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纹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斑纹》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斑纹”的内在含义和文中提及的自然界中的各种“斑纹”,把握行文思路。
2.从这篇文章的文体入手,兼具说明文和散文的变异与融合,揣摩和赏读语言。
3.通过朗读思考,充分领悟本文的哲理和情感。
【过程与方法】
1.朗读与批注手法相结合。
2.师生合作与生生合作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加深对生命的思考,深化情感体验。
2.学会以平视的角度来看待自然,敬畏自然,热爱生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的女儿很喜欢超市里的一角,每次经过时她都会兴奋地大叫“ao wu”(鱼)。我不得不停下来,俯下身和她一起看这些平常跟不会关注的小动物们。玻璃缸里有黑鱼、乌龟、龙虾、黄鳝等,发现它们身上竟有个共同点,即带有或是斑点,或是斑纹,或是斑块。这
是为什么呢?
然后读到周晓枫的这篇《斑纹》,有些恍然。今天与同学们一起来研读这篇课文,探
寻她是如何为我们掀开“奇异的自然”这一角神秘面纱的。
初读本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概括。现在让我们带着各自
的初步感受一起进入课文。
二、文本研习
(一)整体把握,明确思路
1.文题如文眼,先让我们快速浏览,聚焦斑纹,画出文中直接写斑纹的语句,看看有
什么样的发现。(学生通过找到相应的内容来把握整篇课文的行文思路。)明确:
第1节:无论静止还是游动,斑纹都加重了观察者的视觉混乱。密布全身的鳞片组成
斑斓的图案。(蛇)
第6节:我发现,斑纹起源于对一种简单图案的特别嗜好:或直或曲的线条,大小不
一的色块,或者,就是一个普通的圆点,不断的复制构成惊人的繁复效果──重复,使图
案与图案之间超越了和的累加,而演变为乘法的关系。
多数动物不像蓑鲉的兴趣那样折中,它们只选其一:要么斑纹,要么斑块,要么斑
点。
第7节:鲑鱼、螺壳等各类斑纹。
第9节:斑马与老虎的斑纹相近——逃亡者与捕猎者的谋划一致。
第10节:斑纹,对称设计。斑纹无处不在。(奶牛,毒蜂;纹身,疱疹;妊娠纹,抓痕刀伤)
第11节:甚至大地都是有斑纹的。土壤形成整齐而粗大的线条,这些斑纹是即将受孕的标记;看似无痕的雪地上其实有着细碎的纹饰;春天的斑纹将再次浮现。
第12至14节:强调斑纹无处不在。记忆的斑纹,爱与悔恨的斑纹;地球孤独的转动,布满黑色的古怪斑纹;我们,不过是一些斑点。(生活、地球、人)
2.找到这些后,我请同学归纳一下,什么是斑纹?(第6节)从文章列举的这些斑纹
我们了解到斑纹具有哪些特点?
归纳概括:
由此可见,斑纹形形色色、光怪陆离。从蛇、蓑鲉等动物的斑纹到人类是斑点,从大
地上的土壤到太空中的地球,从现实生活中的善恶生死的斑纹到人隐秘的内心记忆感情的
斑纹,在作者笔下,斑纹既具体又抽象,既是客观存在又是象征与代码。
3.(过渡,由文体切入挖掘《斑纹》的深意)所以这是一篇解说斑纹的说明文么?在教材41页编者将它定位为文艺性说明文,你认同么?说说你理由。
由学生的探讨自然引入下面的环节。
正如我们一开始的初步感知,那么美的语言,那么睿智的思考让它不仅仅是一篇说明文,更是一篇饱含情感的散文随笔。
(二)朗读批注,品味语言
4.请同学再读文章,自由选择精读一段,运用批注的读书方法,写写语言的美在何处。
(根据学生课堂回答,随机变动例子,只要他们有话可说,能品析其语言的特色即
可)
教师课前预设:
例:第1节,“逶迤的长度”“简约的设计”“斑斓的图案”抓住描写主体的特征,
用简练而又形象的语言进行描绘。又犹如特写镜头般慢慢推进,最后“蛇”一词如同谜底
揭晓般突然出现,带给读者强烈的冲击。
第3节中“明亮的歌喉和绚美的羽毛,将消失于蛇像地狱那样狭长而腥臭的肠胃”,
一是天堂的鸟儿,一是地狱般的肠胃,一是美的,一是丑的,歌喉越是明亮,羽毛越是绚丽,就更衬出蛇的阴暗、恶毒。运用强烈的对比、形象的比喻突出蛇的特性。
第6节中“在水族馆里看到蓑鲉……让我乍一看把它误认为植物”一段,酋长和藏宝
地图的比喻不仅形象地描绘了蓑鲉的形态特点,更为斑纹增添了某种神秘色彩。
第7节中:①物象稠密,语言生动。还有一系列的比喻,将斑纹比作火焰、钱币、玫
瑰等。②用词准确,富有变化。同样是描述斑纹,但针对不同的物象作者用词准确而富有
变化,既有从色彩和形状角度的客观描摹:鲑鱼是“被剖开的”,螺壳是“丰富变化的”,鹰隼的羽色“深浅交替”,斑马是“黑条和白道”;也有从主观感受出发描写:长颈鹿的
斑块是“砖石模样”,于是有了“修筑”一词,且达成的效果“更瞩目”,至于豹子的圆斑,除了“让人眩晕”的观感,不知还有什么词更恰当。③短句为主。关注一下标点,除
了长颈鹿的例子和“像火焰……”的比喻句,其他物象的呈现全是短句,且以句号隔开,
这样停顿更长,就如同在读者面前翻开斑纹的画册,或是转动着斑纹的万花筒,但速度是
缓慢的,让你慢慢地仔细地欣赏这绚丽、夺目、甚至让人眩晕的斑纹。造物主“无比耐心
地绘制”那些图案,作者也无比耐心地呈现这些图案。这都源于内心对自然万物的真诚热爱。
第8节中“梅花鹿群走过……那晚风中开放的天上花园”一段,现场感很强,用短句
营造意境,用两个“花园”的比喻勾勒了敌对的两方也有在自然中和谐共处的温馨画面。
在学生品味语言的时候,要求能带着感受有感情朗读。
教师总结:正如“冯牧文学奖”予她的授奖词说到,“她的作品文体精致,繁复,别
出心裁,语言丰赡华美,充分展示书面语言的考究、绵密和纯粹。”
5.(过渡,由品味语言的美转为揣摩富有哲理的思想)我选了她另一篇里的一个选段,我们来欣赏一下。
“秋日的阳光淡淡照耀着,树叶缓缓飘逝下来。我穿着一件熨帖的羊毛衫,坐在动物
园的长椅上冥想着。我不知道动物是怎样看待我这个披着羊皮的人,但我知道,我此刻的
温暖是动物给的,是它们脱下了唯一的衣裳,披在了我的肩上。——《它们》”
她在美的言语中寄寓的是她对自然对社会的独特思考。譬如这句中,她注视着被囚禁
于铁笼中失去自由的动物园里的动物,同情和叹息溢于言表。动用了我心底的那部分温存。从这样富有同情心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周晓枫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驳。
正如超市中,由于女儿天真的目光,才让我有机会俯下身去关注这样的世界,拨动心
底的那份温存。也许,对于动物,欣赏它们的动态或歌声常常远比侵犯它们的肉体更能带
来愉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