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治疗小儿抽动症大有可为

合集下载

孩子抽动症有什么按摩方法吗

孩子抽动症有什么按摩方法吗

孩子抽动症有什么按摩方法吗
一、概述
儿童抽动症又叫抽动秽语综合征,一般是指儿童出现不自主和突发的的肌肉抽动现象,这个属于慢性精神神经障碍性的疾病,常见于幼儿园至初中阶段的孩子,根据目前的医学研究来看,针对孩子抽动症并没有什么根本性的治疗方案,有时家长可以靠按摩来进行缓解,那么孩子抽动症有什么合适的按摩方法吗?
二、步骤/方法:
1、在孩子发生抽动症的时候,合理的按摩可以有效缓解抽动的情况,家长用拇指指腹按揉双侧太阳穴、风池、率谷等穴位,直至孩子保持平静即可。

2、另外日常在孩子晚饭后,家长可以带孩子做些简单的锻炼,进行全身心的放松,入睡前可以做一个全身肌肉放松的按摩,用双手手掌给孩子做推拿,配合橄榄油一起进行。

3、日常的推拿按摩可以让孩子记住放松的状态,在抽动症发作时引导孩子放下紧张,不要惊慌失措,尝试放松下来,这样可使抽动症状逐渐消退。

三、注意事项:
孩子抽动症属于精神性疾病,父母需要给孩子健康的引导,生活中避免大声呵斥孩子,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不给孩子过大的学习压力。

按摩可以治疗儿童抽动症吗

按摩可以治疗儿童抽动症吗
按摩可以治疗儿童抽动症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按摩可以治疗儿童抽动症吗?最近有家长来询问这样一个问题,山东新闻网健康频道的专家认为,按摩虽然可以治疗儿童抽动症,但是只能起到一个辅助治疗的作用,同时应该使用中药治疗,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疗效。
专家指出,按摩治疗可以缓解孩子的抽动症状。
抽动症患儿的症状主要为突然、反复、快速、刻板地眨眼、摇头、耸肩、甩胳膊等动作。因为肌肉抽动过于频繁,造成患儿刻板的重复动作,肌肉疲劳、气血循行不畅也时有发生。此时,家长可以对患儿进行局部按摩,一来可以改善患儿的血液循环,二来可以缓解肌肉的紧张。在治疗的过程可以做一些面部的按摩,比如说眼保健操,扭腰耸肩的患儿可以采用肩背局部按摩,这些看似简易的按摩方法,却能有效缓解患儿的抽动症状。
儿童抽动症的按摩治疗,可以同时配合中医辨证取穴方法治疗,可以获得更好的疗效。有些家长因为在按摩的时候,穴位不准确或操作不专业等原因,造成疗效并不是很明显,由于很多因素造成寻求专业按摩医生非常困难,一般来说用按摩治疗抽动症非常少见,按摩也只能够作为辅助疗法。
按摩可以治疗儿童抽动症吗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相信大家也都有所了解了吧。儿童患了该病以后,一定要及时治疗,以免给孩子的成长造成严重的影响。
/cdz/zl/89469.html

抽动症的孩子在小儿推拿中的应用

抽动症的孩子在小儿推拿中的应用

小儿推拿手法应轻快柔和,有的手法虽与成人推拿相同,但手法动作及操作方法却不一样。

下面是小儿推拿医生给江苏距离女儿推拿的一些穴位,仅供大家参考。

(打*号是每次必做的,不打的是视情况而定有变更的)A、手部(左手)*1、大陵穴位图3、脾经穴位图4、肾经穴位图*5、肝经心经穴位图*6、二马穴位图*7、小天心穴位图心经8、小横纹穴位图*9、天河水穴位图小横纹用≈3S清天阿水穴位部位主治手法天河水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成一直线清热解表,泻火除烦用食、中二指面自腕推向肘,称清(推)天河水;每秒3次,1-2分钟E、胸腹部*1、膻中桥弓胭中•乳痕穴位部位主治手法膻中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宽胸理气、止咳化痰中指端揉膻中,每秒4-5次,做1-2分钟*2、膻中天突在颈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理气化痰、降逆平喘、止呕中指端按天突,每秒2-3次,做1分钟*4、脐穴位图穴位部位主治手法脐肚脐助消化,缓解便秘手掌顺时针揉每秒2次,做1-2分钟。

C、背部*1、捏脊穴位图(I)捏脊姿势⑵捏脊操作后柱求门俞 耳天肩丸风肺穴位部位 主治手法捏脊尾椎至颈部强身健体,提高抵抗力 自下而上,两提一捏。

*2、脾俞穴位图穴位 部位主治 手法脾俞人体背部,在第^一胸椎棘突下,左 右旁开两指宽处。

(两指宽指食指和 中指并拢的宽度)食欲不振、腹胀双手拇指同时揉每秒 4-5次,1-2分 钟。

3、肺俞穴位图-俞 俞俞俞-肺 脾肾腰Kl咅D、头颈部*1、天柱穴位图*2、风池穴位图*3、百会穴位图*4、大迎穴位图穴位部位主治手法大迎位于头部侧面下颌骨部位,嘴唇斜下、下巴增进脸部血液循环,喉部发声中指按压每秒5次,1-2分钟。

骨的凹处。

*5、天门(攒竹)穴位图百会因门眉弓太阳迎香1、穴位部位主治手法穴位部位主治手法坎宫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直线。

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用两拇指桡侧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 称推坎宫或分推坎宫。

小孩3岁抽动症能治疗好吗

小孩3岁抽动症能治疗好吗

小孩3岁抽动症能治疗好吗抽动症是一种神经发育性疾病,比较常见的是口部和面部抽动以及肢体动作过多。

3岁的孩子患有抽动症,对于家长来说是非常困扰的。

但是,抽动症是可以治疗的。

本文将介绍治疗抽动症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在治疗抽动症时,药物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目前使用的药物主要包括抗精神病药物和中枢兴奋剂。

抗精神病药物可以抑制多巴胺的神经元活动,从而减少抽动症状的发生。

中枢兴奋剂可以促进多巴胺神经元的活性化,从而抑制抽动症状。

但是,药物治疗会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昏迷、口干、消化不良等。

2.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行为干预等。

这些方法旨在通过改变孩子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模式,从而减轻抽动症状。

例如,认知行为疗法可以通过情境演练和认知复述来帮助孩子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3.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一种全面的治疗方法,包括体育锻炼和物理疗法。

体育锻炼可以通过增加运动量,释放孩子过多的能量,从而减轻抽动症状。

物理疗法包括推拿、康复训练等,可以帮助孩子放松身体,改善身体的循环,减轻肌肉疼痛和僵硬。

4.其他治疗还有其他一些新的治疗方法,正在不断地发展和研究中,包括采用磁刺激、深脑刺激等。

这些方法主要是通过刺激神经元的活性化来减轻抽动症状。

二、注意事项1.及早就医发现孩子有抽动症状,要及早就医,及时诊断和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2.合理安排生活家长要给孩子制定合理的生活安排,减轻孩子的学习负担,规律作息,保证孩子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3.家庭治疗更好家庭治疗一般比较有效,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减轻抽动症状。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孩子的情况,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和关怀。

4.避免任何形式的惩罚家长不要通过惩罚来减轻孩子的抽动症状,因为这样会增加孩子的压力和痛苦,反而加重了病情,影响孩子的正常成长。

5.积极配合治疗孩子治疗抽动症需要长期配合,家长要积极参与,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帮助孩子渡过难关。

小儿抽动症烦恼多,小儿推拿来支招~~

小儿抽动症烦恼多,小儿推拿来支招~~

小儿抽动症烦恼多,小儿推拿来支招~~特大消息:宋杨贝康全新款三伏贴隆重上市,包装精、制作细、药粉纯、疗效好,超大款,每盒10贴,10盒包邮,生活中会发现身边一些有着“特别表现”的孩子,比如频繁眨眼、挤眉、斜视、撅嘴、努鼻、摇头、耸肩、缩颈、伸臂、甩臂、挺胸、弯腰、鼓肚、旋转身体、蹬腿、清嗓子、咳嗽、喉咙呼呼作响,甚至出现吼叫、骂人、重复语言等不自主的、刻板的、爆发性的表现,那就要高度警惕“抽动症”啦!儿童抽动症,作为近十年来非常棘手的一项社会性疾病一直困扰着广大家长、孩子和儿科医生;这种病病情常常有很大的波动性,时轻时重,有时还可能自行缓解一段时间,抽动的部位、频度和强度都可以不断发生变化。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物质精神世界的飞速发展以及价值观的多样性,抽动症的孩子可以说是有增无减,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

抽动症,属于儿童慢性神经精神障碍,其最终的改变在于神经系统功能的紊乱;但是,与儿童精神、心理、免疫等诸多方面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

首先,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对抽动症的诱发或加重有着重要的意义。

比如家长对孩子管教过严、批评过多、孩子学习负担过重;这种情况生活中更多的发生在老师、律师等家庭的孩子身上,家长会无意识的将职业习惯带回家强加给孩子。

还包括不愉快的家庭生活环境(父母离异、吵架、过分溺爱等)、孩子长期焦虑紧张或敏感内向的人格心理。

其次,长时间的看电视、手机或迷恋于电脑游戏、不良的饮食习惯(喜爱甜腻油炸膨化食品、各种饮料、快餐等)以及错误的生活作息时间(熬夜、室外运动少或运动过度)同样严重干扰着抽动表现及复发程度;而以上这些生活行为与父母的文化素质高低是没有相关性。

同时还发现,孩子反复感冒、过敏或其他感染也会使抽动症病情复发或症状加重;免疫功能低下是抽动儿童的特禀体质。

如果您的孩子发现有了抽动症的一些表现,家长可以不必急于任何药物来过早干预,很多时候行为的正确引导,配合小儿推拿的中医调理可以收到非常满意的疗效。

抽动症按摩小要及效穴

抽动症按摩小要及效穴

这些方子,算是个人应用的一些总结,仅供参考。

中医讲究四诊合參,请谨慎使用(用之无效,还请无怪。

)!不涉及见解,欢迎指正!关于抽动的应用,算是治标,缓解症状为主,(常用指常用主穴)。

随想随录,空了再增加吧。

秋燥鼻出血(咳嗽):麦冬9 冬桑叶6 生地9---15 石斛9鼻出血严重者酌加黄芩炭6---9 丹皮6---9 芦根6---9 可以酌加冰糖调味。

食疗:冰糖雪梨水。

小儿遗尿:常用气海关元神庭中极。

抽动:(1)发声抽动:常用筋缩天突上脘膈腧穴缓解发声(2)抽动急性发作期/症状加重期:筋缩肝胆腧穴脾胃腧穴身柱穴(3)头面抽动:常用大椎陶道合谷阳陵泉风池(4)下肢抽动:常用腰夹脊环跳(5)腹部抽动:常用太溪足三里太冲(6)发声不清/口吃:金津玉液合谷百汇四神聪廉泉夹廉泉太溪三阴交(7)注意力不集中:百汇四神聪神庭(太溪太冲三阴交足三里)穴位按摩小要点:(方法太多,仅介绍容易掌握的供参考)(1)补泻:由内向外为泻,由外向内为补。

(2)点按:点按时缓慢用力到最沉时计算起保持最沉及耐受的最大力度一次至少点按三秒,然后缓慢松开,再继续点按下一次,整个过程手不要离开皮肤,一个穴位点按30----50下。

(3)按揉:方向参照补泻,力度在最沉时保持力度按揉一圈,不要半圈有力半圈无力。

按揉1----3分钟。

感冒(无论风热风寒)的通用处理方法:(1)选穴:主穴----风池或者风门肺腧穴大椎穴配穴----太阳穴曲池尺泽鼻通穴督脉丰隆足三里等(2)方法:刮痧拔罐(面部闪罐)刺络拔罐(3)要求:刮痧每穴30----100下,拔罐5-----20分钟,面部闪罐15---30下;刺络拔罐要求较高,对迁延性感冒效果较好,可以到理疗地方观摩学习。

(4)适应一切感冒,无论寒热虚实,建议在感冒初期3天之内使用最好,个人使用无不效者,多摸索慢慢就掌握了,且基本无副作用。

风寒者可以配合服姜汤{咳嗽厉害酌加苦杏仁等},风热者可以配合板蓝根/桑菊颗粒/VC银翘片等{咳嗽厉害酌加桑白皮等},气虚感冒可以配合大枣/生黄芪/党参等。

推拿能治好小儿抽动症

推拿能治好小儿抽动症

临床表现 关于小儿抽动症的具体临床表现包括:突发 的、不自主的、重复快速的、肌肉抽动、抽动时伴 有秽语、不自主的、暴发性的发声等。抽动症状最 一开始是从面部、颈部抽动开始,慢慢的再向下 蔓延。抽动的形态以及部位也都是各种各样的, 主要包括:眨眼、撅嘴、斜视、耸肩、摇头、缩颈、甩 臂、伸臂、弯腰、挺胸、旋转躯体等等。发声性的抽 动主要表现为吼叫声以及喉鸣音,慢慢的也可能 会发展为陈述污秽词语或者是刻板式咒骂等。有 些患者在抽动之后,可能还会出现语言障碍或者 是运动障碍,再者也可能会有部分患者在抽动之 后会出现模仿他人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行为。一 般来说,在患病之后的6-7年的时间里,才有可能 会出现不自主的喉鸣现象,只有少数患者会在早 期就出现不自主的喉鸣现象。患者的病情波动幅 度比较大,时轻时重,但有时候又会恢复一段时 间的正常。一般来说,如果患者处于紧张、疲劳、 焦虑等状况时有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引起发 病,但在睡眠之后症状就会消失。
如何运用推拿治疗小儿抽动症
首先,患儿家属要调整好自己以及孩子对待 该疾病的态度,不能有病耻感,同时还要树立治 疗的信心。再有注意将那些会引起抽动的外部因 素排除掉,比如说预防感冒。
其次,小儿推拿是一种比较绿色安全的非药 物治疗手段,主要是通过一种比较柔和以及特殊 的手法来达到一个刺激穴位的目的,同时起到一 个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安定神气、平衡阴阳、充 足正气的效果。主要的推拿手法包括:捏嵴、推、 揉、按等。对于肝郁伏热型的患儿,家长可以结合 清肝经、清天河水、捣小天心、按揉小横纹、下推 七节骨等;对于脾胃虚寒型的患者,可以施以推 三关、补脾经和肺经、逆运八卦、捏嵴揉二人上 马、摩腹等。
关于小儿推拿
关于小儿推拿,其理论基础是祖国医学整体 观念,其理论指导是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 其主要方法是使用各种推拿手法来达到刺激穴 位,通畅经络,流通气血,进而有效的调整脏腑的 功能,最终达到治病保健的目的。

抽动症小儿中医推拿

抽动症小儿中医推拿

推拿治疗小儿抽动症一、治法止(局部)抽搐,止秽语为治标之法,可通过镇肝熄风、滋阴潜阳、宁心安神、看惊掐惊、豁痰开窍而实现。

调补阴阳、调和气血为治本之法,可通过滋养肝肾、补益心脾等而实现。

实证、热证、阳亢以方1为主,方2为辅;虚证、寒证、清阳不升以方2为主,方1为辅。

二、基本方处方1心肝同清(3~5分钟)头面四大手法(开天门1分钟内;推坎宫1~2分钟;揉或运太阳2~3分钟;耳背高骨3揉1掐50~60次)头部三振按(拇指指腹或掌根振按百会,每振5~8秒,停顿片刻,再振,共操作约1分钟;两手食、中、无名三指并拢分别置于两目上眶,3揉1振,2~3分钟;两掌相对置于两太阳穴,对称向中央挤按;后一手掌置于前额,另一掌置于后枕部亦对称向中央挤按;每挤按3~5秒,振1次,操作2~3分钟,名振按头四方)三阴交操作(两手拇指端分别置于三阴交,先点10次,后以拇指指腹振按30~40秒,再上下搓擦令热)处方2补脾经(3~5分钟)补肾经(3~5分钟)揉二马(2~3分钟)揉内劳宫(1~2分钟)捏脊(3~20遍)丹田操作(以三指或全掌摩小腹约1分钟;揉2~3分钟;每振3~5秒,放松,再振,约1分钟;横擦令热)三、辨证论治(一)阴虚风动证候:频繁眨眼,面肌抽搐,头摇摆不定,咽喉不利,清嗓频频,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头晕,目斜视,听力下降,舌红少苔,脉细数,指纹浮红。

治法:滋阴潜阳止痉处方:方1配合方2。

加水底捞月(30~40次,滋阴清热潜阳),点攒竹(10~20次,镇静安神),点四白(10次,止面肌痉挛及频繁眨眼),推桥弓(左右各5~8次,平肝潜阳降逆),下推天柱骨(令局部潮红,平肝降逆),拿太溪(10次,滋补肾阴),摩涌泉(20圈,引火归元)。

(二)心肝火旺证候:四肢躁扰,瞬目不止,睡中磨牙,挖鼻挠耳,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吃频作,夜啼不安,口舌生疮,烦渴引饮,舌红降,脉弦数有力,指纹色紫。

治法:清心除烦,平肝镇静处方:以方1为主。

我儿子抽动症按摩穴位总结【VIP专享】

我儿子抽动症按摩穴位总结【VIP专享】

2013年1月22日,孩子突然出现频繁眨眼,摇头症状,去医院检查后,大夫诊断说是受到刺激了,抗压能力差,家长呵护太多,多带孩子出去玩玩,孩子脉象肝火旺心情不好。

1.22日之前一个月都在生病咳嗽感冒没怎么去幼儿园,平时去幼儿园都是有老师在走廊迎接,帮忙托外套。

1.22日那天,我们在家吃过早饭去的,老师都在教室里忙,家长都是送到校门口,孩子自己进到教室里。

幼儿园老师反应,孩子到了教室外走廊那里就站在那里哭,后来还是一个大班的孩子把她领进教室,老师才知道她来了。

那天下午老师还来家访,当天晚上就开始眨眼了,后来又频繁摇头。

现在是2013年2月17日,距离发病将近一个月。

这一个月里,我天天反思回想,上网查资料这究竟是怎么了。

经观察发现孩子平时和她开心的玩的时候没有症状,当吃饭和看书的时候症状会明显。

综合平时孩子受不了挫折,不能输。

应变能力较弱。

吃饭和看书的时候有症状,我和先生觉得是不是这个时候她有压力呢。

】【家长的处理方案:经过咨询,我们一方面按摩治疗,另一方面心理治疗。

不是输不起吗,参阅了《中国儿童情绪管理》一书,又在网上查阅了资料,通过灌输认知法改变孩子的观念,当她输的时候,做不好事情的时候,我们就告诉她,玩游戏有输有赢很正常。

没关系慢慢来,这很正常。

赢了我们很高兴,输了也没关系。

输了没关系说不定坏事变好事。

这样说了一个星期,有一天扔球的时候她没扔进筐里,她自己说了句‘没事再来一次’。

我心里暗暗高兴,有作用了。

两个星期过去了,现在基本上输赢她不会懊恼了。

就这么简单,我却为此烦恼了很久。

关于吃饭看书时候会摇头眨眼咳嗽,我们是这样处理的。

吃饭时候少说话少催促,吃不完就算了,也不催她快点吃了,吃的慢磨蹭不是吗,我们在墙上贴了一张好习惯一览表,吃的快又好就可以自己在相应的栏目上给自己画个圆圈,还有晨练,主动刷牙洗脸,作家务,节约用水等项目。

孩子真的有所改善。

读书的时候,我不再是老问她问题让她回答,尽量让她去思考问题,鼓励她说出自己的想法,告诉她说不出没关系,说的不好没关系,大胆的说,妈妈也不是一次就能说好说全的。

抽动症推拿

抽动症推拿

抽动症推拿
中医说“No!”
临床上小儿推拿对于抽动症的治疗疗效很好,无任何药物毒副作用。

抽动症在体质上的原因主要是肝肾阴虚,脾肾阳虚。

(脾为土,肝为木)“土虚则木摇”,血虚则生风”。

多数小儿抽动症的孩子都有湿疹、过敏性鼻炎或遗尿的问题,这是先天体质不足的表现,先天体质不足的孩子肾虚、脾虚,肾水不足则不足以泽木,肝火自然会旺,肝主筋,肝开窍于目,所以病症表现为眨眼和筋不能自主地抽动。

在这里,我们推荐一个中医的治疗方法
小儿推拿+中药+充足睡眠+心理治疗
小儿推拿
手法:平肝清肺+小清天河水+补脾(有湿疹的清补)+ 天天捏脊。

穴位:点揉太冲穴去肝郁+点揉三阴交穴滋养肝肾脾三经。

太冲穴
太冲穴是人体的一个穴位,穴义为肝经的水湿风气由此向上冲行。

是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位置: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主治疾病:小儿惊风,癫狂,痫证,头痛,眩晕,呕逆,下肢痿痹等
天河水穴
天河水是一个很重要的穴位,既可泻肝经之火,又可补脾经之血。

位置:位于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池)成一直线。

主治疾病:小儿诸热惊风,心经热盛,口渴咽干,高烧不退等一切热症。

在小儿推拿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使用补脾胃、去肝郁、补肾、补血的一些中药(具体看个人体质)。

抽动症的按摩方法

抽动症的按摩方法

抽动症的按摩方法
抽动症是一种神经系统障碍,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出现的肌肉抽动或声音发出。

按摩可以帮助放松肌肉,减轻紧张和焦虑,但并不能直接治疗抽动症。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按摩方法,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1. 肩颈按摩:双手并拢,用拇指轻轻按压颈部的两侧,沿着肩颈肌肉向下按摩,再在肩部做环形、揉捏动作。

2. 头部按摩:用指腹轻轻按压头皮,从前额开始,沿着额部、颞部、顶部和颈部轻柔按摩,可以缓解头痛和紧张感。

3. 手部按摩:将手掌心贴合,用拇指按压手背,从手腕开始向指尖方向推动,再按摩手指关节。

4. 脚部按摩:将脚放在一个舒适的位置,用手掌按摩脚底,从脚跟到脚趾,按摩每个穴位,有助于放松全身。

5. 深呼吸:进行按摩时,深呼吸可以帮助放松身心,减轻焦虑和紧张情绪。

在使用按摩方法之前,您应该与专业医生咨询,了解按摩是否适合您的症状和身体状况。

按摩只是缓解抽动症状的一种辅助方法,综合治疗和药物治疗仍然是主
要的治疗方式。

推拿手法治疗儿童抽动障碍临床效果分析

推拿手法治疗儿童抽动障碍临床效果分析

推拿手法治疗儿童抽动障碍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儿童抽动障碍临床采用推拿手法的效果。

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86例有抽动障碍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排序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参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推拿手法治疗干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推拿手法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明显高于参照组76.74%,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抽动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无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有所改善,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儿童抽动障碍临床采用推拿手法治疗效果十分显著,治疗方法安全性高受到家长与儿童的认可,治愈率高值得借鉴。

【关键词】推拿手法;儿童抽动障碍;临床治疗儿童抽动症的发作多数是因在儿童期出现发生性或者运动性肌肉痉挛,动作以出现不同的或者刻板为主要特征。

如耸肩、做鬼脸、嘴角轻微抽动、咳嗽、摇头晃脑、频繁眨眼、抽吸鼻子、清嗓等。

相关数据统计发现,该疾病发生率达到4%-20%左右,尤其学龄前儿童以及学龄初期儿童最为常见,以男性患儿居多。

经过有效治疗可在短时间内达到痊愈,如果疾病属于顽固性质,身体症状可能无限延长达到数年,甚至到成年人阶段依然出现症状。

根据临床研究发现,单纯使用西医药治疗该症状容易反复发作,且治疗不良反应较多。

中医在治疗儿童抽动障碍优势较多,尤其小儿推拿治疗操作简单、无毒副作用,更深受家长以及儿童的青睐。

本次研究选取抽动障碍患儿86例,研究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86例有抽动障碍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排序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参照组男32例,女11例,年龄4-12岁,均值(8.12±1.13)岁;观察组男34例,女9例,年龄6-16岁,均值(9.21±1.15)岁。

抽动症可以试试穴位推拿

抽动症可以试试穴位推拿

抽动症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疾病,以多发性抽动、爆发性发声和伴随秽性语言为特征的抽动障碍,病因尚未明确。

常表现出一系列动作,如挤眼、皱鼻、歪头、点头、耸肩、咧嘴,张口,喉中不自主发出声音,似清嗓样或干咳声,有少数人会控制不住骂人说脏话。

症状时轻时重,抽动部位此起彼伏、交替轮流出现。

此病可因感冒、紧张、学习压力过大、过度兴奋或疲劳等因素诱发。

有些家长误以为孩子是在“扮鬼脸”、“学坏样”而责骂,反而使症状加重。

关于抽动症,中医学中尚无一个相对应的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则将本病归属于“慢惊风”、“肝风”、“抽风”范畴。

中医认为本病与先天不足、产伤、窒息、感受外邪、情志失调等因素有关,治疗原则为醒脑调神,平肝熄风。

推拿选穴一般分为耳穴、头穴和体穴三部分耳穴:中医认为“耳者宗脉之所聚”。

耳廓与全省各器官密切联系。

它并不是单纯的一个听觉器官,而是一个小整体,与经络、脏腑密切相关。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耳廓上有丰富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分布,脊神经颈2、3分支,枕小神经、耳大神经、三叉神经的分支、耳颞神经以及交感神经纤维等都分布在耳廓上,并相互交织成丛,尤其在耳廓三角窝处分布尤为丰富,通过这些神经与机体各部分发生联系,利用各种方法刺激耳穴,通过神经体液途径,改善机体各器官的功能状态,故可以达到临床治疗作用。

头穴:可在医院让医生每天推拿1次,每次推拿30分钟,一月一疗程。

也可在家每晚睡前用梳子梳头半小时。

头穴一是根据传统的脏腑经络理论,二是根据大脑皮层的功能定位在头皮的投影,广泛应用于临床,已得到世界一些国家医学界认可和应用。

体穴:可在医院进行百会、肝俞、太冲、太溪、三阴交、足三里、丰隆以及抽动局部穴位推拿。

每天推拿穴位30分钟,一月一疗程。

穴位推拿无西药的副作用、无中药的苦口、无针灸的疼痛,患儿和家长容易接受,依从性高,主要是孩子自己能随时随地治疗,若能长期坚持,将会收到不错的疗效。

穴位按摩治疗抽动症的方法

穴位按摩治疗抽动症的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穴位按摩治疗抽动症的方法
导语:很多孩子动不动就会患上抽动症这个疾病,患上了抽动着之后身体各方面都会开始抽动,好像发疯一样,症状就有点像是神经时常了,孩子总是会自
很多孩子动不动就会患上抽动症这个疾病,患上了抽动着之后身体各方面都会开始抽动,好像发疯一样,症状就有点像是神经时常了,孩子总是会自言自语,这样的行动举止就好像是孩子的神经有问题,孩子的抽动症疾病还会发生抽搐的现象,如果不知道孩子是怎么了,那么肯定会吓坏父母,治疗抽动症的时候可以利用穴位按摩,那么穴位按摩抽动症的方法有哪些?
治疗方法:用双手拇指指腹按揉双侧内关、神门、灵道、风池、太阳、率谷各1分钟;推小天心,清心经、肝经各300次,分推坎宫10次。

用上法治疗21次,睡眠恢复正常。

症状好转,继续治疗10次,基本恢复正常。

3例随访4个月,无复发。

穴名:内关穴 (双手)
穴位:位于手腕内侧第一条横纹中央直上2寸,即桡侧屈腕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

神门:神门穴在腕横纹上,手小指一侧腕下方肌腱的里侧。

灵道穴位置: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5寸。

穴位:太阳
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

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率谷穴【定位】
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

经外穴名。

见《针灸大成》卷十。

位于手掌根部,大鱼际与小鱼际。

小儿抽动症治疗法

小儿抽动症治疗法

小儿抽动症治疗法
为什么孩子会出现抽鼻、眨眼、耸肩的动作呢?是因为孩子在感觉上不舒服,而抽一下鼻,或眨一下眼,或耸一下肩就会感觉好一点,通过这些小动作来缓解不舒服的感觉,这样周而复始,就是我们看到的小儿抽动症的症状。

患小儿抽动症的孩子会感到非常痛苦,产生自卑、孤僻、不合群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这些症状都是经络不通惹的祸。

经络不通,会促使人体局部气血不足、机体局部气血不足、机体局部缺少营养,使孩子感觉不自在,从而出现抽动症,所以我们从疏理经络入手,通过经络疏理擒拿,使之气血通畅,达到“通络营气血”的目的。

孩子感觉不难受了,自然症状消失。

具体操作如下:
孩子取坐位,操作者立于孩子一侧;
先点拨两侧“风池”穴,使之气血活跃,然后沿一侧发际边缘--胆经从下至上点拨。

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待以后时间长了,有了一定的适应能力后再逐渐加力。

点拨时要来回往复,但路线不可重叠,两侧用同样的方法,最后两侧集中到头中线--督脉。

点拨督脉时先从“哑门”穴开始,沿着“风府”“脑户”一直点拨到“神庭”,做完这些后再用指甲点拨耳后三焦经及耳背反射区。

做耳背反射区时孩子会有一种特别舒服的感觉。

用指甲拨动额角两侧经脉各1分钟,之后点相应穴位,同时还要寻找孩子面部周经络不通所产生的反应物,用手感的触
觉来点拨,这是治病的关键。

最后孩子取卧位,要推拿孩子的膀胱经,打通膀胱经上的“俞穴”,作为配穴治疗。

这样持续推拿一个月,情况将大有改善。

抽动症按摩方法

抽动症按摩方法

小儿抽动症:根据中医理论,可能是属于肝经和肾经的热引起的抽动,所以要按摩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的相应穴位。

肝经的穴位有:太冲穴,章门,期门。

太冲在大脚指与第二脚指结合部的凹陷处取之。

章门:在十一肋端取之(腋窝下面小肋上端)期门:乳下二肋间取之。

肾经的穴位:太溪穴、照海穴、涌泉穴涌泉穴:足底(除开脚趾)前三分之一处,脚掌向下弯曲时,呈凹陷处太溪穴:内踝后缘与跟腱之间,平内踝尖取之。

照海穴:内踝尖直下,跟骨下缘取之。

以上是肝经和肾经的主要穴位。

手法有:压、(食指、中指、无名指按在穴位上,由轻到重按压(小孩不要按重了,但要有一定的力度,根据小孩自身的情况而定)。

搓:手指在穴位上下运动。

揉:在穴位上做旋转运动(从颈部开始一直到脚跟)捶:由颈部开始到脚跟,用空掌往下拍。

以上穴位每天按摩坚持15-20分钟,我孙女以前一直在重庆市儿科医院吃了八个月的药,又有其它中医药,又有其它土方法,但都没有一点效果。

反而还越来越严重。

到六月初的时候已无法正常学习,其中:眨眼厉害、单脚跳、喉咙里发出声音(比如“嗯”和青蛙叫声),手抖动厉害,写字把本子都凿烂了,整页都是小黑点,吃饭时筷子都把饭都抖到外面,平时手和身体都抽动厉害。

说话也是结巴,一句话无法一时说完整。

我们从6月16日开始按摩,每天坚持15至20分钟,才开始是早晚各一次,这两月间,我换了大坪三军医院的程专家看神内科,开了脑肽胶囊和硫必利,和静灵口服液。

脑肽胶囊早晚各一粒,硫必利早晚各半片,静灵口服液早上一支,就是这三种药结合在一起吃再加上以上的按摩,一个月效果就非常明显,两个月后症状全部消失。

现在基本和以前一样了。

前段时间已停用硫必利(因为这药有一定的副作用)目前脑肽胶囊还有二十多天的药就结束,我准备这个药用完后就停药了。

以上仅仅是我孙女用以上方法治好了,仅供你们参考。

也许会因人而异。

以下是脚掌按摩图:。

中医治疗抽动症的方法

中医治疗抽动症的方法

中医治疗抽动症的方法
中医治疗抽动症的方法主要包括针灸、中草药和按摩疗法。

1. 针灸:针灸是中医治疗抽动症常用的方法,通过针灸可以调节身体的气血,平衡脏腑功能,从而缓解抽动症状。

2. 中草药: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开具适合的中草药方剂,通过服用中草药来调理身体内部的失衡,从而减轻抽动症状。

3. 按摩疗法:中医按摩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和经络,调节气血循环,舒缓神经系统,从而减轻抽动症状。

此外,中医还注重调整患者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建议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疲劳,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有助于减轻抽动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抽动症需要个体化,因此患者应该寻求专业的中医医师进行治疗。

推拿联合经络导平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65例疗效观察

推拿联合经络导平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65例疗效观察

推拿联合经络导平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65例疗效观察杨春玲
【期刊名称】《医药与保健》
【年(卷),期】2014(022)007
【摘要】目的观察推拿疗法联合经络导平治疗仪穴位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临床疗效.方法对65例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应用推拿联合经络导平治疗仪穴位治疗,头面及颈肩部局部治疗以推拿疗法,采用按揉,捏拿等方法每日治疗30分钟,远端以经络导平治疗仪取穴治疗,每日30分钟,10天为1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 65例患儿中痊愈19例,显效25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93.8%.结论推拿疗法联合经络导平穴位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疗效显著,无创,无痛,无不良反应,易被患儿接受.【总页数】2页(P29-30)
【作者】杨春玲
【作者单位】028000 内蒙古通辽市中医院儿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4.1
【相关文献】
1.经络导平联合小剂量硫必利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79例临床观察 [J], 陈江鱼
2.经络导平推拿加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疗效观察 [J], 姜兴鹏;陈伟;艾明
3.推拿联合经络导平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效果观察 [J], 李小莉;唐婷
4.经络导平仪治疗小儿听力损伤的疗效观察 [J], 郭玉珍;冉红兵
5.推拿联合经络导平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65例疗效观察 [J], 杨春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治法
止(局部)抽搐,止秽语为治标之法,可通过镇肝熄风、滋阴潜阳、宁心安神、看惊掐惊、豁痰开窍而实现。

调补阴阳、调和气血为治本之法,可通过滋养肝肾、补益心脾等而实现。

实证、热证、阳亢以方1为主,方2为辅;虚证、寒证、清阳不升以方2为主,方1为辅。

二、基本方
处方1
组成
心肝同清(3~5分钟)
头面四大手法(开天门1分钟内;推坎宫1~2分钟;揉或运太阳2~3分钟;耳背高骨3揉1掐50~60次)
头部三振按(拇指指腹或掌根振按百会,每振5~8秒,停顿片刻,再振,共操作约1分钟;两手食、中、无名三指并拢分别置于两目上眶,3揉1振,2~3分钟;两掌相对置于两太阳穴,对称向中央挤按;后一手掌置于前额,另一掌置于后枕部亦对称向中央挤按;每挤按3~5秒,振1次,操作2~3分钟,名振按头四方)
三阴交操作(两手拇指端分别置于三阴交,先点10次,后以拇指指腹振按30~40秒,再上下搓擦令热)
处方2
组成
补脾经(3~5分钟)
补肾经(3~5分钟)
揉二马(2~3分钟)
揉内劳宫(1~2分钟)
捏脊(3~20遍)
丹田操作(以三指或全掌摩小腹约1分钟;揉2~3分钟;每振3~5秒,放松,再振,约1分钟;横擦令热)
三、辨证论治
(一)阴虚风动
证候:频繁眨眼,面肌抽搐,头摇摆不定,咽喉不利,清嗓频频,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头晕,目斜视,听力下降,舌红少苔,脉细数,指纹浮红。

治法:滋阴潜阳止痉
处方:方1配合方2。

加水底捞月(30~40次,滋阴清热潜阳),点攒竹(10~20次,镇静安神),点四白(10次,止面肌痉挛及频繁眨眼),推桥弓(左右各5~8次,平肝潜阳降逆),下推天柱骨(令局部潮红,平肝降逆),拿太溪(10次,滋补肾阴),摩涌泉(20圈,引火归元)。

(二)心肝火旺
证候:四肢躁扰,瞬目不止,睡中磨牙,挖鼻挠耳,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吃频作,夜啼不安,口舌生疮,烦渴引饮,舌红降,脉弦数有力,指纹色紫。

治法:清心除烦,平肝镇静
处方:以方1为主。

加打马过天河(食中二指沾凉水交替从下向上拍打至前臂掌侧潮红,清心除烦),推擦心俞(以拇指指腹向下推擦心俞,令局部发热,能清泻心火),掐精威(两拇指一掐精宁,一掐威灵,同时掐10次,止惊止抽搐),掐山根青筋(10次,山根青筋是肝风特征,掐之能平肝熄风),扫散头侧(1~2分钟,既能祛风,又能醒脑开窍),分推腹阴阳(20~30次,能疏导气机,发散郁火),掐太冲(10次,清泻肝火)。

(三)心脾两虚
证候:肢体瞤动、麻木,抽搐无力,时时惊惕,头昏、健忘,学习成绩差,注意力不集中,睡中易醒,流涎,面色无华,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指纹浮。

治法:补益心脾,安神定志
处方:以方2为主,配合方1。

加推上三关(1~3分钟,为温为补),揉外劳(约1分钟,为温为升),掐内关(3揉1掐1分钟,宁心安神有效),拿风池与拿肩井(各拿约1分钟,能升提气机,改善头颈部供血),拿血海(10次,能养血祛风,止抽搐),揉足三里(2~3分钟,补脾胃之气),点心俞(10次,振奋胸中阳气),振揉膻中(3揉1振1分钟,开胸顺气,振奋心阳)。

(四)痰迷心窍
证候:时时抽搐,神情恍惚,喉间奇异叫声,流涎不止,咽喉不适,头昏,胸闷,恶心,时时干呕,苔腻,脉滑,指纹滞。

治法:豁痰开窍
处方:方1配合方2。

加运内八卦(2~3分钟,顺气化痰),揉掌小横纹(约1分钟,该为化痰要穴),捏挤板门(10次)和掐揉小横纹(10遍)能清热涤痰,开窍醒神;黄蜂出洞法(5~10遍,能豁痰定惊),揉膻中并乳旁乳根(三指揉法1~2分钟,化痰散结,宽胸理气)。

四、对症治疗
面部抽搐以掐人中、承浆为主;上肢抽搐掐合谷、曲池;下肢抽搐掐百虫、承山和委中(以上穴位为古今治惊止抽搐的经验穴位,各穴掐10次左右)。

动作协调性差,抽搐频繁可加掐十宣(5遍)和调五脏(5遍),该两法于患儿十指操作,能协调五脏,调节心智;眨眼频繁加明目、祛风,止痉的点按攒竹(一手食中二指分开按之,10次)、拿睛明(拇、食二指按于睛明,并同时向中部用力拿之)和点丝竹空(10次);鼻部抽搐加能通鼻窍、止鼻部抽搐的点迎香(10次),振山根(10次);挠耳不止或耳部抽动加长于祛风镇静的点角孙(10次),振翳风(10次);甩手耸肩加拿肩井(1-2分钟,祛风通络)和定惊止抽搐的掐老龙(10次),掐五指节(10遍);下肢摆动不止加点犊鼻(10次,疏通气血,止惊风),拿跟腱(即拿太溪并昆仑,约1分钟,能解痉,熄风);喉间声响加推颈后三线(正中线及左右旁开1.5寸线,疏理膀胱经,利于改善头部气血供应),拿肩井(约1分钟,缓解喉部肌肉痉挛),按三凹(振按天突10次,两手食指同时按缺盆,至最大忍受度停留数秒,放开,再按,操作6~8次,利咽喉,散瘀滞,缓解喉肌痉挛)。

[注意事项]
一、本病为小儿推拿优势病种,但治疗时间很长,常常数月或经年。

根据本病抽搐为慢性,波动性的特点,可于其频繁发作期间以方1重点推拿;于平时则以方2为主,可教会家长,用于家庭保健按摩。

对症加减中针对各部位抽搐的掐人中、承浆、合谷、曲池、百虫、承山和委中等穴,如抽动频繁,宜用力深重,掐10次左右,如平常调理,则宜采用掐揉法,每3揉1掐,掐之力度可适当轻些。

二、对于秽语,或口吃小儿,可采用变换语言环境的方法进行调理。

如让其学习另一种方言或外语,坚持每天高声朗读课文等。

三、坚持综合防治。

如饮食宜清淡,多食蔬菜及粗粮,忌食油腻、煎炸、辛辣及易于过敏的食物,饮食习惯应规律化、合理化,不强迫进食。

心理调节非常重要,要消除小儿心理与精神负担,使之树立自信心,不恐惧,不自卑。

要避免感冒,增强体质。

四、配合中药效果更佳。

中药最好加工成丸或散,利于长期服用!
抽动症交流群869007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