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宏观经济学重点定义全攻略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件非常详细
经济增长的源泉
包括资本积累、技术进步、 劳动力投入等。
经济发展战略及政策选择
经济发展战略
包括赶超战略、比较优势战略、创 新驱动战略等,不同战略适用于不 同发展阶段和国情。
经济发展政策选择
包括产业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 策、区域政策等,政策选择需根据 经济发展战略和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和调整。
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实践
04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工具及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工具
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等。这些工具通过改变市场利率、货 币供应量等中介目标,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主要有利率渠道、信贷渠道、资产价格渠道和汇率渠道。通过 这些渠道,货币政策工具可以影响实体经济中的投资、消费和净出口,进而实现经 济增长、物价稳定等宏观经济目标。
类型。
菲利普斯曲线与通货膨胀预期
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菲利普斯曲线 描述的是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 反向变动关系,即失业率下降时,通 货膨胀率上升;失业率上升时,通货 膨胀率下降。
通货膨胀预期的形成:通货膨胀预期 是指人们对未来物价上涨的预期,它 受到过去和现在的通货膨胀率、经济 增长率、货币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菲利普斯曲线与通货膨胀预期的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在短期内,失业 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权衡取舍; 而在长期内,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 间不存在稳定的反向变动关系。同时, 通货膨胀预期会影响菲利普斯曲线的 位置和形状,如果人们普遍预期未来 物价会上涨,那么菲利普斯曲线会向 右上方移动,意味着在相同的失业率 水平下,通货膨胀率会更高。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
配合方式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实 现宏观经济目标。例如,在经济衰退时期, 可以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刺 激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而在通货膨胀时 期,可以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抑制总需求,控制物价上涨。
《宏观经济学》重点(高鸿业版)
《宏观经济学》重点(高鸿业版)第十二章1.宏观经济学特点,微观与宏观的区别?研究对象:总体行为;研究方法:总量分析;解决问题:资源充分利用;核心理论:收入决定.基本假设:存在市场失灵,且政府有干预能力.区别:(1)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
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
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3)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4)基本假设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认为“看不见的手”能自由调节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
(5)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当然也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还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市场理论、产权理论、福利经济学、管理理论等。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还包括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
(6)主要目标不同:一个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一个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
2.GDP的概念和深层次含义?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最全名词解释(宏观部分)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最全名词解释(宏观部分)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宏观部分第12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1。
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一般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总就业水平和总国民收入收入等经济总量。
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为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2。
最终产品:在一定时间内生产并由最终用户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目的地:消费者3。
中间产品:用于转售和生产其他产品的产品目的地:其他生产商4。
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利用生产要素生产的全部199种最终产品(商品+服务)的市场价值5。
流量: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变量例如,我的投资是一个流程,这表明一年内的新投资是股本的变化。
word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和编辑6。
库存:在某个时间点存在的变量例如,资本存量,它指示在某个时间点存在多少资本7。
国民生产总值:一国生产要素和新生产在一定时期内的市场价值8。
折旧:资本货物价值因磨损而减少的现象称为折旧折旧不仅包括生产中资本货物的199损耗,还包括资本变动引起的精神损耗。
9。
存货投资:企业持有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10。
替代投资:用于替代资本设备以补偿旧资本消耗的投资11。
净投资:总投资减去替代投资也就是说,投资的净增长就是股本的净增长。
12。
总投资:物质资本(和资本资产支出)的增加和替换13。
政府采购:政府在劳动力和商品上的支出,包括……14。
转移支付:政府支付给人们,但他们不需要提供当前的服务作为交换。
它包括:… …15。
净出口:出口和进口之间的差异Nx = x-m16。
间接税:企业的间接税包括消费税、销售税、流转税等17。
NDP国内生产总值净值:国内生产总值减去资本贬值word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和编辑18。
国民收入指数:国内生产净值减去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再加上政府补贴也是一个国家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获得的报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19。
个人收入:PI = 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用)+从政府转移给个人XXXX年之后可以是横向储蓄=投资22。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最全名词解释(宏观部分)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宏观部分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2.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最终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去向:消费者。
3.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去向:其他生产者。
4.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劳务)的市场价值。
5.流量: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
例如,I投资是一个流量,它表示在一年内新增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变化量。
6.存量:在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例如,资本存量,它表示在某一时间点上有多少资本存在. 7.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新生产的市场价值.8.折旧: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称为折旧。
折旧不仅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物质磨损,还包括资本变化带来的精神磨损。
9.存货投资:企业所掌握的存货的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10.重置投资:用于重置资本设备补偿旧资本消耗的投资。
11.净投资:总投资减去重置投资。
也就是净增加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净增加.12.总投资:物质资本的增加、替换(和资本资产的支出).13.政府采购:政府花在劳务和商品上的支出,它包括:……14.转移支付:政府对人民的支付,但他们不用提供现期服务作为交换.它包括:………… 15.净出口:出口额和进口额之差。
NX=X—M16.间接税:企业的间接税包括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等。
17.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扣除资本折旧的部分。
18.国民收入NI:国内生产净值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再加政府补助金.也是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的生产性服务所得到的报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19.个人收入:PI =NI –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20.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21.储蓄—投资恒等式:若我们假设总收入=总产值,总支出=总产值,即Y=C+S,Y=C+I,则我饿每年可以得到事后的一个横等式储蓄=投资。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
02
该恒等式反映了经济中总收入与总支出的关系,是宏观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
03
国民收入的基本恒等式是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例如政府可以通过调 整税收和政府购买来影响GDP。
03
失业与通货膨胀
失业的衡量与类型
失业率
衡量失业程度的指标,通过 统计劳动力市场中失业人数 与总劳动力的比例得出。
自然失业率
新古典增长模型
模型假设
该模型假设劳动力按一个固定比率增 长,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特 征。
结论
新古典增长模型认为,在长期中,一 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将由其人口增长率 和生产要素的产出弹性决定。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货币主义观点
强调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的决定性作用,认为货币供应增长过快会 导致通货膨胀,而较高的通货膨胀则会刺激经济增长和降低失业率。
04
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
定义
税收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税收和支出来调节 经济活动的手段。
通过调整税收,可以影响企业和个人的可 支配收入,进而影响消费和投资。
政府支出
国民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
个人收入
01
个人收入是指个人在一定时期内从各种来源获得的收入总和。
家庭可支配收入
02
家庭可支配收入是指家庭成员在一定时期内所获得的收入总和,
减去税款后的实际收入。
国民可支配收入
03
国民可支配收入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可以支配的
总收入。
国民收入的基本恒等式
01
国民收入的基本恒等式是:GDP = C + I + G + (X - M),其中C代表消费,I代表 投资,G代表政府购买,X代表出口,M代表进口。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名词解释汇总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名词解释汇总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是一门以一国(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经济科学。
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和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
(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国际收支等问题,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2.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它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测度的是产品最终价值,中间价值不计入GDP。
一般用收入法和支出法核算。
3.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
4.GNP: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即无论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处于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是本国国民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记入国民生产总值。
5.NNP:国民生产净值是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后的全部消费资料和用于扩大再生产及增加后背那部分生产资料。
6.潜在产出:潜在产出是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所达到的产量水平。
7.个人可支配收入:PDI是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消费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
8.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是指政府或企业的一种并非购买本年的商品和劳务而作的支付。
分为政府转移支付和企业转移支付。
政府转移支付作用是收入重新分配。
企业转移支付通常以捐款形式进行。
9.产出缺口:衡量实际产量与经济中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所能生产的产量之间的差额。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凯恩斯定律:XXX提出的需求能创造自己的供给,因此政府采取措施刺激需求以稳定经济的论点,这是XXX根据对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关系的分析,为推行其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而提出的与萨伊定律截然相反的论点。
2.均衡产出:当产出水平等于总需求水平时,企业声场就会稳定下来。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五版全】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P428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P4463.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
P4624.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P4635.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应与总需求相等。
P4866.IS 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 ,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 曲线。
P4877.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管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
P4958.LM 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 与利率r 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 曲线。
P5009.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P51710.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P51811.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
P52312.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P54613.经济滞胀: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
P572—57614.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
P612—61615.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
最新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五版知识重点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五版知识重点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特点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后果;宏观: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
二、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1)宏、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宏观经济分析有其微观基础;*微观经济学的一些结论不一定适用于宏观经济学。
(2)宏微观经济学的不同分析方法*微观:个量分析法*宏观:总量分析法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一、 GDP的定义“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家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1. 一国……*国土原则:GDP*国民原则: GNP (Gross National Product)* NOKIA(北京)--中国的GDP,芬兰的GNP* Haier(美国)--美国的GDP,中国的GNP*GNP+国外公民在本国取得的收入=GDP+本国公民在国外取得的收入*GNP=GDP+(本国公民在国外取得的收入-国外公民在本国取得的收入) 2. ……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一定时期:通常指一年或一个季度,不涉及过去生产的产品或服务(二手货)。
*不是销售的(存货)在本质上,总产值等于产量乘以市价,这与销售收入的概念相同,但后者需要交易达成才能产生,总产值则与是否能卖出无关3. 全部……*经济中生产的在市场上合法出售的所有商品注: GDP不包括非法生产与销售的东西(如:毒品)4. 最终……*中间产品:用来生产其他产品的产品。
*最终产品:由消费者消费的产品。
例如:某企业用纸生产贺卡。
*中间产品:纸*最终产品:贺卡5. 物品与劳务……*GDP 既包括有形的物品(食物、衣服、汽车),又包括无形的劳务(理发、清扫房屋,看病)6. ……市场价值的总和*最终产品的价值用货币加以衡量*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例如家庭内的生产和消费)*可以利用下式计量GDP :二、GDP的缺陷GDP是一个有用的指标,但不是一个完善的指标:*GDP没有包括在市场之外经济活动的价值,因此低估了一国经济活动的社会价值;*GDP没有考虑经济活动对人们生活质量产生的负面影响,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因此高估了一国经济活动的社会价值(如闲暇、污染等) 。
宏观经济学复习知识点(高鸿业第五版)
宏观经济学复习知识点(高鸿业第五版)一、GDP1、定义2、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的区别与联系3、GNP的定义,与GDP异同(要会计算)4、GDP的特征,(比如,什么项目该不该计入GDP)5、核算GDP的四种方法(不要混淆)6、支出法的构成内容,及具体每一项的解释7、总投资、净投资及折旧的关系。
8、政府购买支出和政府转移支付的异同9、收入法的构成内容及理解10、对“总收入=总支出=总产出=价值增值=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的理解11、GDP、NDP、NNP、NI、PI、DPI的构成及联系12、会用具体的例子核算GDP二、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1、不同部门总需求(支出的角度)和总供给(收入的角度)的构成2、不同部门的恒等式及理解三、名义GDP和实际GDP1、定义2、GDP平减指数,如何衡量物价上的幅度3、计算四、对课后习题要领的掌握一、均衡产出1、定义,由谁决定2、最简单经济关系的假设3、凯恩斯定律4、实际产出、计划产出与非意愿存货投资之间的关系;实际产出与计划产出不等时,如何调整。
(不均衡时的情况)5、此时的“投资-储蓄恒等式:i=s”与GDP核算的“投资-储蓄恒等式:I=S”的区别二、消费理论1、凯恩斯的消费规律2、消费(储蓄)函数的构成,及每部分的含义3、边际消费(储蓄)倾向、平均消费(储蓄)倾向的定义、计算及关系4、消费曲线的形状与储蓄曲线及收入的关系5、两个边际的关系,两个平均的关系6、家户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的关系7、凯恩斯消费函数、相对收入消费函数、生命周期消费函数、永久收入消费函数的主要观点及异同8、影响消费的因素三、国民收入决定1、两部门的国民收入决定的方法,推导,计算2、投资乘数的定义、公式、计算、作用3、三部门不同情况的下(定量税/比例税,是否有转移支付)国民收入决定的方法,公式,推导,计算4、三部门乘数(平衡预算乘数)的类型、定义、公式、计算、作用及相互的关系(注意:定量税和比例税情况下的不同)5、四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方法,6、四部门乘数四、对课后习题要领的掌握第14章一、投资的决定1、投资需求函数的构成及意义,投资需求曲线的形状2、资本边际效率的定义,曲线的形状3、影响投资的因素4、托宾“q”说的主要内容二、IS曲线1、定义、表达式、推导(函数和图形P416 14-5两个方面)(两部门和三部门都要掌握)、计算2、IS曲线的斜率,影响因素,如何影响3、IS曲线的移动的影响因素,如何移动三、LM曲线1、利率的决定2、货币需求的定义,及三种动机3、流动偏好陷阱的描述4、货币需求函数的构成,曲线的推导及形状5、货币供给的定义,划分,规定6、货币供给曲线的形状,均衡利率的决定7、LM曲线定义、表达式、推导(函数和图形P426 14-13)、计算8、LM曲线一般形状,及分区2、LM曲线的斜率,影响因素,如何影响3、LM曲线的移动的影响因素,如何移动四、IS-LM分析1、均衡利率和国民收入的决定过程、计算2、IS-LM划分四个区域的不均衡的情况(P431 表14-1)3、IS和LM曲线的移动对均衡利率和国民收入的影响五、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1、有效需求的基本内容2、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3、数学模型的描述(P433)六、对课后习题要领的掌握第15章(和IS、LM联系到一起)1、财政、货币政策的定义2、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的影响因素,如何影响(会和“挤出效应”联系起来)3、挤出效应的定义及影响因素4、凯恩斯主义极端的分析5、货币政策效果的大小的影响因素,如何影响6、古典主义极端的分析7、货币政策的局限性的表现8、两种政策不同的搭配使用的情况、效果及对利率和国民收入产生的影响9、货币幻觉的概念10、对课后习题要领的掌握第16章一、财政政策1、财政的构成2、自动稳定器的定义,发挥作用机制及分析3、什么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4、什么是功能财政,与周期平衡预算政策的异同5、如何判断财政政策方向?6、扩张性或紧缩性财政政策如何实施?目的是什么?二、货币政策1、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职能及关系2、法定准备率、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率、超额准备金的定义,商业银行准备金的构成3、基础货币的定义4、不同情况下货币创造乘数的构成5、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定义,特点6、扩张性或紧缩性货币政策如何实施?目的是什么?三、对课后习题要领的掌握第17章一、AD1、总需求的定义,构成及影响因素2、总需求函数反映的内容,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反向变化的原因,四个效应的概念和推导,计算3、总需求曲线的形状、推导4、总需求曲线的变动(1)沿着既定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原因(2)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原因,如何移动(3)总需求曲线转动的影响因素二、AS1、长短期划分的标准2、短期宏观生产函数的描述3、对从劳动市场推导总供给曲线的理解4、不同类型的总供给曲线:古典、凯恩斯、常规(1)前提条件(2)形状(3)政策含义三、AD-AS模型1、短期宏观目标的实现2、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影响3、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影响(特别是左移:供给冲击,会不会在短期内右移))4、数学模型的描述第18章一、失业1、定义2、分类(给出具体事例,会判断属于哪一类失业)3、充分就业的理解,允许失业的类型,自然失业率的表达、定义4、失业的影响5、奥肯定律的内容二、通货膨胀1、定义2、分类(给出具体事例,会判断属于哪一类通胀)3、原因的分析4、通胀的效应三、菲利普斯曲线1、短期PC:定义,反映的内容,形状,政策含义,失业和通胀的取舍2、长期PC的形状,政策含义第20章一、经济增长1、经济增长率的描述2、经济增长的源泉:经济增长方程,直接和基本原因,丹尼森的结论;3、新古典增长理论:(1)不具有技术进步:基本假设、基本方程、稳态的理解和分析、储蓄率和人口增长对稳态的影响(比较静态分析)、结论(2)具有技术进步的结论(P562 表20-5)4、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二、经济周期1、定义、阶段的划分2、特征3、类型4、新理论的概述(成因)5、乘数-加速数模型的基本思想,用以对我国的解释。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重点要点和试题集
宏观经济学第一部分西方国民收入核算1.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所谓国内生产总值(即GDP),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这使得不同时期的GDP 不能够直接比较,也使得象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不通过市场的活动很难在其中得到反映;GDP核算“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相对纯净的流量指标,且该指标并不反映产品的实现情况;明确GDP核算的地域范围是“一国或一地区”,注意其在核算原则上与GNP的区别。
由于人们经常把GDP作为指导和反映现代经济活动的最重要指标,因此读者在准确理解这一重要概念的基础上,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该指标的重大缺陷(如,GDP并不能准确反映一国居民享有的福利水平,以现有的GDP指标作为经济活动的指导有悖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等等)。
2.国民收入的核算:这里讲到核算国民收入(GDP)的两种方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其中,支出法是在流通环节,通过加总各部门在最终产品上的总支出来得到GDP的数值。
其基本公式为:GDP= C+I+G+X-M,其中:C为家庭部门的消费支出,I为企业部门的投资支出,G为政府部门的政府购买支出,X、M分别代表出口和进口,X-M就是国外部门的净支出。
在这四类支出中,初学者不易掌握的是I即投资支出。
首先要明确这里的“投资”与日常生活中“投资”在含义上有许多不同;其次还要从不同侧面了解投资的构成——从实物形态看,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从价值构成上看,投资包括重置投资和净投资;从投资是否合意上看,投资包括投资需求和非合意投资。
由此也可看出,由于在核算中包括了非合意的投资支出,这使得实际的GDP与下一章将要讲到的均衡的GDP具有根本的不同。
与支出法不同,收入法是从分配的环节核算GDP的,其基本公式为: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七版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七版第一部分:宏观经济学概念介绍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活动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总体经济运行规律和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七版着重介绍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和政策工具。
第二部分: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1.总量关系: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经济运行的总量关系,如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物价水平等。
2.经济增长:宏观经济学探讨了经济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促进经济增长。
3.总需求与总供给:总需求是指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和,总供给是指所有生产者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总和。
宏观经济学通过研究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的关系,来分析经济运行状况以及制定经济政策。
4.通货膨胀与失业:宏观经济学研究了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政策。
5.国际经济:宏观经济学还研究了国际经济关系,如国际贸易、外汇市场和国际金融等。
第三部分:宏观经济政策工具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政策工具。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详细介绍了财政政策的原理和实施方法,以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2.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政策工具。
它在宏观经济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七版对货币政策的原理和实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3.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干预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来实现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一种政策工具。
它对于提高经济效率和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也对产业政策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第四部分:宏观经济学的应用1.经济周期:宏观经济学研究了经济周期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如何进行经济周期的预测和调控。
2.金融危机:宏观经济学通过对金融危机的分析,总结了金融危机的起因和演变规律,提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和建议。
3.经济全球化:宏观经济学还探讨了全球化对国家经济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全球化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挑战。
完整word版,高鸿业宏观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
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并被最终使用者购买的劳务和产品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其他产品生产的产品国内生产总值:指经济社会(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使用生产要素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或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国民生产总值:指一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的总和.流量: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化量.存量:在某一时点存在的变化量.重置投资:是指重置资本设备的支出或对旧资本消耗的补偿。
折旧:是指资本物品由于损耗所造成的价值减少。
即固定资本的消耗乘数(Multiplier):也称作倍数,是指一种变量的变化所引起的另一种变量变化的倍数。
用于分析经济中某一变量的增减所产生的连锁反应的大小。
名义货币量指的是按名义价值计量的货币量,也称为名义货币余额。
实际货币量指的是按购买力计量的货币量,也称为实际货币余额。
凯恩斯三大基本心里规律:1.绝对收入消费理论: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作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边际消费递减规律)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在任何时期中,设对某类资本之投资增加,则该类资本的边际效率因投资之增加而减少.3.流动性偏好: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在于对货币的流动性偏好.充分就业:是指经济社会的全部资源在正常使用强度下得到充分利用的状态。
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生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是劳动力市场在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个状态是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实现既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改变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的各项政策。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抑制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全名词解释(宏观部分)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全名词解释(宏观部分)————————————————————————————————作者:————————————————————————————————日期: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宏观部分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2.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最终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去向:消费者。
3.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去向:其他生产者。
4.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劳务)的市场价值。
5.流量: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
例如,I投资是一个流量,它表示在一年内新增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变化量。
6.存量:在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例如,资本存量,它表示在某一时间点上有多少资本存在。
7.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新生产的市场价值。
8.折旧: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称为折旧。
折旧不仅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物质磨损,还包括资本变化带来的精神磨损。
9.存货投资:企业所掌握的存货的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10.重置投资:用于重置资本设备补偿旧资本消耗的投资。
11.净投资:总投资减去重置投资。
也就是净增加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净增加。
12.总投资:物质资本的增加、替换(和资本资产的支出)。
13.政府采购:政府花在劳务和商品上的支出,它包括:……14.转移支付:政府对人民的支付,但他们不用提供现期服务作为交换。
它包括:…………15.净出口:出口额和进口额之差。
NX=X-M16.间接税:企业的间接税包括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等。
17.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扣除资本折旧的部分。
18.国民收入NI:国内生产净值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再加政府补助金。
也是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的生产性服务所得到的报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
19.个人收入:PI =NI –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20.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21.储蓄—投资恒等式:若我们假设总收入=总产值,总支出=总产值,即Y=C+S,Y=C+I,则我饿每年可以得到事后的一个横等式储蓄=投资。
宏观经济学总结重点第六版高鸿业名词解释
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家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支出法:GDP=C+I+G+(X-M);收入法:GDP =工资+租金+利息+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国民生产总值GNP 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消费价格指数CPI 是一组相对固定的的商品和劳务的当期价格与基期价格的比值。
GDP 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一致的均衡产出或收入。
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的意愿支出。
消费函数表示支出和影响支出的所有因素之间的关系,在短期内,居民的收入增加时消费也增加,但居民的消费支出增加小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
即:c= c (y) 边际消费倾向MPC= ∆c /∆y = dc/dy (0<MPC<1);消费函数:c =α+βy ;APC= +β 则:APC>MPC 且APC+MPC=1; →0,所以APC →MPC储蓄函数 s=y –c → s=y –α–βy= -α+(1-β)y APS<MPS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1.利率(收入效应:利率↑→利息增加→认为自身富有→储蓄↓ ;替代效应:利率↑→储蓄↑)2.价格水平:通过实际收入;注意收入上升忽视物价上升以为自身富有的货币幻觉。
3.收入分配:越公平,APC 越大。
4.社会保障制度:越完善,消费意愿越强,MPC 越大。
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政府购支出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税收乘数指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率。
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其值为1。
资本边际效率MEC 是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项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五版知识重点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五版知识重点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特点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后果;宏观: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
二、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1)宏、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宏观经济分析有其微观基础;*微观经济学的一些结论不一定适用于宏观经济学。
(2)宏微观经济学的不同分析方法*微观:个量分析法*宏观:总量分析法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一、GDP的定义“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家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1. 一国……*国土原则:GDP*国民原则: GNP (Gross National Product)*NOKIA(北京)--中国的GDP,芬兰的GNP*Haier(美国)--美国的GDP,中国的GNP*GNP+国外公民在本国取得的收入=GDP+本国公民在国外取得的收入*GNP=GDP+(本国公民在国外取得的收入-国外公民在本国取得的收入)2. ……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一定时期:通常指一年或一个季度,不涉及过去生产的产品或服务(二手货)。
*不是销售的(存货)在本质上,总产值等于产量乘以市价,这与销售收入的概念相同,但后者需要交易达成才能产生,总产值则与是否能卖出无关3. 全部……*经济中生产的在市场上合法出售的所有商品注: GDP不包括非法生产与销售的东西(如:毒品)4. 最终……*中间产品:用来生产其他产品的产品。
*最终产品:由消费者消费的产品。
例如:某企业用纸生产贺卡。
*中间产品:纸*最终产品:贺卡5. 物品与劳务……*GDP 既包括有形的物品(食物、衣服、汽车),又包括无形的劳务(理发、清扫房屋,看病)6. ……市场价值的总和*最终产品的价值用货币加以衡量*一样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例如家庭内的生产和消费)*能够利用下式计量GDP :二、GDP的缺陷GDP是一个有用的指标,但不是一个完善的指标:*GDP没有包括在市场之外经济活动的价值,因此低估了一国经济活动的社会价值;*GDP没有考虑经济活动对人们生活质量产生的负面阻碍,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因此高估了一国经济活动的社会价值(如闲暇、污染等) 。
高鸿业宏观知识梳理
第十二章1:关于国内生产总是的概念,特点,应该理解性记忆。
2: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和核算方法,要能够理解三种核算方法,并会计算GDP3:弄清楚GDP、NDP、NI、PI、DPI的概念,及相互直接的关系。
4:国民收入的恒等式要理解掌握,尤其是三部门的收入恒等式。
第十三章1:均衡产出部分属于理解性内容2:消费函数、储蓄函数及二者之间关系,属于重点知识,要求掌握。
3: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和永久性收入理论,属于重要概念,要求理解记忆。
4:乘数论中的几个乘数要求掌握,可能要考计算题。
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这些属于重点章节,全部要求熟练掌握。
包括IS、LM曲线,及模型,是论述和计算的重要出题章节。
宏观经济政策的实践和分析,也是命题的重点,多以简答、论述的形式出现。
第十七章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的知识点,多配合相关的经济热点出论述题,要求对本章所有知识点熟练掌握,会利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
第十八章1本章多以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其中摩擦型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自然失业率、工资刚性、奥肯定律、CPI、PPI、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应作为名词解释来掌握。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要作为简答来掌握,菲利普斯曲线也是重要的概念。
第十九章本章的内容与多恩布什教材上有很大的不同之处,建议本章内容以多恩布什的教材为准第二十章1:全要素生产率、索罗剩余属于重点概念2:新古典增长模型,是重要的知识点,多以计算题的形式出现,要求对稳态分析、各种因素对增长率的影响都能够很好的把握。
3:内生增长模型属于了解性内容。
4:经济周期、乘数加速数模型实际经济周期理论都属于重点概念。
第二十一章本章是新增章节,与多的教材有很大的重叠。
要求对消费者的跨期预算约束、利率的收入和替代效应等重点概念进行较好把握即可。
第二十二章1:从菲利普斯曲线推导总供给曲线是重要知识,要求掌握。
2:理性预期、政策无效性、适应性预期、工资粘性、菜单成本都是重要概念,要求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国民收入(NI)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综合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4.名义GDP(或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市场价值。
实际GDP是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5.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6.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7.政府购买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8.税收乘数是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
9.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的比率。
10.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11.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向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12.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
13.谨慎动机或称预防性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
14.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的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15.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
人们有了货币也决不肯再去买有价证券,以免证券价格下跌时遭受损失,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或者“流动偏好陷阱”。
16.狭义的货币供给是指硬币,纸币和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一般用MI表示)。
在狭义的货币供给上加上定期存款,便是广义的货币供给(一般用M2表示)。
再加上个人和企业所持有的政府债券等流动资产或“货币近似物”,便是意义更广泛的货币供给(一般用M3表示)。
17.财政政策的一般定义是: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贷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
18.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变动的政策。
19.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20.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
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对经济活动有意识的干预。
21.充分就业在广泛意义上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22.失业率是指失业者人数对劳动力人数的比率。
23.失业一般分为三类:摩擦失业,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
摩擦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的困难等所引致的失业。
自愿失业是指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
非自愿失业是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
24.结构性失业指经济结构变化等原因造成的失业。
25.周期性失业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
26.奥肯定律来描述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
这一定律认为,GDP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下降1个百分点。
27.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生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28.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它是一个宏观经济概念。
29.经济持续均衡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30.政府购买是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
如购买军需品,机关用品,政府雇员报酬,公共项目工程所需的支出等都属于政府购买。
31.政府转移支付是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
32.公债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者公众对政府的债权。
33.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34.预算赤字是政府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
预算盈余是政府收入超过指出余额。
35.周期平衡预算是指政府收支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
36.充分就业盈余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
37.活期存款是指不用事先通知就可随时提取的银行存款。
经常保留的供支付存款提取用的一定金额称为存款准备金。
准备金在存款中起码应当占得比率是政府(具体由中央银行)规定的。
这一比率称为法定准备率。
按法定准备率提留的准备金是法定准备金。
38.中央银行新增一笔原始货币供给将使活期存款总和(亦即货币供给量)将扩大为这笔新增原始货币供给的1/Rd称为货币乘数。
39.超过法定准备金要求的准备金(可用ER表示)称为超额准备金。
超额准备金对存款的比率可称超额准备金率。
40.存款扩张的基础是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可称为基础货币或货币基础。
由于它会派生出货币,因此是一种高能量的或者说活动力强大的货币。
41.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的的行为就是货币政策。
42.货币政策一般分为扩张性的和紧缩性的。
前者是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来带动总需求的增长。
货币供给增加时,利息率会降低,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因此经济萧条时多采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反之,紧缩性货币政策是通过消减货币供给的增长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取得信贷比较困难,利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严重时,多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43.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
44.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45.道义劝告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自己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对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劝告,影响其信贷和投资方向一达到控制信用的目的。
46.无论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还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47.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
48.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工作而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失业率的波动反映了就业波动的情况。
49.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50.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51.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
52.自然失业率为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被认为是: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
53.奥肯定律的内容是,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
54.通货膨胀是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动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时期经历着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从一个是起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
55.温和通货膨胀指每年价格上涨的比例在10%以内。
奔腾的通货膨胀指通货膨胀率在10%到100%以内。
超级通货膨胀指通货膨胀率在100%以上。
56.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的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
57.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58.在意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增长率的坐标系中,活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就是最初的菲利普斯曲线。
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就是预期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时,表示通货膨胀率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的曲线。
垂直于自然失业水平的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在长期,不存在失业于通货膨胀的替换关系。
在以失业率为横坐标,通货膨胀为纵坐标的坐标系中,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位于自然失业率水平上的垂直线。
59.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如果每个国家都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则两国间的贸易能使两国都受益。
60.倾销是指厂商对其出口的产品制定一个比其在国内市场要低的价格的行为。
61.固定汇率制是指一国货币同其他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其波动限于一定的幅度之内。
浮动汇率制是指一国不规定本国货币与其他国货币的官方汇率,听任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发决定。
62.资本积累的黄金律,其内容是:若使稳态人均消费达到最大,稳态人均资本量的选择应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
63.所谓的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64.在长期,一国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决定着该国居民的生活水平。
在短期,总需求能够影响一国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
预期在决定经济的行为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长期,总产出最终会回复到其自然水平上,这一产出水平取决于自然失业率,资本存量和技术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