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氏八卦掌之尹-门-解-贺一系的传承
尹氏八卦掌
![尹氏八卦掌](https://img.taocdn.com/s3/m/bdbe270d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b2.png)
尹氏八卦掌尹氏(派) 八卦掌是董海川大弟子尹福承师传创立,理法精密,结构严谨,内容丰富,技术性极强。
其拳理、拳架、用法与外形内功皆源于易学。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尹氏八卦掌。
欢迎阅读!尹氏八卦掌源流与传播尹氏八卦掌创始人尹福,字德安,号寿鹏。
生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卒于宣统元年 (1909) 六月二十八日,享年六十九岁。
今河北省冀县漳淮村人。
其幼年因乡里屡遭灾害而流落到京,居朝阳门外吉市口外头条。
初习剪刀行,后以卖油条、麻花度日。
早年曾习少林拳技,以罗汉拳、弹腿见长。
二十岁前后(即1860年左右),带艺投师于董海川先生门下,当时董公五十余岁,业已因“年老气骸,始得寓外宿”。
此后尹福每日沿街叫卖之余,不分昼夜寒暑习练,深得董公习爱,加以天资聪慧,武技日增,因多年不离师之左右,故受教颇多。
虽在其前有肃王府全凯亭、阮谷珍等人从学于董,然自董海川离身肃邸后,大都终断所学,故而后世传有尹福为掌门弟子之说。
武林间因其性格温和,面目清秀,称其“瘦尹”。
艺成后曾一度以护院为业,先后在京城东厂胡同怀塔布宅、箭杆胡同英家、朝外中街仓花户王九家等地,并曾出任崇外税务司巡检之职。
后经满人佛尼音布(汉名叶潜,清末著名书法家)举荐,供职于宫中,传言曾先后教总管太监及光绪帝于内庭,故而在董之门徒中声望甚高。
清光绪八年(1882)冬,一代宗师董海川去世,尹福等众门人携弟子将其厚葬于京城东直门外红桥牛房村南,并分别于光绪九年、三十年两度立碑石于师之墓旁,以表忱往。
此二碑所刻铭文为迄今有关董海川生平最早的文字记载,为后世对其生平的考证以及八卦掌的师承源流,提供了重要的文字史料。
此后八卦众门人承师艺业,分别对其师所授基础掌式加以充实完善,且各自融合个人所学。
尹福一度在今朝阳门外立场授徒,对八卦掌体系的初步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
其所传世的早期拳架,又经后代传人的扩充创新,终自成体系,形成今日有独特风格的尹氏八卦掌。
先生一生有子女四人,其中长子世庭早逝,女儿尹金玉嫁给门徒何金奎,三子成璋、四子玉璋皆承家学。
尹氏八卦掌的技术体系简介
![尹氏八卦掌的技术体系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c7c7d06d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d2.png)
尹氏八卦掌的技术体系简介各八卦掌流派中,尹氏八卦掌以其“硬掌”特点而闻名,动作刚猛、多穿点,尚直劲,出手讲究“冷脆快”,富强抖力。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尹氏八卦掌的技术体系简介。
欢迎阅读!尹氏八卦掌的技术体系简介尹氏八卦掌(又称尹派八卦掌)是董海川先生大弟子尹福先生传授下来的一派八卦掌。
尹先生弟子门宝珍先生-解佩启先生-贺进宝老师这一派的尹氏八卦掌,完整、全面、精要的继承下了尹派八卦掌的技击体系。
下面我尝试着将贺进宝老师讲授的尹氏八卦掌体系向大家介绍下。
尹氏八卦掌根据《易经》的哲学体系,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编排拳术。
按照乾、坎、艮、震四阳卦;巽、离、坤、兑四阴卦创有八形拳法。
乾卦为狮形连环掌,坎卦为蛇形顺势掌,艮卦为熊形背身势掌法,震卦为龙型平托势掌法;巽卦为凤形风轮掌,离卦为鸡形卧式掌,坤卦为麟形返身掌,兑卦为猴形蹲存势掌法。
每一型掌法各有不同,都有不同的训练方法,但是殊途同归,而原理唯一。
每一型掌法都有八个字来概括该套掌法的特点。
每一型又含有其他七形掌法的特点,即一形含八形。
本支尹氏八卦掌(尹派八卦掌)的技击特点是凶狠,冷打技击为擅长。
训练特点用贺进宝老师的话来讲,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即“站、转、打、换”。
站:就是指站桩,正所谓桩功出内功,长内劲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站桩;转:也就是八卦掌最基础和最高深的功法-转圈,转掌不仅长内功,而且可以使步伐灵活;打:指的是系统的散手训练,把单式散手训练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训练。
换:就是指换势,换掌,方法很多,套路也很多。
尹氏八卦掌当代宗师贺进宝老师演示起八卦掌拆手来,真正体现出了尹氏八卦掌“稳、准、狠、冷、脆、快”的技击特点,令人叹为观止。
延伸阅读:尹氏八卦掌的功理要求八要1.三形三势:三形即“行走如龙,动转若猴,换势似鹰”。
三势即“步如蹚泥,臂如拧绳,转如磨磨”。
2.三空三合:三空即:“手心涵空,脚心涵空,胸心涵空”。
三合即:“意与气合,气上力合,力与意合”。
民间藏龙卧虎,京城八卦掌传人竟然是他?-今日头条
![民间藏龙卧虎,京城八卦掌传人竟然是他?-今日头条](https://img.taocdn.com/s3/m/e1508acf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a4.png)
民间藏龙卧虎,京城八卦掌传人竟然是他?-今日头条一次在大阪一位老华侨家吃饭,谈起中医,萨随口说道:“中医,似还是汉代的方子好,就那么几味药,起什么作用清清楚楚。
后世一个方子几十味药,倒常常把事情弄复杂了。
”本来也就是说说,不料旁边一位鹤发童颜的日本老太太双手一合,眼睛闪了闪,竟然用带着点儿天津味儿的中国话感叹道:“你说的真好啊。
”主人连忙介绍,这才知道老太太原来是大阪著名的贺英针灸医院院长古贺英子女士,当年周总理亲自关心在天津中医学院进修过中医的。
连忙道久仰,接着就是换座位。
干吗换座位呢?萨对中医一窍不通,老太太要是高兴了接着考较两句,那只有丢人的份儿。
我那两句台词,纯粹是鹦鹉学舌,是跟解老师那儿学来的。
哪个解老师?就是在《北京日报》当副总编的解玺璋先生阿,张艺谋的老同学,写影评把好多电影拍得鼻青脸肿的那位。
解先生是我《中国厨子》那本书的责任编辑,因此有了一份缘分。
有一次看解先生给自己开方子,随口叨唠了这么两句,就记住了。
我估摸着解先生的医术是家传的,咱中国中医和武术向来不分家,武林高手往往同时就是名医。
解先生既然是武林世家,北地大侠之后,他家老爷子不传下两手医术来那不是怪了。
停!解先生是武林世家?!还北地大侠?你没睡醒么?想象《北京日报》副总编是一个黄飞鸿式的人物,的确能让人思维短路。
解玺璋先生,武功如何?不知道。
别急阿,真的假不了。
当年的耿飚副总理祖上还是皇封的“双钩大侠”呢,《北京日报》副总编怎么不能是武林世家呢?虽然知道的人不多,解玺璋先生还真是武林世家。
解先生的父亲是尹氏八卦掌的一代传人,其功夫最大的特点就是刚猛迅捷。
据现存的八卦掌名家贺进宝先生回忆,曾有武林中人来踢解老爷子的场子,两人交起手来,十字分手刚一落,老爷子的脚尖已经顶在对手的咽喉上了。
老爷子一生与人交手无数,有不败的美名。
现在电视上武林高手和日本人交手的镜头常有,那是假的,解老爷子可真有一段和日本人交手的经历。
在京城武林名闻遐迩。
尹氏八卦掌
![尹氏八卦掌](https://img.taocdn.com/s3/m/500a4308bceb19e8b9f6ba6e.png)
尹氏八卦掌尹氏八卦掌源流与传播尹氏八卦掌创始人尹福,字德安,号寿鹏。
生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卒于宣统元年 (1909) 六月二十八日,享年六十九岁。
今河北省冀县漳淮村人。
其幼年因乡里屡遭灾害而流落到京,居朝阳门外吉市口外头条。
初习剪刀行,后以卖油条、麻花度日。
早年曾习少林拳技,以罗汉拳、弹腿见长。
二十岁前后(即1860年左右),带艺投师于董海川先生门下,当时董公五十余岁,业已因“年老气骸,始得寓外宿”。
此后尹福每日沿街叫卖之余,不分昼夜寒暑习练,深得董公习爱,加以天资聪慧,武技日增,因多年不离师之左右,故受教颇多。
虽在其前有肃王府全凯亭、阮谷珍等人从学于董,然自董海川离身肃邸后,大都终断所学,故而后世传有尹福为掌门弟子之说。
武林间因其性格温和,面目清秀,称其“瘦尹”。
艺成后曾一度以护院为业,先后在京城东厂胡同怀塔布宅、箭杆胡同英家、朝外中街仓花户王九家等地,并曾出任崇外税务司巡检之职。
后经满人佛尼音布(汉名叶潜,清末著名书法家)举荐,供职于宫中,传言曾先后教总管太监及光绪帝于内庭,故而在董之门徒中声望甚高。
清光绪八年(1882)冬,一代宗师董海川去世,尹福等众门人携弟子将其厚葬于京城东直门外红桥牛房村南,并分别于光绪九年、三十年两度立碑石于师之墓旁,以表忱往。
此二碑所刻铭文为迄今有关董海川生平最早的文字记载,为后世对其生平的考证以及八卦掌的师承源流,提供了重要的文字史料。
此后八卦众门人承师艺业,分别对其师所授基础掌式加以充实完善,且各自融合个人所学。
尹福一度在今朝阳门外立场授徒,对八卦掌体系的初步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
其所传世的早期拳架,又经后代传人的扩充创新,终自成体系,形成今日有独特风格的尹氏八卦掌。
先生一生有子女四人,其中长子世庭早逝,女儿尹金玉嫁给门徒何金奎,三子成璋、四子玉璋皆承家学。
成璋技艺虽精而名声未显。
尹玉璋(1890-1950),字佩瑶。
体瘦而身材适中,动作敏捷,以闪展变化为其特长。
国医大师---贺普仁
![国医大师---贺普仁](https://img.taocdn.com/s3/m/c258fd9f6bec0975f465e220.png)
国医大师---贺普仁国医大师贺普仁,字师牛,号空水,生于1926年5月20日,河北省涞水县人。
主任医师,北京中医医院教授。
曾任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北京针灸学会会长、中国中医药学术研究促进会理事、北京针灸三通法研究会会长、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北京分部名誉主任、国际针灸考试中心委员、北京市武术协会委员、北京市八卦掌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科协委员、北京医师协会理事等职。
2009年,胡锦涛主席亲自为贺普仁教授颁发“国医大师”勋章。
师承——幸遇名师贺普仁教授十四岁那年(1940年),经亲友介绍,他来北京前门外三眼井49号牛泽华诊所,投在当时北京最负盛名的针灸医生牛泽华门下学习针灸。
起步就在名医门下学徒的贺普仁,学习刻苦,大胆实践,虚心求教,认真总结,很快就成了恩师钟爱的学生。
医术——“贺神针”贺普仁先生从1940年从事中医针灸事业至今70余年,创立了具有自己特色的针灸体系,成为众生敬仰的一代针灸大师,他的著作《针灸宝库》系列丛书,成为针灸界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贺普仁教授精研内难,通览甲乙,在多年的医疗实践中,博采众家之长,创立了“病多气滞,法用三通”的中医针灸病机学学说和独具特色的针灸治疗体系“贺氏针灸三通法”——微通法、温通法、强通法,是他五十余年针灸实践的经验结晶,博采众长,疗效显著,已成为中外针灸教学的不可缺少的教材。
70年来,贺普仁教授孜孜不倦潜心钻研,在针刺治疗高血压、白癜风、风湿性关节炎、针刺退烧等病症的研究中均取得良好疗效。
他的《论火针疗法》曾获北京市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他和他的学生研究成功的针灸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技术成果曾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
近年来他致力于针灸治疗儿童弱智的探索,取得显著成果。
贺普仁先生曾代表中国针灸界出访过十余个国家和地区,他精湛的医术使得中外医学界同仁们惊叹不已,为中国针灸走向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
医功——“武医兼修”贺普仁先生对针灸事业的巨大贡献还在于他通过40余年的气功修炼,熔针灸与气功于一炉,总结出“针灸气功修炼法”,从而使中国古老的气功与针灸相得益彰,由此最终奠定了他在中国针灸界不可替代的名家地位。
八卦掌传承
![八卦掌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2fa1c023ccbff121dd36830b.png)
八卦掌历史(现场展板用)八卦掌是中华武术的一种,是三大内家拳之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人类瑰宝。
八卦掌,集各门派武术之精华,溶中华武术及气功于一体,合道家养生与修炼一于身,聚技击与长寿之秘法,融健康与祛病于一炉的不可多得的至尚功夫。
八卦掌异于其它武术,不拦不架,松柔懈化,借力打力,后发制人,进动前步,退动后步,以不动应动,以走转赢人。
八卦掌的特点是,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悬顶塌腰,擦膝合胯,脚似趟泥,身若坐轿,松而不懈,刚柔相济。
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是一个有传奇色彩的武术奇人。
他将八卦掌发展到中华武林巅峰的武术最高境界。
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图1)董海川,河北省文安县朱家坞人,生于中国清朝嘉庆四年(1799年10月13日),卒于光绪八年(1882年)。
承祖辈武荫,自幼喜武,且酷爱异常,终日习练,从无倦意。
他目似龙睛,臂长过膝,虎背熊腰,膂力过人。
他年少既武术超群,好打不平,少小有名。
稍长,云游四方,访名师高友,广学各门武术,后遇道家,得内功,久炼知其妙。
精勤探研,综各派之武术精华,合道家修炼之内功,整理了一套较完整的与其它拳种相异的武术功法——八卦掌。
具考证,董海川自幼武术既有超人之处,常露侠义之气,在当地很有名气。
年延志长,云游四方,广投名师,遍访高友,侠名义气,武林尽闻,众名师甘将自门武艺相授,其学而不忘,深入钻研,故精通多种拳术。
后行经九华山,遇道士山上盘旋对练,其法颖目,拜学八载,得道人内功真传。
董祖集平生所学各派武术之精华与道家内功修炼结合,潜心钻研,衍生出一套别异的武术功法,功夫极高,震惊武林各派。
其后,因特殊原故,进宫为太监,后改事肃王府,潜身修炼,白日稍闲暇,既练静功,夜间则练武不辍。
由于其夜隐独练,由于其无私无欲,由于其聪慧超人,参道之奥理,悟武术精髓,综武融道,深研精练,久之功夫达出神入化境界。
隐匿良久无人知晓其武术功夫,后显露则一名惊人。
具记载,董海川武功显露后,常会众人于塞外,皆当代武林群雄,数人各持利器环而击之,董先祖四面迎拒,身手敏捷,行如旋风,自己毫发无损,众人却被纷纷击倒,众多观者,无不称其神勇,惮其丰采。
北京的八卦掌流派
![北京的八卦掌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2f11c3577f1922791688e89c.png)
北京的八卦掌流派北京的八卦掌流派八卦掌始祖董海川先生,在北京首传八卦掌之后,由于其弟子中多数系带艺投师,难免将原来所学的武术揉合、融汇于八卦掌技艺之中,况且董海川技艺广博精深,对所受门徒因材施教,对他们各授艺业基本相同,但又搀进了不同成分的武术技艺,再加上其弟子们的本身天赋和擅长,各自又吸取了不同拳术的特长,慢慢地形成了各自的风格和特点,演变成各自的流派。
但是,支派不可能脱离其拳种(门派)的基本风格特点,如果超出了便会成为另一个拳种了,八卦掌个支派也是如此。
相异之点较小,只不过在掌势、劲力运用及攻防、技击方面有所差别,但又不失八卦掌的特点,八卦掌各流派之间,彼此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共同为八卦掌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北京八卦掌的流派及主要传人。
尹氏八卦掌尹福(1840---1909)字德安,号寿鹏、俗称“瘦尹”。
河北冀县人。
自幼曾习“少林罗汉拳”、“弹腿”等,后带艺拜董海川为师,习八卦掌。
、尹氏张以“牛舌掌”为基本掌型。
动作刚猛,出手冷脆快,富弹抖力;掌的运用轨迹接近直线,走自然步,趋于急行,以足碾地横开斜进,拧翻走转,进退直接,身行变化简捷明快。
尹氏八卦掌在京的主要传人有:王敷、贺普仁、尹熙盛、杨昆、解佩启、王尚智、孙书学等。
尹氏八卦掌至今还无完整的专著详述其精华。
程氏八卦掌程延华(1848---1900)字应芳,人称“眼睛程”,河北深县人,少年时以摔跤著称,后拜董海川为师习八卦掌,艺成后,设场传授八卦掌,门下弟子众多影响较大。
程氏掌以“龙形掌”为基本掌型。
掌势的运转曲线圆活,弧度较大,千回百折,形成螺旋,步行曲腿如蹚泥,用摆扣步进行身形转换,身法以腰为主宰,现在北京各区县练程氏八卦掌的人很多,覆盖面较大,程氏八卦掌在京的主要传人有:刘兴汉、王荣堂、许繁增、司珍、孙志君、李文章、刘敬儒、王正亭、潘学檀、朱宝珍等。
程氏八卦掌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继承发展、整理完善其派体系,形成了一套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程派“游身八卦掌”。
从《一代宗师》探寻八卦掌
![从《一代宗师》探寻八卦掌](https://img.taocdn.com/s3/m/08398acc76a20029bd642dd3.png)
从《一代宗师》探寻八卦掌虽然已经上映一年有余,王家卫历时八年拍摄的功夫片《一代宗师》依然风光无限。
在金马奖、金鸡奖、华表奖、亚洲电影大奖、亚太影展等众多电影节屡获佳绩后,前不久第33届香港电影节上,《一代宗师》又成为了创纪录的大赢家,包揽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编剧、最佳摄影等12个奖项,超过了《甜蜜蜜》《寒战》在金像奖上创下的9项大奖纪录。
“八年筹备,三年拍摄”,王家卫以一部《一代宗师》表达了他对民国武林的敬意。
从最初拍摄“叶问传”的想法,经过三年走访全国各地百余位武林门派传人后,他的创作思路不再局限于叶问的“咏春”一门,而是由“一条街”扩展成了“一个时代”。
并从“精武会”、“中华武士会”,到“中央国术馆”、“两广国术馆”,一路探访下来,将“五虎下江南”、“北拳南传”设置为故事背景,由此确立了影片“南北武林、四大拳派”的基本格局:即以咏春、八极、八卦、形意为基本脉络,构建起民国武林的全貌。
八卦掌的起源影片中所描述的民国武林,尽管确有其人,确有其事,但与真实情况相比仍有很大区别。
章子怡饰演的宫二,原名宫若梅,是来自北方的八卦掌宗师宫羽田的独生女。
据编剧徐皓峰介绍:“八卦掌里,专有宫家一门,是八卦掌中尹氏八卦的一支。
但影片中的宫家并没有采用这一支的史实,而是借用了中华武士会的一些典故,比如奉独行道的不是宫家,恰恰是影片中宫老爷子所说‘我接了大师兄李存义的班’的李存义。
”八卦掌的来源由于资料缺乏已无从考证,一般都把它归之于清朝咸丰年间的武术家董海川。
徐皓峰所说的“宫家”,应该是指董海川大弟子尹福的徒弟宫宝田,山东乳山县人。
而他所说的“尹氏”,则是指尹福传下来的一支。
董海川生于清嘉庆三年(1798年),卒于1882年,河北文安县人。
相传,他26岁时家中变故,离家出走,远游吴越巴蜀,以武访友。
后来跟随九华山的道人修道,在修道的过程中,系统全面地参研易理,创立了八卦掌。
董海川下山后,途经河南,路见不平,出手误伤了人而遭官府通缉。
北京的八卦掌支派
![北京的八卦掌支派](https://img.taocdn.com/s3/m/83ec243b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9e.png)
北京的⼋卦掌⽀派编者:作者⽂⼤⽣,1947年出⽣,北京市⼈,满族。
现任北京市武术协会⼋卦掌研究会副会长。
题图为⼋卦掌始祖董海川墓。
⼋卦掌始祖董海川先⽣,在北京⾸传⼋卦掌之后,由于其弟⼦中多数系带艺投师,难免将原来所学的武术揉合、融汇于⼋卦掌技艺之中,况且董海川技艺⼴博精深,对所授门徒因材施教,对他们各授艺业基本相同,但⼜搀进了不同成分的武术技艺,再加上其弟⼦们的本⾝天赋和擅长,各⾃⼜吸取了不同拳术的特长,慢慢地形成了各⾃的风格和特点,演变成各⾃的⽀派。
但是,⽀派不可能脱离其拳种(门派)的基本风格特点,如果超出就成了另⼀个拳种了。
⼋卦掌个⽀派也是如此,相异之点较⼩,只不过在掌势、劲⼒运⽤及攻防、技击⽅⾯有所差别,但⼜不失⼋卦掌的特点。
⼋卦掌各⽀派之间,彼此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共同为⼋卦掌的发展做出了⾃⼰的贡献。
下⾯我向⼤家介绍,北京⼋卦掌的⽀派及主要传⼈。
尹⽒⼋卦掌——尹福(1840---1909)字德安,号寿鹏、俗称“瘦尹”。
河北冀县⼈。
⾃幼曾习“少林罗汉拳”、“弹腿”等,后带艺拜董海川为师,习⼋卦掌。
尹⽒掌以“⽜⾆掌”为基本掌型。
动作刚猛,出⼿冷脆快,富弹抖⼒;掌的运⽤轨迹接近直线,⾛⾃然步,趋于急⾏,以⾜碾地横开斜进,拧翻⾛转,进退直接,⾝⾏变化简捷明快。
尹⽒⼋卦掌在京的主要传⼈有:王敷、贺普仁、尹熙盛、杨昆、解佩启、王尚智、孙书学等。
尹⽒⼋卦掌⾄今还⽆完整的专著详述其精华。
程⽒⼋卦掌——程延华(1848---1900)字应芳,⼈称“眼镜程”,河北深县⼈,少年时以摔跤著称,后拜董海川为师习⼋卦掌,艺成后,设场传授⼋卦掌,门下弟⼦众多影响较⼤。
程⽒掌以“龙形掌”为基本掌型。
掌势的运转曲线圆活,弧度较⼤,千回百折,形成螺旋,步⾏曲腿如蹚泥,⽤摆扣步进⾏⾝形转换,⾝法以腰为主宰。
现在北京各区县练程⽒⼋卦掌的⼈很多,覆盖⾯较⼤。
程⽒⼋卦掌在京的主要传⼈有:刘兴汉、王荣堂、许繁增、司珍、孙志君、李⽂章、刘敬儒、王正亭、潘学檀、朱宝珍等。
董海川大弟子
![董海川大弟子](https://img.taocdn.com/s3/m/3bb8710a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97.png)
董海川大弟子
尹福为董海川大弟子,董海川去世的第二年【光绪九年】,尹福偕众弟子为八卦掌祖师董海川立碑一座。
碑的背阴有八卦掌第二代传人,计五十六人。
光绪三十年所建的第二块墓碑,皆以尹福于众弟子之前领衔暑名。
而从碑载世系的二十个传承字【海福寿山永,强毅定国基。
昌明光大陆,道德建无极】来看,尹福当是董海川大弟子或叫首传承继人。
尹福【1840——1909】字德安,号寿鹏,河北省冀县漳槐村人。
父尹老山,居乡务农。
因屡遭旱涝灾害,尹福年轻时就流落北京谋生。
他受人雇用以卖烧饼,麻花为业,被人称之为【麻花尹】。
又因身形较瘦而称他【瘦尹】。
传说尹福是带艺投师,自幼曾学练过【弹腿,少林罗汉拳】。
后带艺拜董海川为师习八卦掌。
尹福艺成后,设帐收徒。
尹福居住在【齐化门】今朝阳门外吉市口头条,对其所授八卦掌称【东城八卦掌】或【尹派八卦掌,尹氏八卦掌】。
董海川离开肃王府后,居住在义女婿,爱徒史计栋家。
尹福则以护院为业,他先后在东城东厂胡同怀塔布宅,箭杆胡同英家和东直门外中中街仓花户【管皇仓】王九家护院。
尹派掌以【牛舌掌】为基本掌型。
动作刚猛,出手冷脆快,富弹抖力。
走自然步,趋于急行。
八卦掌五大流派掌门人
![八卦掌五大流派掌门人](https://img.taocdn.com/s3/m/fae7f4bf43323968011c92a5.png)
八卦掌五大流派掌门人八卦掌五大流派掌门人一、尹派八卦掌代表人物尹宝福,字德安,号寿鹏,生于1840年,卒于1909年6月28日,享年69岁。
河北省漳淮村人,自幼好武,精于弹腿,后带艺投师拜董海川习八卦掌。
在董先师悉心指导下,将其所学弹腿、罗汉拳融于八卦掌中,苦练数年,自成风格,名震京师,其门下成右弟子很多,如:居庆元、门宝珍、马贵、李永庆、宫宝田、女婿何金奎及子尹成璋、尹玉璋等,大总管太监崔洳贵是他的弟子,光绪皇帝也跟着他练掌,故北京人尊称他为帝师。
因其所传之掌法与南城的程廷华先生有所不同,故称之"东城派"。
尹派八卦掌的特点是,在掌形上呈牛舌掌(或称蛇头掌),手臂伸得较直,四指并拢,拇指内扣,掌指向前,掌心含空,掌背形成瓦垅;在劲力上,以干冷刚直见长,讲冷、弹、硬、脆、快。
善爆发、顿挫和弹抖,人称"硬掌法"。
在进手时讲破进直穿,即冲进、挤进、靠进、滑进的总称;在速度上强调"打闪穿针",瞬间爆发。
掌法以穿、搬、截、拦、削、撞、砸为主;在步法上,走寒鸡步,强调小步、快步、续步,在走转时有如寒鸡行走之态,步步贯穿,含、稳、续三劲。
含即欲进步先抽胯、提膝、蓄劲,要体现出听察蚁鸣之神态。
稳即在快速行走进要轻灵稳健,落步有方,不盲目轻率,要体现出万籁俱寂的环境。
续即前脚落地时后脚要蹬拔,使前脚落地的瞬间,在后足蹬拔之力和丹田鼓荡之气的催动下,继续再向前尽力延伸铺进,如鸡之踏雪,要体现出神气灌达足尖而不弱之气势。
在战术上强调以我为核心,以逸待劳,通过不断调整角度迫使对方绕我而行,我则随心所欲,伺机进攻。
在身法形象上强调鸡腿、虎坐、龙身、鹰爪、猴相;在拳术套路上以八大掌式为主,即穿掌、塌掌、推掌、托掌、劈掌、削掌、双合掌、钻掌,连环多变,丰富多彩。
另外,还有十八趟罗汉拳法和十二连腿法。
二、程派八卦掌代表人物程廷华。
程廷华先生字应劳,生于1848年卒于1900年8月14日,终年52岁。
八卦掌的简介
![八卦掌的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bcd3b612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b0.png)
八卦掌的简介八卦掌是内外双修的拳术,它结合了道家的导引吐纳术,融技击、养生、健身于一体,讲内外相合、上下相随、以意领气、以气领力。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八卦掌的简介。
欢迎阅读!八卦掌的简介董海川(1797年—1882年),原名董明魁,清朝河北省文安县朱家坞村人。
一般认为是八卦掌拳术的创始人和主要传播者。
董海川少时家贫,喜欢武术,年轻时因误伤人命,奔走他乡。
相传在安徽九华山得遇“云盘老祖”传授其技,创立了八卦掌。
清朝咸丰年间,董海川流落京师,隐姓埋名成为太监到王府当差。
至于为何当太监,历来说法颇多。
一说是为了躲避命案,阉割而成太监;一说是捻军或太平天国所派来当卧底;一说是由于练八卦掌需挟裆,容易引起性欲,影响练功而自阉。
说法颇多,莫衷一是。
海川在王府当差时,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才为人所知,开始授徒。
他择徒标准很严,而且因材施教,因此使得八卦掌形成了许多不同特色的流派。
八卦掌全称“游身八卦连环掌”,一般把它归为内家拳的一种。
八卦掌的来源,由于资料的缺乏已无从考证,一般把它归之于清朝咸丰年间的武术家董海川。
董海川由于其围圆而习练,开始叫转掌,后来门人称作八卦转掌,最后定名为八卦掌。
八卦掌主要有两个流派:一个是以程廷华的龙爪掌为代表的程派,一个是以尹福的牛舌掌为代表的尹派。
其他流派基本都和这两个流派有关。
八卦掌主要流派· 程派八卦掌——程廷华· 尹派八卦掌——尹福· 梁派八卦掌——梁振甫八卦掌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走圈)为主的拳术。
也就是,以自己的一个臂长的距离为半径画一个圆,然后沿着这个圆走圈。
它将武功与导引吐纳溶为一体,内外兼修。
可以强身健体,而且能够锻炼攻防搏击的技能。
也有一个例外,有一套六十四式的掌法是在一条直线上打拳。
正说八卦掌五大流派掌门人-----张全亮八卦掌自董海川先师创建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八卦掌由于历代名人辈出,且风格各异,引起世人瞩目。
尹福、程延华、史计栋、马维祺、梁振普、刘凤春、张占魁、刘德宽、宋长荣、宋永祥、樊志勇等八卦掌第二代传人,是八卦门中公认的、成就较大的、建树较高的佼佼者。
八卦掌贺进宝
![八卦掌贺进宝](https://img.taocdn.com/s3/m/7fc41203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ac.png)
八卦掌贺进宝八卦掌贺进宝贺进宝精言:八卦掌赢人靠的是结构。
狮形桩,尹派八卦掌贺进宝演示。
贺进宝,男,1955年生,北京人,1971年随解佩启先生研习尹氏(派)八卦掌,系继董海川,尹福,门宝珍,解佩启之后八卦掌第四代,尹氏八卦掌第五代传人。
解佩启先生师承武学巨擎门宝珍先生,是尹氏八卦掌第三代传人之领军者。
贺进宝老师入门后遵师训,刻苦用功,深钻拳理,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技艺。
门内前辈杨昆、李荣、刘芳等先生也给予诸多指教。
经三十余年修习,他全面掌握了八形掌法与多种器械技法。
贺进宝认为,学习尹氏八卦掌应该从狮形以及麟形入手,从纯刚到纯柔,乾坤造就六十四,余形易得。
对尹氏八卦掌进行了全面挖掘和整理,使之更加规范,系统,更加易于教学和传承。
1987年,贺进宝先生应邀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武术,1996年被欧洲,北美尹氏八卦掌学会分别聘为技术总监和功法总教练,随之每年赴欧美讲学授艺,迄今从学者已逾三千,其中不乏专业武术教练,特种部队教官,也有人把所学再传入高校。
贺进宝德艺双馨,每年海内外不少武术爱好者专门进京求学,即使在2003年非典肆虐期间,也有欧美学员专程到北京学习,学者皆满意而归。
亚洲武术,美国太极拳杂志和国际传统文化学会多次对贺进宝老师进行专访。
国际传统文化协会发行的解佩启,贺进宝二位先生的尹氏八卦掌教学光盘已为29个国家武术爱好者收藏研习。
贺进宝是当今尹派八卦掌的代表人物,他功力纯正,深厚,劲力雄浑通透,招法变化无端,鬼神难测,其踢打摔拿的技法尽显尹派八卦掌“稳,准,狠;冷,脆,快”之技击风格。
贺进宝不满已有的成就,每日勤修不辍,德,学,才,识不断升华,传播中华武学文化不遗余力,为使中国武术真正走向世界继续奋斗。
尹氏(派)八卦掌是董海川大弟子尹福承师传创立,理法精密,结构严谨,内容丰富,技术性极强。
其拳理、拳架、用法与外形内功皆源于易学。
在现在流传的各八卦掌流派中,尹氏八卦掌以其“硬掌”特点而闻名,动作刚猛、多穿点,尚直劲,出手讲究“冷脆快”,富强抖力。
河北唐山玉田县尹式八卦掌传承采访......
![河北唐山玉田县尹式八卦掌传承采访......](https://img.taocdn.com/s3/m/df45ee91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ea.png)
河北唐山玉田县尹式八卦掌传承采访......
【传承简介】河北唐山玉田县刘树栋老爷子所习为尹派八卦掌,其师于环,乃八卦掌三代传人门宝珍之高足;门宝珍,乃八卦掌二代传人、尹派八卦掌开创者尹福先师之得意弟子。
刘老爷子自少年时受教于于环先师,七十余年来勤练精研,拳理贯通,功力精纯,深得尹派八卦掌之精髓。
几十年来在玉田县迎战各路来访高手,未尝一败。
而今虽岁在耄耋,依然身手矫健,不让壮年。
多年来刘老爷子在玉田县得英才而教之,拳艺后继有人,门下弟子,得其真传众多,使尹派八卦掌这一拳术奇珍在玉田县开花散叶,薪火相承,其中刘民、郁富山、张永民等,为其中佼佼者。
八卦掌五大流派掌门人
![八卦掌五大流派掌门人](https://img.taocdn.com/s3/m/30716bda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cb.png)
八卦掌五大流派掌门人推荐文章武式太极拳的走架打手行功要言热度:孙式太极拳遵循的8大原则热度:练孙式太极拳的原则热度:杨式太极拳42式视频热度:太极拳的种类热度:八卦掌历史悠久,广为流传,自董海川先师创建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在八卦掌的传承中,出现了流派纷呈、不拘一格的现象。
但在众多流派中,流传较广、传人较多、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五大流派,即如释重尹派、程派、梁派、史派、张派。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八卦掌五大流派掌门人。
欢迎阅读!八卦掌五大流派掌门人一、尹派八卦掌代表人物尹宝福,字德安,号寿鹏,生于1840年,卒于1909年6月28日,享年69岁。
河北省漳淮村人,自幼好武,精于弹腿,后带艺投师拜董海川习八卦掌。
在董先师悉心指导下,将其所学弹腿、罗汉拳融于八卦掌中,苦练数年,自成风格,名震京师,其门下成右弟子很多,如:居庆元、门宝珍、马贵、李永庆、宫宝田、女婿何金奎及子尹成璋、尹玉璋等,大总管太监崔洳贵是他的弟子,光绪皇帝也跟着他练掌,故北京人尊称他为帝师。
因其所传之掌法与南城的程廷华先生有所不同,故称之"东城派"。
尹派八卦掌的特点是,在掌形上呈牛舌掌(或称蛇头掌),手臂伸得较直,四指并拢,拇指内扣,掌指向前,掌心含空,掌背形成瓦垅;在劲力上,以干冷刚直见长,讲冷、弹、硬、脆、快。
善爆发、顿挫和弹抖,人称"硬掌法"。
在进手时讲破进直穿,即冲进、挤进、靠进、滑进的总称;在速度上强调"打闪穿针",瞬间爆发。
掌法以穿、搬、截、拦、削、撞、砸为主;在步法上,走寒鸡步,强调小步、快步、续步,在走转时有如寒鸡行走之态,步步贯穿,含、稳、续三劲。
含即欲进步先抽胯、提膝、蓄劲,要体现出听察蚁鸣之神态。
稳即在快速行走进要轻灵稳健,落步有方,不盲目轻率,要体现出万籁俱寂的环境。
续即前脚落地时后脚要蹬拔,使前脚落地的瞬间,在后足蹬拔之力和丹田鼓荡之气的催动下,继续再向前尽力延伸铺进,如鸡之踏雪,要体现出神气灌达足尖而不弱之气势。
细说八卦掌五大流派及传承
![细说八卦掌五大流派及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5f5ba5eb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19.png)
细说八卦掌五大流派及传承八卦掌自董海川先师创建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八卦掌由于历代名人辈出,且风格各异,引起世人瞩目。
尹福、程延华、史计栋、马维祺、梁振普、刘凤春、张占魁、刘德宽、宋长荣、宋永祥、樊志勇等八卦掌第二代传人,是八卦门中公认的、成就较大的、建树较高的佼佼者。
这些人虽然都是董海川的入室弟子,但由于多是带艺投师,且董先师传艺之法多是因材施教,因人授法,善于启发弟子从实际出发,以《易》理悟拳理,定强调动作的一致性,而是以走为母,以变为法。
所以在八卦掌第二代传人中自然出现了流派纷呈、不拘一格的现象。
但在众多流派中,流传较广、传人较多、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五大流派,即如释重尹派、程派、梁派、史派、张派。
一、尹派八卦掌代表人物尹宝福,字德安,号寿鹏,生于1840年,卒于1909年6月28日,享年69岁。
河北省漳淮村人,自幼好武,精于弹腿,后带艺投师拜董海川习八卦掌。
在董先师悉心指导下,将其所学弹腿、罗汉拳融于八卦掌中,苦练数年,自成风格,名震京师,其门下成右弟子很多,如:居庆元、门宝珍、马贵、李永庆、宫宝田、女婿何金奎及子尹成璋、尹玉璋等,大总管太监崔洳贵是他的弟子,光绪皇帝也跟着他练掌,故北京人尊称他为帝师。
因其所传之掌法与南城的程廷华先生有所不同,故称之\'东城派\'。
尹派八卦掌的特点是,在掌形上呈牛舌掌(或称蛇头掌),手臂伸得较直,四指并拢,拇指内扣,掌指向前,掌心含空,掌背形成瓦垅;在劲力上,以干冷刚直见长,讲冷、弹、硬、脆、快。
善爆发、顿挫和弹抖,人称\'硬掌法\'。
在进手时讲破进直穿,即冲进、挤进、靠进、滑进的总称;在速度上强调\'打闪穿针\',瞬间爆发。
掌法以穿、搬、截、拦、削、撞、砸为主;在步法上,走寒鸡步,强调小步、快步、续步,在走转时有如寒鸡行走之态,步步贯穿,含、稳、续三劲。
含即欲进步先抽胯、提膝、蓄劲,要体现出听察蚁鸣之神态。
尹氏八卦掌源流与体系
![尹氏八卦掌源流与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04ef765b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51.png)
尹氏八卦掌源流与体系尹氏八卦掌源流与体系一.尹氏八卦掌源流与传播尹氏八卦掌创始人尹福,字德安,号寿鹏。
生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卒于宣统元年 (1909) 六月二十八日,享年六十九岁。
今河北省冀县漳淮村人。
其幼年因乡里屡遭灾害而流落到京,居朝阳门外吉市口外头条。
初习剪刀行,后以卖油条、麻花度日。
早年曾习少林拳技,以罗汉拳、弹腿见长。
二十岁前后(即1860年左右),带艺投师于董海川先生门下,当时董公五十余岁,业已因“年老乞骸,始得寓外宿”。
此后尹福每日沿街叫卖之余,不分昼夜寒暑习练,深得董公习爱,加以天资聪慧,武技日增,因多年不离师之左右,故受教颇多。
虽在其前有肃王府全凯亭、阮谷珍等人从学于董,然自董海川离身肃邸后,大都终断所学,故而后世传有尹福为掌门弟子之说。
武林间因其性格温和,面目清秀,称其“瘦尹”。
艺成后曾一度以护院为业,先后在京城东厂胡同怀塔布宅、箭杆胡同英家、朝外中街仓花户王九家等地,并曾出任崇外税务司巡检之职。
后经满人佛尼音布(汉名叶潜,清末著名书法家)举荐,供职于宫中,传言曾先后教总管太监及光绪帝于内庭,故而在董之门徒中声望甚高。
清光绪八年(1882)冬,一代宗师董海川去世,尹福等众门人携弟子将其厚葬于京城东直门外红桥牛房村南,并分别于光绪九年、三十年两度立碑石于师之墓旁,以表忱往。
此二碑所刻铭文为迄今有关董海川生平最早的文字记载,为后世对其生平的考证以及八卦掌的师承源流,提供了重要的文字史料。
此后八卦众门人承师艺业,分别对其师所授基础掌式加以充实完善,且各自融合个人所学。
尹福一度在今朝阳门外立场授徒,对八卦掌体系的初步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
其所传世的早期拳架,又经后代传人的扩充创新,终自成体系,形成今日有独特风格的尹氏八卦掌。
先生一生有子女四人,其中长子世庭早逝,女儿尹金玉嫁给门徒何金奎,三子成璋、四子玉璋皆承家学。
成璋技艺虽精而名声未显。
尹玉璋(1890-1950),字佩瑶。
尹派宫廷八卦拳(掌)来历
![尹派宫廷八卦拳(掌)来历](https://img.taocdn.com/s3/m/ac023bc1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2b.png)
尹派宫廷⼋卦拳(掌)来历尹派宫廷⼋卦拳(掌)来历尹福--尹⽒⼋卦掌创始⼈(河北省冀州市⼈)/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861&page=1&extra=#pid15807⼋卦掌是⼀种融天体、医理、易理、养⽣、技击之⼤成的上乘内家拳术。
为董海川祖师所创,初名⽈:转掌。
将攻防技术和导引练⽓⾏功融合于⼋卦象理,讲究阴阳交错、刚柔相摩,⼋卦相荡,⼋卦掌以“⾏桩”、“蹚泥步”等内功功法为⼊门基础,以拧翻⾛转为基本运动形式,以掌法的变化为主要技击⼿段。
内外兼修、⾝⼼合练、⾝捷步灵,如飞龙游空,拧翻⾛转,掌法变换⽆穷。
出⼿成招,刚柔相济,踢打摔拿融为⼀体。
拧裹钻翻,避正打斜,围圆打点,循循相⽣⽆有穷尽。
练到⾼级境界不讲拿的⼿法,⽽运⽤⾃如,顺势⽽⼊。
拳云:迈步循圈,去意如⽔。
周⾝皆轴,沾黏滚钻。
在武林有“神出⿁没⼿”之称。
⾃董海川祖师创始⾄今已经有150多年得历史,祖师的第⼀代弟⼦⼤多是带艺投师,因此,风格各异形成了⼏⼤⽀系:尹派(尹福)、程派(程廷华)、马派(马继淇)、梁派(梁振圃)、史派(史计栋)、刘派(刘凤春)(刘德宽)、樊派(樊志勇)、宋派(宋长荣)、张派(张占魁)等等。
其中,最主要的是以尹福、程廷华和史计栋为代表。
尹派宫廷⼋卦掌创始⼈,宫宝⽥(1870-1943),字⼦英,出⽣于⼭东牟平县(今乳⼭市)马⽯店镇(今崖⼦镇)青⼭村,幼时曾⼊私塾就读4年,在家原习罗汉拳。
因家境贫寒,13岁经⼈介绍赴北京元亨利堆房(⽶⾏)当学徒。
同年拜在尹福门下,练功数⼗年,曾担任过满清⼋旗军将军近⾝保膘。
光绪⼆⼗三年(1897年)宫宝⽥被召⼊宫当任护卫⾸领,加封四品带⼑侍卫。
先后任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近⾝侍卫,宫廷最后⼀任⼤内武林总管。
1905年弃官回乡,在乡⾥17年深居简出,为⼈谦和。
晚年先后在牟平、烟台等地的数⼗个民间⼋卦拳社⼴招门徒,培养⼤批⼋卦掌传⼈。
1922年被张作霖特聘为贴⾝保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尹氏八卦掌之尹-门-解-贺一系的传承
董海川(1797年—1882年),清朝河北省文安县朱家坞村人,是八卦掌拳术的创始人和
主要传播者。
自幼习武,勇武冠乡里,后遍游大江南北,技益精,擅搏击,将武功与吐纳导引、道家内功融为一体,博采众长及已之经验,独创以掌为主要技击手段,行掌走势拧裹钻翻,势式相承,连绵不断,以沿圈走转为主要运动形式。
其劲力刚柔相济、内外兼修,以八卦为其名,以易理释其拳理的一种风格独特的拳种——游身八卦连环掌。
董海川择徒标准很
严,而且因材施教,因此使得八卦掌形成了许多不同特色的流派。
同治十三年(1874年),董海川因老辞职,游居弟子家,专事授徒。
董海川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冬季逝世,原葬于北京东直门外小牛房村旁,1980年迁葬京西万安公墓,有碑铭数幢环墓前后,后世编有多种崇尚董海川武功的传奇故事,其中以小说《雍正剑侠图》,影响最广。
该书中以童林(字海川)影射董海川,给董海川生平和八卦掌渊源染上了一层神奇色彩。
董海川宗师创立游身八卦连环掌后,名满天下,其门内龙象成群。
上首弟子尹福,武艺精湛,功力纯厚,能用拇、食二指扼碎人手腕,被誉为“铁镯子”,曾被光绪帝聘为武术教师。
尹福字德安,号寿鹏。
生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卒于宣统元年 (1909) 6月28日,享年69岁。
今河北省冀县漳淮村人。
早年曾习罗汉拳、弹腿,擅长纵跃术,尤精状元笔。
20岁前后(即1860年左右),时值董海川宗师技惊武坛,遂从其习练八卦掌,董将尹原
习拳技按八卦掌动手特点进行改革,并收入八卦掌技术体系,尹亦随之形成自己的技术风格。
尹先生从师学艺20年,为董门弟子中学艺最久者。
尹先生根据师传加以自己的感悟,结合本
身条件,创立了尹氏八卦掌。
艺成后,设教于北京朝阳门外。
尹门弟子多才俊,其中门宝珍是承师衣钵者。
门宝珍(1870-1957),北京大兴县人,自幼嗜习武技、练马步、箭功、刀石凳,青年时力胜百钧,擅擒扑术。
1892年,从尹福习八卦掌,苦练二十余载,技艺大成。
1930年任河北国术馆顾问。
1931年,1932年分别任天安门前及南京等武术擂台赛评判员。
曾随师为人护院多年,业余授拳。
(门先生身高体伟,尽得八卦掌三昧,精于技击,尤擅腿法,绰号“神腿力大脚门”,为武道雄才。
1935年著《八卦穿掌正宗》一书传世。
解佩启(1920-2003.10.10),山东肥城人,生于北京。
7岁随父亲练弹腿,1941年从门宝珍习尹式八卦掌,是门宝珍先生爱徒,尹氏八卦掌第三代传人之领军者。
解先生幼年随师习武,尽得真传,擅技击,内功造诣较深,深谙尹氏八卦掌冷、脆、快之精要,通八形(掌),擅使凤形。
其技击力道纯厚,手法迅捷多变,能胜人于欲动未形之际,有“快手”之美誉,实为武术大家。
解先生性诙谐,语幽默,禀赋极佳,读书过目不忘,习武悟性天成,并且对我国传统医学有深入研究,晚年倡导“医武同源”的思想,以八卦掌功法结
合中医按摩,用于治病助人,每见奇效。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次赴欧美讲学,传播、教授八卦掌功夫,曾任北京武术运动协会八卦掌研究会副会长、欧洲尹氏八卦掌学会名誉主席、
美国尹氏八卦掌学会名誉主席。
著有《周易八卦指针疗法》、《八卦掌按摩疗法》》、《八卦内丹桩功》、《尹氏医武同源·食饮同源·医疗保健养生法》、《八字音声导引功》,《罗汉拍打功》等十余种专著,其中大部分被译成英文出版,发行海外。
贺进宝先生, 1955年生,北京人, 1971年秋经
陈景山先生引荐介绍,拜解佩启先生为师,研习尹氏(派)八卦掌。
贺进宝先生入门后遵师训,刻苦用功,深钻拳理,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技艺。
门内前辈杨昆、李荣、刘芳等先生也给予诸多指教。
贺先生身高1.84米,体魄雄健,功夫纯正深厚,发力雄浑通透,招法变化莫测,技击风
格独特。
经三十余年修习,他全面掌握了尹式八卦掌的站、转、打、换之功法和八形掌法与多种器械技法。
其踢打摔拿的技法尽显尹派八卦掌“冷,脆,快”之技击风格。
系继董海川,尹福,门宝珍,解佩启之后八卦掌第五代,尹氏八卦掌第四代传人,当今尹派八卦掌的代表人物。
贺先生不满足已有的成就,至今仍每日勤修不辍,德,学,才,识不断升华,为传播中华武学文化不遗余力。
贺先生对尹氏八卦掌进行了全面挖掘和整理,使之更加规范,系统,更加易于教学和传承。
1987年,贺进宝先生应邀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武术,1996年被欧洲、北美尹氏八卦掌学
会分别聘为技术总监和功法总教练,随之每年赴欧美讲学授艺,迄今从学者已逾三千,其中不乏专业武术教练,军警教官,也有人把所学再传入高校。
贺进宝老师德艺双馨,每年海内外不少武术爱好者专门进京求学,即使在2003年非典肆
虐期间,也有欧美学员专程到北京学习,学者皆满意而归。
亚洲武术,美国太极拳杂志和国际传统文化学会多次对贺进宝老师进行专访。
国际传统文化协会发行的解佩启、贺进宝二位
先生的尹氏八卦掌教学光盘已为29个国家武术爱好者收藏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