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6版 第十四章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件非常详细ppt课件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件非常详细ppt课件
关,暂时收入用于储蓄 2、应用:
(1)繁荣阶段,现实收入>恒 常收入,现实消费=恒常消费, 所以现实APC<恒常APC,现实 APS>恒常APS
(2)萧条阶段,正好相反。 所以,政府税收政策失效。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模式
将第十三章中的国民收入基本公式中的C具体化。 一、两部门模式
表格:我国居民的收入与消费
我国居民的收入与消费
年份 收入 消费 APC MPC 1978 1544.0 1515.4 0.98 1980 2246.6 2077.8 0.92 0.80 1985 4674.8 4141.8 0.89 0.85 1990 10176.9 8151.5 0.80 0.73 1991 11590.1 9222.0 0.796 0.757
均衡国民收入图
图解简单国民收入
C+I
45°线 S,I
C+I
总供给Y是横轴, 无法与纵轴C+I 相交。我的每个 点都表示Y=C+I
o
y0
y
o
S曲线
I Y
Y0
第二节 消费理论
组成GDP的排头兵,“三驾马车”的第一驾
一、消费函数
因变量——消费,自变量——DPI、DPIe、P、生命周期、消费意 识、利率、收入分配平等状况,等等。
(三)形与影
1、APC+APS=1 证明:y=c+s→1=c/y+s/y→1=APC+APS
2、MPC+MPS=1 证明:∆y=∆c+∆s→1=∆c/∆y+∆s/∆y→1=MPC+MPS来自MPC+APC≠1
MPS+APS≠1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件非常详细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件非常详细

经济增长的源泉
包括资本积累、技术进步、 劳动力投入等。
经济发展战略及政策选择
经济发展战略
包括赶超战略、比较优势战略、创 新驱动战略等,不同战略适用于不 同发展阶段和国情。
经济发展政策选择
包括产业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 策、区域政策等,政策选择需根据 经济发展战略和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和调整。
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实践
04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工具及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工具
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等。这些工具通过改变市场利率、货 币供应量等中介目标,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主要有利率渠道、信贷渠道、资产价格渠道和汇率渠道。通过 这些渠道,货币政策工具可以影响实体经济中的投资、消费和净出口,进而实现经 济增长、物价稳定等宏观经济目标。
类型。
菲利普斯曲线与通货膨胀预期
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菲利普斯曲线 描述的是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 反向变动关系,即失业率下降时,通 货膨胀率上升;失业率上升时,通货 膨胀率下降。
通货膨胀预期的形成:通货膨胀预期 是指人们对未来物价上涨的预期,它 受到过去和现在的通货膨胀率、经济 增长率、货币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菲利普斯曲线与通货膨胀预期的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在短期内,失业 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权衡取舍; 而在长期内,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 间不存在稳定的反向变动关系。同时, 通货膨胀预期会影响菲利普斯曲线的 位置和形状,如果人们普遍预期未来 物价会上涨,那么菲利普斯曲线会向 右上方移动,意味着在相同的失业率 水平下,通货膨胀率会更高。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
配合方式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实 现宏观经济目标。例如,在经济衰退时期, 可以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刺 激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而在通货膨胀时 期,可以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抑制总需求,控制物价上涨。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十四章,演示文稿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十四章,演示文稿

2019/12/30
88
利率。利率与投资反方向变动。
如预期利润率>利率,值得投资; 如预期利润率<利率,不值得投资。 所以利率是使用资金的成本;利率越低,投资越多。
钱是我自己的怎么 办?
2019/12/30
一个新项目的投资与否取决于预期利润率 和为投资所借款项的利率的比较。
99
②预期收益率
预期收益率既定,投资取决于利率的高低, 利息是投资的成本或机会成本。
产品市场上的国民收入和货币市场上的利率水平 正是在这两个市场的相互影响过程中被共同决定的。
2019/12/30
55
第一节 投资的决定
一、实际利率与投资
投资并非外生变量,它要受到利率r的影响,r→I→Y。 因此,引进r以后,产品市场要与货币市场一起研究。
(一)投资的含义:
经济学中所讲的投资,是指实际资本的形成,即社会实际 资本的增加,包括厂房、设备和存货的增加,新住宅的建筑 等,其中主要是厂房、设备的增加。
率是首要因素。这里的利率,是指
实际利率。
3
实际利率大致上等于
2
名义利率减通胀率,
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
1
O
2019/12/30
i = i(r) = e - dr
自主投资
i 投资需求曲线1250
11 11
例:一台机器1000元,预期年收益100元,预期收益率为 100/1000=10%,如果利率小于或等于10%,投资可以进行。 如果利率大于10%,投资不可行。 实际利率大致上等于名义利率减通货膨胀率。 例:A、假定某年名义利率(货币利率)为8%,通胀率为3 %,则实际利率等于5%。
1、当利率为8.5%,企业投资多少? 2、当利率为7.5%,企业投资多少? 3、当利率为6.5%,企业投资多少? 4、当利率为5.5%,企业投资多少?

高鸿业版《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完整版)

高鸿业版《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完整版)
将IS-LM模型扩展到开放经济中,引入BP线来分析汇率、国际资本 流动等因素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政策搭配与协调
在开放经济下,政府需要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搭配与协调 ,以实现内外部均衡。
04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策的工具
财政政策的实践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变动税收 和支出,以影响总需求,从而 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分析关税、非关税壁垒等贸易保护手段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以及贸 易保护主义的利弊。
区域经济一体化
探讨区域经济一体化(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对成员国经济 的影响以及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
国际金融市场与汇率制度
国际金融市场概述
介绍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功能和作用,以及国际金融市 场的发展趋势。
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包括公开市场 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中央银 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来 控制货币供应量,通过调整存款准备 金率来影响银行的信贷能力,以及通 过调整利率来影响投资和消费。
货币政策的实践:在实践中,货币政 策通常与财政政策配合使用。中央银 行根据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就业等 宏观经济指标,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 。在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可能采取 紧缩的货币政策,如提高利率和减少 货币供应,以抑制通货膨胀;而在经 济衰退时,则可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 策,如降低利率和增加货币供应,以 刺激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因素
包括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技 术进步、制度变迁等,这些因素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因时期和 地区而异。
经济发展战略选择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
平衡增长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协调发展,而不平衡增长则主张优 先发展某些地区或部门以带动整体经济增长。
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

高鸿业版宏观经济学第六版教学讲义ppt课件(2024)

高鸿业版宏观经济学第六版教学讲义ppt课件(2024)

03
失业与通货膨胀
失业类型及原因
摩擦性失业
由于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因为经济变动 过程中的工作转换而产生的失业。
周期性失业
由于经济周期或经济波动引起劳动力市场供求失 衡所造成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
由于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 结构等)发生了变化,现有劳动力的知识、技能 、观念、区域分布等不适应这种变化,与市场需 求不匹配而引发的失业。
•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将总供给与总需求结合在一起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 。这个模型是根据凯恩斯的收入—支出模型和希克斯—汉森创立的IS—LM模型综合而成的一个新模型。这个 模型主要考察的是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相交以决定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和价格水平。
乘数效应与加速原理
03
结构性通货膨胀
物价上涨是在总需求并不过多的情况下,而 对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造成部分产品的
价格上涨现象。
05
04
输入型通货膨胀
由于国外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 ,引起国内物价的持续上涨现象(汇 率所致)。
06
原因
货币供应量过多、成本上升、需求增加、经济 结构失衡等。
菲利普斯曲线及其政策含义
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是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反 向变动关系,即失业率下降时,通货膨胀率上升;失 业率上升时,通货膨胀率下降。
宏观经济现象
如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周期等。
3
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它们的组合与效果。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关系
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家 庭、企业)的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 究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
相互联系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课件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课件

经济周期的定义、阶段及特点
• 定义: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 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它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 业的波动,是国民收入或总体经济活动扩张与紧缩的交替或 周期性波动变化。
经济周期的定义、阶段及特点
繁荣阶段
经济活动活跃,生产迅速增加,投资 增加,需求旺盛,价格上涨。
05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及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目标
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 际收支平衡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来影响利率,进 而影响投资和消费,最终实现货币政 策目标
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贴 现率、利率政策等
财政政策的目标、工具及传导机制
财政政策目标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导致物价上涨。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生产成本上升导致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的定义、类型及原因
• 结构性通货膨胀:某些部门或地区物价上涨速度超过其他部门 或地区,导致整体物价水平上升。
通货膨胀的定义、类型及原因
01
02
03
需求过度
政府支出增加、投资过热 或消费需求旺盛等原因导 致总需求过度增长。
经济增长的定义、特点及影响因素
长期性
经济增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 续的投资、技术创新和制度改进。
波动性
经济增长往往伴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 ,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等阶 段。
经济增长的定义、特点及影响因素
经济增长的定义、特点及影响因素
资本积累
通过增加投资,提高资本存量和生产能力,从而促进经济增 长。
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的 及其相互关系。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研究家庭、企业和政府如何共同决定经济的总需求与总供给,以及它们如 何影响总体价格水平、就业和经济增长等问题。

宏观经济学第14章ppt课件

宏观经济学第14章ppt课件
当政府采取财政政策对固定汇率制和资本完全流动条件 下的国民收入进行调节时,其效果将和货币政策的效果完全 不同。其调节过程如图14-2所示。
最新版整理ppt
8
• 图14-2中,当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时,IS 曲线向右移动到IS‘,国民收入暂时提高到y1, 利率暂时上升到r1。尽管国民收入提高会使进 口增加,但是,由于资本具有完全的流动性, 所以,利率的上升使得资本流入增加的速度更 快、幅度更大,因而,净资本流入增大,出现 国际收支顺差,达到B点。
• B点位于BP曲线下方,表示国际收支逆差。
最新版整理ppt
18
• 因为资本的流动性较弱,所以,资本流入小于 进口增加,导致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本国货币 趋于贬值。
• 在固定汇率下,中央银行必须干预外汇市场, 抛售外汇,收回本币,这会导致货币供给减少, 引起LM曲线向左移动到LM‘的位置,最终在 IS、LM和BP三条线的共同交点C点,恢复均 衡。
• 代表新的收入和利率组合点的B点并未处在IS、 LM和BP三条曲线的共同交点上,所以,这不 可能是经济的最终均衡点。
• 由于r1<r0,y1>y0,尽管在资本完全不流动时, r1<r0不会使资本流出,但y1>y0却会使商品和 劳务进口增加,从而形成国际收支逆差(y1与r1 的交点处于BP曲线的右方)。
– 由此形成的货币供给的增加,更增强了扩张性的财 政政策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外汇不但没有损耗, 而且会因为中央银行购入外汇而增加。
• 同理也可说明,在资本流动性较强时,在固定 汇率条件下,财政政策也将比较有效。
最新版整理ppt
10
14.2.2固定汇率制度下资本完全不流动时的政策效应
1.货币政策的效果
• 结论: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件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件
经济周期
指经济活动水平随时间而波动的现象,包括经济 的扩张、高峰、衰退和谷底。
3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的关系
经济增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技术进步、人 口增长、政策调整等;经济周期则反映了经济活 动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
总需求与总供给
总需求
指一定时期内一国经济中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和,受到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 口等因素的影响。
新古典综合学派
新古典综合学派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和传统微观经济 学的结合,强调价格刚性和市场不完全竞争,主张政府干 预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2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
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
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所获得的最终产品和劳务 的价值总和。
中国经济改革与开放
农村改革
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 施农村改革,包括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农村市场化改 革等,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和农民收入。
城市改革
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 施城市改革,包括国有企业 改革、金融市场开放等,促 进了城市经济发展和产业升
级。
开放政策
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 施开放政策,包括加入世界 贸易组织、推动自由贸易区 建设等,扩大了对外经济合 作和交流。
高速增长时期
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包括贸易自由化、产业升级、企 业改革等,实现了长达30年的高速增长。
泡沫经济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日本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破裂,导致经济陷入长达20年的停 滞。
结构改革
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企业重组、金融改革、劳动力市场改革等,以应对经济 停滞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 hr m 或 r k y m
kk
hh
(2)图形推导 图14-10 LM曲线的推导
3.LM曲线的斜率
由r
k h
y
m 可看出LM曲线的斜率为
h
k h
。LM
曲线斜率的大小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
(1)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敏感系数k。
(2)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L系M 数h。
一般情况下,LM曲线斜率为正值,LM曲线由 左下向右上倾斜,这一区域称为中间区域。当利
第一节 投资的决定 1.实际利率与投资 凯恩斯认为,在决定投资的诸因素中,实际 利率是首要因素。投资与利率之间存在反方向变 动关系,投资函数可写成:
i i r e dr
图14-1 投资函数
2.资本边际效率 资本边际效率( 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 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限内各预期 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 重置成本。计算公式为:
R
n i 1
Ri
1 r i
J
1 r n
将资本边际效率跟市场利率比较,如果资本 边际效率低于市场利率,则企业不投资;反之, 企业投资。
3.投资边际效率 投资边际效率( MEI )是指由于资本品供给 价格上涨而被缩小后的资本边际效率,用来精确 地表示投资和利率间的关系。
图14-2 资本边际效率曲线和投资边际效率曲线
IS曲线推导图示(2) 图14-5 IS曲线推导图示(2)
3.IS曲线的斜率 将消费函数 c a y 和投资函数 i e dr 代入
均衡条件整理可得均衡收入为:
y a e dr
1
可推出:
r a e 1 y
dd
即 IS 曲线的斜率为 1 。
d
利率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程度,取决于以
图14-9 货币供给和需求的均衡
第四节 LM曲线 1.LM曲线的含义 LM曲线是在短期物价水平固定的条件下,将 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的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 点连接起来而形成的件为:m M L ky hr,推 导出LM曲线的表达式为: P
《西方经济学》 (宏观部分)(第6版)
第14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 IS-LM 模型
14.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投资的决定
第二节 IS曲线 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LM曲线 IS-LM分析 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14.2 本章内容要点解析
第十三章的分析是古典式的“两分法”,只 涉及产品市场均衡,没有涉及货币市场。凯恩斯 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突破古典式的“两分 法”,认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是相互联系的, 货币对经济非中性,提倡将货币问题与实际经济 活动结合起来。
3.货币需求函数 对货币的总需求是人们对货币的交易需求、 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的总和。对货币的总需求函 数可描述为:
L L1 L2 L1 y L2 r ky hr
货币需求曲线起初向右下方倾斜,表示货币 的货币需求量随利率下降而增加,最后为水平状, 表示“流动偏好陷阱”。
图14-8 货币需求曲线
4.预期收益与投资 (1)对投资项目的产出的需求预期 (2)产品成本 (3)投资税抵免
5.托宾的“q”说 q =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新建造企业的成本 如果企业的市场价值小于资本的重置成本时, 即q 1 ,说明买旧的企业比建设新企业便宜,于 是就不会有投资;相反,如果企业的市场价值大 于资本的重置成本,即 q 1 时,说明新建造企业 比买旧企业要便宜,因此投资需求增加。
4.流动偏好陷阱 流动性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 是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具体是 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 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 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一种经济状态。
当利率极低时,有价证券的价格会达到很高, 人们为了避免因有价证券价格跌落而遭受损失, 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证券, 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会变得完全有弹性,人们对货 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表现为流动偏好曲线或 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会变成水平线。在此情况下, 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也就不会 增加投资引诱和有效需求,当经济出现上述状态 时,就称之为流动性陷阱。
5.货币供求均衡和利率的决定 (1)货币供给量 流动性偏好理论假设中央银行选择了一个固 定的货币供给,在此模型中,价格水平P也是固定 的,所以实际货币余额供给M P 固定,因此货币 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随着货币供 给增加不断向右平移;反之,则向左平移。
(2)货币供求均衡 如图14-9所示,货币的供给和需求决定了均 衡的利率水平。
第二节 IS 曲线 1.IS曲线的含义 IS 曲线用来表示利率和收入之间相关关系的 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 收入的组合,在这些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 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 曲线称为IS曲线。
图14-3 IS曲线
2.IS曲线推导图示(1) 图14-4 IS曲线推导图示(1)
图14-6 投资需求变动使IS曲线移动
图14-7 储蓄变动使IS曲线移动
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 1.利率决定于货币的需求和供给 凯恩斯认为,利率是由货币的供给量和对货 币的需求量所决定的。货币的实际供给量(用m 表示)一般由国家加以控制,是一个外生变量, 因此,需要分析的主要是货币的需求。
2.流动性偏好与货币需求动机 对货币的需求,又称“流动性偏好”,是指 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 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 倾向。货币需求动机分为以下三种: (1)交易动机 (2)谨慎动机(预防性动机) (3)投机动机
下因素:
(1)利率对投资需求的影响系数d。
(2)边际消费倾向 。
(3)在三部门经济中,当征收比例税时,IS
曲线的斜率为
1
1 t
。税率t 对IS曲线斜率亦
d
会产生影响。
4.IS曲线的移动 在三部门经济中,可推出:
y e g t dr
1
1
总结: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就表现为
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就 表现为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