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穷人教材解读语文
对课文《穷人》的详细解读
对课文《穷人》的详细解读对课文《穷人》的详细解读《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对课文《穷人》的详细解读,欢迎大家阅读。
对课文《穷人》的详细解读篇1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
这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
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本课思想内容有以下两个重点:一是表现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除了题目,全文没有一个穷字,但穷人穷到什么地步,我们却能从文中感受得十分真切。
桑娜的丈夫为了一家七口人的生活,竟然冒着危险出海打鱼,清早出去,深夜未归;桑娜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可见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多么艰难。
再看西蒙一家,丈夫已死了,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她也悲惨地病死在稻草铺的床上。
屋里又潮湿又阴冷,两个无依无靠的孩子熟睡在死去的母亲旁边。
这些描述饱含作者的感情,使读者深切地感受到穷人的悲惨命运。
二是赞颂穷人富于同情、热心助人的美德。
课文里没有一句直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
收养孤儿,本来就是一件感人的事,而作者把收养孤儿这件事安排在一个孩子多、生活已经十分艰难的穷人桑娜家里,这就感人至深了。
桑娜抱回两个孤儿以后,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她紧张、担忧的复杂心理活动。
造成桑娜内心矛盾的客观原因,就是桑娜一家的生活十分艰难,而收养两个孤儿,无异于在极为沉重的生活压力上,再增加一个包袱。
然而最后桑娜夫妇还是做出了收养孤儿的决定。
作者在叙述这个故事时,没有拔高人物,而是植根于现实的土壤,真实地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桑娜夫妇没有说一句豪言壮语,然而他们那颗善良、淳朴的美好心灵,却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课文以穷人为题富有深意。
文章通篇反映了桑娜与西蒙两家的贫穷──住得差,吃得差,劳动条件差,还有疾病,是沙俄时期俄国渔民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推荐】2019年秋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3课《穷人》PPT公开课精品课件
• 板书:
穷人
• 勤劳、善良、有同情心、宁愿自己受 苦也要帮助别人
• (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描写)
34
8
• 3、完成句子: • 渔夫心里想:如果不把这两个孩子抱来,
________________。 • 如果把这两个孩子抱来,
________________。 • 与其________________,不如
________________。 • 宁可________________,也要
________________。
• 西蒙的两个孩子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 上病。寡妇的日子___________!
• 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 ___________垂下来。
• 母亲的临死的时候,拿___________盖在 他们的身上,还用___________包住他们 的小脚。
5
【分段段意】
• 第一段(第1、2节):讲桑娜在海上起风暴的 夜晚,焦急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
部编本·六年级上册
穷人
列夫·托尔斯泰
1
作者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 作家。出身贵族。幼年父母双亡,由姑母 抚养成人,曾就读于喀山大学东方语文系。 1851年去高加索从军,曾参加克里米亚的 塞瓦斯托波尔战役,并在这里开始文学创 作生涯。他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善于表 现人物心理,形象生动逼真,对欧洲和世 界文学产生过巨大影响。他的代表作有: 《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小说 《穷人》选入小学语文课本。
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7
• (3)从桑娜和渔夫的忙碌看出“穷”。
• 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 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 吼,感到心惊肉跳。
部编版2019年秋小学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穷人》教案
13 穷人设计说明依据“研究性学习”理念中的“研究性阅读”的教学方式,重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
《穷人》一文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和对话的描写,展现了桑娜与渔夫美好的内心世界,赞美了他们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教学这篇课文,目的是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的品质,学习作者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对话等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文章的细节描写及多种方式的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尤其感人至深,本设计对此给予了特别关注,试图通过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场景,抓住感人的细节反复读书,体会人物内心世界,激起对穷人及其美德的敬意。
针对课文特点,本设计的教学过程主要以学生的自学为主,采用了小组学习、同桌合作、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着力于指导朗读,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领悟人物品质。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搜集作家资料,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1.搜集作家的资料。
2.搜集身边人物具有美好心灵的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时间:一、谈话揭题,导入新课1.谈话入题:“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
)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了什么?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2.为了解答同学们的疑问,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3.学生交流资料袋中的内容。
4.课件出示列夫·托尔斯泰的相关资料,了解作者。
要放手让学生自己搜集整理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穷苦劳动人民。
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
19世纪俄国文学家、思想家,创作了大量的小说、童话。
他的作品深受世界人民喜爱,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他晚年写的一篇短篇小说。
5.板书课题:穷人。
设计意图:这样的导课设计,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由简介作者的文学地位及作品特点,激发同学们对他的崇敬之情,进而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文章的学习之中。
【推荐】2019年秋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3课《穷人》优秀课件
——黄子棋
可怜天下父母心,我能想象西蒙临
死前对孩子的不舍。天下的母爱都一样
的伟大!
——潘函劼
11
✎【 小练笔】 望着熟睡中的孩子,西蒙
的心情该是多么的担心和不舍 啊!
让我们像托尔斯泰那样, 把这份牵挂记录下来……
12
13
14
15
16
细腻刻画的心理过程和真挚的感情 17
一切伟大的作家都有一个高贵的灵魂!
18
✎作业: 在你的生活中,一定有一些时刻心
情颇不平静:是成绩揭晓前的忐忑?是 闯祸之后的不知所措?……选择一种心 情写一个片段。
19
20
部编本·六年级上册
1
创作于1908年 译文约1700字
创作于1853年 译文约3800字
《贫苦人》
2
托尔斯泰才华的两个特点: 细腻刻画的心理过程和真挚的感情
——车尔尼雪夫斯基
3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 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 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 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 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5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 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 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 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 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 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 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 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备【部编版】2019年秋六上语文:第13课《穷人》ppt课件(含教案)-创新教案(003)
《穷人》创新教案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3. 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4. 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资料、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解题1. 师:同学们,本文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他是19世纪俄国伟大作家。
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
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
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
他的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
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穷人》,板书课题。
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今天我们就要来了解一户普通的穷人家庭的生活。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2.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全班交流。
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搁板:屋内固定在墙上放置器物的木板。
顾惜:顾全爱惜。
抱怨:心中不满,诉说别人不对。
倾听:细心地听。
宁静:(环境、心情)平静。
沉思:静静地想,深深地思考。
黧黑:皮肤黑而黄。
忐忑不安:形容心情不安定。
忐忑,心神不定。
自作自受:自己做错了事,自已承受不好的后果,自食其果。
作,读zuò,不读zuō。
喃喃:象声词,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张罗:本课是“料理”的意思。
读作zhāng luo。
忧虑:忧愁、担心。
3.默读课文,完成练习。
第一步:学生思考:(1)本文写的穷人指谁?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你感觉这些穷人怎样?你还读懂了什么?(3)按照以下提示把全文分成三部分:(寒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抱回两孤儿,忐忑不安地继续等待→渔夫回家,主动提出收养孤儿)第二步:检查自学情况(1)本文写的穷人指谁?(板书:桑娜渔夫)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你感觉这些穷人怎样?(很善良)(板书:善良)你们还读懂了什么?(师随机板书)(3)把课文分成三部分,你是怎样分的?(第一部分1—2自然段,第二部分3—11自然段,第三部分12—27自然段)三、学习课文,感悟“穷”1.教师导语:这篇课文课题是“穷人”,课文中写了哪些穷人?(桑娜渔夫西蒙)但文中未出现一个“穷”字,字里行间却处处看出“穷”意。
穷人课文解析
穷人课文解析
穷人课文解析是指对《穷人》这篇课文内容的分析和解读。
《穷人》是莫泊桑的一篇短篇小说,通过对一个贫困农民家庭的描写,展现了穷人们面对困境的心态和生活状态。
首先,这篇课文描绘了穷人们贫困的生活状况。
故事中的主人公老六是一个勤劳但贫穷的农民,他和妻子一起在农场辛勤劳作,却依然过着贫困的生活。
课文中详细描写了他们的过日子的细节,例如房屋破旧、食物简单粗糙等,突出了他们贫困的境况。
其次,课文展现了穷人们对生活的无奈和苦闷。
主人公老六一直憧憬着过上富裕的日子,经常幻想着能够拥有一顿丰盛的饭菜和豪华的房子。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梦想很难实现。
这种巨大的落差让主人公感到无比痛苦和苦闷,他时常陷入对生活的自怨自艾之中。
最后,课文也表达了一种对贫困的深切同情和关怀。
通过故事中其他人物的描写,如邻居阿财以及妻子的反应,揭示了社会对贫穷人的冷漠和对贫困现象的习以为常。
然而,课文也透露出莫泊桑对穷人们艰难生活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抱怨。
综上所述,《穷人》是一篇反映贫困农民生活的短篇小说,通过对主人公的描写和细节的展现,课文呈现了贫困人们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心理上的困扰和无奈。
课文还传递了作者对贫困人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思考。
穷人课文解析
穷人课文解析(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介绍穷人课文的背景和重要性二、穷人课文的核心内容:对穷人生活的描绘和反思1.穷人的物质生活状况2.穷人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生活3.社会对穷人的态度和影响三、课文的价值观和社会意义:揭示社会问题,呼唤社会公正和人文关怀四、结论:总结穷人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启示正文【引言】《穷人》是一篇描绘穷人生活的课文,通过生动的笔触和深刻的反思,展示了穷人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困境,对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揭示。
这篇文章通过对穷人生活的细腻描绘,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这个群体的生存状态,对我们理解和关注社会底层人民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核心内容】一、穷人的物质生活状况课文中,作者通过对穷人的居住环境、饮食起居等方面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穷人的物质生活状况。
他们的生活环境简陋,饮食起居也非常简单,生活水平低下。
二、穷人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生活除了物质生活的贫困,穷人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生活也同样值得关注。
课文中描绘了穷人的自卑、无助、恐惧等心理状态,同时也展示了他们的坚韧、善良和互助精神。
三、社会对穷人的态度和影响社会对穷人的态度和影响也是课文的一个重要内容。
社会普遍对穷人存在歧视和忽视,这种态度对穷人的心理和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
【价值观和社会意义】《穷人》这篇课文的价值观在于揭示社会问题,呼唤社会公正和人文关怀。
通过描绘穷人的生活,课文让我们看到,在我们社会的角落里,还存在着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生活状况值得我们关注和反思。
【结论】总的来说,《穷人》这篇课文通过对穷人生活的描绘,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这个群体的生存状态,对我们理解和关注社会底层人民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部编新教材】2019秋季学期最新小学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13 穷人(优质课PPT课件)
敲了敲门 一次又一次 地敲门
猛地推开门
出于礼貌
zāo
糟
不要写成“木”
糟糕
pài
湃
四横,不要漏写一横
澎湃
点击拾贝壳
识字游戏
溅
淋
糟 虑
皱
霉 熄熬
忐忑不安:形容人心神不安定 的样子。本课指桑娜把西蒙的 孩子抱回家后,心神不定,担 心丈夫责备。
造句:今天第一次对爸爸撒了 谎,我心里一直忐忑不安。
自作自受:自己做错了事,自 己承受不好的后果。本课指桑 娜对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准 备承受丈夫的责备。
汹涌澎 湃溅
xī kùn ài lín hēi zāo
熄 困 唉 淋嘿 糟
méi m a nán zhòu sháo
霉 嘛喃皱 勺
汹 溅 熄 唉 淋 嘿 糟 霉 嘛 喃 皱涌勺澎 湃
困
左右 结构
半包围结构
上下 结构
全包围结构
加一加: 口+黑=嘿 口+麻=嘛 口+南=喃
大家都来猜一猜:
1.每天都有雨。( 霉 ) 2.火自来。( 熄 ) 3.木头放在围墙内。( 困 )
造句:小明上课不认真,结果 考试不及格,真是自作自受。
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说说文中所描述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渔夫
妻子桑娜 邻居西蒙
2.将文中人物串联起来,说说这个故事主要讲述
了什么内容?(课后第一题) 课文讲述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 ),在邻居西
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默读课文,思考:本文按照故事情节发 展可分为哪几个部分? 1.桑娜焦急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 。 2.邻居西蒙病死,桑娜把两个孩子抱回家 。 3.渔夫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过来抚养 。
六年级语文《穷人》课文解析
六年级语文《穷人》课文解析六年级语文《穷人》课文解析1《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
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课文以“穷人”为题富有深意。
文章通篇反映了桑娜与西蒙两家的贫穷──住得差,吃得差,劳动条件差,还有疾病,是沙俄时期俄国渔民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就是在这样贫穷的情况下,桑娜与渔夫做出了令人难以相信的举动:在自己五个孩子的基础上,主动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
作者就是通过这样的事例,讴歌了穷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有力地抨击了当时上流社会的堕落与腐化。
1、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温暖”是指炉火未熄,这是与室外的寒风呼啸相比而言;“舒适”是指地面干净、食具发亮,孩子们安静地睡着,这是与丈夫在狂风大浪中打鱼的危险处境相比而言。
从这里可以体会到女主人的勤劳能干。
所以虽然贫穷,但还温暖而舒适。
2、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这是一个贫苦的家庭妇女桑娜很真实的感情。
作为母亲,她可怜两个孩子;作为邻居,她必然要关心西蒙留下的两个孩子;而作为需抚养五个孩子的家庭主妇,她会为今后的生活担忧,所以“心跳得很厉害”。
“非这样做不可”就是应该而且必须这样做。
因为桑娜看到两个可爱的小孩没有了母亲的抚养,十分可怜,所以没有多考虑,就把他们抱回家。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桑娜善良的'本性。
3、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总能熬过去的”是说一定能度过艰难的日子。
家里虽穷,生活困难,但能熬过去。
一个“熬”字,很恰当地写出渔夫的苦日子,也很准确地表现了渔夫的坚强性格。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渔夫关心他人的美好心灵。
4、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回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穷人》教材解读-word课件
《穷人》教材解读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
这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
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本课思想内容有以下两个重点:一是表现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除了题目,全文没有一个“穷”字,但穷人“穷”到什么地步,我们却能从文中感受得十分真切。
桑娜的丈夫为了一家七口人的生活,竟然冒着危险出海打鱼,清早出去,深夜未归;桑娜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可见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多么艰难。
再看西蒙一家,丈夫已死了,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她也悲惨地病死在稻草铺的床上。
屋里又潮湿又阴冷,两个无依无靠的孩子熟睡在死去的母亲旁边。
这些描述饱含作者的感情,使读者深切地感受到穷人的悲惨命运。
二是赞颂穷人富于同情、热心助人的美德。
课文里没有一句直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
收养孤儿,本来就是一件感人的事,而作者把收养孤儿这件事安排在一个孩子多、生活已经十分艰难的穷人桑娜家里,这就感人至深了。
桑娜抱回两个孤儿以后,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她紧张、担忧的复杂心理活动。
造成桑娜内心矛盾的客观原因,就是桑娜一家的生活十分艰难,而收养两个孤儿,无异于在极为沉重的生活压力上,再增加一个包袱。
然而最后桑娜夫妇还是做出了收养孤儿的决定。
作者在叙述这个故事时,没有拔高人物,而是植根于现实的土壤,真实地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桑娜夫妇没有说一句豪言壮语,然而他们那颗善良、淳朴的美好心灵,却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课文以“穷人”为题富有深意。
文章通篇反映了桑娜与西蒙两家的贫穷──住得差,吃得差,劳动条件差,还有疾病,是沙俄时期俄国渔民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就是在这样贫穷的情况下,桑娜与渔夫做出了令人难以相信的举动:在自己五个孩子的基础上,主动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
【部编教材】2019秋季学期小学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精品课PPT课件)
字词讲解
páo xiào dǎng tǎng yǎ jiū shēn fèi 咆哮 党 淌 哑 揪 呻 废
势不可当 狞笑 拥戴 放肆
跌跌撞撞 呻吟 搀扶 祭奠
脉络梳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是事情的发生,讲渔夫的妻子 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着丈夫出海归来。
第二部分(3--11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部分,讲桑娜出门 去探望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她已经死去,就抱回了两个遗孤。
第三部分(12--27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讲渔夫出海归 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来抚养, 夫妻的想法不谋而合。
整体感知
桑娜焦急地等待着丈夫,夜深 了。你们看,第二自然段写了几层 意思?
第一层:深夜不见丈夫归来。 第二层:沉思,插叙从丈夫想到生活的贫穷。 第三层:倾听风声,祈求上帝保佑。
从中感受到了桑 娜的善良。
重点讲解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 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 起怎么行!”
“皱起眉”“脸变得严肃、忧虑”说明渔夫感到问题很难办。
“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 这是渔夫做出的初步决定。
再见
第二课时
阅读提示
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文中的哪些场景令你感动?你感动 于什么?在你认为重要的地方用一两个 词语或பைடு நூலகம்练的句子写出自己的感受或由 此想到的内容。
重点讲解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 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 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 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 揍我一顿也好!”
2019年秋新编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3课《穷人》ppt优秀教学课件
发试卷的那一刻
天阴沉沉的,不时刮来阵阵冷风。风刮到我身上,我不由 自主地打了寒颤。语文课开始了,老师要把批好的试卷发下来。 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的发试卷的声音,“哗啦!” 我的心随之猛跳了一下,一个同学不小心把书碰到地下。同桌 的试卷已发下来了,72分,看着同桌哭丧的脸,我不由得心里 直打鼓,我紧张得要命,怕自己考砸了。试卷终于落到我的桌 子上了。它反躺着,静默着。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上帝啊, 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录音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 都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 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 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我用有点颤抖的手 去掀试卷,一个鲜红的“4”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 试卷又合上了。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 着“啪”的一声,我看到了我的分数──48,可怜的“48”, 我“唉”的一声便瘫在了桌上。我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10, 仿佛听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
课前积累
1.我满脸绯红,如坐针毡,感到脊背上落满了同学们 那责备的目光。我不禁扪心自问,如果别人给我起个有损 人格的外号,我心里会觉得好受吗?
2.我提醒自己:坚持!坚持!坚持就是胜利!就这样, 我终于过去了。虽然我的头上、手心里都紧张得出了汗, 但我心中却充满了胜利的快乐。
3. 我看着老师和同学为我做的一切,深深感到自己就 像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里,这里到处是欢声笑语,到 处是关爱。我会珍藏得到的每一份关爱,并把它传递给身 边的每一个人。
1
部编本·六年级上册
9穷人
2
默读课文9---11自然段,完成下列 练习:
• 1.画一画----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 • 2.想一想----桑娜想了哪些事,如果按先后顺
《穷人》教材理解-穷人教材分析
《穷人》教材理解:穷人教材分析省略号()有的表示引文中省略的部分;有的表示话没有说完全的部分;还有的表示断断续续的话语中的停顿。
在文章中恰当地使用省略号,是表情达意的需要。
省略号有几种用法。
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使用省略号,表示不同的意思。
《穷人》一文中,多处使用了省略号。
弄清每处省略号的用法,有助于我们体察人物的内心活动,了解人物特点,从而更加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一处:古老的钟嘶哑地敲了10下,11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
这里的省略号表示略去的是古钟敲击声递增的次数。
表明丈夫在大风暴的天气出海打鱼,深夜未归。
为着丈夫的安全,桑娜内心十分焦虑。
时间已经过了11时,她在焦急地等待丈夫归来。
第二处: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5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嗯,揍我一顿也好!这里的省略号表示人物内心活动的内容时断时续。
说明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安顿好后,面对家庭现实,内心充满了矛盾。
她的思绪既不连贯,也没有了条理。
她首先想到丈夫抚养5个孩子的艰辛,现在又多了两个孩子,这不是雪上加霜吗?可能是什么声响使她以为是丈夫来了。
我可怎么对他说呀?他会答应吗?在断定丈夫还没有回来时,她责怪自己了:明明知道丈夫承担不了,为什么还要抱他们过来呢?今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呀?这7个孩子能养得活吗?接着,她猜测丈夫会打她,但她一点不后悔,心里反倒安定下来:谁让我这么做了!既然已经抱来了,就由他打吧!自己受点皮肉苦不算什么,只要这两个孩子有了着落。
我挨顿大也值得了。
我也心甘情愿了。
这一段对桑挪时断时续。
由矛盾到平静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对表现她的品质特点起着重要作用,充分表现了她对西蒙一家的关心及心地善良的品格。
第三处: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家,你在家里做什么呢?这里的省略号表示语意的跳跃。
渔夫庆幸自己没有在海上遭遇不幸。
他刚从海上惊险境遇回忆中回过神来,注意力就转移到了妻子身上。
2019年最新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3课《穷人》讲课PPT公开课课件
桑娜会想些什么 ?
(1)如果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过 来, _________。 (2)如果不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 过来, _____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 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 孩子已经够他受的啦……是他来 啦?……不,还没来!……为什 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 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嗯,揍我一顿也好!”
环境描写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连接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 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 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连接 返回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 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 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连接 返回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 把他们抱回家里。她把这两个熟 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和自 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 子拉好。
连接 返回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 把他们抱回家里。她把这两个熟 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和自 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 子拉好。
连接 返回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 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 孩子已经够他受的啦……是他来 啦?……不,还没来!……为什 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 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嗯,揍我一顿也好!”
部编本·六年级上册
列穷 夫人
托 尔 斯 泰
桑娜沉思:丈夫不顾
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 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 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 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 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 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 菜只有鱼。
请大家自由读3——11自 然段,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人物 和环境的语句,想一想从这些 描写中,可以看出桑娜是一个 怎样的人。并与同桌交流。
【精推】2019年秋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3课《穷人》课件
3
我会认生字
寡妇 搁板 眼帘 忐忑 倾听 蜷缩 汹涌澎湃
帐子 魁梧 嘎吱
溅起 嘶哑 黧黑
4
舒适 抱怨 蜷缩 顾惜 忐忑不安 心惊肉跳 汹涌澎湃
呼啸 自作自受 魁梧 倒霉 忧虑
5
舒适: 舒服,安适。
部编本·六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
1
背景简介
•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伟大的俄国 作家。他出身贵族家庭,早年接受典型的 贵族教育。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 他的作品无情的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 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这篇文章写的是 沙俄时期穷人的故事。
2
一、初读课文,理通文路。
• 1读准每一个字,生字随时查字典,弄清字 形;读好每个词,遇到不懂的词,可联系 上下文理解词义;读通每句话,读不熟的 地方多读几遍。
• 第二部分(3-11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部分, 讲桑娜出门去探望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她已经 死去,就抱回了两个遗孤。
• 第三部分(12-27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讲渔 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 两个孩子抱回来抚养,夫妻的想法不谋而合。
11
从“吃、穿” 看出“穷”
• 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_勉_强_填饱_肚_子; 孩子们没有___鞋_穿_;吃的是___黑_面_包,菜 ____只_有鱼。
• 魁梧:(身体)强壮高大。 • 倒霉: 遇事不利;遭遇不好。 • 忧虑: 忧愁担心。
7
• 穷人指的是:物质上的贫穷的人 • 穷人指:桑娜、渔夫、五个孩子、西
蒙和她的两个孩子。 • 课文主要写桑娜在等出海未归的丈夫,
2019年秋季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3穷人
描写心理活动的
一、读读课文生字,根据要求填空。
溅皱霉勺熬
1.按音序排列: 熬 溅 霉 勺 皱 2.翘舌音的字: 皱 勺 3.上下结构的字 霉 熬 :
二、根据意思写成语。
1.形容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 心惊肉跳
)
忐忑不安
2.心神极为不安。(
) 汹涌澎湃
3.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保。佑 。(
2019-2020学年度上期
2019年9月最新PPT课件
学习目标
1.会写本课14个生字,正确认读“搁板、勉强、蜷缩”等词语;正确书 写“魁梧”;理解“忐忑不安”。 (重点)
2.有感情朗读课文中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抓住“忐忑不安”、“熬” 等词,读懂桑娜的心理活动,感受桑娜善良的品质。(重点)
3.领悟作者通过心理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感受桑娜和渔夫善良的 品质。(难点)
我会认
sháo
是一点,不是两点
勺 勺子
弟弟喜欢用勺子吃饭 。Biblioteka 词语小游戏 熬夜 呢喃 倒霉
熄灭 糟糕
勺子 忧虑
苹 果
溅起 唉呀 嘿呀 淋雨 皱眉
丰
安娜
收
啦
想一想
自己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想:
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字?
贯穿全文的线索是“穷”字 。
2.你知道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吗?
等待丈夫
抱回孩子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海上起风暴,桑娜等待丈夫归来。
第二段(第3-11自然段):桑娜发现西蒙病死,便把她的两个孩子抱 回自己家里。
第三段(第12-27自然段):讲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 出把西蒙的孩子抱过来抚养。
记一记
【精推】2019年秋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3课《穷人》ppt优秀课件
课文概括
本文讲述了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 穷人桑娜和丈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 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
赞美了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 良,我们要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 帮助他人的美德
8
课后练习: 练习册第1、2题
9
10
撕破 倒霉 忧虑
4
gē tián yuàn xiān ài guŏ kuí wŭ lín sī méi lǜ
5
赛读课文
要求:读的同学要声音洪亮、字音准确 听的同学认真倾听,发现错误及时举手 我们比一比:谁的声音最洪亮 谁的字音最准确
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指导(二)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3分钟) 1、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你感受到了主人公怎样的品质?
部编本·六年级上册
13、穷人
1
学习目标
1、认识并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词语意思,理解课文 故事。
2
自学指导(一)
1、自由朗读课文,扫除生字, 不认识的字同桌交流解决
要求:字音读准确,句子读流利
2、把课后生字在课文中画出来, 反复读一读
3
搁板 填饱 抱怨 掀起
唉 裹住 魁梧 湿淋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穷人》教材解读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这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
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本课思想内容有以下两个重点:
一是表现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除了题目,全文没有一个“穷”字,但穷人“穷”到什么地步,我们却能从文中感受得十分真切。
桑娜的丈夫为了一家七口人的生活,竟然冒着危险出海打鱼,清早出去,深夜未归;桑娜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可见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多么艰难。
再看西蒙一家,丈夫已死了,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她也悲惨地病死在稻草铺的床上。
屋里又潮湿又阴冷,两个无依无靠的孩子熟睡在死去的母亲旁边。
这些描述饱含作者的感情,使读者深切地感受到穷人的悲惨命运。
二是赞颂穷人富于同情、热心助人的美德。
课文里没有一句直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
收养孤儿,本来就是一件感人的事,而作者把收养孤儿这件
事安排在一个孩子多、生活已经十分艰难的穷人桑娜家里,这就感人至深了。
桑娜抱回两个孤儿以后,作者细致地描写页 1 第
了她紧张、担忧的复杂心理活动。
造成桑娜内心矛盾的客观原因,就是桑娜一家的生活十分艰难,而收养两个孤儿,无异于在极为沉重的生活压力上,再增加一个包袱。
然而最后桑娜夫妇还是做出了收养孤儿的决定。
作者在叙述这个故事时,没有拔高人物,而是植根于现实的土壤,真实地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桑娜夫妇没有说一句豪言壮语,然而他们那颗善良、淳朴的美好心灵,却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课文以“穷人”为题富有深意。
文章通篇反映了桑娜与西蒙两家的贫穷──住得差,吃得差,劳动条件差,还有疾病,是沙俄时期俄国渔民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就是在这样贫穷的情况下,桑娜与渔夫做出了令人难以相信的举动:在自己五个孩子的基础上,主动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
作者就是通过这样的事例,讴歌了穷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有力地抨击了当时上流社会的堕落与腐化。
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勤劳、善良的品质。
关于桑娜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展现了桑娜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个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的穷苦劳动妇女的形象。
渔夫与桑娜的对话,个性鲜明,恰如其
分地表达了人物的真情实感。
渔夫的话显示出他爽直、乐于助人的品质。
而桑娜则小心应对,说话断断续续,表明了她紧张、不安的内心,反映出她热爱丈夫、同情西蒙的善良品页 2 第
质。
课文段落分明,结构独具匠心。
全文以桑娜的内心矛盾为主线,围绕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这件事,前后设置了两个悬念:渔夫是否平安回家?渔夫回家后能否同意收养孩子。
两个悬念交替展开,逐步消除,从而推动着故事向前发展。
这样处理,使得全文波澜迭起,扣人心弦,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二是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这样做”是指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把他们扶养成人。
桑娜探望西蒙,意外地发现西蒙已经病故,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
面对西蒙的悲惨遭
遇,桑娜本能地把两个孤儿抱回了自己的家。
“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与“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看似矛盾,实际上反映了桑娜同情穷人、关心穷人的善良品质。
②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页 3 第
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忐忑”是指心神不定。
“忐忑不安”形容心神不安定。
桑娜抱回孤儿后,面对自己的五个孩子,想想生死未卜的丈夫,她紧张、担忧,她不知道丈夫会说什么,觉得自己这样做给丈夫增加了负担,觉得对不起他;她担心丈夫突然回来,不知道怎么告诉丈夫自己把孤儿抱回家的事。
但是她宁可让丈夫揍一顿,也要收养孤儿。
课文真实地展现了桑娜此时的心理活动。
透过桑娜的心理活动,读者能充分感受到生活给桑娜带来的压力,感受到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的心灵。
激起读者对桑娜今后命运的关心。
省略号的连续运用,表明桑娜当时的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逼真地写出了桑娜不安的心理。
③……桑娜沉默了。
“沉默”是不做声的意思。
桑娜与渔夫对话时先后两次“沉
默”。
第一次是桑娜与渔夫同时沉默。
渔夫回家了,渔网也撕破了,面对刚刚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的丈夫,桑娜不知道如何告诉丈夫收养孤儿的事,所以选择了沉默。
而渔夫还沉浸在与海浪搏斗的恐怖中,心里尚存余悸,看到桑娜沉默了,所以也不说话了。
第二次是桑娜把西蒙死去的消息告诉了丈页 4 第
夫,她在等待丈夫的决定,所以又沉默了。
桑娜的两次沉默,都反映了桑娜善良的心地。
④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
“皱起眉”“脸变得严肃、忧虑”说明渔夫感到问题很难办。
“搔搔后脑勺”说明他正在认真考虑,形象地说明渔夫觉得问题严重。
“嗯,你看怎么办?”这是渔夫在征求妻子的意见。
“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这是渔夫做出的初步决定。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熬”,是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的意思。
说明渔夫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
“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渔夫怕孩子醒来受惊,催促桑娜去抱孩子。
这段话细致地描写了渔夫做出决定前后思考的过程,说明他与妻子桑娜一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
人的高尚的心。
⑤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
”桑娜拉开了帐子。
文章的悬念终于消除,读者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了。
丈夫的理解,使桑娜沉浸在激动、兴奋和快慰中。
这“一动不动”页 5 第
的动作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她当时的心情,收到了似平静又不平静的效果,读来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
(2)对词语的理解。
呼啸:文中形容海风发出高而长的声音,说明寒风猛烈。
抱怨:埋怨。
自作自受: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结果。
受:承受。
魁梧:(身体)强壮高大。
倒霉:遇事不利;遭遇不好。
忧虑:忧愁担心。
二、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舒适、搁板、勉强、抱怨、倾听、掀起、魁梧、撕破、倒霉、严肃、忧虑、湿淋淋、心惊肉跳、自言自语、自作自受、缝缝补补”等词语。
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页 6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