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教案与课件:《陶瓷工艺学》 6烧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逐渐缩小,以至排除,最终成为致密体。
烧结现象示意图 a-晶粒重排; b1-疏松堆积的颗粒系 统中颗粒中心靠近; b2-紧密堆积的系统中, 颗粒中心的靠近。
固相烧结传质机理 (1)蒸发-凝聚
烧结时颈部区域的扩大,球的形状逐步变为椭圆,气孔形状发生了变化 两个球形颗粒中心间的距离不变。 不导致坯体的收缩和气孔率的降低
粒度为1m的材料烧结后,G降低约8.3J/g(无机材料等效于0.5 1.5 KJ/mol);
α-石英与β-石英之间的多晶转变时,G为1.7 KJ/mol; 一般化学反应前后能量变化超过200 KJ/mol。
烧结的难易可以用GB晶界能/SV表面能比值来衡量: GB/SV越大,烧结越困难
2、压力差:颗粒的弯曲表面上存在有压力差
6烧成
概述 烧成(sintering)是一种利用热能使粉末坯体致密化的技术。
其具体的定义是指多孔状陶瓷坯体在高温条件下,表面积减小、 孔隙率降低、机械性能提高的致密化过程。
烧成是陶瓷制造工艺中最重要的工序之一。陶瓷烧成所需 时间约占整个生产周期的1/3~1/4,所需费用约占产品成本的 40%左右。因此,正确的设计与选择窑炉,科学地制定和执行 烧成制度并进行严格的执行装烧操作规程,是提高产品质量和 降低燃料消耗的必要保证。
(2)扩散传质 在大多数固体材料中,由于高温下蒸气压低,则传质更易
通过固态内质点扩散过程来进行。
烧结的推动力是如何使质点在固态中发生迁移的呢?
1. 颈部应力模型 (假定晶体是各向同性的)。
在烧结前的粉末体如果是由同径颗粒堆积而成的理想紧密堆积,颗粒接触 点上最大压应力相当于外加一个静压力。在真实系统中,由于球体尺寸不一, 颈部形状不规则,堆积方式不相同等原因,使接触点上应力分布产生局部剪 应力。
上式为:P MP0 dRT
∵ lnP1/P0=ln(1+ ΔP/ P0) ≈ ΔP/ P0
ΔP——负曲率半径的颈部与接近于平面的颗粒表面上的饱和蒸气压之差。
蒸发-凝聚传质烧结初期动力学方程 (双球模型,中心距不变) 根据气体分子运动论,推出物质在单位面积上凝聚速率的朗格缪尔(Langmuir)公式:
烧结:粉料经加热致密化的简单物理过程;宏观上出 现体积收缩、致密度提高和强度增加
烧成:脱水、坯体内气体分解、多相反应、溶解、烧 结等一系列过程。
烧成的含义和范围比烧结更宽,可以表述多相系统的 变化,烧结仅是其中的一个部分。
烧结和熔融的区别
烧结和熔融-原子热振动引起的。 熔融时全部组元都是液相, 烧结在远低于固态物质熔融温度进行,至少有一个组 元处于固态。
P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r P ( 1 1 )
r1 r2
3、空位差:颗粒表面上的空位浓度与内部浓度之差
C
3 k T
C0
固相烧结 1.固相烧结现象 粉料经压制成为具有一定外形的坯体,含百分之几十的气
孔,颗粒间为点接触。 在高温的作用下发生了颗粒间接触面积的扩大,颗粒聚集,
体积收缩; 颗粒中心距离的逼近,逐渐形成晶界; 气孔形状变化,体积缩小,从连通的气孔逐渐变成孤立的气
目前我国日用陶瓷工业广泛采用隧道窑、辊道窑和推板窑,并 保留少量的倒焰窑继续用于生产。
烧结定义: 经过成型的粉末在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开始收缩,在低于物质
熔点温度之下变成致密、坚硬烧结体的过程称为烧结。 烧结程度的衡量指标:
坯体收缩率、气孔率、吸水率 相对密度(烧结体密度/理论密度)
烧成与烧结的区别:
烧结温度TS和熔融温度Tm之间的关系: 金属粉末TS≈(0.3~0.4) Tm, 盐类TS≈0.57Tm, 硅酸盐TS ≈(0.3~0.4) Tm。
烧结的推动力
1、能量差 粉状物料的表面能大于多晶烧结体的晶界能,即能量差是烧结的推 动力,但较小。烧结不能自发进行,必须对粉料加以高温,才能促 使粉末体转变为烧结体。 例如:
Um
a( M )1/ 2 P
2RT
当凝聚速率等于颈部体积增加时即有:
Um——凝聚速率; a ——调节系数; ΔP——凹面与平面的蒸气 压之差
Um A dV
d
dt
由烧结模型,将颈部曲率半径ρ、表面积A和体积V代入上式,分离变量积分,得颈部 生长速率公式:
x Kr 2/ 3t1/ 3 r
烧结初期,接触颈部的增长x/r随时间t的1/3次方而变化。由图可见,颈部增 长(x/r)开始比较显著,随着烧结的进行,颈部增长速率减小直至停止。
球形颗粒间颈部长大改变气孔形状与中心距
在球形颗粒表面有一正曲率半径,在二个颗粒连接处有一小的负曲率半径 的颈部。
根据开尔文公式:
ln P 2M P0 dRTr
x r
凸表面蒸气压>平表面蒸气压>凹表面蒸气压 质点从凸表面蒸发向凹表面(颈部)迁移、凝 聚,使颈部逐渐被填充。
蒸发-凝聚传质
球形颗粒连接处曲率半径ρ和接触颈部半径x之间的开尔文公式:
对这类传质过程用延长时间不能达到促进烧结的结果。而应从原料的起始 粒度(r)和烧结温度(T)考虑。
x 0.3 r 0.2
0.1
0 10 20 30
时间(min)
NaCl在750 ℃时球形颗粒之间颈部生长
蒸发-凝聚传质的特点: 1、烧结时颈部区域扩大;颗粒形状改变;气孔形状改变;但颗粒间中心 距 不变,即坯体不收缩。 2、粉末的起始粒度越小,烧结速率越大;温度升高,蒸气压增大,对烧 结有利。 3、蒸发-凝聚传质的烧结过程,只有在高温下蒸气压较大的系统中才能明 显表现出来。一般蒸气压需在1~10Pa。例如SiO2,在7000K时蒸气压 0.1Pa;Al2O3在1200K时蒸气压10-41Pa。对于这些蒸气压低的系统,不适 合气相传质机理,而是扩散传质。
烧结开始阶段,在这种局部的应力和流体静压力影响下,颗粒 间出现重新排列,从而使坯体堆积密度提高,气孔率降低,坯体 出现收缩,但晶粒形状没有变化,颗粒重排不可能导致气孔完全 消除。
ln P1 M ( 1 1 ) P0 dRT x
x r
P1——曲率半径为ρ处的蒸气压; P0——球形颗粒表面的蒸气压; ——表面张力;d——密度; M——分子量; x——接触颈部半径; ρ ——颈部表面曲率半径
由上式说明,蒸发-凝聚传质产生的原因是曲率半径的差异;传质的条件是颗粒
尺寸足够小。
当压力差ΔP=P0-P1很小时,且x>>ρ,
烧结现象示意图 a-晶粒重排; b1-疏松堆积的颗粒系 统中颗粒中心靠近; b2-紧密堆积的系统中, 颗粒中心的靠近。
固相烧结传质机理 (1)蒸发-凝聚
烧结时颈部区域的扩大,球的形状逐步变为椭圆,气孔形状发生了变化 两个球形颗粒中心间的距离不变。 不导致坯体的收缩和气孔率的降低
粒度为1m的材料烧结后,G降低约8.3J/g(无机材料等效于0.5 1.5 KJ/mol);
α-石英与β-石英之间的多晶转变时,G为1.7 KJ/mol; 一般化学反应前后能量变化超过200 KJ/mol。
烧结的难易可以用GB晶界能/SV表面能比值来衡量: GB/SV越大,烧结越困难
2、压力差:颗粒的弯曲表面上存在有压力差
6烧成
概述 烧成(sintering)是一种利用热能使粉末坯体致密化的技术。
其具体的定义是指多孔状陶瓷坯体在高温条件下,表面积减小、 孔隙率降低、机械性能提高的致密化过程。
烧成是陶瓷制造工艺中最重要的工序之一。陶瓷烧成所需 时间约占整个生产周期的1/3~1/4,所需费用约占产品成本的 40%左右。因此,正确的设计与选择窑炉,科学地制定和执行 烧成制度并进行严格的执行装烧操作规程,是提高产品质量和 降低燃料消耗的必要保证。
(2)扩散传质 在大多数固体材料中,由于高温下蒸气压低,则传质更易
通过固态内质点扩散过程来进行。
烧结的推动力是如何使质点在固态中发生迁移的呢?
1. 颈部应力模型 (假定晶体是各向同性的)。
在烧结前的粉末体如果是由同径颗粒堆积而成的理想紧密堆积,颗粒接触 点上最大压应力相当于外加一个静压力。在真实系统中,由于球体尺寸不一, 颈部形状不规则,堆积方式不相同等原因,使接触点上应力分布产生局部剪 应力。
上式为:P MP0 dRT
∵ lnP1/P0=ln(1+ ΔP/ P0) ≈ ΔP/ P0
ΔP——负曲率半径的颈部与接近于平面的颗粒表面上的饱和蒸气压之差。
蒸发-凝聚传质烧结初期动力学方程 (双球模型,中心距不变) 根据气体分子运动论,推出物质在单位面积上凝聚速率的朗格缪尔(Langmuir)公式:
烧结:粉料经加热致密化的简单物理过程;宏观上出 现体积收缩、致密度提高和强度增加
烧成:脱水、坯体内气体分解、多相反应、溶解、烧 结等一系列过程。
烧成的含义和范围比烧结更宽,可以表述多相系统的 变化,烧结仅是其中的一个部分。
烧结和熔融的区别
烧结和熔融-原子热振动引起的。 熔融时全部组元都是液相, 烧结在远低于固态物质熔融温度进行,至少有一个组 元处于固态。
P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r P ( 1 1 )
r1 r2
3、空位差:颗粒表面上的空位浓度与内部浓度之差
C
3 k T
C0
固相烧结 1.固相烧结现象 粉料经压制成为具有一定外形的坯体,含百分之几十的气
孔,颗粒间为点接触。 在高温的作用下发生了颗粒间接触面积的扩大,颗粒聚集,
体积收缩; 颗粒中心距离的逼近,逐渐形成晶界; 气孔形状变化,体积缩小,从连通的气孔逐渐变成孤立的气
目前我国日用陶瓷工业广泛采用隧道窑、辊道窑和推板窑,并 保留少量的倒焰窑继续用于生产。
烧结定义: 经过成型的粉末在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开始收缩,在低于物质
熔点温度之下变成致密、坚硬烧结体的过程称为烧结。 烧结程度的衡量指标:
坯体收缩率、气孔率、吸水率 相对密度(烧结体密度/理论密度)
烧成与烧结的区别:
烧结温度TS和熔融温度Tm之间的关系: 金属粉末TS≈(0.3~0.4) Tm, 盐类TS≈0.57Tm, 硅酸盐TS ≈(0.3~0.4) Tm。
烧结的推动力
1、能量差 粉状物料的表面能大于多晶烧结体的晶界能,即能量差是烧结的推 动力,但较小。烧结不能自发进行,必须对粉料加以高温,才能促 使粉末体转变为烧结体。 例如:
Um
a( M )1/ 2 P
2RT
当凝聚速率等于颈部体积增加时即有:
Um——凝聚速率; a ——调节系数; ΔP——凹面与平面的蒸气 压之差
Um A dV
d
dt
由烧结模型,将颈部曲率半径ρ、表面积A和体积V代入上式,分离变量积分,得颈部 生长速率公式:
x Kr 2/ 3t1/ 3 r
烧结初期,接触颈部的增长x/r随时间t的1/3次方而变化。由图可见,颈部增 长(x/r)开始比较显著,随着烧结的进行,颈部增长速率减小直至停止。
球形颗粒间颈部长大改变气孔形状与中心距
在球形颗粒表面有一正曲率半径,在二个颗粒连接处有一小的负曲率半径 的颈部。
根据开尔文公式:
ln P 2M P0 dRTr
x r
凸表面蒸气压>平表面蒸气压>凹表面蒸气压 质点从凸表面蒸发向凹表面(颈部)迁移、凝 聚,使颈部逐渐被填充。
蒸发-凝聚传质
球形颗粒连接处曲率半径ρ和接触颈部半径x之间的开尔文公式:
对这类传质过程用延长时间不能达到促进烧结的结果。而应从原料的起始 粒度(r)和烧结温度(T)考虑。
x 0.3 r 0.2
0.1
0 10 20 30
时间(min)
NaCl在750 ℃时球形颗粒之间颈部生长
蒸发-凝聚传质的特点: 1、烧结时颈部区域扩大;颗粒形状改变;气孔形状改变;但颗粒间中心 距 不变,即坯体不收缩。 2、粉末的起始粒度越小,烧结速率越大;温度升高,蒸气压增大,对烧 结有利。 3、蒸发-凝聚传质的烧结过程,只有在高温下蒸气压较大的系统中才能明 显表现出来。一般蒸气压需在1~10Pa。例如SiO2,在7000K时蒸气压 0.1Pa;Al2O3在1200K时蒸气压10-41Pa。对于这些蒸气压低的系统,不适 合气相传质机理,而是扩散传质。
烧结开始阶段,在这种局部的应力和流体静压力影响下,颗粒 间出现重新排列,从而使坯体堆积密度提高,气孔率降低,坯体 出现收缩,但晶粒形状没有变化,颗粒重排不可能导致气孔完全 消除。
ln P1 M ( 1 1 ) P0 dRT x
x r
P1——曲率半径为ρ处的蒸气压; P0——球形颗粒表面的蒸气压; ——表面张力;d——密度; M——分子量; x——接触颈部半径; ρ ——颈部表面曲率半径
由上式说明,蒸发-凝聚传质产生的原因是曲率半径的差异;传质的条件是颗粒
尺寸足够小。
当压力差ΔP=P0-P1很小时,且x>>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