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2010年降水量统计表

合集下载

龙州县水文气象资料对农业等很重要

龙州县水文气象资料对农业等很重要

龙州县水文气象资料广西龙州县位于25°07'~25°39'N、107°37'~108°18'E,地处祖国南疆西南部地区,属南亚热带西部气候区。

自2011-01-01到2013-09-01,龙州县共出现:雨582天,多云334天,阴16天,晴15天。

2011年2012年2013年龙州近30年气候特征及变化分析摘要利用龙州县1980-2010年的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龙州县气温、降水量、日照、蒸发的变化特征。

结果显示,龙州县1980-2010年的平均气温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各季平均气温也有上升趋势,其中冬季升温趋势明显。

年降水有下降趋势,但是下降趋势不明显;各季的降水也存在下降趋势,以秋季降水下降趋势较为明显,各月降水存在较大的差异。

年日照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但是年际变化较大;蒸发量在新观测手段运用前后有较为明显的变化,但是前后两段时间都有增加的趋势。

关键词:气候变化特征 1980-2010 龙州自然因素的影响加上人类活动的干扰,目前气候变化正在加剧,有关气候变化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已经成为国内也是国际科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利用广西龙州县30a的气象资料分析气候特征以及变化规律,为龙州县的农业生产提供指导,为旅游提供气象服务。

1资料来源和研究方法1.1区域自然概况。

龙州县地处广西西南边陲、左江上游,西北面与越南接壤。

气候暖和湿润,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如春,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各种资源极为丰富。

其中蔗糖加工是龙州的支柱产业,已经形成了规模。

1.2选取龙州1980年—2010年的气温、降水量、日照、蒸发量等气象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回归分析。

四季划分为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季);冬季(12至翌年2月)2 气候因子变化特征2.1气温龙州1980年—2010年的平均气温为22.4℃,年平均最高气温为27.5℃,年平均最低气温为19.2℃,极端最高气温为41.6℃(出现在2003年5月),极端最低气温为0.8℃(出现在1999年12月)。

上海市松江区1980~2014年降水量分析(松江水务)

上海市松江区1980~2014年降水量分析(松江水务)

上海市松江区1980~2014年降水量分析黄平(上海市松江区水文站,上海 201600)摘要:利用上海市松江区1980~2014年4个国家基本测站的降水量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推求不同频率(重现期)的降水量特征值,并对降水量的年内变化与年际变化进行分析。

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秩次相关检验法对降水量序列进行趋势分析,通过距平变化曲线分析时段特征,对降水量变化过程进行变异点的识别与检验,2011年降水量过程发生显著突变。

采用功率谱对年降水量系列进行周期性分析,松江区年降水量变化存在21年的周期。

降水量是地表水、地下水的补给来源,研究和分析降水量变化特征,对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合理配置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松江;降水量;统计分析;变化趋势;周期性变化水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降水量是地表水,地下水补给的来源,降水量的变化直接影响水资源量。

分析和研究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和变化规律,对提高降水利用率,充分挖掘现有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上海市松江区降水过程变化规律进行统计分析,包括降水量时空分布、变化趋势、变化周期等。

掌握这些变化特性,为今后制定和修订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1 松江区地理与气候概况1.1 地理位置松江区位于上海市西南部,地处太湖流域碟形洼地底部,境内地势平坦,东、南部略高,西、北部低洼,为长江三角洲平原。

区境南北长约24千米,东西宽约25千米,总面积605.64平方千米。

东与闵行区、奉贤区为邻,南、西南与金山区交界,西、北与青浦区接壤。

东北距上海市中心约40公里。

1.2气候松江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区,受冷暖空气交替影响。

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4℃,最高气温38.2℃,最低气温零下10.5℃,无霜期230天。

6~7月有梅雨,平均20天左右。

夏秋常有台风过境,平均每年1.5次。

局部地区有时有龙卷风、冰雹为害,秋冬多雾,易涝少旱。

2 降水量特征值统计分析根据全国《地表水资源数量评价细则》要求,采用矩法计算降水量特征值统计参数,再进行适线调整确定,频率曲线采用皮尔逊Ⅲ型曲线。

宿迁介绍(气象灾害)

宿迁介绍(气象灾害)

主要气象灾害——大风
当风力达6级以上的风称为大风,它能拔起大树, 折断电杆,倒房翻车,助长火灾等。
2008年6月20日,我市泗洪县出现雷雨大风天气,此次大风自北向南方向移动,受 灾宽度220-240米,受灾距4千米。在该受灾面区域内,成材树木拦腰折断约800棵, 连根拔起有12棵,小树折断近300棵,约有20户村民房屋不同程度受损,有5家被 折断的树木压倒,其中有一人死亡。田间有200亩西瓜棉花受灾,电线杆折断4根, 通信杆倒伏12根。据民政部门统计,该次风灾直接经注损失约200万元。
主要气象灾害——低温寒潮
寒潮就是北方冷空气大规模地向南侵袭我市,造成大范围 急剧降温和偏北大风的天气过程。寒潮影响时,我市48小 时最低温度可下降8度以上。
当寒潮侵袭宿迁时,除了给宿迁市造成剧烈的降温以外,还会带来霜冻、大风、 暴雪、冻雨、道路结冰等严重的灾害性天气,尤其春季和秋季多强寒潮影响,对 农业、畜牧业、交通运输造成严重危害,强烈的降温还会损害人们健康,使得冻 伤和呼吸道、心血管病人增多。
主要气象灾害——雾霾
雾和霾是两种天气现象,根据气象学上的定义,霾是大量极细微 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现象, 当空气中水汽较多时,能见度低于1公里时被定义为雾。
近年来我市雾霾多发,去年大部分月份雾霾日都在20天左右。最大的为1月份31次, 即每天都有雾霾出现,严重的雾霾发生时,能见度在100米以内,造成高速封闭,城 市公交短时停运,空气质量明显变差,交通受到严重影响。
主要气象灾害——台风
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气象学上,台风专指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 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洋面上发生,近中心最大持续风速达到12级 及以上(即每秒32.6米以上)的热带气旋。至于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 部发生,达到同样强度的热带气旋,则称为飓风。

成都地区1951—2010年降水年变化分析

成都地区1951—2010年降水年变化分析

成都地区1951—2010年降水年变化分析作者:王若男等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5年第18期摘要:为了解成都地区60a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并预测短期内成都地区降水趋势,为区域农业生产和防汛抗旱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采用滑动平均、突变性检验方法分析了成都地区1951-2010年以来降水量变化特征,对成都地区降水的年际变化趋势及突变性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近60a来成都市年降水量总体上呈减少趋势,20世纪60、80年代以偏多为主,其余年代以偏少为主,20世纪90年代以来明显减少。

关键词:成都市;降水量;滑动平均;突变性检测中图分类号 P42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8-146-021 引言近年来,气象学者们对中国各地区近代气候变化规律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如:唐佑民分析了我国西北区夏季降水异常与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季节演变[1];戴瑛、刘富明[2]讨论了太平洋海温异常与西北地区夏季降水等等。

但目前针对小区域气候变化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和深入[3],而研究小区域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生活及灾害预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成都市地处于于川西北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交接地带,具有独特的气候资源,其东西2地呈现不同气候状况。

成都市东、西2部分由于地域海拔高度相差悬殊,热量随海拔高度急增而减少,从而呈现出东暖西凉2种气候类型并存的格局,冬春两季降水偏少,夏秋相反,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可达900~1 300mm。

成都地区汛期的降水类型基本可以分成2种,且各自有其变化规律,但共同点是成都中部区域降水量较之四周偏少,这是龙门山脉和龙泉山脉的地势特点对成都地区汛期降水变化规律产生的影响。

本文主要分析了成都地区近60a的降水变化,从时间序列角度进一步分析成都地区降水的变化规律。

2 资料和方法数据资料来源于中央气象台1951-2010年逐年降水量。

成都位于四川平原中部,介于东经102°54′~104°53′,北纬30°05′~31°26′之间。

1981-2010年三门峡地区降水雷暴特征分析

1981-2010年三门峡地区降水雷暴特征分析

1981-2010年三门峡地区降水雷暴特征分析三门峡位于河南西部,地处中纬度内陆区,大部分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三门峡降水天气较多,几乎每年均会发生暴雨、雷电灾害,给当地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不利影响,甚至还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基于此,为了及时掌握三门峡地区降水雷暴气候变化规律,从而更好的防灾减灾,最大程度的降低暴雨、雷电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

本文通过对三门峡地区近三十年来的降水、雷暴天气观测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掌握该地区暴雨、雷电气候特征,以期为当地开展暴雨、雷暴预警预报及暴雨灾害防御提供重要参考。

1.资料来源与方法本文研究资料为1981-2010年三门峡地区四个国家基本气象站(三门峡、卢氏、灵宝、渑池)地面观测资料,规定日降雨量≥50mm为1个暴雨日;本文主要采取气候倾向率等梳理统计方法对三门峡地区降水雷暴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研究。

2.结果与分析2.1降水气候特征分析2.1.1 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统计分析1981-2010年三门峡降水数据资料可知该地区年降水量的变化不但具备一定的规律性,同时还存在一定的突变性。

通过分析三门峡地区四个站点三门峡站、卢氏站、灵宝站、渑池站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图可知,三门峡地区四个站点的年降水量整体上均呈减少趋势,但是降水量的气候倾向率有所差异。

其中,三门峡站近三十年降水量气候倾向率为-48.168mm/10a;卢氏站降水量气候倾向率为-16.464mm/10a;灵宝站的降水量气候倾向率为-15.264mm;渑池站降水量气候倾向率为-24.1 mm/10a。

在这四个测站中,只有三门峡站气候倾向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其他三站均达到了显著性检验水平。

近三十年降水量减少幅度最大的为三门峡站,其次为渑池站,卢氏站减少幅度要大于灵宝站。

2.1.2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由三门峡地区各站点降水年代际分布图分析可知,1981-2010年间三门峡地区降水量最多的年代为20世纪80年代,降水量最少的为20世纪90年代,21世纪以来降水量有所增加,但仍然低于20世纪80年代。

北京历年7-8月降水量统计表格

北京历年7-8月降水量统计表格

北京市历年7-8月降水量统计表格序号年份 7月降水量(毫米) 8月降水量(毫米)1 2015 185 1832 2016 165 1753 2017 200 1904 2018 175 1805 2019 190 1706 2020 180 185在北京市的气候中,7月份和8月份是夏季的核心时段,也是降水量较为集中的时候。

了解历年7-8月份的降水量情况,对于气象预测、农业生产、城市规划等方面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下面我们来对北京市历年的7-8月降水量进行统计和分析。

1. 降水量统计从以上统计表格中可以看出,北京市历年的7月份降水量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情况。

2015年的7月份降水量最高,达到185毫米,而2016年的7月份降水量最低,仅为165毫米。

整体而言,北京市的7月份降水量在165毫米到200毫米之间波动。

在8月份的降水量方面,各年的数据也呈现出一定的起伏。

2017年的8月份降水量最高,为190毫米,2019年的8月份降水量最低,为170毫米。

总体来看,北京市的8月份降水量在170毫米到190毫米之间波动。

2. 降水量分析从历年的数据来看,北京市的7-8月份降水量整体呈现出一定的年际波动。

但总体上,降水量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持续增多或减少的趋势。

这也说明北京市的夏季降水量相对稳定,没有出现明显的气候变化影响。

然而,尽管整体上降水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但仍然需要注意到单年的异常气候情况。

比如2015年的7月份降水量异常偏高,这可能会对当年的农作物生长和城市排水系统造成一定影响。

对于每个具体的年份,都需要进行详细的气象分析和灾害防范措施。

3. 对降水量的应对措施尽管北京市的夏季降水量相对稳定,但也需要预防可能出现的特殊天气情况。

特别是在气候变化不断加剧的背景下,特殊降水、暴雨等特殊天气事件可能会出现的频率和强度都有所增加。

城市规划和气象部门需要加强对于夏季降水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发布天气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减少可能带来的灾害损失。

北京市历年降水总量

北京市历年降水总量

时间行业指标数值单位2009年降水量0.4806米2007年降水量0.4839米2006年降水量0.318米2005年降水量0.4107米2004年降水量0.4835米2003年降水量0.4445米2002年降水量0.3704米2001年降水量0.3389米2000年降水量0.3711米1999年降水量0.2669米1998年降水量0.7317米1997年降水量0.4309米1996年降水量0.7009米1995年降水量0.5725米1994年降水量0.8132米1993年降水量0.5067米1992年降水量0.5415米1991年降水量0.7479米1990年降水量0.6973米1989年降水量0.4422米1988年降水量0.6733米1987年降水量0.6839米1986年降水量0.6653米1985年降水量0.721米1984年降水量0.4888米1983年降水量0.4899米1982年降水量0.5444米1981年降水量0.3932米1980年降水量0.3807米1979年降水量0.7184米1978年降水量0.6648米1977年降水量0.779米1976年降水量0.684米1975年降水量0.3928米1974年降水量0.4747米1973年降水量0.6982米1972年降水量0.3742米1971年降水量0.5112米1970年降水量0.597米1969年降水量0.9132米1968年降水量0.3867米1967年降水量0.5934米1966年降水量0.5279米1965年降水量0.2618米1964年降水量0.8177米1963年降水量0.7756米1962年降水量0.3669米1961年降水量0.5998米1960年降水量0.5271米1959年降水量 1.406米1958年降水量0.6919米1957年降水量0.4868米1956年降水量 1.1157米1955年降水量0.9332米1954年降水量0.9614米1953年降水量0.6577米1952年降水量0.5573米1951年降水量0.4816米1950年降水量0.9109米1949年降水量0.921米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气象资料室2010年3月5日江南地区连阴雨天气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气象资料室2010年3月5日江南地区连阴雨天气

气象资料服务快报
2010年第13期(总第110期)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气象资料室2010年3月5日江南地区连阴雨天气过程资料产品
图1. 2010年2月28日08时-3月5日08时降水量分析场
降水量的历史排位(点击下载数据)
(28.0°-31.5°N, 114.0°-122.0°E降水量最大站为安徽休宁站,降水量达187.6毫米)
图4. 江南地区1951-2010年历年二月下旬至三月上旬连续5天累积最大面降水量(以区域内1961年以来114个连续观测站为基准)(点击下载数据)
图5. 江南地区二月下旬至三月上旬连续5天累积面降水量的历史排位(点击下载数据)
图6. 2010年2月24日-3月5日江南地区区域平均日降水量(点击下载数据)
分析:廖捷审核:余予签发:周自江
FTP地址:10.10.40.186;用户名:user;密码:user
电话: 68406106,58995196,6840868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编: 100081
E-mail: cdc_service@。

近52年和林格尔气温和降水量时间变化特征

近52年和林格尔气温和降水量时间变化特征

近52年和林格尔气温和降水量时间变化特征郭永丽;滕彦国;翟远征;王金生【摘要】The tempo ral var iatio ns o f air t emperat ur e and precipitatio n in H eling eer, Inner Mongo lia were analyzed based o n the monitor ing data of a ir temperature and pr ecipitatio n in the H eling eer meteo ro log ical statio n from 1959 to 2010. The anomaly, trend, cor relation, mutat ion, and H urst index analyses w ere conducted in the paper .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is an increasing trend o f temper atur e ( 0. 36 e / ( 10 a) ) in the ar ea, w hile the w eak decr easing trend of precipitation ( - 81 4 mm/ ( 10 a) ) is like2 ly t o chang e; the air temper atur e does no t hav e an apparent relationship w ith the precipit ation; t he w int er temper ature and sum2 mer precipitation ar e the mo st impor tant influencing factor s of the annual aver age atmospher ic temperatur e and annual pr ecipita2 tion, r espectively; the a ir temperature had mutatio ns between 1986 and 1988, while pr ecipitatio n didn't. Analy sis o f var iatio n char acter istics o f climate facto rs has g r eat sig nificance on t he knowledg e and r easo nable utilizat ion o f t he climat e r eso ur ces, sus2 tainable utilizatio n o f water resources, and reinfor cement o f eco log ical env iro nment pro tect ion.% 利用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气象站1959年-2010年的气温和降水量数据,对和林格尔地区气温和降水的时间变化进行了分析。

北京市历年降雨量数据

北京市历年降雨量数据

时间行业指标数值单位2009年降水量0.4806米2007年降水量0.4839米2006年降水量0.318米2005年降水量0.4107米2004年降水量0.4835米2003年降水量0.4445米2002年降水量0.3704米2001年降水量0.3389米2000年降水量0.3711米1999年降水量0.2669米1998年降水量0.7317米1997年降水量0.4309米1996年降水量0.7009米1995年降水量0.5725米1994年降水量0.8132米1993年降水量0.5067米1992年降水量0.5415米1991年降水量0.7479米1990年降水量0.6973米1989年降水量0.4422米1988年降水量0.6733米1987年降水量0.6839米1986年降水量0.6653米1985年降水量0.721米1984年降水量0.4888米1983年降水量0.4899米1982年降水量0.5444米1981年降水量0.3932米1980年降水量0.3807米1979年降水量0.7184米1978年降水量0.6648米1977年降水量0.779米1976年降水量0.684米1975年降水量0.3928米1974年降水量0.4747米1973年降水量0.6982米1972年降水量0.3742米1971年降水量0.5112米1970年降水量0.597米1969年降水量0.9132米1968年降水量0.3867米1967年降水量0.5934米1966年降水量0.5279米1965年降水量0.2618米1964年降水量0.8177米1963年降水量0.7756米1962年降水量0.3669米1961年降水量0.5998米1960年降水量0.5271米1959年降水量 1.406米1958年降水量0.6919米1957年降水量0.4868米1956年降水量 1.1157米1955年降水量0.9332米1954年降水量0.9614米1953年降水量0.6577米1952年降水量0.5573米1951年降水量0.4816米1950年降水量0.9109米1949年降水量0.921米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北京市。

1988-2007年逐日降水量

1988-2007年逐日降水量

2.6
0.0
3.8 0.0 0.3 2.9
1.0 48.3
0.1 0.6 0.5 3.8 7.2 7.4 0.0 3.5 17.4 0.0 0.0 0.5 20.0 14.8 2.4 10.3 0.0 0.4 29.3 24.2 0.4
0.0 8.8 13.4 0.0
1.8 1.0 18.0 0.1 0.5 2.3 34.5 0.8 0.0
19.2
1.9 3.2 67.9
0.0 0.0 1.0 0.4 0.0 1.9 12.2 10.8 0.5
0.0 0.0
0.0 1.1 12.4
28.9 0.0 17.5 3.7 1.6 0.0 0.3 0.2 0.0 4.2 4.1 9.6 0.0 35.2 0.1 18.0 0.3 0.0 0.0 5.1
13日 14日 15日 16日 17日 18日 19日 20日 21日 22日 23日 24日 25日 26日 0.4 0.0 0.0 25.0 1.9 0.0 0.5 0.2 1.4 1.8 1.6 0.0 0.6 0.1 0.0 0.0 1.9 3.3 0.0 0.3 10.0 10.0 4.9 4.8 0.6 0.1 3.2 0.0 0.0 0.8 0.0 0.3 0.8 0.2 4.1 0.6 0.0 0.1 2.9 2.4 49.4 0.0 0.0 0.7 0.6 0.6 9.0 7.1 0.0 0.0 0.5 0.0 0.1 0.0 2.7 2.6 8.7 4.8 3.2 0.5 0.8 0.1 0.6 0.0 0.0 0.0 0.2 1.3 9.7 4.6 0.8 6.4 7.0 5.3 6.4 2.3 2.3 2.9 0.0 1.1 6.7 1.2 0.9 19.9 0.0 12.9 7.1 14.0 15.3 0.7 8.6 7.0 22.2 3.4 0.4 0.2 12.1 0.0 0.1 0.1 2.8 14.1 4.8 0.1 0.0 3.7 0.2 0.0 0.2 0.0 0.0 2.1 26.4 5.8 5.1 1.2 0.1 24.4 0.2 7.4 0.2 0.0 6.0 3.2 0.1 0.1 0.0 5.0 11.1 7.0 0.0 7.3 15.4 8.4 0.1 0.9 0.4 7.1 2.1 1.6 34.7 15.7 0.3 10.3 4.6 5.5 0.0 10.5 6.3 10.0 0.9 0.0 0.0 0.0 0.2 0.9 1.9 0.2 0.0 0.3 0.0 0.0 0.3 4.5 36.7 3.4 1.8 10.0 0.2 0.0 8.2 0.0 1.2 45.3 1.9 4.5 3.1 23.0 0.9 11.1 0.7 13.0 9.1 0.0 0.0 0.5 3.0 0.0 0.3 0.1 0.0 2.4 3.4 0.0 1.7 0.6 0.0 13.3 6.6 5.9 0.5 0.2 0.0 0.0 1.8 3.0 0.4 3.4 3.2 3.4 0.1 2.3 3.7 0.0 6.3 1.4 1.0 0.0 4.3 0.3 2.3 7.5 1.4 3.1 0.0 13.9 0.8 0.0 0.8 0.2 29.0 0.5 0.0 2.4 0.0 0.0 2.7 9.3 1.8 0.3 0.3 2.6 0.2 0.0 28.2 1.4 0.6 0.3 3.2 6.4 0.7 0.0 2.0 0.0 4.4 3.4 0.0 0.0 0.0 0.0 5.0 0.0 0.4 0.0 5.0 0.0 0.0 0.0 0.7 6.8 2.0 23.7 4.7 0.7 0.1 5.2 6.3 3.0 2.0 8.3 3.6 5.8 2.0 0.0 0.7 11.7 0.8 5.3 0.0 9.8 0.2 6.9 3.1 1.4 3.2 10.1 9.3 0.2 0.7 0.2 1.8 0.8 4.7 1.8 5.9 0.8 3.0 3.8 0.0 9.3 10.3 0.0 17.5 0.0 0.1 0.1 8.5 2.0 0.8 0.0 4.2 2.3 0.0 0.0 2.6 8.1 64.9 0.8 0.1 0.0 2.9 15.8 7.1 34.2 57.6 0.0 73.3 9.1 0.9 10.1 0.0 9.5 4.0 0.0 0.0 1.9 0.4 4.4 5.6 9.6 2.0 11.4 0.1 3.6 0.0 1.5 0.0 1.3 8.1 1.1 16.8 4.1 4.3 50.5 24.5 2.3 0.0 5.1 13.5 46.9 2.1 2.6 6.5 8.4 2.5 4.2 9.9 0.0 24.0 0.1 0.0 45.3 4.4 0.1 6.6 3.8 1.1 0.0 1.0 13.1 3.8 0.0 0.0 1.6 7.8 12.5 0.2 2.5 2.4 7.7 0.2 5.5 0.7 0.1 5.4 12.5 1.5 50.7 0.9 0.4 15.4 2.0 1.0 0.0 0.1 12.9 12.2 2.2 0.0 14.2 3.8 2.7 0.4 20.9 0.3 0.1 7.5 10.3 0.0 0.4 0.0 0.0 0.1 0.0 0.0 2.2 0.0 6.0 2.9 2.5 0.0 10.2 5.8 4.0 1.2 8.1 0.1 2.8 19.4 0.0 0.5 2.6 0.4 0.0 1.7 0.0 0.0 0.0 0.2 59.0 0.2

1980-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

1980-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

3.7 1.2 92.5
1150.5 2004
2324.4
32.1 85
618.49
51.3 75.5 126.2
0.0655 0.5151
99.6 70.44 27.53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1921 7725 5180 6131 3627 4432 9470
90.3 1807.9
0.9 121.4 376.7
2.4 3.9 51.2 36.7 164.1
43.6 152.8
680
3.2 82.4 47.4 95.5 24.7 24.9 68.2
74.4 65
56.7 24.4 40.3
2.2
42.2 131.5
37.8 77.2
3.2
37.1 41.7 11.8
6 25.4
0.3518 26.06 2.937 31.6 0.006
13.077 72.41
2.29 151.97 39.47 227.6 26.64 107.57 342.16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9487 5720 6406 9638 4856
864
471.2 1557.8
2506 1060.6 1121.3
0.0497 5.8853
0.114 0.0541
80.1 106.8
14.8 24.9 8.7
2.7407 5.749
0.0011 145.6
39.3
13.4 184 54.1 268.1 25.8 94.4 320.5
349.3 228.3 130.2
74.5 54.7 9.6
24.1 151.6

2010北京水资源公报

2010北京水资源公报

(2010)北京市水务局目录一、概述二、水资源三、水资源利用四、水质北京市水资源公报《北京市水资源公报》编委会主办单位:北京市水务局编制单位:北京市水文总站审定:毕小刚审核:丁跃元戴育华审查:杨忠山赵志新技术负责:赵学丽窦艳兵黄振芳公报编制:范庆莲参加人员:戴岚刘文光焦忠志姜体胜白国营刘波一、概述2010年全市平均降水量524mm,比2009年降水量448mm多17%,比多年平均值585mm少10%。

为偏枯水年。

全市地表水资源量为7.22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15.86亿m3,水资源总量为23.08亿m3,比多年平均37.39亿m3少38%。

全市入境水量为4.33亿m3(未包括南水北调河北应急调水2.6亿m3),出境水量为8.29亿m3(其中包含污水和再生水6.6亿m3)。

全市18座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为14.31亿m3,可利用来水量为5.22亿m3。

官厅、密云两大水库年末蓄水量为12.36亿m3,可利用来水量为4.07亿m3(包括密云水库收白河堡、遥桥峪水库补水0.40亿m3,官厅水库收河北、山西补水0.14亿m3)。

全市平原区年末地下水平均埋深为24.92m,地下水位比2009年末下降0.85m,地下水储量减少4.4亿m3,比1980年末减少90.5亿m3,比1960年减少111.3亿m3。

2010年全市总供水量35.2亿m3,比2009年的35.5亿m3减少0.3亿m3。

全市总用水量为35.2亿m3,其中生活用水14.7亿m3,环境用水4.0亿m3,工业用水5.1亿m3,农业用水11.4亿m3。

2010年监测水质总河长2545.6km,其中有水河长2201.6km。

符合Ⅱ类水质标准河长948.1km;符合Ⅲ类水质标准河长105.8km;符合Ⅳ类水质标准河长104.4km;符合Ⅴ类水质标准河长75.7km;劣于Ⅴ类水质标准河长967.6km。

达标河长1053.4km。

大中型水库除官厅水库水质为Ⅳ类外,其它均符合Ⅱ~Ⅲ类水质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2.3 (5月27日 10时35分) 95.0 (6月25日 15时00分) 118.1 (6月13日 03时51分) 83.4 (5月21日 09时15分)
133.0 136.4
(5月27日 05时26分) (6月25日 08时30分)
138.0 (5月26日 18时17分) 228.7 (6月25日 21时30分) 145.2 (6月12日 11时57分) 137.8 (5月20日 15时20分)
单位: 单位:毫米 24小时降水量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降水量
51.8 (6月28日 00时31分) 40.0 (9月22日 09时21分) 33.3 (8月28日 14时52分) 70.7 (4月9日08时00分) 43.8 (8月31日 03时57分) 46.0 (8月14日 09时21分) 47.5 (6月13日 07时52分) 31.9 (3月17日 07时40分) 32.1 (7月29日 20时37分) 58.7 49.4 (9月22日 15时30分) (6月18日 05时40分)
105.4 (8月19日 18时47分) 227.5 (8月5日 18时20分)
56.6 (7月26日 04时01分) 66.6 (8月1日 22时11分)
203.7 (7月31日 12时32分)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130.6 (6月30日 01时09分) 130.9 (8月20日 23时24分) 82.4 (5月17日 03时12分) 61.0 (5月2日 13时14分) 89.6 (8月6日 02时08分) 106.7 (8(6月30日 22时32分) 171.3 (8月20日 22时24分) 98.6 (7月6日 10时59分)
65.6 (6月9日 06时57 分) 228.6 (6月13日 16时11分) 99.8 (7月14日 08时11分) 171.5 (9月2 日 03时59分)
(9月2日 08时22分)
49.1 (7月27日 07时59分) 63.5 37.5 (9月1日 07时51分) (8月1日 00时32分)
72.7 (7月27日 07时27分) 124.1 (9月1日 07时15分) 74.5 106.3 (7月6日 16时48分) (8月6日 15时23分)
91.2 (9月3日 16时35分) 132.1 79.5 118.5 (9月1日 05时26分) (7月6日 10时48分) (8月6日 10时35分)
387.0 (5月17日 04时21分) 106.4 (6月13日 09时30分) 354.6 (6月13日 04时52分) 110.7 (7月13日 17时06分) 252.6 (9月2日 03时59分)
49.8 (8月11日 11时43分) 78.3 (6月14日 21时01分) 65.9 (7月14日 79.4 09时46分)
111.3 (6月10日 12时08分) 128.0 241.6 (7月15日 15时10分) (8月13日 05时21分)
53.6 (8月14日 02时14分) 91.7 (8月23日 14时37分)
336.9 (5月17日 15时56分) 94.7 (6月13日 16时13分) 299.8 (6月13日 14时12分) 100.1 (7月14日 08时11分) 217.1 (9月2日 03时59分)
187.0 (6月29日 07时38分) 175.4 (8月19日 19时47分) 120.8 (8月18日 09时48分)
71.8 (8月20日 23时30分) 49.0 40.2 (5月17日 04时19分) (5月2日 14时36分)
76.0 (8月20日 05时46分) 152.1 158.7 (8月5日 19时30分) (8月1日 22时10分)
89.9 (5月24日 05时42分) 60.7 (9月22日 22时05分) 65.8 (5月30日 10时08分)
147.6 (5月24日 02时00分) 117.1 (9月22日 22时32分) 84.7 (8月16日 04时20分) 280.1 (4月9日 01时10分)
178.7 (5月23日 15时40分) 145.5 (9月21日 11时19分) 123.8 (8月15日 15时38分)
44.3
(5月15日 00时56分)
73.4
(5月15日 00时49分)
90.6
(5月15日 00时06分)
139.4 (10月26日 07时19分) 102.7 135.2 112.6 186.2 (6月6日 17时00分) (9月1日 05时26分) (7月6日 22时48分) (8月6日 20时39分)
1980年到2010年各时段最大降水量统计表 1980年到2010年各时段最大降水量统计表 年到2010
1小时降水量 降水量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开始时间 降水量 6小时降水量 开始时间 降水量 12小时降水量
133.6 (6月13日 00时29分) 96.6 (5月21日 03时50分) 82.8 (7月19日 16时50分) 124.1 (8月28日 06时46分)
62.9 (7月20日 23时08分) 92.0 (8月28日 06时57分)
96.9 (7月19日 10时05分) 134.9 (8月28日 06时46分)
56.7 (7月19日 08时53分) 41.6 (4月14日 03时40分) 32.4 (7月27日 18时20分)
85.5 (6月11日 03时35分) 69.9 (8月26日 06时32分) 123.6 (8月14日 21时18分) 204.1 (5月17日 17时27分)
102.1 (6月11日 03时00分) 103.0 155.9 (8月26日 00时49分) (8月14日 20时5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