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国际收支
第13章:国际收支平衡表总结
如果净私人资本不足以弥补经常性项目和资本项目赤 字时,怎么办?
官方结算余额:官方储备交易的余额
官方结算余额=经常帐户余额+资本帐户余额+金融项目 (不包括官方的)+统计误差
官方结算余额反映了一国官方通过变动储备资产来弥补的 国际收支(自主性交易)的不平衡。
3. 因此,商品和服务的出口,计入贷方;商品和 服务的进口,计入借方。
6
金融性资本流入
• 两种形式:(1)外国持有本国资本的增 加;(2)本国在外国资产的减少。
• 关键:资金从外国流向本国 • 例如,对美国而言:
(1)英国人购买美国股票,即英国持有美国资产 的增加,对美国而言,资金流入美国。记:贷 方。
逆差
外汇供给 小于需求
本币面临 贬值压力
29
13.6 美国的国际投资状况
•国际投资头寸: 年末本国在国外资产及外国 在本国资产的总额和分布。 作用:预测本国在外国投资的收益,以 及外国在本国投资而发生的支付。
• 国际收支平衡表——流量概念 • 国际投资头寸——存量概念 • 从表13.5看,美国的国际投资净头寸从1980
13.2 国际收支平衡表会计准则
国际收支平衡表(balance of payment statement )是根据复式记帐法编制的将 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国际收支项 目进行分类统计的一览表。
5
13.2A 借方和贷方
1. 贷方交易是指从外国人那里收到付款的交易。 在收支平衡表中标 “+”号
2. 借方交易是指向外国人付款的交易。在收支平 衡表中标 “-”号
官方结算余额为正,储备资产增加,反之储备资产减少。
西方经济学第十三章宏观经济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 贴现政策 准备金
总需求变动
货币主义
货币量
控制货币供给量
货币量→物价→国民收入
货币存量
稳定经济
第四节 供给管理政策
严卫华 西方经济学
收入政策:通过控制工资与物价来制止通货膨胀的政策。 西方国家最常用的收入政策工具是 工资—物价冻结 工资与物价指导线 税收刺激计划 收入政策目的在于:制止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政策的概念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充分就业不利于物价稳定 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经济增长不利于物价稳定,会造成通货膨胀。 国际收支与物价的关系
四大目标的内在矛盾:
*
*
1、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保持在社会能够接受的范围内, 2、经济要适度增长, 3、国际收支在一定范围内达到平衡。
*
*
(二)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
(三)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严卫华 西方经济学
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影响整体价格水平
1
利息率不应成为货币政策的目标
2
货币政策应以控制货币供给量为中心,制止通货膨胀,保证经济正常发展
3
*
*
(四)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的比较
直接目标
手段
机制
工具
最终目标
凯恩斯主义
利率
调节货币量
*
*
四、财政政策局限性
严卫华 西方经济学
在支出方面的局限性 人们把转移支付用于储蓄 削减转移支付会受到人们的反对 财政支出具有一定的刚性
在税收政策方面的局限性 企业在政府增加了税收后会提价 减税后人们把剩余的钱用于储蓄 在实际运用中会发生一些矛盾 时间滞差的限制
国际经济学:国际收支
证券投资(Portfolio Investment)
证券投资包括股票和债务凭证 的交易,后者又可分成: 债券和票据; 货币市场工具;
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购与出售。 包括:不是由生产创造出来的有形 资产(如自然资源、土地)、无形 资产所有权的买卖引起的收支。
(二)金融项目(Financial Account)
直接投资 证券投资 其他投资 金融衍生品(如期权) 储备资产
直接投资(Direct Investment)
B+OR=0 如果一国总差额顺差,就意味着该
国官方储备资产增加或者外国作为 官方储备持有该国的资产减少; 相反,如果一国总差额逆差,就意 味着该国官方储备资产减少或者外 国作为官方储备持有该国的资产增 加。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货币 供给(Ms)包括两个部分:国内创 造部分(D)和来自国外部分(R)。 国内创造部分就是通过本国银行体 系所创造的货币;来自国外部分是 指经过国际收支获得的盈余(国际 储备)所创造的货币。外国货币会 转化为本国国际储备,形成高能货 币。
商品和服务 主要收益 次要收益
(一)商品
贷方:出口 一般商品 转口贸易商品 非货币黄金
借方:进口 一般商品: 转口贸易商品 非货币黄金
该账户记录商品的进出口。 出口记入贷方,进口记入借方。
(二)服务
加工贸易服务 维修保养服务 运输 旅游 通讯服务(Communications Services) 建筑服务(Construction Services) 保险服务ancial Services) 计算机和信息服务(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特许权和许可证费(Royalties and License Fees) 其他商业服务(Other Business Services) 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Personal, Cultural, and Recreational
第十三章国际收支平衡表
第十三章国际收支平衡表1.为什么说国际收支平衡表总是平衡的?答案提示:由于采用复式记帐原则,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借贷双方总额是相等的,即国际收支平衡表总是平衡的。
国际收支项目分为自发交易项目和调整交易项目。
自发交易项目又称事前交易,是企业或个人出于经济利益或其他动机进行的国际贸易,与国际收支调整无关。
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都属于自发交易项目。
调整项目或称补偿项目、事后项目,是指以调整国际收支为目的的交易项目。
国际收支中的官方结算是主要的调整项目,当一国自发性交易产生的外汇需求大于外汇供给时,为平衡供求金融当局就需动用本国的黄金、外汇等官方储备,或通过外国中央银行、国际金融机构融通资金以弥补自发性交易带来的收支差额。
错误与遗漏也是调整项目,它可以使国际收支平衡表最终在帐面上达到平衡。
国际收支的帐面平衡是通过调整项目来实现的。
2.请说明在复式记帐法下,以下国际交易如何记入A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1)A国一位居民从B国一居民那里进口了价值1000美元的商品,并同意半年后付款。
(2)半年后,该居民用他在B国的银行存款余额付款。
(3)若这些交易发生在同一年,其对A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净影响如何?答案提示:略3.请说明在复式记帐法下,以下国际交易应如何记入A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一位B国投资者购买了500美元的A国债券,并且用其在A国银行的存款支付;债券到期后,该投资者得到本利和550美元,并存入B国的银行帐户。
答案提示:略4.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国际投资头寸表有何关系?答案提示: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对一国国际收支流量的记录,而国际投资头寸表则是一国对外资产与负债的存量统计表,它反映一国在某一时点上对外资产与负债的价值及其构成。
根据流量与存量之间的转化关系,国际收支变化必然会导致国际投资头寸的变化,而国际投资头寸的变化也会对将来的国际收支产生影响。
5.何为国际收支不平衡?答案提示:国际收支项目分为自发交易项目和调整交易项目。
西财《西方经济学》(王哲)教学资料包 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宏观经济政策一、名词解释经济增长: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
财政政策:政府为提高就业水平,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经济稳定增长而采取的有关税收、借债水平和政府支出的政策,即政府为了实现其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而对其收入和支出水平所做出的决策。
自动稳定器: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
这就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周期平衡预算:政府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预算平衡。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
货币乘数:又称货币创造乘数,是指基础货币量变动引起货币总供给量变动的比率。
法定准备金:准备金在存款中最低的比率是由中央银行规定的,因而这一比率称为法定准备金。
贴现率:商业银行在用现金购进未到期票据时,可按该票据到期值的一定百分比作为利息预先扣除,这个百分比就叫做贴现率。
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与利率的货币政策手段。
挤出效应:若政府实行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会使得国民收入增加,因而对货币的交易需求增加了,在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条件下,人们用于投机需求的货币需要相应减少,这就要求利率上升。
利率的上升抑制了私人投资,这就是“挤出效应”。
二、单选题1—5 DAABA 6—10 CCCAA三、简答题1.答:充分就业:充分就业并不是完全就业,而是维持一定的失业率。
“充分就业”时所维持的失业率要在社会可允许的范围之内,能为社会所接受。
经济增长: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13(第十三章)货币的均衡与失衡
货币的均衡与失衡第一节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一)货币均衡与失衡的含义货币均衡: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货币失衡: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偏离,两者之间不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货币失衡有两种表现形态: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
如果货币供给持续大于货币需求,物价将会上涨,出现通货膨胀现象;如果货币供给持续小于货币需求,物价将会下跌,出现通货紧缩现象)。
(二)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间的关系在宏观经济学课程中,市场总需求被定义为经济社会(一国家或一地区)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
在不考虑国外需求的情况下,经济社会的总需求是指在价格、收入等经济变量既定的情况下,居民、企业和政府部门将要支出的数量,因此,总需求衡量的是经济中各种行为主体的总支出。
与总需求相对应,市场总供给被定义为经济社会的总产量(或总产出),它描述了经济社会的基本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有的产量。
关系:(1)市场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2)货币需求决定货币供给(3)货币供给形成市场总需求(4)市场总需求决定市场供给关系图:(市场总供给)(市场总需求)(货币需求)(货币供给)由图知货币均衡与市场总供求均衡有着紧密的联系,进一步说,货币均衡与市场总供求均衡不过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因此,表现市场供求均衡与否的物价水平波动也可以作为货币均衡与否的外在表现形式。
从经济决定金融的基本原理出发,市场均衡决定货币均衡,但与此同时,货币均衡对市场均衡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们从货币供给出发,如果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量,则会形成更多的市场总需求(第十四章会讲),需求拉动供给,如果此时一国存在着大量闲置的生产资源,则会促使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出,市场总供给伴随着总需求的增加而相应增加,市场供求在一个更高的产出水平上达到均衡,不会带来物价水平的上涨。
第十三章 货币的均衡与失衡
二、国际收支差额与货币均衡
(一)国际收支差额 1贸易账户差额 贸易账户差额是包括货物与服务在内的商品、服务进出口之间的差额,等于商品 和服务出口-商品和服务进口。如果差额为正,称为贸易账户顺差;如果差额为 负,称为贸易账户逆差;如果差额为零,则称贸易账户平衡。2经常账户 差额 贸易账户差额加上收益账户差额和经常转移账户差额即为经常账户差额,因此, 经常账户差额的变化受其子项目差额的影响。如果差额为正,则经常账户盈 余,称为顺差;反之,如果差额为负,则经常账户赤字,称为逆差;如果差 额为零,则经常账户平衡。 3国际收支总差额 国际收支总差额是经常账户差额+资本与金融账户差额+净误差与遗漏。 总差额是一种使用广泛的指标,在没有特别指明的情况下,国际收支的顺差或逆 差指的就是总差额。
3-29
(二)国际收支差额对货币供求的影响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国际收支差额对该国的货币供求有着重要的影响。 1国际收支差额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如果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将会增加货币供给。相反,如果一国国 际收支出现逆差,则会相应缩减货币供给。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中央银行一般不承担维持汇率稳定的义务。但是,中央银行不承担维 持汇率稳定的义务并不等于说它不干预外汇市场,当中央银行为了实现某种政策目标 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外汇时,就会引起货币供给量的扩张或收缩。 2国际收支差额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1)贸易账户差额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贸易顺差时,外汇收入大于外汇支出,为了保持汇率的稳定,货币当局投放本国货币,外 汇储备增加,货币需求扩大;反之,贸易逆差时,外汇收入小于外汇支出,为了保持 汇率的稳定,货币当局投放外汇,回笼本币,外汇储备减少,货币需求减少。 (2)资本与金融账户差额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资本流入,将增加对本国货币的需求,反之,将减少对本国货币的需 求。 (三)国际收支差额对市场供求的影响 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国际收支差额对该国的市场总供求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最主 要的是贸易账户差额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中,有支出法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 GDP=C+I+(X-M)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拉动一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净出口。
2020年中级经济师第十三章
考情分析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分值:5分左右,基本上4道单选题,1道多选题。
内容介绍第一节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第二节财政政策第三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第一节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知识点:财政平衡的含义(掌握)知识点:财政赤字的计算口径及分类知识点: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及其经济效应知识点:财政平衡的含义(掌握)1.财政平衡的含义:财政收支之间的对比关系。
(1)收大于支,出现结余;(2)支大于收,出现赤字;(3)收支相等,出现数量上的绝对平衡。
一般来讲,财政收支略有结余或略有赤字,可以视作财政基本平衡或大体平衡。
2.造成财政收支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注意:对财政支出需要的无限性与财政收入可能的有限性必然存在矛盾。
3.坚持财政收支平衡的重要意义(了解)在制定和实施具体的财政政策过程中,应坚持“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1)坚持财政收支平衡,是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平衡的保证;(2)坚持财政收支平衡,有利于实现无通货膨胀的经济运行。
4.掌握:财政赤字和信用膨胀是造成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
坚持财政收支平衡能防止从财政渠道引发通货膨胀。
【例题1·单选题】关于财政平衡的说法,错误的是()。
A.财政收支在数量上的绝对平衡才是财政平衡B.财政收支略有结余可视为财政基本平衡C.财政收支略有赤字可视作财政大体平衡D.财政收支平衡是指财政收支之间的对比关系『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一般来讲,财政收支略有结余或略有赤字,可以视作财政基本平衡或大体平衡。
【例题2·单选题】财政收支矛盾的客观性,决定了财政收支运动的基本形态是()。
A.收支平衡B.收支不平衡C.收入大于支出D.支出大于收入『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财政收支矛盾的客观性,决定了财政收支运动的基本形态是财政收支矛盾的客观性,决定了财政收支运动的基本形态是收支不平衡。
【例题3·单选题】充分利用财政资源,但又要防止从财政渠道引发通货膨胀的做法就是要坚持()。
国经作业
第二章比较优势原理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30分)1、机会成本:一种商品的成本是再生产一单位此种商品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生产量。
2、生产可能性曲线:指一国使用其所有资源和最佳技术时所能生产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3、比较优势原理: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劣势(即无绝对的优势),仍有可能有互利贸易。
一个国家可以专门生产、出口其绝对劣势相对较少的商品(这是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同时出口其绝对劣势相对较大的商品(这是其有比较劣势的商品)。
二、判断题(每题4分,共20分)(错)1、一个产品不可能同时既具有绝对优势,又具有相对优势。
(对)2、单纯从贸易利益来看,小国参与国际贸易通常获利更多。
(错)3、早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托马斯·孟。
(错)4、晚期重商主义又称货币差额论。
(错)5、只要给定两个国家、两种商品条件,双方必定形成互为有利的国际分工。
三、计算题(每题10分,共10分)1、已知:生产每单位X产品需投入1单位劳动力、6单位资本;生产每单位Y产品需投入2单位劳动力、1单位资本。
又知,在发生国际贸易前,A国每单位劳动力价格为30美元、每单位资本价格为10美元;B国每单位劳动力价格为60美元、每单位资本价格为10美元。
计算:用比较利益理论分析两国将会如何分工?解: A国:X A=1×30+6×10=90$,Y A=2×30+1×10=70$。
B国:X B=1×60+6×10=120$,Y B=2×60+1×10=130$。
X A/X B=3/4,Y A/Y B=7/13;所以根据比较成本理论,A国应生产Y,B国应生产X。
四、简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简述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
2、论述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以及它们的内在联系。
第五章 H-O理论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30分)1、边际转换率:每多生产一单位X而少生产Y的数量。
国家开放大学财经教学部期末指导《金融学》试题及答案
《金融学》一、单选题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货币量指标中的货币增长率指标反映了(C )的状况。
C、货币增量2、一定时期内货币流通速度与现金和存款货币的乘积就是(B)。
B、货币流量3、流动性最强的金融资产是(D)。
D、现金4、马克思的货币理论表明(D)。
D、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5、价值形式发展的最终结果是(A)。
A、货币形式6、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特点是(D)。
D、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7、货币在(A)时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A、商品买卖8、在财政收支、贷款发放、商品赊销等经济活动中,货币发挥着(D)的职能。
D、支付手段第二章货币制度1、市场人民币存量通过现金归行进入的是(C)。
C、业务库2、信用贷款制度不具有的性质是(D)。
D、金属铸币在流通中使用3、货币流通具有自动调节机制的货币制度是(B)。
B、金币本位制4、现实经济中的信用货币投入流通是通过(B)。
B、商业活动5、牙买加体系的特点是(C)。
C、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第三章国际交往中的货币与汇率1、中间汇率是指(D)。
D、买入汇率和卖出汇率的算术平均数2、运用边际效用价值理论分析汇率变动的理论是(B)。
B、汇兑心理说3、关于出口换汇成本的正确表述是(C)。
C、出口换汇成本=(1+预期利润率)×一定时期内以人民币计算出口总成本/一定时期内以美元衡量的出口总收入4、国际借贷说认为本币升值的原因是(C)。
C、流动借贷的债权大于债务5、汇率自动稳定机制存在于(B)条件下。
B、金币本位制6、对浮动汇率下现实汇率超调现象进行了全面理论概括的护绿理论是(D)。
D、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7、目前人民币汇率实行的是(B)。
B、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8、目前我国实现了(D)。
D、经常账户下人民币完全可兑换第四章信用的演进1、信用是(D)。
D. 各种借贷关系的总和2信用的基本特征是(C)。
第十三章 国际收支理论
第十二章 国际收支理论一、名词解释1.价格——铸币流动机制(Price Specie -Flow Mechanism )也称“休谟机制”。
其基本思想是:在金本位制下,国际收支均衡的恢复,完全用不着人为的政策干预,在价格机制和黄金(铸币)流动机制的自发作用下,国际收支会自动趋于均衡。
2.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 )公式|e x ︱+ |e m ︱>1就是著名的马歇尔——勒纳条件。
它说明当进出口的供给弹性都趋于无穷大时,只要一国的进出口需求弹性系数的绝对值之和大于1,本币贬值就能够改善贸易收支状况。
3.J 曲线效应(J Curve )一般而言,即使在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从货币贬值到贸易收支改善之间也存在一个时滞,这种现象被命名为J 曲线效应。
4.商品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 )所谓商品贸易条件(用“π”表示)是指以同种货币表示的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用公式表示为:*=m x p e p /π 5.外贸乘数(Foreign Trade Multiplier )公式)(1100000M X G I C m c Y -++++-=中的m c +-11就是开放经济下的外贸乘数,它表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有效需求的变动使国民收入成倍变动的倍数。
6.哈伯格条件(Harberger Condition )|e x ︱+ |e m ︱>1 + m 就是哈伯格条件。
它说明当进出口的供给弹性都趋于无穷大时,只要一国的进出口需求弹性系数的绝对值之和大于1加边际进口倾向,本币贬值才能够改善贸易收支状况。
二、填空题1.早在金本位制盛行的时代,英国古典经济学家 大卫·休谟 就提出了 物价现金流动机制 理论,它实际上就是金本位制下的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理论。
2.按弹性分析理论,一国降低本币汇率有利于改善该国贸易收支的条件是 |e x ︱+ |e m ︱ 。
西方经济学第十三章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题目1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当国际收支赤字时,一般来说要使用的调整策略是()选择一项:A. 增加进口B. 汇率升值C. 外汇管制D. 增加出口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增加出口题目2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如果一国经济起先处于内外均衡状况,现在出口额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可能出现的情况是()选择一项:A. 本国产品价格下降,有利于提高同类商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出口持续增长B. 促进新的生产能力形成,供给将增加,从而提高总产出水平C. 进口会随之增加,使国际收支恢复平衡D. 出现过度需求,引起国内通货膨胀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出现过度需求,引起国内通货膨胀题目3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在下列情况下,乘数最大的是()选择一项:A. 开放型国家的边际储蓄倾向是0.3,边际进口倾向是0.2B. 封闭型国家的边际消费倾向是0.6C. 开放型国家的边际消费倾向是0.8,边际进口倾向是0.2D. 封闭型国家的边际储蓄倾向是0.3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封闭型国家的边际储蓄倾向是0.3题目4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一般来说,外贸乘数比投资乘数要()选择一项:A. 小B. 无法比较C. 大D. 相等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小题目5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进口边际倾向的上升()选择一项:A. 将使开放经济的乘数减少B. 将改变国内消费品支出曲线斜率C. 使国内消费品支出曲线向上移动D. 将使开放经济的乘数增大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将使开放经济的乘数减少题目6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决定国际间资本流动的主要因素是各国的()选择一项:A. 收入水平B. 进出口差额C. 价格水平D. 利率水平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利率水平题目7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在开放经济中,不是政府宏观政策最终目标的是()选择一项:A. 国际收支平衡B. 经济均衡增长C. 不存在贸易逆差或顺差D. 消除通货膨胀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不存在贸易逆差或顺差题目8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在国民边际消费倾向为0.9的情况下,出现50亿元的通货紧缩缺口时,国民收入减少量为()选择一项:A. 450亿元B. 600亿元C. 50亿元D. 500亿元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500亿元题目9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一个国家顺差过多,表明()选择一项:A. 实行了汇率管制B. 积累了外汇C. 外汇得到利用充分D. 通货膨胀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积累了外汇题目10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如果国际收支顺差,意味着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选择一项:A. 增加B. 不能确定C. 不变D. 减少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增加题目11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经济开放度是衡量一国开放程度的指标,即()选择一项:A. 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B. 出口减去进口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C. 出口与进口的平均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D. 进口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进口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题目12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开放条件下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是()选择一项:A. I+G+X=S+T+MB. I+G=S+TC. I=SD. I+G+X+N=S+T+M+F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I+G+X=S+T+M题目13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美元贬值将会()选择一项:A. 减少美国的出口和进口B. 减少美国的出口并增加其进口C. 增加美国的出口和进口D. 有利于美国出口不利于进口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有利于美国出口不利于进口题目14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如果经常项目上出现赤字()选择一项:A. 出口小于进口B. 出口和进口都减少C. 出口和进口相等D. 出口和进口相等且减少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出口小于进口题目15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从纯经济的观点来看,最好的关税税率为()选择一项:A. 使国际收支达到平衡B. 零C. 能使国内、外的同类商品价格相等D. 不至于引起国外的贸易报复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零题目16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与对外贸易乘数无关的因素是()选择一项:A. 边际进口倾向B. 边际效率倾向C. 边际税收倾向D. 边际消费倾向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边际效率倾向标记题目信息文本二、多项选择题题目17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经常项目主要有()选择一项或多项:A. 国外投资的利息和股息B. 劳务收支C. 外汇储备D. 单方面转移支付E. 商品贸易收支反馈你的回答正确The correct answers are: 商品贸易收支, 劳务收支, 国外投资的利息和股息, 单方面转移支付题目18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组成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项目有()选择一项或多项:A. 资本项目B. 调整项目C. 错误与遗漏项目D. 官方储备项目E. 经常项目反馈你的回答正确The correct answers are: 经常项目, 资本项目, 错误与遗漏项目, 官方储备项目题目19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使国民收入增加的因素有()选择一项或多项:A. 边际储蓄倾向提高B. 汇率下降C. 边际进口倾向提高D. 边际消费倾向提高E. 边际税收倾向提高反馈你的回答正确The correct answers are: 边际消费倾向提高, 汇率下降题目20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要提高国民收入增长率,就要()选择一项或多项:A. 降低边际进口倾向B. 提高边际储蓄倾向C. 降低边际消费倾向D. 提高边际消费倾向E. 提高边际进口倾向反馈你的回答正确The correct answers are: 提高边际消费倾向, 降低边际进口倾向题目21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下降,可能带来的结果是()选择一项或多项:A. 边际储蓄倾向上升B. 消费增加C. 储蓄增加D. 国民收入下降E. 平均储蓄倾向下降反馈你的回答正确The correct answers are: 国民收入下降, 边际储蓄倾向上升, 储蓄增加标记题目信息文本三、判断题题目22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外汇储备增加会减少一国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能力。
国际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李坤望
2、经济一体化由低到高可分为五种形式:自由贸易区、关税同 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和完全的经济一体、。
3、关税同盟对国际贸易和区域内外的国家及世界福利都会产生影 响。其对贸易的影响可区分为贸易创造 和贸易转移两种效应。
第二章:
1、斯密的绝对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
的绝对 差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
动生产率的 相对 差别。
2、哈伯勒首先用 机会成本 概念来阐明比较优势论。
3、重商主义者提倡的国家经济政策有:限制进口和鼓励出口,采
取奖金、退税、协定和殖民地贸易等措施鼓励出口。
第七章:
1、各国对对外贸易的干预手段可分为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两大类。 2、关税是一种价格控制手段,有多种形式,如进口关税、进口附 加税、过境税、出口税等。 3、进口关税的征收对一国的生产者有利,但不利于消费者。 4、在小国情形下,进口关税会导致社会福利损失;在大国情形 下,关税的净福利效果不确定 。 5、进口配额是一种通过对进口数量的限制达到保护本国生产的非 关税措施,它所起到的贸易限制作用往往比关税要大,不易渗透。进口 配额的影响效应与关税大致相同。 6、进口配额常常与进口许可证结合起来使用,因此在操作过程中 透明度较差,容易引发“寻租”等浪费资源的行为。 7、出口补贴是政府对出口采取补贴的方法,以提高出口企业的竞 争力,扩大本国出口。 8、倾销是一种企业低价竞争行为,有利于进口国的消费者,但对 进口国的生产者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所以,进口国的生产者往往会要 求政府采取反倾销税等措施,抵消来自他国倾销的影响。 9、倾销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持续性倾销,另一种是掠夺式倾
经济学系《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学系《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课程代码:ZB1005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学分:3学时:54(理论学时:54;实验实践学时:0)面向对象:经济学专业先修课程:宏、微观经济学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是经济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主要分为微观(国际贸易)和宏观(国际金融)两大部分。
国际经济学的微观部分,着重介绍商品和要素贸易的起因、贸易格局的决定、贸易利益及分配,以及贸易政策等内容。
国际经济学的宏观部分,讨论国际经济关系与一国宏观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着重介绍国际收支、汇率决定与制度、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国际货币制度等内容。
以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在系统介绍国际经济学的理论和政策的同时,注重讲解规范的经济学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让学生通过学习,不仅了解和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知识,而且能够熟悉一些现代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分析技巧和工具,培养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具备以下知识与技能:1.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整体的理论框架;2.能够运用基础经济学理论分析开放条件下的相关内容;3.形成良好的经济学思维逻辑与思维习惯,具备基本的经济学素养,在专业学习中能较好地进行知识迁移;4.能用所学的基本原理,解释、分析现实经济中的各种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现象与政策,并具备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考核要求1.考试目的与要求:考察学生对国际经济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对课程知识理论体系的了解情况;重点考核学生运用基本国际经济理论来分析与解决经济中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采取多元化的考核形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
2.考核形式:包括两部分,--部分是过程考核,包括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另一部分是期末卷面考试,采取闭卷形式。
3.成绩评定:采取百分制进行核算,其中过程考核占30%,期末卷面考试占70%。
国际收支统计申报操作规程
国际收支统计申报操作规程国际收支统计申报操作规程是指对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的具体操作步骤和要求的规范性文件。
它是为了规范和统一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工作,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而制定的。
以下是一份关于国际收支统计申报操作规程的1200字以上的文档:第一章总则第二条根据中央银行的相关规定,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工作由国家外汇管理局负责,各级外汇管理局为其具体管理实施机构。
第三条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工作是指对境内经济主体与境外经济主体之间发生的经济交易进行记录和统计的工作。
第二章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的范围和对象第四条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工作涵盖的范围包括贸易、投资、服务、外汇等方面的收支统计。
第五条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工作适用于境内具有经济交易活动的各类经济主体,包括但不限于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个体工商户等。
第六条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工作的对象分为境内经济主体和境外经济主体,境内经济主体指在境内进行经济交易的机构和个人,境外经济主体指在境外进行经济交易的机构和个人。
第三章操作流程和要求第七条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工作的操作流程包括信息采集、数据输入、核对和申报等环节。
第八条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工作的信息采集环节要求境内经济主体对其与境外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交易进行准确记录,并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整理。
第九条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工作的数据输入环节要求境内经济主体将信息记录转化为统计申报的数据,并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输入。
第十条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工作的核对环节要求境内经济主体对输入的数据进行核对,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十一条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工作的申报环节要求境内经济主体根据规定的时间节点将统计申报数据报送给所属的外汇管理局。
第四章数据保密和查询权利第十二条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工作涉及到的数据应当严格保密,不得向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个人泄露。
第十三条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工作涉及到的数据由国家外汇管理局负责进行统一管理和发布。
第十四条境内经济主体对自己的国际收支统计申报数据有查询的权利,并可以向所属的外汇管理局申请查询相关数据。
国际经济学教程(第三版)第十三章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第三节 乘数论
一、乘数论的提出
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的出现给经济学带来了重大 的变革。在国际收支领域,凯恩斯主义的出现直接否定了 萨伊定律,进而否定了价格—铸币流动机制,引发了国际 收支理论的一次飞跃。40年代,以哈罗德(R.F.Harrod )、劳埃德·梅茨勒(Laoyd Metzler)、弗里茨·马克卢普 (Fritz Machlup)等为代表的经济学家运用凯恩斯主义 经济学的理论揭示了国际收支的收入调节机制,以此形成 了国际收支的乘数论(Multiplier Approach),又称为 收入分析法。
二、弹性论的主要内容
• 弹性分析法研究的是在收入不变的条件下, 汇率变动对一国国际收支由失衡状态调整 到均衡状态的作用。其核心是研究货币贬 值、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改变后,进出口 数量将发生什么变化,如果要使贸易差额 得到改善,需要满足何种条件。
马歇尔—勒纳条件 εx+εm>1 公式被称为马歇尔—勒纳条件。本币贬值是否能 够改善一国国际收B 支X M状况,将最终取决于本国对
价格—铸币流动机制的调节过程
三、对价格—铸币流动机制评价 大卫·休谟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是最早对国际收
支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为国际收支 研究确定了基本内容和结构框架,成为后来国际收支调 节理论的渊源。“价格—铸币流动机制”具有重大的理 论和实践意义。当然价格—铸币流动机制也存在明显的 局限性。
四、对弹性论的评价
• 弹性分析法是在国际金本位崩溃及20世纪 30年代全球性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产生的。 弹性分析法基于当时的经济现实,从分析 汇率变动对进出口商品的影响入手,揭示 了贬值与贸易收支之间的关系,纠正了贬 值一定能改善国际收支的片面看法,成为 现代国际收支研究的理论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栏 13-1 国际收支平衡表复式记账原理举例
例 1:一国居民向非居民出口价值 100 万美元的商品,该居民在国外存款相应增加 100
万美元,则对于出口方的国际收支平衡表记录为:
贷方(+)
借方(-)
商品出口
100 万美元
本国在国外银行存款
100 万美元
例 2:一国居民到国外旅游花费 1 万美元,该笔费用从其国外存款账户中扣除,则该国
3871.4 13021.1 6465.0
众所周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是净债务国,而一战后美国迅速转变成为世界领先 的债权国。尤其是二战之后的几十年中,美国以名义美元计价的对外债权不断攀升。如表 13-3 所示,美国国际投资头寸净额于 1980 年年末达到顶峰,为 3655 亿美元。由于美国在 20 世纪 80 年代出现了巨额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逆差,客观上要求其必须不断通过国际借贷进 行融资。因此到 1986 年,美国再次成为了净债务国,国际投资头寸净额为-218 亿美元。之 后美国对外净负债不断增加,2008 年年末美国国际投资头寸净额达-3.47 万亿美元。
其中:
美国官方储备资产
44.1 171.4 118.0 139.9 174.7 176.1 128.4 188.0
美国政府(官方储备除外) 45.0
65.6
89.8
91.9
84.3
85.1
85.2
77.5
美国私人
367.9 692.8 1079.7 1237.7 1920.0 3225.1 6025.2 10506.0
金融衍生品
-
-
-
-
-
-
-
1132.1
注:由于采用四舍五入,个别计算有误差。
资料来源:U.S. 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bea/di/intinv08_t2.xls.
2008 -3469.2 19888.2
293.7 624.1 12345.8 6624.5 23357.4
一、国际收支的概念
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是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地区)居民与 非居民之间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的主要目的是使政府当局了解本 国(地区)对外进行经济交往的状况,从而为制定相应的经济管理政策提供信息和依据。
在国际收支的定义中首先需要理解“居民”(resident)和“非居民”(nonresident)的概 念。“居民”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领土(economic territory)内具有经济利益的经济 单位。“居民”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政府机构和法人。对于一个经济体来说,它的居 民单位主要是由两大类机构单位(institutional units)组成:家庭和组成家庭的个人;法定的 实体和社会团体,如公司和准公司、非盈利机构和该经济体中的政府。具体来说,一个国家 (地区)的“居民”包括:
表 13-1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项目 贷方
经常项目 (一)商品和服务 (二)主要收益 (三)次要收益
资本项目 (一)非生产性、非金融性资产的获取和放弃 (二)资本转移
金融项目 (一)直接投资 (二)证券投资 (三)金融衍生品和员工股票期权 (四)其它投资
借方
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 1948 年首次颁布了《国际收支手册》(Balance of Payments Manual)第一版,阐释其 编制《国际收支统计年鉴》(Balance of Payments Statistics Yearbook)的具体方法和依据。以后又分别于 1950 年、1961 年、1977 年和 1993 年颁布了补充修改后的《国际收支手册》第二版至第五版。2008 年 12 月国 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了第六版手册,更名为《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Balance of Payments and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Position Manual),即 BPM6。
3.非营利私人团体和机构属于所在国居民。 4.政府居民:包括各级政府都属于所属国居民。 5.国际性机构: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以及其它国际性组织不属于任
何国家的居民,而是所有国家的非居民。 国际收支定义中的“经济交易”(economic transfer)是指经济价值在不同经济活动者之
210 10808 123
第十三章 国际收支
从本章开始我们进入国际经济学的宏观部分——国际金融与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 策的学习。本章着重介绍国际收支的基本概念及其基本内容。主要问题包括国际收支的概念 及国际收支平衡表所包括的具体内容;国际收支差额指标和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类型;国 际收支差额的宏观经济含义等。
第一节 国际收支的概念和统计
专栏 13-2 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
表 13-4
项目 净头寸 A.资产 1.对外直接投资 2.证券投资 2.1 股本证券 2.2 债务证券 3.其他投资 3.1 贸易信贷 3.2 贷款 3.3 货币和存款
2006-2008 年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
单位:亿美元
2006 年末 2007 年末 2008 年末
表 13-2 国际投资头寸表的主要项目 资产
国际投资头寸净额 一、直接投资
(一)股权和投资基金份额 (二)债务票据 二、证券投资 (一)股权和投资基金份额 (二)债务证券 三、金融衍生品(官方储备除外)和员工股票期权 (一)金融衍生品(官方储备除外) (二)员工股票期权 四、其它投资 (一)其它股权 (二)货币和存款 (三)贷款 (四)保险、养老金和标准担保项目 (五)贸易信贷 (六)其它可收付项目 (七)特别提款权 五、储备资产 (一)货币黄金 (二)特别提款权 (三)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储备头寸 (四)其它储备资产 资产或负债总计
负债
根据流量与存量之间的转化关系,国际收支变化必然会导致国际投资头寸的变化,而国 际投资头寸的变化也会对将来的国际收支产生影响。我们可以通过表 13-3 中美国国际投资 头寸的变动来简单考察国际投资头寸与国际收支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表 13-3 1976~2008 年美国国际投资头寸的变动(选定年份的年末值) 单位:10 亿美元
300 万美元
官方储备
200 万美元
三、国际投资头寸表
国 际 收 支 平 衡 表 是 对 一 国 国 际 收 支 流 量 的 记 录 , 而 国 际 投 资 头 寸 表 (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Position)则是一国对外资产与负债的存量统计表,它反映一国在某一时点上对外 资产与负债的价值及其构成。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 (第六版)》,国际投资头寸表包括的主要项目如表 13-2 所示。
金融衍生品
-
-
-
-
-
-
-
1190.0
外国在美国拥有的资产
291.6 564.3 1220.3 1491.2 2402.4 3909.2 7569.4 13886.7
其中:
外国官方
104.4 176.1 202.5 241.2 373.3 682.9 1030.7 2306.3
其它外国资产
187.1 388.2 1017.8 1250.0 2029.1 3226.3 6538.7 10448.3
6534
11619
15190
16881
23744
29203
906
1160
1694
2652
2846
2519
15
196
208
2637
2650
2311
2515
4265
5328
1161
1399
1340
670
888
1071
474
723
1060
3.4 其他资产 4.储备资产
4.1 货币黄金 4.2 特别提款权 4.3 在基金组织中的储备头寸 4.4 外汇 B.负债 1. 外国来华直接投资 2.证券投资 2.1 股本证券 2.2 债务证券 3.其他投资 3.1 贸易信贷 3.2 贷款 3.3 货币和存款 3.4 其他负债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
在现代经济中,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从事的国际经济交易是大量的、多种多样的,为 了对本国国际收支状况及其变化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必须对这些交易信息进行收集、整理, 并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balance of payments account)。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以复式记账法 (double-entry bookkeeping)系统记录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从事的全部 国际经济交易的统计表格。如表 13-1 所示,依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008 年 12 月发布的《国 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六版)》,①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国际收支项目主要分为经 常项目、资本项目、金融项目和净误差与遗漏项目。(有关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具体内容详见 本章第二节。)
国际收支平衡表记录为:
贷方(+)
借方(-)
服务进口
1 万美元
本国在国外银行存款
1 万美元
例 3:一国向外国灾区提供价值相当于 100 万美元的物资援助,同时动用 100 万美元的
外汇储备向国外提供援助,,则该国国际收支平衡表记录为:
贷方(+)
借方(-)
商品出口
100 万美元
官方储备
100 万美元
经常转移
1.个人居民:(1)长期居住在本国的自然人;(2)移民属于其工作所在国的居民;(3) 留学生、旅游者以及到国外就医者属于原国籍的居民;(4)官方外交使节、驻外军事人员属 于派出国的居民。
2.企业居民:在一国境内注册登记的企业即为该国居民。而一个企业的国外子公司是 其所在国的居民,而不是其母公司所在国的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