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全国卷3历史
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2[2019全国卷Ⅲ,44,15分]材料甲午战后①,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
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
1898年①,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撰叙仪制官制诸规则”,甚至“酌定宪法”;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②。
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未能实现。
——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有为从主张设议院转向开制度局的原因③。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
(9分)本题通过档案史料考查戊戌变法的内容,凸显时空观念①、史料实证②、历史解释③等学科核心素养。
第(1)问,依据材料中“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可得出其自身认识的转变;依据材料中“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可得出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结合所学知识从保守派的态度予以完善。
第(2)问,依据材料中有关制度局地位的信息可得出其是变法的核心机构;依据材料中“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以及“最终由皇帝裁决”可得出其注重维护皇帝权威;通过制度局的职能可得出其具有议院的性质。
(1)减少变法的阻力;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自身认识的转变。
(6分)(2)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
(9分)解题反思评价改革的原则及对改革规律性的认识1.原则(1)要把每次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加以评价。
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
据此,对改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
《高考真题》专题09 近代中国的经济-2019年高考历史母题题源系列解析版
专题09近代中国的经济【母题来源一】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母题题文】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
这一做法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答案】B【试题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封建势力始终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因素,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企业,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进而有利于中国社会新的阶层的发展,B项符合题意。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时期,尚未出现发展的高潮,A 项排除。
外国资本大规模输入中国的时间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C项排除。
材料未涉及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问题,D项排除。
【命题意图】本题以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企业为切入点,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以文字材料形式呈现,体现对学生解读分析能力的考查,难度适中。
【考查素养】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
考查学生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的影响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以培养学生叙述历史和形成历史认识的能力。
【得分技巧】解答本题,应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受外商企业刺激,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机器,投资于近代企业。
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洋务运动的诱导【母题来源二】2019年北京卷【母题题文】为下表选取表名,最恰当的是A.京津冀地区晚清民族企业简表B.北京近代民族企业简表C.洋务运动时期北方企业简表D.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简表【答案】A【试题解析】材料中1878年开滦唐山煤矿、1880年北洋水师大沽船坞可知,这是洋务运动时期的企业。
1902年和1908年北洋银元局、京师自来水公司都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述企业主要分布在唐山、天津、北京地区,故A正确;据上分析可知,只有京师自来水公司分布在北京,故B错误;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在1895年甲午战败后破产,和1902年和1908年北洋银元局、京师自来水公司不符,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1878—1908年间的几个企业,不能代表整个近代民族企业的状况,D以偏概全。
2019年高考全国卷3文言文《宋史·范纯礼传》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
高考全国卷3文言文《宋史·范纯礼传》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教师讲评、学生自学版】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纯礼字彝叟,以(因为)父仲淹荫(yìn,恩荫。
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知(主管,担任)陵台令兼永安县。
永昭陵(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赵祯的寝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zhuānpì,砖,砖瓦)及工徒(工匠役徒)于一路(沿途),独(唯独,只有)永安不受令。
使者以(把,后面省略了“永安不受令”这件事)白(禀告。
《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你现在就可以去禀告婆婆,趁早把我遣送回娘家)陵使(古代四时巡察省视皇陵的陵官)韩琦(qí),琦曰:“范纯礼岂不知此?将必有说。
”他日,众质(质问,责问)之,纯礼曰:“陵寝(帝王及后妃的坟墓及墓地的宫殿建筑。
其名号一般是根据皇帝生前的功过和世系而命名。
开国皇帝之陵一般称为“长陵”,其后诸帝则应依其事迹和世系来命名,诸如康陵、定陵、显节陵等。
也有以所在地命名的,如霸陵、首阳陵等。
为皇帝建陵后,还要设置守陵奉祀之官以及禁卫和陵户)皆在邑境,岁时(一年四时)缮治(修缮整治)无虚日(没有闲着的时候),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哪如,何如。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如)置(搁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琦是(认为对)其对(对答,回答)。
还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官署名。
魏晋时设,为尚书列曹之一,职掌稽核簿籍。
后世沿之。
至唐代,为刑部所属四司之一,设有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四人。
宋代为刑部三司之一。
金元废。
明清时用为刑部司官的通称)员外郎出(离开京城到地方为官。
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永和初年,张衡离开朝廷出任河间国相)知遂州。
沪南有边事,调度(征调赋税)苛棘(严苛急切。
棘:通“亟”。
急切,急迫。
《诗·小雅·采薇》:“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2019年高考真题+高考模拟题专项版解析汇编历史——专题03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解析版)
专题03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考点一:古代中国的思想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25,4分)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
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答案】C【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可知,单一的学说难以适应复杂的统治需要,新道学适应了西汉初期修养生息、恢复生产、巩固政权的需要,而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 选项符合题意。
王国势力强大是董仲舒新儒学出现的一个因素,巩固统治才是主要因素,A 选项排除。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本质上属于文化专制,而不能体现对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B选项排除。
董仲舒的新儒学具有强烈的排它性,无法体现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D选项排除。
2.(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26,4分)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其体现的主旨是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答案】B【解析】由人物“程颢”可大致推测本题考查方向为“程朱理学”,根据材料“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可知程颢认为“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主张通过探究世间万物来求理,B选项符合题意。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材料主第1页(共9页)。
2015-2019高考历史五年真题分类必修3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选择题2019年题组1.(2019·全国卷Ⅰ·29)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
这种变化可说明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考点】近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解析】材料揭示了1915—1918年“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的频次大体相当。
1919—1922年“科学”“革命”等词出现的次数大大超过“民主”。
这是因为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故A项正确。
国民革命运动开始于1924年,排除B项;当时中国民主革命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并非否定资本主义政体,故C项错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发生变化,D项既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材料,故排除。
【答案】A2.(2019·全国卷Ⅲ·29)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
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
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
”陈独秀意在A.主张国家至上B.批判封建伦理C.反对西方民主D.传播马克思主义【考点】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的思想主张【解析】根据材料“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
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可知,陈独秀强调个人人格、个人之权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但中国传统道德政治却没有给予国民个人人格和权利,再结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的目的可知,其意在批判封建伦理,故B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个人人格及个人之权,故A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宣传的就是西方民主,故C项错误。
陈独秀传播马克思主义是在十月革命后,故D项错误。
【答案】B3.(2019·全国卷Ⅲ·30)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
第31题——十年(2010—2019)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按题号顺序分类(解析版)
(说明:2010—2014年大纲卷题号为19)第31题10年模块知识分布图示(依据下面试题统计得出)近代政治近代思想现代政治现代经济现代文化世界政治世界经济通过对近10年第31题考查知识点分布的分析来看,对中国现代经济史的考查所占比重比较大。
依据下面具体试题考查情况可以看出,对现代经济的考查主要侧重于一五计划、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新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对现代政治的考查主要侧重于新中国的外交方面,思想文化方面主要涉及新中国教育的发展。
从2014年至今,新课标高考第31题主要侧重考查中国现代史部分,时间跨度设在新中国成立至今,事件主要为新中国的外交、经济发展和教育等。
第31题10年题型分布图示(依据下面试题统计得出)说明体现类背景原因目的类史实对应型影响意义类图表漫画类通过上图来看,说明、体现类选择题所、图表漫画类选择题所占的比重较大。
通过对第31的分析可知,图表漫画类选择题在近五年的中考试题中频繁出现,几乎年年都有涉及,2019年涉及一道,2018年新课标三套试卷均是图表漫画类试题。
本节将对图表、漫画类选择题进行阐述。
图表、漫画类选择题主要以历史人物、历史文物、事件、漫画等图片及表格、数据图等为题干,考查形式多样,角度变化较多,考查历史读图能力,以及处理图片资料的能力。
总结起来,图表、漫画类选择题的考查类型有历史情景图片、历史地图、漫画及表格、柱状图、扇形图等数据图表。
图表、漫画类选择题题型特点:考查内容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图片反映的内容、出现的原因、产生的影响、出现的变化等。
设问方式:设问方式多种多样,如“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反映了什么现象”“体现了什么特征”等、解题策略材料内容考虑因素历史情景、图片(文物、人物等图片)①图名;②观察每一处文字;③时间,或根据图片文字辨别时间或历史时期;④图上出现的人物,联系该人物的成就;⑤地点;⑥其他明显特征历史地图①根据图名确定地理范围;②注意图例;③不同区域间的特征漫画①图名;②漫画中出现的人物;③作者的题词等文字信息;④其他显著特征及相关历史背景数据图表(表格、柱状图、扇形图等)①看数据对应的时间;②内容所反映的领域;③数据变化规律或特点(如从高到低,或者从低到高);④根据时间联系相应的社会背景2019年卷Ⅰ卷Ⅱ卷III设问词这表明当时隐性设问隐性设问考查点新中国经济建设新中国经济建设新中国经济建设考查模块必修2 必修2 必修2考查时期20世纪50年代1979~1981年1953年题型特点①说明、体现类选择题②影响、意义类选择题③图表、漫画类选择题3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
全国卷历史客观题考查意图辨析与应对策略
全国卷历史客观题考查意图辨析与应对策略如今的高考历史试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依据新课程标准及《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基本要求,着眼于素养立意,趋向“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命题导向,不同层次地考查考生运用知识与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中,从属于关键能力的信息加工能力是高考历史的“老客户”,也是历史教学绕不开的“古老”课题。
正如命题专家所云,组织和解读信息是现代考试的一个基本要求。
然而,时至今日,我们的诸多考生还不能过信息加工能力的“关键坎口”,尤其是,对客观题体现命题意图的“隐性信息”分析理解水平难以适应高考素养(能力)考查的要求。
研究这一问题,对提升考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新高考省区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命题与教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摘其典型,析其要领,规范选项解读,举一反三,为高三历史复习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之力。
一、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从信息加工处理能力要求以及历史理解能力的角度看,我们有必要把试题信息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类。
显性信息指明确呈现信息范围和作答要求,考生能够通过试题材料的阅读提炼,可以大概了解、知道的信息。
隐性信息指情境材料没有明确表达,在显性信息中隐藏的主旨信息。
研究发现,命题常在情境(综合或复杂)的信息中“嵌入”某些表达考查意图的信息,既能体现素养立意,暗示思维方向,又提供了解题的基本路径。
隐性信息特点之一比较含蓄,需要考生深入题境悉心揣摩,方能理喻其中的“言外之意,画外之音”。
研究认为,诸多含有隐性信息的试题,侧重于考查考生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能力,是提高客观题难度和区分度的“杀手锏”。
二、揭开试题蕴含的命题意图真相(一)文字类例1.(2021年全国乙卷.28)1898年,某书商慨叹废八股将使自己损失惨重,后来发现“经学书犹有人买”,其损失并不如以前估计之大,而该书商对新学书籍的投资不久又面临亏损。
这可以反映出该时期A.儒学地位颠覆B.列强侵略加剧C.政局变化迅速D.西学深入民心答案:C1.考查意图的辨析命题立意是时局变化对社会生活影响,通过历史现象考查历史原因。
2019高考全国卷三历史评分细则
2019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 )历史 40.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 落孙山。
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
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 取“天工人其代之” “开物成务〃 之义。
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 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
后来乾隆时嶋《四库全书 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
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 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耍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材料二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
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
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
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 员。
当时他被公认为活若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 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
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 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
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 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 格雷克《牛顿传》等⑴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15分) 特点得分标准(03,5,7分,答对三个要点得7分)答案准则:传统科技的集大成(①全面收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②传统科技的总结 性著作,③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④重实用性,⑤主要应用于农业、手工业,⑥与 农业、手工业密切相关,⑦中国科技百科全书,⑧集中于传统农业和手工业,⑨与农业 和手工业发展相适应)-书,书名 “是书与科多总结,少创造(①经验总结,②缺少创新,③缺少突破)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①以实验为基础,②注重实验,③注重实践,④科学理论体系完整)突破性的科学成果(①注重对自然科学的研究,②牛顿的力学体系,③牛顿力学三大定律,④《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⑤关注自然现象,重创新)背景得分标准(0,2, 4, 6. 8,答对四个要点得8分)答案准则: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①中国传统农业技术发达,②中国传统农业发达或发展,③中国手工业技术发达,④小农经济的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①“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②宋应星科考失败,③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触动)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①文艺复兴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②中世纪神学受到挑战,③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解放了人民的思想)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①实验事实为依托,②严密的逻辑体系,③数学研究方法,④伽利略等科学家的奠基)长期从事科学研究(①“牛顿自幼喜欢钻研科学”)(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2019年全国卷Ⅲ真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II)英语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A. £19.15.B. £9.18.C. £9.15.答案是C。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A. £19.15.B. £9.18.C. £9.15.答案是C。
1.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A. In a library.B. In a bookstore.C. In a classroom.2. How does the woman feel now?A. Relaxed.B. Excited.C. Tired.3. How much will the man pay?A. $520.B. $80.C. $100.4. What does the man tell Jane to do?A. Postpone his appointment.B. Meet Mr. Douglas.C. Return at 3 o’clock.5. Why would David quit his job?A. To go back to school.B. To start his own firm.C. To work for his friend.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2019年全国卷三套试卷12分题分析及多种答案和补救练习
2019年12分题解析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2019年全国卷1)材料: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钱穆《国史大纲》(1940)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
(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示例一观点:钱穆认为“国民应该了解本国的历史”,此观点正确。
论证:①国民读史可知:中国为人类物质文明做出贡献,如中国最早培植了粟、水稻,创造了丝绸、瓷器文明,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中国为人类政治文明做出贡献,如创立了先进的选官制度---科举制,促进了人才的流动;中国为人类精神文明做出贡献,如孔子创立儒家,逐步形成儒家文化圈的格局,四大发明推动了世界的进步,文学艺术的繁荣丰富了国人精神文化,影响了周边国家的发展。
②1940年钱穆强调“国民应该了解本国的历史”,是为了宏扬民族精神,增强抗战必胜的信心。
结论:总之,读史可使国民增强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力。
示例二观点:钱穆认为“国民对本国历史的了解,必附随一种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此观点正确。
论证:①中华文化曾长期领先世界,必然使国民附随一种对中华历史文化的温情与敬意。
如汉代丝绸之路开通,中国的丝织、冶铁技术传入中亚、欧洲,中华文化开始走向世界,促进了世界的进步;唐代丝绸之路海陆并举,茶叶、瓷器、纸张等传播到世界,丰富了世界文化生活,并形成了中华文化圈的格局;宋元时期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传播到欧洲,促进欧洲社会的进步;明代郑和下西洋后,华侨下南洋,带去了中华先进文化,促进了东南亚的开发。
2019高考全国卷金优历史模拟卷三(含答案解析)
2019高考全国卷金优历史模拟卷三1、赵翼《廿二史札记》载:“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
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变局,至是始定。
”材料反映了( )A.分封制度开始瓦解B.中央集权制度建立C.贵族政治遭到破坏D.察举制度逐渐形成2、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
这种特点可概括为( )A.天人合一B.诗画合一C.情景合一D.知行合一3、唐以前的政治家和都城建筑的设计者,为了确保都城内部的安全,都主张采用封闭式的结构。
在唐宋之际, 都城制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即从封闭式变成了开放式。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央集权和君权至上思想的弱化B.领土疆域和城市人口的缩减C.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活跃D.理学思想和土地兼并的盛行4、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三年的诏书中说:“汉唐及宋,取士各有定制,然但贵文学而不求德艺之全。
前元待士甚优,而权豪势要,每纳奔竞之人,夤缘阿附,辄窃仕禄。
其怀材抱道者,耻与并进,甘隐山林而不出。
风俗之弊,一至于此。
自今年八月始,特设科举,务取经明行修、博通古今、名实相称者。
”材料表明朱元璋( )A.深刻认识到了唐宋时期科举制度的弊端B.客观上传承与强化了中国儒家文化传统C.真正以经世致用的思想确立人才选拔方式D.对科举制度考试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变革5、魏源在《海国图志》对英国有如下描述:“大事则三年一会议,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会)议允。
国王行事有失,将承行之人交巴厘满议罚。
”材料表明《海国图志》( )A.主要是介绍西方政治制度B.推动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C.借以表达反君主专制思想D.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6、陈独秀明确表示,不主张完全否定孔子,并完全承认孔子的历史地位,只是反对以“孔子之道”统一当代中国人思想。
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3卷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全国卷Ⅲ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共46小题,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25.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B.绘画技术进步C.政治权力干预D.儒家思想影响26.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
这一制度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27.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
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
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
由此可知,当时江南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28.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
全国卷高考历史选择题序列第31题试题汇编
2010年—2019年全国卷高考历史序号31题汇编一、单选题1.(2012·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1)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
”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2.(2010·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1)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只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
这表明此时()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 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3.(2013·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31)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4.(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1)图4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
该作品()图4 《数他劳动强》A.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B.描绘了农民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场景C.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D.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5.(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1)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
这表明当时()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 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 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6.(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1)图5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
高三历史复习专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点及真题归纳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明理学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根本原因:社会转型期,社会大动荡、大分裂、大发展、大变革。
经济原因:铁器牛耕的推广和使用,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政治原因: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分封制瓦解文化原因:私学出现,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
认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产物(二)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儒家孔子:创始人。
“至圣”(春秋时期)①核心思想“仁”②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杀戮③主张“克己复礼”④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孟子:亚圣(战国时期)①主张“仁政”②“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③性善论荀子(战国时期)主张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王道”,以德服人。
②“君舟民水论”③性恶论道家老子:创始人(春秋晚期)①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②政治主张:“无为而治”③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的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庄子(战国):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①把生死看成是相对的②认为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法家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提出了系统的法制理论。
(法家把君主权力提高到了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墨家墨子:主张:兼爱、尚贤、非攻、节俭(代表了平民百姓的愿望,在当时影响很大)(三)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影响①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③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背景1.汉初,吸收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使得经济实力获得恢复和发展。
2.汉武帝时期诸侯国势力膨胀,汉初“无为而治”不再适应时代需求。
2015-2019高考全国卷历史小论文真题(附答案)
近五年真题历史小论文41.【2015年全国卷I】(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x(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者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年份1950 1995 2000 2008法定节假日天数节假日元旦 1 1 1 1春节 3 3 3 3劳动节 1 1 1 1国庆节 2 2 3 3星期日 1 1 1 1星期六-- 1 1 1清明节-- -- -- 1端午节-- -- -- 1中秋节-- -- -- 1表二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41.【2016年全国卷I】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
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
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41.【2016年全国卷II】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
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中国古代史
第一单元先秦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1.(2019年全国卷Ⅰ)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2.(2019年全国卷Ⅱ)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3.(2018年11月浙江选考)文献史料述及西周的土地制度,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以及“有天子存,则诸侯不得专地也”的记载。
这反映了A.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 B.土地实际上为周王占有C.诸侯贵族将公田据为己有 D.井田制下地权合一的现象4.(2019年江苏)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
这一记载反映了A.井田制度松动 B.世袭制度解体 C.抑商政策弱化 D.礼乐制度崩坏5.(2019年天津)中国很多地区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它们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
图片中的两件青铜器出土于同一地点,该地点位于地图中A.① B.②C.③ D.④6.(2019年北京)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风鸟纹刺绣丝绸。
据此可以判断A.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B.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有明显西域特征C.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D.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7.(2019年海南)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这表明孔子A.主张严格社会等级 B.重视社会道德构建C.认同社会贫富分化 D.反对百姓追求富裕8.(2018年11月浙江选考)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第30题——十年(2010—2019)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按题号顺序分类(解析版)
(说明:2010—2014年大纲卷题号为18)第30题10年模块知识分布图示(依据下面试题统计得出)近代政治近代经济近代思想现代政治世界经济通过对近10年第30题考查知识点分布的分析来看,对中国近代政治史和经济史的考查所占比重较大,依据下面具体试题考查情况可以看出,政治史模块主要侧重于考查抗日战争时期及解放战争时期的史实,经济史模块侧重于考查抗日战争时期的经济建设以及国民政府时期的经济发展等。
第30题10年题型分布图示(依据下面试题统计得出)说明体现类原因目的类影响意义类史实对应型通过上图来看,说明、体现类选择题所占比重比较高(具体题型特点以及设问方式等在第24题中已经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背景、原因类选择题、影响、意义类选择题比重比较高。
通过对图片分析发现,第30题的题型设问方式比较多样,本节将对影响、意义类选择题进行阐述。
影响、意义是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政体评价,此类试题考查对历史概念、现象、事件、人物、观点及结论等的分析、判断和归纳能力,往往涉及对某项措施、制度、做法或某个历史事件、某位历史人物的观点的考查。
影响、意义类选择题题型特点:此类题目的设问往往不明显,要注意结合备选项辨别。
设问方式显性设问……的深远影响是……的直接影响是……的主要意义……的直接效果等隐性设问……意味着……有利于解题策略(1)区分概念(2)解题技巧2019年卷Ⅰ卷Ⅱ卷III设问词意在目的是说明当时考查点毛泽东思想新中国成立准备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考查模块必修3 必修1 必修3考查时期1940年1948年20世纪30年代中期题型特点①影响、意义类选择题②背景、原因、目的类选择题30.(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194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
毛泽东的分析意在A.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B.扩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C.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D.批判右倾错误的危害【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中国革命要联合资产阶级以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意在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问题,故选择C;材料中毛泽东认为中国与俄国存在不同之处,可见其意不在借鉴俄国经验,排除A;中国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联合资产阶级,是出于完成革命的需要并非为了扩大阶级基础,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对右倾错误的批判,且此时党内也并不存在严重的右倾,排除D。
2019年高考全国三卷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9年全国卷Ⅲ高考历史试题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25.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B.绘画技术进步C.政治权力干预D.儒家思想影响26.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
这一制度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27.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
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
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
由此可知,当时江南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28.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
这一做法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31.图4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
该作品图4《数他劳动强》A.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B.描绘了农民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场景C.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D.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32.16世纪,英国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
17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
此举旨在A.促进信仰自由B.巩固君主立宪C.强化专制统治D.落实《权利法案》33.恩格斯在评价某一文学艺术流派时说:“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属于这一流派的作品是A.《哈姆雷特》B.《等待戈多》C.《人间喜剧》D.《西风颂》34.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四川省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副标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1.“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 宗法制B. 禅让制C. 郡县制D. 察举制2.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经济发展水平B. 绘画技术进步C. 政治权力干预D. 儒家思想影响3.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
这一制度()A. 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 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 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 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4.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
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
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
由此可知,当时江南()A. 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B. 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C. 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D. 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5.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
这一做法()A. 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B. 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C. 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D. 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6.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
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
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
”陈独秀意在()A. 主张国家至上B. 批判封建伦理C. 反对西方民主D. 传播马克思主义7.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 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B. 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C. 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D. 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8.如图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
该作品()A. 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B. 描绘了农民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场景C. 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D. 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9.16世纪,英国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
17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
此举旨在()A. 促进信仰自由B. 巩固君主立宪C. 强化专制统治D. 落实《权利法案》10.恩格斯在评价某一文学艺术流派时说:“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属于这一流派的作品是()A. 《哈姆雷特》B. 《等待戈多》C. 《人间喜剧》D. 《西风颂》11.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
这反映出()A. 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B. 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C. 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D.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12.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
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A. 加剧了经济恶化B. 实现了物价下降C. 推动了通货紧缩D. 放弃了经济自由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2.0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公元前1世纪建立,到公元4世纪末分裂,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
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导地位,意大利以外的人(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
什么是罗马民族呢,那就是罗马人和意大利人,他们在语言、经济和文化上关系密切,也是共同打下帝国天下的核心力量。
据一种比较适中的估计,整个帝国人口约5400万,意大利约有人口600万。
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
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但整个帝国的罗马化程度很浅,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在帝国东部只在政府机关和城市中通行,广大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世界。
--摘编自刘家和、王敦书《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材料二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
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
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
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
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据《汉书》《后汉书》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与汉朝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汤姆叔叔的小屋》描写了美国内战前奴隶制下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
主人公黑奴汤姆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逆来顺受,受尽折磨而死。
该书是第一部被翻译成中文的美国小说,并被多次搬上话剧舞台。
据陈白尘、董健主编《中国现代戏剧史稿》等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15.材料甲午战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
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
1898年,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撰叙仪制官制诸规则”,甚至“酌定宪法”;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
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未能实现。
--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有为从主张设议院转向开制度局的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
16.材料苏德战争爆发后,盟国开始就开辟第二战场问题进行协商。
丘吉尔表示,在目前情况下,大举登陆必遭“血腥还击”,而小规模袭击“只能导致惨败”,拒绝了苏联的提议。
1942年上半年,在国内外的压力下,英国被迫同意美国提出的西欧作战计划,但在开始时间上作出了重大保留。
同年8月,在与斯大林的会谈中,丘吉尔把法西斯在欧洲的统治比喻为鳄鱼,主张应该首先打击它“柔软的下腹部”,强调在英国传统势力范围的北非、包括巴尔干在内的地中海地区展开军事行动的重要性,而第二战场的开辟只能推迟。
在1943年底召开的德黑兰会议上,经过激烈的斗争,英国不得不同意开辟第二战场的具体计划。
1944年6月,盟军终于实施了在诺曼底登陆的“霸王计划”。
--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拖延第二战场开辟的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战场成功开辟的意义。
17.材料郭子仪(697~781),华州郑县人(今属陕西),“长六尺余,体貌秀杰”,通过武举考试成为将领。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反,朝廷军队溃败,玄宗奔蜀。
郭子仪从朔方节度使任上率兵勤王。
经过多年征战,平定叛乱。
后回纥受人唆使,举兵威胁长安,郭子仪已年近七十,率数十亲兵赴回纥军中劝阻。
回纥首领深受感动,与郭子仪饮酒结盟而退军。
郭子仪“临下宽厚,每降城下邑,所至之处,必得士心”,其麾下数十人成长为文武大臣。
经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郭子仪身系天下安危近二十年,子孙与皇室通婚。
“时方握强兵,或方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不即日应召,故谗谤不能行”。
后代史家称赞他为“大雅君子,社稷纯臣”,认为“自秦、汉以还,勋力之盛,无与伦比”。
--据《旧唐书》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郭子仪的历史功绩。
根据材料,简析郭子仪取得功绩的原因。
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表明材料强调血缘关系,与宗法制有关,故A正确;B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宗法制,解题的关键是“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宗法制,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把“国”和“家”密切结合,保证王权的稳定,保证贵族的特权。
2.【答案】D【解析】“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主要是由于儒家思想吸收佛道思想,形成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解题的关键是“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宋代理学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
3.【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结合所学可知,募兵制下的兵士是职业兵,一切开支和费用均由国家提供,再加上士兵人数多,这就扩大政府的财政开支,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故A项正确。
募兵制能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但是在材料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
CD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考查北宋募兵制的影响。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结合募兵制的特点和影响分析即可。
本题考查对北宋募兵制的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的能力。
4.【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清朝租佃经济的发展,说明当时个体农耕仍然是主要的生产经营方式,故C正确;明清时期的土地所有权仍然在地主手里,A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农业的生产利润问题,B选项排除;材料与农产品商品化无关,D选项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解题的关键是“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
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自耕农在没有天灾人祸的情况下,除盐铁外,可以自给自足,因此生活稳定,也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