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勘察设计中计算与制图方法及技巧word文档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书

1 平面设计1.1初选两个方案路线起点A点,终点B点,分别选择方案一、方案二如地形图所示。
地形图比例尺1:20501.2两方案粗算方案一:JD1:量得α=63°设 Ls=60 R=120mJD2:量得α=35°设 Ls=80 R=300mAC=299.30m CD=625.25m DB=504.30m AB=1301.75m计算的JD1要素:切线增长值q=Ls/2-Ls3/240R2=29.94m曲线内移值p=Ls2/24R-Ls4/2384R3=1.25m切线长T=(R+P)tanα/2+q=104.24m缓和曲线角β。
=90Ls/πR=14.32°平曲线长L=(α-2β。
)πR/180+2Ls=191.96m外距E=(R+p)secα/2-R=22.21m校核数D=2T-L=16.52m校核:Ls :Ly =1:1.2 满足。
2β。
﹤α满足。
计算的JD2要素:切线增长值q=Ls/2-Ls3/240R2=39.98m曲线内移值p=Ls2/24R-Ls4/2384R3=0.89m切线长T=(R+P)tanα/2+q =134.85m缓和曲线角β。
=90Ls/πR =7.64°平曲线长L=(α-2β。
)πR/180+2Ls=263.25m外距E=(R+p)secα/2-R =15.49m校核数D=2T-L =6.45m校核:Ls :Ly =1:1.29 满足。
2β。
﹤α满足。
AC段直线长=299.3-104.24=195.06mCD段直线长=625.25-104.24-134.85=386.16mDB段直线长=504.3-134.85=369.45m路线总长=195.06+386.16+369.45+191.96+263.25=1405.88m延长系数=1405.88/1301.75=1.08转角平均度数=(63°+35°)/2=49°每公里平均转角数=2/1.41=1.42总转角数:2个圆曲线最小半径:120m方案二:JD1:量得α=72°设 Ls=60 R=120mJD2:量得α=21°设 Ls=60 R=400mAC′=420.25m C′D′=604.75m D′B=479.70m AB=1301.75m 计算的JD1要素:切线增长值q=Ls/2-Ls3/240R2=29.94m曲线内移值p=Ls2/24R-Ls4/2384R3=1.25m切线长T=(R+P)tanα/2+q=118.03m缓和曲线角β。
道路勘测设计

下部为数据栏部分,从上至下依次为: 1).土壤地质情况; 2).坡度/坡长; 3).填挖值; 4).设计高程; 5).地面高程; 6).里程桩号; 7).直线及平曲线。
(2)城市道路纵断面图(参见108页)
课堂作业: 习题6: (共10分)
根据资料,自行设计纵断面,完成 纵断面图(5分)和路基设计表(5分). 设计资料:
在实际工作中,上述计算过程用表格形式来完成。 表头如下:
桩号 坡度/坡长 竖曲线要素 未设竖曲线的设计高 改正值 改正后的设计高
桩 号 依 次 向 下 排 列
坡 度 坡 长 变 坡 点 桩 号 高 程
R T E
对 应 各 桩 号 切 线 高 程
竖 曲 线 范 围 内 桩 号 的 纵 距
对 应 各 桩 号 的 设 计 高
叶岩及亚砂土
545.55
填
挖
地面高程 设计高程 里程桩号 平曲线
1
2 JD1 R=200
3
4
5
6 JD2 R=150
7
云南省公路设计院
三角田—猛龙二级公路
路线纵断面设计图
设计
复核
审核
图号
SIII-2-1
(4)调坡 根据技术规范和选线意图对初定纵坡进行细 微调整。注意平纵组合。 (5)核对 对高程控制点处的横断面进行核对,是否达 到控制要求。 (6)定坡 上述工作完成,认为合理后,即可确定变坡 点桩号、高程、坡度值、坡长值。 坡度值宜尽量取整,必要时最多取两位小数。 坡长值应取整为5米的倍数。
第4章 纵断面设计
本章要求: 1. 掌握纵坡的基本概念。 2. 了解现行技术标准对纵坡的各项规定。 3. 掌握平面及纵面线形组合原则。 4. 掌握纵断面设计、计算方法。 5. 掌握纵断面图绘制方法。
《路勘》计算说明书

a.坡线标高计算: 坡线标高=变坡点标高
b.竖曲线标高计算:设计标高=坡线标高
c.施工标高计算:施工标高=设计标高-地面标高
(2)纵断面图的绘制
纵断面采用直角坐标,以横坐标表示里程桩号,纵坐标表示高程。为了明显地反映沿着中线地面起伏形状,通常横坐标比例尺采用1:2000(城市道路采用1:500~1:1000),纵坐标采用1:200(城市道路为1:50~1:100)。纵断面图是由上下两部分内容组成:
(3)平曲线超高
设置超高的目的是为让汽车在曲线上行使时能够获得一个指向曲线内侧的横向分力,以克服离心力对行车的影响。
对于设计车速V=30Km/h的三级公路,当平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350米时,应在曲线上设超高。超高横坡度按计算行车速度,半径大小,结合路面类型、自然条件和车辆组成等情况确定。三级公路的超高横坡度不应大于8%,当超高横坡度的计算值小于路拱时应设置等于路拱坡度的超高。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计算说明书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一、平曲线设计
(1) 平曲线1计算
转角α=29°16′、R=150m、 =30m
曲线要素的计算:
主点桩号计算:
(计算无误)
(2) 平曲线2计算
转角α=40°03′、R=75m、 =30m
曲线要素的计算:
主点桩号计算:
(计算无误)
b.山区道路根据路基填挖平衡关系控制路中心填挖值的标高点,称为“经济点”。
③ 试坡。在已标出“控制点”、“经济点”的纵断面图上,根据技术指标、选线意图,结合地面起伏变化,本着以“控制点”为依据,照顾多数“经济点”的原则,“前后照顾,以点定线,反复比较,以线交点”。
《道路勘测设计》26-7-3_定线

2)S型曲线计算方法
已知两圆心坐标为M1(xm1,ym1),M2(xm2,ym2),半径R1,R2 (反向),计算确定缓和曲线长度Ls1、Ls2。
Q1
N αQ
N M2(xm2,ym2)
D1 R1
β1
p1
q1
D2 D
αm
ε
β2
R2
q2
p2
D3
Q2
ε
M1(xm1,ym1) q1+q2
(1)线形元素连接点坐标计算 D | M1M 2 R1 R2 | ( xm2 xm1 )2 ( ym2 ym1 )2 R1 R2
Q M (90 ) tg
q1 q2 R1 R2 p1 p2
公切点D2坐标计算:
X D2 X M 2 LD2 cos M 2 D2
圆心M1到公切点D2的方位角: M1D2 Q D2点的坐标:X D2 X M1 LD cos M1D2 YD2 YM1 LD sin M1D2
A12 A16 A14 p1 q1 3 24R1 2 R1 240R15
4 2 6 A2 A2 A2 p2 q2 3 5 24R2 2 R2 240R2
设A1 kA2
用牛顿求根法可解出A1,A2ຫໍສະໝຸດ (3)两同向曲线连接(卵型)
两圆心间距:
M1M2 R1 R2 D (xm2 xm1 )2 ( ym2 ym1 )2
p1
GQ
p2
q1 q2
建立方程:
M1M 2 (R1 R2 p1 p2 )2 (q1 q2 )2
公路勘察设计中计算与制图方法及技巧word文档

公路勘察设计中计算与制图方法及技巧2006/12/18 下午 08:201.引言:公路勘察设计是一项集野外勘察、测量与室内计算、设计、制图等工作为一体的复杂的综合工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往的三角板、计算尺、木质绘图板等已经难以跟上时代步伐,必将被逐渐淘汰,而计算机这一先进的、高效率的生产工具,已经逐步广泛应用于各类建设领域中,由于勘察设计行业自身的工作特点,计算机更应该被广泛充分地开发应用,我们公路勘察设计者尤其应该引起重视。
随着现代公路建设的发展,出现了许多计算复杂、而且计算工作量十分巨大的问题,不用说计算尺,即使是用手工加计算器的方式也往往难以完成整个设计计算工作,再者即使是我们常用的普通计算,也普遍需要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及快捷性,小型计算器计算能力小、计算结果不容易存储和反复应用,利用计算机计算,则可进行全面地连续计算,并循环反复地应用逐个计算结果,也能直观地显示与快速全面地保存,而且最终还可以形成正规的计算表格并打印输出,避免了小型计算器(包括一些可输入公式的计算器)来回手工转抄计算结果,最后还得交付计算机专门去转抄打印,其间往往容易产生各种无意义的纰漏差错,既费时又费力,准确率却低。
因此,利用计算机进行直接地、联动地使用中间计算数据进行“全面后台计算”的方式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计算数学应用软件及工程设计制图软件突飞猛进、层出不穷,我们一方面不但可以应用其快速地完成复杂冗繁的计算,而且可以对计算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并做出合理的推理或预测;另一方面,各种设计制图软件又为设计者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不但可以利用之进行精确的制图,更可以利用其空间模型模拟实物,这就犹如建造了一个虚拟却又是实际的、精确的“实验室”,依据它我们可以直观、准确而又快速、简捷地对各种设计方案进行计算、分析、比选,进而得出该方案的可行性以及实际可能产生的效果等等一系列结论。
以下结合笔者实际工作中的总结,从工程科学计算与工程设计制图两个方面谈谈公路勘察设计中计算机的具体应用(当然不止这些应用)。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一、路线方案比选(1)路线长度及延长系数A 、B 两点间的直线距离为1301m ,A 为路线起点,B 为路线终点。
方案一:路线实际长度为1388、5m 0661130351388、、点直线长度、路线实际长度技术延长系数===B A ,之间。
、、在201~051方案二:路线实际长度为1342、7m (2)转角数方案一:两个 方案二:一个 (3)转角总和及转角平均度数方案一:转角总和'''002490 ,转角平均度数'''001245 。
方案二:转角总和'''002430 ,转角平均度数'''002430 。
(4) 平曲线要素方案一: 1JD m R 200= m L s 80= ‘’‘左004851 =α方案一: m R 320= m L s 80= ‘’‘左002430 =α(5) 由上述可知,两方案基本上都满足各技术指标,两条路线的长度基本相同。
从地形图上看,尽管方案一的路线转角个数和转角度数都比方案二的路线多,但是能较好地满足填挖平衡,且在地形相对复杂的地区容易展线,容易施工;而方案二的路线有些路段高差太大,会出现大填大挖的情况,这就增加了施工的难度。
从总体来看,方案一的路线能较好地与周围地形相协调,施工较方便,工程造价可能要低于方案二的路线,比较经济合理,所以优先选用方案一的路线。
二、平面设计 (1)确定交点坐标根据地形图所给的坐标方格网计算路线起终点及交点坐标,如下: A 点坐标:N3984 E4046 1JD 点坐标:N3408 E4058 2JD 点坐标:N3108 E4452 B 点坐标:N2784 E4540 (2)计算方位角和路线转角 纵坐标增量n n N N N -=∆=1 横坐标增量N n E E E -=∆=1 两点间距离22E N D ∆+∆=方位角NE∆∆=-1tanα 根据以上各式计算数值如下表(3)平曲线设计分别计算两平曲线要素,如下 (4)桩号计算起点A 桩号 K0+000 1JD 桩号 K0+576.125 2JD 桩号 K1+56.883 终点B 桩号 K1+388.691 平曲线上各主点桩号计算如下 1JD 桩号 K0+576.125 2JD 桩号 K1+56.883从路线起点A 开始,直线段上每隔50m 加一整桩,平曲线上每20m 加一整桩。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

1、道路选线道路选线,就是个根据道路的使用任务、性质、公路的等级和技术标准,从规划的起、终点之间结合地形、地质、水文及其他沿线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面因素,在实地或纸上选定道路中线的确切位置,然后进行有关的测量和设计工作。
我们本次选线为纸上定线.1.1 纸上定线在纸上定线中,因使所设计路线尽量与等高线平行,绕开等高线密集的陡坡地区。
在定线时,直线距离不能太长,一般以20V(V 是设计车速)为最大长度。
1.2 选线原则路线设计受到地形、水文、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到很多社会、经济等上的因素。
本次为山区选线,等级为二级公路,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1) 使填、挖方平衡。
2) 路线的坡度做好控制,在0.3%~7%为宜3) 多种方案,从中选择最优方案。
4) 做到少占耕地,与农田基本建设相协调。
5) 根据设计标准合理布局线路,路线设计要保证行车安全、舒适。
6) 选择坡度较缓的地形,有利于施工。
7) 对水文地质差的地方尽量绕行。
在地形图要设计两个弯道,在弯道设计时,除考虑曲线要素外,还要注意弯道内侧是否有物体阻碍司机的视线,为满足视距要求,要对其横净距进行计算,具体方法在横断面设计时在详细说明。
2、平面设计2.1 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1. 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适、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2. 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
3. 回头曲线的设计,其为一个主曲线、两个辅助曲线和主、辅线所夹得直线段组合而成的复杂曲线。
4. 平曲线要有足够的长度。
2.2 直线的设置2.2.1 直线的最大长度:直线的最大长度,在城镇及其附近或其他景色有变化的地点大于20V 是可以的,在景色单调的地点最好控制在20V以内。
而在特殊的地理条件下应特殊处理。
2.2.2 同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同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不小于设计速度的6V (即360m)为宜。
2.2.3 同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反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不小于设计速度的2V (即120m)为宜。
道路勘测设计

关于坡长 坡长是指纵断面两变坡点之间的上坡距离,坡长应在最短坡长与最大坡长限制之间选取。坡长不宜过短,实践证明,坡长以不小于计算行车速度9S的行程为宜。对连续起伏的路段,坡度应尽量小,坡长和竖曲线应争取到最小极限值的一倍或两倍以上,避免锯齿形的纵断面。但不应超过最大坡长限制。
、对于平原地形,注意保证最小填土高度和最小纵坡的要求。
03
纵坡设计应考虑填挖平衡,减少借方和废方,以降低工程造价和节省用地。
04
平原微丘地区地下水埋藏较浅,池塘、湖泊分布较广,纵坡除应满足最小坡度要求外,还应满足最小填土高度的要求,以保证路基稳定。
对连接段纵坡,如大、中桥引道及隧道两端引线等,纵坡应小些,避免产生突变。路线交叉处前后的纵坡也平缓一些。
04
难 点:纵断面设计要点。
05
教学内容摘要:掌握竖曲线的要素计算、竖曲线与路基设计标高的计算;熟悉纵断面设计要点;掌握纵断面设计方法与步骤;熟悉公路纵断面设计图及其绘制。
曲线与路基设计标高的计算;
重 点:纵断面设计要点。
第一节 概述
01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的阐述您的观点,以便观者准确的理解您传达的思想。
一、竖曲线要素计算公式
Formula of Vertical Curve Factor
01
如图4-2所示,建立XOY坐标系统,设变坡点相邻两纵坡坡度分别为i1和i2,它们的代数差用ω表示,称为坡度差,即
05
当ω为“+”时,表示凹型竖曲线,变坡点在曲线下方;当ω为“-”时,表示凸型竖曲线,变坡点在曲线上方。
应争取填挖平衡,尽量移挖作填,以节省土石方量,降低工程造价。
依路线的性质要求,适当照顾当地民间运输工具、农业机械、农田水利等方面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路勘察设计中计算与制图方法及技巧2006/12/18 下午 08:201.引言:公路勘察设计是一项集野外勘察、测量与室内计算、设计、制图等工作为一体的复杂的综合工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往的三角板、计算尺、木质绘图板等已经难以跟上时代步伐,必将被逐渐淘汰,而计算机这一先进的、高效率的生产工具,已经逐步广泛应用于各类建设领域中,由于勘察设计行业自身的工作特点,计算机更应该被广泛充分地开发应用,我们公路勘察设计者尤其应该引起重视。
随着现代公路建设的发展,出现了许多计算复杂、而且计算工作量十分巨大的问题,不用说计算尺,即使是用手工加计算器的方式也往往难以完成整个设计计算工作,再者即使是我们常用的普通计算,也普遍需要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及快捷性,小型计算器计算能力小、计算结果不容易存储和反复应用,利用计算机计算,则可进行全面地连续计算,并循环反复地应用逐个计算结果,也能直观地显示与快速全面地保存,而且最终还可以形成正规的计算表格并打印输出,避免了小型计算器(包括一些可输入公式的计算器)来回手工转抄计算结果,最后还得交付计算机专门去转抄打印,其间往往容易产生各种无意义的纰漏差错,既费时又费力,准确率却低。
因此,利用计算机进行直接地、联动地使用中间计算数据进行“全面后台计算”的方式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计算数学应用软件及工程设计制图软件突飞猛进、层出不穷,我们一方面不但可以应用其快速地完成复杂冗繁的计算,而且可以对计算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并做出合理的推理或预测;另一方面,各种设计制图软件又为设计者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不但可以利用之进行精确的制图,更可以利用其空间模型模拟实物,这就犹如建造了一个虚拟却又是实际的、精确的“实验室”,依据它我们可以直观、准确而又快速、简捷地对各种设计方案进行计算、分析、比选,进而得出该方案的可行性以及实际可能产生的效果等等一系列结论。
以下结合笔者实际工作中的总结,从工程科学计算与工程设计制图两个方面谈谈公路勘察设计中计算机的具体应用(当然不止这些应用)。
2. 工程科学计算2.1计算地面高程数据在公路勘测以及工程施工中,水平测量是一个重要环节。
在实际工作中测量时应该仔细认真,计算时也来不得半点马虎,否则前功尽弃,如何能快速准确地计算水平高程值得研究。
这里介绍一下笔者工作中利用EXCEL电子表格来计算地面高程的方法,以此方法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实用模板,从而可以方便快速而又准确地得到水平测量结果。
2.1.1该方法的特点图1所示为笔者建立起的模板界面,A栏为桩号(ZH)栏,B栏为后视(HS)栏,C栏为中间点(ZJ)栏,D栏为前视(QS)栏,E栏为仪器高(YQG)栏,F 栏为地面高程(DMG)栏。
我们只需在A栏内输入桩号值,在B、C、D栏内分别输入所测得的后视点、中间点、前视点的测量值,在地面标高栏内输入一个已知点(如BM1为已知水准点)高程,系统即会自动计算每个对应桩号之高程,同时还可以在Sheet 2工作表内自动生成只有桩号栏与地面高程栏计算结果的工作表。
a)显示数据时的界面b)显示公式时的界面图1在输入桩号时,系统只需输入连续数字( 例如5678932),系统自动加入K*+***.**的桩号格式;输入前后视、中间点及高程之值只需输入不带小数点的连续数字,系统自动加入三位小数(系统计算结果也以三位小数计),例如前(后)视为2.133,只需输2133,系统自动处理为2.133,高程输入456123系统自动处理为456.123 (米);在Sheet2工作表内自动生成的只有桩号与地面高两栏内容的文件,可以很方便地用做其他程序的数据文件(例如,HEAD公路辅助设计系统的*.DMG文件)。
2.1.2计算模板的建立步骤:1.打开EXCEL电子表格应用程序,设置页面,可设纸张为A4纸;2. 打开工具菜单,在选项栏内设置自动设置小数点位数为3位小数;3.选中工作表A栏,打开格式菜单,选中“单元格”,在单元格菜单中选中“数字”栏,自定义单元格格式为“K0+000”;4. 选中B、C、D、E、F栏,打开格式菜单,在单元格中设置自定义单元格式为“0.000”;5. 在E2单元格内输入“=F2+B2+C2”,在F3单元格内输入“=E2-C3-D3”,选中E2并复制E2至整个E栏,同样,选中F3并复制F3至F3以下的F栏单元格。
6.打开Sheet2工作表,在A1单元格内输入“=Sheet!A1”,在B1单元格内输入“=Sheet1!F1”,选中A1与B1单元格,拖动复制小柄至整个A、B 栏,生成的Sheet2如图二示。
最后,选择文件菜单,将整个工作薄另存为模板格式,这样,整个模板已全部建成,以后使用时只需“新建”文件,调出模板使用即可。
使用时只需输入后视、中间点及前视的数据,系统自动按照已经建立的公式关系进行新数据的计算,并自动更新计算结果,十分方便快捷。
图2 Sheet2工作表2.1.3使用模板时的注意事项:*输入数字可不带小数点(但必须输够位数),系统自动加入3位小数。
BM 点高程在DMG栏内输入(确保选项编辑为自动加入3位小数。
);* 删除字符应用Del键或用清除快捷键,不可用删除单元格而下或右单元格替代的命令;*Sheet2可以单独存为带空格格式的文本文件,以备其他应用程序之需。
2.2计算及编制土石方数量表土石方数量表的计算与编制是路基工程中的重要内容,由于土方计算比较繁杂,本桩利用、调配及借方、弃方必须保持一定的平衡关系,在逐桩计算及调配时如果有一处错误,最后在汇总时也不能平衡,一般的手工计算在计算时即十分烦琐,出现错误检查时更是必须从头逐一核对,让计算者感到烦琐而又易于出错。
而利用计算机进行联动计算,则既可以提高计算准确性,又可以十分方便于核对检查,大大节约了人力和工作时间。
下面介绍一下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利用计算机电子表格软件进行土石方计算的方法。
2.2.1扣路槽后挖填面积的自动分析计算利用EXCEL电子表格,建立土石方计算表的模板,首先应该得到填方与挖方面积数据,这可以从HEAD公路设计系统中的横断面中得到(由于该软件的局限,扣路槽有误,而且土石方计算无法调配⑶抑荒芗扑懔嚼嗵钔诓牧希虼宋颐强梢允褂帽收哒饫镒芙岬姆椒ǎ 缓蠼锌勐凡酆筇钔诿婊谋浠唬勐凡凼菀部梢岳么说缱颖砀癖嗨阋桓龉降玫剑缓笳程谕潦奖淼耐凇⑻罘娇勐凡勖婊亩杂α兄校饺缦峦妓荆?/P>图3 扣除路槽的自动计算单纯应用公式“扣路槽后挖方面积=原始挖方面积+挖方扣路槽面积”与“扣路槽后填方面积=原始填方面积-填方扣路槽面积”,则扣路槽后的面积填方有可能为负值,因此,必须进行此负值转移为挖方值的步骤,上图中H列与I列即是应用了逻辑函数“if”语句处理这一过程,此公式可总结如下:挖方面积=IF(Gi >0,Fi,Fi-Gi) (说明:若Gi>0,则填方值为Fi,若Gi<0,则填方值为Fi -Gi)填方面积=IF(Gi <0,0,Gi) (说明:若Gi<0,则填方值为0,若Gi>0,则填方值为Gi)这样便对F、G列单纯的加减结果进行了修正,得到最终扣路槽后的“挖方面积”与“填方面积”。
2.2.2 本桩利用的自动分析计算本桩利用的理在编制程序时时应注意几种填挖土石类型的分配关系,并考虑挖方分类的总量与填方利用时的关系。
可总结程序公式如下表:上表中还可以再加上其它土石类别,并可以自由定制哪一类为优先利用,在此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2.2.3远运利用调配在得到填缺及挖余的计算结果后,即可以着手进行调配。
调配时可充分利用电子表格中下方状态栏内的SUM求和功能,在选中需要调配的一部分挖余数据或者选中需要被调入的填缺一部分数据后,下方状态栏内可以即时显示所选中的数据的求和结果,这样我们可以对需要调配的挖余及填缺量进行即时的计算与对比,从而确定调配的位置、方向及数量。
基本公式和方法类似于以上各节所述,在此从略。
在调配结束后,可以继续利用该软件的绘图功能,绘出连接线,示意调配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可以在表格打印区外建立公式:挖方栏+借方栏=填方栏+弃方栏(可以任意对各栏数据乘或除某一松实系数,从而使天然方与压石方得到换算,使其可以相加),此公式可以在每一行都建立,从而对每行随时都进行了闭合验算,随时纠正可能的失误。
2.2.4土石方表最后的编制修整对中间的计算结果可以利用隐藏列的方法,只留下正式表格需要的行列,即可生成我们所需要的正式表格。
图4是利用上述方法生成的土石方计算样表。
在确认无误后,即可打印输出标准土石方计算表。
我们还可对对逐桩号数据及调配示意等内容进行隐藏,只留下每公里小计栏目,这样即可得到每公里土石方数量表。
土石方计算表机上预览图42.3应用函数语句进行数据分析计算简介上面介绍了利用计算机进行公路设计计算的部分功能,当然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功能,我们可以类似地求解其他各种问题,例如编制路面表、直线曲线转角表、等等。
我们还可以开发利用其他软件来进行更复杂的运算,例如公路交通量的预测计算,公路经济评价指标的计算,公路道路、隧道灯光照明的计算等等。
在这些计算中,函数是最基本的程序计算元素,常常会用到。
所谓函数实际是一些预定义的公式,它们使用一些称为参数的特定数值按特定的顺序或结构进行计算。
例如,SUM 函数对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进行加法运算,IF函数为逻辑函数,它按照给定的条件返回符合条件的数值。
函数中的参数可以是数字、文本、形如TRUE 或FALSE 的逻辑值、形如#N/A 的错误值,给定的参数必须能产生有效的值,参数也可以是公式或其它函数。
函数的结构以函数名称开始,后面是左圆括号、以逗号分隔的参数和右圆括号。
如果函数以公式的形式出现,则在函数名称前面键入等号(=)。
SUM函数格式为“=SUM(A1,C10)”,它表示对A行1列到C行10列区域内的数据进行求和运算。
逻辑函数IF检查的条件要么为真要么为假。
如果条件为真,则函数返回某一值;如果条件为假,则函数将返回另一值。
此函数包含三个参数:要检查的条件、当条件为真时的返回值和条件为假时的返回值。
格式为:=IF(logical_test,value_if_true,value_if_false)在上述扣路槽计算及本桩利用的计算中,我们都使用到了IF函数语句。
例如:表1中的“=IF(Q4<$R4,P4,IF(P4/0.84<$R4,P4,$R4*0.84))”,这是一个双重嵌套IF函数语句。
在远运利用调配、每公里小计及总计中都要用到SUM 函数。
在公路经济分析评价中,我们还可以应用一些统计分析函数,例如:FORECAST,它可以根据给定的数据计算或预测未来值。
此预测值为基于一系列已知的x 值推导出的y 值。