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文化的缺失

合集下载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1000字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拥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如诗词、书法、绘画、音乐、戏曲、舞蹈等等,这些文化遗产不仅代表了中国智慧的结晶,也是世界文化的宝库。

但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变迁,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部分开始逐渐失去了其传承和发展的基础,甚至有些传统文化已经被淡忘或忽视,以下我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

第一,道德伦理缺失文化的核心之一就是人们对于道德和院合的认识,道德伦理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核,在传统中国文化里,尊师重道、和谐共处等是非常重要的价值取向。

但在当今社会,人们的道德水平却遭到质疑,崇洋媚外、不讲良心,诚信缺失等问题时有发生,这样的社会风气不仅伤害了个人的心灵,也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造成了危害。

第二,文化技艺的缺失中国传统文化的技艺传承很重要,例如,绘画、书法、剪纸等技艺,是现代文化的基础和根本。

但是现代生活中,这些传统技艺逐渐失传,并且失落的速度越来越快,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人逐渐减少,一些传统技艺甚至已经被遗忘。

第三,传统文化教育缺失中国传统文化没有被根本性地融入到现代教育体系中,而这些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其巨大贡献和深远影响在当今世界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同。

对传统文化的缺失,不仅导致了传统文化教育的不足,也给现代人留下了一些扎根于身体和心灵的文化言行的不足。

第四,自我认识和自由缺失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优势就是强调了个人的精神自由、个性和独立,而在过去的几十年被认为是自由的年代里,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部分被看作更倾向于权力,也就是一些人认为的权利。

这样带来的就是,过多地权威压制个人的精神自由,弱化了一个人向外开放的心态,破坏了个人的心灵的后劲,也缺乏使人们坚强自信的那种精神支持。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缺失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社会的文化氛围等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努力让我们的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学习和传承香港特区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教育问题及解决方案

传统文化教育问题及解决方案

传统文化教育问题及解决方案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传统文化教育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和挑战。

在当今社会,尤其是在大城市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地位逐渐被边缘化,孩子们更多地接触到的是先进的科技和时尚文化,而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程度逐渐降低。

因此,传统文化教育问题开始凸显,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一、传统文化教育问题1.传统文化教育缺失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教育的地位逐渐被边缘化,孩子们更多地接触到的是先进的科技和时尚文化,而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程度逐渐降低。

在学校和家庭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被大大减少,导致了传统文化的缺失和衰微。

2.传统文化教育认知偏低由于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导致了许多孩子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偏低,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作用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这也会导致孩子们在面对传统文化时缺乏足够的兴趣和热情,难以形成对传统文化的自觉传承和守护意识。

3.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单一在过去的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更多地停留在对传统经典、历史故事和文化符号的传授,缺乏对于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和应用的深入挖掘和讲解。

导致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单一,难以满足当代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多元化和实用性的需求。

4.传统文化教育形式单一传统文化教育形式主要以课堂教学和传统文化节日等为主,缺乏对于传统文化的生动和多样的展现方式。

这也让传统文化教育变得枯燥和单调,难以引起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兴趣。

二、传统文化教育解决方案1.家庭传统文化教育家庭是孩子们最早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的地方,因此家庭传统文化教育至关重要。

家长们应该从日常生活入手,通过讲述祖辈的故事、传统文化的知识和意义,以及家庭传统文化的传承,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和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与魄力。

2.学校传统文化教育学校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阵地,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传统文化课程、组织传统文化活动、举办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校园中全面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内涵。

传统文化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传统文化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传统文化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在进行传统文化调研时,可能会发现以下问题:
1、文化遗忘与流失: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不足,很多传统习俗、技艺、历史故事等被逐渐遗忘。

随着现代化的推进,许多传统文化元素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消失。

2、文化认同感缺失:一些人对传统文化缺乏认同感,认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脱节,缺乏实际应用价值。

这导致了对传统文化的忽视和轻视。

3、传承困境:许多传统技艺、手工艺等面临着传承的困境。

老一辈的传承人逐渐减少,而年轻一代对此缺乏兴趣,导致这些技艺面临失传的风险。

4、文化商业化过度:在一些地区,传统文化被过度商业化,失去了原有的纯粹性和精神内涵。

这导致了传统文化的扭曲和异化,失去了其真正的价值。

5、文化差异与冲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成为常态。

然而,这也可能导致文化差异与冲突,一些人可能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产生质疑,甚至产生自卑感。

6、文化资源开发不足:一些传统文化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其潜在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未得到充分发挥。

这限制了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力。

7、教育缺失:在教育体系中,对传统文化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学生缺乏对传统文化的系统学习,导致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不足。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包括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认同感、支持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合理利用和开发传统文化资源等。

论当代中国画教育中传统文化的缺失

论当代中国画教育中传统文化的缺失

论当代中国画教育中传统文化的缺失当代中国画教育中存在着传统文化的缺失,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根源,它蕴含着丰富的艺术传统和价值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代中国画教育中,由于各种原因,传统文化元素的传承和弘扬工作并不够到位,导致学生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不深,对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也不够敏感。

中国画教育中缺乏对传统文化的系统性学习和教授。

在许多学校的美术教育中,传统绘画技法和理论往往被忽视,教师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创作技巧和表现形式。

这使得学生们在中国画教育中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基本认识和理解,无法真正领会传统绘画中蕴含的深刻意义和文化内涵。

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应该成为中国画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代中国画教育中呈现的方式较为单一。

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新与传承是相互关联的,需要以新的方式去表达与传达。

在中国画教育中,对于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往往局限于对传统传统绘画形式的复制和模仿,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和理解。

这导致学生们对于传统文化元素的创造性运用能力较差,限制了他们对于中国画创新的可能性。

对于传统文化的价值认知尚未普及。

传统文化承载着丰富的中国式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和审美观念有着重要意义。

在中国画教育中,学生们普遍对于传统文化的价值认知不足,这使得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教育者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使学生们能够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深入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浅谈传统文化的缺失对当代设计的影响

浅谈传统文化的缺失对当代设计的影响

逐渐提高 , 中国的传统文化将更具 有艺 术价值 , 被 更多的世人
所接受 ,设计师要做 的根 本也是为 了迎合引导世人 的审美观 念 而不 断进行艺术创 作 ,因此在现代设计 中融入 本民族的文
高, 开始更加注重对 本土文化的欣赏 。近年来 , 设计作 品中传 化精髓是 十分必要 的。 中西文化是 在不 同的 民族背景下形成 和发展 的 ,中国的 统文化 的缺失越来越严重 , 它必将会唤醒人们 的文化 意识 , 也
影响着人们生活 的各个方面 。
设计作为文化 的一种 门类 , 也在不 断地 发展沉淀 , 现代 设 计 的发展必须具有一定 的文化 内涵 。脱离文化来谈设 计必将 是行不通 的 ,没有 了文 化 ,也必将给 当代设计造成很 大的影 响。 目前 , 众多设计师 由于对西方设计 的崇拜 , 本 土文化的涉 作品中 , 希望 中国的当代设计 能以文化 内涵为依据 , 在设计作
活的状 态, 虽然可以称人人都是设计 师, 但是 由设计带来的种种 问题也随之 而来 , 由于盲 目地 追求高品质 的设计 , 在一些设计作品 中越来越 多的失去 了本 民族原有的文化精髓 ,传统文化的缺失也开始 引起设计者对 当代设计深
刻的思考 。因此有必要对对 当代设计 中传统文化的缺失进行研究 ,以此来唤醒人们对 中国博 大精深的文化的崇 尚。 本文根据 目前设计 的现状 , 分析传统文化的缺失对设计产生的危 害, 从 而阐述文化 的传承在设 计 中的重要性 。 关键词 : 中国传 统文化 ; 文化缺失 ; 当代设计 ; 影响
文化成为当代设计者共同去面对的课 题。
地 上的人们 。 当代 设计 要想走 上 中国的特色之路 , 只有不断地
三、 设计 中传统文化缺失的危害性

传统文化缺失原因之探讨

传统文化缺失原因之探讨

传统文化缺失原因之探讨前言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断推进,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冲击和影响。

许多人甚至不知道或忘记了自己的传统文化,这给我们的文化繁荣和传承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

教育不足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但却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

相比于其他科目,传统文化在学校里的地位并不高,甚至可以说是被边缘化了。

有很多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并没有接受到充分的传统文化知识的培养,这也就导致了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有所欠缺。

社会环境的变化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也随之带来了许多新的文化和思想。

这些新文化和思想在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认可,逐渐取代了一些传统的文化元素。

例如,年轻人更喜欢看电视、玩手机、上网而忽略了传统节日等传统文化元素的体验与感受。

这些社会环境的变化使传统文化的传承变得更加困难。

媒体的影响现代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同时也会对传统文化带来影响。

例如,不同的媒体平台上推荐的内容对人们的认知和接触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些媒体为了吸引年轻人的眼球,而推出一些和传统文化内容无关的节目和新闻,这让一些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接触越来越少。

缺乏传承机构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一些机构或组织来推动和支持。

在一些地区,缺乏传承机构成为了限制传统文化传承的最大瓶颈。

例如,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受到了文化批量和缺少传承机构支持的限制,导致少数民族文化没有得到保护和传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文化可能就会消失。

总结以上是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之一部分。

要想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我们有必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和传承机构建设,在大众媒体上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等,这些措施可以支持和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

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缺失及应对策略

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缺失及应对策略

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缺失及应对策略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资源,更有着它的文明,一种古老而又朴厚的古文化积淀。

现代文明的飞速发展,使我们在现代文明的高速路上迅跑的过程中遗弃了许多许多的所谓“重负”。

诚然,这样可以让我们奔跑的速度更快,可惜的是更多的后果却是我们的文明越来越贫乏,尤其是在能够弘扬传统文化的主阵地——语文教学中,这种文化的缺失更为突出。

这种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才能使我们在不断的开拓前进中厚积薄发,因而,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我们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

一、传统文化缺失严重(一)传统文化在学生中的缺失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

回顾历史,从先秦的诸子百家对修身治国、立身行事、倡导人格修养等十分详备成熟的理论,到儒、道、释多种思想潜移默化,到唐诗、宋词、元曲的各个流派,再到新文化运动,曾经辉煌几千年、传承不断的文化到今天居然断流了。

这种断流,在我们正要和将要继承发扬文明的下一代——学生身上表现的更为突出,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的悲哀。

为了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笔者就近选取了洛川县旧县镇和永乡乡的部分中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下面是调查统计及结果(见下表)。

调查结果可以显示出来,学生喜欢的仅有春节和元宵节的热闹和其乐融融。

不知道历史遗址的大有人在,对民间艺术的漠然,对文学名著、传统经典更是知之了了,这不能不让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忧心忡忡。

在我们生活方式不断西化的同时,在西方文化不断渗透的过程中,我们的传统文化在逐渐的被淡忘甚至遗弃,很难想象,再过十年、二十年,我们的后代还能听到、看到多少我们这些辉煌灿烂的文明。

(二)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中的缺失从封建社会的科举考试到高考制度恢复,再到前些年的应试教育,今天的素质教育,因为衡量学生成才的标准表面在不断变化,然而究其实质,发生的变化微乎其微。

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考试的压力,不得不重点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说是越来越被淡化了。

中国传统文化的不足和缺失

中国传统文化的不足和缺失

中国传统⽂化的不⾜和缺失2019-07-02中国传统⽂化有很多好的地⽅,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最丰富的典籍,没有任何国家有像中国这样多的典籍。

另⼀⽅⾯,中国也创造了很多珍宝,包括各种各样的艺术品和思想遗产;有⼀些东西到现在还在发挥作⽤,⽐如中医。

但和任何事物⼀样,中国传统⽂化也有不⾜和缺失。

第⼀个就是政治体制领域,儒学带来的⼀系列问题。

其⼀,伦理与政治的统⼀。

中国传统⽂化的⾻⼲是儒学,⽽儒学讲伦理和政治的最多。

“修⾝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套体现中国社会的⼀个基本特点:宗法专制,伦理与政治统⼀,这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完全是符合的。

因为那个时候的社会是⾃然经济,经济状态⽐较稳定。

第⼆个特征是专制制度下严格的等级关系。

英国在1215年就有《⼤宪章》,国王加税要得到诸侯的同意,要保障各地⾃由、⾃治的权利。

中国的⼤⼩事都是天⼦或尊长说了算,抗上是极⼤的罪恶。

儒家政治理论把这些合理化了。

中国没有国际学术界界定或多数学者公认的封建制度。

如果是封建制度,国王、诸侯之间是契约关系,⽽中国没有这样的关系。

儒家思想的第三个特点是服从。

⽤孔⼦的话说,君⼦有三畏:“畏天命,畏⼤⼈,畏圣⼈之⾔。

”假如有争议,由谁定是⾮呢?由圣⼈和皇帝的话来决定,圣⼈的话是最后的标准。

公元1世纪,汉章帝召集儒门的代表⼈物在⽩虎观开会,由班固执笔写出⼀部《⽩虎通议》,章帝批准后颁⾏天下。

以儒学为指导,为国家政治⽣活和社会⽣活中的⽅⽅⾯⾯制定详细的规矩或规范。

突出中国传统⽂化的核⼼:三纲六纪(六亲),服从尊长。

以后历代的法典,唐、宋、明、清的律例都继承了《⽩虎通议》,将三纲六纪作为贯穿始终的东西。

⼀般的⽼百姓犯了罪,按照⾝份的⾼低、亲疏关系定罪。

中国传统⽂化的第⼆个问题是思维⽅法的缺陷。

杨振宁在2004年作报告时讲了⼀句话:“《易经》对中国的科学发展很不利。

”他说,其中⼀点是不讲演绎论证。

《易经》归纳了很多当时的社会现象、⾃然现象,但没有严谨的演绎和论证。

当今中国社会传统文化缺位的原因分析

当今中国社会传统文化缺位的原因分析

当今中国社会传统文化缺位的原因分析【摘要】当今中国社会传统文化缺位的原因有教育体制改革、社会价值观念混乱、文化市场商业化、快节奏生活方式和外来文化影响。

教育体制改革使传统文化教育受限,社会价值观念混乱导致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缺失,文化市场商业化使传统文化变为商品,快节奏生活方式无法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外来文化影响使传统文化地位下降。

为解决问题,应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只有通过这些努力,才能使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有更广泛的影响和传承。

【关键词】教育体制改革、社会价值观念、文化市场商业化、快节奏生活方式、外来文化影响、传统文化教育、正确的价值观念、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1. 引言1.1 当今中国社会传统文化缺位的原因分析在当今社会,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传统文化在中国社会中的缺位。

这种缺位主要表现为教育体制改革、社会价值观念混乱、文化市场商业化、快节奏生活方式以及外来文化影响等方面。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传统文化在当今中国社会的日益式微。

教育体制改革是导致传统文化缺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逐渐被边缘化,很多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程度大大减少。

社会价值观念的混乱也让传统文化难以在社会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社会上存在着“功利至上”、“物欲横流”的现象,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意义被忽视甚至抹杀。

文化市场的商业化也威胁着传统文化的传承。

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人们很难从繁忙的生活中抽出时间来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

而外来文化的涌入也给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了挑战。

为了加强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力,我们需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2. 正文2.1 教育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是导致当今中国社会传统文化缺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教育体制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和调整,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往往忽视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价值。

传统文化的缺失

传统文化的缺失

谈传统文化的缺失【摘要】中国物质文明异常繁荣的今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却呈现出日渐凋零的趋势。

经济与文化的不对称发展、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的断层、教育的忽视等造成了当下中国国民文化的缺失。

构建和谐社会,是国家重要的战略目标,而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源泉和动力。

我们要关注传统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弘扬和发展具有引导力的将现代和传统有机结合起来的创新文化。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缺失;传承;创新尤记得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那宏大的场面,佩服艺谋先生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短短几个小时里诠释得如此淋漓尽致,酣畅得令国人在泪花涌动的同时不住地拍手叫好。

但当我关上电视回归现实生活中时,却悲哀地发现那些传统文化于我们来说好像已经遥远得只能仰望。

从前的读书人15岁前就能把四书五经烂熟于心,他们口中朗诵着“知乎者也”,其对经典的了解足以让今天的古代文学博士望而兴叹。

可是一个世纪后的现在,屈指可数的人能够回答得出什么是四书五经,孩子们对《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些构建起中国古代思想体系支柱的著作只知其名不知其详。

随着世界各地孔子学校的相继开办,中国正在走向世界,汉语也正在逐渐受到人们的热捧且形式日渐高涨,不少外国人怀揣着“中国心”奔赴中国。

然而,汉语走出国门就一定代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吗?单是一个孔子就能代表中国的所有传统文化和当今中国的文化现状吗?在我们大张旗鼓地对外宣传中国文化的同时又有多少传统文化在走向消亡呢?又有多少国民是静下心来真正地去学习、领悟、参透传统文化的呢?整个中华民族在社会转型期表现出浮躁的文化心态、信仰的缺失、道德的沉沦和国民文化精神的贫乏着实让人担忧。

一、看传统文化的缺失现状我们骄傲于中国的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在世人皆知的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保存得最完整而源远流长。

而我们却不得不承认,中国传统文化现在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当下的中国人很少能够静下心来去接受中国传统礼仪和文化的洗涤,更不可能从本国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修身养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问题分析1. 传统文化教育缺失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但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教育缺失严重,很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甚至对传统文化抱有偏见或误解。

这种情况导致了传统文化的流失和传承困境。

2. 商业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当今社会,商业化对传统文化的侵蚀也愈发严重。

传统文化被过度商业化,失去了应有的内涵和魅力,成为了单纯的商品和娱乐元素。

3.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脱节问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逐渐脱节,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显得有些“过时”,难以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同。

二、对策建议1.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向学生传授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观念。

加大传统文化普及度,扩大传统文化教育的覆盖面和深度。

2. 立法保护传统文化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出台相关法律和政策,保护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遗产,遏制商业化对传统文化的侵蚀,保护传统文化的纯粹性和原汁原味。

3. 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要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的活力,让人们在现代生活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实用性。

4. 利用新媒体推广传统文化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评台,推广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加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兴趣,实现传统文化的时代更新。

三、个人观点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支柱,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应该积极采取行动,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保护传统文化、推广传统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更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传承好、弘扬好、发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支柱。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摘要: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深厚内涵。

然而其却在逐渐的流失,只有我们从自身做起,积极了解和学习,维护和发展传统文化,加强对于文化资源的创新力度,才能够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更好的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能够展示出自己的特色,继续传承给子孙后代们。

关键词:传统文化,缺失,传承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给后代留下了无穷无尽的财富,其中不乏传统文化、精神文明的精髓,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传统精神的影子却越来越模糊,传统文化逐渐在我们这一代人中淡漠,现对于此种现象进行以下思考。

一、中国传统文化流失现象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对文化的定义为:“文化或文明是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习俗及其他能力与习惯的综合体。

”文化这一概念可再分为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结构层次。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在发展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和观念形态的表现,是指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历史悠久、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我国国民对于传统文化概念性不强,这表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不能得到很好地维护和发展,如韩国向联合国申请端午节为自己的世界文化遗产,在围棋界称雄;日本发扬源于中国的茶道,且在对于儒家文化的研究有着比中国还要高的水平;还有韩剧日剧冲击中国电视剧市场的现象都表明我国国民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和别国存在着差距,表明中国传统文化在流失。

福建师大社会历史学院学生曾在福州某小学和大学城中作了一份关于传统文化的抽样调查发现,大学生中,传统文化观念淡薄,小学生中文化品味比较西洋化。

只有25%的小学生知道文房四宝是什么.在关于节日的调查中,除了儿童节,孩子们最喜欢过的是圣诞节,只有33%的孩子喜欢过春节,14%的孩子喜欢过中秋,12%的孩子喜欢过国庆节。

从生活习俗方面看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缺失

从生活习俗方面看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缺失

从生活习俗方面看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缺失我们常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是值得我们骄傲的。

在世界四个古老文明摇篮孕育产生的文化体系中,中国传统文化是唯一尚存的文化体系,是唯一生生不息地延续下来而没有出现过断层的古典文化。

在有文字可考的四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里,勤劳智慧的祖先以其非凡的创造力,给我们留下极为丰硕的文化遗产。

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社会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也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但是,遗憾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优秀的、值得我们去将其应用在现实生活中的东西,在当代的中国,没有得到它应有的重视。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没有很好传承下来。

现在,我们就从生活习俗方面来看看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缺失。

一、服饰方面中国的传统服装有两种基本形式:上衣下裳和衣裳连属。

上衣下裳即上身有衣下身有裳,《释名·释衣服》曰:“凡服上曰衣。

衣,依也,人所依以芘寒暑也。

下曰裳,裳,障也。

所以自障蔽也。

”相传这种服饰起源于黄帝时代。

衣裳连署故称深衣,它的用途很广,《礼记·深衣篇》云:“可以为文,可以为武,可以摈相,可以治军旅”。

说到服饰,那首先就来系数一下中国古代服饰的演变。

原始时代由于资料的缺乏,我们无法做出详细的描述。

夏商周时期中原地区的服饰是上衣下裳,束发右衽。

春秋战国之际衣裳连属的深衣广泛流行,此时,窄袖短衣、长裤的胡服开始出现。

汉代主要流通深衣,裤子开始流行。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少数民族入居中原,胡服成为社会上普遍流行的服饰。

此外,胡服中窄袖紧身、圆领、开衩等样式也被中原人吸收到自己的服饰中。

隋唐时代人民的服饰经过了融合变迁,形成了圆领袍、裹幞头,穿长靴的形式;女子的服饰主要是上衫下裙。

宋代的服饰大体沿袭唐制。

元代的服饰最主要的特点是质料上的变化,棉布成为衣料中的普遍品种。

明代沿袭旧制。

至于清代,男子的长袍马褂、女子的旗装日益普及,进入寻常汉人家庭。

可以说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海洋中,能够展示汉族特色的服饰有很多种,但是,现如今,我们,华夏大地上人口最大的汉族人却没有自己的民族服饰。

传统文化缺失原因之探讨1000字

传统文化缺失原因之探讨1000字

传统文化缺失原因之探讨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

其中,最主要
的原因之一可能源自于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缺失。

本文将探讨传统文
化缺失的原因。

其一,资本主义社会的催化作用。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货币和
物质至上的观念成为了人们的核心价值观,而传统文化却往往强调
道德、人文、情感等非物质层面,不符合资本主义逐利的逻辑,因
此被逐渐排斥和边缘化。

其二,现代科技和娱乐文化的发展。

随着科技和娱乐文化的日
益发展,人们对于物质享受的需求越来越高,对于传统文化的需求
也逐渐减少。

许多人习惯于快餐式的文化消费,在视觉、听觉和语
言方面追求即时满足,而传统文化中慢节奏、需持续时间久等特点,使其与现代文化越发格格不入。

其三,教育体制的改变。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的变革,课程
内容普遍更偏向经济学、科技等实用型课程,而传统文化日渐被边
缘化。

由于课程和考试形式的改变,学生们和家长们的利益诉求转
向了实用型的技能和工作技巧,而忽略了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其四,国际文化的冲击和混杂。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来自不同
国家和文化的文化冲击和混杂日益加剧,使得传统文化难以为继。

许多人觉得传统文化不够现代化、不够时尚,因此不愿意积极地去
学习、传承和弘扬。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我们应该认识到
传统文化的价值,努力去继承、传承和弘扬。

同时,我们也应该利
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推广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浅谈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及思考

浅谈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及思考

浅谈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及思考老百姓中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法,可见古人已从幼儿开始注重教育。

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意思是说学问之道,没有别的办法,找回来之前丧失的本心,就可以了。

当我们的教育更关注孩子的心境的时候,孩子才能开始回归到真实的自己,而不是做个表面给老师看。

中国有一本儿最早的经典叫《礼记》。

礼记里有一篇是专门针对教学的叫《礼记学记》。

这个学记里面讲的写的非常清楚,老师如何来教、孩子如何来学,里面提到有四种方法,“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知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一、禁于未发之谓豫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没有发生事情之前先预防。

我们古人学习都是相通的,中医也是如此,真正医术很高的人,他在病没有发之前就可以预防,中国讲养生,等病发出来再去挽救已经晚了一步,所以古人教孩的时候非常的谨慎,处处都是教学。

有一篇这样的故事,讲的一个读书人被诬陷关进了监牢,他的母亲做了菜,就请官吏送进去。

这个读书人一见到这盘菜就哭了起来说,我知道这是母亲做的。

别人就问为什么?他说,因为我的母亲从小给我做的菜,切菜一条一条的,每一条都切的一寸长,不会长也不会短,整整齐齐切一寸,为什么要把这个菜切到一寸长?是因为母亲教导我,与人应对要有分寸。

他说,我们的母亲切的肉,每一块儿肉都要切的方方正正,没有不方的。

因为母亲要教导我做人要方方正正,所以一看这盘菜就知道母亲亲自做的。

所以讲“闺阃乃出圣贤所出之地,母教乃天下太平之源”,闺阃就是母亲住的地方,也就是说圣贤人的都是母亲教出来的。

看到古人,他们的母亲在切菜的时候都在渗透教育。

古代的建筑,安徽有个西递古村落,村落里有宅子,门前画了一把扇子,后门画了一片叶子。

扇和什么同音,和善良的善,他是主人每天提醒自己推开门出门就要行善。

后门的叶子提醒自己落叶归根,时时不忘祖宗不忘本,知恩报恩。

中国的传统建筑,门口有个屏风,不露内秀,告诉我们做人要内敛,不要张狂,所以一个屏风把里面挡起来,要迂回,才能看见房间的内部。

浅议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

浅议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

浅议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摘要]传统文化何‎去何从,成为许多学‎者深切关注‎的问题。

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国内历史遗‎留问题及当‎前教育体制‎的弊端导致‎传统文化的‎流失。

本文针对流‎失现象、危害继而分‎析了传统文‎化流失的三‎个原因,提出传统文‎化对引导社‎会思潮、解决社会矛‎盾的作用,并期待以教‎育的方法实‎现传统文化‎的再造。

[关键词]传统文化;流失;原因;再造有学者说中‎华民族遇到‎外族入侵时‎,常常能把外‎族打退,打不退的情‎况也很多,就是很难征‎服。

这是因为一‎方面我们有‎一股韧力,一股很强的‎抵抗力量;一方面我们‎又很开放,在文化上同‎它们融合在‎一起。

然而我们以‎前所骄傲的‎韧力即中华‎民族的民族‎性赖以生存‎的土壤——传统文化却‎渐渐流失,而开放的一‎面,却是在颠覆‎和忽略民族‎根基——民族语言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不能不让‎人深深的忧‎虑,当我们再面‎临武力上或‎是文化上的‎入侵时,是否仍具有‎抵抗力!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喜欢矫枉‎过正,从清朝时的‎天朝上国思‎想到后来宠‎洋媚外,从新文化运‎动对旧道德‎、旧文化的改‎革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全盘鄙‎弃,再想想改革‎开放前后,英语在中国‎的地位居然‎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地位,以致于本来‎就被白话文‎稀释的中国‎语言遭到史‎无前例的漠‎视。

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常常与文学‎混为一体,与西方相比‎,更注重人与‎社会的哲学‎关系,对修身治国‎、立身行事、倡导人格修‎养等方面有‎十分详备、成熟的理论‎,儒、道等多种思‎想潜移默化‎地融入中国‎人的处世哲‎学中,儒家的中庸‎思想在处理‎解决某些疑‎难问题上已‎被国际上认‎可,而我们今日‎的国人很多‎对此类词语‎却一无所知‎,曾经辉煌几‎千年,传承不断的‎文化到今天‎居然断流了‎,其结果是当‎前文坛充斥‎着颓废、迷乱、感伤,以丑为美的‎倾向,从宝贝系列‎到身体写作‎、从美女作家‎到80年代‎后,青春派、偶像派等潮‎流让人目不‎暇接,我们以前所‎尊崇的“文以载道”、“文以救世”的观念眼下‎全无,而老一辈作‎家们不能转‎型的只能守‎着纯文学阵‎地无能为力‎,少人关注,再看下一代‎,在电子通讯‎时代的熏染‎下,在家庭、社会、学校的侧面‎影响下,传统文化对‎他们来说只‎是学语时代‎的几句唐诗‎、宋词,只是上学后‎占课程总量‎几分、十几分之一‎的语文课程‎,只是大学后‎只占一学年‎的大学语文‎。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缺失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缺失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增加对历史的了解、对文化的了解,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再者也可以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增加民族凝聚力;万物的发展都有相通之处,数千年的文化史,也是中国人数千年的思想和行为演变史,以史鉴今,可以提高我们的思想深度和广度。

中国文化是迄今世界上最久远、最稳定、最辉煌、最丰富、最发达的文化之一。

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悠悠五千载,经历了萌生期、形成期、确立期、繁盛期和总结转型期几大时期。

然而经过时间的洗礼,遗留到当今的文化又有多少呢?在美国大片,日韩影视,日韩动漫泛滥的当今,我们是否想到将中国自己的文化推向世界,发扬光大呢?关键词:传统文化,缺失,大一统,文化休克,一、前言一项调查表明,超过半数的大学生对京剧或其他各种地方剧种“不感兴趣”,只有25%的小学生知道文房四宝是什么。

福建师大社会历史学院学生不久前在福州某小学和大学城中作了一份关于传统文化的抽样调查发现,大学生中,传统文化观念淡薄,小学生中文化品味比较西洋化。

据悉,师大学生在某所小学发出题为“还有多少中国味”的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小学生中文化品味比较西洋化,只有不到二成的小学生吃大餐会选择中餐,只有25%的小学生知道文房阴宝是什么.在关于节日的调查中,除了儿童节,孩子们最喜欢过的是圣诞节,只有33%的孩子喜欢过春节,14%的孩子喜欢过中秋,12%的孩子喜欢过国节。

由于传统文化的脆弱性和“文化大革命”的劫难,我国传统文化的生存现状仍然特别令人担忧:随着现代化进程、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大批风情独特的古村落、民居、作坊及其他文化遗址遭到破坏,大量珍贵的无形文化遗产失去传承.可以说,如果我们不去保护和抢救,再过20年,至少有一半传统文化会化为乌有。

保护传统文化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二、中国的传统文化2.1、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国文化是迄今世界上最久远、最稳定、最辉煌、最丰富、最发达的文化之一。

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缺失主要有以下原因:
1. 现代社会文化多元化:当代大学生饱受来自不同文化、不同价
值观的冲击,传统文化因此被边缘化。

大学生在接触到各种新兴
文化的同时,忽视了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2. 教育体制改革的压力:教育改革强调实用化和职业化,传统文
化知识被认为是“老掉牙”的知识,被教育体制所忽视。

大学课程
设置普遍偏重现代化知识,传统文化无法获得充分的关注。

3. 信息时代的冲击:大量的信息涌入,导致大学生的关注力分散,他们更容易追求新奇的事物,而忽视了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

对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教育体制改革:教育部门可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力度,提高
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和内容。

学校还可以开设传统文化的研究与
传承相关的专业,并对感兴趣的学生给予奖学金和其他支持。

2. 多媒体传播手段: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如纪录片、电视节目、网络等方式,宣传传统文化,向大学生普及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
魅力。

3. 校园传统文化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各类传统文化活动,如书法
展览、传统音乐演出、传统手工艺制作等,让大学生亲身体验传
统文化的魅力。

4.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培养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可以通过举办创意设计大赛、传统文化创新创业项目等方式,激
发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创造和传承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传统文化的缺失
狭义上讲,文化仅指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

在此基础上,又根据视角的不同,对文化结构进一步分类。

首先,从时间角度上讲,有原始文化,古代文化,近代文化,现代文化。

其次,从空间角度讲,有东方文化,西方文化,海洋文化,大陆文化。

其三,从社会层面上讲,有贵族文化,平民文化,官方文化,民间文化,主流文化,边缘文化。

提起传统文化,我们知道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

有所涉猎的人可能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有人可能会说:在现今时代,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太保守了。

传统文化究竟是不是过时了?对我们当前社会还有没有价值?我们通过下列的事实来证明她亘穿古今的强大生命力和日益凸显的社会利益:人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作为文化主体保留至今。

以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在世界上存在了长达五千年,对比在历史上强盛一千多年的罗马帝国,却早已不复存在。

然而我们不能不承认,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史无前例的压制和废弃。

在传统文化深入人心的时代,人民身心安稳,过着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生活;而当今的人们却将自己锁在一道道铁栏内,社会活动中还会受到频发恶性事件的威胁,这是多大的反差啊!现在传统文化正在被严重的商业化,我觉得这是很可怕的事,它应该是我们民族的灵魂不应该成为大众的娱乐。

话说“中国传统文化”本来不想说这个话题,但近来有许多怪异现象,使我不得不说。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到今天,很多艺人、匠人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似乎中国传统文化只剩下了酒文化、茶文化、根雕文化、古董文化,甚至是绣花鞋文化了!难道中国传统文化真的只有这些物文化了么?中国先秦时期古人只懂得喝酒饮茶以及绣花鞋么?中国现代学者也只懂得喝酒饮茶以及绣花鞋了么?那么,首先我们必须要研究“文化”一词,只有弄懂了文化一词的根本含意,我们才能真正弄懂中国传统文化到底是什么。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

“文”既指文字、文章、文采,又指礼乐制度、法律条文等。

古“文”字是指纹理、花纹之意。

后来发展为包括美好的言语、思想、行为、待人、处世等表之于外的都称为“文”。

文明一词就是“文”的延续。

“化”是“教化”、“教行”的意思。

《周礼·柞氏》:“若欲其化也。

”《国语·晋语》:“胜败若化。

”《礼记·乐记》:“和故百物化焉。

”继承,吸收,创新,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