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 t 17—92 汽车零部件耐候性试验一般规则.doc
qct17耐候实验标准
qct17耐候实验标准
QCT17耐候实验标准是指在汽车行业中常用的一种耐候性测试标准。
耐候性测试是用来评估材料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耐久性能,特别是在暴露于日光、湿度和温度变化等自然环境条件下的性能。
QCT17标准通常适用于汽车外部部件的测试,例如车身涂料、塑料零部件等。
根据QCT17标准,测试样品通常会暴露在模拟自然环境的设备中,例如暴露于紫外线、高温、低温、潮湿等条件下一定的时间,然后对样品的外观、颜色、表面质量等进行评估。
这有助于制造商了解材料在实际使用中的耐久性能,从而改进产品质量和性能。
QCT17标准的具体测试方法和评定标准可能会根据不同的汽车制造商或者测试实验室而有所不同。
然而,通常会遵循国际上公认的测试程序和标准,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总的来说,QCT17耐候实验标准对于汽车行业来说非常重要,它有助于确保汽车外部部件在各种自然环境条件下的耐久性能,从而提高汽车的质量和可靠性。
汽车行业标准-QCT
32 QC/T 281-1999 33 QC/T 282-1999 34 QC/T 283-1999 35 QC/T 288.1-2001 36 QC/T 288.2-2001 37 QC/T 289-2001 38 QC/T 29009-1991 39 QC/T 29010-1991 40 QC/T 29011-1991 41 QC/T 29013-1991 42 QC/T 29017-1991 43 QC/T 29025-1991 44 QC/T 29031-1991 45 QC/T 29058-1992 46 QC/T 29087-1992 47 QC/T 29092-1992 48 QC/T 29099-2004 49 QC/T 29100-1992 50 QC/T 29101-1992 51 QC/T 29105.1-1992 52 QC/T 29105.2-1992 53 QC/T 298-1999 54 QC/T 310-1999 55 QC/T 316-1999 56 QC/T 3-1992 57 QC/T 327-1999 58 QC/T 328-1999 59 QC/T 329-1999 60 QC/T 330-1999 61 QC/T 333-1999 62 QC/T 336-1999 63 QC/T 337-1999 64 QC/T 338-1999
65 QC/T 340-1999 66 QC/T 343-1999 67 QC/T 344-1999 68 QC/T 345-1999 69 QC/T 346-1999 70 QC/T 350-1999 71 QC/T 354-1999 72 QC/T 355-1999 73 QC/T 356-1999 74 QC/T 357-1999 75 QC/T 362-1999 76 QC/T 363-1999 77 QC/T 364-1999 78 QC/T 368-1999 79 QC/T 371-1999 80 QC/T 372-1999 81 QC/T 373-1999 82 QC/T 374-1999 83 QC/T 375-1999 84 QC/T 376-1999 85 QC/T 377-1999 86 QC/T 382-1999 87 QC/T 385-1999 88 QC/T 386-1999 89 QC/T 387-1999 90 QC/T 388-1999 91 QC/T 39-1992 92 QC/T 40-1992 93 QC/T 407-1999 94 QC/T 408-1999 95 QC/T 410-1999 96 QC/T 411-1999 97 QC/T 41-1992
qc t 15—92汽车塑料制品通用试验方法.doc
qc t 15—92汽车塑料制品通用试验方法汽车塑料制品通用试验方法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塑料成型制品〔以下简称制品〕性能旳通用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用各种塑料制品,但不适用于发泡制品、座垫、电镀制品、涂装制品。
2引用标准GB209工业用氢氧化钠GB252轻柴油GB435汽油机油GB484车用汽油GB534工业硫酸GB2918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旳标准环境GB5671汽车通用钾基润滑脂JB3979汽车转向盘试验方法QC/T17汽车零部件耐候性试验一般规那么SY40054604号合成刹车油3试验项目试验项目包括如下11项:A、耐温度性试验:B、耐候性试验:C、耐水性试验;D、耐湿性试验;E、耐化学介质性试验:f、耐振动性试验;g、耐冲击性试验;h、耐磨损性试验;i、耐擦伤性试验:j、刚性试验;k、综合试验。
4试验旳一般条件4、1标准环境试验旳标准环境应符合GB2918旳有关规定。
4、2试样供试验用旳试样,取自实际装配使用状态下旳制品,在不阻碍制品性能旳情况下,亦可采纳试验片,试验时模拟制品在汽车内旳有用状态。
4、3试样预处理试样应从制造后至少放置24h旳制品中随机抽取,并在试验前将试样按4.1规定旳环境放置许多于4h,再进行试验:假如需要也可由供需双方协商规定其它条件。
4、4试样数量在无专门规定时,试样数量,按表1确定。
5试验方法5、1耐温度性试验耐温度性试验是检查制品在高温、低和气高低温交变情况下旳实际性能。
5、1、1试验旳分类试验分类按表2规定5、1、2适用条件分类依照制品在汽车内安装旳部位及相应旳温度状况,适用条件分为如下十种,如表3所示。
5、1、3试验温度试验箱旳温度,分别按表4、表5、表6旳规定进行操纵。
5、1、4试验方法依照试样受到旳传热条件,经供需双方协商同意可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进行试验。
5、1、4、1常规耐热试验A、方法A按表4规定调整恒温箱旳温度,达到规定温度时,将试样放置在恒温箱中至少4h后取出,立即按第6条规定项目进行检查。
汽车车门外水切密封条的设计解析与研究
汽车车门外水切密封条的设计解析与研究张龙;于涵【摘要】汽车车门外水切密封条是重要的密封件之一,具有密封、装饰等诸多功能.通过对外水切结构的研究,介绍了外水切的结构设计,围绕结构设计进行产品的材料选择和产品使用性能实施,为今后外水切的产品设计开发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期刊名称】《汽车实用技术》【年(卷),期】2017(000)005【总页数】5页(P42-46)【关键词】密封条;结构设计;材料;使用性能【作者】张龙;于涵【作者单位】华晨汽车工程研究院,辽宁沈阳 110141;华晨汽车工程研究院,辽宁沈阳 1101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3.85+9CLC NO.: U463.85+9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 (2017)05-42-05汽车车门外水切密封条(以下称外水切)是一种兼有功能要求和外观要求的汽车零部件[1],安装在车门车窗外侧(如图1),实现车门与车窗玻璃之间的密封以及装饰作用。
作为功能零件,其具有:防水、防气、防尘、降噪等功能;作为装饰零件,其具有装饰外露车门钣金的作用,并通过对外观面不同材质、亮度、颜色的选择提供不同的装饰风格。
从外水切的结构设计入手,紧紧围绕结构设计来进行产品材料的选择和产品使用性能的实施。
目前常见的外水切是由软性材料和金属材料复合挤出的外水切本体和两端端盖组成的。
所以,对于外水切产品的结构设计分别需要从断面结构设计、端盖结构设计和总体设计三方面进行。
1.1 外水切断面结构设计外水切断面结构(如图2)基本固定,主要包含四重要的组成部分,即起密封作用并确保车窗玻璃升降的密封部位、起安装固定的装卡部位、起到装饰作用的装饰部位和辅助结构部位。
对于外水切断面结构设计分别从四个方面进行。
①密封部位结构设计:为实现了车门与车窗玻璃之间的密封性能,并且实现车窗玻璃能够自由升降以及在关门和颠簸路面行驶时进行吸能、减振、降噪的作用,外水切的密封部位多采用两道唇边的结构。
(仅供参考)汽车材料耐候性试验结果评估及相关测试标准介绍
一、影响汽车质量的因素3二、影响材料老化性能的因素2.1 主要影响因素光热水化学物质5三、材料耐候性试验方法1、自然暴晒老化试验2、人工气候老化试验1)氙灯暴晒老化试验2)荧光紫外暴晒老化试验3)碳弧灯暴晒老化试验64.1颜色与外色与外观观性能4.1.1标准光源A :卤钨灯,以白炽灯为代表(黄-橙色),为用于家庭的典型光源IncandescentC :以模拟平均日光的钨丝灯为代表(蓝色)SunlightD :以日光灯为代表,以日光的真实测量为依据。
D50:色温为5000K 的CIE 标准照明体,在印刷工业中被广泛的用于制作灯箱。
Daylight -Red ShadeD65:色温为6504K 的CIE 标准照明体,是一般常用的测试照明体。
Daylight –NeutralF2:即:CWF 光源,为冷白荧光,美国商店常用光源,Cool white fluorescent F7:即:宽频率日光荧光,Broad band white fluorescentF11:即:TL84光源,为窄频白荧光,欧洲、日本商店光源,Fluorescent四、耐候结果评估方法7CIE1931XYZ 标准色度系准色度系统统CIE1976 L*a*b* 色度空色度空间间4.1.2色差4.1.2.1色度空间色差::色立体上两个不同坐标的颜色间的距离4.1.2.2色差黄红绿9 测量色差仪器常用的条件为10°的观测角的观测角,,D65光源台式和便携式积分球分光光度计1029.98+24.16+4.7171.221000h 12.22+12.36+0.8984.40500h-+2.50-0.7091.330h△E b*a*L*暴露时间应用标准:SAE J19604.1.3灰标忽略色相的因素,只从灰阶的变化来对样品的外观变化进行评判。
常用的灰标卡常用的灰标卡::ISO 105-A02AATCC EP1灰标等级为2级PV1303标准, 1000h 耐候试验前后灰标等级:3级ASTM G154标准, 360h耐候试验前后灰标等级:3-4级便携式光泽度计 4.1.4光泽度样品的光泽相对于标准板的程度常用的角度:20°、60 °和85°光泽度测试原理示意图光泽测量角度应用范围60 °:适用于所有色漆漆膜,但对于光泽较高或接近无光泽的色漆,20 °或85°法则更为适宜;20 °:适用于60 °光泽高于70单位的色漆;85 °:适用于60 °光泽低于30单位的色漆;45 °:应用于陶瓷、薄膜;75 °:应用于纸张、建筑用塑料。
耐候性测试标准
耐候性测试标准耐候性测试是指在自然环境中,材料或产品经受日晒、雨淋、风吹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检验其耐久性和稳定性的能力。
耐候性测试标准是对材料或产品进行耐候性能评定的依据,其结果直接关系到材料或产品的使用寿命和质量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耐候性测试标准的相关内容,以及其在材料和产品质量控制中的重要性。
首先,耐候性测试标准主要包括对材料或产品在自然环境中暴露的时间、温度、湿度等因素的要求。
这些因素对材料或产品的耐候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测试标准中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的规定和要求。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测试,可以更加真实地模拟材料或产品在自然环境中的使用情况,从而更加准确地评定其耐候性能。
其次,耐候性测试标准还包括对测试方法和设备的要求。
测试方法的选择和测试设备的精度直接关系到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在耐候性测试标准中,需要对测试方法和设备进行详细的规定,确保测试过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只有在符合标准的测试条件下进行测试,才能得到准确的测试结果,为材料和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再次,耐候性测试标准对测试结果的评定和判定也有着详细的规定。
在测试结束后,需要对测试样品进行详细的检测和分析,得出相应的测试结果。
这些测试结果需要根据标准中的评定标准进行判定,从而对材料或产品的耐候性能进行评定。
通过对测试结果的评定和判定,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材料或产品的耐候性能,为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耐候性测试标准在材料和产品的质量控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通过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测试,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测试结果,为材料和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制定和执行耐候性测试标准对于提高材料和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对耐候性测试标准有所了解,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
以上就是本文对耐候性测试标准的相关内容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感谢阅读!。
qc t 20-92汽车用气压式制动灯开关技术条件.doc
qc t 20-92汽车用气压式制动灯开关技术条件QC/T20一92汽车用气压式制动灯开关技术条件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气压式制动灯开关〔以下简称开关〕旳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那么、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制动时,用气压使制动灯工作旳开关。
2引用标准GB2423.4电工电子产品差不多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GB2423.17电工电子产品差不多环境试验规程试验Ka:盐雾试验方法GB2828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旳检查〕GB4949.2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ZBT35001汽车电气设备差不多技术条件3开关规格开关以开关触点旳额定功率分为:60W,120W。
4技术要求4、1开关应符合本标准旳规定,本标准未作规定旳部分应符合ZBT35001中旳有关规定,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旳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4、2开关为短时定额工作制。
4、3开关旳接线型式为螺钉式和插接式。
4、4开关在一40~65℃环境温度下,应能正常工作。
4、5开关防护等级为IP54。
4、6开关应能经受上下,左右,前后三方向旳定频振动试验及上下方向旳扫频振动试验,试验参数如表1和表2所示。
开关经振动试验后,其外表不应有裂纹;紧固件应无松动,差不多性能和气密性应分别符合本标准4.9条和4.10条规定。
4、7外观开关旳外壳及绝缘座应无裂纹及有害旳缺陷;外壳与绝缘座旳铆接处不得松动;黑色金属旳零件应有可靠旳防腐蚀层。
4、8强度4、8、1开关旳安装接头应能承受50N·m旳拧紧力矩,而无损伤。
4、8、2开关旳接线柱应能承受50N静载荷力,历时1min而无松动。
4、9差不多性能开关旳差不多性能应符合表3规定4、10气密性开关应能承受最大工作压力1000kPa旳气压无漏气现象。
4、11超压性开关应能承受1500kPa旳气压冲击10次无漏气现象。
4、12耐电压性开关各互不连接旳导电零部件之间及导电零部件与外壳之间,应能耐50Hz,实际正弦波形电压550V,历时1min旳耐电压试验,绝缘不被击穿。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QCT43—92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QC/T 43—92代替JB 3035—81汽车风窗玻璃气动刮水器技术条件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风窗玻璃气动刮水器(以下简称刮水器)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用风窗玻璃气动刮水器,其他机动车辆气动刮水器,也可参照使用。
2 引用标准GB 2828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QC/T 45汽车风窗玻璃气动刮水器型式与尺寸QC/T 44汽车风窗玻璃电动刮水器技术条件JB 2864汽车用电镀层和化学处理层JB 4159热带电工产品通用技术要求3 术语风窗玻璃气动刮水器风窗玻璃气动刮水器是指由气压驱动的风窗玻璃刮水器。
4 技术要求4.1 刮水器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4.2 结构4.2.1 刮片与刮杆、刮杆与刮水器轴的连接应紧固可靠,拆装方便;在使用过程中不得发生松动和明显变形。
4.2.2 刮水器轴与轴套间应密封良好,不得渗水。
4.2.3 同型号产品刮片和刮杆、刮杆和刮水器轴的连接应具有互换性,装配后的产品仍符合4.4.3和4.4.4的要求。
4.3 外观4.3.1 刮水器金属件必须经防腐蚀处理,或使用具有耐腐蚀性的材料制造。
4.3.2 刮水器金属件油漆层、塑料喷涂层应均匀,无气泡、堆积、溢流现象。
4.3.3 电镀部分应镀层均匀,不得露出基底,无明显裂纹和其他有害缺陷。
4.3.4 铸件表面应无铸造缺陷。
4.3.5 刮片胶条表面应光滑、平整,无伤痕、裂纹,刮刃无缺口。
4.4 性能要求4.4.1 密封性4.4.1.1 在规定最大工作气压下,刮水器固定密封(连接缝及一切堵口)不得漏气。
4.4.1.2 刮水器活动密封(密封圈、皮碗及开关)应能保证刮水器150×l04次刮刷循环耐久性的要求。
4.4.2 耐温性刮水器在-40~65℃温度范围内应能正常工作,并能通过5.6.2和5.6.3所规定的试验。
冷热冲击系列
◆ 机台多重保护装置,Error故障表软件装置
应用标准
1、GB/T2423.1-1989低温试验方法;
2、GB/T2423.2-1989高温试验方法;
3、GB/T2423.22-1989温度变化试验;
4、GJB150.5-86温度冲击试验;
应力筛选型
为了仿真不同电子构件,在实际使用环境中遭遇的温度条件,改变环境温差范围及急促升降温度改变,可以提供更为严格测试环境,缩短测试时间,降低测试费用,但是必须要注意可能对材料测试造成额外的影响,产生非使用状态的破坏试验。(需把握在失败机制依然未受影响的条件下)RAMP试验条件标示为:Temperature Cycling 或Temperature Cycling Test也就是温度循环(可控制斜率的温度冲击)。
5、GJB360.7-87温度冲击试验;
6、GJB367.2-87 405温度冲击试验。
7、SJ/T10187-91Y73系列温度变化试验箱——一箱式
8、SJ/T10186-91Y73系列温度变化试验箱——二箱式
9、满足标准IEC68-2-14_试验方法N_温度变化
10、GB/T 2424.13-2002试验方法温度变化试验导则
◆ 具有报警提示即解出报警装置画面图文解说
◆ 试验结束待测品自动回常温避免结霜结露保护机制
应用标准
执行与满足标准
1、GB/T2423.1-1989低温试验方法;
2、GB/T2423.2-1989高温试验方法;
3、GB/T2423.22-1989温度变化试验;
4、GJB150.5-86温度冲击试验;
11、GB/T 2423.22-2002温度变化
汽车门板-扰流板-轮罩技术要求
汽车门板技术要求运用法规和标准GB 8410-1994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QC/T 236-1997 汽车内饰材料性能的试验方法QC/T 15-92 汽车塑料制品通用试验方法QC/T 17-92 汽车零件耐候性试验的一般规则技术要求前门护板本体、前门护板装饰条、前门扶手、前门三角护板、后门护板本体、后门护板装饰条、后门扶手的成型方式为注塑成型。
前、后门地图袋采用翻转式机构。
各部件外表面应光顺,轮廓清晰,转折过渡圆滑,无缩痕、无银丝、无裂痕、无明显熔接痕。
前门护板本体音箱孔大小、孔间距均匀一致。
各部件颜色应与设计部门提供的色板一样,色泽均匀。
各部件纹理应与设计部门提供的皮纹一样,纹理均匀一致。
各部件不允许有影响强度、使用性能及外观的波纹、凹缺、开裂、气泡、缩痕、划痕等缺陷。
各装配件、铆接件间应坚固可靠,配合件间(整车装配状态下)配合间隙、断差应均匀,活动件应运动平稳、限位可靠、启闭灵活、锁止安全,无卡滞现象。
试验和寿命前、后门护板内饰耐热性、耐寒性、耐冷热交变性应符合《QC/T 汽车塑料制品通用试验方法》中5.1 耐温度性试验的相关规定和标准。
前、后门护板内饰耐湿性应符合《QC/T 15-92 汽车塑料制品通用试验方法》中5.4 耐湿性试验的相关规定和标准。
前、后门护板内饰耐化学药品性应符合《QC/T 15-92 汽车塑料制品通用试验方法》中5.5 耐化学介质试验的相关规定和标准。
前、后门护板内饰强度、刚度试验、振动试验以及耐冲击性应符合《QC/T 15-92 汽车塑料制品通用试验方法》的相关规定和标准。
前、后门护板内饰耐摩擦性、抗雾化性应符合《QC/T 236-1997 汽车内饰材料性能的试验方法》的相关规定和标准。
前、后门护板内饰耐光性、气味性试验应符合《QC/T 17-92 汽车零部件耐候性试验一般规则》中的相关规定和标准。
前、后门护板内饰燃烧特性应符合《GB 8410-1994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的相关规定和标准。
qct20-92汽车用气压式制动灯开关技术条件.doc
qc t 20-92 汽车用气压式制动灯开关技术条件QC/T20 一92汽车用气压式制动灯开关技术条件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气压式制动灯开关〔以下简称开关〕旳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那么、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制动时,用气压使制动灯工作旳开关。
2引用标准GB2423.4电工电子产品差不多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GB2423.17电工电子产品差不多环境试验规程试验Ka:盐雾试验方法GB2828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旳检查〕GB4949.2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ZBT35001汽车电气设备差不多技术条件3开关规格开关以开关触点旳额定功率分为:60W, 120W4技术要求4、1开关应符合本标准旳规定,本标准未作规定旳部分应符合ZBT35001中旳有关规定,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旳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4、2开关为短时定额工作制。
4、3开关旳接线型式为螺钉式和插接式。
4、4开关在一40〜65C环境温度下,应能正常工作。
4、5开关防护等级为IP544、6开关应能经受上下,左右,前后三方向旳定频振动试验及上下方向旳扫频振动试验,试验参数如表1和表2所示表」定频振动试验条件表?打频振动试验条件开关经振动试验后,其外表不应有裂纹;紧固件应无松动,差不多性能和气密性应分别符合本标准4.9条和4.10条规定。
4、7外观开关旳外壳及绝缘座应无裂纹及有害旳缺陷;外壳与绝缘座旳铆接处不得松动;黑色金属旳零件应有可靠旳防腐蚀层。
4、8强度4、& 1开关旳安装接头应能承受50N- m旳拧紧力矩,而无损伤。
4、& 2开关旳接线柱应能承受50N静载荷力,历时1min而无松动。
4、9差不多性能开关旳差不多性能应符合表3规定4、10气密性开关应能承受最大工作压力lOOOkPa旳气压无漏气现象。
4、11超压性开关应能承受1500kPa旳气压冲击10次无漏气现象。
汽车行业标准QC/T
试验时间按表9规定。
5.5.3试验方法
5.5.3.1浸渍试验
a.室温下浸渍试验
将试样浸渍在充满按表10规定化学介质的容器中,放置到规定时间后取
出,用干燥的清洁布擦干,按第6条规定项目对试样进行检查。
b.高温下浸渍试验
将试样浸渍在充满按表10规定化学介质的容器中,化学介质的温度按供
需双方的规定,试样放置到规定时间后取出,冷却到室温,用干燥的清洁布
5.4耐湿性试验
耐湿性试验是检查制品由于吸湿而引起的变化。
5.4.1试验分类
根据制品所受环境影响,试验分成三种,如表8所示。
5.4.2试验方法
试样按规定进行预处理,然后放入按表8规定条件的恒温恒湿箱中,至
少放置96h后取出,用干燥的清洁布擦干,在标准环境下冷却1h,试样按第
6条规定项目进行检查。
5.5耐化学介质性试验
擦干,按第6条规定项目对试样进行检查。
5.5.3.2擦拭试验
a.室温下擦拭试验
将表10规定的化学介质涂在按供需双方商定的试验布上,用此试验布擦
拭在标准环境下放置的试样表面,轻轻地擦拭2~3次,使表面达到湿润的程
度,按规定的温度放置30min后,按表11规定的方法进行处理,按第6条
规定项目对试样进行检查。
汽车行业标准QC/T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 QC/T 15—92
汽车塑料制品通用试验方法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塑料成型制品(以下简称制品)性能的通用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用各种塑料制品,但不适用于发泡制品、座垫、电镀制品
、涂装制品。
2 引用标准
GB 209工业用氢氧化钠
GB 252轻柴油
二十四、基础通用标准
二十四、基础通用标准GB 16735—2004 道路车辆车辆识别代号(VIN) GB/T 16735—1997、GB/T 16736—1997 GB 16737—2004 道路车辆世界制造厂识别代号(WMI) GB/T 16737—1997 GB 30509—2014 车辆及部件识别标记GB/T 16738—1997 道路车辆世界零件制造厂识别代号(WPMI)GB/T 18305—2016 质量管理体系汽车生产件及相关维修零件组GB/T 18305—2003织应用GB/T 19001—2000的特别要求GB/T 18410—2001 车辆识别代号条码标签GB/T 18411—2001 道路车辆产品标牌QC/T 486—1999GB/T 21085—2007 机动车出厂合格证GB/T 25978—2010 道路车辆标牌和标签QC/T 1—2017 汽车产品图样的基本要求QC/T 1—1992QC/T 2—2017 汽车产品图样格式QC/T 2—1992QC/T 3—2017 汽车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完整性QC/T 3—1992QC/T 4—2017 汽车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采用与更改办法QC/T 4—1992QC/T 5—2017 汽车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标准化审查QC/T 5—1992QC/T 6—1992(2015) 汽车产品明细表编制规则QC/T 7—1992(2015) 汽车产品设计文件编号规则QC/T 17—1992 (2015) 汽车零部件耐候性试验一般规则QC/T 18—2017 汽车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术语QC/T 18—1992QC/T 196—1994 (2015) 汽车工业科学技术档案分类表QC/T 238—1997 (2015) 汽车零部件的储存和保管QC/T 262—1999 (2015) 汽车渗碳齿轮金相检验ZB T04 001—1988* QC/T 263—1999 (2015) 60°牙型角英寸制外锥螺纹零件的结构尺寸ZB T04 003—1988* QC/T 265—2004(2015) 汽车零部件编号规则QC/T 265—1999QC/T 266—1999 (2015) 汽车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一般要求ZB T04 006.1—1989* QC/T 267—1999 (2015) 汽车切削加工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ZB T04 006.2—1989* QC/T 268—1999 (2015) 汽车冷冲压加工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ZB T04 006.3—1989* QC/T 269—1999 (2015) 汽车铸造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ZB T04 006.4—1989* QC/T 270—1999 (2015) 汽车钢模锻造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ZB T04 006.5—1989* QC/T 272—1999 (2015) 汽车用铝合金铸件技术条件ZB T05 001—1989* QC/T 273—1999 (2015) 汽车用锌合金、铝合金、铜合金压铸件技术条件ZB T05 002—1989* QC/T 276—1999 (2015) 汽车零件热处理硬度规范ZB/T T06 003—1989* QC/T 326—2013 汽车标准件产品编号规则QC/T 326—1999QC/T 327—1999(2015) 汽车用球头接头ZB T31 001—1987* QC/T 328—1999(2015) 汽车用螺杆式球销ZB T31 002—1987* QC/T 329—1999(2015) 汽车用球销球座ZB T31 003—1987* QC/T 330—1999(2015) 汽车用簧片螺母ZB T31 004—1987* QC/T 333—1999(2015) 内外锯齿锁紧垫圈ZB T31 010—1987* QC/T 336—1999(2015) 螺纹叉ZB T31 013—1987* QC/T 337—1999(2015) 焊接叉ZB T31 014—1987* QC/T 338—1999(2015) 铅封ZB T31 015—1987*QC/T 340—2017 汽车用六角法兰承面带齿螺栓QC/T 340—1999QC/T 343—1999(2015) 螺母保护帽ZB T31 020—1987* QC/T 344—1999(2015) 孔用压扁钢丝挡圈ZB T31 021—1987* QC/T 345—1999(2015) 轴用压扁钢丝挡圈ZB T31 022—1987* QC/T 346—1999(2015) 塑料堵塞ZB T31 023—1987 QC/T 349—1999(2015) 塑料紧箍带ZB T31 026—1987* QC/T 350—1999(2015) 塑料开尾销钉ZB T31 027—1987* QC/T 354—1999(2015) 汽车车轮螺母法兰球面螺母ZB T31 030.3—1987 QC/T 355—1999(2015) 汽车车轮螺母锥面螺母ZB T31 030.4—1987 QC/T 356—1999(2015) 汽车车轮螺母球面螺母ZB T31 030.5—1987 QC/T 357—1999(2015) 汽车车轮螺母内螺母ZB T31 030.6—1987 QC/T 363—1999(2015) 盆型圆锥垫圈ZB T31 036—1988* QC/T 364—1999(2015) 滚花圆柱销ZB T31 037—1988* QC/T 368—2013 弹性夹片ZB T31 041.1—1988* QC/T 369—2013 多管夹片QC/T 369—1999QC/T 370—2013 单管夹片QC/T 370—1999QC/T 371—1999(2015) 对称双管夹片ZB T31 041.4—1988* QC/T 372—1999(2015) 焊接式单头夹片ZB T31 041.5—1988* QC/T 373—1999(2015) 一端固定式双管夹片ZB T31 041.6—1988* QC/T 374—1999(2015) 中间固定式双管夹片ZB T31 041.7—1988* QC/T 375—1999(2015) 一端固定式单管夹片ZB T31 041.8—1988* QC/T 376—1999(2015) 六角头螺塞ZB T32 001.1—1987* QC/T 377—1999(2015) 开槽柱形螺塞ZB T32 001.2—1987* QC/T 378—2013 内六角锥形螺塞QC/T 378—1999QC/T 379—2013 方头锥形螺塞QC/T 379—1999QC/T 381—2013 六角头锥形螺塞QC/T 381—1999QC/T 383—2013 六角头锥形磁性螺塞QC/T 383—1999QC/T 385—1999(2015) 六角头磁性螺塞ZB T32 001.10—1987* QC/T 386—1999(2015) 磁芯ZB T32 001.11—1987* QC/T 387—1999(2015) 塞片ZB T32 002—1988* QC/T 388—1999(2015) 碗形塞片ZB T32 003—1988* QC/T 399—2013 卡套式锥螺纹直通接头体QC/T 399—1999QC/T 400—2013 卡套式锥螺纹直角三通接头体QC/T 400—1999QC/T 401—2013 卡套式锥螺纹直角接头体QC/T 401—1999QC/T 402—2013 卡套式锥螺纹三通接头体QC/T 402—1999QC/T 403—2013 扩口式锥螺纹直通管接头体QC/T 403—1999QC/T 404—2013 扩口式锥螺纹直角管接头体QC/T 404—1999QC/T 405—2013 扩口式锥螺纹三通管接头体QC/T 405—1999QC/T 407—1999(2015) 直通式滑脂嘴ZB T33 001.1—1988* QC/T 408—1999(2015) 弯颈式滑脂嘴ZB T33 001.2—1988* QC/T 410—1999(2015) 通气塞ZB T34 001—1987* QC/T 411—1999(2015) 保险阀ZB T34 002—1987* QC/T 412—1999(2015) 钢球式通气塞ZB T34 003—1988* QC/T 502—1999(2015) 汽车感应淬火零件金相检验JB 2641—1979*QC/T 517—1999(2015) 汽车钢板弹簧用U型螺栓及螺母技术条件JB 3676—1984*QC/T 518—2013 汽车用螺纹紧固件紧固扭矩QC/T 518—2007QC/T 571—1999(2015) 汽车清洁度工作导则名词、术语JB 4072.1—1985* QC/T 572—1999(2015) 汽车清洁度工作导则测定方法JB 4072.2—1985* QC/T 573—1999(2015) 汽车清洁度工作导则人、物和环境JB 4072.3—1985* QC/T 574—1999(2015) 汽车清洁度工作导则抽样规则JB 4072.4—1985* QC/T 575—1999(2015) 汽车清洁度工作导则杂质的分析方法JB 4072.5—1985*QC/T 597—1999 QC/T 597.1—2017 螺纹紧固件预涂粘附层技术条件第1部分:微胶囊锁固层QC/T 597.2—2017 螺纹紧固件预涂粘附层技术条件第2部分:聚酰胺锁紧层QC/T 598—1999(2015) 承面凸焊螺栓ZB T 31 016—1987 QC/T 599—2013 端面凸焊螺栓QC/T 599—1999 QC/T 600—1999(2015) 六角头螺栓和锥形弹性垫圈的组合件QC/T 601—1999(2015) 锥形弹性垫圈QC/T 602—1999(2015) 十字槽大半圆头自攻螺钉QC/T 603—1999(2015) A型卡扣ZB T 31 025—1987 QC/T 604—1999(2015) B型卡扣QC/T 605—1999(2015) C型卡扣QC/T 606—1999(2015) H型卡扣QC/T 607—1999(2015) 六角螺母和锥形弹性垫圈组合件QC/T 608—2011 B型板簧螺母QC/T 608—1999 QC/T 609—1999(2015) 板式焊接螺母QC/T 610—1999(2015) C型板簧螺母QC/T 611—1999(2015) 冲压螺母QC/T 612—1999(2015) 汽车车轮螺母带垫平连接螺母QC/T 613—1999(2015) 六角法兰自排屑螺母QC/T 614—1999(2015) A型通孔式嵌装塑料螺母ZB T 31 032.2—1988 QC/T 615—2011 B型通孔式嵌装塑料螺母QC/T 615—1999 QC/T 616—2011 C型通孔式嵌装塑料螺母QC/T 616—1999 QC/T 617—1999(2015) 端封式嵌装塑料螺母ZB T 31 032.1—1988 QC/T 618—2013 嵌装塑料螺母技术条件QC/T 618—1999 QC/T 619—1999(2015) B型和C型蜗杆传动式软管环箍QC/T 620—1999(2015) A型蜗杆传动式软管环箍QC/T 621—1999 QC/T 621.1—2013 钢带式弹性软管夹箍第1部分:型式、尺寸和材料QC/T 621.2—2013 钢带式弹性软管夹箍第2部分:技术条件QC/T 621.3—2013 钢带式弹性软管夹箍第3部分:夹箍用软管和接管QC/T 622—1999(2015) 螺旋弹性销QC/T 623—1999(2015) 锁销QC/T 624—2013 橡胶堵塞QC/T 624—1999 QC/T 625—2013 汽车用涂镀层和化学处理层QC/T 625—1999 QC/T 638—2000(2015) 密封垫圈ZB T 31 038—1988* QC/T 698.1—2004(2015) 车辆说明文件第一部分:车辆注册技术参数表QC/T 712—2011 汽车安全带用焊接螺母QC/T 712—2004 QC/T 713—2004(2015) 塑料(尼龙)用自攻螺钉螺纹QC/T 714—2004(2015) 汽车车身覆盖件未注形状与位置公差值QC/T 715—2004(2015) 汽车用螺纹连接副磨擦系数的测试方法QC/T 721—2013 汽车用非电解锌片涂层QC/T 721—2004 QC/T 853—2011 六角法兰面自排屑螺栓QC/T 854—2011 轴肩式双头螺柱QC/T 855—2011 内六角花形盘头螺钉QC/T 856—2011 内六角花形沉头螺钉QC/T 857—2011 焊接螺柱QC/T 858—2011 六角厚螺母细牙QC/T 859—2011 A型方螺母座QC/T 860—2011 焊接六角螺母QC/T 861—2011 盲孔平头六角铆螺母QC/T 862—2011 B型方螺母座QC/T 863—2011 焊接方螺母QC/T 864—2011 六角法兰面承面带齿螺母QC/T 865—2011 螺旋铆钉QC/T 866—2011 内六角花形半沉头螺钉QC/T 867—2011 焊接圆螺母QC/T 868—2011 塑料六角螺母QC/T 869—2011 短周期弧焊焊接螺柱QC/T 870—2011 双头螺柱b m=1.25dQC/T 871—2011 双头螺柱b m=2dQC/T 872—2011 焊接六角凸缘螺母QC/T 873—2011 内六角花形半沉头自钻自攻螺钉QC/T 874—2011 内六角花形沉头自钻自攻螺钉QC/T 875—2011 内六角花形盘头自钻自攻螺钉QC/T 876—2011 塑料用六角凸缘自攻螺钉QC/T 877—2011 塑料用六角法兰面自攻螺钉QC/T 878—2011 塑料用内六角花形盘头自攻螺钉QC/T 879—2011 E型通孔式嵌装塑料螺母QC/T 880—2011 防拆卸螺栓QC/T 881—2011 塑料用焊接螺柱QC/T 882—2011 开口夹QC/T 883—2011 密封塞QC/T 884—2011 内六角锥形磁性螺塞QC/T 885—2011 B型板簧锁紧螺母QC/T 886—2011 电弧焊销QC/T 887—2011 通气管总成QC/T 888—2011 焊接六角凸缘锁紧螺母QC/T 889—2011 A型轴用挡圈QC/T 890—2011 D型通孔式嵌装塑料螺母QC/T 891—2011 塑料用焊接螺钉QC/T 892—2011 塑料件用开口型平圆头抽芯铆钉QC/T 927—2013 法兰连接器QC/T 928—2013 中间固定式塑料管线夹QC/T 929—2013 一端固定式塑料管线夹QC/T 930—2013 波纹管用夹箍QC/T 931—2013 强力软管夹箍QC/T 966—2014 汽车塑料件涂层技术条件QC/T 1060—2017 汽车用外六角花形法兰面螺栓QC/T 29017—1991(2015) 汽车模制塑料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原QCn 29017—1991 QC/T 29018—1991(2015) 汽车碳氮共渗齿轮金相检验原QCn 29018—1991(代替JB 2782—1979) QC/T 29087—1992(2015) 汽车焊接加工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GB/T 32007—2015 汽车零部件的统一编码与标识。
汽车零部件耐候性试验标准
汽车零部件耐候性试验标准汽车零部件耐候性试验标准品管部批准:审核:编制:2006年10月20日汽车零部件耐候性试验标准1、主题和范围:本方法规定了汽车零部件耐候性试验的内容、方法、条件、试验结果判定。
本标准适用于商用车制造公司所采用的各类塑料、橡胶、人造革、纤维等制成的汽车零部件及汽车金属件的耐候性及耐光性试验。
本标准包含氙灯老化耐候性试验、紫外老化耐候试验、紫外老化耐光性试验。
2、试验方法:2.1 试样:氙灯老化耐候性试验可以直接采用原产品;紫外老化耐候性试验及紫外老化耐光性试验要求严格按照75mm×150mm×5mm 的样块制样。
2.2 试验设备:耐候性试验采用阳光型氙灯碳弧耐候试验机,耐光性试验采用紫外老化气候试验仪。
2.3试验时间:2.3.1 样件使用条件及代号:注:重要性代号:“1”代表使用寿命1-2年、互换性容易、安全性小、经济性价廉的产品;“2”代表使用寿命3-4年、互换性一般、安全性能中等、经济性一般的产品;“3”代表使用寿命≥5年、互换性难、安全性大、经济性价高的产品。
W为车外件代号,N为车内件代号。
2.3.2 各种样件的试验时间:2.4试验方法:注:以上仅规定每个循环的设置及时间,具体试验时,按照标准根据试验总时间来确定试验的循环次数。
3、试验判定方法:3.1 试样的判定应在试验前后和所规定的时间内进行。
试验前后试样的检查要避开试样的顶部和边缘,试验评定要在擦净有效面上的污渍后进行。
3.2 褪色判定:将标准样件与试验件进行对比,检查其变化,变色程度按照GB 250的规定来判定。
3.3 光泽度判定:使用光泽度仪检查600镜面光泽,在试件表面上不同区域或不同方向做6次测定,记录6个数值和平均值及极限值,若极限值的误差大于10个单位或大于平均值的20%,则废弃该板(判不合格);GB 9754 第5.2.2条光泽度鉴定法。
3.4 色差判定:目视无明显色差,使用色差仪要求试验前后色差△E≤0.8NBS。
轮罩技术要求
轮罩技术要求左、右后挡泥板与前翼板堵板是注塑成型方式,材料分别为:PP+E/P-TD20、PP+E/P-T20;左、右前防溅垫是吸塑成型方式,材料为PE。
挡泥板表面应平整,轮廓清晰,转折过渡圆滑,无缩痕、无银丝、无裂痕、无明显熔接痕,表面纹理均匀细致,不允许有影响挡泥板强度、使用性能及外观的波纹、凹缺、开裂、气泡、缩痕、划痕等缺陷。
防溅垫表面应平整,轮廓清晰,转折过渡圆滑,不允许有开裂、气泡等缺陷。
性能要求轮罩装饰件的性能要求见表1。
表1 性能要求表2(续)性能要求试验要求部件耐热性、耐寒性、耐冷热交变性应按QC/T 15-1992《汽车塑料制品通用试验方法》中5.1条耐温度性试验的相关规定和标准执行。
部件耐湿性应按QC/T 15-1992《汽车塑料制品通用试验方法》中5.4条耐湿性试验的相关规定和标准执行。
部件耐化学药品性应按QC/T 15-1992《汽车塑料制品通用试验方法》中5.5条耐化学介质试验的相关规定和标准执行。
部件耐摩擦性应按QC/T 15-1992《汽车塑料制品通用试验方法》中5.8条耐磨损性试验的相关规定和标准执行。
部件耐光性试验应按QC/T 17-1992《汽车零部件耐候性试验一般规则》中的相关规定和标准执行。
部件燃烧特性应按GB 8410-2006《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的相关规定和标准执行。
部件抗冲击性应按QC/T 15-1992《汽车塑料制品通用试验方法》中5.7条耐冲击性试验的相关规定和标准执行。
在亚太地区条件下-40℃~52℃,使用寿命10年。
运用法规及标准GB 8410-2006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QC/T 15-1992 汽车塑料制品通用试验方法QC/T 17-1992 汽车零件耐候性试验一般规则。
零部件耐候性试验和评价方法
零部件耐候性试验和评价方法零部件耐候性试验和评价方法1范围本标准根据耐候性材料(如耐候PP)性能要求,根据目前检验手段的实际情况制定的直接与间接检验控制实验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塑料、钣金、商标等耐候材料的耐候性试验方法和材料标志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美的空调规定具有耐候性能要求的所有材料零部件。
如果合适,以后新增加耐候材料可参照本标准的适用条款。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040.1-2006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GB/T 1766-2008 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GB/T 1843-2008 塑料悬臂梁冲击试验方法GB/T 2918-199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GB/T 3681-2011塑料自然气候曝露试验方法GB/T 9276-1996 涂层自然气候暴露实验方法GB/T 9341-2008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GB/T 15596-2009塑料暴露于玻璃下日光或自然气候或人工光后颜色和性能变化的测定GB/T 16422.2-2014塑料实验室光源曝露试验方法第2部分:氙弧灯GB/T 16422.3-2014 塑料实验室光源曝露试验方法第3部分:荧光紫外灯GB/T 17037.1-1997 热塑性塑料材料注塑试样的制备第1部分:一般原理及多用途试样和长条试样的制备QMK-J53.007 PET商标技术条件QMK-J53.001 水晶胶商标技术条件没有在本标准直接引用的参考标准如下:GB/T 14522-1993 机械工业产品用塑料、涂料、橡胶材料人工气候加速试验方法GB/T 16422.1-2006 塑料实验室光源曝露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则JB/T10359 空调室外机用塑料环境技术要求3原理3.1实验室光源曝露试验方法:试样曝露于规定的环境条件和实验室光源下,通过测定试样表面辐射度和辐射量与试样性能的变化,以评定零部件或材料的耐候性。
QC T 17—92 汽车零部件耐候性试验一般规则
QC T 17—92 汽车零部件耐候性试验一般规则汽车零部件耐候性试验一样规则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零部件耐候性试验的内容、方法、条件及设备。
本标准适用于塑料、橡胶、人造革、纤维等制成的汽车零件和汽车金属件。
本标准不适用于电线、轮胎、防振橡胶、空气弹簧等零部件。
2引用标准GB 250染色牢度褪色样卡GB 2410透亮塑料透光率及雾度试验方法GB 2918塑料试样状态调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GB 2941橡胶试样停放和试验的标准温度、湿度及时刻GB 3511橡胶大气老化试验方法GB 3681塑料自然气候曝露试验方法GB 9754色漆和清漆不含金属颜料的色漆漆膜元20°、6 0°和85°镜面光泽的测定GB 9277.2色漆涂层老化的评判第二部分起泡等级的评定GB 9277.3色漆涂层老化的评判第三部分生锈等级的评定GB 9277.4色漆涂层老化的评判第四部分开裂等级的评定GB 9277.5色漆涂层老化的评判第五部分剥落等级的评定GB 1767漆膜耐候性测定法3术语3.1耐候性:试样在日光、臭氧、雨雪、湿度、温度等自然气候条件下抗击老化的能力。
3.2耐光性:试样表面在光的作用下,对老化的抗击性。
3.3老化:试样暴露于自然或人工环境条件下,性能随时刻变坏的现象。
3.4曝露面:试样直截了当与日光、臭氧、雨雪等接触的表面。
3.5有效面:零部件在工作中起作用的表面。
a.使用状态下直截了当可见的表面,b.由于表面状况变化直截了当阻碍零部件性能的表面。
3.6标准样件:在规定条件下储存的作为定期观看与对比用的样件。
3.7退色:试样在试验过程中,颜料色度、亮度变化及其他组分劣化造成的变色。
3.8接触污染:不同材料接触中相互作用产生的变化。
3.9污垢:空气中有害气体、有机物等粘附或渗透到曝露面上,且不能除去的污迹。
3.10剥落:试样表面防护膜或粘接部分脱落或膨胀。
例:ES 2、IG 3见表2和表3。
QC-T 15-1992 汽车塑料制品通用实验方法
本方法主要适用于受辐射热 而产生高温 的制品。 表 5 按 规定的环境温度调整恒温箱的温度 , 在此温度 下, 将试样放置在恒温箱 中 1h , 后 用红外灯加热 , 把试样表面温度提高到表 5 规定 的温度 , 在此温度下 并 至少保持 3h 然后将试样取 出, , 按第 6 条规定项 目进行检查 。 5142 极限耐热试验 . 如果试样在表 4规定的温度或表 5规定的表面温度下未发 现异常现象时 , 继续提 高恒温箱 的温度 , 每 次提高 1 C 5 , 样在此 温度下保持 1 , 0 或 Y 让试 : h 观察试样的变化 , 由目测认定的变形温度 , 就作为极限耐
热温 度 。 注 :试样承载条件由供需双方商定
5143 耐寒试验 .-. 按表 4 规定的温度调整低温箱 的温度 , 达到规定温度后 , 将试样放置在低温箱 中至少 4 然后从低温 h . 箱 中取 出, 按第 6 条规定项 目进行检查 。 5144 冷热交变试验 ...
表 7 冷热交变试验 程序
试 验 目 的
表 1 试 样 数 t
定性试验 定量试验
至 少 3个 至 少 5个
5 试验方法
51 耐 温度性试 验 . 耐温度性试验是检查制品在高温 、 温和高低温交 变情 况下的实 际性 能。 低 511 试验 的分 类 .. 试 验分类按表 2 规定
引用标准
G 29 工业用氢氧化钠 B 0 G 22 轻柴油 B 5 G 45 汽油机油 B 3 G 44 车用汽油 B 8 G 54 工业硫酸 B 3 G 21 塑料试样状态 调节和试验 的标 准环境 B 8 9 G 57 汽 车通用锉基 润滑脂 B 1 6
J 37 汽车转向 B 9 9 盘试验方法
553 试验方法 .. 5531 浸演试验 .. a )室温下浸演试验 将试样浸渍在充满按表 1 0规定化学介质的容器中, 放置到规定时间后取出 , 干燥 的清洁布擦干 , 用 按 第 6条规定项 目对试样进行检查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c t 17—92 汽车零部件耐候性试验一般规则汽车零部件耐候性试验一般规那么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零部件耐候性试验旳内容、方法、条件及设备。
本标准适用于塑料、橡胶、人造革、纤维等制成旳汽车零件和汽车金属件。
本标准不适用于电线、轮胎、防振橡胶、空气弹簧等零部件。
2引用标准
GB250染色牢度褪色样卡
GB2410透明塑料透光率及雾度试验方法
GB2918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旳标准环境
GB2941橡胶试样停放和试验旳标准温度、湿度及时刻
GB3511橡胶大气老化试验方法
GB3681塑料自然气候曝露试验方法
GB9754色漆和清漆不含金属颜料旳色漆漆膜元20°、60°和85°镜面光
泽旳测定
GB9277.2色漆涂层老化旳评价第二部分起泡等级旳评定
GB9277.3色漆涂层老化旳评价第三部分生锈等级旳评定
GB9277.4色漆涂层老化旳评价第四部分开裂等级旳评定
GB9277.5色漆涂层老化旳评价第五部分剥落等级旳评定
GB1767漆膜耐候性测定法
3术语
3、1耐候性:试样在日光、臭氧、雨雪、湿度、温度等自然气候条件下抵抗老化旳能力。
3、2耐光性:试样表面在光旳作用下,对老化旳抵抗性。
3、3老化:试样暴露于自然或人工环境条件下,性能随时刻变坏旳现象。
3、4曝露面:试样直截了当与日光、臭氧、雨雪等接触旳表面。
3、5有效面:零部件在工作中起作用旳表面。
A、使用状态下直截了当可见旳表面,
B、由于表面状况变化直截了当阻碍零部件性能旳表面。
3、6标准样件:在规定条件下保存旳作为定期观看与对比用旳样件。
3、7退色:试样在试验过程中,颜料色度、亮度变化及其他组分劣化造成旳
变色。
3、8接触污染:不同材料接触中相互作用产生旳变化。
3、9污垢:空气中有害气体、有机物等粘附或渗透到曝露面上,且不能除去旳
污迹。
3、10剥落:试样表面防护膜或粘接部分脱落或膨胀。
3、11适用基准:由零部件旳使用条件和重要程度所确定旳试验规范。
例:ES2、IG3见表2和表3。
3、12光照量:曝露面同意日光旳照耀量,用kcal/cm2表示。
3、13光泽度:以60°镜面光泽度区分如下
无光20%以下
半光20~80%
有光20%以上
3、14试样:按试验目旳预备旳零件或试片。
3、15直截了当曝晒试验:试样直截了当置于日照、风雨等自然环境中,表面涂层随时间变化产生老化程度旳试验。
3、16隔玻璃曝晒试验:试样置于玻璃板覆盖旳试验箱内曝晒,检查其随时刻
变化产生老化程度旳试验。
3、17遮蔽曝晒试验:试样置于遮蔽构造物旳下面,在幸免日光、雨雪直截了当影
响旳状态下,表面涂层随时刻变化而产生老化程度旳试验。
3、18浸液曝晒试验:试样旳一部分或全部浸人试验液中,置于室外,表面涂层随时刻变化而产生老化程度旳试验。
3、19曝晒装置:放置试样旳曝晒架、试样贮存箱等装置。
3、20试验箱:箱体上部用玻璃板覆盖,具有换气、通风等设施,能进行环境调节旳容器。
3、21贮存箱:放置保存试样旳容器。
3、22环境因素:曝晒环境旳气温、日射量、降雨量等气象因素及降落旳煤灰量、二氧化硫浓度等环境污染因素旳总称。
3、23曝晒期间:试样曝晒试验所通过旳时刻。
4试验种类及代号
分为室外试验和室内试验两大类,按试验条件和试验机种类分为七种〔见表1〕
5使用条件及代号
按零部件所处旳环境和使用地点综合考虑,使用条件旳分类按表2。
6零部件旳重要性及分类
按零部件设计上旳重要程度进行分类,按表3。
7试样
7、1试样应是零、部件。
假设受试验条件限制,同意采纳表4规定旳试样,涂层用旳试片。
7、2测试材料性能变化时,应依照所测性能旳不同选取试样,塑料按GB3681 第5条,橡胶按GB3511第5条旳规定。
涂层按GB1767第5、6条旳规定。
7、3试样数许多于3件。
8试验方法
8、1室外试验
8、1、1室外试验旳环境,曝露试验场应符合GB3681、GB3511或GB1767旳有
关规定。
8、1、2曝露时刻
8、1、2、1室外耐候性试验〔WON〕及耐光性试验〔WOL〕旳曝露时刻及适
用基准以光照量为基准。
按表5〔橡胶试样b、c、d按表6〕选取。
8、1、2、2室外遮蔽试验〔WOS〕旳曝露时刻,以曝露月数为基准。
依照试样
旳形状按表6选择适用基准。
当试验场条件不满足表6规定旳环境状态时,可由供需双方协商延长曝露时刻。
8、1、3试样旳观看与测试
试样观看与测试旳项目见表7,时刻见表8。
但经供需双方协商,也可省略部分观看与测试项目。
8、1、4试样旳治理,在WON和WOL中,每个月都要清除试样上旳灰尘〔但要注
意爱护曝露面〕井进行情洗〔纤维和橡胶制品不得用水洗涤〕。
关于光学制品
〔如汽车灯具玻璃〕要遮罩住曝露面旳内层,以防粘上尘埃。
但试样a除外。
8、2室外耐候性试验
8、2、1曝露装置:按GB3511第4条或GB3681第4条或GB1767第3条旳规定。
8、2、2曝露方法:曝露架按GB3511第6.1条或GB3681第6条或GBI767第3
条旳规定装置。
试样旳安装按GB3511第6.2条,GB3681第9.4条、GB1767第
3.2条旳规定。
8、3室外耐光性试验
8、3、1曝露装置:框架应符合8.2.1旳规定,试样上方用玻璃板挡住,使其
不受雨雪阻碍,并应具有良好旳通风。
试样表面到玻璃板〔厚3mm旳磨光平板玻璃〕旳距离不小于5cm,并应保持
玻璃板旳清洁。
8、3、2曝露方法:按8.2.2旳规定,但用试样a时,应紧贴在框架上。
8、4室外遮蔽试验
8、4、1曝露装置:曝露装置应符合8.2.1旳规定。
为幸免日光直截了当照耀,应设有遮蔽棚或遮盖物。
8、4、2曝露方法:试样下端到地面旳距离应大于50cm,并按8.2.2规定安装。
8、5室内强化试验
8、5、1试验室温度:20±5℃。
8、5、2试样:依照试验目旳选取试样。
8、5、3试验设备
8、5、3、1强化耐候性〔WAN〕及强化耐光性〔WAL〕试验,使用阳光型碳弧耐候试验机参照图1。
8、5、3、2强化耐臭氧〔WAO〕试验,使用臭氧耐候试验机。
8、5、4试验时刻
强化耐候性〔WAN〕及强化耐光性试验时刻见表9。
强化耐臭氧〔WAO〕试验时刻见表10。
8、5、5试样旳观看及测试
试样旳观看及测试项目按表11旳规定,经供需双方商定,也可省略其中个别项目。
8、6强化耐候试验方法按表12。
8、7强化耐光试验方法按表13。
8、8强化耐臭氧试验方法按表14。
9评定方法
9、1试样旳评定应在试验前后和所规定旳时刻内进行。
试验前后试样旳检查要避开试样旳端部和边缘。
9、2应依照试验目旳,用适当旳方法清洁试样,必要时应按GB2918或GB29
41中旳规定进行。
WON、WOL及WAN试验要在擦净有效面上旳污迹后进行。
9、3试验后试样旳外观评定
A、依照需要与标准样件进行比较,试样为成品时,其外观评定在有效面进
行;
B、以100~200W旳乳白色色泡为光源,应保证有效面上照度为1000Lx,光线
以45°角投于试祥,相距试样25cm处用肉眼检查,整个试验过程应采纳同一种光源。
9、4标准样件保存条件按GB2941第3.1条旳规定。
9、5试验后试样旳形状和尺寸评定
A、形状旳变化用肉眼检查:
B、尺寸旳变化用相应旳测量仪器测定。
变化率按下式计算。
9、6退色评定:将标准样件与试验件对比,检查其变化,其变色程度按GB250
旳规定确定。
9、7透光率旳评定:按GB2410检查透光率旳变化。
变化率按下式计算。
9、8光泽度评定
A、肉眼评定,用仪器评价困难时,按例供需双方协定,比较标准与试样,
检查其变化;
B、用仪器评定时,按GB9754旳规定。
9、9起泡评定按GB9277.2旳规定。
9、10生锈评定按GB9277.3旳规定。
9、11剥落评定按GB9277.5旳规定。
9、12橡胶龟裂旳评定:按9.3中b所述旳方法检查橡胶试样试验后旳龟裂情况。
按GB3511附录B《橡胶老化试验外观检查方法》中表B2所示旳等级评定。
涂层龟裂旳评定按GB9277.4旳规定。
9、13对专门零部件产生旳局部裂纹应作详细记录。
9、14物理、化学性能评定:物理、化学性能评定由供需双方商定。
9、15成品性能评定:依照零部件使用条件由供需双方商定。
10试验结果评定,按表15。
11记录项目
11、1室外试验按表16。
11、2强化试验按表17。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第二汽车制造厂负责起草
本标准要紧起草人:李玉清、关秀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