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鲁艺观后感
大鲁艺-宝塔山影评
陶炳辉重回激情燃烧的岁月——评《大鲁艺》之‘宝塔山下’由中央电视台、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大型文献纪录片《大鲁艺》第一集《宝塔山下》对鲁迅艺术学院创办历程,对毛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的来龙去脉,对延安时代诸多代表性文艺作品的产生过程,做了生动的记述。
从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角度,阐释了延安是一个充满传奇的地方。
在贫困的山沟里创办的鲁迅艺术学院也是一个传奇。
听曾经的鲁艺人讲述难以忘怀的经历,通过一连串珍贵的历史镜头,我们也得以重返历史现场,进入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影片片头独具特点。
版画是延安时代最具特色的美术形式。
大鲁艺的片头以版画形式处理,创造了那个年代的艺术家们工作和生活的场景,一幅幅画面像记忆般从我们眼前掠过;并配以男声合唱的鲁迅艺术学院院歌,一下就把观众带入了那浓厚的时代气氛中。
结构连贯而紧凑。
“宝塔山下”,讲述了1935年深秋,中央红军经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大批沦陷区和大后方的进步青年和文化人奔赴延安。
以培养抗战文艺干部和文艺工作者为目标的鲁迅艺术文学院也应运而生。
毛泽东不但出席了在延安大礼堂举行的鲁艺开学典礼,而且来到鲁艺校园亲自讲课。
革命圣地延安同时也成为革命和进步文化的中心,崛起在中国的西北角,掀起轰轰烈烈的文艺活动,成为当时中国进步文化的堡垒。
在艰苦的办学条件下创办的鲁艺,汇集了延安半数以上的文艺家和大批才华横溢的文艺青年,成为延安文艺运动中最活跃的地方。
1938年11月,曾经留学法国的著名音乐家冼星海应邀到鲁艺任教。
受到延安浓烈气氛的感染,冼星海很快就和诗人光未然合作完成了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的史诗性作品——《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的公演,把延安的文化活动推向高潮。
在短短的40分钟的时间里,把鲁艺创办的来由讲的生动而耐人寻味。
故事化的讲述方式和艺术手法。
影片没有把眼光拘泥于鲁艺自身的历史,从“小鲁艺”切入着重反映“大鲁艺”;把历史的诉说与人物结合在一起,又从人物身上挖掘详细的事件细节,使纪录片看起来不再那么沉闷;艺术老人的讲述,给人以一种强烈的真实感。
武乡鲁艺和文化园观后感
武乡鲁艺和文化园观后感朋友们!我最近去了武乡鲁艺和文化园,那可真是一场超级有趣又超有意义的体验,现在就迫不及待想和你们唠唠。
一走进武乡鲁艺,就感觉像是穿越回了那个充满热血与激情的年代。
那些古老的建筑,虽然看起来有些朴素,但却透着一种厚重的历史感。
每一块砖、每一片瓦,似乎都在默默地诉说着当年在这里发生的故事。
在鲁艺里,我看到了好多关于当时艺术创作的展览。
哇塞,那些老艺术家们可太牛了!他们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还能创作出那么多精彩的作品。
我看到那些绘画、雕塑,虽然有些带着岁月的痕迹,颜色没那么鲜艳了,但艺术的感染力一点都没减少。
就像有一幅画,画的是战士们奋勇杀敌的场景,那笔触、那神情,看一眼就能让人热血沸腾,仿佛自己也置身于战场上,跟战士们并肩作战一样。
再说说那些文艺表演的介绍,当时的艺术家们真是多才多艺啊。
唱歌、跳舞、演戏,啥都会。
他们用艺术的形式来鼓舞士气,让更多的人了解抗战的意义,真的是很伟大。
我就在想,现在我们的生活这么好,可都是这些前辈们用汗水、用才华换来的呢。
从鲁艺出来,再到文化园里逛一逛,那就更热闹了。
文化园里有各种各样的互动体验项目,就像一场大型的历史文化派对。
我去体验了一把手工制作一些传统的小工艺品,笨手笨脚的我,在工作人员的耐心指导下,也算是做出了个有点模样的东西。
这个过程可好玩了,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感受,这可比光看展览有意思多了。
还有那些模仿当年生活场景的地方,布置得特别逼真。
我走进一个小院子,看到里面有穿着古装的工作人员在模拟当年的生活,织布、做饭啥的。
我就凑过去跟他们聊天,听他们讲那些过去的生活细节,感觉像是听爷爷奶奶讲故事一样亲切。
这时候我才真正意识到,那个年代的人们生活得可真不容易,但他们的乐观和坚强也特别让人钦佩。
在文化园里还能品尝到当地的特色美食。
这对于我这个吃货来说,简直就是天堂啊!那些美食,不仅味道超棒,而且还带着浓浓的地方特色。
我一边吃着,一边想,这美食里说不定也融入了当年武乡人民的坚韧和智慧呢。
大鲁艺观后感800
大鲁艺观后感800英文回答:I recently visited the Da Lu Yi Art Exhibition and I must say it was an incredible experience. The exhibition showcased a wide range of artworks including paintings, sculptures, and installations. The artists' creativity and talent were truly awe-inspiring.One of the paintings that caught my attention was a vibrant and colorful abstract piece. The artist used bold brush strokes and a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colors to create a sense of movement and energy. It was as if the painting was alive and dancing right before my eyes. I was mesmerized by the artist's ability to convey emotions and thoughts through their artwork.Another artwork that left a lasting impression on me was a sculpture made entirely out of recycled materials. The artist transformed discarded objects into a beautifuland thought-provoking piece of art. It made me reflect on the importance of sustainability and the potential to create something meaningful out of what others may consider as trash.The exhibition also had several interactiveinstallations that allowed visitors to engage with the artwork in a unique way. One installation involved avirtual reality experience where I was transported to a different world. It was like stepping into a dream and being able to explore a whole new reality. The use of technology in art was truly innovative and added another layer of depth to the overall experience.Overall, the Da Lu Yi Art Exhibition was a feast for the senses. The variety of artworks, the creativity of the artists, and the interactive installations made it a truly immersive and memorable experience. It reminded me of the power of art to evoke emotions, provoke thoughts, and bring people together.中文回答:最近我参观了大鲁艺展览,我必须说这是一次令人难以置信的经历。
校园鲁迅展观后感
校园鲁迅展观后感你知道吗?我们学校办了个鲁迅展,我去看了之后,那可真是像打开了一扇通往神奇世界的大门,只不过这个世界有点沉重,又有点热血。
一走进展览厅,就看到好多鲁迅的照片和介绍。
我以前对鲁迅的印象啊,就停留在课本里那个留着小胡子、眼神犀利的大叔,感觉他老是皱着眉头,充满了严肃。
但是这个展览让我看到了一个更立体的他。
那些展出的手稿,哇塞,就像看到了鲁迅在书桌前奋笔疾书的样子。
一笔一划,虽然我不是所有的字都能看懂,但我能感觉到他写的时候那股认真劲儿,仿佛每一个字都带着他的想法和愤怒。
特别是看到他写的那些批判封建社会的文章的手稿,我就想,这家伙可真勇敢啊!在那个时候就敢这么直白地表达自己的不满,换做我,可能就怂了,只能心里默默吐槽。
还有那些关于他小时候的故事。
原来他小时候也和我们一样,有调皮捣蛋的时候,也有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的时候。
像百草园,那简直就是他小时候的“秘密基地”嘛。
看着展览里描绘的百草园,我都能想象小鲁迅在里面捉蟋蟀、听油蛉唱歌的画面。
这让我觉得他一下子亲近了好多,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大文学家,而是一个有童年、有回忆的普通人,只是这个普通人有着超级强大的思想力量。
展览里有一个板块专门展示了鲁迅笔下的人物,什么孔乙己啊,阿Q啊。
这些人物就像从书里走出来站在我面前一样。
孔乙己穿着那破旧的长衫,站在柜台前喝酒的样子,真让人觉得可怜又可笑。
我就想啊,这封建社会可真是把人都折磨成了奇怪的样子。
阿Q就更逗了,他那种“精神胜利法”,现在看起来虽然有点傻,但又好像在生活中能找到很多类似的影子。
这时候我就特别佩服鲁迅,他怎么就能把这些人物刻画得这么生动呢?就像他拿着一把手术刀,把当时社会上人的各种毛病都解剖出来给大家看,还不带一点含糊的。
看完整个展览,我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各种滋味都有。
一方面觉得鲁迅那个时代好黑暗啊,人们过得好辛苦;另一方面又觉得鲁迅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他用自己的文字照亮了很多人前行的路。
华中鲁艺记观后感1000字
华中鲁艺记观后感1000字有一段历史让我们泪流满面有一段历史让我们热血沸腾有一段历史让我们时刻铭记致敬革命先烈传承铁军精神79年后,这段历史首次以音乐剧形式搬上舞台。
《华中鲁艺记》以1941年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的历史发展为背景,以丘东平、许晴、王海纹、方清萍等鲁艺师生的真人真事为原型,讲述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爱国青年怀揣报国之志,告别家乡亲人,来到华中鲁艺,经过了不同的锻炼成长,为崇高的理想献出了青春乃至生命。
一段历史壮怀不已陕北有个延安,延安有个“鲁艺”;苏北有个盐城,盐城有个“华中鲁艺”。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为了培养铁军抗日文化艺术人才,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刘少奇、陈毅创立了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
华中鲁艺是新四军艺术的摇篮、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堡垒。
华中鲁艺在其短暂的办学时间里,积淀了丰富而独特的革命精神,中华好儿女从海内海外奔赴盐城。
他们用青春铸就了铁军的精神大厦,他们用热血谱写了一曲曲红色的生命之歌。
全剧既有大上海的黑暗混乱,也有根据地的阳光明媚;既有大时代的小细节,也有小人物的大气概;既有亲情、友情、恋情和同胞情,也有日伪军的凶残、暴虐和无情;既有青春少女的天真,浪漫和梦想,也有作为革命战土的坚持、执著和无畏;既有碧波荡漾芦苇飘摇的水乡美景,也有如花青春徒遭摧残的真实悲壮。
盐南是一片红色热土,这里留下了陈毅、粟裕、王必成、李一氓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身影,这里发生的历次国内革命战争和反侵略战争留下了太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盐南现存的盐南烈士陵园、武林烈士陵园、裕新社区、新墩无名烈士陵园等革命历史遗迹,无不镌刻着铮铮铁骨、钢铁意志。
革命先烈是有形的正能量,是鲜活的价值观,也是我们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破浪前行的精神桅杆。
华中鲁艺师生一手拿枪,一手拿笔,浴血青春,也是指引我们前行的一面面旗帜、一盏盏明灯。
为迎接新四军重建军部暨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建校80周年,进一步激活红色基因,我区携手华中鲁艺的唯一继承学校——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集中各方力量,倾力打造一台红色音乐剧《华中鲁艺记》,通过艺术的手段再现一段战火纷飞的岁月,在英雄事迹中汲取精神营养,汇聚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
战火中走出来的鲁艺观后感300字
战火中走出来的鲁艺观后感300字《战火中走出来的鲁艺》是一部让人深受触动的电影。
影片通过展示鲁艺的艰难历程,让观众深切感受到战火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伤痛和磨难,同时也传递出坚持和热爱艺术的力量。
影片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动荡的局面。
由于战火,鲁艺的艺术家们不得不背井离乡,四处流亡。
他们经历了种种困难和磨难,但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热爱。
这些年的苦难并没有减弱他们的奉献精神,反而让他们更加坚定地追求艺术的理想。
在流亡的日子里,鲁艺的艺术家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才华,为流亡的群众提供文化和艺术的慰藉。
他们组织各种艺术演出,通过音乐、舞蹈和绘画等方式,传达出人们对和平与美好生活的渴望。
他们用自己的艺术才华为人们点亮了一线希望,使流亡的日子不再那么灰暗。
电影中的鲁艺艺术让我深受启发。
在逆境中,他们没有被困境击垮,而是利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扛起了为人民服务的责任。
他们的奉献精神和艺术品质是我们现代社会可以学习和借鉴的。
我们作为普通人,或许没有那么高超的艺术修养,但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汲取力量。
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发挥自己的才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应该以艺术家的心态去面对困难,坚持自己的信念,追求自己的梦想。
《战火中走出来的鲁艺》让我明白了艺术的力量和人性的脆弱。
在战争的蹂躏下,人们不仅要面对生死的考验,还要面对内心的挣扎和抉择。
但是,正是艺术和坚持信念给予了他们勇气和希望。
这部电影教会了我如何在困境中坚持,如何在逆境中追求自己的梦想。
总之,《战火中走出来的鲁艺》是一部意义深远的电影。
通过讲述一个个鲁艺的故事,影片向我们展现了战火的严酷和人性的伟大。
鲁艺艺术家们的奉献精神和艺术追求,给予了我们很多的思考和启发。
我们应该向这些为艺术和梦想付出无数努力的人们致敬,并从中找到自己的奋斗方向。
一个时代的传神之笔——《大鲁艺》创作有感
“ 植 根 沃土 ”的主 题 。在 此基 础 上长 了许许 多 多 的 民众 喜 闻乐 见
《 东方 红 》 《 南泥 湾 》等 经 典作 品 。最 后 一集 “ 风 云征 程 ”讲 述 了抗 战 结束 后 ,鲁 迅 艺术 师 生走 向全 国各地 实 践 国家 的 土地 改 革 运动 ,参 与解 放 战争 。在 祖 国站 起来 以后 ,鲁 艺师 生 流 向祖 国各 地 ,但 是鲁 艺 师 生在 党 的文 艺事 业 中具 有 重要 地位 ,是祖 国文 艺 事业 的重 要 组成 部分 。 三、 《 大鲁 艺》 成功 的原 因 主要有 两 点 方 面 是 开 阔 了眼 界 ,跳 出 了鲁 艺 本 身 的 历 史 ,从 “ 小 鲁 艺 ”为 突 破 口 ,重 点 反 映 “ 大 鲁 艺 ”, 让 人 民 看 到 了国 家 未 来 文 化 事 业 的 发 展 方 向; 另 方 面 是 通 过 讲述 历 史 和 人 物 相 结 合 。 通 过 讲 述 鲁 艺 的 艺 术 老 人 给 人 一 种 真 实 的 冲 击 感 。因 为 那 个 年 代 的 亲 历 者 随 着 年 龄 的 逐 步 增 加 , 未 来 可 以采 访 的 机 会 将 逐 渐 减 少 ,所 以 , 《 大 鲁 艺 》 的 史 料 价值 已经 被 定 格 。通 过 采 访 亲 身 经 历 者 ,既 然 今 天 的 人 民 了解 了当 时 鲁 艺 人 的 经 历 和 感 受 , 同时 更 重 要 的 是 了解 毛 泽 东 等 老 一 代 革 命 领 导 对 国 家 文 艺 事 业 的重 视 ,对 当时 文 艺 工 作 者 的 关 爱 , 以 及 那 些 已经 离 世 的文 化 工 作 领 导 者 、 文 化 艺 术 家 的 努 力 与 贡 献 。包 括 很 多 现 代 已经 忘 却 的文 艺 工 作 者 和 艺 术 家 ,但 是 需 要 了解 历 史 、牢 记 历 史 ,历 史不容忘记 。
武乡鲁艺和文化园观后感
武乡鲁艺和文化园观后感《武乡鲁艺和文化园观后感》去参观武乡鲁艺和文化园是一次非常独特且难忘的经历。
刚踏入文化园,那种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就扑面而来。
看到那些古旧的建筑样式,我感觉像是穿越回了那个战火纷飞但又充满文艺激情的年代。
特别印象深刻的是鲁艺学院的旧址展示。
简陋的教室、简单的教具,在这样的条件下,却培养出了那么多优秀的文艺人才。
当时我就想到,现在我们拥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但有时候却缺乏先辈们那种纯粹的追求知识和艺术的热情。
在那个场景前,我仿佛看到了年轻的艺术家们在这里苦练技艺、互相切磋交流的画面。
他们思考着如何用文艺的形式去激励民众、去抗击日寇,这是多么伟大的使命啊。
文化园里还有不少对鲁艺成果的展示,那些充满力量的绘画、激昂的音乐作品对于提升当时军民的士气一定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看到那些画作上刻画的英勇战士和坚强百姓的形象,我感觉热血沸腾。
这些作品就像是那个时代的呐喊声,它们穿越时空,至今仍然能够感染我这个旁观者。
不过,也有我不太理解的地方。
比如说有些艺术表现手法的演变,如果能有更多详细的说明就好了。
但这也并不影响整体的参观体验。
还有一些重现当年生活场景的部分很有趣。
比如说简陋的宿舍,破旧的床铺。
这让我认识到,伟大的事业往往是从艰苦的条件中诞生的。
这也提醒我们在生活中不能过于娇惯自己,即使面临困难也可以做出一番成就。
从文化园走出来的时候,我明白了我们现在的文化艺术都是在先辈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的。
我们应当珍视这些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同时也要学习先辈们的那种精神,让艺术不仅仅是娱乐,更能成为凝聚力量、鼓舞人心的东西。
这次参观就像是一场心灵的洗礼,让我对那个充满热血与激情的时代有了更深的认识。
鲁艺精神观后感
鲁艺精神观后感【实用版2篇】目录(篇1)1.鲁艺精神的概述2.鲁艺精神的核心价值观3.鲁艺精神对现代社会的启示4.鲁艺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正文(篇1)鲁艺精神观后感在参观了鲁迅艺术学院(简称鲁艺)后,我深感鲁艺精神的强大魅力和深刻内涵。
鲁艺精神是鲁迅艺术学院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精神品质,它凝聚着鲁迅先生的崇高理想和人文精神,代表着中国现代文化艺术的高峰。
首先,鲁艺精神是一种坚定的人民立场。
鲁迅艺术学院创建于抗日战争时期,其初衷是为了培养具有民族意识、热爱人民、献身于民族解放事业的文艺工作者。
鲁艺学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命运,以艺术的形式为人民大众发声。
这种坚定的人民立场使鲁艺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刻的历史意义。
其次,鲁艺精神强调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鲁迅艺术学院倡导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强调文艺作品应真实反映社会生活,深刻揭示社会矛盾。
同时,鲁艺精神也倡导浪漫主义,强调艺术家应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艺术的手法表现美好的理想和崇高的情感。
这种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精神品格使鲁艺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再者,鲁艺精神强调创新与传承。
鲁迅艺术学院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借鉴国际先进文化,勇于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鲁艺精神。
在现代社会,我们需要继续发扬鲁艺精神,既要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又要敢于创新,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
总之,鲁艺精神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
目录(篇2)1.鲁艺精神的内涵2.鲁艺精神的历史背景3.鲁艺精神的现实意义4.对我们的启示正文(篇2)鲁艺精神,全称为鲁迅艺术学院精神,源于上世纪 30 年代我国著名的鲁迅艺术学院。
这是一种充满活力、追求进步、服务人民的精神,旨在培养具有革命理想、道德品质和艺术才能的新型文艺工作者。
首先,我们来了解鲁艺精神的内涵。
鲁艺精神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追求真理,二是热爱人民,三是勇于创新。
鲁艺精神对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从小鲁艺到大鲁艺”是“鲁艺”理论联系实践的优良学风,也是“鲁艺”精神的科学性所在。艺术院校大学生十分重视专业学习,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同专业学习和艺术实践密切联系起来,使思想教育活动符合学生们的具体实际和专业爱好。
“思想教育与专业学习”相融合,“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相统一,是大连分院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特点。根据学生专业特点,我们在制定方案时,注意将思想教育与学生的具体实际相融合,体现艺术专业学生特点与专业特色,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思想性和专业性相结合的角度,组织实施有关教育活动。我们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实践的需要,开展了多种教育活动,其中以红色经典为主题的“红歌唱响金石滩”校园合唱比赛,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和欢迎。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中,大连分院交响乐团赴沈阳、大连、朝阳等地举办了多场演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进一步实践了“根植民族,融入时代,服务社会,引领先进文化”的“鲁艺”精神。
1938年鲁艺成立之时,正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际,作为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第一所艺术院校,鲁艺建立伊始便明确了“以马列主义的理论和立场,在中国新文艺运动的历史基础上,建设中华民族新时代的文艺理论与实际……”的教育方针。在鲁艺的成立宣言中写到“它的成立,是为了服务于抗战,服务于这艰苦的长期的民族解放。”
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鲁艺人率先按照《讲话》的精神,深入到火热的工农兵生活中,专心致志搞“文艺下乡”,引领了延安文艺的新风,“新秧歌”和“新秧歌剧”的兴起,标志着延安文艺新时代的到来[3]。鲁艺从诞生之日起,就根植于民族文化的沃土中,注重民族音乐和艺术的教育和研究,积极发掘民族音乐文化。鲁艺“根植民族,融入时代”的传统一直被鲁艺后人薪火相传,发扬光大[4]。
项目基金:2012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理论研究课题项目“新形势下,鲁艺精神与艺术院校基层党建工作研究”(项目编号GXDJ2012-B120)成果;2012年沈阳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专项课题“鲁艺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编号2012-29)成果。
鲁艺精神观后感
鲁艺精神观后感【实用版3篇】目录(篇1)一、鲁艺精神的内涵二、鲁艺精神的历史背景三、鲁艺精神的现实意义四、个人感悟与启示正文(篇1)一、鲁艺精神的内涵鲁艺精神,源于鲁迅艺术学院,是一种充满活力、求真务实、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它强调文艺工作者要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关注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发挥文艺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积极作用。
二、鲁艺精神的历史背景鲁艺精神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鲁迅艺术学院的创立,旨在培养一大批具有民族意识、时代责任感和艺术才能的文艺工作者,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鲁艺精神激励着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定信念,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创作出许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
三、鲁艺精神的现实意义在新时代背景下,鲁艺精神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我们应当弘扬鲁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关注时代发展,反映人民群众生活,发挥文艺在推动社会进步、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中的独特作用。
同时,我们还要借鉴鲁艺学院培养人才的成功经验,加强文艺队伍建设,培养一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
四、个人感悟与启示作为一名中文知识类写作助理,我深感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弘扬鲁艺精神,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关注时代发展,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努力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
目录(篇2)1.鲁艺精神的内涵2.鲁艺精神的历史背景3.鲁艺精神的现实意义4.对个人成长的启示正文(篇2)鲁艺精神,源于鲁迅艺术学院,是一种充满活力、敢于创新、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这种精神不仅在过去的岁月里,在战争年代和解放初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当下社会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首先,鲁艺精神的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鲁迅艺术学院的校训:“独立自主,自强不息”,强调的是在困境中不屈不挠、自我奋斗的精神;二是鲁艺师生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等。
“鲁艺精神”的现代教育价值及其实践路径
学、政治、经济学、艺术论等5,将马列主义
的学习放在了重要位置。冼星海、古元、光未然、 郑律成等鲁艺人身上也都诠释着“爱国、为民、 崇德、尚艺”的价值理念⑸。新的时代背景下,
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尤其是艺术院校大学 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有助于引导其坚定共产主义理 想,明确人生发展目标,把握时代的脉搏,实现自 我价值。
在党的领导下,鲁艺师生从战争中学,到实践
©,收稿日期:2021 -02 -06 W 基金项目:2020年度沈阳音乐学院中国近现代革命文艺研究项目魯艺精神'传承与时代价值”(SYSY12020130206)
作者简介:苏久青(1979—),女,山东高密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 127 •
“鲁艺精神”的现代教育价值及其实践路径
苏久青&
(沈阳音乐学院思政教研部,辽宁沈阳110818)
摘 要:理想信念教育、人生价值观、艰苦奋斗精神三方角的教育作用是"鲁艺精神”所蕴含的现代教育精神的内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陈出新""开放包容”是"鲁艺精神"的现代教育价值。当前,多元文化使得意识形态领域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 -8572 (2021 ) 03 -0127 -05
一、“鲁艺精神”的内涵
(一)“鲁艺精神”的内涵界定 阐释“鲁艺精神”内涵,其基本前提需基于 对鲁艺历史发展线索的清晰认知。延安鲁艺诞生于 1938年,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创办的第一所 培养抗战文艺工作者和党的文艺干部的高等学府。 鲁艺秉承毛泽东同志提出的“紧张、严肃、刻苦、 虚心”八字校训和鲁迅的斗争精神,坚持抗日的 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罗迈在《鲁艺的教 育方针与怎样实施教育方针》总结报告中,曾明 确指出了由中央宣传部i寸论拟定、经中央书记处通 过的鲁艺教育方针:“以马列主义的理论与立场, 在中国新文艺运动的历史基础上,建设中华民族新 时代的文艺理论与实际,训练适合今天抗战需要的 大批艺术干部,团结与培养新时代的艺术人才,使 '鲁艺’成为实现中共文艺政策的堡垒与核心。” [1]52
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观后感
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观后感
2014年,游翰霖博士随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博士生论坛党的创
新理论学习小组赴延安实地参观见学,参观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时,学习小组一起学习了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出发前,他心里充满了期待和向往。
他的家乡是红色名城贵州遵义,在读完金一南教授的《苦难辉煌》后,对儿时熟悉的长征故事更加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一群衣衫褴褛的人,完成了如此惊天动地的壮举。
期待着在这次延安之行中找到答案。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时,博士生论坛学习小组成员谈论最多的是中央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辛,或者是刚到陕北这块贫瘠而陌生的根据地会面临的种种现实困难。
游翰霖却在思考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在实事求是中探索正确的
革命道路。
在南泥湾革命文物展览馆,他们通过参观当年垦荒时使用的农具和记录那些热火朝天劳动场面的照片,再次体会“一把锄头一把枪,开展大生产,保卫党中央”的豪迈,真切感受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震天口号下人人积极参与劳动的激情。
参观活动结束后,学习小组开展了学习体会交流讨论。
游翰霖以《民族的脊梁》为主题,向大家汇报了他的感受和思考。
在返校后,游翰霖博士开始了国家安全战略的学习研究,广泛阅读了大量不同领域的书籍资料,不断总结和宣讲学习心得和研究成果。
在今年八一建军节前夕,他在其开设的察网专栏上发表了两篇文章,《倚天长剑要牢牢掌握在成熟的先锋队手中》和《中国军队为何
远胜于印度:时势、英雄以及领导核心》。
延安鲁艺观后感300字
延安鲁艺观后感300字
观看了《延安鲁艺》这部记录片后,我记忆犹新。
这部记录片使我懂得了中国艺术是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开始的。
它是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第一所艺术学院。
它为党,为国家培养了众多艺术人才,同是也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白毛女》等经典作品。
为新中国的艺术发展奠定了坚固的基础。
从纪录片中我们了解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在名族存亡时期为祖国培育了大批艺术人才,为新中国的文艺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中央艺术学院继续传承了鲁艺精神,将无数革命青年胸怀祖国、前赴后继的鲁艺精神薪火相传!
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一幅幅历史铭刻的画面,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老一辈艺术家心中那份为艺术献身,为祖国高唱的伟大情怀,也让我们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震撼!延安精神、红色文化、爱国情怀必将厚植于我们的心间,点亮我们前行的方向!。
从延安文艺座谈会感悟文艺工作的初心
从延安文艺座谈会感悟文艺工作的初心作者:成靓来源:《新湘评论·上半月》2022年第09期延安整风期间,为解决延安文艺界暴露出的种种问题,我们党召开了延安文艺座谈会。
毛泽东同志深刻总结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新文化运动的经验教训,结合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存在的问题,系统阐述了党的文艺工作理论和政策。
他鲜明地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这个根本问题不解决,其他许多问题也就不易解决”。
重温这段历史,对我们感悟文艺工作的初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做好新时代文艺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
初心何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缘起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斗争中,“枪杆子”和“笔杆子”向来是相辅相成的两个重要方面。
“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
”毛泽东同志题赠女作家丁玲的《临江仙》,生动地反映了这一点。
抗日战争爆发后,大批爱国知识青年包括许多文艺工作者在内,满怀救国热情奔赴延安。
毛泽东同志十分关注文艺工作,在延安接见过许多文艺工作者,也多次在讲话中阐明自己的文艺观点。
1938年,他出席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成立大会并讲话,精辟阐释了艺术的作用和使命,以“山顶上的人”和“亭子间的人”比喻经过长征到达陕北的原苏区文化工作者和从城市来到延安的文化工作者,希望他们能够结成统一战线,在民族解放的大时代去发展广大的艺术运动。
1940年1月,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同志作题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的长篇演讲,系统阐述新民主主义理论及纲领,强调我们要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明确提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方向,“它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
在党的关怀和支持下,延安文艺创作逐渐活跃。
但就当时许多延安文艺工作者而言,他们还没有完全和新的群众结合起来,仍然保持着原有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习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大鲁艺观后感800
大鲁艺观后感800英文回答:After visiting the Da Lu Art Exhibition, I was truly amazed by the incredible artwork on display. The exhibition showcased a wide range of artistic styles and mediums, from traditional paintings to contemporary sculptures. Each piece was unique and thought-provoking, leaving a lasting impression on me.One of the artworks that particularly caught my attention was a painting titled "The Dance of Colors." The artist skillfully used vibrant hues and bold brushstrokes to depict a lively dance scene. The colors seemed to leap off the canvas, creating a sense of energy and movement. It reminded me of the saying "life is like a dance," where we should embrace every moment and live life to the fullest.Another artwork that left a deep impact on me was a sculpture named "The Journey of Life." It portrayed afigure climbing a mountain, symbolizing the struggles and challenges we face in life. The artist beautifully captured the determination and perseverance in the sculpture's expression, reminding me of the phrase "climbing the ladder of success." It served as a reminder to never give up and keep pushing forward, no matter how difficult the journey may be.The exhibition also included a series of photographs capturing everyday moments and emotions. One photograph in particular stood out to me. It depicted a mother and child sharing a tender moment, with the child's laughter echoing through the frame. It reminded me of the phrase "laughteris the best medicine,"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finding joy and happiness in the simplest of moments.Overall, the Da Lu Art Exhibition was a truly enriching experience. It showcased the immense talent and creativity of the artists, while also evoking a range of emotions and thoughts within me. The artworks served as a visual language, speaking to the human experience and reminding me of the power of art to connect people from different walksof life.中文回答:参观完大鲁艺术展后,我对展出的令人惊叹的艺术作品感到非常震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鲁艺》观后感
最近观看了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大型文艺纪录片《大鲁艺》感受很深,从中了解了那段历史,了解了我们党和领导人在艰苦的环境中对文艺工作、文艺工作者、以及文艺工作对中国革命运动的作用的重视。
巍巍宝塔山,深情《延安颂》,耄耋之年的青春记忆……纪录片以口述历史的记录方式,对大批鲁艺老一辈艺术家进行抢救式的记录拍摄,全面阐述了讲话历史意义和精神内涵,再现了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在讲话精神指引下成长、发展,为中国革命文艺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
《大鲁艺》再现了延安鲁艺的成立、发展过程及其在我国文艺发展史上的重要贡献,并以新颖、独特的视角全面、深刻反映了毛泽东同志《讲话》的历史背景、主旨和精神。
全片由《宝塔山下》、《延河春晓》、《五月盛会》、《植根沃土》、《风云征程》构成。
《大鲁艺》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不仅仅是写了一所特殊大学的历史,而是通过鲁艺人现身说法,再现了同仇敌忾,保卫祖国,捍卫民族尊严的伟大时代;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们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创造中华民族和中国历史辉煌的延安精神;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文艺队伍从“小鲁艺”走向“大鲁艺”的光辉实践,表现了革命文艺和新中国文艺发展方向。
观看《大鲁艺》后我感受到当年奔赴鲁艺的一代青年学子,尽管他们来自中国的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行业,正像毛泽东所
说的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可是他们都是为着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都抱定着一种共同的爱国主义的精神,甚至可以说他们都确立着一种死而无悔的人生理想。
当年16岁的贺敬之奔赴延安时,心里想的“就是向往延安”,因为“那是光明的顶峰,那是革命的圣地;”于蓝当年从北平秘密出走到延安时年仅17岁,她说:“我就是希望找一个抗日的队伍,我就是希望抗击日本帝国主义,我别的都没有。
”在他们的心目中考虑的不是实现革命的理想对他们个人有什么好处,而考虑的是实现革命的理想对国家的未来,对民族的命运,对人民的幸福有什么好处。
他们当中的许多人都放弃了原来相对优厚的物质生活,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之中,成为革命的斗士。
如果说,他们对自己也有所考虑的话,那么,他们考虑的只是自己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去践行革命的理想,包括以什么样的方式流血牺牲(告别人生)。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必将要面对生命的终结,不同的是以什么样的方式结束生命。
那些奔赴延安的一代人选择的告别方式就是在革命中牺牲!尽管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在迎面扑来的烈火中顽强地活了下来,可是,他们当初都是抱定了赴死的信念。
这种死而无悔的革命信念是他们能够克服种种艰难险阻的巨大动力,也是他们能够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与此相反,如果一个人的人生失去了终极价值的引领,只是根据一种功利主义的原则来确定自己的选择,那么,他的生命也许会闪耀一时,但终究会成为消失在历史岁月中没有任何光艳的尘埃,甚至可能成为人类历史长河中的污泥。
鲁艺的成长是有其深远影响的。
在延安七年半的时间里,鲁艺开
办了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系,培养学生685人。
鲁艺创作了诸如《白毛女》、《南泥湾》、《黄河大合唱》等一大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活跃了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文化生活,振奋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热情,对中国现代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有人说,纪录片是一个媒体的“总体套房”。
那么,在《大鲁艺》这个总统套房里居住的近百位耄耋老人,他们是中国革命的亲历者和见证人。
现在,我们通过《大鲁艺》中主人公们的口述,仿佛跟随他们回到了那个用信念点燃生命之火的年代!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未曾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一代人,《大鲁艺》在我们心灵上镌刻的革命理想主义的历史记忆将使我们铭记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