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父辈德国人的性格浅析范文
《我们的父辈》观后感
《我们的父辈》观后感《我们的父辈》是一部令人深思的德国电视剧,它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通过五个年轻人的视角,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人性的复杂以及命运的无常。
这部剧没有过多的英雄主义渲染,也没有刻意的美化或丑化,只是真实而又冷静地讲述了那个特殊时期人们的经历和选择,让我在观看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剧中的五个年轻人,他们原本有着各自的梦想和生活。
哥哥威廉渴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为祖国争光;弟弟弗里德海姆则是一个热爱文学的青年,对战争充满了怀疑和厌恶;夏洛特立志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护士;格雷塔梦想成为一名歌星;维克多是一名犹太人,在战争的阴影下艰难求生。
然而,战争的浪潮无情地将他们卷入其中,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战争的残酷是这部剧给我最直观的感受。
战场上,子弹横飞,尸横遍野,生命在瞬间消逝。
士兵们在泥泞中挣扎,在寒冷中挨饿,在恐惧中战斗。
每一次冲锋都可能是最后一次,每一次呼吸都可能是生命的终结。
这种残酷不仅体现在肉体上的伤痛,更体现在心灵上的创伤。
威廉从一个坚定的战士逐渐变得麻木和迷茫,弗里德海姆从一个文弱书生变成了冷酷的杀人机器。
他们在战争中失去了自我,失去了人性的温暖。
人性的复杂在剧中也展现得淋漓尽致。
战争的环境让人们面临着极端的选择,有人选择坚守善良和正义,有人则选择了堕落和背叛。
夏洛特在医院中看到了太多的死亡和伤痛,但她依然坚守着自己的职责,尽力拯救每一个生命。
而格雷塔为了自己的明星梦,不惜出卖自己的肉体和灵魂,与纳粹军官勾结。
这种人性的善恶交织,让人感叹在极端环境下,人的选择是多么的艰难和无奈。
命运的无常更是让我感到唏嘘不已。
五个年轻人原本充满希望的未来被战争彻底粉碎。
维克多在逃亡中历经千辛万苦,九死一生;弗里德海姆最终在战争的尾声选择了自我牺牲;格雷塔因为与纳粹的关系而被送上了断头台。
他们的命运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操控着,无法挣脱。
这种对命运的无力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当下的痛苦,更是对未来的绝望和毁灭。
德国人的优秀品质
德国人的优秀品质德国的宗教革命家马丁路德曾经说过一句话:“即使我知道整个世界明天将要毁灭,我今天仍然要种下我的葡萄树”。
这句话充分显示了德国人的埋头苦干、不肯苟且的精神。
德国的国徽是一只尖嘴利爪的鹰,鹰的特性是勇猛。
德国的公园、车站以及其他公共场所用以装饰的铜像,多半是狮子、马和肌肉结实的男人,很少用女性作宣传的。
这都是德国民族性格的写照。
世界上存在着形形色色的人种,其性格特征也是千奇百怪、千差万别的。
作为一个拥有八千多万人口的德意志民族,其性格也是不可能一致的。
德国人有的深沉、内向、稳重,有的开朗、豪爽、风趣……但多年来受到德国文化的不断熏陶塑造,使德国人养成了一些较为共同的特点:严谨、实在、勤奋、认真、整洁、俭朴、周密、准时。
国内某家医院收到一封来自德国的信,信中称该医院大楼是德国建筑师在1919年设计建成的,设计使用年限为87年,现在已经到了设计年限,要注意该建筑的修缮和安全。
之后过了几天,德国方面又打电话提醒该医院,让那家医院的人惊讶之余,很是感动。
1911年4月,云南滇池螳螂川上的石龙坝电站建成发电。
100年过去了,它仍然在为邻近的村寨提供所需的电力。
这座水电站所用水轮机、发电机和变压柜全部是德国西门子公司的产品。
同样是建筑,德国人的周全、精密、严谨让人不得不叹服。
20世纪初期,我国的青岛曾经被德国人占据,留下了大量的德国式建筑。
几年前,青岛连日暴雨,国人建造的新城区,下水系统全面瘫痪。
而在老城区,德国建筑师一百年前修造的排水系统,却运作正常。
这是因为,百年前德国建筑师在修建城市下水道系统时,已经充分考虑到青岛的地势和天气因素。
同样是指路,德国人一丝不苟的态度不禁不让人折服。
我曾经在德国乡村马路上问路,得到了德国人十分认真的解答,距离精确到米,方向精确到路,严格按照他们指的方向行进,目的地还真的就在前面。
而在中国问路,最常听到的回答是“往前走不远再向右一拐就到了”这类的回答,让你不清楚向前要走两百米还是两公里,也不知道在哪条横路上向右一拐?同样是赴约,德国人会把时间精确到分钟,而不是我们习惯的小时。
我们父辈德国人性格浅析范文
我们的父辈德国人的性格浅析范文当时苏德战争还没有迸发,纳粹几乎统治了整个欧洲,年青人盼望走上前线,为“第三帝国”立下功绩,他们想象着在一年后战争结束的圣诞夜里在这个小酒馆重聚。
但是适得其反,英勇的威尔海姆成了怯战的逃兵,胆怯的弗里德海姆成了杀人机器并以自杀式的冲锋葬身战场,单纯的夏洛特目击太多存亡后变得干练而麻痹,不问世事的歌手格蕾塔由于政治煽惑罪而被纳粹枪毙,担惊受怕的犹太人维克托反而历尽劫难后得以幸存。
四年以后,二战结束,五人只剩三人,又在那家小酒馆重聚,而眼前只剩一片废墟。
一、从武器道具上看安身幕后的德国人的慎重与仔细若从五个主角身上直接看到的电影对德国人性格的刻画是一种显性的刻画,那么从电影的道具细节上看到的对参加电影制作的德国人的性格刻画就当属一种隐性的刻画了。
这部鉴于大批走访,以史实为基础的影视迷你剧忠于历史的程度令人咋舌。
比方在电影第一集,德军的装备十分标准,士兵使用的是毛瑟98k步枪,军官使用的是mp40冲锋枪。
弟弟弗里德海姆装备了一支毛瑟98k步枪,哥哥装备了一支mp40冲锋枪和瓦尔特p38半自着手枪。
可是跟着战事的持续,二战期间德国人的武器装备就没有那么标准了,而这些也表此刻了电影中,特别是弟弟弗里德海姆在枪杀百姓的时候,手中的毛瑟98k步枪显然不是德国产步枪,而是比利时fn 企业生产的。
当年德国军队数目宏大,好多武器都不是德国生产,所以弗里德海姆手中才会有fn生产的毛瑟步枪。
电影跟着时间的推移,以史实为基础,在细节长进行不一样武器的改换,作为一个观影的局外人,可能我们会完整忽视这些道具上的变化,也或许电影制作方会为了简单方便或许节俭开销不去考虑这些方面的内容。
但这群隐蔽于电影幕后的德国人却使这些细节的变化精确到了每一个时间点。
自然电影是不行能将每一个历史细节都步步到位的显现,毕竟真实的历史和拍摄的现实仍是存在着差距的,所以其实不清除电影中还会存在一些与现实不符合的内容。
但这些状况都是少之又少,本片在整体上都是严格按照史实的,以幕后电影制作者为代表的德国人在实质走访和对细节标准化的过程中将自己民族性格里的慎重与仔细近乎完满地表现了出来。
漫谈德国人的性格
漫谈德国人的性格世界上存在着形形色色的人种,其性格特征也是千奇百怪、千差万别的。
作为拥有八千多万人口的德意志民族,尽管有的深沉、内向、稳重,有的开朗、豪爽、风趣……但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十分突出的:严谨、实在、勤奋、准时。
(一)讲究秩序的民族德意志民族是一个讲究秩序的民族。
接触过德国人、或是去德国观光访问过的人对此都有深刻的印象。
在德国大到庆典、展会,小到家庭主妇外出购物都被事先安排得井井有条。
维持秩序的标志牌和禁令牌随处可见,事无巨细都有明文规定,并要求人们严格遵守。
如商店的营业时间是有严格规定的,一般店员早7时左右上班,擦拭门窗、整理货物,8时开门营业,中午不休息,下午6时关门。
从星期六下午2时起(现也有些大型超市延至下午4点),各商店停止营业,星期天关门休息。
这一营业时间各商店都要严格遵守,不得超时营业。
在德国有着严格的交通法规,路上各种各样的路标清晰醒目。
高速公路旁的蓝色路标夜间在路灯的反射下,很远就可见到。
标志地铁的蓝色大型字母U (U-Bahn) 的标志牌高悬空中,百米之外便一目了然。
不夸张地说,对于一个外国人,只要认识各种交通标志牌,不用说一句德语,就可游遍德国各个城市。
这些标志牌已经成为维护德国交通秩序的重要手段。
德国的公共交通以守时著称,不光是飞机,火车也以安全正点闻名于世,连公共汽车也有自己的运行时刻表,必须按点行驶。
居民只须在家里查准时刻表,按时到站上车,不必提前到站候车。
公共汽车司机可称得上是守时的模范,汽车即便提前到达,也会等到正点发车。
作为乘客必须按规定购票乘车,如果违反,将受到严厉的罚款惩处。
德国公共汽车都无人售票,乘客要按汽车交通图上指示的票价在自动售票机上买票。
买票时,一定要弄准所乘车的票价,否则一不留心,在自动检票机上少打一个票孔,一经查出,要交数十欧元的罚款。
德国人对于法规执行起来说一不二,其原则性是最强的,讲不得半点情面。
(二) 严肃认真,不尚浮夸和德国人初交,他们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沉默寡言、不苟言笑,显得呆板、沉重。
我们的父辈观后感
我们的父辈观后感前几天,我看了一部名叫《我们的父辈》的德国电视剧,看完之后,心里就像被塞进了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这部剧从五个德国年轻人的视角展开,讲述了他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命运沉浮。
故事一开始,五个年轻人充满了朝气和对未来的憧憬。
他们在柏林的一个小酒馆里聚会,欢歌笑语,仿佛世界就在他们的脚下。
那时的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即将到来的战争会把他们的生活搅得支离破碎。
弗里德汉姆,一开始看起来是个文弱书生,对战争充满了怀疑和反感。
但随着战事的推进,他渐渐变得冷漠和麻木,仿佛灵魂被战争一点点地吞噬。
他的眼神从最初的清澈变得浑浊,那种变化让人心疼。
我还记得有一个场景,他独自坐在战壕里,周围是一片死寂,只有偶尔传来的枪炮声。
他默默地抽着烟,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可那空洞的眼神却透露出他内心的绝望。
他手中的烟明明灭灭,就像他那随时可能熄灭的生命之火。
威廉,作为哥哥,一心想要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为家族争光。
他坚信着纳粹的那一套说辞,满怀热情地奔赴前线。
然而,战争的残酷现实很快就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
他亲眼目睹了战友们的死亡,看到了无辜百姓在战火中的惨状。
他开始反思自己所坚信的一切,那份内心的挣扎让人感同身受。
有一次,他带领着部队冲锋,结果遭遇了敌人的猛烈反击。
身边的战友一个接一个地倒下,他自己也受了重伤。
躺在血泊中的他,望着天空,眼神中充满了迷茫和悔恨,那一刻,他仿佛明白了这场战争的荒谬。
夏洛特,一个年轻美丽的护士,满怀热情地投身到战争救护中。
她原本以为自己能够拯救生命,能够为战争做出贡献。
但在那充满血腥和痛苦的战地医院里,她看到了太多的死亡和伤残,她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我清楚地记得有一个画面,她疲惫地坐在一堆伤员中间,双手沾满了鲜血,眼神中透露出无助和恐惧。
她努力地想要救助每一个人,但面对源源不断的伤者,她感到了深深的无力。
格雷塔,梦想成为歌星,却被纳粹的宣传机器所利用。
她以为凭借自己的美貌和歌声能够在乱世中获得一席之地,却不曾想最终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
《我们的父辈》观后感
《我们的父辈》观后感
每周五的晚上我都会看一场电影,这似乎是我生活的仪式感,它让我在每周都期待周五的到来,今天看到了《我们的父辈》,这是一个二战中德国进攻苏联的故事,作为俄罗斯的友邦,其实不应该对德国纳粹有任何同情,可这部电影却从普通士兵的角度让我看到了战争的另一面。
作为一名普通的德国兄弟俩,也许本应该在这个年纪徜徉在大学的海洋里或者在跟心爱的姑娘谈情说爱,可是他们以及另外3个好朋友都因为这场战争,命运彻底被改变了,战争把人性最黑暗的一面给展现出来了,虽然我暂时还没看到结局,但是深知出生在和平时代的人是多么的幸运。
被迫杀人,因为自己的浅陋无知导致别人因我而死,被军人领导玩弄于手掌之中,因为自己的种族而面临灭顶之灾,越来越搞不明白打仗的意义,以至于面临被卖命的国家枪毙。
这部电影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友情、爱情、亲情在战争面前的无力与挣扎最后绝望。
其实经常搞不明白战争的价值,不过是个别人的野心导致成千上万人的流血牺牲,这样的人生不值得。
我们的父辈德国人的性格浅析范文
编号:我们的父辈德国人的性格浅析范文甲方:乙方:签订日期:年月日X X公司当时苏德战争尚未爆发,纳粹几乎统治了整个欧洲,年轻人渴望走上前线,为“第三帝国”立下功劳,他们幻想着在一年后战争结束的圣诞夜里在这个小酒馆重聚。
然而事与愿违,勇敢的威尔海姆成了怯战的逃兵,胆小的弗里德海姆成了杀人机器并以自杀式的冲锋葬身战场,纯真的夏洛特目睹太多生死后变得老练而麻木,不问世事的歌手格蕾塔因为政治煽动罪而被纳粹枪毙,提心吊胆的犹太人维克托反而历尽劫难后得以幸存。
四年之后,二战结束,五人只剩三人,又在那家小酒馆重聚,而眼前只剩一片废墟。
一、从武器道具上看藏身幕后的德国人的严谨与认真若从五个主角身上直接看到的影片对德国人性格的刻画是一种显性的刻画,那么从影片的道具细节上看到的对参与影片制作的德国人的性格刻画就当属一种隐性的刻画了。
这部基于大量走访,以史实为基础的影视迷你剧忠于历史的程度令人咋舌。
比如在影片第一集,德军的配备十分标准,士兵使用的是毛瑟98k步枪,军官使用的是mp40冲锋枪。
弟弟弗里德海姆配备了一支毛瑟98k步枪,哥哥配备了一支mp40冲锋枪和瓦尔特p38半自动手枪。
但是随着战事的继续,二战时期德国人的武器配备就没有那么标准了,而这些也体现在了影片中,尤其是弟弟弗里德海姆在枪杀百姓的时候,手中的毛瑟98k步枪明显不是德国产步枪,而是比利时fn公司生产的。
当年德国军队数量庞大,很多武器都不是德国生产,所以弗里德海姆手中才会有fn生产的毛瑟步枪。
影片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史实为基础,在细节上进行不同武器的更换,作为一个观影的局外人,可能我们会完全忽略这些道具上的变化,也或者影片制作方会为了简单方便或者节省开支不去考虑这些方面的内容。
但这群隐藏于影片幕后的德国人却使这些细节的变化精确到了每一个时间点。
当然影片是不可能将每一个历史细节都步步到位的展现,毕竟真正的历史和拍摄的现实还是存在着差距的,因此并不排除影片中还会存在一些与现实不相符的内容。
我们的父辈观后感影评
我们的父辈观后感影评《我们的父辈》是一部来自德国的电视剧,该剧剧情丰富曲折,画面震撼,网友们对这部剧的评价也很高,一起去看看吧!01这是一部德国出品的“二战”迷你剧。
德国人站在他们的角度,深入骨髓地反思“二战”给他们的国家、民族带来的一切。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比任何其他国家拍的战争片都更真实,也更震撼。
1941年,德军正在紧张地准备入侵苏联。
此时,五位德国年轻人的人生轨迹也因此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他们当中,有人曾是满腔热血的报国者,有人曾是坚定的反战者。
然而,当他们真正投入到这场战争后,却发现,所有的一切都跟他们想象中不一样……这部剧一共三集,将近4个半小时。
你将会近距离地看到,战争是如何拷问着那些脆弱的人性。
唯有正视这些历史,才能将“父辈的苦难”,变成后代人的财富。
02手机上没库存但是突然在角落里翻到早已下好的想看的电视剧的感觉实在是太美好了!!!!!!还有三天放假回家幸福E01哥哥也是善良的只是为了国家作战不想杀平民战俘。
弟弟是文弱浪漫型。
格里塔有魅力为了犹太爱人舍身。
最小的女孩和大哥两个人一直深深爱着对方但都没说明。
五个人各有各的特点也因此走上不用道路。
其中有一段,在树林沼泽中,德国士兵逼迫一群俄国农民人肉扫雷,走慢的或逃跑的格杀勿论。
自己的生命在一步一步走向尽头,可能下一秒就是死亡,或者眼睁睁看到同伴被炸飞自己还要前进,无论如何都是死路一条。
03作为二战战败国,德国很少有自己的二战电影,对他们来说,这是悔恨和屈辱,是恐惧和悲凉。
很多人只有通过对法西斯的无情批判来使自己努力忘记那段历史。
《我的父辈》就是这么一部德国人自己的视角剖析二战的连续剧。
通过对从小一起长大的阳光少年,在经历二战的蹂躏洗礼后,对自己对祖国的反思。
片中最值得称道的就是四个主角的人性觉醒和转变,通过东线战争的起始作为时间线,通过几个主要时间点上的战役来描写角色的价值观转变。
处理最好的就是兄弟两个,尤其是文艺青年的弟弟,作为最先看透这一切的他,由反战到刽子手,他让整部影片感受到了战争中人性的脆弱和无奈,那个巨大的漩涡让人们变得麻木和疯狂。
正常的纳粹(《代际战争》又名《我们的父辈》)
正常的纳粹(《代际战争》又名《我们的父辈》)年轻的德国人不应承担他们祖父母辈的愧疚重负,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今天的德国是一个“正常的”国家,尽管她带着二十世纪历史的深深异常。
《代际战争》又名《我们的父辈》;影片中好看的德国主人公。
对于一部以二战为背景的电视剧来说,《代际战争》(Generation War)是个奇怪的标题。
此剧先在德国电视台分三集播出,最近在美国播出时改成了上下集的影片。
德剧原名《我们的母亲,我们的父亲》更能唤起共鸣,尤其是对德国观众。
但实际上,即便原名也不完全准确,因为导演菲利普·卡德尔巴赫(Philipp Kadelbach)是个七○后,他用的演员就更年轻了。
也许应该叫《我们的爷爷和奶奶》更合适,就是听上去有点太煽情了,毕竟这是一部着力描述人们如何被一场野蛮战争吞噬的正剧。
不过该剧的刻画方式在非德国观众中引起了相当的争议。
该剧的主角是五个受过教育的柏林年轻人,没有一个是实打实的纳粹。
他们都喜欢摇摆乐(第三帝国时期属于堕落音乐而被禁止)。
其中一个小裁缝叫维克多,一头浓密的黑发,简直是从漫画里走出来的犹太人典型。
还有两兄弟威廉和弗里德海尔姆,他们1941年加入了国防军,正好碰上进攻苏联。
威廉敏捷而阳刚,是块好军官的材料;弗里德海尔姆则正相反,书生气、敏感、充满了对战争的厌恶。
威廉的心上人夏洛特自豪地去东线当了军队护士。
还有一个姑娘格蕾塔,她爱上了维克多,但又渴望成为玛琳·黛德丽那样的名歌手。
她和一个盖世太保军官有染,希望能救维克多一命,同时帮助自己在第三帝国发展演艺事业。
我们看到了这五个年轻人所有的冒险,剧情完全是按肥皂剧风格展开的,常常有匪夷所思的巧合。
我们看到了战地医院中的恐怖场景,伤员们痛苦地嘶吼,当地(俄罗斯)护士们被当成奴隶般对待。
我们看到乌克兰暴徒在德国人的监督下殴打犹太人,把他们赶出犹太隔离区的房子。
我们还看到德国士兵射杀或吊死无辜的市民。
我们看到维克多从开往奥斯维辛的火车上逃脱了。
我们的父辈观后感500字
我们的父辈观后感
德国电视剧《我们的父辈》以独特的视角,勾画了二战背景下五位年轻人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
通过他们的眼睛,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人性的复杂,以及勇敢、智慧和善良的力量。
这部影视作品的主题深刻而独特,它描绘了战争对年轻人的影响,以及如何面对困境,如何成长。
五位主角各有特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他们的命运相互交织,构成了这部作品的独特魅力。
影视剧中的亮点俯拾皆是。
首先,它成功地塑造了一群立体的人物。
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性格和特点,他们的选择和决定都充满了人性的光辉和矛盾。
这使得观众能够对他们产生共鸣,理解他们的选择,也使得故事更加真实和引人入胜。
其次,这部作品对于战争的描绘非常真实。
我们通过角色的眼睛,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也看到了人们在战争中的无奈和坚强。
这种描绘没有美化战争,也没有简化人性,但却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战争对于人类的摧残和磨难。
对于作品所表达的意义和价值,我认为它最重要的贡献在于揭示了战争的真实和人性的复杂。
通过角色的故事,我们看到了勇敢、智慧和善良的力量,也看到了人在极端环境下的选择和决定。
这使得我们更加珍视和平,更加理解人性的复杂和伟大。
在观看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触动。
我感到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也感到人性的复杂和伟大。
我看到了他们在困境中的坚韧和勇气,也看到了他们在成长中的痛苦和快乐。
我看到了他们的选择和决定,也看到了他们的善良和智慧。
我深深地理解了他们的痛苦和快乐,也深深地理解了他们的选择和决定。
德国人的民族性格.doc
德国人的民族性格德国的宗教革命家马丁路德曾经说过一句话:“即使我知道整个世界明天将要毁灭,我今天仍然要德种下我的葡萄树”。
这句话充分显示了德国人的埋头苦干、不肯苟且的精神。
德国的国徽是一只尖嘴利爪的鹰,鹰的特性是勇猛。
德国的公园、车站以及其他公共场所用以装饰的铜像,多半是狮子、马和肌肉结实的男人,很少用女性作宣传的。
这都是德国民族性格的写照。
世界上存在着形形色色的人种,其性格特征也是千奇百怪、千差万别的。
作为一个拥有八千多万人口的德意志民族,其性格也是不可能一致的。
德国人有的深沉、内向、稳重,有的开朗、豪爽、风趣……但多年来受到德国文化的不断熏陶塑造,使德国人养成了一些较为共同的特点:实在、勤奋、准时、节俭和做事一板一眼。
先看他们的踏实勤劳。
德国人讲求踏实,万事都从诚实可靠着眼,拿他们的房屋建筑为例,虽然在式样上并不美观,但朴实无华,整齐大方。
每一种材料,如玻璃、锁、铰链、搭钮、开关、灯罩、窗帘、衣架等等,纵然是极微末的,也都坚牢稳固,毫不马虎。
他们宁可失之笨重,极不愿敷衍潦草。
在德国,任何一座建筑、一件家具、一项设备,似乎都为百年大计打算。
因战争而破坏的东西,修复的时候都要恢复原样,这并不是为守旧,而是表示德国的东西坚牢可靠、不易损坏的优点。
走在德国的乡村、城镇,美丽的花园小别墅随处可见。
德国人对住房的要求极高,拥有一套单独宅院的住房是普通德国人毕生奋斗的理想。
人们平日辛勤工作,积攒钱盖房,为自己和子孙后代营造一处宽敞、体面、舒适的住房被视为人生完美充实的标志。
德国人勤奋工作、埋头苦干的精神不仅体现在受雇于人的职员身上,就是高级官员和大企业家也不例外。
德国式严格的学校和家庭教育也决定了他们和散漫作风格格不入。
有一位美国教师对德国进行长期观察后,在他的调查报告中对美德儿童作了这样的比较:在一个雨过天晴、阳光明媚的日子,一位美国小姑娘会被明媚的阳光所吸引,在外面玩上一会儿再读书;而一位德国小姑娘则会在做完作业之后,再出去玩。
发人深省的《父辈》
发人深省的《父辈》《我们的父辈》是一部以德国视角讲述二战时期德国在苏联战场上的故事的电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我在今年所看到的最有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电影。
它通过塑造了五个人物性格鲜活的好朋友在战争中的成长与变化为我们勾勒出了一段悲惨的战争故事,同时又生动描绘了一幅五个主角们所展开活动的时代画卷,因此兼具纪录片的真实性与剧情电影的代入感发人深省。
(此文是全片深度解读,建议深度观影后食用)这部电影一改过去的战争片,通过个人在战争中的成长,赞颂英雄,赞颂人民反抗暴政,或通过个人在战争中风雨飘摇,反思战争的大同小异的模式。
而使得对战争的探讨进入到一个新的高度——战争产生的合理性和伦理道德的非理性这对冲突之中。
回忆过去的战争片,我们会发现,它们对于战争发生的意义和必然性是不去深究的,站在被侵略立场的战争片会把战争动机归结为侵略者的邪恶与贪婪,站在侵略立场,对战争反思的反战片则将之归结为政客狭隘的私利与政治目的。
但是,一场举国战争是否有可能只因为个别人和个体动机而被创造出来呢?当这个问题被提出时,它的根据恐怕就站不住脚了。
从片中的一些细节其实可以见微知著。
在第一集中,运兵车将部队运往苏联战场时士兵闲聊中说道,一切多亏了元首,我家才有了现在的生活。
而在第二集中当战争被拖入僵持阶段,被送入部队的面孔不断年轻,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对于希特勒的崇拜和赞誉。
而从片中,同样出现的还有诸如普通居民对犹太人肮脏低贱的评价,以及在街上被党卫军打的犹太老人而周围群众的冷眼旁观。
从这些细节中我们不难看出,也许这场战争和违背人性的种族政策不是希特勒的个人喜好,而是一场民主暴政。
从史实出发,二战爆发前的德国是内外交困的,在结束不久的一战中,极大的战争投入和战败背负的赔款使德国经济崩溃。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德国政府不得不放弃封闭式的发展路线,转而向外大举借贷,引入外资,在短时间内这一措施极大的振兴了经济发展和就业率,但是对外资的极大依赖,使得当1930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出现时,德国的受到的牵连也空前绝后。
《我们的父辈》:被战争裹挟的青春,被逼进死角的人性
《我们的父辈》:被战争裹挟的青春,被逼进死角的人性“战争会把我们最坏的一面呈现出来。
”——德国迷你剧《我们的父辈》战争不是喜剧,而是悲剧。
所以看电影,我们不能漠视战争的悲剧底色,更应该去看《辛德勒的名单》《钢琴家》《美丽人生》,而不是《举起手来》。
《我们的父辈》是一部从德国视角拍摄的迷你剧,其好看程度、艺术创作水准不比《兄弟连》差,德国人对自身的挖掘引人深思。
文特尔兄弟赶赴战场前夜,与三位好友相聚。
此夜之后,战争风刀将五个人变得面目全非,逼进了命运跌宕的漩涡。
威廉·文特尔、弗里德海姆·文特尔、葛瑞塔、夏洛特和犹太青年维克多,五个人性格各异,代表了不同类型的德国人。
威廉是一个坚强的军人,对德军必胜保有坚定的信心;弗里德海姆对战争怀疑虑,更具文青气质;夏洛特是一个单纯的热血女青年,怀着满腔热忱主动申请去前线战地医院当护士;葛瑞塔是一个有歌唱天赋的女子,梦想着有一天成为歌唱明星,她对犹太人没有偏见,为了犹太男友维克多甚至不惜用自己的肉体换取一纸通行证;维克多是一个犹太裁缝的儿子,热衷服装设计,与葛瑞塔是一对恋人。
这是战争刚开始时他们的状态,到战争结束,只有三个人活了下来:威廉、夏洛特、维克多。
葛瑞塔为救维克多,与党卫军高层保持情人关系,后因直接打电话到该党卫军军官家里而被捕关押,柏林被攻克之前,被党卫军枪决。
弗里德海姆奔赴战场前是一个孱弱的、喜欢读书、喜欢文学的青年,胆子小且对战争持怀疑态度。
虽然有哥哥威廉照应,但在战斗小队中经常因畏战而被嘲笑。
有一次,夜晚在战壕值守,他点起了香烟,队友让他赶紧灭掉,他不为所动,继续我行我素的抽,过了一会儿整个营地遭到苏军空军的轰炸,死伤了许多战士。
之后,他被战友一顿海揍,逐渐变得坚强起来,逐渐成为勇敢、冷血的战争机器战争快结束时,本可投降求生,但他选择了冲向苏军,被击毙。
维克多虽然拿到了葛瑞塔用肉体为他换来的通行证,但仍难逃被捕、被送往集中营的命运。
对德国及德国人的印象
对德国及德国人的印象德国人在世界史上留下的笔迹总是那么凝重而深刻。
这个民族有着严谨、冷静而内敛的民族性格。
他们以乐于遵守自己制定的各种规章和制度并引以为豪。
事实上,精确而合理的种种安排总是能让德国社会有条不紊地稳步前进。
即使在遭受外部环境的巨变之下,德国人仍然能保持着一种本能的坦然。
在德国,人们视遵纪守法为最高伦理原则,人们普遍存在着求稳怕乱、安于现状、自满自足的心理。
这一心理的形成是有其一定的历史渊源的,与德国经典哲学文化传统有着直接的关系。
如今,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以及二战期间由德国海军元帅邓尼兹发明的“狼群战术”等,都在企业中不断得到应用。
德国人看上去大多不苟言笑,人们可能会觉得他们不易相处,缺乏弹性。
其实德国人和中国人最大的不同是,在他们眼里任何事物不是黑的就是白的,因为德语是一门复杂而精准的语言,它的语法和词汇不可能出现模糊。
而在中国人眼里,除了黑白之外还有更多层次的灰色。
英国人处理工作中各种关系如同政客;法国人则把生活带进办公室;亚洲人干起活来不要命;而德国人工作和生活绝对是界线分明。
德国人的性格特点是:严肃、保守、自省,在做生意时小心谨慎。
德国企业管理者和中国的民营企业家极为相似,都很节俭,善于运用资源,所不同的是他们更懂得享受生活。
德国国名: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面积357114平方公里(2007年12月31日)。
德国人口8210.8万(2008年12月31日)。
主要是德意志人,有少数丹麦人,索布族人,弗里斯兰人和吉普赛人。
有725.5万外籍人,占人口总数的8.8%。
通用德语。
居民中30.3%(2483.2万人)信奉新教,31%(2546.1万人)信奉罗马天主教(2007年)。
德国首都柏林,人口338.4万(2008年12月31日),年平均气温约9.1℃。
国家元首是联邦总统霍斯特•克勒,2004年7月1日就任,任期5年。
2009年7月连任。
德国重要节日:新年:1月1日;复活节:在3月21日或该日后月圆以后的第一个星期日(3月21日至4月25日间);五一国际劳动节:5月1日;德国统一日(国庆节):10月3日;圣诞节:12月25、26日。
我的德国婆婆
父母孩子2017.5****************外频道海在中国,不少媳妇因与婆婆在育儿理念上有太多分歧而苦恼不已。
其实,在德国当媳妇,我也有烦恼。
我婆婆是典型的德国人,从小,她家就有严格的家规,待人处事都非常严谨。
她追求精致完美的生活,家里时时刻刻保持窗明几净,餐桌和茶几上永远摆着鲜花,不管出不出门都会喷香水,出门必化妆。
退休前,婆婆是德国中学的社工,为有心理问题或暴力倾向的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助家庭治疗,算是一个教育工作者。
我们一家三口和公公婆婆住在同一幢房子里,地下室至二楼属于他们,三楼属于我们。
虽说在同一幢房子里,但是我们和他们除了共用一楼的大门外,其余都是隔开的,每天不在一起吃饭,忙起来一个星期才见一面。
孩子要看奶奶得先预约悠悠出生前两个月,婆婆退休了。
我们住得这么近,我满以为她会给我们帮忙,没想到婆婆明确告诉我们:“别指望我帮你们带孩子,带孩子是你们的责任。
”孩子出生后的头一年,我和悠爸在没有保姆、没有老人帮忙的情况下,几乎天天都累得精疲力尽,每每向婆婆抱怨带孩子太累时,她都会用两句话回应我们:“我养大了三个孩子,比你们累多了,你们这一个孩子算什么!我当然知道带孩子累,就是因为以前太累了,现在不想再带孩子了。
孩子是你们的,那就要自己承担结果。
”当然,我婆婆不是个冷血的人,她有时也会主动推着悠悠出去散步,让我有时间冲个澡;有时也会做了晚饭,邀请我们下楼一起吃,但是,总的来说,她带娃的时间都很短。
带娃的时间超过一个小时,婆婆就会按门铃让我去把悠悠接回来。
现在悠悠大了,会自己下楼梯了,想奶奶的时候,她会不经我们同意,就自己溜下楼去找奶奶。
一开始,婆婆看到小孙女自己来敲门还很热情地接待,不过随着悠悠不请自来的次数越来越多,婆婆不淡定了,她向我们发出通知:以后悠悠要下楼造访,必须先跟他们预约时间。
有时候他们也明确发出禁令:今天我们要休息/烤蛋糕/大扫除/健身……不准让悠悠下来。
在约法三章之后,悠悠再溜下去,就经常是失望而归了,她说:“奶奶没在家。
从《我们的父辈》看人性的恶
从《我们的父辈》看人性的恶作者:宋佳露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21期摘要:《我们的父辈》作为一部反思二战的电视剧,以当代德国人的反省视角,以老一辈参战者口吻讲述了他们那一代人的亲身经历;也揭露了战争所呈现出来的人性之恶。
关键词:战争;人性;恶《我们的父辈》是德国电视电视二台斥巨资制作的三集迷你剧,每集分别以“一个不同的时代”、“一场不同的战争”、“一个面目全非的祖国”命名,讲述了在柏林一起长大的五个年轻人在二战中的遭遇。
该剧以当代德国人的反省视角,借当时参战者之口反思这场战争,同时也指出:“战争会把我们最坏的一面呈现出来。
”这句话最初是由剧中主角弗里德汉姆在参战前夜所说。
这个喜欢兰波和荣格作品的书虫,从最初拒绝参与战斗,到最后的杀人不眨眼,恰好印证了他自己所说的那句话:“战争会把我们最坏的一面呈现出来。
”。
于是我们不禁要问,战争是如何将人性恶的一面呈现出来的呢?本文将以弗里德汉姆为例,对此进行分析。
一、战争中的旁观者最初的弗里德汉姆从不主动参战,被一同前往战场的士兵视为胆小鬼,被嘲笑只会朗诵诗歌,他的哥哥威廉少尉为此感到恼火和羞耻,而他自己并不在意,只是用那双“温和”、“梦幻”(1)的眼睛默默地看着周围这一切。
为了救无辜平民,他不惜与突击队发生冲突,当看到一个犹太小女孩被活活枪杀,他内心悲痛且愤恨。
他哭泣着独自走到树林里,却发现脚下是大片围满苍蝇的堆积的尸体,战争的残酷让他痛苦不堪。
一次夜里站岗,弗里德汉姆因没有掐灭烟头而造成基地被敌军重创,事后被视他为耻辱的士兵们殴打,而他也不还手,默默地接受着这一切。
这个阶段的他可以看作是一个战争中的旁观者。
二、战争中的恶者然而战争是不会允许旁观者存在的。
令弗里德汉姆发生转变的是一次军队在过沼泽地的时候,由于听信了乌克兰老人的指路,他的同伴不幸踩中地雷被炸死,临死前哭着对弗里德汉姆说:“代我向我妹妹问好。
”一声爆炸之后,弗里德汉姆回望时的眼神中流露出痛苦和无比的愤怒,复仇的怒火在此刻悄声点燃。
《寻找我们的父辈》德剧观后感
德剧《我们的父辈》是近年来反应二战题材一部难得的佳作。
影片在2021年上映以来,获得的好评如潮。
对惨烈战场的逼真再现,对战争中人性地深刻剖析,以及直面历史,勇于自我解剖的历史态度,都使得这部迷你影视剧在所有二战题材影视剧作品中独树一帜。
弗里德汉姆(Friedhelm)是这场战争中最清醒的人,明白自我被裹挟进这场战争,抱着逆反和玩世不恭的态度参与这场战斗,始终认为“战争会暴漏我们最坏的一面。
”喜欢看书他,在奔赴战场前还不忘在行李箱中塞上几本书。
在参战初期,他的这种文艺和书呆子气与战场显得格格不入,被身边的战友排挤和瞧不起。
应对突然被爆头的犹太小女孩,他悲哀落泪。
在一场苏军的空袭中,因逆反心理他故意暴漏了目标,险些酿成大祸,事后被战友们一顿狂揍。
但随着战事的发展,弗里德汉姆的性格也逐渐发生改变。
在目睹战友踩地雷被炸身亡后,他出主意让苏联人做替罪羊在前引路。
随着战事的逆转,德军在战场上的形式越来越被动。
在与苏军的街巷战中,缺少坦克护卫和支援的德军明显处于下风,战友几乎全部丧生。
在目睹兄长倒下后,他发疯似的冲上去开枪。
在苏军攻上来时,孤军奋战的他套上苏联人的军装,侥幸躲过一劫,却被战友误伤险些丧命。
病愈修养中他回到家中,忍受不了父亲的冷淡和旁人的冷嘲热讽,最后还是不顾母亲的苦苦劝留再次投身战场。
再次参战后的弗里德汉姆,更加冷酷和麻木。
他明白自我只是国家战争机器的一枚棋子。
在波兰人的谷仓里,他开枪打死了跑出谷仓的女孩。
在抓获地下游击队后,又是他拉下来群众绞刑架的绳索。
对平民的杀戮中,是他亲手进行补射……最后,在德国败局已定,被苏联士兵围困中,或许无法原谅自我的弗里德汉姆(Friedhelm)还是毅然选取了牺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的父辈德国人的性格浅析范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当时苏德战争尚未爆发,纳粹几乎统治了整个欧洲,年轻人渴望走上前线,为“第三帝国”立下功劳,他们幻想着在一年后战争结束的圣诞夜里在这个小酒馆重聚。
然而事与愿违,勇敢的威尔海姆成了怯战的逃兵,胆小的弗里德海姆成了杀人机器并以自杀式的冲锋葬身战场,纯真的夏洛特目睹太多生死后变得老练而麻木,不问世事的歌手格蕾塔因为政治煽动罪而被纳粹枪毙,提心吊胆的犹太人维克托反而历尽劫难后得以幸存。
四年之后,二战结束,五人只剩三人,又在那家小酒馆重聚,而眼前只剩一片废墟。
一、从武器道具上看藏身幕后的德国人的严谨与认真
若从五个主角身上直接看到的影片对德国人性格的刻画是一种显性的刻画,那么从影片的道具细节上看到的对参与影片制作的德国人的性格刻画就当属一种隐性的刻画了。
这部基于大量走访,以史实为基础的影视迷你剧忠于历史的程度令人咋舌。
比如在影片第一集,德军的配备十分标准,士兵使用的是毛瑟98k步枪,军官使用的是mp40冲锋枪。
弟弟弗里德海姆配备了一支毛瑟98k步枪,哥哥配备了一支mp40冲锋枪和瓦尔特p38半自动手枪。
但是随着战事的继续,二战时期德国人的武器配备就没有那么标准了,而这些也体现在了影片中,尤其是弟弟弗里德海姆在枪杀百姓的时候,手中的毛瑟98k步枪明显不是德国产步枪,而是比利时fn公司生产的。
当年德国军队数量庞大,很多武器都不是德国生产,所以弗里德海姆手中才会有
fn生产的毛瑟步枪。
影片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史实为基础,在细节上进行不同武器的更换,作为一个观影的局外人,可能我们会完全忽略这些道具上的变化,也或者影片制作方会为了简单方便或者节省开支不去考虑这些方面的内容。
但这群隐藏于影片幕后的德国人却使这些细节的变化精确到了每一个时间点。
当然影片是不可能将每一个历史细节都步步到位的展现,毕竟真正的历史和拍摄的现实还是存在着差距的,因此并不排除影片中还会存在一些与现实不相符的内容。
但这些情况都是少之又少,本片在整体上都是严格遵循史实的,以幕后影片制作者为代表的德国人在实际走访和对细节标准化的过程中将自己民族性格里的严谨与认真近乎完美地呈现了出来。
二、从五大主角身上看德国人性格
欧洲有一则广为流传的笑话,将德国人描述为“天堂里的机械师,地狱里的警察”,这一评价跟德国人性格中的精确性和原则性是密切相关的。
而哥哥威尔海姆在剧中就恰如其分地展现了德国人的这一性格。
威尔海姆原本是一位骁勇的上尉,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他枪法精准,做事谨慎,深受上级喜爱,在当时称得上是前途一片光明的人物。
而他获得的这一切荣誉皆受益于性格中的精确性,战争前期的威尔海姆是一个标标准准的优秀军人,行事作风都极具条理性,部队在在他的指挥下井井有条,衣食住行,战士心理他皆能全面地照顾到。
战斗之前进行精确布局,多种方案设想,各种结果都在他的意料之内。
然而当这一切触碰到了原则,就会有别样的变化。
第一次威尔海姆的原则被触碰是上级给他下达枪毙苏联战俘的命令,此时的威尔海姆是不
解和反对的,不杀战俘是国际公认的人道主义,然而自己却被派去执行这样的命令,习惯了服从的威尔海姆虽然不大情愿,却仍旧照做了,但心中已有了怒火的种子。
接下来威尔海姆又亲眼目睹了纳粹突击队长杀害一位手无缚鸡之力的犹太女孩事件,此时他的原则又一次被触犯,心中的怒火再次升级,在最后一次被命令带着自己的部队去打一场注定失败,要全军陪葬的战役时,威尔海姆心中的人道主义原则彻底被击破,怒火升到顶级,因此在劫后余生时,他毅然决定远离战场,做个逃兵。
哥哥威尔海姆从优秀指挥官变成怯懦的逃兵,从对希特勒的推崇到鄙弃,彻彻底底地将德国人性格中的精确性和原则性体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