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章节题库-第九章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七章 社会互动——第九章 家庭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七章 社会互动——第九章 家庭

第七章社会互动7.1复习笔记一、社会互动的含义及理论1.社会互动的含义社会互动,又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交互作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社会互动的含义:(1)社会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一个离群索居的人不能互动。

(2)个人之间、群体之间只有发生了相互依赖性的行为时才存在互动,并不是任何两个人的接近都能形成社会互动。

(3)社会互动以信息传播为基础。

大多数互动过程中,人们不仅交流信息,而且还交流思想和情感。

(4)社会互动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在非面对面的场合下发生。

(5)社会互动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的,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具有不同的意义。

(6)社会互动还会对互动双方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并有可能对社会环境形成一定的作用。

(7)人们的互动往往遵循一定的行为模式,具有一定的互动结构。

2.社会互动的理论(1)符号互动论①符号互动论特别注意符号沟通问题。

符号是指能够有意义地代表其他事物的事物。

符号沟通是将人从动物界区分开来的主要标志。

符号互动论关于社会互动的基本观点如下:a.符号在人们的社会互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人与人的互动是运用符号进行的,是符号互动。

b.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行为。

要理解某个行动,就要对行动者赋予其活动的意义做出解释。

c.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东西。

一方面,意义的确定有赖于互动的背景和情境;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意义是在互动过程中通过双方的协商而确定的。

d.在互动过程中,人们往往通过扮演他人的角色,从他人的角度来解释其思想和意向,并以此为根据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e.在互动过程中,人们往往从自己所认识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之中来认识自己,形成并修改自我概念。

②当代符号互动论有两个主要派别:a.以布鲁默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注重用人文科学方法来研究互动过程。

他们认为人的行为是无法预测的、非决定性的,互动是一个角色创造的过程。

社会学概论新修_郑杭生

社会学概论新修_郑杭生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第一章绪论1、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社会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的?(一)社会学的孕育产生:“社会学”一词最早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正式提出。

孔德使用“社会学”这个术语,是为了表明一门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独立学科,以区别于那种思辩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

(二)社会学产生的社会条件社会学首先是时代的产物,是适应时代实践的要求而产生的,主要就是西欧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以及资本主义大发展所引起的社会变化。

(1)18——19世纪西方的两次大革命: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政治思想大革命;18世纪英国开始、19世纪扩展到整个西欧和美国的产业革命。

(2)西方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两次大革命的实质是推动西方社会由传统封建社会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

在两大革命的推动下,西欧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思想观念到社会行为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作为这种巨变之突出表现的工业化、都市化、人口流动,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对推动社会学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社会学从一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

(3)资本主义社会理想的危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预言的“理性的王国”,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的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如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贫富悬殊、劳资冲突、失业和犯罪等等。

这些都以十分鲜明的形式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能否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

从孔德开始的西方社会学着眼于社会改良,维护资本主义的理想;而从马克思开始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则着眼于社会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彻底批判。

两种不同的回答,形成了社会学中的两大传统。

(三)社会学的思想渊源:(1)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孔德不仅受到柏拉图、亚里斯多德、霍布斯等人的影响,而且还直接从孟德斯鸠关于历史和社会现象的决定论和孔多塞关于人类理性进步的必要阶段论中,引出他关于人类知识、关于政治形式以及关于社会类型的各个三阶段论。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配套题库(家庭课后习题)【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配套题库(家庭课后习题)【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九章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1.人类“初级生活圈”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答: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共同构成了“人类初级生活圈”的整体存在状态。

所有社会关系与社会运行的各种机制,其实已经从中产生出来。

因此不要拘泥于本章任何具体论述,而是努力从整体上把握人类社会的最基本层面。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完全可以分别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但是三者实际上又是一种系统的、整体的存在。

引申社会学关于初级群体的基本概念,可以把它视为人类“初级生活圈”,如图9-3所示。

图9-3人类“初级生活圈”示意图在图9-2中,男人、女人和孩子是初级生活圈的最基本构成单位,其间的连接线表示人类最基本的供养关系。

图中间的斜虚线则表示女人与孩子被生物地连接在一起。

图的顶部中央表示男人与女人主要通过性、爱情与婚姻来实现连接与互动。

整个图形表达的是:把男人与女人连接起来的纽带,客观上出现生殖的结果,迫使男人与女人不得不供养孩子,使之成长为新一代的男人与女人。

人类就是在这样一个初级生活圈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中生生不息。

这个示意图表示的是主流模式,并不贬斥任何其他形式。

从个体的产生与成长来看,它就是最初的“社会”;从社会的构成来看,它又是最初级的“单元”;从历史发展来看,它源远流长,目前也并没有完全崩溃。

2.举例说明家庭与婚姻作为社会设置和作为生活实体,有哪些异同?答:(1)家庭作为社会设置和作为生活实体的异同作为生活实体,家庭代表实体婚姻+孩子+生活共同体。

作为社会设置,家庭则代表血缘+供养+继承,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

在社会设置的意义上,不同的个人仅仅是由于这些权利义务关系的存在,才组合成家庭的。

所以,尽管离婚而去的父亲或者母亲早已脱离了生活实体意义上的原家庭,但是在社会设置看来,他们与其子女仍然是一个家庭,仍然具有相应的权利义务。

(2)婚姻作为社会设置和作为生活实体的异同作为生活实体,婚姻代表持续的性关系+共同生活。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打印版)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打印版)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概念汇总目录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第一节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第二节社会学研究对象与社会学其他内容的关系第三节社会学的学科地位第四节社会学与社会第二章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第一节人口与社会运行第二节环境与社会运行第三节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与社会运行第三章社会系统与社会运行第一节什么是社会与社会系统第二节社会运行第三节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第四章社会运行与社会文化第一节文化的含义及特性第二节文化的类型第三节文化构成与文化分析第四节文化的功能第五章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社会学方法论第二节社会学研究的过程第三节社会学主要研究方法第四节社会指标第五节抽样技术与数据分析基础第二编社会运行的微观分析第六章社会化与个体化第一节社会化与个体化概要第二节人的社会化第三节人的个体化第七章社会互动第一节社会互动的含义第二节社会互动的过程第三节社会互动研究的主要理论视角第四节社会角色第八章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第一节社会网络第二节社会群体第三节初级社会群体第九章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第一节研究概述第二节婚姻家庭社会学第三节性社会学第四节性别角色与社会性别第三编社会运行的宏观分析第十章社会组织第一节社会组织概述第二节社会组织目标第三节社会组织结构第四节社会组织理论与管理第十一章社区第一节社区概述第二节农村社区第三节城市社区第四节虚拟社区第十二章社会制度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制度第二节社会制度的类型及功能第三节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第十三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第一节社会分层概述第二节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传统第三节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第四节我国的阶级阶层状况第五节社会流动第十四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第一节社会变迁第二节社会现代化第三节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特征第四节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第五节我国的现代化进程第十五章城市化第一节城市的起源、演变与城市化第二节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变动第三节城市的社会文化特征第四节城市问题与城市规划第十六章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第一节集体行为和社会运动的概念及分类第二节集体行为理论第三节社会运动的兴起与发展第四编社会运行与社会建设第十七章社会问题第一节什么是社会问题第二节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及其类型第三节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第四节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第十八章社会控制第一节社会控制概述第二节社会控制体系第三节社会越轨与社会控制第十九章社会政策第一节社会政策的含义与类型第二节社会政策理论的发展第三节社会政策的一般过程第四节中国社会政策的演变与现状第二十章社会建设第一节社会建设的概念第二节社会建设的相关理论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1.社会学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人大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九章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

人大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九章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

第九章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第一节研究概述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运行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是社会学重要的分支,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婚姻家庭社会学、性社会学和性别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区别在于:社会学的研究有着一个最基本的假设——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都是作为连接个人生活与社会运行的中介,体现着和作用于双方的相互关系。

家庭、婚姻、性、社会性别完全可以分别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但是作为个人生活与社会运行的中介,三者实际上又是一种系统的、整体的存在。

引申社会学关于社会群体的基本概念,可以把它视为“人类初级生活圈”。

“初级生活圈”是最深刻、最直接、最重要的人类关系。

人类活动中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三种最基本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在这一关系中反映得最充分、最集中。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既是历史演变的产物与见证,又是社会文化发展中的能动因素。

尤其是在这一领域中,人类所关心的一些最根本的问题,例如人的生物属性与社会属性、精神与肉体、个人与社会、理智与情感、自私与无私等等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的问题,都得到充分和集中的反映。

这是人类活动的其他领域所难于比拟的。

因此社会学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不仅是本学科完善和发展的必需,也是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综合的最佳突破口之一。

作为个人活动与社会运行的中介,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必然按照双方的不同要求,同时扮演两种角色,显现出两种不同的特征和存在形态。

从个人活动的角度来看,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都是个人选择与行为的结果,表现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生活实体。

从社会运行的角度来看,它们又都是社会管理的产物,表现为一种强制式的社会设置。

结果,它们总是同时地既作为生活实体,又作为社会设置而存在而运行。

第二节婚姻家庭社会学婚姻,作为个人活动结果的生活实体,其定义可以概括为:持续的性关系+共同生活。

作为社会设置的婚姻,则是指:一、两个人按照社会所要求的契约关系和程序来组建共同生活(当事人的“婚”);二、双方都与对方原来的家庭结成确定的关系(当事家庭之间的“姻”)。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打印版)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打印版)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概念汇总目录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第一节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第二节社会学研究对象与社会学其他内容的关系第三节社会学的学科地位第四节社会学与社会第二章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第一节人口与社会运行第二节环境与社会运行第三节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与社会运行第三章社会系统与社会运行第一节什么是社会与社会系统第二节社会运行第三节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第四章社会运行与社会文化第一节文化的含义及特性第二节文化的类型第三节文化构成与文化分析第四节文化的功能第五章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社会学方法论第二节社会学研究的过程第三节社会学主要研究方法第四节社会指标第五节抽样技术与数据分析基础第二编社会运行的微观分析第六章社会化与个体化第一节社会化与个体化概要第二节人的社会化第三节人的个体化第七章社会互动第一节社会互动的含义第二节社会互动的过程第三节社会互动研究的主要理论视角第四节社会角色第八章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第一节社会网络第二节社会群体第三节初级社会群体第九章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第一节研究概述第二节婚姻家庭社会学第三节性社会学第四节性别角色与社会性别第三编社会运行的宏观分析第十章社会组织第一节社会组织概述第二节社会组织目标第三节社会组织结构第四节社会组织理论与管理第十一章社区第一节社区概述第二节农村社区第三节城市社区第四节虚拟社区第十二章社会制度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制度第二节社会制度的类型及功能第三节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第十三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第一节社会分层概述第二节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传统第三节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第四节我国的阶级阶层状况第五节社会流动第十四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第一节社会变迁第二节社会现代化第三节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特征第四节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第五节我国的现代化进程第十五章城市化第一节城市的起源、演变与城市化第二节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变动第三节城市的社会文化特征第四节城市问题与城市规划第十六章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第一节集体行为和社会运动的概念及分类第二节集体行为理论第三节社会运动的兴起与发展第四编社会运行与社会建设第十七章社会问题第一节什么是社会问题第二节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及其类型第三节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第四节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第十八章社会控制第一节社会控制概述第二节社会控制体系第三节社会越轨与社会控制第十九章社会政策第一节社会政策的含义与类型第二节社会政策理论的发展第三节社会政策的一般过程第四节中国社会政策的演变与现状第二十章社会建设第一节社会建设的概念第二节社会建设的相关理论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1.社会学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郑杭生课后题总结7-9章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郑杭生课后题总结7-9章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第七章社会互动1、简述社会互动的含义、特点与类型。

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主体之间为了满足各种需要而发生的、以信息传播为基础而形成的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作用和相互了解,从而在经济、政治、文化及心理等方面产生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社会行动过程。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①社会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主体(包括个体与群体)之间;②社会主体之间发生以信息交流为基础的相互依赖性关系和行为是社会互动的前提条件;③社会互动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借助媒介进行;④社会互动与特定的社会情境密切相关,并形成特定的互动模式;⑤社会互动不仅会影响互动关系,而且会对复杂的社会关系网格和社会结构产生影响。

类型:①根据参与人数划分:二人互动、三人互动与多人互动②根据社会互动的主体类型划分:人际互动与群体互动③根据互动的目的划分:熟悉情境互动、生活情境互动、社交情境互动④根据互动中的人际关系及其性质划分:情感性互动、工具性互动和混合性互动⑤根据社会互动主体间的利益、权力关系及其性质划分:交换、合作、竞争、冲突、强制和顺从与顺应2、简述网络时代社会互动的特点。

①网络互动的超时空性②网络互动的匿名性和符号性③网络互动的自由、自治性3、简述社会互动的过程与主要环节。

(1)贝尔斯的互动过程分析美国社会学家贝尔斯提出一种小群体研究方法——互动过程分析。

他认为,小型群体的面对面互动包括12类互动范畴,涉及取向、评价、控制、决定、紧张和整合等六项功能性问题,互动可分为下列阶段:①定向阶段,主要解决情境辨识问题。

②评价阶段,主要解决态度确定问题。

③控制阶段,主要解决行为选择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这三个阶段并不是直线发展的,有时可能会重复某一阶段,在互动的各阶段中往往伴随情绪因素,在多人互动中,人们与谁互动,进行哪方面的互动都有较强的选择性。

(2)芝加哥学派的四阶段说①敌对或竞争。

这是最初级和基本的社会互动。

郑杭生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重点总结-考试必备

郑杭生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重点总结-考试必备

社会概论新修(第三版)郑杭生第一章社会学概论1.社会学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经典人物:⑴奥古斯特·孔德:孔德创造了社会学这个词。

他认为,社会学的目标是去发现社会的“不可更改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可以建立新的秩序。

⑵赫伯特·斯宾塞:他提出了社会像一个有机体——一个自我管理的体系的思想。

斯宾塞提出社会就像物种那样,由简单向复杂进化。

斯宾塞反对政府干预社会事务,因为他认为这种干预会阻碍这些自然发展规律。

⑶埃米尔·迪尔凯姆:迪尔凯姆提出,社会学主要应关注于他所谓的“社会事实”。

他坚持认为要用其他社会事实来解释社会事实,而不是用生理的、心理的特征来解释。

2.社会的含义:从内在本质来看,社会就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从外在形态来看,社会就是人和自然环境以及人和人之间有机结合而成的共同体。

社会的特点:(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2)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系统(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5)社会系统具有心里的、精神的联系(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

社会的功能:(1)整合的功能(2)交流的功能(3)导向的功能(4)继承和发展的功能3.社会学的概念:是用文字来概括地说明一个概念内涵与外延,将概念所指的某类现象与其他现象区分开来,是对某类事物或现象共同本质的概括。

第二章文化4.文化的含义:文化是人类群体或社会的共享成果,这些共有产物不仅仅包括价值观、语言、知识,而且包括物质对象,即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东西。

5.文化的特征:⑴文化具有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

⑵文化的复合性。

⑶文化的象征性。

⑷文化的传递性。

“文化反哺”⑸文化的变迁性与文化堕距。

6.符号的含义:符号是指一群人所认可的任何能有意义地表达其自身之外的事物的东西。

7.语言:定义语言是指人们所使用的口头和书面的言说方式,它是我们最重要的符号系统。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章节题库(社会组织)【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章节题库(社会组织)【圣才出品】

第九章社会组织一、概念题1.社会组织(北科大2011年研;中财2009年研)答:社会组织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有特定的含义和构成要素。

由于这些要素的排列与组合规则不同,使社会组织的类型也千差万别,形成了现代社会复杂化和多样化的特点。

对社会组织一般有两种理解:①广义的组织,即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群体;②狭义的组织,即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也可称之为正式社会组织。

它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社会组织一般由规范、地位、角色和权威四个方面的要素构成。

2.科层制(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研;吉林大学2005年研)答:科层制又称理性官僚制或官僚制,由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提出。

它是指一种以正式规则为主体的管理方式,这种组织具有细密的分工和复杂的规章制度体系。

科层制是现代社会组织管理的典型方式。

科层制特征包括:①内部分工明确,且每一成员的工作内容、权力及责任都有明确规定;②分科设层、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③量才录用,组织成员都具备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④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而不是该企业的所有者,管理权与所有权分开;⑤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范体系,规定、纪律、并毫无例外地普遍适用;⑥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关系只是工作关系,公私分明。

二、简答题1.社会组织有哪些构成要素?(中财2010年研;吉林大学2005年研)答: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一般包括四个方面,即规范、地位、角色和权威,它们的相互关系和联系构成了社会组织的基本结构。

(1)规范规范是指稳定的规则与规章制度。

规范是社会互动的基础,是社会关系及其功能价值的具体表现,它指个人或团体应如何思考、感觉与信仰,在各种情况与关系当中应如何行动。

规范的目的是使社会生活中的互动行为标准化。

(2)地位地位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所处的位置。

社会地位的形式有两种:即归属地位与成就地位。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4版)章节题库(第七章 社会互动——第九章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4版)章节题库(第七章 社会互动——第九章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

第七章社会互动一、填空题1.齐美尔认为,社会是一种过程,是一个不断由低级形式“涌现”出高级形式的层次结构,研究是社会学的主要任务。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年研)【答案】社会互动形式。

2.戈夫曼的戏剧互动理论的实质是“”。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研)【答案】符号互动理论。

3.社会互动的情境根据互动参与者之间人际关系的性质可分为、、三种情境。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年研)【答案】情感关系;工具关系;混合关系。

【解析】社会互动的情境,根据互动参与者之间人际关系的性质来分,有三种情境:①情感关系,是家庭、亲密朋友等初级群体中的人际关系,它可以满足个人在关爱、温暖、安全感、归属感等情感方面的需要。

②工具关系,是个体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与他人交往时发生的关系。

③混合性关系,界于情感性关系与工具性关系之间,是个人与亲戚、一般朋友、邻居、同学、同事、同乡等建立的各种人际关系。

它既有情感性成分,又有工具性成分。

4.社会互动的类型有、、和强制、顺从与顺应。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研)【答案】合作、竞争、冲突。

5.从社会角色规范化的程度上划分,角色类型可分为、。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研)【答案】规定性角色、开放性角色。

二、选择题社会角色失调的情况有()等。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年研)A.角色冲突B.角色混乱C.角色颠倒D.角色失败E.角色扮演【答案】AD【解析】角色失调是角色扮演中出现的社会角色内部或角色之间的矛盾、失调等现象。

角色失调是角色扮演中经常出现的现象。

如果处理得当,角色失调会推动角色的重构,从而使角色扮演过程更加完善;反之,则可能导致角色的冲突与失败,使角色扮演中断。

常见的角色失调有:①角色距离;②角色冲突;③角色不清;④角色中断;⑤角色失败。

三、概念题1.社会互动(中财2011年研;华中农大2010年研;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研)答:社会互动又称社会交往活动或社会交互作用,是指社会主体之间为了满足各种需要而发生的、以信息传播为基础而形成的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作用和相互了解,从而在经济、政治、文化及心理等方面产生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社会行动过程。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圣才出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圣才出

第九章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9.1复习笔记一、研究概述1.研究对象与意义(1)研究对象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被视为人类“初级生活圈”。

它们是最深刻、最直接、最重要的人类关系。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可以用图9-1来表述,它可以看做是社会学在这一领域中的基本研究对象。

图9-1(2)研究意义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既是历史演变的产物与见证,又是社会文化发展中的能动因素,尤其是在这一领域中,人类所关心的一些最根本的问题。

社会学对“初级生活圈”的研究,不仅是本学科完善和发展的必需,也是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综合的最佳突破口之一。

2.研究的独特角度(1)从个人活动的角度来看,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都是个人选择与行为的结果,表现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生活实体。

(2)从社会运行的角度来看,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都是社会管理的产物,表现为一种强制式的社会设置。

仅对生活实体的研究主要是心理诸学科的任务,仅对社会设置的研究则主要是法律诸学科的侧重方向。

社会学必须吸收和兼容它们的研究,确保从自己的基本假设出发,重点研究在同一载体内,生活实体与社会设置之间的运行机制与过程。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的现实存在形态,往往是生活实体与社会设置之间相互作用的妥协产物。

这就是社会学研究这一领域时所应该具有的基本角度。

二、婚姻家庭社会学1.定义(1)婚姻①作为个人活动结果的生活实体,其定义可以概括为:持续的性关系+共同生活。

②作为社会设置的婚姻,则是指:a.两个人按照社会所要求的契约关系和程序来组建共同生活;b.双方都与对方原来的家庭结成确定的关系。

(2)家庭①作为生活实体,其定义可以概括为:实体婚姻+孩子+生活共同体;②作为社会设置,家庭的定义强调的是:血缘+供养+继承,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

(3)家庭的类型①核心家庭,又称夫妇家庭,就是只有父母与未婚子女共同居住和生活。

它有三种具体形式:仅由夫妻组成、夫妻加未婚子女(含领养子女)、仅有父或母与子女(单亲家庭)。

《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

《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概念汇总目录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第一章社会学得研究对象第一节社会学就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得条件与机制得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第二节社会学研究对象与社会学其她内容得关系第三节社会学得学科地位第四节社会学与社会第二章社会运行得物质基础第一节人口与社会运行第二节环境与社会运行第三节物质资料得生产方式与社会运行第三章社会系统与社会运行第一节什么就是社会与社会系统第二节社会运行第三节社会学考察社会得几种角度第四章社会运行与社会文化第一节文化得含义及特性第二节文化得类型第三节文化构成与文化分析第四节文化得功能第五章社会学得研究方法第一节社会学方法论第二节社会学研究得过程第三节社会学主要研究方法第四节社会指标第五节抽样技术与数据分析基础第二编社会运行得微观分析第六章社会化与个体化第一节社会化与个体化概要第二节人得社会化第三节人得个体化第七章社会互动第一节社会互动得含义第二节社会互动得过程第三节社会互动研究得主要理论视角第四节社会角色第八章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第一节社会网络第二节社会群体第三节初级社会群体第九章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第一节研究概述第二节婚姻家庭社会学第三节性社会学第四节性别角色与社会性别第三编社会运行得宏观分析第十章社会组织第一节社会组织概述第二节社会组织目标第三节社会组织结构第四节社会组织理论与管理第十一章社区第一节社区概述第二节农村社区第三节城市社区第四节虚拟社区第十二章社会制度第一节什么就是社会制度第二节社会制度得类型及功能第三节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第十三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第一节社会分层概述第二节社会分层研究得两大理论传统第三节社会分层研究得主要内容第四节我国得阶级阶层状况第五节社会流动第十四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第一节社会变迁第二节社会现代化第三节社会现代化过程得基本特征第四节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得特征第五节我国得现代化进程第十五章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得起源、演变与城市化第二节城市得空间结构及其变动第三节城市得社会文化特征第四节城市问题与城市规划第十六章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第一节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得概念及分类第二节集体行为理论第三节社会运动得兴起与发展第四编社会运行与社会建设第十七章社会问题第一节什么就是社会问题第二节社会问题得一般特征及其类型第三节社会问题得理论研究第四节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第十八章社会控制第一节社会控制概述第二节社会控制体系第三节社会越轨与社会控制第十九章社会政策第一节社会政策得含义与类型第二节社会政策理论得发展第三节社会政策得一般过程第四节中国社会政策得演变与现状第二十章社会建设第一节社会建设得概念第二节社会建设得相关理论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1。

社会学概论新修 重点笔记

社会学概论新修 重点笔记

《社会学概论新修》(修订本),郑杭生主编,重点章节为:第四章和第十五章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社会学"词源:社会学这个词是由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在《实证哲学教程》中首先提出的,是为了表明一门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独立学科,以区别于那种思辩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

2.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3、社会学的诞生条件:社会历史背景(1)18、19世纪以英国的产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为起点的欧洲社会大变革,使社会从传统的封建社会转型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

两大革命使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思想观念到政治制度都发生了变化。

突出的表现在于工业化(机器大工业普遍地代替工场手工业)和城市化(城市的规模扩大,作用也增大等)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问题的产生。

这些都对社会学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社会学从一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

(2)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真正建立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预言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王国",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如加剧了贫富之间的差距、劳资双方的对立等。

因此,时代呼唤着社会学的产生,来研究并解决这些社会问题。

科学思想资料(1)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

(2)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也是其他社会学的思想来源。

(3)自然科学成就及其方法的影响。

细胞、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等三大发现,既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也是孔德、斯宾塞等创始人解释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的工具。

(4)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19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也为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圣才出品】

第九章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9.1复习笔记一、研究概述1.研究对象与意义(1)研究对象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被视为人类“初级生活圈”。

它们是最深刻、最直接、最重要的人类关系。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可以用图9-1来表述,男人、女人和孩子是初级生活圈的最基本构成单位,其间的连接线表示人类最基本的供养关系。

图9-1人类“初级生活圈”示意图这个示意图表示的是主流模式,并不贬斥任何其他形式。

从个体的产生与成长来看,它就是最初的“社会”;从社会的构成来看,它又是最初级的“单元”;从历史发展来看,它源远流长,目前也并没有完全崩溃。

(2)研究意义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既是历史演变的产物与见证,又是社会文化发展中的能动因素,尤其是在这一领域中,人类所关心的一些最根本的问题。

社会学对“初级生活圈”的研究,不仅是本学科完善和发展的必需,也是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综合的最佳突破口之一。

2.研究的独特角度(1)从个人活动的角度来看,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都是个人选择与行为的结果,表现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生活实体。

(2)从社会运行的角度来看,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都是社会管理的产物,表现为一种强制式的社会设置。

仅对生活实体的研究主要是心理诸学科的任务,仅对社会设置的研究则主要是法律诸学科的侧重方向。

社会学必须吸收和兼容它们的研究,确保从自己的基本假设出发,重点研究在同一载体内,生活实体与社会设置之间的运行机制与过程。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的现实存在形态,往往是生活实体与社会设置之间相互作用的妥协产物。

这就是社会学研究这一领域时所应该具有的基本角度。

二、婚姻家庭社会学1.定义(1)婚姻①作为个人活动结果的生活实体,其定义可以概括为:持续的性关系+共同生活。

②作为社会设置的婚姻,是指:a.两个人按照社会所要求的契约关系和程序来组建共同生活;b.双方都与对方原来的家庭结成确定的关系。

(2)家庭①作为生活实体,其定义可以概括为:实体婚姻+孩子+生活共同体;②作为社会设置,家庭的定义强调的是:血缘+供养+继承,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4版)章节题库-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4版)章节题库-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圣才出品)

第九章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一、选择题在对家庭进行分类时,一般按美国社会学家默多克提出的家庭类型概念,将家庭分为核心家庭、家庭和家庭。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年研)【答案】主干;联合。

二、概念题1.主干家庭(人大2007年研;中山大学2007年研)答:家庭作为生活实体,其定义可以概括为:实体婚姻+孩子+生活共同体。

主干家庭是美国社会学家默多克在1949年提出的一套划分家庭类型的概念,是指父母(或一方)与一对已婚子女(或者再加其他亲属)共同居住生活的家庭类型。

2.性社会学(中财2011年研)答:性社会学是社会学与性学的交叉学科,是社会学在性现象这个特殊领域中的运用。

性社会学有两个研究角度:①探索人类种种性现象中所包含着的、所反映着的各种社会因素;②研究人类性现象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作用和运行机制。

性社会学的最基本命题是:人类的所有性行为,无论多么奇特和罕见,与人类的其他任何社会行为一样,并不是“生物本能”,而是人所处的社会使然。

3.性别角色(人大2006年研)答:性别角色概念来源于社会学中的社会角色理论。

它是指社会针对具有不同生物性别的人所制定的、足以确定其身份与地位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的模式。

它是社会赋予女人或男人的不同的行为期望与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与作为女性或作为男性相联系的一整套规范系统和机制,使得个人在其中习得“男”或“女”的性别身份和性别特征,接受性别规训,表现出与社会规范要求相一致的男性或女性的性别特征。

三、简答题1.男性与女性的差别除了生理的构造外,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答:男性与女性的差别除了生理的构造外,是后天的。

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差异社会学家认为,“心理差异是指人们的行为、脑力和个性的差异。

”科学家采用跨文化观察的方法收集的大量资料表明:①女孩比男孩更多愁善感,更愿寻求他人的帮助,而且女孩相对更具有养育和忍受的天性;②男孩子比女孩子敢出风头,争强好胜,容易产生侵犯行为。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
分层与社会流 动
5 第十四章社会
变迁与社会现 代化
第十五章城市 化
第十六章集体 行为与社会运 动
第十七章社会 问题
第十八章社会 控制
第十九章社会 政策
第二十章社会 建设
2013年复旦大
学社会发展与 公共政策学院
1
社会学概论
(代码884)
考研真题及详
解 2013年中央财
经大学社会发 2
展学院社会学
5 理论(代码
852)考研真 题及详解(文 法学院、冶金 与生态工程学 院共用)
作者介绍
谢谢观看
理论(代码
614)考研真
题及详解
2013年东北财
3 经大学社会学
专业社会学 (代码613) 考研真题及详 解2 0 1 3 年 北 京 科 技大学社会学
4 理论(代码
852)考研真 题及详解(文 法学院、冶金 与生态工程学 院2 0共1 3用年)中 山 大
5 学社会学与人
类学学院社会 学理论(代码 648)考研真 题及详解
读书笔记
本书是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教材的配套e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 华。 (3)精选考研真题,巩固重难点知识。 (5)最新考研真题和答案,可免费升级获得。
精彩摘录
社会学是指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良 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
目录分析
第二章社会运行的 物质基础
第一章社会学的研 究对象
第三章社会系统与 社会运行
第四章社会运 行与社会文化
第五章社会学 的研究方法
第六章社会化与个体 化
第七章社会互动
第八章社会网络与社 会群体

2022新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郑杭生考研整理重点

2022新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郑杭生考研整理重点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郑杭生考研重点整理一、全部名词解释第一章1.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的社会科学。

这个定义的观点浓缩为社会运行论。

2.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三大系统之间以及各系统内不同部分,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促进,而社会障碍、失调等因素被控制在最小限度和最小的范围之内。

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适应的体现。

是社会运行和发展的理想模式,因程度不同表现多样性。

3.社会的中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社会运行有障碍,发展不甚平衡,包含较多较明显的不协调因素,但他们未危害,破坏社会的常态运行。

可称“有障碍的常态运行”。

是一种良性,恶性运行之间、协调,畸形发展之间的中间状态,是一种不稳定状况,可能向前进、进化,可能向后者退化。

4.社会的恶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指社会运行发生严重障碍,离轨失控。

5.教育社会学: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角度来研究教育现象的边缘性科学。

第二章6.社会要素:要素是指,必要因素,一个都不能少,孙文本把社会要素归纳为:地理的要素、生物的要素、心理等要素、文化的要素。

7.硬控制:指控制的手段和方式都依赖于社会组织的强制力实施的控制。

国家,法律,纪律等。

8.软控制:指不依靠强制力,而依靠社会舆论,社会心理、社会大众传播工具等进行的控制,所以又叫舆论控制、心理控制,使用风俗、道德、信仰、信念等手段。

9.转型效应:主要指由社会体制、社会结构等转换的不同步性而对社会运行产生的影响和制约。

10.机制:亦称机理,原意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在自然科学中引申为事物或自然现象的作用原理、作用过程及其功能。

基本含义:(1)指事物各组成要素的相互联系,即构造。

(2)指事物在有规律的运动中发挥的作用,效应,即功能。

(3)指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

机制就是“带规律的模式”。

11.◇社会运行机制:指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行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简说,社会运行“带规律性的模式”。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配套题库 课后习题(第八章 社会群体——第十章 社会组织)【圣才出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配套题库 课后习题(第八章 社会群体——第十章 社会组织)【圣才出

第八章社会群体1.什么是社会群体?社会群体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答:(1)社会群体的含义社会群体是指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一群个人的集合体。

社会群体有广义狭义之分:①广义上的社会群体,泛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②狭义上的社会群体,指由持续的直接的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

(2)社会群体的特征①有明确的成员关系;②有持续的相互交往;③有一致的群体意识和规范;④有一定的分工协作;⑤有一致行动的能力。

2.什么叫群体凝聚力?如何分析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各种因素?答:(1)群体凝聚力的含义群体凝聚力,又称群体内聚力,指群体吸引其成员,把成员聚集于群体中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

(2)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①从个人和群体的心理互动上看,群体自身是否对其成员具有吸引力和成员个人是否感受到这种吸引力,都对群体凝聚力产生重要影响。

②从个人和群体间的利益关系看,这两种利益能否保持一致,也影响着群体凝聚力的状况。

③从成员在群体中的关系结构看,这一结构是否遵循一致性原则和互补性原则,也直接影响着群体凝聚力的高低。

④从群体成员与其领导的关系看,群体成员是否了解和信任其领导的才能,以及领导资格的取得是否具有合法性,甚至领导个人是否具有魅力,这些都对群体凝聚力有很大影响。

⑤从群体与其环境的关系看,如果一个群体内部尚不存在分裂性因素,当其面临环境的巨大压力与威胁时,其凝聚力也会大大增强。

3.试析初级社会群体研究的意义。

答:初级社会群体研究的意义主要表现为:(1)初级群体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桥梁,研究初级群体,有助于全面、深入地把握社会过程;(2)初级群体可被看成社会的雏形;(3)研究初级群体中人们的心理过程与行为方式,有助于推动社会心理学与行为科学的发展;(4)科学地研究初级群体,正确认识其存在的必然性,揭示影响人们心理与行为的诸种因素,有助于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对初级群体的改造和引导,发挥其正功能,以便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并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成员的健康成长。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章节题库(家庭)【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章节题库(家庭)【圣才出品】

第九章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一、选择题在对家庭进行分类时,一般按美国社会学家默多克提出的家庭类型概念,将家庭分为核心家庭、家庭和家庭。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年研)【答案】主干;联合。

二、概念题1.主干家庭(人大2007年研;中山大学2007年研)答:家庭作为生活实体,其定义可以概括为:实体婚姻+孩子+生活共同体。

主干家庭是美国社会学家默多克在1949年提出的一套划分家庭类型的概念,是指父母(或一方)与一对已婚子女(或者再加其他亲属)共同居住生活的家庭类型。

2.性社会学(中财2011年研)答:性社会学是社会学与性学的交叉学科,是社会学在性现象这个特殊领域中的运用。

性社会学有两个研究角度:①探索人类种种性现象中所包含着的、所反映着的各种社会因素;②研究人类性现象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作用和运行机制。

性社会学的最基本命题是:人类的所有性行为,无论多么奇特和罕见,与人类的其他任何社会行为一样,并不是“生物本能”,而是人所处的社会使然。

3.性别角色(人大2006年研)答:性别角色概念来源于社会学中的社会角色理论。

它是指社会针对具有不同生物性别的人所制定的、足以确定其身份与地位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的模式。

它是社会赋予女人或男人的不同的行为期望与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与作为女性或作为男性相联系的一整套规范系统和机制,使得个人在其中习得“男”或“女”的性别身份和性别特征,接受性别规训,表现出与社会规范要求相一致的男性或女性的性别特征。

三、简答题1.男性与女性的差别除了生理的构造外,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答:男性与女性的差别除了生理的构造外,是后天的。

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差异社会学家认为,“心理差异是指人们的行为、脑力和个性的差异。

”科学家采用跨文化观察的方法收集的大量资料表明:①女孩比男孩更多愁善感,更愿寻求他人的帮助,而且女孩相对更具有养育和忍受的天性;②男孩子比女孩子敢出风头,争强好胜,容易产生侵犯行为。

社会学概论新修 第三版 笔记第九章

社会学概论新修 第三版 笔记第九章

美国金昔,《人类男性性行为》《人类女性性行为》,开创“性释放总量”理论3、发展时期丛50年代初期开始到目前①关于性现象的社会调查报告不断涌现,引起较大反响。

②关于性现象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宏观研究和思辨研究也在不断发展。

③比较公认的和规范的性社会学的理论创建。

时至1995年,爱德华·劳曼、盖格农等人出版了《性存在的社会组织》一书,系统的创建了“性存在的社会网络理论”,并且以历史上首次美国随机抽样的面访调查的数据分析,验证了自己的理论。

(二)性存在的概念性是指以达到高潮为中心环节和本质标志,以生殖器反应为最终表现形式的人类身心过程。

性存在是指上述概念的性,在特定的社会时空中,以人的活动为载体所表现出来的相应形态。

性存在概念包含三个系统:性的生物存在、性的心理存在和性的社会存在。

(三)性的社会因素1、性的生命周期性的生命周期在中国表现为从无性到有性再到无性的过程。

2、性的性别鉴定两性的生物差异已被社会重新解释为性的性别角色。

3、性的阶层规定特定社会总是把占据优势地位的那些阶层的性关系与性行为模式,规定为总人口的典范或准则。

4、性的语言系统与相关行为的训练如何对待激情并划定行为界限,就是最主要的对性的相关行为的训练。

5、涉性的人际交往他是指那些客观上最重要结成性关系,但当前并无具体性表现的人际交往,最典型的就是“谈恋爱”。

6、性生活中的社会因素性生活中最根本的矛盾是:性行为要求“自私”,否则自己就无法达到性高潮;但是性关系却要求“无私”,否则无法与对方共享。

经典性学判定性生活状况时主要两大指标:性高潮频率和性爱抚种类的多少。

社会因素对性生活的影响,还集中的体现在当事人的性目标和性态度上。

(四)性在社会活动中的表现1、性、爱情、婚姻三者的关系在以往的社会中,基本上是婚姻主宰着爱情,最近20年来中国性文化的主要变化表现在爱情与性的作用越来越大,而婚姻的主宰正在丧失。

2、色情品传播与嫖娼卖淫色情品传播和嫖娼卖淫首先得和最主要的危害了社会风化,社会和个人越是对自己的“初级生活圈”没有信心,就容易高估外来威胁的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
一、选择题
在对家庭进行分类时,一般按美国社会学家默多克提出的家庭类型概念,将家庭分为核心家庭、家庭和家庭。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年研)
【答案】主干;联合
二、概念题
1.主干家庭(人大2007年研;中山大学2007年研)
答:家庭作为生活实体,其定义可以概括为:实体婚姻+孩子+生活共同体。

主干家庭是美国社会学家默多克在1949年提出的一套划分家庭类型的概念,是指父母(或一方)与一对已婚子女(或者再加其他亲属)共同居住生活的家庭类型。

2.性社会学(中财2011年研)
答:性社会学是社会学与性学的交叉学科,是社会学在性现象这个特殊领域中的运用。

性社会学有两个研究角度:①探索人类种种性现象中所包含着的、所反映着的各种社会因素;②研究人类性现象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作用和运行机制。

3.性别角色(人大2006年研)
答:性别角色概念来源于社会学中的社会角色理论。

它是指社会针对具有不同生物性别的人所制定的、足以确定其身份与地位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的模式。

它是社会赋予女人或男人的不同的行为期望与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与作为女性或作为男性相联
系的一整套规范系统和机制,使得个人在其中习得“男”或“女”的性别身份和性别特征,接受性别规训,表现出与社会规范要求相一致的男性或女性的性别特征。


三、简答题
1.男性与女性的差别除了生理的构造外,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
答:男性与女性的差别除了生理的构造外,是后天的。

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差异
社会学家认为,“心理差异是指人们的行为、脑力和个性的差异。

”科学家采用跨文化观察的方法收集的大量资料表明:
①女孩比男孩更多愁善感,更愿寻求他人的帮助,而且女孩相对更具有养育和忍受的天性;
②男孩子比女孩子敢出风头,争强好胜,容易产生侵犯行为。

(2)社会化造成的两性差异
社会因素是解释性别差异原因的主要途径。

性别差异不仅仅是由于生物特性决定的,而且也是文化的产物。

婴儿从出生之后一直接受来自家庭、学校和媒体的性别社会化,逐渐形塑成主流文化所认同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

(3)功能论和冲突论的性别差异理论
①功能论
从劳动的性别分工着手,认为男女分工不同是因为人类早期生存的需要。

社会学家认为,社会建构和文化观念是这种分工的逻辑基础。

②冲突理论
在分析性别差异时以权力问题为出发点。

男人在体型上普遍比女性高大强壮,于是可
2.对婚姻与家庭的宏观研究有哪些内容?
(1)家庭的规模与结构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日益从联合与主干家庭向核心家庭转化。

从生活实体来看,由于家庭的共同生产功能日减、大家庭的人际关系不易协调、住房逐渐增加、社会流动扩大等原因,我国也出现了核心家庭化的趋势。

但转型社会中的特有问题也时常抵消甚至扭转这一趋势。

(2)家庭关系
在家庭内的人际关系中,性爱、生殖、亲情这三大内容,是其他一般社会关系所不具有的。

家庭内人际关系的准则,既要作为社会设置而遵从一般道德规范,又作为生活实体而具有不同的特征。

(3)家庭功能
家庭的功能本质上是个人的基本需求的表现。

在我国这方面的历史差异和城乡差别都极其明显。

(4)影响婚姻家庭的各种社会因素
①家庭的变化受到计划生育国策的巨大影响;
②社会设置的变化也极大地影响了婚姻家庭的生活实体。

四、论述题
1.论述女权主义的主要思想。

谈谈女权主义对我国妇女的影响。

答:(1)女权主义的主要思想
a.男女无根本的差异,女性一样拥有理性思考能力;
b.外在社会结构的制度安排对女性造成了歧视和排斥;
c.女性应当争取个人的自我实现机会;
d.国家应当在职业、教育等领域通过制定社会政策保障女性的机会和权益。

②激进主义女权主义
a.承认男女有先天的差异,认为性别主义导致的不平等是女性问题的根源;
b.激进主义女权主义强调必须实施根本变革才能消除女性被压迫的现象。

③社会主义女权主义
a.女性与经济的弱联系是其处于弱势地位的主要原因;
b.社会主义女权主义强调必须消除私有制并营造经济平等才能终结女性所受到的压迫。

④文化女权主义
a.男女有先天差异并从积极方面肯定了这些差异;
b.强调女性具有照顾关爱别人的特质,这种特质优于男性的彼此竞争和独立;
c.文化女权主义追求创造女性文化,通过文化艺术等媒介表现和赞颂女性的特质。

⑤后现代女权主义
后现代女权主义否定宏大的理论体系,认为这些理论是以男性为标准的,完全忽视了女性的存在。

它提出了整合的思维模式,包括女性赋予价值的模式、反对二元提倡多元的模式等。

a.更关注女性在历史文献中的话语权,其抱负之一就是要发明女性的话语;
b.批判旧式女权主义把妇女受压迫完全归结于男性对女性压迫、禁止的结果,指出
的压迫。

(2)女权主义对我国妇女的影响
在对社会关系进行批判之外,许多女性主义的支持者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妇女的权利、利益与议题。

女性主义理论的目的在于了解不平等的本质以及着重在性别政治、权力关系与性意识(sexuality)之上。

女性主义政治行动则挑战诸如生育权、堕胎权、教育权、家庭暴力、产假、薪资平等、投票权、代表权、性骚扰、性别歧视与性暴力等等的议题。

女性主义探究的主题则包括歧视、刻板印象、物化(尤其是关于性的物化)、身体、家务分配、压迫与父权。

在我国,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妇女的社会地位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从昔日社会要求女性遵从“三从四德”,到建国后成为“主人翁”,撑起“半边天”,可以说是一种质的变化。

女权主义思想对我国展开妇女工作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妇女工作的开展,使人们意识到女性付出的和得到的并不是平等的,理想和现实是有距离的。

①1995年9月,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举行。

这次世界妇女大会之后,中国社会对女性的生存和发展以及男女平等的认识有了很大突破,当年,政府把男女平等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并把妇女发展纳入国家总体发展规划,制定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使我国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明显改善。

②从2003年开始,中国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全国11个省的11个县进行了“关爱女孩行动”的国家试点,明确提出“消除性别歧视要从怀孕抓起,倡导男女平等要从娃娃开始”。

③2004年,中国新增13个县作为国家级试点单位。

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逐步
建立起有利于女孩及其家庭发展的利益导向机制,向女孩和生育女孩的家庭提供优质服务,依法维护女孩的合法权益,促进新型婚育观念的形成,在源头达致男女平等。

我国促进男女平等的努力正在向纵深发展。

2.如何理解与评价西方学者的性别制度理论?
答:西方学者的性别制度理论主要分为:男性主流观点、女性主义观点、建构主义观点三类。

(1)男性主流的观点
①父权制
19世纪的经典理论家是从狭义上来理解父权制的:父权制就是家长制。

它指年纪较长的男性统治包括妻子、孩子及年纪较轻的男性在内的整个家庭的一种家庭类型。

②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a.梅因
19世纪人类学家梅因是最早对社会性别支配进行探讨的学者,他的重要贡献是他将“父权制”这一术语引入自己关于法律体系的描述之中。

梅因论证说,在现代法律制度化之前,社会是由家庭构成的,而家庭在本质上普遍是父权制的。

古代罗马的家庭就是这种意义上的父权制家庭,父亲们握有家庭成员的生死大权,而丈夫们可以对妻子实行严格地约束和统治。

而在现代法律中,未婚妇女在形式上是自由的,而已婚妇女通过一种契约安排自愿地服从男人的意志。

b.马克斯·韦伯
韦伯把社会性别问题作为一套组织化支配系统的发展,而不是作为一种权力的一般性结构的发展。

使用了“父权主义”而不是“父权制”。

他将父权主义看作其传统型支配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