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Linux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4磁盘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指导linux版,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linux版).doc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指导linux版,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linux版).doc](https://img.taocdn.com/s3/m/ff07c1e6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a8.png)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指导linux版,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linux版).doc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linux版)《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实验学时:16适⽤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进程和线程的创建1. 在linux下编写⼀个应⽤程序,命名为an_ch2_1b。
这个程序不断地输出如下⾏:Those output come from child,[系统时间]另外写⼀个应⽤程序,命名为an_ch2_1a。
这个程序创建⼀个⼦进程,执⾏an_ch2_1b。
这个程序不断地输出如下⾏:Those output come from child,[系统时间]观察程序运⾏的结果,并对你看到的现象进⾏解释。
2。
在linux环境下编写⼀个控制台应⽤程序,程序中有⼀个共享的整型变量shared_var,初始值为0;创建⼀个线程并使其⽴即与主线程并发执⾏。
新创建的线程与主线程均不断地循环,并输出shared_var 的值。
主线程在循环中不断地对shared_var 进⾏加1操作,即每次循环shared_var 被加1;⽽新创建的线程则不断地对shared_var 进⾏减1 操作,即每次循环shared_var 被减1。
观察程序运⾏的结果,并对你看到的现象进⾏解释。
3。
提交源代码以及实验报告。
实验⼆:进程和线程同步和互斥1。
⽣产者消费者问题(信号量)参考教材中的⽣产者消费者算法,创建5个进程,其中两个进程为⽣产者进程,3个进程为消费者进程。
⼀个⽣产者进程试图不断地在⼀个缓冲中写⼊⼤写字母,另⼀个⽣产者进程试图不断地在缓冲中写⼊⼩写字母。
3个消费者不断地从缓冲中读取⼀个字符并输出。
为了使得程序的输出易于看到结果,仿照阅读材料中的实例程序,分别在⽣产者和消费者进程的合适的位置加⼊⼀些随机睡眠时间。
可选的实验:在上⾯实验的基础上实现部分消费者有选择地消费某些产品。
例如⼀个消费者只消费⼩写字符,⼀个消费者只消费⼤写字母,⽽另⼀个消费者则⽆选择地消费任何产品。
Linux_实验指导书4版
![Linux_实验指导书4版](https://img.taocdn.com/s3/m/16d717bfe518964bce847c22.png)
嵌入式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目录实验一常用命令的使用实验二 vi编辑器实验三 shell编程(一)实验四 shell编程(二)实验五常用开发工具实验六 Linux环境编程(一)实验七 Linux环境编程(二)实验八系统及网络管理实验一常用命令的使用班级:姓名:学号:上机时间:任课教师:实验教师:实验成绩:一、实验目的1.掌握Linux的一般命令格式。
2.掌握有关文件和目录操作的常用命令。
3.掌握有关进程操作的常用命令。
4.熟练使用man命令。
二、实验任务1.正确登录和退出系统。
2.熟悉data,cal,who,echo,clear命令。
3.在用户主目录下对文件进行操作:复制一个文件、显示文件内容、查找指定内容、排序、文件比较、文件删除等。
4.对目录进行管理:创建和删除子目录、改变和显示工作目录、列出和更改文件权限、链接文件等。
5.利用man显示date,echo等命令的手册页。
三、实验注意事项实验环境与系统是共用设施,请不要在系统内做对系统或对其他用户不安全的事情。
要求每个同学登录后系统后,要在主目录(/home/student)下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子目录(以自己(拼音)名字或学号)。
以后所有工作都要在自己的目录内进行。
建议以后的实验都在同台计算机上做,这样可以保持连续性。
四、实验内容:1.登录进入系统。
开机,选择 VMware Workstation 进入,再选择 Ubuntu 登陆窗口,输入用户名: student ,输入密码: 111111 ,进入Ubuntu图形桌面环境。
2.使用简单命令:date,cal,who,echo,clear等,了解Linux命令格式。
要启动一个终端,可以选择在窗口左侧点击终端按钮。
在终端提示符下输入:date↲显示: 2015年 10月 15日星期四 08:31:50 CST 。
在终端提示符下输入:who ↲显示: student pst/1 2015-10-15 08:22(:0) 。
实验指导书-磁盘系统管理
![实验指导书-磁盘系统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3e2405eefab069dc5022015b.png)
实验:磁盘系统管理
实训课时:2
实训目的:
1、掌握Linux的硬盘分区和格式化;
2、掌握Linux文件系统的挂载方法;
实验设备和环境
已经安装好Linux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一台
实训内容:
Linux服务器中新增了一块硬盘/dev/sdb,请使用fdisk命令新建/dev/sdb1主分区和/dev/sdb2扩展分区,并在扩展分区中新建逻辑分区/dev/sdb5,并使用mkfs命令分别创建vfat和ext3文件系统。
最后,把这两个文件系统挂载到系统上。
子项目1.创建/dev/sdb1和/dev/sdb5
●使用fdisk命令创建/dev/sdb1主分区。
●使用fdisk命令创建/dev/sdb2扩展分区。
●使用fdisk命令创建/dev/sdb5逻辑分区。
●输入子命令w,把设置写入硬盘分区表,退出fdisk并重新启动系统。
●用mkfs命令在上述刚刚创建的分区上创建ext3文件系统和vfat文件系统。
子项目2.挂载/dev/sdb1和/dev/sdb5
●利用mkdir命令,在/mnt目录下建立挂载点,mountpoint1和mountpoint2。
●把上述新创建的ext3分区挂载到/mnt/mountpoint1上。
●把上述新创建的vfat分区挂载到/mnt/mountpoint2上。
●利用mount命令列出挂载到系统上的分区,查看挂载是否成功。
●利用umount命令卸载上面的两个分区。
《Linux实用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
![《Linux实用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1b2954956bec0975f465e269.png)
《Linux实用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指导书实验一、Red Hat Linux系统安装一、实验目的:1.掌握虚拟机软件VMWare的使用。
2.掌握Linux安装过程中的分区方法。
3.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和配置过程。
二、实验内容:安装red hat linux操作系统。
三、实验要求:一台pc机,Redhat 9.0,VMWare虚拟机软件。
四、实验课时2课时五、实验指导安装步骤如下:1.通过虚拟机VMWare开始安装RedHat9。
2.语言选择。
3.键盘配置。
4.鼠标配置。
5.选择安装还是升级。
6.安装类型。
7.磁盘分区设置。
8.系统配置。
9.选择引导装载程序。
10.配置联网。
11.防火墙配置。
12.安装并支持多种语言。
13.时区选择。
14.设置根口令。
15.选择软件包。
16.选择单个软件包。
17.安装软件包。
18.创建引导盘。
19.安装完成。
20.引导系统。
21.第一次启动运行,输入登陆用户和密码,登录系统。
实验二、linux常用命令一、实验目的:了解liunx的基本命令,熟练掌握其基本操作。
二、实验内容:1.操作linux常用命令。
2.查看命令执行后的结果。
3.完成相应的实验报告。
三、实验要求:一台pc机,Redhat 9.0,VMWare虚拟机软件。
四、实验课时4课时五、实验指导1.进入linux终端。
实验三、X Window系统一、实验目的:1.了解并掌握GNOME使用方法。
2.了解并掌握KDE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1.使用GNOME和KDE。
2.操作两种桌面环境下的常用软件。
3.对比两种桌面环境的不同。
三、实验要求:一台pc机,Redhat 9.0,VMWare虚拟机软件四、实验课时2课时五、实验指导1.配置X Window。
在如图所示的“X配置”窗口上选择“配置X窗口系统”按钮配置X 的第一步是选择默认的色彩深度和分辨率。
从相应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它们。
确定指定与视频卡和显示器兼容的色彩深度及分辨率。
linux实验四
![linux实验四](https://img.taocdn.com/s3/m/eb1a9a02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0a.png)
实验四:磁盘管理、Linux文件系统一、实验目的1.掌握使用fdisk进行硬盘分区;2.掌握Linux文件系统的创建、挂载、卸载;3.掌握Linux下使用光盘;4.掌握交换空间添加、删除。
二、实验预备内容理解相关的操作系统知识:硬盘分区、文件系统;学习课本第十章至第十一章内容三、实验具体内容及详细步骤1.使用fdisk进行硬盘分区1)显示硬盘分区信息。
2)创建和删除主分区。
3)创建扩展分区和逻辑驱动器。
4)查看并转换文件系统。
5)保存分区设置信息,并退出fdisk。
6)在非交互式界面下显示当前硬盘的分区信息(fdisk -l)。
2.逻辑卷管理1)创建LVM类型的分区:fdisk /dev/sdbp 列出当前分区表l 查看分区类型帮助信息t 转换分区类型先指定分区号,再输入分区类型代码8ep 查看是否更改成功w 保存退出2)创建物理卷:pvcreate /dev/sdb5(提示successfully created,即为成功)查看物理卷信息使用命令:pvdisplay3)创建卷组:vgcreate vgsdb5 /dev/sdb5(提示successfully created,即为成功)查询卷组信息使用命令:vgdisplay4)创建逻辑卷:lvcreate -n lvsdb5 -L 32M vgsdb5(提示“lvsdb5” created)查询逻辑卷信息使用命令:lvdisplay5)格式化逻辑卷使用lvdisplay查看逻辑卷,看到路径为:/dev/vgsdb5/lvsdb5再进行格式化:mkfs -t ext3 /dev/vgsdb5/lvsdb56)挂载逻辑卷到系统的/opt目录:mount /dev/vgsdb5/lvsdb5 /opt(成功挂载后可以使用mount命令查看系统已经挂载的文件系统情况)3.创建Linux文件系统将分区/dev/sdb5格式化为ext2文件系统:mkfs –t ext2 /dev/sdb1将分区/dev/sdb2格式化为ext3文件系统:mkfs.ext3 /dev/sdb2将分区/dev/sdb1格式化为FAT32文件系统:mkfs.vfat /dev/sdb34.挂载和卸载Linux文件系统挂载:mkdir /home/kkmount /dev/sdb1 /home/kk(使用mount或df命令查看挂载情况)卸载:umount /dev/sdb1或umount /home/kk5.Linux下使用光盘:mkdir /media/cdrommount -t iso9660 /dev/cdrom /media/cdromls /dev/cdrom(可在挂载后的目录看到光盘内容即表明正确挂载)6.查看Linux系统分区挂载情况:1)通过df命令2)通过mount–s命令3)查看/etc/mtab文件获取信息7.添加交换分区A.创建交换分区mkswap /dev/sdb2B.启用交换分区swapon /dev/sdb2C.确认已经启用交换分区cat /proc/swaps也可以用free命令查看D.如果要在系统引导时启用交换文件,编辑/etc/fstab文件添加如下内容。
实验四Linux系统的磁盘管理..
![实验四Linux系统的磁盘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2b4ca6e87c1cfad6195fa7c7.png)
iocharset=gb2312) - o loop 挂载ISO文件时用
例:mount -o iocharset=cp936 /dev/sda1 /mnt/usb (以保证 正常显示中文字符)
1.文件系统加载
2.磁盘管理基本命令
1. dd命令
功能:
从标准输入、文件或设备读取数据,依照指定的格式来转换数据, 再输出 至文件、设备或标准输出。
命令的格式:
dd [OPTION]...
实用例子:
把一张软盘的内容拷贝到另一张软盘上,利用/tmp/tmpfile作为临时存储文 件 1.把源盘插入驱动器中: $ dd if=/dev/fd0 of=/tmp/tmpfile 2.将源盘从驱动器中取出,把目标盘插入: $ dd if=/tmp/tmpfile of=/dev/fd0 3.软盘拷贝完成后,应该将临时文件删除: $ rm /tmp/tmpfile
-s -a
对每个FILE参数只给出占用的数据块总数。 递归地显示指定目录中各文件及子孙目录中各文件占用的数据块数。 若既不指定-s,也不指定-a,则只显示FILE中的每一个目录及其中 的各子目录所占的磁盘块数。 以字节为单位列出磁盘空间使用情况(系统缺省以k字节为单位)。 以1024字节为单位列出磁盘空间使用情况。 最后再加上一个总计(系统缺省设置)。 计算所有的文件大小,对硬链接文件,则计算多次。 跳过在不同文件系统上的目录不予统计。
1.文件系统加载
mount命令的格式
在一般情况下,本节的命令需要您有root身份才能执行。
mount命令可以加载文件系统到指定的挂接点。
mount [-t vfstype] [-o optoins] device dir
linux实验四
![linux实验四](https://img.taocdn.com/s3/m/41b74a2ce2bd960590c67759.png)
实验四文件和目录管理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掌握在Linux系统下的文件和文件系统的概念及命令;2) 掌握Linux系统下的目录操作。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a)插入U盘,进行格式化,创建vfat文件系统;b)将/etc/passwd文件拷贝到U盘;c)查看所有磁盘的使用情况;d)卸载U盘;e)在用户主目录下创建两个目录dir1和dir2,然后将dir2目录移动到dir1中,最后删除dir2目录;f)从根目录下查找fstab文件g)将fstab文件中所有包含”ext3”的行存入f4文件。
h)将f4文件复制到dir1目录,并在dir1目录中创建/etc/fstab文件的符号链接文件fstabt-linki)将/etc/passwd按照用户的ID号进行排序并保存为用户的主目录下passwd.txtj)将/etc/X11目录归档压缩为X.tar.gz文件k)将X.tar.gz解压到dir1目录下三、实验环境l)硬件:PC机m)软件: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server操作系统、虚拟机四、算法描述及实验步骤a)插入U盘,进行格式化,创建vfat文件系统;输入命令fdisk /dev/sdb对U盘进行分区输入m获得帮助输入d删除现有分区输入w保存并退出输入命令fdisk /dev/sdb对U盘进行分区创建1个分区查看写入分区表输入命令mkfs -t vfat /dev/sdb1格式化U盘b)将/etc/passwd文件拷贝到U盘;c)查看所有磁盘的使用情况;d)卸载U盘;e) (1)输入命令“ls -l”,查看当前目录中的所有文件。
(2)创建两个目录,输入命令“mkdir dirl dir2”。
(3)再次输入命令“ls -1”,确认两个目录是否成功创建。
(4)输入命令“mv dir2 dirl”,将dir2目录移动到dirl目录。
(5)输入命令“cd dirl”,切换到dirl目录,再输入“ls”命令,查看到dir2目录。
Linux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
![Linux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87a4e5f6f705cc175527097b.png)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四磁盘文件操作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四磁盘文件操作](https://img.taocdn.com/s3/m/303a976e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44.png)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四磁盘文件操作实验目的:1.了解磁盘文件操作的基本原理和流程;2.掌握磁盘文件的读取、写入和删除操作;3.学会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文件管理函数。
实验设备:计算机、Linux操作系统、C编程环境实验原理和流程:磁盘文件操作是指对于存储在磁盘上的文件进行读取、写入和删除等操作。
在操作系统中,磁盘是将数据长期保存的主要设备之一,文件是用于组织和管理磁盘上数据的基本单位。
磁盘文件操作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文件管理函数来进行文件的打开、读取、写入和删除操作。
文件管理函数是操作系统提供的一系列函数,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对磁盘文件的管理和操作。
在进行磁盘文件操作前,首先需要打开文件。
文件打开函数会返回一个文件描述符,该描述符用于后续对文件的读取和写入操作。
接着可以使用读取函数和写入函数分别对文件进行读取和写入操作。
读取函数会将文件中的数据读取到内存中,写入函数会将内存中的数据写入到文件中。
最后,可以使用删除函数删除文件。
下面介绍具体的实验流程和实验步骤:1. 打开文件:使用open函数打开一个文件,该函数的参数包括文件名、打开方式和权限等。
2. 读取文件:使用read函数读取文件中的数据,该函数的参数包括文件描述符、存储数据的缓冲区和读取的数据长度等。
3. 写入文件:使用write函数将数据写入文件中,该函数的参数包括文件描述符、数据的缓冲区和写入的数据长度等。
4. 删除文件:使用unlink函数删除文件,该函数的参数为要删除的文件名。
实验操作步骤:1. 创建一个源文件,命名为source.txt,并在文件中写入一些数据。
2. 使用open函数打开source.txt文件,获取文件描述符。
3. 使用read函数读取source.txt文件中的数据,并将数据存储到缓冲区中。
4. 创建一个目标文件,命名为target.txt,并使用write函数将缓冲区中的数据写入目标文件。
5. 使用unlink函数删除source.txt文件。
linux操作系统实训指导书
![linux操作系统实训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984ece51804d2b160b4ec070.png)
桂林理工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实训指导书(2013—2014 学年度第2 学期)课程名称: Linux操作系统授课班级: 计应12-1、2、3、4任课教师: 曹英忠教研组长:系部主任:编写时间: 2014 年 6 月5日《Linux操作系统》课程实训指导书一、总体目的为了加强和巩固理论课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并使学生通过实训熟悉Linux命令,真正学会使用Linux。
二、实训要求为了确保实训顺利进行,培养同学们良好的习惯,增强修养,提高个人素质,特制定以下实训要求:1. 实训室内禁止饮食,禁止吐痰。
禁止在实训室内喧哗、嬉戏、争斗,保持安静,轻声讨论。
2. 不准恶意破坏仪器设备,设备若有损坏及时向实训指导教师报告。
3. 不准无故旷课、迟到、早退;若有特殊情况,需事先请假,征求许可。
4. 旷课3节,实训成绩不及格,2次迟到算旷课1节。
5. 实训时间内,请勿离开实训室10分钟以上,否则以旷课论,若确有急事,需征得实训指导教师同意后方可离开。
6. 按规定时间(最后两次课开始提交)、规定格式(每人一份模板)上交实训报告。
三、实训报告格式要求要求写出实训项目的步骤,格式必须包括实训目的、实训内容、实施方案、实训结果、实训心得和鉴定表等。
四、实训考核办法本实训共九个题目,其中实训编号为一至六号为每个同学必做项,七到九为选做,只需选择其中任何一题即可。
最终根据题目难易程度、完成比例、答辩情况、实训表现和态度、实训报告的内容及其表达给以量分。
本着对大部分同学公正平等的原则,对实训成绩考核办法如下:实训成绩考核内容有实训表现与态度(10%)、实训操作过程和实训内容掌握程度(60%)、实训报告的内容与文字表达(30%)三部分组成。
具体细则如下表:五、时间分配实训目录实验一、Linux的基本操作和常用命令的使用实验二、Linux网络参数的配置实验三、Linux的用户管理实验四、Linux的进程管理实验五、Linux的文件管理实验六、利用Samba实现Windows和Linux的资源共享实验七、Linux Web服务器的配置实验八、Linux的FTP服务试验九、shell编程实验一、Linux的基本操作和常用命令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学会不同Linux用户登录的方法。
Linux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
![Linux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cf78fa8ab9d528ea81c77944.png)
3
巢湖学院
· 如果找不到一个能确定与你的系统兼容的鼠标,可根据鼠标的键数和它的接口,选 择“通用”项目中的一个。 · 如果有一个带滑轮的鼠标,可选择“通用-带滑轮鼠标”项目作为兼容的鼠标类型。 · 如果有一个 PS/2、USB 或总线鼠标,则不必挑选端口或设备。而如果有一个串口鼠 标,则应该选择该鼠标所在的正确端口和设备。 · 如果要在安装结束后改变鼠标配置,可使用鼠标配置工具,即:在 shell 提示下键入 redhat –config -mouse 命令。如果不是根用户,它会提示输入根口令后再继续。 要把鼠标配置成左手用鼠标,可重设鼠标按钮的顺序。方法是:重新引导系统后,在 shell 提示下键入 gpm –B 321。 选定鼠标型号后,单击“下一步”继续。 步骤 7:选择安装还是升级。 如果安装程序在系统中检测到从前安装的 Red Hat Linux 版本,则“升级检查”屏幕就 会自动出现。
只打算在系统上使用一种语言时, 则仅选择该种语言将会节省大量磁盘空间。 默认语言 是在安装中选择要使用的语言。 要在安装结束后改变语言配置, 可使用语言配置工具,即:在 shell 提示下键入 redhat –config -language 命令。如果不是根用户,系统会提示输入根口令后再继续。 接受系统默认语言 Chinese (P. R. of China) ,单击“下一步”继续。 步骤 15:选择时区。 可以通过选择计算机的物理位置,或者指定时区和通用协调时间 (UTC) 间的偏移来设 置时区。
· “高级” :系统不会接受那些没有被具体指定的连接 (除了默认设置,例如 DNS 回 应、DHCP 之外) 。如果要把系统连接到互联网上,但是并不打算运行服务器,这是最安全
7
巢湖学院
的选择。如果需要额外的服务,可以选择“定制”来具体指定允许通过防火墙的服务。 · “中级” :防火墙将不准系统访问某些资源。可以选择“定制”来允许具体指定的服 务穿过防火墙。 · 无防火墙: 给予完全访问权并不做任何安全检查。 建议只有在一个可信任的网络 (非 互联网) 中运行时才选此项。可选择“定制”来添加信任的设备或允许其它的接入接口。 · “信任的设备” :选择“信任的设备”中的任何一个将会允许系统接受来自这一设备 的全部交通而不受防火墙规则的限制。 建议不要将连接到互联网之类的公共网络上的设备定 为“信任的设备” 。 · “允许进入” :启用这些选项将允许具体指定的服务穿过防火墙。注意:在工作站类 型安装中,大多数这类服务在系统内没有被安装。 要在安装完毕后改变安全级别配置,可使用安全级别配置工具,即:在 shell 提示下键 入 redhat –config -securitylevel 命令。如果不是根用户,系统会提示输入根口令后再继续。 防火墙配置完毕,单击“下一步”继续。 步骤 14:语言支持的选择。 可以安装并支持多种语言。安装中必须选择一种语言作为默认语言。当安装结束后, 系 统中将会使用默认语言。如果选择安装了其它语言,则可以在安装后改变你的默认语言。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四-磁盘文件操作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四-磁盘文件操作](https://img.taocdn.com/s3/m/69c20f3bec3a87c24128c48b.png)
名称
磁盘文件操作
实验
目的及要求
实验预备知识
1、文件的操作。
2、文件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
3、磁盘空间的管理
4、磁盘目录结构
实验
内容
1、设计一个简单的文件系统,用文件模拟磁盘,用数组模拟缓冲区,要求实现;
2、支持多级目录结构,支持文件的绝对路径;
3、文件的逻辑结构采用流式结构,物理结构采用链接结构中的显示链接方式;
4、采用文件分配表;
5、实现的命令包括建立目录、列目录、删除空目录、建立文件、删除文件、显示文件内容、打开文件、读文件、写文件(追加方式)、关闭文件、改变文件属性。
6、最后编写主函数对所做工作进行测试。
实验步骤
为了正确地实现文件的存取,文件系统设计了一组与存取文件有关的功能模块,用户可以用“访问指令”调用这些功能模块,以实现文件的存取要求。我们把文件系统设计的这一组功能模块称为“文件操作“,实验就是要模拟实现一些文件操作。文件操作不是独立的,它和文件系统的其他部分密切相关,若要实现文件操作就离不开文件的目录结构、文件的组织结构和磁盘空间的管理。因此,这个实验虽然是文件操作的模拟实现,但还是必须模拟一部分文件的组织结构、目录结构和磁盘空间管理的实现。
流程图:
使用绝对路径查找文件(目录):
在已打开文件表中查找某文件:
将某文件从已打开的表中删除:
将某文件插入某已打开文件表:
模拟建立文件:
打开文件:
读文件:
写文件:
实验环境
Windows XP、visualstudio 2005
实验结果与
分析
运行结果:
注:可根据实际情况加页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四磁盘文件操作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四磁盘文件操作](https://img.taocdn.com/s3/m/e6b12c42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70.png)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四磁盘文件操作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文件系统的相关API进行磁盘文件的创建、读写和删除。
2.加深对文件系统组织结构的理解。
实验内容:1.创建一个磁盘文件,并向文件中写入一定内容。
2.在磁盘文件中读取数据,并进行输出。
3.删除磁盘文件。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一:创建磁盘文件在实验前,我们首先要分配一块磁盘空间来存放文件。
在操作系统中,通常会有一个文件系统来管理磁盘上的数据。
我们可以通过文件系统的相关API来创建磁盘文件。
在实验开始前,调用文件系统的API函数create(file_name)创建一个新文件,并将其命名为file_name。
实验步骤二:向磁盘文件中写入数据在创建磁盘文件之后,我们可以通过文件系统的write(file_name, data)函数来向文件中写入数据。
其中,file_name是要写入的文件名,data是要写入的内容。
实验步骤三:从磁盘文件中读取数据并输出在文件写入操作之后,我们可以通过文件系统的read(file_name)函数来读取文件中的数据,并进行输出。
其中,file_name是要读取的文件名。
实验步骤四:删除磁盘文件在实验结束后,我们可以使用文件系统的delete(file_name)函数来删除磁盘文件。
其中,file_name是要删除的文件名。
实验结果:经过以上实验步骤操作后,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结果:1. 在实验步骤一中,磁盘空间上创建了一个新文件,并赋予了文件名file_name。
2.在实验步骤二中,我们向磁盘文件中写入了一定的数据。
3.在实验步骤三中,我们成功地从磁盘文件中读取了数据,并进行了输出。
4.在实验步骤四中,我们成功地删除了磁盘文件。
实验心得:通过这次实验,我学会了如何使用文件系统的相关API进行磁盘文件的创建、读写和删除操作。
实验中,我们了解到了文件系统的组织结构,以及如何通过API函数来对磁盘文件进行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我深入理解了文件系统是如何将文件组织存储在磁盘上的,从而更好地理解了操作系统的内部机制。
Linux操作系统(第4版)磁盘管理
![Linux操作系统(第4版)磁盘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b209fc3b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37.png)
• 磁盘作为存储数据的重要载体,在如今日 渐庞大的软件资源面前显得格外重要。目 前,各种存储器的容量越来越大,磁盘管 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本章将简单介绍 Linux文件系统的概念及磁盘管理的基本方 法。
7.1 Linux文件系统XFS
• Linux文件系统(File System)是Linux系 统的核心模块。通过使用文件系统,用户 可以很好地管理各项文件及目录资源。本 节将对Linux常用的文件系统进行系统、全 面的介绍。
7.2.3 查看磁盘分区信息
• 查看磁盘分区信息实际上分很多种,例如查看磁盘的挂 载情况、磁盘的分区情况,以及磁盘的使用情况等,以 下进行说明。
• 1.查看磁盘的挂载情况—mount • 查看磁盘的挂载情况方法很简单,直接输入不带参数的
mount命令即可。以下为输出结果的示例。 • [root@localhost root]# mount • 2.查看磁盘的分区情况—fdisk • 查看磁盘的分区情况可用fdisk命令加 –l选项即可。 • 3.查看磁盘的使用情况—df • 查看磁盘的使用情况可以用df命令,直接使用df命令的
• 在Linux中规定,每一个硬盘设备最多能有4个主分区(其中包含扩 展分区)。任何一个扩展分区都要占用一个主分区号码。在一个硬 盘中,主分区和扩展分区一共最多是4个。编号方法为阿拉伯数字 顺序。需要注意的是,主分区按1234编号,扩展分区中的逻辑分区, 编号直接从5开始,无论是否有2号或3号主分区。对于第一个IDE硬 盘的第一主分区,编号为hda1,而第二个IDE硬盘的第一个逻辑分 区编号应为hdb5。
• 常见的Linux磁盘命名规则为hdXY(或sdXY),其中,X为小写拉 丁字母,Y为阿拉伯数字。个别系统可能命名略有差异。
第四次实验指导书
![第四次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041c8477168884868762d611.png)
实验四:Linux下的文件系统1预备知识Linux编辑器Vim或gedit的使用Linux编译器GCC的使用Linux下磁盘操作工具Linux文件函数2实验目的熟悉fdisk命令熟练使用文件操作函数:open(), close(), read(), write(), lseek()3文件系统的创建在Linux下对磁盘进行操作的工具是fdisk,与Windows下的fdisk功能有些类似,但是命令的格式完全不同。
P62-63系统分区情况:(sudo) fdisk - l建立分区: fdisk /dev/sdb查看分区是否成功: fdisk - l格式化分区: mkfs ext4 /dev/sdb1 (Linux2.6.28后鼓励用ext4) 挂载分区: mount /dev/sdb1 /test 建立一个/test目录挂接(盘符设置)4文件的通用操作4.1文件描述符在Linux下用文件描述符来表示设备文件和普通文件;文件描述符是一个整型的数据,所有对文件的操作都通过文件描述符实现,它是连接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的枢纽;文件描述符的范围是0~OPEN_MAX;在Linux系统中有3个已经分配的文件描述符,即stdin标准输入、stdout 标准输出和stderr标准错误,它们文件描述符的值分别为0、1和2;4.2函数open()介绍int open(const charpathname, int flags);*pathname, int flags, mode_t mode);int open(const char*成功时返回整型的文件描述,错误返回-1;pathname打开指定文件;flags设置打开后允许的操作,只读0,只写1,读写2--P73;包括追加,创建,查看是否存在,将文件长度截断等;fd = open(filename,O_RDWR); /*打开文件为可读写方式*/4.3函数close()介绍Close()函数关闭一个打开的文件,释放之前打开文件所占用的资源;Close()函数介绍函数执行成功返回0,函数执行失败返回-1;如果一个进程没有正常关闭,进程退出时会自动关闭打开的文件;打开一个文件后必须关闭文件;Close()函数例子:#include <unistd.h>int close(int fd);4.4读取文件read()函数函数介绍:使用这个函数需要将头文件unistd.h加入。
Linux实验四
![Linux实验四](https://img.taocdn.com/s3/m/9822ac2c87c24028915fc3bb.png)
上机内容四1、文件系统使用(需要管理员身份登录)1)LINUX中磁盘设备的命名规则,特别是IDE接口硬盘;2)软盘使用:①通过VMWare主菜单VM->Settings,创建一个软盘的映象(文件名如floppy)并加载(注意Device status中的2个复选框要选中) ;②使用mkfs命令创建文件系统;③使用mount命令加载文件系统,装载点为/mnt/floppy;④拷贝文件/etc/services文件到软盘上,查看/mnt/floppy目录下的文件信息;⑤编写一个输出Hello,World!的C程序,存储在该软盘上,并编译运行之;⑥卸载该磁盘,并查看/mnt/floppy目录下的文件信息;3)CDROM使用:①在VMWare主菜单VM->Settings,选择使用ISO Image,并定位到VMWare安装目录,该目录下有多个文件扩展名为.iso的光盘镜象文件,选择Linux.ISO或其他文件。
也可以使用物理驱动器,并在驱动器中放入CDROM;②使用mount命令加载CDROM,加载点为/mnt/cdrom;③列表查看加载点中的CDROM上的文件是否可见;④拷贝1~2个文件到用户目录中,列表查看命令执行结果;⑤卸载CDROM,取出物理CDROM盘片,再列表查看加载点中的CDROM上的文件;4)U盘的使用:保证当前的VMWare是活动窗口,插入U盘,注意系统显示的信息;①加载U盘,加载点为/mnt/usb(先检查usb目录是否存在,不存在,需手工创建);②拷贝1~2个文件到用户目录中,另拷贝1~2个文件到到U盘;查看/mnt/usb目录下的文件信息;③编写一个输出Hello,world!的C程序,存储在该盘上,并编译运行之;查看/mnt/usb目录下的文件信息;④卸载U盘,再列表查看加载点中的U盘上的文件是否可见;⑤在XP环境下,重新插入U盘,检查盘中的文件。
Linux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
![Linux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4a496e1f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c3.png)
Linux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Linux系统管理与维护》实验指导书实验一初识Linux操作系统一实验名称初识Linux操作系统二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Linux的启动、登录与注销。
三实验内容1.以root用户和普通用户两种不同身份登录Linux,说出其登录后得差异。
2.图形模式下的注销、重启与关机。
3.学会在虚拟机上登录和注销Linux。
四操作步骤与结果分析五问题与建议实验二Linux的桌面应用一实验名称Linux的桌面应用二实验目的与要求熟悉Linux操作系统桌面环境熟悉Linux文件系统及常用的操作掌握Linux下使用外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掌握Linux下安装应用程序三实验内容1.查看GNOME提供的“应用程序”、“位置”或者“系统”菜单,运行其中的应用程序和工具。
2.查看Linux文件目录结构,学会常用的文件目录操作,如复制、粘贴、移动、删除、更名、创建文档、创建文件夹等。
3.练习在Linux下使用光盘和U盘。
4.学会网络配置,使计算机能够进行网络浏览等操作。
5.学会在Linux下安装新的应用软件。
四操作步骤与结果分析五问题与建议实验三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一实验名称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二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安装Linux操作系统三实验内容1.通过学习《项目五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及远程服务》的内容,学会如何安装Linux。
环境:windows 系统、vmware虚拟机、Redhat Linux镜像光盘。
通过安装向导将安装分为两步:1、基本安装,2、配置及具体安装。
在第一阶段重点如何分区,在第二阶段重点掌握如何设置密码及安装桌面环境。
四操作步骤与结果分析五问题与建议实验四Linux在系统管理中的应用一实验名称Linux在系统管理中的应用二实验目的与要求理解Linux文件系统,掌握文件目录命令。
掌握常用的文件管理命令。
理解Linux用户、组和权限的概念,掌握用户、组和权限管理命令。
理解设备文件的概念,掌握常用的设备管理命令。
《Linux系统与应用》教学课件—04配置与管理磁盘
![《Linux系统与应用》教学课件—04配置与管理磁盘](https://img.taocdn.com/s3/m/14aab113a417866fb84a8eeb.png)
(3)创建新分区。 1)fdisk的说明。
[root@localhost ~]# fdisk /dev/sdb 2)通过fdisk的“n”指令增加一个分区。
Command (m for help): n
e extended
p primary partition (1-4)
e
//添加扩展分区
Partition number (1-4): 2
//添加扩展分区编号为2
First cylinder (101-261, default 101): //直接敲回车键使 用默认的起始柱面
Using default value 101
(3)生成RAID5阵列。 [root@localhost ~]# mdadm -C /dev/md0 -l 5 -n 3 -x 1
/dev/sd[b-e]1 (4)将阵列文件系统格式化为ext4。 [root@localhost ~]# mkfs -t ext4 /dev/md0 (5)查看RAID信息。 [root@localhost ~]# mdadm -D /dev/md0
2. 软RAID的配置命令 (1)建立RAID阵列,使用命令: mdadm --create/dev/mdX --level=M --raid-devices=N
/dev/hd[ac]K
(2)查看RAID阵列,使用命令:
mdadm --detail /dev/mdX (3)标记已损坏设备,使用命令: mdadm /dev/mdX –fail 损坏的设备分区名称 (4)移除损坏设备,使用命令: mdadm /dev/mdX --remove 损坏的设备分区名称 (5)添加新的磁盘设备,使用命令: mdadm /dev/mdX --add 新磁盘设备分区的名称 (6)停止RAID阵列,使用命令:
Linux实验指导书
![Linux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d9cb4bd333d4b14e85246841.png)
第一章操作系统构成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一个操作系统的基本组成部件,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并利用实验平台提供的Linux操作系统掌握如何构造一个基本的微型Linux操作系统。
【准备知识】1、了解Linux OS的启动流程。
2、了解软盘的结构。
3、了解开机载入程序──引导软件LILO。
4、了解Linux根文件系统的基本组成。
【实验内容】1、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2、通过实验平台提供的Linux操作系统中的make工具重新配置新内核,要求所配置的内核尽量小。
3、制作一张启动盘(Boot Disk)。
要求该启动盘放于一张软盘(floppy)上,用LILO引导器引导,其引导内核为上面新配置的内核,同时考虑它所引导的根文件系统(Root Filesystem)放于第二张软盘上。
4、制作一张根文件系统盘(Root Filesystem Disk)。
要求该启动盘也能放于一张软盘上,并能通过上面做成的启动盘成功引导并进入系统,从而得到一个微型的Linux操作系统。
【实验指导】一.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1、启动和登录Linux操作系统。
直接加电启动,以root身份登录。
2、在基于字符的交互界面上,进行Linux操作系统的常用操作命令操作。
常用操作命令有如下一些:(1)关于目录的操作命令:cd、ls、mkdir 、rmdir等;(2)关于文件的操作命令:cat、find/which、man/help、vi/vim、cp、dd、rm、fdformat等;(3)关于系统管理的操作命令:adduser、addgroup、df、su、ctl+Fn(n=1、2、3、4、5、6)等;(4)安装和卸载文件系统:mount、umount等。
3、在Linux操作系统的X Windows环境下,常用应用程序的使用。
4、关闭Linux操作系统。
二.通过Linux操作系统中的make工具重新配置新内核1、进入到Linux OS中的/usr/src/linux-n.n.n子目录下(n.n.n为Linux的内核版本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inux 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
实验四
实验题目:磁盘管理
实验目的:熟悉并掌握磁盘管理常用命令;掌握利用虚拟机增加新硬盘,使用fdisk对磁盘分区操作;熟悉和了解磁盘显示信息内容;掌握使用卷组进行磁盘管理操作。
实验类型:综合
实验要求:必修
仪器设备:计算机
实验内容、方法、步骤:
1,使用GUI方式建立用户userOI,具体属性如下:
登录shell为/bin/bash,主目录/userOI,用户id: 520,用户组grpOl
2,使用修改配置文件方式建立用户user02,具体属性如下:
登录shell 为/bin/bash,主目录/user02,用户id: 530,用户组grp02
3,使用命令方式建立用户user03,具体属性如下:
登录shell为/bin/bash,主目录/user03,用户id: 530,用户组grp03,附属组grp02 4,对user01, user02, user03,设置密码并登录。
一、磁盘和分区信息查看
1 fdisk查看当前系统硬盘及分区情况,在实验报告中说明当前的磁盘容量,分区数量、名
称和大小,分区挂载点,分区使用方式(卷组名称、逻辑卷名称和大小)。
步骤:fdisk -
2显示当前文件系统使用情况,在实验报告中说明当前主要文件系统信息及使用情况(包括主要文件系统名称、挂载点、容量、使用量及百分比等)
步骤:df —
二、添加新硬盘
内容:关闭虚拟机操作系统,添加2块硬盘,大小分别为5G和10G。
开机后查看新硬盘
是否成功添加。
步骤:
1 关机:in it 0
2添加新硬盘:右键单击虚拟机,选择setting (设置)。
在Add中按照要求添
加2块新硬盘(HardDisk )
3开机后,打开终端。
输入命令fdisk -或Is /dev/sd*查看新硬盘是否添加成功。
三、对新添加硬盘进行分区
内容:
1.将第二块硬盘sdb分区(5G),要求分区1 (sdb1 )为主分区,类型为swap (82),大小为500M ;分区2 (sdb2)为主分区,类型为linux (83),大小为
2G;分区3为扩展分区(sdb3),大小为sdb所有剩余容量;分区5为逻辑分区,类型为lvm (8e),大小为2G。
分区后,查看sdb新添加所有分区,将截图添加到实验报告
中。
raot^AS5:jid»v
中件® 狒(曰音百⑭池①标符® 苕时3
Last cylludAT or raize or taizeM or zeL (307 6S2 default 65^)i052N
Comaomd (n for help)s □
Co>niaand action
1 logical(5 or over)
p prlnsr partilion (1-4)
1
First cylinder (307-652. defoul t307)t
defautt vftlue 307
Laat cylinder or H-size or i-si or "bsl sei1307 052,default C52)s^2G
Cotnaand (D for neip): p
Di Bl /dev/s:lh;VR. bytes
255 heads » S3sectorfi/trAck.. 652cyllDderfi
Ualta ■ cylltidere af 13065 * 512-B225280bytes
Davlco Boot Star^End Bloeka Id Syat-/dl*lr/sdbL1424^7983+Llaiiie
/dev/sdb?疔g30619 5S930Li niiK
/diBv/s<lb330?fl 52277S2455Exte nded
/die*/sdb530 T55019 59(198*ft3Ll av\
Coainand (n for help)i
2.将第三块硬盘sdc分区(10G),要求分区1 (sdc1)为扩展分区,大小为10G;
分区5( sdc5)为逻辑分区,类型为Ivm ,大小为5G ;分区6为逻辑分区(sdc6), 类型为Ivm ,大小为5G ;分区后,查看sdc 新添加所有分区,将截图添加到实
步骤:
1分区命令,以第二块硬盘(/dev/sdb )为例: fdisk /dev/sdb
进入分区界面后,p 为查看硬盘分区情况,n 为添加分区,d 为删除分区,t 为 修改分区类型,w 为保存退出。
其中,主分区标识为 p ,扩展分区标识为e ,逻 辑分区标识为I 。
分区大小起始值为默认柱面数,大小可采用+500M 或+2G 表示。
2对/dev/sdb 分区,大小为500M ,类型为82(swap 类型),则操作为:
p (查看)、n (新建分区)、p (选择分区为主分区)、1 (分区号为1,即sdb1)、 直接enter (默认起始柱面数)、+500M (大小)、p (查看)、t (修改类型)、 分区号为1,
类型为82, p (查看)、w (保存退出)。
四、将sdb1作为交换分区,创建相应文件系统后,挂载。
步骤:
1 mkswap /dev/sdb1执行后截图并添加到实验报告中,解释 mkswap 命令作用
2 swap on /dev/sdb1
3 swapon —执行后截图并添加到实验报告中,解释 swapon 命令作用。
4 vim /etc/fstab
加入:
/dev/sdb1 swap swap defaults 0 0执行后,截图并添加到实验报告中,解 释每个字段含
义。
5 mount -a
五、将sdb2作为普通分区,创建文件系统 ext4后,挂载到/mnt/testb2中,并测 试。
步骤:
1 mkfs.ext4 /dev/sdb2
Device Boot
StftF t
End Bleclu
/der/adcl
1 L^L7
9775&21
/dov/adc5
1
4B01719 +■
/dov/sdcQ 410
1217
EKttfldod
Li null
L 丄 nux
/dav/.dc; L0.7 All, I073741B240
2 5 5 head x r 6
3 1305 £iyl L nde ri UnL■ crllndere of I0Q05 * 512 ■ 8225280 bf
14
5 S3
2 vim /etc/fstab
加入:
/dev/sdb2 /mnt/testb2 ext4 defaults 0 0
3 mount —
4 df -h执行后,截图并添加到实验报告中,并解释命名作用。
5测试:挂载前在/mnt/testb2中添加文件和目录file1、dir1,挂载后查看
/mnt/testb2中内容。
查看后,添加文件和目录file2、dir2,卸载后,查看/mnt/testb2 中内容。
在实验报告中说明测试结果及原因。
(卸载命令为:umount /mnt/testb2 或umount /dev/sdb2)
六、创建物理卷/dev/sdb5,并在其上创建一个名为myvg的卷组,在myvg上分别创建2个逻辑卷share1和share2°share1包含10个PE,一个PE大小为16M。
share2大小为1G。
开机后,share1和share2分别自动挂载到/mnt/share1和/mnt/share2 上。
步骤:
1 pvcreate /dev/sdb5
2 vgcreate —16M myvg /dev/sdb5 创建卷组myvg
3 vgdisplay 查看卷组myvg
4 lvcreate -l 10 myvg -n share1 创建逻辑卷share1
5 lvdisplay 查看逻辑卷share1
6 lvcreate -L 1G myvg -n share2 创建逻辑卷share2
7 lvdisplay 查看逻辑卷share2
8 mkfs.ext4 /dev/myvg/share1 格式化share1
9 mkfs.ext4 /dev/myvg/share2 格式化share2
10 vim /etc/fstab
加入:
/dev/myvg/share1 /mn t/share1 defaults 0 0
/dev/myvg/share2 /mn t/share2 defaults 0 0
11 df -h执行后,截图并添加到实验报告中
七、(扩展实验)创建物理卷/dev/sdc5和/dev/sdc6,用其扩展myvg。
将share 扩展为5G,将share扩展为5G。
partprobe
要求:
(1)按时参加实验,保证实验出勤率。
(2)独立或是在同学及老师指导下完成实验内容
(3)实验之前做好预习及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