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升七基础版第1讲—《春》朱自清+记叙文之修辞手法(学生版)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课《春》考点精讲课件(2024秋)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课《春》考点精讲课件(2024秋)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 第二部分(第2—7段):绘春 第三部分(第8—10段):颂春
课文精讲
反复
拟人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作者是如何表达对春天的热爱之情的? 两个“盼望着”,形成反复,表达了人们急切的
盼春之情。 “脚步近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春天以
人的动作,化抽象为具体,亲切自然。
功夫: 侧重指(做事)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还指本领、 造诣、武术等。 例:这幅书法作品很见功夫。
应和: 侧重于“配合、支持”之意,是中性词。
例:两只鸟在不停地鸣叫应和。
附和: 多是无原则的、巴结性的配合,多含贬义。 例:对于网络信息要进行判断、思考,不要盲目地附和别人。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钻石”之意时,读zuàn;其他情况一般读zuān。
形近字
烘( hōnɡ )烘托 拱( ɡǒnɡ )拱桥 嘹( liáo )嘹亮 燎( liáo )燎原 缭( liáo )眼花缭乱
笼( lǒnɡ )笼罩 茏( lónɡ )葱茏
眨( zhǎ )眨眼 贬( biǎn )贬低 砭( biān )针砭
比喻发现或指出错误,以求改正。
春雨图
动景 密密斜织的雨,慢慢走着的人
雨润春
静景 小草、灯光、静默的草屋
动静结合
迎春图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 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 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 个都出来了。
这里的“也”有什么作用? “也”字照应前文“春花图”中花的“赶趟
儿”,写出了人们争相迎春的情景。
状元贴士 照 应
下面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春中 的修辞手法

春中 的修辞手法

春中的修辞手法《春》运用了拟人、排比、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春天生机盎然的特点。

如: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拟人、排比)2、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拟人、比喻、排比)3、“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引用、比喻)扩展资料:一、《春》散文简介:《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

《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

在该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

《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二、修辞艺术:朱自清的散文《春》充满了叙不完的诗情、看不尽的画意。

他将人格美的“情”与自然美的“景”水乳交融在一起,创造了情与景会、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朱白清在这篇仅仅30个句子的简短散文中。

运用了二十多处修辞手法,频率之高,令人惊诧。

作品是以“春”贯穿全篇,由盼春、绘春、颂春三个部分组成,逐层深入、环环相扣。

而作者正是以修辞格来作为《春》的“颜料”,淋漓尽致地描绘出那幅五彩缤纷的早春图。

七年级上册语文《春》讲解

七年级上册语文《春》讲解

七年级上册语文《春》讲解1、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

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2、全文通读分段第一部分(1):盼春(反复和拟人的修辞);第二部分(2-7):绘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第三部分(8-10):赞春(三个比喻)。

3、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用了什么修辞?开篇点题,总领全文,莫定了全文清新活泼的感情基调。

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表现了对春天到来的急切盼望和喜悦之情。

4、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偷偷地”“钻”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的惊喜之感。

这样写是无意识、无感情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感情。

5、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六个动词的连用,表现了人们在草地上的活动和感受,侧面写出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6、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拟人。

写出了春花争春比美、竟相开放、互不相让的动态。

7、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比喻、排比。

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景象。

8、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甜”从味觉上写出了花的香味儿。

想象,由实写到虚写,由眼前的春花想到秋实。

9、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飞来飞去。

这一句从侧面衬托出春花的竟相开放,万紫千红,香味浓郁。

其中,一个“闹”字不仅写出了声音,也写出了情态,可以使人联想起蜜蜂嘤嘤嗡嗡,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忙碌着采蜜的情景。

第1课《春》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第1课《春》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迁移类比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 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把“春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三个比喻 又构成排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细且密、细且亮、 细且柔的特点。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引用和比喻。 引用诗句,将春风比作“母亲的手:再加以“抚摸”一 词,从触觉角度巧妙地写出春风柔和、温暖的特点, 表达了作者对春风的喜爱之情。
定义: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 事物的修辞手法。 条件: ①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 ①②两条必须同时成立,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知识链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辞——比喻
比喻的分类 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 【第一种】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 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第二种】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典型形式 是:甲是乙。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需注意的是: 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实现比喻关系。 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 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 【第三种】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第四种】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小试牛刀 试分析“卖弄”一词的妙处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 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卖弄”一词是“炫耀”之意,这里贬词褒用写出了鸟儿的欢快。

《春》知识点梳理

《春》知识点梳理

《春》知识点梳理《春》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经典散文,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形象,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篇目。

下面对《春》的知识点进行详细梳理。

一、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 年 11 月 22 日—1948 年 8 月 12 日),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父定居扬州。

他是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

代表作品有《匆匆》《背影》《荷塘月色》等。

二、文章结构《春》一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可分为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

1、盼春文章开篇“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连续两个“盼望着”,将急切盼望春天到来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通过拟人手法,赋予春天以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宣告春天即将来临。

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作者从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五个方面,细腻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色。

春草:“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表现了春草顽强的生命力。

“嫩嫩的,绿绿的”写出了春草的质地和色泽,给人以清新、柔和的感觉。

春花:“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花竞相开放的热闹场景。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春花的色彩鲜艳、绚丽多彩。

春风:“‘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引用诗句和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春风的温暖、柔和。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通过嗅觉描写,写出了春风的芳香。

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的细密、轻盈。

秋季语文七年级第1讲-《春》+修辞手法赏析-课件

秋季语文七年级第1讲-《春》+修辞手法赏析-课件
“春日花宴”
又到百花盛开的时节,花团锦绣。传说女皇武则天爱在百花盛开的春天,令宫 女采集各色各样的花朵,与糯米一起掏碎蒸熟,制成一种糕点,名叫“百年糕”。
她还我特来别点爱吃评一:种用松花粉制成的“小精糕”,因为松花花粉有延年益寿的保健作
用。 其实不仅是美女,男人也有爱吃花者,大文豪屈原就留下了“朝饮木兰之坠露
【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蓑笠( suō lì ) 水涨(zhăng)
应和( hè )
薄烟(bó )
抖擞( dǒu sǒu)
黄晕(yùn ) 酝酿( yùn niàng ) 捉迷藏(cáng ) 嘹亮( liáo )
2、理解下列词语含义: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朗润:明朗润泽。 卖弄:炫耀。
兮荷,花• 夕,餐秋细秋天节菊 食描之菊写落花有英,哪”冬些的天?佳食句腊。梅清。代进士袁枚则更嗜食花,他春天食玉兰,夏天食 居许• 下花,宴细造是节了优描一雅写大的好堂事在,。哪题《?额诚为斋“杂长记啸》”中。记堂载前的有“花飞架英,会可”容,纳就是10雅多韵位至客极人。。范春蜀季公花 开时,宴客其下。赴花宴的人互相约定,如果有飞花坠落在谁的酒杯中,谁就要自 罚一杯。正当大家笑语时,一阵微风拂来,花瓣纷纷落下,满堂座客杯中都飞入了 花瓣。结果,众人人人自罚。可见当时的花事繁盛。此事后来被人称为“飞英会”。
排比 子排列在一起的。(一般有相同的字眼为
上部分组成,而对偶只有两个部分组成; 排比的各个部分的结构、字数、不要求
标志。)
完全相同,而对偶的两个部分需要相同;

论朱自清《春》修辞格的运用特点

论朱自清《春》修辞格的运用特点

论朱自清《春》修辞格的运用特点《春》是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属于散文类的文章。

该文章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以达到表现春天美好的目的。

下面就来详细论述一下《春》的修辞格运用特点。

一、“写景”手法朱自清在《春》一文中使用了“写景”手法,通过引导读者的观感,让读者更加生动地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例如,在“春天来了,大地就要腾出许多生气勃勃的东西”这一句中,朱自清运用写景手法,采用形象的语言,让读者能够想象到春天的景象,产生强烈的感官体验。

在《春》一文中,朱自清运用了大量的夸张手法,扩大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例如,他在文中写到,“这时候,草木都快活了,人也都快活了”,这种夸张的表述形式,体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同时也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拟人”手法在朱自清的《春》一文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赋予自然景观和物体人的属性,进一步表现了春天的活力和生机。

例如,在“小草健康地长着、乌云离去后,晴空万里”这一句中,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春天的景象比作一个有生命的个体,让读者感受到了一个充满生命力和活力的春天世界。

《春》一文中,朱自清还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通过比较的方式进一步阐述春天的美好。

例如,在一篇文章的开头,作者用“一个人坐着,静默无语,其实他的心里是充满了舒畅的”这一比喻的手法,来表达春天带给人的愉悦感受,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体会到春天的美好。

排比手法在《春》一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一系列的并列排列,进一步表达了春天热闹和生机的情感。

例如,在“静谧的小溪奔腾浩荡,橙黄色的太阳升得斗志昂扬”这一句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排比手法,将春天的种种美好一个个描述出来,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春天的欢快和热烈。

总之,《春》一文中,朱自清经过巧妙的修辞手法,全面而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美好。

通过“写景”、“夸张”、“拟人”、“比喻”、“排比”等多种技巧的运用,进一步深化了文章表现的主题,也为读者提供了一次愉悦、充满活力的阅读体验。

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春详细讲解

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春详细讲解

对时间的珍惜与把握
时间的流逝
春天让人们意识到时间的流逝,从冬天的沉寂到春天的复苏,时间的流逝是无声无息的,让人们更加珍惜时间。
时间的价值
春天让人们认识到时间的价值,从种子的发芽到鲜花的凋谢,时间的价值在不断变化,让人们更加把握时间。
时间的利用
春天是时间的利用时刻,它让人们更加有效地利用时间。从读书学习到户外活动,春天的每一个活动都 充满了时间的利用和效率,让人们更加珍惜时间并把握每一个机会。
06
课堂互动与拓展
分组讨论春的感悟
总结词:深入理解
VS
详细描述: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让 同学们分享自己对于“春”的感悟, 从自然、人文、历史等多个角度进行 探讨,激发同学们的思维活跃度和深 度思考能力。
分享关于春的故事或诗句
激发学习兴趣
春天话题引入
通过提问学生关于春天的 感受,引导学生们积极发 言,以此激发学习兴趣。
小组讨论
将学生们分成小组,让他 们在小组内讨论自己对春 天的感受,并分享自己的 经历或故事。
多媒体展示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春天 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们 更加直观地感受春天的美 好。
02
是自然的一部分,它展示了自然的力量和魅力。从冰雪融化到万物
复苏,春天的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生命的顽强和韧性,让人对自然产生
敬畏之情。
02
生命的奇迹
春天是生命的季节,它让人们看到生命的奇迹和无限可能。从种子发芽
到鲜花盛开,春天的每一个变化都展示了生命的顽强和活力,让人们对
生命产生感激之情。
03
生态的平衡
引用与象征
引用
作者引用了许多古人的诗句来描写春 天,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 暖鸭先知。’”,突出了春天的美好 和生机。

第1课《春》(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精讲同步课堂(统编版2024)

第1课《春》(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精讲同步课堂(统编版2024)

春风图
春草和春花都是具体、形象、可感的事物,而春 风却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作者怎样去写呢?
触觉
嗅觉
听觉
触觉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1.为什么要把春风比成母亲的手,而不比成父亲的手,或其他人的手呢?
母亲的手的普遍特点是温顺柔和,而父亲的手的特点是粗 犷刚毅。因此,“母亲的手” 这一比喻从触觉的角度非常巧 妙地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和柔和,把本来看不到摸不着的风形 象化了,让人感到春风的温暖。
花枝招展huā zhī zhāo zhǎn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朗润:明亮滋润。 赶趟儿:本文是时间赶得上,这里指众多果树争先恐后地开 花。 酝酿: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 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窠巢:鸟兽昆虫的窝。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宛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现在多写作“婉转”。 黄晕:昏黄,不明亮。 抖擞:振作。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这里比喻姿态优美。
三个比喻各成一段,更能强调春的不同的生长过程,抒发作者 强烈赞美春天的真挚情感。
如果把这三个比喻合为一段,则层次不明显,表达效果没有 这样强烈。
主旨归纳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 ,描 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通 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 春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 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 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名家论朱自清
朱自清虽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 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 算他。——郁达夫
谈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会写语言,朱自清先生该 是首先 被提及的。——叶圣陶
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地抒写 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林非

第1课《春》讲义

第1课《春》讲义

《春》讲稿(第一课时)同学们好,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的课文,包括3篇散文和4首古诗,这一组古今名篇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抒发了作者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这些优美的诗文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单元导语,明确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1.要重视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2.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3.注意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下面让我们进入到第一课《春》的学习。

我们在六年级第二学期时,学习过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匆匆》,让我们再一起来回顾一下作者的相关信息。

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大家要能正确书写理解词义。

先请大家翻到读读写写,自己读一读这些词语。

我们还要能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请同学们关注课下注释。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课文,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

阅读这一类文章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情感?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朗读第一段,思考第一段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怎样的情感。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我们发现文章一开篇就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春的期盼之情,而且作者反复的说“盼望着,盼望着”,可见他的期盼之情非常的热切。

东风常指春风,东风带来了能驱散冬日严寒的暖意,所以东风来了也就意味着春天也要接踵而至了。

但是作者并没有这么写,东风来了,春天也快到了,请大家再品一品原文中的这个句子:“春天的脚步近了。

”在作者心里春天并不只是四季中的一个季节,也并不只是一年当中的一个时段,而是一个生命,一个能让作者凝神细听其脚步声,期盼其到来的生命。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想象作者对春的盼望是持续的,是热切的,全部的身心都在密切注意春的每一个动静。

听到了脚步声,脚步声越来越近了,这样强烈的渴盼之情是第一段4个短句透露给我们的,让我们再来朗读一遍,请大家注意处理好重音和停连:“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

春天的脚步近了。

”春天是一个季节,一个时段,作者为何如此热切盼望着春天的来临呢?作者盼望着春天的什么呢?因此我们接下来就来解读文章所写的春天的景物。

《春》知识点梳理及练习巩固-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春》知识点梳理及练习巩固-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第1课《春》知识点梳理及巩固练习-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思维导体一、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

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真情实感。

其著作包括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其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春》等。

二、故事背景作者写《春》这篇文章时,已经没有创作初期诗文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

这个时期,正是作者彷徨苦闷而埋头于古典文学研究的阶段,因此,对于春天只能作田园牧歌式的抒唱,不可能在作品中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

这是一篇有较大风格演变痕迹的散文。

三、理解词义朗润(lǎng rùn):明亮滋润。

酝酿(yùn niàng):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

卖弄(mài nòng): 炫耀、夸耀或骄傲地显示。

喉咙(hóu lóng): 泛指喉腔。

应和(yìng hè): 对一种言行表示呼应,附和。

嘹亮(liáo liàng): 声音清晰圆润而响亮。

烘托(hōng tuō):文中是“陪衬,使明显突出”的意思。

风筝(fēng zhēng): 一种玩具,用一张轻质材料铺粘在框架上,通常还带一条起平衡作用的尾穗,以便在一根长线牵连下,飘扬空中。

抖擞(dǒu sǒu):形容精神振奋,饱满。

健壮(jiàn zhuàng):健康强壮。

呼朋引伴(hū péng yǐn bàn):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huā zhī zhāo zhǎn):招展:迎风摆动的样子。

形容打扮得十分艳丽。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1):盼春,领起全文,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第二部分(2-7):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苏醒、生机勃勃、花草树木争春、人们迎春的景象。

朱自清散文《春》中的比喻句摘抄

朱自清散文《春》中的比喻句摘抄

朱自清散文《春》中的比喻句摘抄朱自清散文《春》中的比喻句摘抄比喻句,是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意思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出朱自清散文《春》中的比喻句摘抄,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比喻连用)“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引用、比喻)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比喻)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比喻连用)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比喻)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比喻)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比喻)(以上三句又构成排比形式)拓展:春的比喻句1、春天像一位画家,尽情地挥动着画笔,打扮着祖国各地。

2、春天像一位作家,他的文章到处充满诗情画意,令人回味无穷。

3、春天像一只闹钟,它唤醒沉睡的小草,给大自然增添一份色彩。

4、一朵朵小蓝花、小红花和小黄花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在绿叶间东躲西藏。

5、大自然在春天里显得俏丽、欢乐,像一个眺用将来的姑娘6、春天像一位慈祥的母亲,轻抚着自己的儿女。

7、春天像一首歌,歌里有小河的流水声和鸟儿的叫声,还有小朋友们的笑声……8、春天像一个指挥家,它打碎河上的冰,指挥着小河重新歌唱。

9、春天像妩媚的姑娘,沾花带叶,浓妆淡抹,总是对着平静的湖面欣赏自己的容貌10、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11、春天像种子破土而出的拱动的力,树木拔节的'喧响的节奏。

12、春天像一幅画,它收集大自然的色彩,让花儿们在画中争芳斗艳。

13、春天像一柄刃薄如纸的刀,轻易就划开了我被冬之严寒冰封许久的心房。

14、春天像辛勤的园丁,精心的呵护着花草,让它们茁壮生长。

15、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春天就像出生的婴儿,娇小可爱16、春天像个调皮的小孩,一下子把冬天赶走,一下子又吹出暖暖的风。

春 朱自清 知识点总结

春 朱自清 知识点总结

春朱自清知识点总结一、散文主题《春》这篇散文主要表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作者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感受,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

二、艺术手法1. 描写手法文章以描写春天的景色为主线,通过丰富的细节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如“柳暗花明,柳树上挂满了新绿的嫩叶,花儿开得烂漫”,“春雨润物细无声,却让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这些细致的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作者所描述的春天之中。

2. 比喻手法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如“将军”、“画家”、“雕塑家”等,将春天的景色与人类的形象相比,突显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3. 对比手法作者通过对比的手法,将冬天与春天进行对比,突出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如“一转眼,从满地的黄花变成漫天的白雪,变得是那样荒凉、那样萧瑟。

”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等,通过对比的手法,使春天的美丽更加突出。

4. 修辞手法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文章富有韵律和美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三、文章意义《春》这篇散文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

同时也启发了人们要热爱生活,要乐观向上,要珍惜眼前的幸福与美好,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总之,《春》这篇散文通过对春天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是一篇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和深刻寓意的优秀作品。

通过对这篇散文的分析,我们更加了解了朱自清的文学风格和艺术特点,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他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春》知识点详解含原文和相关练习题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春》知识点详解含原文和相关练习题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春》知识点详解含原文和相关练习题1.《春》朱自清一、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

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词语解释①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②朗润:明朗润泽③赶趟儿:原意指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④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⑤婉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⑥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招展,迎风摆动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

意思是,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及早安排好⑧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的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三、中心思想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

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春朱自清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3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4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讲义第1课春(学生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讲义第1课春(学生版+解析)

第1课春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了解识记作者常识,准确识记重要词语,学会重音和停连的朗读技巧。

2.理解朱自清多层次、多角度描写春天蓬勃之美的方法;学习抓住特点运用恰当技巧来描写景物的方法。

3.品味本文富有童趣和有诗味的语言,深入学习比喻修辞手法。

4.调动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画面美和优美的情境,感受大自然的蓬勃生机。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3.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知识点01 把握重音与停连的朗读技巧【即学即练1】(一)、注意下面句子加点字的重音,有感情地朗读下面两句话,说说你的理解及作者的感情。

(1)(我)盼望着...,(我)盼望着...,(你看)东风来了,(你听)春天的脚步近了....。

(2)(快来看呀)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温馨提示:(1)首先,两个“盼望着”的语气应该是递进的,表达了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春天”本无脚步,这“脚步”是作者想象出来的;其次,不说“来了”,只说“近了”,是从春天刚起步说起。

这是课文的开头,一上来就传达了一种欢快而热烈的心情和气氛。

(2)“偷偷地”和“钻”,表现了小草的情态和动作,仿佛有灵性、有个性。

“嫩嫩的,绿绿的”是后置定语,本来应该放在“小草”前面,后置之后,造成了抑扬顿挫的效果,同时起到了强调的作用,突出了小草的勃勃生机。

解析:重音,是对一句话中需要强调的词语加以重读,以引起听者的注意。

目标导航(二)、根据提示诵读,感受停连的朗读要领。

(标注的朗读符号仅供参考。

)(1)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v斜织着,人家屋顶上v全笼着一层薄烟。

(2)野花v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3)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v抚摸着你。

妙趣横生 春意盎然——朱自清《春》修辞手法赏析

妙趣横生 春意盎然——朱自清《春》修辞手法赏析

妙趣横生春意盎然——朱自清《春》修辞手法赏析江苏省常熟市浒浦高级中学(215500)潘丹[摘要]《春》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代表作品之一,它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充满生机和富有生命力的春天景象,展现了春之美。

立足修辞角度探寻《春》一文的写作特色,引领学生体会蕴含在技法中的情感与思想,从关注技法到关注文本,实现对话作者的目的。

[关键词]朱自清;《春》;修辞手法[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21)06-0006-02《春》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代表作品之一,其与《背影》一起被选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

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清新、感情真挚、笔法精湛,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与艺术价值。

《春》创作于1933年,描写了充满生机和富有生命力的春天景象,展现了春之美。

《春》自从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特别是文中富有特色的修辞手法的运用,更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也是历来语文教学的重点。

本文立足修辞角度探寻《春》一文的写作特色,以更深层次地探寻其中蕴含的情感与思想。

一、惟妙惟肖的比喻从古至今,在作家的眼里,“春”是一个写不腻的话题。

从“草色遥看近却无”到“浅草才能没马蹄”,从“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到“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季,终于,你来了”,春总能代表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期待,及对生命的尽情歌颂。

关于“春”的佳篇不胜枚举,其中朱自清的《春》最为动人心弦。

在万千读者的心目中,朱自清的《春》描写出了春天最美丽、最真实的样子。

春天中的万物的样态难以描摹、难以绘制,但为何朱自清能如此生动地展现出来呢?《春》之所以能描绘出立体而生动的“春之景”,得益于朱自清对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比喻作为常见的修辞手法,具有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可感、真实生动的作用。

朱自清是深谙文学创作技法的高手,其通过精准且生动的比喻,将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使读者如入其境,如赏其景,沉醉其中。

春朱自清(教案)-七年级2020-2021学年上册(部编版)

春朱自清(教案)-七年级2020-2021学年上册(部编版)
春朱自清(教案)-七年级2020-2021学年上册(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春朱自清》-七年级2020-2021学年上册(部编版):本节课选取教材第一单元《美丽的季节》中的《春》一文,由著名文学家朱自清所著。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生字词学习: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成语及短语,如“嫩绿”、“含苞待放”、“万象更新”等。
1.教学重点
-修辞手法的运用: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分析课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万物复苏”等。通过具体例句的分析,让学生理解修辞手法在描绘季节变化中的重要作用,并在自己的写作中尝试运用。
-文本情感的理解:强调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同理心和审美情感。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春朱自清》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注意过春天的变化?”比如,柳树何时发芽,花朵何时开放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朱自清笔下的春天。
2.课文阅读与理解:引辞手法分析:分析课文中所运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如何通过这些手法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4.课文背诵与默写: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加强语文素养,提高对美好文字的鉴赏能力。
5.写作技巧探讨: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掌握如何运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季节变化,激发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
-写作技巧的掌握:学习作者如何通过观察生活,将季节变化描绘得生动形象,让学生学会观察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2.教学难点
-修辞手法的辨识与运用:学生可能难以辨识课文中所有的修辞手法,更不用说在自己的写作中灵活运用。需要通过对比、举例等方式,帮助学生识别并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效果。

春这篇课文的修辞手法

春这篇课文的修辞手法

春这篇课文的修辞手法春这篇课文的修辞手法导语:朱自清的散文《春》,正文共有632个字(不计标点),10个自然段,30句话,可是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多得达到了惊人的程度,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春这篇课文的修辞手法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拟人)一切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拟人)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拟人、排比)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拟人)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排比)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回环、拟人)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比喻连用)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拟人)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比喻连用、拟人)“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引用、比喻)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比喻)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拟人)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比喻连用)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拟人)“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引用)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比喻)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比喻)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比喻)(以上三句又构成排比形式)还有,在“春草图”里,以在草地上儿童的嬉戏来衬托春草的旺盛,揭示春草勃发给人带来的欢乐;在“春花图”里,以成千成百蜜蜂的嗡响和大大小小蝴蝶的飞舞来衬托桃、杏、梨花的争芳叶艳,揭示春花给人带来的希望。

再有,叠词、省略的运用也很多。

朱自清的春知识点归纳

朱自清的春知识点归纳

朱⾃清的春知识点归纳朱⾃清春⼀般指春。

《春》是现代散⽂家朱⾃清的作品。

《春》是朱⾃清的散⽂名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教材选⽤。

下⾯⼩编给⼤家分享⼀些朱⾃清的春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家,欢迎阅读!朱⾃清的春知识点⼀、作者朱⾃清(1898——1948),原名⾃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家、诗⼈、学者、民主战⼠。

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称“扬州⼈”。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

他的散⽂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洗练、⽂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代表作诗⽂集《踪迹》,散⽂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艺论著有《诗⾔志辨》《论雅俗共赏》,散⽂代表作有《荷塘⽉⾊》《绿》《背影》《桨声灯影⾥的秦淮河》等。

⑧吹⾯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的志南和尚《绝句》:古⽊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欲湿杏花⾬,吹⾯不寒杨柳风。

⼆、⽂本研读第⼀部分(1) 盼春(反复和拟⼈的修辞)第⼆部分(2-7) 绘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图,迎春图)第三部分(8-10)赞春(三个⽐喻)2、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第⼀段的作⽤是什么?⽤了什么修辞?开篇点题,总领全⽂,奠定了全⽂清新活泼的感情基调。

运⽤了反复和拟⼈的修辞,表现了对春天到来的急切盼望和喜悦之情。

3、⼩草偷偷地从⼟⾥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运⽤拟⼈的修辞⼿法。

“偷偷地”“钻”写出了⼩草破⼟⽽出的挤劲,写出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出的情景和作者的惊喜之感。

这样写是⽆意识、⽆感情的⼩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感情。

4、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脚球,赛⼏趟跑,捉⼏回迷藏。

六个动词的连⽤,表现了⼈们在草地上的活动和感受,侧⾯写出了春草勃发给⼈们带来的欢乐。

5、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拟⼈。

写出了春花争春⽐美、竟相开放、互不相让的动态。

6、红的像⽕,粉的像霞,⽩的像雪⽐喻、排⽐。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春》朱自清+记叙文之修辞手法巩固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优美语句、修辞方法并了解作者,感受文章思路;2、领悟文章的诗画意境,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歌颂与赞美之情,陶冶个性;3、修辞手法的作用,对象特征分析及情感理解。

【知识梳理1】春朱自清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这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的。

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在大学读书后期,受五四运动影响,开始写新诗。

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后从事散文创作。

朱自清是一个很有骨气的人,他的一些诗和散文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光明未来的期待。

他的散文秀丽朴素、真挚质朴、独树一帜,“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

代表作有:《春》、《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教学过程】一、理清写作思路1.课文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春”的?你能划分出文章的结构层次吗?2.细读第三至七自然段,交流讨论:作者具体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如果将这些景物看成一幅幅的春景图,你能不能分别给它们拟一个恰当的三个字的小标题?3.你认为作者笔下哪幅画面最美?美在哪里?你能为你最喜欢的画面配上一句古诗吗?二、把握景物特点12.三、拓展开放探究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四幅图画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四、品味优美的语言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你能各举一例并说说它的作用吗?2.除了修辞手法的运用,本文还有不少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这些词语的使用使作者笔下的春更加鲜明生动了。

品读课文,圈画出文章中你认为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尝试鉴赏。

(1)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3)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3.结尾的三个自然段运用了三个比喻,这三个比喻句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五、分析写景角度1.第三自然段共四个句子,各是从什么角度描绘春草的?2.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写“树上”的花的?3.春风是无形的,看不到、摸不着,作者是从哪几个感官角度把春风写得有形、有味、有声的?4.作者绘“春雨图”时,写景的层次上有什么特点?六、写法探究运用本文是一篇春意盎然的写景美文,怎样描写景物,本文第四自然段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既有实写,又有虚写,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请你仿照课文,自选景物,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写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300字左右。

【课内精练】1、从课文,体会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并回答下列问题。

作者按照盼春、绘春、颂春的顺序描绘春天,在描绘中,依次描绘了五幅美丽的图画,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运用比喻,突出了春天_______ 、_______ 、_______的特征,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精美文段赏析: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____________________,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在空白处填上课文的原句。

(2)“斜织”一词表现春雨的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写了什么自然景物?各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解释下列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黄晕:______________ 烘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静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列语句从不同角度写出了春雨特点,请用恰当的词语把春雨的特点概括出来,写在括号内:A、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B、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C、人家屋项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6)在这段文字中,除雨外,作者还写了人,有近有远,有静有动,请概括都写了有关人的什么场景?写这些场景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7)语段中与“稀稀疏疏”相对应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远、近角度看,这段文字对景物描写的顺序是()A、由远及近,有动有静B、由近及远,有动有静C、由近及远,有静有动(9)“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分别形容雨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闪光B、紧密C、细长3、品味语言: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仔细揣摸下列语句,找出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并说说它们有什么表达作用。

(1)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偷偷的”和“钻”这些词用的好,好在那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梳理】修辞手法六种常用修辞手法的定义:(1)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乙事物(喻体)跟甲事物(本体)作比。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

要注意的是,用“像”“仿佛”不一定就是比喻。

(2)拟人:是把事物当作人,把它写成有人一样的感情和人一样的动作神态。

(3)夸张:是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某一事物,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4)排比:是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句子或短语量上够不上三个的,不是排比。

(5)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

以肯定形式问表示的是否定的意思。

(6)设问: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不直接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的修辞方法。

特点:自问自答。

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设问、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

常见修辞的答题模式:比喻、拟人的作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排比的作用:强调了+对象+特性,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夸张的作用:强调突出了+对象+特性,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设问的作用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的作用:加强气势,强调了肯定的语气,强化了对……的……之情;引发对……的思索,引起读者思考和关注。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如“……(某一段话)”,使(能)“……(套修辞作用)”注意:在写作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否则就会很空。

【例题精讲】例1.小练习:判断下列手机短信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说说这些修辞手法的好处。

(1)幸福是石子,烦恼是沙子,用筛子筛去沙子,留下石子,幸福将伴你一生。

(2)授人香草,手自留香;送人玫瑰,心自芬芳;善以待人,人自善良;平和处世,百年安康。

(3)下雨也好,走路也好,空气中有种相知相惜的味道。

有你真好,连风都知道。

风若有情,会把我的心语送到。

愿你快快乐乐,没烦没恼。

(4)你要是敢不想我,我就把你的脸打成彩屏的,脑袋打成振动的,耳朵打成和弦的,全身打成直板的,再不想就把你打成翻盖的,直到打成二手的!(5)世界上最懒的动物是什么?最幸福的动物是什么?最不挑食的动物是什么?——猪。

祝你像猪一样能睡个好觉,吃饭不挑食,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收获幸福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