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复习题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发展经济学考试重点.doc

发展经济学考试重点.doc

1、发展中国家有哪些特征?答:①低下的生活水平②低下的生产率③高人口增长率④高赡养负担比⑤较严重的劳动力不得其用⑥对农业牛产和初级产品的高度依赖。

2、简述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及其区别联系?答:经济增长:社会财富的增长、生产的增长或产出的增长。

经济发展: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发生的社会经济多方而的变化。

(包括:①投入结构的变化②产出的变化③一般生活水平和分配状况的变化④卫生健康状况的变化⑤文化教冇状况的变化⑥自然环境和生态的变化)区别联系:经济增长内涵较窄,经济发展内涵佼宽;经济增长是一个数量概念,经济发展既是一个数量概念又是一个质量概念;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动因和手段,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和目的。

没有经济增长,就不对能有经济发展。

如果出现有经济发展而无经济增长的现象,那-•定是个别的、短暂的、反常的现象,而决不是一般的、长期的、止常的现象。

但尽管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要、先决条件,但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带来经济发展。

3、实际生活质量指数:衡量一国人民经济福利和生活水平的综合指标,由成人识字率、婴儿死亡率、预期寿命组成。

4、库兹涅茨效应(为什么呈倒U型)。

答:①内容:收入分配变化的规律:在经济增长的早期,收入分配趋于恶化;在经济增长的后期,收入分配趋于改善。

②经济增长首先在现代化的工业部门发牛,在这个部门中,就业量小而牛产率和工资高,・Z 相比在传统部门中,就业量多而牛产率和工资低;在传统农业得到改造Z前,两个部门的收入差距迅速扩大,而且扩大中的现代化工业部门中的收入不均现象乂可能比停滞的传统农业部门更严重;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工农业产业结构逐渐转变,人口的流动和就业量的变化使部门间的牛产率趋于缩小,从而使收入差距缩小。

5、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罗斯托)答:经济增长阶段理论是从世界经济进程的跨度研究经济的历史及其阶段划分的理论。

经济增长一般分为六个阶段是:①传统社会阶段:没有持续的经济增长②为起飞创造先决条件阶段:科学思想、社会、政治、经济条件。

发展经济学期末复习.doc

发展经济学期末复习.doc

发展经济学期末复习.doc发展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第一章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发展1、经济世界(法国,布罗代尔):在全球形成一个经济整体的情况下,地球上的一部分的经济。

2、现代经济増长的六个特征:(西蒙?库兹涅茨提出)(1)最明显的特征是发达国家的人均产量增长速度和人口增长速度很高;(2)生产率快速增长;(3)经济结构迅速转变;(4)与经济结构密切相关的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也发生了迅速变化;(5)由于技术进步,特别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在19世纪末开始走向世界,瓜分世界;(6)现在经济增长尽管有扩散到世界范围的倾向,但是实际的扩散却是有限的,只局限于不到世界1/3人口的范围内。

3、发展中国家: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摆脱发达资本主义工业国的殖民统治,取得政治独立的所有新兴民族国家。

4、1952年,法国人口统计学家阿尔弗雷德?索维在一篇题为《三个世界,一个星球》的文章中首先使用了“第三世界”这个名称。

5、1973年,发展经济学家迈克尔?托达罗在其著名教科书《经济发展》,将第三世界划分为联合国145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成员国,这样与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第一世界)以及东欧和苏联的前社会主义国家(第二世界)区分开来。

6、乔?库里安主编的《第三世界百科全书》将“第三世界”定义为政治上不结盟、经济上不发达的国家,其中包括了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但中国却被排除在外。

7、发展中国家的分类:2009年世界银行依据人均GNP水平的高低将全世界国家分为:(1)高收入国家和地区:11456美元以上;(2)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935^114565美元;(3)低收入国家和地区:934美元以下。

2010年世界银行依据人均GNP水平的高低将全世界国家分为:(1)高收入国家和地区:12276美元以上;(2)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1006~12275美元;(3)低收入国家和地区:1005美元以下。

8、最不发达国家的标准(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600美元以下;(2)人口不超过7500万;(3)扩大的实际生活质量指数(预期寿命、人均摄取热量、入学率、识字率)不超过47 占?/? %% 9(4)经济多种经营指数(制造业、工业就业率)不超过22点。

发展经济学复习资料

发展经济学复习资料

发展经济学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经济发展除包含经济增长外,还包含经济结构的变化(如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度化、消费结构的改善和升级),社会结构的变化(如人口文化教育程度的提高、寿命的延长、婴儿死亡率的下降),环境的治理和改善,收入分配的变化(如社会福利的增进、贫富差别的缩小)等。

联系: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

当然,也有可能出现有增长而无发展的情况。

2、第三世界与发展中国家的含义。

第三世界:通常指亚洲、非洲、中南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其所指涉的国家和区域,虽然没有绝对明确的界定,但一般指一些在政治、经济、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比较落后的国家和地区。

发展中国家: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摆脱发达资本主义工业国的殖民统治,取得政治独立的所有新兴民族国家。

3、资本形成的概念、来源。

概念:是指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如何筹集足够的、实现经济起飞和现代化的初始资本。

来源:资本形成最初来源于生产剩余即储蓄,再由储蓄转化为投资,最后才转变成机器设备、厂房、交通工具、基础设施等物质资本。

4、贫困性恶性循环的概念。

观点:资本匮乏是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①供给方面的恶性循环:一国由于经济不发达,人均收入低;低收入意味着人们将要把大部分收入用于消费,很少用于储蓄,从而导致了储蓄水平低、储蓄能力低;低储蓄能力会造成资本形成不足,资本形成不足又会导致生产规模难以扩大、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造成低产出,低产出又造成低收入,形成了一个“低收入—低资本形成—低收入”恶性循环。

人均收入低→生活消费比重高,储蓄低→资本形成不足→生产规模小、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低。

②需要方面的恶性循环: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低下意味着低购买力和低消费能力,低购买力导致投资引诱不足,投资引诱不足又会造成资本形成不足,低资本形成使生产规模难以扩大、生产率低下,低生产率带来低产出和低收入,这样,也形成了一个“低收入—低资本形成—低收入”恶性循环。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

这是我自己整理的,题型不一定准确,可以参考,老师说答案整理的马马虎虎。

名词解释1.原始工业化:发生在农村地区、以农民家庭为经济单位、产品是为区域外甚至是国际市场生产的手工业大发展,是工业化之前的工业化。

2.交易成本(250页):在信息不完全的的条件下,借助物品和劳务的让渡实现权利让渡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其中包括谈判、签订、监督执行和维护交易契约的费用。

3.滴落效应:认为,虽然经济增长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贫富分化和不平等,但是,富有阶层的积累是克服贫穷的物质基础,富有阶层的财富可借助于政府的调节实现重新分配。

这样,经济增长的果实就可以滴落给穷人。

所以,它们的口号是“先增长,后分配”。

填空1.科斯定理:科斯定理是关于产权安排、交易费用和资源配置效率三者之间关系的定理。

如果交易成本为零,不管权利如何进行初始配置,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这些财富最大化的安排。

2.霍夫曼系数根据霍夫曼系数的数值范围,工业化过程可以分成几个阶段:第一阶段,霍夫曼系数为5(±1),表明消费品工业占优势;第二阶段,霍夫曼系数为2.5(±1),说明资本品工业继续迅速发展,消费品工业优势地位渐趋下降;第三阶段,霍夫曼系数为1(±0.5),消费品工业与资本平工业达到平衡;当霍夫曼系数下降到1以下时,工业化就进入了第四阶段,资本品工业占主要地位。

3.外延型增长:主要增长因素数量增加产生的增长。

外延型经济增长的途径主要依靠增加资源(人财物)投入、扩大生产场地、生产规模、增加产品产量;4.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条件阶段:(1)传统社会 (2)作为起飞前提的阶段 (3)起飞 (4)成熟 (5)大众高消费阶段(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条件:起飞要具备的三个条件(1)生产性投资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从5%或5%以下上升到10%以上;(2)有一个或多个重要的制造业部门高速增长;(3)存在或迅速出现一个政治、社会和制度结构,这种结构利用现代部门扩张的冲力和起飞的潜在外部效应,使增长具有持续性。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第一章1.What is the LDCsLess Developed Countries:the standard is per capita income below $7,000 in 1993. 2.Which countries do belong to the LDCs?Newly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NICs)新兴工业化国家Most Latin America Countries大多数拉美国家Countries in and around the Sahel萨赫勒地区和周围的国家Capitalsurplus oil exporters资本公积的石油出口国3.What characters do LDCs have?Lower levels of living and productivity生活和生产力水平较低• Lower levels of human capital较低水平的人力资本• Higher levels of inequality and absolute poverty更高水平的不平等和绝对贫困• Higher population growth rates较高的人口增长率• Greater social fractionalization大社会?• Larger rural populationrapid migration to cities较大的农村人口迅速向城市迁移• Lower levels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manufactured exports下级工业化和制成品出口• Adverse geography不良地理• Underdeveloped financial and other markets不发达的金融市场和其他市场• Colonial legaciespoor institutions etc.殖民地legaciespoor机构等4. Growth VS developmentGrowth means quantitative increases in per capita GDP, whereas development is a more qualitative concept.A Sen defines development as an improvement in functional capabilities, the society’s ability to perform essential tasks. So, development is not only the growth, it contains the changes in economic structure, such as changes in industrial structure, human development and income distribution improvements.增长意味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数量增加,而发展是一个定性概念。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

发展经济学1、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基本特征①收入水平低下②生活状况较差,贫困现象严重③技术进步缓慢,生产率水平低下④人口增长率高,赡养负担重⑤失业问题严重,尤其是隐蔽性失业显着⑥农业所占比重大,二元经济显着⑦生态环境恶化⑧政治不稳定、办事效率低下、腐败现象严重⑨在国际关系中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2、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发展经济学是专门以发展中国家即后进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

经济发展问题概括起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于发达国家为什么落后或不发达换句话说,不发达的原因和障碍是什么二是发展中国家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来追赶当今发达国家3、发展经济学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发展经济学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

当时的历史背景:第一,二战后不久,世界殖民体系迅速瓦解,一个又一个殖民地和附属国相继在政治上获得独立。

第二,二战后,许多国家变成了社会主义国家,世界被分成了两大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阵营。

第三,二战后不久成立的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组织收集和编纂了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统计资料,定期和不定期地发表统计公报和统计年鉴,以及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调查研究报告。

第四,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较快,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也发展很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发达国家的经济和贸易。

4、发展经济学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理论观点有什么不同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的繁荣时期,这个时期结构主义学派是发展经济学的主流。

发展经济学在这一阶段的基本论点有这样三个:唯资本论、唯工业化论和唯计划化论。

强调工业化、计划化和资本积累;60-80年代初的新古典主义繁荣时期,这个时期强调市场机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80年代以来的新制度主义时期,这一时期更多的强调制度、政治、社会资本在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这一时期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原因的研究也很流行,被称为新增长理论。

发展经济学复习整理完整版

发展经济学复习整理完整版

发展经济学复习整理完整版1.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发展理论是发展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传统经济增长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和发展经济学理论等。

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主要关注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其中,哈罗德-多马模型强调储蓄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瓦尔拉斯模型则强调均衡增长。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则强调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决定性作用。

新经济增长理论强调技术创新和知识的累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罗默模型和卢卡斯模型是其代表,强调创新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发展经济学理论则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情况,强调制度、政治因素、财政政策和外部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其中,依赖理论和现代化理论是其代表,前者认为国际关系和外部环境对发展的影响很大,后者则认为现代化是发展的关键。

2.发展经济学政策经济增长政策是为了促进经济增长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包括投资、技术创新和贸易自由化等。

财政政策是通过调整财政收支来实现宏观调控的政策,包括资源配置、税收政策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

产业政策是为了促进产业升级和提高竞争力而实施的政策,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创新支持和地区发展等。

金融政策是为了解决金融问题和促进资本流动而采取的政策,包括金融市场发展、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等。

3.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模式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工业化模式、农业现代化模式和服务业发展模式等。

工业化模式是追求工业化发展的经济模式,主要关注制造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转型。

农业现代化模式是农业发展的经济模式,主要关注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村经济发展。

服务业发展模式是发展服务业的经济模式,主要关注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服务业的质量、效益等。

4.发展经济学中的问题与挑战总之,发展经济学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学科,涉及到经济理论、政策和实践等方面。

通过对经济发展理论、政策、模式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的复习整理,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发展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为实现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更好的贡献。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35=15分单选120=20辨析62=12 简答76=42论述二选一111=11发展经济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①罗斯托“起飞”理论:他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六个阶段:传统社会、起飞准备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高额消费、追求生活质量;要实现经济起飞,他认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条件一:较高的资本积累率条件二:建立和扩展主导部门有关联效应条件三:合理的政治、社会制度②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产品和劳务的实际产量的增长,可以用GNP、GDP等总量或其人均数来衡量;③库兹涅茨效应:假定收入分配在经济增长之前是平等的:初始阶段,收入分配出现不平等;随着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不均的状况逐渐缓解,经济达到一定水平,各部门劳动生产率和收益差别缩小后,收入分配才变得较为平等;这一规律被称为“库兹涅茨效应” Kuznets Effect 为“倒U形曲线”;④物质资本:是指包括厂房、机器设备、存货、交通运输设施等在内的由有形的物质投资所形成的物质生产要素;⑤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就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非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投资能有效地增加劳动者的技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⑥智力外流:指发展中国家在国内完成学业后的高级专门人才从母国迁移到其他国家定居或工作的一种国际移民活动⑦技术进步:新知识创造、新技术发明在社会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并产生物质财富增值,从而不断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全部过程;包括:科学研究的新进展、新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管理方法的改进,以及社会生产者本身的知识进展;⑧技术创新:是由创新主体-企业所启动和实践,以成功的市场开拓为目标导向,以新技术设想的引入为起点,经过创新决策、研究与开发、技术转化与技术扩散等环节或阶段,从而在高层次上实现技术和各种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及其社会化和社会整合,并最终达到改变技术创新主体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社会行动或行动系统;⑨适用技术:发展中国家应根据理性判断,考虑本国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本国国情的技术;适用技术可以是高级、先进技术,也可以是中间技术甚至低级技术,只要满足三个目标:环境目标、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发展中国家在技术选择时,要根据本国资源禀赋现状、社会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容量和技术吸收及创新能力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技术,以通过引进技术来推动技术进步,从而获得最佳效益,促进经济发展;⑩可持续发展:①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国际环境发展委员会,1978;②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联合国环境署,1989⑪二元经济结构: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中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两个部门:传统的占优势地位的农业部门与刚刚开始起步的现代的工业部门;从地域上看,前者位于农村,后者一般位于城市;发展中国家这种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的并存,就是二元结构;⑫农业剩余劳动力:边际生产率极低甚至为零的那部分劳动力农业剩余劳动力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大于农业生产经营合理需求的那一部分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投入农业生产经营的边际产量为零或负数;即使这部分劳动力分离出来,原有的有效劳动时间和产出量也不会减少,也不影响农业的发展;⑬平衡增长:指在整个工业或整个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同时进行大规模投资,使工业或国民经济各部门按同一比率或不同比率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摆脱贫困落后状况,实现工业化或经济发展;⑭发展极:“发展极”是由先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某些地区或大城市的聚集发展而形成的经济活动中心,这些中心具有生产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交通运输中心、信息中心、服务中心、决策中心等多种功能,能够产生吸引作用和扩散作用,促进自身发展并推动其他部门和地区的发展;⑮倒U型理论: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森提出随着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区域间不平等程度大体上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变化;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非均衡过程即区域发展差异扩大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均衡过程即区域发展差异缩小又构成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⑯经济发展:指经济的总量和人均产出增长以及由此带来的产出与收入结构、产品及生活质量、环境与生态变化、社会政治体制、文化法律、观念和习俗的变革;二:问答题1、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共同特征1、低下的生活水平2、低下的生产率3、高人口增长率和高赡养负担4、高度的、不断增长的失业和不充分就业水平5、二元结构明显及普遍的不完全市场与信息6、严重依赖初级产品和农产品出口7、国际关系中的依附性和劣势地位8、不发达市场经济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本质特征2、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哪些简述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与联系;1. 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2. 影响经济增长的间接因素间接因素是指那些既影响资源的数量也影响资源的使用效率的各种因素;在间接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有两类:一是技术,二是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经济发展的根源在于二者的相互作用;结构变迁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另一重要因素;对经济增长最为直接的影响表现在资源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的转移,这无疑会使总体经济的增长加快;经济增长: 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产品和劳务的实际产量的增长,可以用GNP、GDP等总量或其人均数来衡量;经济发展: 指经济的总量和人均产出增长以及由此带来的产出与收入结构、产品及生活质量、环境与生态变化、社会政治体制、文化法律、观念和习俗的变革;区别:经济增长内涵较窄,是一个偏重于数量的概念;经济发展既是质也是量经济增长的非充分性联系: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必要性经济发展的外延的动态性经济增长是手段,而经济发展是目的;3、简述哪些因素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实绩P63-66一、生产要素严重短缺物质资本积累不足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教育水平的低下影响了人力资本的形成,进而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二、生产要素使用效率低下以及劳动生产率不高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是“粗放型”增长,这需要依靠大量的生产要素投入来拉动经济增长;而发展中国家本来就面临生产要素紧缺,投入不足的问题,这样,经济增长越发显得吃力三、结构性弱点工农业发展不均衡;外贸严重依赖初级产品的出口;收入分配不均造成的国内需求结构畸形;四、各国经济的相互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提高,国际分工得到进一步发展,国际间的技术和思想的扩散不断加快;一方面,这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的资本与先进的激素;另一方面,它也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不稳定;五、制度因素制度为经济增长提供政策导向作用;健全的制度能够为经济增长提供公平的、以规则为基础的环境 ;六、其他外部因素地理因素;政治因素;环境因素 ;4、推导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关系式,并阐述其基本观点;根据凯恩斯的收入决定论,投资等于储蓄,I=S于是,I=S=ΔK两边同除以ΔY,得ΔK/ΔY = C= S/ΔY = sY/ΔY于是可以得 G =ΔY/Y = s/C这就是哈罗德—多马模型得基本方程式;由于C是由外在因素决定的,因此储蓄和资本的不断形成是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决定因素;主要思想:资本的不断形成是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惟一原因;基本观点:模型提出储蓄或资本的形成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变量,一个经济的增长能力依赖于一个经济的储蓄能力,政府可以通过调节储蓄水平、刺激资本积累来实现经济的长期增长;该模型强调了经济不稳定的“内生性”,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经济的特征就是其经济增长的周期性,并且这种不稳定的周期波动具有“累积”的效应;于是,政府的干预就是不可避免的了;5、推导索洛模型的基本关系式,并阐述其基本观点;1假设技术水平不变新古典模型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了一个总量生产函数:Y=fK,L=AKL1-这一公式表明,产出水平取决于资本和劳动投入量的大小;同理,产量的增加就取决于资本投入量的增加和劳动投入量的增加,即:Y=f K, L根据假设,全部产出是由资本和劳动生产出来的,它们在全部产品中所占的比重是由各自的边际生产力和投入量决定的,即:Y=MPPK K+MPPLLY= MPPK K+MPPLL两边同除以Y得:经济增长率:2考虑到技术进步以A / A表示技术进步率,则,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公式为:这一模型表明,经济增长率取决于资本和劳动投入量的增长率、这两种要素各自在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以及技术进步的程度;基本观点:模式突出了市场调节的作用,并且强调资本—劳动比率的改变是通过价格调节进行,而不是依靠国家干预实现的,通过价格的调节使资本和劳动都得到充分利用,经济得以稳定增长;它第一次提出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具有最重要的贡献的观点;突破了经济增长理论中长期占统治地位的“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的思想,促使人们重新认识资本积累的作用,开始重视技术进步、人力资源开发、企业家阶层的形成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6、简述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经济起飞的三个条件是什么1.传统社会人均产量水平存在一个最高限度,经济技术生产率的进步非常有限;一般不得不把大部分资源用于农业生产;2.经济“起飞”准备阶段是一个过渡阶段,包括处于转变过程中的所有社会;a.一般由较为先进社会从外部入侵开始;b.动摇传统社会,加速其解体;c.引进先进思想和观念;该阶段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反对传统的地区性地主集团和殖民政权;3.“起飞”阶段突破经济的传统停滞状态经济起飞的条件:条件一:较高的资本积累率:生产性投资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从5%或5%以下上升到10%以上;条件二:建立和扩展主导部门有关联效应:有一个或多个重要的制造业部门高速增长;条件三:合理的政治、社会制度:存在或迅速出现一个政治、社会和制度结构,这种结构利用现代部门扩张的冲力和起飞的潜在外部效应,使增长具有持续性;主要特征:不仅仅表现在经济增长,最根本的还是经济结构本身所经历的变化,归根结底又表现在技术的吸收和扩散;4.走向成熟阶段成熟,指超越初始工业,能够吸收和有效的采用现代技术的最新成果;起飞之后是一段长时期持续的增长,产量超过人口的增长速度;5.大规模高消费阶段主导部门转向耐用消费品和服务业;城市人口比重上升,白领人口比重增加;更多社会资源用于社会福利和保障,便宜的大众化的汽车可以购买到;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人们更希望追求高质量的生活,而不是去拼命地赚钱;主导部门:以服务业为代表的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有关部门包括教育、市政、保健、环境、旅游等各种艺术追求和人的自身精神发展;7、我国为什么必须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试谈中国如何有效的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性:1.人口问题中国人口数量庞大,人口增长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和提高人均消费水平的硬约束;除了数量以外,人口结构不合理和人口素质低下,也是严重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目前,人口问题已成为中国实现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首要问题;2.资源问题从总量上看,中国是一个资源大国;按13亿人口平均计算,我们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除了资源相对短缺,我国自然资源和人口的地区分布还很不平衡;我国不仅资源相对短缺和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更为严重的是我国存在着资源开采和利用不合理的问题,资源的开发过度与开发不足并存;3.生态环境问题人口膨胀,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造成生态失衡,环境污染;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中国当前环境问题已经不是能否造福子孙后代的问题,而已经是当代人是否能安然度过的现实问题;因此,只有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1.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中国必须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同时还有提高人口素质;2.牢固树立环保意识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中最为基本的战略之一;3.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变粗放型增长为集约型增长;变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发展模式为资源节约型、质量效益型、科技先导型的发展模式;变先建设后治理的做法为经济建设、资源利用、生态保护、污染治理的有机结合; 4.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和协调管理机制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实施的;只有依靠完善的法律体系、政策体系和强有力的执法监督,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和协调管理机制,才能使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贯彻和落实;5.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我国的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优势为走可持续发展发展道路进而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提供了条件和可能;这就要求全面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并切实把它落实到实处;6.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在世界经济日益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新格局下,全球性环境问题已经把人类命运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在这种形势下,任何全球性环境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各国之间的国际合作;国际环境合作成为我国新的推动力和突破口8、简述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正确认识资本形成对经济发展的作用:1.资本形成是经济发展关键因素,但不能是“惟资本论”;2.资本的配置是资本有效发挥的条件;3.资本与劳动的比例也是资本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内容;4.重视物质资本的同时,也要重视人力资本的作用;5.也要重视资本制度的建设;9、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有哪些P9910、发展中国家应采取什么样的就业战略P1071.在劳动力供给方面:降低人口增长率是最根本的措施;2.在劳动力需求方面:1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机会2实行城乡平衡发展战略3消除要素价格扭曲现象4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技术5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提高就业率;11、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有哪些促进作用⒈改善资源配置:通过改变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及资源结合方式⒉改变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⒊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⒋开发出新的产品和劳务⒌引起和促进产业结构的变化12、发展中国家为什么要引进技术主要有哪些途径必要性:P139-140途径:P142-14313、试述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托达罗关于劳动力流动的理论,并以此理论探讨如何更好的解决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刘易斯无限剩余劳动供给的人口流动模式的要点:第一,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差异;第二,工业工资水平高于农业劳动者收入水平是促使农业剩余劳动流向工业部门的动因;第三,只要农业存在着剩余劳动,工业就可以得到无限劳动供给,并在工资不变的条件下,扩大生产,积累利润,再扩大生产;第四,农业剩余劳动被工业吸收完之后,劳动生产率将逐步提高,收入水平也将逐步提高,对工业来说,劳动供给将变得有限弹性;拉尼斯和费景汉:拉尼斯和费景汉对刘易斯模型的最大改进,是将农业部门的发展纳入了分析范畴;拉尼斯和费景汉把农产品支持看作为农业剩余正是基于以上认识,拉尼斯和费景汉建立了一个包含工、农两部门共同发展的人口流动模型;这个模型把经济发展过程划分成三个阶段:劳动力无限供给的阶段,伪装失业者被工业吸收的阶段以及农业现代化的阶段;第一阶段与刘易斯模型没有区别;在这一阶段,经济中存在着隐蔽性失业,即相当一部分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为零或接近于0,而劳动力是无限供给的;第二阶段,工业部门所吸收的劳动力是一些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低于农业部门平均产量的剩余劳动力;第三阶段,当农业中全部的剩余劳动力都被吸收到工业部门就业以后,经济就进入了第三阶段;托达罗模型的内容:吸引农民进城的是城乡预期的收入差距:城乡实际工资差异在城市找到工作机会的可能性托达罗认为,人口流动是人们对城乡预期的收入差距的反应而不是对实际的收入差距的反应;迁移者可以考虑城市、农村劳动力市场上的各种就业机会,选择其中能带来最大预期收益的迁移;预期收益可用城市实际工作率和迁移者在城市获得工作的概率来计算;也就是说,劳动者比较在城市的预期收入和农村的现有收入,如果前者大于后者,他就可能选择迁移;如何更好的解决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一引导农民走城镇化道路是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根本途径城镇化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传统社会,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文明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是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的过程;二优化农业结构,挖掘农业自身潜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扩大农业内部就业容量托达罗指出,超过城市就业机会增长率的人口迁移率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合理的;托达罗模型的政策含义是:仅仅依靠工业扩张是不能解决发展中国家城市严重的失业问题的,必须制定综合性的农村发展规划,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缩小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因此,转移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是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而将一部分剩余劳动力自我吸收;三乡镇企业仍将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渠道乡镇企业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当前乡镇企业要适应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的要求,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这是保证乡镇企业持续增长和就业容量不断提高的关键;四为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体制与制度条件1、政府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2、政府要加强劳动力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建设,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流动;3、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这是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治本之策;4、以制度创新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进行城镇建设体制的创新进行户籍制度的创新进行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创新14、简述佩鲁发展极理论的主要内容;该理论的中心思想是,在经济增长中,由于某些先导部门或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或行业在一些地区或大城市集聚,形成一种资本集中,技术集中,具有规模经济效果,自身增长迅速并能对邻近地区产生辐射作用的“发展极”,通过具有“发展极”这些地区的优先发展,可以带动邻近地区的发展;“发展极”是由先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某些地区或大城市的聚集发展而形成的经济活动中心,这些中心具有生产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交通运输中心、信息中心、服务中心、决策中心等多种功能,能够产生吸引作用和扩散作用,促进自身发展并推动其他部门和地区的发展;“发展极”的作用:1技术的创新和扩散2资本的集聚和输出3 产生规模经济效益4形成“团块经济效果”“发展极”的形成需要的条件:第一,必须存在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和企业家群体第二,必须具有规模效益第三,必须有适当的周围环境,便于投资和生产“发展极”理论的政策含义: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经济发展,应当建立“发展极”,通过“发展极”自身的发展和对其他地区或部门的影响,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发展极”的形成的途径:一是由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引导企业和行业在某些大城市和发达地区聚集发展而自动产生“发展极”;另一是由政府通过经济计划和重点投资来主动建成“发展极”;15、试比较平衡增长战略与不平衡增长战略的异同;所谓平衡增长是指在整个工业或整个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同时进行大规模投资,使工业或国民经济各部门按同一比率或不同比率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摆脱贫困落后状况,实现工业化或经济发展;赫尔希曼在1958年出版了他的经济发展战略一书,指出了平衡增长战略的不可行性,并相对应地提出了“不平衡增长”理论;1、平衡增长理论和不平衡增长理论各有其优缺点;平衡增长理论强调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协调发展,却忽视了大规模投资在发展中国家的不现实性;不平衡增长理论强调资源配置效率和部门间的联系效应,却忽视了不平衡增长所造成的结构失衡等严重后果;2、平衡增长和不平衡增长是对立的,但有一定的联系;平衡增长和不平衡增长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时期、不同阶段考虑问题的;。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金融学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金融学

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理论纳克斯---“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纳尔逊---“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缪尔达尔---“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罗森斯坦•罗丹---“大推进”理论利本斯坦---“临界最小努力”理论赫尔希曼---不平衡增长理论罗斯托---优先发展主导部门工业缪尔达尔---地理上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论证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思路:(1)结构主义(2)新古典主义(3)新古典政治经济学(4)激进主义第一章导论1、从量和质的角度界定发展中国家(p1-p2)量:①刘易斯:发展中国家即人均产出低于1980年美元价值2000美元的国家②世界银行:把发展中国家分为低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

低收入国家是指那些20XX年人均国民总收入在580美元左右的国家,中等收入国家是指那些20XX 年人均国民总收入在2646美元左右的国家。

质:从质的方面去界定发展中国家,一般认为它们具有六个特征:1)低下的生活水平5)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的高度依赖2)低下的生产率6)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处于依附、受支配、脆弱的3)高人口增长率和高赡养负担比地位4)较严重的劳动力不的其用的状况2、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含义、联系、区别(p2-p3)3、)含义:经济增长是指社会财富的增长、生产的增长或产出的增长。

经济发展是指随着经济增长而发生的社会经济多发面的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1)投入结构的变化4)卫生健康状况的变化2)产出的变化5)文化教育状况的变化3)一般生活水平和分配状况的变化6)自然环境和生态的变化(2)区别(p5)经济增长内涵窄,经济发展内涵广;经济增长是一个数量概念,经济发展既是一个数量概念,也是一个质量概念;(3)联系: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动因和手段,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和目的。

没有经济增长,就不可能有经济发展。

尽管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要的、先决的条件,但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带来经济发展。

(p5)3、发展经济学的发展和演变哈罗德和多马于1948年同时提出的理论把短期的、静态的凯恩斯经济周期学长期化、动态化为经济增长模式,被认为是当代发展经济学理论的先河、发展经济学的第一个里程碑。

[精品]发展经济学考试复习重点.doc

[精品]发展经济学考试复习重点.doc

发展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一、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一,发达的原因和障碍是什么?第二,发展中国家根据自身特点应采取什么政策来推进经济更快的发展?发达国家的发展道路和采取的发展政策有哪些借鉴意义,也成为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二、发展中国家及特征(1)收入水平低下。

(2)生活水平低下:住房,医疗,受教育程度低,精神状态差。

(3)生产率水平低下。

(4)人口增长率高,赡养负担重。

(5)失业问题严重,劳动不得其用。

(6)农业部门和农村人口所占比重大。

(7)初级产品出口比重大。

(8)二元经济结构显著。

(9)在国际关系中处于脆弱地位。

三、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人类发展的含义及其关系1、经济增长定义是指社会总产品的增加。

2、经济发展包括经济增长,它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1)投入结构的变化。

(2)产出结构的变化。

(3)产品构成的变化与质量的改进。

(4)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5)分配状况的改善。

3、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发展比经济增长包含的内容要丰富和复杂得多。

当然,没有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就是说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或必要条件。

但是,经济增长不一定会带来经济发展。

也就是说,经济增长不是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

4、经济发展的度量物质生活质量指数:这个指数是由莫里斯-D?在1979年提出来的。

缩写为PQLI,叫做物质生活指数,这个指标的构成是,一岁时的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和识字率。

第二章一、“大推进”战略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森斯坦-罗丹在20世纪40和50年代提出来的, 指在工业部门中的各个行业同时进行大规模投资,以求在短时期内启动停滞经济,迅速推进工业化。

二、“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纳克斯认为,发展中国家之所以长期贫困,不是因为这些国家国内资源不足,而是因为这些国家的经济存在着一个相互作用和反作用并且使穷国维持贫困状态的“多种力量的循环集”。

而在这个多种力量的循环集中,最重要的障碍是经济落后国家资本积累的循环集。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3*5=15分单选1*20=20辨析6*2=12 简答7*6=42论述二选一1*11=11发展经济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①罗斯托“起飞”理论:他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六个阶段:传统社会、起飞准备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高额消费、追求生活质量。

要实现经济起飞,他认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条件一:较高的资本积累率条件二:建立和扩展主导部门(有关联效应)条件三:合理的政治、社会制度②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产品和劳务的实际产量的增长,可以用GNP、GDP等总量或其人均数来衡量。

③库兹涅茨效应:假定收入分配在经济增长之前是平等的:初始阶段,收入分配出现不平等。

随着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不均的状况逐渐缓解,经济达到一定水平,各部门劳动生产率和收益差别缩小后,收入分配才变得较为平等。

这一规律被称为“库兹涅茨效应”(Kuznets Effect)为“倒U形曲线”。

④物质资本:是指包括厂房、机器设备、存货、交通运输设施等在内的由有形的物质投资所形成的物质生产要素。

⑤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就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非物质资本。

人力资本投资能有效地增加劳动者的技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⑥智力外流:指发展中国家在国内完成学业后的高级专门人才从母国迁移到其他国家定居或工作的一种国际移民活动⑦技术进步:新知识创造、新技术发明在社会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并产生物质财富增值,从而不断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全部过程。

包括:科学研究的新进展、新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管理方法的改进,以及社会生产者本身的知识进展。

⑧技术创新:是由创新主体-企业所启动和实践,以成功的市场开拓为目标导向,以新技术设想的引入为起点,经过创新决策、研究与开发、技术转化与技术扩散等环节或阶段,从而在高层次上实现技术和各种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及其社会化和社会整合,并最终达到改变技术创新主体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社会行动或行动系统。

⑨适用技术:发展中国家应根据理性判断,考虑本国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本国国情的技术。

延边大学2024级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

延边大学2024级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

延边大学2024级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延边大学2024级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一、文章概述本文旨在为延边大学2024级经济学专业的同学们提供《发展经济学》期末复习的重点。

文章将按照课程内容的结构,详细介绍每一部分的核心概念和知识点,以便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

二、课程主题解析1、发展经济学概述: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发展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目标。

这一部分将探讨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区别,以及发展经济学在经济学领域中的地位。

2、经济发展理论:我们将学习关于经济发展的各种理论,包括传统经济理论和演化经济理论。

请重点关注经济增长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产业结构理论和经济全球化理论。

3、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我们将探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经济问题,如贫困、不平等、失业、基础设施不足、环境问题等。

请注意,这些都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4、经济发展战略:我们将学习各种经济发展战略,包括进口替代战略、出口导向战略、结构调整战略、市场化战略等。

请关注各种战略的优缺点以及实施条件。

5、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这部分将探讨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以及发展中国家如何利用全球化机遇实现经济发展。

请关注全球化的利弊以及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中的角色。

6、可持续发展:最后,我们将探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目标和实现途径。

请关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经济发展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期末复习重点1、熟练掌握发展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尤其是关于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理论。

2、深入理解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并能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3、理解并掌握各种经济发展战略的原理、实施条件和优缺点。

4、分析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并探讨发展中国家如何利用全球化机遇实现经济发展。

5、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目标和实现途径,并能够分析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案例。

四、总结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制定出更为有效的经济发展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

发展经济学复习资料

发展经济学复习资料

发展经济学一,名词解释转型国家:过去实施计划经济、现在正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部分中东欧国家和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普通被视为一种特殊的群体,被称为转型国家。

规模经济:在单个公司内部,产品的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减少,或者说产品的平均收益随产量的增加而提高。

互补性:是指随着采用某种行为的人数或行为本身的数量增加,个人采用这种行为的成本减少或收益增加。

因此人们的行为含有互补性,不同的人的行为是互补的。

大推动战略:经济中广泛的存在着规模酬劳,重要体现为投资的不可分性,要克服经济中的“不可分性”,就必须进行整体的、同时的“大推动”,即在整个工业或整个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同时进行大规模投资。

其中对“社会基础资本”的投资最为必要,应当先行。

平衡增加战略:由于单靠个人的数量有限的的投资不可能打破贫困恶性循环,因此,必须把足够数量的资本同时投入到多个行业中去。

发展中国家必须保持“平衡增加”: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经济活动必须达成平衡不平衡增加战略:经济的发展是一种不平衡的连锁演变过程,一种公司引发另外一种公司的发展,一种行业引发其它行业的发展。

发展的政策任务是要找到一种能把多个资源最大程度的诱发和动员起来的压力和诱导机制,通过制造紧张,不成比例和不平衡来增进经济的反战,这其中的核心是投资优先次序的选择。

二元经济:二元经济是指发展中国家传统经济与当代经济并存的经济构造,从地区看前者位于农村,后者普通位于都市。

飞地经济: 当代部门的狭小集中地,其周边是广阔的传统部门,飞地中的经济增加能为传统部门和整体经济的发展带来利益。

飞地的这些利益在传统社会中河南快速而无障碍的传输狭小的当代部门集中地被周边传统部门所包围的构造,飞地的经济增加能为周边传统部门发展带来利益的经济模式。

扩散效应:增加动力从经济发达地区扩散到其它地区的效应。

回流效应:是指经济发达地区相对于其它地区的优势不停增强的效应。

增加极:某些推动型产业或有创新能力的公司在某些地区或都市集聚和优先发展,形成多功效的经济活动中心。

发展经济学复习整理完整版

发展经济学复习整理完整版

一、库兹涅茨总结的现代经济增长的六大特点:1、最明显的特征是发达国家的人均产量增长速度和人口增长速度很高;2、生产率快速增长;3、经济结构迅速转变;4、与经济结构密切相关;5、由于技术进步,特别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在19世纪末开始走向世界,瓜分世界;6、现代经济增长尽管有扩散到全世界的倾向,但实际的扩散却是有限的,只局限于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范围内。

二、发展中国家: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摆脱发达资本主义工业国的殖民统治,取得政治独立的所有新兴民族国家(第三世界、落后国家、欠发达国家)三、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征:1、低下的生活水平{低下的生活水平;悬殊的收入差距;大范围的贫困;恶劣的卫生保健状况;低下的教育水平}2、低下的生产率水平3、人口高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4、高水平的事业与低度就业 5、对农业生产的严重依赖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7、不发达的市场经济。

四、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指更多的产出,而发展=增长+………省略号可以解释为摆脱贫困、共同富裕、实现公平等等。

即增长是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增长就不能有发展,但有了增长不一定有发展。

五、衡量发展的指标:必须要掌握、、六、在2000年9月全球189个国家共同制定了千年发展目标。

七、发展经济学: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一门学科。

亚当斯密、熊彼特、马尔萨斯、大卫李嘉图……熊彼特的经济学思想——创新:包括采用一种新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市场;控制活掠取了新的原材料供应来源;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例如造成一种垄断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创新的主题是企业家。

八、亚当斯密的经济增长思想:经济增长表现为国民财富的增长;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是分工;资本的用途对国民财富的增长速度有重要影响。

九、当代发展理论基本内容分为三个流派;结构主义、新古典主义、激进主义。

十、发展经济学形成有三部奠基之作;《东南欧工业化问题》、《世界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工业化》十一、发展经济学形成的第一个阶段;主要基本论点,强调物质资本积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工业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计划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即唯资本论、唯工业化论、唯计划化论。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
收入分配不平等对投资的影响:在人均收入既定的条件下,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越不平等,能够跨过银行信贷市场的初始财富门槛的阶层的人数越少,社会的总投资规模也就越小,经济增长越慢。反之,如果收入分配较为平等,中产阶级规模较大跨过投资门槛的人就会较多,投资就会更活跃,从而推动经济增长。所以,对于一个中等收入国家而言,改善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措施,不但有利于增加储蓄,而且对投资、经济增长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8、收入分配的两种类型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收入分配有两种类型:功能性收入分配和个人收入分配。功能性收入分配:指国民收入在生产要素(传统指之劳动力、资本和土地等要素)直接的分配。个人收入分配是指社会成员参与的经济活动。个人收入分配是由功能性新收入分配演变而来的,功能分配和个人收入分配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收入的功能性分配决定着个人收入分配
洛伦茨准则:如果一条洛伦茨曲线的每一点均落在另一条洛伦茨曲线的右侧,那么前者比后者的收入分配更加不平等。
假设曲线L(X)上的每一点都落在曲线L(Y)的右侧,根据洛伦茨准则,前者的收入分配不公平程度高于后者。但可以发现,通过一个收入转移,L(X)曲线可以由L(Y)曲线得到,而这种收入转移是累退性转移。根据达尔顿准则,如果一种收入分配状态是由另一种收入分配状态经过一系列的累退性转移得到的,那么前者的不平等程度一定要比后者高。以上分析表明,洛伦茨准则与达尔顿准则是完全一致的。(P68页第三段)
物质资本是投资过程的结果,投资过程也叫资本形成过程,投资结果即为资本形成。 高储蓄率为资本形成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条件,但是否会形成资本,这主要是取决于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渠道是否通畅,而这个转化机制又决定于一定时期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完善程度,经济金融体制等在市场机制充分作用的条件下,产品市场总是均衡的,那时就有储蓄等于投资。资本形成的来源:

发展经济学考试重点问题整理讲解

发展经济学考试重点问题整理讲解

《发展经济学》考试重点问题整理考试题型单选(11*1=11分)填空(16*1=16分)名词解释(3,14分)问答(4,8分)论述(3,31分)第一章发展中国家一.发展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其他部门经济学之间的关系发展经济学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是一门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变化的独立的应用学科,应用性、综合性、整体性、边缘性是发展经济学区别于其他经济学科的特征。

独特性:发展经济学考察的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重视非经济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如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等;重视研究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①发展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区别:西方经济学在分析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问题时,假定社会制度、价值观念、文化习俗等是不变的,它不考虑非经济因素。

联系:微观方面:都强调资源的稀缺性和有效配置;宏观方面:都把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作为长期的目标。

西方经济学中的许多理论在发展经济学中得到了应用。

②发展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研究一般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发展经济学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研究方法:政治经济学研究层次高,考察因素少,较抽象。

揭示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本质和基本趋势,不直接回答现实中的具体问题。

(理论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考察因素较多,较具体,与现实生活贴近,还会涉及政治、社会、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和具体行为方案的研讨。

③发展经济学与其他部门经济学部门经济学只研究某一经济活动领域,如农业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等。

发展经济学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边缘性的特点。

二.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品和劳务数量的增长或按人口平均的实际产出的增加。

经济发展:伴随着经济结构、社会和政治体制变革的经济增长,即不仅意味着产出的增长,还意味着伴随着产出增加而出现的产出和收入结构上的变化以及经济条件、政治条件、文化条件的变化。

江苏省考研经济学复习资料发展经济学重点考点整理

江苏省考研经济学复习资料发展经济学重点考点整理

江苏省考研经济学复习资料发展经济学重点考点整理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江苏省考研经济学中的发展经济学内容,本文将对发展经济学的重点考点进行整理。

通过系统地学习和理解这些考点,考生将能够更好地应对考试,取得较好的成绩。

一、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与发展是发展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也是考试中的重点。

在复习过程中,考生应该全面理解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系,以及相关的理论模型和指标。

1. 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理论主要包括新古典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等。

考生需要重点掌握这些理论的基本假设、分析框架以及对经济增长的解释能力。

2. 发展经济学指标在衡量经济发展水平时,常用的指标有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收入、人口增长率等。

考生需要了解这些指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能够分析不同指标之间的关系和意义。

二、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是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复习过程中,考生应该重点关注不同发展阶段的战略选择和政策制定。

发展战略包括传统模式、新自由主义模式、新兴经济体模式等。

考生需要了解这些战略的基本特点、优缺点以及适用条件。

2. 经济政策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

考生需要掌握不同政策的基本内容、工具与方法,并能够分析它们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考试中的热点问题。

在复习过程中,考生应该了解不同区域发展的特点和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挑战。

1. 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包括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与不均衡问题。

考生需要了解不同地区的发展特点、差异原因和相关政策。

2. 城市化城市化是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趋势。

考生需要了解城市化的定义和指标,以及城市化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和挑战。

四、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是当前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也是考试中的热点问题。

在复习过程中,考生应该了解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的内涵和相关政策。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

发展经济学1、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基本特征?①收入水平低下②生活状况较差,贫困现象严重③技术进步缓慢,生产率水平低下④人口增长率高,赡养负担重⑤失业问题严重,特别是隐蔽性失业显著⑥农业所占比重大,二元经济显著⑦ 生态环境恶化⑧政治不稳定、办事效率低下、腐败现象严重⑨在国际关系中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2、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发展经济学是专门以发展中国家即后进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

经济发展问题概括起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于发达国家为什么落后或者不发达?换句话说,不发达的原因和障碍是什么?二是发展中国家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来追赶当今发达国家?3、发展经济学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发展经济学兴起于 20 世纪 40 年代后期。

当时的历史背景:第一,二战后不久,世界殖民体系迅速瓦解,一个又一个殖民地和附属国相继在政治上获得独立。

第二,二战后,许多国家变成了社会主义国家,世界被分成为了两大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阵营。

第三,二战后不久成立的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组织采集和编纂了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统计资料,定期和不定期地发表统计公报和统计年鉴,以及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调查研究报告。

第四,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较快,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也发展很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发达国家的经济和贸易。

4、发展经济学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理论观点有什么不同?经历了三个阶段: 20 世纪 50 年代的繁荣时期,这个时期结构主义学派是发展经济学的主流。

发展经济学在这一阶段的基本论点有这样三个:唯资本论、唯工业化论和唯计划化论。

强调工业化、计划化和资本积累 ;60-80 年代初的新古典主义繁荣时期,这个时期强调市场机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80 年代以来的新制度主义时期,这一时期更多的强调制度、政治、社会资本在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这一时期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原因的研究也很流行,被称为新增长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经济学一、填充题1、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认为,国民财富的增长决定于两个条件,即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和从事生产性劳动人数的多寡。

2、马尔萨斯的经济增长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人口原理》和《政治经济学原理》两部重要著作中。

3、卡尔·马克思以历史唯物论为工具,深入具体解剖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发展乃至灭亡的历史进程。

4、熊彼特认为,经济增长主要是一种数量上的变化,没有产生质上的新变化;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可以定义为执行新的组合,也就是创新。

5、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张培刚教授,是公认的国际发展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1945年写成的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被认为是发展经济学最早的奠基之作。

6、西方发展经济学的演进经历了几个阶段,20世纪40—60年代是西方发展经济学的形成阶段。

7、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在1960年出版的《经济成长阶段:非共产党宣言》一书中,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5个阶段:传统社会、起飞准备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和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8、有学者总结早期西方发展经济学理论有三大特点,即唯资本论、唯工业化论和唯计划论。

9、发展经济学主要是研究不发达条件下经济发展的特点、过程和规律的经济学科。

10、发生在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纺织技术的机械化为开端,以蒸汽机的改进和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

11、当前公认的发达国家有20多个,其中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意大利、加拿大等7个国家则是最发达的。

12、“第三世界”是法国人口统计学家阿尔弗雷德·索维1952年在一篇题为“三个世界,一个星球”的文章中最先提出的。

13、1974年2月22日,毛泽东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曾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观点。

14、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认为,发展应包括五大目标,即增长、公平、民主、稳定、自主。

15、英国经济学家西尔斯认为,发展应包括三大目标,即消除贫困、实现公平、促进就业。

16、资源即生产要素,通常包括资本、自然资源和劳动力。

17、在影响经济增长的间接因素中,最重要的有技术和制度两大类。

18、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认为,社会的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的大小又主要取决于三个基本心理规律,即消费倾向规律、资本边际效率规律、流动偏好规律。

19、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提出了两种增长率概念,即自然增长率和有保证的增长率。

20、新古典学派经济增长理论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索洛和英国经济学家米德。

21、新古典学派经济增长理论的突出特点是,不仅考察了投资这一增长要素,而且还考察劳动、自然资源、技术进步等要素,把技术进步看作是影响其他要素生产率的手段。

22、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罗默、卢卡斯等人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在对新古典增长理论重新思考的基础上,发表了一组以“内生技术变化”为核心的论文,探讨了长期增长的可能前景,掀起了一股“新增长理论”的研究潮流。

23、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将增长核算方法应用于分析中国的经济增长,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者有舒元和李京文等。

24、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起飞阶段,农业剩余是发展中国家初始资本的主要来源。

25、197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两位教授肖和麦金农分别出版了《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和《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两部著作,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金融体系和金融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并提出了“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

26、1954年,刘易斯发表了题为“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一文,提出了他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27、刘易斯认为,在二元经济结构下,资本主义部门的工资取决于生存部门的收入。

28、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第一种形态的两个假定是:(1)经济是封闭的;(2)两个部门间没有贸易往来。

29、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第二种形态的两个假定是:(1)经济是封闭型经济;(2)资本主义部门依赖于与非资本主义部门的贸易。

30、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第三种形态的两个假定是:(1)经济是开放型经济;(2)资本主义部门与非资本主义部门都与外部世界有贸易往来。

31、1985年迈因特在《亚洲发展评论》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组织二元结构与经济发展”的论文,提出了“组织二元结构论”。

32、现代中国社会具有典型的“多重二元性”,然而在“多重二元结构”中,城乡二元结构则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33、由传统农业社会到二元结构,再到工业化社会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34、按照刘易斯等人的设想,从二元经济向一元化的工业社会过渡,主要依赖于现代部门的扩张。

35、库兹涅茨认为,农业部门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主要贡献包括,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外汇贡献。

36、传统农业的改造主要有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两条途径。

38、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模式主要有:政府发动的工业化,民间和政府共同发动的工业化,投资品导向的工业化。

39、库兹涅茨将国民经济活动分别划分为:农业部门、工业部门和服务业部门。

40、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在1931年出版的《工业化的阶段和类型》一书中,分析了制造业中消费品工业和资本品工业的比例关系。

41、美国发展经济学家钱纳里从经济发展的长期过程考察了制造业内部各产业部门的地位、作用的变化,并把工业部门分为投资及其相关产品、中间产品和消费品三大类。

42、城市化水平通常是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计算的,当这个比例超过50%时,被称为基本实现城市化,超过70%时被称为高度城市化。

43、城市化发展的超前性,是指在某些发展中国家中出现的城市化速度远高于其农业生产率和工业生产率增长的现象。

44、城市化发展的滞后性是指城市化发展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发展的现象。

45、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先集中后分散。

47、1955年法国经济学家佩鲁在分析经济发展中的不均衡问题时,提出了“发展极”理论。

48、(简答)法国经济学家佩鲁认为,发展极的形成至少应具备三方面的条件:一是在一个地区内存在着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群体和企业家群体,二是必须具有规模经济效益,三是要有适宜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

49、缪尔达尔认为,发展中国家存在着“地理上的二元经济”即经济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在空间上并存的二元结构,据此,他提出了经济发展“优先次序”的观点。

5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现已在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

52、18世纪初工业革命后,长期支配工业社会的发展观是一种无限增长观。

53、1968年,在意大利成立了由科学家、经济学家和企业家等30位知名学者组成的专门探讨发展与资源、生态环境关系的研究机构——“罗马俱乐部”。

54、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其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55、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概念。

56、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

57、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58、全面发展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的全面发展;二是人的全面发展。

59、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

60、制度包括正式约束和非正式约束,正式约束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

61、制度包括正式约束和非正式约束,非正式约束主要包括价值观念、伦理规范、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因素。

62、科斯定理是关于产权安排、交易费用和资源配置效率三者之间关系的定理。

63、市场成长是指市场作为制度、组织的发育过程,具体表现为市场范围的扩大、市场主体的进化和市场体系的完善。

二、名词解释1、粗放型增长方式粗放型增长方式是指在生产要素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单纯依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扩张,通过扩大生产场地、添加机器设备、增加劳动力等方式来实现经济的增长。

这种增长方式的实质就是以数量的增长和速度为中心。

2、集约型增长方式集约型增长方式则是指依靠生产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的提高,以及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增加资金、设备、原材料的利用率等来实现经济的增长。

这种增长方式实质就是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

3.贫困性循环在供给方面,形成了一个“低收入——低资本形成——低收入”恶性循环;在需求方面,形成了一个“低收入——低资本形成——低收入”恶性循环。

4.“大推进”理论“大推进”理论。

这是发展经济学的先驱之一罗森斯坦—罗丹(Rosenstein-Rodan,P.N.)提出的关于资本形成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理论。

他认为,资本的供给是不可分的,交通、通讯、供水、电力、学校、医院等等都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而且配套才能发挥作用。

5.“起飞”理论罗斯托以《经济成长的阶段》(1960)一书而闻名。

发展中国家“起飞”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要有10%以上的投资增长率;第二,要建立主导产业部门;第三,要有制度上的保证。

6.“临界最小努力”理论1957年,莱宾斯坦在《经济落后与增长》中提出了“临界最小努力”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要打破低收入与贫困之间的恶性循环,根据其人口多且增长率高的特点,必须首先保证足够高的投资率以使国民收入的增长超过人口的增长从而使人均收入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这个投资率水平即“临界最小努力”。

7.资本形成早期发展经济学家纳克斯就给资本形成下了定义,他认为,资本形成即指社会不把其全部的生产活动用于直接消费品的生产,而以一部分用于工具、机器、交通器材、工厂及设备等各种可用来增加生产效能的物质资本的生产。

8.金融抑制麦金农认为造成“金融抑制”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为了刺激投资,利用行政手段压低利率,抑制了储蓄的增长。

9.金融深化所谓金融深化是指一个国家的金融资产存量规模大、品种多、期限种类多的情况。

他是与金融浅化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肖认为,推行金融深化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10.人口转变理论人口转变理论(Demographic Transition)是最早由汤普逊于1929年提出的,他认为随着经济发展和医疗生活条件的变化,世界人口的增长大体经历了高出生率与高死亡率并存、死亡率下降但出生率仍维持较高水平和出生率与死亡率同时下降三阶段。

依此,我们判断发展中国家人口转变的基本规律。

12、人力资本101指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

是人类自身在经济活动中获得收益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指劳动力质量13、智力外流指发展中国家在国内完成学业后的高级专门人才从母国迁移到其他国家定居或工作的一种国际移民活动。

14、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水平的自然因素和条件”。

15、自然资源租“租”(Rent)在资源经济学中常表现为资源价格与边际或平均开采成本的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