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5)《教育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405)《教育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用于检查在活动过程中被评者的进展或进步情况,用以调节活动进程,通过反馈信息保证目标顺利实现。
如在教学中,当一单元或一个章节学习完后,作一次测验,以检查学生学习进展情况,调整和改进整个教学工作,对学生进行及时指导,以帮助学生完全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这种评价可以及时探寻影响质量和目标实现的原因,以便立刻采取措施加以补正,以免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2、教育测量
教育测量就是对教育的特征、属性及其运动、发展规律的定理描述,它主要用于对学生的精神特性进行数量化测定。
具体来说,就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业成绩、兴趣爱好、思想品德、身体素质以及教育措施上的许多问题的数量化测定。
3教学
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人类所积累的文明成果的一种认识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作用,以提高学生个体的生理、心理、思想、文化与技能等多方面素质。
4教育评价
所谓教育评价是指以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教育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从而做出价值判断。
组成教育评价系统的要素包括价值目标、人员组织、实施程序、方法技术与质量保证,其中价值目标包括价值、目标、指标三个基本因素;人员组织是对评价构成的规定,包括机构、角色、职能等基本因素;实施程序是对基本过程的规定,包括评价的方式、步骤和分工;方法技术是对评价的认知过程与工作方式的规定,它包括方法论、具体方法与操作技术三个层次;质量保证是对评价科学性的规定。
5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
非指导性教学是由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所倡导,是罗杰斯教育思
想的核心。
根据这种教学思想教学活动应把学生放在居中的位置上,把学生的“自我”看作教学的根本要求,所有的教学活动不仅要服从“自我”的需要,而且也要围绕着“自我”进行。
“非指导性教学”具有如下特点:1、在课堂中创造一种接受的气氛;2、围绕着发展个人的和小组的目标而进行;3、教师的角色应不断变化。
这种教学方式对我国当前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有相当的指导意义。
6课程
“课程”作为一个教育学概念,首先涉及到对学校教育内容的组织。
其次,课程也涉及到对预定的教育标准或目标、预期的教学结果的系统规定。
再次,课程还涉及到对学校教学、教育活动的总体构思和初步设计。
据此,可以将课程定义为:课程是对学校教育内容、标准和进程的总体安排。
其最重要的特征是“计划性”或“方案性”即给教学、教育活动提供方案。
作为方案,课程是学校各类教学、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
或“蓝图”,各类教学、教育活动则是课程的实施或具体执行。
7特朗普制
特朗普制是本世纪50年代出现于美国的一种综合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它由教育学教授伊德•特朗普创立。
它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自学结合起来,以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统一的上课时间。
首先,由优秀教师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大班进行集体教学,然后在15~20人组成的小班里开展研究讨论,最后由学生个人独立自学、研习、作业。
这种形式把教学时间进行了划分,大班上课占40%,小班讨论占20%,个人自学占40%。
8《大教学论》
《大教学论》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教育理论方面的代表作。
《大教学论》是近代以来第一部教育学著作。
它大体可分为五个组成部分:总论、教学论、德育论、学制系统及课程论、实现教育改革计划的呼吁,奠定了近代以来班级授课制的理论基础。
9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是建立适宜课堂环境、保持课堂互动、促进课堂生长的历程。
其中,建立适宜课堂环境是课堂管理的基本前提,保持课堂互动是课堂管理的衡量尺度。
促进课堂生长是课堂管理的最终目标。
10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是从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出发,以学生的主动实践获取直接经验为主来安排有关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一种课程类型。
1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⑴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在动物界不存在人类的这种活动。
⑵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这要比动物通过遗传方式传递信息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⑶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
12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机构和组织体系及其管理规则,教育制度依赖于一系列的规则。
13个体的社会化
个体的社会化是指在社会的教育和熏陶下,个体从自然人发展成社会人的过程,社会化过程贯穿于个人的一生。
根据年龄分期,社会化分为童年社会化、青少年社会化和成人社会化。
根据社会化的内容划分,它包括童年社会化和基本社会化。
14教育美育
教育美育指的是要使全部教育活动成为美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教育活动本身要努力做到审美化。
教育美育要求教育者充分创造教育活动的形式美,同时努力发掘教育活动中所有美的要素作为美的资源。
15教育的有限性
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是有限的,即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主导作用有条件的:一是教育符合社会的发展方向。
二是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三是学校能够有效地协调与社会、家庭的影响,发挥共同的育人作用。
四是教育必须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使得学生具有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16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通常是以单一的、典型的个体为具体研究,通过对其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深入研究,了解其发展变化的某些线索和特点,在此基础上制定并施行一些积极的教育和改进措施,促进研究对象发展的一种研究方法。
17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从科学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试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18科学教育
以传授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为主的教育。
它以发展学生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能力为目的,通过开发人的智力,学习自然科学知识,促进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和社会发展。
19教师职业道德
简称师德,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20教育目的
概括的说,是指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期望达到的目标或预期的结果,是一定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
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社会性质和方向作出规定,以期培养出与一定社会需要相一致的人。
二是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即指明受教育者在知识、智力、品德、体质、审美等方面的发展,以期受教育者形成某种个性结构。
21教育理论
是在普通教育学理论体系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一门学科,它把教育中最一般的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或者说是研究教育中最一般性问题的科学。
22“遗传决定论”
⑴“遗传决定论”是一种强调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的教育思想。
⑵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有一定的作用,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
⑶从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我们反对“遗传决定论”的思想,认为它只看到了事情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其它的因素,是一种片面的观点。
二、简答题
1简述班主任工作的特点
第一,复杂性。
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首先表现在班主任工作对象的复杂性上。
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构成班集体的数十名学生,而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复杂的个体。
第二,动态适应性和创造性。
教育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才达到培养人的目的,班主任组织的激发学生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和管理活动,必须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及个性特征,才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三,情感性。
教育对人的培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组织管理,更应该有对学生心灵的激励。
班主任以育人为己任,应该重视情感作用。
第四,艰巨性。
学生的教育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也不是直线前进,一帆风顺的,而是一个长期而反复的过程。
第五,全面性。
我国的教育方针规定了我们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创新型人才。
班主任的存在就是为了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统筹协调中得以实现。
第六,集体性与个别性。
班主任是整个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引导者,班主任的工作就是要培养良好的班集体,但集体的存在也是为了个人能健康地成长,因此,班主任也不能忽视对每个学生个别教育。
2简述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首先,政治制约着教育的诸多方面。
表现在:一是政治通过行政干预、教育经费限制、思想控制等手段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指导思想。
二是政治通过对接班人规格的预设、限定来决定教育受教育的权力。
三是政治要决定、影响教育的体制、体系、分布、设置。
四是政治影响着教育的目的、内容,以及方法、手段等方面,其中特别是对教育目的的规定尤其明显。
五是政治通过行政干预和经济支持等手段有目的、有计划的规划、调控全国/地区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其次,教育又反作用于政治。
表现在:一是教育可以宣传政治观点、制造政治舆论,直接服务于政治活动的需要。
二是教育可以培养政治人才,为政治的继续提供人才贮备,间接地服务政治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是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政治变革、发展。
3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怎样处理“五育”的关系
“五育”指的是全面发展教育所包括的几个方面: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在教育中,我们应当做到五育并举、相互贯通。
在认识五育的关系上,我们应注意如下两点:一是各育应有相对的
独立性与侧重点,二是现实中的教育应当是一体的,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专门的各育的活动。
4简述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一生从事教育理论的实践工作,不断探索自己的教育理论体系,是19世纪中叶和末叶“赫尔巴特学派”的创始人,是第一个试图把教育建立为一门科学的理论家,也是最早将教育建立在心理学体系上的教育家,其主要的教育思想有:
(1)教育目的: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培养有美德的人,培养有完善道德的人。
他的教育目的分为可能之目的和必要之目的,前者指的是对一个人将来可能从事何种职业而言培养其某些方面的能力和兴趣;后者指的是进行必要的道德教育
(2)培养儿童的多方面兴趣:赫尔巴特把“多方面的兴趣”看作是教学的基础,认为这是教学的直接目的;是传授新的知识、形成新观念的基本条件;也是充分的知识训练的结果。
(3)“形式阶段”理论:即“明了”、“联合”、“系统”以及“方法”四阶段。
5简述教育目的的结构
教育目的的结构即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从这个角度看教育目的,它一般由两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反映了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所做出的规定。
具体言之即是规定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究竟具有什么样的素质。
第二部分即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社会价值做出规定,这部分指明了教育所培养的人应当为什么样的社会服务,应当符合什么阶级的利益,也即是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问题。
6简述转化后进生的方法
(1)找准原因,对症下药。
要使后进生的个别教育工作取得实际效果,就必须调查研究,掌握后进生的特点,找准导致他们暂时落后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2)寻找闪光点,增强自信心。
自尊心的满足和自信心的树立对推动后进生的进步至关重要。
老师要注意鼓励后进生,及时给予中肯的评价和表扬,让他们得到尊重,重拾信心。
(3)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教师要主动亲近后进生,用爱感染他们。
讲道理要深入浅出,结合学生身边的实际情况,使他们感到真实可信,从而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4)抓住时机。
对后进生的转化教育要善于抓住转变时机。
教师要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勇敢冲击。
(5)注意反复,坚持不懈。
后进生的个别转化教育是长期性的工作,进步过程也不会都是直线的,教师要有耐心和决心,帮助后进生不断进步。
7简述家庭教育的特点
家庭教育与其他教育相比,表现出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第1,家庭教育的生活化;
第二,家庭教育的情感化;
第三,家庭教育的多样化。
(各个特点有具体陈述者)
8如何认识惩罚的教育性
惩罚作为一种消极的或负强化的教育方式,其教育作用具有两面性,它一方面惩罚不符合现代教育尊重学生的基本民主精神,另一方面也具有教育性。
正确运用惩罚手段应当注意如下基本问题:惩罚的目的在于教育、惩罚应当合理公平与准确、惩罚应当与尊重学生相结合、惩罚手段的灵活性。
对教育中的惩罚,我们应报如下的态度,惩罚并不必然与教育性无缘,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应如何使用惩罚手段。
9人对教育的需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人对教育的需要性表现为两个层次:个体与社会,具体言之有五个方面:第一、人不仅具有可教育性,而且有对教育的需要性;第二、个体获得生存能力需要教育,要成为一个社会的人更需要教育;第三、人具有丰富的潜能,开发人的潜能离不开教育;第四、人类社会也需要教育,以维系它的延续和发展;第五、人类的文化传承也离不开教育。
10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教育并不是一个仅仅为文化的支配控制的被动的文化要素,它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与人类共始终的积极能力的文化要素。
教育具有以下的文化功能:教育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教育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教育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教育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11简述现代社会教育的共同特征
第一、不断提高普及教育,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
第二、教育密切联系社会,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
社会教育化、教育社会化成为现代社
会的主要特征。
第三、学习内容极为丰富,教育内容具有开放性。
第四、重视教育立法,教育具有法制性。
第五、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教育呈现终身化。
第六、重视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教育具有国际性。
第七、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教育具有科学性。
依靠教育科学指导教育实践,遵循规律成为现代教育活动的基本理念。
12新时期的教师要具备什么素质
作为合格的教育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思想品德修养。
具体言之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对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尊重与热爱学生集、集体协作精神、为人师表等。
第二,知识结构。
具体包括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第三,能力结构,具体包括组织教育和教学活动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等。
13简述文化与教育的关系
首先,社会文化影响着教育。
一是文化作为教育的内容,影响教育内容的状态,影响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二是文化影响教育的模式、方法与手段等,特别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其教育的内容选取、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以及采取的方法手段等都有显著差异。
其次,教育对文化的作用是巨大,既可以通过对文化的传递、发展、交流、整合,而促进文化的发展;也会因为教育不当而导致文化的扭曲、缺失,甚至中断。
14你如何理解教育目的的功能
首先,导向功能。
教育的导向功能指的是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工作的最终归宿,它为整个教育活动指明了方向。
其次,选择功能。
教育目的决定了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教育目的决定了对人的素质要求上的选择。
再次,评价功能。
教育目的既为教育活动指明了方向,是检验、衡量、评价全部教育活动最终结果的依据和标准。
第四,激励功能。
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未来发展结果的一种设想,它立足现实并指向未来,具有一定的理想性,这决定了教育目的所具有的激励功能。
最后,协调功能。
在教育活动内部,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更呈现为一种多层次、多种类的复杂系统。
为了在教育者身上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素质,应该把如上各种因素统一协调起来,使之形成一种合力。
15简述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教育必须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这些规律表现如下:第一、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第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第三、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第四、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个体差
16简述道德与教育的关系
首先,社会的道德影响着道德教育的内容。
一是特定教育环境中的社会道德主张什么,那么其道德教育的内容就是什么;二是社会道德影响教育的方法、手段。
其次,教育对社会又有巨大的作用。
一是教育可以传播社会公德,促进社会公德的发展;二是学校教育可以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道德教育活动,培养有社会道德所需要的人才,提供全体民众的道德素质。
17简单介绍你所了解有关布鲁姆的教育思想
第1,为掌握而教、为掌握而学
布卢姆主张在实际中帮助每一个儿童挖掘他们在校学习的全部潜力,使绝大多数学生学会所教授的大多数内容。
布卢姆和他的助手及同事们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和实验,提出了“为掌握而教”和“为掌握而学”的学校教学思想。
为掌握而教的教学方法分五步:一是确定教学内容和目的要求;二是制定实施教学计划;三是测定学生的学习情况;四是根据存在的问题给学生第二次学习机会;五是有针对性地再讲述有关内容。
根据布卢姆的主张,只要教材合适,教法设计得当,结合对学生的进步给予反馈的经常评价测验,并且教师和学生两者都了解期望于他们的是什么,那么,90%以上的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的要求。
第二,提出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
布卢姆把教育目标分为6类: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第三,关于“人类特性”的独特见解
布卢姆1964年曾将环境因素对人类特性的影响这个问题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报导说,被剥夺的儿童和在富裕的环境下成长的儿童之间,就保守的估计而言,智商相差20。
布卢姆还指出,早期儿童的各种经验(社会的和智力的刺激作用)是与其后来的成功相一致的。
18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
首先,导向功能。
教育的导向功能指的是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工作的最终归宿,它为整个教育活动指明了方向。
其次,选择功能。
教育目的决定了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教育目的决定了对人的素质要求上的选择。
再次,评价功能。
教育目的既为教育活动指明了方向,是检验、衡量、评价全部教育活动最终结果的依据和标准。
第四,激励功能。
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未来发展结果的一种设想,它立足现实并指向未来,具有一定的理想性,这决定了教育目的所具有的激励功能。
最后,协调功能。
在教育活动内部,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更呈现为一种多层次、多种类的复杂系统。
为了在教育者身上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素质,应该把如上各种因素统一协调起来,使之形成一种合力。
19简述班主任的教育机智
班主任的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处理各种偶发事件的能力。
班主任教师的教育机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敏锐的观察力、循循善诱,因势利导、灵活果断,随机应变、方式多样,对症下药、实事求是,掌握分寸。
20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教育本质的看法,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2)在课程方面,杜威以其经验论哲学为基础,提出了“做中学”和从经验中学习的课程理论。
为了使教学适合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杜威主张教材心理化。
(3)在教学方法方面,杜威非常关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他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科学思维的方法。
他所强调的思维方法也叫思维五步法或探究五步法。
杜威所强调的从做中学的方法具有鲜明的启发教学的特点:首先,注重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其次,注重发现式的学习方法;再次,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
(4)在道德教育理论方面,道德教育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杜威把学生民主素质的养成视为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他主张用新个人主义替代旧个人主义,强调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一致。
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杜威反对空洞的道德说教,主张道德教育必须给儿童提供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5)在教育目的方面,杜威提出教育无目的论。
他反对外在的、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
“教育过程在他自身以外无目的;它就是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