存货增加,减少生产:产出<需求,厂商库存减少,增加生产公式:y = c + i = E如果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计划储蓄,是一个前提条件。

是宏观经济战略要考虑的前提条件。

二.凯恩斯的消费理论A.、消费函数消费函数: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诸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广义上的概念).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如收入、消费品价格、消费者偏好、消费者预期、消费信贷、利率水平等等。

其最重要的是个人收入。

a.凯恩斯消费函数凯恩斯消费函数:随着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

消费和收入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凯恩斯消费函数。

凯恩斯消费函数又被直接称之为消费倾向。

公式:简单线性消费函数:c=a+βy(1>β>0)a-常数,b.消费倾向消费倾向:消费与收入的比率。

平均消费倾向APC :平均每单位收入中消费所占比例。

APC<1,消费总量<收入总量(产生储蓄);=1,把全部收入都用于消费(储蓄为零);>1,消费总量大于收入总量(负债消费,即产生负储蓄)。

c.边际消费倾向MPC MPC = dc/dy MPC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

不论MPC是常数还是变数,总是一个小于1的正数。

有: 1 > MPC > 0边际消费倾向定义——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引起的消费变化。

d.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消费函数为非线性状态)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

随着收入增加,消费占收入的绝对比例也呈递减状态,APC也有递减趋势。

APC>MPC线性中,APC>MPC APC=c/y=a+βy/y=a/y+β随收入增加APC趋于MPC B、储蓄函数储蓄函数: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广义上的概念)影响储蓄的因素很多,如收入、分配状况、消费习惯、社会保障体系、利率水平等,最重要的是收入水平。

a.凯恩斯储蓄函数:储蓄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递增。

这种关系称之为凯恩斯储蓄函数。

又被直接称之为储蓄倾向。

储蓄函数公式s-储蓄,y-收入: s=s(y)(满足ds/dy>0)线性储蓄函数 c = a + βy,代入s = y –c;s = y -(a + βy),C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1. a.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消费支出与收入之间有稳定的函数关系消费函数假设为c =α+βy (α>0,1 > β> 0 )c、y 分别为当期消费和收入,β为边际消费倾向。

凯恩斯提出,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Y的增加而递减,平均消费倾向也随着收入的增加有递减趋势。

注意:凯恩斯理论的局限只考虑当期收入影响没有考虑家庭拥有的财富对当前消费的影响2相对收入消费理论a.定义: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的消费水准的影响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是相对的决定地。

b.示范效应:家庭消费决策主要参考其他同等收入家庭,即消费有模仿和攀比性。

c.重点:棘轮效应:家庭消费既受本期绝对收入的影响,更受以前消费水平的影响。

收入变化时,家庭宁愿改变储蓄以维持消费稳定。

理论核心:消费者易于随收入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随收入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即上去容易下来难.消费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即相对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和相对于本人历史上最高的收入水平。

3、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假说:生命由两期构成:年轻期和年老期收入由两部分构成:财富收入和劳动收入,期初不拥有财富,期末不保留财富。

在给定现在和将来收入的情况下,决定现在和将来的消费,从而使自己的跨时效用达到最大。

一个人的储蓄状态取决于他所处的生命周期的具体阶段。

尽管收入在一生中的变化很大,但消费始终相当平稳。

假说:1)人在一生过程中,收入将会有规律地波动。

(2)家庭会通过金融资产市场以理性的方式统筹安排一生的资源,实现一生中最平稳的消费路径。

结论:人们偏好平稳消费,工作年份储蓄,退休年份动用储蓄。

如果中年人比例增大,消费倾向会下降。

反之会增加。

遗产的存在,会使得储蓄增加。

遗产税很高会降低储蓄。

想及时行乐,储蓄减少。

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储蓄会减少。

人生安全风险加大,储蓄减少。

提出生命周期假说的意义揭示了一个国家的国民储蓄与该国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关系:一国的中壮年人口大于青年和老年人口时,国民储蓄率有可能上升。

储蓄率还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备与否有关,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可能降低储蓄率。

重点:货币幻觉:物价与货币收入同比例提高,实际收入不变,消费者只注意到货币收入增加而忽略物价上升,误以为实际收入增加,平均消费倾向提高。

第四节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三、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1.消费函数决定的均衡收入假设i固定,为自发计划投资。

联立y = c + i , c = a + βy.,得均衡收入:y = (a+i) /(1- β)知道消费和投资,就可求得均衡国民收入2、储蓄函数决定均衡收入储蓄函数:s = y – c = -a + (1- β)y储蓄函数决定均衡收入,知道储蓄函数和投资,也可求得均衡国民收入四:几个重要乘数A.投资乘数、.投资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1/(1 –β); 政府购买乘数(三部门的):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B.三部门中的税收乘数,税收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例。

公式——K=–β/(1 –β)C.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公式——K= β/(1 –β);D.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收入和支出以相等数量增加和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此时,政府预算是平衡的。

此时:政府平衡预算乘数kb=1。

五.三部门的收入决定及其乘数1.三部门收入决定三部门经济:两部门+政府部门,考虑进税收和政府支出税收、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都是财政政策工具。

2.三部门经济均衡收入公式:. 定量税条件下的均衡国民收入水平假设消费函数为c =α+βyd,yd 表示居民可支配收入,定量税为T ,投资为i ,政府购买为g,试求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

方法1(总需求---总供给法)解:因为yd= y –T,根据均衡方程式,有:y=c+i+g=α+βyd+i+g=α+β (y–T) +i+g 到: y= (α+i+g–βT) / (1–β)方法2(投资--- 储蓄法)根据消费函数,我们可以知道,储蓄函s = yd – c = –α+(1–β) yd于是,我们可以得到总储蓄函数S=sp+sg=–α+ (1–β) yd+ (T–g) =–α–g+βT+ (1–β) y由储蓄和投资均衡方程式,得到:i = S = –α–g +βT+(1 –β) y 解得:y = (α+ i + g –βT ) / (1 –β)六.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1. 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公式:y=1/1–β+γ (a+i+g-βt+β tr+x-m0) Y=c+i+g+x-m c=a+βy Yd=y-t+trt,i,g, tr,x都假定是外生变量,和收入无关。

其中m0表示自发性进口,γ表示边际进口倾向,即收入增加1单位时,进口的增加量。

2.四部门经济中的乘数对外贸易乘数:是指出口变动 1 单位时所引起的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量。

K= 1/1 –β+γ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一.资本边际效率定义: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资本品使用期内各项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资本品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的贴现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